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人文理念下英语教育思考3篇

时间:2023-01-05 14:33:23

关键词: 人文理念  英语  教育 

摘要:语言具有双重属性,即工具性和人文性,人们用语言进行交流及传递思想和信息时依靠的是其工具性,而语言还具备着承载文化的使命,人类文明的传承是靠文字的,这一点在任何一个文明之中都是毋庸置疑的。

人文理念下英语教育思考3篇

人文理念下英语教育篇1

一、英语专业综合英语教学现状分析

英语专业的综合英语课程是我国高校英语专业基础必修课,在整个英语专业的基础阶段教学体系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内的学者结合具体的综合英语教学实践对该课程进行了系列的研究,在教学理念上由“纯语言技能课”转变为“以培养学生创新和思辨能力为核心的人文通识课”,教学目的也从“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能力”转变为“增强学生英语基本技能、扩大阅读面、锻炼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其创新意识和人文意识”[1]。可是,该课程的教学实践对这些教学研究的成果却一定程度地流于形式,目前综合英语课程教学模式还存在着种种弊端。第一,传统的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模式单一。综合英语课程教学难逃传统教学观念的禁锢,即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内容的讲授为主体,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每学期的教学都围绕一本教材展开。这种教学模式属于语言知识型授课模式,枯燥的内容和单一的教学形式使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参与课堂活动的机会少之又少。这样,学生技能的培养也就无从谈起,人文意识的培养也就望尘莫及了。第二,忽视了对学生思辨能力和跨文化能力的培养。教学过于强调唯一性和标准化,综合英语教学中,教师往往偏重于要求学生对词汇及短语、段落的机械记忆,忽视对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且偏重于句子语法结构的正确性,而忽视句子内容的逻辑性;学生对语言的识记模仿多于创造,这是因为学生知识面狭窄,难以将不同方面的知识融合起来,也难以形成自己的独特见解。这也就是黄源深提出的“思辨缺席症”[2]。除此以外,综合英语教学过于强调语言知识的识记和语言技能的训练,而忽略了文学、哲学、历史、宗教等其他人文因素的导入,从而造成语言教学与人文教学脱节,因此在跨文化交际中学生会无意识地运用汉语的语言规则、交际方法或思维方式来表达自己,这样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误解和冲突,甚至有可能会影响双方商务谈判的成功[3]。第三,没有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第二课堂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与扩展,教师如果能够充分利用第二课堂,督促学生预习与复习,给不同的合作学习小组布置不同的学习任务,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英语的综合运用能力,还能够锻炼其组织能力、文化交际能力、合作探究的能力和语言思辨能力。由于传统教学理念的禁锢,综合英语课堂缺乏足够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课堂气氛一片沉寂,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因此,鉴于以上综合英语课程教学的种种弊端,探究一套合适的教学模式对提高综合英语课程的教学质量,乃至提高适应国际化需求的英语专业毕业生的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人文英语教育理念的内涵

《国标》中对英语专业学生的能力要求表述为:“应具有英语语言综合运用能力、英语文学赏析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具备获取和更新专业知识的学习能力以及运用本专业知识进行思辨、创新和参与科学研究的能力。”[4]英语专业的人文学科属性已成为外语界的基本共识[5]。在此基础上,著名的学者孙有中教授提出了“人文英语教育论”,为我国高校英语专业语言技能课教学改革明确了指导思想与原则。孙有中教授提出的人文英语教育论的基本内涵是:在高校英语专业技能课程教学中,通过语言与知识的融合式学习,构建合作探究学习共同体,同步提高语言能力、思辨能力、跨文化能力和人文素养[6]。基于此教学理念,鉴于上文综合英语课程教学的种种弊端,英语专业综合英语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势必要遵循以下三个基本原则:一是综合英语课程教学与人文英语教育紧密结合,二是综合英语课程应立足于提高学生的英语思辨能力和跨文化能力,三是综合英语课堂教学应该是一个合作参与的社会文化建构过程。

三、人文英语教育理念下英语专业综合英语教学模式构建途径

“人文英语教育”理念,换言之,即语言教学、思辨教学和跨文化教学相融合,实现提高学生语言能力、思辨能力和跨文化能力的目标。具体来说,人文英语教育理念下的原则可从以下综合英语课程教学模式中得以体现。

(一)以人文英语教育为原则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评价体系改革

1.教学内容

在传统的综合英语教学中,教学内容一贯以课文为中心,实施“一言堂”的策略,教师仅疲于完成教学任务,无暇顾及文中所涉及到的文学、历史、哲学等人文知识;学生仅疲于课前查单词,课后匆忙做完练习应付教师检查和讲解。自然而然地,一部分学生甚至是教师也觉得综合英语课程索然无味。笔者在近几年的综合英语课堂教学中尝试着把人文知识加入课堂,包括文学、历史、哲学、中西文化对比等。例如,在讲解何兆熊和邹为诚主编的《综合教程》系列教材时,笔者曾在综合英语教学中加入JonathanSwift、第二次世界大战、幸福的定义以及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异同等各类人文知识的讲解、课堂讨论或学生PPT展示,对学生进行人文知识的教育与引导,激发了学生广泛阅读和了解多学科领域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跨文化能力。

2.教学手段

教学内容的多样化、人文化必然会促进综合英语课程教学手段的多样性。首先,高效合理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师可以把包含了不同学科或不同国家的风俗习惯、历史文化、社会规范等文化素材的图片、音频、短视频通过多媒体课件引入课堂,让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学科之间或中西文化的异同,增强其跨文化交际的思辨能力和跨文化能力。这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而且也潜移默化地把人文教育知识渗透到课文的讲解中,引发学生积极发现问题,思辨地理解和掌握所学文本的观点。例如,多媒体课件帮助了学生在“We'vebeenHit”这一课中对“911事件”的辩证思维能力的锻炼,没有人云亦云,而是挑战性地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其次,开发使用英文原版电影放映厅。例如,《阿甘正传》中阿甘的妈妈曾说过,“生活就像一块巧克力,结果往往出于你的意料。”不仅能够让学生在场景中学到“明喻”这种修辞方法的用法,而且能够引发学生对人生的思考,观影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关于“人生”这一人类永恒主题的讨论。《圣经》故事电影《十诫》,不仅能使学生明白“tencommandments”这一典故的含义,同时也理解了基督教中各种教条的渊源和含义,进而更好地去理解中西宗教文化,在以后的跨文化交际中对关于基督教的话题能够应付自如。再次,网络辅助教学的使用将会极大地提高教与学的效率。可以制作微课、建设精品资源网站、采用配音等英语训练软件等,为学生课前预习或课后复习,以及各类人文知识的拓展提供丰富的网络资源。

3.教学评价体系

科学的评价体系是人文英语教育能否实施成功的关键。如果一如既往地采用将最终期末考试成绩作为衡量教与学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那么综合英语课程教学模式无论如何改革、教育理念如何先进,人文英语教育都将不能得到客观公正的评价。因此,人文英语教育理念下的综合英语课程应该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融入到教师评价、生生互评与自评,构建科学合理的多角度综合英语课程评价体系。过程性评价,即对学生思辨能力和跨文化能力等的学习过程与发展性的评价;终结性评价,即对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等的评价,这两种评价融入到师生互评中,进而对学生的人文综合素质进行科学评价,便于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模式,促进综合英语教学的可持续性健康发展。

(二)以培养学生思辨能力和跨文化能力为原则的教学环节建构

孙有中教授提出,除了增加词汇量、掌握语法和修辞方法的运用、理解课文表面层次所给的信息以外,综合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还应包括Kasperetal.强调的学会讨论、提问和评价不同的观点与论述,……学会提出和辩护新观点[7]。也只有把综合英语课程教学和思辨教学融合在一起,才能真正高效地完成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这一教学目标。孙有中教授曾指出,综合英语课程所进行的对学生听说读写译基本技能的训练,不仅要求学生掌握语言基本功,更应该要求学生从中外比较的视角对文本进行深入阐释,探索其背后隐藏的文化原因,并进行批判性审视,进而提高跨文化思辨能力。外语教育本质上就是跨文化教育,让语言教学与跨文化教学融为一体[8]。词汇、语法方面:在理解、分析词汇和语法的基础上,创造语境,创造性地使用词汇和语法。课前预习时引导学生在语境中猜词义,之后重点查字典并分析词汇的构成。课上教师重点讲解,并设计场景,学生通过重述文本故事或编写故事,创造性地使用词汇。课下教师运用网络资源设计拓展性的词汇练习题,让学生能够通过练习、分析、总结和归纳的方法练习自己的思辨能力。综合英语课程的语法学习亦是如此。课文解析方面:综合英语教材选题毕竟有限,如果教师的教学以完成本学期教学任务为己任,学生的阅读面仅限于教材中的文本———支离破碎的节选语篇,学生难以在表达自己的观点之前有系统的知识储备,将无法展开批判性思维,本课程也难以完成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教学目标。因此,教师可以以教材的文本为核心,向学生提供扩展阅读表,这样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与本课文文化背景、内容、题材等相关的阅读材料来丰富自己的知识,批判性地审视中西方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异同,进而提高自我的跨文化思辨能力。文本主题讨论方面:随着对词汇、语法和课文解析的教学步骤的实施,教师通过隐性的方式将思辨能力和跨文化能力的训练渗透到语言学习和知识扩展中。最后的教学环节———文本主题讨论,将以扩展阅读为基础,就本课的相关主题展开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小组讨论或辩论,从而锻炼学生的逻辑分析与辩证思维能力。同时,学生能够从中外文化的不同角度来加强自己对本课主题的理解与阐释,提高自己的跨文化能力。综合英语课堂应以语言学习和语言技能的锻炼为基础,但是却要高于语言和技能的学习,使课堂转变成人文英语教育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促进学生语言能力、思辨能力和跨文化能力的一致发展。

(三)以提高人文英语能力为原则的学生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

孙有中教授指出,语言学习是自我的参与与建构,而语言课堂应该是一个合作探究的学习共同体[5]。为了实现人文英语教育的目标,提高学生的跨文化语言思辨能力,组织有效的综合英语课堂势在必行:在综合英语课程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英语作为工具积极参与综合英语词汇、语法及文本知识的学习活动中,合作探究学科知识和语言知识,使综合英语课堂学习超越基本的英语语言学习本身,而把此语言学习转变成人文教育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不断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思辨能力,即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思辨能力和跨文化能力。孙有中教授还指出,英语专业技能课教师应该是思辨型教师,应该教会学生怎样学习。为了在综合英语课程的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合作探究能力,教师应以课堂讲授为基础,以合作学习小组为主导,以学生内化知识并能很好地与他人互动为目标。综合英语课程可以实施课前、课堂和课后合作小组学习的教学模式。针对词汇短语和课文背景知识的合作学习、课文内容的合作学习,以及课后练习的合作学习来划分不同的小组实施课前学习与准备,课堂将合作学习的成果加以展示,课后各小组成员内化知识并将所学运用于国内外的学术交流等场合中。

四、结束语

人文英语教育理念下的英语专业综合英语课程教学体现了英语语言学习与人文教育融为一体,进而使学生的思辨能力与跨文化能力同步提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教学内容的人文知识的导入、教学手段的多样化以及教学评价体系的科学性。在教学环节上,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情来安排具体的教学过程,增强学生合作小组学习意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思辨能力,积极探索英语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新路径。

作者:熊华霞 单位: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

人文理念下英语教育篇2

对于一些高职院校来说,人文教育课程是没有用的课程,因为人文教育课程在短期内看不到成效。但是这些看似没有用的课程,其实是对学生最有长远意义的课程,能使他们一生受益。高职院校的“学以致用”精神确实是对的,但如果完全只考虑到实用性就会事倍功半,要把“学以致知”作为最终的目的,才能体现出教育的意义。人文教育是重视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和个人精神的表现,对提高学生的格局,塑造学生的三观起着关键性的作用。高职院校的学生即将踏上求职的道路,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有助于让学生增强学习的内在动力,提升职业道德,为国家的综合发展实力添砖加瓦。语言与文化不分家,英语作为一个除汉语之外的第二语言,必须承担起渗透人文教育的重任,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陶冶情操、提升修养、开阔眼界,形成健康的三观、树立稳定的人格[1]。

1人文教育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1.1人文教育对语言的学习有促进作用

人文教育是对学生的内在进行塑造,主要是提高学生的修养、塑造学生的人格。换言之,就是人文本身造就了我们这个时代的灵性和特殊属性。人文是社会精神文明的体现。一个国家的文明建设会直接影响其物质文明建设,进而影响国家的综合实力。对于国家来说,精神文明水平主要取决于教育的成果。所以,国家要始终把以人为本作为教学理念,将人文教育渗透到教育的方方面面。语言和人文教育是分不开的。在语言的教育中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关于这个语言的知识,二是人文教育的渗透。无论国语还是第二语言,都与人文教育息息相关,文化只有通过语言才能表现出来,而语言又是文化的一部分。虽然英语对于学生来说是第二语言,但也必须将人文教育渗透进去。如果说第一语言中增加一些人文教育的课文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对历史有更深刻的了解、培养高洁的精神等,那么第二语言英语则是为了让学生体会到不同地方的风土人情、充分了解各国发展状况、扩宽眼界和思维,当然同时也能塑造学生的精神和人格。人文教育对语言的促进作用是潜移默化的,填鸭式的教育方式只能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养成读死书,死读书的习惯,不能对知识充分理解。然而,在课文中选用一些带有人文教育意义的文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动性,让兴趣成为学生的老师。只有学生真正对这些关于人文的内容进行深思,对每一句话进行挖掘和剖析,才能更好地体会到文章的语境、语言的内涵,更好地学习语言。

1.2人文教育有利于改善高职英语教学质量

由于高职院校的生源问题,学生的学习能力比较有限,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对英语更是有抵触心理,再加上功利性较强的课堂理念,学生很难对英语课堂提起兴趣。事实上,高职老师如果在讲英语时,只是枯燥地教学生语法、符号等,只能导致学生提不起学习兴趣,就算好好学习,也很难转化成学生内在的知识,遗忘速度较快。而且以这样的教学方式,就算学生勤勉学习,取得好成绩,找到工作,也不能学以致用,因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都是浅层的理解,达不到实践的效果。所以,高职院校必须高度重视英语教学中的人文教育渗透。人文教育不仅仅能提高学生对于人文情怀的认知,如一些英语课文会描述西方的文化、建筑、名人等。更主要的是,学校需要在教学中加入人文因素的过程中反复思考,高职学校的英语教育是否需要做出改变,枯燥的学习方式是否需要改革,教师的教学理念是否符合以人为本的育人观等。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是文化的载体,不能违背语言的功效,用一些枯燥的记忆等方法去学习语言,不能只讲求一时的学习效率,要从长远立足,真正为学生负责,有大国担当。例如,在英文中讲到中外教育体制差别时,老师可以为学生讲解一些自己了解到的美国在教育方面的趣事,让学生明白美国的教育方法。当文中谈到金钱时,老师可以顺带教育学生们要有正确的金钱观,要抵触不良诱惑,坚持自己的底线。总之,英语中充满了西方国家的文化内涵,需要学生去探索,并在探索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学会语言本身的知识与技能。

1.3人文教育有利于提升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高职院校的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不强,体现出了国内高职院校教学理念有偏差。过度填鸭式的教育让英语教育失去了其人文特点,使得学生对学习英语没有兴趣,记忆不长久。在这种教育体制下,只会形成恶性循环,学生不喜欢学英语,导致成绩下级,老师更加卖力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的学习更加被动。因此,学校应当将更多人文教育元素添加入英语学习的环节,让学生多多了解中西方的文化差异,争取调动学生的情绪,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更加认真地学好语言,提升自身的思考能力。其次,人文教育本就是从学生出发,关怀他们的成长,树立他们健康的三观,让他们成为一个人格健全的人。当学生本身就拥有较高的素质,较好的自觉性,较强的执行力,必然会对其英语学习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这样的学生会明确自己的目标,主动探索和学习,不需要老师和学校太多刻意的督促,而学生的自觉性又与他们的学习能力息息相关,这样看来,人文教育的确有助于帮助学生学习[2]。

2人文教育如何结合高职英语教育

2.1改善老师教学理念

一些高职英语教师对于英语教学的理解仅仅在于将语法等生硬的知识点传授给学生,并要求学生记忆大量的单词和课文,或者是直接按照考试大搞进行传授。在讲英语时,也只是将一些枯燥的知识点照本宣科,并没有在教学的过程中加入人文因素。这些老师的教学理念存在偏差,一时的学习成绩和教学成果并不代表长远的情况,这样符合人的发展的教学方式违背了教育的观念,学生在学习中没有主观能动性,没有兴趣,不符合长癣发展的需求。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只会人云亦云,缺乏兴趣,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所以,老师要博览教学方面的书籍,在工作之余提高自己的自我修养,做学生学习的榜样,改变自己的教学理念,改善自己的教育方式。只有激发学生自我的学习兴趣,主观能动性,才能让学生脱颖而出。

2.2英语课本的制定方案需要改善

很多学校试图添加人文教育,但由于英语课本的要求和内容本就非常枯燥,老师不容易大量对课本进行改写后讲解,所以问题的根源在于,上级部门应该仔细思索英语课本的制定方案,应该加入大量的关于西方文化、中西差距、精神传播等方面的课文进行分析和赏析。并在课本上增加英语实践的环节,比如,可以要求学生参加朗读大赛、英语作文大赛等活动,这样老师就可以根据课本在课堂上增加小小的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潜力,真正做到自觉学英语。同时,课本还需附一个相应的光盘或者二维码,并在其中放入一些有意义的内容指导、监督学习成效。

2.3学习国内外先进案例

高职院校的英语教育不仅要了解西方国家的习惯风俗和风土人情等,更要在其中首当其冲地学习国内外的教学方式。高校要真正育人,将人文精神教育自然而然地渗透到英语教学中,就要本着开元的心态,在保持自身独特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特点的前提下,积极探索其他学校的教学手段,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学校要在网上多多搜集一些相关的教育案例,向他们学习可取之处,同时也要搜集他们的教学方法、教学资料,秉持先模仿后创新的理念,不断改善学校办学水平,成为高职院校中的带头人。搜集网上的最新资讯和热点,鼓励学生多多阅读外刊等让学生在阅读英语文章和资料的同时提升他们的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能力,让学生全面发展。这样才能走在先列,提升高职的教学质量,为国家输送大批优质人才[3]。

2.4将科技手段运用其中

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不仅要使用传统的教和学的模式,还要利用起高科技的教学产品来。融入科技成分,重塑教学体系,这对激发学生兴趣有着很大的帮助,一些高科技的软件甚至能分析学生的情况,为学生量身定做一系列的学习英语的方案,由于见多识广,学生能够摆脱传统的填鸭式教学,真正充实自己、扩宽自己的眼界,用思辨的方式学习语言,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加强人文关怀,提高学生素质,放远教育的目光。所以,在高职英语教学过程中,结合新产品,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这样才能从根源上解决学生学习英语的问题。

作者:刘萃

人文理念下英语教育篇3

语言具有双重属性,即工具性和人文性,人们用语言进行交流及传递思想和信息时依靠的是其工具性,而语言还具备着承载文化的使命,人类文明的传承是靠文字的,这一点在任何一个文明之中都是毋庸置疑的。当其表现人文属性时,人类社会所凝聚下来的文化才得以不断传承下去。语言的这一特点其实也决定了语言教学的特点,既要注重其工具性也要注重人文性,因此,大学英语教学中,教育者应当明确其教学使命的全部意义,要在教学工作中合理平衡人文知识的传授与工具性特点的展现。正如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学家艾弗拉姆•诺姆•乔姆斯基(AvramNoamChomsky)所提出的,“语言是一种可以陶冶情操的东西,对于语言的学习可以使一个人的精神由内而外的发生变化”[1]。人文生态理念强调人与其所在的人文环境要和谐相处,即表示英语教学中的教育者及学习者都要具备一种正确认识自身人文生存方式的能力,根据生态学观点,人只有了解人在环境之中的地位及生存的特点才能实现其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相处。英语教学本就强调人文精神的弘扬和传授,任何一名教育者都要深刻理解文化传授在英语教学之中的重要意义。

一、人文生态理念的概念及内涵

1.人文生态理念的概念

人文生态一词最早提出是用于描述思想的继承性,是指人们通过精神活动而获得的一种满足感和幸福感,体现着人对自我价值的不断追求。人文一词最早是指以人为本的精神,在西方,人文一词是相对于神性而言的,强调以人为中心的思想。在我国,人文是相对于天文的概念而提出的,指的是人类的自我存在,认为人是社会性的动物,人与人之间应当体现互爱、互助等精神。人文生态理念融合了人文和生态两种概念的核心,即强调人应当与其所在的文化环境和谐相处,在其所在的文化环境之中获得自我价值的认同和超越,实现生命的终极关怀[2]。

2.人文生态理念的内涵

人文生态理念的内涵指的是人的精神层面,强调人要具备超越性,即对自我价值的认同,并以此为基础实现价值的突破从而获得更大程度上的精神解放和满足感。人文生态理念是将人生活的文化环境当成一个生态系统来看待,讲求不同文化理念之间的和谐共生,人在不同文化之间可以自由行动。不同文化之间既存在着交流,同时也存在着竞争,就像人生活在自然界一样,人的行为必然会影响到自然,而自然也会影响人类,只有和谐的共生才能保证人类不会被自然灭亡,自然不会被人类破坏殆尽。文化之间同样如此,只有达到一种和谐共生的状态,文化之间才能更为彻底的交流,人们在文化的交流和碰撞之中才能不断找到满足于自我价值追求的方向和目标,从而在文化的交流之中获得更多的幸福感和愉悦感。

二、人文生态理念对大学英语教育的启示

1.促进大学生内在精神的振奋

人文生态理念强调的是人对自我价值的追求,并在这种追求的过程中获得幸福感和愉悦感。这对当代大学生而言十分必要,人的成长虽然很多时候决定于外部环境,但起到决定性作用的还是其内在所具有的精神。当代的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生内在精神的缺失是一个不得不承认的事实,学生更多的关注的是英语的工具性而并不在乎其人文性,这与当前的考试制度有关,但更多的还是因为学生内在精神的缺失,学生缺乏对自我价值的认同,没有认同,也就难以获得自我价值的定位,也就难以找到超越现有自我价值所能够获得幸福感和愉悦感。人文生态理念的灌输就是为了让学生获得这种自我价值的找寻结果,让学生能有一种精神上的归属感,能更好地看清自己的成长目标和未来的模样,从而能让学生通过英语及其他学科的学习看到自己的成长,并在这种成长体验之中逐步找寻自我价值提升的幸福感和愉悦感[3]。

2.促进大学生文化理解力的提高

人文生态理念强调的是人与文化环境之间的和谐共处,语言的学习本就是一种文化的学习,只是因为当前的考试制度使学生和教师更多关注英语的工具性。但随着人文生态理念的提出,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注重成长于汉语文化环境的学生与英语文化环境之间的相处问题。也有越来越多的教师发现基于文化基础而进行的英语教学更具有灵魂,学生的英语习得也更加高效,对英语语言的理解也更深刻,在应用层面,有文化注入的英语习得明显高于只注重工具性特点的英语习得。人文生态理念显然能让学生将目光更多投向英语文化,而不仅仅是英语工具,基于此,学生会慢慢尝试去感受英语背后的文化,感受两种文化之间的差异性和互通性,随着英语的学习而慢慢地在自己的思维体系之中完成两种文化之间的碰撞、交流,最终达到和谐共生的状态。这样的方式显然对学生文化理解力的提升有着莫大帮助,有了这样的帮助,学生的英语能力必然也会得到显著的提升。

3.有助于大学英语课程的自我定位

其实现阶段大学英语课程的处境是有些尴尬的,明明是极为重要的世界性语言,也是国家非常认可和重视的第一外语,但在大学所有的课程中,英语课程的地位似乎并没有获得应有的重视。甚至英语课程好似独立于其他以汉语为主的课程之外。这其中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文化之间的独立,英语文化并没有被大学校园所接受,而仅仅将其作为一门工具性的学科看待,自然能用到这门工具的专业会相对重视,而用不太到,或者对于学生未来职业影响不大的专业自然也就轻而视之[4]。基于人文生态理念,大学英语课程会找到一个更好的自我定位,即从文化的角度来形成一种与汉语课程的和谐共生,这对于全球化背景下的高等教育发展是至关重要的。随着我国国力的不断提升,国门的开放程度越来越高,教育领域的交流也是愈加频繁。而我国高等教育领域似乎对异国文化的态度仍停留在“敬而远之”的状态,并没有达到一种和谐交融、深度交流的状态。

三、当前大学英语教学的困境

1.课时数量有限,语言环境缺失

当前,我国大学英语教学除了英语专业之外,基本上都是在非英语的语言环境之中进行的,众所周知,语言的教学最好是在相应的语言环境中发生,因为语言不仅仅是一种交流的工具,同时还是一种文化的承载。语言环境的缺失必然会导致学生更多地将英语当成是一种工具,学习效率也会因此而大受影响。虽然近年来有许多教育者提出大学英语教学要开展英语化的教学,呼声很高但是却影响甚小。不仅语言环境方面有所缺失,现阶段我国大学英语的课时数量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普遍反映出来的是课时压缩现象严重的问题,在人文生态缺乏的大学英语教学环境中,非英语专业的教学中,英语仅作为基础课而存在,而现阶段我国大学不同类型课程之间课时争抢现象十分严重,表面虽然安然有序,但是基础课、通识课、专业课之间早已经是彼此牵制和相互影响的状态[5]。

2.英语文化缺失,改革难以落地

由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普遍采用的是非英语环境教学,这也导致了英语文化缺失现象十分严重,学生学英语只是为了学而学,甚至是为了考试而学。在全球化背景之下,高等教育的眼光应当更具国际化色彩,做好充分的文化交流和碰撞的准备。但是从现阶段从我国英语教学的状态来看,我国的高等教育其实并没有做好进行国际化交流的准备,更多还是停留在语言的沟通层面而不是教育文化的相互融合和学习。另外,文化缺失的英语教学很容易让学生从内心产生一种失落感,学生为了学习而学习,为了考试而学习,教师也不愿意主动改变学生的想法,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种恶性的循环,学生在离开大学之后,由于工作岗位可能不太会用到英语,因此,也就逐渐将英语抛之脑后,即便有的学生英语基础不错,但在实际工作岗位中也难以表现出足以应对国际化交流和沟通的能力。近年来,我国大学英语教育改革可谓是如火如荼的进行,各种新的教学方法,教学理念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但当真正去观察大学英语教学的实际现状时,不难发现,这些改革成果好像并没有真正走入实际的大学英语课堂,这当然与现阶段我国大学英语的考试制度有一定的关系,但是更多的还是教育者安于现状,不求改变的关系。3.缺乏人文理念,学生自我价值不明确当代大学教学环境之中,人文理念欠缺的问题是比较严重的,教育并不是围绕学生进行的,或者更准确地说教育不是要把学生塑造成个性化的人才,而是将学生进行标准化的人才创造。这往往会导致学生自我价值的模糊,而当他们在遇到与其未来的工作关系不大的学科时,其学习态度可想而知。虽然现阶段我国大学英语施行四六级考试制度,学生也知道在实际求职中用人单位会重点考察学生是否具有英语四六级证书。但这种制度不仅没有唤起学生对英语学习的重视程度,反而让学生更加轻而视之,很多学生都完全变成为了考试而学习,这种模式化和程式化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变得仅仅关注英语的工具性,而不再重视人文性。这也是很多大学生走上工作岗位之后并不能完成国际化交流的原因。

四、从人文生态理念解决大学英语教学困境的策略

1.构建和谐课程架构,激活英语生态环境

人文生态理念强调不同人文环境之间的和谐相处,各类课程就像是不同的人文环境一般,学生和教师就是生存于各类人文环境之中的参与者和创造者。现阶段,我国大学各类课程之间的安排还是比较合理的,这些课程之间本就互为基础,相互补足,并不存在孰轻孰重之分,作为教育者而言,首先应当秉承人文生态理念,消除学生内心之中的厚薄之分和轻重之念,对所有的课程等而视之[6]。另外,教师要设法激活大学英语教学的语言环境,让学生能更好地去体会英语和感受英语,毕竟语言的学习如果脱离了相应的语境之后,就相当于鱼离开了水一般。教师要给予学生更加浓郁的英语语言氛围,以人文生态理念为出发点,追求英语课程文化与其他课程文化之间的和谐共处。

2.大胆尝试改革成果,推动英语文化供给

人文生态理念强调人的自我价值追求,这一点对大学英语教师而言同样也是意义极为深刻的。现阶段,很多教师并没有执行大学英语改革的成果,其实也是对于一名教育者自我价值认知的模糊,由于制度及学生的态度问题,使得很多教育者不再敢于去尝试教育改革的成果,再加上没有任何的鼓励措施,就更加导致教育者缺乏勇气和动力。大力推广人文生态理念可以使教师及学生更多地找到自身在英语课程之中的价值追求,从而更多地从自我激励的角度来促进整体英语教学现状的改变。另外,作为教师而言,基于人文生态理念的影响,各学科之间需要以文化环境的角色来和谐共生,这就需要教师更多地将英语文化注入到英语课程之中,而不仅仅是将英语工具带到课堂之上,并且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英语本就不应当仅仅作为一种工具被大学生所学习,而是应当让大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去了解英语文化,并且具备以英语为媒介沟通和了解世界的能力。3.呼唤大学生自我价值认同,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在人文生态理念之下,教师要更多地去引导学生认知自我价值的重要意义,在英语学习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将眼界放得更加长远,同时也更具国际化色彩。随着我国国力的提升,我国各个行业和领域都在积极参与世界性的交流,中国已经有许多行业开始跻身于世界领先者行列,在这样的背景下,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其实就等于是走向了世界,未来的实际工作中,学生会面临越来越多的世界性的交流,英语作为一种世界通用性的语言,对于其更好地学习和掌握势必会对学生的职业生涯增光添彩。

五、结语

人文生态理念应用于大学英语教育领域的时间并不是很长,但由于其内涵的丰富和深刻的意义,势必决定了人文生态理念之于大学英语教育的非凡意义。作为教育者,应当秉承人文生态理念努力尝试大学英语的各项改革成果,推动和发挥大学英语的人文价值,为大学英语的人文生态培养目标提供更加可靠的保障。

参考文献:

[1]李琛.乔姆斯基语言观与方法论及其教育启示[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9(8).

[2]焦能.人文生态学视域下的和谐校园建设研究[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硕士论文,2014.

[3]田素萍.大学英语教学与人文精神培养[J].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2).

[4]陈娟文,王娜,李金玉.新形势下大学英语课程定位的思考[J].中国冶金教育,2017(2).

[5]甘长银.我国大学英语的教学现状与《大学英语教学指南》的指导意义分析[J].考试与评价:大学英语教研版,2016(6).

[6]向明友.试论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建设[J].中国外语,2016(1).

作者:陈鹤丹 单位:西南石油大学外国语学院

优秀范文
相关期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