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高职体育教育探究3篇

时间:2023-01-10 10:23:32

关键词: 高职  体育  教育 

摘要:2019年《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化职业教育的决定》《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两大政策相继问世,该文件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高职体育教学改革。

高职体育教育探究3篇

高职体育教育篇1

传统的教学思想认为体育教学只为培养学生的体能而建立,这种教育思想显然是片面的,高职教育作为培养国家人才的体系,体育教育也被赋予了新的使命,其要求通过体育教育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步推行,高职体育教育需要融合思想建设的手段,并结合自身学科的特点,努力培养学生独立、果断、不畏困难的优良品质,让学生不仅是国家需要的技能型人才,也是有理想、有道德的新一代“四有”青年。现代社会对高职学生的要求比较严格,不仅需要学生有较高的专业技能同时需要学生有良好的体魄,还应该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水平,随着近年来教育事业在我国的稳步发展,因此需要高职学生能够吃苦耐劳,不畏生产中的困难。职业学生大多需要工作在生产的第一线,因此需要高职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有进一步的提升。高职体育是高职培养学生的基本课程体系,其在教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德育对当今的社会培育学生起着重要的作用,社会竞争压力促使高职学生能够思想上更进一步,事业上更进一步。

一、体育与德育的关系研究

德育与体育共同的目标是育人,德育教学工作主要是为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建设,给予学生正确的价值导向,确立学生形成良好的人生观。当代的青少年正处于身体与思想发展的高速时期,但其思想还不成熟,需要进行一定的价值指引。高职学生大多基础薄弱,可能在高中阶段形成了不好的行为习惯,思想上存在着懒惰的缺点,因此高职的德育教学工作任务繁重。立德树人是高职教育一直把握的主旋律,这也是在高职体育中渗透德育的核心内涵。新时期的体育教学其目标是培育人才。同时需要高职教师更新教育观念,同时注重教师教育时的榜样作用,这不仅关乎学校的形象同时代表着教师个人的综合素质,在教育中教师要创造轻松的氛围更有利学生提升自己的思想水平。体育的基本要求是对学生的身体素质起到提升的作用,从教育的本质上讲体育教育是社会文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让学生掌握基础的体育锻炼知识增强自己的体质。现阶段,高职学生大多沉迷于网络游戏中,在学习上花费的时间较少,同时也不太注重身体的锻炼,为了落实学校“放下手机,走向操场”的教育思想。高职体育教学需要挖掘教育的核心,让课程成为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发展的途径。通过探讨高职体育与德育教学的本质,可以看出两者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体育课程需要教师传授基础的体育知识同时需要培养学生不怕苦的精神,进而能全面提升学生的责任意识,这是高职体育教育的本质。同时课程教育方案需要不断摸索变革,让体育教育与德育真正融合成一体,培养学生尊敬教师、关心同学的优良品质。促进高职教育体系的和谐稳定,从而推动学生道德思想的建设。

二、德育的内涵

德育的主旨是提升学生的道德水平,它不是纯理论的基础教育而是通过人们长期的社会综合实践而总结的客观规律。在市场经济下的现阶段其作为一种教育的基本形式而存在。是高职学校思想道德建设的灵魂,实现了学校培育人才的价值目标。德育需要与各学科展开交叉渗透,同时需要教师的思维导向,学生内心的信念支撑,并依靠完整的道德评判体系建立的行为准则。学生的自身素质对其社会工作有着重要的影响,自身的思想素质水平通过工作中待人接物的方式可以具体地展现出来。体育的内涵是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为践行学生的德育教学提供了实践的手段。尤其是在学校举办的各种体育比赛中,教师在选拔人才的时候综合考量学生的自身行为,在赛前需要给学生培训体育竞赛的精神。在比赛中也要为学生树立良好的价值榜样,不允许比赛中不公正的事情发生。通过体育教学中践行道德教育唤醒学生树立加强自身素质建设的意识。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需要教师根据现行的高职学生发展规划,精心设计教学的活动形式,不能太过于死板教条。

三、高职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

高职体育教学渗透德育不仅是学校进行体育教学提出的教学目标,同时也是课程改革提出的教学新要求。体育教学首先能树立学生的规则意识,因为体育比赛是基于一定的比赛规则下进行的。因此学生只有遵守一定的规则才能得到评价体系中的分数。同时对违反规则的学生应该进行一定的思想教育。在比赛的过程中学生通过竞争收获了属于自己的荣誉,同时锻炼了自己不怕困难的决心,同时在体育教学中学生能够真正了解并掌握一项体育运动,每一项体育运动都有其复杂的系统特性,而体育运动能够培养学生的高级生活情趣。高职院校的体育教育需要结合自身的学科特点,从教学的内容到教学的方式进行变革,通过在比赛中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增强学生的荣誉感,促进学生对体育事业的热爱,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体质。为实现上述的目标需要教师依据实际的教学经验探究培养方式的新途径。

(一)教学课程有的放矢

高等职业的教学任务较多,而且课程繁杂。由于国家政策的调整需要更多的高等院校提高对学生的要求。因此导致学生学习课程较多,而且专业性很强。这就需要教师抓住教学的重点在教育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行为思想上的建设。如高职院校中通常会开设传统的武术教学,武术是中国传统的文化,不仅让学生对优秀的文化进行学习,同时让优秀的文化得以传承,培养学生热爱中华优秀文化的自豪感。另外,还会开设体操的教学,体操最大的特点是提高学生的身体灵活性,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发展。在课程内容的设置上需要高职院校教师对教学的重难点进行宏观把握。通过让学生参与复杂的体育项目,培养学生敢于实践、勇于实践的精神。让学生自我克服、挑战苦难,最后收获属于自己的喜悦。

(二)教育方式因材施教

高职教育的学生人数众多,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个人体质均不相同。同时在教育的过程中由于长期处于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的差异性导致个人思想道德水平的不同。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抓住学生的自身特点,结合实际的教学工作经验制定出符合每个学生的道德教育培养策略,使学生在教育的过程中充分地扬长避短。道德教育的最终内涵是使学生的行为达到与社会可适应的行为标准。由于学生自身的道德素质不一样。所以当出现问题的时候,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给予措施。体育课是学生进行活动的主要课程。在课程中要避免学生之间摩擦,教师应该在组织的班级活动中树立学生的道德意识。在活动中,作为教师应该发挥榜样的作用,通过丰富活动的形式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感。

(三)规范学生行为,培养行为习惯

在进行体育活动中,首先要为学生树立规则意识。体育活动是由一系列的规则组成,不仅在体育竞赛中需要让学生树立规则意识,在教师开展的班级活动中也要让学生树立,教师应该讲清楚违反游戏规则的弊端,同时对课堂的纪律做出要求。教师应该制定出学生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并且在进行活动时要时刻注意学生的行为避免活动中意外情况的发生,同时对学生的错误行为加以正确的批评指正,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给予一种积极的作用,形成正确的价值舆论导向。

(四)教学环境不同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

在高职体育教学中,应该选择符合学生生长规律的教育手段,教育的形式不应该只依靠单一的教材,要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探索出有效的教育途径。高职教育体系现在是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因此设置的课程颇多,对学生完全掌握来说比较复杂。而体育作为培育学生体能的课程也有多种课程形式。上课的环境会随着课程的内容发生变化。在教学中教师应该结合各阶段、各环节的教育,结合教育的渗透方案,促进学生道德水平的提升。教学环境的改变需要采取可实行的教学手段促进教育的进行。高职体育教学的环境可能在室内也可能在室外。环境的不同导致上课接触的教材千差万别。在室外的阳光下进行体育锻炼不仅能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同时让学生也能接触到自然空气。而室内的教学环境要告诉学生注意室内卫生,在体育场内不要随意吃饭造成室内环境的污染。本文围绕高职体育渗透德育这一主题展开,首先分析了高职体育教育与德育的关系,其次对德育的内涵进行讨论,最后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经验给出德育的渗透策略。高职教育由于自身的教育任务繁重的特点,需要在教育学生的课程内容上进行改革。由于高职学生学习的基础较为薄弱,规则意识不强,需要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提出高效的教育策略,不仅要提升学生的体能,同时希望体育教育能够培养学生优秀的品质,推进学生思想文明的建设。

作者:赵昕烨 单位:湖南省芷江民族师范学校

高职体育教育篇2

一、前言

高职院校自始至终都是实用型人才输出的重要机构,其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也是为了适应社会中的各类岗位。也正是因为高职院校在培养人才中的目标性与导向性,其人才在社会上的应用也具有一定的定向性。因此,社会岗位对高职院校人才的体能要求也十分突出。在这种情况下,高职院校要想提升自身人才培养的素质,就必须要重视体育课堂在教育体系中的作用,要为不同专业的人才制定相应的培养方案,以此来提高学生的体能素质,帮助其更为快速地适应社会岗位。二、高职院校在体能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随着素质教育与新课程改革在体育课堂的深入推进,高职院校已经加强了体育课程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学生体能发展,接下来将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论述。

(一)意识薄弱,重视度有待进一步提升

当下,有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并没有充分认识到体能训练的关键性,仍旧是将自身的教学重心放在学生技能的培养上,过于强调对学科理论的建设,忽略了对体育课程的投资。正是在这种意识薄弱的影响下,许多高职院校的体育资源十分匮乏,并且也没有相对专业的教学队伍,并不能满足不同专业体能训练的基本需要,也不能推动体育课程向着职业化的方向发展。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在高职院校的体育课程设置上,不同专业对这一领域的要求也存在差异性,有很多专业甚至没有根据自身的特点来设立相应的体能训练模式,这就会大大降低学生体能素质培养的效率,自然也无法帮助学生将体能训练同自身的专业知识相结合,这对于后续人才的社会运用是十分不利的。除此之外,有许多高职院校并没有为体育课程的开设投入相应的资金,而是将大部分资金都运用到专业知识的开发上,导致体能培养处在一种较为边缘化的状态中。

(二)体系欠缺,学生体能训练缺乏系统性

目前,有许多高职院校在体育课程建设的过程中,仍旧采用较为传统的思路指导各项工作,并且方法和模式都较为老套,仅仅是做做表面功夫,让学生简单做一下热身运动便作罢,并没有真正为学生的体能训练开发相应的方案和计划。除此之外,有许多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师没有注重体能训练和学生专业的结合,因此在教学内容的时候设定上也具有十分明显的笼统性,并不能真正促进学生职业化的发展。并且,尽管部分高职院校已经将体能训练作为自身体育建设的主要目标,但在职业化的培养上却始终没有建立起较为完善的体系,没有建立统一的标准和规范,这也导致课堂设置的紊乱。同时,体育教师也没有根据学生专业的特点来调整自身的教学方案,有许多体育教师都是迫于工作的压力,在体能训练的开发上却没有抱有充分的热情,积极性十分欠缺,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课堂效率。正是在这种新模式始终未得到完善的制约下,传统的体能训练方法才得以在现有的高职院校中继续沿用,但过去的理念和思维已然不能完全适应当下高职院校的发展特点。近些年来,高职院校的专业多样性特征日益明显,体能训练也必须要根据专业的特点而有所区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为学生提供针对性的指导,让学生有目标有方向地锻炼自身的能力和素质。

三、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促进学生体能发展的措施

为了更加有效地提升学生身体素质,提升学生提升发展,作为承担人才培养重要责任的高职院校应该积极推进体育教学改革,接下来将根据上文中所叙述的当下高职院校在体能训练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可以大致从以下几个方面针对性地探讨在体育教学中促进学生体能发展的有效措施,以期能够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一)深化课程改革

体育教学作为高职院校课程体系中的辅助性学科,其开设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配合学生的技能实践,因此体能训练也必须同学生的专业课程相结合。高职院校应当认真把握当下学生的成长现状,要让学生在正式步入到社会岗位之前,就能够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并且能够具备社会实践所要求的各项能力和素质。而以上这些也恰好是当下高职院校学生所并不具备的能力,需要着重加强的。因此,高职院校应当加强对不同专业体育课程的改革与调整,要针对学生在社会中职业发展的主要特点和方向,来筛选体育课程的类别,优化体育课程的内容,让体能训练更加符合学生的职业需求,同时也推动体育课程,社会岗位相接轨。并且,高职院校也应当加强对社会市场的调查与分析,根据就业领域的波动来调整体能训练的内容,为学生制定针对性的培养方案,实现学生身体素质和实践技能的双向发展,这样也可以为学生的社会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强化队伍建设

教师是体育课堂的指导主体,教师的作用发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甚至决定着体能训练的效率,因此高职院校应当注重对自身教学队伍的培养,要发挥体育教师的力量和价值。在具体建设的过程中,高职院校应当培养定向的体育教师,根据不同专业的职能导向,来确定体育教师的工作内容,这也可以将教师从传统的体能教学中置换出来,让教师对自身的课堂内容进行新一轮的改革与创新。此外,教师在实际体能训练的过程中,应当做到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核心,在尊重学生体能训练兴趣的基础上,为其提供专业的指导和辅助。并且,高职院校应当将体能训练同职业发展紧密结合,并以此作为锻炼教师技能的核心指导,要将原有的教师能力进行更新和调整。在任用教师的过程中,高职院校应当注重考察教师的综合能力,并对教师进行系统训练和教育,要让教师明确学生体能和职业训练的紧密联系,让教师能够根据专业的特色来制定出相应的教学方案。而教师也应当在此基础上,意识到自身的职责,明确自身作用的关键意义,在具体体能训练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高职院校现有的体育资源,为学生开发出趣味性的体能训练项目,例如接力跑,青蛙跳,引体向上等等。同时,教师也应当引领学生注重体能训练,要将体能训练的成果作为考核的标准之一,创新体育课程评价机制,让学生自觉配合体能训练项目,积极参与。

(三)强化教学改革

目前,高职院校同社会企业之间的联系已经十分紧密,这也就意味着高职院校也会获得较为全面的岗位资源和信息,明确企业在体能上对学生的基本要求。对此,高职院校就可以在掌握基本信息的基础上对自身的教学进行改革,设置相应的体育专业化训练课程,提供专业化的体育教学资料,为学生的体能训练提供坚实的指导和依据。而教师也应当在认真研读资料和分析课程的基础上,为学生创设更加生动活泼的课堂,帮助学生突破体能训练的瓶颈和困难。同时,高校也要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建立起线上平台,为学生配备相应的网络课程,让学生在跟随教师实际训练的前提下,按照自身的兴趣进行选择,作为辅助训练。

四、结语

综上所述,持续推动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的体能化训练是十分合理且必要的,这是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应有之策,也是锻炼学生职业技能的有效措施。在具体训练的过程中,教师应当从主观和客观上共同落实体能训练的基本要求和原则,并根据不同专业的课程特点和岗位需求,为不同的而学生设定相应的训练内容,让学生能够得到与自身情况相适宜的锻炼。体能的培养与优化是任重且道远的,高职院校应当总结经验教训,推陈出新,审时度势。

作者:沈洋 单位:新疆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

高职体育教育篇3

2019年《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化职业教育的决定》《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两大政策相继问世,该文件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高职体育教学改革。各地区学校反应迅速,采取相应措施对传统体育教学模式进行革新。目前,我国教育体系由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构成。而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全国上下的普遍关注,体育教学革新已成主流趋势。培养创新型综合型人才成为体育教学的重要目标。

一、高职体育教育现状分析

(一)体育设施陈旧,难以满足学生的运动需求

我国高校的大学生规模不断增大,大学生数量快速上升,而高校的基础建设却明显落后于大学生的增速,很多高校在场地设施建设方面无法满足基本教学需求,大学生在课堂外参与体育锻炼的需求更无法得到保证。跑道东缺西补,坑洼遍地,难以正常跑步;体育设施年久失修,存在安全隐患;运动器械陈旧、数量有限,课堂活动形式单一,学生兴致缺缺。学校管理者应重视体育教学活动,对体育设施进行维修,更换,购新,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运动环境。

(二)教师是课堂的主人,学生只是看客

在体育教学中许多课堂尚未做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以课外体育实践为主,仅重视大学生体育能力的增强、专业水平的提升,以达到帮助大学生掌握基本运动技能的教学目标。学生鲜有机会学习体育理论知识,了解与体育项目相关的运动优势与劣势及文化背景,难以清晰地认知到培养体育意识的重要性,盲目参与体育运动,在运动时目的性不足。在参与体育运动时兴趣不足,阻碍其在高校中的发展。在授课过程中,主要以老师讲为主,学生在下面被动的接收,并没有做到让学生“反客为主”。在这种固化的教学模式下,老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一无所知,更无法充分满足每位大学生的学习需求。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被忽视。长此以往,将会逐渐磨灭大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且在此种传统教学模式下,大学生的错误体育动作无法被及时纠正,大学生体育学习效率难以得到提升,使大学生无法感知体育学科学习乐趣,使得培养创新型创造型社会主义传承者、接班人教学初衷变了味道。

(三)学生身体素质每况愈下,上课积极性不高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科技革命日新月异,外卖、“懒人神器”、电子科技等层出不穷,为学生提供了较好的生活条件,而缺乏锻炼的学生必将面临一个结果——身体素质下滑,甚至大不如前。学生身体素质的下滑也使得教学策略相对改变。当前体育教学强度不高,甚至偏于轻松,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由于身体素质低下,部分学生对体育课存在抵触情绪。尤其是对于跑步,千方百计的寻找借口理由,企图逃脱跑步。更有学生对体育教学活动只是应付了事,敷衍老师布置的教学任务。

(四)传统态度根深蒂固,应试思维阻挡创新

在教学体育课程中,部分老师不重视或者说根本没有认识到该课的重要性,只是简单的让学生做几个热身动作就早早解散,大好的体育课堂时光被学生拿去坐在角落聊天或者玩手机打发了。体育课程的教学目标完全没有达到。更过分的是,一些主课教师以教学任务繁重为由理所当然的霸占为数不多的体育课。这些情况都导致了学生对体育教学活动的认识不够,理所当然的把体育课当成玩乐放松的课,没有去深刻挖掘藏在体育课背后的体育精神,文化背景,体育意识。对体育课程粗浅的认识,以及根深蒂固的应试教育思维,使体育课堂改革止步不前。

二、新型高职体育课堂的优势

(一)提高课堂效率,高效完成教学任务

在内容、方法、模式上革新体育教学课堂,使体育课堂焕然一新。通过创新改革,教师可以用高效的方法指导学生。例如学生所关心的通过体育运动减肥是否靠谱,教师可以利用所学知识给出专业的回答——“运动减肥具体方法主要以耐力性锻炼项目为主,辅助体操运动、球类项目、健美运动、迪斯科、舞蹈等,均有很好的减肥作用。运动减肥要保持有氧运动,避免内源氧缺乏。”并且减肥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要经过长期的坚持和努力,还要搭配合理的饮食,以及生活上的一些小习惯。这些问题是学生所关心的,科学生动的回答会给学生带来足够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事半功倍的完成教学任务,达成双赢。

(二)激发学生学习锻炼积极性,提高身体素质指日可待

新颖的课堂形式、富有活力的教学内容,会给学生带来满满的新鲜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增加团体游戏,开展班级竞赛等新的教学方式。例如丢手绢、老鹰捉小鸡、爱的抱抱等小游戏;运动会、小组比拼等竞赛活动。在这个活动过程中,学生不仅愿意去参加,还愿意运动,以此达到增强身体素质之效。

(三)活跃头脑思想,增进师生感情

根据有关调查表示,适当的运动可以缓解忧虑,活跃思想。正如老话所说,“饭后走一走,活到九十九”。这些老话俗语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体育运动的重要作用。在上体育课的过程中,同学之间通过共同参加活动,互帮互助,增进友情,加深感情。也有部分年轻老师,活力满满,加入这个团体,与学生一起游戏,一起运动,发挥了榜样的力量,更增进了师生感情,为开展下一步的体育教学活动扫清了障碍。

三、高职体育教育创新策略

(一)打破固有思维,灌输新鲜思想

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并不是浑浑噩噩地进入大学,草草学习,迷茫的踏入社会,也并不是学习那些书本上的符号、文字、数字。而是学习文字符号中所蕴含的思想理念,学习数字间千百年来流传的智慧,学习如何做人。体育课程的学习亦是如此,教师在教授课程时应首先转变自身观念,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摒弃过时的糟粕思想,为教学灌输鲜活的血液,这样才能与时俱进,完成学校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例如教师在教授跑步这一基本项目时,可以打破传统旧规。采用分组跑,先将班级成员分为四队,在起跑线同时起跑,哪一队跑得最快且最整齐就可给予奖励,跑得最慢的那队将接受惩罚。或者采取领跑方法。将班级跑步水平划分等级,分为快跑组,中速组,慢跑组。且每一组选取一个代表性的队长在前面领跑。这样因人而异的跑步方式可以让学生在合适自己的速度里跑步。避免快的太快,慢的太慢。通过以上创新方法,不仅可以做到因材施教,还能吸引学生上体育课的热情,达到锻炼学生身体,提高身体素质的效果。并且教师对于体育这门学科也必须有创新性的认识,认识到体育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遇到主课老师要占课的无理要求时,应当严词拒绝,为学生树立榜样。让学生也意识到体育课是不可缺少、无可替代的。

(二)互换角色,学生反“客”为“主”

当前课堂主角还是以教师为主,学生掌握的主动权较少。正如著名教育学家杜威所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课堂中要以学生中心”。这就需要老师正视课堂角色,适当减少自己主导作用,换作学生来主导课堂,老师辅助课堂。在这过程中,教师先做到完善自身,适当自降身份,塑造和颜悦色,平易近人的人民教师形象。让课堂气氛放松,使学生想发言,愿意发言,敢发言。例如教师在教授学习篮球这一课时,变换课堂模式,不安排也不强迫学生。让其自行组队,自行分组。广纳建议,让学生发言,说出他们的想法以及他们所给出的建议。让学生成为课堂的掌控者,教师成为辅助者。在学习篮球这一课时,也是需要学生分工合作的。在他们自己分工合作中培养了他们的领导能力和思考能力。也使篮球活动进行得更加和谐丰富。实现合作共赢的局面。在这之中,不仅让学生学会了篮球知识和篮球运动,还帮助学生养成了“团结就是力量”的思维模式。而在这之中,由于教师和蔼可亲的态度,和新颖有趣的教学模式很容易使学生对老师产生敬畏之心。增加对老师的信任感。

(三)小组合作,共同进步

在日常学习过程中,一个人完成学习任务难免会有些吃力。这就可以实行小组合作的策略。小组合作,顾名思义就是几个同学成立一个小组,用于满足团队合作,讨论,研究,解决问题的需要。一个人的知识往往是有限的,这就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各司其职,提出不同的想法和策略。帮助团队有效学习,共同进步。特别是处于高职学习阶段,人际交往关系十分重要。在这过程中,小组的每个成员都发挥了其作用,也充分转动大脑,活跃思维,从中创新。例如教师在教授认识足球这一课时,可以成立一些小组,让学生自己给他们小组取名,增强士气。例如“宇宙最强战队”“冠军预备队”“力求第一队”等名字,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成立小组之后,小组队员通过商讨,分工,找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实践中培养默契。在班级比赛中,每个队员分工明确,每个环节环环相扣,共同探索知识的真理。最后走向成功,赢得比赛,为自己,为队员欢呼喝彩。即使最后没有成功,那也是一次非凡的体验,也会收获友情,经验,感动。

(四)增添考核项目,提高学生重视度

当前,提高学生身体素质迫在眉睫,然而大多数学生沉迷于电子产品,又因为疫情原因,整日闷在房间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国家需要的人才绝对不是这样身体羸弱的人。这就需要教师适当向学生施压,适当增添考核项目。让学生认识到该科目的重要性,从而加强身体素质的锻炼。例如在期中考核或者期末考核时,原本测验项目是短跑五十米,中长跑八十米,女子仰卧起坐,男子俯卧撑或引体向上,跳远和侧位体前屈。体育老师可在这个基础上适当增添跳绳、扔铅球、游泳等考核项目。通过这项措施,可有效提高学生对体育这门课程的重视程度,去进行锻炼。此外,体育老师也应该负起责任,每天提醒同学们运动。

(五)理论结合实践,知识进入生活

一般说来,学生学习的大部分知识都是要运用到生活当中的。一些知识枯燥刻板,学生学习起来困难重重,尤其是体育这门与生活紧密联系的课程。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把理论知识和实践相有机结合起来,转化为学生能够理解的东西。这将大大减少学习中的阻力。并且学生在整个实践式学习过程中,以一个探索者的身份通过资料的搜集、项目活动的探究等进行学科知识体系的构建。从一个被动学习者变成了一个主动的学习者,大大激发了对学科的学习兴趣。由此,学生从实践中获取知识,在生活中发现课堂内容,把两者融会贯通,创新体育课堂便能指日可待。例如教师在教授学生自我急救常识时,可以在课堂中演练。选取志愿者互动,来扮演受伤者,向学生示范该如何急救。例如学生溺水,可以教授人工呼吸的步骤,第一步拇指和食指捏住溺水人员的鼻孔,另一只手握住其下巴,使头尽量后仰,保持气道开放状态。第二步深吸一口气包住溺水人员的嘴,向溺水人员嘴里连续吹气。第三步观察溺水人员是否有呼吸状态。第四步将溺水人员送入医院。或者在突发火灾地震时所采取的不同措施。例如在发生火灾时,第一步切记不要慌乱,保持镇定。第二步寻找救援,拨打火警电话119。第三步寻找家中毛巾或被单,用水打湿,盖上被单,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弯腰低头向下顺着楼梯走,在这期间,不要乘坐电梯。因为电梯可能被火损坏。通过以上演示,不仅可以达到师生互动效果,还有效教授了学生急救常识。像这样的常识还可以教授女子防身术,太极拳等。学生还可以把这些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有力保障了学生的生命健康安全。

(六)教师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实际教学

所谓“教学相长也”,教师在教授学生的同时,自己也要不断的学习,充实自我,贮备知识,提高自身的教学素养。为以后的教学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提高自身教学素质,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在课堂上布置适合学生的活动项目。例如教师在教授体育项目活动时可以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运动基础来制定教学项目。可以巩固原本教学项目,例如热身活动、跑步、深蹲、跳远等。也可以适当增加一些项目,例如高抬腿,变速跑。也可以增加羽毛球、篮球、排球、乒乓球、跳绳、踢毽子等活动。学生平时上课在室内居多,通过这些活动,可以有效舒展思绪,放松心情。尤其是大汗淋漓一场,所有的烦恼焦虑通通抛之脑后了。可见教师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效果之大。教师还要积极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动,从最简单的饭后散步,早起晨跑到爬山游泳。

(七)教师深入指导,教授运动技巧

在学习体育的过程中,光有热情是不够的,还应该掌握一些运动技巧。在运动过程中,运动技巧的作用十分巨大。它可以防止学生在运动过程中受伤,事半功倍的提高自身身体素质、专业技能,拿到较好的成绩。还可以在比赛中崭露头角。例如教师在教授八百米跑步时,可以从呼吸节奏,运动着装,脚掌落地,摆臂,跑步姿势等方面传授技巧。例如:1.落地缓冲:一般正常人跑步都是脚掌先着地,且发出较大的声响。脚掌先着地是一种错误的跑步方式,如果有时落地不当更会造成脚踝,膝盖受伤。根据科学研究,跑步时,中位脚应该先着地。这样才有利于保护腿脚,并且达到一定速度。2.摆臂:摆臂是跑步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动作,如果跑步不摆臂会造成身体不平衡,更严重会致使摔倒。在摆臂时,不要把手放在后面,更不要将手肘摆到前面去。总结一句话就是“摆臂幅度不应太大太夸张”。跟随身体节奏自然摆动即可。3.抬头挺胸:很多同学在跑步时都是弯腰驼背的,事实上,在跑步时抬头挺胸更有利于学生的呼吸。学生在跑步过程中会消耗大量的体力,保持抬头挺胸可以保证呼吸正常。一些驼背的同学也可以在跑步中努力抬头挺胸,不久就将会恢复正常。4.呼吸:跑步一般是用鼻腔呼吸,用口腔呼吸会造成冷空气进入肺部,损害肺部。这就要求学生在跑步过程中尽量用鼻腔呼吸。

四、结语

当前高职学校基础薄弱,根基欠缺,尚未发展完善。作为国家大力发展的高职教育,高职学校应该不畏困难,负重前行,不辜负国家的发展和栽培。随着国家的发展壮大,对新时代的青年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寄予更高的期望。国家所需要的人才也由知识型转变为综合型全能型。尤其是体育教学课堂创新方面。这就需要学校,体育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有目的地、针对性的开展体育活动,革新课堂教学模式,力争为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传承者、接班人。

参考文献

[1]周慧珍.新形势下的高职体育教学改革[J].作家天地,2021(13):128–129.

[2]吕斌.加强高职体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成才之路,2020(36):66–67.

[3]阿迪亚.提升高职体育教育教学质量的策略[J].拳击与格斗,2020(12):92–93.

[4]李克宝.对多媒体技术在高校创新课堂教育中应用的几点看法[J].职业,2020(09):97–98.

[5]孙明.创新思维与方法课程运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8,5(35):43–44.

[6]孙宁丽.论高校体育教学现状[J].科教导刊-电子版(下旬),2021(4):277–278.

作者:农枝玲 单位: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优秀范文
相关期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