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幼儿园幼儿教育论文

时间:2022-05-25 03:15:34

关键词: 幼儿园幼儿教育  幼儿教育论文  教育 

摘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知识是创造财富的主要来源,而教育则是知识发展和传播的主要来源。因此,我们需要重视教育的重要性。在教育中,幼儿教育是教育的开端,更是奠定孩子一生发展的重要时期。在孩子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尚未形成的关键时期,制定良好的教育方案有助于提高儿童各方面综合的能力,来适应发展的需要。

幼儿园幼儿教育论文

幼儿园幼儿教育论文:兰州市淑德幼儿园少数民族幼儿教育状况简述

摘要:近年来,西北地区民族幼儿园蓬勃发展,越来越被教育部门和各位学生家长所重视。兰州市区广泛分布着穆斯林群体,幼儿人数相当可观,由于宗教信仰不同带来的饮食、文化禁忌,使得穆斯林幼儿在以汉族为主的幼儿园内学习生活中产生了很大的不便与分歧,民族幼儿园的建立有效地缓解了这一状况,本文以兰州市淑德幼儿园为调查对象,全面地对该幼儿园以及学员家长进行调查和采访,以此来找出民族幼儿园存在的问题,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关键词:少数民族幼儿园 阿语学习 民族情感

引言

回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分布最广泛的一个民族,虽然具有“大分散、小聚居”的特点,但总体而言,西北地区是其最主要的聚居区。由于自身的伊斯兰信仰和特殊禁忌,父母在为幼儿选择幼儿园时,不得不考虑该园的饮食结构、教育方式是否与自身需求相联系。在这种情况下,民族幼儿园产生并发展起来,并且主要招生对象是信仰伊斯兰教的各个少数民族。位于甘肃省兰州市的淑德幼儿园就是一个典型的为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服务的民族幼儿园。

笔者通过对该园的基本状况、学员资料、教育方式以及学员家长的调查与采访,来分析整个民族幼儿园发展态势以及所产生的效应。

一、兰州市淑德幼儿园建园之初基本状况

淑德幼儿园位于兰州市城关区李家湾清真寺旁,前身是在1994年成立的女校、夜校、补习班,至2002年正式改建成幼儿园。淑德幼儿园是一所民办公益性质的民族幼儿园,也是全国首家开办特色教育实验班的幼儿园,办学体现了穆斯林“全民教育,终身教育”的教育理念。该园主要接收信仰伊斯兰教家庭的孩子。2002年成立幼儿园时,共接收106名学生,其中回族45名,其余为东乡族、汉族、撒拉族、维吾尔族和汉族的学生。当时教职工13名,其中汉族员工5名,回族8名,十三名教职工中,具有大专学历的2名,中专学历的8名,初中学历的3名。建园之初,接受教育专业培训的员工有6名,平均年龄24.1岁,平均教龄3.6年。学生上课所用的教材由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当时幼儿园面临的最大的困难是穆斯林教师缺乏。

二、兰州市淑德幼儿园现阶段发展状况

(一)学校办学理念不断进步,已发展成为完全的穆斯林幼儿园,教育目的更加明确。

兰州市淑德幼儿园建园至今已十年,至2012年,该园现有学生175名,教师19名,其中阿语教师7名,均为中专以上学历,这些教师多是来自新疆、兰州、临夏、广河、东乡等地的穆斯林。由于多数老师均是半义务教学,因此工资不高,在1000元左右。

淑德幼儿园现有班级7个,每个班级均按幼儿年龄划分,学期有三年制和四年制,三年制分小班、大班、学前班,四年制的分小班、中班、大班、学前班。学员均为穆斯林,主要来自兰州及其周边少数民族地区,如临夏回族自治州所辖的临夏市、临夏县、广河县、永靖县等地。

该幼儿园全托制学费为一月680元,寒暑假期间开设假期班,接受穆斯林学生,还有志愿者辅导功课,只收一点点生活费,基本上是义务性质的。

每班授予的课程分阿语和汉语两部分,阿语部分主要内容有:古兰经、伊斯兰教常识、圣训故事等;汉语分布主要内容有:数学、儿歌、古诗、成语故事、拼音、识字等。

从建园之初招收回汉学生到如今全园均为穆斯林学员,这一变化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加完善,不必因为顾忌汉族学员而减少关于伊斯兰教和阿语方面的内容。

(二)对于幼儿来讲,穆斯林幼儿园为其成长初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起到很大的指导作用。

回族教育最早可以追溯到唐宋时期穆斯林家庭自发的宗教教育,到了明代中期,回族首先在西北开创了中世纪阿拉伯伊斯兰国家的清真寺传统教育与中国传统的私塾教育形式相结合而形成的回族经堂教育这一独特的教育形式。穆斯林幼儿园很大程度上承袭了这一传统,早期开设的穆斯林幼儿园一般都建在清真寺旁边,这其中还有著名的位于兰州西关清真寺旁的中阿幼儿园。这一举措为学员在幼儿时期形成自己的民族认同提供了良好的前提,深刻了解到自己的民族属性以及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更重要的是,在穆斯林社区中学习生活,可以建立自己的民族自豪感,不会因为受到民族歧视而影响身心健康。

淑德幼儿园重视传统品德教育,该园的教育理念永远是做人第一。教育孩子们如何成为一个诚实守信、懂礼貌、讲道理的人,如果一个人没有基本的品德素养,学再多的文化知识都是无用的。

孩子们基本都可以接受这种教育方式,孩子们在园内很开心,家长也很认可。在阿语学习方面从认字母到诵读古兰经,毕业时孩子们基本都可以完成。

(三)家长对穆斯林幼儿园的看法

在对淑德幼儿园几位家长的采访中,笔者了解到,由于均是信仰伊斯兰教的家庭,家长们选择穆斯林幼儿园更加放心,主要原因有:

①饮食方面

总所周知,穆斯林饮食禁忌相当严格,如果将孩子送到汉族幼儿园,就不可避免地会触犯这些禁忌,家长从内心会感到内疚,认为是违背的自己的信仰。

②文化传承的问题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文化越来越被人们重视,作为一个穆斯林家庭,家长非常愿意自己的孩子对本民族文化有更深的了解,淑德幼儿园所提供的课程中很多均与伊斯兰文化有关,同时,还可以教授孩子们学习基本的阿语知识,这些在普通汉族幼儿园中是无法做到的。

③全托制为家长带来方便

由于家长工作性质的限制,无法每天照顾孩子,所以选择一所全托制学校为家长们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并且淑德幼儿园建园至今已有十年时间,所以家长对这所学校都比较信任。

三、民族幼儿园发展所带来的思考

民族幼儿园的蓬勃发展使得更多的穆斯林家庭愿意将孩子送到这类幼儿园学习生活,这不但为整个家庭提供了便利,也加深了孩子们对本民族文化的深刻了解,增强了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于此同时,民族幼儿园的发展也产生了一些问题:

(一)阿语学习的断层。

虽然学员在幼儿园期间学习了基础的阿语知识,但是毕业之后不可避免的要选择以汉族为主要生源的小学,如今以阿语为主的小学、中学在甘肃地区屈指可数,因此学员们在毕业之后对阿语的学习也出现了断层,如果想再系统的学习阿语,只能去报一些私人开设的阿语学习班,而现今小学生在课外可以报的学习班花样众多,家长也许会选择其他学习班,不在重视阿语的学习,这样就只能半途而废,最终没有起到实质性的效果。

(二)隔断了与汉族小朋友的交流

虽然淑德幼儿园所招收的学员全是穆斯林小朋友,主要在生活方面为他们提供了方便,但是也隔断了他们与汉族小朋友的交流,一旦上了小学中学,在处理与汉族同学的关系过程中很可能会产生分歧与矛盾。

幼儿园幼儿教育论文:家长如何与幼儿园配合做好幼儿教育工作

【摘要】有人说学校是孩子受教育最主要的环境,事实上家庭才是学生的第一学校,家长是学生最重要的教师。幼儿尽管在幼儿园接受最基础的学前教学,但孩子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思想,还是由家庭环境决定的,所以说幼儿园的幼儿早期教育是与家庭教育分不开的。本文将针对家长如何与幼儿园配合做好幼儿教育工作的问题展开讨论。

【关键词】家长配合工作幼儿教育

家长是孩子出生以来第一任老师,家庭也是幼儿成长的第一环境,孩子的行为养成和思想建设也都与家庭有很大关系,家长对孩子的性格与行为的了解也较之于幼儿园更加深刻和仔细,所以完整的幼儿教育不是幼儿园或是家庭能够单方面完成的,幼儿教育这项复杂的教育事业需要双方都付出足够的努力才能够发挥教育的作用。学生家长与幼儿园的合作关系是幼儿教育的有力支持,家长的理解与参与,能够有效帮助幼儿园幼儿教育水平的提高,所以为了幼儿教育更好的开展,家长与幼儿园的配合工作必不可少。

在幼儿教育阶段,家长往往缺少专业的幼儿专业护理和教育知识,很容易忽视幼儿年龄等因素,比较常出现的现象例如过分溺爱,满足孩子各项要求,或者是管教过于严格,限制了学生其他能力的培养。

第一点,家长与教育工作的合作关系表现的很不平等。主要表现在家长盲目认同教育工作者的教育工作,认为教师选择的教学方法都是科学的合理的,也就产生了教师要求家长都不假思索的满足。例如教师为孩子适合绘画,家长丝毫没有考虑自己的孩子是否喜欢,购买了全套的绘画用具,完全忽略了自己在幼儿教育过程中的地位。也有家长过于偏执,认为教师采用何种教学方法都是不合理的,不加考虑的否定教师。

第二点,家长没有完全了解自己在合作关系中的任务,盲目摘抄教育相关文章作为教育支持,没有把教学资源是否满足等因素考虑其中,使得家长与幼儿园的想法产生代沟。

第三点,教育责任不够明确。在校时教师认为有些内容应当是家长在家教育过的,家长也认为这些内容是教师在幼儿园教过的,从而使得教学内容上产生了死角。

一、 做好家长与幼儿园的沟通工作

随着社会进步,幼儿教育逐渐被人们重视起来,家长也逐渐把幼儿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重视起来,毕竟幼儿教育也关系到学生能力的发展和未来的发展。家长的自身认识和教育能力在不断的提高,这就需要幼儿园和家长之间更加深入的沟通。教师和家长的沟通也成为幼儿教育的重点工作之一,教师要考虑到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家长对于孩子的期望等多种因素,首先要深刻了解家长对于幼儿教育的看法,因此将家长主要分为一下类型,针对不同的家长,沟通策略也应当有所改变:第一类,家长对于幼儿教育知识了解较少,所以在合作工作中往往处于被动的地位。这类的家长,教师最主要的就是热情和主动,先让家长建立起足够的合作信任度。教师在沟通中要多让家长参与到教育计划的制定中去,多向家长说明孩子早期教育的重要性,不断调动家长的参与积极性。第二类,完全没有主见的家长,完全信任教师的教育工作,也就是说在合作关系中根本不考虑自己孩子的因素。这类家长对教师的期望过于迫切,以至与在幼儿早期教育中严重忽略自己的指导作用。面对这样的家长,教师要表现的足够谦逊,更多的让家长处于教育重要地位,向家长说明了解孩子要放在第一位,教师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教育,尽量平和家长的心态。第三类,过于偏执的家长,认为孩子什么都要学,不管学生的兴趣和能力。面对这类家长,沟通要尽量纠正家长错误的观点,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发挥教师的专业能力。

二、 如何正确的与家长合作完成教育工作

1. 在积极沟通的基础上,及时向家长反馈教学成果。沟通要体现实时性和动态性,不要等到事情发生了,造成了期望之外的结果时才与家长沟通,家长在面对突发问题时往往难以很快的接受,并参与到解决工作中来,所以实时动态的信息反馈,不仅能体现幼儿园教育工作开展的责任心,也让家长实时关注孩子的表现,能够在问题没有发生前,结合家长在家庭中的教育杜绝掉。

2. 组织家长开展专业的幼儿早期教育讲座。针对现在多数家长没有专业的早期教育常识,在家庭教育工作的开展中容易出现失误,也难以和幼儿园专业教育相衔接,组织专业的知识讲座是很有必要的。鼓励家长多来参与教育活动,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早期教育观念,掌握专业的教育手段,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家长有了相对专业的教学知识,能够结合教师在幼儿园内的教育内容,实现课堂与生活一体化的教育体系,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更多的锻炼,教育成果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3. 家长也需要鼓励。家长在幼儿早期教育工作中也相当于学生,不断学习幼儿教育方法与理论,不断在家庭教育中实践,所以家长在于幼儿园的合作教育中,也需要及时的鼓励。这种鼓励不仅来自于教师,更要来自于学生。教师和家长的沟通和交流中,就家长的良好表现给予肯定,家长对教育工作有了信心,教育工作开展起来也更加有动力。学生对家长的鼓励,是对家长教育最有力的肯定,家长更有信心去参与到教育工作中去,教育方法也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通过多方的鼓励和支持,家长关于早期教育的误区逐渐消除,关于教育理念的错误理解也逐渐得到纠正,幼儿的早期教育工作将会越来越正规。

4. 及时开展幼儿园家长日。在家长日,家长可以深入到日常学生课堂,了解教师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观察自己孩子的学习状态,参观学生的成绩展,更加直观和全面的看到孩子的有点所在,增进亲子关系。通过家长之间的讨论活动,让家长与家长就教育问题交流起来,分享教育经验,分享教育过程中获得成就时的喜悦,家长之间相互鼓励相互学习,从实际角度出发,鼓励家长更多的参与到合作教育工作中去。

三、结语

总而言之,幼儿园和家长合作需要建立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所以沟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其次,合作关系的建立,教育任务的平等分配,幼儿教育理念的专业学习,教师与家长建立实时反馈关系,这些都是共同完成幼儿早期教育的工作重点。

幼儿园幼儿教育论文:解读英国森林幼儿园教育模式及其对中国幼儿教育的启示

摘要:儿童户外活动的减少导致了一系列的问题,如幼儿肥胖、注意力不集中,抑郁等,人们对“过度正规化”早期教育模式产生了忧虑。森林幼儿园作为一种目前在发达国家广为传播的一种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幼儿户外活动不足的这一缺陷。文本介绍了英国森林幼儿园的产生与发展,教育目标及内容,理念及特征,并通过对英国森林幼儿园的解读,得出了一些对我国目前幼教工作的启示。

关键词:英国;森林幼儿园

近些年,在许多国家,尤其是在欧美发达国家,人们越来越关注幼儿户外活动明显减少这一现象。研究者们认为这一现象与其他一系列因素有着联系,如游戏空间的减少,户外危险因素的增加,以电视及电子游戏为代表的“家庭中心”儿童游戏活动的发展(Clements, 2004),以及儿童肥胖症的增加(Ebbeling et al., 2002)。鲁夫在他的书《森林中的最后一个孩子》中采用‘大自然缺失症’一词描绘现代社会的孩子们与大自然缺乏联系的事实。他认为自然环境中的居所的减少是幼儿肥胖,注意力紊乱,抑郁的重要原因。社会大众对于目前实施的“过度正规化”的早期教育模式产生了深深地忧虑,于是对幼儿园以及幼儿教师提出了更进一步的要求。他们认为,幼儿园教师应该采用一种与户外环境积极互动,以儿童经验为基础,以游戏为基础的教学方式。“森林幼儿园”便是这样一种支持儿童户外活动的教学方式。

一、英国森林幼儿园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森林幼儿园指的是通过提供给儿童在森林环境中的亲身体验与实践的机会,以获得自身发展的一个过程” (Murray and O’Brien, 2005, p. 11),目前在英国实行的森林学校教育模式起源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在20世纪五十年代,瑞典的一位退休老兵在森林中的废弃火车厢中通过歌曲和游戏的方式教授儿童有关自然环境的知识,这是最早的森林学校教育模式。直到20世纪八十年代,这一教育观念被丹麦的学前教育系统所采用,并命名为“自然托儿所(nature nurseries)”。在“自然托儿所”中,儿童的大部分时间都在毗邻其园所建筑的森林或树林中度过,无论季节或天气。这一教育理念在欧洲得到广泛传播,目前丹麦的每个县都有至少1到2所自然托儿所。

1993年英国布里奇沃特学院的教师萨默赛特将该模式引入英国。他的访问团在访问丹麦时受到学校为儿童创设的户外环境的启发,回到英国后,他们创建了自己的森林学校。从那时开始,森林学校在英国逐步得到推广,截止2005年,英国约有50个森林学校教育项目得到开展(Maynard,2007)。这一教育模式近些年在英国和美国都得到了推广,这种变化和改革主要是为了减少幼儿看电视和电脑的时间,而增加与自然接触的机会。

二、英国森林幼儿园的教育目标与内容

森林幼儿园的教育目标旨在培养儿童自尊、自信以及独立的能力,与此同时,让儿童学会尊重与关注自然环境,尊重一切有生命的事物(Maynard,2007)。

森林幼儿园活动内容广泛,主要包括:游戏(如捉迷藏),小单元可实现的任务(如建造庇护所、收集树枝生火、做饭、发现植物群和动物群等),作为考验和增强自信、提高自尊方法的基本林地生活技能,适当的工具和天然材料的学习使用,实践与智力技能的发展等。教师们鼓励儿童在自然环境中探索、游戏――爬树;踩泥水坑;玩“1、2、3,你在哪里?”(捉迷藏游戏的一种);从镜子中看不同的世界;收集不同长度的树枝搭建一个巨型的鸟巢或鸡窝;分享故事以及表演故事等等。在这个过程中,当老师发现孩子们已经懂得基本的安全规则之后,会引入一些成人正常使用的大小的工具,如锯子以及修剪树枝用的剪刀等。当然,安全因素也会被考虑进来,一般只有在很高的师幼比(一般是1:4)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出现这种活动。

森林幼儿园没有围墙,幼儿可以尽情跑跳,而森林里的道路也不像一般的道路那么平坦, 所以幼儿能够从活动中学习更精准的运动控制。除此之外,幼儿在森林中也不乏练习小肌肉的机会,比如采集树叶、拾干果、用树枝编鸟巢等。通过户外大量的活动,森林幼儿园的幼儿每天都在接受体能教育。虽然森林幼儿园的幼儿不能像其他幼儿园的幼儿一样有桌子、椅子让他们坐下来绘画, 但他们也以其他方式进行着幼儿艺术教育。森林里的大树、枝叶、花瓣等让幼儿领略到了大自然的各种造型及颜色。幼儿常使用在森林里找到的材料做拼画,编织花圈或各式各样的玩具,或者使用树枝拼搭成一个可容他们躲避的“屋子”。教师也随时备有少许颜料及纸张, 提供给想用颜料创作的幼儿。因为森林里找到的素材是最原始的,所以幼儿的想象空间也就能无限伸展, 创造力也因此可以发挥得淋漓尽致。

森林幼儿园也提供幼儿很多的机会接受感官教育:森林里到处都是实物,幼儿通过直接触摸、闻嗅、品尝等方式认识这些实物的形状、味道及颜色,这和一般幼儿园幼儿从书本上或从影片中认识物品所留下的印象在程度上有很大的差别。森林幼儿园的幼儿在活动中有许多机会与其他幼儿进行沟通,例如他们必须以民主的方式表决当天要往哪个方向前进、讨论发现到的“宝物”,他们或许会争论,可能会寻求教师的帮助,在这个过程中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及表达自己的观点。森林里所有的东西都可以随孩子的想象变成象征游戏里的道具,这些游戏不仅可以增强幼儿的社会性意识,还可以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健康及安全教育也是森林幼儿园的重要教育内容。森林里道路分叉很多,在幼儿还未完全认识整座森林前,教师要常提醒幼儿不可脱离队伍太远以及如何在迷失时求助;幼儿在上学的第一天便被告知,吃东西前绝对要洗手,不可在老师不在场时吃下森林中的任何浆果。森林幼儿园的老师以实际危险教导幼儿注意健康及清洁,要比以抽象图片对幼儿进行健康教育来得容易。总之,对认同森林幼儿园的教师及家长而言,森林是一个理想的幼儿教育场所。

三、英国森林幼儿园的理念与特征

(一)英国森林幼儿园的理念

1、“人本教育”理念

“人本教育” 强调自由、人性化、尊重个人价值,森林幼儿园显示了它是“人本教育” 的实践, 它让幼儿主动学习, 幼儿有权利选择自己有兴趣的学习内容; 采用启发式教学, 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他们的任务不是告诉幼儿答案,而是引导幼儿寻找答案;尊重个体差异,森林幼儿园的教师尊重每个孩子年龄及性格的差异性,每个孩子可按照自己的方式探索有兴趣的东西,并以自己的速度学习;强调情感教育,森林幼儿园的幼儿在广阔的空间里,彼此间的摩擦不像在教室中那么常见,但是良性互动却很频繁,他们乐于与别人分享他们的发现,彼此交换对大自然的认识。

2、自然观教育

大自然教育提倡者哈蒙曼认为没有任何一个学习环境像户外教室那么宽广、那么有变化、那么吸引人。他指出,户外教室的墙可以随幼儿的兴趣及意愿无限拓展,而且户外教室的天空也是随着时间及季节改变。森林幼儿园使用的便是大自然的教室,其实这种以大自然和周围生活物品作为幼儿学习对象的理念不管在东方还是西方都由来已久。例如大自然的种种现象、四季的变化及生活周围的事与物是中国古代幼儿必须具备的常识,这些都可以从数量众多的启蒙教材内容看出来。蒙台梭利认为,人尤其在儿童时期仍属于自然界的一分子,他们必须在自然中取得身体与心灵成长所需的各种原动力。她所谓的“自然” 可以是自然原野,包括动植物的生态、四季的变化等,也可以是日常生活中的事和物。“幼儿园之父” 福禄贝尔认为人是宇宙的一部分,人应当与自然互动,他理想的幼儿教育场所应像一座花园,让幼儿一方面像幼苗一样自然地茁壮,另一方面在自然环境中学习与成长。森林幼儿园彻底实践自然教育的理念,幼儿们不是间接通过书本学习,而是通过与大自然实物的直接接触而学习,他们的观察力自然而然变得敏锐,他们的学习及探索动机也将源源不断。

3、“开放教育” 理念

“开放教育” 起源于20 世纪30 年代的英国,强调户外教学及就地取材,并鼓励幼儿实地观察、探索及操作。“开放教育”的特色可概括为:以幼儿为中心,幼儿自己选择有兴趣的活动及主题,幼儿的学习经验是统整的,偏重于混龄教学。森林幼儿园是“开放教育” 的一种体现,它包含了“开放教育”的特点,如沟通的开放、教室组织的开放、时间的开放及空间的开放等。森林幼儿园的教师与幼儿间的互动完全以幼儿为中心,教师是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引导者和学习伙伴。森林幼儿园采用混龄教学方式,幼儿个别差异受到重视,课程内容也是开放的,每位幼儿都可以探讨自己最有兴趣的主题,并能按照自己的方式学习。森林幼儿园的幼儿学习时间有弹性,幼儿可依照自己的能力、速度学习。森林幼儿园的空间是开放的,幼儿在广阔的空间里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东西观察,自己决定自己的活动。

(二)英国森林幼儿园的特征

Liz O.Brien Richard Munrray等(2007)在对FEI森林学校模式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出了其关键特征,主要有:

1、林地环境的利用。严格设定的安全路线及确定的范围使儿童灵活、自由地主动学习。林地环境对于来自城市的儿童尤为重要,因为他们在城区很少有接触自然环境的机会。

2、学习可以与国家课程和基础阶段目标相连。允许这些目标设定在不同的环境里,不仅仅集中在自然环境中。鼓励儿童激发内在的好奇心与学习动机,这对于那些在课堂环境中理解知识有困难的儿童尤为重要。

3、儿童运用多种感官自由探究。这对于鼓励创造性、多样性、富有想象力的游戏十分重要。关注整个儿童以及他们如何根据自身的进度养成自己的学习风格,而不仅仅是他们的学业能力。

4、一段重要时期内让儿童定期参与。一年内不管什么样的天气都要参与。定期可以是一学期内每周或隔周的一天早上、下午或者一整天。一般是在2月份至12月份之间。

5、成人与学生的高比率。每个课时一个小组约有12名儿童。实践者能够了解每个儿童的学习风格、能力、个性特征等。

四、英国森林幼儿园对中国幼儿教育的启示

(一) 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足够的、具有丰富刺激的活动空间,满足幼儿的探索欲望

幼儿天性好动,幼儿园理应当为幼儿提供足够的活动场地。但是,由于土地成本偏高等原因,一般幼儿园的室内、户外活动场地较小,不能满足幼儿活动的需求,少数幼儿园还有“超收” 现象。如能增加幼儿园的活动空间,或增加户外教学,都能增加幼儿锻炼体能的机会。建议我国幼儿园应多利用自然资源,多开展户外教学,这样幼儿的主动探索能力将被激发,幼儿的学习方式也会由被动变为主动。对于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的幼儿园而言,办园条件在短时间内很难有大的改观,可以就地取材,让幼儿园以宽阔的外景作为活动场地,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让幼儿尽情地拥抱自然,培养孩子的探索兴趣和能力。

(二)利用自然材质做教材,增强幼儿的环境教育意识

幼儿园的活动材料可以分为高结构和低结构的两种。高结构的材质往往是很多幼儿园教师的首选,因为这样的材质可以直接从市场购买。以高结构的材质作为幼儿的活动材料,每位幼儿的材料都一样,做出的成品也很难有特色,幼儿没有发挥自己想象的空间,整个活动流程是按照教师事先制定的进行,教师作为组织者可以控制整个活动走向。使用低结构的材质作为幼儿的活动材料,幼儿有更多的机会自由选择,教师的控制也是比较间接和隐蔽的。森林里有取之不尽的自然材质供幼儿制作自己的玩具和作品,它们都是低结构的材质,幼儿可以充分发挥创造力。即使我国幼儿无法像欧洲森林幼儿园的幼儿那样天天在户外活动,但是老师可以替幼儿收集自然材质或利用户外教学时和幼儿一起收集,供以后美劳活动或环境创设之用。

(三)提供幼儿独立思考的机会

森林幼儿园教师的教育方式是,提供幼儿足够的机会及情境锻炼自己,培养幼儿主动探索的能力,并通过开放式问答训练幼儿的思考能力,这样的教育方式恰恰是当前我国幼儿教育所缺乏的。要改变幼儿的学习,首先得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提出幼儿教师要做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教师应当如何真正从传统的教师角色走出来,并接纳幼儿的自主性学习,这些都是值得我国幼教界认真反思的。

幼儿园幼儿教育论文:幼儿园幼儿教育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 要】幼儿教育是最基础的教育,幼儿园承担着幼儿教育的主要职责,本文就当前幼儿园幼儿教育的四大问题展开了分析,提出了缩短投入差距,加强幼师的培训力度,纠正幼儿园小学化倾向,重视幼儿园的教育教学监督的几大对策。

【关键词】幼儿教育;平等;小学化倾向;监督力

幼儿期一般是指3-7岁这段时期,幼儿已进入幼儿园接受学习,此时幼儿的自我意识和心智渐渐得以开启、发展,该阶段的教学将会给其打上一辈子的烙印,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幼儿未来的成长,对其品德、个性和人格等的塑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正如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曾说的那样:“早期关键阶段中的经验会决定一个人的顺应社会的模式和她成年时所具有的个性特性。”只有夯实基础,才能稳固地推进幼儿的成长进度。幼儿园在幼儿教育问题上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探寻正确的教育方法,促进幼儿的可持续发展。

一、幼儿教育的问题

1.幼儿教育投入呈现地区差异性,发展速度快慢不均

城乡幼儿相比较,往往能明显地发现城市里的幼儿表现相对出色许多,见识和技能等都显示出一定的优越性,他们大多是充满自信的。但这并不是说城市里的幼儿聪慧许多,而是针对其启蒙教育的各方面软件和硬件都积极跟上了,政府和教育部门、幼儿园在教育投入上力度大,收获的成就自然会成正比,幼儿的潜力挖得也便越深。而经济相对落后的偏远地区,没有财力人力的支持,幼儿园教育发展状况堪忧,连最基本的电教设备都没有。

2.幼儿教育经验水平良莠不齐,教育管理模式有优劣之分

幼儿教育的主导者便是幼儿教师,幼儿教师的整体素质直接制约着幼儿教育的成效。但许多幼儿园缺少专业幼师,尤其是一些民办幼儿园,多数教师没有接受过幼教培训,专业知识匮乏,对幼儿的发展规律和个性等不清楚,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和方法也存在问题,教育管理欠缺科学性,仅靠自己从教慢慢摸索出的某些有限的经验教孩子,错误的诱导加上没有方法的教导与管理,则会对孩子未来的发展和心智的开启,人生观、价值观的确立产生消极影响。

3.幼儿教育认识上存在偏差,重知识技能轻品德个性塑造

迫于攀比思想和应试制度的影响,许多地区的家长在选择幼儿园上量化学校的成绩,把幼儿园学生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展现出的技能、获得的奖项作为考查范围和择校标准,使本应成为幼儿快乐天堂的幼儿园,本应教育过程以玩为主,在游戏活动中循序渐进地渗透知识、技能、情感、品德等的教育方式只好被粗暴地简化为直接拼音、识字、算术、舞蹈、唱歌等一记记轮番的轰炸,以求得幼儿园竞争他园的资本。也不管幼儿的发展规律和接受情况,等同揠苗助长,容易使幼儿遭受挫败打击,导致其厌学情绪的滋生。

二、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

1.缩短投入差距,平等对待城乡幼儿园

幼儿教育是任重道远,关乎未来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幼儿教育则是基础教育,绝不容许有一丝懈怠。政府和教育部门在各幼儿园资金和人才投入上要平等化,发展机会均等,不分城乡与直属、分管,不可厚此薄彼,促进整体幼儿教育水平的提升,让幼儿受益。

2.加强各地幼儿园教师的培训力度,交流改善管理模式

首先幼儿教师的选拔要规范化、严格化,对于热爱学生、懂得幼儿发展规律的人才优先录用,没有教学经验的则要督促他们努力学习,争取提高素养,而教育部门和幼儿园则要积极给这些幼师争取学习提高的机会,加大集中培训力度,用自学、自查、互查、集中测试等形式鞭策幼师教学管理水平的提高,优惠幼儿教育的效果。

3.纠正幼儿园小学化倾向,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

治标须治本,要改善幼儿园小学化倾向,对于教育部门来说仍要继续在应试教育往素质教育的转化路程上努力,幼儿园要注意幼儿的发展规律和个性特点,还原到寓教于乐,以玩助学的轨道上来,还幼儿一个快乐无忧的童年,而不是繁重乏味的童年记忆,以期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全面发展。

4.重视幼儿园的教育教学监督,保障幼儿的健康快乐成长

监督是任何部门不可缺失的一项权益,如果没有监督考核,工作效率定会每况愈下。幼儿园必须在选拔时考验幼师招聘者的能力和职业素养,尤其对是否具备爱心这一项要作为重点考核内容,毕竟幼儿教育工作面对的是自控力差、智力发育不成熟的幼儿,对其教育管理工作繁重而琐碎,没有爱心是绝对不能坚持下去的。幼儿园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定期和不定期地对教师工作予以考察监督,并辅之以奖惩制度,督促幼儿教师的自我提高和完善。而政府和教育部门也要对幼儿园予以监督考核,不满足从教资格的没收其营业执照,予以取缔,对表现出色的给予嘉奖表彰。

总之,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更是任重道远,有待进一步完善的教育内容,需要来自家长、幼师、社会各方面的协调配合,对于幼儿园幼儿教育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发现,予以指正,展开补救,设法完善,以促进幼儿教育的较好较快发展,给幼儿一个灿烂美好的明天。

幼儿园幼儿教育论文:有关幼儿园、社区、家庭协同幼儿教育模式的探究

就一些教育学的理论来看,孩子的成长环境是孩子在无形中接受最开始的教育氛围。因此,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周围环境的影响,和幼儿园的教育构成了幼儿教育一套完整的环境,这三者的教育对孩子的一生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幼儿教育的重要性

1、家庭教育的重要意义

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由于父母见证了孩子的成长的全过程,容易发现孩子的优点和不足,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要根据孩子的不同的特长掌握要更加权威,可以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来帮孩子参加一些兴趣班之类的活动,以孩子的兴趣为指导,为孩子制定一些活动的项目和计划。

传统的教育模式中,德育教育有着重要的影响意义。幼儿期是孩子启蒙期,影响孩子一生的成长和发展,因此,家长应该认识到幼儿期教育的重要性,自己为孩子树立良好的形象。随着时代的发展,独生子女教育过程中一些问题暴露出来,使孩子养成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和品质,这些问题的出现充分说明了孩子的家庭教育出现了一些问题,孩子的家长需要进行反思。

2、幼儿园教育的重要性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幼儿园的教育也很重要。幼儿园是孩子离开父母之后的人一个社会场所。在幼儿园的教育中,孩子们在幼儿园里学会与别人交流和沟通,分享玩具,等一些全新的人生体验,和家庭教育完全不同。因此,幼儿园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幼儿园日常教育活动中,孩子的学习的东西比较多,因此,在制定一些教学计划的过程中,幼儿园可以根据教育部的纲领,制定一些教育活动和计划,来提高孩子的品德教育,提高幼儿教育的水平。

在一些日常的教育活动中,幼儿园等机构可以开展一些教育活动来对孩子进行德育教育。由于孩子的成长环境不错,孩子的思想道德水平也不同,因此,我们的老师需要根据孩子不同的情况来制定一些管理措施,提高孩子的思想道德修养。同时,老师是孩子的一面镜子,老师的个人品质对孩子也有一定的影响,这就要求我们的老师具有良好的品质,用良好的言行来感染孩子。

3、社区教育的重要意义

在孩子日常的生活中,社区为孩子的成长提供了更多的活动场所和一些活动的气氛,为孩子的童年增添了绚丽的色彩。

二、家庭、幼儿园、社区的关系

通过上面的了解,我们得知,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幼儿园、家庭、社区都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因此,三者有机结合在一起,将会为我们的孩子创造更加良好的成长空间和环境。

但是,在一些日常的管理中,我们可以发现还有一些问题:一,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缺乏一定的教育模式,同时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的目标比较模糊,缺乏对教育理念全面的了解和认识;二,三者的沟通不足,在一些家庭中,可能一些父母的工作比较繁忙,缺乏与幼儿园的交流和沟通,从而导致家庭和幼儿园教育的协同不足;三,三者教育的协调性不强,影响了幼儿教育水平。

在教育活动中,我们应该把三者有机结合在一起,三者相互补充和促进,能最大程度提高幼儿教育的水平。

三、提高教育水平的有关措施

1、宣传幼儿教育的重要性

幼儿园的教育要想获得比较高的效果,就应该向家长宣传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引起家长的充分重视。在一些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幼儿园教育需要家长的合作。因此,在一些日常的教育活动中,要向家长普及幼儿教育的重要性,比如在一些日常的教育活动中,我们举办一些家长会,亲子游戏等,引起家长对幼儿教育的足够认识。

2、幼儿园和社区相互配合

幼儿园还可以和社区来相互配合,建立良好的关系,提高幼儿教育的水平。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幼儿园的老师可以进行社区,开展有些活动,笔者所在幼儿园经常进入社区,带领孩子参加各种社会活动,文艺表演等,丰富孩子的社区活动。

3、全力争取家长的配合

为了提高教育的水平,我们还可以在于大力挖掘家庭教育资源,实现资源的共享。在家庭活动中,我们可以利用不同家长的职业优势,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同时积极邀请家长参与其中,包括参加到一些课程中去,家长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陪孩子参加活动。

4、建立资料库

幼儿园应该建立关于幼儿的资料库,同时资料库还应该包括一些家长的信息,比如家长的联系方式,家长的职业等,全面孩子的成长环境。还可以根据孩子的成长环境制定不同的教育方案,全面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结语: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知识是创造财富的主要来源,而教育则是知识发展和传播的主要来源。因此,我们需要重视教育的重要性。在教育中,幼儿教育是教育的开端,更是奠定孩子一生发展的重要时期。在孩子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尚未形成的关键时期,制定良好的教育方案有助于提高儿童各方面综合的能力,来适应发展的需要。

(作者单位:如皋市安定幼儿园)

幼儿园幼儿教育论文:论幼儿教育中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的相互作用

[摘要]:从目前来看,如今的社会已经非常重视幼儿教育,然而在对幼儿教育上仍然存在这一个至今依然争论不休的问题,那就是如何正确处理教育幼儿的过程中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之间的关系,即在幼儿教育过程中两者谁更应该占主导地位,谁应该占从属地位。本论文以幼儿在家庭中和与幼儿园中接受的教育的根本含义作为入手地,找出各自的特点,总结出了他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即幼儿在家庭中和在幼儿园接受的教育是相互依赖、相互合作的不可或缺的关系,在教育幼儿的过程中只有将两者有机的结合到一起,才能取长补短地更好的发挥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以此为根据,本文旨在提出将幼儿的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结合起来,相互取长补短,为了让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而共同努力。

关键词:幼儿教育;家庭和幼儿园教育;家庭和幼儿园教育的联系

一、幼儿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两者的内涵与特点

(一)幼儿园教育的内涵和特点

幼儿园教育是国家教育机构的一部分,是主要面向学龄前幼儿为由国家教育部所提供给幼儿进行启蒙教育的机构,它是幼儿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园在教导幼儿的过程中依据国家教育部门的要求,教育行政部门结合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再加上社会发展对孩子的要求,在幼儿园在进行教育中循序渐进的制定出相关的目标任务,再由幼儿园教师根据每个孩子的个性特点实行有针对性的、有计划性的、有组织和目的性的教育,从而使幼儿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得到锻炼、智力水平得到提高,通过与小朋友之间的游戏互动和交流实现良好的合作能力、通过老师的教育和与老师之间的沟通使孩子们从小养成各种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由此可见,通过幼儿园教育不仅可以实现不同特点孩子的个性化发展还可以培养每个孩子们的综合能力,符合时展的要求。总之,幼儿园教育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二)家庭教育

众所周知,家庭教育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起到了不容小觑的作用,家庭教育贯穿于一个人的一生中,与每个人的成长息息相关、密不可分。家庭教育是指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与子女之间通过相互影响而得到共同成长的过程。然而,在幼儿教育的过程中只有父母对孩子的教育。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通过自己的言谈举止和身体力行,即言传身教,特别是身教,达到指引和影响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思维模式等。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知子莫若父”,父母是最了解自己的孩子的,所以父母可以根据幼儿的本身特点对其进行教育和指导,由此了解孩子们的思维逻辑并分析他们的行为语言。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的教育分工是不同的,它们各有所长,通常教师们首先通过参考幼儿每个年龄段的特点来进行分类,再针对不同年龄段幼儿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案,在教育过程中很快就会发现,每个幼儿都有他们各自的特点,所以每个幼儿对环境的的适应性也各不相同。而由家长作为主要教育引航者的家庭教育,父母作为教育的主体始终伴随着孩子的成长过程。这个教育过程具有连续性,且孩子与父母之间始终保持着较稳定的关系,所以孩子在接受教育时并不需要一定的适应期。孩子在接受父母的言传身教时始终在一个熟悉和稳定的环境进行中,所以比起幼儿园教育,家庭教育因材施教更有利于幼儿巩固已养成的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这是幼儿园的集体教育无法和家庭教育相比较的地方。

二、两者之间的联系

(一)幼儿园教育指导父母实施家庭教育工作

通过比较两者各自的特点,非常容易就能发现:幼儿在幼儿园接受的教育一般制定了更加系统、更加科学、更加有计划性、目的性、组织性的教育方案,而家庭教育则相反,由于父母不了解教育到底是什么,以及如何才能更好地通过教育培养孩子,所以父母不能通过很好的掌握教育方法去实施教育,所以家庭教育一般在一个相当随意的环境中进行,家庭教育根本没有计划性可言,它的教育内容是封闭和片面的,这就导致在家庭教育中经常出现家长们面对一些个性异常的孩子们束手无策、哭笑不得的情况,这就在相当大的程度影响和制约了幼儿的全面进步,也是他们的身心的健康发展受到了局限性。所以,尽管幼儿在父母那里接收到的教育在幼儿的教育过程和幼儿成长的过程中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关键作用,但是幼儿园教育作为家庭教育导航者的作用也是必不可少的,只有结合两者各自的特点,互相补充共同发挥作用才能使两者更加科学合理的发展幼儿教育工作。

(二)幼儿的家庭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幼儿园的发展

尽管幼儿园所实施的教育作为我国基础教育的一部分,但是幼儿在家长那里受到的教育对幼儿在幼儿园中接受到的教育具有反作用,众所周知,幼儿园的教学计划和培训课程是根据我国的教育部门制定的教育方针、政策,但家庭教育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幼儿园实施的教育计划。而父母在制定幼儿成长计划时是随意的、具有灵活性和针对性的特色,有时甚至与幼儿园制定的教育计划相违背,这样下去,由于两者的教育愿望相互矛盾发展,将严重危害孩子的健康发展,要想让孩子茁壮成长,那么家庭教育在制定教育计划时必须全力支持与配合幼儿园的教育政策和目标,与其密切结合。否则,家庭教育就会在一定程度上会制约和阻碍幼儿园教育的发展,大大降低幼儿的教育水平,抑制幼儿的全面健康的发展。

三、两者相互配合的方式

(一)学校举办父母与孩子能相互沟通的活动

父母与孩子之间进行交流的活动有诸多方面的优点:第一,亲子活动为父母与教师之间提供了良好的交流与沟通的平台,通过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游戏或相互配合完成一项任务的活动,是促进父母与幼师之间的沟通、协调的桥梁,是使父母全身心的投入幼儿教育问题本身的最直接的方式;第二,父母通过这些活动可以增加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情感交流、增加与孩子之间的默契与互动;第三,通过亲子活动,家长可以更加了解孩子在学校的真实状况,这样促进家长根据学校的培养计划改进家庭教育的培养计划,从而使幼儿的家庭教育与在幼儿园接受的教育保持密切的结合与一致性;第四,通过开展亲子活动可以激发家长的主动性,家长可与幼儿园方面在教育上交换意见和建议,提出提高教育水平的更具有针对性地意见和建议。

(二)父母与孩子所在幼儿园的教师应在私下多交流,彼此信任对方

家庭和幼儿园之间进行共同教育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长参与的态度,家长对幼儿园教育的支持、理解、幼儿教师执行教育计划的实际能力以及家长对教师的信任程度在保证幼师实施教育与家庭教育共同合作并顺利实施往往占据着的决定性的地位。对此,家园共育若想取得预期的效果,两者必须做到相互支持,时刻保持在一个平等的关系上建立起相互间的信任体系,再通过互相交流后充分了解了孩子在这一时期的表现、较上次有无进步、接下去应该如何做等情况做充分的了解分析,只有这样才能使家园合作计划在幼儿教育中发挥出最大作用与效果。

四、结语

总之,幼儿园教育和幼儿家庭教育是密不可分的,两者在幼儿的成长发展过程中都发挥着不可缺少的重要作用,家园共育策略要想取得最大的成效,两者在发挥各自作用时需要做到相互补充、相互作用,从能得到共同发展和进步。一方面幼儿园方面若想要使自己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就必须重新审视自己优缺点,通过与孩子们所接受的家庭教育作比较,分析出两者之间的联系;另外,父母在实施对孩子的教育计划时必须要以幼儿园的教育计划为导向和导航者。只有这样,两者才能保证幼儿接受的教育是一致的,是同一水平线上的,也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孩子协调、全面、健康的发展进步。

幼儿园幼儿教育论文:孩子几岁适合上幼儿园和幼儿教育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我是一名执业幼儿教师,幼儿专业学习和工作的那段经历使我对幼儿教育有更深的理解与感悟。看到眼下这么多家长盲目地把孩子过早送到托幼机构,或者过早地给孩子安排学习课程,今天,我想就“孩子几岁适合上幼儿园”发表一些看法,欢迎各位积极参与,共同讨论。

孩子从初生婴儿逐渐成长为独立个体,无论从生理还是心理方面都历经飞跃。而在这一阶段中,人们把0~1岁称为婴儿期~14页有新内容哦~用心照顾周岁内的宝宝 不要进入这样的误区; 1~3岁是幼儿期1~2岁孩子的发展关键 回帖有问必答 每日更新 申精 ;4岁以上成为儿童期。

中国有居俗话“3岁看大,7岁看老”。这意思是说3岁,就能折射长大以后地性格与品质,7岁人格已基本形成。足可见3岁是个多么重要的年龄。

0~3岁的幼儿期内,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这个阶段,宝宝的语言,运动,日常生活以及道德观,价值观都逐渐萌发,并形成许多自我见解。所以,父母有时间就要多陪陪孩子,尽量在孩子面前言行一致,注意道德品质与气质修养方面的潜移默化的教育。

这个阶段里面,培养孩子的情商是最重要的,而不是教孩子学习。而现在家长往往把两者颠倒了。盲目随从地带孩子上这个班,那个课。殊不知,3岁内的孩子活泼好动,充满好奇,让孩子在玩乐中自发的探索才是符合孩子生长规律的。家长可以陪孩子一起打球,一起讲故事,一起郊游,这对孩子认识有很大帮助。也会让孩子产生积极的情绪。

所以,有条件的家庭可以考虑3岁后再送宝宝入园。最早不能早于2岁。而且要选择白天托的幼儿园,千万不要把幼小的孩子全托。全托无形中剥夺了孩子体验亲情的权利。

另外,入园前,问问自己下列情况下,宝宝能自我应对吗?如果有大部分都不能,那么请三思而后行:

1.能表达不适(如哪里疼痛,尿湿裤子)

2.能表达口渴,

3.能正确表达大,小便

4.能自己吃饭

以上几条是最基本的要求,如果连基本要求都达不到,那么建议家长还是晚一些送孩子入托。

另外,这些是要需要考虑的

1.孩子能否与其他小朋友相处,比如可以一起玩耍,一起合作游戏等。当然,孩子之间难免有争执,这个老师会帮忙。但是如果一个孩子不知道怎样和大伙相处,那么还是建议您先在小区里培养一下孩子的社交意识再去幼儿园。要知道,对于一个幼小的孩子而言,如果不能加入到同龄孩子的群体中,那会伤害到他们的自尊。

2.能简单叙述一些园内的生活。

3.有基本的防范意识比如不能让陌生人抱,比如不能触摸发烫的东西等。这样宝宝有更强的自我保护意识。

如果一切妥当,OK,送孩子去幼儿园吧,那里有更多的伙伴

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故事能给我们一些启示——

有人问这位获奖者:“您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学到了您认为一生当中最主要的东西?”

这位白发苍苍的学者答道:“幼儿园。”

“在幼儿园您学到了什么?”

学者说:“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摆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了事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要仔细观察周围的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我学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

“过早教给幼儿知识,如同一把剪刀,将孩子想像的翅膀剪掉,使他们由天鹅变成了家鸭失去了天空,得到了池塘。”重庆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家曲虹打了这么一个形象的比喻。她说,幼儿教育是孩子良好习惯形成的最佳时期,如果这个时期没有让孩子形成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这个孩子将来要为此付出很高的成本。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什么是教育?培养习惯,给予方法。但是,在义务教育各个课标中,恰恰缺少幼儿园的课标。” 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应该成为幼儿教育的行动指南。

播种习惯收获命运

有关人士在对76名诺贝尔奖获得者做调查时曾问他们:“对你一生影响最大的是哪个时段?”他们竟异口同声地回答:“是幼儿阶段。”但是,近些年来,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到底什么是最宝贵的?不少家长和教育者却误入了歧途。

“我有两个孩子,用不同的方法培养,结果截然不同。”家长代表王素讲述了教育两个孩子的故事:大女儿2岁时就能背诵90多位数的圆周率,4岁能认2000个字,5岁能认3000多字,并能背诵唐诗和安徒生童话,人称“小神童”。但是,上学后问题就出来了,厌学,上课不听讲,成绩在中等偏下;怕困难,不善与人交流,没朋友,冷漠。7岁半了,弟弟喝了她剩下的可乐,当姐姐的却哭了半个小时。

儿子出生后,王女士改变了教育方法。当孩子一岁多时,一位“关系好”的幼儿园园长要帮她“培养神童”,她拒绝了,而是把孩子送到了“不教识字,只培养习惯、能力”的巴蜀幼儿园。由于工作忙,她把培养孩子行为习惯融入生活点滴中,吃水果时,让孩子先分给大家,自己最后吃。一次,幼儿园发了一块巧克力,孩子在路上咬了一口后,忽然想起要与家人分享。于是他把巧克力揣在包里带回家,给妈妈、姑姑、姐姐都分一小块后,已经所剩无几,正准备吃时又想起了爸爸,结果他自己只吃了很小一点点。“一块巧克力全家人都吃了,虽然是一件小事,对孩子一生意义重大。”王女士十分感慨。

拔苗助长只能适得其反

幼儿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走进了误区:幼儿教育小学化、拔苗助长式的“填鸭”教育、各种名目繁多的专项技能训练受到家长追捧,家长的一些违背幼儿教育规律的要求,驱动一些幼儿园以所谓专项、特长教育,代替幼儿园的全人教育,严重危害幼儿的游戏权、发展权,危害幼儿的身心健康。

我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要求,幼儿园教育应当遵循学龄前儿童的年龄和身心发展规律,保育与教育相结合,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形式,寓教育于生活及各项活动之中。重庆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主任程大鹏说,目前,教育的一些状态让人忧心忡忡,“高考指挥棒”层层指挥,已经指挥到了幼儿园。不少家长越俎代庖,孩子一落地,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就规划人生,钢琴、舞蹈、美术,清华、北大……这样下去,会毁掉一代人。

家长代表刘显华认为,作为一个群体在20年以后登上社会舞台,一些误导让人担忧。特别是有些社会办学的幼儿园让人揪心,什么“双语”、“艺术”误导早教市场。从某种程度讲,我们基础教育面临的问题是有教育无素质,比如一些学生在学校遵守校规校纪,但一跨出校门就连红绿灯都不遵守,孩子被我们的学校和社会教成了“两张皮”。幼儿教育是一个人在人格和习惯上的第一次学步,重点应该在育,要让孩子有健全的人格、良好的习惯、集体意识、快乐的学习、能力的养成。

给孩子最宝贵的是什么?

幼儿园教育是儿童成长中关键的起点,应该更科学、更规范。这要从以下几方面体验:

一是要让孩子快乐。游戏是幼儿最基本的活动,幼儿参加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有益身心发展,在玩耍中,玩出兴趣、玩出自信、学会交往,养成良好的性格和习惯。

二是多与孩子交流。家长应更多地抽出时间带孩子接触大自然,接触社会,蹲下来和孩子交流沟通,而不应把业余时间浪费在领孩子学习各种特长上,增加孩子压力,造成孩子自闭心理。

三是给孩子以尊重。幼儿教育应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尊重幼儿兴趣和需要,这样的教育才会事半功倍。

四是给孩子一颗平凡的心。“我爸爸要我长大后当官、当经理、当老板。”这种教育误导做人的真正价值,更危险的是,孩子一但在将来社会竞争中失败、落伍,便会产生自暴自弃,一些学生的自杀,除了客观原因外,家长应反省自己的原因。

幼儿园幼儿教育论文:创新幼儿园幼儿教育方法策略研究

摘 要:幼儿教育是孩子成长的起使阶段,培养孩子优秀品格,要从娃娃抓起。现今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变革,国家、学校、家庭越来越重视孩子的幼儿教育。但是现今幼儿园教育幼儿教育方式,存在着众多的问题。本文对儿童心理特点进行简要分析,为幼儿园改进幼儿教育方法,提出一些创新措施。

关键字:幼儿教育 特点 改进 方法

一、儿童独特的性格特点

孩子经常被人们比喻成天使,因为孩子在这个时期心理最纯洁,性格最纯真,各种行为表现都出于本性,不受任何人的束缚。具体表现为:

首先,儿童在成长时期具有很强的模仿性,孩子在幼儿时期的成长学习,主要靠模仿学习。喜欢模仿,模仿他人的行为、动作,是孩子在幼儿时期最突出的性格特点。

其次,具有很强的好奇心理,孩子天生就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在是婴儿的时候,对周围东西和声音就表现出很强的好奇心。到了四五岁的幼儿时期,好奇心就更强烈了,看到周围新鲜的事物,听见不一样的声音就会问东问西。喜欢提问问题,接触新鲜的事物,满足自己的好奇心理。

最后,喜欢听赞美肯定的话语,为了加强对幼儿的教育,老师和家长经常会给孩子,安排一些作业。在完成后孩子希望得到父母和老师的赞美,孩子做事喜欢成功,是幼儿时期另一重要心理特点。

二、创新幼儿园幼儿教育模式的措施

(一)幼儿教育引入游戏教学,在游戏中,帮助孩子学习知识

满足孩子爱玩的心理需求,幼儿园在对孩子的教学过程中,引入游戏教学模式,在游戏过程中,加入所学知识,教育孩子树立正确的思想行为,实现身心的健康成长。根据我国新课程规定,幼儿园对孩子的教学应该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知识学习要在游戏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产生。采用灵活多样的组织形式,设置各种各样的游戏种类,为每个孩子提供玩游戏的场所和机会,激发孩子的玩游戏的天性,保证孩子在同一个水平上发展。例如:幼儿园中教孩子写十二生肖中的汉字,可以为孩子提供动物样子的帽子,写上相应的汉字,带在十二个孩子的头上。然后让孩子识别动物,念出帽子上边的汉字。最后老师再发给孩子字卡,交孩子一笔一划学习汉字。这样提前游戏的方式,不仅能够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而且加深孩子对所学汉字的印象,达到教孩子识字的目的。

(二)幼儿教学注重教学,帮助孩子发现各种美,培养美好品质

幼儿教育是我国发展教育的基础,幼儿教育对孩子一生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在现今的幼儿教育中,提倡美育教育,树立幼儿教育的自身之美,用美誉进行幼儿教育,接触生活中各种美好的事物,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在幼儿园对幼儿的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孩子接触周围美好的人、事、物,帮助孩子树立美好的审美情趣,提高孩子的感性经验,培养孩子对世界的美好认识。为以后孩子遇到挫折,能够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应对,打下良好的基础。幼儿教师,要组织孩子亲近大自然,进行相应的野外活动,让孩子体会大自然的美好,培养孩子爱护动植物、爱护周围环境的大自然之爱。幼儿在内心深入,觉着一切都是美好的,唤起幼儿的爱心。

(三)对幼儿教育要引用赞美教育,帮助孩子树立信心

根据孩子性格做事,喜欢听赞美的话和喜欢成功的特点,在对幼儿教育的过程中,要运用赏识、鼓励性教学,用真诚的话赞扬和欣赏孩子会给孩子增添无穷的力量。例如幼儿老师在对孩子正式的课堂教学中,要鼓励孩子发言,表达孩子内心想法。并且无论孩子回答好不好,都要给予一定话语表扬和小小的物质奖励。例如:在检查孩子对古诗背诵时,要鼓励孩子站到讲台面对大家背诵,无论背诵的好坏,都送给孩子一个小小的奖励。老师的赏识和肯定会很好激发孩子说话的积极性,为以后孩子善于与人交际,说话不胆怯,奠定良好的心理素质基础。老师也能从中了解到孩子,那些童真有趣的想法。为自己怎样融入孩子生活,成为孩子的朋友,找到合适的方法。

(四)要注重把家长教育引入幼儿教学中,家庭和学校教育并重,帮助孩子成长

在现今的幼儿园,对幼儿教育的课程配置过程中,有很多没有意识到家长参与的重要性,疏于与家长的联系,因此缺乏对儿童全方面的了解和认识。家长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第一位老师,家庭教育对幼儿教育的作用不容忽视。首先,在把孩子送入幼儿园时,要充分与家长沟通联系,全面了解孩子的生活喜好。

(五)建立高素质的幼儿教师师资队伍,保证幼儿教学质量

现代的幼儿教师,不仅文化功底要好,也要具有多方面的文艺才能。幼儿园在招聘幼儿老师时,要全面考察老师素质。唱歌、跳舞、弹琴、画画都要进行全面的考察,保证孩子在幼儿园教学中能学习到多种多样的知识、技能,广泛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其次,现代幼儿教师,在教的同时,也要注重学习和研究。深入了解儿童心理学、教育学,对儿童的各种行为表现进行正确解码。只有具有当老师的知识技能无比宽阔的时候,才能成为幼儿教育的能手、艺术家。才能使我国的幼儿教育事业处在事业幼儿教育的前茅,为我国人才培养做贡献。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幼儿园的幼儿教育是我国教育的基础,面对新的教育体制,要不断进行教学模式改革、创新。为我国从小培养优秀人才做贡献。

幼儿园幼儿教育论文:从绿丘幼儿园看日本的幼儿教育

位于静冈县滨松市的绿丘幼儿园历史悠久,从昭和二十五年(1950年3月14日)创立至今已有六十年的历史.该园是一家私立幼儿园,招收3岁以上的学龄前儿童,进行半日制保育。作为静冈县著名的幼儿园之一,我们可从该幼儿园的环境建设、日常活动和课程安排等方面了解日本幼儿园教育的一些特点。

一、教育方针

通过良好的环境培养身心健康并且具有独立个性的儿童是绿丘幼儿园的追求目标。该园的教育理念是:幼儿园教育是终身教育的基础,应对幼儿进行细致入微的教育,就像养花一样对幼儿进行精心照顾,使他们有生命力,能开出漂亮的花,结出坚实的果。让幼儿感受到世间万物的美丽,学习处理朋友间的关系,学习对生命的尊重,享受音乐,从游玩中体会到正义和善。他们希望把幼儿塑造成为具有宽广的心胸、健壮的身体、丰富的创造力、自由独立心、热心公益以及丰富国际性的儿童。

二、教育活动

绿丘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主要有年间行事活动和日常的教学活动。

(一)一年的行事安排

作为“幼儿园第一重要内容”的行事活动,在绿丘幼儿园有着丰富的安排(见表1)。在全年的教育计划中,行事活动占有十分重要位置。行事活动虽然不是日常性活动,但它本身是幼儿生活的必要组成部分,并作为重要的教育途径和手段与日常保教活动相联系,共同实现预期的教育培养目标。

绿丘幼儿园的年间计划由一系列行事活动贯穿起来,从4月学期初的入园式开始,进行涉及日本民俗活动的社会行事,如盂兰盆会、夏日祭等;进行涉及幼儿生活中重大事件的幼儿园行事活动,如入园式、绿丘节、期末总结会、毕业式等;进行体育行事活动,如远足、运动会等,以及插秧、收割、挖红薯等接触自然的行事活动。

以上各类行事活动的功能有所不同,幼儿在经历一个个行事的过程中,通过体验各种各样的事件而成长起来。幼儿园在开展行事活动时,都要考虑如何达到教育目标,对幼儿发展产生效果,将行事活动更好地融入日常保育事件中。

(二)幼儿园日常教学活动安排

绿丘幼儿园实行半日制保育,自由活动在上午和下午都有安排,有计划的日常教学活动只在上午进行,内容涉及体育锻炼、文字学习(不是上语言课)、音乐教育等。每天的教学活动比较简单,鼓励幼儿自己游戏。

日常的课程内容包括四个方面:(1)游戏活动。在宽广的庭园里,幼儿通过与朋友和教师一起玩耍,学习成长需要了解的事情。教师不仅要告诉幼儿有关的词汇,还要让他们在玩耍的过程中掌握应该具备的能力。同时,教师必须好好把握环境和时间,让幼儿在自然、舒适的环境中生活、玩耍。(2)身体运动。为了提高幼儿的身体素质,在宽广的庭园里,幼儿会使用铁棒(类似单杠)、旗帜棒玩耍,或者跳绳、踩高跷、骑三轮车等,还有投球和互相追赶。幼儿园一年实施一次运动能力测试,并且告知家长测试结果,每个月还要进行体检,详细了解幼儿的身体发育情况。(3)音乐和表演活动。每天早晨在宽广的庭园里,全体人员合着音乐做体操,合着音乐可以使游玩、体育、音乐合为一体。在诞生会和绿丘节,可以看到各个年级的乐器演奏和歌唱活动。(4)知识课程。上午有开展认知活动的时间,通过这些活动可以提高孩子的学习基础。活动内容有:文字指导、唱歌、键盘口琴、英文歌、手工制作、生活中的礼仪、科学常识。

(三)幼儿园家长工作

教师要将下个月的计划和保育内容打印出来发给家长。教师通过“班级来信”来了解幼儿在家的情况。联络薄是连接家庭与幼儿园的工具,教师可以与家长交换幼儿在园和在家中的表现情况。绿丘幼儿园的家长委员会有工作手册,家委会成员有明确的组织分工,方便家园联系。

三、环境的设置

绿丘幼儿园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重视园内环境的建设,幼儿园不仅在室内场所和户外活动场所有完善的设置配备,还尤其注意园内自然环境的创设。

绿丘幼儿园环境首先以方便幼儿活动为准则。考虑到3岁到5岁的幼儿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室内准备着高度不同的桌子和椅子,以方便幼儿的使用。室内的各种布置也都方便幼儿自己取用。室外的各种设施幼儿可自由玩耍,即使在夏季炎热时期,幼儿园也会设置防紫外线的帐篷等设施,尽可能保证幼儿在室外玩耍。

其次是重点关注自然环境的建设。园内动植物的种类十分丰富,庭院正中有大的银杏树,这是绿丘幼儿园的标志性象征。幼儿园不仅有玉兰树、石榴树、苹果树、杏树、柿子树、梅子树以及各种花,还有兔子、乌龟、鹌鹑、鱼和各种生物,生物的多样性和优美的自然环境也是幼儿园得名的原因。绿丘幼儿园的幼儿,通过与动植物的接触,培养了对生命的尊重,学会与自然共生。

四、对绿丘幼儿园的评析

第一,绿丘幼儿园最大的特点就是尽量创造幼儿与自然直接接触的机会。从该园的教育方针可以看出,他们认为良好的环境是幼儿健康成长的前提条件。因此,作为幼儿园隐性课程的环境,在绿丘幼儿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丰富生物多样让幼儿能够在城市的喧嚣中得到返璞归真的教育。幼儿通过插秧、收割和米聚会等活动,不仅了解动植物一年的生长变化,同时也享受到收获的幸福以及与朋友分享的快乐,能更深刻地感受到自然的美好,从而使幼儿学会对生命的尊重,得到心灵上的熏陶。

第二,幼儿园特别注重幼儿身体素质的发展。幼儿园除了进行运动会和身体检查以外,还进行专门的运动体能测试。从运动场所配备的运动器材(铁棒、旗帜棒、跳绳、高跷、三轮车等)可以看出活动对幼儿的体能强度要求比较大,部分活动还需要掌握一定的平衡技巧,并且带有一定的竞技性(如骑三轮车比赛)。此外,幼儿园通过各种方式(如搭遮阳布、放置帐篷灯),创设一个安全、友好的户外环境,鼓励幼儿在户外活动。

第三,幼儿园注重亲子关系的建设。一年的行事活动涉及家长参加的项目众多,如母亲节参观、春天的亲子郊游,还有各种运动会和米聚会等,这些活动都要求父母参加,在愉快祥和的氛围中加深幼儿对父母的爱。幼儿园在放学后向幼儿和家长开放,父母可以陪同幼儿在幼儿园内玩耍,以增进感情。

幼儿园幼儿教育论文:试论幼儿园如何加强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之间的衔接

摘要: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之间的衔接对于幼儿来说是人生中非常关键的一个阶段,衔接工作做得是否充分、合适,直接关系到幼儿是否能够适应即将到来的小学生活。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衔接工作的目的就是使幼儿提前适应小学的生活环境,使其生活自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社会适应能力、自我保护能力等方面,在衔接的过程中能够得到提高和增强,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以迎接即将到来的小学生活。

关键词:幼儿园 幼儿教育 小学教育 衔接

由于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要求和教学环境等方面有着十分明显的不同,从而导致幼儿园和小学在办学的过程中形成了各不相同的教育方式,各自有着自己的教学特色。从目前我国的情况来看,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之间的衔接工作做得非常不到位。二者都忽视了他们之间在教学过程中应有的区别和联系,没有一个充分有效的衔接过程,导致幼儿园和小学之间缺少必要的过渡阶段,使得许多幼儿还没有做好学习习惯、生活习惯以及自身能力等方面的准备,就从幼儿园生活直接进入到了小学生活。当幼儿进入小学以后,他们面对整个陌生的新环境,缺乏应有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会感觉到周围环境给他们带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许多幼儿在刚进入小学时在学习、生活、交际等方面都出现比较严重的问题,他们建立不起对学习的兴趣,讨厌与老师和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完全不能适应小学生活。

针对当前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缺乏“衔接”的情况,本文将从提高幼儿自身的能力、完善幼儿园班级日常工作以及做好家长和老师的工作三个方面入手,分析幼儿园应当如何加强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之间的衔接。

一、提高幼儿自身的能力

第一,提高幼儿的独立能力。在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的衔接过程中,幼儿园应当注重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以提高幼儿的独立能力。幼儿园老师应该多为幼儿提供提高其独立能力的机会,如:在课堂上,要求幼儿积极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当遇到不懂得问题时要积极向老师请教,积极参与老师安排的班级游戏,听从老师的指挥,完成老师安排的任务等;在课下,要求幼儿主动和其他小朋友进行沟通,参加同学之间的各项活动,帮助遇到困难的同学等。通过这些活动,使幼儿在独立学习、独立生活方面的能力得到提高,为其进入小学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第二,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表达对于幼儿来说是十分重要的,直接关系到他们进入小学后与老师和其他同学交流的好坏,因此,幼儿园应当将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作为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衔接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来做。首先,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使用普通话,并且尽量做到使用语言的规范化、标准化,同时,老师要多与幼儿进行交流,鼓励幼儿提出自己的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从而使幼儿在与老师的交流过程中逐渐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其次,在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衔接过程中,老师要引导幼儿对一些简单汉字进行初步的学习,可以开展一些识字小游戏、小比赛等,帮助幼儿学习一些简单汉字,使幼儿在识字过程中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第三,提高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提高孩子的社会适应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衔接工作中的又一重要任务,可以说是衔接工作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在幼儿园日常的教学过程中,逐步培养幼儿的社会意识,开展一系列的班级集体活动,培养幼儿的责任感、荣誉感,老师可以适当安排一些任务并要求幼儿认真完成,以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还可以安排一些需要团队合作的活动,以培养幼儿的协作能力。另外,要定期开展有关安全方面的活动,例如交通知识讲座、防火演习等,对幼儿进行有关安全方面的知识教育,借而增强幼儿的安全意识,让幼儿意识到自身安全的重要性,学习如何进行自我保护,预防可能发生的危险。

二、完善幼儿园班级日常工作

第一,加强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注重加强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常规是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衔接过程中幼儿园班级日常工作的重点内容,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常规,进入小学后就会更好更快的适应小学生活,为今后的小学生活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在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衔接阶段,可以适当开设一些与小学课程接轨的教学计划,例如教幼儿一些简单的汉字、数字以及加减运算等,要求幼儿在课堂上认真听讲,积极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课后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以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另外,还要注重加强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例如,要求幼儿不能迟到早退,要严格按照幼儿园的时间安排上学、放学,养成良好的作息时间,早睡早起等。

第二,调整教学内容以符合衔接阶段的要求。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衔接阶段是幼儿从幼儿园进入小学的过渡阶段,所以要求此阶段的工作应当具有一些小学化的特征,因此,教学内容应当作相应的调整以符合此阶段的工作要求。在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衔接阶段,应当适当减少幼儿的游戏时间,多进行课堂上的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可以模拟小学的教学模式,创造一种类似小学的学习环境,增强幼儿对小学环境的适用能力,使幼儿在进入小学后能够尽快的融入其中。

三、做好家长和老师的工作

第一,做好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衔接过程中家长的工作。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衔接并不仅仅是幼儿园和小学两者之间的事情,幼儿的家长在整个衔接过程中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衔接过程中,幼儿园除做好自己份内的工作外,一定要做好幼儿家长的工作。定期开展一些有关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衔接方面的讲座、咨询会,告诉家长在此阶段应该做些什么以及在衔接过程中幼儿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引起家长的重视,引导家长帮助幼儿完成幼儿园生活到小学生活的过渡。另外,幼儿园可以为家长提供一个反馈情况的平台,如网上留言平台、老师信箱等,使幼儿园老师能够方便的与家长沟通,从而能够及时了解家长反馈的信息,更好的完成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工作。

第二,做好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衔接过程中老师的工作。一方面,定期组织教师会议,让老师分享在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衔接工作中获得的有益经验,同时,提出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由大家分析讨论,提出解决的办法。另一方面,定期开展老师学习活动,让老师认识到在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衔接过程中应当注意的事项和可能遇到的问题,获取最新信息,及时了解衔接工作中的新思路、新方法,提高老师的工作水平。

幼儿园幼儿教育论文:适应幼儿教育发展的幼儿园建筑设计探讨

摘要:幼儿园的发展与幼儿教育的发展紧密相连,随着幼儿教育的发展,我国对幼儿园建筑设计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本文就适应幼儿教育发展的幼儿园建筑设计做出了分析。

关键词:幼儿教育 建筑设计 策略

幼儿园教育关系着幼儿生理与心理的成长,是一个重要的教育期,幼儿园的建筑也对儿童产生着重大的影响,为适应幼儿教育的发展,幼儿园建筑应该如何设计,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一.幼儿教育发展现状

幼儿园教育是针对三岁至六岁的儿童进行的一种学前教育,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为儿童创设一定的条件、环境,或者是提供多种机会,促进儿童独立性、创造性的不断发展,促进儿童良好的个性的发展,为培养未来人才打下基础。

随着我国对幼儿教育越来越重视,越来越多的幼儿园也已经建立起来。而为适应儿童更好的发展,我国已经引进了多种幼儿教育方法,以遵循人的成长规则,遵循人的心理学规则,促进儿童在生理、心理以及精神方面的全面发展。例如。蒙台梭利式教育。

蒙台梭利是意大利著名教育家,他提倡要尊重儿童,让儿童自发进行学习,注重儿童的智慧与品格的形成与发展。目前,我国很多地方已经建立了蒙台梭利式幼儿园,更新了人们的传统观念,进而得到了政府以及社会与家长的支持与赞赏。比如说,北京李跃儿巴学园、宁夏的蒙台梭利式幼儿园。此外,还有华德福式幼儿园、瑞吉欧式幼儿园等。除了上述这些有特色的幼儿园之外,还出现了适合我国国情以及儿童全面发展的幼儿园。

二.适应幼儿教育发展的幼儿园建筑设计

为适应儿童的发展,幼儿园建筑设计一般分为三部分,幼儿生活用房、幼儿供应用房、幼儿服务用房。

(一)建立复合式的活动单元

传统型的活动单元都是有单独的出入口的,将儿童按照年龄分成不同的班级,有针对性的进行保教工作,各个班级之间不会相互干扰。但是目前儿童心理学已经证明,应该让不同年龄的孩子有相互交流的机会,这样,在交往中,对于年龄小的儿童可以模仿,稍微大点的儿童就会起到一种榜样的作用,而这样被长期的模仿,就会对其产生一种刺激,促进他更好的发展。这双方面的作用,都会对儿童能力与心理的发展产生好的影响。

国外很早就已经出现了复合式的活动单元,即不强调班级之间进行严格的分隔,而是多个班级都生活在一个较大的活动单元里,尽管每个组有自己的活动室,但是活动室之间都不会再单独设置卫生间或者是卧室,主要用于儿童进行小游戏或者是学习。当进行大型游戏或者是需要各个班级来合组活动时,就可以在面积大的游戏室里组织。另外,各个班级都能够用一个公共的卫生间。

在进行幼儿园建筑设计时,就可以以这种形式作为建筑的主体,即多组式的活动单元。这种组合的优点就是各班级之间在进行分隔时可以比较灵活,也有利于教学的组织。

这种组合形式有利于尊重儿童,让儿童自主开展活动,更加强调幼儿的身心都能得到发展,而关于防疫疾病问题,会随着医学的发展,医疗设施的改善,而逐渐完善。

(二)幼儿园用房组合形式(修改)

幼儿生活用房、幼儿供应用房、幼儿服务用房三部分是一个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具有独立性的有机整体。在这个有机整体中,幼儿生活用房功能区占主导地位,其他两部分的功能区都从属于幼儿生活用房功能区。而幼儿生活用房中的各班级活动单元又各自成一体,其中的活动室、卧室、卫生间、衣帽储藏间四者之间的功能关系又有严格的功能秩序关系。三大组成部分因位置关系产生不同类型的平面构成方式,其主要有分散式与集中式两种。

分散式主要是将三大部分各自独立设置。其中应保证幼儿生活用房处于用地最佳位置,且各方面要求都要满足。服务用房宜设在幼儿园入口处,便于每日晨检和对外联系。供应用房应设在用地偏僻的一角,自成一区,并与幼儿园辅助入口靠近,便于货物进,垃圾出。此种平面组合方式因建筑布局过于分散而占地较大,且三者联系不便,特别是在雨雪天气更感不便,最好设置廊道,但这样又势必增加交通面积。

集中式是将三大部分集中布置在主体建筑内。但无论怎样集中布置,都要首先保证幼儿生活用房的采光、通风、朝向等要求。因此,他要至于用地的最佳位子,而供应用房设于主体建筑的后端,且与幼儿园辅助出入口有方便联系,服务用房要设于主体建筑前端,与幼儿园主入口接近。这种平面组合方式能节约用地,交通面积较少,幼儿园的三个功能部分联系方便。但要注意妥善处理好供应用房与幼儿生活用房的关系,避免干扰。

(三)要贴近儿童的心理

在设计幼儿园时,儿童应该是幼儿园的主人,应该根据儿童的需要进行设计,但是设计者往往不能从儿童那里得到他们的看法,因此,设计者经常是从日常性经验出发,迎合了大人的审美要求,但是,对儿童心理成长缺乏一定的科学研究。因此,一般的幼儿园都是大人想要的空间,只不过是增加了一些玩具、陈设、色彩等等。而对于儿童来说,一般的环境都过于大、旷,这就使得儿童缺乏一种场所感以及领域性。因此,在幼儿园建筑设计中,设计者要注意,大到建筑物的高度与整体性造型,小到水龙头的设计形状、窗台的高度、卫生间的设计等都要符合幼儿的生理特点以及习惯。

儿童心理学家已经证明,儿童对于富有童话性色彩的,一些小尺度的空间比较感兴趣。例如,童话小屋、家具角落等都是他们所喜欢的,这种小空间就可以满足儿童的一种生理或者是心理需要。因此,在设计中,设计者应该做到这一点。比如可以调整吊顶的高度来增加一些小尺度的“秘密”空间,来满足儿童的心理上的要求。

(四)室外空间的设计

儿童在3岁开始,其想象力以及创造性会快速的发展,因此,会对一些新奇性以及富有野趣的游戏空间产生一定的兴趣。室外活动空间对于儿童有着重要的影响,室外活动场地大小在规范中也有硬性要求。在室外进行游戏时,每时每刻都在与环境发生着互动,随着儿童对周围环境的不断深入,对周围环境不断地适应,儿童的身、心就会随之不断地发展。

但是,传统的室外活动场地,往往是设置一些大型的塑胶玩具,比较死板,没有创新性。新型的幼儿园应该从发展儿童认知能力的角度出发,为孩子们提供观察停留的空间、遐想游戏的空间,还有充满各种元素的空间等等。儿童对外部环境的反应比较直接比较活跃,喜欢亲身感受环境中的每一个角落,因此,这种外部空间的设计就可以满足孩子的这种需要。另外,适宜的外部换设计结构还对孩子的交往有重要的影响。

(五)主题式的造型设计

幼儿园建筑造型设计的宗旨,是创造一个适合幼儿个性特征的建筑形象,主题式造型设计就强调了这一点,给幼儿园一定的主题,例如,动物造型、童话场景等等。这些造型都是儿童比较熟悉的生活文化背景以及熟悉的童话故事,这样,就可以让儿童产生很浓的兴趣,有一种归属感。这样就使得那些刚刚入园的孩子很快的融入到新的环境。总之,幼儿园建筑造型设计是一种艺术创作活动,设计者应按照建筑艺术创作的共同规律和幼儿园建筑自身的特殊要求正确处理好形式与内容的辩证关系,创作出真正富有幼儿园建筑个性的主题式艺术形象,使幼儿充分融入环境,使德、智、体得到全面发展。

总结:儿童的教育与发展关系到祖国的未来,因此,对儿童的教育应该更加重视起来,为适应儿童的发展,要不断朝着新型的教学模式去探索,同时,建筑设计将配合教育模式的发展不断进步,优秀的设计能够促使儿童创造力的发展,更加适应其心理的发展,幼儿园建筑设计师应该积极的进行探索,或者是借鉴外国的一些经验与方法,努力设计出更加适应儿童发展的新型的幼儿园。

幼儿园幼儿教育论文:在“高校-幼儿园伙伴合作机制”中促进幼儿教育实践者的专业发展

“假设教师知道什么(或不知道什么)不会对教与学产生多大影响,那么教师在教学中通常是政策的传达者而不是参与者、行动者……”[1]这一假设意味着教育实践者只需履行固化的教学程序,其工作并无专业性可言,其专业发展也便无从谈起。因此,教学在多大程度上或能否成为一门专业,其首要标准就是要有完善的专业知识体系作为教育实践者从业的依据,从这个意义上,教育实践者的专业发展就是不断组织与完善专业知识体系的过程。那么如何提升教育实践者的专业知识水平?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研究所与石景山区幼儿园通过建立“高校―幼儿园伙伴合作机制”,对解决这一问题进行了探索。本文从“北京―深圳两地园长工作坊”(北京―深圳两地幼儿园园长工作坊”是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石景山区幼儿园伙伴合作机制实施活动之一。工作坊由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北京市石景山区教育委员会与深圳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幼教管理中心联合举办)活动切入,以幼儿园园长为分析对象,从知识视角解释了伙伴合作机制促进教育实践者专业化发展的基本路径,即从知识内涵上,重新定位幼儿园实践性知识的价值;从知识学习上,为幼儿教育实践者提供情境性、主体性和平等性的建构主义学习模式。

一、重新定位幼儿园的实践性知识

以往的高校―幼儿园合作项目几乎都要面对“优势知识”的矛盾――高校生产的正式的、基于学术基础的知识要优于蕴涵于园本文化和日常教学实践中的幼儿园知识,[2]在合作中,高校专家往往把握着合作过程、事务决策等方面的绝对话语权,幼儿教育实践者要么过度依赖学者力量,要么应付了事,致使合作表面化,两类知识的不平等违背了伙伴之间平等共商、合作共建的本质,最后往往导致合作关系的破产。本研究建立的伙伴关系充分肯定了两种机构的知识,尤其是幼儿园园长、一线教师在日常实践中形成的专业知识得到了认可并被整合到项目中。

1.以园长主题报告为载体总结提炼幼儿园实践性知识

活动开始前,专家组要求园长们通过PPT、图片、音像等资源呈现幼儿园的发展历程,目的是促使园长总结提炼幼儿园的实践性知识,帮助园长重新审视自身的经验与不足。园长们准备的主题报告涉及园本课程开发、教师专业引领、园本管理等多方面的实践经验,例如,在“课程与教师”专题中,深圳范园长从课程目标、内容、组织以及评价等方面详细介绍了幼儿园园本课程“慧智童心――多元智能做中学”;深圳何园长讲述了幼儿园教师经历四大阶段“艰辛中带着喜悦”的专业成长之路;北京左园长阐释了为教师提供有效引领和支持,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种种创新;北京徐园长则报告了自己如何根植于教育实践,推动园本研究的进行。这些主题报告是园长们实践智慧的集中体现,工作坊对此给予了充分肯定。高校专家不仅设计了工作坊的实施框架,还与园长们一起准备了专题报告,实现了实践性知识和学术性知识的共享。

2.在一日活动中体现幼儿园实践性知识的主体价值

在工作坊一日活动中,幼儿园园长的知识主体地位十分凸显。园长的12场主题报告贯穿始终,他们分别阐述了园本课程开发、教师队伍建设等问题。在深圳五所参观园现场观摩中,园长自带相机记录印象深刻的教育片段;在“北京园长的眼睛”环节,园长选择某些照片解释其背后的教育价值;在头脑风暴式的集体研讨中,园长们对同一问题进行了激烈的讨论与思考。尽管来自地域不同、关注问题层面不同、解决问题方法不同,但园长的实践智慧在工作坊中得到了交流与碰撞、融合与提升。例如,在“园长领导力”专题中,深圳一位园长分享了她对教师和课程关系的感悟,即“支持教师,成为课程敏感的发现者和积极的参与者;激发教师,成为课程的研发者和实践者;成就教师,成为课程发展的推动者和传播者……”另一位园长说:“我看到了一个孩子自己在墙上涂涂画画(可擦掉重画)的时候,内心很感动,它既体现了幼儿园对空间的利用,又体现了环保教育、绿色教育;不仅可以节约纸张,而且尊重了孩子的天性……”与此同时,工作坊也充分利用专家资源发挥学术性知识的引领作用,例如,在“课程与教师”讨论后,北师大霍力岩教授指出,优质的课程与教师是幼儿园教育改革的关键着力点,是幼儿园教育质量的根本保障;在“园长社会责任”讨论中,冯晓霞教授解读了园长领导力的辐射路径,即园长不但要领导幼儿园的教育改进,也应该关照整个社会的发展和社会问题解决……这些专家知识的传递不同于脱离情境的学术报告、讲座,而是在幼儿园现场讨论后直接进行点评,更能够促进园长结合实际从学理层面思考幼儿园改进、教师发展等问题。

3.以园长反思报告为工具提升幼儿园实践性知识

活动结束后,北师大专家为园长们提供了后续任务――书写个人反思报告,目的在于让园长梳理在活动中产生的直觉与感悟,将其转化为个人的教育智慧和切实的幼儿园改进行动。例如,北京某园长通过对两地幼儿园的差异比较,引发了这样的思考:“适合孩子的教育,需要构建什么样的园本课程?适合孩子的教育,需要怎样成就教师的专业发展?适合孩子的教育,我们如何提高自身的领导力?有了思考,便有方向;有了问题,便有了动力。深圳一行,引领我在‘办有文化、有品质的幼教’方面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建立更为完善的科学实践行动……”对于每位园长的反思报告,专家又会给予提炼提升和资源支持,如专家会将某些园长的反思报告进行修改并以论文形式发表。

总之,“高校―幼儿园伙伴合作机制”重新定位和解释了幼儿园实践性知识的独特力量,“通过在现实的学校和班级情境中的持续对话,幼儿园实践者的声音呈现出一种特殊的权威,并经常对大学教授们所代表的更为正式的知识基础形成挑战”,[3]这从根本上打破了以往合作双方的地位差异,使两种知识的作用都能得到发挥。

二、支持幼儿教育实践者的知识建构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把外部知识直接输入到大脑的过程,而是主体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在一定的情境中,借助于人际间的协作而进行的意义建构过程。为此,“高校―幼儿园伙伴合作机制”主张为幼儿教育实践者提供情境性的学习环境、主体性的学习方式以及平等协商的学习氛围,从而有效支持实践者的知识建构过程。据此我们建立了“知识建构模型”(如下图),并在工作坊中进行了应用。

1.情境性的学习环境调动园长的已有知识经验

建构主义指出,已有的知识经验是一切建构学习的基础,新的知识经验需要从已有经验中生长出来。园长们已经积累了非常丰富的实践性知识,这类知识就应成为新知识的生长点,为此工作坊安排在幼儿园现场进行,通过真实的教育情境迅速激活园长们的已有经验,从而帮助园长顺利同化或顺应新知识和新观念。例如,通过参观园所环境、观摩教学活动,引导园长们思考“我们看到了什么?我们看到的与原有的做法有何不同?”这种活生生的教育现实能够快速启动园长的原有经验,引发对教育现象的思考。在“北京园长的眼睛”环节中,园长们通过照片聚焦于某些教育片段来描述与澄清焦点问题,学习某项关键的知识。另一方面,在“活生生的”教育现象面前,专家理论能够很快得到教育实践的反哺,园长更有可能对理论知识产生共鸣。

2.主体性的学习方式帮助园长成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的单向传递,而是学习者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为此工作坊的每一活动避免了专家讲座、报告等学习方式,主张园长在参与活动与讨论中、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学习新知识、新经验。例如,在“观察与描述”环节,园长们自己用观察、实物收集、作品分析等方法感知与理解幼儿园教育现象,专家是园长们的支持者;在“分享与鉴赏”环节,双方园长通过个人报告互相鉴赏,彼此之间进行知识的讨论与创生,专家是园长的欣赏者;在“变革与行动”环节,通过园长、专家一起对某一问题进行头脑风暴式研讨,促使园长互相激励变革并形成对实际行动的思考,专家是园长的合作者。在工作坊一日活动中,园长们始终是学习的主体,她们不是在被动地吸收信息,而是主动地完成新知识的意义建构,高校所做的事情更多的是为教师“自学”提供支持、引导与合作。

3.平等的学习氛围促进园长专业知识的改善

知识的学习更容易在平等对话的过程中发生,在我们的设计中,高校专家与园长们是学习伙伴,她们在平等协作的氛围中分享与学习专业知识。例如,在“分享与鉴赏”环节,专家与园长们的报告共同面对大家的质疑与欣赏、批判与吸收;在“融合与升华”环节,专家的点评能够从实际出发,引导两地园长从具体的教育现象走向对普遍性问题的规律性、对地域性问题的多元化认识,专家代表的学术知识与园长代表的实践智慧达成了融合与升华。在平等关系中,专家代表的不再是象牙塔里的“优势知识”,园长们的实践性知识也得到了充分的表达,这种平等性更有助于园长与专家在课程与教师发展、园长领导力等重要问题上深层互动,从而促进园长们专业知识、专业实践的改善与提升。

三、结论

时至今日,“高校―幼儿园伙伴合作机制”已经持续了一年多,这一机制一方面通过平等定位幼儿园实践知识与学术性知识,将幼儿教育实践者的专业地位加以认可,这使得实践者与专家很自然地拉近了距离,其零散的实践经验更容易在专家引领下转化成系统的理性认知;另一方面,通过建构主义学习模式有效支持实践者将原有经验合法化并完成对新知识的建构,从而促使实践者不断完善知识结构,提升专业水平。从工作坊后续反馈来看,它对实践者的专业发展有着显著的推动作用。当然,幼儿教育实践者的专业发展并非一蹴而就,这就要求这一合作机制具有较长时间的持续性,但伙伴合作机制涉及“更为多样的关系模式、更为丰富的信息资源、看待问题的更多样化的视角、整合人力资源与物质资源的多样化方式以及组织内部和组织机构之间更大自由的获得……”[4]其结构的复杂性、实施的困难度以及面临可能障碍的多重性是不言而喻的,为此,全面、深入地思考与研究“高校―幼儿园伙伴合作机制”十分必要。

幼儿园幼儿教育论文:幼儿教育不再是幼儿园教育

家、园、社会互动是人的发展需要,是世界幼儿教育的发展趋势,是幼儿教育现实的需要。幼儿园、家庭、社会的教育能够优势互补,有利于教育资源的充分利用,让幼儿从这种种的环境中所经历的活动承担的角色及递交的人际交系出发,协调相关的社会群体力量,统整各方资源,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儿童全面健康的发展。

(1)家园共育,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首先,密切家园之间的联系,建立平等、合作的关系。家庭访问是家园联系常用的一种重要方式,更是情感、观念沟通不可缺少的途径。家庭访问的方式方法多种多样,有到幼儿家中进行访问,有电话访问,也有家庭联系本等方式和家长进行情感和教育方面的沟通。家访不仅让我们和孩子的情感更加融洽,同时让家长亲身经历老师和孩子的言语交流和行为指导。家访时从老师和孩子的交往中,家长看到了老师对自己孩子的关心和喜欢,看到了教师不惜牺牲个人休息时间为了自己孩子而献出的真情。

其次,积极宣传,帮助家长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家长观念的转变是关键。家庭只需提供物质及生活上的给足,对孩子仅停留在养育的层面上。老师在与家长沟通的过程中发现,由于家长的知识水平不同,素质不同,对于老师的安排也就会有不同的看法、不同的态度:班上有的家长是想帮,却无所适从;有的家长则觉得忙家务也忙不过来了;还有的家长却把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为自己事业而继续工作、学习进修上……面对家长的种种态度,作为老师首先就要使家长明确其中的意义,知道其有价值所在。

多种形式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为了指导家长更好的科学养育幼儿,每班的家园联系栏向家长宣传有关卫生、保健知识,每月定期更换育儿心得,主要内容有:“如何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怎样改正孩子拖拉的毛病”;“春季幼儿怎样防治疾病”; “手足口病的症状和预防”“合理膳食,均衡营养”等。

通过家长学校,优化家庭教育环境。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适应当前家庭教育的需求,确实提高家教的质量,针对现代父母教育子女所面临的困境,我园每学期都会召开家委会,邀请幼教专家开设家庭教育研讨会、专家报告会等,向家长宣传国内外先进、前沿的教育观念,提高父母子女沟通的能力。

(2)开发并整合园内外教育资源,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第一,走出校园,拓展空间,融入社会。组织幼儿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增进幼儿情感素质教育。①利用公益活动,培养幼儿环保意识;通过实践行动,树立爱国情感;吸引家长,形成合力,共同教育。②亲近自然,开阔视野,陶冶性情。大自然是一部真实、丰富的百科全书,蕴藏着巨大的教育财富,为幼儿社会认知提供了天然的场所。幼儿喜欢大自然,眷恋大自然,因为大自然中充满神奇的自然现象,所以大自然是她们最好的课堂。第二,溶入社会生活,创设良好的活动环境。《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突出强调了幼儿教育应以萌发幼儿社会态度和社会情感为主要目标,培养幼儿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分享,具有同情心、爱心,以及在体验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和与他人合作的基本意识。孩子作为社会的一个成员,在她们身上或多或少会折射出社会生活的不同侧面的影响,因此这就要求我们不能脱离我们所处的时代和社会,变封闭式教育为开放式教育。

(3)总结家园教育经验,促进家园互动。首先,教师根据每个孩子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课程改革重点有选择地进行反馈;家长、教师相互之间在信息交流的基础上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常常因一个人的认识,或一件事的处理,一个教育的案例,在班级群体中得到良好的互动效应。其次,积极采纳家长的建议,为全体幼儿的发展提供充分学习条件。因此,我们广泛征求家长的建议,集思广益,充分利用家庭教育中的各类资源,有效地为幼儿发展提供较充分的条件。

总之,幼儿园教育应当顺应社会发展和自身发展的需要,幼儿教育不再等于幼儿园教育,要树立大教育观,树立正确的教育资源观,让幼儿教育跨越围墙,向传统的教学模式宣战,开发并发挥好幼儿园自身、家庭、社会教育资源的最大功能,去探索――幼儿园与家庭、社会三体合作的教育新模式,不断的扩展教育的天地,去求得自身的持续发展和飞跃。

幼儿园幼儿教育论文:浅谈幼儿园环境与幼儿教育发展的重要性

【摘要】随着幼儿园课程改革与实践的不断发展,人们在重视幼儿园显性课程的同时,越来越重视幼儿园隐性课程的巨大影响。因此,教师必须按照科学的原则来创设幼儿园环境,发挥环境的教育作用,促进幼儿体、智、德、美等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幼儿园环境 幼儿教育 儿童发展

正文:

一、幼儿园环境对儿童发展的重要性

(一)幼儿园环境的概念

指幼儿园教育赖以进行的一切条件的总和。包括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陈鹤琴先生曾提出“幼儿园环境是儿童所接触的,能给他以刺激的一切物质。” 有研究者认为,幼儿园的环境是指幼儿园为幼儿的生长、发展所提供的场所,条件以及对幼儿产生的各种心理影响,包括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不包括幼儿园外部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家庭环境等。

(二)儿童发展的概念

幼儿指 3―6 岁范围内的儿童;身指身体;心指心灵,精神。幼儿身心发展指 3―6 岁的儿童通过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亲身的参与、体验,进而在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建构起新的经验的愉悦过程

(三)幼儿园环境对儿童发展的重要性

幼儿园的环境创设充分体现着幼儿园的办园理念、风格和特色,是办园灵魂与形式的具体体现,不仅对幼儿日常教育活动起着重要作用而且深刻影响着幼儿的发展。幼儿每天生活的班级的环境对幼儿发展产生很大影响。班级环境体现一个教师的专业水平,通过班级环境创设可以折射教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的把握程度,教师对环境与幼儿的关系的理解能力等。虽然目前没有一个明确的评价标准去评估、测量有效的班级环境到底对幼儿产生怎样的影响,但有效性的班级环境对幼儿发展的价值却是重大的。

1、有效性环境创设能扩大幼儿的认知

环境创设要有明确的目标,把目标落实到具体的活动中,以目标为依据,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环境。创设有效班级环境,教师和幼儿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扩大了他们的认知。

2、有效性环境创设可培养幼儿动手参与的意识与能力想让环境创设发挥有效性,必须充分意识到环境创设互动性的特点。环境创设不是教师一个人的事情,而是教师引导幼儿来创设的一个过程,通过教师的引导、支持,给幼儿动手动脑的机会与权力,让幼儿参与环境创设之中,所以有效的环境创设必然可以培养幼儿的动手参与的意识。通过自己动手参与,幼儿更愿意与环境进行互动交流,让幼儿在环境创设中体验成功感,培养自信心。

3、有效性环境创设可培养幼儿保护环境的意识

有效性环境创设能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地位,幼儿通过对材料的收集、整理归纳以及动手装饰制作等过程,必然会对创设出的环境更加珍惜与爱护。同时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幼儿意识到很多废旧材料都可作为班级环境创设的一种资源,潜移默化中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4、有效性环境创设可培养幼儿审美能力

教师与幼儿共同创设出的班级环境,是幼儿每天生活的场所。班级内的每个角落,每处环境幼儿都可以进行欣赏并与同伴交流。在环境的创设过程中,制作过程就是对幼儿进行艺术熏陶与感染的过程,他们会根据自己的审美喜好在老师的指导下创设环境,这实质上是给幼儿提供了一个审美表现的机会,幼儿对环境创设的观察、欣赏与评价会潜移默化地提升幼儿的审美感受力与审美鉴赏力。

二、幼儿园环境创设策略

(一)要充分体现幼儿的主体性

“儿童的思想和双手布置的环境”说明环境的创设、布置一定要让幼儿参与进来,有幼儿的思想和主张。只有发挥幼儿的主体性,才可使环境更好的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能更好的对环境中的事物进行认识和认知。“做”是儿童的天性,“做”可以使儿童获得更为直接的经验,通过学习探索世界,与周围环境材料的互动,形成动手的兴趣,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

(二)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

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其身心发展规律是不同的。 面对 3―6岁的幼儿,要创设最符合他们年龄特点的环境,让环境与幼儿进行积极互动与交流,先要弄清幼儿的年龄特点。 三岁幼儿有强烈的依恋情感并表现出强烈的模仿性。所以刚入园时,幼儿会出现入园焦虑。而四岁幼儿,爱说、爱问,能够自己玩或与小朋友玩,不必家人陪在身边也会玩得很开心,还能遵循一定的游戏规则。五岁的幼儿喜欢观察,动手操作,还喜欢尝试探索。因此,在进行班级环境区域创设时,也应考虑这一特点,在小班的区域中可以投放幼儿自己家中带来的心爱玩具,让他们有一种依恋,安全感。而中大班幼儿的区域中,对一些游戏性的规则就应明确清楚,让幼儿按规则进行游戏。孩子的身心是随着年龄的递增而迅速发展的。处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其心理特点是不一样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熟知幼儿心理发展规律与特点,以便创设更适合幼儿的班级环境。

(三)有效利用室内资源

区域活动的划分应当顺应幼儿的兴趣合理安排、区分,让每一个角落都说话。从幼儿的眼光出发,你会发现,还有很多资源被我们所忽略。在我的教室里就有一个十分特别的区域就是平日被我们所忽略的。孩子和我们一样,也有自己的小秘密不希望被别人发现。我们在语言区里为他们提供了这样一个角落,铺上软垫,摆上小沙发,避开所有人的目光,安安静静的悄然置于一角。这个看来“普通”的角落很受幼儿欢迎。

小结:总之,幼儿园环境创设是一门艺术,艺无止境。这就意味着广大幼教工作者在创设幼儿园环境时要有长远的眼光和大局意识,要充分利用环境这种教育资源,着重考虑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和需要,结合本园的实情,勇于改革创新,不断探索优化,使环境真正发挥促进幼儿全面健康发展的教育功能。

幼儿园幼儿教育论文:以适应幼儿教育发展的幼儿园建筑设计策略探讨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对于幼儿教育的发展也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同时,对于幼儿园建筑设计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因此,本文对于如何能够设计出有利于幼儿发展的幼儿园建筑设计,做出相关的分析。

关键词:幼儿教育、建筑设计、策略

1、幼儿教育发展现状

幼儿园教育,指的是针对3到6岁的儿童所进行的一种学前教育,其主要根据儿童的特征,为儿童创建一定的环境、条件,或是提供各种机会,来促进儿童创造性、独立性的发展,促进儿童个性的全面发展,为国家培养未来人才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我国对于幼儿教育也越来越重视,许多的幼儿园也都建立了起来。为了使儿童得到更好的发展,我国引进许多幼儿教育方法,遵循人的心理学规则以及成长规则。有效促进儿童在心理、生理以及精神各个方面的全面发展。

2、适应幼儿教育发展的幼儿园建筑设计

2.1、建立复合式的活动单元

传统型的活动单元,是有独立的出入口的,按照年龄将儿童划分成不同的班级,针对性对儿童进行保教工作,在每个班级之间,不会产生相互干扰。但是,在目前,儿童心理学证明了需要让不同年纪的孩子相互交流,这样通过交往,对年龄较小的儿童,他们可以进行模仿,年龄较大的儿童,能够起到榜样的作用,通过长期的被模仿,会对其产生一种良好的刺激,促进他们得到更好的发展。这种双方面的影响,有利于儿童生理和心理的全面发展。现今,在国外,很早就出现复合式的活动单元,不对班级进行严格的划分,而是使较多的班级共同生活于一个大的活动单元内,每个组都有属于自己的活动室,但在活动室内,不会再单独对卧室或者卫生间进行设置,活动室用于儿童进行学习或者是小游戏。当需要进行大型游戏时,或是需要许多班级来进行合组活动时,可以在面积较大的游戏室里进行活动。此外,每个班级都可以用一个公共卫生间。

在进行幼儿园的建筑设计时,可以用这种形式建筑来构建主体,就是复合式的活动单元。这样的组合,具有一定的优点,在每个班级之间,进行分隔变得较为灵活,有利于组织教学。这样的组合形式,能够更好地尊重儿童,让儿童自由自主的开展活动,强调使幼儿在身心上都能够得到发展,而有一定的缺点,就是防疫疾病问题,但是其会随着医学行业的不断发展,医疗设备的不断改善,而渐渐变得完善。

2.2、幼儿园用房组合形式

幼儿生活用房、幼儿服务用房以及幼儿供应用房这三部分,既是相互联系,却具有独立性的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在这样一个有机的整体中,幼儿生活用房的功能区占据主导的地位,幼儿服务用房和幼儿供应用房的功能区都是从属的位置。而在幼儿生活用房中,各个班级的活动单元又是自成一体,包括了卫生间、活动室、衣帽储藏间、卧室,在四者之间,功能关系又存在严格的秩序关系。幼儿生活用房、幼儿服务用房以及幼儿供应用房因为位置关系的不同,其平面构成方式也不同,其主要有集中式和分散式两种。

集中式,是把三大部分都集中布置于主体建筑内部。但是无论如何集中布置,首先都要确保幼儿生活用房的通风、采光、朝向的要求。所以,幼儿生活用房应处于用地中最佳的位子,服务用房,则应该设计在主体建筑的前端,与幼儿园的主入口比较接近。供应用房,就应该设置在主体建筑的后面,并且和幼儿园的辅助出入口较为接近,这样的平面组合方式,能够有效节约用地,所需的交通面积少,使得幼儿园三个功能部分之间的联系十分方便。但需要注意的是,应该妥善处理幼儿生活用房和供应用房之间的关系,避免产生相互的干扰。

分散式,是把三大部分的功能区进行独立的设置。其中,应该确保幼儿生活用房设计于用地的最佳位置,并且对于各方面的要求都要进行满足。服务用房,最好设置在幼儿园的入口处,方便每天的晨检以及与外界的联系。供应用房,应该设置在用地较为偏僻的地区,能够自成一区,并且要接近幼儿园的辅助入口,方便货物进来,垃圾倒出。这样的平面组合方式,因为建筑的布局过于分散,并且占地面积较大,三者之间联系不够方便,尤其是在雨雪天气,更加不便,因此,最好要设置廊道,但是这样又会增加交通的面积。

2.3、要贴近儿童的心理

在进行幼儿园设计时,应该要根据儿童的实际需要,来进行设计,但是,许多设计者都不能了解儿童的想法,因此,许多设计者通常是从自身的日常性经验角度出发,虽然迎合了成人的审美需求,但是,他们对于儿童心理的成长缺乏相关的科学研究。所以,导致了幼儿园成为了大人想象的空间,只是增加摆设了一些陈设、玩具,多了一些色彩等。对于儿童来讲,通常的感觉都是环境过于旷、大,这就造成儿童缺乏一定的领域性和场所感。幼儿园建筑设计,不仅要保护儿童,使其免于伤害,并应提供一个健康舒适的环境, 建材需坚实耐用。,要满足防震、防火、防水的要求,要注重室内温度的舒适,要考虑建筑物的朝向、通风遮阳,温度调节和采光等问题;减少噪音干扰。建筑构件如门、窗、楼梯扶手等细部尺寸都设计成两种尺寸大小。不仅方便大人和幼儿的使用,更主要的是为了满足幼儿对成长的想象,使他们从中得到愉悦和满足。

儿童心理学家在很早就已经证明了,儿童对于较为小尺度的空间以及富有童话性的色彩,具有比较高的兴趣。例如,家具角落、童话小屋等,都是他们较为喜欢的,这种小空间,可以满足儿童的心理或是生理的需要。因此,在进行设计时,设计者应该尽量考虑这方面进行设计。比如,可以通过调整吊顶的高度,来对小尺度的秘密空间进行增加,以满足儿童在心理上的需求。

2.4、室外空间的设计

儿童从3岁开始,自身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会快速地发展,因此,他们会对富有野趣的并且较为新奇的游戏空间产生的兴趣。在室外的活动空间,对于儿童的发展,也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另外,室外活动场地的大小在标准规范中有着硬性的要求。在室外组织活动时,随时随地都在和外界的环境产生着互动,并且随着儿童对于周边环境的不断深入的探索,对环境不断地进行适应,十分有利于儿童的身心的发展。

在传统的室外空间场地,通常都是设置较大型的塑胶制成的玩具,这样比较死板,不具有创新性。创新型的幼儿园,应该充分考虑儿童的想法,以发展儿童的认知能力作为设计的出发点,给孩子们提供一个能够进行观察的空间、能够遐想的空间,其中还应包括有着各种元素的空间。幼儿自我中心意识重,有较强的表现欲望,他们希望有大面积的墙、地面来供他们进行“绘画创作”。:建筑设计采用大面积的混凝土墙面,给幼儿绘画提供一个纯灰色的背景,这时建筑是次要的,只是一块“表现天地”,幼儿的涂抹是主要的,他们随意涂画的一幅幅作品,成为建筑表现的主要内容。因此,对外部空间进行设计,就应该要满足孩子这方面的需要。还有,适当的外部空间设计结构,对孩子的交往行为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3、结束语

儿童的教育与成长,关系到了我国的未来,所以,对于儿童的教育,人们应该更加给予重视,为了适应儿童的良好发展,不断探索新型的教学模式,与此同时,对于建筑设计,也应该配合教育模式,进行不断地探索,从而促进儿童的创造力与想象力的发展,使建筑能够更加地适应儿童心理的发展,设计者应累积经验,不断探索,努力设计出能够适应儿童良好发展的幼儿园设计,为我国教育事业做出积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