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食品安全监管智能化优选九篇

时间:2024-03-26 14:55:16

食品安全监管智能化

食品安全监管智能化第1篇

关键词:物联网技术食品安全监管对策

近年来国内发生的诸多恶性食品安全事件,造成恶劣社会影响。重大食品安全事件的成因纷繁复杂,其中监管信息化和现代化水平低是导致执法监管乏力不容忽视的原因。如何充分利用现代高新技术,提高食品安全监管水平亟需探讨和研究。物联网的兴起,加之已在民生领域大展身手,让人们看到依靠物联网技术应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新途径和新希望。

1 物联网及其应用

1.1 物联网概念

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百度百科将这一概念定义为,通过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简称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物品与物品连接起来,使物品与物品、人与物品之间能够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物联网”的概念早在1995年就被提及,但物联网真正引起世人广泛关注,是2009年初奥巴马总统对IBM提出的“智慧地球”作了积极响应,此后美国、欧盟、日韩等发达国家开始把物联网作为下一代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列入发展战略规划中。

1.2 物联网技术主要功能特点

物联网是现代信息高技术融合的产物,涉及的技术涵盖了射频识别、互联网、云计算,传感器、全球定位、智能嵌入、数据通信等诸多行业领域。

(1)全面感知。支撑这一功能实现的最重要的技术是RFID技术,这种非接触自动识别技术具有体积小、容量大,寿命长、穿透力强、可重复使用的特点,它的诞生和大规模应用使得物联网由概念转向实用。把存有物品属性信息的电子标签(RFID卡,又称“智能身份证”)嵌入物品中,传感设备犹如物联网的“眼睛”、“鼻子”感知品属性信息,并传输出去,从而实现物品之间的信息“交流”。

(2)超级运算。无数的物品必然产生海量的信息,海量信息的处理必需强大的数据处理系统,云计算技术以其超大规模、高性能、低成本、通用性的特点,承担了运算任务。物联网数据处理系统相当于物联网的“超级大脑”,执行“记忆”、“思考”和“发号施令”的功能。

(3)实时监控。多种无线、有线电信网络与互联网融合而成立体网络,构成物联网的“中枢神经”,实时传递着物品位置信息,状态信息和运算中心指令信息,借助定位系统、传感和高清视频采集设备,“生存”于这种“天罗地网”中的物品,其“一举一动”一目了然。

(4)智能管理。凡事只要设定好目的或者目标,物联网会用最高效的方式来实现这个目的或者目标,系统会按照指令智能处理复杂问题,作出预判、预警,甚至决策,人们只要动动手指按按键,就可以随时随地了解事情进展,看似复杂的工作变得轻而易举。物联网的智能管理能力展现出跨行业或者垂直行业应用的广阔前景。

1.3 物联网技术的行业应用

物联网目前的应用主要集中于传感技术所推动的各垂直产业链,包括物流、电网、交通、精细农业等等民生领域。

(1)物流管理。物流领域是物联网技术最早应用的供应链行业。通过在物流商品中引入传感节点,可以从采购、生产制造、包装、运输、销售到服务的供应链上的每一个环节做到精确地了解和掌握,对物流全程传递和服务实现信息化的管理,最终减少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和效益。

(2)智慧电网。智慧电网是目前物联网第重要的运用。它利用物联网技术,构建具备智能判断与自适应调节能力的多种能源统一入网和分布式管理的智能化网络系统,可对电网与客户用电信息进行实时监控和采集,且采用最经济与最安全的输配电方式将电能输送给终端用户。

(3)智能交通。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对交通的实时控制与指挥管理,是缓解交通拥堵、提高行车安全和通行效率的重要途径。智能交通系统中,车辆可以按预先设定的目的地实现无人驾驶,公路靠自身的智能将交通流量调整至最佳状态,交通管理人员对道路资源、车辆的行踪“看”得一清二楚。

(4)智能农业。通过识别、传感等物联网技术对农业生产环境信息和农作物生长信息的感知、传递和对所提取信息的智能处理与判断,可以实现农业生产方式由依靠经验定性判断,粗放型管理到依靠传感设备定量判断、精细化管理的转变。

2 物联网技术将为食品安全监管带来一场革命

2.1 食品安全监管迫切需要技术支撑

食品产业链涉及种植、养殖、加工、储存、运输、销售、消费等社会化大生产的诸多环节,链条很长。由于食品由原料生产到最终消费的中间环节较多,不仅加大了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概率,而且也为不法之徒提供了投机的空间。另外,环节的增多,参与管理的部门必然增多,加上现行管理体制自身缺陷,尤其监管技术水平不高,部门之间的高度协同就无法保证,这就使食品安全监管难上加难。食品安全监管对技术支撑的需求越来越强烈。

2.2 物联网技术的行业应用经验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充分借鉴

物联网技术在民生领域应用的成功实践表明,它可以使复杂的生产过程以及跨领域、跨行业的垂直产业链监管更加严密、透明、高效,而食品产业涉及的行业之多、产业链条之长、生产过程之复杂、监管之难恰恰适合物联网的功能“胃口”。而且农业、流通业、交通运输业与食品产业链息息相关,物联网技术在这些行业的应用完全可以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充分借鉴。这样,依靠物联网技术实现食品安全全链监管的一场革命就成为可能。

2.3 可追溯系统的诞生已为物联网技术在食品安全领域应用打开突破口

可追溯系统(TraceabilitySystem)是建立在供应链管理思想基础上的质量保障系统,在有效应对和控制食源性食品安全问题,推动食品安全科学监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这种作用发挥的主要功劳应记在射频识别技术上,而射频识别技术正是物联网关键核心技术之一。说明物联网技术在食品安全领域的应用已经实现突破,为物联网其它核心技术的集成应用打下基础。

3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食品安全监管对策

3.1 切实推动物联网技术应对食品安全问题

3.1.1 牢固树立科技“支撑发展”指导思想

2006年初我国提出了未来十五年科技发展的“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16字指导方针。2012年6月国务院下发《国家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十二五”规划》,“科技支撑体系”成为“十二五”期间国家重点建设十大体系之一,而且明确提出要加强“食品安全科技支撑能力建设”。这就表明,依靠现代科学技术提高食品安全监管能力和水平是对国家科技发展指导方针的贯彻和落实。

3.1.2 做好基于物联网技术的食品安全监管专题规划

科技支撑食品安全监管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必须搞好顶层设计,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做好基于物联网技术的食品安全监管的专题规划制定工作。当前,在物联网产业已经纳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以及国家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十二五”规划早已出台的背景下,启动基于物联网技术的食品安全监管专题规划工作已迫在眉睫。

3.1.3 在统一标准规范体系上下功夫

物联网本身是一个传感器,集网络通信、数据处理、综合信息服务等多种技术于一身,而食品安全监管又涉及了作物(动物)生活环境信息、生长信息、食品加工、物流仓储管理、市场销售等多学科、多行业的协同工作机制,加之信息的多源性、数据的异构性、食品产业链的复杂性,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规范体系制约,必将限制物联网技术在食品安全领域的应用和推广。

3.1.4 组织开展物联网核心技术攻关

据悉,当前物联网技术上传感器、芯片、关键设备制造等高端市场70%以上被国外企业占有。必须立足自主创新,通过政府扶持引导+企业参与的模式,在RFID、传感器、智能芯片、中间件、新一代通信和下一代互联网、高端计算设备和高端软件等领域开展共性关键技术研究攻关,并加快产业化进程,以降低在食品安全领域的应用推广和普及成本。

3.2 建设基于物联网技术的食品安全监管系统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食品安全监管系统的建设与应用是提高食品安全监管质量和水平的核心内容。

3.2.1 搞好基于物联网技术的食品安全监管系统设计

系统设计应把握好以下几点:

(1)系统功能。应坚持五大原则:

是数据和视频信息采集、传输、处理到查询调取实时进行;二是系统能对感知信息做出智能判断,及时预报或预警:三是实现某个区域内多品类多条产业链协同监管以及多途径登录系统查阅跟踪食品安全信息:四是具有强兼容性、可接入性和互动性:五是具有高度的安全性和绝对权威性。

(2)结构层次。物联网由感知层、网络层、应用服务层3部分组成,基于物联网技术的食品安全监管系统也不例外。其中,感知层承担食品安全信息的感知和识别,处于整个系统的最底层:其次是网络层承担各种信息的处理和传输;应用服务层位于最上层,主要是利用经过分析处理的感知数据,为食品安全生产和监管提供丰富的基于物联网的应用和服务。

(3)运行流程。系统运行需要四个步骤来实现。第一,通过感知层感知。读取、拍摄、定位获取食品生产、加工、仓储、运输、销售相关信息:第二,上述信息通过网络层传输至物联网支撑服务平台;第三步,网络层的云计算系统完成海量信息的分类、存储、分析和处理:第四步,通过应用服务层面为食品安全监管机构、监管人员和终端消费者,以及食品生产商、加工商、仓储商、运输商和销售商服务。

3.2.2 组建食品安全监管专用网络

食品安全监管网络作为基于物联网技术的食品安全监管系统运行的主干网络,通过该网络,把已经建成运行的安防监控网络、道路监控网络、质检网络、物流网络、食品追溯局域网络、风险监测网络等等与食品安全有关的网络以及食品行业、企业所建系统整合并接入进来。

3.2.3 搭建物联网支撑服务平台

物联网支撑平台是基于物联网技术的食品安全监管系统硬件设施的重要组成,是系统运行和应用服务的基础平台。海量数据的采集、存储、交换、计算、分析以及系统的管理和应用服务皆需这个平台支撑完成。国家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十二五”规划已对“国家食品安全信息平台”建设工作进行了部署,食品安全监管物联网支撑服务平台可以纳入国家信息平台建设中,二者建成统的平台。

食品安全监管智能化第2篇

华宇软件旗下控股子公司航宇金信(北京)软件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航宇金信”)是一家专注于食品安全信息化建设领域近十年的企业,公司总经理陈京念告诉记者:“公司在近十年的发展过程中,对食品安全相关法规及业务有着较为全面、深入的理解。同时公司的发展也得益于在食品安全保障方面清晰的定位以及多年的实战经验。我们在全国各地顺利承接并成功实施了大量的食品安全项目,完成了多个超千万元的大型政府食品安全信息化建设项目。”

一网五链三大格局

食品行业是良心行业,但仅靠企业自律远不能让群众吃得放心,必须配合相关监管机制,并辅以信息化系统来保证,才能构建起食品安全主动防御格局。一直以来,航宇金信都非常注重在承担食品安全保障信息化建设的同时不断地总结和摸索,比如基于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全面和深入理解,航宇金信总结形成了“一网五链三大格局”的食品安全保障信息化建设理论。

“‘一网五链三大格局’需要政府主导、企业配合、公众参与。”陈京念表示,“一网,即政府主导、科学引导、部门联动、企业带动、全民行动的统一的城市食品安全保障信息网。五链,即部门联动、企业自律的食品安全保障链,包括监管联动链、专项保障链、品种追溯链、信息科技链和公众参与链。三大格局,一是由政府主导,建立城市统一规划、领导协调、指挥控制、宏观调控市政府保障体系;二是在食品安全整个环节建立网-链结构的监管、追溯体系,建成食品安全监管格局;三是建立城市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体系,科学评价和预防食品安全风险,建成城市食品安全主动防御格局。”

立体化监管保障

食品安全问题屡屡出现,究其原因,就是食品信息不对称。为了能够最大限度地使食品信息透明化,航宇金信推出了“城市立体化食品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方案(简称方案)”,旨在打造一整套先进、全方位、多层次、系统化的信息化建设方案。

方案以云计算、物联网等先进理念与技术为支撑,融合地理信息、视频监控、移动互联、流程管理、信息和数据交换等基础支撑技术,打造全方位立体化的“智慧食安云平台”,实现360度监管无漏洞,最终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城市立体化食品安全保障体系。其中,“立体化”可谓方案的一大亮点。

“‘立体化’强调的是城市食品安全保障信息化三大层面建设,即政府监管层、企业管理层和公众服务层,这与食品安全保障综合政府监管、企业自律和公众参与等多方面的社会化管理特性完全一致。”陈京念表示。对于政府监管人员来说,使用调度指挥中心、移动执法终端以及远程视频监控等系统,实现足不出户的日常巡查和全面监控,以及对食品安全投诉和突发事件的快速处理;对于企业来说,使用企业管理系统,满足了自身的核心业务办理、台账数据和信息上传,以及政企互动、食品溯源等需求,实现食品来源可溯、去向可查、责任可究;对于公众来说,通过建设“食安我查查”手机应用及门户网站,构建食品诚信体系,提供便捷的政民互动和公众监督渠道,实现诚信查询、视频明档、投诉举报等,实现全民参与。

链条化、智能化、集成化

2008年,第29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北京开幕。这是对我国的经济实力、政治稳定、社会治安、经营管理、民众素质、技术水平、环境卫生以及体育竞争力的一次综合检阅。如何保障奥运食品安全成为一大难题。

针对奥运会的特殊要求,航宇金信参与北京市奥运食品安全追溯系统建设,实现了奥运食品从原料种植、养殖、生产加工一直到奥运村餐厅的全过程监控。例如,奥运食品的蔬菜和肉类在进入加工环节后,运输、加工、配送生鲜食品的车辆全部采用GPS 监控,相关信息显示在电子地图上,车厢里加装温控设备,温度高于既定阈值,系统自动启动报警,运送车辆将不得进入奥运村。得益于奥运食品安全追溯系统构成的综合防控体系的全面应用,奥运期间没有出现一起食品安全事故。

现如今,该系统不断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目前已形成以链条化、智能化、集成化“三化建设”为核心的企业食品安全追溯系统建设方案,为种养殖、生产加工、流通和餐饮服务等各环节企业提供食品安全保障信息化建设服务,实现生产有记录、流向可跟踪、质量可追溯、信息可查询,多角度、全方位地保证企业产品的安全性和可追溯性。

一体化食药监管

随着国家大部制改革推进以及2013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的成立,各地的食药监局将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制定相应的机构整合方案,在监管职能上实现对生产、流通、消费环节的食品安全和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实施统一的监督管理。各地食品药品安全监管部门也将面临着“食品安全从分散到统筹的监管”以及“食品和药品的统一监管”等新挑战。

食品安全监管智能化第3篇

武汉市智慧城市的建设目标是,到2015年,支撑武汉智慧城市建设的信息基础设施日臻完善,一批重点领域的智慧应用基本建成,基本构建完成现代化智慧产业体系。到2020年,武汉市的智慧城市将基本建成,成为中部“智慧之都”,建立完成一个集应急指挥、行政管理、社会民生、公众服务等综合信息为一体的智能化协同信息系统,智慧基础设施达到全国领先水平,“信息通衢”成为城市新品牌,打造成智慧城市建设典范。

重点建设15个“智慧领域”

武汉“十二五”规划中确定将全面发展云计算、物联网产业,实施智能交通、智能电网、智能安防设施、智能环境监测等十大类物联网示范工程,致力于将武汉打造成为中部“智慧之都”。

武汉市正在积极地进行智慧城市顶层规划设计,向世界一流水平的智慧城市整体规划靠近,高起点地建设智慧城市。武汉智慧城市建设包括感知基础设施、网络基础设施、云计算中心等基础信息设施,构建应用、产业和运行3大核心体系。

其中应用体系选择在15个领域进行智慧城市建设,包括智慧社会综合管理与服务、智慧国土规划、智慧市政设施、智慧公共安全、智慧医疗卫生、智慧旅游、智慧交通、智慧城管、智慧文化、智慧教育、智慧环保、智慧水务、智慧食品药品安全、智慧社区、智慧物流。

完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经过三到五年,武汉市将不断建设和完善感知基础设施、网络基础设施和云计算中心,形成覆盖全市范围的视频感知网、GPS感知网、无线感知网、数字集群专网等感知网络,建设国内首个位置源数据中心。

届时,武汉市光纤到户覆盖面达到100%,实现家庭接入速率100Mbps级别,企业接入速率1000Mbps级别,城区3G+WLAN为一体无线宽带覆盖率接近100%,接入宽带达到到每秒20Mbps以上。基本实现全民上网,全体市民享受无处不在的信息服务,人人拥有电子档案,全面普及电子商务,智慧生活进入普通家庭,互联网普及率达到75%以上,85%以上的旅游星级饭店能提供在线预订服务。

武汉市全市道路和高速公路的综合监控比例达到90%以上,安全生产重点行业领域网络监管覆盖率达到100%,重点单位消防智能监控网络覆盖90%以上,环境智能在线检测率达90%以上。

城市管网将实现一体化、立体化、智能化管理。在智慧市政设施建设中集成物联网技术,利用三维、影像等技术对地下管网实现可视化和多维表达,并通过智能化分析模型,为城市地下管网智能化管理提供信息支撑环境。

武汉市在智慧市政设施建设中还将建设公益地图平台,提供专题地图、影像武汉、360度实景地图、三维虚拟城市、虚拟旅游、语音搜索、基于位置的服务、交互式地图服务等。并建设访问终端覆盖武汉主城区公交站、地铁站、旅游景点等人流密集点的街头电子地图,规划在武汉市区部署1000台街头电子地图终端。

在智慧服务上将实现全市“一卡通”服务,通过一张民生卡,实现公汽、轮渡、地铁、电影、电视、超市、药店及机场公路的通行支付,同时包括供电、供水、出租车、泊车、图书馆、社保等领域,提供医保、公积金、养老金等“五险一金”的办理、提取等多种服务。

同时通过该卡与个人信用关联,建立社会诚信体系,形成一套覆盖全市多行业、多领域的应用体系和应用模式,实现“一城一卡、一卡通用”。

加强智慧食品药品安全建设

智慧食品药品安全建设可以实现从田间到餐桌全食物链检验信息链、各部门全业务协同监管。全食物链检验监控与食品流通追溯相结合,做到正向跟踪和反向追溯,分段管理各个政府部门记录各自监控换届每次的抽检结果。

武汉市将建立无处不在的食品药品互动平台,武汉市农业、粮食、质监、工商、商务、食药监、卫生等部门进行协同办公,质监的抽检结果食药监可以查询,工商监管的问题产品可以追溯到质监监管的食品生产企业,全业务链检验监控平台记录的不合格抽检产品,达到预警级别的在预警系统中自动触发预警功能,在公共服务平台中自动不合格产品信息,再追溯管理中自动监控产品的流向信息,进行产品召回管理。

通过食品药品安全信息共享交换平台,只要市民身处市内任何有网络覆盖的地方,就可以实时地了解从田间到餐桌的食品,以及从研发到手中的药品的信息。

开启智慧旅游

目前,已经建成的武汉市“无线城市”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实现了对景区、酒店、旅游车、旅游团队、游客集散地等旅游点现场的全天候、全方位24小时监控,使武汉市的旅游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科学化、准确化、智能化、信息化。

武汉市将开发“智慧旅游”APP软件,游客只用下载相关软件,就能获得武汉旅游现代科技的贴身服务。

游客可在网上查明线路、在线预订景区门票或酒店房间,并通过网络景观虚拟体会游玩感受;可通过手机查看景点当天的入园人数和游玩现场;手机等移动终端也可以成为智能“导游”,随时提供导游讲解和咨询。

今年,武汉市将启动智慧旅游体验中心建设,选址在黄鹤楼,外地游客可通过虚拟显示、360虚拟实景、3D仿真模拟、实景三维等技术,集中感受江城美景。

实现智慧医疗

武汉市将打造无所不在的全生命周期自我健康医疗管理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选择16家二级以上医院和2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试点。

食品安全监管智能化第4篇

从我国信息产业产品结构来看,大部分产能处于产业价值链中低端,核心基础产品绝大部分依靠进口。

对于中国信息产业而言,科技创新之路应该沿着什么样的方向前进?通过何种途径将创新技术转化为经济驱动力?

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作为一家以信息安全需求为核心的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和服务商,从诞生之初就承载着为国家全力守护信息安全的特殊使命和责任。自成立以来,航天信息先后承担了“金税工程”、“金盾工程”、“金卡工程”等国家重点工程,成长为我国电子政务行业的领军者和国家队之一,深刻见证并参与推动了我国信息产业在各领域的跨越式发展,对于信息化技术在保障国民经济安全方面的重要性,有着极为深刻的认识与体会。

对于上述问题,航天信息已经有了自己的明确答案——以信息安全为科技创新核心,全面守护“大安全”。

“大安全”使命

“大安全”三个字,取自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提出“大防务,大安全”的发展理念,强调防务和安全的内涵不仅限于传统的国土防务、国土安全,还包括广义上的经济安全、社会安全乃至文化安全。航天信息作为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在民用领域的主力军之一,过去十几年所走的每一步都没有离开“大安全”的主轴。

众所周知,在信息安全领域,能够开发出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安全芯片,其重要性就如同构建国家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的地基。2008年7月,航天信息成功研发出了国内首款拥有全自主知识产权的SSX45密码安全芯片,该芯片不仅能够应用于新一代的防伪税控系统,还可应用于其他对信息安全要求很高的领域,填补了国内的技术空白。目前,航天信息拥有国家许可的电子认证CA中心,在防伪税控系统及延伸软硬件产品、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软件等方面的研发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并先后牵头组织了IPTV、RFID两个国家安全标准的制定工作。

现在,航天信息脚下这条已经持续了12年的自主创新道路,在全力守护“大安全”的使命鞭策下,已经迈入了全新的“十二五”发展阶梯。被明确列为我国新兴战略产业之一的物联网,由于拥有极为广阔的适用性,对于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国民经济整体发展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成为其现阶段践行“大安全”使命的重要利器。

“大安全”践行

在粮食物流、食品安全、智能交通、公共安全、智慧城市、等多个领域,航天信息均已推出系列先进应用解决方案,为航天高科技技术服务于民,护航“大安全”作出生动诠释。

粮食安全:促进粮食流通产业转型升级

粮食安全一直是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自立的基础。为了护航国家粮食安全,航天信息利用多年在信息安全、RFID等领域积累的领先技术及研发优势,在粮食收购、仓储、物流、加工等环节的物联网技术应用上取得了多项研发成果和成功案例,航天信息也成为国家粮食流通信息化的主要参与者。

2011年11月,国家粮食局为常州、无锡两地“数字粮库”授予了国家信息化试点牌匾。与此同时,航天信息与国家粮食局、江苏省粮食局成功签署框架合作协议, 约定共同推动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粮食行业的应用,促进粮食流通产业转型升级。

今年5月,航天信息与江苏省首批16家粮食物流中心、中心粮库集中签约,作为总集成商正式启动建设基于物联网的“数字粮库”系统。食品安全:改事后监管为全程动态监管

中国有句俗语:民以食为天。对所有普通老百姓而言,食品安全都是天大的事。

针对我国现有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中存在的监管人员少、企业分布分散、监管难等诸多问题,航天信息研发出从食品监管追溯、经营许可到执法监控全程可控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系统,可有效将我国传统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中的事后监管,转变为全程监管和动态监管。目前该系统已成功应用于2008年北京奥运食品安全(RFID)追溯管理、辽宁省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及软环境建设、首都食品安全控制等系统项目。

在2011年11月举办的“第十届中国食品安全年会”上,航天信息凭借近年来在食品安全监管领域做出的突出贡献,成为唯一荣获食品安全行业“突出贡献单位”殊荣的物联网领域企业。

智能交通:提高通行效率 监管运行状态

有统计显示,每年最易发生安全事故的领域就是公共交通,“智能交通”倡导的正是一种健康和谐的出行方式。

针对智能交通,航天信息成功研发了ETC高速公路不停车收费管理系统和基于RFID的车辆智能管理系统。在前者的帮助下,车主驾驶车辆在通过收费站时,无需停车即可完成缴费,大大提高车道通行效率。借助后者则可以对所有车辆的运行状态进行有效监管并提供综合服务。目前,这两款产品已成功应用于浙江、四川、陕西等多个省市的高速公路及机关车辆管理。

公共安全:采集共享社会信息 提升流动人口管理水平

除了食品安全和交通安全,公共安全是另一项涵括更广范畴的民生安全指标。

航天信息作为“金盾工程”的重要战略合作伙伴和总体设计单位之一,长期专注于人口、治安、刑侦、交管等公安业务信息化系统建设,研发出了具有高度适用性的社会信息采集管理系统,为省、市级公安机关建立起 “社会信息资源库”,与公安信息资源库相辅相成,满足公安跨警种、跨业务、跨平台高度关联共享的需求,目前已在贵州、安徽、重庆、宁夏等地推广应用。

食品安全监管智能化第5篇

一、当前食品安全监管体制下的工商职责与监管现状

(一)法律法规与“三定”方案明确的工商职责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下称《食品安全法》),明确“国务院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依照本法和国务院规定的职责。分别对食品生产、食品流通、餐饮服务活动实施监督管理。”在具体条款中,则或详或略地明确了卫生行政部门、农业行政部门、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及“有关行政部门”、“有关主管部门”、“有关部门”的职责。由此可以判定,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的模式将在一定时期内长期存在。该模式虽受多方诟病,但基于食品安全监管的传统和当前中国国情的现实,立法机关仍坚守“分段监管”的理念,自是对工商行政管理工作产生指导性与决定性的意义。

《食品安全法》涉及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具体职责,体现在十大方面:1.确认食品生产经营资格:2.实施流通环节食品质量监管;3.监督和查处食品违法经营行为;4.监督食品经营者完善食品质量准入制度:5.按照有关规定预防和应急妥善处置流通环节重大食品安全事故:6.受理和处理消费者有关流通环节食品质量安全方面的咨询、申诉和举报;7.按照有关规定公示流通环节食品质量监测等食品安全监督检查信息,并通报相关部门和行业协会;8.宣传有关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规章、政策和食品安全知识;9.制定和完善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制度和措施;10.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务院规定的其他职责。

依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内部“三定”方案,市场监管部门与消费者权益保护部门承担了食品安全监管的主要职责。由此产生的现状是:对外,有分段监管的法律制约:对内,则有批发与零售监管的职责分工。此种分工在一定时期内将长期存在,并对工商自身整合资源、科学监管提出了新课题。

(二)当前工商行政管理的监管现状

1.食品经营者对法律义务的执行不到位,给监管部门增加了监管风险。食品经营主体良莠不齐。除大型连锁商场超市外,绝大部分经营者食品安全知识和相关制度建设缺失,文化程度偏低,法律意识淡薄,对索验供货方资格及商品检验合格证明等资料很少真正落实到位,要真正承担起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责任还差距很远。

2.制度设计对经营者要求甚高,有令难行增加监管责任。索证索票多次重复,造成工作繁冗,票证有效信息更新与同步滞后。

3.传统行政监管手段与精确监管存在差距,监管责任风险隐患进一步加大。部门监管与经营过程脱钩,在督促落实上存在时间差,对源头追溯还未起到应有作用。基层工商所日常监管只能是看表面、查资料,搞突击、被动应付,缺乏长效监管手段,使有限的执法资源捉襟见肘。

二、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创新需求分析

一个创新的、优质的、具有长远发展可能并可得到逐步扩张的食品安全监管系统,应该能够实现以下需求:

(一)优化行政监管模式的需求。目前,在食品安全监管方面,工商行政管理内部既有商品市场监管的需求。亦有食品安全流通监管的需求。二者各有侧重,监管制度的设计亦难避免部分环节交叉。如何集中整合监管资源,使基层履行一线职责的工商干部简化监管环节,最大限度减少监管风险,是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建设食品安全信息化监管系统的当务之急。

(二)满足监管对象履行义务的需求。在监管实务中,基层工作人员反映最大的问题基本集中在经营户自觉建立台账与进销货制度环节,为此而占用了大量的监管精力。如何使经营者以尽量少的工作量来实现最大化的法律法规义务,腾出时间与精力去追求更多的商业利润。是食品安全信息化监管系统设计并能得到推行的重要基础。

(三)方便监管对象自身管理发展的需求。特别是农批市场,对蔬菜食品价格、蔬菜食品价格监控、蔬菜食品价格稳定、摊位承租信息、买卖双方安全交易等方面有很强烈的现实需要。甚至个别具有先进管理理念的市场还有员工工作绩效考核的需求。如何使市场举办方乐于接受食品安全监管系统,减少推行阻力,是信息化监管设计理念不能脱离的重要内容。

(四)实现上下游追踪监管的需求。食品安全长效监管的效应着眼于“零事故”与“可追溯”。“零事故”实为理想之目标。“可追溯”则对查明原因、分清责任、处置事故提出了现实的要求。从长远来看,一个安全的、有效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必然有“大监管”的理念包容,必须包括食品安全事前防范、事中监管与事后处置的保障体制,也应该覆盖生产、流通、餐饮等环节。就监管实践来看,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的食品安全监管模式也不意味着各监管部门只需扫好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食品安全法》第84条规定:“县级以上卫生行政、农业行政、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相互通报获知的食品安全信息。”如何从食品安全“大监管”的要求出发,快速追踪上下游食品交易的来龙去脉,亦是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化系统设计的着重点。

三、流通领域食品安全准入全程监管的创新与实践

基于上述创新需求分析,台州市工商系统在多年实践的基础上,从批发市场环节入手,开始食品安全准入全程监管系统的设计与运行。系统以满足城乡居民安全消费为宗旨,以农产品电子交易和商品数字准入为核心,着力完善商品质量安全责任机制和追溯警示监控机制。通过创新提升,实现商品交易市场由传统的现货交易向电子结算等现代交易方式转变。逐步实现商品交易市场的规范化和现代化,实现工商部门监管手段和监管效能的提升。

(一)食品安全准入全程监管概述

食品安全准入全程监管,指工商管理部门对进入流通领域的食品,通过计算机网络系统记录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个人的基本情况以及产品的特征,然后要求市场主办单位及其经营者在经营过程中,通过IC卡代替手工记录准人、准出台账,从而实现流通过程的全程监管。

1.商品交易市场数字化交易平台:从管理实际出发,适合市场交易规则的设计才能够为市场举办方接受,才能为后续推进打好基础。因此,

交易双方电子结算、市场综合管理、物流仓储、信息等功能要求均能实现。电子交易结算子系统是基础性工程,对其他的子系统,可应根据市场举办方的不同要求,分步骤、分阶段进行选择性实施。

2.商品准人数字监管平台:基于工商监管需求设计。数据实时交换子系统利用电脑终端设备和手持移动设备,实现对各交易市场实时产生的交易数据、检测数据进行抓取与分析,根据即时发生的事件作出判断,并通过预警制度,实现对整体平台、单一市场乃至单一电子称、交易人进行绑定,实施鸣笛警示、远程公告、锁止交易等相应处置措施:也可以根据举报及其他渠道信息,利用交易人信息或交易品种信息,反向进行交易追溯,实现根源确认。各子系统根据《台州市商品市场商品“数字准人”技术建设标准》,要求实现标准接口进行数据对接与交换。

3.体系实施原则:

提升改造为主原则。商品市场数字化平台建设以对现有市场进行扩建和升级改造为主,最大限度地提高现有设施利用率。

高起点建设原则。商品市场数字化平台建设要按照设施和功能完善、设备和技术先进、布局和结构合理的基本要求进行,全市统筹规划,准人资源共享,并吸收省内外各地准入工作的优势与不足,防止低水平建设。

统一标准原则。工程技术与信息数据的统一、安全、准确和稳定是商品电子交易基础与核心,是保障商品“数字准入”和“全程监管"32程在全市范围内通行通用的基础。因此,要严格按照《台州市商品市场商品“数字准入”技术建设标准》规范建设,确保全市市场商品“数字准入"32作达到电子交易准确无误、电子数据实时交换、准入追溯全程同步的要求。

(二)台州食品安全准入全程监管系统构架

目前,台州部分市场已因地制宜不同程度地应用食品安全准入监管系统。

进入台州市流通领域的外来商品和本地商品,在进入一级批发市场时,将其产品索证索票情况实时记录于个人IC卡信息之中,如是初级农产品,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可根据农业部门“农产品产地编码”要求,进行编码对应。买卖双方在市场内利用IC卡进行交易与结算,买方收货后,凭IC卡信息出门进入下一步二级批发市场或零售市场销售。二级市场门禁系统刷卡后。记录下当日买方商品的索证索票和定性检测电子台账情况后,开始交易。对于需要利用纸质票证的买方,可以利用一、二级批发市场的自助查询机进行打印,打印格式按目前省工商局“一票通”票据要求出具。工商巡查人员在进行批发市场、零售市场及食品零售店巡查时,可凭IC卡上唯一编号,录入到移动设备中,进行台账检查。终端消费者可根据购买小票上的追溯码,利用手机短信、台州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网(hItp://spaq.tzaic.省略/)进行自助查询,了解购买的产地情况、检测情况等有效信息,并可根据小票进行消费举报和投诉。同时,系统平台还专门提供了一个标准接口,为学校、饭店等团体消费单位的下一级监管部门的索证索票提供电子票据。

(三)台州食品安全准入全程监管系统子系统分述

1.监管平台软件端:该平台面向全市工商监管人员、县市定性检测中心人员及市场定性检测人员。重点实现六大目标:对主体的监管:对商品的监管;对行为的监管;对工作的监控;对事件的处置;对技术的支撑。

通过与经济户口数据库的交换,及各交易市场对自然人的身份识别与录人,把市场名称登记信息、营业执照信息、身份证信息与IC卡信息进行绑定。从而实现对市场主体的监管和交易主体的监管目的。建立“台州市准入商品统一编码数据库”,确保商品确认的唯一性。通过商品与交易人的门禁准入绑定、交易地及交易时间戳技术确认,达到可追溯的目的。另外,商品的统一编码技术为食品安全定性检测提供了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的基础性条件,为食品安全预警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工商所在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职责。划分为8大类违反食品安全相关法规行为,与工商巡查人员的手持移动设备上的监管平台移动端相衔接,发现巡查中的问题,通过移动设备可进行正常巡查记录、异常现场处置、发起事件预警等5方面监管跟进。同时,巡查人员可根据上级发起的预警及工作布置,通过移动设备实时进行工作落实和预警处置。由于进行了全市数据的整合,并实时跟进商品市场的交易流程,工商监管人员可以对交易人、交易品种及交易地点和时间并列发起事件追溯,并通过监管平台实施食品安全事件的系统层级鸣笛警示、远程公告终端联播、风险交易即时锁止、手机短信群发通知等诸多手段,把食品安全风险和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2.监管平台移动端。考虑到整体系统平台的可衔接性,移动设备的通用性,操作界面的熟悉性,第三方软件安装的便捷性,以及能够充分利用市场交易系统的WIFI设备接入要求。目前监管平台的移动端我们采用了Windows Mobile 6,0版本,进行“台州工商食品安全全程监管移动平台”的设计。工商巡查人员在日常的巡查过程中,可直接用移动终端查询商户的经济户口、经营台账、交易记录等信息,并能将信息通过移动终端反馈到工商监管平台,通过平台检测信息和预警信息等。通过这种方式,系统真正做到了巡查与监管的统一,能让工商部门直接了解到市场的食品安全情况并及时做出反应。

3.农批市场交易端。市场交易端主要利用智能交易终端机,建立一个由智能交易、电子称重、网上结算、信息服务等组成的一个联网交易平台。各智能交易终端机利用无线局域网络覆盖整个市场,可以让客户通过智能交易终端机在市场的任何角落进行非现金交易。市场中的每笔交易都通过无线局域网络以及有限宽带网络将数据传送至中央数据库,并由系统进行资金的结算服务。该系统的投入运营,可以极大地提高市场交易效率,使市场交易从传统的现金模式转为更加安全、便捷的电子交易模式。买卖双方将使用存储着对应商户的基本信息及资金信息的IC卡进行所有的交易活动,交易过程只需通过电子称重、刷卡便能完成,即快捷又能保证安全。

由于智能交易终端机嵌人工商监管预警与风险锁止功能,除正常进行交易活动外,在发生食品安全事件时,工商部门可根据“食品安全预警方案”等级要求,即时对事件发生地的交易市场、某一智能交易终端机或某一交易人的IC卡进行风险锁止功能,智能交易终端机的交易屏幕上高亮滚动显示预警信息,提醒市场工作人员及交易双方,防止风险进一步扩大,并等待工商巡查人员到场处置。

4.IC智能卡。由于目前IC卡技术具有使用、查询方便,避免找零、不接触现金、节省时间,及时挂失、信息反馈速度快,安全性高,能脱离网络使用,具有良好的机读性,存储能力

强大等特点。结合农批市场交易环节相对恶劣,交易流程资金安全等众多方面考虑,我们对全市统一选用了PHILIPS Mifare MFl IC S50卡作为商品准入台账智能卡,卡内存有客户的编号、姓名、证件名称、密码、联系方法及存款金额等信息,数据保存期为10年,可改写10万次,读无限次。

(四)实践例证及优势体现

以路桥台州市蔬菜批发交易中心试点为例:批发销售户进入市场交易,首先要经过市场信息系统对经营户主体情况和商品及其来源进行输入登记,买卖双方确定价格后到市场的司秤结算台过磅的同时,双方刷卡并在义务方输入密码后,整个交易过程完成。系统优势突出表现在:

1.避免经营户手工记录台账的麻烦。经营者采购商品或销售食品只要随身携带IC卡,经营户的全部台账记录在交易过程中通过刷卡完成,工商监管人员可以进入监管网站检查经营台账记录情况,也可以持有手机读卡器到经营现场使用经营者的IC卡读取台账进行管理。

2.提高传统批发市场的经营管理水平。实现工商食品安全准入全程监管的基础是商品市场信息化管理,这种交易方式既体现交易的公平、公正性,又大大地缩短交易环节和时间,既避免携带现金不安全和蒙受假币欺骗等问题,并且对参与市场经营管理的各方都有很大的好处。

3.提升工商行政管理系统监管效能。计算机网络化管理能达到工商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和实时性的要求,能实时监管辖区内商品准入总体情况和经营主体、食品流转以及各地具体动态,为行政监管的决策采取措施提供实情:能实时了解下属监管人员工作频度和力度,为加强内部监管提供依据:能通过市场经营者之间的交易链条,及时追索问题商品上下游经营者的对象及数量,提高执法监管的工作效率。

四、台州食品安全全程监管系统的应用与效果

台州食品安全准人全程监管系统具有诸多创新点,在业务上,将市场交易、资金结算、食品安全定性检测、工商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在同一平台中有机联系;在技术上,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实现网络技术、通讯技术、电子识别技术、数据库技术在同一系统的融合,有线宽带、无线局域网、3G通讯技术与监管实践有机结合。体现了工商行政管理的科学监管与精确监管;在理念上,向上已与农业部门、贸粮部门初步建立向上游追溯的端口,向下已为市场内部管理与零售终端开放了端口,充分体现了食品安全以流通为主阵地实现“大监管”的理念。

该系统已实现以下各种功能:

1.实现农批市场逐步从“现金、现货、现场”的传统交易方式向以电子结算为核心的现代市场交易方式转变,促进农批市场业态提升、管理提升,促进农批市场融人现代市场体系。

2.实现建立以商品准人智能IC卡为核心,落实“两项制度”规范化为基础。商品质量全程追溯监控为目标的“数字准入”体系,从而提升农产品质量监控的技术含量,提高市场交易效率和交易安全,达到上市商品源头监控,净化市场,营造放心消费环境的监管目标。

食品安全监管智能化第6篇

为认真贯彻落实食品安全法律法规,落实食品生产、流通、餐饮单位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的相关规定,全面提升我市食品安全监管水平,决定在全市开展食品安全主体责任落实年行动,为确保此项工作顺利开展,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严格落实食品安全“四个最严”要求,坚持“提前介入、主动对接、跟踪服务、严格把关”的原则,牢固树立食品生产经营单位是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意识,强化日常监管执法,以自查结果数字化、自纠过程痕迹化、监督管理智慧化为目标,督促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牢固树立食品安全底线意识,强化主体责任意识,建立健全食品生产经营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有效控制风险,预防食品安全事故发生,进一步提升我市食品生产经营单位主体责任意识和食品安全整体水平。

二、实施范围

全市所有食品生产、流通、餐饮服务单位。

三、主体责任内容

(一)食品生产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内容

食品生产企业应当依照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标准从事生产活动,保证食品安全,诚信自律,对社会和公众负责,接受社会监督,承担社会责任。食品生产企业应当依法对食品安全责任落实情况、食品安全状况进行自查评价。对生产条件不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要立即采取整改措施;发现存在食品安全风险的,应当立即停止生产活动,并及时报告属地监管部门。食品生产企业自查报告率要达到100%。

(二)食品流通单位落实主体责任内容

食品流通单位需依法取得食品经营许可证,并按照规定换证。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从业人员必须取得健康证明后才能上岗。建立并执行食品进货检查验收制度、健全进货索证索票制度,且进货台账和销售台账保存期限不得少于2年。

(三)食品餐饮单位落实主体责任内容

食品经营许可证合法有效,在经营场所醒目位置公示许可证、从业人员健康证、量化等级标识。建立第一责任人食品安全责任制,从业人员穿戴清洁的工作衣帽,保持个人卫生,经营场所保持清洁、卫生。索证索票齐全,按照食品外包装标识要求规范贮存,无变质或超过保质期的食品。严格执行餐用具清洗消毒保洁。

四、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强化责任意识

《食品安全法》明确食品生产经营者是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应承担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同时也明确要求建立自查自纠制度。开展落实食品生产经营单位主体责任年行动是国家总局在食品监管方面开展的一项重要工作,各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务必高度重视,强化责任意识、法律意识。各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要对照负面清单,签订食品安全承诺书,承诺书一式2份,由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签名并加盖单位印章后,1份本单位留存,1份报辖区市场监管部门。各分局要以此为契机,结合网格化监管,认真梳理本辖区内的食品生产经营单位信息,结合实际,制定监管方案,进一步明确工作目标、任务、举措和时间节点,确保工作按计划有序推进。

(二)强化核查,落实监管责任

各分局、相关科室要按照“网格化监管”要求,加强对食品生产经营单位食品安全主体责任自查工作的核查力度,严格按照方案要求实施核查工作。同时,要对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在自查自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做好指导工作,对核查中发现的问题要做好督促整改落实工作。对拒不履行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相关义务的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实施严格的监管措施,增加核查检查频次,对其违法违规行为要加大执法力度,对其违法违规行为实施严厉打击。

(三)落实措施,确保自查到位

各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要结合实际,认真研究学习负面清单的内容,并签订承诺书。自查的要求和自查自纠制度,做到二个确保:一是确保自查结果数字化。严格按照要求,在自查结果数据栏中如实填写自查结果数据,数据真实有效,动态反映生产经营实际。二是确保自纠过程痕迹化。经营者要对自查发现的问题及时做好自纠工作,使自纠过程痕迹可查。

食品安全监管智能化第7篇

“霸王级”寒潮还未来临,乘车穿行在连接临沂新城和老城的p河、沂河、涑河三河口隧道,这座地处沂蒙老区的城市,处处散发着勃勃生机和令人无法抵挡的现代气息。我们此行的目的是采访该市在重点领域推行的“互联网+监管”工作。

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系统:让假冒伪劣无处藏身

“南有义乌,北有临沂”。过去的“西郊大棚底”,变成了国内最大的专业批发市场集群和重要的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中心。我们来到这个被称为“中国物流之都”里最大的副食品批发市场――临沂华丰国际副食城。这是江北最大的副食品集散地,总建筑面积约7万平方米,可容纳700多个经营业户,在售商品3万多种。这里的食品安全监管关系着千家万户“舌尖上的安全”。

杨斌,临沂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说起“互联网+监管”,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华丰国际副食城里的“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系统”。这个系统采集商户在售商品的生产企业和供货商资质、有关检验报告、采购者详细情况、采购商品名称、时间等信息,建立进货和销售电子台账,做到了与每个商户有关信息纸质档案一一对应。商城可以通过系统及时掌握商户的动态经营情况,商户可以通过系统随时盘点自己的商品。目前,该系统已采集613家食品经营业户、4358家供货企业、20000余种食品基本信息,覆盖率达到100%。加上商城设立的“快检室”,对每一个商户新进商品随机抽样快速检验,将其中疑似不合格商品送兰山区食药监局检验,经检验不合格的商品禁止进入商城销售,两相配合有效保证了让假冒伪劣商品在华丰无处藏身、无所遁形。

华丰国际副食城经理陈坤形象地称这个系统:“就像我们能查到快递物流状态一样,给这些副食品装上了GPS。”对商户来说,与其说它是一个管理系统,不如说是一个自身经营商品信息的“电子档案”。一家商户告诉记者,有一次检查,他们没有找到产品质量合格证和来源票据等相关手续,结果在这个系统里找到了该商户经营商品的来龙去脉。系统对商户和管理者也提供了一种双重保护。管理者减少了管理的风险,很好地保护了品牌形象,每年年底其他地方的商户缴纳各种费用要催,这里反而是缴费的前来排队,商户们看中的就是华丰这个品牌;商户给自己上了保险,自己卖的商品来自哪去了哪上下可溯,一旦出现食品安全问题,能够分清责任,保护自身利益。

食品安全监管点多面广,监管任务非常繁重,尤其在县区,监管难题愈加凸显。通过科技手段推动“互联网+监管”的快速融合,大大提升了监管的效能。对此临沂市兰山区食药监局副局长李强感触颇深:“临沂很多批发城都在兰山,我们的监管任务重之又重,压力越来越大,这个系统给我们的监管工作带来了极大帮助和便利。”

在药品“互联网+监管”方面,临沂市着重在药品生产环节开展了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全市13家在产制剂生产企业全部加入中国药品电子监管网,50家药品批发企业全部实施药品电子监管。无论是监管执法人员还是普通百姓,只需用手机扫一扫药品电子识别码,就可以清楚地了解药品的详细信息。

据杨斌介绍,为进一步推动全省食品药品监管系统信息化建设,推动传统监管向全程、动态、实时的科学监管转变,山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印发实施了《山东省食品药品安全“智慧监管”工程建设规划(2014年―2018年)》,从省级层面自上而下推进食药监领域“互联网+监管”工作,目前正在研发建设“智慧监管”系统平台,其中包含科学决策、监管执法等多个子系统,这将有利于集聚全省各级食品药品监管力量,进一步解决“信息孤岛”问题。

智慧环保应用平台:环保执法者的“千里眼”

智慧环保,“智慧临沂”理念在生态环保领域的实践悄然开始。

面对当前严峻的环境形势和日益繁重的监管任务,以及广大群众对美好环境、生态家园的热切期盼,临沂市环保局变被动监管为主动监管,充分利用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建成了智慧环保应用平台。

“这个平台于去年7月正式投入使用。通过整合原有的在线监测监控系统,新建视频监控系统、动态管控系统、工况在线系统、插卡排污总量控制系统,形成了统一的环境智能监控网络;建立了环境数据资源中心和应用支撑平台,形成业务应用支撑能力和数据综合管理能力;以业务为导向建立了业务科室应用平台,实现科室业务流转和电子化办公;以服务为导向建立各类公众服务平台,为民众参与了解环保事业提供窗口”,临沂市环保局监测站站长侯明介绍说。该平台可以对全市排污企业实行视频、在线、电子闸门、总量控制卡同步监控,设立企业、城市污水处理厂、入河断面、县区交界断面、出境断面5级预警监测,实现了对环境与污染源的全天候、全方位监管,变末端监控为全过程监控。

食品安全监管智能化第8篇

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发展,公司已开发出了全面覆盖农业和农村经济领域的一系列软件产品,推出了全方位的农业信息化解决方案,形成了为农综合服务、农产品安全、农业电子政务、农产品电子商务、农业物联网及云计算技术五个重点拓展领域,其产品已在上海、江苏、浙江、山东、福建、辽宁、内蒙古等十多个省市得到推广应用并获得广泛好评。

农业,一个古老而纯粹的产业,正因为与信息技术的联姻,而变得越来越年轻、越来越新潮、越来越复杂。

未来的农业会变成什么样呢?对此,一直致力于农业信息化服务的上海农业信息有限公司有着自己的理解和想象。

从农产品追溯到农业物联网

关于未来的农业,上农信向我们描绘了一幅美妙的图景:农机变成了智能机器人,点点鼠标就能实时掌握农作物的生长情况,浇水施肥都是自动控制,消费者能够掌握农产品的前世今生,甚至每平方米都能种植不同的作物,并获得极高的产量……

旧有的农业模式正逐渐被颠覆,物联网的介入正渐渐改变着古老产业“靠天吃饭”的传统。

近几年,物联网的飞速发展带给了我们无限遐想,而农业可以说是需求最迫切的领域,物联网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支撑,也是提升农业决策指挥水平的重要手段,作为为数不多的全国农业物联网区域试验工程应用示范基地,上农信早在2006年就开始在农业物联网的相关研究和应用上进行了摸索和探讨。

那时,国内农产品生产标准严重滞后,监管缺位,上农信就选择了食品安全追溯作为公司的一条业务线,率先在全国范围内提出了从源头去追溯食品安全的理念,运用信息化手段管理,监控生产源头。之后的几年里,上农信通过自主创新,开拓进取,承担了多个国家和地方项目的建设。其中 “RFID技术在畜牧食品安全追溯管理中的应用” 课题还获得国家863科技计划支持,可视为上海本地在农业物联网相关技术和标准上研究工作的起步。崇明的“长江精准农业技术的集成与应用”、爱森“城市猪肉安全追溯”、覆盖全市的“世博蔬菜安全追溯系统”、鲜花港“智能温室”等项目的应用和推广则为上农信在农业物联网技术领域奠定了坚实的地位。

2009年,物联网在国内骤然升温,借着上海智慧城市建设的东风,上农信推动上海农业主管部门将农业物联网发展重点立足于上海市农业实际需求和基础条件,选择农产品安全、精准农业、农业疫情疫病检测和预警系统、农产品电子商务、水产养殖业等领域,设立一批试点示范项目,重点开展智慧农业应用推广工作,全面推动上海市农业现代化建设。

2010年,在工业和信息化部指导下,上农信与国家软件与集成电路促进中心共同合作成立了国家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农业物联网创新推广中心。2012年上海农业物联网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经上海市科委批准组建,联合上农信、上海海洋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等机构,致力于农业物联网的研究。这两个中心的成立,不仅有助于进一步推动农业物联网的持续创新发展,而且也为上农信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形成了新的支撑。

全方位打造农业物联网应用解决方案

上农信致力于物联网技术在农业领域的技术创新、应用创新、示范推广等工作,并已经形成农业物联网成套核心装备的研发生产,以及粮食、果蔬、食用菌、畜牧和水产品等领域的农业物联网综合解决方案。

1.上农信动物及动物产品物联网综合解决方案:聚焦动物及动物产品从养殖、检疫、接收、屠宰、运输、销售的全过程管理与追溯。采用RFID电子芯片、二维码、动物耳标等智能标识,利用图像识别、GPS和电子地图等技术建立被监管对象的动态跟踪机制,全面覆盖动物的精细养殖、生产养殖环境监控、疫情和疾病的远程监控与诊断、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与溯源等多应用的物联网系统。方案可促进动物及动物产品的生产标准化,提高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同时帮助监管部门建立覆盖全区域的地产及输入性动物及动物产品从养殖到屠宰全过程的检疫监督管理体系,不仅起到了事后追溯的作用,还加强了事前防范,事中监管,防患于未然,做到全程监管,随时追踪。

2.上农信果蔬及食用菌物联网综合解决方案:立足于大型果蔬和食用菌生产供应企业的实际需求,从全局出发建立整合蔬菜和食用菌的生产、加工、配送、零售的信息平台,利用信息采集和物联网感知技术全面监测作物生长环境和长势,集成农业生产管理知识模型,形成多种特色农产品生产智能决策系统,实现作物的科学施肥、节水灌溉、病虫害预警防治等生产措施的智能化、自动化管理。方案采用电子标签、追溯码等物联网技术,按照“全程监管、分段溯源”的原则,在生产企业、供应商、配送中心、零售门店间建立实时信息传递通道,共享订单、收货单、退货单等业务信息,实现了供应链互动,提高农作物生产供应的及时性,突出了产品的安全监控和溯源服务,提升果蔬和食用菌生产供应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和运营效率。

3.上农信农机物联网综合管理解决方案:以农机作业服务为中心,利用无线传感、定位导航与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开发和部署农机作业质量监控终端与调度指挥系统,实现农机资源管理、田间作业质量监控和跨区作业调度指挥。方案采用了上农信自主研发的北斗+GPS双模定位系统,大幅提高了定位精度和系统可靠程度,相比于传统的差分GPS系统,具有成本低、部署易的特色。本方案实现了整地、施肥、播种、灌溉与收获等田间农机作业的智能化、精准化,保证农机作业质量,提升农机作业效率,建立了以农机化技术推广、培训和农机维修、配件供应、信息服务、投诉监督等为支撑的现代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形成一条以农机共同利用为主要特征的农业机械化发展道路,有力地支持、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食品安全监管智能化第9篇

关键字:有机茶;安全产销;智能管理与服务;物联网;云计算

中图分类号:TP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302(2013)02-0082-05

0 引 言

《食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中国将在“十二五”时期推进食品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推进物联网技术的示范应用,完善食品生产企业的信息化服务体系,构建质量安全、绿色生态、供给充足的中国特色现代食品工业,实现持续健康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明确了食品安全追溯的要点,规定企业在食品生产环节、加工环节、流通环节都要有能够实现追溯所要记录的内容,强化了“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监管。针对食品安全可追溯系统的迫切需求,全国各地纷纷建立起各自的可追溯体系,很多学者也纷纷对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追溯、溯源进行了系统研究,主要涉及系统设计、数据采集及数据存储技术、预警决策等方面[1-8]。

随着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的实施,中国茶叶质量安全水平已大大提高,但茶叶质量问题依然不少,近期国家质检局对50 种茶叶产品的抽检合格率仅为70%[9]。纵观国内各类食品安全事件,最主要的原因不是制度的缺失,不是系统平台的匮乏以及功能的不完善,而是很多环节数据后期的人为干预、篡改、伪造。即使是最先进的技术应用、最完善的平台功能、最严格的预警监测标准、最公正的第三方监督,如果依赖的数据是不真实的,是后期根据“需要”加工、伪造的,那即使做到了“可查询、可追溯、可监督、可控制、可管理”,仍无法从根本上保证食品安全。在茶叶全产业链应用物联网技术构建追溯系统,是消除日本、欧盟等国家因农产品追溯制而设置的贸易壁垒[10],提高中国茶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和发展智慧农业的巨大契机,对提高茶叶质量安全水平、源头的茶叶加工质量、流通过程中的茶叶质量管理、优化茶叶产业结构等问题都有着重大意义。

1 基本概念

1.1 物联网

物联网是指通过RFID(无线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红外感应器、GPS(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和智能处理等技术,对物品的信息进行感知、采集和处理,并按约定的协议,通过有线或无线网络对信息进行传输和交换,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是在互联网基础上延伸和扩展的网络[11]。物联网概念中的最核心技术包括两方面[12]:一是RFID 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利用射频信号识别目标,采集信息;二是EPC 产品电子代码技术,为每一个对象分配一个编码,该编码存入硅芯片制成的电子标签内,实现了全球物品信息的共享。

1.2 云计算

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是一种分布式计算方式,它将大量计算、存储、网络等资源池化,是基于互联网的超级计算模式,使各类系统能够通过互联网获取计算资源环境、各种资源和实现服务。

1.3 有机茶

所谓有机茶,就是在无任何污染的产地,按有机农业生产体系和方法生产出鲜叶原料,在加工、包装、储运过程中不受任何化学物品污染,并经有机认证机构审查颁证的茶叶产品和再加工制品。

2 有机茶安全产销体系研究

2.1 基于物联网的有机茶安全产销体系结构

基于物联网的有机茶安全生产体系结构如图1所示,该系统由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3部分组成。感知层利用各类传感器、RFID标签与读写器、智能测控设备及其他各种感知设备实时采集各种对象、事件信息;网络层利用专业IP网络、虚拟专用网(VPN)、互联网、移动通信网、专用无线通信网以及异构网络互联,构成新一代网络,把感知的信息实时、准确地传递出去;应用层对物体进行智能化的控制和管理,实现有机茶产销的农事、采青、验收、做青、炒青、仓储、包装、运输、销售等生产环节的数据采集,以及客户关系管理、产品营销管理、财务核算管理、茶园及专卖店视频监控、第三方政府部门监控和监管,利用管理服务层的中间件等技术手段,完成基于云服务的数据存储与处理、数据挖掘与智能决策、智能控制、行为模型分析以及产销追溯。

2.2 产销数据的采集

有机茶的生产环节包括农事、采青、做青、炒青、仓储、包装,不同的有机茶品种,在采青、做青、炒青的环节有所区别,如有机红茶的做青包括晒青和萎凋,而有机铁观音的做青包括晒青、冷却、摇青、发酵环节。为了尽可能地减少和避免产销环节数据的后期人为干预、篡改、伪造,基于物联网的有机茶产销平台应最小化传统的人工录入数据模式,各环节的数据采集应最大化地利用物联网采集及服务器端的数据智能关联处理来完成。下面介绍几个关键环节工作方法。

2.2.1 分合堆

分堆时,工作人员利用手持RFID读写器读取预分堆茶青容器A的编号,把各等级的茶青在溯源电子秤上称重,连同A的编号写入茶青容器B、C的RFID中。每个容器的RFID在没有执行擦除指令前,数据的写入是追加写入方式,即某一RFID中可能记录多个茶青来源RFID编号。在向上位机进行数据传输时,会同时把当前时间、当前制茶工艺编号、分合堆工作人员编号、父堆编号、子堆编号同时传输。上位机根据接收的数据及当前分合堆的环节数据信息,规范化父堆、子堆对应关系以及分合堆作业数据信息并存储。

2.2.2 包装

现有追溯系统的追溯码沿用一维码或二维码格式及内容,通常18位或23位。在通过终端进行追溯时,存在极大的易输错可能性,同时这类追溯码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固定的位段表示产品生产的商家、省市、日期等信息,存在易仿冒的可能性。产品的追溯码是对产品进行追溯的关键,应该易于输入且即使同批次产品也应无关联性和规律性。

有机茶产销平台的产品追溯标签选择RFID柔性不干胶标签,以三种方式记录产品的追溯码:打印在标签表面的一维追溯码,打印在标签表面的二维码,写入标签背面RFID中的追溯码,分别针对Web、手机终端的手动输入查询,扫描枪的一维、二维码的扫描输入查询,RFID读写器的非接触输入查询。

包装主要信息:工作人员信息、车间信息、包装日期、视频记录等数据采集,平台根据当前批次产品的详细信息,实时生成二维码及产品信息内容,同时完成产品与RFID标签、二维码的关联。在销售时,可以通过二维码读写器,以及网上和手机追溯,还可以在专营店或直营店,通过RFID读写器扫描产品RFID标签中的内容进行产品全产业链信息的追溯。

2.2.3 运输

因为茶叶产品的特殊性,在保存、运输过程中有较高的温度、湿度要求,所以应提供有效的冷链运输。在专卖店或直营店需要的茶叶成品数量比较少时,可以采取使用冷藏箱通过飞机空运的方式完成。当带有RFID标签的冷藏箱到达专卖店或直营店时,阅读器读取标签的ID 号,并将它们发送到上位机。同时专卖店或直营店的茶叶存储冷藏柜上方安装的RFID 阅读器,读取范围可以辐射到整个茶叶存放区域,用以读取冷藏柜的温度信息并实时发送到上位机管理中心。

2.3 基于云计算的管理服务

2.3.4 全产业链的水平数据及垂直数据动态权限管理服务

因为生产商、销售商、消费者、政府监管部门对产品全产业链各环节的数据需求目的不同、关心的方向不同,所以系统平台呈现给各类用户的数据内容及数量应有所不同,系统通过提供全产业链各环节数据的水平及垂直的动态权限管理实现上述要求。如生产商应具有生产环节和销售环节的水平、垂直全部权限,销售商只具有产品信息、上一级销售商、下一级销售商以及消费者信息的部分垂直权限,消费者具有直接购买的销售商以及产品信息的部分垂直权限,政府监管部门在发生食品安全问题时具有对某一批次产品全产业链数据的水平权限。

2.3.5 VIP客户购买行为分析服务

某VIP客户购买茶叶产品时,平台能实时根据该用户的历史购买行为、当前时期进行分析。一旦本次购买的数量超过分析数量的阈值,将启动联动预警功能,把该用户信息、购买的途径(直营店、专卖店、电子商务)、产品、数量推送至总部的监控部门,由该部门进行跟进,以防止个别用户通过大量购买有机茶产品用于其他非法用途。如欧盟有机茶认证时期,个别有机茶种植生产厂因为自己的产品无法达到认证标准,而采取购买优质有机茶代替自己产品送审的情况就时有发生。通过实时客户购买行为分析服务,能及时发现非常规现象,有利于自身品牌维护及行业规范的健康发展。

2.3.6 财务核算服务

基于云服务的在线财务统一核算服务,对所有专卖店、直营店、总公司的全部业务运营的财务数据进行统一核算管理。有机茶产品采取统一标价模式,因此每家专卖店、直营店每销售一件产品,平台都会实时地核算进销存的财务数据,一旦发现不符,将立刻启动联动报警功能,该专卖店、直营店的实施监控录像、销售数据、销售员、购买用户等信息将立刻以推送方式推送到总部监管部门,可以从一定程度上遏制串货行为。

3 实际应用案例

4 结 语

根据我国有机茶全产销链质量安全需求,依据国家QS质量安全认证,国际食品安全管理体系ISO22000(HACCP)认证,欧盟、美国USDA和日本JAS有机认证以及中国农科院有机茶认证和发展中心的有机认证等要求,对基于物联网的有机茶安全产销体系进行研究,从农事、采青、加工、运输、销售、用户、第三方监管等方面对有机茶产销进行多维度质量安全管理。该产销体系已经在某茶场分阶段实施,在实施过程中对该体系进行验证,同时利用反馈的问题进一步修正和完善该体系。通过有机茶安全产销体系的研究及应用,对提高中国有机茶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以及其他各类农产品的安全产销体系的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参 考 文 献

[1] 万硕,张习锋,夏萍,等.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的研究与应用[J].辽宁农业科学,2011(5):68-71.

[2] 刘俊华,王岩峰,姜平,等.以企业为最小责任主体的农产品溯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农业网络信息,2009(6):9-12.

[3] 周伟.基于软件复用技术的食品安全追溯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北京:北京工业大学,2009.

[4] 严志雁,钟家有,唐先辉,等.以行业协会为组织的农产品追溯体系——以靖安白荼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6):22819-22820

[5] 曾益.基于RFID技术的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探讨[J].湖北农业科学,2011,50(13):154-157.

[6] 孔令举,毛鹏军.基于HACCP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控预警决策的研究[J]. 农机化研究,2011,33(5):84-87.

[7] 林建材,赵胜亭,宋秀英,等.烟台苹果质量安全管理及追溯查询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山东农业科学,2010(10):15-18,23.

[8] 季任天,赵素华,王明卓.食品安全预警系统框架的构建[J].中国渔业经济,2008,26(5):61-65.

[9] 栾汝朋,张峻峰,于峰,等.白茶质量安全可追溯网络管理系统的实现[J].中国农学通报,2011,27(20):137-140.

[10]史喜菊,马贵平,刘全国,等.欧盟的食品追溯体系[J].动物医学进展,2006,27(12):109-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