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供应链下食品安全研究范文

时间:2022-12-14 10:01:37

关键词: 供应链  食品  安全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食品质量安全也引起了高度重视,尤其是近几年频频出现的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其主要是因为食品供应链环节存在风险,为确保企业食品质量和安全,构建较为完整的供应链流程和食品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十分有必要。

供应链下食品安全研究范文

供应链下食品安全研究篇1

1供应链与食品安全的联系

食品的生产和供应是一整套较为繁琐和庞大的体系,从产品的成型、产出、销售到最终到达消费者环节,都涉及各类主体,各环节的主体性质也十分多样,有生产商、供应商、政府机构等等。由于食品安全是广大消费者最为关心的因素之一,因此形成有效的食品质量可追溯体系,便成为提高产品质量信誉度与透明度的有益方式。此类体系的管理和要求要十分严格,必须要求供应商以真实姓名和身份进行注册登录,通过详细的真实信息来追溯产品质量源,一旦发现产品在生产和销售等各环节出现了状况,便可以通过真实身份信息追溯到具体人员,从而从源头控制和排查食品安全隐患。食品供应链对其质量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对此相关监管机构应着力搭建更为科学、可信的管理平台,通过信息网络技术实现对产品供应链任意环节信息的掌握,从而提高食品安全方面信息的公开程度。公开的供应链追溯体系也能够为第三方监管部门提供更多有益的信息,及时控制和解决产品质量等方面的类似问题。

2加强食品质量安全供应链管理的具体措施

2.1重构食品供应链核心企业,发展食品供应链增值环节

①一是参与重新构建的企业一定是在行业中较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企业,其综合产业规模及在行业中的协同作用,可为供应链的搭建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从行业纵向角度分析,该类企业处于行业生产的核心位置,并能够有效延伸到上下游各个环节,形成联合农业、工业与商业等行业的综合性质的服务模式,同时增加服务类型,延伸服务层面,将物流、包装等层面均纳入整体供应链体系中。值得注意的是,食品质量需从生产环节起进行严格把关,坚决执行国家规范的质量管理标准进行产品质量检验,严控不达标的食品流入供应链,以防从而对产品总体质量产生负面影响。在包装环节,也要引起足够重视,按照行业规定开展包装工作,做到规格合理,产品信息列示全面准确。②二是基于当前我国物流行业发展水平,生产商需建立与生产规模相适应的物流体系,或联合第三方物流公司提供相应的物流服务,保证食品质量在物流环节得以维持,不被破坏。此外,企业还需搭建一整套较为完备的信息追溯与共享系统,从该系统中实现对物流和信息的管理与维护,核心企业通过对每个商品建立独有的信息条码,来管理和展示该产品的信息和物流状态,运用互联网,通过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建立一套食品供应产业全过程的监督与追溯体系,在体系中可以实现对所有食品的质量信息进行的追查监督,同时使食品产业链各相关环节都能够实现信息的集成共享,完整记录一套完整与的食品质量相关的信息数据。

2.2重构食品质量安全监管链体系

2.2.1协调食品安全监管机构

食品安全涉及的部级监管机构主要为农业农村部、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及卫生健康委员会3个部门,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对食品安全进行严格把控。因此,国家对食品质量及追溯体系的重视,需要各部门协同管理,也需注意部门间的配合沟通,打破原有独立工作、分层监管的孤岛形势,食品卫生监管部门需制订更为严格和标准的质量评级体系标准,并将对质量的评估和检查工作的总是提高到空前高度,将监管和维护工作做在前面,把好质量关,以预防和监管降低食品质量的隐患。此外,我国在食品质量监管方面现实行的是属地管理,因此国家食药监管部门应加强对地方对应机构的监督和领导力度,强化依法监督、有效查处的措施,一旦发现质量问题严肃处理,克服地方保护的影响,加强集中管理。

2.2.2完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

①统一各类监管指标,进一步提高对食品安全的检查标准。目前我国不同种类食品质量的检查标准不一,同种类食品在不同行政区域的标准也有所不同,因此质量监管机构迫切需要制定适用于整体的检测和监管标准,将不同地域范围的标准进一步明确化,加强各类标准的界定和整合,使食品监管标准能够清晰指导和帮助工作人员进行质量监管。②随时根据市场中出现的新型商品制定相应的质量管理标准,针对各类产品提出更有针对性的质量管理标准和措施,严格管理消费市场的产品质量。③打破中央与地方质量检测方式的差异性,保证运用统一的检测和监管标准开展检查工作。

2.3健全食品安全监管机制与风险防范机制

2.3.1健全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沟通与协调机制

对于食品安全的监管与检查并不是某个政府机构的职责,应将其落实到社会的各个相关层面,发动社会各领域的力量共同推动食品健康工作的顺利完成。国家食药机构、农业管理部门及相关工商、质检等机构虽处于不同领域和层面,但对于食品质量检查工作,都应予以高度重视,并加强部门间的有效沟通,实现信息实时共享。同一机构内部的不同级别也需建立顺畅的沟通机制,将食品质量监管作为机构的日常工作之一,长效沟通,并根据需要打破机构间的界限,建立联合监管与执法工作组,形成合力,推动食品监管工作高质量发展。

2.3.2完善食品市场准入和不合

格食品强制召回机制首先需严格界定产品的市场准入标准,在食品生产的最初阶段,便需向种植及养殖企业提出更高的标准及要求,对于经营能力较低、产能不高的小型企业,其生产环境达不到行业标准要求,便需进行剔除,将其生产的食品排除在市场之外。此外,政府部门还需发挥宏观调控能力,向种植、养殖大型企业提供政策倾斜,将行业龙头企业作为行业主体,发展方向向现代化大型经营路线迈进。其次,一旦质量不达标的产品流入市场,需启用强力召回机制进行紧急处理,并对召回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严格监控,确保实施有效。此外,还需面对购买终端建立有效的申诉机制,针对消费群体发现的产品质量问题,应客观、有效处理,并在此方面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做到科学对待,审慎处理。

2.3.3完善食品质量安全风险评

估机制、健全食品应急管理机制目前,我国政府对市场流通的食品安全及质量监管力度未实现全面渗透,对此,政府机构应建立有效的监督与治理体系,以预防为主要目标,同时联合公众力量共同参与食品供应全过程的监督与评价工作。主要依据HACCP标准进行食品质量控制,相关质量监督与管理机构应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与评价方法进行检测,深入到食品的生产、制造、流通与销售等诸多环节,实现全产业链全体系评估。对于检测技术也需选择行业较为先进的技术水平,以获得较标准的评估结果。一旦在市场中发现质量未达标的食品,相关部门应采取紧急措施进行召回处置,并结合地方相关部门提出应急预案,对相关方面进行惩罚或安抚,尽量缩小质量问题的波及范围。

2.3.4建立与完善食品质量安全

的信息披露平台与机制权威且有效的质量信息公布方式,可以提高食品信息准确程度,从监管机构的角度向公众权威可认证的产品信息,以便产品受众能够清晰获得食品生产背后的各环节数据。此类信息可由食药机构通过官方渠道,同时,监管部门也需建立相应的食品安全信息查询渠道及投诉方式,以便让公众可以在发现食品质量问题时,及时通过正规渠道反映给相关部门进行处理,遏制不良影响的蔓延。

2.3.5建立企业红黑名单制度、完善激励机制

我国食品质量监察机构还可根据产品质量检查工作结果,对各类企业的产品质量及信誉度进行行业排名,树立行业典型,同时对信誉不良、产品质量不佳的企业设置更多的限制准入条件,并加大力度进行惩处,鼓励各类企业关注产品安全问题,全面提高市场食品质量。

3结语

总之,通过实践研究,本文总结了管理食品质量安全供应链的措施,通过有效探索,作为工作人员,应该不断提高专业能力,有效结合时展,积极探索更加高效的管理模式,从而为社会稳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作者:郝丽红 单位:长春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九台监管理所

供应链下食品安全研究篇2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食品质量和安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近年来,食品安全风险问题频频出现,部分黑心商家在食物中使用各种添加剂,不仅给消费者的身心健康带来了很大创伤,也对社会造成了非常恶劣的影响。在此背景下,本文将通过对供应链环境下食品质量安全风险问题的来源、特征进行简单分析,提出具体的解决策略,以期在今后提高食品质量,为人们提供安全健康的放心食品。

1供应链环境下食品质量安全风险的来源

1.1源头供应风险食品在制作

生产过程中所用的原料一般都是通过种植或养殖得来的农产品,而这些农产品就是食品供应的源头,在食品制作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所以,食品原材料的质量安全是不容忽视的。比如:制作果汁和罐头时所用的水果,如果出现腐烂就会对严重影响食品的安全。因此,食品源头供应风险是影响食品质量安全的一个基础性因素。1.2生产加工风险在保证了食品源头供应安全的基础上,如果食品在生产加工的过程中出了问题也会导致食品安全质量不达标。这里的问题主要是指部分厂家对于生产食品所用机械的卫生、消毒方面不重视,或者在食品制作中使用各种有害人体健康的添加剂等化学原料,导致食品的质量和安全出现种种问题。

1.3物流储运风险物流储运风险

主要指食品在运输的过程中出现腐烂、变质等问题,虽然这看似不会对食品的安全造成很大影响,但是如果水果在运输途中腐烂,就会导致细菌的繁殖,影响人体健康。所以,对于特殊食品的运输有着特定的要求,例如:海鲜、水果等短时间内容易发生变质的食品必须通过空运,以保证食品的新鲜和安全,因此在食品的物流储运过程中也存在着对食品质量安全的影响因素。

2解决供应链环境下食品质量安全风险问题的策略

2.1加强对原材料供应商的管理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食品生产加工过程的最初阶段,把握好食品原材料的质量安全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如果食品生产工序的第一步就出现问题,那么之后的每一道工序就算做得再好,也有可能会导致食品最终出现安全风险。因此,加强对原材料供应商的管理,保证食品供应源头的安全,是解决供应链环境下食品质量安全风险问题的基本策略。

2.2加强流通环节的质量保护

在食品流通和运输的环节中,企业要加强对海鲜、水果等易变质食品的保护,采用最合理的运输方式,在运输过程中也要严格控制运输环境,可以通过泡沫箱的包装方式以避免光照,通过添加冰块等方式来调节最适宜食品的温度,以保证食品的新鲜和安全。对于运输人员也要作出明确要求,在中转和装卸的过程中要做到轻拿轻放,以防止因包装损坏而造成的食品变质的安全风险。

2.3建立健全严格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

想要有效解决供应链环境下食品质量安全风险问题,还必须通过法律途径,建立和完善严格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还要求政府必须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对于卫生环境不达标、使用有害于人体健康的添加剂、售卖过期食品的违法商家必须严加监管、依法处置,以提高食品质量安全,保证消费者的身心健康。3供应链环境下食品质量安全风险特征第一,不完全控制性。从食品安全风险生成与演化的兼容性上看,食品中含有一些有毒物质或者未知风险因素、技术风险因素都是隐形存在的因此,想要从食物链的角度完全消除安全风险,是不可能的。需要理性地进行均衡与规避,而不是一味地寻求风险降低的代价方式。第二,不确定性。供应链环境下食品质量安全风险涉及的环节众多。多变性较强,信息不对称。因此,生成与传递、突变的后果,也就展现了高度的不确定性。第三,共振耦合性。供应链环境下食品质量安全风险与各国因素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的关系,因此,当问题发生连锁反应之后,就会造成新的危害。第四,强隐蔽性。此种特征是不能依靠观察直接发现的,甚至利用食品检测技术都很难辨识。第五,层次性。供应链环境下食品质量安全风险可以划分为若干个具体风险变量。高、中、低层次各不相同,因此需要针对层次的不同、演变的影响等内容,进行差异性策略分析。第六,外部性。在供应链环境下食品质量安全风险控制中,一旦食品上游节点生成重大质量安全风险,那么下游节点就需要担负外部性的风险。因此,在风险传递的过程中,上下游节点都会面临着不同的风险。这个时候,就需要上下游节点同时共享风险,降低风险,展现正外部性。总结食品质量安全与每位消费者的切身利益是息息相关的,供应链环境下食品质量安全风险问题也是当今社会普遍关注和重视的一个问题。因此,针对此问题,食品生产者必须不断加强自身的食品质量安全控制能力,保证食品供应源头的安全和生产过程的安全,与此同时,政府也应当建立和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有效地提升食品质量安全,避免供应链环境下食品质量安全风险问题的出现,保障消费者的权益。

作者:杜元 单位: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

供应链下食品安全研究篇3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食品质量安全也引起了高度重视,尤其是近几年频频出现的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其主要是因为食品供应链环节存在风险,为确保企业食品质量和安全,构建较为完整的供应链流程和食品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十分有必要。若在食品加工环节食物形态发生改变,消费者很难察觉食品是否存在质量安全问题,导致一些不良企业存在侥幸心理,严重影响食品安全性。尤其是食品供应链环节缺乏有效管理,就会导致食品材料、食品加工、食品流通等环节存在安全风险,而通过加强供应链环节食品质量安全风险管理,则可以发挥保障食品质量安全的作用。

1食品供应链环节质量安全风险来源分析

1.1原辅料的质量安全风险

原辅料存在的质量安全风险主要来源于:①产地环境污染,受区域工业发展影响,导致废气、废水随意排放情况出现,对当地环境造成极大污染,也会影响到产品生产质量和安全;②产品投入风险,尤其是在生产农产品时,为了获取更多经济效益,在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出现的农药残留也会加大食品质量安全风险,严重情况还会对消费者身体健康构成威胁。

1.2食品加工环节

食品加工环节存在的质量安全风险主要表现为:①食品生产中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的行为,不仅会影响食品质量,还会威胁到消费者健康;②在进行食品生产加工时,采购不合格原料、掺杂使假、以次充好、用非食用物质生产加工食品、使用过期回收或者腐败变质肉制品再次生产加工肉制品、储存和运输不当等原因,造成微生物超标,专业检测缺乏等因素也会对食品质量和安全造成极大影响。

1.3食品流通环节

食品流通环节存在的质量安全风险主要表现为:①在食品仓储运输过程中,受自主物流或者物流公司资金、经验、技术等的影响,导致食品在运输过程中质量出现损坏;②食品销售过程中也会存在质量安全风险,尤其是针对露天摆放的食品,在与消费者接触过程中会因为交叉感染威胁到食品的质量和安全。

2食品供应链环节的企业食品质量安全风险管理探究

2.1科学合理利用信息系统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在社会各个行业中也得到十分广泛的应用,通过构建食品供应链环节风险管理信息系统,也能够对食品供应链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管理和监督,杜绝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实际操作时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①信息化和智能化管理,利用信息系统可以对食品材料、食品加工、食品流通等环节进行智能追踪,并且也能够对相应的食品信息进行详细记录和查询;②充分利用电子系统对原材料生产信息进行记录,以为后期信息了解和管理奠定良好基础,食品销售路径及时间也可以应用电子化记录,通过有效把握食品销售进程,确保食品质量和安全。

2.2加强材料供应商管理

材料供应作为食品质量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一旦原材料出现问题也将威胁到最终产品的安全。因此加强材料供应商管理十分有必要,实际操作时也可以应用HACCP风险分析和管理方式,对原材料、工艺技术、供应工序等因素进行详细分析,进而对关键环节进行严格把控,避免安全质量问题的发生。

2.3加大监管力度

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食品生产者存在的侥幸心理,并且减少食品生产中大量使用食品添加剂和化肥农药等情况,提高食品安全性。实际操作中还需要制定较为严格的食品安全监管标准,并且将制定的食品安全监管标准深化落实到实处,使食品供应链环节风险管理工作能够有章可循、有章可依,在推进安全风险管理工作顺利执行的同时,针对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进行严厉惩处,严重情况下还可以采取法律措施对相关负责人进行处罚。建立食品安全风险防控责任链,防范区域性、系统性食品安全风险,抓好食品生产企业的日常监管、全面管控的同时,根据各地实际,合理准确的梳理出风险点,集中监管力量,结合风险分级抓好重点区域、重点企业、重点环节和重点产品等的食品安全风险防控、隐患排查和集中整治。

2.4积极改善食品生产条件

通过改善生产条件,不仅可以避免质量安全问题,还能进一步提高食品质量。实际执行中可采用以下措施:①改善食品企业生产条件,在确保生产场所清洁卫生的同时,对生产车间及设备进行定期消毒,以避免食品在生产环节遭受到污染,进而对食品质量造成不良影响;②对食品生产过程中添加剂的使用情况进行严格监管,尽管适当使用添加剂能够提高食品品质和延长食品保质期,但是一旦超出合适标准就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极大威胁,因此需要通过加强监管,避免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

3结语

在本文中,对食品供应链环节的企业食品质量安全风险管理进行探讨,主要是从食品供应链环节质量安全风险来源分析展开。而通过加强食品供应链环节质量安全风险管理,可以确保食品生产质量和使用安全,实际操作时可以通过科学合理利用信息系统、加强材料供应商管理、积极改善食品生产条件等策略达到这一目的。

作者:张晓彬 单位:阿鲁科尔沁旗市场监督管理局产品质量计量检测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