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食品营养与健康的研究优选九篇

时间:2023-12-13 15:06:17

食品营养与健康的研究

食品营养与健康的研究第1篇

我国《食品安全法》中对“食品”的定义是:食品(Food)是指各种供人食用或者饮用的成品和原料以及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但不包括以治疗为目的的物品)。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人类的一生会摄取大量的食品,从而保证人体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等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食品能够供给人体活动所必需的能源,能源支撑人体完成生命活动,人类的正常生活永远离不开食品。

营养(Nutrition)指的是人体摄取和利用食物过程总和,包括人体在摄取、消化、吸收和同化的物质。食物中都含有一定的营养物质,将食物进行特殊的加工处理,就能够制成富含营养、易于消化吸收、品种繁多、食用安全的食品。人体摄取食品,消化食品,吸收食品中的营养,从而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抵抗衰老、防御病毒、延年益寿等生命过程的进行。

2食品与营养的关系

食品与营养是当今广大老百姓比较关注的热点话题,食品与营养对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食品的营养指标也成为了食品制造加工领域的重点研究对象之一。人们的正常生命活动离不开食物供给,人体摄取食物是为了解决“肚子饿”的问题,从食品中吸收基本的营养物质,同时,人们追求“好吃”的食品,为了使人体味觉得到满足,现在人们渴望“健康”的食品,健康而有营养的食品既是为了保证人体的健康,也是为了更好地实现人体对食品的功能性需求。

3食品营养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人体必需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无机盐、微量元素、维生素和水七大营养素,食品中含有营养物质,人体的生命和健康需要营养物质,人体的生长发育需要营养物质,人体从事劳动及活动需要营养物质。人的生命必须通过饮食来维持,人的生命质量和精神心理与饮食营养有极大的关系,人的学习能力、抵抗病菌的能力、运动能力、康复能力、生殖能力、智力、体力、身高体重、寿命等都与饮食营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一旦人体摄入营养素不平衡,就容易导致一些疾病的发生,影响人体生命健康,例如,蛋白质的缺乏会令人感到恐慌、脂肪的缺乏会使人懒惰和不爱思考、维生素A的缺乏会导致皮肤干燥、维生素B1的缺乏会使人得脚气病等不良症状的出现都与营养素不平衡有关。但是,现实中没有一种食品能够按照人体所需的数量和所希望的适宜配比提供营养素。所以,要合理营养和平衡膳食,为了满足营养的需要,人体必须摄入多种多样的食品,让人体所消耗的营养与从食物中所获得的营养达成平衡。总之,人类的生命需要食物来维持,人类的健康好坏与食品营养有着非常重要的联系。

4食品营养强化措施

膳食结构的不合理是造成人体营养不均衡的根本原因,而食品营养强化的目的就是为了改善人类的营养状况。通过在食品中添加维生素、氨基酸和矿物质等营养物质来强化食品的营养指标。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缺乏营养学知识,对待食品一味的追求视觉和味觉的享受,从而忽视了食品本身的营养价值。食品应当是在满足人体生理需要的基础上,尽量包含多的营养素来保证人体的健康成长。但是,一些食品加工厂商为了谋求私利,迎合广大消费者视觉和味觉的享受,却忽略了食品本身的营养价值标准,从而导致一些人出现营养不良等症状,影响人体的健康。

食品营养强化就是针对人体的特性,根据人体对营养素的需求,遵循“缺什么就补什么”的原则,向食物中添加营养强化剂。一般来说,营养强化剂往往是食物中比较缺乏的,同时人体所必须的。针对特殊的人群生产营养强化的特殊食品,平衡这些人的膳食结构。食品营养强化必须要符合大众的需求,对人民生活所必需的食品进行营养强化,对维持人体健康具有显著地效果,例如,人类主食大米、面粉、面包、面条等。在我国,由于农民的经济水平相对较低,能够享用的物质基础有限,导致农村居民出现营养不良症状的现象较多,所以,食品营养强化要面向广大农民,把农村当作开展食品营养强化工作的重点。食品营养强化除了面向人类主食,还要面向人类日用品,例如,食用油、食盐、食醋、酱油等调味品,这些生活日用品对于促进人体健康也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向这些生活日用品中添加钙、碘、铁、锌等微量元素,也能够提高它们的营养标准。另外,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离不开饮品,所以,食品营养强化也应该面向饮品,特别是牛奶、饮料等经常饮用的饮品,往这些饮品中添加营养素,有助于人体吸收,对人体的营养平衡有重要的作用。

往食品中添加营养强化剂,既要有针对性的添加营养素,还要注意食品安全,确保人体的安全。采用科学有效的方法添加营养强化剂,保证营养成分不流失。此外,政府食品质量监管部门要对食品质量进行严格监管,对于不达标的食品要将其杜绝在市场内,要制定合理的食品营养标准。

5结束语

食品营养关系到人体的生命健康,食品营养强化对于解决人体营养不良症状有积极作用。人体摄入食品,吸收食品中的营养,保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的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自己要注意调节膳食结构平衡,保证营养平衡,从而促进生命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彬,魏福华浅淡营养强化食品与国民健康的关系[J]中国食物与营养,2009(6):55-57

[2]耿渊源保健食品在我国城市化发展战略的进程预测[J]企业导报,2009,(1)

[3]武立平有关食品科学与营养关系探讨[J]经济论丛,2010(9):218-219

[4]罗俊粦食品营养强化与人类健康[J]现代食品科技,2006(3):206-207

食品营养与健康的研究第2篇

世界遗传、营养学与健康学委员会以“健康农业、健康营养、健康的人”为主题的会议于2010年10月在希腊古城奥林匹亚召开。此次会议的焦点方面放在了人生活史中饮食发展层面,这些是与人的遗传素质、健康、疾病预防情况和久坐的生活方式相关的。另方面,会议也聚焦到饮食的变化层面上,这些变化是由于现代农业、农业企业、食品生产体系、气候变化以及对城市农业和建筑的需求等因素引起的。而所有这些都是受政府和国内外政策影响的。因此,在会议后期,政府和国际组织的作用受到了来自六大洲20多个国家与会者的热议。

如今,我们身处的营养环境与我们遗传学角度上所能适应的环境大不相同。在大约1万年前,随着动物被驯化和农业革命,我们食品供应已发生了变化。随后,工业革命以及食品技术的发展给食品组成成分带来了进步的变化,其中最重要的变化之就是各种脂肪酸数目和质量的变化。饱和脂肪酸和ω-6必须脂肪酸含量增加,而ω-3脂肪酸含量下降。多不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的氢化作用产生的反式脂肪酸的含量增加,这与工业化发展有着直接的关系。而且,化学肥料的使用,使必须维生素与矿物质含量也降低了30%,这些化学肥料的生产过程是很耗能的。或许,所有这些最严重的后果是会导致磷循环的破坏。尽管这些原因以及农业与食品生产营养学与生态学彼此之问有如此紧密的联系,但农业、环境和人类营养与健康方面的政策之问,在很大程度上却彼此分离。我们认为,当务之急就是至少我们要认清农业、人类健康与地球上生物所依赖的生态系统之问复杂的关系。

本次会议简报称,在饮食发生主要变化的这段相对较短时问内,人类的基因组并没有发生太多变化。因此,极有可能的是些慢性疾病,比如特定的心血管疾病、肥胖、糖尿病、关节炎、精神疾病和神经病变,至少部分是由于食品的环境和在遗传角度上我们并没有很好地适应现代生活元素的原因造成的。

份来自饮食脂肪酸与冠心病流行病学研究分析表明,与当前几乎所有推荐标准不同,食用过多植物油中的亚油酸(主要是ω-6脂肪酸)实际上会增加得冠心病的风险。植物油的生产,比如玉米油和大豆油,是现代食品生产体系中主要的元素。因此,可能非常不幸的是,含有高亚油酸(ω-6)与亚麻酸(ω-3)比值(大约15:1)的食品,这通常在发达国家常见,但现在正蔓延到发展中国家,这些发展中国家正采用所谓的发达国家的农业和饮食习惯。对转基因动物(FAT-1型小鼠)的研究进步支持了这种观点,即高水平的亚油酸和花生四烯酸是有害的,而仅亚麻酸,十二碳五烯酸和二十二碳是有益的。

在饮食中降低ω-6脂肪酸的水平,并提高ω-3脂肪酸水平,把ω-6脂肪酸与ω-3脂肪酸的比例从典型的15:1降低到理想的2:1,甚至更低,这是个对食品工业国内外的相关组织、农业与健康协会来说需要考虑的营养政策,这也不断地被基础研究、当今流行病学和进化论研究所证实。但与此相反,没有任何研究证明,介入反式脂肪酸可能会对健康产生什么效果。最近研究表明,至少像饱和脂肪酸样,反式脂肪酸有导致冠心病的风险。相似的是,在饮食中加入大量ω-6脂肪酸也是被些研究所支持的,但这些研究本不该迎合当前的研究标准。因此,我们必须慎重地看待那些“神奇食品”的功效以及农业专家和食品技术专家所计划的在饮食中任何数量和质量上的变化。并且,在那些食品被广泛应用到整个人群中之前,就应该开展相关的初步研究工作。

苯丙酮尿症解释了营养素的摄入与少见但强烈的基因变异之问的相互作用是如何决定身体是否健康或患病问这种差异的。相反,更常见但微小的基因变异与营养素相互作用,能适度的影响相当大比例人的健康。举例来说,必须营养素亚油酸与α-亚麻酸对必须长链脂肪酸的新陈代谢,就是受基因控制的。这种基因常见的变化会影响这些新陈代谢转化的效率,因此对亚油酸和α-亚麻酸的饮食需求,在不同个体问是变化显著的。作为种必然结果,因为饮食中亚油酸与α-亚麻酸绝对和相对含量与冠心病和癌症有关,比如乳腺癌,那么在摄入相似脂肪酸的个体中,患病的风险可能就有所不同,这是那些变异的控制基因起的作用。在富裕国家,对有钱人来说,考虑个人基因变化来制定饮食推荐(个性化的营养)或将成为可能。

肥胖,11型糖尿病,特定的心血管疾病和癌症常被称为“生活方式”型疾病。把这个词的重点放在个人身上,这并不是逃避学术研究上能避免疾病的责任。但在任何情况下,促进健康的责任很明显是两方面的,比如,一个人的体育运动是与他身体健康状况直接相关的,能做足够的体育运动的责任是在政府和个人两个方面。政府必须确保个安全的体育活动环境,这样才能确保市民走路、交通的安全。政府也必须给学校制定政策,确保中小学生有时问休息并进行体育锻炼。另外,城市环境必须没有污染,城市的规划要能鼓励市民参与到活动中,比如当地的园艺活动。这样做的好处是能更好地促进市民关系,更好的饮食、更多的体育活动和降低温室气体排放量。

人类庞大的污染取决于农业的大部分食品。农业是人类活动中最具生态破坏性的,也是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因素。农业对农场具有多大破坏性关键在于我们耕种什么和如何耕种。与生产果蔬相比,生产畜产品对生态系统更具破坏性。但我们耕作是否具有破坏性和持续性,则取决于我们如何想办法生产可食用的动植物。比如说,与喂谷物给牛吃相比,让它们自己吃草会降低沼气的排放。同时,健康取决于我们吃什么,怎么吃。还是这个例子,自己吃草的牛比喂谷物的牛所产牛乳中含有的ω-6与ω-3脂肪酸比值要低。此外,食用大量红肉(牛肉,猪肉,羊肉的)增加了患常见类型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的几率。然而,适量的肉和乳,可能又是有价值的蛋白质的来源。这种复杂的关系表明,我们在制定政策时要把食品生产和疾病预防联系起来,将来要根据我们对生态气候变化和我们掌握的营养学知识进行膳食推荐。

全球变暖和气候变化的影响使农业耕作变得更困难,食品供应更不确定。同时,农业也是全球变暖和气候变化的重要原因,在某种程度上是因为当

代农业,尤其是工业化农业依靠燃烧石化燃料获取廉价能源。在不远的将来,无论何种能源都会预期变得愈发昂贵。而且,由于种种原因,包括环保,食品安全以及公共健康的原因,我们需要更多智能化农业。正如在2010年联合国人权委员会上,Olivler de Schutter关于食品权问题报告中所描述的农业生态学的概念,就是个典型的例子。同样重要的是,我们要整合农业科学、营养学与医学的成果。农业必须能生产我们所了解的并对健康有益的食品。

有些相关科学由于巨大商业利益而受到偏袒的资助,这实际上影响着相关科学。比如工业化农业对农业大学的利益关系就是个恰当的例子。此外,食品和农业科学的科学工作者们直都在引导营养学的研究,并引领发展了些被证明对身体本无益处的产品。例如通过改变动物喂养方式,用谷物、反式脂肪酸和高果葡糖浆喂养,使食品中有高水平的ω-6脂肪酸,等等。营养学研究和知识应该首先定义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产品,之后,食品科学与技术专家再负责发展这些产品,并在这些产品被应用到民众之前,就通应该过实验证明是安全、健康的。营养学的部门应在研究和发展产品上应起到首要作用。在这些产品对人类、动物和环境的营养价值被证明之前,农业与食品科技部门不是引导产品的发展,而是应扮演次要作用。如果这成为现实,那么各类组织的名称也应加以修改,比如把”食品与营养董事会”改为“营养、食品与农业董事会”,这就表示,营养学的研究引导着食品与农业科学技术的研究。与此类似,“粮农组织”也应改为“营养与粮农组织”。如果用营养学研究成果引领食品科学,这将起到更好的作用效果。

在如今系列可能出现的灾难性生态系统降解和气候变化环境下,只有通过公共与私人政策,而这些政策是要基于没有偏见的科学和没有特殊的利益关系基础上,我们才能明智地阐述农业、食品分配、营养与人类健康之问的复杂问题。因此我们必须认识到工业、政府和大学之问愈发亲近的关系的这种危险性。

为了能做得更好,以下几点必须要做到:

(1)农业、营养学与医学应不受商业利益的约束;

(2)需要新型的农业,比如农业生态学:

(3)未来的膳食指导应根据生态科学(包括气候学)和营养学制定;

(4)需要健康导向的农业去适应食物链,消除关键的缺点和不平衡。比如改变动物喂养方式来平衡∞6与ω-3脂肪酸的比例;

(5)广泛主动的行动,特别是能促进活力的,比如发展可持续的邻里关系、公共交通、导向性发展、步行网络的建设和舒适的自行车道路建设:

(6)食品资源与食品途径,以及它们如何与建立城市环境之问相互作用,这是非常关键的;

(7)通过鼓励零售渠道增加新鲜果蔬的比例,在城市环境中,降低食物沙漠的数量。

食品营养与健康的研究第3篇

关键词:营养特性;星级评价系统

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颁布了营养标签的变化法规《1990年营养标签和教育法案》,该法案修订了《食品,药物和化妆品法案》。这项监管政策的改革要求最全面改变超过50年的食品标签,食品标签都必须列出额外的营养信息提供给消费者,帮助他们选择更健康,更营养的食物。要求绝大多数食品必须具有营养成分标签,并要求所张贴的食品标签必须含有营养素含量说明以及一些健康信息。同时美国的各大卖场都在货架上提品营养标签,由食品生产商附在价格标签旁边。它可以帮助消费者更轻松识别最佳食物,上面标有产品营养属性,如“低钠”等。

1货架营养标签的内容

许多超市食品都有营养标签。营养标签主要包括营养特性和星级评价系统两方面内容。

货架营养标签首先提品的营养特性来帮助客户找到更健康的选择。很多连锁超市认为营养属性是对顾客来说最有意义的,如“低饱和脂肪”、“低钠”、“粗粮”、“无麸质”、和“有机的”。现在消费人群越来越注重食品安全,选择健康食物是生活的一部分。营养特性的选择是选择健康食品的首要关注点。很多有小宝宝的家庭首要选择有机食品以保证宝宝健康成长,很多皮肤长痘痘的青年也首要选择有机食品。有心脑血管的老年人会注重选择低钠食品。三高人群会注重选择粗粮食品。这些给消费者带来的益处使货架营养标签上的营养特性会很快吸引消费者眼球。

许多超市使用营养评级系统以帮助他们的顾客简化识别健康产品的过程。有两个主要的国家公认的美国超市营养评价系统:GuidingStars?(星级评价)和NuVal?(分数评价)。科学咨询委员会参与创建了这两个系统并且排除了食物行业或政府的干预。

2营养标签是如何监管

营养标签是食品营养成分表的延伸,且必须满足药物管理局(FDA)的各项要求。任何营养素含量,如产品的状态,他们是否是“好”,“没有”,或“低”营养含量,必须符合FDA的标准。此外,健康产品声明必须使用美国FDA批准的健康声明,如“补钙可降低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和“低钠可以降低血压高的风险“都必须参考药物管理局允许的声明。商品上的营养成分表枯燥,并且需要消费者主动去理解,货架营养标签更简明扼要,会使消费者在浏览商品过程中轻易地看到,获取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营养标签又得到好的监管使消费者大大受益。

3营养评级系统如何起效

营养评级系统使用基于大量实际数据的算法来评估产品,包括美国农业部和FDA法规,医学研究所,世界卫生组织和国家科学院的数据。算法基于营养成分表和配料表存在和不存在的成分评估产品。健康的营养物质,如维生素,矿物质,食物纤维,和五谷杂粮,可以提升产品的得分或评级,不健康的物质如饱和脂肪,反式脂肪,胆固醇,添加糖,和钠以及缺乏健康营养元素等,会降低产品的分数或等级。

星级评价?。这个系统用不同数量的星(0-3)来帮助消费者找到好的(1星),较好(2星,)和最佳(3星级)营养选择。这个程序可在超过1500个全美门店中找到,包括纳福(Hannaford),马什(Marsh)和狮子超市(FoodLion)。马什超市在印第安纳州印第安纳波利斯的健康营销与研发主任玛丽・斯内尔举办营养之行帮助消费者了解该计划,他说“星级评价系统不需要解释,非常容易让顾客使用。

分数评价(NuVal?)。这种评分系统运用在美国数百家门店,包括大减价(PriceChopper),梅耶尔(Meijer)。运用0-100的分数,更高的分数意味着更高的营养价值,纽约大减价超市高级营养师艾莉・威尔逊硕士认为该计划有很广的适用范围,包括父母,孩童,和单身购物者,因为它让人们轻松地用分数找到营养成分最高的。

大量研究表明现在的两种指导星级评价(Stars?)和分数评价(NuVal?)对消费者有正面的影响,提高了他们在购买时对于营养选择的能力。2010年发表在美国临床营养杂志的一项研究表明一家连锁超市在执行营养评价系统后,立马增加了更健康的食品的销量,并且在随后的一两年内都持续有效。此外,哈佛大学发表在美国预防医学杂志的一项研究也表明,购买具有更高营养价值得分的食物与低风险患慢性疾病有一定关联。

4结语

食品营养与健康的研究第4篇

1食品营养学领域项目申请情况

1.1食品营养学项目申请情况概述2010—2011年食品营养学项目申请情况见表1。2010年度,食品营养学领域共接收面上项目、青年基金和地区基金申请项目199项,占食品学科这3类项目总数的14.64%。2011年度,申请项目数为303项,占食品学科这3类项目数的15.23%,所占比例比上年增加了0.59%,同时申请项目数比上年增长52.26%,增长速度高于食品学科这3类项目的总体增长速度(46.36%)。两年来,食品营养学领域申请的上述3类项目总数,在食品学科3级申请代码中占据第3位,仅次于食品生物化学(申请代码:C200101)和食品检验学(申请代码:C200103)。2010年食品营养学领域不予受理的面上项目、青年基金和地区基金申请项目只有2项,占本领域申报数的1.00%。2011年,有15项申请不予受理,其中面上项目、青年基金和地区基金分别为7项、6项和2项,占本领域申报项目数的4.76%,占食品学科这3类项目不予受理项目总数的23.81%,是食品学科初筛率最高的一个研究领域;在不予受理项目中有6项是由于参与人超项等原因所致,7项是由于研究内容超出食品科学学科资助的范围。因此,2011年度食品营养学领域实际受理面上项目149项,青年基金111项和地区基金28项,合计287项。

1.2申请项目按研究内容的分布情况根据2010—2011年食品营养学领域申报项目的研究内容可分为以下5类:1)七大营养素的研究;2)食品中功能成分、功能因子的功能性研究,包括食品新功能成分的发掘和功能研究,食品成分新功能的发掘,食品成分构效关系等;3)食品组分相互作用的营养学研究;4)分子营养学研究;5)其它研究,包括我国传统食品殊组分的作用与机理,饮食结构、膳食配伍、食品品质和主食营养与人体健康的关系等。2010—2011年面上项目、青年基金和地区基金申请的研究领域的分布情况见表2。2010年和2011年度申请项目中,研究内容都以第1)和2)类的研究为主。2010年度,第1)和2)类的研究分别占食品营养学领域申请数的36.18%和44.22%,2011年分别占37.62%和44.55%。而作为食品营养学重要研究方向的“食品组分相互作用的营养学研究”,2010年和2011年分别只有13项和23项(分别占6.53%和7.59%)。分子营养学主要研究营养素与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食品营养学的重要发展方向,但2010年只有8项申请(占4.02%),2011年也仅有17项申请(占5.61%)。其它方面的研究所包含的内容也是食品营养学的重要研究领域,但申请数量也很少。

1.3申请项目按单位的分布情况2010年共有109个单位申请食品营养学领域的基金项目,申请量前16位的单位见表3。这些单位中申请最多的是12项,最少申请1项,平均每个单位申请1.83项。其中面上项目、青年基金和地区基金申请单位数分别是73、50和14。2011年申请单位数增加到136个,其中两年都申请项目的单位有78个,58个单位为2011年新增单位;31个2010年的申请单位2011年没有继续申请,这些多是2010年只申请了1项的单位。2011年平均每个单位申请2.23项,比2010年有所增加。这两年合计申请项目最多的单位是南昌大学(27项),其次是中国农业大学(18项)、江南大学(14项)和浙江大学(14项)。从单位性质来看,以传统的农、林、渔类研究院校所为主,2010年和2011年共申请207项,占41.24%,申请量最小的是医学类科研单位,共申请26项,占5.18%(见表4)。

1.4申请项目按申请人年龄分布情况从食品营养学领域基金项目申请人年龄分布来看,地区基金中35~40岁年龄段所占比例要比食品科学整体比例高,而41~45岁的要低。而面上项目中,50岁以下申请人所占比例,食品营养学领域要比食品科学整体水平低(见表5)。青年基金申请人的年龄分布与食品科学整体水平情况类似(见表6)。

2项目评审和资助情况

2.1申请项目的评议和资助概况经统计,在2010—2011年食品营养学领域面上项目同行评议中,3位同行专家都建议资助的项目所占比例分别为7.34%和8.97%,远低于同年食品学科的平均比例(分别为14.55%和13.92%),青年基金和地区基金与食品学科平均比例差别不大。在面上项目和青年基金的同行评议综合评价方面,食品营养学领域中评价意见为3A的项目所占比例也低于食品学科平均水平(见表7)。2010年和2011年度食品营养学受理的面上、青年和地区3类项目中,一审专家对创新性的评价结果均低于食品学科的整体平均水平。其中,2010年3位专家对创新性评价都为A的项目只有1项青年基金,而食品学科整体水平分别为0.97%、0.78%和1.63%。2位专家评价为A的比例在3类项目中分别仅占5.61%、6.61%和0,均低于食品学科的平均水平(分别为8.48%、8.27%和4.07%)。2011年度食品营养学领域3位专家对创新性评价都为A的项目为0,而食品学科整体水平分别为1.07%、0.81%和0.62%。2位专家评为A的比例在3类项目中分别仅占5.37%、2.70%和0,均低于食品学科的平均水平(分别为7.89%、7.45%和4.35%)。需要指出的是,地区基金的创新性评价结果既没有3A,也没有2A。2011年度,食品营养学申报总数占食品科学学科申报项目总数的第3位,但仅获资助49项,资助率约为15.61%,低于食品学科的平均资助率19.31%(见表8)。在食品学科所有17个3级代码的领域中仅高于食品油脂加工的10.87%,低于所有其它15个3级代码的资助率。相较于2010年20.10%的资助率下降了近5个百分点。

2.2资助项目的研究内容分布情况在2010年和2011年食品营养学领域面上项目、青年基金和地区基金所获资助的40和49项中,仍以1)营养素和2)食品功能成分研究为主(见表9)。2010年度,第1)和2)类的研究分别占食品营养学领域资助项目数的43.59%和43.59%,2011年分别占32.65%和55.10%;而作为食品营养学重要研究方向的3)、4)和5)获资助项目数很少,2010年和2011年分别只占获资助项目数的约13%。

2.3资助项目的单位分布情况2010年共有34个单位获得食品营养学的基金项目,这些单位中最多获4项,最少1项。其中面上项目有17个,青年15个,地区4个。2011年增加到40个单位。这两年合计获资助项目最多的是南昌大学(7项),其次是中国农业大学(5项)、江西农业大学(3项)和石河子大学(3项)以及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3项),其余都是2项和1项。从单位性质来看,以传统的农、林、渔类研究院校所为主,2010年和2011年共获资助41项,占46.59%;获资助比例最小的是医学类科研单位,共获资助2项,仅占2.27%(见表4)。#p#分页标题#e#

2.4资助项目主持人的年龄分布情况从食品营养学领域基金项目主持人年龄分布来看,地区基金中41~45岁年龄段所占比例要远远高于食品学科整体比例,2010年和2011年分别达66.67%和57.14%;36~40岁年龄段所占比例要低于食品学科整体比例。而面上项目中,36~45岁年龄段主持人所占比例,食品营养学领域要比食品学科整体水平高(见表10),2010年和2011年分别达到64.71%和60.00%。2010年青年基金主持人的年龄分布与食品学科整体水平情况类似,2011年食品营养学领域36~40岁年龄段所占比例要远高于食品学科的整体情况(见表11)。

3食品营养学领域基础研究现状和趋势分析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是资助食品营养学基础研究的主要渠道之一,因此,基金项目申请和资助的情况能基本反映我国在此领域的基础研究的状况和趋势。从这两年基金申请情况看,食品营养学基础研究呈现快速发展的趋势,但仍然存在一些需要关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对学科范围的把握,研究队伍的结构和水平以及基础研究的重点发展方向方面。

3.1学科资助范围食品营养学研究与人类的营养和健康密切相关,受到大家的广泛关注,且从事该领域研究的人员也越来越多。食品营养学研究涉及到多学科的研究方法和理论,与多个学科关系紧密。在国家基金委有多个学科的申请代码与食品营养学研究都有关系,由于学科之间存在交叉,导致很多申请人报错学科。在食品营养学领域尤其明显,有部分报到食品营养学的申请因不符合食品营养学的研究范围而不予受理,有些属于食品营养学的内容却报到别的学科。今年食品营养学有7份申请书因为报错领域而不予受理,占该领域不予受理数的46.67%。与食品营养学关系最为密切的是医学科学部预防医学学科的人类营养(申请代码:H2603)。食品营养学和人类营养都属于营养学的范围,是营养学研究的重要分支领域。营养学是研究人体营养规律及其改善措施的一门科学,按照研究内容主要分为3个分支学科,即基础营养学、临床(医学)营养学、食品营养学[1]。基础营养学主要研究各种营养素以及人体在不同生理状态和特殊环境条件下的营养过程及对营养素的需要[2]。临床(医学)营养学主要研究营养与疾病的关系,人体在病理条件下对营养素的需要及满足这种需要的措施[3]。食品营养学主要研究食品、营养与人体生长发育和健康的关系,以及提高食品营养价值的措施[4]。因此人类营养(申请代码:H2603)主要资助临床(医学)营养学以及基础营养学中以人体在不同生理状态和特殊环境条件下的营养过程为主的研究。食品营养学(申请代码:C200102)主要资助食品营养学以及基础营养学中有关各种营养素以及人体在不同生理状态和特殊环境条件下对营养素的需要方面的研究[2]。

3.2研究队伍情况食品营养学是个交叉学科,与医学、生物学以及化学关系都非常密切。但从申请单位来看,生物学和化学领域的研究人员在该领域的申请较多,医学领域的单位参与该领域的申请较少,这两年医学研究单位申请数量只占约5%,获资助项目更少,只占约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鼓励食品营养学领域的研究人员与其它学科的研究人员开展合作,同时鼓励医学领域的科研人员参与食品营养学的研究,针对食品营养学领域的基础科学问题开展系统深入的研究。这样才能积极吸收和引入其它学科的新发现、新方法、新技术等,比如引入蛋白组学、代谢组学及基因组学等领域的新方法和技术手段,从细胞水平甚至分子水平开展食品营养学研究,提高食品营养学的研究水平,逐步形成食品营养学的研究体系,在食品营养学研究中形成具有理论创新的新成果[4,7]。

3.3食品营养学基础研究的状况分析从这两年基金评议情况看,我国食品营养学总体研究水平不高,申请项目获得同行专家的认可度较低,总体评价较差。比如,在2011年食品科学面上项目综合评议中,3个专家都同意的比例达到了13.92%,在食品生物化学领域3位专家都建议资助的比例为15.49%,而食品营养学领域只有8.97%。食品营养学领域面上项目、青年基金和地区基金的资助率都低于食品学科的平均资助率,尤其是面上项目、青年基金的资助率分别比食品学科平均资助率低3个和5个百分点。从创新性评价指标看,食品营养学领域的申请项目创新性也明显低于食品学科的平均水平。这说明该领域的研究人员急需围绕食品营养学的基础科学问题开展深入系统的思考,努力提高研究水平。食品营养学按研究内容可以分为前文的5个方面。但从2011年申请项目的研究内容来看,大多集中在生物活性物质研究方面,而且大部分研究还处于跟踪国外研究的阶段,缺乏学术思想的创新性,也缺乏研究深度。因此在生物活性物质和营养素研究方面,随着技术和方法的进步,应逐步深入到分子营养学水平,研究这些物质对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及调节机制,从而对其生理功能进行更全面、更深入的认识;研究如何利用这些物质促进有益健康基因的表达和抑制有害健康基因的表达;研究遗传变异或基因多态性对活性物质消化、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影响;研究这些物质与基因相互作用导致营养缺乏病、营养相关疾病和先天代谢性缺陷的机制及膳食干预研究。另外,在食品营养学的一些重要研究领域,申请项目少,研究力量比较薄弱,今后需要鼓励和加强。如,食品组分相互作用的营养学研究,具有我国特色的传统食品殊组分的作用及其机理以及我国膳食结构对健康的影响等。

3.4食品营养学基础研究的发展趋势和方向今后,食品营养学需要针对与该领域相关的基础科学问题开展系统的深入研究,通过基础理论和应用基础理论研究的突破促进该领域研究的发展。重点需要关注以下方向的研究:(1)食品加工、储藏、运输等过程中营养素的变化对食品营养品质的影响及其机理与控制方法;(2)深度挖掘食品或天然产物(特别是药食同源物质)中具有独特生理学功能的活性物质,在分子水平上探寻食源性活性物质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与信号途径;(3)食品组分的结构与功能之间的相关性及机理研究;(4)我国传统食品殊组分的作用与机理;(5)研究饮食结构、膳食配伍、食品品质和主食营养与人体健康的关系,为建立新型膳食营养结构模型提供理论支持和数据基础。(6)从细胞水平及分子水平研究营养代谢中间产物在细胞信号传导、参与生理反应的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探讨食品与人类健康的关系,评价食品营养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在未来5~10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食品学科将优先鼓励如下领域的食品营养学研究:#p#分页标题#e#

(1)食品加工与贮运过程中营养物质的变化机理研究食品营养成分的变化涉及到食品生产的每一个环节,包括原料的收获、贮藏与保鲜、食品组分的相互作用、营养素的保留以及食品贮藏、加工和流通过程中营养成分的稳定性。另一方面,食品高新技术的发展为食品加工行业改善食品营养,提高生产率和降低成本提供了机遇,同时也使食品组分及营养素在一定程度上发生了变化,这些变化同样也引起人们对食品营养与健康等问题的密切关注。目前,国内研究食品加工与贮运过程中营养物质的变化机理还比较浅,主要研究食品的化学本质、分析方法等,而对其生物学变化,包括变化途径,贮藏、运输和加工过程对其影响及其机理等知之较少,需要进一步系统研究。

(2)食品组分的结构与功能之间的相关性及机理研究食品中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营养成分都是由众多的不同结构的类似物组成的,如:脂肪是由连接不同脂肪酸的甘油三酯组成,而不同脂肪酸的连接方式导致脂肪的营养特性有着很大的区别;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18种氨基酸经过酰胺键连接之后可以形成无数种不同的蛋白质;而碳水化合物中常见的单糖就有10多种,能形成多种糖苷键的不同连接方式,从而构成众多的不同的碳水化合物。即使是单纯1个单糖本身也存在不同构型,单纯的1种脂肪酸也存在顺式脂肪酸、反式脂肪酸之分,而这些都对人体健康有着不同的影响。针对这些问题,不可能同时解决,只能从共性问题入手,由点及面,层层深入。因此,要尽快解决研究主要食品组分中的常见结构变化与功能之间的相关性及其机理,探讨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从而有针对性地对正确的食品饮食及膳食结构调整提出合理的建议。

食品营养与健康的研究第5篇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把保障食物有效供给、促进营养均衡发展、统筹协调生产与消费作为主要任务,把重点产品、重点区域、重点人群作为突破口,着力推动食物与营养发展方式转变,着力营造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良好社会风尚,着力提升人民健康水平,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重要支撑。

(二)基本原则

坚持食物数量与质量并重。实施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在重视食物数量的同时,更加注重品质和质量安全,加强优质专用新品种的研发与推广,提高优质食物比重,实现食物生产数量与结构、质量与效益相统一。坚持生产与消费协调发展。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以现代营养理念引导食物合理消费,逐步形成以营养需求为导向的现代食物产业体系,促进生产、消费、营养、健康协调发展。

坚持传承与创新有机统一。传承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动物性食物为辅的优良膳食传统,保护具有地域特色的膳食方式,创新繁荣中华饮食文化,合理汲取国外膳食结构的优点,全面提升膳食营养科技支撑水平。

坚持引导与干预有效结合。普及公众营养知识,引导科学合理膳食,预防和控制营养性疾病;针对不同区域、不同人群的食物与营养需求,采取差别化的干预措施,改善食物与营养结构。

(三)发展目标

食物生产量目标。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全面提升食物质量,优化品种结构,稳步增强食物供给能力。到2020年,全国粮食产量稳定在5.5亿吨以上,油料、肉类、蛋类、奶类、水产品等生产稳定发展。

食品工业发展目标。加快建设产业特色明显、集群优势突出、结构布局合理的现代食品加工产业体系,形成一批品牌信誉好、产品质量高、核心竞争力强的大中型食品加工及配送企业。到2020年,传统食品加工程度大幅提高,食品加工技术水平明显提升,全国食品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速度保持在10%以上。

食物消费量目标。推广膳食结构多样化的健康消费模式,控制食用油和盐的消费量。到2020年,全国人均全年口粮消费135公斤、食用植物油12公斤、豆类13公斤、肉类29公斤、蛋类16公斤、奶类36公斤、水产品18公斤、蔬菜140公斤、水果60公斤。

营养素摄入量目标。保障充足的能量和蛋白质摄入量,控制脂肪摄入量,保持适量的维生素和矿物质摄入量。到2020年,全国人均每日摄入能量2200—2300千卡,其中,谷类食物供能比不低于50%,脂肪供能比不高于30%;人均每日蛋白质摄入量78克,其中,优质蛋白质比例占45%以上;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微量营养素摄入量基本达到居民健康需求。

营养性疾病控制目标。基本消除营养不良现象,控制营养性疾病增长。到2020年,全国5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控制在7%以下;全人群贫血率控制在10%以下,其中,孕产妇贫血率控制在17%以下,老年人贫血率控制在15%以下,5岁以下儿童贫血率控制在12%以下;居民超重、肥胖和血脂异常率的增长速度明显下降。

二、主要任务

(一)构建供给稳定、运转高效、监控有力的食物数量保障体系。稳定耕地面积,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积极调整农业结构,提高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大力发展畜牧业,提高牛肉、羊肉、禽肉供给比重。大力发展海洋经济,保障水产品供应。广辟食物资源,因地制宜发展杂粮、木本粮油等生产。大力发展农产品储藏、保鲜等产地初加工。积极推进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应用,加强市场网络和配送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形成安全卫生、布局合理的现代食物市场流通体系。加强农产品数量安全智能分析与监测预警,健全中央、地方和企业三级食用农产品收储体系,增强宏观调控能力。更加积极地利用国际农产品市场和农业资源,有效调剂和补充国内食物供给。

(二)构建标准健全、体系完备、监管到位的食物质量保障体系。建立最严格的覆盖全过程的食物安全监管制度,健全各类食物标准,落实地方政府属地管理和生产经营主体责任,规范食物生产、加工和销售行为。加快推进原料标准化基地建设,集中创建一批园艺作物标准园、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水产标准化健康养殖示范场和农业标准化示范县。完善投入品管理制度,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创建活动。推进食物生产、加工和流通企业诚信制度建设,加大对失信企业惩处力度,增强企业诚信经营意识。加强食物安全信息共享与公共管理体系建设,健全快速反应机制,加强应急处臵,强化舆论监督和引导。

(三)构建定期监测、分类指导、引导消费的居民营养改善体系。建立健全居民食物与营养监测管理制度,加强监测和信息分析。对重点区域、重点人群实施营养干预,重视解决微量营养素缺乏、部分人群油脂摄入过多等问题。开展多种形式的营养教育,引导居民形成科学的膳食习惯,推进健康饮食文化建设。

三、发展重点

(一)重点产品

1.优质食用农产品。全面推行食用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提升“米袋子”和“菜篮子”产品质量。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生产、经营,因地制宜发展有机食品,做好农产品地理标志工作。积极培育具有地域特色的农产品品牌,严格保护产地环境。2.方便营养加工食品。加快发展符合营养科学要求和食品安全标准的方便食品、营养早餐、快餐食品、调理食品等新型加工食品,不断增加膳食制品供应种类。强化对主食类加工产品的营养科学指导,加强营养早餐及快餐食品集中生产、配送、销售体系建设,推进主食工业化、规模化发展。发展营养强化食品和保健食品,促进居民营养改善。加快传统食品生产的工业化改造,推进农产品综合开发与利用。3.奶类与大豆食品。扶持奶源基地建设,强化奶业市场监管,培育乳品消费市场,加强奶业各环节衔接,推进现代奶业建设。充分发挥我国传统大豆资源优势,加强大豆种质资源研究和新品种培育,扶持国内大豆产业发展,强化大豆生产与精深加工的科学研究,实施传统大豆制品的工艺改造,开发新型大豆食品,推进大豆制品规模化生产。

(二)重点区域

1.贫困地区。采取扶持与开发相结合的方式,提高贫困地区居民的食物消费水平。创新营养改善方式,合理开发利用当地食物资源。动员社会各界参与扶贫开发,采取营养干预措施,实现贫困人口食物与营养的基本保障和逐步改善。2.农村地区。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加强农村商贸与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将城镇现代流通业向广大农村地区延伸,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开拓农村食物市场,方便农村居民购买食物。3.流动人群集中及新型城镇化地区。改善外来务工人员的饮食条件,加强对在外就餐人员及新型城镇化地区居民膳食指导,倡导文明生活方式和合理膳食模式,控制高能量、高脂肪、高盐饮食,降低营养性疾病发病率。

(三)重点人群

1.孕产妇与婴幼儿。做好孕产妇营养均衡调配,重点改善低收入人群孕妇膳食中钙、铁、锌和维生素A摄入不足的状况,预防中高收入人群孕妇因膳食不合理而导致的肥胖、巨大儿等营养性疾病。大力倡导母乳喂养,重视农村地区6个月龄至24个月龄婴幼儿的辅食喂养与营养补充,加强母乳代用品和婴幼儿食品质量监管。2.儿童青少年。着力降低农村儿童青少年生长迟缓、缺铁性贫血的发生率,做好农村留守儿童营养保障工作。遏制城镇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增长态势。将食物与营养知识纳入中小学课程,加强对教师、家长的营养教育和对学生食堂及学生营养配餐单位的指导,引导学生养成科学的饮食习惯。强化营养干预,加大蛋奶供应,保障食物与营养需求。3.老年人。研究开发适合老年人身体健康需要的食物产品,重点发展营养强化食品和低盐、低脂食物。开展老年人营养监测与膳食引导,科学指导老年人补充营养、合理饮食,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四、政策措施

(一)全面普及膳食营养和健康知识。加强对居民食物与营养的指导,提高全民营养意识,提倡健康生活方式,树立科学饮食理念。研究设立公众“营养日”。开展食物与营养知识进村(社区)入户活动,加强营养和健康教育。适宜不同人群特点的膳食指南,定期在商场、超市、车站、机场等人流集中地发放。发挥主要媒体对食物与营养知识进行公益宣传的主渠道作用,增强营养知识传播的科学性。加大对食物与营养事业发展的投入,加强流通、餐饮服务等基础设施建设。

(二)加强食物生产与供给。全面落实“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强化地方人民政府的食物安全责任。加大对食用农产品生产的支持力度,保护农民发展生产的积极性。加大对食物加工、流通领域的扶持力度,鼓励主产区发展食物加工业,支持大中城市食品加工配送中心建设,发展共同配送、统一配送。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有效治理面源污染。支持到境外特别是与周边国家开展互利共赢的农业生产和进出口合作。

(三)加大营养监测与干预。开展全国居民营养与基本健康监测工作,进行食物消费调查,定期中国居民食物消费与营养健康状况报告,引导居民改善食物与营养状况。加大财政投入,改善老少边穷地区的中小学校和幼儿园就餐环境。

(四)推进食物与营养法制化管理。抓紧进行食物与营养相关法律法规的研究工作,适时开展营养改善条例的立法工作。针对食物与营养的突出问题,依法规范食物生产经营活动,开展专项治理整顿,营造安全、诚信、公平的市场环境。创新食物与营养执法监督,提高行政监管效能。弘扬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形成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良好社会风尚。

食品营养与健康的研究第6篇

说也巧,葛柏浩从事的健康餐饮与养生有密切的关系。不过,知情的人了解,葛柏浩先生的“蒸功夫”餐饮品牌,与另一位做蒸餐连锁品牌的“真功夫”有所不同。

首先,葛先生是学术气质的人。创业之初,他就创办了杭州蒸功夫食品研究所,专注蒸食养生的主题研究和产品开发,并公开出版发行《中国蒸功夫》系列从书。因为葛柏浩觉得,健康餐饮应该有自己的文化体系。所以他的“蒸功夫”健康餐饮应该有“美味和健康同在”的理念。

2005年,葛柏浩创建杭州蒸功夫健康餐饮连锁有限公司。以“民以食为天”古训全新诠释“吃出健康”文明诉求,精心打造“美味是硬道理,健康是主旋律”的新生代餐饮。为此。他把健康餐饮做了以下概括:首先,传统餐饮以地域区分,健康餐饮“有教无类”;其次,传统餐饮以美味为主导,健康餐饮是餐饮品又是健康品。最后,健康餐饮与传统药膳的区分。具体应该体现在以下几点:

健康餐饮“有教无类”

葛柏浩认为,传统餐饮菜系以地域区分,健康餐饮“有教无类”。如今,无论是公认的鲁、川、粤、闽、苏、浙、湘、徽菜系;还是加上京菜和鄂菜后的“十大菜系”,已难以涵盖和描述我国餐饮的现状。

中国改革开放后的三十年,人们物质生活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和人民生活最密切相关的餐饮业,自然也是日新月异,与时俱进。随着交通的发达,交往的频繁,信息的迅捷,餐饮业打破了地区的限制,口味的限制,乃至民族和文化的限制和国与国的限制,呈现空前的繁荣景象:西餐、韩餐、日式料理、中餐西做、西餐中做,私房菜、创新菜、迷踪菜……,五花八门,各展其姿。因此,蒸功夫健康餐饮应该博采众长,始终秉持“美味和健康同在,科学与传统并存”的做菜理念,根据不同人群需求定位,以顾客体验为中心全方位打造顾客的用餐感受,用餐饮为载体传播健康的饮食文化,满足懂得吃出健康的人们日益变化的餐饮需求,引导更广泛的人群懂得吃出健康。

是餐饮品更是健康品

葛柏浩认为,传统餐饮以美味为主导,而健康餐饮,是餐饮品更是健康品。

现代人吃东西越来越注重口味。恰恰忘了哪些该吃哪些不该去吃。健康餐饮提倡“用头脑吃饭”,即既要吃出美味,更要吃出健康,两者并不矛盾。因此,无论用现代营养学“膳食平衡”的理论,还是用传统“药食同源”理论指导的饮食,都能达到食养、食补、食疗的目的。实践证明,低温烹饪,水性烹饪,分子料理,返璞归“蒸”,慢餐,注重肠内营养等等概念,都从不同角度表达了健康餐饮的丰富内涵。

健康餐饮与传统药膳的区别

传统药膳很难回答餐饮是“药”还是“膳”的二分法的质疑。传统药膳可分为“食养、食补、食疗”三种不同功效的药膳,这三种不同的药膳,食养是针对健康人群,让健康人变得更健康;食补是针对亚健康人群,起调理作用;食疗则对相应患者起治疗作用!可见,其概念的宽泛和人群定位的模糊,已经难以适应以市场为主导战略的现代餐饮经营需求。而健康餐饮,以“美味和健康同在”的鲜明主张,满足了人们“既要美味,又要健康”的饮食新主张,必将引领食尚,主导21世纪的人类的餐饮市场!

蒸功夫健康餐饮的特色

如果把“健康餐饮”四个字到百度搜索一下,你会发现,几乎出来的都是“健康饮食”和“健康食品”相关的条目。可见,健康餐饮仍是一个全新的概念。

目前,以健康为主打的餐饮企业很多,传统的以同仁堂和胡庆余堂药膳为代表;而现代的健康餐饮,作为概念的提出,蒸功夫可以说是始作俑者!

健康餐饮须懂健康的人来做!作为2004-2005年度浙江省餐饮行业明星企业家、2009年中国饭店协会授予的“中国杰出餐饮人”、国家高级营养保健师,杭州蒸功夫健康餐饮连锁有限公司董事长葛柏浩从2001年成立杭州蒸功夫食品研究所开始,就致力于蒸食养生的主题研究和中式健康餐饮连锁模式的打造,被媒介称为专业性研究型美食家。2004年,他创作出版、公开发行《中国蒸功夫》系列丛书,倾力打造健康餐饮品牌,已在业内形成了较大影响。

目前,蒸功夫不仅是一家以“蒸为手段,养生为目的”的健康餐饮企业。更是弘扬“养生之食,莫过于蒸”中国饮食文化精髓的品牌企业。葛柏浩创立的“蒸的阴阳五行学说”和一整套养生菜系和蒸文化体系,历时近十年,其独特的经营理念和发展模式已被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看好。在全国范围内逐渐形成一股“蒸食风暴”。并在全同范围内征集有识之士的各种形式的合作。

2011年,蒸功夫健康餐饮为了让喜爱他的客户吃出健康,将率先在行业内奉行五大标准:

1、用水:采用天然泉水。用经过漂白粉消毒的自来水和净化处理的纯净水,都是“人造”水,只有包含天地灵气的活水,才是善利万物的“上善之水”。

2、用油:采用非转基因生态食用油。转基因油的危害在某些动物实验中已经被证明会影响动物的生育能力。对人类的危害虽然还不清楚,但我们广大消费者是没有“做小白鼠”的义务的。

3、原料:采用无公害蔬菜及检疫合格肉类。蔬菜有条件的单位应该自测化肥和农药的残余量;肉类有条件的单位应该自测抗生素和激素的残余量。

4、调料:不用或少用味精等人工调料,更不能用化学调料和防腐剂。慎用各种人工添加剂。

5、烹饪:低温烹饪,倡导低盐,低油,低脂肪,低糖的“轻饮食”。

相信未来,蒸功夫将继续扛起健康餐饮的大旗,以普蒸做市场,雅蒸做文化,全蒸做理念,在中国乃至世界的餐饮舞台上扮演属于自己的角色!

[相关链接]蒸功夫与葛柏浩

蒸功夫创始人葛柏浩先后毕业于浙江大学药学系,浙江工业大学MBA,曾在浙江中医学院进修,长期致力于美食和养生的专题研究和实践,是一位专业性研究型美食家,获国家高级营养师证书。

现任杭州蒸功夫食品研究所所长、杭州蒸功夫健康餐饮连锁有限公司董事长的葛柏浩,以“美味与健康同在,科学与传统并存”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弘扬“养生之食”的传统精华。他创立杭州蒸功夫食品研究所,专注蒸食养生的主题研究和产品开发;出版发行《中国蒸功夫》系列从书,以“弘扬蒸文化,提倡养生”为企业经营理念,经过十年的发展,蒸功夫品牌已成为集餐饮、养生、休闲为一体的养生连锁品牌。

食品营养与健康的研究第7篇

[关键词] 退休; 矿工; 膳食; 营养; 健康

[中图分类号] R151.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5-027-01

[Abstract] Objective know about miner nutrition meals knowledge , attitude , behavior retiring, the miner general level of the health retiring provides a basis to nutrition situation , rise improving the miner who retires. Methods Retirement choosing the magical China coal mine the miner is an object of study , the questionnaire the method adopting entire group of random sampling is carried out on the miner who 1006 retires nvestigates hether. Result The miner city and countryside old people diet structure retiring is unreasonable , shows solicitude for food and drink being so healthy as to take up the on inquiry general number needing 70.2%. Conclusion Have block of wood science dietary habit and no healthy meals behavior and so on nutrition problem in the miner who retires , should carry out meals direction and nutrition interfering with.

[Keywords] Retiree; Miner;meals;Nutrition; healthy

老年慢性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因此老年人的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许多老年慢性病的发生发展都与膳食密切相关,科学的营养理念与合理的饮食习惯对于预防和控制这些疾病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了解退休职工的营养膳食状况,给该矿区老年人的饮食营养提出积极的建议,我们于2008~2009 年对该矿的退休职工膳食营养状况进行了调查,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依据该矿各矿区交通状况、地理位置、文化教育等情况取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各地区共1006名退休职工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 645 人,女性461人 ,年龄55―90岁之间。

1.2 方法 自行编制调查问卷,主要内容包括一般情况(即年龄、性别、民族、籍贯、退休前的职业、文化程度等) 和有关营养保健有关问题,用自行设计的问卷采取当场回收的方式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膳食种类及食用频率,吃饭场所、时间、方式等。共回收有效问卷1006份。

2 结果与分析

2.1 粗粮的食用频率 饮食平衡的第一原则就要求食物要尽量多样化。但是从调查(表1)来看,每天坚持吃粗粮的人男女平均23.1%,分别占调查总人数的22.3%和23.9%,而偶尔吃的男女分别为63.7%、64.9%。

表1 粗粮食用频率分布比例

2.2 豆类的食用频率 共调查男性653人 女性356人每天坚持吃豆制品的男女分别为100人和52人占调查总人数得22.3%和23.9%,而每周两次以下的男女分别为43.5%、37.1%。相比较而言,每周两次以下的人明显多于天天吃的。

2.3 肉类食用频率 调查数据显示,每天吃猪肉的男女分别为20.8%、20.0%,而吃鸡肉的男女分别为4.1%、4.8%。性别差异分析: X2 =4.391, P>0.05,可认为男性矿工和女性矿工在肉类食用频率分布比例没有差异。

3 讨论

粗粮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有利于排毒养颜、增智醒脑、提神安眠,是现代多种“文明病”的食疗佳品。在保证主食多样化的前提下,应该有意识地多选择粗杂粮,将之作为饮食营养的第二个原则。豆类的营养价值非常高,我国传统饮食讲究“五谷宜为养,失豆则不良”,意思是说五谷是有营养的,但没有豆子就会失去平衡。现代营养学也证明,每天坚持食用豆类食品,只要两周的时间,人体就可以减少脂肪含量,增加免疫力,降低患病的机率。因此,很多营养学家都呼吁,用豆类食品代替一定量的肉类等动物性食品,是解决城市中人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双重负担的最好方法。凡是非细菌感染的人类疾病中,大部分来源都是血液中酸度过高,而酸度高的最大原因是吃下太多的肉类。且因过量的摄取肉类,导致营养过剩,就会变成脂肪储存在身体,成为肥肉,应控制肉食品的摄入量,保证人体的营养平衡[6]。通过调查和以上分析,可以发现退休矿工在膳食营养中存在膳食质量差、饮食习惯和膳食行为不健康等问题,为了提高退休矿工营养水平,达到增进健康的目的,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3.1 普及营养知识 营养教育是改善退休矿工营养状况的有效途径,态度是行为的前奏, 良好的态度与合理的膳食行为存在相关[9],今后应加强对退休矿工的营养教育,促进膳食营养知识的普及和提高,增加对他们购买食品的指导,推广食物INQ表和良好的膳食模式,着力培养专业的营养师,实践科学饮食的“八字方针”。

3.2 培养退休矿工健康生活方式 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措施,鼓励退休矿工食物种类多样,常喝牛奶,多吃动物性食品,提高优质蛋白质的摄入量。同时,完善食物营养标准体系,建立和完善营养监测系统,定期对其营养状况进行监测,实行营养指导,使退休矿工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进一步促进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矿工的营养状况。

3.3 社会总动员,提高退休矿工健康水平 健康促进是当今世界提高健康水平的最佳途径。它致力于使个人、集体乃至整个社会在更大程度上主动参与修正不健康行为,控制影响健康的各种危险因素,优化生活方式,促进环境改善,增进身心健康[9]。因此,改善退休矿工健康的过程,主动参与是健康促进的根本。合理营养是构筑健康金字塔的基石[10],针对存在的问题,建议政府部门采取有力措施提高居民(尤其是农村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丰富他们的菜篮子;企业优先支持对主食的加工,在安全、营养的基础上发展方便食品和冷冻食品,加快制成品生产步伐,尽量满足现代社会快节奏的要求;总之,全社会都要动员起来,共同促进退休矿工健康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高树军,马冠生,翟凤英,等.我国中学生早餐食物种类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01,22(3):196-199.

[2] 葛可佑,中国居民食物消费建议见: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专家委员会主编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文集[M].北京: 中国检察出社,1999:8-17.

[3] 宋大维,科技日报[N].2007(8):15.

[4] 薛志成.漫谈肉类蛋品的营养特点[J].肉类研究, 2001 , (3) : 48-50.

[5] 张鹏亮.肉类结缔组织在烹调中的合理作用[J].烹调技术, 1989,4:11-11 ,9.

[6] 林向云,何承云,高荫榆,林秀梅,刘玉环,阮榕生.知识窗.2005,285(1):43.

[7] 窦丽玮,陈长香,李淑杏.卫生职业教育[J]. 2007,3(25):12.

[8]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及膳食平衡宝塔节录中国自然医学志,2001,5(2):119-122.

[9] 谢斌, 赵熙和, 贾健斌, 等.北京、广州、上海城市居民营养知识、态度、行为的调查卫生研究[J].卫生研究,1997,26(5):345.

食品营养与健康的研究第8篇

――至爱宠物,至情呵护

宠优始终以极大的热情致力于改善宠物的生活品质。正因如此,80多年来,宠优始终坚持不懈地为支持宠物和宠物主人而努力――研发新产品,不断深入地了解宠物及宠物主人的需求,为全球的宠物爱好者提供信息和建议,并与他们分享我们的专业经验。今天,宠优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宠物食品公司之一。随时随地,全心全意地为宠物和宠物主人提供服务,这是宠优做每一件事情的宗旨。在我们的帮助下,让宠物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正如它们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绚烂多彩一样。

由于近年宠物医药、营养方面研究的进步,宠物越来越长寿。关于宠物营养及喂养的信息,也一直大量增加。为了使宠物主人能够接触到最新的资讯,宠优提供给你宠物营养与喂养相关的新信息,这些信息皆来自宠优超过80年的研究成果,以及众多动物营养专家的科学研究。

从1926年开始,宠优就开始了宠物营养与照顾的研究,雀巢宠优宠物护理中心(Nestle Purina PetCare Center)坐落于美国圣路易市西南方,中心面积约1363790平方米,共有12栋大楼,是全球极大的宠物专业机构之一,这里也是800多只狗狗与700多只猫咪的家。

另外,宠优同时也赞助许多学术机构进行猫、狗健康的研究,例如宠物下泌尿系统疾病的研究等。

宠优深深地了解,在人类的生活中,宠物不仅仅是玩伴,它们更扮演了抚慰人心的角色。事实上,宠物就是我们永远的家人,宠优将以促进和帮助宠物健康与人类幸福为宗旨而继续努力。

宠优旗下产品

――让宠物生活得更加美好

宠优宠物食品是由位于美国圣路易斯的宠优宠物研究护理中心研制而成,该中心致力于宠物健康和营养护理方面的研究,已有80多年历史,是目前世界上极大的宠物研究中心之一。发展至今,旗下已拥有冠能?、康多乐?、普瑞纳?专业配方犬粮,以及妙多乐?、喜跃?等知名宠物食品品牌。

宠优犬粮系列

Pro-plan冠能犬粮

冠能精品系列犬粮是经科学研制的营养丰富均衡的犬粮,能满足处于各个生命阶段的爱犬的特殊营养需要,还能满足小型犬、大型犬和工作犬的不同能量需要。

Dog Chow康多乐犬粮

康多乐犬粮已有七十多年历史,数以百万计的犬只食用过康多乐。康多乐精选优质原料,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配比均衡,易于消化吸收,美味可口,让爱犬健康、充满活力。

Hi-Pro普瑞纳犬粮

世界上很多犬的主人选择普瑞纳专业配方犬粮。犬喜欢是因为其美味无穷,犬的主人喜欢是因为它能为爱犬提供全面均衡的营养。

宠优猫粮系列

Cat Chow 妙多乐猫粮

妙多乐全营养猫粮能够为爱猫提供全面均衡的营养――它含有Omega脂肪酸、维生素和抗氧化剂,能提供健康均衡的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美味让爱猫更乐于享用。

Friskies 喜跃猫粮

在猫的营养学领域,喜跃拥有多年研究经验,十分了解猫咪对营养的特殊要求及喜好, 每种口味都令猫咪一见倾心。宠优喜跃猫粮呵护猫咪每天健康生活,让猫咪更开心!

宠优学院

――精彩内容超乎想象

这不仅仅是一个在线解答你养宠疑问的平台,更是一个与全球养宠主人共同获得与分享的小世界!

宠物讲堂

为你解读宠物生活百科

你将获取更多养宠知识,涉及狗狗成长中的每一步和每一个健康要素,还可以在爱宠课堂中与他人一起分享养宠生活里的点滴经验。

宠物讲堂丰富内容任你看

喂养知识 健康百科 幸福生活

训养知识 了解新宠 专家答疑

现在,如果你在养宠生活中遇到任何问题,都可以通过宠优学院在线平台向专家进行询问,同时还能与其他宠物主人交流分享经验。

宠优活动区

缤纷活动礼物送不停

每一次登录宠优学院,都将为你和宠物带来惊喜。宠优学院定期举办免费产品试用,轻点鼠标即可让宠物获得健康美食,宠优讲堂中问答赢礼,让获取知识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宠优学院“开学”

快参加权威丰富的养宠爱宠课堂

拥有80多年历史的世界著名宠物食品品牌PURINA――宠优(曾用名:普瑞纳)开办的在线课堂――宠优学院正式上线!这里汇集了全球专业权威的养宠知识,涵盖喂养、健康、日常生活、训练等宠物生活的方方面面,你甚至可以与在线的宠物专家随时互动,为你答疑解惑。宠优学院,就是你的一站式养宠大百科基地。

专业权威,源自对宠物的无比挚爱。80多年来,宠优始终以极大的热情致力于改善宠物的生活品质,坚持不懈地为支持宠物和宠物主人而努力,不断深入地了解宠物及宠物主人的需求,为全球的宠物爱好者提供信息和建议,并与他们分享宝贵经验。

食品营养与健康的研究第9篇

赵霖长期从事微营养素和中华传统食品营养生理学的研究。自1991年至今,他作为高级访问学者,曾多次赴德国慕尼黑技术大学从事客座研究。先后开展了微量元素营养学、食品抗氧化功能评价、新型钙剂生物利用度的研究、中国绿茶茶多酚的研究,以及中国新资源食品――松花粉营养生理功能的系列研究等工作。不仅对西方现代营养学理论有深刻的理解,而且根据中医“寓医于食”的学术思想,将现代营养学与传统“食疗”相结合,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他先后在国内外著名专业学术刊物上100余篇,同时身体力行,重视营养学知识的科学普及,将提高中华民族健康素质作为自己崇高的使命。

近年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的显著提高,平衡饮食已逐渐被专家们公认为是养生保健的重要途径和方法。但是很多人却仍很茫然,尤其是去年的非典肆虐,今年禽流感的暴发,加上环境的不断恶化,使食物越来越不“自然”,让人们一时竟不知道究竟该怎样保护生命了。

我们到底该怎么吃,吃什么?吃什么更对人健康有益?怎么吃才能更加合乎营养科学,才能使体质进一步增强?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传统的饮食文化中有很好的养生方法。”这是记者在采访营养学专家赵霖时,他说的话。

很多研究都说“洋快餐”是“垃圾食品”,但还是有人对洋快餐趋之若鹜,这不符合中国人的“胃口”。中国人要健康,还是要继承自己的饮食文化。

我国是一个有着5000年文明的国家,自古注重营养,而现在人们一下子好像不会吃了,这到底为什么?因为有一个误区。

过去,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我国膳食中蛋白质(尤其是动物蛋白质)和脂肪摄取量偏低,于是在一些人眼中,似乎高蛋白(尤其是动物蛋白)和高脂肪的饮食就算是好的了。

改革开放以来,基本营养知识逐渐普及,近年来,食品、营养等已成为日常谈话的热门话题。饮食结构正在逐步从温饱型向小康型过渡。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过去的饮食观也在进行再认识,不再是单纯为了温饱,而是想吃得好一些,因此产生了误区。一种是所谓你想吃什么,你就需要什么营养,所以顺其自然,随心所欲地傻吃。其二,是盲目追随媒介的诱导,对广告一味盲从,听说吃什么好就专吃什么;听说吃什么不好就绝对禁食什么,人为地造成偏食。与此同时,西方快餐业及商业文化的侵入和迅速蔓延,对中国传统饮食结构造成巨大冲击,以致经济发达地区居民膳食组成呈现出明显的“西化”倾向。因此,很多人不尊重我国传统饮食习惯,甚至对一些洋快餐备加推崇。

只有消除了这个误区,才能谈健康。我们知道,西方注重吃动物性食物。在20世纪80年代就发现由此而带来营养过剩,造成不合理的“三高”(蛋白质高、脂肪高、热量高)现象。为此,西方在积极改善自己的饮食结构。对于西方的“洋快餐”,要知道,它的主要成分蛋白质、脂肪、热量都是高的。“洋快餐”脂肪热量远远高出正常标准,这极其不利于人的健康,很容易导致肥胖、高血压等症。毫无疑问,儿童饮食结构不合理,经常食用“洋快餐”这类“三高”食品,是造成他们肥胖的重要因素之一。由此不难看出,洋快餐造成的饮食结构必须改变,否则贻害无穷。

对于洋快餐,西方已认识到了它的营养问题,把它们作为“垃圾食品”对待。西方也在纷纷改变自己的饮食结构,而改变的结果却是在追寻中国传统的饮食习惯。西方的专家学者认为中国传统的饮食结构是十分科学、合理的,是非常有益于健康的。既然西方都已经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我们就更不应盲目地追随西方的饮食结构。

为什么吃了5000年,到我们这个时代竟不会吃了?我们不要受西方商业文化的侵袭,对中华民族传统的饮食习惯要有信心。正如孙中山先生所言:“我中国近代文明进化,事事皆落人后,惟饮食一道之进步,至今尚为文明各国所不及。”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很多人离开家乡到其他地方后,会有水土不服的现象。事实上,滋养人身体的根本因素就是“水土”。中国作为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具有闻名世界的饮食文化。自古以来,就有“食用、食养(食补)、食疗(食治)、食忌(食禁)”之说,这种“药食同源,寓医于食”的思想代代相传,并作为传统营养学的重要理论而在中华民族的日常生活与临床保健实践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可见,中华民族传统的膳食习惯应当得到尊重。

祖国医学第一部总结性的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中就已论及“美饮食”与“饮食有节”能够防病延寿。在3000年前的周代,就专门设置了负责饮食营养及管理的“食医”机构,这在世界上是罕见的。明代医学家李时珍说过:“饮食者,人之命脉也。”中医营养理论传入欧美、东南亚等地的历史,可追溯久远。如美国古方“健酒”(杜松子酒),据说就是由中国传入的。其成分也并非“松子”,乃柏子仁和当归等,有良好的滋阴、养血功效。意大利的“大黄酒”传说是马可・波罗从中国带回去的。“大黄酒”始见于唐代《千金方》,现在却成了意大利的专利名酒。除此之外,中国古代的保健饮料和食品,如鸡蛋酒、蜂蜜酒、酒、竹叶酒、五加皮酒、木瓜汤、乌龙茶、茯苓饼、松子糖等也充斥欧美食品市场。1985年,在意大利维罗那举行的第10届国际草药博览会上展出的数以百计的食品添加剂―――如当归、茯苓、人参、白芍、牛蒡子、蔓荆子等正是我国常用的中药。

现在国外的一些营养学家和营养机构也纷纷提出“饮食清淡、热量平衡是健康的关键”。其实这与我国的“粗茶淡饭保平安”的传统说法有异曲同工之处。美国的一位资深营养学家深有感触地说:“我曾多次到中国进行学术研究和访问,切身体会到中国人民的传统饮食结构是十分科学、合理的,是非常有益于健康的。”他认为,“回顾、总结西方这段历史教训,可以说合理的膳食结构在东方、在中国。”他恳切地希望中国不要盲目追随西方,走二战以后西方不合理的膳食结构的老路。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