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音乐创作教学优选九篇

时间:2023-12-26 15:21:45

音乐创作教学

音乐创作教学第1篇

关键词:新课程音乐创作教学方法

由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第一次把“音乐创造”作为四个内容标准之一,这样的拓展表明新课程标准对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视。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大力开展音乐创作教学,是发挥学生想象力和思维潜能的重要手段,对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社会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中小学音乐创作教学实践中应注意哪些问题,是中小学音乐教师普遍关心的问题。

一、破除音乐创作的神秘感

古今中外,许多感人至深的音乐名作都是作曲家在艰苦的脑力劳动中创作出来的。所以人们想当然地认为作曲不是一般人可以涉足的,超出了普通中小学生在音乐课堂上的学习范围。然而,中小学生并非没有音乐创作的愿望和能力。我们没有理由认为能写作文、会自由绘画的儿童,不能创作出自己的旋律和节奏。中小学音乐教学不以培养作曲家为教学目标,学生只要能通过创作实践获得体验,从而加深对音乐美的理解也就达到了目的。

从个体成长发育角度看,音乐创造的欲望是与生俱来的。婴儿的咿呀之声不仅仅是说话的前奏,也是歌唱和无拘无束作曲的开始。我国学者许卓娅研究发现:婴儿在3个月左右时就会开始进行嗓音游戏,2岁前后许多儿童开始进入近似歌唱的阶段,3岁的儿童能够为短小、重复的歌曲填写新的歌词,4岁的儿童已经初步意识到创作应该与别人不同,4—6岁的儿童在良好的教育影响下能独立地即兴哼唱出相对完整的新曲调……

中小学生是具有音乐创作能力的,关键是要通过各种手段激发他们的创作兴趣,培养他们的创造欲望,从而破除他们对创作的神秘感、恐惧感。首先,要使学生相信自己具有创作音乐的能力,教师可以用大量的事实鼓励学生,使他们从原有的思想束缚中解脱出来。其次,在创作实践中采取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使他们在实践中看到自己的成绩和进步。教师也要尽力发现学生在创作上每一个细小的闪光点,适当给予赞扬。重要的是,要帮助学生创作出较为流畅自然、相对比较理想的作品,好像朗读学生作文中的范文一样,在课堂上予以吟唱、分析。这样,学生必然会增强信心提高兴趣,获得成功的乐趣。

二、将创作教学融合于其他音乐教学领域当中

音乐作品体现着音乐创作的一般规律,以作品为载体,在欣赏教学、歌唱教学和器乐教学中,处处都可以渗透音乐创作的知识和技能。

在欣赏民族管弦乐曲《春江花月夜》时,可以向学生介绍作品中使用的被称为“合尾”的传统作曲技法,及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之后,给出一个旋律片断,要求每个同学(或分小组)创作一段旋律,均以此旋律片断做结束句,尝试“合尾”的创作手法。这种探究、体验的方式既加深了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同时将创作实践融合于欣赏教学,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在学唱《送别》这首歌曲的时候,可以选用歌曲第一乐段来讲解乐汇、乐节、乐段、半终止、完全终止等作曲知识。在这个乐段里,可以让学生知道:第一乐句的第一乐节与第二乐句的第一乐节是采用变化重复的手法写成的,第一乐句的第一乐汇与第二乐汇是采用模仿的方法写成的。在结合经典实例学习了这些音乐结构知识之后,学生在创作中就可以尝试运用。在口琴、竖笛等器乐教学中,为了避免练习的枯燥、乏味,可以将即兴创作的手法引进来。如:教师吹奏旋律片断,要求学生用不同的力度模仿吹奏这一旋律;教师吹奏旋律片断,要求学生吹奏这一片断的逆行;教师吹奏旋律片断,要求学生用接龙的方式发展旋律;教师指定一个形象(小鸟、闹钟、汽车等),要求学生用器乐表现这一形象,等等。

三、创作教学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循序渐进

创作教学一定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作活动的设计要适合学生生理、心理发展水平,适应学生音乐学习的基础,创作教学要随着不同的年龄和年级逐步加深,逐步提高要求和难度。假如学生们感到这种创作很难做到或很难做好,就会产生消极畏惧情绪,就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

中小学生的音乐创作不是自由创作,而是一种指导性的作曲,具有体验和尝试的性质。特别是在小学中、低年级,教师应设定一些参数,确立一个适合学生能力的既定框架,从而保证学生不至于无从下手。常见的方法如:1.用指定的节奏单词(节奏元素)编写节奏短句,并借助速度、力度变化表现不同的情绪。2.节奏填空练习。3.为乐句选择终止音,以感受旋律中稳定音与非稳定音在一定条件下的运动规律。4.给出旋律问句,创作旋律答句。5.修改不适当的旋律线。6.引导学生为简短歌词或日常生活用语编写旋律。7.模仿经典作品片断创作等等。

四、创作教学要注重创作的“过程”,不应过分看重创作的“成果”

中小学音乐课上的创作教学,旨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作能力,由于学生的年龄和知识、技能基础,决定了他们的作品不可能是完善的。因此,不能以学生作品的优劣和水平的高低作为创作教学质量的依据。我们不能以成年人的角度去看待、衡量孩子们的创作,而应该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待他们的作品。学生们在创作过程中的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是评价创作教学是否获得成效的主要依据。

例如:《闪烁的小星》是一节小学高年级以学习音乐创作为主的综合课,该课教学过程大体分为三个环节:导入环节,引导聆听、分析《闪烁的小星主题变奏曲》,使学生初步理解什么是变奏曲;探究环节,通过对《闪烁的小星主题变奏曲》分段聆听、讨论、归纳,使学生知道几种常见的变奏手法;应用(迁移)环节,以学习过的歌曲《小松树》旋律为主题,进行变奏曲的创作练习。学生在尝试创作过程中模仿运用了《闪烁的小星主题变奏曲》中的变奏手法,体验到了创作的快乐,加深了对变奏曲这一概念的理解和认识。他们在课堂上创作的关于《小松树》的变奏不可能达到出版、发表的水平,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的教学目标在一定程度上得以体现。

新课程改革将音乐创作纳入音乐教育之中,作为音乐教育的一个学习领域,这是我国音乐教育的重大发展。音乐创作教学是极具探索价值的教学活动,也是教学改革中重要的研究课题。我们期待着更多音乐创作教学研究的成果出现,为促进基础音乐教育教学发展提供科学的指导。

参考文献:

音乐创作教学第2篇

关 键 词:新课程 音乐创作 教学方法

由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第一次把“音乐创造”作为四个内容标准之一,这样的拓展表明新课程标准对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视。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大力开展音乐创作教学,是发挥学生想象力和思维潜能的重要手段,对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社会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中小学音乐创作教学实践中应注意哪些问题,是中小学音乐教师普遍关心的问题。

一、 破除音乐创作的神秘感

古今中外,许多感人至深的音乐名作都是作曲家在艰苦的脑力劳动中创作出来的。所以人们想当然地认为作曲不是一般人可以涉足的,超出了普通中小学生在音乐课堂上的学习范围。然而,中小学生并非没有音乐创作的愿望和能力。我们没有理由认为能写作文、会自由绘画的儿童,不能创作出自己的旋律和节奏。中小学音乐教学不以培养作曲家为教学目标,学生只要能通过创作实践获得体验,从而加深对音乐美的理解也就达到了目的。

从个体成长发育角度看,音乐创造的欲望是与生俱来的。婴儿的咿呀之声不仅仅是说话的前奏,也是歌唱和无拘无束作曲的开始。我国学者许卓娅研究发现:婴儿在3个月左右时就会开始进行嗓音游戏,2岁前后许多儿童开始进入近似歌唱的阶段,3岁的儿童能够为短小、重复的歌曲填写新的歌词,4岁的儿童已经初步意识到创作应该与别人不同,4—6岁的儿童在良好的教育影响下能独立地即兴哼唱出相对完整的新曲调……

中小学生是具有音乐创作能力的,关键是要通过各种手段激发他们的创作兴趣,培养他们的创造欲望,从而破除他们对创作的神秘感、恐惧感。首先,要使学生相信自己具有创作音乐的能力,教师可以用大量的事实鼓励学生,使他们从原有的思想束缚中解脱出来。其次,在创作实践中采取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使他们在实践中看到自己的成绩和进步。教师也要尽力发现学生在创作上每一个细小的闪光点,适当给予赞扬。重要的是,要帮助学生创作出较为流畅自然、相对比较理想的作品,好像朗读学生作文中的范文一样,在课堂上予以吟唱、分析。这样,学生必然会增强信心提高兴趣,获得成功的乐趣。

二、将创作教学融合于其他音乐教学领域当中

音乐作品体现着音乐创作的一般规律,以作品为载体,在欣赏教学、歌唱教学和器乐教学中,处处都可以渗透音乐创作的知识和技能。

在欣赏民族管弦乐曲《春江花月夜》时,可以向学生介绍作品中使用的被称为“合尾”的传统作曲技法,及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之后,给出一个旋律片断,要求每个同学(或分小组)创作一段旋律,均以此旋律片断做结束句,尝试“合尾”的创作手法。这种探究、体验的方式既加深了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同时将创作实践融合于欣赏教学,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在学唱《送别》这首歌曲的时候,可以选用歌曲第一乐段来讲解乐汇、乐节、乐段、半终止、完全终止等作曲知识。在这个乐段里,可以让学生知道:第一乐句的第一乐节与第二乐句的第一乐节是采用变化重复的手法写成的,第一乐句的第一乐汇与第二乐汇是采用模仿的方法写成的。在结合经典实例学习了这些音乐结构知识之后,学生在创作中就可以尝试运用。

在口琴、竖笛等器乐教学中,为了避免练习的枯燥、乏味,可以将即兴创作的手法引进来。如:教师吹奏旋律片断,要求学生用不同的力度模仿吹奏这一旋律;教师吹奏旋律片断,要求学生吹奏这一片断的逆行;教师吹奏旋律片断,要求学生用接龙的方式发展旋律;教师指定一个形象(小鸟、闹钟、汽车等),要求学生用器乐表现这一形象,等等。

三、创作教学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循序渐进

创作教学一定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作活动的设计要适合学生生理、心理发展水平,适应学生音乐学习的基础,创作教学要随着不同的年龄和年级逐步加深,逐步提高要求和难度。假如学生们感到这种创作很难做到或很难做好,就会产生消极畏惧情绪,就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

中小学生的音乐创作不是自由创作,而是一种指导性的作曲,具有体验和尝试的性质。特别是在小学中、低年级,教师应设定一些参数,确立一个适合学生能力的既定框架,从而保证学生不至于无从下手。常见的方法如:1. 用指定的节奏单词(节奏元素)编写节奏短句,并借助速度、力度变化表现不同的情绪。2. 节奏填空练习。3. 为乐句选择终止音,以感受旋律中稳定音与非稳定音在一定条件下的运动规律。4. 给出旋律问句,创作旋律答句。5. 修改不适当的旋律线。6. 引导学生为简短歌词或日常生活用语编写旋律。7. 模仿经典作品片断创作等等。

四、创作教学要注重创作的“过程”,不应过分看重创作的“成果”

中小学音乐课上的创作教学,旨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作能力,由于学生的年龄和知识、技能基础,决定了他们的作品不可能是完善的。因此,不能以学生作品的优劣和水平的高低作为创作教学质量的依据。我们不能以成年人的角度去看待、衡量孩子们的创作,而应该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待他们的作品。学生们在创作过程中的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是评价创作教学是否获得成效的主要依据。

例如:《闪烁的小星》是一节小学高年级以学习音乐创作为主的综合课,该课教学过程大体分为三个环节:导入环节,引导聆听、分析《闪烁的小星主题变奏曲》,使学生初步理解什么是变奏曲;探究环节,通过对《闪烁的小星主题变奏曲》分段聆听、讨论、归纳,使学生知道几种常见的变奏手法;应用(迁移)环节,以学习过的歌曲《小松树》旋律为主题,进行变奏曲的创作练习。学生在尝试创作过程中模仿运用了《闪烁的小星主题变奏曲》中的变奏手法,体验到了创作的快乐,加深了对变奏曲这一概念的理解和认识。他们在课堂上创作的关于《小松树》的变奏不可能达到出版、发表的水平,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的教学目标在一定程度上得以体现。

新课程改革将音乐创作纳入音乐教育之中,作为音乐教育的一个学习领域,这是我国音乐教育的重大发展。音乐创作教学是极具探索价值的教学活动,也是教学改革中重要的研究课题。我们期待着更多音乐创作教学研究的成果出现,为促进基础音乐教育教学发展提供科学的指导。

参考文献:

音乐创作教学第3篇

“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这是捷克大教育家夸美纽斯(1592—1670)的名言。他在首倡普及教育、百科全书式教育、四阶段学制(幼、小、中、大)、确立学期、学年、寒暑假、班级制、直观性、自觉性、系统性、量力性等等教育原则的同时,还提出了兴趣教学的至理名言,对后世及全世界教育,起到了硕大和深远的影响。在本文中,笔者以学生的兴趣所在作为开展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切入点,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教学环境,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内驱力,同时更大程度地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计算机在中学教育中的运用为“电脑音乐创作教学”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音乐作曲软件的开发利用则成为“电脑音乐创作教学”得以开展的保证,同时为学生今后在音乐方面的发展开拓了一个广阔的空间。

电脑音乐创作课的教学,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音乐创作能力、提升了同学们对音乐的兴趣,同时巩固和发展了学生基本的音乐素养。因此,电脑音乐创作教学是一种先进的新型教学模式,它的推广和普及必将对我们的中学乃至所有阶段的音乐教学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为了应对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必须着重研究和解决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问题。笔者在高中音乐课的教学实践中,对利用电脑音乐创作系统进行创作教学这一课题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高中电脑音乐创作教学创新素质

这是高中学生的一节音乐课: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讨论逐步完成一首小乐曲的“创作”:输入主旋律、根据自己对作品的理解从教师设定的若干伴奏音型和“鼓底”(节奏型)中选择相应的,调整各轨的音色、音量并不断回放、修改。教师则利用电子课堂系统进行监控,随时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由于可以利用音乐软件将自己的音乐主张转变为乐曲,体会创作成功后的成就感,同学们学习得愉快而主动,课堂氛围轻松和谐。

我们不仅要问:是什么使这些高中生对音乐课产生了如此浓厚的兴趣?这样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可以发展成为一种教学模式并被推广吗?它是否预示了今后音乐课发展的一个方向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这些问题做了一系列的探索。

一.进行“音乐创作教学"的可行性

1.倡导创新教育,是实施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必然结果

所谓创新教育,是指在基础阶段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实践。应试教育侧重于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而素质教育则侧重激发学生个性特长和对知识的组合创新,将书本知识运用实践验证或进行延伸创造,立足于开发特长、释放学生的潜能。教学不再将知识的学习作为教学的目的,而是把知识的学习作为认识事物本质,训练思维能力、掌握科学方法的手段;学生在“发现”知识的过程中不是简单地获得结果,而是强调创造性的方法和形成探究的精神。音乐创作为音乐课教学提供了一个绝好的创造性教学的空间。在创造性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精心设计的作曲、编曲练习中意识问题、发现和解决问题,并且在教师的帮助下达到独立认识和创造性学习的目的。这种教学的效果是以往任何一堂传统音乐课都无法达成的。

2.“音乐创作教学"着眼于未来,符合“三个面向”的要求。

启发并丰富学生的想象力,鼓励并发挥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创造的精神,培养与发展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是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内容。音乐的创作、表演、欣赏过程都离不开想象力、创造力。有关研究表明,人在二十岁以前,智力的提高几乎是直线式的。如果人的大脑在新型的教育活动的刺激下,完全有可能把创造性的才能发展到更高的程度。音乐创作教学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发展学生想象力、创造力,使学生的智力得以开发和发展。在创作活动中,通过学生创作音乐,增加学生创作的欲望和勇气,打破创作神秘的思想。

3.“音乐创作教学"可以扩充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力与思考力。

通过有意识的对客观现实的观察了解,运用所学过的各种音乐语言和表现手段进行创作,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使学生在创作过程中获得了了更丰富的生活经验。从而加强了学生对生活与音乐创作之间联系的思考。通过学生自己观察、创作、表演他们最熟悉、最感兴趣的事物和情感,使学生自己教育自己,感染自己,鼓励自己。

4.“音乐创作教学"可以促进其它教学内容的学习,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传统的音乐课中,乐理知识的教学非常重要,但其内容较难掌握,而且缺乏检验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其它如视唱练耳、听音记谱等训练学生音乐能力的练习,在原来的音乐课中也有安排,但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教学效果甚微。除了一些音乐天赋较好的同学以外,其他大多数同学的音乐能力还是不能很到很大提高。在创作课中,上述所有的内容都成为了操作软件的必要条件。学生只有具备了这些“基本功”之后,才有操作电脑进行编曲的可能。在编辑乐谱的过程中获得、锻炼和巩固有关的音乐知识,同时通过作品的完成来检验学习的效果,形成了一个学习——创作——再学习——再创作的良性循环。

二.高中电脑音乐创作课的实践

1.明确“音乐创作教学"的深广度

①“音乐创作教学"深广度的界定

创作教学的广度,指广义音乐创作教学活动,凡有利于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音乐教学活动,都包括在内——象即兴编唱一首歌,敲击一个节奏,选择适当的伴奏乐器都在此列。另外,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修改、补充、更正他们不熟悉的歌曲节奏、旋律、歌词、表情处理等,也都属于音乐创作教学的范围。

音乐创作教学的深度,主要指使学生初步掌握音乐表现手段和曲式结构等作曲常识。如旋律的进行,节奏的变化和主题的发展手法,以及曲式起、承、转、合的结构等等。

应当指出,从目前的音乐教学实际水平出发,不可能要求每个学生都会作曲,都具有记谱的能力。随着音乐教育的发展,我们应逐步培养学生创作与记谱的能力。

②创作教学的教学计划

为了更好地了解创作课教学在音乐教育中的价值和前景,笔者向学校申请,将校内的一个30人的小班作为实验班,进行音乐创作教学的实践。在通过摸底掌握了班里每位同学的音乐素质之后,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指定了教学计划(实践时间为一学期),将一首歌曲的制作简化到旋律、节奏、和声、歌词及音色音量的设定几个部分,争取通过将近15个课时的教学,使学生初步掌握电脑音乐制作系统的操作,完成简单的歌曲创作和编配。具体计划如下:

周次教学内容

第1周乐理知识查漏补缺,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基础

第2、3周学习音乐软件操作

第4周通过选择的方式完成一首乐曲的编配

第5—7周独立完成一首乐曲的编配

第8、9周进行创作歌曲演唱比赛

第10周机动

③教学内容范围的选择

考虑到学生的个别差异,在教学过程中,笔者为不同程度的学生设定了不同的要求。

a.乐曲的输入

根据自己的水平,同学们可以自己创作一段乐曲或选择输入一段自己喜欢的旋律。考虑到有的旋律在节奏、曲风上存在着众多的难点,教师建议学生选择节奏规整、稍舒缓的旋律。在音乐软件上有三种乐谱输入方式:会演奏键盘乐器的同学可以利用电脑键盘的“键盘”功能录入乐谱;一般的同学可以使用单步录音,选择好音符的时值,用电脑键盘将音符一个个弹奏录入;也可以选择使用鼠标点击输入的方式,这种方式速度较慢,但是操作最为简便和直观。

b.节奏的选择和编配

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多种风格的节奏,学生可以根据乐曲的特点选择不同风格的节奏型作为“鼓底”。这是一种简便的操作方式,只要根据作品的需要加以修改,即可轻松地完成节奏的编配。也可以自己制作“鼓底”。如制作一个基本的disco节奏,用三个轨道分别输入大鼓(××)、小军鼓(×)和落地踩叉(××××)的节奏型,合在一起演奏即可。

c.和声的编配

学生可以从教师为作品编配的和声中选择,也可以自己进行和声的编配。如果进行独立制作,学生必须掌握的有关和声的基础知识,一、四、五级的编配以及伴奏织体的设计。在此基础上,每位同学根据自己的和声编配能力和听觉检验,设法为作品进行和声编配。

d.歌词填写

填写歌词看似简单,实际上牵涉到连音线、圆滑线、倒字等等一系列问题。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在这个环节中没有过多的要求,只是要求每位同学创作的歌词能够符合一般的审美观点。

2.指导学生做好“音乐创作"的准备工作

准备工作包括让学生掌握一定的乐理知识,具有独立的视唱能力和记谱能力,以及感受、理解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等。这是他们进行音乐创作的基础。在两个课时的短暂教学时间里,乐理知识教学的内容主要是五线谱的记谱与和声的编配。五线谱知识的复习、巩固可以结合音乐软件的操作学习进行。现在笔者在教学中所使用的是市场上最为流行的Cakewalk编曲软件和Encore专业打谱软件。为了使学生具有正确规范的概念,乐谱的输入、修改均在Encore软件上进行。专业打谱软件所具有的规范化功能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操作。比如现在要求输入一小节4/4拍的旋律:如果输入时值总和超过4拍,电脑就会发出“叮”的一声提示输入错误,并拒绝输入超出时值的音符;如果输入的时值不足4拍,在乐谱上就会出现音符排列错误或演奏出错(如演奏突然停止)等情况。和声编配的学习只要求了解基本的一、四、五级及其排列规则。在实际操作中,对学生的要求可以适当放宽,只要大致的和声结构正确便予以认可。我们必须认识到:培养能力不能靠一蹴而就,而是要在较长的时间内,通过平时的教学工作,一点一滴地去积累,靠长期艰苦、细致的工作才能奏效。

3.对教师的要求

作为一名合格的音乐教师,必须具有全面、专业的音乐知识,这是毋庸置疑的。但要能够较好地完成电脑音乐创作课的教学,教师必须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地了解更多的知识。

①广泛涉猎各种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音乐

从音乐院校音乐专业或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的音乐教师,一般都在古典音乐方面有一定程度的涉猎,对于现代通俗音乐却是知之甚少。而这部分的音乐正好是学生最感兴趣的内容,他们的创作中必然会有深刻的通俗音乐的痕迹体现。假如教师在教学中心中无数,必然无法指导学生的学习。只有广泛地涉猎各种不同风格的音乐——尤其是学生最为熟悉的通俗音乐部分,才能真正地体现教师在电脑音乐创作课中的主导作用。

②学会熟练地操作、使用电脑音乐软件

现在市场上的电脑音乐制作软件主要包括三类:编曲类的如Cakewalk、Soundforge,它们的功能是编辑、创作MIDI乐曲;打谱类的如Encore、Finaly98,它们是目前市场上最为专业的打谱软件,其乐谱编辑功能完全可以和乐谱排版系统相媲美,且对于专业人士而言,操作十分简便;自动配器类的如Bandinabox,只要输入旋律、和声,选择作品风格,软件就会自动生成伴奏乐曲,对于非专业人士而言不失为很好的一种快速编曲工具。教师如果全面地掌握了不同软件的不同功能,就能更好地为教学设计创造情境,促使学生质疑问难,探索求解的创造性学习动机,让学生产生认识(操作过程中)的困难或困惑,从而激发他们去进行创造性的探索。这也是创造性教学取得成功的基本条件之一。

三.在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硬件问题

由于电脑音乐创作教学对设备的要求较高(一套设备的最低配置也要将近一万人民币),一般的学校无法完成这样的硬件配置。如要让电脑音乐创作教学成为现实,音乐教育必须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更多重视。

2.软件问题

软件问题牵涉到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完成电脑音乐创作课对音乐教师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教师对音乐软件的操作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创作课的教学质量。同时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决定了学生创作的风格与审美观。就一般的普通中学而言,学生的音乐基础与目前期望的要求也还是有一定距离的。解决这个矛盾的方法有两个:一是针对学生目前的实际情况查漏补缺;一是在最初教学的过程中适当放宽对学生的要求,今后再根据学生的进步逐渐提高。

四.结语

通过一个学期的实践证明,学生是完全有兴趣、有能力参与和进行电脑音乐创作的。而且出乎意料的是,由于部分音乐天赋较好、计算机运用能力较强的同学在学习过程中起到了积极的带头作用,使得本来预计要10周左右时间完成的教学计划在短短的6周时间就得以完成,而且许多同学都自行购买了软件,决定要在课后继续进行电脑音乐创作的尝试。

音乐创作教学第4篇

1.倡导创新教育,是实施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必然结果

所谓创新教育,是指在基础阶段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实践。应试教育侧重于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而素质教育则侧重激发学生个性特长和对知识的组合创新,将书本知识运用实践验证或进行延伸创造,立足于开发特长、释放学生的潜能。教学不再将知识的学习作为教学的目的,而是把知识的学习作为认识事物本质,训练思维能力、掌握科学方法的手段;学生在“发现”知识的过程中不是简单地获得结果,而是强调创造性的方法和形成探究的精神。音乐创作为音乐课教学提供了一个绝好的创造性教学的空间。在创造性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精心设计的作曲、编曲练习中意识问题、发现和解决问题,并且在教师的帮助下达到独立认识和创造性学习的目的。这种教学的效果是以往任何一堂传统音乐课都无法达成的。

2.“音乐创作教学"着眼于未来,符合“三个面向”的要求。

启发并丰富学生的想象力,鼓励并发挥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创造的精神,培养与发展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是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内容。音乐的创作、表演、欣赏过程都离不开想象力、创造力。有关研究表明,人在二十岁以前,智力的提高几乎是直线式的。如果人的大脑在新型的教育活动的刺激下,完全有可能把创造性的才能发展到更高的程度。音乐创作教学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发展学生想象力、创造力,使学生的智力得以开发和发展。在创作活动中,通过学生创作音乐,增加学生创作的欲望和勇气,打破创作神秘的思想。

3.“音乐创作教学"可以扩充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力与思考力。

通过有意识的对客观现实的观察了解,运用所学过的各种音乐语言和表现手段进行创作,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使学生在创作过程中获得了了更丰富的生活经验。从而加强了学生对生活与音乐创作之间联系的思考。通过学生自己观察、创作、表演他们最熟悉、最感兴趣的事物和情感,使学生自己教育自己,感染自己,鼓励自己。

4.“音乐创作教学"可以促进其它教学内容的学习,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传统的音乐课中,乐理知识的教学非常重要,但其内容较难掌握,而且缺乏检验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其它如视唱练耳、听音记谱等训练学生音乐能力的练习,在原来的音乐课中也有安排,但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教学效果甚微。除了一些音乐天赋较好的同学以外,其他大多数同学的音乐能力还是不能很到很大提高。在创作课中,上述所有的内容都成为了操作软件的必要条件。学生只有具备了这些“基本功”之后,才有操作电脑进行编曲的可能。在编辑乐谱的过程中获得、锻炼和巩固有关的音乐知识,同时通过作品的完成来检验学习的效果,形成了一个学习——创作——再学习——再创作的良性循环。

二.高中电脑音乐创作课的实践

1.明确“音乐创作教学"的深广度

①“音乐创作教学"深广度的界定

创作教学的广度,指广义音乐创作教学活动,凡有利于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音乐教学活动,都包括在内——象即兴编唱一首歌,敲击一个节奏,选择适当的伴奏乐器都在此列。另外,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修改、补充、更正他们不熟悉的歌曲节奏、旋律、歌词、表情处理等,也都属于音乐创作教学的范围。

音乐创作教学的深度,主要指使学生初步掌握音乐表现手段和曲式结构等作曲常识。如旋律的进行,节奏的变化和主题的发展手法,以及曲式起、承、转、合的结构等等。

应当指出,从目前的音乐教学实际水平出发,不可能要求每个学生都会作曲,都具有记谱的能力。随着音乐教育的发展,我们应逐步培养学生创作与记谱的能力。

②创作教学的教学计划

为了更好地了解创作课教学在音乐教育中的价值和前景,笔者向学校申请,将校内的一个30人的小班作为实验班,进行音乐创作教学的实践。在通过摸底掌握了班里每位同学的音乐素质之后,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指定了教学计划(实践时间为一学期),将一首歌曲的制作简化到旋律、节奏、和声、歌词及音色音量的设定几个部分,争取通过将近15个课时的教学,使学生初步掌握电脑音乐制作系统的操作,完成简单的歌曲创作和编配。具体计划如下:

周次教学内容

第1周乐理知识查漏补缺,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基础

第2、3周学习音乐软件操作

第4周通过选择的方式完成一首乐曲的编配

第5—7周独立完成一首乐曲的编配

第8、9周进行创作歌曲演唱比赛

第10周机动

③教学内容范围的选择

考虑到学生的个别差异,在教学过程中,笔者为不同程度的学生设定了不同的要求。

a.乐曲的输入

根据自己的水平,同学们可以自己创作一段乐曲或选择输入一段自己喜欢的旋律。考虑到有的旋律在节奏、曲风上存在着众多的难点,教师建议学生选择节奏规整、稍舒缓的旋律。在音乐软件上有三种乐谱输入方式:会演奏键盘乐器的同学可以利用电脑键盘的“键盘”功能录入乐谱;一般的同学可以使用单步录音,选择好音符的时值,用电脑键盘将音符一个个弹奏录入;也可以选择使用鼠标点击输入的方式,这种方式速度较慢,但是操作最为简便和直观。

b.节奏的选择和编配

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多种风格的节奏,学生可以根据乐曲的特点选择不同风格的节奏型作为“鼓底”。这是一种简便的操作方式,只要根据作品

的需要加以修改,即可轻松地完成节奏的编配。也可以自己制作“鼓底”。如制作一个基本的disco节奏,用三个轨道分别输入大鼓(××)、小军鼓(×)和落地踩叉(××××)的节奏型,合在一起演奏即可。

c.和声的编配

学生可以从教师为作品编配的和声中选择,也可以自己进行和声的编配。如果进行独立制作,学生必须掌握的有关和声的基础知识,一、四、五级的编配以及伴奏织体的设计。在此基础上,每位同学根据自己的和声编配能力和听觉检验,设法为作品进行和声编配。

d.歌词填写

填写歌词看似简单,实际上牵涉到连音线、圆滑线、倒字等等一系列问题。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在这个环节中没有过多的要求,只是要求每位同学创作的歌词能够符合一般的审美观点。

2.指导学生做好“音乐创作"的准备工作

准备工作包括让学生掌握一定的乐理知识,具有独立的视唱能力和记谱能力,以及感受、理解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等。这是他们进行音乐创作的基础。在两个课时的短暂教学时间里,乐理知识教学的内容主要是五线谱的记谱与和声的编配。五线谱知识的复习、巩固可以结合音乐软件的操作学习进行。现在笔者在教学中所使用的是市场上最为流行的Cakewalk编曲软件和Encore专业打谱软件。为了使学生具有正确规范的概念,乐谱的输入、修改均在Encore软件上进行。专业打谱软件所具有的规范化功能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操作。比如现在要求输入一小节4/4拍的旋律:如果输入时值总和超过4拍,电脑就会发出“叮”的一声提示输入错误,并拒绝输入超出时值的音符;如果输入的时值不足4拍,在乐谱上就会出现音符排列错误或演奏出错(如演奏突然停止)等情况。和声编配的学习只要求了解基本的一、四、五级及其排列规则。在实际操作中,对学生的要求可以适当放宽,只要大致的和声结构正确便予以认可。我们必须认识到:培养能力不能靠一蹴而就,而是要在较长的时间内,通过平时的教学工作,一点一滴地去积累,靠长期艰苦、细致的工作才能奏效。

3.对教师的要求

作为一名合格的音乐教师,必须具有全面、专业的音乐知识,这是毋庸置疑的。但要能够较好地完成电脑音乐创作课的教学,教师必须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地了解更多的知识。

①广泛涉猎各种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音乐

从音乐院校音乐专业或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的音乐教师,一般都在古典音乐方面有一定程度的涉猎,对于现代通俗音乐却是知之甚少。而这部分的音乐正好是学生最感兴趣的内容,他们的创作中必然会有深刻的通俗音乐的痕迹体现。假如教师在教学中心中无数,必然无法指导学生的学习。只有广泛地涉猎各种不同风格的音乐——尤其是学生最为熟悉的通俗音乐部分,才能真正地体现教师在电脑音乐创作课中的主导作用。

②学会熟练地操作、使用电脑音乐软件

现在市场上的电脑音乐制作软件主要包括三类:编曲类的如Cakewalk、Soundforge,它们的功能是编辑、创作MIDI乐曲;打谱类的如Encore、Finaly98,它们是目前市场上最为专业的打谱软件,其乐谱编辑功能完全可以和乐谱排版系统相媲美,且对于专业人士而言,操作十分简便;自动配器类的如Bandinabox,只要输入旋律、和声,选择作品风格,软件就会自动生成伴奏乐曲,对于非专业人士而言不失为很好的一种快速编曲工具。教师如果全面地掌握了不同软件的不同功能,就能更好地为教学设计创造情境,促使学生质疑问难,探索求解的创造性学习动机,让学生产生认识(操作过程中)的困难或困惑,从而激发他们去进行创造性的探索。这也是创造性教学取得成功的基本条件之一。

三.在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硬件问题

由于电脑音乐创作教学对设备的要求较高(一套设备的最低配置也要将近一万人民币),一般的学校无法完成这样的硬件配置。如要让电脑音乐创作教学成为现实,音乐教育必须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更多重视。

2.软件问题

软件问题牵涉到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完成电脑音乐创作课对音乐教师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教师对音乐软件的操作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创作课的教学质量。同时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决定了学生创作的风格与审美观。就一般的普通中学而言,学生的音乐基础与目前期望的要求也还是有一定距离的。解决这个矛盾的方法有两个:一是针对学生目前的实际情况查漏补缺;一是在最初教学的过程中适当放宽对学生的要求,今后再根据学生的进步逐渐提高。

四.结语

通过一个学期的实践证明,学生是完全有兴趣、有能力参与和进行电脑音乐创作的。而且出乎意料的是,由于部分音乐天赋较好、计算机运用能力较强的同学在学习过程中起到了积极的带头作用,使得本来预计要10周左右时间完成的教学计划在短短的6周时间就得以完成,而且许多同学都自行购买了软件,决定要在课后继续进行电脑音乐创作的尝试。

音乐创作教学第5篇

一、 音乐个性的定义及表现形式

(一)音乐个性的定义

音乐个性是音乐的性格特征,它是音乐家创作个性的具体体现,也是音乐获得艺术感染力的决定因素。从音乐本体的角度来看,音乐的个性主要体现在音乐的风格上。由于音乐创作者自身的人生观、世界观、性格特点各有不同,并且处于各自的时代背景和人文环境之中,由此导致音乐个性差异就会不可避免。

(二)音乐个性的表现形式

一般而言,音乐的个性主要通过如下两种形式表现出来:

1、类型化个性

类型化个性是由某一因素形成的带有一定群体性的音乐个性。包括:音乐流派、音乐体裁、音乐的民族性、音乐的地域性、音乐的时代性。

音乐具有工具性,它可以为某一阶级的利益和某种特殊的需要服务。因此,音乐作品往往都是与历史发展的进程或某一时代的艺术思潮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如音乐史上巴洛克音乐、古典派音乐,甚至于印象派等都代表了各个时代的音乐风貌和特征。

在外敌入侵、国破家亡的时候,中国民众用歌声反映着抗敌救国、保卫民族的时代主题。特别是 “九·一八” 事变之后,抗日救亡歌咏是中国近代音乐史上的音乐潮流。聂耳的《毕业歌》、《义勇军进行曲》,冼星海的《抗日战歌》、《救国军歌》,黄自的《抗敌歌》、《旗正飘飘》等都是代表作。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时期,国泰民安,中国人民用歌声歌颂美好时代、幸福生活,涌现了大批脍炙人口的作品。王佑贵的《春天的故事》、 《长大后成了你》,印青的《走进新时代》、《中华大家庭》等都是各具特色的抒情歌曲,他们将抒情性和群众性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使歌曲雅俗共赏,大范围地在群众中流行开来。

2、个体化个性

个体化个性是音乐家和音乐作品所显示出来本文由http://收集整理的独特的、与众不同的音乐风格特征。包括:音乐家的创作个性、音乐作品的个性。

无数历史现象证明了,大凡能够流传下来的优秀歌曲都是艺术个性鲜明 ,曲调旋律与众不同的。也就是说,那些在歌曲领域里卓然有成的优秀作曲家们,无不是将歌曲创作中对艺术个性的追求当成自己锲而不舍的奋斗目标,才产生 了累累的硕果。《我的祖国》、《让我们荡起双桨》与《英雄赞歌》虽然出于同一位作曲家刘炽的笔下,却显示出了风采各异、互射光芒的个性特征。而同是瞿希贤的《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与《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是两首从音乐语言到风格差异迥然的作品。同样,田歌的《草原之夜》与《边疆处处赛江南》虽则同样是展现军垦战士生活的,但其在各自的音乐气质上的独树一帜,也证实着这一艺术规律的不可逆转。即使是新时期以来在歌曲创作上成绩斐然 的谷建芬,她的《那就是我》、《思念》、《年轻的朋友来相会》、《采蘑菇的小姑娘》、《歌声与微笑》等等,或情潮奔涌、起伏跌宕,或柔情依依、内蕴深邃,或明朗轻快、生机勃勃,无不以十分耀眼的个性光芒,有力地表现了鲜明的艺术个性。

二、音乐学习个性

音乐学习的个性是指学习者在音乐鉴赏、音乐表演、音乐创作等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差异和性格特征。主要包括学习者对音乐的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价值观、世界观以及学习者的音乐学习能力、音乐学习气质和性格等。

音乐实践是音乐个性存在的方式,一切音乐活动都离不开实践这一过程。可以说,音乐学习中个性的体现是以音乐活动和音乐实践为途径的,它们通过创作、表演、鉴赏等各种实践活动来得以实现。由于学习者的生活经历、文化修养、年龄层次、音乐素质等各异,因此在音乐鉴赏、音乐表演、音乐创作等方面的学习中体现出各人的个性也是不可避免的。

三、 音乐创作学习个性

(一)音乐创作学习个性的含义

音乐创作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也是音乐实践的基础。音乐创作学习在音乐学习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广义的音乐创作学习指“自我实现创造性“的学习,它不仅包括音乐作曲,还包括即兴创作、即兴表演等创造性音乐活动在内的学习活动。

音乐创作学习中主体的创造性思维与音乐家的创造性思维是一脉相承的,只是在水平上相对存在着一些差异而已。但不论是音乐创作的学习者还是音乐家都会受自身性格特点、文化素质、所处环境氛围等方面的影响,在音乐创作中形成自己的个性。

(二)音乐创作学习个性在创作歌曲中的体现

音乐创作学习的个性,主要集中体现在音乐作品的风格特征、创作体裁和创作形式等方面的诸多差异之中。

音乐风格是一个涵义广泛的概念,从调式上看,歌曲写作大都在有调性的音乐中进行,我们要写什么风格的歌曲,就采用某个地区或者民族的调式特征。

调式的运用是旋律写作中的重要手段,我国以五声调式为主,几个偏音不作长停顿和强调处理,这是区别于西洋风格的重要特征。在宫、商、角、徵、羽五个调式中,宫、羽调式的特点和西洋大、小调式的特点接近,但旋法却有差异,应引起注意。角调式由于缺少属音支持,故不常用。值得一提的是徵调式,这种调式的民歌,量是很多,有着丰富多彩的旋法。一旦运用这种调式,就很容易写出民族风格来。另外,我国的商调式,无论怎样运腔,也离不开中国的民族风格。根据以上分析,运用商、徵调式能较有把握地写出民族风格;运用宫、羽调式时应注意洋腔洋调的干扰。

其次,在旋法上,五声音阶的级进旋法较富有民族特点,江南风格,古朴风格都是这种级进旋法的音调。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旋律进行法则迥然不同。如西北风格强调跳进,江南风格强调级进,湖北民歌中常有“1 3 5”的声腔进行,湖南民歌常常是“6 1 3”四音列进行,维族民歌常用“同音进行”的旋法。特别是终止的旋法,各民族的特点尤其明显和个性。

仅仅从我国创作歌曲的范畴来看,就有特色型的民族风格和宽泛型民族风格等类型。如歌曲《长大后我就成了你》,主导乐思是以山东琴书的素材为基础发展而成,旋律纯朴、风格浓郁。又如歌曲《爱我中华》,轻盈、豪迈、富有民族特色的时代感的主导音调,是广泛地采用广西、云南等地多个少数民族的音调创造性运用的结果。这两个作品词作并无某一地区、民族的限定,但曲作者执着于民族特色追求,创造性地将一种或几种民间音乐素材运用到歌曲的写作中去。属于特色型的民族风格。

转贴于

歌曲《少年,少年,祖国的春天》,清新健美、生机勃发的主导乐思,构筑在自然大调的框架上,是一首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体现进行曲风格的优秀少儿歌曲。歌曲《我和我的祖国》,庄重、舒展的音调,细腻真挚地抒发了和祖国休戚与共的一往情深。这两首歌曲,在音乐素材的选用上,均避免了某一民族或地区代表性音调的使用;也不执著于某种民族特色、乡土韵味的追求;而是在服从大的民族气派和风格基本要求的本文由http://收集整理前提下,在注重符合我国民族习惯的、特有五声性旋法的基础上,予以出新的创作,属于宽泛型的民族风格。

由此可以看出,作曲家由于受自身性格特点、文化素质、所处环境氛围等方面的影响,在音乐创作中形成不同的风格,展示不同的的个性。

(三)音乐创作学习个性对于歌曲创作教学的意义

研究音乐学习的个性,对于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地进行因材施教具有积极的意义。在课堂教学中,在对基本原则把握的基础上,给他们足够的想象空间,让其个性得到充分发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作业批阅过程中,以鼓励为主,采用“一对一”的形式进行辅导,有效地进行因材施教。

音乐创作教学第6篇

本文以当今社会对创造性人才的重视与需求以及中小学阶段是学生创造力培养与形成的重要时期为主旨,从歌词创作、节奏创作、旋律创作三方面详迷了笔者在中学音乐课堂,进行创作性教学的切身感受与实践经验 从而得出音乐课堂中创作性教学是培养学生主动求知,成为创新型人才的一种有益性教学方法的结论、

关键词:创造性人才 中学音乐课 创作性教学 主动求知

在当今现代化建设的大潮中,人才已普遍受到社会的重视。社会的高速发展需要靠一大批具有创造性思维的人才来开拓进取,富有创造力的人才已成为社会发展的主力军。而就人才的培养和塑造而言,很关键的一个时期就是青少年身心成长旺盛期的中小学阶段;这样作为中学老师的我们就肩负着更加神圣、伟大、光荣的历史使命。

中学音乐教学是以欣赏、唱歌、乐理为主的系统化教学,学生处在被动性的学习之中,因此笔者认为应在中学音乐教学中适当地加入一些创作性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而提高学生对“音乐语言”的理解能力,把学生的被动性学习转化成主动性的求知。创作性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全面地巩固音乐知识、活跃课堂气氛、丰富音乐生活、陶冶情操,还可以从中发现和培养音乐人才,为高等音乐院校输送优秀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音乐教师有必要在遵循大纲的基础上,在音乐教学中加入一些具有创造性的创作性教学,全面提高中学生的音乐素质和音乐教学质量,为21世纪培养具有创造性的人才做出努力。下面就这个问题,谈谈笔者在教学中对创造性教学的一点体会。

笔者在音乐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只有这样重视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参与意识,才能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从学生的学习反馈中了解教学效果,不断调整教学方法,才能逐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在执教这些年来笔者不单只是把音乐课本的知识教给学生,而是在其基础上、在一些环节中有意识地加入一些创造性教学。

一、歌词的创作性教学

在音乐歌曲的创作中,填词是我们常见的一种方式。在中学音乐课本中有很多歌曲都是填词或改词的作品。对具有一定文化基础和欣赏能力的中学生指导他们写几句简单的歌词也并不太难。所以,笔者在教学中加入了一些填词和改词的创作性教学。例如笔者从最简单的

在这首《音阶歌》中大部分的歌词是直接唱唱名,而笔者在让学生熟练演唱这首视唱练习后,渗透了歌曲创作的一些知识,引导启发学生在《音阶歌》中把唱名歌词部分填上自己的歌词。之后,笔者选几首较好的填词作品范口目给学生听,从中引导那些相对较差的学生重新填好歌词。学生们听着自己填写的歌词,唱着自己的作品,情绪异常兴奋,把课堂的教学气氛推向高潮,下面例举几段学生填词的作品见例2。

一首首稚嫩纯朴的歌词激励笔者的创作性教学,这堂课的最后,笔者留下的作业就是大胆地地引导鼓励学生们回家把这首《音阶歌》重新改词、改歌名,并在歌曲右上角注上自己的姓名。这样通过自己的创作,学生们就有了自己的歌,成了一名小音乐家了。学生们听了这番鼓励,跃跃欲试,创作热情特别高。

通过这样的练习,虽然有的学生歌词对得还不是很工整词多音少、音多词少、没加连音线等,甚至自己写的歌词自己不会唱,但笔者却看到学生们听到自己的歌的那种满足感。无形中学生们在自己的音乐生活中迈开了一步,音乐创作萌芽悄悄地露了出来。几次的练习之后,学生们对歌曲创作这座神圣的殿堂也渐渐地看清了它的面目。学生所填写的歌词内容,有的不再是按照笔者的提示思路来写了,而是充分展开自己的思维能力和文字组织能力,词曲的对仗也较以前工整了,下面是笔者在让学生们欣赏完贝多芬《第九合唱交响曲》领略了《欢乐颂》优美而热情的旋律后,布置他们创作歌词的几首例作:

好的填词作品还很多,这里不便枚举。笔者觉得在这种实践中,只要我们教师引导得当,中学生完全可以开展这种练习。

二、节奏的创作性教学

节奏训练在中学音乐课中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笔者在最初的节奏教学中,不急于让学生们直接接触节奏谱例,而是从简单的节奏模仿开始,笔者拍出二到四小节简洁明朗的节奏型当即让学生们一起模仿,拍出整齐有力的音响振奋着同学们的心,待到一定的高潮,笔者先指定几名同学自己设计一小段节奏来让同学模仿,而笔者对同学们设计的节奏型给予评价或指正。这样学生们在学习中又有了新的认识和创作,课堂的参与意识气氛非常热烈。尔后再让学生们接触节奏谱例,这样的节奏教学,不会让学生们感到没有生机,在学习中也多了一份创作意识,增强了节奏感,事半功倍地达到我们的教学目的。这样逐渐地导入一些难度较大的多声部节奏练习也就不会太难了。只要我们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参与课堂教学,完全可以把一些枯燥无味的训练变得生动有趣。

三、旋律创作性教学

在音乐课中听音练习有单音听辨和听琴填空练习,而后者的练习方法提示了笔者在音乐教学中的旋律创作教学。

音乐创作教学第7篇

音乐是由情感引起的,是在人们的审美活动中发展起来的,音乐文化又随着人类物质文明的提高而提高,随着人类精神文明的发展而发展。因此,在音乐课的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感到愉快,使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在趣味横生的教学过程中爱上音乐、感受音乐,从而学会简单的音乐知识与技能,这才是音乐教学的关键。要使受教育者在音乐活动中通过感受美、体验美、表现美而逐步获得身心发展的和谐美。

1.创造音乐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也是美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教育则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可以通过生动、直观的声音形象和风韵去感染人、影响人,并将这种审美情感转化为理性认识,从而产生精神力量去激励学生,逐渐培养学生欣赏美、审视美、创造美的素质和能力。而传承式的音乐模式往往只重视知识传授,忽略了必要的情境设置和兴趣的培养,结果是学生学习枯燥无味,教学效果功半事倍。因此,打破传统音乐教学的常规,充分利用现代教学资源,是提高学生音乐素质的必由之路。比如,上知识课和练习课时,我把事先制作准备好的音乐知识图片和幻灯片挂出来或投影出来,学生学习轻松愉快,掌握知识牢固迅速,做作业准确及时;上音乐欣赏课时,把学生分成小组,再把根据教材配制好的录像放映给学生看,学生领略情境,增进情感,便于讨论和交流;学生在各种情境中学习会更有兴趣,也会更主动一些,音乐素质自然也普遍提高得快一些。

2.音乐教学中应营造民主平等的氛围

课堂教学中,师生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心灵的接触,这种心灵的接触主要是通过情感的交流而实现的。而音乐教学是师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共同合作,通过听、唱、奏等一系列实践活动,再把对音乐的美、对音乐的情感体验共同表达出来,以达到师生间相互交流的一种活动。

现代教学过程,不仅是受教育者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还是一种复杂的心理体验过程,是师生间多向、多形式相互合作、相互影响的过程。而现代教育又十分重视师生关系在整个教育过程中的作用,"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融洽、和谐、平等、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是音乐教学中的重要因素,因此,作为教师就必须尊重学生、爱护学生、信赖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使合作充满温馨、充满民主、充满平等,让师生在合作共处中共同完成教学目标。

3.在课堂上营造一方自由、充满想象力的空间

音乐是一门艺术,是技能性较强的学科,虽然人人都喜爱音乐,但每个人对音乐表现出的感受、情感、态度却是完全不同的,有的喜爱民族音乐、有的喜爱流行音乐、有的喜爱戏曲音乐……在音乐教学中,要尽量减少对学生行为和思维的无谓限制,给他们自由、充满想象力的表现空间。音乐不像其他课那样要求安静,音乐课要创造轻松活跃、欢快的氛围,让学生在自由的空间里,让想象力张开翅膀翱翔于音乐的天堂,因此,在上音乐欣赏课时,要尽量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比如欣赏小提琴协奏曲《苗岭的早晨》,学生在闭目聆听乐曲的第一部分之后,让他们分别说说头脑中出现了怎样的感受。有的说:"幽静的大山里,晨雾轻绕,一缕霞光穿射而来……"有的说:"学生背着书包,欢歌笑语地走在崎岖的上学路上:"有的说:"枝头的小鸟叽叽喳喳地和同伴们在歌唱……"这样的情境,我们只有给学生说:"音乐的魅力就是可以带给我们五颜六色、形态各异的想象。"

给学生自由的空间,不单单是局限在思维一个方面,还要适当地给他们形象、具体或行动上的自由,以启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挑战性。如在即兴舞蹈的教学中,让学生随自己的理解随意发挥创编,尽管有的动作是那么的稚嫩、笨拙,却使每个同学的个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了学生的创作能力。

音乐教学要给学生提供一个宽松自由的环境,使枯燥单调的课堂变成一段欢乐愉快的惬意时光,既给学生紧张的学习提供一张一弛的调节,又在不知不觉中激发了学生的创造热情。

4.强化双基训练,为学生的创新实践提供开放的环境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无论什么学科都能进行,问题在于掌握时机是否得当。就音乐教学而言,在歌曲处理这一环节中进行双基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显得尤为重要。一般来说,要教的歌曲如果处理不当,也就失去了音乐以情感人的重大作用。传承式音乐教学中,歌曲处理这一环节只是老师提出一个简单的问题,如这首歌曲的情绪是怎么样的、是欢乐的还是抒情的,或者是这首歌的力度和速度有什么变化哪些地方该强哪些地方该弱、哪里加快哪里渐慢……学生回答后接着就按正确答案进行演唱教学,或者指点学生对歌词做一下分析,从词意上去处理歌曲,而不是从音乐本身去理解和学会演唱。

音乐创作教学第8篇

《音乐课程标准》将“鼓励音乐创造”作为一项重要的理念提出来,就是要求我们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设定生动有趣的创造性活动的内容、形式和情境,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创造教学是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发掘创造性思维潜能的学习领域,也是引导学生积累音乐创作经验的重要学习领域,包含多方面的内容,我在认真学习理论的基础上积极展开实践,就其中的旋律创作教学作了一些探索。

一、破除神秘,激发创作兴趣

提到旋律创作,绝大多数学生都会觉得很神秘,认为专业性很强,只有作曲家才能完成。作为音乐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破除创作的神秘感,树立学生的创作信心,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练习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填写结束音练习:| 7 7 6 | 5 5 4 | 3 2 3 4 | 5 — | 7 7 6 | 5 5 4 | 3 3 2 2 |(

)||。通过指导学生唱谱,学生很快能感觉出结束音为“1—”,这时教师应予以鼓励,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其信心。

二、各个领域渗透,打好创作基础

音乐本身就是一门极富创造性的艺术,音乐教师应在音乐教学的各个领域培养学生创作的基本素质、基本能力,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渗透一些基本的创作方法指导。

1.发展音乐听觉。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听觉体验是音乐学习的基础,音乐教学的各个领域,都要围绕“听”这个中心来进行本文由http://收集在教学中,让学生多听,培养学生听辨音色、音高、节奏等方面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音乐记忆能力,能为学生进行旋律创作积累丰厚的素材,培养基本素质。

2.培养想象能力。音乐是一种非语义的信息,音乐的自由性、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特征为人们对音乐的理解与表现提供了想象、联想的空间,也为学生发散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心理基础。所以,音乐教学的各个领域都应重视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尽量不用 “标准答案”去束缚学生的思维、扼杀学生的创造精神,而应为进行旋律创作培养学生必要的素质。

3.渗透创作方法。要培养学生初步的旋律创作能力,引导学生掌握一些简单的创作方法是十分必要的。旋律创作的方法主要有重复(完全重复、变化重复、移位重复)和对比两类,教师可以结合歌唱、欣赏等教学领域进行渗透。如在教学欧美歌曲《美丽的黄昏》时,我引导学生对乐谱进行比较分析:

| 1 — 2 | 3 — 1 | 4 — 3 | 3 2 1 | 4 — 3 | 3 2 1 |

| 3 — 4 | 5 — 3 | 6 — 5 | 5 4 3 | 6 — 5 | 5 4 3 |

学生很快发现了这首歌曲旋律发展的规律,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了出来,我再加以总结。这样,既有利于学生根据规律学习、记忆乐谱,提高了教学效率,又渗透了创作方法的指导。

三、积极组织,展开创作实践

旋律创作教学应该重视实践,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创作实践活动,让学生感悟音乐的魅力,享受创作的乐趣,并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得以提高。

1.创设情境,开展创作活动。不少音乐作品是作曲家在

某种情境的感染下创作出来的,有的甚至是一挥而就、一气呵成的,如刘天华的《良宵》、马可的《咱们工人有力量》等。这些音乐作品是在特定情境下灵感的迸发、情感的宣泄。在旋律创作教学中,教师可以设定主题,围绕主题收集多方面的素材,通过多媒体展现等方式创设情境,点燃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让他们投入到积极的创作活动之中。

2.趣味游戏,即兴创作旋律。兴趣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游戏以其特有的魅力吸引着众多学生的参与,利用游戏组织音乐教学能够大大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变被动接受学习为主动参与学习。在音乐创作活动中融入游戏,使创作活动更具即兴性,学生能够灵活自如、自由地表达情感,能够培养学生敏捷的思维能力和快速反应的能力。如我给定节奏“x xx xx x”,要求学生运用“do、re、mi、fa、sol、la”这几个音进行创作接龙游戏,学生们热情高涨,思维敏捷,出现了诸如“ 1 11 12 3 → 3 33 34 5 → 5 56 54 3 → 3 34 32 1”的创作。

音乐创作教学第9篇

关键词:想学;乐学;创造性;美的声音;诠释歌曲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7-0232-02

在音乐教学中,面对的是一本教材和一群学生,作为知识引领者的我们,如何在二者之间架起一道桥梁,让歌曲教学变得鲜活、诱人,让学生变得想学、乐学,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这就需要音乐教师艰苦的二度创作。这种二度创作的层次,与音乐教师的敬业精神、审美艺术修养及音乐艺术素质紧密相关。这种二度创作的优劣,将直接关系到小学音乐歌曲教学的成败。

一、二度创作赋予了歌曲的灵魂

大家都知道,无论作曲家把乐谱写的多么详尽,都没有办法记录出音乐的内在律动和微妙变化,更没有办法记录出蕴含在歌曲中的种种情感和思绪。二度创作就给了歌曲的灵魂,用声乐表演赋予歌曲生命,它是在曲作者一度创作的基础上对歌曲旋律、语言、节奏、强弱以及演唱时的动作、表情进行创造性的处理。通过歌唱者的演唱,把歌的曲调、内容、情感升华为生动的艺术形象展现给学生,即用歌声把歌曲介绍给广大听众。使歌曲在演唱时令人耳目一新,过耳不忘。同时教师还应当认真分析歌曲的歌词、旋律、节奏、速度、力度、音乐表现记号、情感标记等。还要对歌曲教学进行系统的研究。认真思考如何去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歌唱习惯,掌握一定的歌唱技能。这样的歌曲教学,这样的二度创作才会有价值。

二、对歌曲创造性地进行一些表演和伴唱、伴奏也是对歌曲的二度创作

音乐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当学会了一首歌曲以后,有的学生会想用肢体语言来把他们对音乐的理解表现出来,教师如不及时地利用这种资源,不给学生提供参与和表现的机会,那么长此以往,学生将失去享受音乐美、表现音乐美和创造音乐美的兴趣,那教师无疑是扼杀学生创造能力的直接责任者!在教学中用载歌载舞的律动形式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作品的二度创作之中,既提高了音乐教学的效果,发展了学生的表演才能,又使学生直接地受到艺术的感染,把自身的感情抒发出来,从而提高了他们对音乐的表演能力,使心灵和音乐真正地融为一体。如人音版教版第九册《雪花带来冬天的梦》的教学,歌曲旋律优美抒情,学生学会唱以后,迫不及待地想要进行表演,因为他们觉得歌曲中强弱起伏的感觉固然可以用声音来表现,但是如果加上身体动作的表演,哪怕是只有手的高低起落,却能更好地体现歌曲的内涵。而我们也不规定他们的表演要达到什么样的水平,不给他们的表现打最高分和最低分。我们的标准不应该是“正确与否”,而是他们是否在活动中充分地体现对音乐的创造,,我们要的是他们创造的过程,而不是结果。事实上,学生在这一课上的表现是非常出色的,他们用自己的心去体会去表演,用自己秩嫩的声音、并不娴熟的动作演绎着对音乐的理解,让教师发自内心的感动!这样的音乐课学生怎么会不积极主动的参与其中?长此以往,学生的音乐素质怎会不提高?又怎么不会对音乐课产生兴趣?

三、对歌曲进行处理、用自己的美的声音诠释歌曲的演唱过程也是一种二度创作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发展个性的空间,教给学生正确的方法,恰当地把握歌曲的速度、力度用自己的良好的声音唱出歌曲所蕴涵的感情,达到歌曲教学目的。有很多人觉得,一旦把歌曲的旋律唱会,那教学的任务也就完成了,殊不知对歌曲进行音色、力度、速度和感情处理还是重头戏。每一首歌都有它独特的生命力,意境也就不一样。音准和旋律是外在的能够感知的,而旋律美的意境却要用心才能够体会得到。音乐包含有多种要素,改变其中的任何一种,都可能引起音乐形象的变化。当速度不一样的时候,抒情的可以变为跳跃、悲伤的也可以体现出欢乐来。同样不同的音色、力度所表现的内涵都不尽相同。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在体验音乐美的过程中,因为音乐的模糊性,每个人对音乐的感受都是不一样的。同样的一首歌曲,一百个人就会有一百个不同的理解。我经常在歌曲教学后启发学生尝试着改变该歌曲的速度来演唱,让他们说出自己的感受。如《童心是小鸟》教学,有的学生喜欢把速度唱得快一些,因为他们觉得快一些更能表现出快乐的心情;另外的学生则认为用中速、甚至更慢的速度来演唱,则更能体现诗意、淡雅清新的感觉。教师并没有给予直接的批评,而是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音乐感受,用事实来说话!我们不能规定学生要怎么样,不要怎么样,每个学生都有权利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

四、对歌曲教学的聆听进行二度创作关系着一节课的成败

新歌教学需要聆听,如何进行聆听需要音乐教师的精心设计,更需要进行二度创作。聆听新歌的次数由教师掌控,可根据歌曲难易程度及学生的接受水平来决定。学唱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学唱需要有选择地聆听,如音准、节奏有问题,可听老师唱或优秀同学唱;声部合作有问题,就应该引导学生相互聆听,学生要学会听教师的琴声,听对方声部演唱,听自己声部等,如二声部教学《晚风》,(1)单独聆听练习每一个声部,发现问题及时解决。(2)对比聆听二、三乐句,有什么相同和不同?(歌词一样,旋律不是完全一样,最后一个字音高不同)。(3)聆听学习低声部:(低声部犹如淡淡的暮色,让舞动的晚风变得更加宁静安详)。发现问题及时纠正,(4)分声部聆听练习解决单声部,每一个声部不要大声喊唱,不要抢拍,要把握自己的声部,保持各声部的独立和清晰,不受另一个声部的干扰(5)分组聆听练习:选出组长分别指挥每组的演唱,要负责到每一个学生都参与演唱。要注意声音的统一。(6)检查各组的演唱,找出优缺点,注意要有感情的演唱,教师要着重强调:随着音乐的起伏做轻轻地摇摆。感受多声部音乐的丰富的表现力,建立与他人的合作演唱的经验,培养群体意识及协调、合作能力。只有做到每一次聆听都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对聆听进行二度创作。而不是简单的一次又一次的反复,才能更好的完成音乐教学目的,不断地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素质。

小学音乐歌曲教学中二度创作的探索没有止境,在这里我只是论述了几个点。在以后的教学中还需要不断摸索。之所以在歌曲教学中进行二度创作都是为了上好一堂音乐课,一堂好的音乐课,最好要让孩子感觉不到在学音乐,但一堂课下来,学生不仅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扎实地完成了音乐教学中的听、唱、动等教学目标,更重要地是把作曲家的情感内化为自己的情感,要做到这些只有在音乐教师二度创作的基础上才能完成,也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二度创作,从而进一步让学生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并促进其人格、个性的发展,最终实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音乐课程标准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