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传统音乐文化在音乐教学中的传承

时间:2023-03-23 16:06:32

关键词: 传统音乐文化  音乐教学  传承 

摘要:文化是民族之魂,在文明互鉴背景下既要保护传统文化,又要用尊重之心、包容之心接纳多元文化。当前国外音乐文化不断涌入国内,在指引学生接受多元音乐文化的同时,教师还要调动学生守住传统音乐文化之魂的积极性,并参与到传承与创新的行动中。

传统音乐文化在音乐教学中的传承

从种类的角度来讲,传统舞蹈音乐、民歌、戏曲及传统器乐音乐均属于传统音乐文化的一部分。从发展的角度来讲,传统音乐文化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形成期,自夏商西周起,我国就开启了探索音乐世界的旅程,原始乐舞向着宫廷乐舞的方向发展;二是新声期,自魏晋南北朝起,传统音乐文化发展步入新声期,乐曲、乐律、乐器及理论等方面有了新的成就;三是整理期,自宋元时期起,传统音乐文化逐渐以固定的形式为依托不断流传推广。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历史底蕴深厚且具有多样性、艺术性、人文性等特点,值得在高校人才培育的过程中发挥育人作用。然而,有些高校的音乐教学存在传统音乐文化传承理念陈旧、课程有待开发、方式僵化、评价欠佳等问题,影响了音乐文化育人效果。基于此,为使高校音乐教学质量能得到有效提高,探析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一、传统音乐文化在高校音乐教学中传承的价值

(一)拓宽德育渠道

新时代高校致力于做好课程思政建设工作,音乐教师亦需担负德育责任,将德育与音乐教学活动融合在一起,使音乐课程发挥思政教育功能。传统音乐文化引入高校音乐课堂有利于教师拓宽德育渠道,主要源于学生能够在了解传统音乐类型、发展历史、代表作品、音乐家生平的过程中被先辈卓越的音乐成就所震撼,在传统音乐文化中看到先辈的智慧,透过传统音乐洞悉民族文化内核,如崇敬自然、敬畏生命、天人合一等,使学生得以增强文化自信,因我国独树一帜、历史悠久、形式多样的传统音乐文化而产生民族自豪感,继而实现通过高校音乐课加强德育的目标。

(二)提升审美能力

传统音乐文化形式多种多样,能够帮助学生拓宽审美眼界,舞蹈、戏曲、乐曲、民间小调均具有艺术气息及赏析价值,教师在音乐教学中指引学生传承传统音乐文化,以器乐、歌舞为依托讲解主要内容,确保传统音乐文化形象对学生来讲足够直观,能够从动作、音色、旋律等角度出发进行赏析,将新时代的审美观视为学生传承传统音乐文化的纽带之一。其中,学生了解、学习、研究传统音乐文化的过程就是教师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音乐教学过程,同时为学生的艺术表现力、文化理解力、感知力等核心素养发展给予支持,凸显传统音乐文化在音乐教学中渗透的价值。

(三)丰富导出载体

高校音乐教师有效展开知识导出活动,脱离基础音乐知识并不能帮助学生内化吸收文化养分,学生还会因文化内涵不易理解而失去学习音乐知识的积极性。传统音乐文化在教学活动中的渗透有利于教师丰富音乐知识导出载体。以合奏为例,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基于传统音乐文化指引学生了解民族管弦音乐合奏特点、主要发展历史、种类划分方法、代表曲目以及民乐团主要乐器音域、座位图、编制等内容,进而有效导出音乐知识。在解析代表曲目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侧重讲述节奏、力度、旋律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帮助学生用更为专业的眼光赏析民族管弦音乐作品,在赏析过程中不断温故知新,健全民族音乐知识体系,继而提高高校音乐教学质量[1]。

二、传统音乐文化在高校音乐教学中传承的原则

(一)客观性原则

传统音乐文化历史悠久且具有探析价值,在高校音乐教学中,教师需要注意传统音乐文化的客观性,不能在讲述音乐历史、音乐家生平等内容的过程中添油加醋,要在学生心中塑造真实且经得起推敲的传统音乐文化形象。这就要求教师用辩证思维介绍传统音乐文化,关注历史背景对文化发展带来的影响,为学生多角度解析传统音乐文化给予支持。为使音乐课堂上的传统音乐文化传承更具客观性,教师要积极学习,提升专业素养,了解更多与传统音乐相关的内容,肩负起客观育人责任,在音乐教学中不抹黑、不夸大传统音乐文化,指引学生更为理智地解析传统音乐文化内涵。

(二)渗透性原则

传统音乐文化在高校音乐教学中需具有渗透性,使之能起到润物无声的育人作用。例如,教师在进行视唱练耳教学时可以在课前播放一些传统音乐作品,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模仿演唱,而后指引学生识谱。之前听录音的经历有利于学生判断调式并认识各类记号,为学生保证节奏无误、音准无误地完成演唱任务奠定了基础。在检验学生视唱学习与训练情况的过程中,教师亦可准备3—4首传统音乐作品并引导学生接受随机考核,使学生在增强音乐素养的基础上传承传统音乐文化。除了在高校音乐教学前期、中期及后期渗透传统音乐文化外,教师还需在学生日常合唱、合奏等表演活动中加强指导,依托表演指导渗透传统音乐文化,继而多角度帮助学生传承传统音乐文化[2]。

三、传统音乐文化在高校音乐教学中传承的阻力

高校音乐教师在课上指引学生传承传统音乐文化的阻力有以下几方面:第一,用自己认为正确且有效的方式输出传统音乐文化,出现了学生不理解、不接受传统音乐文化的现象。学生很难在视唱练耳、学习实践中积极主动地了解、学习、研究传统音乐文化,从而在学生被动学习的过程中徒增高校音乐教学阻力;第二,高校音乐课程需从传统音乐文化传承的角度出发加大开发力度,因高校特色课程缺位而出现无法充分运用区域性传统音乐文化教育资源的现象,这并不利于高校实现音乐文化传承教育目标;第三,高校音乐教学中的传统音乐文化传承方法有待优化,教师需进一步拓宽指引学生了解与喜爱传统音乐文化的渠道。当前部分教师习惯在音乐赏析教学环节引入传统音乐文化,其中存在单向输出赏析内容的问题,这使得学生在赏析传统音乐作品的过程中较为依赖教师,按照教师的标准进行赏析,轻视学生的个人感受,影响高校音乐教学成效;第四,高校音乐教师存在传统音乐文化传承效果评价低效的问题,评价诊断、导学等功能随之减弱,无法通过评价促进学生了解、传承、创新传统音乐文化[3]。

四、传统音乐文化在高校音乐教学中传承的路径

(一)育人为本,调动学生自主传承传统音乐文化的积极性

教师在高校音乐教学实践中需坚持育人为本。在传统音乐文化相关内容输出前可询问学生是否了解传统音乐,并谈一谈对传统音乐的感受,尝试分析不同类型传统音乐的艺术风格特点,亦可从朝代的角度出发思考探究。一方面启发学生解析传统音乐文化内涵,另一方面搜集整理学情,对学生了解传统音乐文化的深度与广度做到心中有数,为进一步制定传统音乐文化传承教育方案提供依据。教师除了保障文化传承方案具有普适性外,还需赋予方案层级性,保障每位学生都能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接受传统文化浸润。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师需有层级性地设计知识导出活动,将问题、案例、音乐作品等教育内容分成三大层级,其中A层教育内容有一定的理解难度;B层教育内容的学习难度一般;C层教育内容难度最低。需要注意的是,随着学生对传统音乐文化的理解能力不断增强,部分悟性高、对传统文化感兴趣的学生将产生更大的学习需求。因此,教师要用动态视角看待学情,定期剖析学生的音乐素养,适度调整传统音乐文化输出方式及主要内容,使传统音乐文化传承教育能与学习实况始终统一,达到提高高校音乐教学中传统音乐文化传承教育质量的目的。

(二)课程开发,汇聚区域性特色传统音乐文化资源

教师通过开发课程能够汇聚高校所在区域的特色音乐教育资源,满足传统音乐文化传承教育需求。新时代高校课程开发需朝着两个角度发力:一是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将思政内容与音乐教育内容融合在一起,发挥传统音乐文化思政教育的先天优势;二是加强特色音乐课程建设,充分运用区域性育人资源。这就需要音乐教师做好区域性调研工作,深入民间,回归乡土,积极与民间艺人沟通,搜集历史悠久且具有文化底蕴的音乐作品,同时做好区域性传统音乐作品归档工作,便于展开专题研究,如乡土音乐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等,确保研究结果对传统音乐文化传承教育有益。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师需赋予特色音乐课程以包容性,指引学生通过学习实践意识到区域经济、自然、民俗等环境对音乐文化带来的影响,还要探析新时代传统音乐文化在区域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只有学生认同传统音乐文化对乡村精神文明社会建设有益、对基层文化生活发展有益、对文旅项目开发有益、对增强民众文化自信有益,才能自觉传承传统音乐文化,还能在创编音乐作品时积极引入传统音乐文化,在音乐作品中灌注活力,依托新作品在新时代传承与推广传统音乐文化[4]。

(三)教法优化,拓宽指引学生传承传统音乐文化的渠道

传统音乐文化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的有效传承离不开教学方法优化。例如,教师可采用电影教学法,指引学生在观看电影的过程中捕捉传统音乐文化,并在此基础上采用议题探究教学法,围绕传统音乐对电影艺术化呈现带来的影响、传统音乐文化应如何与电影合二为一、赏析电影中的传统音乐作品有何感受等议题调动学生各抒己见的积极性,为学生参与传统音乐文化传承教育活动提供着力点,进而用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加强教学实践,帮助学生传承传统音乐文化。再如,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现代音乐作品中的传统音乐文化”推荐活动,学生在推荐相关音乐作品时需要有理有据,既要说明作品主旨,又要从作品的结构、旋律及演唱技巧等角度出发进行专业解析与赏评,一方面突出“推荐会”上学生的主体地位,另一方面帮助学生将传统音乐文化传承与所学知识技能融合在一起,提升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如文化理解能力、音乐创造力等,继而提升高校音乐教学中的传统音乐文化传承教育效果。

(四)科学评价,促进学生传承、保护、发展传统音乐文化

教学评价具有促进学生传承传统音乐文化的积极作用。基于此,高校音乐教师要树立科学评价意识,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出发予以分析:一是丰富评价主体,例如教师可与高校所在地区的民间艺术团体或民间歌舞艺术家共建双师型课堂,亦可在线同课异构,在此前提下丰富评价主体,由参与合作育人的艺术专家对学生的学习表现进行评价,达到多角度指引学生传承、保护、发展乡土优秀音乐文化的目的[5];二是评价方式要具有科学性,因为对于音乐文化的理解本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所以教师要在基本方向、中心思想合理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畅所欲言,不要求学生按照固定模式解析传统音乐文化,使学生能在激励性评价驱动下珍视个人赏析音乐作品的独特感受,激活音乐思维,在传统音乐文化探究中不再过度依赖教师,还能在个人感受引领下进行拓展性学习,搜集整理感兴趣的传统音乐作品的相关学习资料;三是将评价结果应用于音乐教学改革,在评价促学的基础上建成闭环状的高校音乐教学体系,在“学情剖析——教案设计——方案实施——教学评价——教案优化”的过程中不断提高传统音乐文化教育质量。

五、结语

综上所述,传统音乐文化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的有效传承具有拓宽德育渠道、帮助学生提升审美能力、丰富音乐知识导出载体的价值。基于此,教师需在传统音乐文化传承教育中推行客观性原则与渗透性原则,在此基础上做到育人为本、特色课程开发、教法优化、科学评价,在学生学习音乐知识的过程中帮助其了解、传承、保护与创新传统音乐文化,继而提升高校音乐教学中传统音乐文化传承教育水平。

参考文献:

[1]吴卫洁.高校声乐教学中传统音乐文化的融入策略[J].当代音乐,2022,(1):44-46.

[2]马静.高校声乐教学中传统音乐文化的融入[J].艺术评鉴,2022,(2):104-107.

[3]杨晓.中华传统音乐文化视域下高校钢琴课程思政教学创新研究[J].科教文汇,2022,(3):93-96.

[4]陈姝姝.试析高校声乐教学中传统音乐文化的融入[J].大众文艺,2021,(17):145-146.

[5]金彤.高校声乐教学融入传统音乐文化策略研究[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5):43-45.

作者:于志辉白春懋宋伟单位:石家庄学院音乐学院天津艺术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