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浅谈中小学音乐教育优选九篇

时间:2023-10-12 09:37:03

浅谈中小学音乐教育

浅谈中小学音乐教育第1篇

【关键词】浅谈;小学音乐;创新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2-0059-01

一、对小学音乐教育现状的分析

(一)传统教学方式陈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目前,大部分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都存在着:“上音乐课好无聊,还有多久下课呀”“音乐教师总是一个人在讲台上讲各种音乐符号,上音乐课太没有意思啦”等现象,这些现象的产生不但会大大降低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还降低了音乐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可见,传统的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现代教育事业的发展,也不能够达到音乐新课改的教学目标,完成新的教学任务。

(二)教学资源匮乏,轻视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性。由于教学资源有限,且大部分学校不重视音乐这一学科的重要性,传统和陈旧的教学观念直接影响着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进程。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重视学生个性和全面发展,只是片面的追求升学率,一味的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由于缺乏教学资源,在课堂教学中很少为学生开展音乐教学活动,教学内容没有一点创新和新颖,只是按照教材内容循规蹈矩,不能够有效的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而导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缺乏创新。

(三)学生的音乐素质欠缺。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大部分家长都严格要求学生的文化课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学生其他方面的培养,进而导致大部分的学生的音乐知识、唱歌技巧以及识谱能力欠缺,这也是直接影响学生学习兴趣和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原因。一般情况下,大部分的学生不能有效的将乐谱、歌词、节奏结合起来,在没有节奏的环境下,就不能单独完成一首歌的演唱,但是对于考试乐曲,教师会对学生加强练习,进而使学生机械的记住,但是这样学生不能够很好的理解音乐的真正内涵,还严重的违背了音乐新课标的教学要求,不利于素质教育的顺利开展,也加重了学生对学习音乐的压力和负担,严重阻碍了音乐教育的创新和持续发展。

二、创新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措施

(一)开展游戏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知识的源泉,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有效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能够有效的推动音乐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全面贯彻素质教育。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掌握小学生的心理特点――爱玩、好动、好奇心强、注意力不集中、模仿能力强等,创新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和爱好,增强学生的节奏感和审美感。然而,游戏教学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重要教学手段之一,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交际能力、团队竞争、思维能力等综合能力。

(二)更新小学音乐教育理念。要想有效地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质量,达到素质教育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音乐教师教师应该对传统的教学观念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更新教学观念,转换教学主题,以学生为中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用听觉、视觉等多种方式有效地刺激学生的神经中枢,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创新课堂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同时,教师应该充分掌握学生实际的音乐学习情况,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采用层次性的教学方法,使教材内容由浅入深,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进而加强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使学生在实际的感受中对音乐进行探索问题和发现问题,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提高小学音乐教师的音乐素养和综合素质。小学生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为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不断提高自身的音乐基本功、音乐素养和综合能力,得到学生的尊重和崇拜,进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审美能力、感知能力为主,进而创新教学方式,并不断的提高自身的教学素养与尽可能多的掌握乐器演奏,增强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三、结语

创新是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也是推动整个社会科学进步的有效途径。小学音乐教育的创新教学已经成为贯彻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这就需要小学音乐教师不断的总结教学经验,创新教学方式,将演奏技巧、理论知识与音乐鉴赏有效地融为一体,并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一个和谐、自由、有趣的环境中,快乐的学习音乐,掌握音乐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感、认知感、创新思维能力,进而有效的推动素质教育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杜海燕.分析小学音乐的创新[J].才智,2013(11).

[2]马春玲.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创新与实践[J].音乐大观,2014(11).

浅谈中小学音乐教育第2篇

【关键词】小学音乐 音乐教育 情感培育 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1-0218-01

学生在小学阶段是身心成长、发育的时期,接收新鲜事物比较快,这时候的学生通过音乐教育可以为学习音乐打下良好的基础,节奏与旋律交织出的乐曲,释放学生的各种各种情感,学生陶醉于优美的乐曲中,感受音乐的新奇与美好。音乐属于情感艺术,它可以调节人们的思想情绪。 因此,教师在小学音乐教学中,以情感培育作为出发点,对小学生进行音乐教学,给学生打下良好的音乐基础。

一、小学音乐教育中情感培育的重要性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知所产生的各种思想与想法,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在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是对学生个体尊重的一种教育进步的体现,通过情感层面,加深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体会,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目标。在小学音乐教育中进行情感培育,能够帮助学生培养审美观念,在学生学习与生活中的态度、情绪和信念方面的教育有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情感培育可以提高学生的情感品质。学生在演奏与欣赏音乐时,感受音色之美、节奏之美、旋律之美与和声之美,情感品质在音乐的艺术境界里得到熏陶与提升,加深体验人生的真善美。

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可以根据小学生的所能掌握的知识能力,引导学生融入音乐知识的海洋,通过音乐中的情感因素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其次,小学音乐进行情感培育是实施美育的最好方法。情感培育与实施美育的最终目的都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在音乐教学中进行情感培育,使音乐教学不但具有传授知识的功能,同时还具有审美教学功能,提高学生对音乐的认知、感受与想象力,而达到审美教育的目的。 音乐教师通过审美化教学,实现传授知识与情感培育教学;最后,小学音乐进行情感培育可以提高学生的道德观念。 在音乐教学中,除了音乐知识的掌握,还需要实现对音乐的掌控,比如,通过合唱让学生体验音乐的合作之美,从而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与合作观念, 增强集体荣誉感,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1]。

可以看出,在音乐教育中融入情感培育,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自我情绪控制能力,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培养与教育。

二、小学音乐教育中的情感培育妙法

(一)抓住学生兴趣融入情感培育

不管学习任何知识,只要有兴趣就是学习的最好动力,兴趣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会用更多的精力去学习自己喜欢的事物。如果学生对教学内容没有产生兴趣,甚至有排斥心理,会表现出强烈的抵触情绪,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因此,作为小学音乐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目标。小学生阶段由于年纪小,生活阅历少,一些层次较深的音乐知识很难理解与掌握,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可以营造与音乐有关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快速融入角色,在感受音乐的同时,掌握有关音乐的故事,并且从乐曲中的音符感受到音乐之美。小学生阶段正处于汲取知识能力最强的时期,对新鲜的事物接受能力很强,并且容易被故事吸引。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讲故事把音乐展现出来,学生在听故事的时候与音乐融为一体,通过情感的方式传授音乐知识,学生更容易接受与理解。

例如,在小学音乐课中有“我的祖国”这个教学内容,在学习这首歌之前教师先把这首歌的背景以故事的方式介绍给学生,告诉学生这首歌曲原自于电影“上甘岭”,我国正处于抗美援朝时期,志愿军的一个连队,在上甘岭上艰苦作战,又冷又饿又渴,但还是以顽强的意志夺取了最后的胜利。教师可以告诉学生这场战役的悲壮与战士们的无畏精神,学生在教师所讲的故事中被深深感染与打动,引起想学习“我的祖国”这首歌曲的欲望,这时候教师再播放歌曲,自然而然把学生带到那种热爱祖国的强烈情感之中,使学生融入情感学习这首歌曲,把自己的情感得以释放[2]。

(二)创设情境,引导情感培育

情境教学是教师引入一定情绪色彩而设计的教学场景,快速激发学生的情感,起着潜移默化的教学作用。情境教学本身就具有强烈的感彩,与情感培育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情境教学是音乐教学中进行情感培育的重要基础,能够烘托课堂教学氛围。在教学中,教师有目的地创设情境引导情感培育,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音乐带来的心理上、精神上的情感体验。例如,在学习《森吉德玛》这首歌曲时,学习这首歌曲的目的,是让学生感受音乐速度的变化以及音乐性格的变化。教师可以创设情境教学,在课堂上为学生展示两幅画面,一幅展示的是美丽辽阔的大草原,一幅展示的是蒙古族人民载歌载舞、幸福快乐的生活,同时反复播放"森吉德玛”这首歌曲,让学生体会音乐中两段音乐的旋律,感受音乐的速度。第一段慢速表现出牧民温馨美满的生活,第二段快速表现出牧民热情奔放的情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音乐中的速度很重要,速度的变化能够改变音乐的性格。学生在情境教学之中,体验到牧民生活的美好之情,同时掌握了音乐教学知识。

(三)设计主问题,参与情感体验

音乐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小学生的理解能力设计主问题,提出一些层面较浅、比较零散的问题作为课堂学习的主线问题,带动学生参与情感体验。学生在参与讨论中,融入自身感受到的情感,进行理解与分析,加深对音乐的印象,增强记忆力。在教师精心设计的主问题中,师生之间的连续问答,提高学生发散性思维。例如,在学习《春晓》这一音乐内容时,学生通过古诗新唱感受古诗表现的意境和情感,体验音乐与古诗的完美结合。教师可以先设计几个情景问题,“春天是什么样子的?”学生们会踊跃回答“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生机盎然”等等。然后教师告诉学生“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用另外的方式来赞美春天”,很自然把学生带入到教学内容之中。设计主问题教学,从学生身边感受到的事物出发,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问题情境产生情感体验与继续探索的欲望[3]。

(四)体验音乐,培养驾驭音乐基础

小学音乐教育主要是通过学生体验音乐,升华对音乐美感的认知,完全融入自己对音乐的理解与体会,并按照自己的理解与体会来驾驭音乐,形成美的生活艺术。情感融入到音乐,才能真正体会到音乐艺术之美。作为小学音乐教师,要引导学生对音乐之美的理解,激发他们的想象力,传授音乐知识的同时,为学生提供思考的空间。小学生在学习音乐时,实现快速熟悉乐器操作比较困难,教师可以采用其他的办法来替代。 比如,在教学时,可以在桌子上摆上七个玻璃杯,每个杯子里的水都有所不同,从多到少,然后教师用小木棍轻敲杯子,每个杯子发出的声音也都不同, 杯子水多的音色较高,水少的音色较低,让学生简单又直观的了解了音乐知识,并且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请小学生到讲台演奏, 在情感的体验中掌握了驾驭音乐的技巧,为以后学习音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综上所述,音乐是人类情感的直接表达,音乐不但能调节人们的情绪,还能提供交流的艺术平台。小学生学习音乐不只是学习音乐知识,同时也是情感培育的体现,在课堂中融入情感教学,可以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彭莉莉,罗俊峰.浅谈多元智能对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启示[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年26期

浅谈中小学音乐教育第3篇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小学音乐教育;实践策略

1、前言

体验式教学在教育行业已经有了很大程度的发展,其理论理念和实践应用也逐渐趋向系统化。对于小学音乐教育来说,因为小学生在心理特征方面明显区别于其他阶段的学生,因此在进行音乐教育时更应该很好的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对应的音乐教学。体验式教学能够很好的让小学生以主人公的身份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从而让教师更好的把握其心理特点与当下教学模式之间的冲突,通过必要的手段,改进教学模式,从而提高音乐教学的质量。而就我国目前的小学音乐教育现状来看,关于体验式教学的应用还有很大的不足,下面针对体验式教学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实践内容,谈一谈增强体验式教学在小学音乐教育中效果的策略。

2、体验式教学的内容和意义

2.1.体验式教学的内容

体验式教学的精髓在于体验这个字眼,其主要是指学生在参与到教学的基础上,更深层次的认识教学全过程,从而引发出一些深度的感悟和体会。体验式教学在小学音乐教学中,主要是教师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变化规律,创建一些较为真实的情境,让学生参与其中并进行教学内容的学习,从而使学生在自我感悟的基础上学会理解和应用知识。此外,音乐体验式教学与其他学科有明显的差别,其从感性入手、以情动人等方面进行音乐知识的学习,从而大大提高了小学生对音乐知识和技能技巧的运用,增强了他们的音乐欣赏和创造能力。

2.2.体验式教学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意义

小学生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他们的心理和对外界的感悟还有很大的欠缺,并且对知识的学习有很强的好奇性和渴望性。因此学校的教育在此时,就给小学生了解外界社会组成和拓展知识体系提供了重要的学习平台。而小学音乐教育能够陶冶小学生的情操,让他们在接触音乐的同时深刻的感受生活。在这之中,应该抛弃小学音乐教育只是供小学生娱乐的错误观点,加大小学音乐的教育力度,完善小学生的审美功能。在小学音乐教学的发展中,体验式教学作为实践认知周围世界的教学模式,越来越受到广大教育人员的热烈追捧。体验式的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真切的参与到每一次授课和歌曲中,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音乐学科和其他学科有明显的不同,其没有太过系统的知识点需要掌握,而是利用一种感性的方式来传递和表达美,并让学生自主的进行音乐体验和探寻,从而与音乐进行深层次的融合。

3、体验式教学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实践策略

3.1体验式教学的情境创设

因为小学生在认知水平上还较低,并且也没有足够的知识素质,其对于音乐知识的掌握大多都是在自身体验的基础上完成的。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相应的教师应该注意引导小学生进行充分的体验生活,进而与他们所接触到的知识进行一一印证,最终实现体验式教学的目的。在实际的音乐教学过程中,应该做到两个方面的教学工作:第一是创建表演情境。创建表演情境主要是说教师通过适当的方式,构建一个能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的情境,并引导他们进入到情境中感受音乐。在整个活动中,教师应该明确其引导身份,把整个活动的主动权交到学生的手中,进而让学生在进行各种角色扮演的同时,增强他们对于音乐的学习兴趣;第二是创建生活场景。创建生活场景主要是把小学生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实景,有选择性的引入到音乐教学中去,从而让学生理解生活中的音乐。此种场景的创设能够让学生结合自己生活中遇到的事情,印证自己对音乐的感悟,在体验的基础上升华自己对音乐的掌握。

3.2.构建以音乐为本、体验为主的教育体系

在目前的小学音乐教育中,部分音乐教学为了体现其学科综合,可以的融入其他不相关的学科知识,影响了音乐的本体属性。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该本着学科综合的理念,坚持音乐为主,保证融入的其他学科与音乐有很密切的关系,进而综合的进行体验式教学。比如在进行音乐欣赏课的时候,应该适当的引入其他学科关于音乐的内容,以保证整个音乐教学的全面性。同时也应该有适可而止的意识,即只需让学生对优秀作品进行欣赏,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而不需他们了解整个音乐艺术作品的背景。而在体验为主方面主要在于在教学过程中避免使用一些大量的语言进行讲解,应该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比如在进行音乐欣赏课时,教师不应该对优秀的作品进行反复的讲解,这对于小学生来说是非常枯燥的。

3.3.体验式教学在音乐理论教学的实践

音乐基础理论又被称为基本乐理,在实际教学中,把基本乐理、音乐欣赏和音乐歌唱等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能够大大增强音乐教学的效果。就目前的小学音乐教学来说,对于音乐理论知识教学方面还没有太深的进度,而小学生的特殊性也决定了小学音乐理论教学应该拥有独特的实践内容。对于小学生来说,体验式教学能够增强他们对于音乐的感受,从而帮助他们全面的理解和掌握音乐理论知识。体验式教学在小学音乐理论知识中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是结合小学音乐教学内容来学习理论知识。比如音乐理论知识中对于不同音的理解是非常抽象的,因此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演奏不同乐器等可行的方式向学生展示不同音的外在表现,把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真实的体验感受,从而增强他们对于音乐理论知识的学习兴趣和掌握程度。此外,相应的教师还应该在具体教学中注重学生听觉与理论知识联系,从而让学生感受不同音响效果的外在表现;第二是根据理论知识进行相关的创造性活动。对于小学生来说,让他们全身心的学习和理解音乐理论知识是不现实的。因此在教学工作中,教师应该结合要学习的理论知识,进行相应的创造性活动。此外,教师还应该充分发挥音乐的艺术性,在教学过程中,寻找机会让学生进行创造性的艺术表演,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理论知识的兴趣。关于小学音乐理论知识方面的学习来说,并没有很全面和系统的要求,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该根据小学生自身对于理论知识的掌握能力,有选择性的进行音乐教学,从而最大程度的增强音乐理论学习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辅助地位,充分发挥体验式教学的特点,促进小学音乐教学的高质进行。

4、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小学音乐教育的要求也会更加全面。而体验式教学作为提高小学音乐教育的重要手段,在未来的发展中必将有其新的意义和内涵。不仅如此,体验式教学因为其适应于学生自身心理变化和行为习惯的特性,在以后的应用中还有更加广阔的前景。本文通过科学合理的探究,较为系统的阐述了体验式教学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实践内容,给广大的小学音乐教育人员带来了操作性较强的实践经验,给体验式教学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发展带来了正向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赵颖.《关注音乐实践》之后:关于《实践的音乐教育:反思与对话》的述评[D].中国音乐学院,2012.

[2] 许春蓉.试论小学音乐教育中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3,07:150-151.

[3] 杨琼.浅谈小学音乐教育的审美体验培养[A].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全国教师队伍建设研究”科研成果集(湖南卷)[C].2013:5.

浅谈中小学音乐教育第4篇

音乐欣赏课,由于受到传统音乐教学认识和条件设备的限制,往往不被重视,或根本不上欣赏课。随着国家对教学设备投入的增加,学校音乐教学设备的不断更新和完善,大多数学校具备了上音乐欣赏课的硬件条件。 根据自己多年来从事音乐教学经验和认识,浅谈一下音乐欣赏课在小学教育教学中的作用。

首先,欣赏音乐在少年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作为学校实施德育与美育的主要内容之一的音乐欣赏课,能扩大和加深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促进智力的发展。人类认识世界大体上有两种途径:一种是科学的途径,用准确的数据,科学的论证来推导和证明客观规律,从而认识客观世界;一种是艺术的途径,借助生动、鲜明、具体、富于想象、充满激情的艺术形象来认识世界。二者可以互相补充,但不能互相代替。有时通过艺术形式认识世界,并不亚于科学的阐述。欣赏音乐同样具有上述艺术效果。如小学音乐试用课本中的欣赏歌曲《小曲好唱口难开》歌曲采用了流行于湖北天门、潜江一带卖唱艺人,所唱的“碟字小曲”形式,吸取了这一带和对世间的不平的民间音乐素材创作而成。使广大劳苦人民无法生活为了生存,被迫外出逃荒,有的沿街乞讨,有的四处卖唱。《小曲好唱口难开》,演唱时有一人伴奏,一人敲碟子演唱,通过这一歌曲学习,学生从中受到的教育,并不亚于历史学识课教学的效果。此外正确认识客观世界,不能只理性认识,也还必须通过感性认识。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识规律,感性先于理性。音乐能生动、形象地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所以通过音乐教学,能使学生在优美动听的旋律中受到感染,逐渐地体会,了解和认识客观世界。

另外,欣赏音乐有助力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陶冶高尚情操,培养优良的道德品质。优秀的音乐作品是时代的号角,是人民的心声,具有一定的教育作用和极强的感染力量。用鲜明、美好的音乐形象和悦耳动听的音响教育学生既可唤起他们在感情上的强烈共鸣,又可提高思想认识。如小学人民音乐出版社试用课本第七册第二课歌曲欣赏《歌唱祖国》,就是进行爱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歌唱祖国》是诞生于1950年9月,它表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朝气蓬勃、蒸蒸日上的崭新面貌,记录了刚刚解放的中国人民雄伟奋进的步伐。歌词凝练集中,具有鲜明生动的形象;旋律气势豪迈而充满深情。通过这首歌曲教唱,可以更加加强爱国主义热情。逐步培养他们从小树立爱祖国、爱学习、爱劳动等“五讲、四美、三热爱”。许多事实说明音乐欣赏作为社会意识形态之一,他不仅可以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描述美好生活还可以批判生活中消极的东西,引起学生在思想心灵上的共鸣。

欣赏音乐还能丰富学生精神生活、发展他们的个性,促进身心成长。马克思曾说:“音乐是人类第二语言。”哪里有人类的存在,哪里就有歌声。欣赏音乐可以调节人类大脑层的机能,消除因学习过分紧张而产生的体力,脑力和精力的疲劳。还可以发展他们的个性,激发对艺术创作的才能。这样,他们的精神生活就会绚丽多彩,充满青春活力;身心也会更加健康。

总之,通过音乐欣赏教学,能够启发学生远大理想,陶冶优良品格,培养高尚情操和丰富情感,使他们身心健康发展通过音乐欣赏教学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成为社会有用的人才,祖国未来的接班人。(作者单位:松原市乾安县余字乡列字小学)

浅谈中小学音乐教育第5篇

关键词:小学音乐;创造教学;问题;解决对策

儿童在音乐创造方面天生就会有一定的天赋,而利用音乐本身的特性和优势就是音乐教育最根本的目的,最大限度地激发和唤醒孩子们内在的创造潜能,唤醒孩子们对创造的动机,造就孩子们的创造力,能够让孩子们全心投入到动人心弦的音乐世界中,去感受和体验创造的感觉。但是在当今我国的小学音乐教育中创造教学的应用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创造教学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问题

1.教师只关注参加音乐特长训练的孩子

当今社会,很多家长在孩子小学阶段甚至更小的时候就让其参加一些特长训练班,例如舞蹈、音乐、书法等。只因为有些孩子已经单独参加和音乐相关的训练,导致孩子在音乐方面的素养比较高。因此,音乐教师在音乐课堂上进行创造教学的时候,此类孩子往往最容易得到老师的特殊关注,他们可以很快跟着教师上课的步伐,能够让老师非常显著地看到自己在应用创造教学这种方式而产生出来的明显效果,久而久之,使得这种现象变得越来越极端,教师慢慢忽略了对其他在音乐方面接触较少的孩子,导致这些学生对音乐课程的兴趣越来越少,有关音乐方面的失落感越来越强烈,甚至会出现对音乐抵触、厌烦等不良情绪的产生。

2.教师对学生的要求太高

小学音乐课堂上应用创造教学的目标很简单,并没有想要做出多么大的成就,仅仅是在学生学习音乐的同时能够将创新精神培养起来,激发学生潜在的创造力,提高学习的兴趣而已,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音乐本身就能够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而有些教师应用创造教学的同时并没有考虑小学生对音乐的认知水平,给学生设定过高的目标,导致音乐教学的作用发挥不出来,让学生讨厌学习音乐课程。

3.教师对音乐资源的利用欠佳

在小学音乐课堂上进行创造性教学一定不能脱离音乐教材,老师也应该对教材加以合理地利用取舍,不能单单凭借自己的思维进行创造教学。目前音乐课都会配有相关的教科书,很多音乐老师在进行创造教学的时候仅仅是参考教学资料,并没有对教科书进行深究,只会重复利用教材,只会让教学越来越单调。

二、创造教学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问题解决对策

1.对教师进行技能培训

目前越来越多的小学老师都意识到音乐创造教学在教学中的重要性,但还是不能避免出现应用不到位情况的出现,究其原因就是教师本身的音乐技能就不强。因而要解决小学音乐中运用创造教学不到位的情况,首先就必须对音乐教师进行音乐技能方面的培训,可以是基本的音乐相关理论知识,也可以是有关乐器的演奏技巧方面等。总之,只有把教师本身的技术水平提高上来,他们才能非常自如地将创造教学的模式在音乐课堂中加以应用。

2.将创造教学模式正确应用

所谓在音乐课堂中正确应用创造教学模式,主要是说教师制订一个合理的教学目标、保证创造教学的整体化,并确保合理利用相关的教学资源等。

由于音乐创造性教学模式针对的是整体学生,而不是针对某个或者是某一类学生,因此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做到以学生的整体为目标,不偏不向,态度保持中立。还可以通过一些类似于学生互助小组的形式,让音乐素养高的学生帮助其他学生一起进行音乐课程的学习,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乐趣,形成学习型的课堂气氛。

在教学果冻的过程中,老师制订的教学目标一定要符合大多数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兴趣爱好,保证让学生能够轻松愉快地学到知识,不可过空、过大,过于乏味。并且在教学活动进行的时候,老师运用新型的教学模式结合能吸引学生、感染学生的多媒体辅助工具来展开教学,给学生创造学习的相关情境,让他们自主学习,将创造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起来。此外,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拥有的知识还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和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这样才能将合理的资源得以运用,真正能够让学生从中受益。

通过实践最终证明,在小学音乐的教学活动中运用创造性的教学方式并非易事,教师更应该让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并给予一定程度的尊重,为他们营造更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保证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和体验音乐给予人类的感受,并能够在这种感受中积极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而提高自身的音乐素质和智力开发。

参考文献:

[1]莫静姣.开启孩子们的音乐创造之梦:提高小学音乐创造教学的服务性[J].音乐时空刊,2014(05):34-36.

[2]涂柏.让学生的音乐创造激情飞扬:小学音乐创造的探索与实践[J].课外阅读:中旬,2013(07).

浅谈中小学音乐教育第6篇

徐莉琳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音乐学院

摘要:小学生对音乐学习充满了兴趣,儿童对音乐的爱好更多是感性层面的。小学生在学习音乐过程中往往因为多变的兴趣爱好

而缺乏自控力,导致学习内容不稳定。为了更好地促进小学音乐教学,教师应该注重把握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

音乐教育中一定要注重灌输积极、健康的思想,根据学生的差异性,因材施教,注重利用音乐教学培养儿童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关键词:小学音乐;儿童;心理发展;教育

童年是人的一生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儿童时期德、智、体、

美的培养与学习,对其今后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如今

的大部分家长,过分的看重所谓文化课的学习,忽略了音乐、体

育、美术等课程的重要性。笔者现就小学音乐教育中儿童心理发

展的特点及在小学音乐教育中如何把握儿童的心理发展谈谈自

己的看法。

一、小学音乐教育中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

(一)对新鲜事物的兴趣是儿童学习音乐的内在动力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爱好是儿童学习新鲜事物的最主要原

因,在儿童的身心发展过程中,由于对新鲜事物的好奇,会激发

儿童的探索欲望。但是儿童的心智成长不够成熟,其对事物的兴

趣爱好和好奇心会随着比较枯燥的音乐学习的进行而慢慢消失,

这就说明儿童对事物积极主动的认知能力有限,缺乏理性的判

断,如果不能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这种驱使儿童学习音乐的内

在动力也会慢慢消失。

(二)儿童对音乐学习的爱好更多是感性层次的认识

起初,儿童对歌曲的学习仅仅停留在简单的模仿层面,他们

只是感性的喜欢其所接触的音乐,对于音乐所反映的内容和精神

层面的感知知之甚少,可能他们只是单纯的喜欢某个旋律所以就

对某支曲目甚是喜好,也或许不喜欢某个旋律而一直学不会某个

曲目,通常情况下,儿童都是凭借记忆反复模仿,而不能像成人

那样,对音乐作品的实质含义进行分析和判断。

(三)多变的兴趣爱好和缺乏自控力,导致学习内容不稳定

由于儿童易变的兴趣爱好和注意力不够集中等原因导致学

习兴趣的多变,加以现今多媒体的发展,各种类型的音乐对儿童

选择音乐学习的形式造成了困惑,比如许多成年人的不适合儿童

学习的流行音乐,如果家长不加辨别的让儿童学习,则会对儿童

的身心健康造成不良的影响。

二、小学音乐教育中如何把握儿童的心理

(一)音乐理论教学应当激发儿童的兴趣。由于儿童心理发

展不成熟,对事物的喜好易变。有时候家长或者老师一句表扬或

赞美就能引发儿童对某种音乐的喜好,但是如果教师和家长不能

正确引导的话,儿童的爱好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失去兴趣。作为

学习音乐的基础的音乐理论课程如果不能激发儿童的兴趣爱好

的话,那么对于儿童学习音乐课程将达不到预期的目标。因此在

儿童音乐理论教学中应加入生动活泼的小游戏、制作小模型以及

儿童相互之间的互动,教师应当创作简单易懂的教学方法不断激

发引导儿童学习音乐的兴趣。

(二)小学儿童学习能力很强,容易接受新事物,但是由于

小学儿童还缺乏成年人对事物优劣、好坏的辨别能力,所以儿童

容易受到不良音乐的误导,儿童的心理如果优秀的事物不去占领

就会被糟粕填充,因此在儿童音乐教育中一定要注重灌输积极、

健康、向上的思想,学习反映主流价值观的优秀曲目儿歌等。我

国是多民族国家,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优秀作品,对儿童的音乐

教学中应将各民族优秀的音乐作为音乐课的学习内容,学习民族

音乐能够使学生热爱和了解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儿童民族意识

和爱国情操。学习反映热爱集体、大公无私、乐于助人的音乐能

够引导儿童从小树立良好的价值观,树立健康向上的人生观。

(三)根据学生的差异性,因材施教。儿童由于心理智力发

育的不成熟,使得儿童的发散性思维不丰富联想能力较差,在针

对儿童音乐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

拓宽儿童的想象空间,使儿童的思维灵活性得到强化,从而使儿

童逐步具备独特的创造性,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丰富的想象力,

能够进一步提高儿童对音乐实质内容的感知。引导儿童学会在实

践中、在游戏中提出新想法,提高儿童的创作能力。要儿童多参

加关于音乐方面的活动,通过实践使儿童把实践和自己的想象力

相结合,使儿童在音乐方面的能力得到提升。

(四)利用音乐教学培养儿童团队协作能力。儿童在成长过

程中比较注重自我,对于团队协作缺乏足够的认识。儿童在集体

中往往喜欢表现自己,从而造成对其他人的忽视。注重对儿童团

队合作思想以及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培养是当前儿童教育必须完

成的一门课程,而要想培养儿童协作精神,需要有意识地表演与

音乐有关的情景剧、开展团体演出活动,使学生在训练中增强团

结合作意识。为此,在儿童音乐教学中,要借助器乐训练这一教

学载体,有意识的开展团体器乐演奏,在练习中,培养学生团队

合作互相配合的意识。但是如何在器乐合奏练习的同时中培养学

生的合作呢?团体演奏的训练、演出,课堂上的合唱、多种器乐

配合演奏指导,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手段之一。要始终让儿童

认识到:只有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只有团结一致才能

演奏出好的曲调。

总之,少年儿童由于其所处的特殊人生时期,其独特的心理

特征要求针对儿童的音乐教育要有独特性。儿童对新事物的兴趣

爱好不能持久、对音乐学习缺乏理性的认识以及缺乏自控力,导

致学习内容不稳定的心理特点,在儿童音乐教育中要因材施教,

有的放矢,不可生搬硬套某一种教学模式。要针对儿童不同的心

理特点和不同儿童的个体差异,创造性的开发不同的教学课程、

方法、模式,注重不断激发儿童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健康的心

理状态,注重对儿童协作能力以及创造性的开发,使得音乐教育

成为儿童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

参考文献:

[1]李红等著.儿童青少年审美心理与教育[M].重庆:西南师范

大学出版社,2004.

[2]孙志梅著.音乐欣赏与和谐人格的培养[J].中小学音乐教

育,2004-2,143:20.

[3]朱智贤,林崇德编.儿童心理学史[G].北京:北京师范大学

出版社,1988.

浅谈中小学音乐教育第7篇

【关键词】 美育 教育 学生

音乐教学在学校教育中起着其他学科不可代替的特殊作用,是实施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径。在音乐教学实践中,学生们对音乐的强烈兴趣与爱好、为音乐作品的情感所感动、在音乐活动中获得的充分满足和愉悦,这些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和谐发展、全面素质的提高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为了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我在教学中作了这样的尝试:

一、利用教材的德育因素,帮助学生学会选择健康的歌曲,抵制消极负面的影响

杰出的民主主义革命家、教育家蔡元培说:“美育代宗教”、“美育救国”、“五育并重”等观点,他提出“所以美育与智育相辅而行,以图德育之完成者也”。这充分说明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同时,应该采取以美助德的主张。因此,音乐课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挖掘好教材的德育因素,让学生知道适宜唱什么歌,不该唱什么歌。教会他们选择歌曲。一首好歌,会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甚至激励一代一代人为歌曲中所表现的理想而奋斗献身。

二、利用教材因素,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

小学音乐教材中,许多歌(乐)曲都是进行审美教育的好教材,每首作品都展示了一幅美的画面,让人从听觉和视觉上感受美,并根据作品的情绪进入音乐意境,使他们在音乐意境中产生强烈的审美欲望,提高审美能力。如《金孔雀轻轻跳》是一首具有西南少数民族风格的创作歌曲,曲调清新、优美,旋律多以三、五度音程进行,配以“××××―×――”为主的节奏,自然、流畅,以代价小姑娘与小孔雀那轻巧的舞步,姿态翩翩,……整首歌曲如同描绘了一幅秀丽的图画,给人留下美好的遐想与回味。为了使学生体验到歌曲的情绪,使他们情不自禁地参与学习,并乐在其中,我们可以在教学中,配以电教片介绍祖国建国前后和改革开放的发展变化,从绚丽多彩的城市风光到小城镇风情,再介绍傣族山寨的风土人情,配上该歌曲的伴唱录音导入新课,富有傣族特色的优美曲调,使学生仿佛看到他们正载歌载舞欢迎远方的每一位客人,这时学生情感一定会沉浸在作品美的意境之中,同时也会表达出他们想学、想唱、想跳的欲望。

三、用读、拍、打的结合,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亲自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为了使全体学生亲自体验并参与其中,我利用奥尔夫愉快教学法中高年级学生进行读、拍、打结合的方法,如在学唱《母鸡叫格格》这首歌曲时,先出示曲谱节奏,我让学生用学过的音乐知识观察分析,找出节奏规律作练习铺垫;然后分小组进行视读练习,等到读熟练流畅后进行视拍节奏,最后教师弹旋律学生边读边拍节奏进行合奏练习,加入歌词进行朗读练习。达到了和谐的效果。接着引导,大胆放手让学生根据练习中的节奏规律发打击乐器让学生自己创作、编排、自打节奏、随琴用la模唱旋律。这不但为学习歌曲做了很好的铺垫,也让学生明白了美是可以自己创造的,并体会到团结合作的伟大力量,并从中体会到创美的惊喜。每个学生都亲自参与了这样的实践,他们配合默契,如临其境,增长了音乐知识,同时也滋育了对音乐的喜爱之情,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体,从而使他们创造美、表现美、感受美的能力又向前迈进了一步,对今后学习音乐创作打下了一定的基础,提高了对音乐的感悟能力。

四、在歌曲的演唱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有表情的歌唱应该是演唱教学中的主要目标。对任何歌曲,老师都应该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其歌词内容、音乐特征等。而后,再用恰当的速度、力度、音色、表情去表现歌曲的情感。我注意引导学生关注下列问题:歌曲的情感表现如何?表现歌曲的技能技巧掌握得如何?在歌曲的音乐风格问题上表现如何?在培养学生能力的过程中,我不断地引导学生比较、鉴别,以便使学生明确自己在表演中的优缺点。这其中,尤其要明确认识:自己在表演技能方面有哪些地方影响了音乐情感的表达,影响了表演的艺术质量,从而在技术上有针对性地予以突破,以保证更好地表达音乐的感情,保证表演的艺术质量。这个过程不仅是提高学生表演技能的过程,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的过程。

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信的演唱、演奏能力及综合性艺术表演能力,发展学生的表演能力及创造性潜能,使学生能用音乐的形式表达个人的情感并与他人沟通、融洽感情,在音乐实践活动中重视学生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情感的陶冶。

怎样做能达到这个目标呢?音乐教师对所有的学生,都要给予热情的关怀和鼓励,特别是对音乐学习能力比较低、甚至音乐能力有某些缺陷的学生,更要给予帮助和辅导,使全体学生都能积极、自信地参与各项音乐活动。要防止发生歧视、甚至剥夺音乐能力有缺陷的学生参加音乐活动的现象。队友音乐特长的学生应给予相应的指导,并引导和鼓励他们关心、帮助他人的音乐学习。

参考文献

浅谈中小学音乐教育第8篇

【关键词】小学音乐;情感教育;教学

在小学教育中,音乐是一门必修的课程,小学阶段的英语为今后的音乐教育打下了必要的基础。在小学阶段通过音乐教育让学生初步形成对音乐的认识和喜爱,对待音乐有积极的态度,能推动小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陶冶小学生的情操修养。本文初步分析了小学音乐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的优势及做法。

一、音乐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的作用

1.有助于培养思想素质

在小学时期进行对学生的思想教育非常重要,因为小学时期是人生的起点,学生的人性主要在这一阶段形成。小学音乐教师要重视音乐的教育功能,使学生在学习的音乐过程中能显著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质。音乐教学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在无形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进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一些优雅的音乐不仅陶冶了学生的情操,还能使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从而实现自我升华。当学生沉浸在音乐世界中的时候,学生能尽情享受音乐艺术的美妙,感受音乐所体现出来的真、善、美。音乐教育在很大层面上能提高学生发现美和欣赏美的能力,使得学生能通过自己的理解再对美进行诠释,甚至能自己创造美。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思想道德和情操修养还没有完全成熟,音乐教育可以实现对学生个性的培养以及帮助学生树立个人信念。例如,在进行一些与祖国有关的歌曲教学时,教师应当建构与歌曲内容相关的情境,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以此加深学生对歌曲内容的理解和对歌曲情感的感悟。小学音乐教学中加入爱国歌曲的教学,能直观地向学生展现祖国的壮丽河山,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2.培养学生的情感品质

音乐教育能帮助学生陶冶情操,提高个人修养,音乐教育通过向学生传授美的音色、节奏、和声及旋律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情感品质。学生在欣赏教师播放的美妙音乐的过程中,身临其境地进入到了音乐所描述的画面,充分领悟音乐的美好,能加深对真、善、美的理解。因此,小学音乐教师在课堂中要根据小学生的特点,融入情感教育,来对学生进行情感启发。

3.有利于提高道德修养

由于小学生思想不成熟,假若直接对小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通常无法取得成效。但音乐教育相比于传统的道德教育更为委婉,教师在音乐教育中可以融入爱国信念、集体意识等的教学,帮助小学生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

二、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

1.创设情境,渲染气氛

由景生情,创设一定的情境对情感的流露起着催化作用,音乐课情感渗透的前提是要有相应的音乐情境。教师可以依据音乐的不同来创设不同的音乐情境,渲染音乐气氛,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音乐情境,在音乐情境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得到个人素养的提升。小学音乐教师在开展音乐教学时,要有创设良好的音乐和教学氛围的能力,能激发学生参与音乐活动的兴趣,真正实现音乐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功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不能让音乐教学仅仅停留在技能、技巧教学上,而要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创设音乐情境,渲染音乐气氛,以此来帮助学生提高综合素质和思想道德修养。

2.巧设问题,激感

优秀的音乐作品是创作者高尚思想感情的高度浓缩,对于小学生而言是丰富的精神食粮,能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因此,音乐教师在进行音乐教学时要注重对音乐中蕴藏的情感的挖掘,让学生在体验美妙的音乐的同时,能深刻感悟到音乐中的情感,并从中受到情感启发。在各种歌曲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有意义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回答,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

3.师生互动,交流情感

在课堂中,教师的情感对学生的情感起着极大的影响。音乐教师可以通^合适的教学方式,用自己的道德情感和审美情感来引发学生的共鸣。情感教育过程需要师生间的双向交流才能取得效果,因此师生需要建立良好的情感关系,保证情感教育的顺利进行。情感教育过程同时是学生的审美过程,教师在对小学生进行指导示范后,小学生能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对音乐展开丰富的想象和再创造,进入十分活跃的情感状态。当教师的审美诱导发挥作用时,学生会产生极大的审美期待,从而学生的感知、理智、想象、情感和理解会被充分调动来进行对音乐的审美。而教师在音乐教学中的范唱,能帮助学生准确理解音乐作品,激发学生歌唱兴趣。

三、总结

小学阶段的音乐教育十分重要,音乐凝结了创作人最真挚的情感,感情是音乐的核心。因此,小学音乐不仅要教给学生最基础的音乐知识,还要通过音乐对小学生进行感情教育。在音乐教育中融入感情教育,使学生能利用音乐进行情感表达,释放自我情感,提高自身综合素养,实现自身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孙立国,孙洪磊,姜红艳等.论情感教育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5(34):4424.

浅谈中小学音乐教育第9篇

在具体的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激发学生的情感,启迪学生的思维,使教学过程转化为指导学生科学学习的认知过程以及思维能力的训练过程。要达到这一目标并不是十分容易的,需要教师采取丰富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充分利用小学生在生活中的感知,在具体的音乐教学中将抽象的音乐转化为对情感的认识,引导学生发散思维进而捕捉音乐。例如,音的长短、高低、大小、强弱等。在加强学生的具体认知过程中,一定要把学生置于主导地位,充分调动其对音乐学习的积极性,并且要创造一切可以利用的环境与条件让学生去想、去做,使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良好的培养与利用。

二、注重兴趣培养

作为一项特殊的意识倾向,兴趣不但是小学生喜欢某种活动的基本前提,也是其成长的起点和动力。

由于兴趣会像磁石一样吸引着小学生去认知或者加入某项活动,并促进形成小学生爱美的品格与情感,因此,作为小学音乐教师,应该将舞蹈和乐器带进课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探索乐谱,自己登台表演,并依靠自己的想象来编排动作,训练学生的即兴表演意识,将教学融入游戏中,将艺术融入学生的表演中,使学生能够体会到自己是课堂的小主人,以此提高其学习效率。

三、实施素质教育

在实行小学生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不仅要重视课堂教学,更要重视课外活动,这是由素质教育的基本特点所决定的,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课外教育有着自己独特的功能与作用。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只有当那些孩子按照自己的真实愿望自由地挥洒5~7小时的空闲时间时,才最有可能培养出既聪明又有发展的全面人才,如果抛开这一点去谈素质爱好与全面发展,都是片面而不切实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