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财务风险建模优选九篇

时间:2023-10-12 09:37:03

财务风险建模

财务风险建模第1篇

关键词:企业;财务风险预警;预警模型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4)01-0075-02

目前企业财务风险发生原因是多样的,诸如经营不善、管理漏洞、负债率过高、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以及不可抗力等因素。而上述问题中,只有不可抗力是无法预知与改变的事实,其他影响问题均可以有效地预防,及时控制。同时企业财务问题也不是突发的,而是一个日益暴露的过程,所以要建立及时有效的预警系统模型,积极有效遏制企业财务风险问题,降低其带来的负面效应。

一、企业财务风险与经济发展

(一)财务风险影响因素

企业财务风险的影响因素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来进行论述。首先,从宏观意义上讲,全球化不断深化,各国之间彼此依存,影响深远。尤其是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2008年全球股市灾难和金融危机,使各国经济发展深受其害。成为自30年代大萧条后最严重的全球灾难。各国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相继破产、倒闭。而我国企业包括上市企业也受到此次金融危机的影响。因此宏观环境萎靡不振使企业运营成本上升财务风险增加。其次,从微观层面分析,企业自身对财务问题的披露也影响财务风险。早在2009年3月12日,财务部就了《金融危机对我国财务运行的影响及启示》,其中提到财务预警机制是对财务数据的有效预测,是企业自身所发出的警告信息,因此,企业需从自身财务问题着手,去探索建立适于自己的一套有效的稳健性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二)企业财务风险与国家经济发展

企业是市场的微观表现,因此持续健康成长的企业,通过影响市场的整体运行来决定国家经济发展走向。而财务风险作为衡量企业发展的重要切入点,可以有效地研究企业财务指标、运营状况、以及其所存在的风险问题。所以,国家经济发展所取得的成就归根结底是企业共同发展支撑的结果。如果企业不具备竞争力,不能实现企业的做大做强,很难受实现稳定有序地经济增长。因此企业财务风险预警对国家经济发展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二、企业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模型的意义

(一)对投资人的积极影响

我国政府及相关机构,尤其是针对上市公司来说,证监会和证券交易所制定了一系列预防财务风险的管理措施。目的是为保护投资者利益。在投资者决定是否进一步投资时,会参照相应的财务风险预警进行决策。又由于我国资本市场尚有待完善,财务风险预警还有助于投资者准确分析企业发展态势,及时调整投资布局,以提高风险下的投资收益。

(二)对债权人的积极影响

企业在发展运行过程中,会遇到和资金相关的融资、借贷问题(如银行、供应商等)。虽然一些企业,尤其是上市企业有着独特的融资渠道,但是间接融资仍然是企业资本结构中的重要比例。那么对于金融机构或者银行而言,根据企业财务风险预警判断其偿债能力,以及信贷风险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对政府管理和资源配置的积极影响

企业在宏观经济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也推动着经济向前发展。因此,企业不只是盈利的个体,还肩负着国民经济发展使命。大面积的企业倒闭和破产会造成经济动荡,失业率上升,从而形成社会发展的不稳定因素。所以企业需要及时关注财务风险管理,对自身的财务风险预警,准确披露其发生危机的信息,使政府及早意识到危机现象,并合理调整、优化资源配置,以应对企业财务风险所带来的负面效应。

三、多角度构建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模型

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是以企业信息化为基础,对企业在经营管理活动中的潜在风险进行实时监控的系统。它贯穿于整个企业经营活动过程中,以企业财务报表、经营计划及其他相关的财务资料为依据,利用财会、金融、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等理论采用比例分析法,数学模型等方法,发现企业存在的财务风险,并向经营者警示。它与财务评价系统相互依存,相互补充。其具有信息收集、预知危机以及控制危机等功能。因此,构建财务风险预警的模型也不尽相同,下面从不同角度进行介绍。

(一)单一变量预警模型

(四)人工神经网络技术

人工神经网络是基于生物神经网络建立起来的理论,采用并行分散处理模式,是一种非线性映射,能够自动适应学习且容错性强。而BP人工神经网络是人工神经网络技术的典型学习算法。BP神经网络是具有多个阶层的神经网络。各阶层之间通过神经元实行权链接,即下层的每个单元与上层的每个单元实现全连接,然而每层神经元之间却无连接。由此可以看出各个阶层之间由若干节点组成,而节点的输出值由输入值、作用函数和阀值决定。因此这种复杂的网络学习过程包括信息正向传播和误差反向传播的过程。通过逐层修复来减少误差,循环往复直至达到要求的精确度。人工神经网络技术是一种平行的、分散的信息处理方式。具有较好的识别力并且克服了传统方法所带来的限制。也不要求严格的数据分布,能够较好地进行自我调整,及时处理数据遗漏和资料错误等问题。也能够适应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因此,人工网络神经技术可以作为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模型建立的重要工具。

通过多角度构建企业财务风险模型可以得出,单一变量模型并不能很好地展现出企业财务状况,及财务问题全貌。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由于其先天的各种假设,其适用范围相当局限。因此在具体财务风险预警模型建立中,要尽量适用人工网络审计技术以及logistic模型对财务风险预警建模。努力克服模型所带来的缺陷问题。综上所述,财务风险预警的建立也是动态的,具有时间序列等特征,因此在具体的数据选择时,也要合理选择数据区间,从而提高财务风险预警模型的精度和准度。来更好地对企业财务风险进行预测分析,一旦风险发生,及时找到积极有效地应对措施。

参考文献:

[1] 李晓奇.上市公司财务风险预警Logistic模型的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1.

[2] 孙 镕.基于BP神经网络的中小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研究[D].长沙:长沙理工大学,2008.

[3] 刘齐阳.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构建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11.

财务风险建模第2篇

关键词 集团;风险管理;构建

随着企业经营环境的不确定性和复杂程度日益加大,企业集团如果不能有效地规避与防范各种风险因素,势必使企业集团的未来发展陷入严重的危机境地。因此,从战略的高度出发。设计企业集团的风险管理模式对于企业长远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企业集团的财务风险特点

(一)规模不经济问题

集团成立的初衷就是要发挥其作为一个整体的资源优势。通过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规模经济等效益。但是。由于对各子公司的控制力度不够,子公司各自为战的现象严重,由此。一方面导致资源的闲置和浪费,另一方面阻碍了集团整体目标的实现。导致规模不经济。

(二)资金管理问题

有些企业集团公司的资金流动与监督控制严重失调。出现大量资金体外循环的现象,资金管理失控。主要表现在:一是部分内部人员利用权力擅自挪用转移资金。使企业集团原本有限的资金分散、沉淀、闲置;二是子公司都掌握一定数量资金,而这些资金大部分由母公司贷款获得,如果母公司对贷款难以及时调回,会影响母公司的财源和资信。

(三)资本运营问题

资本运营是企业集团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资金的筹集、运用、收回的分配。首先,企业集团内部整体资金调剂无序,资本经营意识不强;其次。有些企业集团投资盲目,导致整体投资效益差,投资风险加大;三是企业集团自身管理能力较差,导致企业资金回报率低,甚至出现亏损。

(四)信息失真问题

由于集团公司的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子公司之间或公司内的管理部门之间出于各自的局部利益,主观上不愿及时提供准确的相关信息,阻滞信息流。造成信息严重的不对称和不集中。更为严重的是提供虚假信息。造成集成后的信息普遍失真。

二、传统财务风险管理模式的缺陷

(一)财务预警模式

由于企业的各种风险最终表现为财务风险,早期的企业风险管理研究主要是针对企业的财务风险预警模式,与此相对应的财务风险管理模式便是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运用相关财务指标模型评价企业目前的风险水平。进而再作出相应的风险示警和风险控制决策。

从财务风险管理模式的历史演进看,其评价对象主要集中于财务指标。因此具有容易量化、评价方法日趋成熟和便于理解的优点。但同时也有一些不可避免的缺点:第一,财务模式基于财务数据而其本身不能对财务报表的真伪进行鉴别,当财务数据失实时则不能对企业的风险进行正确评价;第二。单一的财务指标无法全面反映企业的整体风险水平;第三,偏重定量指标、忽视定性指标而易失去相关的重要信息。

(二)平衡风险管理模式的创新与不足

平衡风险管理模式是在财务预警管理模式的基础上产生的,贯穿了平衡记分卡的基本思想(平衡记分卡从四个方面构建企业的业绩评价体系:财务层面、客户层面、内部经营过程、学习和成长方面)。通过平衡考虑企业的财务风险、内部经营风险、人力资源风险和外部客户风险来评价企业的整体风险,并有针对性的提出控制风险的具体方法。

相比财务风险管理模式而言,平衡模式的创新之处表现为:风险评价指标全方位化;风险评价指标全局化、群众化;风险管理动态化、适时化。

但是,平衡模式仍然有其不足之处,主要体现为:各类风险之间没有主线贯穿从而导致相互之间分散而缺乏联系。无法有效控制风险;没有明确相互平衡的各类风险如何进行权衡即权重分配问题,不同的分配权重的取值,可能导致不同的风险评价结果。

三、集团财务风险管理模式的构建

(一)集团财务风险管理模式的设计思路

集团风险管理是关系集团发展战略,贯穿集团成长全过程的战略性的动态管理活动。因此,集团风险管理模式的构建必须实现以下几个目标:首先,必须有助于集团从战略的高度控制企业集团的风险,避免由于集团面临来自外部环境的威胁而导致经营失败的风险;其次,避免由于集团内部的管理风险、子公司的经营风险导致集团整体风险扩大化;最后,通过各级公司和各级管理阶层运用具体的风险控制手段将风险控制和消化在萌芽阶段。

(二)集团财务风险管理模式的系统原理

集团风险管理模式作为一个系统,其构建包括三个相互作用的基本要素:风险管理架构、风险监控机制和风险管理流程。

架构、机制和流程这三要素构成了企业风险管理模式的一个完整的有机体,如图1所示。

(三)集团财务风险管理架构

风险管理架构是指集团风险管理的依托对象。即公司治理结构中拥有风险管理职能的权利机构和岗位安排。如董事会下设的审计委员会、财务总监委派制度、集团内部审计机构等。

集团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设置相应的包括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在内的相互制衡的公司治理结构(如图2所示)。其中涉及风险管理的核心部分包括:

1 董事会下设审计委员会

具有提议聘请或更换外部审计机构,监督公司的内部审计制度及其实施,负责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之间的沟通。审核公司的财务信息及其披露和审查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等权利。

2 财务总监委派制度

在企业财产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情况下,由董事会向下属企业委派财务总监参与企业重大经营决策,监控企业日常财务活动的一种经济监督制度。实行财务总监委派制的两大原则:一是选择对集团核心力构成最为重要、对集团利益贡献最大或者经营业务必不可少但管理非常混乱的控股子公司;二是财务总监对集团公司董事会负责,其经济利益与派驻的子公司脱钩,由集团董事会考核和管理。

3 审计机构

这里一般是指集团内部的审计机构,承担了集团主要的内部审计工作。在特殊情况下也包括董事会聘请的外部审计机构。

(四)集团财务风险管理机制

风险管理机制,就是利用相应的风险监控工具(如内部审计制度、外部审计制度等)按照一定的规则和程序对潜在的风险发生领域进行监督和跟踪,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1 现代内部审计 现代内部审计不仅对企业的财务活动、内部控制制度进行纠错防弊,更重要的是用来增加组织价值和改善组织运营的活动,以系统的、专业的方法对风险管理、控制及治理过程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和改善,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

现代内部审计的工作重点应该从财务收支活动、内部控制制度拓展到经营审计和管理审计,主要包括:专项业务审计,评价其对企业决策和管理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及目标的完成情况;企业的管理活动审计,评价其管理职能的发挥情况及各项管理措施的有效性;对各子公司责任人进行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其责任履行情况。

现代内部审计不仅从审计的内容进行了拓展,而且从审计的方式和控制关键点进行了革新。由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复杂性和企业管

理的现代化。传统的事后审计已不能对企业的经营风险进行全面、准确的监控。因此,内部审计的控制重点必须前移,把事中、事后审计和事前审计相结合,发挥好预防性和建设性的作用,把审计工作贯穿于企业运营的全过程。变事后监督为事前预防。首先,根据企业经营管理的“计划―决策―执行―评价”的过程,现代内部审计对企业重要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主要是经济可行性和财务可行性)进行审计,看企业的分析和论证是否合理;其次,项目实施后,对项目进行跟踪审计,检查计划的实施和决策的执行情况是否正常。是否出现偏差,并及时反馈相关信息;项目结束后,对整个项目的经济效益、管理效率等进行全面的审查和评价,总结经验教训。

2 外部审计――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应用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即经营风险导向审计(Bus‘lness Risk-basedAuditing)从战略管理和系统论的角度出发。通过研究企业所处的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行业环境以及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和流程,分析评价企业可能面临的经营风险和剩余风险,从而控制和降低审计风险。如毕马威会计事务所的经营风险测评程序(The KPMG‘sBusinessMeasurementProcess,简称BMP)。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在战略发展过程中的风险识别和分析方法对于监控集团的经营风险和战略风险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引入基于战略发展观的现代风险导向的外部审计,对集团的战略发展风险和高层管理舞弊风险能够起到更好的监控作用。

整个行业的商业风险通过经济活动的主体即企业的系列经营活动传递到企业的战略管理和经营层次,而企业战略管理风险和经营活动风险会以经营失败或管理舞弊的形式爆发。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应用于集团风险监控体系,一方面体现在集团母公司以及各子公司的年度财务报告审计上,另一方面体现在集团认为有必要借助于事务所的咨询方案对集团进行诊断和战略调整。不管哪种情况。都应首先从战略角度分析经济全球化给各行业带来的风险,然后再从行业的角度具体分析企业面临的风险,进而评价企业的经营失败风险和管理层舞弊风险,从而把握集团整体风险的大小、范围以及重要程度,最终为集团制定相应的风险治理对策提供参考依据。

(五)集团财务风险管理流程

风险管理流程,主要包括环境分析、目标设定、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反应、风险控制六大步骤。

1 环境分析

主要是分析集团面临的全球经济环境、所处行业环境和企业经营环境。全球经济环境包括宏观经济发展趋势、资源禀赋、全球化竞争和文化冲突等;所处行业状况包括行业竞争状况、行业价值链地位、市场需求状况和行业进入壁垒等;企业经营环境主要包括组织结构、企业文化、核心竞争力、业务流程和领导风格等。环境分析有利于企业制定各种正确的目标,并可以通过事项识别发现机遇和挑战(即风险的潜在表现)。

2 目标设定

目标设定既是环境分析的结果,也是风险识别的依据。企业根据内外环境的分析,制定与企业愿景相适应的战略目标,在战略目标的指导下制定企业的经营目标、各项财务或经营报告目标以及指导企业业务活动符合相关法规制度的合规目标。

3 风险识别

通过内外环境的分析和企业制定的各种目标可能或已经实现的程度,动态地对风险进行识别。这些风险涉及到经济、政治、社会、自然、技术等各方面。因此,企业必须根据自身情况和经济效益原则对风险识别的深度、广度和时间进行决策。

4 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主要是分析评价潜在风险可能对目标实现产生的影响程度,企业应当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角度进行分析。首先分析企业的固有风险(或叫系统风险,不可分散风险),然后根据企业的风险偏好。确定剩余风险,最后得出企业需要进行控制的风险。

5 风险反应

在评估了相关的风险之后,管理者要确定怎样对风险作出反应。风险反应包括规避风险、降低风险、共担风险和承受风险。在考虑应对的过程中。管理当局评估对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的效果。以及成本效益,选择能够使剩余风险处于期望的风险容限以内的应对措施。

财务风险建模第3篇

【关键词】 财务预警模型指标;财务风险预警模型;多元线性函数模型

网络环境作为全球化的技术环境,使会计行业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企业管理者越来越多的关注网络所带来的挑战与机遇。网络财务在我国尚处于初期阶段,它的运用存在诸多新风险,建立一套有效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是必然选择,而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最关键的就是构建财务风险预警模型。

本文认为现金流量表能客观地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及获利能力,而且由于现金流量的计算不涉及权责发生制,几乎没有造假的可能,因此本文是基于现金流的F记分模型为基础构建网络环境下的财务风险预警模型。

一、样本的选择

本文对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的主体是我国A股市场的上市公司,利用公开披露的企业信息来研究上市公司陷入财务危机的可预测性。

在确定样本企业时,选取了一组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18家ST公司,同时还相应地选择同行业、同规模的18家非ST公司作为研究样本,总样本共36家。研究数据主要来自上海证券报上公开披露的2002年度到2006年度的年度报告的有关资料。

二、财务预警模型指标的选择

任何企业的财务危机都会通过一些敏感性财务指标值反映出来。因此,设置一些敏感性财务指标是建立财务预警机制的基础。基于网络环境下现金流量对企业的重要性,本文主要从企业财务活动的角度,确定了三大类基础指标:经营环节风险指标,包括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营业周期、现金流入量与现金流出量之比、销售营业现金流入比;筹资环节风险指标,包括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产权比率、已获利息倍数、长期资产合适率、总资产增长率、现金流动负债比率、现金盈利值、营运资金占用额;投资环节风险指标,主要包括总资产报酬率、总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净现率。

为了全面客观地检验上市公司的经营好坏,所选取的财务指标要具有全面性与综合性,保证所选指标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为避免指标之间某些特征重复计算,尽量消除变量的高度相关性。为此,本文将通过两个步骤选取建模指标。

(一)运用T检验,判断财务指标的显著性差异

利用收集的总共36家企业的数据资料,分组计算19个财务指标在被挂名ST前两年的平均值,计算两组样本各指标值的T检验值。

这个过程可以通过SPSS统计分析软件中的样本显著性检验功能,对数据进行检验。为了让更多的指标入选,现将T检验的判别标准定为:|T|≥1.7。在双尾检验的显著性概率中,通过检验的指标较多,在前一年有十二个,在前两年有八个。模型中包括过多的指标,会不利于对上市公司的财务危机进行有效的预测。因此,需再通过显著性的指标中再次筛选。

通过综合考虑,最初选定了五个财务指标即:X1销售营业现金流入比、X2资产负债率、X3营运资金占用率、X4总资产报酬率和X5总资产周转率。

(二)运用因子分析法,检验财务指标的相关性

如果上述所选的五个指标之间高度相关,那么就会使某些特征重复计算,引起夸大的危害,因此在选择最终变量时应尽量消除变量的高度相关性。

这个过程可以通过SPSS统计分析软件中的因子分析功能,对五个指标进行检验,其检验结果表明,这五个指标的相关系数都是小于0.5的。因此,可以选择这五个指标来构建模型。

三、财务风险预警模型的构建

本文将采用基于极值原理的Fisher判别法。其基本思想是:把多维问题化为一维问题,并应用线性判别函数解决判别问题。

第一步,在构建模型前,需要确定所选的样本数据是否是有效的。运用SPSS软件,对样本进行判别分析,经判别后,有效观测量为36。

第二步,检验五个指标的均值在ST组和非ST组之间是否存在显著的差异,从而证实这些变量在构造预测模型中的代表性。经SPSS软件检验证实,五个指标的均值在ST组和非ST组之间确实存在着显著差别。

第三步,运用SPSS软件,对五个指标进行F线性判别,得到:

前一年的线性判别模型为:

Y=0.365X1-0.455X2+0.002X3+0.802X4+0.404X5+1.388

前两年的线性判别模型为:

Y=0.114X1-0.968X2+0.079X3-0.026X4+0.721X5-0.525

根据前一年的判别模型,将企业成为ST前一年的数据进行回代代入,得到样本企业的Y,Y=1.43,依据此分界值对样本企业进行检验。若Y值<1.43,则说明该企业在未来一年内将陷入财务危机,反之,则为正常企业。检验结果表明:在ST组中,只有一家企业被误判,预测的准确率可达94.44%;在非ST组中,只有两家企业被误判,预测的准确率可达88.89%。

同理,根据前两年的判别模型,将企业成为ST前两年的数据进行回代代入,得到样本企业的Y,Y=-0.60,依据此分界值对样本企业进行检验。若Y值<-0.60,则说明该企业在未来一年内将陷入财务危机,反之,则为正常企业。经检验发现,在ST组中,有三家企业被误判,预测的准确率可达83.3%;在非ST组中,有四家企业被误判,预测的准确率可达77.8%。

经过检验,此模型在企业发生财务危机前一年的准确率要比在前两年的判别准确率高,即离企业发生财务危机的时间越短,判别的准确率越高。这与企业发生财务危机的实际情况相符,因而证明,可以采用此模型进行实证检验。

四、模型的实证检验

本研究运用SPSS软件做出了比较理想的多元线性回归判定模型,而该模型的运行效果是否也能理想,其判定是否准确,预测结果是否符合实际情况,这些问题都还需要进一步检验。

下表是从随机选取的作为研究样本的12家上市公司公布的最新财务报告中提取数据来检验模型的结果。

从表中Y值可以看出,对于正常企业,所有的Y值全部高于1.43,模型验证准确率为100%,而对于ST类的企业,只有50%的Y值是在1.43以下,另外50%Y值处于健康企业的范围,模型验证正确率为50%。

对于ST企业的判断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偏差,笔者认为原因不外乎以下几方面:

一是部分ST企业由于经营状况的改善使得财务状况可能向好的方向转变,这种情况下,我们认为是模型判断企业的经营状况得到改观;二是由于2007年中国股市暴涨,上市公司在股市上涨过程中赚取了大量的投资收益,从而使得报表中的纯利润一项较往年大幅增长;三是本文建模用的样本数据不够全面。这些样本并没有涉及到所有行业的、地区的或是各种性质的企业;四是由于作者水平有限,模型可能存在漏洞也会导致判断出现偏差。

五、研究结论

通过本文的理论总结与实证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在我国财务预警研究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实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建立的模型具有较高的判别精度和预测能力,可以获得较好的预警结果。第二,将逐步判别分析方法应用于财务预警研究中,可以在减少模型变量的同时,达到与全部备选变量构建的全变量预测模型相近的判别精度和预测能力,使最终构建的预测模型更符合成本效益原则,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第三,本研究采用上市公司年度财务报告数据来构建财务预警模型,极大地提高了财务危机预测的及时性,给企业一般投资者和债权人增加了一条更及时更准确的预警途径。

六、本实证分析的局限性

一是所选上市公司的行业区别带来的模型偏差未能解决。未能通过控制变量的方法来减少外部经济环境因素所可能带来的预测偏差。二是此预测模型结论的准确性受到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真实性的影响,可能导致相应的一些财务指标出现异常。三是由于受上市公司样本数据收集的限制,一时还无法对这些样本进行连续几年的跟踪检验,但这种方法和思路已经给了我们一个良好的开端。四是未能收集足够的公司样本进行研究。

【参考文献】

[1] 赵息,肖铮,何辉渝.Logistic模型在上市公司财务预警中的应用研究[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7,(2):21-24.

[2] 芦勇. 中小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指标体系研究[J]. 企业家天地,2006,(10):64.

[3] 智文义,王恒,张利军. 浅谈企业财务预警系统[J]. 机械管理开发,2007,(3):147-148.

财务风险建模第4篇

主成分分析法是将实测的多个指标,用少数几个潜在的相互独立的主成分指标的线形组合来表示,构成的线形组合可反映原多个实测指标的主要信息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理论上非常成熟。随着spss统计软件的逐步简化,这种方法的运用将越来越普及,企业使用起来将非常方便。

笔者选择了三家同一行业的公司,对其连续三年的报表资料,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该行业的财务风险预警模型。

一、资料分析

a公司是一家电力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b公司是一家自动化系统有限公司,c公司也是一家自动化有限公司,三家公司的主要经营范围都是自动化控制系统工程设计和施工,而主要的方向都是电厂和电网的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技术服务及设备成套,因此是属于同一行业的相同专业方向的三家公司。其中b公司成立于2002年,属于成长期,而a和c公司属于成熟期。三家公司目前经营运作的主要特点是根据客户的需要和自身的开发能力参加招投标、承接项目,然后组织人员研制,最后将开发的软硬件产品交付客户,一般一个项目的运作时间是半年到一年。就目前来说,三家公司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是取得项目,并且全力以赴以高质量、高效率完成项目,取得客户的信任、保留客户、吸引潜在客户。同时,公司属于科研开发类公司,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是公司现在和未来发展必须关注的问题。如果人才流失,公司承接项目不能按时按质完成,将直接影响公司的信誉和资金回笼,给公司带来风险。同样,不能吸引人才,必将使公司丧失项目承接能力,失去生存的机会,给公司带来风险,而这一切都取决于公司的盈利能力。因为按照现行税法规定,员工奖金的大部分是从税后利润开支的,没利润,就没人才,这对该行业来说,是有很大风险的。另外,因为项目运作的特点,客户付款的方式一般是预付10%-30%,设备到货付50%-80%,

系统投运付10%,剩余的作为质保金一年后付,这就意味着公司承接项目后,在一段时间内要有充足的流动资金,而且流动资金应处于良性运行状态,如果出现“断链”,会影响公司的正常运营,给公司带来风险。

二、指标选择

通过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三家公司目前的潜在风险主要存在于市场、盈利和流动资金三方面。因此,选择财务风险预警指标,应从这几方面着手,选择以下指标作为三家公司财务风险预警的指标。

(一)速动比率

三家公司运营的特点决定了他们必然经常性地存在流动负债,而流动资产中的存货主要存在于项目的设备中,不可能变现,因此只有通过速动比率才能很好地反映他们的短期偿债能力。同时,该指标还能反映企业取得负债的能力,表明公司的信誉程度,从另一个方面反映公司的发展能力。

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流动资产-存货)/流动负债

(二)净资产收益率

通过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利润对三家公司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的作用。因此,尽管该指标容易被粉饰,但仍然选择该指标,一方面用来反映公司的盈利能力;另一方面用来体现公司的稳定性。

净资产报酬率=净利润/平均净资产

(三)销售收入增长率

市场决定了三家公司的生存与发展,而市场的最好体现就是销售收入的增长情况。通过该指标,可反映公司的市场状况和公司的发展前景。

销售收入增长率=(本期销售收入-上期销售收入)/上期销售收入

(四)应收账款周转率

因为客户的付款现状决定了公司应收账款存在的必然性,所以应收账款周转率的大小,一方面可反映公司的运营状况;另一方面可反映资金的流动状况。

应收账款周转率=销售收入净额/应收账款平均余额

(五)投入产出率

公司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在市场,有时公司为了取得市场不惜牺牲利润,这从长期来说,不利于公司的发展,增大了公司的运营风险。因此,通过投入产出率,可反映公司的运营风险。

投入产出率=产品销售收入/(产品销售成本+期间费用)

(六)资产负债率

财务风险建模第5篇

关键词:全面财务风险管理;模型;构建;企业

构建全面财务风险管理模型既是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实践的内在要求,也是财务风险管理理论发展的需要。构建全面财务风险管理模型的基本思路:以全过程的财务风险管理为基础,主要由预警系统、防范与控制系统和反馈系统组成。模型中还包含了全面财务风险管理的全方位、全程序、全企业的各种内在要求和财务风险管理的多种基本方法。

1企业全面财务风险管理预警系统的构建

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是指为了防止企业财务系统运行偏离预期目标而建立的报警系统。财务风险预警系统使企业可以利用该模型或管理活动提高自身防范风险的能力,及早发现财务恶化征兆,采取有效措施避开或化解可能出现的财务危机,同时也可以使企业获得更多的有预测性、能反映企业真实价值的信息,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服务。

(1)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构建。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设计与选择,是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建设的首要环节,具体选择哪几类指标和选择哪些指标,要根据企业的具体实际情况来定,并根据实际成果作相应的调整。如下表1可以作为企业制定自身指标体系的参考:

具体指标变现能力指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管理能力指标营业周期、存货周转天数、应收帐款周转天数、流动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负债指标产权比率、已获利息倍数、资产负债率、有形净值负债率赢利能力指标销售净利率、销售毛利率、净资产受益率、资产净利率表1企业使用的指标体系

(2)财务风险预警模型的建立。

①单变量模型。所谓单变量模型就是运用单一的财务比率来预测财务风险,单变量模型是1967年由美国芝加哥大学的威廉·比弗教授提出的。可用作预测财务危机的重要的比率有:

债务保障率=现金流量/债务总额

资产收益率=净收益/资产总额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

资金安全率=资产变现率/资产负债率

良好的现金流量、净收益和债务状况可以表现出一个公司的稳定发展态势,所以应对上述比率的变化趋势予以特别注意。当这些指标出现恶化,以至于达到警戒值,就必须要注意公司是否会出现财务危机。

②多元判别模型。多元判别模型的思路是运用多种财务指标加权汇总产生的总判别值来预测财务危机风险。多元判别模型认为,公司是一个综合体,各个财务指标之间存在某种相互联系,对公司整体的风险影响作用也是不一样的。多元判别模型最早由奥特曼提出,奥特曼模型如下:

z=1.2x1+1.4x2+3.3x3+0.6x4+x5

其中:

x1=(期末流动资产-期末流动负债)/期末总资产

x2=期末留存收益/期末总资产

x3=息税前利润/总资产

x4=期末股东权益的市场价值/期末总负债

x5=本期销售收入/平均总资产

该模型是以5个财务比率,将反映企业偿债能力的指标(x1,x4)、获利能力指标(x2,x3)和营运能力指标(x5)有机联系起来,一般认为z值大于2.675时,表明公司财务状况良好,无财务风险可言,相当安全;当z小于1.81时,表明公司财务状况堪优,面临破产的危机;在2.675和1.81之间,说明公司财务状况不稳定,需要企业及时找出对策防范风险。奥特曼模型的预测能力也是很高的,预测准确性达到90%左右。

2企业全面财务风险管理防范与控制系统的构建

(1)筹资风险及其防范与控制。

①筹资风险的识别。

筹资风险,指由于资金供需市场、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企业筹集资金给财务成果带来的不确定性。

企业筹集资金的方式主要有两种:自有资金和借入资金。自有资金是所有者投入的资金,不存在还本付息的问题,其风险只存在于其使用效益的不确定上。借入资金是引发筹资风险的主要原因。借入资金严格规定了借款人的还款方式、还款期限和利息率,其特点之一是定期支付固定利息,当企业资金收益率高于负债利率时,企业通过负债筹资经营获得收益,除了支付固定利息外剩余的收益,全部归投资者所有,使投资者实际收益率高于企业资金收益率。负债筹资的这个作用称为财务杠杆作用。

②筹资风险的衡量。

评价企业筹资风险程度的指标有多种,其中自有资金收益率和资金成本率指标分别从效益和成本二个不同角度反映企业筹资风险程度,具有计算简单且准确性高的特点,是较为实用的筹资风险评价指标。

a.自有资金收益率指标。

企业在筹资过程中,往往要同时安排自有资金和借入资金,而二者比例不尽相同。自有资金收益率就是判断这一风险程度的指标。其计算公式为:

自有资金收益率=投资收益率+(借入资金/自有资金)*(投资收益率-借入资金利息率)

式中:

投资收益率=(投资项目利润总额+借款利息额)/(自有资金+借入资金)

从上式可以看出投资收益率、借入资金与自有资金的比例、借入资金利息率的变化决定了自有资金收益率的高低。通过对自有资金收益率指标的分析,可以判断筹资风险程度,调整筹资决策。

b.资金成本率指标。

资金成本是企业为筹集和使用资金所支付的各种费用。资金成本率是指资金成本占筹措资金的比例。其计算公式为:

资金成本率=资金占用费/(筹集资金总额-资金筹集费)

如果企业筹集的资金为负债,上述公式中的资金占用费还应扣除因增加利息支出而少交的所得税额,上述公式可改为:

借入资金成本率=借入资金占用费以(1-所得税率)/(借入资金总额-借入资金筹集费)

企业多种渠道用多种方式同时筹集资金时,由于不同的资金成本不一样,为此就需要计算全部筹集资金的综合资金成本率,其计算公式为:

综合资金成本率=∑各项资金成本率×该项资金占全部资金比例

资金成本率指标是企业选择资金来源,拟定筹资方案的依据,通过对资金成本率变化的分析,可以判断筹资风险程度。

(2)筹资风险的防范与控制。企业通过筹资活动取得资金后,进行投资的类型有两种:一是投资生产项目;二是投资购买证券。无论项目投资还是证券投资,都不能保证一定达到预期收益。这种投入资金的实际使用效果偏离预期结果的可能性就是投资风险。

①直接投资风险。

a.直接投资风险的识别。

造成直接投资风险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企业外部经济环境和企业经营方面的问题所导致的经营风险。具体有如下3种:一是投资项目不能如期投产,不能取得效益;或虽然投产,但不能盈利,反而出现亏损,导致企业整体盈利能力和偿还能力的降低。二是投资项目并没有出现亏损,但盈利水平很低,利润率低于银行存款的利息率。三是投资项目既没有出现亏损,利润率也高于银行利息率,但低于企业目前的资金利润水平。

b.直接投资风险的衡量。

通常用经营杠杆系数来衡量投资风险:

经营杠杆系数=息税前利润(ebit)变动百分比/销售量(q)变动百分比

该指标用来评估项目投资风险的大小。经营杠杆系数愈大,投资项目所面临的风险愈大;经营杠杆系数愈小,投资项目所面临的风险愈小。

c.直接投资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a.加强投资方案的可行性研究:企业如果能够在投资之前对未来收益情况进行合理预测,将风险高而收益低的方案排除在外,只将资金投向那些切实可行的方案,对防范与控制投资风险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b.提高投资决策的科学化水平:为防范投资风险,企业必须采用科学的决策方法,在决策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影响决策的各种因素,尽量采用定量计算及分析方法,并运用科学的决策模型进行决策,对各种可行方案要认真进行分析评价,从中选择最优的决策方案,切忌主观臆断。

②证券投资风险。

a.证券投资风险的识别。

证券投资风险可分为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系统性风险,又称不可分散风险,是指由于全局性因素的变化,导致证券市场上所有证券的收益发生变动的风险,如经济形势变化、通货膨胀、利率汇率变化等等,都会给市场上所有的金融资本带来损失。对于投资主体来说,它不能通过多角化投资来加以消除或降低,它的影响是整体性的,所以又称不可分散风险。非系统性风险,又称可分散风险,是指因某些因素的变化,导致证券市场上个别证券收益变动的风险。图2是利用证券投资组合分散非系统风险示意图。实证研究表明,科学选择30~40种证券能够在保证收益率的情况下有效地分散非系统风险。

b.证券投资风险的防范和控制。

证券投资风险的防范与控制主要通过运用投资组合理论,合理进行投资组合来实现。根据投资组合理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不同投资项目收益率的相关系数越小,投资组合降低总体投资风险的能力越大。因此,为达到分散投资风险的目的,在进行投资决策时要注意分析投资项目之间的相关性。

(3)资金营运风险及其防范与控制。

企业资金的营运过程是指从资金投入开始到资金收回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企业主要面临现金、应收账款和存货的风险。

①现金风险及其防范与控制。

现金风险主要指企业现金短缺或者现金持有过量所形成的风险。企业财务部门要掌握各部门对资金的日常需求量及资金的支付时间,来确定合理的现金余额以防范与控制现金风险。图3是现金成本分析模式,即通过分析持有现金的机会成本、管理成本和短缺成本,寻求持有成本最低的现金持有量。

(2)应收账款风险及其防范与控制。

企业为了增加销量,扩大市场占有率,经常采用赊销方式,但往往导致企业应收账款大量增加。大量的应收账款会妨碍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同时相当比例的应收账款由于长期无法收回而成为坏账,严重影响企业的安全性。

为了防范与控制应收账款对企业造成的不利后果,首先,应当合理控制应收账款的规模,在采用各种信用政策的时候,注重评估对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信用状况,评价其偿债能力和信誉,谨慎签订合同,综合衡量各种得失,选择效用最大的方案;其次,采取适当的催收方式和力度加快应收账款的收回。如定期分析账龄分析表,紧密跟踪应收账款的还款情况,根据不同账龄制定收款政策,必要时可依靠诉讼方式,以控制应收账款风险,减少坏账损失。

3企业全面财务风险管理反馈系统的构建

全面财务风险管理的反馈系统主要由财务风险管理的后评价系统和财务风险管理的修正系统组成。

(1)财务风险管理的后评价系统。

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后评价是指企业实施财务风险管理方案后的一段时间内,由财务风险管理部门对相关部门进行回访,考察企业实施财务风险管理方案后管理水平、经济效益的变化,并对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全过程进行系统的、客观的分析。通过对财务风险管理活动实践的检查总结,评价企业财务风险管理问题的准确性、检查财务风险处理对策的针对性、分析财务风险管理结果的有效性;通过分析评价找出成败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通过及时有效的信息反馈,为未来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决策和提高财务风险管理水平提出建议。

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后评价应有一个严密、科学的工作程序,后评价工作才能井然有序地展开,评价结果才具有客观性和权威性。后评价的主要步骤为:

建立后评价机构

确定评价项目

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

资料、数据的搜集与整理

对数据的比较和分析

总结与反馈

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后评价的主要内容如下:

①财务风险管理决策后评价:财务风险管理决策后评价是评价现时企业所面临的财务风险状况和财务风险管理决策执行的实际情况,验证财务风险管理前做出的风险预测及对企业风险抵御能力分析是否正确,并重新评价财务风险管理决策是否符合企业发展的需要。

②财务风险管理方案实施情况后评价:财务风险管理方案实施情况后评价主要是评价财务风险管理各环节工作实际成绩,总结各环节的经验教训,找出每个阶段的工作对实际风险管理效益和预计风险管理效益的偏差程度。

③财务风险管理经济效益后评价:财务风险管理经济效益后评价,是对实施风险处理方案后企业的实际财务状况进行再评价,并与财务风险处理方案实施前指标对比分析偏差原因,提出改进措施,为今后财务风险管理决策提供参考。

(2)财务风险管理的修正系统。

财务风险管理的修正系统通过对后评价的结果进行分析,对财务风险管理过程中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措施予以保留,对不合理的指标、方法、决策程序和措施等提出改进方案,并反馈给相关的部门,以不断完善企业的全面财务风险管理模型。具体来说,通过明确本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的主要目的,参考社会平均水平、行业水平、企业特点、产业政策、本企业或同行业历史经验,制定出适合于本企业财务特点的预警指标体系,以保持预警系统的先进性和有用性。

参考文献:

[1]陈忠阳.金融风险分析与管理研究——市场和机构的理论、 模型与技术[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2]樊丽,张晓霞.浅谈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与规避[j].北方经贸,2004,(7):114—115

[3]冯建.财务理论结构研究[m].北京:立信会计出版社,2004

[4]郭复初.财务新论[m].北京:立信会计出版社,2006年版

[5]侯红兵.树立财务风险观念,健全财务风险管理[j].财经论丛,2003,(5):60—62

财务风险建模第6篇

关键词:公立医院 财务风险 预警模型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也不断的完善,当前我国医疗卫生行业市场化改革不断推行,投资主体呈现多元化的格局,国有、私营和中外合资等形式的医疗机构层出不穷,医疗市场的竞争也不断加剧。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公立医院必须合理的拓宽融资的渠道,筹集更多的发展资金,才能促进医院的健康发展。然而在公立医院负债经营的时候,必然会伴随着一定的市场风险,对财务风险的监控对保障医院正常运行十分重要。因此,公立医院必须重视对财务风险的监测,建立科学的财务风险预警体系,实现对潜在财务风险的实时监控。本文对当前我国公立医院面临的财务风险进行分析,并简单探讨了一种基于ERP平台的财务风险预警模型的建立,以期帮助医院管理者能够对财务风险进行及时的预警,并制定相应管理措施。

一、我国公立医院面临的财务风险分析

当前,我国公立医院的财务风险的存在主要是因为行业竞争的加剧以及公立医院获得越来越多的私营权,这给医院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不小的挑战。许多公立医院对医疗经费的增长幅度控制不当,运营成本持续攀升,这些都导致了医院的发展遇到了困境。再加上医院财务风险意识淡薄,只注重眼前利益导致财务风险不断加大。目前,我国公立医院面临的财务风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医疗行业竞争的加剧,市场规则下,不断有民营和中外合资的医疗机构出现,给公立医院造成巨大的竞争压力。公立医院不断增加医疗设施的改进,不按照政府要求用药、收费,造成医院支出超标,造成资金短缺的问题。

(二)我国医疗改革的推进促进了老百姓的医疗需求的增长,政府财政不足以及公立医院内部资金的匮乏导致公立医院大量的举债。通过举债的方式来完成基本设施、设备以及人才的引进,以求吸纳更多的患者。这种负债的发展方式使得医院的运营成本急剧上升,大量的贷款使得医院的资产负债率偏高,长期负债问题严重。医院不断吸收新技术和新项目,造成了公共医疗费用的攀升。这种负债经营很可能导致公立医院的负债失控,短期负债和长期负债的共同作用导致资金链的断裂。

(三)为了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公立医院大量采购先进的医疗设备。但是在设备的采集过程中,由于缺乏对设备的技术、市场和财务的可行性研究,对设备的市场前景、设备的先进性没有进行可行性分析,同时对设备使用带来的未来现金流量的影响预测,导致医院盲目购买设备,造成资金的浪费,甚至使医院背上沉重的经济负担。

(四)应收账款风险。随着新医改的推行,引入第三方支付的前提下,患者往往会对超低的价格产生过度消费,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此外,医院的应收账款管理缺乏应有的催帐观念和风险意识,常常会错过收账的最好时机,给公立医院造成大量的呆账和死账,使医院蒙受巨大损失。随着医保改革,第三方支付的主体变成了政府,患者只交少量存款,然后由政府的财政补贴对医院进行补助,但政府的财政补贴往往较长时间才能到账,这也造成了公立医院的资金周转困难。

二、基于ERP平台的公立医院财务风险预警模型构建

所谓的EPR(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是指企业资源计划,医院在这个平台上可以实现数据的存储、收集和共享等,有效的降低财务风险的管理难度。在ERP平台上,公立医院的财务风险预警模型包括财务风险评价子系统、财务风险预警子系统、财务风险识别子系统、财务风险对策子系统以及财务风险监控子系统。

(一)财务风险识别子系统

财务风险识别子系统是最基本的模块,通过与ERP系统的对接,可以将系统收集到的医院内、外部财务信息进行定性识别处理,并进行归类,以便分析公立医院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

(二)财务风险评价子系统

通过上一个财务风险识别子系统的风险识别,将财务风险传给评价系统,财务风险评价子系统将对医院面临的财务风险进行评测,然后按照严重程度排序,依次传输给下一个子系统。

(三)财务风险预警子系统

财务风险预警子系统主要是由财务风险预警模型库和财务风险预警指标库组成,这是整个系统的核心模块,对公立医院的财务风险进行及时预警。财务风向的预警指标一般包括营运能力预警指标、获利能力预警指标、医院资产保值增值能力指标、所有者权益收益率指标以及清偿债务能力指标。在ERP平台上,可以设定多个预警指标参数,例如设立资金流动比率为2,当系统值大于2时则会发出预警;对资产负债率设定标值60%,浮动范围为上下10%,超过这个范围系统将会自动报警。财务风险预警模型库则可以包含F分数模型、概率模型和LPM线性判定模型等,其运行的原理就是将ERP系统计算的值带入到各个预警模型当中,进而得到风险情况的判断结果。

(四)财务风险对策和风险监控子系统

财务风险对策子系统是指将以上系统判定的财务风险,按照严重程度排序进行风险排除,包括自动风险处理和外部管理两种形式。风向监控子系统则是对以上几个子系统的运行情况进行监控,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

三、结语

随着新医改的不断推进,公立医院面对的市场财务风险越来越多,基于ERP系统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能够及时发现风险,并对风险做出正确处理,促进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参考文献:

财务风险建模第7篇

[关键词]上市公司;财务风险;预警模型

目前,国外经济萧条,必然影响到出口增长,发达国家为转嫁国内危机,滥发货币,使我国长期贸易顺差形成的外汇储备缩水;同时降低了国内产品在国际市场的成本优势,使出口难度加大。国际经济危机对中国的房地产、钢铁、电力、互联网等产业都有极大的影响。上市公司作为开放的经济体,财务风险不断加大,应予以足够的重视。

1 上市公司财务风险模型构建

财务风险客观存在,大的财务风险会给企业带来损害。在不可承受的财务风险发生前,通过构建财务风险预警模型,适时地测试财务风险,采取适当措施予以化解,防止损失发生。

(1)对上市公司的作用。定期或适时地测试财务风险,发现财务风险达到预警级别或向不可控发展时,及时启动财务风险响应机制,控制风险的发展,防范较大损失的发生。

(2)对债权人的作用。由于上市公司的财务资料和影响财务风险的一些因素都是公开的,所以,债权人也可以利用掌握的资料,对债务人进行风险评估。在发现债务人财务风险处于较高级别时,必须停止继续向债务人提供债权,并且在适当条件下,可采取回收债权、设定担保等方式,保证资产不受损失,维护正当权益。

(3)对上市公司监管机构的影响。在发现上市公司面临较严重财务危机,及时发出预警,责令上市公司采取适当措施,化解危机。防范对证券市场造成冲击,防范对股民等弱势群体的伤害。

(4)上市公司财务风险模型构建的方法和程序。本文参考多元线性判别模型,借鉴各银行系统信用等级评定方法,充分研究与财务风险相关的企业活动与因素,提取出体现财务风险的财务指标和非财务因素,并对财务风险的影响予以量化,设定各项指标的权重,进行综合分析;通过研究,设定风险预警标准;确定企业面临的风险高低。并验证构建的财务风险预警模型的可靠性。上市公司财务风险预警模型构建程序是对与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相关的活动与因素进行分析;进行风险因素识别;财务风险衡量指标分析;上市公司财务风险预警模型构建。

2 上市公司与财务风险相关的活动与因素分析

2.1 与上市公司财务风险密切相关的活动分析

(1)投资活动。投资活动,既包括实物资产投资,也包括金融资产投资。上市公司主要的投资活动有:购建长期资产、企业并购、购买上市公司股票、购买债券等全融衍生工具。

(2)筹资活动。上市公司的主要筹资方式有:发行股票筹资、发行债券筹资、授行商业本票筹资、银行借款筹资、商业信用筹资、融资租赁筹资。日常经营中的预收应付款项、民间借贷等。

(3)经营活动。企业主要的经营活动包括:购买原材料、生产加工、支付职工薪酬、产品销售、回收账款等。

(4)收益分配活动。上市公司收益分配顺序:弥补亏损、提取公积金、法定盈余公积、净利补亏后的10%。提取任意盈余公积:按公司章程或股东大会决议提取、使用。投资分红:应付优先股利:按利润分配方案分给优先股东的现金股利;应付普通股利:按利润分配方案分给普通股东的现金股利;转作资(股)本的普通股利:按利润分配方案分派给普通股东的股利。

2.2 与财务风险相关的因素

与财务风险密切相关的公司因素及其中的风险因素主要包括:公司所处的经营环境、公司本身、投资人、管理者、员工。公司所处的金融环境,对公司能否按预定目标筹集到所需要的资金至关重要。公司本身:公司所处的行业发展前景,公司在行业中所处的地位,公司生产的产品、劳务、服务等产出物与社会生活的关联度,公司的规模,公司的社会形象,公司与政府部门的关系等,都对公司的融资能力产生重大影响,关系到财务风险。投资者:其在公司股权中所占比例,投资者个人素质,公司董事会构成结构,投资者的形象,都可能影响公司筹资。管理者:其素质、从业经验、管理团队的合作、管理团队以往的业绩,影响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也会影响到公司的财务风险。员工:其技能、平均年龄、对公司期望值,甚至居住地等因素,都会对公司的生产经营产生影响,关联到财务风险。

3 财务风险因素识别

3.1 投资中的风险因素

(1)投资构建长期资产:会冻结资产的流动性,导致短期到期债务清偿能力下降。

(2)企业并购的风险:并购后经营业务是否与业务相融或相关,是否有利于企业目标的实现;此外还存在以下风险:

①经营风险:权利证书。包括权利证书不存在瑕疵。是否存在违章经营尚未处理事项;是否存在重大经营合同;是否存在重大经济纠纷尚未解决事项。②债务风险:债务有三种现时债务且已反映在账表中;现时债务未反映在账表中;或有负债。③税务风险:现时已发生且未处理的偷逃税款;过去有偷逃税款行为但尚未被税务机关发现。④资产安全。包括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及递延资产等。上述风险可能造成被投资企业经营不善甚至破产,而并购投资除转让股份外无法回收,造成资金损失。这种决策失误对公司的影响很巨大,会导致许多公司的破产。

(3)投资股票、债权、期货等:这部分投资会暂时冻结流动性,同时,如果对证券市场不熟悉或投资失度,损失的风险也很大。

3.2 筹资中的风险因素

企业筹资:分为股权筹资和债权筹资。上市公司的股权筹资主要是发行股票,其他方式为债权筹资。若公司的筹资能力无限大,公司就不会发生财务风险。而因客观环境与企业实际情况所限,不会有哪一家公司有无限大的筹资能力。

(1)发行股票、债权、商业汇票筹资。它们的最大缺陷是过度发行会导致分配率的降低,影响购买者的信心;过度发行还可能造成后续发行的失败,影响公司的再融资能力。

(2)银行借款、商业信用筹资。银行借款、商业信用筹资的风险包括:到期不能偿还的风险,不能按时取得借款的风险。

(3)融资租赁筹资。融资租赁筹资的风险主要是租赁物毁损或灭失风险。

3.3 经营活动中的财务风险

经营活动作为企业的主要活动,面临经营风险。企业主要风险是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两大风险相互作用,互为前提。由于还款来源为企业的销售收入,经营风险大的企业,产品销售不畅,回笼资金不及时,会严重影响企业的还款能力,造成债务违约。

3.4 在收益分配中的财务风险

无法及时筹集投资所需资金的风险;虚盈实亏,过度分配的风险;降低企业偿债能力的风险;股价下跌影响企业再筹资的风险。

4 上市公司相关活动中的财务风险因素衡量指标

(1)投资中的财务风险因素衡量指标。主要是投资限制了流动性,可用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来衡量,投资带来投资收益或损失,影响到利润总额,进而影响到利润率。

(2)筹资中的财务风险因素衡量指标。股权筹资主要影响公司的股本,进而影响所有者权益,所以,可用资本保值增值率、资产负债率来衡量。债务筹资的主要财务风险是到期不能筹集到期望的资金。以银行贷款为例,要取得贷款除贷款主体必须合营外,核定贷款额度和信用等级还要考察公司的偿债能力、获利能力、营运能力、发展能力的指标。

(3)经营活动中的财务风险因素衡量指标。经营活动的财务风险主要是销售收入过低回笼现金不及时,与之相关的指标为总资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增长率、现金流动负债比。

(4)收益分配中的财务风险因素衡量指标。收益分配影响到企业净资产,衡量指标为资本保值增值率。

通过分析,归纳出上市公司相关活动中的财务风险因素衡量指标共四大类主要指标。即偿债能力、营运能力、获利能力、发展能力。

对上市公司财务风险指标的分析,参考多元线性判别模型,借鉴我国银行系统信用等级评定方法及标准,以及国家公布的企业绩效标准值。

参考文献:

[1]徐嘉琪.浅析企业财务风险管理[J].致富时代,2010(10).

财务风险建模第8篇

关键词:运营风险;市场竞争;内控机制;市场结构

近年来所大量生成的投融资公司也逐渐走入了人们的视野,并在盘活百姓闲散资金和支持小微企业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正是由于这类金融企业存在的时间较短,在财务运营上存在着主观和客观方面的制约因素,从而在安全性的风险管控上也就面临着更大的压力。从最近各大媒体所反馈的信息可知,许多地方的投融资公司出现了经营管理不善,而导致的老板跑路事件。该事件在留给我们警醒的同时,却留给了相关百姓极大的伤害。

一、金融企业财务运营风险分析

(一)识别融资对象方面的风险

从多家投融资公司所给出的存款利率可知,其一般处于7%-18%的之间,而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定期存款利率也就在3.5%左右。这就意味着,较高的存款利率必然带来高昂的贷款利率,将其转嫁给企业后将可能面临企业借款到期后无法还本付息的风险。根据经济学原理可知投融资公司较高的贷款利率水平则明显高于现阶段企业的平均利润率。这里便存在着一个两难选择,即若按照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贷款利率来开展资产类业务,投融资公司因给出较高的存款利率而将无利可图;而降低存款利率,又无法吸纳到足够的资本金。可见,这里就存在着一个识别融资对象的问题。

(二)到期还本付息方面的风险

按照一般的规则,投融资公司根据一个月、三个月、半年或者一年为期限,给予散户不同的存款利率,而且承诺每月的利息按时划入散户指定账户中,到期后则将把本金和当月利息一次性划入到散户的指定账户中。那么在这里就存在着一种风险,即投融资公司每月都将支付投资者当月利息,便意味着它的资金内循环需要借助两个反作用力才能达到新的平衡,即支付利息的资金流出循环的力,以及投资项目盈利而出现的资金增量流进循环的力。然而,前一种力具有制度约束性而显得稳定和可预期,而后一种力则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则难以预期甚至出现投资失败的风险。因此,这里就存在着到期还本付息的风险。

二、分析基础上现状反思

(一)金融环境的现状反思

本文关注金融企业财务运营的安全性问题,这似乎与金融环境无关,然而规范的金融环境将从外部减少金融企业可能所遭受的风险系数。针对投融资公司而言,其获利的途径主要有两个,即寻找融资方和投资高回报的项目。然而,在我国现阶段的金融环境下,在识别融资方资质和项目可行性上往往存在着显著的信息不对称现象。从而,就在金融系统上威胁着投融资公司的财务运营安全。

(二)市场结构的现状反思

根据哈佛学派的S-C-P模型可知,市场结构决定着厂商的市场行为,而市场行为又决定着该市场的经营绩效。将这一模型引入到对投融资公司的运营中来仍可以得出上述逻辑关系。众所周知,投融资公司大多由房地产企业组建,其目的不仅在于为本身的房地产项目融资,也在于为新业务的拓展提供启动资金。因此,投融资公司所面临着区域性市场结构主要体现为垄断竞争形态。

(三)企业内控的现状反思

金融企业作为从事虚拟经济的厂商,它向社会提供的产品便是包括存贷款在内的金融产品。而对于投融资公司来说情况还比较复杂,即它若是由房地产企业组建而形成,那么在金融企业的业务定位上则主要涉及相自身项目注资;若是由其它主体组建,那么在金融企业的业务定位上则是放贷,以及作为第三方向来为融资方和投资方搭建合作桥梁。从中可以看出,后者的盈利压力更大从而在财务运营中可能会因信息不对称,而导致资金回笼出现问题。

三、反思引导下风险管控模式定位

(一)金融环境方面

从现阶段诸多投融资公司所出现的财务运营危机来看,其所呈现的后果具有极其显著的社会性。若出现投融资公司因财务管理不善而出现还本付息延迟或无法履行,则将极大的损害投资民众的切身利益,从而引发区域性的社会问题。

(二)市场结构方面

投融资公司属于新兴金融企业,从而其市场还远没有达到洗牌的地步,

所以它们所面对的区域性市场结构长期仍会是垄断竞争。为此,国家主管部门和区域性主管单位因分层设立市场进入门槛和淘汰机制,并建立预警机制来向投融资公司和投资者发出警示性信息。

(三)企业内控方面

增强企业内控出于这样的逻辑,既然金融企业外部环境存在着诸多不确定性,那么在现阶段便只有从提升内控绩效上来减少财务运营的不安全性。在企业整体视域下来考察内控,则需要从人员管理和制度建设等方面下工夫。

四、定位驱动下的风险管控措施构建

(一)深化财务运营安全性的认识

m然本文以投融资公司作为代表性金融企业进行了问题讨论,但其中所涉及的财务运营安全性问题,仍普遍存在于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内部;同时,证券类企业也同样如此。因此,深化对财务运营安全性的认识就显得十分必要。

(二)不断优化现阶段的金融环境

我国正处于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阶段,这就意味着落后于实体经济市场环境的金融市场环境还需要得到不断的优化。由产生金融市场的逻辑起点可知,其遵循着借贷资本的历史演化逻辑,借贷资本之所以成为资本便在于将资金放贷给职能资本家,从而获得分享剩余价值的权利。因此,不断优化现阶段的金融环境便在于,增强金融企业服务实体经济的意识,以及为金融企业创建信息充分的交易环境。

(三)规范金融企业市场竞争态势

根据哈佛学派的观点,金融市场结构最终决定着市场经营绩效。这里还需要注意一点,即金融企业因什么业务类型不同和品牌号召力不同,也存有同业性质的局部市场。因此,在商业银行所面对的市场、投融资公司所面对的市场证券商所面对的市场上都应规范其市场竞争的态势。

(四)强化金融企业内控机制构建

强化金融企业的内控机制需要完成两项主要工作:(1)增强内部人员的岗位素养;(2)建立业务开展的预警机制。对于前者而言,需要通过在职培训和团队建设上下工夫。根据目前商业银行普遍实施的流程银行业务来看,针对客户建立专门的团队并全程跟踪这一项目的执行,则是维护财务运营安全性的重要保障。

财务风险建模第9篇

关键词:建筑行业上市公司;财务预警;逻辑回归模型;非财务指标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22012503

0引言

财务预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定性和定量预警分析方法两大类,基于财务变量的研究,虽说有一定的预警效果,但它很难全面覆盖与财务危机有关的完整信息,某些不能量化的非财务变量可能是导致财务危机的关键部分,特别是建筑行业,一旦疏忽了这些变量,模型便有失全面性,所以本文尝试引入非财务指标,验证它能提高财务预警模型的准确性。

1引入非财务指标构建建筑行业财务预警模型

1.1样本与数据选取

1.1.1本选取

本文针对建筑行业上市公司2011-2014年的数据进行研究,以建筑业上市公司是否发生财务危机作为因变量,以若干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作为自变量来进行实证研究。借助国泰安数据库和巨潮咨询网,以2014年的73家建筑行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剔除1家B股上市公司。从连续性的角度入手,剔除了上市时间不满5年的和已退市公司18家。从数据可获得性的角度考虑,又剔除了数据不全的建筑类公司4家。最终选取了以东华科技为代表的50家建筑行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

1.1.2数据选取

本文研究的是首次出现财务危机的前三年的数据,将首次出现财务危机的当年记为t年(即2014年),将发生财务危机的前一年、前两年、前三年分别表示为t-1年、t-2年、t-3年。而上市公司在第t年是否被特殊处理是建立在t-1年的财务报表的基础上的,即:一旦获取某一上市公司的(T-1)年的财务数据,我们就几乎可以断定该公司是否会因为“财务状况异常”被ST,所以研究t-1年的数据无实际意义。本文重点研究了t-2、t-3年的财务数据和非财务数据。

1.2预警指标的选取

1.2.1财务指标的选取

本文从盈利、偿债、发展、经营能力等角度出发,选取了如表1财务变量进行研究。

1.3实证研究

1.3.1样本所属类别分析

从各个样本公司的财务报表中可以发现,有一些健康公司的财务状况外在表现与财务危机公司相似,因此为了避免单纯依靠ST作为判断标准而产生误判的可能性,本文通过聚类分析方法对样本进行初步的分类,使具有近似特征的样本聚集在一起,同时使差异大的样本分离开来。论文通过聚类分析法区分出财务危机和健康公司。

聚类分析结果表中数字1表示健康公司,数字2、3、4代表存在财务隐患的公司,共7家,其中就包括了2014年建筑行业的所有ST上市公司,同时结合沪深两市对当年公司经营的其他披露信息,本研究中判定这7个公司属于财务危机公司。

1.3.2变量数据K-S检验

K-S检验能检验出样本是否服从正态指标,是拟合优度的检验方法之一,一般以显著性水平=0.05为分界线。若Asymp.sig值大于0.05则说明服从正态分布,若小于0.05则说明不服从正态分布。

根据SPSS15.0的输出结果,可以看到:t-2年中Asymp.sig值大于0.05的指标有:X1、X2、X3、X4、X5、X8、X9、X19、X21、X22、X24、X25、X26、X27、X28、X29、X39,即这些指标服从正态分布。其余的指标Asymp.sig值均小于0.05,说明这些指标均不符合正态分布。

同理,t-3年中服从正态分布的指标有:X1、X3、X4、X5、X6、X16、X19、X21、X28、X29、X30,其余均不符合正态分布。

1.3.3显著性检验

(1)T检验。

将K-S检验中符合正态分布的指标进行t检验,即对研究样本t-2、t-3年的数据分别进行两组独立样本t检验,目的是检验指标中财务危机公司和财务正常公司是否有显著性差异,一般设定显著性水平为5%,若α值小于5%,则表示通过T检验。反之,则未通过。将通过正态分布的t-2、t-3年各指标导入SPSS进行t检验。

在t-2年的t检验的输出结果表中可知α值

(2)U检验。

对未通过K-S检验的不符合正态分布的指标进行两组独立样本U检验。如果概率p值小于0.05,则表示具有显著性差异,否则,没有明显的差别。本文运用SPSS15.0对t-2、t-3年的指标进行U检验。

在t-2年的U检验结果表中可以看出p

综合t检验和U检验的输出结果,我们发现在t-2年具有显著性差异的指标有12个,这些指标均能反映财务危机和健康公司的差异,适合作为引入模型的指标。而t-3年的有6个,t-2年中具有显著性差异的数量明显多于t-1年的数量,说明越接近被St的年份,其差异性表现的越明显。相比于t-3年,t-2年指标的显著性较为明显,所以,本文着重利用t-2年的显著变量建立预测模型。

1.3.4多重共线性诊断

建立逻辑回归模型时,并不是解释变量引入越多越好,因为引入越多,存在多重共线性的概率也就越大,而共线性会直接影响逻辑回归模型的预测准确度,因此,进行多重共线性诊断很有必要。共线性诊断的结果见表3。

共线性诊断的判断标准是:若VIF>10,则具有共线性,应当删除该指标;若VIF10,容忍度较小,表示这些指标之间具有共线性,应加以去除,用剩余的指标X4、X5、X18构建逻辑回归模型。由于X28、X29、X39是非财务指标,不具有连续性,可直接放入综合模型中。

1.3.5Logistic模型建立

运用二元逻辑回归分析,由于因变量并不属于定量数据,所以设置虚拟变量,本文设定发生财务危机公司的Y值为1,健康公司Y值为0,通过之前检验的指标为自变量,对样本数据进行迭代数据处理。其输出结果如表4。

(1)纯财务指标逻辑回归模型。

根据表5,非财务变量具有明显的显著性,得出加入非财务指标的综合模型为:

Y=ln[p/(1-p)]=2.913-3.729*X5-0.286*X18-0.105*X28

2预警模型的运用

为了进一步检验财务预警模型的预警结果,本文进行回判检验。本文以0.5的概率值为划分标准线,对模型进行回判检验。判断标准为:若P值>0.5,则判为财务危机公司;若P值

2.1纯财务逻辑回归模型的模型回判

根据表7可以看出,43家健康公司被测出有2家为财务危机公司,准确率为95.3%,7家财务危机公司被测出有2家是健康公司,准确率为71.4%,所以,基于纯财务数据的逻辑模型的准确率为92%。

综上,财务危机公司的预测准确性从42.9%提高到71.4%,整体的预测准确性从88%提高到92%,结果证明:引入非财务指标的综合模型的准确性更高,能达到更好的预警效果。

理论上来说,大部分财务指标只是财务报表中的量化数据,而非财务指标则表现了公司的许多外在特征,它们能间接地表现出公司的营运管理状况,从全新的视角来描述引起公司财务危机的不同潜在风险因素,能促使预警模型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实证上来说,本实证过程中股权结构的非财务指标X28(即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的引入提升了对整体模型的预测效果(从88%提高到92%)。这体现出非财务指标对于预测财务危机的重要性,为了规避财务危机,公司应当多关注非财务信息。

3研究结论

(1)从建立的模型来看,盈利能力指标、发展能力指标等具有明显的预警作用,通过K-S检验、T检验、U检验、共线性诊断筛选出的指标进入逻辑回归模型方程,运用向后逐步选择法,最终每股收益、主营业务利润率、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这几个指标进入方程,结果证明非财务指标有很好的风险预测效果。

(2)从t-2、t-3年的数据纵向比较来看,越接近St年份的数据其模型显著性越强。

(3)从检验的结果来看,运用非财务指标对建筑行业上市公司进行财务危机预测能达到更好的预警效果,具有显著性的影响,也说明本文的研究是可行的、有效的。

参考文献

[1]李晶.基于财务与非财务因素的公司预警模型分析[J].暨南大学学报,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