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农产品前景优选九篇

时间:2023-09-28 09:21:22

农产品前景

农产品前景第1篇

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20字要求,其核心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首先要发展现代农业,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特别是农产品加工业,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2006年中央财政预算用于“三农”的支出将达到3397亿元,比去年增加422亿元,增幅达14.2%。这是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央政府对“三农”投入增加最多的一年。

目前,我国农产品加工业的增加值已突破1.1万亿元,约占GDP总量的8%。我国以食品加工为主体的农产品加工产业体系已初步形成,农产品加工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市场商机越来越大

我国农村幅员广阔,人口众多。但由于长期以来,农民收入偏低,人均消费量较少,农村市场发育慢且不健全。农业产业化和农牧加工企业的产品很少投入农村市场,大部分只能供给城市或出口国外,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业产业化和农牧产品加工的发展,农产品加工业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另外,为了确保农民收入,国家取消了农业税,稳定了粮、棉、油、菜等农副产品的收购价格,使农民的收入逐年稳定增加,农民的钱袋子逐渐鼓起来。

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乡村,将大大刺激农村的消费,这为培育、开拓农村市场创造了条件。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温总理特别强调“大力开拓农村消费市场。加强农村流通体系和市场建设,充分发挥农村现有流通网络的作用,支持城市流通企业经营网络向农村延伸,为农民增加消费提供便利”。湖南长沙市将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与农产品基地建设和流通市场建设紧密结合,实行加工带基地、流通促加工,加大农产品流通市场建设。以农业园区和食品工业基地为载体,积极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向园区集群发展。

技术支撑越来越强

农业产业化和农产品加工的科技含量越高,其产品的附加值也越高,市场前景也就越大。

为进一步促进农业产业化和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技术进步、科技创新,在今年“两会”上,有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提案呼吁设立专项资金予以支持。同时建议国务院农业和科技行政主管部门也要抓紧制定农产品加工业的技术发展政策措施,以支持农产品加工骨干企业实行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科研开发、生产加工、营销服务一体化经营。科学的发展,高新技术对农业产业化和加工企业的支持,延伸了产业化的链条,增加了农产品的附加值,从而全面提升了农业的产业层次。

投资前景越来越广

农产品前景第2篇

在当今经济信息化时代,农产品的传统销售模式所存在的问题日益呈现出来,与当前的交易环境已经不相协调。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市场也逐渐得到重视。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将是实现农村现代化的一个新的起点,也是未来贸易的新方向。根据六安市农产品发展的现状和分析了解该市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推进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

销售模式;电子商务;农产品

中图分类号:F4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10.027

六安市位于安徽省西部,地处大别山北麓,素有“皖西”之称。六安市地域广阔,风景优美,盛产粮、油、麻、茶、栗等农副产品,产量在安徽省各地区名列前茅,是国家较为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不仅能够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而且能够加快农村现代化建设。

1 六安市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前景分析

1.1 拓展销售渠道

如今,伴随着信息化时代的不断发展,农户销售农产品不仅仅可以依靠农贸市场,还增加了一个新的渠道――电商,以作为第三方的服务平台为基础的交易,可以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进而能够增加农产品的销售机会,从而达到增加销售量的目的。目前电商的全球性普及,有利于市场的开拓,增加了潜在客户资源。

1.2 降低农产品的价格

电商还没有面世之前,批发和集贸市场是传统农产品的主要交易方式。在农产品的流通过程中,除了生产者和消费者之外,由于各种各样的中间商,导致农产品的交易成本增加。电子商务作为第三方的服务平台,消费者可以很方便的从生产者手中获得农产品,减少了中间流通环节,从而也使得农产品价格呈现下降趋势,销售量大幅度上涨。

1.3 缓解信息不对称的局面

在农产品流通过程中,六安市农产品传统的交易模式过程复杂,信息传递过程中出现虚假信息,导致全市农产品的供应与需求的信息不对称。很多情况下导致农产品供大于求,最终不得不降低价格,使得农户的整体利润减少。电子商务平台的出现,方便农户了解最新的市场信息,然后结合自身的产品信息,商定合适的商品的市场价格。

1.4 缓解全市的就业压力

电子商务随着农产品企业涌入,带动电商专业人才就业。与电子商务相配套的服务商、农产品物流配送等等也必将给全市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

2 六安市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环境分析

2.1 思想观念落后

对于大多数的农民来说,文化程度低,对互联网技术和电子商务一知半解,不习惯去接受新鲜事物,他们认为网络电子商务是虚拟的东西,看不见摸不着,认为搞不搞这方面无所谓,农民思想的局限性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阻碍六安市农产品电子商务普及和发展的主要原因。

2.2 农产品规范化程度低

农产品的规范化是实现农产品信息化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条件,而且作为第三方的电子商务交易平台,也更加倾向于规范化的农产品,因为电子商务平台向用户展示的也是一个统一的、全面的、规范化的产品信息。与全省其它地区相比较目前六安市的农产品加工业技术并不占优势,对于大多数农户来说,他们销售的大多是一些初级农产品,这使得六安市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停滞不前。

2.3 相关电子商务法律滞后

目前我国有关农产品电子商务的相关法律不够完善,在有些方面甚至还处于空白,无法可依的情况时常可见,法律法规的不健全,使得电子商务交易双方的责任无法得到有效的明确,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六安市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在网络信息化时代的今天,网络诈骗时常存在,这使得交易双方都受到不同程度损失。六安市农产品电子商务想要健康、快速的发展,各级政府必须加强在这方面的监管。

2.4 物流配送系统不完善

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相对与其它产业电子商务的发展起步较晚,目前还处在初步探索的阶段,还有很多问题等待发现和解决,想要达到成熟阶段还有很长的一段路程要走。目前六安市的物流配送体系缺乏有效的供应链管理,中间的环节太多,而且管理水平较低,并且六安市农产品电子商务很多是在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基本上都没有实现现代物流配送。这些方面对于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以及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市场开拓都有不可忽视的阻碍作用。

2.5 基础设施薄弱

要真正实现农产品电子商务,真正实现实时的互联网交易,对网络也有较高的要求。目前,在我国的大多数农村地区互联网还没有普及,农民缺乏网络基础知识,对多数农民来说互联网成本较高。六安市的很多农村地区还处在山区,相应的基础设施更加落后,网络资源更加匮乏,这也使得互联网不能遍布农产品产、供、销的每个环节。这也是阻碍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又一障碍。总的来说六安市还没有达到真正实现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全部必要条件。

3 六安市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对策

为了构建六安市现代农业优势,实现农业现代化,更好的发展农业生产,摆脱六安市农业落后的局面,必须高度重视电子商务在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的作用。

3.1 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

首先要加快农业基础信息化建设。没有坚实的基础设施作保障,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就无法顺利、良好、快速的发展。

3.2 推进农产品标准化建设

实现农产品电子商务的一个必要条件就是要实现农产品的标准化,在电子商务出现之前,传统的交易是以实物为标准,买卖双方有衡量的标准。但是在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交易中,没有实物作为参考标准,这就要求我们要有一定的标准来进行产品描述和相关定价,从而能够保证电子商务的正常进行。

3.3 加强物流体系建设

发展电子商务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物流体系的建设,我们都知道一些农产品因其自身鲜活性的特点,对物流的要求很高。就目前来说我国的物流体系发展主要以城市为主,而多数农村偏远地区物流体系的发展还处在初级阶段,尚不成熟。在这一方面需要加大投入积极建设。

3.4 普及电子商务相关知识

针对一些思想落后的农户,可通过进行电子商务相关知识的培训,让他们真正的了解发展电子商务的重要性。

3.5 加强政府的参与

政府应该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加强对农产品电子商务的监管。另外各级政府应该积极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农产品电子商务的正确发展,建立完整的电子商务体系,并且给予财政上的支持,鼓励各企业积极加入到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之中,协同发展。

4 农产品电子商务是传统农业的必然选择

当下社会发展电子商务已经成为了一种不可阻挡的趋势,各行各业都在寻求电子商务的发展,农业要发展就必须跟随这种趋势。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不仅促进农产品的相关信息流动,也进一步提高了农产品市场的透明度。而且农产品电子商务也为农民拓展了销售渠道,减少了中间环节,降低了交易成本,为农业生产者带来了空前的便利。

目前,我国电子商务发展迅速,因其拥有较高的工作效率,而且经营成本比较低,影响范围大等特点已经逐渐被大众企业所接受。另外国家对此提供了财政和人力上的支持。

农产品的电子商务创造了一个全新的农业服务,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实现了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直接对话,缩短了两者之间的距离,使其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能够得到高效的服务。

在今天这个网络信息时代,农民通过网络可以走向世界、了解世界,同时使得本地农产品实现国际化,寻求更多的市场空间。

参考文献

[1]易法敏,周双德.发展电子商务平台有利于平抑农产品价格波动[N].光明日报,20100209(10).

[2]王双进,高贵如.电子商务环境下传统企业竞争优势再造[J].中国流通经济,2003,(12):5356.

[3]于聚然.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策略分析[J].农业网络信息,2008,(9):7375.

[4]周艳榕,邹勇.我国发展农业电子商务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农业网络信息,2007,(10).

农产品前景第3篇

关键词:食品安全;农产品加工:农业技术推广

中图分类号:TS201 文献标识码:A

1 国外农产品加工业现状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发达国家将农产品贮藏保鲜与加工转化放在农业发展的首要位置,形成了以农业生产为基础的发达的食品工业体系,实现了农产品生产的产业化,农产品加工已经实现了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和自动化,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居各制造业之首,成为国民经济和农村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业的总产值已经超过农业总产值的2~3倍。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膳食结构的改善,消费市场的扩大,农产品加工业已经实现了向食品加工业密集转移的阶段,成为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美国《财富》杂志每年评选出的世界经济500强中,约有20个食品加工大集团公司进入。

2 国内农产品加工业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产品生产得到快速发展,农产品产量的增长首次超过了人口的增长速度,保证了我国食物和食品的供求平衡。2010年农产品加工业产值首次超过钢铁、纺织工业,成为我国最大的工业门类,2010年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达到7800亿元,并以10%以上的年递增率持续、快速发展,形成了食品(饮料)加工业、烟草加工业、纺织业、皮革羽绒业、木材加工业、家具制造业以及造纸业等农产品加工门类。产品结构得到了调整,从粗加工产品到精深加工,产品已能在品种、档次、功能及包装等方面基本满足不同消费层次的需求,名牌产品、名牌企业不断涌现,技术装备与生产技术水平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之一。

3 农产品加工业、大米加工企业存在的问题和大米加工企业未来的发展势头

笔者与吉林省德惠市佳峰米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就粮食安全问题、目前国内农产品加工业、大米加工企业存在的问题和大米加工企业未来的发展势头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和交流。说起粮食安全问题不得不提到的就是转基因食品。目前,在我国转基因大米占据转基因食品的比例很大。这位负责人对转基因大米技术的研制推广持谨慎态度,因为它有很多弊端。

转基因大米和普通大米相比较外表上没有什么区别,但它会破坏食物链,而且彻底杜绝其破坏污染食物链是很难的。在生态环境方面,这些大米所带有的基因很可能在自然环境中被转移到其他野生物种上,因此会破坏生物多样性。我国跟世界上很多其他地方一样,土地资源越来越匮乏,这些新的转基因作物对于化肥和农药的依赖性越来越大。转基因作物的种植,只会导致我们丧失物种的多样性,使得作物越来越依赖农药和化肥,并丧失应对气候变化的多变性。至于为什么国家还大力推广转基因粮食作物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关键在于我国人多地少的国情:中国人口占世界近22%,而耕地面积却只占全世界的约7%。我国需要用更少的土地养活更多的人口,但他认为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完全可以解决人多地少的问题。

除了把没有完全掌握的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会威胁粮食安全以外,有毒食品是粮食安全的又一大祸患。在食用后会引起人身体乏力、恶心、头疼等症状的毒大米事件曝光后,国人一片震惊。认为企业就像一个人一样,除了遵纪守法以外,企业就像人在社会中要遵守社会道德一样要遵守行业道德,正如总理在2012年“两会”上说的那样:企业家身上应当流淌着道德的血液。“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先”。粮食加工企业生产的产品尤其关乎国计民生,在生产中应自觉不越雷池一步。如果粮食加工企业连最起码的法规规定的食品安全生产底线都守不住,企业的存在不但没有了社会价值,不能为社会做贡献,反倒对社会起到了危害作用,那么它的存在还有什么意义?

4 我国粮食加工行业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粮食加工业发展的区域不平衡现象突出;一些地区产品单一,精深加工不足,不能适应市场需求;粮食加工业质量标准、检测体系滞后,国内外不接轨;加工企业繁多,但有实力的甚少,粮食加工的科技含量很低,呈现小而散且不精的局面,不像国外的大米加工企业等粮食加工企业那样,虽然少但个个都有雄厚的实力,在市场中具有一定的垄断地位。

5 对粮食加工行业总结与指导办法

5.1 重视产品品牌效应

笔者认为应让有实力的大企业兼并自身实力弱小的企业,这样不仅可以使生产难以维继的小型粮食加工企业起死回生,又能使本来就有一定实力的粮食加工企业进一步壮大。随时关注国家大型粮食加工企业的最新生产动态,不断更新企业经营管理理念,同时通过对大米及其他粮食作物的先进加工技术的引进、吸收消化和再创新,用与时俱进的粮食深加工技术武装企业。放眼世界,将粮食加工标准逐渐向世界先进水平看齐,只有目标立下了,企业才会向着这个目标不断迈进。实力雄厚的企业很重视所生产产品的品牌效应,品牌效应对一个企业至关重要,世界500强企业正是靠品牌赢得世界的尊敬,一家名企之所以有名也是因为它有一个品牌做支撑。食品行业的品牌效应更是如此,因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最关心的无非就是吃饭穿衣。大米加工企业生产的是食品,如果在这食品领域创立起了品牌,那么势必会比其他行业的品牌吸引人们更多的目光。

5.2 粮食加工企业需要与种粮农户紧密联系

通过一些优惠政策激励农户多种粮食,种好粮食,这样保证了企业有稳定充足的粮食供应,生产加工无后顾之忧,为企业赢利奠定了基础。反过来,企业赢利后需让与之有合作关系的种粮农户体会到真真切切的实惠,从而提高了农户多种粮、种好粮的积极性,由此粮食加工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合作关系会进一步增强,随之而来的是粮食加工企业生产出的食品品质的不断提升,带动企业知名度的提高。

5.3 硬实力建设和软实力建设需要同步

粮食加工企业的生产技术、经营方式、管理理念是硬实力;在互联网上的企业品牌宣传、企业道德是软实力,硬实力建设和软实力建设需要同步,哪一个方面欠缺了都不行,只有这“两只手”同时抓起来,企业才会不断做大做强。

6 结语

农产品前景第4篇

关键词:WTO;农产品;农业贸易保护;政治经济学分析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76X(2010)04-0101-06

一、WTO农产品贸易制度改革的主要障碍

多哈农业谈判从2000年初至今经历了议案提交、非正式分题讨论、谈判模式准备、谈判模式框架谈判和谈判模式谈判5个阶段。期间,召开了几十次正式的和非正式全体或主要成员会议,虽然在一些问题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在国内支持和边境措施的削减程度等关键问题上,主要成员,特别是美国和欧盟等主要发达成员争论不休,互不相让,致使谈判屡次展期而无法完成预定目标。这对恢复当前世界经济贸易信心和抑制贸易保护主义无疑产生重要负面影响。

多哈农业谈判实质上是WTO框架下农产品贸易领域里自由贸易与保护贸易斗争的继续,这一斗争从GATT成立至今就一直没有停止过。尽管古典与新古典贸易理论及大量研究文献表明,农产品贸易自由化将会避免或减少农业生产和贸易扭曲,从而促进农业资源在世界范围内的合理配置,提高世界福利总体水平,但大量的事实表明,各成员,特别是发达成员的农业保护却有增无减。现实农业贸易政策与传统贸易理论发生着“悖论”,对此,贸易政策的政治经济学或许能够给出更合理的解释。

贸易政策政治经济学指出,一国的贸易政策是政策制定过程中不同利益参与者相互斗争、妥协的政治结果,这种结果在政治上是合理的,但在经济上却常常不是最优的。根据这一基本思想,本文对多哈农业谈判的障碍作如下分析:

1.主要发达成员保护措施的积重难返决定了改革的难度

从乌拉圭和多哈两大回合农业谈判历程看,国际农产品贸易制度改革的主要难点之一在于欧盟和美国等发达成员农产品贸易制度的改革上。欧盟和美国等发达国家在实现了工业化之后,均开始实施反哺农业政策,除了在边境上设置贸易障碍之外,更利用其工业化带来的财政能力,对农业生产和贸易进行大量补贴,致使农业生产力不断扩张,农产品供给严重过剩,不得不通过出口补贴,向国际市场倾销,造成农产品国际贸易严重扭曲,伤害了其他农产品出口国的利益。2007年,欧盟农业综合补贴为515.8亿欧元,约占总预算的45%;2008年,美国财政农业支出约为220亿美元,其中向农场的直接支付就达79.84亿美元。欧盟和美国对农产品的保护不但激化了同其他农产品出口国的矛盾,也激化了欧盟和美国之间的矛盾。在乌拉圭农业谈判和多哈农业谈判中,他们之间的斗争一直成为焦点,几乎每次关键谈判的失败都与他们脱不了干系。

其实,长期的巨额农业补贴让欧盟和美国政府背负了沉重的财政负担,也承受着区内和国内非农部门的巨大政治压力,因此都试图改革其农业补贴政策。但是,由于农业保护积重难返,来自农业部门的改革阻力越来越大。欧盟委员会在历次内部改革谈判中不得不考虑来自法国等农业成员大国的顽固立场,美国也不得不考虑来自国内农业利益集团的顽强抵抗,以至于它们在农产品贸易自由化问题上力不从心,无法在农业补贴削减问题上做出大的让步,这是农产品贸易政策上的国内政治斗争在国际上的反映。

贸易政策政治经济学深刻揭示了保护贸易政策产生的政治过程及其原因。美国经济学家布坎南认为,公共政策决策过程可以视为不同利益交换的过程。决策者(政治家)是政治经济体系中的“内生”行动者,他们根据自身利益、目标而行动,未必与国家利益、目标一致。最终形成的公共政策乃是社会中各种缺乏同质性的利益或利益集团在“博弈规则”下达成的自愿协议安排。瑞士经济学家弗雷和汉内曼认为,现实中并不存在最优的自由贸易,但却存在一个保护贸易的政治市场。格罗斯曼和赫尔普曼认为:政策不仅建立在消费者福利基础上,而且更重要的是建立在游说集团对在任政府的政治捐献影响上。此外,许多政治经济学家也从不同角度论述了贸易政策与金钱政治的关系,揭示了贸易保护政策产生的政治根源。

主要WTO成员农业贸易保护制度的设立、调整和实施过程,与上述理论解释完全吻合。长期以来,主要发达成员,特别是美国和欧盟在农业利益集团的政治游说下,顽固地推行农业保护政策,充分证明了农业利益集团和农业特殊性在农业贸易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这是我们分析国际农业贸易制度改革未来走向的出发点。

2.WTO国际贸易制度的决策机制决定了改革的难度

WTO贸易制度的决策机制,是指该组织对有关制度规则的创立、解释、修改,以及新成员加入、贸易争端的解决等作出决定的机制。了解这一决策机制,有助于加深我们对国际农产品贸易制度改革艰难性的认识。

首先,WTO贸易制度的决策原则决定了一项贸易制度的创立或改革的难度。WTO贸易制度决策采取协商一致和投票表决原则。该原则中,以协商一致为主,投票表决为辅,即首先采用协商一致,如果协商不成,再采取多数票通过原则。在部长会议和总理事会上,每个WTO成员方均享有且只享有一票投票权,并且任一成员都没有否决权,这一机制虽然在制度上保证了WTO的决策不受大国意志的左右,但却降低了决策效率。迄今为止,WTO成员已发展到了150多个,这些成员的经济结构、贸易结构及其发展水平大不相同,各有不同利益诉求,要想对某项制度决策协商一致,其难度可想而知。

其次,WTO贸易制度的谈判机制决定了改革的难度。WTO国际贸易制度的创设和改革是通过谈判方式完成的。部长会议是WTO的最高决策机构,由所有成员方的代表参加。总理事会是WTO的常设决策机构,还下设货物贸易委员会、服务贸易委员会和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理事会,其中,货物贸易委员会还设有12个委员会。值得注意的是,上述两个机构是真正“全体成员”的机构,其任何决策均采用协商一致和投票决定原则,部长会议主席、总理事会总干事以及分委员会主席在贸易制度上没有任何决策权,这与一国政府在贸易政策上的决策权是完全不同的,这也决定了WTO国际贸易制度改革的艰难性。

3.国家利益集团的活跃增加了改革的难度

总的来说,多边贸易谈判中国家利益集团的出现是件好事情,它可以抑制贸易大国凭借经济实力操纵谈判方向和进程,也有利于提高广大发展中成员参与多边贸易制度的积极性。但在另一方面,国家利益集团的出现和数量的增加确实增加了谈判的难度。国家利益集团的形成本身是一个政治过程,因此有人称之为国家间的政治联合。乌拉圭回合农业谈判中为了对抗欧盟,产生

了凯恩斯集团;多哈农业谈判中则新结盟了G10、G20、G33、G90等多个国家利益集团。这些集团持有不同的谈判主张,谈判能力也增强了。因此在谈判中不会轻易改变立场。另外,国家利益集团本身在谈判立场上的协调是要花费成本的,集团成员越多,成本越大。一旦谈判立场形成,在多边谈判中要做出改变,就会花费时日。这两种效应的叠加必然增加多边谈判的难度。无论是乌拉圭回合谈判,还是新一轮的多哈回合谈判,都是一种马拉松式的谈判,谈判的不断延期除了各成员方利益上的分歧外,具有较强谈判影响力的国家利益集团立场的协调困难不能不说是一个重要原因。

4.谈判议题的不断扩展增加了改革的难度

纵观多边贸易制度内的历次谈判可以发现,每次谈判议题范围都在扩展,有些议题已经超出了贸易范畴。东京回合前,谈判的核心内容是关税削减,到了东京回合,非关税壁垒开始列入谈判议程;到了乌拉圭回合,谈判议题增加涉及货物贸易、服务贸易、知识产权等领域;到了多哈回合,谈判议题增加涉及环境政策、劳工标准、竞争政策等国内政策领域。在多哈回合中,农产品贸易的非贸易关注也被列为谈判议题,与农产品贸易自由化、削减农产品出口补贴和将价格支持转化为收入支持等贸易政策不同的是,非贸易关注涉及的是消费者保护、动物保护、农村的社会稳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加入,严重干扰了农产品贸易谈判的中心议题。从谈判技术上看,这些非贸易议题的加入,可以实现扰乱人们思想、转移人们视线的效果。有人把谈判议题的不断增加看作是多边贸易体制管辖范围存在问题,这只是表面上的现象,其实质是一些国家利用WTO贸易制度来排挤其他成员的竞争,达到对某个领域的垄断目的,并把这一垄断实力当作谈判的筹码,换取其他成员在另一些领域的让步。

二、WTO农产品贸易制度改革前景

1.WTO农产品贸易制度的本质

认识WTO农产品贸易制度本质是判断此项制度改革前景的前提。WTO农产品贸易制度是经济领域内的贸易规则和纪律,该制度建立与变迁的驱动力决定于成员国的国家利益博弈。换句话说。WTO贸易制度是为民族国家利益服务的,国家利益至上是WTO国际贸易制度建立及其变迁的政治逻辑,国际贸易协议是多边贸易谈判中相互让步的结果,而这种让步实际上是一方利益对另一方利益的战胜过程。

国际关系学中有一个重要的命题,即在全球范围内权力高度分散,缺乏公认并得到普遍尊重的权威。这意味着,在一个被民族国家分割的世界里,各国毫无例外地都有一套旨在为本国整体利益,至少是为本国部分人利益服务的对外贸易政策体系。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会对本国人与外国人的利益一视同仁,其根本原因在于民族国家政府的权利来自本国的选民,与他国公民无关。如果世界资源是永恒稀缺的话,那么,国家间的利益冲突就不可避免,即使存在利益的一致性,那也是国家利益的具体体现,并且常常是有条件的。WTO贸易制度就是成员国利益冲突性与一致性斗争的结果。

2.WTO农产品贸易制度自由化改革方向不会改变

未来的WTO农业谈判仍将是主要国家利益集团间反复斗争的过程,但最终结果应当是在当前的WTO农业谈判削减方案水平上达成某种妥协,这意味着多哈回合农业谈判的自由化努力会取得一定的成果。

如前所述,贸易政策历来都是自由主义和保护主义两股势力的斗争结果。国际贸易制度变迁取决于各成员的意志,谈判的启动源自各方利益诉求的推动,不存在强制的制度安排。所以,尽管各议题谈判中参与者立场可能针锋相对,但最终将能够进入长期的合作博弈状态,因为惟有这样,才能实现一定的利益诉求。就多哈回合农业谈判而言,多次的短期博弈已经让谈判各方看到了囚徒困境的后果,只有合作让步,才是最好的出路。多哈回合谈判的启动并不是因为全球化挑战压力的推动,而是各谈判方自身利益的驱使。所以,完全有理由判断,多哈回合的所有议题谈判,当然包括农业议题,一定会继续进行下去并取得一定的成果。

联合国国际食品政策研究所2007年一份研究报告指出,发达国家每年对国内农业实施的补贴总额高达2350亿美元,其中,仅欧盟的补贴政策就使发展中国家每年损失200亿美元,美国和日本的影响分别是110亿美元和53亿美元。由此导致发展中国家每年减少出口额达400亿美元。除贸易损失外,还造成发展中国家的农民收入损失240亿美元,其中拉美和加勒比地区农民的损失最大,为83亿美元,其次是亚洲和非洲南部国家,分别为66亿美元和20亿美元。报告指出,如发达国家取消对其国内农业的补贴,发展中国家的农产品贸易额可增长3倍,达到6000亿美元。另外这些补贴也成为发达国家纳税人和农产品消费者的巨大负担。发达国家的农业保护政策在本国失去大众支持,在发展中国家那里引起抵制,来自内部和外部两股力量叠加产生的合力在推动着农产品贸易自由化,由此决定了国际农产品贸易制度自由化改革总体方向不可逆转。

然而,在对WTO制度下农产品贸易自由化走势的判断上,有一种观点认为农产品贸易自由化进程是不可逆转的,对此,我们必须谨慎对待。从长远发展的观点看,这一观点可能是正确的,因为,从经济学角度出发,自由化意味着不断减少干预,提高资源使用效率,降低农产品生产成本和消费成本,因而非农业利益集团会成为农产品贸易自由化长期的重要推动力量。但是,根据“斯托尔帕一萨缪尔森定理”,贸易自由化一定会产生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冲突,游说政府决策的政治行为不可避免,这必将成为农产品贸易自由化的阻力,两种力量的斗争决定了农产品贸易自由化进程的艰巨性和长期性,短期内的贸易保护仍将会很顽固,如果农产品贸易环境发生大的不利事件,如当前的世界性经济衰退,农产品贸易保护措施完全可能出现反弹,对此,我们必须保持清醒认识。

3.一定程度的农产品贸易保护将成为常态

考虑到各成员内部及各成员间利益冲突的事实存在,特别是许多国家粮食安全问题的事实存在;再考虑到国际农产品贸易保护措施在经过乌拉圭回合削减和多哈回合农业谈判的可能削减后,与1986-1988年的基期水平相比,边境措施将下降74.4%,国内支持将下降76%,出口补贴到2013年将全部取消,这样,余下的边境措施和国内支持只分别剩下约25%和24%尚未削减,并且某些具体问题已经触及到成员的根本利益或法律制度,因此笔者判断,农产品贸易自由化将加速递减,一定程度的农产品贸易保护可能由于以下原因而成为常态:

(1)经济结构的梯次转变决定着世界农业保护政策的长期性。由于农业生产要素的特殊性,在工业化进程中,农业的边际收益递减趋势与其他部门相比较为明显,导致工农业总体水平剪刀差不断扩大,于是便出现了整体经济越发达便越趋向于对农业实行保护的现象。又由于世界

上各个国家的工业化起步时间不同,后发国家就会梯次地对农业实行保护,如此,世界性的农业保护浪潮就会一浪接着一浪。如果说,如今的后工业化国家的农业保护有些过头因而开始有些逆转的话,那么后发工业化国家的农业保护则可能刚刚开始。这一发展轨迹存在着内在的公平逻辑,否则的话,就会存在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不公平。

(2)发达国家民主政治体制决定着世界农业保护政策的顽固性。贸易政策的政治经济学分析以及欧美等发达国家的长期农业保护政策实践表明,在西方发达国家,农业利益集团对政府农业贸易政策的选择发挥着极为重要的影响。从短期看,农产品贸易自由化必将伤及那些缺乏竞争力的农业部门利益,导致它们对改革的强烈抵抗;从长期看,农业生产要素的转移不但会增加政府的负担,还可能对其他经济部门产生负面影响,甚至产生社会动荡。所有这些都可能使政府在农业政策深化改革问题上踌躇不前,当遇到市场波动时,甚至可能加强保护程度。例如,2009年,欧盟乳制品业受到经济危机严重影响,欧委会立刻采取了一系列保护性措施拯救乳制品业,这些措施包括价格干预、出资安排私人部门收购过剩产品、出口退税。从2009年1-7月,欧盟出资帮助收购了11.3万吨黄油,并承诺该资助计划会一直到2010年2月;在“干预购买”计划下,已经收购了约8.2万吨黄油和23万吨脱脂奶粉,并承诺将该措施延期到2010年2月28日;2009年1月,恢复了乳制品出口退税政策,提高出口商的国际竞争力;启动了“临时危机援助”计划,到2010年底,每个农户最多可获1.5万欧元补贴;2009年7月,欧委会又启动了新一轮的“乳制品促销计划”;在“健康检查”计划下,将对乳制品业中的困难农户给予直接补贴;在“乡村发展政策”计划下,将对提前退休、新增投资、落后地区农户、有利于环保的乳制品生产、提高牲畜福利等项目提供资金帮助,如此等等。一个乳制品业的市场波动竞让欧盟委员会如此大动干戈,可见农业保护在发达国家是多么的根深蒂固。

(3)WTO国际贸易制度特殊性决定了其对农产品贸易保护约束的软弱性。同任何国际组织一样,WTO是一个成员国组织,这意味着每一个成员国的利益都应当被公平地予以考虑,一国一票的决策原则是公平原则的制度保障。但是,公平原则在制度决策中却会带来实际上的不公平,因为,对于坚持贸易保护的成员来说,要么其保护性制度主张被采纳(让步也是一种采纳),要么,他对别国的自由化制度主张投反对票,这将导致无法达成协议,其原有的保护性措施仍可我行我素,这两种情况对其他成员来说都是不公平的。如此判断,即使谈判各方能够相互妥协达成某项协议的话,那么,这个协议也必然是一个具有贸易保护主义色彩的协议。

(4)绿箱规则的设置为发达国家农产品贸易保护提供了制度性保护伞。在乌拉圭回合农业谈判中,为了区分削减对象,把对生产或贸易产生直接扭曲作用的农业国内支持措施划归为一类,称之为黄箱措施,必须按着达成的协议进行削减;把对生产或贸易不产生扭曲作用,或虽然产生扭曲,但作用较小的农业国内支持措施划归为另一类,称之为绿箱措施,按照协议,可以免于削减。这就是所谓的黄箱原则和绿箱原则。其实,从经济学角度看,任何对农业的政府支付都将产生一定的生产或贸易扭曲作用,因而都会对资源的配置产生一定的效率减损,更何况,绿箱原则本身就允许部分具有扭曲作用的措施存在。例如,与产量不直接挂钩的直接支付措施,一定会降低农民的生产成本,从而刺激农民扩大生产。如今,为了逃避黄箱中的削减,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将黄箱中的与价格干预或与产量挂钩的补贴支付大量地转入绿箱中,虽然改头换面,但对农业的补贴本质并没有改变。

三、对中国的启示

世界各国农业及农产品贸易的发展是极其不平衡的,在这种条件下,各国的战略和政策必须有所不同。在发达农业大国极力倡导农产品贸易自由化的背景下,农业落后国家必须注意到自己的发展现实,理性客观地考虑自己的农业发展和农产品贸易战略问题。中国的农业发展中仍存在着许多弱点:农业增长速度缓慢,城乡收入剪刀差呈扩大趋势,作为基础农产品的谷物生产增长速度不断下降,农业人口比例仍然过大。在农产品对外贸易中,粮食作物、油料作物、糖等基本农产品近些年来开始呈逆差状态。

1.深刻认识农产品贸易制度政治经济意义

任何贸易政策都是政治主导下的经济决策,农产品贸易政策更甚。其中有三个重要含义:第一,贸易政策是决策者、其他利益相关者的政治行为共同作用的结果,该结果并非一定是最佳的经济决策。第二,贸易政策的实施会产生诸如经济安全、社会稳定,进而国家安全等政治后果。第三,利益集团在民主政治体制内是影响政府政策决策的重要力量,但它们也能够有效传达民意,是政府民主决策的重要媒介。

这一结论有以下几个政策含义:第一,一国在制定农产品贸易政策时,必须首先考虑政策的政治后果。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它不但制约着其他经济部门的发展,更关乎国民生存的基本需求,进而关乎国家的经济安全和政治安全,对于人口大国尤其是这样,这是制定农业政策及农产品贸易政策的出发点。第二,在工业化进程当中和后工业化时代,农业相对其他产业变成“弱势产业”,农民生活处在不稳定状态,弃农从工、弃农从商、毁田毁林等现象成为常态。多数发展中国家的政治体制抑制了利益集团体系发育,限制了民众参政议政。因此,政府在制定农业和农产品贸易政策时,就必须在政治上代表农民利益,关心农民福利和乡村长远发展,顶住其他利益集团的压力,逐步加大农业公共投入和对农民的支持投入,逐步缩小城乡差别,这是保持社会和谐稳定、经济协调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第三,应当健全有效的农民意愿表达组织体系,以保证政府决策过程中民意能上达,政为民所愿。

2.深刻认识粮食自给自足的政治经济意义

WTO制度下农产品贸易自由化的后果(农产品出口大国一定将其视为“成果”)是保护措施的大幅削减或消除。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特别是对于人口大国和粮食净进口国而言,这可能成为一个灾难。因此,这些国家应当从本国国情出发,认真思考自己的谈判立场,不轻易承诺削减,更要维护和加强特殊保障机制。

农产品贸易是一个政治主导的经济问题,因为它与一国的经济安全和政治安全紧密相连,这种关系远非纯经济学所能完全解释。

(1)我们必须了解农业的特殊性。农业是一个很脆弱的经济部门,不论新建还是废弃,都很困难。这表现在:第一,新增农业生产机会很小,因为作为基本生产要素的土地是有限的,新增农业劳动力也是困难的,因为务农相对辛苦,多数人不愿意下乡务农。第二,农业的产业转移也是困难的。因为世代农民习惯了农业生产和乡村生活,不愿意到陌生的城市里去寄人篱下,也

不具备城市生活所必需的技术技能,即使是产业内具体部门间的转移,如从谷物生产转到畜牧业生产,对农民来说也是很困难的。第三,一旦农田被废弃荒芜,将来再恢复生产能力将会很困难。

(2)农业是一国经济安全和政治安全的重要内容。国民的口粮紧系农业,食品加工业紧系农业,国民的蛋白质摄取紧系农业,国民的就业紧系农业,国民的生存环境紧系农业,甚至其他产业的发展也离不开农业。所有这些都与国家的经济和政治安全紧密联系在一起。因此,农业的政治经济意义怎能是一个比较利益学说能够说得清楚,只用比较利益学说来解说农产品贸易政策的,充其量只是个聪明的经济学家,但绝对是一个糊涂的政治家。

因此,一个国家,特别是人口大国,必须保持农业的自主性,争取粮食自给自足。把自己国民的吃饭问题交给别国掌管,恐怕只是共产主义社会里的事情。这一论点在经济上虽然具有一定的反全球化味道,但在政治上却是保持独立的必要保障。当今国际关系学中有一个词叫做“粮食霸权”,指的就是某些粮食生产和出口大国利用粮食的强大供应能力,操控其他国家,来实现某种政治或经济利益。

农产品前景第5篇

关键词:农产品;农资;连锁经营;前景;政策支持

连锁经营是一种先进的经营形式,它把大规模 工业 生产追求规模 经济 效益的 思想引入零售业,通过规模经营和资源共享来降低 企业 经营的平均成本和每一单 位的边际成本来提高市场绩效。农产品与农资的连锁经营就是要在农产品与农资流通中引入这一先进的经营方式。一是利用核心零售企业的无形资产、 现代 化的管理水平和良好的商业信誉和高度的资源共享性,降低农产品与农资进入市场的成本,节省经营费用;二是通过企业的批量采购,统一配送,连锁网点销售的 方法 ,降低农产品的采购成本、库存成本和流通资金占用,从而以最低的流通费用、最少的流通环节,加快农 产品流通,降低销售成本;三是连锁门店良好的购物环境、可靠的商品质量和低廉 的价格吸引起来越多的消费者。

加入WTO后, 农村 流通体制向 社会 化、市场化的方向不断发展,农村市场已呈现出多条经营渠道、多种经济成份、多种经营形式的新格局。农村市场迫切需要提高商品流通的组织化程度,引入现代流通方式来促进农村流通的现代化[1]。农产品与农资的连锁经营有利于摆脱 目前 我国农产品流通困境,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推进农业产业的发展。用现代流通方式,走连锁经营之路,无疑是新时期开拓农村市场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

一、中国农产品和农资连锁经营的现状

1、农产品连锁经营情况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农产品连锁经营正在我国各地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地迅速兴起:如南京市去年开办了首家“生鲜超市”,超大现代农业集团利用自己雄厚的基地实力,正着手在全国各地设立农产品超市,苏州南环桥、无锡朝阳等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开始向加工配送延伸……上述三种连锁经营模式之所以获得成功,我们认为,一是拥有稳定可靠的供货源。连锁经营需要大批量采购,统一配送,必然要有规模化的供货源。目前国内的一些大型农产品加工营销企业如“超大”集团等,租用土地自己生产,不仅可以保证货源供应,而且便于控制产品质量。但作为刚起步的连锁经营企业,囿于实力,可与规模基地紧密合作。如无锡的朝阳蔬菜批发市场、镇江的万方超市等,都是通过这种方式,赢得稳定巩固的“大后方”。二是具有良好的品牌形象。镇江的“万方”超市一方面设专柜经营基地的名特品牌产品,如七里 科技 示范园的“嫩绿牌”系列蔬菜,江心洲的“滩八样”野生系列蔬菜,另一方面创立自己的品牌,如“龙脑牌”豆腐等,在节假日还推出品种多样的“万方礼品菜”,不仅吸引了消费者的认同,而且迅速树立了企业的知名度。三是政府部门服务到位。如盐城的“放心粮油”连锁经营就是由该市农业质量标准办公室牵头,将当地的生产基地、加工企业和分散的粮油销售店有机整合起来。

2、农资连锁经营的情况

2000年5月,我国 现代 农资超市的始作俑者、北京金色谷超市管理公司在位于北京西单的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办公大楼成立。该公司主要发起股东是北京东方渴望 科技 发展 有限公司、北京东方海体置业有限公司和中华供销合作总社机关报——《中华合作时报》。该公司已在全国8个省(市)建立县级超市30多家,乡级网点350个,2002年销售额超过了20亿元[3]。

2002年3月19日,由红太阳集团下属的上市公司——南京红太阳股份有限公司(股权98.75%)和南京天和化学有限责任公司共同投资8000万元人民币共同组建南京红太阳农资商贸连锁有限公司,并启动了“千县万乡十万村”的农资连销 网络 工程。 目前 已在江苏、安徽、江西、广西、重庆等地投资设立连锁公司30多家,形成了覆盖5省30多个地市区县380多个乡镇的“红太阳农资连锁”经营网络。该公司同样宣称,将“红太阳农资连锁”建设为 中国 农资流通领域中的第一品牌。

农资网络的建设,2003年已经开始筹备,2003年正式启动了以中国农业生产资料集团公司为核心 企业 的全国供销社农资连锁配送为农服务工程。中农集团计划到年底,与国内相当一部分省级农资公司建立合作关系,使加盟的配送中心和连锁店达到300个左右;同时,加快对公司直营网络体系的改造步伐,力争对现有的480多个直销网点的60%进行规范改造。全国供销社总社的期望是,“我们共用的‘中国农资’品牌,要遍布 农村 市场,目标是要占领70%的农村。”3、农产品与农资连锁经营存在的 问题

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连锁经营必将成为农产品零售的主渠道。如美国,78.5%的农产品通过生产基地——配送中心——超市、连锁店——消费者的方式完成其销售,只有20%的农产品通过生产者——批发市场等销售渠道完成销售过程。从我国农产品连锁经营现状看,由于绝大多数连锁企业没有自己的生产基地,专业的农产品物流配送组织建设滞后,所经营的农产品基本上是各连锁网点直接从农产品批发市场采购,然后转手销售的方式来经营的。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

(1)规模 经济 效益不明显。降低经营成本,实现规模经济效益是连锁经营的主要目的之一。以农贸市场采购方式配送农产品,由于各网点独自采购,没有形成规模优势,在降低农产品采购成本,从而降低经营成本方面的作用十分有限。由于存在众多中介主体,中间流通环节复杂众多,经过反复落地倒运,市场运行过程承负过高的交易费用和 社会 交易成本,造成农产品采购价格不断提高。据有关资料显示,未经加工的蔬菜从生产者、消费者、产地中间商、市场批发商、市场中间商、连锁店等一系列中间过程到消费者,价格要增加3-10倍,农产品的经营管理成本、分装费用也提高,损耗增加。

(2)难以实现标准化经营。 目前 的农产品配送方式,一方面各连锁 企业 难以提供相同的产品与服务,就连价格也难以统一,失去了连锁经营共享品牌资源的意义;另一方面不利于农业产业的规模化经营。没有成规模的生产基地,农产品生产和流通的标准化只能是一句空话。

(3)农产品的质量难以保证。消费者到连锁网点购买农产品在很大程度上是信赖它的质量安全和品牌信誉,因此连锁企业应注重商誉,应该有更强的自律性。但当前连锁企业零星采购农产品的方式,使得农产品供应链过长,农产品在供应链的众多中间环节被反复倒手,产品质量(特别是生鲜产品的新鲜程度)下降,迫使许多消费者放弃连锁网点而转向农贸市场购买农产品。这种现象不仅仅 影响 了连锁企业对农产品的销售,对企业的信誉也造成不好的影响。

二、 中国 农产品和农资连锁经营的 发展 前景

(一)形势喜人,形势逼人 可见,在农产品相对过剩的大背景下,新阶段农业和 农村 工作的中心任务是调整结构、增加农民加入。而调整农业结构的基础和启动点,首先不是“产”,而是“销”, 不是看你种什么,养什么,能不能把东西生产出来,而是看你能不能销得出 去,赢得市场,使农产品的价值得以实现,取得合理的收益。当今市场流通产业已成为带动整个国民 经济 发展的先导产业,成为农业扩大再生产的决定性环 节。可以说,各级政府对农产品市场流通的关注程度,远远超过以往任何时候。因此,对从事农产品市场流通的企业来说,确实迎来了前所未有的 喜人形势。

就农资而言,一些经济专家基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而做出农民购买力不足、农村消费疲软的判断是笼统的,也不够准确。根据寿光农业部门的统计,该市农民人均农资消费量为2700元,接近山东省平均水平的3倍,净消费量达16亿元。而且随着寿光花卉等高效农业的发展,消费量逐年增长。据市场调查,寿光市农民的农资消费量为户均9000元,农田亩均3000元。而每亩大棚蔬菜的农业生产资料消费量为亩均5000元。寿光市大棚蔬菜面积共80万亩,以此 计算 ,毛消费量为40亿元。而且随着高效农业的发展,消费量呈逐年增长的势头。这些数字表明,农资市场的容量和潜力十分巨大。

(二)把握机遇,发挥优势

当前,农产品与农资批发市场就是要抓准我国市场流通行业大发展、大调整、大推进的 历史 机遇,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从根本上改变设施简陋、管理粗放、交易方式落后和“脏乱差”的形象, 采取综合措施,加快与批发市场有着天然的优势:一是货源集中、充足,品种齐全;二是靠“买全国、卖全国”,货源稳定不断档,这是靠建立一个或若干个生产供货基地无法以做到的办法,其成本和价格相对较低。因此,农产品批发市场在发展配送和连锁经营方面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事实上,许多批发市场早就给大专院校、机关 团体和宾馆酒楼等大单位按需按时配送农产品。不过这类配送的动作比较初级、简单。现在已涌现了象深圳布吉、天津金钟、无锡朝阳等批发市场在发展配送和连锁经营领域的成功探索和实践的典型,它们的经验很值得借鉴和推广。

(三)积极创新,稳步推进

面对新、新任务,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建设和管理工作要在新的起点上创造新业绩。首先,要强化创新和开拓意识。多年来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对解决农产品卖难和保障城市供应方面作出的巨大贡献, 是有目共睹、为世人公认的。但是,不能仅仅满足于过去,更不能集贸在管理 收费、日子过得“蛮不错”的状态。要更新观念,与时俱进。要以观念创新带动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通过锲而不舍,扎扎实实的工作,使批发市场实现全面的提档升级。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配送和连锁经营,在决策 步骤和具体操作上,既要大胆探索,又要坚持从现实基础出发,量力而行,稳步推进。根据我们对各地的调查与思考,觉得有以下几点请大家考虑。

第一,如上所述,批发市场在货源供应和供货渠道的选择上确有优势,集中批量采购的成本低,在市场建立配送中心、 发展 配送业务,不会有多大风险,可以放手发展。

第二,有条件的市场或者积极创造条件,逐步 发展连锁经营。因为连锁经营与传统批发交易是两个不同的领域,在经营理 念、营销模式、管理方式和盈利点上,二者全然不同。发展连锁经营,一是要 有相当的资产规模和资金实力,开三、五个连锁店,形不成规模,就不会有多大效益 ;二是要有先进的经营管理模式和技术硬性能力,有一支懂经营、会管理的中高级人才队伍;三是要拥有一定的经营资源。除商品货源外,还要有知名度、美誉度较高的 企业 品牌;四是每一个连锁店的方位、地址的选择,目标市场和消费者群体的锁定, 经济 学上叫做“市场细分”,对无自下而上发展空间至关紧要,这又是个比较复杂的 问题 。要充分考虑到原有商业网点布局及其经营特点、居民消费水平与购买习惯、培育集聚人气的预期等因素,权衡利弊,慎审决策。

第三,连锁经营取得成功的关键,是实行“五统一”。即统一采购配送、统一经营管理、统一财务、统一质量标准、统一服务规范。只有这样,才能在人、财、物的实际动作中体现出连锁经营的优势。 如果仅仅统一了店名、店貌,而没有统一采购配送、统一商品价格和服务规范,那是“连”而不“锁”,徒有虚名,最终效益也上不去。 三、 中国 农产品和农资连锁经营的政策支持

我国连锁经营企业保持年增长50%的发展速度,远远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的年增长水平。配送和连锁经营成为当今市场流通行业发展的新潮流、新趋势。但总的看,我国发展水平还很低,突出表现在连锁经营企业少、规模小、规范化程度低。因此需要相应的政策支持,我们认为,政策支持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政策支持对象必须以乡镇企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业技术部门所办的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农产品批发市场为主体

发展连锁经营是企业为提高市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而选择的一种营销组织形式,必须尊重客观经济 规律 ,坚持以市场为取向,由企业自主决策和运作。在推进企业发展连锁经营中,要注意把握好几个条件:一是企业要有相当的经济实力。连锁经营依靠规模效益盈利,没有大量的资金投入,开设的连锁店数量达不到一定规模,经营总额和效益很难上去。二是要有先进的管理模式、管理手段和过硬的管理队伍。连锁经营实行集中配送、分散销售,在人、财、物、信息管理等方面对企业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必须要有全新的管理模式和 现代 化的管理手段,特别是要有一支懂经营、会管理的中高级管理人才队伍。三是要有一定知名度、信誉度的企业品牌。连锁经营在相当程度上是品牌经营,既靠品牌吸引消费者,打开市场,也靠品牌吸引供货商提供质优、价廉的商品,没有品牌难以做大做强连锁经营。四是每一个连锁店的开设,在方位、地址的选择,目标市场和消费者群体的锁定方面,要慎重决策,充分考虑到原有商业网点布局及其经营特点、消费水平和购买习惯等因素,权衡利弊,充分论证,避免盲目投资。

2、政策支持必须分类指导,促进农产品和农资连锁经营健康 发展

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引导和推动各类 企业 发展农产品和农资连锁经营。从连锁经营的概念与类型看,有直营直销式、自愿加盟式、特许加盟式、委托加盟式等不同连锁经营方式。对这些不同方式,既不能完全照搬“城市超市连锁店”、“各类批发市场”等经营模式,也不能对各种模式进行简单叠加去 应用 。所以,在发展农资连锁经营的过程中,必须有其独到的特点和特色。发展连锁经营,首先要创办好原型标准店。不管是转型于连锁经营,还是改制重新创办农资连锁经营企业,亦或借用、嫁接连锁经营模式,首先必须选择一个合适的区域创办“原型标准店”或“样板推广店”。www.LWLM.com编辑。

3、要支持农产品和农资连锁经营的管理与技术培训

现实中的农产品与农资市场是一个非常分散的、地域性极强、有着明显的季节性, 交通 通信落后的市场。农资产品包括的范围很广,不仅是种子、化肥和农药,还有农机具、农膜等其它农用生产资料,具有明显的品种多、规格多、占地大、不易陈列和摆放、技术含量高、季节性强、地域性强、易损易坏、售后服务麻烦等特点。这些与众不同的特点将给连锁经营中的货品管理、仓储、运输、陈列、销售、服务等业务环节带来很多挑战,如果不能进行恰当高效的管理,也将会出人意料地加大经营成本增加经营风险。经销商的文化素质是信息系统建立和使用的最大障碍,必须先期进行必要的技能培训,使其掌握必要的技能同时接受你的企业文化。

4、支持制订农产品与农资系列标准

农副产品进入大都市菜场首要是确保农产品质量,提高产品信誉度。为此,作为农业 科技 部门必须编制各类农产品地方标准,并在种苗选良、栽培技术和质量要求上制订可操作标准。 与此同时,建立无公害配药 网络 ,做到统一供药、统一配方、统一防治时间,杜绝高毒、高残留农药在我市使用。积极推广应用生物肥药和物理防治,推广使用有机肥,减少化肥用量,减轻硝酸盐、亚硝酸盐在农产品中的污染和土地中的残留量。此外,要加大无公害监督力度。由于无公害建设涉及千家万户,为了提高生产者素质,还必须建立镇村两级的培训机制,分级培训种植大户和农业负责人及农户。并加大对基地无公害建设的检测和监督力度,成立农产品农残检测中心,组织实施无公害农产品的认定工作。

5、支持创品牌,让更多的农产品走进连锁超市

连锁超市和集贸市场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卖场。集贸市场是传统意义上的农业生产销售方式,从生产、流通到销售环节都没有十分严格的标准,商家可以随行就市,见利叫价,生产者则由于无人管理,质量无标准,产量受市场因素 影响 较大。而连锁超市同样卖农副产品,但一个“连”字,使得“销售”的意义发生了根本变化。各类卷心菜、辣椒、黄瓜等蔬菜走进连锁超市后,质量已不单是农产品的品种 问题 ,而是该品种的整体品牌、连锁超市的企业形象连在一起。在超市,经营者必须把农产品的安全性作为自己的“卖”点,采取一系列质量保证措施以吸引顾客。当然超市需拥有稳定的货源,而我们有丰富的蔬菜供应基地。超市农产品优质优价也对促进农产品增效和农产品结构调整产生较大意义。实践证明,连锁超市中“安全农产品”的走俏,说明传统的“提篮叫卖”的销售方式和临街设摊的市场环境,已不能适应 现代 优质安全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实行农产品超市连锁经营,是现代零售业的发展趋势,也是农业商品化生产成熟的标志。

6、支持农产品的深度加工开发,提升农产品的档次

目前 ,我国外销的农副产品90%是末加工或经冷冻保鲜处理的初加工产品,如沿海等地虽具备较丰富的海淡水产品资源,但大都以中低档大路货出售,时鲜蔬菜、瓜果虽有较好的内在质量,但外包装没能跟上等等。这些产品档次低,市场竞争力差,市场面狭窄,效益低下。如果农副产品经过深度加工,既可提升档次,拓宽销售渠道,大大提高其 经济 效益,又可促进当前劳动力的转移,增加农民收入。

7、扶持农民专业技术协会,培育壮大连锁经营队伍

一是支持和鼓励 发展 农民自办购销组织;二是支持农民合资、合股兴办中介组织(自愿为原则),开展农产品加工销售服务,参与农产品流通;三是促进国有流通 企业 (粮食、供销)深化改革,利用其原有农产品加工、流通方面优势,努力开拓城乡市场,强化为农民服务功能,充分发挥其在流通领域作用,依托当地资源和主导产品,把产加销联成一体,带动农民走向市场。

8、建立全国联网的“绿色通道”

进一步疏通和建设好农产品与农资运销的“绿色通道”,落实搞活农产品流通的有关政策,清理和取消农产品流通中的不合理收费,降低农产品运销成本。

9、加强信息 网络 建设

在信息 时代 ,信息是市场流通的命脉。政府已有农业信息网络工程帮助连锁企业、物流配送组织和农户建立一体化的信息网,收集、汇总、 分析 农产品销售信息,提高企业市场需求的快速反应能力,指导农业生产,尽量避免因市场信息匮乏而造成生产和销售脱节,盲目生产而造成农产品滞销,给农民带来增产不增收结局,提高整个供应链对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提高农产品配送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保证农产品物流供应链畅通无阻。

参考 文献 [2] 任鸣鸣.物流是农产品连锁经营的关键环节[J], 经济 论坛,2004(08):98-99。

[3] 郑少明.农资流通的新模式——连锁经营,农民日报,2003年3月12日。

农产品前景第6篇

关键词拓界合作;案例;发展前景

在全球性金融危机及近年来的一系列食品安全事故的双重压力下,中国的农产品与食品加工企业面临着成本增加、资金短缺、利润降低、竞争日益激烈等问题,企业发展举步维艰。如何在困境中突围,开辟一片蓝海市场成为当务之急[1-4]。笔者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与行业调研,以2家具有代表性的农产品、食品加工企业作为案例,应用swot分析法进行分析与探讨,希望能为我国农业企业的发展探索出一条新的出路。

1案例分析

禾丰农产品公司(以下简称“禾丰”)是某市一家以生产草莓、黄白桃、甜糯玉米等为主的速冻果蔬加工企业,夏、秋两季是该公司的生产旺季,冬、春两季为生产淡季。

泰昌食品公司(以下简称“泰昌”)则是某市一家以生产水饺、面点等为主的速冻加工企业,冬、春两季是该公司的生产旺季,夏、秋两季为生产淡季。

2家企业均是华北地区具一定知名度的公司,但由于近年来市场大环境的影响以及2家各自行业的竞争压力——成本居高不下、行业平均利润率降低、产品雷同且竞争力降低等等,使得两家企业经营举步维艰,企业生存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根据两家企业各自的行业特点,若能通过跨界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彼此带动,必能探索一条新的出路。

2拓界合作的优势

2.1淡旺季的生产互补、资金共享的优势

传统的速冻水饺面食行业每年的4—9月为淡季,10月至翌年3月为旺季;而速冻果蔬行业则相反,每年的12月至翌年4月为淡季,5—11月为旺季。旺季是工厂的创收季节,工厂往往存在产能不足、资金紧缺、人手不足的缺陷;淡季是工厂的消耗季节,工厂往往存在产能过剩、资金富余、人员富余、设备闲置等问题。如何有效地协调和解决行业淡旺季问题成为了农产品加工企业与食品加工企业发展的瓶颈。

由于2家工厂存在资源互补、共享的条件,若能跨越行业界限进行合作,充分利用产能、设备、人员、资金等,则能起到规避行业淡季、减少消耗、增加利润的功效。夏秋季节是果蔬业的旺季,以禾丰为平台(果蔬专业厂),扩大定单范围,泰昌提供资金支持,协助生产,提高产能,扩大市场供应能力;冬春季节是水饺面食业的旺季,禾丰提供资金支持,协助生产,提高市场占有率,2家工厂的合作可达到淡旺季互补、资金共用、稳定员工的双赢局面。

2.2渠道共享的优势

2家工厂的产品都是采用冷链环节生产流通的,销售通路、客户群体具有一定的关联性,若可彼此共享对方的销售网络,可有效拓宽销售渠道,降低销售成本。如禾丰可通过泰昌的销售通路拓展部分产品的内销市场(甜玉米、糯玉米、混合菜、毛豆、薯条、烤地瓜等),泰昌则通过禾丰的国内外的渠道向客户推荐自己的产品。

2.3变废为宝,增加双方边际利润的优势

不同行业对产品标准的定义不同,速冻果蔬业对加工的农产品外观、保鲜程度、口感、品质、农残等有较严格的要求,速冻果蔬业中所谓的“下脚料”大多为外观、鲜嫩程度不符合要求,多数下脚料可以作为水饺的优质原料(如香菇、西兰花、芦笋、甜玉米等),这样提高禾丰的速冻果菜产品利润的同时,也为泰昌的水饺面食生产提供了优势的原料。通过转变淡季的消耗、果蔬厂“次品”的再利用、销售网络成本的分摊等资源共享能有效降低产品的成本,增加利润。

3拓界合作的边际创新

2个不同且又关联的行业交叉合作,可碰撞产生出一些新的发展思路,跳出传统产品的限制,通过发展优质特色、有机蔬菜原料基地,提高产品利润,提升品牌形象,增强市场竞争力。

3.1交叉利用

一般速冻水饺的旺季在冬春2季,但冬春季的蔬菜(速冻水饺的主要原料)相对夏秋季节,品种单一、价格较贵,这样的现状制约了行业的发展。然而,速冻果蔬业的本质就是延长果蔬的保鲜期,缓解供需失衡的压力、调节果菜产销季的价格,达到反季节供应。泰昌可利用裕丰的速冻保鲜技术优势,在夏秋季为自己生产储备旺季所需的低成本、有特色的优质原料,既降低泰昌的生产成本,又能为其新产品的研发提供优质的原料。

3.2立体开发

2个行业的本质归根结底都是为了方便人们生活、缩短就餐时间、丰富饮食文化,结合2个行业的特点、两家工厂的优势,可开发出多种速冻食品、微波食品、调理食品;向微波、调理以及半成品菜肴食品发展,实施多品牌战略,迎合市场发展趋势。利用禾丰的农业优势,发展优质特色、绿色、有机原料基地,把特色农业、绿色、有机原料的概念引入到泰昌的产品生产研发中,打造成泰昌品牌独特的核心竞争力,提升产品档次,增加企业利润。如高赖氨酸玉米、绿色小米、高粱米、彩色糯玉米研发特色面点、汤圆、饺子;地瓜(黄、紫)、特种马铃薯开发丸子、汤圆;特殊颜色、特殊功能蔬菜开发的饺子等。参与多个地区的有机原料基地的认证,如我国的ofdc有机认证、欧盟的bcs有机认证、美国的ocia有机论证、日本的ics有机认证等,促进开拓国际市场。

4合作过程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2家工厂分属不同的行业,优势组合能产生较好的边际效益,但也容易混淆彼此的主业,这是最大的隐患。2个相近而又不同的行业给管理带来了一些挑战,水饺面食业原料稳定、机器化作业,管理计划性较强;果蔬业原料不稳、手工作业、市场波动较大,经营管理必须强调灵活性。彼此合作的目的应该是各自在自己的行业更具优势、更加专业,因此绝不能混淆各自的主业。管理要释放生产力,而不束缚生产力,这是“1+1能否大于2”的关键。

2008年的这场危机也许更像是前进路上的清道夫,使企业能静下心来思考自身的出路,与其束手无策等待经济回暖,不如积极开展新局面,希望2家企业的合作能创出一片蓝色海洋。

5参考文献

[1] 任湘怡,赵金晶.出去、进来都是商机——长三角农产品企业合作的故事[j].乡镇企业导报,2008(3):21.

[2] 刘小锋,林阿春.农业高校与农业企业合作技术创新探讨[j].福建经济,2003(8):30.

农产品前景第7篇

关键词:农产品;农资;连锁经营;前景;政策支持

Abstract: China’s agricultural products and agricultural chain is a new thing in the process of development. This article on China’s agricultural products and agricultural chain operation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xisting problems carry out the analysis on China’s agricultural products and agricultural prospect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hain operation, and speed up China’s agricultural products and agricultural policies to support the chain’s direction.

Key words: agricultural products; agricultural materials; chain; prospects; policy support

前言

连锁经营是一种先进的经营形式,它把大规模工业生产追求规模经济效益的 思想引入零售业,通过规模经营和资源共享来降低企业经营的平均成本和每一单 位的边际成本来提高市场绩效。农产品与农资的连锁经营就是要在农产品与农资流通中引入这一先进的经营方式。一是利用核心零售企业的无形资产、现代化的管理水平和良好的商业信誉和高度的资源共享性,降低农产品与农资进入市场的成本,节省经营费用;二是通过企业的批量采购,统一配送,连锁网点销售的方法,降低农产品的采购成本、库存成本和流通资金占用,从而以最低的流通费用、最少的流通环节,加快农 产品流通,降低销售成本;三是连锁门店良好的购物环境、可靠的商品质量和低廉 的价格吸引起来越多的消费者。

加入WTO后,农村流通体制向社会化、市场化的方向不断发展,农村市场已呈现出多条经营渠道、多种经济成份、多种经营形式的新格局。农村市场迫切需要提高商品流通的组织化程度,引入现代流通方式来促进农村流通的现代化[1]。农产品与农资的连锁经营有利于摆脱目前我国农产品流通困境,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推进农业产业的发展。用现代流通方式,走连锁经营之路,无疑是新时期开拓农村市场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

一、中国农产品和农资连锁经营的现状

1、农产品连锁经营情况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农产品连锁经营正在我国各地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地迅速兴起:如南京市去年开办了首家“生鲜超市”,超大现代农业集团利用自己雄厚的基地实力,正着手在全国各地设立农产品超市,苏州南环桥、无锡朝阳等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开始向加工配送延伸……

前欧美等发达国家连锁经营的生鲜食品已占总消费的80%%,美国更是高达95%%以上[2]。21世纪初我国已经总体上进入了小康社会,居民生活水平较高,工作和生活节奏快,对方便、快捷食品的需求日益扩大,客观上具备了推行农产品大规模连锁经营的条件。同时,近年来无公害、标准化、品牌化农产品比重的不断增加,也为连锁经营统一进行商品化处理、统一品牌、统一销售奠定了基础。与传统的农产品营销业态相比,连锁经营在经营环境、经营理念、质量控制、管理服务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有利于实现生产与市场的有效对接,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成本。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有一些大型超市如“苏果”陆续进入农产品销售领域,涌现出一些比较成功的连锁经营模式:一是“连锁超市+批发市场+基地+保险承诺”,二是“连锁超市+基地”,三是“放心粮油专卖连锁店+加工企业+基地”。三种模式各有其独到之处,但有一个共同点是,均以超市、连锁店为销售终端,以基地为供货源,中间或与加工企业合作,或与批发市场、配送中心合作,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如无锡由朝阳蔬菜批发市场牵头,将锡山、惠山等近郊的种植大户组成无公害蔬菜产销合作社,批发市场下辖的配送中心对来自放心菜基地、经检测合格的蔬菜进行加工整理、定量包装、定牌管理,每天配送至33家天惠连锁超市,实行优质优价,同时由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无锡分公司承担产品责任险,保险期限一年。消费者一旦发生食用意外,每次事故每人最高赔偿额为10万元,事前质量控制加上事后意外保险,让消费者吃了“定心丸”。盐城有12家粮油店、10家食品店和12个生产加工企业主动加盟“放心粮油”连锁经营,自去年1月正式开业以来,销售量稳步上升。

上述三种连锁经营模式之所以获得成功,我们认为,一是拥有稳定可靠的供货源。连锁经营需要大批量采购,统一配送,必然要有规模化的供货源。目前国内的一些大型农产品加工营销企业如“超大”集团等,租用土地自己生产,不仅可以保证货源供应,而且便于控制产品质量。但作为刚起步的连锁经营企业,囿于实力,可与规模基地紧密合作。如无锡的朝阳蔬菜批发市场、镇江的万方超市等,都是通过这种方式,赢得稳定巩固的“大后方”。二是具有良好的品牌形象。镇江的“万方”超市一方面设专柜经营基地的名特品牌产品,如七里科技示范园的“嫩绿牌”系列蔬菜,江心洲的“滩八样”野生系列蔬菜,另一方面创立自己的品牌,如“龙脑牌”豆腐等,在节假日还推出品种多样的“万方礼品菜”,不仅吸引了消费者的认同,而且迅速树立了企业的知名度。三是政府部门服务到位。如盐城的“放心粮油”连锁经营就是由该市农业质量标准办公室牵头,将当地的生产基地、加工企业和分散的粮油销售店有机整合起来。

2、农资连锁经营的情况

2000年5月,我国现代农资超市的始作俑者、北京金色谷超市管理公司在位于北京西单的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办公大楼成立。该公司主要发起股东是北京东方渴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北京东方海体置业有限公司和中华供销合作总社机关报——《中华合作时报》。该公司已在全国8个省(市)建立县级超市30多家,乡级网点350个,2002年销售额超过了20亿元[3]。

2002年3月19日,由红太阳集团下属的上市公司——南京红太阳股份有限公司(股权98.75%)和南京天和化学有限责任公司共同投资8000万元人民币共同组建南京红太阳农资商贸连锁有限公司,并启动了“千县万乡十万村”的农资连销网络工程。目前已在江苏、安徽、江西、广西、重庆等地投资设立连锁公司30多家,形成了覆盖5省30多个地市区县380多个乡镇的“红太阳农资连锁”经营网络。该公司同样宣称,将“红太阳农资连锁”建设为中国农资流通领域中的第一品

牌。

农资网络的建设,2003年已经开始筹备,2003年正式启动了以中国农业生产资料集团公司为核心企业的全国供销社农资连锁配送为农服务工程。中农集团计划到年底,与国内相当一部分省级农资公司建立合作关系,使加盟的配送中心和连锁店达到300个左右;同时,加快对公司直营网络体系的改造步伐,力争对现有的480多个直销网点的60%进行规范改造。全国供销社总社的期望是,“我们共用的‘中国农资’品牌,要遍布农村市场,目标是要占领70%的农村。”

地方尤其是省级供销社对建立属于自己的农资连锁公司也表示出极大的兴趣,相当一些省、市供销社都正式注册成立了农资连锁经营企业:四川省农资集团有限公司组建了四川邦立达农资连锁有限公司,并逐步发展到在四川省内和省外长江以南的13个省、市(区)的农资商品集散地建立了60多个一级连锁配送中心,连锁经营门店达2000家左右,深入到农村的连锁网点实行24小时服务。新疆奥环公司则把眼光瞄准了西部畜牧业农资连锁经营,欲打造中国畜牧业的沃尔玛;江苏苏农农资连锁有限责任公司、山西省供销社、福建省“龙得宝”、新疆供销社等以供销社系统为主的传统农村流通组织,正在重新整合,力求抓住机遇再创辉煌;各类民间资本,正在强力扩张农村流通市场。一系列迹象表明,与农村生活生产有关的连锁经营,作为一个新的商业投资机会,正受到各类资本的强力追捧。专家认为,从品牌农业到品牌农村流通业,再到品牌农产品消费,是未来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思路;考虑到国家正在全力提高农民收入扩大农村消费,在农村建超市其实商机无限。

3、农产品与农资连锁经营存在的问题

农产品前景第8篇

笔者与吉林省德惠市佳峰米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就粮食安全问题、目前国内农产品加工业、大米加工企业存在的问题和大米加工企业未来的发展势头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和交流。说起粮食安全问题不得不提到的就是转基因食品。目前,在我国转基因大米占据转基因食品的比例很大。这位负责人对转基因大米技术的研制推广持谨慎态度,因为它有很多弊端。转基因大米和普通大米相比较外表上没有什么区别,但它会破坏食物链,而且彻底杜绝其破坏污染食物链是很难的。在生态环境方面,这些大米所带有的基因很可能在自然环境中被转移到其他野生物种上,因此会破坏生物多样性。我国跟世界上很多其他地方一样,土地资源越来越匮乏,这些新的转基因作物对于化肥和农药的依赖性越来越大。

我国需要用更少的土地养活更多的人口,但他认为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完全可以解决人多地少的问题。除了把没有完全掌握的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会威胁粮食安全以外,有毒食品是粮食安全的又一大祸患。在食用后会引起人身体乏力、恶心、头疼等症状的毒大米事件曝光后,国人一片震惊。认为企业就像一个人一样,除了遵纪守法以外,企业就像人在社会中要遵守社会道德一样要遵守行业道德,正如总理在2012年“两会”上说的那样:企业家身上应当流淌着道德的血液。“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先”。粮食加工企业生产的产品尤其关乎国计民生,在生产中应自觉不越雷池一步。如果粮食加工企业连最起码的法规规定的食品安全生产底线都守不住,企业的存在不但没有了社会价值,不能为社会做贡献,反倒对社会起到了危害作用,那么它的存在还有什么意义?

二、我国粮食加工行业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粮食加工业发展的区域不平衡现象突出;一些地区产品单一,精深加工不足,不能适应市场需求;粮食加工业质量标准、检测体系滞后,国内外不接轨;加工企业繁多,但有实力的甚少,粮食加工的科技含量很低,呈现小而散且不精的局面,不像国外的大米加工企业等粮食加工企业那样,虽然少但个个都有雄厚的实力,在市场中具有一定的垄断地位。

三、对粮食加工行业总结与指导办法

1重视产品品牌效应笔者认为应让有实力的大企业兼并自身实力弱小的企业,这样不仅可以使生产难以维继的小型粮食加工企业起死回生,又能使本来就有一定实力的粮食加工企业进一步壮大。随时关注国家大型粮食加工企业的最新生产动态,不断更新企业经营管理理念,同时通过对大米及其他粮食作物的先进加工技术的引进、吸收消化和再创新,用与时俱进的粮食深加工技术武装企业。放眼世界,将粮食加工标准逐渐向世界先进水平看齐,只有目标立下了,企业才会向着这个目标不断迈进。实力雄厚的企业很重视所生产产品的品牌效应,品牌效应对一个企业至关重要,世界500强企业正是靠品牌赢得世界的尊敬,一家名企之所以有名也是因为它有一个品牌做支撑。食品行业的品牌效应更是如此,因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最关心的无非就是吃饭穿衣。大米加工企业生产的是食品,如果在这食品领域创立起了品牌,那么势必会比其他行业的品牌吸引人们更多的目光。

2粮食加工企业需要与种粮农户紧密联系通过一些优惠政策激励农户多种粮食,种好粮食,这样保证了企业有稳定充足的粮食供应,生产加工无后顾之忧,为企业赢利奠定了基础。反过来,企业赢利后需让与之有合作关系的种粮农户体会到真真切切的实惠,从而提高了农户多种粮、种好粮的积极性,由此粮食加工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合作关系会进一步增强,随之而来的是粮食加工企业生产出的食品品质的不断提升,带动企业知名度的提高。

3硬实力建设和软实力建设需要同步粮食加工企业的生产技术、经营方式、管理理念是硬实力;在互联网上的企业品牌宣传、企业道德是软实力,硬实力建设和软实力建设需要同步,哪一个方面欠缺了都不行,只有这“两只手”同时抓起来,企业才会不断做大做强。

四、结语

农产品前景第9篇

关键词 生态旅游;农特产品;营销;陕西商洛

中图分类号 F3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6-0350-01

发展生态旅游,俨然成为当前我国不少欠发达地区发展当地经济、提高百姓收入的共同选择。与所有旅游类型一样,生态旅游业囊括“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每一个要素都是游客旅游中的必需活动,同时又是旅游产业收入的来源。我国旅游业普遍存在重门票收入、轻其他环节收入的现象,导致旅游业的后续发展乏力,尤其是“门票旅游经济”导致景区所在地周边的居民参与有限,增收效果不明显。尤其是生态旅游景区,周边群众为了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不得不放弃工业发展的可能。如何结合生态旅游景区建设,增强景区周边群众的参与度,让群众在生态旅游发展中获得实惠,是当前生态旅游业亟需解决的现实问题。改变目前景区过度依赖门票收入,六大旅游要素共同发展是学术界和实践界的共识。

究竟如何增强“吃、住、行、购、娱”在生态旅游收入中的比重,生态旅游景区天然具有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优势,又面临着不能大力发展工业的困局,发展农特产业、增强生态旅游业中农特产品的营销力度,既能完善生态旅游产业链,又能增强周边群众的参与度,提高农民收入。本研究以陕西省商洛市为例,聚焦商洛5A级景区金丝峡,分析生态旅游景区中农特产品营销的现状,探讨生态旅游与农特产品销售结合的可能性,为下一步生态旅游景区中农业产品营销提供对策建议。

1 金丝峡景区中农特产品营销现状

陕西商洛地处秦岭南麓山区,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特色产品种类繁多。商洛市重点发展核桃等五大市级优势产业,加快发展茶叶等10个县域主导产业,初步形成了以板栗、核桃、香菇、肉羊、土鸡、土猪、高山蔬菜、木耳“件”为核心的产业体系。2010年,绿色食品增加值超过15亿元。总体而言本地农特产品的种类丰富、产质量高、从业人数多、种植面积广泛,但是加工程度低、产品吸引力不强、销售情况不佳,本地农特产品经济收入较低。

1.1 营销产品

金丝峡景区中目前销售的农特产品来源主要是农户自己种植,或者是野生生长在金丝峡景区的山上,从质量上可以保证其为绿色农特产品。产品整体加工程度低、形式单一、缺乏创新,如柿子主要都是制作成柿饼。所销售的农特产品暂没有形成统一的品牌,包装简陋,直接售卖给消费者。并且,相较商洛丰富的农特产品类型,金丝峡景区周所供销售的产品类型较少,主要是鲜果、核桃、茶叶。

1.2 营销主体及途径

景区的农特产品营销主体主要是景区附近的农民,他们自己种植农特产品,或者直接售卖,或者简单加工后卖给消费者,并没有专门从事销售的人员。农特产品销售途径单一,就靠自产自销的农民直接与游客面对面交易,没有集中的营销途径,更没有当前很时兴的网络销售途径,大多数交易为“一锤子买卖”。

1.3 营销环境

目前景区的农特产品销售主要是以农户携带农特产品在景区周边零散分布,景区内没有设立专门的、固定的销售场所,购物环境非常“原生态”。同时,由于都是周边群众个体销售,缺乏统一的管理和专业的销售人员,市场销售体系不完善,产品价格差异大,产品质量参差不齐,营销的硬环境和软环境都比较恶劣。

1.4 营销结果

金丝峡景区中农特产品销售量和销售额情况并不乐观,产品的成交率较低,与景区自身的知名度、游客数量形成鲜明对比。虽然农产品的价格低,但是游客的购买欲望不高,产品滞销,旅游旺季还常常看到摆摊者摊前无人驻足,售卖农特产品的农民百无聊赖坐等游客来选购的现象。当前,门票收入仍旧是金丝峡景区最重要的收入来源,周边群众的平均收入与商洛其他县乡的群众相比,并没有因为家旁边的5A景区而明显提高。

2 金丝峡景区中农特产品营销存在的问题

2.1 产品加工程度低,形式单一

商洛金丝峡景区销售的农特产品绝大部分是当地的农业企业和农民合作社所提供,金丝峡景区周围销售的农特产品大多是未加工或粗加工的初级产品,产品附加值低,难以获取良好经济收入。而农村合作社由于生产规模小、加工程度浅、当地产业支持不足、产业规模不足造成加工的断层,产品形式单一[1]。对游客而言,没有太大的吸引力。

2.2 缺乏统一品牌,产品质量参差不齐

商洛金丝峡乡村生态旅游中农特产品的经营者通常采用小摊点和铺面的个体经营,销售的多是加工粗糙的农特产品,由于是自产自销,产品的质量几乎完全取决于经营者的诚信水平。因此,产品的质量不能得到保证,导致景区的农特产品的质量参差不齐。游客比较关心农产品的卫生问题、质量问题,质量得不到保证,景区的农特产品难以吸引游客的购买。

2.3 产品包装简陋,携带不便

很大一部分游客旅游中购买商品,是为了馈赠给自己的亲戚朋友,因此,产品的包装也会影响游客的购买意愿。金丝峡景区农特产品都是零散售卖没有包装,作为景区的特色产品游客难以当作特色礼品购买赠送。同时,产品本身的便携性差、存放时间短,影响游客的购买意愿。

2.4 管理不到位,营销环境混乱

金丝峡景区中农特产品的销售市场混乱,场所零散不固定,产品散乱售卖,缺少统一归规划。价格也存在一定问题,除少数比较规范的市场明码标价、定价合理之外,大部分市场都存在着价格虚高的现象,游客很难买到真正物有所值的农特产品。景区中农特产品的的经营主体是当地农户和私人小店铺,专业化程度较低,经营者未经过专业培训,经营理念陈旧,服务态度恶劣[2-4]。

3 发展对策

3.1 加强产品品牌建设,迎合消费者的品牌需求

品牌是一个企业或地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同时也是一个企业或地区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及必要手段。利用商洛当地的资源优势和市场对绿色产品的需求优势,建立自己独特的品牌,有利于提高商洛农特产品相关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产业的竞争力和市场上的农特产品占有率。

3.2 优化产品包装

产品的包装同样也会影响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商洛农特产品销售以散销为主,并不注重产品包装设计,多为无包装,或者粗包装,没有自己的特色,没有识别性。在考虑包装功能实用性的同时,针对产品特性进行包装设计。采用不同的包装类型,不仅可以提升产品的价值,也有利于产品的销售,便于产品的携带,为商洛的农特产品“走出去”奠定良好的基础。

3.3 发展龙头企业,带动农特产品增值

商洛农特产品丰富而品种繁多,加强农产品物流龙头企业建设,有利于农特产品的加工和销售,有利于提高周边农户的收益。加大对农特产品加工企业的科技和资金支持,鼓励研发农特产品衍生品,同时引进先进的器械和先进的制作工艺让这些企业的生产规模化、产业化。聘请专业人员,将当地的特色药材和农特产品相结合,研发出具有鲜明地域特点和风土人情的产品,形成自己独特的竞争力[5-6]。

同时,把发展龙头企业作为农产品供销网络建设的突破口,利用政策扶持机遇,围绕生态旅游建设的需求,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以资源整合为手段,着力培育集运输、仓储、配送等服务为一体的农产品物流骨干企业,使之成为搞活农产品流通、服务旅游业的重要载体和主导力量。

3.4 设立专门销售场所,优化购物环境

创造优美的购物环境,让游客在融洽、和谐、审美的购物环境中产生强烈的消费欲望。应整合景区周围的可用资源,在其出口处招商投资设立专门的“农特产品售卖中心”,可以通过店铺租赁的形式,增加周边居民参与度,以提高当地居民收入。还可以通过招商引资形式,联系知名厂家、销售商进驻,统一定价,完善服务,从而为消费者提供专业的、品牌化的、值得信赖的高质量且价格合理的特产售卖服务,消除消费者在店外购物的疑虑,实现农特产品购买“一站式购齐”。

3.5 与现代科技结合,创新服务模式

许多游客在旅游中购买商品时都会考虑携带的问题,有时不得不考虑行李空间的现实放弃购买一些东西。针对这一现实问题,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商洛农特产品可以与现代科技紧密联系,在景区内实现“O2O”的双向营销方式。建立景区农业产品营销的网络销售平台,积极拓展互联网交易,开通网上特产商城,鼓励消费者线上购买。这样既可以方便游客购买,也拓宽了销售渠道,为游客提供了二次购买的平台,提高了景区农特特产的销售量。

4 结语

总之,生态旅游中农特产品的销售必须要立足客观环境,依托生态旅游景区的状况,全面、正确的为其未来的发展进行定位,树立现代市场营销观念,创造市场,突出生态旅游景区的特色产品、特色服务。优化整合资源,充分发挥生态旅游景区的区域优势,提高农特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以此来推进景区的的全面发展,构建“吃、住、行、游、购、娱”的完整旅游产业链,丰富旅游经济的来源,为周边群众参与景区发展,分享景区发展的红利提供更多、更可行、更可观的平台,进而实现旅游产业的持续发展。

5 参考文献

[1] 贾长安.西部农产品市场营销的问题与创新[J].湖北农业科学,2012(8):3662-3664.

[2] 刘龙龙.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商洛市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分析[J].辽宁农业科学,2015(2):40-43.

[3] 梁鑫.朱雀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旅游产品结构问题分析与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7.

[4] 李泓波.商洛市农业特色产业发展策略研究[J].陕西农业科学,2015,61(11):118-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