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课堂秩序的重要性优选九篇

时间:2023-07-30 10:16:07

课堂秩序的重要性

课堂秩序的重要性第1篇

【关键词】课堂教学 新秩序 内涵 策略

一、数学课堂新秩序的内涵分析

新秩序是相对于旧秩序而言的,面对新课程富有“动感”的课堂,显然不能依然沿用陈旧的教学秩序观来分析评判,而是需要新的秩序观。和谐课堂的有序性不仅表现为静态的物的因素、人的因素,而且表现为动态的课堂教学过程的有序、课堂活动的有序。只有当教师与每位学生携起手,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有机溶解教学内容,进行生动、广泛的互动、交流,达到心灵的敞亮、交融与共鸣,数学课堂才有可能出现真正适宜的教学新秩序。数学课堂新秩序有以下四层涵义:

第一、新秩序不再单纯是为了让教师的教案得以顺顺当当地执行和实施,更是为了促成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能“蹲下身来”倾听学生的问题与心声,珍视学生的愿望与需求。

第二、新秩序更关注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创造价值的实现。学生只要有思想的奇迹、思维的火花、特色的成果,总能在新秩序里得到应有的地位和肯定。

第三、在教学方式上,新秩序强调教师角色由“居高临下”转向 “平等中的首席”,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探究,这样在课堂上学生和老师的平等对话多了,自主探究的空间大了。

第四、新秩序是作为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这一特殊的情景中应有的和谐关系的多维体现。更关注和维护学生人格尊严和心理感受,保护学生富有个性的学习愿望,鼓励学生体验、感悟、交流。

二、建构数学课堂新秩序的方法及策略

基于以上分析,建构数学课堂新秩序有以下三种策略:重新定位教师角色、加强学习方式的指导、充分尊重学生个性。

(一)重新定位教师角色

教师作为最为能动的因素,应成为教学新秩序的探索者、发现者和缔造者。当课堂不再是完全按照事先的设计亦步亦趋的时候,当学生不再满足于对知识的简单再现、技能的机械操练的时候,当教师面对大量信息资源需要及时捕捉、有效回应的时候,创建新规则、形成新的课堂形态就显得十分迫切。

1.正视课堂管理。

教师要纠正忽视课堂管理的片面做法,有效驾驭课堂。构建出和谐而生长,民主而平等,灵活而互动的课堂。密切关注教学状态,进行有效的动态管理。课堂教学是在特定的时空内,面对几十个活生生的学生,教师在课堂上要能和学生平等对话,思维碰撞、情感互动,这是一个多因素彼此影响和制约的复杂动态过程,经常会出现意想不到的偶况。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密切关注学生学习的精神状态和课堂的气氛,把握好学生的心理特点;同时努力调控自己的情绪,运用自己的教学机智和教学魅力,因势利导确定课堂管理的方法。通过有效的动态管理,就会及时发现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从而使课堂有序地“活起来”。

2.摆正角色定位。

教师充当类似于“顾问”、“导演”的角色。当然,不仅仅是学习、创新活动的顾问、导演,同时也是学习、创新活动过程中各种复杂关系和各种心理、言行秩序处理的顾问和导演。要充当好这一角色,教师要强化教学的民主意识,构建自主、开放的教学环境。在教学过程中,处理好“动”与“静”的关系。为学生尽量多地提供发表言论、展示才华的平台。教师要利用好即时生成性因素,不能牵着学生的鼻子“走教案”。要促成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创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要让课堂充满生气,师生关系开放,真正建立人格平等、真诚合作的民主关系。同时重视学生的一言一行,在教与学的平台上,做到教学相长,因学而教,树立随时捕捉教学机会的意识,使课堂教学更加活泼有序,更加充满生机。

(二)加强学习方式的指导

新课程倡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新的学习方式。这样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有了一个积极参与和思维的活动,经历了一个实践和创新的过程。但笔者在调研中发现,很多学生对这些学习方式显得不适应,或者不知道该如何去探究、去讨论、去活动。

1.把握学习方式的特点。

有效的学习方式指导是建构新秩序的当务之急。所谓学习方式指导,是指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并获得在具体的学习环境中选择和运用恰当学习方法进行有效学习的能力。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在具体学习环境中指导学生掌握的具体学习方法,二是指导学生充分认识具体学习方法的适用范围。

2.循序渐进地指导。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掌握和实践学习方式,必须从教师的“教”开始。教师在明确教学目标及任务的前提下,既要考虑教法又要考虑学法,指导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从而把教法与学法统一起来。在处理具体教材时,就要充分考虑学生应采取何种教法与学习方法相适应。和谐的课堂应该是动静搭配合理,张驰恰当有度,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思索中感悟,不断提升思维能力。

(三)充分尊重学生个性

有的教师发出这样的感慨:“现在的孩子越来越难教了!”其中一个原因是,有的家长在抚育“独苗”时,呈现出一定的“自由化”。有的家长不希望学校过多压制孩子的个性。家庭已经不再是学校忠实的同谋,这无疑催促了学校在尊重学生个性的基础上,构建教学新秩序。

1.正确理解个性。

“个性”即为个人的独立自主性,独立自主性不但表达了个体之间的差异性,而且更主要是强调了对这种差异性的尊重。后现代教育理论特别强调培养学生的个性、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新秩序不再是教师“一言堂”,“优秀生”撑门面,而是有赖于教师创设尊重学生的情境与气氛。经常重视学生的富有个性的解决问题的思路,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

2.善于处理个性与秩序的关系。

尊重学生个性与建构新秩序并不矛盾。在和谐的课堂中,学生的理解力会特别强,记忆力会特别好,思维会变得更活跃。教师必须树立‘全纳’的观念,平等、公平、公正地对待、信任、评价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中理解、爱护、帮助和赞赏。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会有突如其来的灵感,可能会情不自禁地喊出自己的想法,这时,教师不要去制止他,先听他说完理由,哪怕是错误的想法,这算不得“违规”,教师要耐心倾听,积极引导。

参考文献:

[1]杨小微.课堂变革中教师智慧的成长[J].中国教育学刊,2006,(6)

[2]明庆华,程思辉.论和谐课堂的构建[J].中国教育学刊,2006,(2)

[3]周日南.有效的数学学习策略探索[J].小学数学教育,2006,(7-8)

课堂秩序的重要性第2篇

关键词:课堂秩序 管理 技工院校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3(b)-0222-01

维持好课堂秩序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避免发生或者消除影响班级有序学习的事件,如学生打闹、睡觉、玩手机等;二是通过学习凝聚班级合力,在整体上提高学习效率。维持好课堂教学秩序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之一,课堂秩序也是困扰教师的一大难题,尤其是技工院校。技工院校的学生有其自身的特点[1],生源素质普遍不高、学习积极性低、自我管理和约束能力差、纪律涣散,班级里很难挑出几个比较称职的班干部,严重制约着学生管理工作,影响课堂教学秩序[2]。结合这几年的教学经验,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首先,教师要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管理中,用心与学生交流,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课堂上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也是学生良好品格的塑造者[3]。教师要经常与班主任交流,和学生谈心,参加学生组织的一些活动,加入到学生中来,了解学生的生活、学习和思想动态,有的放矢,对症下药,使学生能接纳老师,信任老师。只要老师对学生真诚以待,学生是很乐意敞开心扉的。人都是有感情的,咱们的学生也是如此,师生之间相互了解沟通,建立了感情基础,课堂管理就轻松多了。如果教师只顾在课堂上授业,不管育人,置身于班级管理之外,将会拉大师生之间的距离。

其次,调整课堂秩序要讲究方式方法。教师面对的学生素质千差万别,课堂教学也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这就需要老师能根据学生和课堂状况适时调整。

就好比一位有经验的厨师做菜,面对着一堆的原料,要考虑做法和形式,考虑放菜顺序、火候、口感,做到色、香、味、型俱全,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营养价值,让人家吃起来回味无穷,赞不绝口。课堂教学也是同样的道理。学生听课,也会讨论评价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教学效果。例如,课堂管理中,采取分层次、小组合作、组间评价、学生互评、师生互评等方式,使课堂充实充满生气,过程紧凑,效果肯定不错。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积累总结,注重课堂形式的变化,达到课堂秩序的和谐。

另外,教师也要调整好心态[4]。技工院校的生源就决定了学生管理难度大,课堂秩序难维持。学生在课堂上自律意识差,做出影响课堂秩序的行为是正常现象,不能由此对学生持有偏见,这样将不利于师生关系的和谐,对课堂教学也是不利的,同时也会影响到自身健康。应当调整好心态,先了解情况,克制自己不发火、不动手,就事论事,公事公办。不能凭自己的感觉,伤害学生的自尊心,重在教育学生、引导学生。否则有可能引起课堂大乱,老师尊严尽失。应当留一些余地给学生,不要说刺激疗学生的话,学生毕竟还是孩子,要注重方式方法。总之,处理学生日常课堂不良行为的前提,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但这并不代表纵容学生的错误行为。让学生上课安静不是目的,重要的是学生要正确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形成班级正气,使个别学生破坏课堂秩序、影响大家学习的行为受到同学们的反对和谴责,这才是积极的,根本的做法。

当然,教师要为人师表,加强自身修养。教师要树立良好的形象,以身作则,上课不迟到早退,课堂上不做与教学无关的事情。认真备课,使教学秩序井然有序,同时,体现课堂教学的灵活性和趣味性,调动学生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教师除了掌握专业知识外,还要通晓自然社会学科、教育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做到知识渊博[5~6]。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不懂心理学,这就如同一个心脏专业医生不了解心脏的构造”。教师要较好的进行课堂教学管理,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随着教学改革的进行,相邻学科的联系日益加强,文理相互渗透,因此,教师要注重学科知识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教师的知识越渊博,越能启迪学生的思维,越能很好的掌控课堂,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授课效率,课堂管理问题也会迎刃而解。

课堂管理复杂多变,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学生的学习习惯、个性、教师的教学和管理艺术等。管理学生不是目的,目的在于在这个过程中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良好的班风和学风。同时,随着课程改革的实施,课堂管理观念和方法也在不断更新和改进,以求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杜运东.技工院校学生的特点与管理创新[J].管理学家,2011(12).

[2] 谢明华.职高技校办学的现状与对策[J].职业教育研究,2004(10):29-30.

[3] 刘冬梅,朱朝光.浅谈技工院校学生的教育管理方法[J].职业,2012(1).

[4] 姚运宝.教师的心态[J].教育艺术,2000(7):9-10.

课堂秩序的重要性第3篇

【关键词】课堂教学;新秩序;内涵;策略

一 问题的提出

数学课堂教学一味追求“静、齐、快”固然不可取,但是,目前一些“吵、乱、慢”式的课堂秩序,既不完全符合中国的文化教育环境,也不符合班级人数众多的实际情况。在“‘无序’之中,参与教学活动的各种因素按照新的机制来运行,要在新的规则约束下产生相互作用”[1]。数学课堂教学需要走向新的有序,应该能激发学生参与、互动、共鸣,让合理有序、主动和谐成为课堂新秩序的要素。

二 数学课堂新秩序的内涵分析

新秩序是相对于旧秩序而言的,面对新课程富有“动感”的课堂,显然不能依然沿用陈旧的教学秩序观来分析评判,而是需要新的秩序观。“和谐课堂的有序性不仅表现为静态的物的因素、人的因素,而且表现为动态的课堂教学过程的有序、课堂活动的有序”。[2]只有当教师与每位学生携起手,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有机溶解教学内容,进行生动、广泛的互动、交流,达到心灵的敞亮、交融与共鸣,数学课堂才有可能出现真正适宜的教学新秩序。数学课堂新秩序有以下四层涵义:

第一、新秩序不再单纯是为了让教师的教案得以顺顺当当地执行和实施,更是为了促成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能“蹲下身来”倾听学生的问题与心声,珍视学生的愿望与需求。

第二、新秩序更关注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创造价值的实现。学生只要有思想的奇迹、思维的火花、特色的成果,总能在新秩序里得到应有的地位和肯定。

第三、在教学方式上,新秩序强调教师角色由“居高临下”转向 “平等中的首席”,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探究,这样在课堂上学生和老师的平等对话多了,自主探究的空间大了。

第四、新秩序是作为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这一特殊的情景中应有的和谐关系的多维体现。更关注和维护学生人格尊严和心理感受,保护学生富有个性的学习愿望,鼓励学生体验、感悟、交流。

三 建构数学课堂新秩序的策略

基于以上分析,建构数学课堂新秩序有以下三种策略:重新定位教师角色、加强学习方式的指导、充分尊重学生个性。

(一)重新定位教师角色

教师作为最为能动的因素,应成为教学新秩序的探索者、发现者和缔造者。当课堂不再是完全按照事先的设计亦步亦趋的时候,当学生不再满足于对知识的简单再现、技能的机械操练的时候,当教师面对大量信息资源需要及时捕捉、有效回应的时候,创建新规则、形成新的课堂形态就显得十分迫切。

1.正视课堂管理。

教师要纠正忽视课堂管理的片面做法,有效驾驭课堂。构建出和谐而生长,民主而平等,灵活而互动的课堂。密切关注教学状态,进行有效的动态管理。课堂教学是在特定的时空内,面对几十个活生生的学生,教师在课堂上要能和学生平等对话,思维碰撞、情感互动,这是一个多因素彼此影响和制约的复杂动态过程,经常会出现意想不到的偶发情况。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及时分析把握教学目标与课堂管理现状之间存在的偏差,密切关注学生学习的精神状态和课堂的气氛,把握好学生的心理特点;同时努力调控自己的情绪,运用自己的教学机智和教学魅力,因势利导确定课堂管理的方法。通过有效的动态管理,就会及时发现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从而使课堂有序地“活起来”。

2.摆正角色定位。

教师充当类似于“顾问”、“导演”的角色。当然,不仅仅是学习、创新活动的顾问、导演,同时也是学习、创新活动过程中各种复杂关系和各种心理、言行秩序处理的顾问和导演。要充当好这一角色,教师要强化教学的民主意识,构建自主、开放的教学环境。在教学过程中,处理好“动”与“静”的关系。为学生尽量多地提供发表言论、展示才华的平台。教师要利用好即时生成性因素,不能牵着学生的鼻子“走教案”。要促成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创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要让课堂充满生气,师生关系开放,真正建立人格平等、真诚合作的民主关系。同时重视学生的一言一行,在教与学的平台上,做到教学相长,因学而教,树立随时捕捉教学机会的意识,使课堂教学更加活泼有序,更加充满生机。

转贴于 (二)加强学习方式的指导

新课程倡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新的学习方式。这样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有了一个积极参与和思维的活动,经历了一个实践和创新的过程。但笔者在调研中发现,很多学生对这些学习方式显得不适应,或者不知道该如何去探究、去讨论、去活动。

1.把握学习方式的特点。

有效的学习方式指导是建构新秩序的当务之急。所谓学习方式指导,是指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并获得在具体的学习环境中选择和运用恰当学习方法进行有效学习的能力。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在具体学习环境中指导学生掌握的具体学习方法,二是指导学生充分认识具体学习方法的适用范围。学习方式指导应从根本上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形成学习的能力,让学生终身受益。有的课堂为讨论而讨论,为探究而探究,为活动而活动,常常导致课堂管理“放得开,收不起”,出现教师束手无策,学生放任自流的现象,致使课堂秩序混乱,影响了教学效果。“不管什么样的学习,都要使它们成为一种自主的学习。……自主学习也必须建立在学生学会合作交流的基础之上”。[3]

2.循序渐进地指导。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掌握和实践学习方式,必须从教师的“教”开始。教师在明确教学目标及任务的前提下,既要考虑教法又要考虑学法,指导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从而把教法与学法统一起来。在处理具体教材时,就要充分考虑学生应采取何种教法与学习方法相适应。例如,课堂活动的安排就有个度的问题,有的课安排小品表演、游戏,有时还不止一个活动内容,一节40分钟的课活动占了15分钟左右时间。活动多,文化知识教学的时间就难以保证,不少课,给人的感觉是轻松有余而严谨不足。其实有许多知识,没有冷静的思考、刻苦的训练是学不好的。教师作为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必须学会倾听、学会对话,与学生一起分享他们的感情和想法,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学习。和谐的课堂应该是动静搭配合理,张驰恰当有度,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思索中感悟,不断提升思维能力。

(三)充分尊重学生个性

有的教师发出这样的感慨:“现在的孩子越来越难教了!”其中一个原因是,有的家长在抚育“独苗”时,呈现出一定的“自由化”。有的家长不希望学校过多压制孩子的个性。家庭已经不再是学校忠实的同谋,这无疑催促了学校在尊重学生个性的基础上,构建教学新秩序。

1.正确理解个性。

“个性”即为个人的独立自主性,独立自主性不但表达了个体之间的差异性,而且更主要是强调了对这种差异性的尊重。后现代教育理论特别“强调培养学生的个性、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4]新秩序不再是教师“一言堂”,“优秀生”撑门面,而是有赖于教师创设尊重学生的情境与气氛。经常重视学生的富有个性的解决问题的思路,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

2.善于处理个性与秩序的关系。

尊重学生个性与建构新秩序并不矛盾。在和谐的课堂中,学生的理解力会特别强,记忆力会特别好,思维会变得更活跃。“教师必须树立‘全纳’的观念,平等、公平、公正地对待、信任、评价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中理解、爱护、帮助和赞赏”。[5]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会有突如其来的灵感,可能会情不自禁地喊出自己的想法,这时,教师不要去制止他,先听他说完理由,哪怕是错误的想法,这算不得“违规”,教师要耐心倾听,积极引导。如解决“小明从家里到学校,先走5分钟,再坐车1/3小时,一共需要多少时间?”的问题,由于学生没有学习过分数乘法,大部分同学都是把5分钟化成1/12小时进行计算。而一位学生说:1/3=20/60,所以1/3小时就是20分钟,5+20=25(分),这样来得简单。教师把绣球抛给了同学们:大家认为呢?经过讨论,同学们认为这种算法有道理,老师也作了充分肯定。

参考文献:

[1]杨小微.课堂变革中教师智慧的成长[J].中国教育学刊,2006,(6)

[2]明庆华,程思辉.论和谐课堂的构建[J].中国教育学刊,2006,(2)

[3]周日南.有效的数学学习策略探索[J].小学数学教育,2006,(7-8)

[4]杨宝山,孙万福.21世纪课程目标:向后现代教育过渡[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0,(4)

课堂秩序的重要性第4篇

【关键词】 高职教育 课堂教学秩序 经贸英语

Abstract : The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innovation management of the classroom teaching order of Higher vocational economic and trade English.

21世纪的教育是素质的教育,而高职教育则是素质教育和技能教育的最佳结合。高职教育要有质量,首先必须向教学要质量。课堂教学秩序则是教学质量的基本的必要保证之一。

我院商务英语专业在课堂教学秩序管理方面一直有着较完善的管理手段和方式。下面以经贸英语课堂教学管理为例,浅谈我院商务英语专业的创新式课堂教学秩序管理策略。

1.传统的课堂教学秩序管理方式

1.1定期考勤和不定期考勤相结合

传统的课堂教学秩序管理,大都是通过考勤来完成的。针对大学生无故缺课、旷课、早退、迟到等现象,制定了完善的考勤制度。这种考勤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教学秩序的正常开展。比如:定期考勤,充分地让大学生认识到课堂教学的重要性,这对自觉性高的大学生可以起到较好的纪律规范作用;还有,不定期考勤,是作为一种补充考勤或抽样考勤的方式而存在的,可以让自觉性不高的学生认识到出席课堂是参与课堂教学的一个基本环节。同时,执行考勤登记任务的可以是学生辅导员、学生纪律委员或(和)科任老师等。

1.2取消期末考试资格

大学生和科任老师共同出席课堂教学是维持良好课堂教学秩序的一个基本保证。当大学生在出席课堂考勤中,缺席率超过一定比例,比如:10%的时候,按照教学管理部门的相关规定,可以取消该生本学期该科目的期末考试资格。大多数的大学生,在明知该管理条款的情况下,基本不会违纪。这说明,取消期末考试资格的做法,是课堂教学秩序管理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也是最严厉的管理手段之一。

2.经贸英语课堂教学秩序管理的创新之处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院商务英语专业的经贸英语课堂教学秩序管理,除了继续使用传统的管理方式以外,还在下列两大方面进行了创新性地实践和发展:

2.1教学活动参与登记制(见:注释①)

教学活动参与登记制,既可以作为课堂考勤的一个组成部分,也可以作为大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评分要求,是期末学生总评成绩的一个重要分支。具体可区分为:发言登记制和课业任务完成登记制。从教学要求的角度出发,进行硬性和软性规定,大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次数由科任老师随堂登记在册,供期末学生总评参考和使用。

2.1.1实行课堂发言登记制(见:注释①),吸引大学生参与课堂教学

在发言的要求上,既要有强制发言,比如按班级学生名册列表点名发言,也要有大学生自主发言,让他们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自愿发问或回答。同时,为了吸引更多的大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保证正常的课堂教学秩序,科任老师可以在限定封闭性问题数量的情况下,多提供开放性的问题让大学生去发言。目前,在2009级商务英语班的课堂实践中,基本可以保证每位大学生能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每学期8次的发言。按照20个星期为1个学期计算,去掉期中和期末考试两个星期,平均每位大学生每两个星期可以发言1次。调查表明,绝大多数的经贸英语课的大学生表示对以上做法可以接受并且能够践行,也增进师生之间的互动;而且科任老师可以自由把握点名发言和自主发言的度,让大学生有言可发。他们说在一些课上,有时候一个学期也不一定能发言一次。这表明,大学生参与课堂发言,既是保证正常教学秩序的需要,也是让大学生回归课堂教学主体地位的最重要的体现之一,也更体现出我院“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

2.1.2实行课业任务登记制(见:注释①),促使大学生延续关注课堂教学

除了让大学生参与课堂发言之外,科任老师亦可布置适当的课业任务,包括课内的,也包括课外的,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是笔头。比如,话题演讲、热点播报、社会调查报告演示、现场辩论或翻译等任务,都是大学生力所能及的。此举既能吸引大学生继续关注课堂动向,亦能提高大学生团体合作的凝聚力和培养大学生自主思考的习惯。完成任务的大学生名次,也将登记在案,既可作为参与课堂教学的考勤凭证,也可作为大学生成绩评定的一个标准,起到一举两得的效果。

结合我院经贸英语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自从实行课业任务登记制以来,不但缺勤的大学生少了,而且课堂教学的实践互动性也提高了。大学生在经贸英语课堂上可参与的内容增多了,例如:科任老师布置的任务涉及基础经贸英语口头翻译、经贸主要话题演示以及常见经贸应用文体的书面翻译与写作等。以上做法,充分实现本门课程“听懂会说”的教学目标,体现了保证基本的课堂教学秩序到高职教育“学以致用”的培养目标的质的跨越。

2.2切实保持和加强课堂内容的新鲜度和兴趣点

保持良好的课堂教学秩序,促进高职教育的改革创新,课堂教学除了教授教材的理论知识,还需要科任老师在讲教材之外下苦功。多年的经贸英语课堂教学实践证明,要做到维持良好的课堂教学秩序,科任老师需要在加强课堂内容新鲜度方面有所作为,

例一,过去的实践表明:经贸英语课堂上,大学生能学会一些实用且简单的日语、韩语或法语等经贸日常交流用语50句至100句,就是一个很好的教学卖点。比如:白天和顾客见面打招呼,用英语“Hello!”、日语“こんにちは。”或韩语 。多数商务英语专业班级的大学生在经贸英语课堂上对第二外语的出现和使用都相当感兴趣,到课率100%。当然,这对科任老师的第二外语要求非常高。

例二,由于经贸发展的瞬息万变,科任老师还需要把当前最前沿的经贸动态用英语传授给大学生,比如,讲到“SANYO color TV sets(廖国强,P103)”的时候,就可以适当引申部分关于SANYO(三洋公司)的创始人和该公司在中国的重大发展情况的英语信息。这个是关于名企名人英语信息的穿插,是经贸英语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

结束语

做好日常的课堂教学秩序管理,是一个持之以恒的细琐的教学工作。它不但是教学管理部门的职责,更是一个科任老师的教学义务。高职教育的改革春风所到之处,就是素质教育创新之花的绽放之日。经贸英语课堂教学秩序的管理,也不是固步自封的,只有不断创新才有出路。

注释:

①教学活动参与登记制,可以分为:课堂发言登记制和课业任务登记制,是一种科任老师主要在课堂上,也可以课外,记录大学生课堂发言情况和课业任务完成情况的成绩考核方式,也可以作为出席课堂考勤的补充方式。例如:具体可以量化为每个大学生每学期5次-10次为宜,那么每个大学生每个月大约完成课业1次-2次,亦可按实情安排发言。

参考文献:

课堂秩序的重要性第5篇

关键词:高校 课堂管理 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5(b)-0175-02长期以来,高校的某些课堂上存在着课堂秩序混乱问题,这不仅使某些青年教师不知所措,也使不少具有多年教学经验的老教师深感头痛,课堂管理对广大教师来说,显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很多教师甚至在整个职业生涯都觉得难办,如何更有效地进行课堂管理已成为广大教师十分关心的问题。课堂管理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课堂上具有教学与管理的双重任务,课堂管理主要是指教师为了解决课堂上的纪律问题而采取的行动,教师应该具备课堂管理方面的知识和技巧,并掌握课堂管理的原则和方法,一个不懂得如何搞好课堂管理的教师是无法胜任教学工作的。

美国研究课堂管理的先驱是雅各布·S·库宁,他通过录像对教师的课堂管理行为进行了详细观察和记录,对善于和不善于管理课堂的两类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做了细致的观察和比较分析,并发表了《课堂中的纪律与小组管理》一书,在他的启发和影响下,一些教育研究人员相继进行了这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

1 高校课堂管理中存在的常见问题

有的教师在课堂秩序受到干扰时,为了控制课堂秩序,常常中断正常教学过程,对学生违反课堂纪律的行为,过于唠叨、训斥,花费太多的课堂教学时间去进行“思想教育”,反而使学生厌烦,产生逆反心理,成为教师的对立面,而且使得实际上课时间减少,被迫加快授课进度,进一步加剧了学生听课难度,课堂秩序反而恶化,这样的课堂管理无疑是失败的。

有的教师进行课堂管理时言语简单、粗暴、缺乏鼓励,学生心情不愉快,不能创立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和气氛,师生间缺乏情感共鸣,学生更加不配合教师的管理。

传统课堂教学常常以教师为中心,课堂教学变得封闭、压抑、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模式程式化,导致思想僵化,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创新性被压抑,课堂缺乏生机和活力。

一切都在掌控内,井然有序、鸦雀无声、没有一丝混乱常常是大多数人心目中良好课堂秩序的标准,是教师心目中课堂纪律的理想状态。实际上,课堂管理应该是混沌和秩序相互妥协、磨合形成新秩序的过程。当教师能容忍混乱并能对学生加以引导,秩序是可以产生的。

某些教师缺乏责任心,没有精心准备、安排、组织好教学活动是课堂纪律混乱的一个重要原因。有些教师备课马虎,上课无视学生实际接受能力,照本宣科,授课方式单一,单方面完成教学任务,缺乏师生交流,不顾学生感受,使学生逐渐失去学习兴趣,造成课堂秩序的失控。

2 高校课堂管理模式探究

2.1?课堂管理应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

课堂管理应体现学生的自主性,教师应帮助学生进行自身学习规划和职业生涯规划,制定自我管理的计划,教师应逐渐把对学生的期望转化为学生学习和自我管理的内在动力,帮助其认真实施自我管理的计划,并监督其执行情况,提高其自我管理的能力。教师不应认为只要是为了学生将来着想,就可以牺牲学生的自由而强迫他们去学习,不要用不容置疑的权威严格框定课堂秩序。教师应该使用有限的规则,充分相信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下放课堂管理权,让学生尝试自主管理。

2.2?应把教立足于向学的转化上

教师授课应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做中学,学中做,使尽量多的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使他们上课都有事可做,不至于感到无所事事,不耐烦,这容易导致纪律问题。教师不能只用纪律来约束学生,这无助于彻底消除纪律混乱现象,反而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反之,应让学生在课堂上有一定的自由活动空间,加强师生交流、生生交流,使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能在课堂上得到展现,释放学生的个性。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不可替代的,要尊重学生的感受,理解并鼓励学生以自己的方式看问题,引导学生逐渐摆脱对教师的依赖。

2.3?师生共同制定切实可行的课堂规章制度

课堂管理的重要目标是创造良好的课堂秩序,教师应能全面准确地掌握课堂上的各种情况,对课堂行为问题要及时有效地制止。对学生应该有一套明确的规则和要求,建立起赏罚分明的制度,并教会他们遵守这些制度。教师每学期在开始新的授课班级的教学任务时就应该和学生一起讨论,制定切实可行的课堂规章制度,应通过与班干部、普通学生座谈,召开班会、班委会等多种渠道听取学生意见和建议,让学生充分意识到自己是课堂不可缺少的重要一员,师生分享权力共同制订课堂管理规则,并进行问题决策,共同进行课堂管理。

课堂秩序的重要性第6篇

这些问题尤其表现在素有“精神上的体育课”之称的信息技术课上。信息技术课中学生过度兴奋,课堂纪律很难调控。本文试图在课堂秩序的调控方面做一些探索,以期为新一轮课改的有效实施提供有益的借鉴。

一、以规矩促方圆,以规则抓秩序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良好的课堂秩序来自于一定的课堂规则。埃默在《初中课堂组织与管理》一文中指出:“尽管优秀的课堂管理者所采用的规则和程序因人而异,但没有哪个管理有效的课堂能离得开规则和程序。”研究显示,有效的课堂管理者都会在学年的开始花一定的时间来制订课堂规则和程序,以便顺利进行课堂教学和减少课堂上的捣乱行为,从而增加教与学的时间,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由此可见,要保持良好的课堂秩序,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进行,就必须建立制度化的课堂规则和程序。

信息技术课也是这样,我会在开学的第一节课上专门跟大家讲清信息技术课的各种要求。比如针对有些学生喜欢上网或者带U盘来玩游戏的情况,我会让大家讨论出一个详细的惩罚措施,并且言出必行。有了相应的制度作为支撑,保证了课堂教学的有效进行。

二、以合理清晰的任务管理课堂,增强学生专注力

在信息技术课中,经常会发现无所适从的学生。教师询问后经常会听到这样的回答:我都做完了或我不知道下面该做什么。这些现象反映出教师必须以合理清晰的教学任务管理课堂。教师可以通过使用口头的信号来管理课堂,如“这一点很重要,让我们集中注意力”或“老师演示的第三部分是非常重要的,让我们仔细来看这个过程”。在一个有趣的活动开始时,教师可以说“学好这项内容,你也可以自己设计Flas了”或者“哪个小组先完成任务,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吆!”这些陈述能增强学生的专注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不难看出,教师可以在重要的教学步骤或过程中直接提示学生关注,以合理清晰的教学任务来管理课堂。

三、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有效课堂管理

“三案·六环节”的课堂教学一般都分有学习小组,小组活动组织不好会造成课堂的混乱,以至于不少课堂看似热闹其实没什么实效性。这时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身份,给予学生指导,教他们怎样分工、合作,怎样讨论、记录,怎样表达自己的见解等。具体措施如下:

教师要组织好分组,在安排分组时每组人数4~8人不等,最好每组既有优生,又有潜能生。组长可由优生和潜能生轮流担任。一方面使他们彼此学习,互相帮助和督促;另一方面使他们“正人先正己”,人人都是管理者。

教师要制订好规则,活动前明确活动内容、时间、规则。在活动前一定要讲清规则,比如有一些约定俗成的口令或手势。只要听到老师的口令,大家必须停止一切活动,安静下来。

教师要给出明确任务,不能任由学生瞎闹。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有价值,太简单太难都不行,可选一些以互相监督检查为主的,需要集体智慧来解决的问题作为合作学习的内容。

四、以恰当的奖惩措施为依托进行有效课堂管理

课堂秩序的重要性第7篇

【关键词】小语课堂;释放;秩序;正能量

活泼好动、善于表达是儿童们的天性,也是孩子们能够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真实想法的重要前提。但是当孩子们的这种天性演变为自由散漫,那么整个课堂就会是菜市场,叽叽哇哇。如果我们对孩子们进行严厉的约束,他们就会沉默不言,学习提不起兴趣,任凭你在讲台上如何声嘶力竭,讲得唾液四溅,也只能事倍功半。这两种截然相反的秩序,小学语文课堂极为常见。如何让小学生在语文课堂上释放遵守秩序的正能量,关键是平时对学生进行遵守课堂常规的训练,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点体会。

1、坐、站的姿势要正确。教者在课堂上特别关注培养孩子良好的坐、站习惯。教师在学生一年级时要和孩子们一起练习,给孩子们示范并提出明确要求。具体是让学生站起来回答问题时,要求学生不能趴在桌上,两腿站直,象个小一样。可在课堂上孩子们常常会忘记,有时也会出现大部分孩子都无精打采的现象。出现这种情况,教师就要停下讲课,给孩子们寻找坐、站正确的学生树立榜样,亲切地说:“小彤坐得真端正,听得很认真,加一颗星”,孩子们一听都想得星,很快就会坐姿端正。

2、在课堂上让学生学会倾听,要求学生先举手,再发言。我们常常看到有些小学语文课堂,只要老师一提问,学生就各说各的,小手恨不得举到老师的面前。有些老师环顾四周,不知道该叫谁回答。也听不清他们说什么。这样就要告诉孩子们课堂发言一定要先倾听、再思考、后举手,端端正正地举手,高高地举起,要仔细听老师的讲解和同学的发言,要能够从头到尾听完整。听的时候还要把他们的观点与自己的想法进行比较,想想有什么不同,还要做哪些必要的补充等等。要求学生不插话。告诉孩子们,老师讲话或同学发言时,不要打断或插话,因为这样做是很不礼貌的,也不能把别人的意思听明白。要耐心听老师、同学说完,再提出自己的观点或表明不同的看法。特别是当别的同学说的不正确时,更应该耐心听下去,不要争着抢着说。通过这些具体的要求以及不断地训练,慢慢地学生就会养成了认真倾听别人发言的习惯。

3、回答问题声音要响亮。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常会有这种现象,有些同学在下面说话声音很高,站起来就不知从何说起,声音也变得象蚊子一样。这时教者就要鼓励学生先想后说,想好再说,强调语句完整,回答提问时音量要大,让全班同学都听见,一次不行就再来一次,直到真的声音挺响亮为止,教师应当不失时机地加一句:“就象这样,声音响亮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多好。”当下一个问题抛出后再请小学生回答时,他的声音绝对比刚才那个同学还要响亮。

4、要给学生留出思考的空间。思考,在课堂上可能会占据一定的时间,有时可能会感觉有点“冷场”,但是,这非常有必要。如果我们在课堂上尽量留出时间给学生思考,备课时精心设计一些具有针对性的问题,甚至留下一些悬念,让他们去思考、去探究。对学生提出的一些问题,即使不合适,也要正面的引导,而不能彻底否定,更不能挖苦、讽刺。我们要坚信所花的时间会得到百倍的补偿,思考知识时的脑力劳动越有效,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就会越深刻,也就越能及时完成课后作业。更重要的是学生在思考问题时,感觉到课堂的秩序井然。

5、要设法营造一个可以让学生畅所欲言的环境。我们不难发现小学语文课堂也会出现老师问一个问题,举手的孩子寥寥无几。出现这种情况,大概有两个原因:一是问题提的不确当,没有基于孩子们的最近发展区。另一方面就是学生害怕自己讲错了,被批评。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孩子们,你脑海里想到什么,你就说什么,错了也没关系。老师可不喜欢只坐在那儿,不动脑筋的孩子。”慢慢引导,这时孩子说得不到位或说错了,再一起讨论、交流。

课堂秩序的重要性第8篇

【关键词】课堂教学;新秩序;策略

一、重新定位教师角色

教师作为最为能动的因素,应成为教学新秩序的探索者、发现者和缔造者。当课堂不再是完全按照事先的设计亦步亦趋的时候,当学生不再满足于对知识的简单再现、技能的机械操练的时候,当教师面对大量信息资源需要及时捕捉、有效回应的时候,创建新规则、形成新的课堂形态就显得十分迫切。

1.正视课堂管理

教师要纠正忽视课堂管理的片面做法,有效驾驭课堂。构建出和谐而生长,民主而平等,灵活而互动的课堂。密切关注教学状态,进行有效的动态管理。课堂教学是在特定的时空内,面对几十个活生生的学生,教师在课堂上要能和学生平等对话,思维碰撞、情感互动,这是一个多因素彼此影响和制约的复杂动态过程,经常会出现意想不到的偶况。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及时分析把握教学目标与课堂管理现状之间存在的偏差,密切关注学生学习的精神状态和课堂的气氛,把握好学生的心理特点;同时努力调控自己的情绪,运用自己的教学机智和教学魅力,因势利导确定课堂管理的方法。通过有效的动态管理,就会及时发现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从而使课堂有序地“活起来”。

2.摆正角色定位

教师充当类似于“顾问”、“导演”的角色。当然,不仅仅是学习、创新活动的顾问、导演,同时也是学习、创新活动过程中各种复杂关系和各种心理、言行秩序处理的顾问和导演。要充当好这一角色,教师要强化教学的民主意识,构建自主、开放的教学环境。在教学过程中,处理好“动”与“静”的关系。为学生尽量多地提供发表言论、展示才华的平台。教师要利用好即时生成性因素,不能牵着学生的鼻子“走教案”。要促成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创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要让课堂充满生气,师生关系开放,真正建立人格平等、真诚合作的民主关系。同时重视学生的一言一行,在教与学的平台上,做到教学相长,因学而教,树立随时捕捉教学机会的意识,使课堂教学更加活泼有序,更加充满生机。

二、加强学习方式的指导

新课程倡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新的学习方式。这样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有了一个积极参与和思维的活动,经历了一个实践和创新的过程。但笔者在调研中发现,很多学生对这些学习方式显得不适应,或者不知道该如何去探究、去讨论、去活动。

1.把握学习方式的特点

有效的学习方式指导是建构新秩序的当务之急。所谓学习方式指导,是指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并获得在具体的学习环境中选择和运用恰当学习方法进行有效学习的能力。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在具体学习环境中指导学生掌握的具体学习方法,二是指导学生充分认识具体学习方法的适用范围。学习方式指导应从根本上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形成学习的能力,让学生终身受益。有的课堂为讨论而讨论,为探究而探究,为活动而活动,常常导致课堂管理“放得开,收不起”,出现教师束手无策,学生放任自流的现象,致使课堂秩序混乱,影响了教学效果。“不管什么样的学习,都要使它们成为一种自主的学习。……自主学习也必须建立在学生学会合作交流的基础之上”。

2.循序渐进地指导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掌握和实践学习方式,必须从教师的“教”开始。教师在明确教学目标及任务的前提下,既要考虑教法又要考虑学法,指导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从而把教法与学法统一起来。在处理具体教材时,就要充分考虑学生应采取何种教法与学习方法相适应。例如,课堂活动的安排就有个度的问题,有的课安排小品表演、游戏,有时还不止一个活动内容,一节40分钟的课活动占了15分钟左右时间。活动多,文化知识教学的时间就难以保证,不少课,给人的感觉是轻松有余而严谨不足。其实有许多知识,没有冷静的思考、刻苦的训练是学不好的。教师作为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必须学会倾听、学会对话,与学生一起分享他们的感情和想法,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学习。和谐的课堂应该是动静搭配合理,张驰恰当有度,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思索中感悟,不断提升思维能力。

三、充分尊重学生个性

有的教师发出这样的感慨:“现在的孩子越来越难教了!”其中一个原因是,有的家长在抚育

“独苗”时,呈现出一定的“自由化”。有的家长不希望学校过多压制孩子的个性。家庭已经不再是学校忠实的同谋,这无疑催促了学校在尊重学生个性的基础上,构建教学新秩序。

1.正确理解个性

“个性”即为个人的独立自主性,独立自主性不但表达了个体之间的差异性,而且更主要是强调了对这种差异性的尊重。后现代教育理论特别“强调培养学生的个性、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新秩序不再是教师“一言堂”,“优秀生”撑门面,而是有赖于教师创设尊重学生的情境与气氛。经常重视学生的富有个性的解决问题的思路,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

课堂秩序的重要性第9篇

教材的编写是时代的产物,教材必然随时代的发展而发展.教材只能作为教课的依据,要教得好,使学生受益,还要靠老师的善于运用.教材不是圣书,它只是提供了最基本的教学资源.一般地说,数学的基本概念、法则、公式、性质都是教学的重点.确定教材的重点,要以教材本身为依据.瞻前顾后,溯源探流,研究所教的内容在整个知识系统中的地位和价值.在整个知识系统中,关系全局的这部分知识,可定为教材的重点.所谓难点,就是多数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数学教材中,有的内容比较抽象,不易被学生理解;有的内容纵横交错,比较复杂;也有的内容本质属性比较隐蔽,或者体现了新的观点和新的方法,或者在新旧知识的衔接上呈现了较大的坡度,或相互干扰,易混、易错等.这种教师难教、学生难学、难懂、难掌握的内容以及学生学习中容易混淆和错误的内容,通常称之为教材的难点.教学难点要根据教材的广度和深度,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心理特征来确定.难点有时和重点是一致的.由于学生情况、教师素质、教学条件等方面的差异,教师对教材的使用应从实际出发,科学地处理教材,灵活地驾驭教材,研究教材,吃透教材,真正把握教材编写意图,抓住教学重难点,找准活动的切入点,在此基础上,才能确定教什么、怎样教的问题.对教师来说,首先要做到“走进教材”,先从“教教材”开始,深刻分析教材的编写意图,一步步把握教材的特点,并在课堂教学中加以实践.只有用活教材,才能教活教材;只有教活教材,才能促进学生各种能力的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教学过程是将教材的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认知结构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要树立整体观念,从教材的整体入手通读教材,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弄清每部分教材在整个教材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用联系、发展的观点,分析处理教材.

二、教师掌握好课堂调控的度

传统的课堂秩序是强迫式的,特点为限制性、规定性和强制性,无视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课堂成了教师发号施令、展示威严的场所,学生成了课堂的附属品,单向教学活动的对象.试想:在这样的课堂秩序下,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得到尊重吗?学生的思维能活跃吗?学生的情绪能高涨吗?他们能自主学习吗?因此,要想使课堂秩序由强制走向自由,就要考虑让学生自主参与课堂秩序的制定,逐步建构新型的,相互约束、相互促进的课堂秩序.在课堂秩序重建的过程中,教师要学会“跳”出来,尽量使自己变成一个“旁观者”,只是在适当的时候给学生引导和帮助.我们都知道,倾听不仅是合作学习的一种技巧,也是尊重别人的一种表现,因此让学生学会倾听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在学生发言时,善于观察认真倾听的同学,并在学生发言结束后找几名同学说说刚才同学发言的要点,然后再找那位认真倾听的同学复述发言的要点,要不惜花费一些时间,培养学生倾听发言、尊重他人的良好习惯和优秀品质.慢慢的,学生逐步从“他律”走向“自律”,从自我要求到形成习惯.

课堂秩序是完成教育教学目标、任务的有力保障.良好的课堂秩序可以维持课堂的稳定,降低教师的焦虑程度,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当然,我们在这里强调的是课堂的自由秩序,而不是课堂的强制秩序,这一秩序的建构基础是所有成员的自由、自主和自愿.自由开放的课堂提倡小组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教给学生终生受益的东西,教会学生怎样思考、怎样做事、怎样创造、怎样合作.但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要靠小组合作来研究,许多教师把小组合作当作教学的“必需手段”.课堂气氛是活跃了,教室里却显得乱糟糟、闹哄哄,忽视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这也是造成课堂“乱”的一个原因.因此,我们教师不应把注意力都倾注在热热闹闹的、外显的小组活动上,而应该更加关注学生思维上的“动”,对于那些没有思维参与的、简单的小组活动我们宁可放弃.从这个层面讲,我们更提倡小组合作与独立思考相结合,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展开小组合作与交流,营造动静结合、有张有弛的课堂节律,从而达到调控学生情绪、调动学生思维的目的,使课堂教学紧张而有序地展开.

三、反思促进学生的学习

建构主义强调,学习不是简单地让学习者占有别人的知识,而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形成自己的见解.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不仅要不断监视自己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判断自己的进展与目标的差距,采取各种增进和帮助思考的策略,而且要不断地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数学对象的抽象性、数学活动的探索性决定了学生不可能一次性地直接把握数学活动的本质,必须要经过多次的反复思考、深入研究和自我调整才可能洞察数学活动的本质特征.在数学活动中,当学生在探索过程中遇到障碍或出现错误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针对性的、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地反思探索过程;当数学活动结束后,要引导学生反思整个探索过程和所获得结论的合理性,以获得成功的体验.

四、对教学评价的思考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