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工程建设评估优选九篇

时间:2023-07-10 16:29:35

工程建设评估

工程建设评估第1篇

摘 要 项目后评估指的是对已经完成的项目或者规划的目的、过程、结果等方面进行客观系统的分析。建设工程项目后评估,是对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建设项目的决策审批、建设规划实施以及生产使用的全部过程进行系统的总结评估,从而能够更好地判断项目预测目标的实现程度,进而提高建设项目投资综合管理水平的工作总和。建设工程项目后评估作为项目投资建设中的一个重要工作阶段,对建设项目管理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首先论述了当前建设工程项目后评估的概念及内容,最后提出了加强建设工程羡慕后评估的对策。

关键词 建设工程 项目后评估 问题对策

一、建设工程项目后评估的概念及内容

1.建设工程项目后评估的概念

项目后评估指的是对已经完成的项目的运行过程、目的、作用以及影响进行客观系统的分析,通过对项目活动的具体实践活动进行检查,确定项目的预期目标是否达到,通过对项目进行有效地分析评价,不管改进工作,提高建设项目的决策水平和投资效果,促进决策项目的稳定运行。

建设工程项目后评估,是对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建设项目的决策审批、建设规划实施以及生产使用的全部过程进行系统的总结评估,从而能够更好地判断项目预测目标的实现程度,进而提高建设项目投资综合管理水平的工作总和。以往的建设项目的审计把着眼点放在建设项目审批手续是否齐全、资金来源是否得到落实的情况是否规范,很少把建设项目后评估作为一项独立的审计内容。通过对建设项目的实际情况进行评估,能够有效促进预期目标的实现。

2.建设工程项目后评估的内容

建设工程项目后评估,是对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建设项目的决策审批、建设规划实施以及生产使用的全部过程进行系统的总结评估。建设工程项目后评估一般包括四个方面的重要内容:执行过程评估、效益评估、持续性评估以及目的评估等几个重要的方面。

首先,项目执行过程评估。建设项目在执行的过程中,对建设设计施工、建设资金使用、设备使用以及设备采购情况和建设生产过程进行系统的评估,从而找出施工过程中偏离预期目标的重要原因,进而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为提高项目的建设水平提供重要的前提基础。

其次,项目效益评估。成本效益评估是建设工程后评估的重要组成方面。成本效益的成功与否是项目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当一个项目完成之后,通过项目的资本效益评估,加大对成本构成以及财务分配的评价力度,进而更加有效地判定项目的成本和效益。

再次,项目持续性评估。项目的效益持续发挥作用要受到一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不仅仅要对当前项目的运行进行评估,同时还要对项目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科学的分析和评价。

最后,项目的目标评估。建设工程后评估的目标评估就是通过项目实际产生的一些经济以及技术指标与项目决策者的预期的目标想比较,进而检查出项目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从而更好的判断项目是否能够投资成功。

二、加强建设工程项目后评估的对策

1.选择正确的后评估时点和评估信息

建设工程项目的后评估时点,应该从总体上选择在项目竣工验收或者是投入使用之后进行。但是,由于建设建设项目的多样性,建设期和回收期会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项目后评估的时间点应该进行灵活选择。此时,项目后评估时点选择是否得当,直接影响着建设项目的后评估结果。另一方面,建设工程项目后评估工作能否顺利,评估结果是否正确,一个关键的因素就是与项目相关的资料信息是否完整。只有获取更为准确和详细的资料,才能够促进建设工程项目后评估工作的顺利运行。

2.项目后评估要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

在建设工程项目后评估的过程中,要不断加强项目后评估的规范化和制度化。所谓制度化,就是要使之成为项目投资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建设项目整个管理程序之中;所谓经常化,不是对某一时期的建设项目进行后评估,更不是权宜之计,而是要对所有投资性建设项目进行跟踪评估是一项长期性活动;所谓规范化,即从评估内容、评价指标、评估程序和评估要求等方面制定具体明确统一的标准,在方法上具有可操作性。只有这样,才能够促进建设工程项目后评估工作的稳定运行,为工程建设的顺利发展奠定重要的基础。

3.掌握正确的项目后评估方法

建设工程项目后评估,是对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建设项目的决策审批、建设规划实施以及生产使用的全部过程进行系统的总结评估,通过项目实际实施的结果与预期的结果进行对比,进而寻找项目实施中存在的偏差,从而保证项目投资实现预期的目标。要加强建筑工程项目后评估的工作,就必须要掌握正确的项目后评估方法,只有掌握准确的方法,才能够促进后评估工作的正常运行。项目后评估的方法很多,主要包括:调查搜集资料的方法、不确定分析的方法以及比较分析法三个重要的方面。

建筑工程项目是国计民生发展的重要项目,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建设工程项目后评估作为项目投资建设中的一个重要工作阶段,对建设项目管理有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国家发改委,建设部.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6.

[2]周应华.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论证的理论和方法.铁道工程造价管理.2006(2).

[3]张军.建设项目后评估的体系与方法.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89(1).

工程建设评估第2篇

关键词:煤矿工程 地质灾害 危险评估

中图分类号: X752 文献标识码: A

一、煤矿建设工程地质灾害评估内容

(一)现状评估

现状评估是根据煤矿建设项目特点、地质环境复杂程度等因素确定评估范围后对已有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评估,主要查明评估区己发生的地质灾害的分布、分析地质灾害形成的地质环境条件、分布类型、规模、变形活动特征,主要诱发因素与形成机制,对其稳定性进行初步判定,在此基础上,对其危险性和对煤矿工程危害的范围与程度做出评估。

(二)预测评估

预测评估是对煤矿建设场地及可能危及煤矿建设安全的临近地区可能加剧或诱发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做出评估;对煤矿建设者可能遭受己存在的地质灾害隐患做出预测评估;对矿山建设中、建成后可能引发或加剧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危险性和危害程度做出预测评估。

(三)综合评估

综合评估实在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的基础上,充分考虑评估地质环境的差异性和潜在地质灾害患点的分布、危险程度,综合评估地质灾害危险程度。依据地质灾害危险性、防治措施和防治效益,对矿山开采的适宜性做出评估,并提出防治矿山地质灾害和矿山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的措施与建议。综合评估的侧重点是在前两项评估的基础上,根据现有和潜在的地质灾害成灾的可能性和成灾的严重性,对评估区地质灾害文献性进行综合评定。

二、煤矿建设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思路

煤矿建设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主要是在现状评估、预测评估以及综合评估的基础上,对矿山采场地的适宜性进行评估,同时提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以及地质灾害防治措施的建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必须在充分收集利用己有的遥感影象、区域地质,矿产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和气象水文等资料基础上,进行地面调查,必要时可适当进行物探、坑槽探与取样测试。

(一)资料收集与分析

主要收集自然地理、水文气象、生物活动、区域地质、地形地貌、地质结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工程地质遗迹人文环境等方面的相关资料。然后根据己有的资料,确定评估区的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同时结合各类地质形成条件和影响因素,初步分析区域地质灾害现状。

(二)现场地质灾害调查

主要查明评估区己发生的地质灾害的分布,分析地质灾害形成的环境条件、分布类型、规模、变形活动特征,主要诱发因素与形成机制,对其稳定性初步判定,同时验证前一步工作所得出的分析判断。

(三)矿山开采地质作用

主要分析矿山开采对地质环境条件的改变以及现状条件下的地质灾害的影响。

(四)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

对主要灾种进行单一灾害危险性评估,将评估结果叠加得出评估区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

(五)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

以现状评估为基础,根据矿山开采地质作用效益,分析判断当地质环境变化时灾害发生的可能性。

(六)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

在现状评估、预测评估的基础上,结合地质灾害损失指数,对矿山开采的适宜性做出评估,同时有针对性地提出防灾减灾对策。

三、矿山地质危险性评估范围的确定方法

(一) 露天开采型矿井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范围的确定

根据多年来所作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项目的经验,露天开采型矿井除了可能遭受常见的几种地质灾害之外,还可能遭受到由于矿井边坡失稳引发的其他灾害。因此,在确定露天开采型矿井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评估范围的时候,需要考虑到边坡稳定性的影响,需要通过计算确定边坡的影响范围,从而在此基础上确定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范围。

(二)地下开采型矿井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范围的确定

由于矿山地下开采后形成采空区,导致发生上覆岩层的破坏变形,地表移动变形、地面塌陷变形等地质灾害。在这种情况下,要确定地下开采型矿井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范围,则要根据开采层埋深和采厚采掘方式所形成采空区影响地表变形范围的经验公式推断,此时,需要考虑上覆基岩(土层)厚度、影响传播角等因素,经计算确定地下采动形成的地表拉伸裂隙带影响宽度。

(三) 特殊情况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范围的确定

在以上确定评估范围的基础上,如果在评估区边界有滑坡、高边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则应将评估区边界延伸至灾害分

布范围 100m以外。

四、现状、预测及综合评估的关系

(一)现状评估的内容和步骤

基本查明评估区已发生的地质灾害的分布,分析地质灾害形成的地质环境条件、分布、类型、规模、变形活动特征,主要诱发因素与形成机制,对其稳定性进行初步判定,在此基础上对其危险性和对矿山工程危害的范围与程度做出评估。具体的评估内容和步骤包括:

(1)地质灾害的类型(灾种):以评价是否有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含岩溶塌陷和矿山采空塌陷)、地裂缝和地面沉降等灾种为主,并结合评估区的地质环境条件和地层岩性特点,作具体分析,适当增加有普遍意义或反映矿山特点的其它地质灾害及不良工程地质问题,如不稳定斜(边)坡、矿坑突水、采空区崩塌、冒顶、片帮、岩爆、矿震、瓦斯突出、煤层自燃、粉尘爆炸、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海水入侵等灾种和问题的评价。

(2)地质灾害体的规模:是评价体、量的指标。通过灾害体发育历史调查和勘测,确定形态尺寸。并根据有关规范、标准和技术要求规定,确定灾害体规模评价的体、量标准和指标后,按统一要求和标准确定地质灾害体规模大小。 (3)地质灾害的分布:将搜集、调查和勘测证实的灾害体,在一定比例尺的图件上予以表达,并按地质环境条件和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分析论证地质灾害的分布规律,为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奠定基础依据。

(4)地质灾害的易发性和稳定性:地质灾害易发性和地质灾害体的稳定性是反映项目区地质环境脆弱程度的综合指标。应该将评估区地质环境进行分区,按逐个分区中地质灾害的信息量,包括灾害点数,灾害体规模和发生频率、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和地质构造等,采用打分的办法依区迭加累计来评价。地质灾害体的稳定性评价,不同的灾种有不同的方法,在现状评估中建议采用定性类比评价方法。

(二)预测评估的内容和步骤

对煤矿建设场地及可能危及煤矿建设安全的邻近地区可能加剧或引发的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做出评估;对煤矿建设自身可能遭受已存在的地质灾害隐患做出预测评估;对煤矿建设中、建成后可能引发或加剧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危险性和危害程度做出预测评估。其评估内容和步骤为:

(1)根据矿山基岩裸露程度、矿层赋存条件、开采技术条件、开采方式等因素,预计充分采动角、最大下沉角、覆岩破坏高度、地表移动边界、地表倾斜、曲率、水平变形等移动变形参数;

(2)根据预计的地表移动变形参数,分析矿山采空环境地质效应(如井下突水引起的地表塌陷和井泉疏干等),判别诱发、加剧地质灾害的可能性。

(3)对开挖、填筑前后的坡体、老滑坡体和临空面进行稳定性定性和半定量分析评价;对弃石弃渣场临空面稳定性作出评价,分析论证堆放在沟槽(谷)内的渣石体诱发泥石流灾害的可能性。并确定上述评价结果有可能形成的灾害体的类型、规模和分布特点。

(4)根据保护对象所处位置及抗变形能力,预测评估保护对象可能遭受破坏的程度和损失情况。

(5)对分布在危险区内的人员和财产作出损失评估。其中,人员和财产包括现状和矿山建成后增加的人员及矿山本身(亦即矿山本身遭受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将现状评价的人员、财产可能的受损数量与矿山建成后数量相累加(扣除重复部分),分摊到现状评估的各危险性分区中,重新确定危险性等级,作出新的评价,得出最终评估结论。

(三)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

依据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结果,充分考虑评估区的地质环境条件的差异和潜在的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分布、危险程度,综合评估地质灾害危险程度。依据地质灾害危险性、防治难度和防治效益,对矿山开采的适宜性作出评估,并提出防治矿山地质灾害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的措施及建议。综合评估的侧重点是在前两项评估的基础上,根据现有和潜在的地质灾害成灾的可能性和成灾的严重性,对评估区(或分地段、分矿山工程部位)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综合评定。综合评估应简明扼要,把前两项评估的主要认识反映出来,又不能是上述评估的简单重复。把握好这种分寸,体现了评估人员成果编制驾驭资料,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其评估内容和步骤为:

(1)根据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的结果,采用定量、半定量或定性的方法,综合评估地质灾害的危险性程度。

工程建设评估第3篇

关键词:双一流;双万计划;专业评估;网络工程

1背景和意义

双万计划,即教育部“双一流专业”计划,是指教育部以建设面向未来、适应需求、引领发展、理念先进、保障有力的一流专业为目标,实施一流专业建设,建设一万个部级一流本科专业点和一万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点[1]。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对高等教育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对科学知识和卓越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2]。高等教育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经济发展水平,同时也反映出一个国家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教育部高等教育司连续发布了教高〔2019〕8号文件《教育部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3]和教高〔2019〕6号文件《教育部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4],从不同角度和深度对习总书记的要求给出了实施指导意见。

2“双万”专业建设环境下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安徽大学作为“双一流”高校,按照教育部的指导,结合自己的特色对专业建设提出了建设目标。教育部在2001年11月下发了《关于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学科专业结构调整工作的若干原则意见》,在专业项目中新增了网络工程专业。安徽大学于2005年开设网络工程专业,经过十几年的持续建设,已经形成了一套相对完备的教学体系和培养方案。

2.1“网络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

我们对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其评估体系开展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并根据我院专业结构的特点,充分利用现有的“计算机应用部级重点学科”的基础和优势,结合已经实施的网络工程“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顺应“双万”专业建设环境下对于网络工程专业需求的新变化,制定了以“夯实基础,全面发展,重点突出”的培养方案[4]。

2.2网络工程专业特色

网络工程是个相对新兴的专业,还在不断发展阶段,广泛涉及了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信息安全等学科。因此,网络工程专业的建设,需要兼顾上述学科的共有特点,专业建设还具有独具特色。

2.3网络工程专业培养目标

为实现培养出满足社会迫切需要的不同要求的合格人才,我们从社会、学校、教师和学生不同方面进行考量,根据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形成了以培养网络工程“卓越工程师”为抓手,以符合人工智能发展为导向的专业培养方案,制定了完善合理的培养方案,通过教学实践,全面提升网络工程专业人才的创新能力。

2.4构建高水平专业教学平台

2.4.1壮大教学团队注重青年教师的培养,通过骨干教师、教学名师遴选,质量工程项目支持等各种手段,建立和完善稳定优秀青年人才的机制,近年来,通过每年引进具有国际化水平的博士,不断补充新鲜血液。通过到国外著名高校和科研机构访学、交流,与各类科研机构进行合作研究,促进知识更新、增强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5]。

2.4.2加强教学管理,改革课程体系,重视教学研究教学的各个环节全面实现电子化,便于统一管理和检查。以运行多年的课程组为教学基本单位,梳理课程体系,优化教学内容。结合新技术发展方向,及时开设前沿课程选修课。对教学质量全面管理,统一备课,课程督查。每学期组织年轻教师进行优秀教师教学观摩,提高整体教师水平,保证专业教学质量。提升学生国际化水平,多门课程如“信号与系统”“数字图像处理”等课程进行双语教学,鼓励学生尽早参与教师的考研项目,参加国际会议与国外学者进行交流。目前,网络工程专业教师已基本形成了教研项目、教研论文全覆盖。重视教材建设,自己也编写了相关教材和教学软件,出版了《微机原理和接口技术课程设计》《计算机组成与系统结构实验虚拟仿真软件》等教材和软件。

2.4.3加强实验平台建设结合新工科要求[6],注重加强实验平台建设。具备先进的网络工程实验室、信息安全实验室、物联网实验室、云计算实验室等。同时与国内著名的多家企业进行合作,建立合作实验基地,如科大讯飞、科大国创、新华三等国内龙头企业。

2.5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加强学生创新能力,注意培养拔尖人才。不断提升学生参加创新创业项目的比例,将此作为学生平时考核的重要部分。延续学生导师制度,发挥本院科研项目多的优势,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科研项目,尽早进入实验室,接受科研训练,学习科研方法,发表科研论文和专利。目前已达到学生千人5篇论文以上。学生参加各类竞赛或部级、省级项目获奖128次,涵盖ACM、机器人、博弈、程序竞赛等多种类型。通过十余年的不断积累,专业建设成果显著。部分成果如表1所示。

3建设体现“双万”特色的专业评估体系

网络工程专业涉及多门学科,涵盖多种不同种类的课程,知识外延极大,知识点众多,课程之间具有复杂的网络关系。需要对专业所需的理论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进行仔细的梳理,合理设置课程的衔接关系,形成科学、有效的课程体系。专业评估的目标是坚持立德树人,让“课程优起来、教师强起来、学生忙起来、管理严起来、效果实起来”,形成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一流本科课程体系,构建更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因此在评估中需要将这几个核心评估点融入评估内容之中[7][8]。1)思想政治评估思想政治工作教育是否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以“立德树人”为基本点,评估学生课程中是否蕴含对正确的人生观的指引,有无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及针对性。2)教学组织评估教授是否有充足的本科课程教学工作量。教学设计是否有研究性、创新性和综合性的内容,学生作业是否足够充分,能满足教学内容的要求。有没有让学生加大学习投入的措施,科学“增负”,使“学生忙起来”。3)过程管理评估教学质量评估是否完善,有无严格的督导机制。“管理严起来”,有没有为提升毕业率而进行的“清考”行为。是否存在因人设课和“水课”。4)创新能力和创新能力评估创新能力是对整个专业综合评估,分别从教师科研素养和创新能力进行测算,主要以教师参加的部级、省级科研项目和教研项目进行,充分体现“教师强起来”。5)技能及科创竞赛活动评估体系。学生方面从参与科研项目的数量、占比进行评估,以发表的论文、发明专利作为主要考核依据。参加竞赛是对学生创新能力最有效的检验手段之一。根据参与学科竞赛的级别,所获奖励的等级及成果转换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通过丰富课程教学内容、参加科研和创新项目,多管齐下,使“学生忙起来”。教师和学生的能力和成果是“效果实起来”的体现。

工程建设评估第4篇

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时各实验室都进行了一定程度的体制改革,很多学院都成立了实验中心,建立了平台。通过专业评估建设,土木工程专业对实验室的规模、人、财、物的利用和各实验室实现资源共享等方面重新进行调整和整合,大大提高了实验室的利用率和办学效益。

2专业评估促进了实验教学改革,提高了实验教学质量和水平

土木工程专业根据学科发展方向和未来趋势结合多年实践教学经验,重新修订了培养计划和实验教学大纲并依此为依据修订实验指导书。以培养具有创新素质的优秀工程人才为目标,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1加大综合设计性实验比例

土木工程专业把实验教学分为三种类型:基础验证性实验、专业设计性实验和综合创新性实验。三种类型实验相互结合补充,建立了一个实验内容的设置从简单到复杂逐渐积累深化,实验内容环环相扣前后衔接的实验教学新体系,取得了显著成效,得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2加强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平台建设

通过专业评估建设,实验中心把学院大型仪器设备进行整合,建立了仪器设备共享平台,设立共享平台实验岗位,把用途广、使用较多的大型仪器设备由专人负责;而对于专业面窄、专业性较强或者是专门为某项课题购置的大型仪器设备,在由学院共享平台实验员监管下给课题组兼职人员负责代管,从而优化了教学资源配置,减少了资金投入,提高了仪器的利用率,实现了多学科的协调发展、交叉融合和资源共享,为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提供了支撑平台,更好地为理论和实践教学服务。

2.3加大土木工程专业实验选修课和实验公选课力度

土木工程专业原来的实验公选课开设科普基础类实验,实验选修课开设专业类实验,现在通过实验教学的改革,实验选修课和公选课增设了跨学科综合类实验项目,综合类实验是使学生拓宽视野、激发兴趣、发挥特长的重要环节,有利于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4设立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基金,推进实践教学改革

学校为土木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设立专项基金供教师申报课题,从本科实践教学的全局出发,结合土木工程专业特点和实际情况,以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着重从实践教学结构整合与重组、实验方法、内容和手段等问题的研究和优化这些方面的综合改革进行研究。特别是如何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创新意识与能力和新技术应用与开发的能力等。这一举措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大家纷纷参与集思广益,实践教学改革得到了进一步深化,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5加强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建设,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在原有的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基础上为进一步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把教学过程中原有的“教师督导制”改为实行“双督导”制,即学校教务处或专业教师督导和学生督导穿插检查并打分。学期结束后由每个学生填写实践教学质量调查反馈问卷,对教师主讲及指导、实践内容和条件、实验室设备及环境等方面提出意见和建议。此外,还制定了一系列制度和考核要求,实践教学通过开学准备阶段自查、期中教学过程检查、期末结束抽查等形式来提高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质量,取得了满意的教学效果。

2.6通过举办和创造各类活动和实践机会多途径渗透,促进实践教学改革

通过开展大学生实践创新项目立项工作,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为毕业后走入社会打下扎实的基础。把教师科研充分与毕业设计相结合来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专业教师很多国家、省部级项目现在基本都有本科生参与其中了,让学生随时跟踪科学前沿,开阔学生的专业视野,增强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发明专利、参加科技竞赛和科技活动,申报和维护专利费用全部由学校专项经费承担。把参与这方面工作有突出表现的学生给予奖励并与素质测评和奖学金挂钩,并优先推荐就业单位和本校研究生。通过这一系列举措,极大程度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又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3专业评估促进了学校对实验室的投入力度,改善了实验室的人文环境

原来土木工程专业的各个实验室受历史原因影响,实验室分散,分布在学校的几个不同的综合楼内,用房面积不足,管理难度大,特别是结构实验大厅是由原来的实训实习工厂改造而成的,条件差,面积小,无法满足教师和学生的教学科研需要。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学校资产处反复与其他学院沟通协调,把多个实验室通过进一步合理规划、整合等办法扩大了实验室面积,暂时缓解了实验室面积紧张的问题。学校还投入大量资金重建了结构实验大厅并已建成完工,现已投入使用。现在学校又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投入资金为土建学院修建实验综合楼,目前工期还在紧张进行中。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随着实验综合楼的建成,土建学院实验室将彻底“旧貌换新颜”。另外,针对部分老实验室仪器设备陈旧老化的问题,学校还专门特批了专款购置了大量的先进仪器设备,并划拨专项维修基金,开启“绿色通道”,快速处理急待维修的设备,使得全院实验设备完好率和实验开出率均达到100%。通过这一系列举措使得土建学院实验室硬件条件上了一个新台阶,大大改善了实验教学和科研的人文环境。

4专业评估促进了实验室管理,推进了实验室管理体制改革

为使实验室管理水平进一步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土建学院实验室实行“三级管理责任制”。中心主任由学校聘任;专职实验技术人员通过竞争上岗由中心管理;实验教师竞争上课实行流动制。加强制度化管理,制定了十几项相关管理规定、制度和办法,涵盖了实验室建设目标、管理体制、岗位责任制、学生实验守则、实验室主任和教师管理职责、实验室开放管理办法、设备的购置、安装验收、帐、卡、物管理,设备维修、报废、赔偿等管理、安全防护管理等,使实验室管理有规可循、有章可依、有制可查、有量可衡,职责分明、管理有序。从实验教师、实验技术人员和实验室对外开放等方面加强运行机制管理,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对教学效果进行跟踪监控,规范了实验教学管理,提高了实验教学水平和质量;对实验技术人员进行考核管理,考核结果与个人利益挂钩,提高了实验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实验室面向全校教师、学生进行全天预约开放,对社会开展有偿服务。

5专业评估促进了实验队伍建设,调动了实验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工程建设评估第5篇

关键词 :核电工程;项目管理;评估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TL48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近十年来我国的核电产业蓬勃发展,多个项目先后开工建设,批量化建设的趋势愈加明显,多个厂址开始一次性批量建设四台至六台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建设模式也开始转变为由更加专业化的管理公司和施工企业共同完成,对于投资方来讲,就是将整个工程的设计、采购、建造和调试直至运营移交整体委托给专业化的项目管理公司(兼备工程咨询与技术支持和管理,简称AE公司)。

核电工程具有建设规模庞大、参建队伍众多、项目管理难度巨大等显著特点。项目管理普遍采用由业主公司以委托的方式交由AE公司进行专业化的EPC总承包管理,AE公司在委托合同框架下全面负责工程的前期准备、设计、采购、施工、调试直至移交运行的整个过程,使之具备商业运行条件,并协助业主公司通过竣工验收等全部工作。业主公司负责项目建设过程中与各级政府间的协调及项目建造外部条件的创造,并对项目建造全过程进行必要的监管。工程建设管理模式如下图所示:

一、委托模式下的监管

(一)、委托模式下业主公司的职责

在工程委托合同框架下,业主公司主要承担着对工程建设管理全过程的监管职责,范围覆盖工程设计、设备采购和制造、现场土建和安装以及单体和系统调试等全过程,监管的重点在安全、质量、进度和投资等项目管理的核心要素。

在实施监管过程中,业主公司主要通过全面参与工程建设管理的主要过程,对重要环节进行重点监督,重点对项目管理体系运作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发现和提出项目管理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和存在的主要问题,监督和推动相关方有关问题和薄弱环节的持续改进,从而确保项目建设的顺利推进并最终达成目标。与此同时,业主公司通过委托合同或补充协议等方式与AE公司签订相关的考核条款,将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安全管理、质量管理、进度控制、预算管理、技术管理和环境保护六大方面统一纳入考核范畴,建立奖惩机制,用效益驱动管理手段促进管理水平的提升。

(二)、项目建设的安全和质量监管

安全和质量是工程建设项目的两条生命线,是确保项目建设全面成功的基础和保障,理所当然成为业主公司工程监管的重中之重。

以我国某核电项目为例,业主公司在整个项目范围内建立了基地安全管理委员会和基地质量管理委员会,由业主公司总经理直接领导,所有参与项目建设的单位和组织的第一责任人为委员,从而确保委员会下达的指令能够在第一时间得到有效的执行和落实。在基地安委会和质委会的领导下,业主公司和AE公司分别独立运作各自的安全管理体系和质量管理体系,同时业主公司的安全管理部门和质量管理部门依据委托合同的约定对AE公司的安全管理体系和质量管理体系进行独立的监督。与此同时,为了进一步加强安全管理和质量管理的力度,业主公司法人代表与AE公司法人代表以及AE公司法人代表与下游施工单位法人代表之间均按年度签署了责任状,与业主公司对AE公司以及AE公司对下游施工单位之间的年度考核充分挂钩,使用经济手段加强安全和质量管理责任制的逐层分解、承接和落实。

业主公司在实施安全监管的过程中,主要通过每日进行现场安全隐患和高风险作业的巡检,对安全文明施工情况进行通报,对存在的缺陷进行督促整改,建立安全隐患和缺陷数据库,每天召开安全例会,安全监督报告,每月编制安全形势分析报告,每季度召开基地安全管理委员会例会,开展项目安全监管有效性评估,对工程建设的安全管理形势进行实时监控,每年对AE公司在现场施工安全管理方面的有效性进行监督评价。实践证明,随着业主公司安全监管力度的不断加强,现场安全文明施工总体状态持续好转,年度安全生产指标完成情况良好,项目建设总体安全状态可控。

业主公司在实施质量监管的过程中,除了依据项目建设质保大纲对施工单位的质保体系(一级QA)和质检体系(两级QC)的有效性进行例行监督外,还通过对一般质量控制点进行随机性检查,对重要质量控制点设置见证点实施旁站监督,对工程重大不符合项进行严格控制,以及对重大施工技术方案进行审查,对重要施工步骤进行先决条件检查和全过程监督等方式,加强对关键施工过程的质量监管,相当于在AE公司第三级QC的基础上增加了第四级QC,严把关键环节的质量控制关,有效确保了重要的施工过程质量零缺陷,使得项目建设质量管理形势始终处于受控状态,项目建设的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核电工程不同于普通民用工程,核安全责任是业主公司向国家和社会的承诺,而工程质量则是保证核安全的基础。在业主公司质量管理的基础上,国家核安全局和核工业工程质量监督站也参与到工程建设的质量监管中,在重大施工过程控制点和重要的设计变更和改进项等方面设置了控制点,在相关先决条件检查符合要求后方可放行,充分发挥了国家行政和法规等手段对工程质量的促进作用。

(三)、项目推进的进度和投资控制

工程进度控制是项目建设的主线,现阶段国内核电建设领域多采取分级和动态的进度控制体系,即业主公司、AE公司和施工单位按照各自的职责范围制定和执行不同级别的进度计划。在委托管理模式下,业主公司负责控制工程一级进度,AE公司具体执行一级进度,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和执行二级进度,施工单位在二级进度基础上制定和执行三级及以下级别的进度计划。从监管的角度,业主公司主要监督AE公司二级进度的有效执行,AE公司负责监督施工单位三级进度的有效执行。通过这种向下逐级分解和向上逐级保证并分层监督实施的进度控制管理体系的有效运作,来确保整个项目建设按照既定的进度计划顺利推进。

为了提升进度计划的可执行性,加强进度控制的严肃性和约束力度,在科学、合理地制定各级进度计划的基础上,必须配合恰当的进度考核机制。如业主公司通过委托合同对AE公司设定附带奖惩的一级里程碑;AE公司为确保一级里程碑的顺利实现,在公司内部分解并执行二级里程碑,以此作为对各个职能部门的考核依据,同时通过与下游承包商的合同(包括设计、采购、施工等)对承包商设定附带奖惩的三级里程碑,以此形成考核责任的逐层分解落实。

实施进度考核机制实质上是控制了进度管理的结果,为了进一步确保实施过程的全面可控,业主公司借助于AE公司的精细化进度管理经验和成果,利用其多项目集约化管理平台广泛开展经验反馈和交流共享,进一步研究和利用工程总体进度量化评估系统,每月出版工程进度风险监控报告,每季度出版工程进展趋势分析和评估报告,并通过执行进度管理体系相关的程序和双方共同约定的原则等形式,对AE公司执行的工程一级里程碑或影响到一级进度的二级里程碑变更进行严格控制和审批,从而实现对AE公司进度管理体系和进度控制过程的有效监督,而AE公司也将参照相关的程序文件对下游承包商的进度管理体系和进度控制过程进行有效的监督,从而确保整个项目建设进度管理体系的有效,项目建设进度始终处于可控状态。

通过业主公司和AE公司以及各承包商各自的进度管理体系的有效运作,为业主公司的工程建设投资控制提供了重要保障,但工程变更和委托合同开口仍是对投资控制影响巨大的部分,为此,业主公司在投资控制方面还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对工程量变更和重大技术方案变更的审查,对开口合同包的单独控制,以及引入第三方独立审计等。

二、项目管理创新与实践

业主公司在充分借鉴国内核电建设领域成熟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对项目管理手段进行了不断的创新和改进,以适应项目的具体特点。

(一)、工程管理端口前移

在工程委托框架下,业主公司工程管理部门主动采取管理端口的前移,安排工程管理人员直接加入到AE公司的项目管理团队中合署办公,一方面与AE公司工程管理人员一样,承担工程建设管理的部分工作和职责,另一方面仍然履行业主公司工程管理人员的独立监管职责。

合署办公模式的实行,在业主公司掌握工程建设过程中的一手信息、深入了解工程建设关键环节的具体过程、全面掌握核电厂各部分的实际情况等方面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大大提高了项目管理信息的透明度,为业主公司有效行使监管职责提供了便利。

除此之外,为了确保工程建设进入调试阶段后仍有更加完善的责任划分和管理,避免由于边界的模糊不清产生监管死角,从而造成安全和质量隐患,同时也为了业主公司生产运行部门提前介入系统调试阶段,对核电厂系统和设备的性能和运行状态有更好、更直观的掌握,业主公司移交接产办和隔离办与AE公司调试部门开展合署办公,即三办联合,对安装完成、具备调试条件的系统先移交给隔离办(TOB/TOM),由隔离办负责系统调试边界的隔离并承担管理责任,AE公司调试部门在隔离办取得试验票后对系统和设备进行调试,最终调试完成并达到系统可运行条件后再移交回业主公司生产运行部门(TOTO)。

通过合署办公与三办联合的创新实践,有效加强了业主公司对AE公司项目管理过程的监督,同时也有利于业主公司自身更深入和全面地掌握工程实际,并且利用工程建设的黄金时期锻炼自己的队伍,为核电厂运行后的管理和运行维护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项目推进风险管理

为了应对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各项风险,在充分借鉴国内外先进的项目管理经验和理念基础上,业主公司在项目建设期间推行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主要包括现场安全风险、施工质量风险、工程进度风险以及项目投资控制风险等。

为了确保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有效运作,切实发挥风险管理的积极作用,业主公司与AE公司相互配合,每月对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各类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估,针对重大风险项制定应对措施,并落实责任人和措施的实施计划以及完成期限,充分利用业主公司对AE公司的绩效考核体系加强风险管理工作的推动力度,将风险管理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实现项目建设风险的全面可控。

工程建设评估第6篇

关键词:输气管道建设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中图分类号:TE83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 引言

地质灾害一般是指由地球内力作用引起的地壳变形、位移及地表物质运动所产生的有害过程和现象[1],如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缝等。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是对地质灾害的活动程度进行调查、监测、分析、评估的工作,主要评估地质灾害的破坏能力。地质灾害危险性通过各种危险性要素体现,分为历史灾害危险性和潜在灾害危险性。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第15条规定,城市建设、有可能导致地质灾害发生的工程项目建设和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内进行的工程建设,在申请建设用地之前必须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评估的方法主要有:发生概率及发展速率的确定方法,危害范围及危害强度分区,区域危险性区划等。近年来随着几大重大管道工程在我国的陆续投入运行,地质灾害对长输管道的危害逐步被认识并引起重视[2]。输气管道建设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是在地质灾害现状评估的基础上着重对工程建设引发或加剧的地质灾害,以及建设工程本身可能遭受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进行评估,划分地质灾害危险区,提出地质灾害防治建议,做出建设场地适宜性评估结论,为该工程建设提供防灾、减灾依据[3]。

本文以西安~商州天然气管道建设工程为例,对相应的评估要素和主要内容进行说明和介绍。

1. 工程概况

西安~商州天然气输气管道建设工程位于陕西省的东南部,管线地跨陕西省西安市、商洛市两个市级行政区,总体走向为西北-东南向。西安~商州天然气管道建设工程由站场、线路工程组成,全线共设置站场3座、阀室6座,管道全长130km,沿线交通较为便利。

该建设工程采用直埋敷设为主,穿(跨)越、开槽为辅的敷设方案;工程跨越主要在公路、中小型河流等地段;地下掩埋为主要敷设方式,由于开挖深度小于2m,总体上开挖方量较小;管道不设增压系统,全线采用直缝双面埋弧焊管做为线路主管,预测用气量约31.8×104m3/d,设计年输送天数为350天。

2. 工程地质特征

西安~商州天然气输气管道纵跨秦岭山区暖温带湿润气候及暖温带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管道水系跨中国两大水系即长江流域丹江水系及黄河流域渭河水系,评估区内地下水主要为松散岩类孔隙水、碎屑岩类孔隙水和结晶岩类裂隙水3种类型,主要靠大气降水完成区域性补给,水量变化随地势变化大。

工程区地貌单元复杂,主要有平原区、河谷区、中山区及丘陵区;商洛末站至蓝田薛家山段由于受地质构造作用影响,断裂、褶皱构造较发育;岩土体类型复杂,千枚岩、板岩、片岩及花岗岩风化壳组成斜坡稳定性差,易发生崩滑流地质灾害;该地带人类工程活动相对强烈,地质环境复杂。

3. 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

评估区地处秦岭山地和关中平原,其中秦岭山地属地质灾害多发区。管道工程沿线主要地质灾害类型为滑坡、崩塌。经现场调查,评估区共确定地质灾害点13处,其中滑坡5处、崩塌8处。目前评估区各类地质灾害点主要承灾对象为居民点、房屋、耕地、道路、影响耕作及车辆、行人的安全,大多数地质灾害点稳定性较好,降水等自然因素及削坡建房、修路等人为因素易诱发崩、滑灾害。地质灾害危险性分级主要根据稳定性和危害程度进行判定,判定标准根据国土资源部《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基本要求》实施细则有关规定进行。

3.1 滑坡

依据地质灾害点稳定性、危害程度等指标,结合地质环境及管道工程特点,对评估区内的5处滑坡灾害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其中,商州区境内分布1处,西安市境内(蓝田县、灞桥区)分布4处 ,5处均为小型滑坡,残坡积滑坡1处、黄土滑坡4处,稳定性好的3处、稳定性较差的2处,现状评估危险性中等2处(H1、H5),危险性小3处(H2、H3、H4)。

3.2 崩塌

评估区内的8处崩塌灾害其中6处分布于商州区黑龙口镇及牧护关镇蓝田县蓝桥镇秦岭中山地貌,2处分布于灞桥区狄寨镇黄土台塬区。8处均为小型崩塌, 6处崩塌为岩质崩塌,2处崩塌为黄土质崩塌,稳定性较差的4处,稳定性好的4处,现状评估得出B1、B2、 B3、B7危险性中等,B4、B5、B6、B8危险性小。

4. 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

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包括建设工程遭受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评估和工程建设可能加剧、引发的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西安~商州天然气输气管道建设工程按工程类型可划分为线路工程和地面站场工程两部分。

4.1线路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

依据工程可研报告,线路工程的建设形式有埋地敷设、沟谷跨越,现分别按工程类型进行预测评估。

管线工程敷设以挖方、回填掩埋为主,穿跨越为辅。管线工程以埋地敷设分13段进行预测评估,其中包括干线公路铁路及河流穿越97次,掩埋敷设段总长度约130km;管道敷设段引发或遭受不同地质灾害以挖方可能加剧现有地质灾害及引发部分边坡失稳最为突出。

预测评估危险性中等6段、危险性小7段。

4.2站场建设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

本工程共有3个站场和6处阀室,站址均位于地形宽广平缓之处。工程施工主要为地表建筑工程施工、设备的安装,不存在大开挖及大量人工弃土弃渣,无地质灾害形成的地质环境条件,野外调查未发现地质灾害隐患点,工程建设不会引发、加剧及遭受崩滑流地质灾害,预测评估危险性小。

5. 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

西安~商州天然气管线建设工程可能遭受的地质灾害主要为滑坡、崩塌。对建设工程地质灾害进行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的基础上,结合建设工程性质、地质环境条件,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评估分级标准见下表。

按上述评估原则和方法,对拟建工程全线按照地质灾害危险性共划分出13个区段,其中危险性中等的6段、危险性小的7段。

5.1 危险性中等区

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区段6段,均分布在河流峡谷或黄土台塬的斜坡地带,地质环境条件较差,施工难度较大,具有滑坡崩塌形成条件,现有灾点多为人类工程活动造成,但规模较小距离管线较远,对管线影响不大。管线施工时,会导致边坡失稳,引发小规模滑坡、崩塌,威胁施工人员、机械及管道。该区面积19.74km2,占评估区面积的15.08%。

5.2 危险性小区

地质灾害危险性小的区段7段,均分布在河流宽谷区及冲积平原区,总体地形平坦,地质环境条件好,地质灾害不发育,局部分布有小型崩塌滑坡,但距管线较远,对管线危害小,工程建设引发地质灾害可能性小。该区面积111.13km2,占评估区面积的84.92%。

5.3 建设场地适宜性

根据综合评估结果,全线6段危险性中等区适宜性较差,经过严格的勘察设计,并采取可行的建设方案,消除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出现的地质灾害隐患后,建设工程的适宜性为基本适宜;7段危险性小的区段认为作为建设用地适宜。总体而言,现状条件下,管线局部环境适宜性较差。

6. 结论与建议

6.1结论

西安~商州天然气输气管线建设工程属重要工程建设项目;评估区地质环境类别为中等--复杂类型。按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规定,其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级别为一级。在现状评估及预测评估的基础上,该建设工程的综合评估认为:沿拟建工程共包含13个危险性区段,其中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区6段,占评估区面积的15.08%;危险性小区7段,占评估区面积的84.92%。危险性中等区经必要的工程措施治理后,基本适宜作为建设场地。

6.2建议

(1)本工程建设应严格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有关行业规范执行。工程建设过程中及工程建成后,对沿线危险性中等的区段重点开展地质环境监测工作,发现险情,及时采取相应措施予以治理,确保工程正常运营。

(2)沿线地质灾害点设立警示牌,防止工程开挖,修路切坡等加剧现有地质灾害。

(3)工程施工中,基岩爆破时应以小药量松动爆破为主,人工清除松动岩块,避免爆破引发新的地质灾害隐患。

(4)管道敷设中对管道通过陡坎、陡坡、冲沟等复杂地段时,分别采用护坡、堡坎、排水、分段设置挡土墙及锚固等措施,以保证管道安全。

(5)临时建筑及施工道路修建时,应尽量避开高陡边坡、基岩风化带等危险区,并加强地质灾害监测预防工作,确保人员及建筑物安全。

参考文献

赵忠刚, 姚安林, 赵学芬, 等. 长输管道地质灾害的类型、防控措施和预测方法[J]. 石油工程建设. 2006, 32(1): 7-12.

工程建设评估第7篇

一、指导思想

认真落实中央、省、市、县有关维护稳定的指示和工作部署,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正确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逐步建立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涉稳隐患的有效机制,确保重大工程项目建设期间和建成后的社会稳定,为**经济快速发展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二、重大工程建设项目的范围及维护稳定风险评估的主要内容

(一)重大工程建设项目的范围

重大工程建设项目,是指全县范围内被国家、省、市、县确定为重点工程建设项目的在建、拟建工程。

(二)重大工程建设项目维护稳定风险评估主要内容

对每个重大工程建设项目,所在乡镇和负责该工程管理的县级部门要坚持客观、公正、准确、实效的原则,从以下九个方面所涉及内容逐一进行分析预测,对是否可能出现不稳定问题作出评估:

1、资金(含专项资金)的组织和使用。主要测评:(1)资金筹措渠道是否合法可靠;(2)所需资金总额是否能按计划、按时足额到位;(3)资金能否做到专储、专账、专管、专用;

2、农村征地补偿及房屋拆迁安置。主要测评:(1)征地是否报批;(2)征地补偿安置费用标准是否符合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3)征地应安置人员的安置办法是否可行;(4)房屋拆迁安置补偿标准是否符合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5)征地补偿安置、房屋拆迁安置补偿费用是否准备充足;(6)征地拆迁安置实施单位及人员是否明确;(7)征地拆迁安置争议调处单位、调处人员和责任领导是否明确;

3、失地农民就业及生活保障。主要测评:(1)中央、省、县有关失地农民就业及生活保障的政策能否切实的贯彻落实;(2)失地农民的基本社会保险能否落实到位;(3)符合“低保”条件的失地农民能否应保尽保;(4)失地农民劳动技能培训方案和帮助、指导其实现再就业的措施能否落到实处;

4、移(农)民搬迁安置及其生产、生活。主要测评:(1)安置资金是否落实到位;(2)过渡期生活费能否按期如数兑现;(3)后期扶持措施能否跟上;(4)安置规划是否已制定、报批;(5)安置点能否满足群众生产、生活需要;(6)被安置群众对安置点的意见等。

5、城县建设房屋拆迁安置。主要测评:(1)拆迁计划是否符合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要求、是否按规定审批;(2)拆迁安置方案是否与城县规划方案相衔接和协调;(3)拆迁安置补偿方案是否具有合理性和可操作性;(4)是否切实维护了被拆迁群众的合法利益,群众对拆迁安置方案是否满意;(5)拆迁准备金是否充足并作专项存储,过度方案能否落实;(6)拆迁安置争议调处单位、调处人员和责任领导是否明确;(7)在处理拆迁日常事务中能否严格按程序办理,做到程序不违法;

6、周边社会治安秩序。主要测评:(1)建设期和建成后可能出现哪些较大的社会治安问题;(2)周边社会治安情况分析。

7、生态环境。主要测评:(1)生态环境评估报告是否按规定通过上级审批;(2)对地形、地貌有无较大破坏;(3)“三废”(废水、废气、废渣)能否得到妥善的处理;(4)周边群众对该项目环境评估报告的意见等。

8、工程管理。主要测评:在坚持“四制”(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原则、落实“六项管理”(审批或批准管理、设计管理、概预算管理、施工管理、合同管理、劳务管理)中,尤其是工程质量管理、工程安全管理和劳务管理方面,可能出现哪些影响社会稳定的问题;

9、其他。主要测评:除前8个方面以外,还可能出现哪些影响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

三、重大工程建设项目稳定风险评估工作实施步骤

第一步:深入调查研究,全面摸清实情

通过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了解掌握每个工程的基本情况。方法上可采取风险评估工程项目的主管部门、业主收集相关文件资料;请专家、业主、相关党政领导和部分群众代表,召开座谈会,听取收集意见;走访、调查、进行民意测评等方式,为风险评估提供准确可靠的第一手资料。

第二步:缜密分析,认真开展维护稳定风险评估

主要从前述风险评估九个方面,对每个重大工程建设项目进行逐项分析预测,对是否可能出现的不稳定问题作出评估。

第三步:制定维稳工作预案,落实维稳工作措施

针对每个工程经风险评估后存在较大涉稳隐患的,要研究制定预防和处置工作预案。预案应充分体现周密、具体、清晰、可行、高效的原则。主要内容包括:

1、组织领导、职责分工及其联络方式;

2、预防和处置工作的具体措施;

3、奖惩措施;

第四步:编制和报送风险评估报告

根据前一、二、三步的工作结果,编制每个重大工程稳定风险评估报告,内容包括:

1、该工程的基本情况;

2、风险预测评估情况;

3、化解较大涉稳问题的工作方案;

4、预防和处置较大涉稳问题的工作预案;

工程建设评估第8篇

[关键词]工学结合;健康评估;课程资源

[DOI]10.13939/ki.zgsc.2016.02.149

2005年3月,教育部首次强调要“大力提倡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模式教学”,此后,国家提出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培养模式,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技术应用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开展以“工学结合”为导向的培养模式。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 〔2006〕16号)中指出“工学结合的本质是教育通过企业与社会要求紧密结合”。它的内涵是以职业为导向,以校企合作为载体,充分利用学校内外不同的教育环境和资源,把以课堂为主的学校教育和直接获取实际经验的校外工作有机结合,贯穿于学生的培养过程之中,使学生具有一定的专业实践和社会经历,从而提高就业竞争力。[1]无锡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2011年与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签订校企融合式教学模式,在医院背景下,开展专业课教学、专业实践、见习、实习为一体的工学结合教学模式。

《健康评估》是江苏省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的专业平台课之一,从临床护理的角度研究病人对现存或潜在健康问题的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反映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临床思维方法的学科,是护理评估的方法学。既是方法学,更注重的是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和锻炼。在工学结合模式下,我们课题组对《健康评估》课程资源进行了重组、整合、筛选、创新,力求走出传统课堂,追求真实情境,也正是学院校企一体化办学模式的优势之一。现就《健康评估》课程资源建设情况作一分析。

1课程资源开发理念

课程资源是课程设计、实施、评价等整个课程编制过程中可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包括学校、家庭、社会中所有有助于学生素质培养的各种资源。[2]

工学结合模式下课程开发的本质特征是以“岗位适应,能力本位”为指导的开门办学 (社会需要)式的客观主义模式,是根据行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从职业分析入手,对工作岗位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能力进行剖析,并按照工作过程的动态连接,构建“模块组合式”的课程体系。[3]

《健康评估》课程及资源的开发以符合高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按照职业教育项目课程开发的理论,按模块项目化组织内容,与护理实际工作相融合,确立了以下设计理念。

1.1培养职业技能

依据护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应用型护理人才的培养离不开精心设计的课程资源及职业规划,除了必备够用的理论知识外,在专业技能、创新精神、团队合作等方面养成进行相关课程资源开发。

1.2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相融合

传统护理教育过程及内容与现代护理岗位工作模式无法无缝衔接,不能充分满足护理岗位需求。本课程按照护理岗位工作过程重组项目,与护理工作实际相契合。

1.3个人创新与团队合作相结合

课程中强调个人的创新精神与团队合作,在护理工作中,对护理对象实施整体护理,护理过程渗透人文关怀与照护。教学活动中始终渗透护理理念,强化职业理想与情操。

1.4兼顾职业准入与职业发展

课程标准体现护理岗位对高职教育的基本要求,同时兼顾护士执业资格证考试要求,在课程资源库中设立“护士资格考试”专栏,为学生提供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相关资源,充分考虑职业准入与未来职业发展。

1.5利用网络学习平台开发资源

充分利用学校的网络学习平台开发资源,给学生提供多渠道、多角度的学习机会,学习空间解决了学生学习问题,顺畅的互动交流实时突破难点,同时增进师生友谊,提升学习主动性。

2课程资源开发思路

2.1基于学情分析

《健康评估》课程资源的开发主要服务对象是学生,我们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心理情况各方面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了解学生的兴趣以及各种他们喜爱的活动方式。基于此,我们提供的课程资源内容丰富、活跃,适合学习使用。

2.2基于师资优势

课程资源开发的主角是教师,针对我校现有师资情况,实事求是,脚踏实地地发挥各自专长,同时借助医院临床兼职教师以及行业协会的力量,共同开发资源。

2.3基于课程优势

《健康评估》课程于2012年评为无锡市五年制高职精品课程,课程资源有了深厚的积累,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加以改进和完善。

2.4从岗位的需要出发

教学模块的设置依据护理岗位的工作任务和职责,使教学内容与系统化工作过程接轨,实践能力培养贴近岗位需求,与解决实际问题接轨。

3结论

将现代质量观念引入到课程教学质量管理当中,并运用全过程和全方位的理念构建课程教育质量管理的运行体系,从而达到推动课程教学质量不断提升、实现课程教学全面质量管理的目的。过程管理不仅是目前最为重要的质量管理理论和方法,更是实施质量管理的重要途径和着眼点。以企业的会计工作过程为导向,将会计基础整个教学过程分成了“会计职业认知-会计出纳岗位-会计记账岗位-会计理论和知识基础”四个过程模块,在每个过程模块结束后,引入过程管理指标体系,有效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效果,从而达到对每一教学过程教学质量的实时监控和管理,可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会计职业技能。

参考文献:

[1]马刚峰.质量管理过程模式在教学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0(5):63-64.

工程建设评估第9篇

关键词:社会稳定;评估机制;风险识别方法

近年来,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业迅速发展,随之产生的各类社会矛盾逐渐凸显,利益分化程度加大,社会稳定潜在着较大风险。在这种形势下,我国各省市政府紧密贯彻中央提出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根据自身发展特点,先后出台了关于建立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分析和评估机制。

一、建立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分析和评估机制的相关概念和理论

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分析与评估机制是指在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决策出台或重大项目审批前,对可能引发群体性社会矛盾风险、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开展科学、系统的预测、分析和评估,制定风险防范、应对策略和预案,以便充分考虑相关群体利益诉求,从源头上预防、减少和防范化解社会稳定矛盾,是维护社会稳定的一项创新工作机制,主要评估范围如:政府重大投资项目、重大公共设施建设、土地征用、房屋拆迁、环境保护等。

二、建立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分析和评估的程序和方法

以工程建设项目为参照,对建立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分析和评估的一般程序和方法进行论述。

(一)社会风险分析和评估范围

主要针对工程建设项目,组成风险分析调研咨询组,通过对工程建设项目基地现场调查及相关规划资料,对项目选址周围用地的现状进行分析,包括居民住宅、办公楼、工业厂房、医院、商业设施、配套设施、道路等进行调研分析,甄别出项目周围主要建筑和敏感目标。

(二)社会风险分析和评估过程

社会稳定风险分析评估主要经历了风险调查、风险因素识别、风险估计、风险评判、风险对策建议、报告撰写等阶段,各阶段的主要工作如下:

1.风险调查:收集资料、现场踏勘、召开会议;

2.风险识别:因素识别、风险筛选、编表汇总;

3.风险估计:概率估计、影响估计、时间估计;

4.风险评判:概率等级评判、影响等级判断、整体风险评判;

5.风险对策建议:研究应对策略、提出分工建议、提出预案建议;

6.报告撰写:撰写初稿、论证研讨、修改完善。

(三)社会风险分析评估的主要方法

建立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分析和评估的主要方法包括风险因素对照法、主观概率专家估计法、风险概率-影响矩阵法、综合评估法。

1.风险因素对照法。根据重点建设项目社会稳定风险分析和评估的一般编制中的风险因素分类,按照项目的实际情况和相关参考评价指标,逐条对照,初步识别项目中可能引发的各类社会稳定风险。

2.主观概率专家估计法。主观概率专家估计法是通过对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即可能性大小)做出主观估计,以此作为风险事件概率结论的一种定性分析方法。主观概率法一般和其他经验判断法结合运用。

3.综合评估法。邀请有经验的专家对可能出现的风险水平或风险事件进行评估,然后综合整体的风险水平,对风险进行排序。通过调查专家的意见,获得风险因素的权重和发生概率,进而获得项目的整体风险程度。

4.风险概率-影响矩阵法。根据判断的风险发生概率等级和风险影响等级,运用风险概率-影响矩阵(也称风险评价矩阵)对单个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判定其风险等级。

(四)社会风险识别和估计

工程建设项目的社会稳定风险因素一般可以分解、归纳成项目工程风险因素和项目与社会互适性风险因素两类,主要发生在项目的前期阶段、施工阶段和运营阶段。工程风险因素包括直接风险因素和间接风险因素,根据不同风险的发生概率,又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和一般风险。工程风险因素随项目情况而各异,一般可分为以下6大类:

1.政策、规划和审批程序方面的风险:包括与产业政策、发展规划之间是否存在矛盾;项目立项程序是否全面合法合规;规划选线(选址)是否合理;规划设计参数是否合理;立项过程中公众参与。

2.技术经济方面的风险:包括工程方案是否合理;施工组织管理制度的健全落实和实施进度安排的合理性;资金筹措和

保障。

3.生活环境方面的风险:包括大气污染物排放;水体污染物排放;噪声和振动影响;电磁辐射、放射线影响;土壤污染;固体废弃物及其二次污染(垃圾臭气、渗沥液等);日照影响;通风、热辐射影响;光污染;公共开放活动空间、绿地、生态环境和景观的破坏;环境风险。

4.项目管理方面的风险:包括项目“五制”建设是否到位;项目建设单位六项管理制度是否到位;地基开挖是否引起周边地质沉降或建筑损坏;施工是否引发周边人群生活不便;社会稳定风险管理体系是否健全。

5.宏观经济和社会环境方面的风险:包括对周边土地、房屋价值的影响;就业影响(失业率增加);当地居民收入是否下降;相关生活价格是否提高;对公共配套设施的影响;项目引起的流动人口的增长;对社区文化的影响;对周边交通的影响。

6.安全和治安方面的风险:包括物理伤害事件;火灾、洪涝灾害;治安和公共安全影响。

(五)社会风险等级评估标准

工程建设项目社会稳定风险等级按导致后果的影响程度,可分为三级:

A级:项目的实施可能引发大规模。风险水平高,项目必须严格实施削减风险的应对措施。

B级:项目的实施可能引发一般。风险水平较高,必须实施削减风险的应对措施。

C级:项目的实施可能引发个体矛盾冲突。风险水平一般,当前应对措施有效,可不必采取额外技术、管理方面的预防措施。

(六)社会风险对策措施建议

根据工程项目建设的总体目标,将以有利于提高风险控制能力和降低风险潜在危害为原则,分析研究和提出具有针对性的风险预防、控制对策建议。

风险对策措施可以分为风险预防和规避措施、风险控制和处置措施两大类。

1.风险预防和规避措施主要是从源头上控制风险的发生以及发生后的影响程度。

2.风险控制和处置措施是在采取风险预防、规避措施后,对其中自留风险以及由此引发风险事件的控制和处置方案,力图将风险置于可控范围,有利于项目的顺利推进。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