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工程安全论文

时间:2022-04-22 04:21:46

关键词: 工程安全  工程论文  工程 

摘要: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是一个系统的社会工程,需要各个参加建设单位的通力合作和各级管理部门的严格管理。各方责任主体只有认真履行职责,抱着对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高度负责的态度,树立关爱生命,以人为本的思想,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那么,很多安全隐患在萌芽初期就可以消,!除,好多安全事故可以合理预见予以避免,建筑事业就能够更加和谐的发展。

工程安全论文

工程安全论文:通信工程安全管理对策的探究

当今是科技突飞猛进的时代,网络在人们的工作学习中的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网络通信安全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通信安全担负着个用户之间信息安全传递的重要使命,它也是保障信息通畅和信息安全的致命环节,它不仅关系到个人隐私,同时也关系到企业的发展,更关系到政府机关、国家系统安全以及整个社会的安定团结,信息泄露所造成的损失是无法估计的,加强通信工程安全管理已经刻不容缓,它已经成为通信工程研究领域的重中之重。

1 目前通信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很多网络安全技术人员绞尽脑汁、投入大量的精力来应对通信安全泄密问题,但是网络信息泄密事件还是层出不穷,例如:2014年9月1号,再次爆发轰动全球的裸照风暴,使通信安全问题再度发酵。有外国黑客疑利用某通信运营商的信息存储系统的安全漏洞,非法盗取了欧美众多当红女星的裸照,继而在网络论坛。一时间娱乐圈人人自危,可见通信安全关系到个人隐私安全。

2013年7月,全国各地数家商业银行连续发生多起银行卡被莫名盗刷的案件,涉案客户近千名,案发地点跨越全国9个省区14个市,公安部将此案定为“海燕3号”专案,由广东省挂牌督办。2014年9月该案告破。这些黑客利用从网络泄密数据库中所掌握的用户数据,成功破译了19万个银行账户资料,可提现金额近15亿。黑客先是通过某网站的漏洞,用自编程序抓取了约60万条公民个人身份信息,再将这些信息导入自己编写的批量登录程序中,碰撞出取款密码与网银登录密码、邮箱密码一致的账户信息,从而使19万个银行账户的14.98亿资金轻松落入其掌控之中。

从近些年所发生的轰动一时的信息泄密事件看来,信息泄密不仅给受害人造成名誉和财产的损失,同时也给受害人造成了巨大的心灵伤痛和精神伤害。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当前通信安全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1 信息在接收过程中被窃取

如今,大部分计算机用户的系统或者应用模型都是安装在裸机之上,这种安装部署管理模式较为简单。而这种部署的操作系统劣势在于:无法脱离直接安装于裸机之上的操作系统,从而使得用户在使用时只能借助于系统本身默认的安全机制进行防护,这种较为僵化的策略并不是行之有效的安全策略。同时来自第三方软件的漏洞较多,对自身保障的安全措施不够到位,或者与计算机本身的安全机制相冲突,致使木马病毒有机会侵入到机器内部,对系统进行干扰、控制,从而获取非法信息资料,进而威胁到个人信息系统的信息安全。

1.2 设备自身潜藏安全隐患

造成网络安全存在漏洞威胁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服务器设备本身潜藏着隐患。因特网所实行的是TPC/IP协议,其优点是实用性强,不足之处是安全性较低。所以其搭载信息的潜藏着巨大的威胁,而电子邮件服务是以TPC/IP协议为基础运行,所以机器受到病毒的侵扰和黑客的攻击的风险和概率要大得多。

1.3 网络管理员缺乏安全意识

信息泄密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网络管理员安全意识的薄弱,缺乏信息安全的保护意识。许多网点对于防火墙的权限访问设置比较宽松,这一疏漏使得很多时候的可疑访问权限也不受控制,防火墙形同虚设,此外,网络内部人员的无限制访问也给黑客从服务器中获取信息提供了便利,但是网络管理员对这一方面信息的泄密却毫无所知。

1.4 人为的恶意攻击

目前关于网络安全领域的法律机制还不健全,而许多公民法律观念和道德意识淡薄,出于一己私利的目的不惜铤而走险,通过各种技术进行渗透,或利用通话语音来截取或破解别人的网络系统,获取信息数据资源,从中牟利。

2 通信工程安全管理对策探究

网络早已与人们的学习生活息息相关,随着对网络安全问题探索的不断深入,网络通信安全问题已经深入人心。建立安全稳定的网络通信系统运行机制,是人们共同的夙愿,因此,攻克网络通信安全存在的问题意义重大。本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解决网络通信安全所存在的问题。

2.1 避免IP地址被盗

盗用信息的第一步,是IP地址被窃取。因此,阻止信息泄密的第一个关键步骤,就是防御IP地址被盗。要防止IP被盗所采用的重中之重,就是根据TCP/IP的结构原理,把不法分子拒之门外,有针对性的使用不同的防御方法,层层防御,各个击破。主要方式主要有:

2.2 颁布相关法律制度,监管网络通信领域的安全

规范网络行为可以通过法律途径来解决。健全的法律制度可以尽快填补弥补网络通信安全的漏洞,有助于提早防御犯罪分子的犯罪行为,打击各种网络犯罪,从源头保证整个网络通信的安全性,肃清网络的不良风气,建立良好的网络秩序,帮助人们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

3 结语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运用、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给人民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由于网络的开发性、共享性、互联性等特点,通讯安全也受到了来自四面八方的的威胁,保证人们在网络活动中的信息安全,成为了当前网络发展所面临的新的挑战。本文分析了当前网络通信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同时也对相关措施进行了初步探究,希望能为通信工程安全策略研方面究带来新思考。

工程安全论文:机电工程施工安全管控路径

机电工程的施工安全事关重大,要想从根本上保证施工人员的安全,控制好施工质量,避免触电事故等一系列意外发生,相关部门首先要给予充分的重视,思想上的重视是指导工作人员行为实践的基础。

1机电工程施工安全危险源的辨识

危险源普遍存在于施工现场及其周围。形成危险源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比如施工勘察设计不合理造成的,比如施工过程中各种不符合的活动、物质条件(人、物、环、管)。利用科学合理的方式识别危险源,正确分析其产生原因,才能有效地控制事故的发生。

1.1施工危险源的种类

第一类危险源是在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可能通过能量释放(比如爆炸或者辐射等)造成意外的能源,具体包含了电、热、光、化学能的伤害等。第二类危险源导致能量或危险物质的约束或限制措施破坏或失效的各种因素,具体包含了设备性能下降不能实现预计的功能,这属于发生物的不安全状态;工作人员工作食物或者偏离工作准则的行为,这属于人的不安全行为;还有环境的变化,导致的人或者机械的故障。事故的发生必然是危险源存在的结果,这是客观存在的第一类危险源。约束条件的失控,属于第二类危险源。第一类危险源的存在是造成事故的根本原因,而第二类危险源的失控,是导致第一类危险源发生事故的必要条件。

1.2危险源辨识方法

识别危险源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直观经验法。直观经验法是目前危险源辨识的最常见的最主要的方式。主要是凭借工作人员的经验,依托于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分析危险源产生的因素,对施工环境、工艺流程、设备状态以及工作人员的状态进行辨识,并根据状态做出相应的分析评价。

2)安全检查表。该方法要求把整个施工过程的工作活动人为地分成若干个作业单元,有针对性地堆每一个作业单元进行排查,根据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制定项目检查表,最终形成的是整个工作活动的安全检查表。

3)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该方法主要是用与系统危险率有关的三种因素指标值的乘积来评价危险大小的半定量评价方法。

2机电工程项目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机电工程安全监督以及突击检查中可以发现很多的机电工程施工安全隐患,安全隐患必须在思想上得到足够重视,在技术上得到协调解决,否则,容易导致事故,会影响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进而影响企业的发展。

2.1施工安全技术措施的制订

施工安全技术制定原则主要有“消除、预防、减少、隔离、个体保护”。危险源,有的可以通过努力加以消除,有的危险源则是不可避免的,对于后者,要在技术和管理方面加大力度,对于不同的工程项目,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针对性地制定安全技术措施,不断实时监测,防止不可避免的危险源超出可承受范围。常见的施工安全技术措施主要内容如下:

1)施工平面布置的安全技术要求。在施工平面布置中,易燃易爆材料要与建筑物保持一定的距离,且要严格遵照相关规范规程设置。电气设备、变配电设备、输配电线路的位置、防护及与其他设施、构筑物、道路等的距离符合安全要求。材料、机械设备与结构坑、槽的距离符合安全要求。加工场地:请记住我站域名、施工机械的位置应满足使用、维修的安全距离。配置必要的消防设施、装备、器材,确定控制和检查手段、方法、措施。

2)高空作业危险性比较大,意外跌落造成的事故不胜枚举。但是高空作业是必要的不可避免的环节,安全措施要落实到小处驶出,比如,对职工身体定期体检,严禁带病作业;规定作业最长时间,避免疲劳作业;对酒后作业的行为给予严重的处罚,加以制止;此外,还要做好安全网和防护栏的设置,要求作业人员按照规范佩戴安全带等。

3)对于机械操作造成的事故和伤害,可以通过做好设备养护加以避免。设备的使用要严格遵循相关的操作规程,特殊机械还要针对特殊情况制定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比如划分安全区域、严格控制上岗人员的资格审核等。

4)起重吊装作业的风险比较大,也容易发生事故。对于起重吊装作业,要研究制定专门的技术方案并严格遵守。

5)工程施工中的临时用电,容易被忽视,施工现场乱拉乱接现象时有发生,这也是很多火灾事故和触电事故的起因。因此,施工现场的临时用电施工要严格遵守相关规范(如《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充分考虑施工现场的临时用电部位,规范布线,严格管理等,特别要做好带电作业和高压作业的防护。

6)单机试车和联动试车是将所安装的设备进行试运行,设备在试运行期间可能发生误动作,可能造成不必要的事故和人员伤害,应根据设备的工艺作用、工作特点与其他设施的关联等制订安全技术措施方案。

2.2保证各种基本配电部件的使用安全

施工过程中的临时接电要特别注重安全规范,使用机电设备要设置两级漏电保护装置,一级设在总配电箱,一级设在开关箱上。此外,电箱的设置及接线必须符合安全用电规范。漏电保护安装是十分必要的,施工过程的用电通常是在比较恶劣的环境中,一旦设备发生短路过载漏电保护及时断电就可避免漏电电流对其他设备的影响。这就要求总配电箱漏电电流相关保护参数必须大于设备配置开关箱的漏电动作电流参数。两级电路保护器必须要符合规范要求,并进行规格、参数的合理搭配,这样可以在发生意外情况时便于寻找原因。漏电保护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应由专业电工每月进行一次漏电检查,对其性能做出判定,如有必要必须进行修理和更换。

2.3机电安全综合管理网络化

机电设备安装施工是一个系统的实践过程,需要综合网络化的管理。施工的安全管理需要各项规章制度来制约,需要不断的实践,系统的研究,并从中找出规律的问题并制定相应的规范制度来加强和改进安全管理工作。为适应当前机电工程的管理要求,切实推进设备维修与使用相结合、技术管理与现场管理相结合、计算机统计与网络信息反馈相结合的原则。管理要使机电工程安全与工程收益挂钩,将相关信息汇入电脑统计并进入网络软件集中管理。对电气设备增加安全防护设计,如继电保护、漏电保护,并进行串联改造。在机电工程中一旦发生故障或动作失误时仍能保障人身安全及机电设备系统的正常。各项目负责人应看重转变安全管理观念,培养懂业务、善管理的安全工程技术人员,积极支持他们搞好多元化的综合管理。随着网络在全球范围的普及,实时对并下电力、机电设备安装情况实施监控,实现多层次机电质量、安全管理监控 的自动化是机电安全网络化管理的方向。

工程安全论文:市政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策略

1.市政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意义所在

市政建设见证了每个城市的面貌变迁、沧海桑田。市政工程倾诉着城市建设的辉煌和荣耀,也讲述着市政建设者遭遇的心酸以及为其洒下的热血和汗水。市政建设者们为心中的“城市梦”做出了巨大牺牲。辛勤伴着汗水、美梦伴着辛苦时刻听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需要的召唤,为市政工程建设速度的提升;为践行“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愿景,方便人民群众的生活、出行、工作、学习,提高城市人民的生活质量,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由于市政公用工程涵盖了道路建设、桥梁建设、给排水建设、隧道建设以及通讯、电力、绿化等工程建设等类型多、面积大、涉及广、辐射多,囿于城市特殊的地理环境与现实客观条件以及城市管理者从经济性角度的考量,往往只追求市政工程的建设速度与质量,只追求经济效益而往往忽略了施工工程建设的安全管理问题,对市政建设施工工程中施工区域内的生产安全问题鲜有充分细致的考虑。城市管理者往往认为市场经济施工单位挣钱安全问题是自己的问题,对市政建设施工工作关心不够,也缺少硬性的安全管理监察手段。导致市政工程施工安全问题成为悬在施工建设者头上的一把利剑。因此市政工程管理者要把安全生产挂在嘴边、记在心头、将监管行为落实到具体施工细节中。让责任携带着事故的苗头远离,让施工工程建设安全好、高质量在城市建设的征途上徜徉,这是市场建设管理者的责任所系,也是市政建设的目的和意义所在。

2.市政工程施工具有的特点所在

2.1.施工作业环境复杂

市政建设工程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工程项目施工多种多样,点多、线长、涉及面广,施工项目复杂。无论是路基建设、路面建设还是桥梁以及给排水、地下涵洞等都会由于建设施工的作业环境复杂多变给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带来安全技术难度。

2.2.施工作业难度大

市政工程施工作业难度极大,安全生产管理方面的问题难度必然加大。

2.3.施工作业形式多样

城市建设离不开市政工程,而市政工程的施工场所变化多端,城市立交桥、转盘路、沉水井、排水洞等等项目施工有的工期长,有的季节性突出,有修补工程、有改善项目、有新建场地,有的线长有的面广有的点多、有的过路基、有的跨路面、有的越桥梁、有的过涵洞等。施工工作形式多样、呈现出变化快、变化大,无规律性的特点。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工序繁杂给安全生产管理带来诸多不便。

2.4.点多面广、管理很难到位

市政施工涉及到建设项目点多面广、安全管理很难到位。而且施工人员多为农村的打工人员其流动性强,工作特点是具有季节性,农忙时人少,农闲时人多,不但缺乏市政工程施工经验而且不具有施工安全保护方面的能力,安全意识也不够。故市政施工工程建设中安全事故隐患较多。加上施工范围、场地、施工难易程度等变化大。又多是在施工作业环境差、露天作业、地下作业较多的情况下进行,加上受交通、气候的影响较大,对市政施工生产的安全极为不利,更给市政施工工程的管理工作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3.市政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欠缺所在

3.1.具体施工人员素质差强人意

当下,由于市政工程建设时间紧、任务重,在施工工程建设中不得不雇用整体素质不高的施工队伍。正因为具体施工建设队伍的人员素质参次不齐、普遍文化水平不高。才给施工安全管理带来难题,如果在安全管理上稍加疏忽就很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灾难。

3.2.具体施工单位的安全管理意识淡薄

许多市政工程施工单位特别是领导者思想上对安全生产管理缺乏重视,只追求工程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对施工存在的安全生产隐患缺少警惕性,施工安全生产危险源没有得到有效的遏制。尤其是市政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属于动态性的管理。施工单位为了节省劳力部分施工项目现场居然不配备专职安全管理者。即使配备安全管理人员也是安全意识不强、素质不高、责任心不强的管理人员应付差事。很少能尽责任、履职责,更有甚者公然违章指挥、让工人冒险作业将安全管理工作的责任意识踏在脚下,置施工操作人员的生命于不顾。这是对施工安全意识的亵渎。对此,市政安全生产管理应立即予以纠正,否则很可能酿成大祸。

3.3.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不到位

目前,许多市政施工工程建设单位没有拟定出安全生产目标管理指标甚至对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者都没有制定出像样的安全生产工作职责,更谈不上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责任制安全责任落实不到位,出现安全事故时“板子”打不到具体责任人,导致安全生产责任制徒有虚名,即使写在纸上挂在墙上依然是落实不到行动上。

4.施工队伍建设与管理是安全生产的保障

施工队伍建设是保证安全生产的主题所在,加强对施工队伍的安全生产教育和简单的培训工作是十分必要的,经过对施工队伍的教育和培训可有效降低事故的发生率,提高施工进度。

5.结语

安全施工生产是市政工程建设的头等大事,事关人民群众的人身安全事关一个城市的胸怀与品质。故而,提高施工安全管理水平,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是市政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终极目标,是市政管理部门的责任,更是一项政治任务,必须完成好。

工程安全论文:浅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档案的管理

自2005年以来,国家加大了对农村饮用水安全的扶持力度, 从“十一五”规划解决全国3.2亿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到“十二五”规划,中国把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内容之一,总理在对水利部考察时也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非常重视,解决农村饮水安全,惠及亿万群众。都匀市也非常重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实施,因此做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规划、实施、竣工验收和建后管理,逐步提高饮水安全标准,确保工程农村饮水安全长久发挥效益,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档案管理贯穿工程的前期工作、进度建设、工程管理、竣工验收、建后管理,因此非常重要,对指导我们做规划及建后管理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经过这几年我们对2015年以前实施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情况进行摸排、复查,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资料也进行了整理,其中总结了都匀市的一些经验如下,可能与其他城市也有一些共性:

一、档案管理的必要性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前期工作,工程建设、建后管理、长久运行机制情况复杂,统计困难。下面先简单介绍下都匀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现状及需要档案管理的几个因素。

1、都匀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点多面广,较分散

都匀市人口48.0507万人,其中农村人口31.4644万人,全市农村共1000多个村民组,很多村寨除了集镇周边,都为单村或单个村组供水工程,所以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点多面广,集中式供水自然寨300多个,分散式供水自然寨600多个,很难管理,时间长了有时施工人员可能连寨子名字都记不住。

2、饮水安全工程大部分地处偏远地区交通不便

自2005年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以来,前几年实施的是乡镇及周边村寨的较大的工程,人口一般在2000―10000人之间,这几年实施的基本上都是十一五未解决的偏远的自然寨,人口一般在几十人到1000人之间,工程较小,难度不大,但是工程地点一般都比较偏远,有些离县城有几十公里,管理困难,有时候一个工程点含7、8个集中供水工程,而且高位水池离水源点2、3公里,去水源点一般都在深山老林,有时候连路都没有,统计非常困难。

3、饮水安全工程规划与实施时间隔时间长,信息不容易掌握

我们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项目都是5年规划,经过5年的时间各自然寨都不大不小发生了点变化,有时候是人口变迁,包括自然的从高山搬迁到平地较好的地方,有些是水库移民,有些是地质灾害移民,还有些是农村学校的并校,有些农村学校的消失,有些是城市发展改造向城市周边农村延伸,特别是都匀近来的棚户区改造,周边农村有几个自然寨都全部拆迁了,工程点不得已改点到其他的地点。所以工程地点、工程点人数都有变更,加大了统计难度,要清楚都匀市那些地方已经实施过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哪些地方还没实施过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而且这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运行管理情况如何,得逐一排查,心中得有一本图册。

二、农村饮水档案管理的一些经验及方法

目前都匀市已实施了300多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约900多个自然寨),所以通过实践,我们总结一套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档案管理模式,方便以后工程的建设、管理及下一步的规划。

首先要给各个工程一个身份证,也就是工程唯一的编码,一个工程对应一个编码,方便工程准确快捷的通过编码将其找出。

其次工程档案要分批次装订,分部分排序。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工程量小、数量多,平均投资都在几万到五十来万之间,单个工程很难装订成一本,因为一个批次的很多程序都是一起走的,包括资金下达、方案审查、招标、设计、施工、监理、质量监督等有很多相似性,所以很好一起整理,也避免很多重复资料,所以推荐一个批次装订,但是在装订时要注意装订顺序,编好号,方便以后查找。由于各个工程档案在工程的整个建设期内归档,收归档案的时间较长,未避免档案遗失,要为每一个资料留出固定的位置,收的时候对号入座,不用每次都重新来排顺序。档案装订按照水利部颁发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文件材料档案管理,档案按年度分批次收档,归档范围与保管期限表包括九部分,但是农村饮水安全项目较小,结合本工程实际经验,只有其中的几部分,

1、工程前期工作文件材料(含项目投资计划、资金文件、批复、会审纪要、实施方案、变更设计及批复、法人建立文件、项目公示);

2、工程建设管理文件材料(即各类设计、施工、监理、设备材料等合同及中标通知书);

3、施工文件材料(项目划分申请、

报告、及批复、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隐蔽工程验收签证、水泥、沙、石、钢筋、砼砂浆配合比资料、砂浆、砼试件检测报告、施工日志); 4、监理文件材料(开工申请、开工令、隐蔽工程签证、中间报量、联合计量单、完工结算书及支付证书等);

5、工艺、设备材料(含国外引进设备材料)文件材料(管材合格证、设备合格证、招标公告、招标文件、中标通知书、招标文件等);

7、工程运行管理资料(受益户统计表、移交清单、试运行报告、工程管护制度、管护协议、水质化验报告等)

8、财务、器材管理文件材料(资金支付资料、财务决算报告等);

9、竣工验收文件材料(建设管理报告、施工管理报告、监理报告、质量评定报告、审计报告等)

注:第六部分为科研项目文件材料,一般饮水安全工程都没有,所以不收编,各部分之间推荐用有颜色的纸张加以区分,用封面纸包好,棉线捆好。

然后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做好工程情况汇总表,以便查找方便。

最后平时注意资料的搜集整理,做好编号,尤其是工程编码的编号不要填错,注意细节处理,由于农村饮水工程档案使用频率挺高,最好不要用档案盒装,一是档案盒厚度固定,而资料厚度随时增加,资料厚度比资料盒小时,太薄的资料会弯曲变形,会打皱折叠,二是超厚档案盒挤占储存空间,所以推荐用硬壳纸当封面,用线捆扎封边,封存时记得取下订书针、订书钉等铁器,以免长时间存放锈蚀污染资料,资料存放处最好放置干燥剂,防止蛀虫。

三、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档案管理的作用

归根结底做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档案管理就是掌握全市农村饮水安全情况的大数据,它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

1、在工程建设阶段,方便建设的工程的管理,如合同管理、质量管理、资金支付管理。

2、在工程竣工验收阶段,以备完成各类检查、审计及迎接竣工验收。

3、在工程运行管理阶段,保留原始数据,才好掌握工程使用年限、移交工程情况、运行情况、出现的问题等,

4、在下一步的规划建设阶段,掌握好全市已有的饮水安全工程资料对我们下一步的规划建设有指导意义,避免出现重复建设、漏建,查找发现的问题,改正,并在下一个五年规划的提取经验教训。

四、总结

总之做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档案管理对我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受益颇多,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是全市的民生工程,领导也高度重视,加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建设力度,能使广大的农村人口喝上干净的自来水。

工程安全论文:关于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的探讨

摘要:建筑施工的特点决定了建筑业是高危险、事故多发行业:施工生产的流动性、建筑产品的单件性和类型多样性、施工生产过程的复杂性都决定了施工生产过程中不确定性,因而容易发生安全事故。笔者根据多年的工作实践,分析了建设工程安全事故的种种诱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建设工程 安全生产 管理

1 建设工程安全事故频繁发生

建筑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建筑产品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我国建筑业从业人数由90年代初的2500万人,到2003年升至3893万人,完成建筑业产值突破21865.49亿元。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建筑事业的迅猛发展,大量的农民工涌入城市的建筑队伍。建设的高潮一浪高于一浪,而安全生产管理滞后,甚至流行于表面形式,导致了安全生产事故频繁发生!据统计,2000年建筑业发生事故846起,死亡987人,而2003年发生事故1278起,死亡1512人,死亡人数几乎翻了一倍。这是一组触目惊心的数据,是一个值得思考的严肃的问题。

2 建设工程安全事故频繁发生的原因分析

2.1 建筑业是高危险的行业 建筑施工的特点决定了建筑业是高危险、事故多发行业:施工生产的流动性、建筑产品的单件性和类型多样性、施工生产过程的复杂性都决定了施工生产过程中不确定性,施工过程、工作环境必然呈多变状态因而容易发生安全事故。建筑产品的多样性决定了建筑安全的不断变化;建筑现场的千差万别决定了建设过程时刻会面临新安全问题的挑战。

2.2 施工现场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复杂 建筑施工的高能耗、施工作业的高强度、施工现场的噪音、热量、有害气体和滚滚尘土等,以及施工工人露天作业,受天气、温度影响较大,这些都是工人面对的不利工作环境和负荷。高温和严寒使得工人的体力下降,工作面的复杂使得工人注意力不集中,因此,高处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害、坍塌事故、触电等危险源令人防不胜防。

2.3 参建主体复杂,安全管理存在诸多漏洞

2.3.1 建设单位存在的问题 建设单位是一个投资主体,其更注重于投资资金能不能节约一点,建设质量能否搞得更好点,建设进度能不能更快一点。而往往忽略保证足够资金用于安全防护,文明施工。特别是房地产商,是整个项目投资建设的老大,无论是勘察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一切都得听他的指挥,可谓“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哪一个单位不听其摆布,哪一个单位就要面临被撤换的危险。而当前市场竞争激烈,哪一个单位都想取得一份“美羹”,只能听其摆布,甚至明知违反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规定的要求,也还是张一只眼闭一只眼。而且房地产商对建筑法律法规知之甚少,有时更是明知故犯。

2.3.2 勘察设计单位存在的问题 有些勘察单位迫于建设单位的压力,没有按照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规定进行勘察,提供的勘察文件不够真实、准确。

有些设计单位迫于建设单位的压力,没有按照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规定进行设计,有时因设计不合理而导致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有些设计单位服务不到位,技术交底不明确,对施工安全操作和防护设施考虑不周,对涉及施工安全的重点部位和环节没有特别注解说明。在当今社会,科学技术日益发达,在采用新结构、新材料、新工艺的建设工程和特殊结构的建设工程,设计单位忽略了在设计中提出保障施工作业人员安全和预防安全生产事故的建议。

2.3.3 监理单位存在的问题 监理单位接受建设单位的委托,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建设单位的左右。有些监理单位碍于面子,明知建设单位的行为违反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规定,却不敢大胆指出纠正。

有些监理单位没有按照要求审查施工组织设计中的安全技术设施或者专项施工方案是否符合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比如,备受关注的广西医科大图书馆二期工程演讲厅舞台工程发生的坍塌事故,监理单位没有要求施工单位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组织专家进行论证和审查,也没有组织相关部门进行验收,监理员发现立杆间距离以及步距不符合施工方案要求,没做剪刀撑、水平拉杆没有与立柱连接,没有报告总监,也没有采取强制性措施。此次重大安全事故导致7死7重伤,监理单位严重失职,相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都受到了法律的惩罚。

2.3.4 施工单位存在的问题 当前施工单位在建设工程最大的弊端莫过于出借资质给包工头,包工头有了合法的外衣,自己找带班头,而带班头组织的劳务工人是乌合之众,绝大多数都没有经过岗位技能专业培训,也没有经过安全生产的教育,所谓的“三级教育”往往是流于形式,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形同虚设。施工单位为了利润最大化,或偷工减料或以次充好;或挤压减少安全防护费、文明施工费。特殊工种人员往往人证不一致,也就是说,施工单位拿出特殊工种人员上岗证,而实际操作者并没有经过培训、考核,获取相对应的合格证。施工单位的项目经理、质检人员、技术负责人、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等很少甚至从来没有到位,履行应该履行的职责。相关管理部门对这种事管理不严,甚至听之任之,放任自流。

3 加强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的对策措施

3.1 解决当前建设单位存在问题的对策措施 ①建设单位在关注投资、质量、进度的同时,应该更加注重有足够资金用于安全防护,文明施工。②建设单位应当组织工程相关管理人员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做到知法守法。③建设单位应该严格要求施工单位购买、租赁、使用符合安全施工要求的安全防护用具、机械设备、施工机具以及构配件、消防设施和器材,共同搞好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

3.2 解决勘察设计单位存在问题的对策措施

3.2.1 解决当前勘察单位存在问题的对策措施 勘察单位应当按照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规定进行勘察,提供的勘察文件真实、准确,满足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的需要。同时,勘察单位在进行勘察作业时,应当严格执行操作规程,采取有力措施保证各类管线、设施和周边建筑物、构筑物的安全。 3.2.2 解决设计单位存在问题的对策措施 设计单位接受建设单位的设计委托,一定要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规定进行设计,防止因设计不合理而导致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设计单位应该加强服务,做好技术交底,充分考虑施工安全操作和防 护设施,对涉及施工安全的重点部位和环节必须注解说明清楚;在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在采用新结构、新材料、新工艺的建设工程和特殊结构的建设工程,设计单位应该在设计中提出保障施工作业人员安全和预防安全生产事故的建议并尽可能的亲临指导。

3.3 解决监理单位存在问题的对策措施 ①监理单位要严格执行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规定,无论发现工程建设哪一方的行为违反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规定时, 都要大胆指出纠正或者报告建设行政管理部门。②监理单位严格按照要求审查施工组织设计中的安全技术设施或者专项施工方案是否符合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③监理单位在实施监理过程中,发现存在安全事故隐患时,应当要求施工单位整改;情况严重的,应当要求施工单位暂时停止施工,并及时报告建设单位。如果施工单位拒不整改或者停止施工的,工程监理单位应当及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

3.4 解决施工单位存在问题的对策措施

3.4.1 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安全生产责任制是根据我国的安全生产方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和安全生产法规建立的各级领导、职能部门、工程技术人员、岗位操作人员在劳动生产过程中对安全生产层层负责的制度。安全生产责任制是企业岗位责任制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企业中最基本的一项安全制度,也是企业安全生产、劳动保护治理制度的核心。因而,建筑施工企业务必全面贯彻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3.4.2 制定安全管理目标 施工现场对安全工作应制定工作目标。安全管理目标主要包括:①伤亡事故控制目标:杜绝死亡、避免重伤,一般事故应有控制指标。②安全达标目标:根据工程特点,按部位制定安全达标的具体目标。③文明施工实现目标:根据作业条件的要求,制定文明施工的具体方案和实现文明工地的目标。

对制定的安全管理目标,根据安全责任目标的要求,按专业管理将目标分解到人。对分解的责任目标及责任人的的执行情况与经济挂勾,每月有考核结果并记录。

3.4.3 认真编写施工组织设计 所有施工项目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时,应当根据工程特点制定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安全技术措施要针对工程特点、施工工艺、作业条件以及队伍素质等,按施工部位列出施工的危险点,对照各危险点制定具体的防护措施和安全作业注意事项,并对各种防护设施的用料计划一并纳入施工组织设计,安全技术措施必须经上级主管领导审批,并经专业部门会签。

对专业性强、危险性大的工程项目,如脚手架、模板工程、基坑支护、施工用电、起重吊装作业、塔吊、物料提升机及其他垂直运输设备的安装与拆除,及基础和附着的设计,孔洞临边防护,以及爆破施工、水下施工、拆除施工、人工挖孔桩施工等项目,应当编制专项安全施工组织设计,并采取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保证施工安全。特别对某些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要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附具安全验算结果,经过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总监签字后实施,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进行现场监督。

3.4.4 认真落实安全检查制度 预防为主是安全生产工作的基础,深入施工现场进行安全检查是发现和消除事故隐患、促进安全生产的有效措施。对检查中发现的违章指挥、违章作业的现象应当立即制止,检查中发现的安全隐患应当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隐患的扩大,能当场解决的要当场解决,不能当场解决的要做到“定人、定时、定措施、定验收人员”予以整改,整改完毕要及时组织人员复检。对检查中发现的重大事故隐患,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对当事人进行教育和处罚。

3.5 加大政府监督部门的执法力度 在安全监管工作中,建设行政管理部门要统筹考虑对建筑市场和工程质量安全的监督。在建筑企业资质的审查环节和招投标监管环节,切实行使安全生产一票否决权,严把建筑企业市场准入关。转变政府职能,建立长效机制,彻底改变重审批轻管理的模式。采取动态跟踪检查和专人定点负责的管理方式,时刻关注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的情况。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是一个系统的社会工程,需要各个参加建设单位的通力合作和各级管理部门的严格管理。各方责任主体只有认真履行职责,抱着对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高度负责的态度,树立关爱生命,以人为本的思想,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那么,很多安全隐患在萌芽初期就可以消,!除,好多安全事故可以合理预见予以避免,建筑事业就能够更加和谐的发展。

工程安全论文:关于华北科技学院安全工程专业建设的探讨

摘要:简要介绍了我国高校安全工程专业的发展历史。重点分析了以华北科技学院开办安全工程专业教育的发展过程,指出了安全工程专业建设方面的办学优势和存在问题,提出了适应时展,完善和发展华北科技学院安全工程专业的详细建议,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安全工程;专业建设;部委直属高校;探讨1我国安全工程专业建设概况

1958年,首都经贸大学(原北京劳动保护学院)试办了国内第一个与安全工程相近的专业(当时为工业安全技术、工业卫生技术专业)。1983年,中国矿业大学(原为中国矿业学院)在国内首次设立了一级学科采矿工程之下的二级学科——矿井通风与安全专业,随后又在1986年在国内高校中第一个获得了安全技术及工程专业的博士学位授予权。1993年,我国设立安全科学技术一级学科,将安全工程列为其下面的一个二级学科,属管理类。1996年,我国又将安全工程专业和有关安全技术类专业(如上述矿井通风与安全专业)合并,设立安全技术与工程专业,但仍属一级学科矿业工程下的二级学科。1998年至今,又将安全技术及工程专业改为现在的安全工程专业,列为一级学科安全与环境科学之下的二级学科,属工程技术类学科。

20__年,以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技大学副校长范维澄为代表的有识之士,呼吁将现安全工程升格为一级学科。20__年1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在《授予博士、硕士学位的学科、专业目录》调整方案讨论稿中,把安全技术及工程列为一级学科。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抓住这一机遇,于20__年3月,向国家教委提出了将安全技术及工程学科名称改为安全科学及工程,并升为一级学科的建议。

目前,在全国1517所高校中川,开设安全工程专业的已有近70所,其中近30所高校设有硕士点,9所高校有博士点。

1996年12月,劳动部成立了高等学校安全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20__年7月完成了《安全工程专业(本科)培养目标、业务范围及课程设置》的研究,确定了《安全学原理》、《安全系统工程学》、《安全管理学》、《安全人机工程学》为安全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并组织4门课的教材出版工作。

部委直属院校开设的安全工程专业带有鲜明的行业特色。例如,北京理工大学隶属国防科工委,其安全工程专业以防火防爆为特色;中国民用航空学院隶属民用航空总局,其安全工程专业突出航空安全;华北科技学院(下称学院)隶属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其安全工程专业侧重矿山安全。由于国家机构改革和体制调整,出现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新的高校教育格局,全国具有安全工程专业的院校也面临高校自身发展的新考验。

华北科技学院是20__年新发展和扩建的部委直属高等院校,笔者重点分析和探讨了学院安全工程专业的建设问题。

2 华北科技学院安全工程专业教育与存在问题

2,1学院安全工程专业教育概况

华北科技学院成立于1984年,其前身是北京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分院,1993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改建为华北矿业高等专科学校,20__年初,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普通本科院校。现有8系3部,各类在校生近9000人,教职工近700人,其中具有副教授以上及其他高级职称的181人、讲师及其他中级职称的183人,具有博、硕士学位的71人。

学院设有部级的“中国煤矿安全技术培训中心”、“中国煤炭职业安全卫生信息中心”和“中澳管理培训中心”,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国际劳工组织及美、英、俄、加、德、法、澳、日等国的相关组织和院校建立了长期合作和交流计划。

学院由最初开办通风与安全成人培训、培养通风与安全专业及安全工程专业专科毕业生,到现在已有近20年的历史,20__年升格为本科院校后,将安全工程作为学院第一批本科专业开始招生。目前该专业在校本科生220人、专科生88人。

安全工程教研室现有专任教师7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5人、讲师1人,有博士学位的1人、硕士4人、学士3人。

同国内绝大多数同类高校一样,学院现有本科安全工程专业也是在国家对高校实行扩招的机遇下,由原相近专业(通风与安全专业)直接改名、转型而来的,不可避免存在学科的基础性建设滞后,行业安全技术教育偏重等问题。

2.2安全工程专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1)没有从根本上树立“大安全”观

目前,全社会对搞好安全工作的重要性认识,虽然有所提高,但仍有不少人认为搞安全艰苦,危险,效益差,还没有形成搞好安全的大气候,与我国要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和“十六大”提出的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相差甚远。学院同样电受到大气候的影响,对安全工程专业建设没有形成统一的队识,对学生的专业思想教育还显不足,没有形成办学的合力。没有从根本上树立“大安全”观念,也影响了安全工程专业教学工作。

(2)师资队伍的知识结构不合理

目前,学院安全工程专业的专任教师全部是由原从事煤旷通风安全专业教育或技术管理转型而来,其知识结构侧重某矿安全技术及管理,缺少安全科学原理、现代安全管理及公共安全技术等方面的知识,急需充实和培养专业师资。

(3)教材建设相对滞后

目前,全国安全工程专业还没有统编教材,安全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组织编写的安全工程专业基础课程教材,目前还没有在全国相关高校全面使用。到目前为止,学院也没有用于本专业的自编教材。

(4)实验室建设落后于专业发展要求

目前,专业实验室中绝大多数仍是原有的矿井通风与安全设备,缺少大量安全科学基本原理、公共安全技术测试等方面的实验设备,而科研型试验设备则基本空白。

(5)教学实践环节薄弱

目前的专业实践仍偏重

于煤矿且经费偏紧。由于实践环节中很重要的资料收集、咨询、调研等一般都是有偿服务,经费受限必然导致走马观花、马虎了事、实习效果差。

(6)科研起步晚

科研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安全工程专业乃至学院的知名度。20__年,我国科研经费超2亿元的高校已有16所,超1亿元的有39所,这些占全国高校总数4%的著名高校,其科研经费占了全国高校科研总经费的60%,已形成了品牌效应。目前,学院每年实际到位的科研经费不足300万元,安全工程专业乃至学院还都没有高水平的科研成果。

(7)教学模式相对僵化

目前,安全工程专业的本科教学模式基本是在原有专科教育的基础上,简单地延长了一年的学制及增加了一些课程,不能适应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3对学院本科安全工程专业建设的设想

为搞好学院的本科安全工程专业建设,笔者在此提出一些拙见,仅供探讨。

3.1 统一认识,明确专业办学方向

目前,学院是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下属的工科院校,学院“十五”规划中提出,遵循“办好本科,加强培训,突出特色,跨越发展”的工作思路,坚持“立足行业、面向社会、服务地方”的办学方向,把学院建成“以工为主,以安全科技为特色,兼有文、理、经、管的多科性现代大学和国内一流的安全培训基地”。学院应在此大前提下搞好自己的本科安全工程专业。在目前安全工程逐渐成为热门专业,各相关院校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学院应树立“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的办学认识,注重从提高教学质量和发挥行业特色两方面办好学院的安全工程专业。

3.2尝试多种专业培养模式

紧紧抓住华北科技学院属部委办学的特点,结合目前矿山企业安全专业人才奇缺的实际,面对各相关院校为了扩招、急功近利、都已取消了矿井通风与安全专业、转向所谓的“大安全”的现状,学院可实施“人无我有、人有我强”的专业培养模式。具体可有以下两种:

(1)矿山通风与安全专业与安全工程专业并存。

目前相关院校开设的安全工程专业,也有以矿山安全作为一个培养方向的,但其所学的矿山通风与安全知识量只能与采矿专业所学相当,不能满足矿山亟需大量的通风与安全专门人才的要求。矿山安全是我国安全工作的重点与难点,矿山通风与安全是知识面较广、专业性很强的学科,目前该学科还有许多难题未解决。

作为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下属的惟一一所高校,学院应争取一定的办学优惠政策,恢复矿山通风与安全专业,充分发挥学校的强项。同时将现有的安全工程专业的培养方向适当调整,面向交通安全、防火防爆、建筑安全等安全形势严峻的方向,与矿山通风与安全专业作为两个专业同时招生。

(2)单一的安全工程专业模式。

即学院目前的“大安全”观办学模式,以矿山安全为基础,向非矿行业安全拓展。采取此模式除矿山安全外,可从交通安全、防火防爆、建筑安全等方向选取1~2个作为专业培养方向。

3.3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针对目前安全工程专业教师都是从煤矿通风安全专业转型而来的现状,可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提高教师的总体素质。

一方面可考虑签订校级合作协议,派学院安全系、建工系有关专任教师到那些在交通安全、防火防爆、建筑安全等方面教育水平较高的相关院校轮训;

另一方面,继续实施人才引进政策,引进在上述方向有特长的专门人才,充实学院师资队伍。

此外,继续加强与有关国家的合作与交流,使广大教师吸取国外先进的安全理念和安全技术方法。而最重要的是专任教师要有专业竞争带来的忧患意识,要有实现学院跨越式发展的紧迫感。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必须首先有复合型的教师作保障,专任教师必须加强自身的学习,加快知识更新的步伐。

3.4注重教材建设

在国内没有统编教材出版之前,必须选用办学水平较高的相关院校的教材,或提倡自编教材。基础课内容对专业课必须有很强的针对性。如普通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流体力学等基础课程,范围广、学时多,有些内容太过深奥,为此,可提倡安全工程专业教师与基础课教师合作,自编《安全工程化学》、《安全工程流体力学》、《安全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等教材,既可使本专业教材自成体系,也便于学时安排。

此外,针对学院直属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管理的特点,应要求所有在校生都具备一定的安全理论和安全技术基础,可面向全校学生编写《安全导论》教材。

3.5加快实验室建设

目前,学院已对安全工程专业实验室的设备购置采取了优先政策。可在现有实验条件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安全、化工、环境三个关系较密切专业的教学实验,避免设备的重复投资。要删除原理、方法落后的实验项目,提高测试项目的自动化程度,尽可能设计制作综合实验装置,以便在一个实验台进行多个实验项目,同时提高设备与实验课时的利用率。新进设备在优先保证教学的前提下,应尽可能考虑为科研服务,并创造条件为学生开放实验室,允许学生自主选取实验项目。

3.6强化教学实践环节

专业转型后,必须尽快建立新的实习基地。此项工作仅靠系、教研室的力量是远不够的,应争取上级有关政策,与有关企事业单位本着优势互补的原则,签订建立实习基地的协议。一方面,有关企事业单位应承担学院学生教学实习的义务;另一方面,学院也可优先考虑对其职工的安全培训,优先对其实行科研成果的应用和转化。同时学校应制定政策,确保充足的实习经费进行专题调研、有偿咨询等活动,避免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空洞无物、照抄书本,质量不高的现象。

3.7加大科研力度

为建设综合性大学,必须下大力开展科研活动。学院已出台政策,鼓励教师从事科研,并于20__年6月成立了院级安全科学与技术研究所。可在此基础上,采取优厚政策,吸引研究型人才带项目到学院工作,尽快研究出具有先进水平和重大影响的成果,形成品牌效应。同时要注重对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考虑试行大学生导师制和科研学分制,鼓励学生参加科研活动,撰写 科技论文,提高其综合素质。

3.8改进课程体系

现有本科安全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只是在原专科课程基础上进行了一些简单的扩充,因此,必须从满足经济建设主战场及行业需求出发,改进课程体系。

(1)应遵循教育部提出的重视基础教育、加强素质及能力的培养、淡化专业意识的原则。在课程设置上可考虑在浓缩专业课内容的同时,增加安全原理、安全系统工程、安全人机工程、安全管理工程、安全设备工程等专业基础课的学时数,并且均作为必修课。使学生掌握扎实的安全科学基础知识,具备较强的安全素质。

(2)及时跟踪安全科学最新发展和行业动态,更新有关课程内容。如安全系统工程课程中,有关安全评价章节应加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近两年来下发的《安全评价通则》、《危险化学品经营单位安全评价导则(试行)》、《安全预评价导则》、《安全验收评价导则》、《非煤矿山安全评价导则》、《陆上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安全评价导则》、《安全现状评价导则》等内容。

(3)开设好《安全法规》课程。要注意法律、法规的时效性,目前应及时将《安全生产法》、新版《煤矿安全规程》、《道路交通安全法》、《工伤保险条例》、《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等新的安全法律、法规内容传授给学生。同时要紧紧抓住“十六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安全生产的要求,以及党和国家领导人、行业负责人关于安全工作的指示,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及有关部委新出台的行业安全规定、政策,使《安全法规》课程具有鲜明的政治方向和时代特征。

(4)积极应对WTO挑战,开设国际公认的质量(1S09001)、环境(1S014001)以及我国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

系(0HSMS)认证规范标准的课程,满足行政、企事业、中介机构对这方面的人才需求。

3,9专业建设要与学校长远发展有机结合

要充分发挥学院行业特色,优化整合有关专业师资力量,在建设综合性现代大学的进程中超前做好以下工作:

(1)着手建立高等职业技能学院或应用技术学院等二级学院,搞好成人高等安全教育。

(2)试行“3 2”式的“双学位”办学模式。鉴于学院环境工程、化工、建筑等专业与安全工程专业的基础课大致相同,可考虑上述专业的部分学生在原专业学习3年后,再到安全工程专业学习2年,毕业后同时授予原专业与安全工程专业两个学士学位。

(3)发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安全培训中心挂靠在学院的优势,充分利用教师资源,着手成立安全评价、职业安全与健康体系论证、职业技能鉴定等中介机构,创造条件让专业教师参与安全培训,鼓励对外从事安全评价、安全论证、安全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等中介服务。

(4)加快安全工程专业或通风与安全专业申请硕士点的工作,为建设具有安全特色的综合性现代大学打好基础。(作者系华北科技学院安全科学与技术研究所摘自:《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__.14卷.3期)

工程安全论文:地质工程施工项目安全管理的常态化

引言

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的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然而,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各类生产事故频发。尤其是近期煤矿、交通等行业连续出现特别重大事故,人员和财产损失让人触目惊心,社会影响极为恶劣,我国的安全生产形势面临严峻挑战。

与此同时地勘经济顺势而上,地质勘查、地质找矿、地灾治理和相关施工项目数量、规模都呈现大幅度的强势增长,迎来了“又一个春天”.和其他领域一样,如何实现地质工程施工项目长期安全生产、杜绝重特大事故,成为当前地勘行业安全管理的一项迫切工作。

1地质工程施工项目的特点

(1)施工项目分布区域较广,点多面广、战线较长,不同项目施工条件千差万别。(2)技术水平相对较低,手工操作多,劳动强度大。

(3)露天作业多、高处作业多,工作条件差,环境较为复杂恶劣。(4)施工队伍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流动性大。对一个施工项目,由于专业复杂和专业性强的特点,不同的单位工程需要不同的施工队伍。(5)施工人员安全意识差,违章操作、冒险作业的现象比较普遍。

2安全管理常态化的内涵

安全管理常态化也就是安全管理的制度化和科学化,以制度化保证常态化、以科学化推动常态化。即通过对安全生产的责任逐级逐项分解、落实到各部门和各岗位人员,形成健全完善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和系统高效的运行机制,以制度建设和机制创新推动安全工作的开展;依托现代安全管理理念推动安全管理体系的正常运转和发挥效力,强化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积极运用“PDCA”思想开展建设项目“全员、全过程、全天候”安全管理;突出安全技术先导作用,建立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及相关数据库,发挥互联网平台优势,将安全管理进一步信息化、定量化、可溯化;着力营造安全生产良好氛围,最大程度地降低作业场所、设备及设施的不安全状态,最大限度地减少人的不安全行为、环境条件影响和管理上的缺陷,从而实现建设项目安全生产的常态化、标准化,最大限度地减少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

3地质工程施工项目安全管理常态化如何实现

地质工程施工项目往往处于较为偏远的区域,施工区域分布广、工作面多,受外界因素和自然环境影响因素较大,安全管理的范围较宽,难度很大。想要减少事故发生、提升安全管理水平,只有将安全管理常态化、科学化和规范化。

3.1建立健全各项安全管理制度,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

施工项目部要按照《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完善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设置专职安全管理人员,按规定提取安全生产措施经费,做到专门列支。要把安全生产各项工作真正落实到到位。强化安全生产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各级责任主体之间要签订《安全生产管理目标责任书》,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将责任落到实处,分解到个人。通过签订责任书,实行奖罚制度,可以极大地提高施工企业全员工作的积极性。四川地矿局自推行“5684”工作思路以来,已建立了比较成熟的安全生产五级责任体系,局属各地勘单位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得到进一步明确,各施工项目部的各级安全生产责任也得到逐步落实。

要做到安全生产体系责任明确,必须做到有章可循、制度完善、执行有力、监督严格。通过调研,根据地质工程施工项目特点,施工项目部必须重点健全、完善和执行如下安全管理制度:(1)安全生产责任制度;(2)安全目标管理制度;(3)分包(外协)队伍安全管理制度;(4)安全例会制度;(5)安全检查制度;(6)安全教育培训制度;(7)设备管理制度;(8)危险源分级管理与重点监控制度;(9)事故隐患排查与整改制度;(10)安全技术措施审批制度;(11)劳动防护用品管理制度;(12)事故管理制度;(13)应急管理制度;(14)安全奖惩制度;(15)野外作业联络制度;(16)交通安全制度;(17)特种作业管理制度;(18)安全生产档案管理制度等。

3.2加强安全生产体系建设,实行全员管理

3.2.1项目管理人员安全生产体系建设施工项目部要健全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必须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生产经理、技术总工为副组长,安全员、技术员、质检员、施工员等为成员的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并吸纳施工队伍相关负责人、班组长作为兼职安全管理人员,定期进行安全法规和专业安全知识培训,为安全生产的“无缝衔接”做好人力资源储备。

项目部应按照“区域自治”和“模块自治”的方针,各施工工作面(点)自成系统,以体系管理要求进行安全监管;整个项目管理层面应分为施工、交通运输、爆破、施工用电、食品卫生、

消防保卫等模块,落实模块负责人,实现模块内的体系化管理。

3.2.2一线班组安全生产体系建设作业班组是基层生产施工的基本单元,是施工项目的主要承担者,班组安全生产的管理水平是整个项目安全管理水平的重要体现,是建设项目实现稳定生产的重要保障。

抓好班组安全建设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做好班组长的选拔和培训。班组长是班组的核心,既是生产者又是管理者,建立一支良好的班组长队伍是班组安全建设的中心环节,班组长必须具备相应的胜任能力,能够在班组中宣传并贯彻落实好安全法规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把安全生产责任制转化为具体的安全行为,杜绝“三违”,确保一线安全。

(2)抓好岗位安全教育和培训,特别是特殊工种作业人员的准入管理。组织岗位作业人员认真学习地质工程施工项目相关标准、规范,特种作业人员严格持证上岗。通过教育培训使班组作业人员安全生产意识提高,自觉按章操作,规范安全行为,杜绝违章操作。

(3)班组危险作业重点控制管理。地质工程项目由于施工工作的不确定性、临时性和人员流动性,势必导致以下情况的发生:施工条件相对恶劣,基础资料不足,施工人员彼此不够熟悉,应对外界环境变化的反应能力不足,使用的设备、工具不固定,甚至不相适应,安全隐患较一般的施工项目呈现出不规律、不易防护等特点,如果没有周密细致的安全管理措施,将会使安全工作陷入非常被动的地位。

因此,对危险作业进行合理有效的控制管理,是搞好现场安全生产所必需的。通常采用以下方法:(1)做好作业前的准备工作,接到任务后,作业班组应就任务内容进行确认,并对其是否能够胜任,进行确认,如能胜任则按照危险作业的要求做好作业前的准备工作,必需进行作业前的培训,例如架子搭设,是高空作业,危险性大,架子工必须经过专业培训;施工现场临时用电,专业性较强,电工必须经过专业培训持证上岗。(2)作业时,指挥人员和作业人员均应按照制定的施工技术方案执行,并对作业过程进行及时的检查,确保作业安全进行。(3)作业结束后,要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并进行安全绩效评定。

3.2.3应急救援体系和队伍建设加强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体系和队伍建设的目的在于提高地质工程项目应对事故灾害的应急响应和应急救援能力,科学、快速、高效地处理施工过程中引发的安全事故,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防止事故事态扩大,不断增强项目部应急救援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应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做好应急救援基础工作。项目部要制定科学可行的应急救援预案,完善应急救援制度,并根据实施情况及时修改完善;及时与当地政府和安监部门、国土部门、消防部门、卫生部门等相关机构取得联系;确定事故或紧急状态下的防范避灾、救灾措施和处置程序,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物资设备,定期组织培训和演习。至少每季度进行一次应急救援演练,对演练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和漏洞,必须采取措施,立即整改,不断修改和补充,完善,增强事故灾害预防和处理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实用性。

(2)培养项目内部应急救援队伍,发挥应急自救和协助外部救援能力。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以相关部门专业救援队为主、企业自身业余救援队为辅的事故应急救援体系,要充分利用好这一体系的作用,与相关部门取得联系,及时提供项目相关信息,保证扩大应急时的外部援救;同时,项目应争取单位支持,做好应急队伍培训和管理,使救援队伍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事故隐患,救援队伍的战斗力。

3.3依靠科技,建立施工项目安全管理信息系统,提升安全管理信息化水平

3.3.1建立安全管理数据库项目部应建立包含人员信息、防护用品发放、机械设备、危险源种类和风险程度等相关的安全管理数据库,由专人负责管理和更新,并通过网络与本单位及时进行数据沟通,动态反馈安全生产信息,为单位安全技术部门的安全决策和监管提供快捷平台。

3.3.2建立危险源分级和动态监控系统首先应做好危险因素识别,地质工程施工项目最常见的危险源有施工临时用电、民用爆破器材管理与使用、交通运输、特种设备作业现场、地下涌水、有毒有害气体、高处作业、滑坡、塌方、泥石流地质灾害、重点防火防盗区域等。危险源一经确定,就必须纳入控制管理范围,分析其风险程度,及时传达到施工作业区的每位工作人员,并设置危险源安全标志牌,重大危险源要做到登记建档并向有关部门汇报;项目部要利用先进设备对重大危险源如地质工程中的泥石流、滑坡滚石进行实时监测,设立专人负责数据收集和汇报,必要时发出应急灾害预警信息;现场指挥人员和施工人员要高度重视本区域安全动态,危险源若发生变化,尤其是升级时,应采取有效措施,保证人身和财产安全;危险源的撤销和等级调整必须经相关部门研究讨论后决定。

3.4加强安全检查、隐患整改体系建设

为确保项目工程各项安全目标的完成,安全检查是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必不可少的措施之一。

(1)定期检查:项目经理组织项目技术负责人和专职安全员每周进行安全检查,对查出的问题由项目经理向各责任人员下达隐患整改通知,并按照“三定一验收”的措施进行落实验收,由安全员跟踪整改效果并落实签字手续。

(2)班组检查:各班组长在班前提前30分钟对昨天的操作部位进行检查,对存在的问题在班前会上向各操作人下达整改通知,由项目安全员进行复查,验收合格后再进行作业。

(3)项目安全员巡查:为了及时消除事故隐患,项目安全员对各工作面进行不定期的巡回检查,发现隐患,立即停止作业并进行整改,直至消除隐患。

(4)本单位职能部门督查:企业安全技术部门加强季节性检查和专项治理检查,同时结合项目实际情况进行不定期的监督检查,对存在的问题由检查人员向项目部下达隐患整改通知书,项目部必须按期整改,拒绝整改的,应按单位相关规定做出相应处理并对相关责任人员进行经济处罚,并要求整改到位,消除安全隐患。

3.5加强项目安全评价体系建设

项目部应根据自身特点,建立项目安全评价体系,做好危险因素识别和风险度评价,把涉及项目安全生产的管理组织、危险有害因素控制、安全技术措施、安全管理措施、安全设施设备、人员教育培训、安全监督检查、应急救援等列为主要评价指标,选用合理的评价方法,定期进行项目安全评价,确定项目整体风险等级,并采取相关措施,降低风险程度,促进项目持续改进,实现安全生产。

3.6营造安全文

化氛围,改善安全生产环境

安全生产是项目成败的基石,而施工人员是安全生产的主体,只有将安全理念、安全意识植入施工人员脑海深处,才能从根本上规范他们的安全行为,引导施工人员把“讲安全反违章,关爱生命,注意安全”作为一种价值取向。施工项目应依据安全生产法、国务院23号令和四川省有关条例,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月”和“安康杯竞赛”等活动,紧紧围绕安全生产这一永恒主题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采取各种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利用各种形式开展安全教育和培训,如:安全演讲、安全标语、墙报、宣传、专题讲座、现场事故教训,让他们的心灵受到触动,提高安全意识,形成“人人讲安全、人人要安全、人人懂安全、人人会安全”的良好氛围。

4结束语

安全生产管理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工作,不能出现时紧时松、有轻有重、侥幸麻痹的现象,要坚决杜绝安全管理出现漏洞和盲区。通过对华地公司承担的汶川县映秀镇红椿沟特大泥石流地质灾害应急治理项目进行安全管理常态化试点,项目部专职安全管理人员以常态化的工作思路,建立了富有张力和弹性的模块化安全管理体系,研究开发了地质工程高危作业场所安全风险动态监测预警系统,严格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全面实现了项目的安全生产。

地质工程施工项目安全管理的重心在于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通过安全生产责任的落实、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设、安全技术的创新和安全文化的营造,可以使施工项目安全管理常态化的目标得以实现。

工程安全论文:提升水利建筑工程安全管制的方法

1建筑工程企业安全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1.1整个建筑的建造没有按照设计图纸执行

经过调查取证,我国存在大量不按照建设工程图纸进行不良施工的情况,在进行施工前工作人员没有进行实地的调查,施工地质、水文情况、周边环境都没有准确的参考数据,使得工程没有进行有效的科学探讨就拍案定钉,同时在施工时缺乏系统的施工方案,会出现私自改动设计图纸的情况,在竣工时草草了事,必定会给建筑工程埋下巨大的安全隐患,出现安全事故也就不足为奇了。

1.2建筑工程受自然环境的影响较大

建筑工程是一项复杂、长期的施工过程,其在露天施工的时间较长,不可避免的会遇到自然天气恶劣的情况,并受到其产生的不良影响,如施工时遇到潮湿、暴雨、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会使已经建造好的部分建筑物受外界的刺激而出现损坏甚至无法使用的情况,所以采取有效的措施应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是十分必要的。

1.3工作人员自身存在的问题

建筑行业是一种危险性极高的行业,施工条件比较艰苦,工资不高,导致本土建筑工作人员紧缺,由于建筑行业的不断兴起,越来越多的农村务工者投入到建筑行业中,成为城市建筑行业的新兴力量,但是他们自身的技术水平较低和职业素养也存在问题,造成了施工过程中常常出现技术违规的现象和操作不良的情况,对于施工的安全隐患无法掌握,就给建筑工程安全质量带来潜在的威胁,也给建筑工程带来发展上的局限。

1.4建筑企业管理上出现的问题

由于建筑行业不断地发展壮大,遇到的工程量也在不断增加,所以出现建筑工人吃紧和工期问题紧张的情况,很多企业为了快速的抢占市场,开始对建筑人员东拼西凑,使得劳动力的质量无法保证,加剧了工程质量的不确定性,在施工过程中,建筑工程安全质量管理执行力度不够,施工和监理单位对现场检查不够及时,使得施工现场混乱不堪,没有明确的企业管理,建筑工程的质量就无法保证。

2提升水工建筑工程安全质量管理的方法

2.1加强国家监督机构对建设单位的管理力度

国家应对大型工程的安全质量管理,严格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严格的监管,对涉及工程的安全操作和管理规范实行定期与不定期的安全检查工作,在工程例会中讨论工程安全状况,并根据具体要求提出合理的建议和规划,将采集好的安全管理资料,结合建筑工程的监管力度现状,进行科学有效的评价,才能确保安全质量管理力度的提升,杜绝各种监管不严、执法力度不强的现象,另外,还要严惩质量事故的责任人,确保建筑工程质量。

2.2强化质量意识,提高建筑工程安全质量

管理的水平不仅是对整个建筑工程来说,还是对企业自身的形象而言,建筑工程的质量问题永远是一个重要的话题,如果想从根本上杜绝建筑工程质量方面的问题,就必须从源头上树立良好的质量意识,把质量安全贯彻落实到施工的各个方面,以确保建筑工程安全质量的稳步发展,由于工程质量涉及到多个方面,是由全方位、多层次、多因素组合而成的,因此必须协调到工程建设的全过程,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和控制手段,从而保证建筑工程安全质量。

2.3强化工程参建人员的从业道德和专业技能

水工建筑工程的专业技能是十分重要的,要比一般的房屋建筑对技能要求严格,只有具备高素质和过硬专业技能的团队才能在水工建筑中取得长足的发展,因为,各企业的负责人要做好带头的作用,加强技能方面的进修和学习,更好的掌握水工建筑方面的知识,加强组织管理,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团结协作,对工作人员实行“以人为本”的怀柔政策的管理模式,最终达到参建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专业技能的提高,起到加强企业凝聚力的作用。

2.4强化参建单位的安全质量管理的执行力度

如果要提升水工建筑工程安全质量管理的力度,就必须明确建设单位安全投资的费用标准,并在双方签订的合同中明确写出投入建设的具体条款,这样才能确保施工单位提高安全质量管理的能力,同时,对于安全技术和安全管理的监管标准也要做出明确的标注,并在工程施工中落实,除此之外,工程质量和进度方面的管理,也要做好相应的监督工作,严格按照双方签订的合同去规范管理。

2.5建筑企业完善相应的安全规章条例

对建筑工程企业来讲,安全问题始终是不容忽视的,尤其是水工建筑,安全质量的管理力度更是重中之重,又因为安全问题直接威胁着参建员工的生命健康,想要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就必须加强水工建筑内在的安全制度,详细来讲,建筑工程应该明确安全责任制,把安全质量的监管具体落实在每个人的身上,一旦建筑工程发现问题,就会很快的找出相关负责人,不会发生事故后找不到相关的负责人的现象,还有建筑工程企业相关负责人要对建筑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监督和排查,以确保安全隐患的消除,从而保证安全质量工作的顺利进行,在管理中,我国的相关管理制度还不是十分的完善,所以要借鉴和吸收国外建筑工程安全质量管理方面的先进经验。

3结束语

建筑施工质量安全的工作过程是十分复杂的,尤其是水工建筑施工这一方面,如何做好建筑施工中的安全质量的管理工作,就必须提升企业安全管理的力度,清楚的掌握安全生产和质量管理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提高安全质量管理的力度,把安全和质量放在同一高度。

工程安全论文:应用安全人机工程技术提高中小企业安全生产水平

【摘要】本文对我国中小企业的划分标准进行了界定,简单回顾了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历史,阐述了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地位,对中小企业的安全生产现状进行了总结,指出了其存在的问题,并对应用安全人机工程技术促进我国安全生产,提高中小企业职业安全健康管理水平进行了阐述。

1.中小企业简介

我国中小企业为数众多,占全部企业数量的99以上,据统计,1997年我国独立核算的工业企业中,大型企业数量占1.5,产值占39.6,工业增加值占43.9,资本金合计占51.2,产品销售收入占42.9,利税总额占60.8;与此相对应,中小企业上述各项指标分别为数量占98.5,产值占60.4,工业增加值占56.1,资本金合计占53.1,产品销售收入占57.1,利税总额占39.2。中小企业越来越受到关注,大力发展中小企业使之成为拉动经济稳定持续增长的另一部引擎越来越成为共识。

1.1.我国中小企业概念的界定标准

我国企业规模的界定标准,建国以来历经四次调整。五十年代,企业规模的界定主要以企业拥有的职工人数来划分。1962年,我国企业规模的界定指标调整为按企业的固定资产价值划分。1978年和1988年两度的《大中小型工业企业划分标准》规定,凡产品单一的行业,能以产品生产能力划分的按设计生产能力或核定生产能力划分;凡产品品种繁多,难以按产品生产能力划分的则以固定资产原值作为划分标准,有特殊规定的除外。我们现在实施的仍然是1988年的界定标准,该标准规定:(1)凡生产产品比较单一的企业,一般以生产能力的大小作为界定参照系,例如钢铁联合企业,年产钢在100万吨以上的为大型企业,10万——100万吨的为中型企业,10万吨以下的为小型企业;煤炭开采企业,年产原煤500万吨以上的为大型企业,200——500万吨的为中型企业,200万吨以下的为小型企业:汽车制造厂,年产汽车5万辆以上的为大型企业,0.5——5万辆的为中型企业,0.5万辆以下的为小型企业;此外,炼油厂、手表厂、水泥厂等也都是以产品的年产量为标准进行规模界定:(2)对有些习惯以生产设备数量的多少来界定企业规模的仍按生产设备数量为参照系,例如发电厂的装机容量在25万千瓦以上的为大型企业,2.5——25万千瓦的为中型企业,2.5万千瓦以下的为小型企业:棉纺织厂的纱锭在10万锭以上的为大型企业,5——10万锭的为中型企业,5万锭以下的为小企业;(3)对产品、设备比较复杂的企业,以固定资产原值数量为参照系进行界定,例如通用设备制造厂,固定资产在3000万元以上的为大型企业,800——3000万元的为中型企业,800万元以下的为小型企业。目前对企业的规模的划分中还习惯用“大中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即将中型企业中的中上部分与大型企业组成“大中型企业”,将中型企业中的中下部分与小型企业组成“中小型企业”。

1.2.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由于可以获得的统计资料的限制,无法直接把中小企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作用数量化。但可以以迂回的方式解决这一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成分可以划分为国有和非国有两大部分,而从非国有经济的规模构成看,按我们现在的企业规模分类标准,只有1731家大企业,其余都属中小企业。同时,非国有中小企业又是整个中小企业群体中最具活力、对经济增长贡献最大的部分,以它为代表更可以反映中小企业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因此,可以用关于非国有经济的统计数据来推断验证中小企业在经济发展中贡献。

从1978——1995年,我国GDP平均增长率为10.83,其中国有经济贡献率为9.54,集体经济为13.5,其他经济成分为55.89,1996年全国GDP增长了9.7,国有企业仅增长6.1,其他非国有经济增长14.2;1996年我国全部社会零售总额中,国有经济只增长2.8,集体经济增长17.7,其他经济增长33.9;从工业产值的创造看,1996年国有经济产值减少2859亿,非国有经济增加10560亿,不仅弥补了国有经济的下降部分,也使工业总产值维持了7700亿的上升,成为新增产值的唯一贡献者。

中小企业数量多,主要聚集在劳动密集型产业,虽然每个企业雇佣的人员有限,但作为总体,其就业容纳能力相当突出,尤其是在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中小企业对解决就业的贡献更为明显。非国有经济的迅速发展为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城镇新增劳动力和国有企业富余劳动力的就业提供了重要渠道。1983年国有经济提供的就业机会还占将近六成的比重,到1997年,国有和非国有经济对就业的贡献正好对调了位置,国有占四成,非国有占六成。

以中小企业为主要存在形式的非国有经济通过多种要素组合方式,利用国内外各种资源,特别是引进外来资金、技术和管理方式发展我国经济。国家不再是唯一的投资者,投资力量的加强是带动改革以来高速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从总投资额的变化看,国有经济的比重由1980年的81.89下降到1997年的52.49,虽然仍维持半数以上,但 非国有经济以更快的速度增长,经过十几年的追赶,投资力量已经基本与国有经济持平。由于单一所有制形式被突破,在国有经济身旁逐步发展壮大的非国有经济使国有经济的弊端凸显,推进了国有经济改革的进程。

非国有经济在实力不断壮大的过程中对中央和地方财政的贡献也越来越大。1978年,非国有经济对国家财政收入的贡献度仅为13.02,到1995年己达到28.85。在部分地区,特别是在改革开放较早、非国有经济发展较快的东南沿海地区,非国有经济对地方财政的贡献更大,以福建省为例,1994年工商税收的50.5由非国有经济提供。

高新技术中小企业是中小企业中的佼佼者,它们在依靠科技创新获取高额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成为重要的利税贡献者。“中关村”是我国高科技产业的聚集地之一,中小企业是中关村实验区的主角,如果将中关村的企业按规模大小分为三个世界,联想、四通和方正组成第一世界,1996年创利税3.42亿元,46家中型企业组成第二世界,1996年创利税15.96亿元,其余的4000多家小企业构成第三世界,1996年创利税4.47亿元,可见中小企业作为整体对国家和地方财政带来的贡献远大于大型企业。

2.我国中小企业安全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中小企业是发展最迅猛的经济力量,为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做出了突出贡献。但中小企业由于工业基础薄弱和安全技术落后,事故隐患多,作业环境差,工伤事故和职业危害相对也最为严重。这些问题如不能得到及时解决,不但会限制中小企业向高层次的进一步发展,而且对整个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都会带来重大影响。

众所周知,煤矿是我国伤亡事故最为严重的行业,据国家煤炭工业局初步测算,全国煤矿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特大事故每年约在70起左右,平均5天发生一起。1996年,我国当年产煤13.74亿吨,死亡10,015人。而美国每年生产标准煤9.6亿吨,死亡38人;俄罗斯产煤2.6亿吨,死亡172人;印度产煤2.9亿吨,死亡137人。与其相比,我国百万吨死亡率高出十几倍。此外,死亡事故损失每年也约在15亿元左右;全国煤矿尘肺病患者达12.1万人,医疗费用每年约为12亿元。而中小煤矿(主要是乡镇办或私人办)则更为严重,重(特)大事故频率高,死伤人数多,职业危害也十分严重。在1998年10月1日至12月17日仅两个多月的时间内,我国连续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重(特)大事故20起,死亡504人,这其中几乎都发生在中小煤矿,当时严峻的形势引起了国内外的震动和广泛关注。在全国7.3万个乡镇煤矿中,无证煤矿有2.2万个(约占30),未实现“五消灭”(即消灭独眼井、自然通风、井下明火照明、明火放炮和明刀闸开关)的矿井有4.7万个(约占64.5)。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才导致乡镇小煤矿恶性事故频频发生。乡镇小煤矿的原煤产量已占全国煤炭总产量的近50左右,而事故死亡人数则占到全国煤炭行业总死亡人数的3/4以上,其百万吨原煤死亡率为地方国营煤矿的2~3倍,是统配煤矿的10倍以上,尤其是3人以上的重大事故和10人以上的特大事故的发生频率和死亡人数更是远远高于地方国营和统配煤矿。仅以1995年为例,乡镇小煤矿全年共发生3人以上的重大伤亡事故418起,死亡2,493人,分别占全国煤炭重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的79和74。

乡镇小煤矿机械化程度低,生产方式落后,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从业人数多,且大部分职工长时间在含有高浓度的有害物质的作业场所工作,主要职业危害因素是粉尘(煤尘和岩尘)和噪声,加之缺乏基本的防护措施,因此乡镇小煤矿的职业危害十分严重,尤其是尘肺,表现在发病工龄短,发病年龄小,病程发展快,发病率高。

对乡镇煤矿的调查结果表明,在全国30个县选择代表性的乡镇煤矿,测定不同采煤和煤层掘进面的煤尘浓度以及岩层掘进面的岩尘浓度,在93个测定点中,仅有23个测定点达到国家卫生标准要求,占测定点总数的25,可见乡镇煤矿作业环境中的粉尘危害十分严重。对北京等15个省(市)30个县的调查结果显示,在所调查的127个乡镇小煤矿作业点中,岩尘、煤尘、噪声三种作业环境的不合格率平均为82。我国现有乡镇煤矿职工200万人以上,按有害环境作业从业人数占现有从业人员总数的86.6计算,有约173万以上的工人暴露在煤尘、岩尘和噪声超过国家卫生标准的危害环境之中工作。

中小型非煤矿的伤亡事故和职业危害与煤矿一样严重,岩石落顶、井下水患、高温热害、职业中毒、尘肺病等的发生率都明显高于同类大型矿山企业。近年来,非煤矿的一次死亡3人的重大事故中几乎都发生在中小型矿山,在江西某地的小金矿中,尘肺病的患病率高达50;在另一个仅开采十几年的小金矿中矽肺患病率竟高达90以上,除矿主外几乎无一人幸免于难!

在国内外建筑业都是事故多发的行业,我国建筑行业工伤事故发生频率很高,居非矿山企业首位,占35左右,但事故主要还是发生在中小企业,估计每年在建筑业死亡3,000人的事故中,70以上是发生在乡镇建筑企业。目前我国中小型建筑企业大约有80万个左右,从业人数近1,600万,其中还不包括大量的流动工。有的中小型建筑企业从业人员缺乏专业知识技能,施工机械设备陈旧、简陋,大多为手工作业,未经过最基本的安全培训,违章操作、冒险施工屡见不鲜,事故隐患十分突出,工伤亡率很高。这种状况不但威胁建筑工人的生命与健康,而且由于工艺水平低下,施工质量不良,还经常造成建筑质量事故,导致人员伤亡,震惊中外的重庆彩虹桥事件就是一个明显的例证。

小化工在中小企业中占有很大比重,也是职业危害最严重的行业之一。江苏省对1,700户生产有毒有害化学品,如苯及其衍生物和氯等的乡镇企业进行的调查表明,28的调查企业不能满足基本的安全生产条件。乡镇化工也涉及到易燃、易爆物品,它们经常导致重大事故和大量人员伤亡,例如1996年6月26日,天津市郊某乡镇企业发生一起化学品爆炸事故,造成19人死亡、14人受重伤的恶性事故。

有些小化工企业人员由于缺乏基本的安全卫生知识,竟然在不加任何防护措施的情况下大量使用剧毒、强烈致癌的化学品和易燃易爆物品,例如有一化工加工企业竟把氯甲醚这种强致肺癌化学品作为有机溶剂的一项新技术来利用。

在其它各类中小企业,如机械、建材、钢铁和运输等行业的情况也大体相近。例如石棉制品的生产,尤其是青石棉不但可以导致石棉肺¾尘肺的一种类型,还可以引起肺癌与间皮癌这两种恶性肿瘤,是世界公认的强致癌物,在许多工业化国家已明令严禁使用,但在我国东部的江浙地区和西南的滇川等地竟把它作为致富门路来发展,使小石棉纺织作坊遍地开花,危害极其严重。

由于我国在工伤事故统计方面尚未建立完善的报告与统计分析系统,并且在事实上还存在着多头统计的弊病,而官方对统计数字未按企业规模进行过分析,也未对中小企业占绝大多数的乡镇企业按行业分类进行过事故统计,所以要了解我国中小型工业企业的工伤事故现状极为困难。根据劳动部所公布的全国职 业事故的统计,每年乡镇企业总死亡人数近万人,占职业事故总死亡人数的一半。据劳动部的另一项研究表明,乡镇企业的死亡率约为千分之一,比国有企业高出4到5倍,情况十分严重。

从另一方面看,在已经统计上来的伤亡数据中,往往出现死亡人数多于重伤人数的不符合实际的现象,而从各个行业主管部门方面得到的信息是,我国对中小企业,尤其是乡镇小企业的事故统计,由于管理队伍弱,管理手段不利,在部分地区由于地方保护主义,一些地方政府为保政绩,对事故统计进行行政干预,所以存在事故不报、隐瞒、私下处理的情况。因此,我国现有的职业伤亡事故统计并不全面,事故统计资料还不能客观地反映我国的职业安全现状。

3.在中小企业积极推广人机工程学技术

工业发达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改善中小型工业企业的安全现状,必须首先从观念上改变以往的只以安全为核心的做法。作为一个生产企业,首要任务是生产,一切改革和进步必须围绕着这个核心进行。安全工作同样也是这样。经验还告诉我们,并不是所有有效的改进措施都需要高额的经济投入。实际上,在中小企业进行的非常有效的改革措施中,大多数都是低成本的,这些措施不仅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给企业带来明显的经济效益,同时能够改善劳动条件,减少职业危害,减少事故和职业病的发生,这又进一步地减少了生产成本(因事故造成停工损耗工时,设备损害,职工伤害和疾病的治疗和赔偿),职工因企业效益提高而自身收入增加,因工作更加安全、舒适而对工作更加满意,使企业更有吸引力,进而形成一个健康的企业氛围,推进社会进步。

我国中小企业事故多发,安全状况差的原因很多,从存在的问题和技术需求上分析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安全管理水平低和安全技术装备落后,急需加强技术创新、技术改造,从根本上改变我国中小企业安全卫生形势严峻的状况。

工业发达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成功经验表明,在中小企业中进行以人机工程学为主体的科技创新是提高安全生产水平最有效的措施。人机工程学被人们称为90年代和新世纪的科学。在新世纪到来之际,人们注意到了一个明显的趋势,人机工程学在推动生产发展和社会进步方面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以安全、高产、高质量为目的的先导性研究领域中,人机工程学已经占据了一席之地。人机工程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以工作中的人为研究重点,通过设计使工作与人相适应,在保护人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提高工作效率。因此,它也是一门应用科学。

人机工程学的技术方法是在不需要企业做很大成本投入的前提下,通过改进劳动管理、作业状态、生产工具和提供劳动保护技术来提高安全卫生技术水平。由于人机工程学所具有的投资低、见效快、易推广和技术创新前景广阔等优势,十分适合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中小企业。对我国大多数工业企业来说,人机工程学是新的技术领域,而在中小企业几乎是一个空白。为使人机工程学的先进技术在我国中小企业逐步得以引进、推广、普及和应用,首先应制定周密的规划,在此基础上做好各类人机工程学技术需求调查分析,提出适合我国经济技术现状的技术指南和逐渐建立面向中小企业的技术服务体系,这是我国安全生产领域里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性技术工作。

根据我国中小企业发展和安全技术水平现状,在安全生产中主要技术需求表现在三个方面。

(1)针对我国中小企业安全技术落后的现状,急需对具有共性与综合性的安全生产技术问题给予技术指导。其产出形式是:中小企业安全生产技术指南。该指南可分为综合指南和各类中小企业的分类指南。指南中给出在现阶段生产发展水平条件下如何采用科学、简便、有效的安全技术预防伤亡事故,控制职业危害,该指南也可以作为小企业安全生产技术培训的大纲。

(2)在中小企业中广泛推广人机工程学的技术方法,减轻工人负荷,改善人机环境,使工人从劳累、危险的工作状态中解脱出来。设计出不同行业、不同工作方式的人机工程学方案及相应的工具与设备,以最低廉的投入,最科学的方法,争取获得最佳的安全效益和经济效益。要改变因设备条件差,经费投入不足就难以解决安全生产问题这样一个过时的观念,使人机工效学这项最适用于发展中国家和最适合于中小企业的先进技术在中国的中小企业得到发展。

工业发达国家在人机工程学的研究与应用方面已有几十年的历史,并正逐步扩大与完善,在工作场所、机器和工具以及工作的设计方面已经积累了许多成功经验。实践证明,人机工程学对解决职业安全卫生问题方面已经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我国在人机工程学的研究和应用方面也已经开展过一些研究,但发展不平衡,尤其在改善中小型工业企业方面的应用研究几乎还是个空白。在1997年出版的《工业安全卫生基本数据手册》中,可以查到的唯一的关于安全手用辅助工具的介绍只有5种,使用在机械行业。可以说,在我国,人机工程学应用在发展生产、促进社会进步方面的潜力非常巨大,但是还远远未被发掘出来,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在我国,研究与应用人机工程学必须注重以下原则:以发展国家社会经济、促进社会进步为方针,以国家基础条件为出发点,以发展生产、提高生产率和产品质量、减少工伤事故和职业病为目的,以投资少、涉及面广、见效快的项目为重点,以实用、简单、灵活的方法为主要手段,以培养各层次的技术人才为长远之计,以标准化为努力方向。

具体讲,人机工程学在中小企业中的应用,应以作业现场人机工程改进方案为基础,包括从人机工程角度设计的手动工具、推车、材料装卸技巧、工作台布置、工作场所的福利设施和小组工作方式,此外,还有由胜任的专家和受过良好培训的技术人员开发的人机工程方面在生产的实际应用,并把在基层进行的成功的现场改进措施在同行业中推广。可以预见,这些措施的实施必将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建立适合于中小企业的安全生产科学管理系统,如在中小煤矿集中地区,采用高瓦斯矿井区域治理计划,从科学管理入手,提高事故多发地区、多发行业的规划、监测、治理、信息交流和紧急救援的能力。为使中小企业的安全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可建设若干类型的中小企业安全生产模范实验小区,对实验区内的中小企业实施区域性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在工作中注意以提高生产效率为目的,在中小型工业企业开展的低成本技术创新、技术改造。开展以人机工程学应用为重要技术手段的低成本技术创新、技术改造应用研究试点,主要针对企业中造成生产效率低下,劳动条件恶劣的工艺过程、生产设备以及生产方法,应用人机工程学原理,通过设计和改造,使之达到技术进步、提高生产效率、增强生产的本质安全性和预防事 故发生的目的。

值得提出的是,由于中小企业地域分散,类型各异,技术水平低,而且财力、物力也较弱,很难单独进行较综合的科技创新活动,也很难对安全生产新技术预研和试用投入很大力量,这就需国家科技部门和地方政府能给予较大的指导与支持。只有保证了一定的科技投入强度之后,才可能促动中小企业的安全科技真正的有一个大的飞跃。(中国国际安全生产论坛论文集20__,10)

工程安全论文:虚拟现实技术在安全工程中的应用

虚拟现实技术在安全工程中的应用

也就是说,在系统中,人们的目的是使计算机及其他传感器组成的信息处理系统去尽量“满足”人的需要,而不是强迫人去“凑合”那些不很亲切的计算机系统。

虚拟现实技术在安全工程中应用的领域

综合虚拟现实技术的特点,笔者认为安全工程在以下方面可充分应用虚拟现实技术:

科学研究、实验及计算机模拟结果的真实化再现

安全科学的研究成果需要用直观的形式表示出来,使用技术与多媒体及可视化技术相结合,可以创造一种虚拟的真实环境,可以将孤单的研究公式、计算数值用完全真实的立体效果表示出来,并且文秘站版权所有人们可以交互式地控制这种表示结果,可以通过动态改变参数(这种改变不一定要由人输入数据,而可以由人操纵某种设备,如数据手套等进行近乎自然的交互方式)来观察计算结果。

安全性能设计

任何社会产品(也包括安全产品)都应该有其自身的安全性。而人们在产品未生产出前,是无法真实感受其安全性的,而技术可以预先为其提供一种虚拟的真实产品模型,让设计者和使用者在产品付诸生产之前就能亲身感受到该产品的安全性能,从而为设计者提供改进的依据。

救灾指挥决策

发生事故时,救灾指挥者一方面需要准确掌握事故现场的情况,另一方面要了解事故可能的发展趋势,甚至有时需要进行远程指挥(如主要事故处理专家一时无法到达事故现场),这时可以应用技术与其它模拟技术相结合的方式来完成。此外,还可以利用技术来模拟未发生的事故,进行对人员的训练工作。

)日常安全教育与避灾训练

可以针对某些事故及一定区域建造事故模拟和训练的系统,让人们在真实的环境中接受事故预防的教育及事故抢险人员的操作训练,从而提高人们对事故的感知度及抢险人员的技术操作水平和战斗力。

安全工程虚拟现实系统结构

由于安全工程涉及范围广泛,所以对不同领域的安全工程系统的侧重面就可能有所不同。本文以大空间建筑火灾系统为例进行介绍。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中国矿业大学合作,针对大空间建筑火灾的特点,建立了大空间建筑火灾系统。这是国内目前安全领域所建立的唯一系统。建筑火灾的系统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要考虑建筑物本身的结构模型的真实性;二是火灾模拟的真实性。本文论述的大空间建筑火灾系统结构主要包括两个模型、两个接口及一套设备,即:

建筑物真实感三维立体模型系统;

火灾烟气及火焰模型系统;

三维模型运动及控制接口;

设备与两个模型的接口;

虚拟现实设备系统;

各部分关系,如图所示:

图大空间公用建筑火灾虚拟现实系统结构

使用者通过设备系统经由主计算机系统使用设备,例如:计算机鼠标、数据手套等操作设备,通过三维模型运动控制接口程序控制建筑物及火灾的运动。建筑物模型及火灾模型本身由专用三维处理程序建立,具有真实三维立体感。经过控制运动的两个模型,通过设备与模型接口程序,将结果显示输出到设备,例如:计算机显示器、立体眼睛等。操作者可以根据这一循环的结果,决定下一个循环的操作过程。从而经过不停地循环,达到真实模拟和实时控制的操作环境。

用户可以使用鼠标,控制人员在建筑物中漫游,例如:按动鼠标左键,然后移动鼠标可以沿各个方向运动;按动鼠标右键,左右移动鼠标,可以实现建筑物的左右旋转用上下光标键,可以上下移动建筑物。用户也可以使用数据手套拾取灭火器并对其进行开启操作,以实现灭火的操作;可以用大拇指按动模拟人对灭火器开关的操作,从而使人感觉到似乎是在真实地操作灭火器。而用户若通过立体眼睛观察时所得到的三维模型为具有极强的深度感的三维物体,即两个有前后距离的物体,看起来其间有一段真实的距离前边的物体似乎是在计算机屏幕外边。

系统软件支撑环境和硬件设备的选择

系统软件支撑环境选择是建立真实感模型及控制的关键。选择时,要考虑程序的使用范围。硬件设备的选择应根据经济条件来决定。

模型的建立,可采用专用的软件系统,例如:×、等,然后再使用专用的转换软件转换到所使用的三维开发环境中;还可以直接用三维开发环境进行开发,例如:、×及虚拟现实专用软件开发系统等。本系统采用开发语言,调用三维立体图形接口建立模型。是公司开发的三维图形绘制接口,它可以运行在多种系统中,因而具有应用范围广泛的特点。

选择计算机主系统时,应考虑系统的运行速度、显示卡的性能等指标。专业的系统可以采用专用的工作站。本系统采用机系统,系统为Ⅱ,内存为,显示卡采用,显示内存为。所采用的输入设备应考虑人员操作的方便及功能的多样性。如果只要完成基本的漫游功能,则普通的鼠标即可完成。若需要人员对操作的物体如门、消防器材等有真实感知,则需配备数据手套等设备。本系统的输入设备选择了罗技鼠标及数据手套。选择输出设备时,需考虑应用者想达到的真实感程度,如只需普通的漫游,可以使用大屏幕即可,若想操作人员能够达到沉浸感,则需配备有立体眼镜及高性能立体显示头盔等设备。本系统使用普通的显示器及立体眼镜作为输出设备。文秘站版权所有

结论

笔者论述了虚拟现实技术在安全工程中应用的原理和技术路线。综上所述,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虚拟现实系统能够真实再现客观环境,使人能充分沉浸由其年所创造的人工环境中实现感知模拟的现实,因而对于安全工程中的培训、指挥以及性能设计等多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随着计算机图形学、体视化技术的进步,虚拟现实技术将在模型及设备方面越来越能适应这些系统的要求。

安全工程可以在科学研究成果真实化再现、安全产品性能设计、事故救灾指挥、安全教育与培训等多个方面应用系统。

安全工程应用技术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文中所论述的建筑火灾系统可以为构建其他安全工程系统所借鉴。

安全工程系统可以采用高、中、低各种档次,所选择的硬件和软件也有所不同。初步研究时可以采用比较廉价的硬件和软件系统,例如:硬件采用普通鼠标、普通立体眼镜;软件采用、×等免费开发程序等。

要达到真实模拟环境系统,如山川、河流、人、火焰、烟流、树木等高度复杂的自然体,还需要将技术与体视化等技术结合才能完成。

工程安全论文:建筑基坑支护工程安全性影响因素

论文关键词:建筑基坑;基坑支护;安全性

论文摘要:在建筑基坑施工时,为确保施工安全,防止塌方事故发生,必须对开挖的建筑基坑采取支护措施,本文分析了当前深基坑支护存在的安全问题,提出了深基坑支护设计中的注意事项和预防措施。

一、 问题的提出

在建筑基坑施工时,为确保施工安全,防止塌方事故发生,必须对开挖的建筑基坑采取支护措施。建筑基坑支护设计与施工应综合考虑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基坑类型、基坑开挖掘深度、降排水条件、周边环境对基坑侧壁位移的要求,基坑周边荷载、施工季节、支护结构使用期限等因素,做到合理设计、精心施工、经济安全。

近几年来,高层建筑的迅速兴起,促进了深基坑支护技术的发展。各地在深基坑开挖和支护技术方面积累了丰富的设计和施工经验,新技术、新结构、新工艺不断涌现。但是,现在的城市建筑间距很小,有的基坑边缘距已有建筑仅十几米、甚至几米,给基础工程施工带来很大的难度,给周围环境带来极大威胁,也相应地增加了施工工期和施工费用。另外,原来的深基坑支护结构的设计理论、设计原则、运算公式、施工工艺等,已不符合深基坑开挖与支护结构的实际情况,导致一些基坑工程出现事故,造成巨大的损失。因此,深基坑支护的安全问题工程技术人员应予以高度重视。

二、深基坑支护存在的问题

(一)支护结构设计中土体的物理力学参数选择不当

深基坑支护结构所承担的土压力大小直接影响其安全度,但由于地质情况多变且十分复杂,要精确地计算土压力目前还十分困难,至今仍在采用库伦公式或朗肯公式。关于土体物理参数的选择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尤其是在深基坑开挖后,含水率、内摩擦角和粘聚力三个参数是可变值,很难准确计算出支护结构的实际受力。

在深基坑支护结构设计中,如果对地基土体的物理力学参数取值不准,将对设计的结果产生很大影响。土力学试验数据表明:内磨擦角值相差5°,其产生的主动土压力不同;原土体的内凝聚力与开挖后土体的内凝聚力,则差别更大。施工工艺和支护结构形式不同,对土体的物理力学参数的选择也有很大影响。

(二)基坑土体的取样具有不完全性

在深基坑支护结构设计之前,必须对地基土层进行取样分析,以取得土体比较合理的物理力学指标,为支护结构的设计提拱可靠的依据。一般在深基坑开挖区域内,按国家规范的要求进行钻探取样。为减少勘探的工作量和降低工程造价,不可能钻孔过多。因此,所取得的土样具有一定的随机性和不完全性。但是,地质构造是极其复杂、多变的、取得的土样不可能全面反映土层的真实性。因此,支护结构的设计也就不一定完全符合实际的地质情况。

(三)基坑开挖存在的空间效应考虑不周

深基坑开挖中大量的实测资料表明:基坑周边向基坑内发生的水平位移是中间大两边小。深基坑边坡的失稳,常常以长边的居中位置发生。这足以说时深基坑开挖是一个空间问题。传统的深基坑支护结构的设计是按平面应变问题处理的。对一些细长条基坑来讲,这种平面应变假设是比较符合实际的,而对近似方形或长方形深基坑则差别比较大。所以,在未进行空间问题处理前而按平面应变假设设计时,支护结构要适当进行调整,以适应开挖空间效应的要求。

(四)支护结构设计计算与实际受力不符

目前,深基坑支护结构的设计计算仍基于极限平衡理论,但支护结构的实际受力并不那么简单。工程实践证明,有的支护结构按极限平衡理论设计计算的安全系数,从理论上讲是绝对安全的,但有时却发生破坏;有的支护结构安全系数虽然比较小,甚至达不到规范的要求,但在实际工程中却满足要求。

极限平衡理论是深基坑支护结构的一种静态设计,而实际上开挖后的土体是一种动态平衡状态,也是一个土体逐渐松弛的过程,随着时间的增长,土体强度逐渐下降,并产生一定的变形。所以,在设计中必须充分考虑到这一点。

三、深基坑支护设计中的注意事项

(一)彻底转变传统的设计理念

近十几年来,我国在深基坑支护技术上已经积累很多实践经验,收集了施工过程中的一些技术数据,已初步摸索出岩土变化支护结构实际受力的规律,为建立深基坑支护结构设计的新理论和新方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是,对于深基坑支护结构的设计,国内外至今尚没有一种精确的计算方法,多数是处于摸索和探讨阶段,我国也没有统一的支护结构设计规范。土压力分布还按库伦或朗肯理论确定,支护桩仍用“等值梁法”进行计算。其计算结果与深基坑支护结构的实际受力悬殊较大,既不安全也不经济。由此可见,深基坑支护结构的设计不应再采用传统的“结构荷载法”,而应彻底改变传统的设计观念,逐步建立以施工监测为主导的信息反馈动态设计体系。这是设计人员需要加强科研攻关的方向。

(二)建立变形控制的新的工程设计方法

目前,设计人员用的极限平衡原理是一种简便实用的常用设计方法,其计算结果具重要的参考价值。但是,将这种设计方法用于深基坑支护结构,只能单纯满足支护结构的强度要求,而不能保证支护结构的刚度。众多工程事故就是因为支护结构产生过大的变形而造成的,由此可见,评价一个支护结构的设计方案优劣,不仅要看其是否满足强度的要求,而且还要看其是否产生环境问题,关键在于其变形大小。鉴于上述实际,在建立新的变形控制设计法时,应着重研究支护结构变形控制的标准、空间效应转化为平面应变和地面超载的确定及其对支护结构的影响等问题。

(三)大力开展支护结构的试验研究

正确的理论必须建立在大量试验研究的基础上。但是,在深基坑支护结构方面,我国至今尚未进行科学系统的试验研究。一些支护结构工程成功了,也讲不出具体功之处;一些支护结构工程失败了,也说不清失败的真实原因。在支护工程施工的过程中积累的技术资料很丰富,但缺少科学的测试数据,无法进行科学分析,不能上升到理论的高度,这是一个很大的缺陷。

开展支护结构的试验研究(包括实验室模拟试验和工程现场试验),虽然要耗费部分资金,但由于深基坑支护工程投资巨大,如经过科学试验再进行设计时,肯定会节省可观的经费。因此,工程现场试验是非常必要的。通过工程实践积累大量的测试数据,可对同类工程的成功打好基础,为理论研究和建立新的计算方法提供可靠的第一手资料。

(四)探索新型支护结构的计算方法

高层建筑的飞速发展给深基坑支护结构带来一场技术革命。在钢板桩、钢筋混凝土板桩、钻孔灌注桩挡墙、地下连续墙等支护结构成功应用后,双排桩、土钉、组合拱帷幕、旋喷土锚、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多孔板等新的支护结构型式也相继问世。但是,这些支护结构型式的计算模型如何建立、计算简图怎样选取、设计方法如何趋于科学,仍是当前新型支护结构设计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目前,深基坑支护结构正在向着综合性方向发展,即受力结构与水结构相结合、临时支护结构与永久支护结构相结合、基坑开挖方式与支护结构型式相结合。这几种结合必然使支护结构受力复杂。所以,建立新型支护结构的计算方法,已成为深基坑工程技术的当务之急。

结束语

建筑基坑的开挖与支护结构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工程结构、建筑材料、施工工艺和施工管理等多方面。它是集土力学、水力学、材料才学和结构力学等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支护结构又是由若干具有独立功能的体系组成的整体。正因如此,无论是结构设计还是施工组织都应当从整体功能出发,将各组成部分协调好,才能确保它的安全可靠、经济合理。

5李继业,刘福臣.建筑施工质量问题与防治措施. 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3

工程安全论文:论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安全管理

一、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目前造成我国水利水电工程中出现安全问题及隐患的原因有很多,下面主要从以下几点进行分析。 一般来说,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是一项浩大的工程。其中参与的建设单位较多,作业场地较大。在这样一个庞大的体系中,如果再加上交通联系不畅,那么势必会使得安全管理难度大大

提升。

第二,水利工程所涉及的领域对象很多,从而加大了安全管理的难度。比如一些爆破工程涉及到炸药管理问题。有些则涉及到在汛期的安全施工问题,还有些涉及到基坑的支护与开挖等。

第三,有些水利工程施工单位的建筑工程管理人员质量和法制意识较为淡薄。我国建筑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和一些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中明确规定了施工单位的责任和义务,也进一步明确了施工单位在工程技术与质量管理上的操作程序和规范。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或多或少存在法律意识淡薄,法制观念弱化,在实际操作中违反一些应该遵守的操作规程,没有按照施工图或者是施工顺序进行正确施工,技术措施也没有保障。

第四,有些施工单位有时为了短期的利益,快速赶超工期。甚至连工人的三级安全教育都不到位,导致其安全意识较差。由此会带来一连串的严重后果。造成工程质量低下,质量事故时有发生,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损失。

二、提高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安全管理质量的措施

目前,在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安全管理领域中需要做的工作很多。主要从以下几点进行探讨。

(一)加强施工准备阶段安全管理与教育工作

第一,在组建施工队伍、施工班组时,要选择技术过硬,安全质量意识强的人员,实行安全与效益挂钩,使其能自觉执行安全规章制度。对于特种作业人员、危险作业岗位,应严格培训,持证上岗。对新工人实行三级安全教育,未经安全教育的不准上岗,并明确规定工人有权拒绝管理人员的违章指挥及无安全防护的危险作业。

第二,健全安全组织机构,完善管理制度。安全组织机构的设置要严格按照《水利工程建设安全生产管理规定》的要求,组织有关单位成立安全生产小组,全面实施安全管理工作。施工单位和设计、监理单位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不断完善企业的各项生产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并按照岗位负责制、逐级负责制的原则,将责任落实到个人。还要建立安全生产的检查与奖罚制度。安全生产检查制度一般包括常规性检查、特殊性检查、定期和不定期抽查等制度。常规性检查是进行安全管理的基础环节,有助于及时发现施工中的安全隐患并及时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特殊性检查是对某一特定时段、区域进行的检查,涉及范围广,有一定的针对性。定期检查是施工单位制定的一项检查制度,有固定的时间,属于例行检查。不定期检查具有突击性的特点,没有固定时间,没有预先通知,有利于更真实、更客观地反映问题并解决问题。

(二)加强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工作

第一,施工安全管理应抓住两个“关键”,即关键施工对象和关键施工工序。关键施工对象包括危险施工部位,如高空悬挑部位施工、导流洞、引水洞衬砌封堵施工、大坝围堰筑堤施工、深基坑开挖支护施工、土石方爆破开挖施工等。关键施工工序如大体积硅浇筑、钢筋焊接加工、大型构件吊装作业、材料、构配件吊装运输、脚手架工程等。对以上两个“关键”实行安全检查制度及专人安全盯岗制度,真正做到制度落实、检查落实、责任落实,保证施工安全。

第二,要坚持标准化管理,实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安全生产控制。坚持标准化管理是水利施工安全生产的基础性工作,全员、全过程、全方位执行标准化,规范化施工是安全生产最强有力的保证。项目施工中应将每一天的施工对象、作业人员及作业程序、安全注意事项及安全措施等,按标准化要求和规定执行,使作业人员在施工前和施工中的每时、每刻都能做到施工地点明确、施工对象明确、工作要求明确、安全注意内容明确,杜绝因情况不清、职责不明、盲目施工导致的安全隐患。

(三)加强维护检修管理,加强技术监督。

在“质量第一、安全第一”的前提下,结合木厂实际进行挖潜,技术更新,技术改造工作。逐步把恢复设备性能转变到改进设备性能上来,延长检修周期,缩短检修工期,保证设备的检修质量。要努力学习新技术,掌握新工艺,熟悉新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能及使用方法;改革传统的检修方法和步骤,充分利用网络计划技术,制定检修网络图,使检修质量提高,工期缩短,耗材降低,工力减少。运用各种科学试验方法进行技术监督,对各种设备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验和检测,了解掌握设备的技术状况及在运用中的变化规律,保证设备有良好的技术状况。加强仪表监督、绝缘监督、金属监督和技术监督。技术监督还是一个薄弱环节,有待于讲一步加强。

三、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加快,对水利水电工程的安全管理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总的来说,我国在水利水电安全管理领域已经有了很大进步。但是还需要进一步地探索和研究,以弥补我国在相关领域起步较晚的缺憾。另外,还要加强相关人员的责任意识与安全意识。并制定相关安全责任制度,使得责任落实到人;对可能发生危险的部分要重点看护,定期检查,确保安全。并对需要改进的部分加以改良,以避免出现不必要的损失。使其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并探索研究出一条全新的水利水电工程安全管理之路。

工程安全论文:谈独立学院安全工程的人才培养

一、加强和改进独立学院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建议

1.依据学生的特点制订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在依托母体,充分利用校内资源的基础上实行差异化发展。安全工程专业属于“母体”学校河南理工大学的优势学科,有明显的矿业特色,而作为独立学院的万方科技学院在参照母体培养模式的基础上应依据学生的特点实行差别化发展,构建“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专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在特色建设上突出“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融合”的办学特色,在课内、课外和社会实践三个方面推进“文理融汇”,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就业、转岗和创业等能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展“五项素质工程”,包括思想品德提升工程、书香校园工程、写作与口才训练工程、身心素质工程、社会实践工程。通过这些训练发展学生的德、智、体、美,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由原来的“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变,和“母体”学校实现差异化培养,拓宽就业面,提升独立学院安全工程专业学生的竞争力。

2.调整和优化课程体系

根据培养目标调整和优化课程体系,一个专业的课程体系是否合理直接影响着培养学生的质量。安全工程专业应在继续坚持矿业行业特点的基础上逐步拓宽专业领域。例如,可以适当增加化工、建筑、机械、电气等专业的专业必修课作为安全工程专业学生的专业选修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专业选修课。应适当减少理论教学,增加实践教学,按照课程需要设置不同形式的实践课程,可以是实验、参观,可以到企事业单位实习,也可以将第七个学期设置成专业实习学期,让学生到企业真正加入到生产过程当中去,通过实践检验自己的理论知识,把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学以致用,增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实践课程的质量,同时为后期就业做好铺垫。

3.加大实习经费投入,建立长期稳定的实习基地

实习基地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场所,是学生了解社会和企业、接触生产实践的桥梁,也是高等学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条件和保证。实习经费是影响实习基地建设的重要原因。由于实习经费投入不足,很多“母体”院校的兼职老师不愿意带学生实习,也不能为实习基地的建设奉献力量。增加实习经费投入,充分利用“母体”学校的人力、关系等资源,建立与学生规模适当、多种类型的实习基地,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发展要求;和企事业单位保持长期、稳定的合作,保障实习基地的稳定性与连贯性,可以聘请实习基地的技术骨干或工程师来做学生的兼职指导教师,一方面增加学院的师资力量,另一方面可以和实习基地保持长期的联系。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聘请优秀兼职教师为专职教师,给予较高的津贴待遇,充实学院的教师队伍建设;可以从企业单位聘请有经验的人员为兼职教师长期任教,不仅可以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同时也可以使企业更加了解独立学院的学生,增加学生的就业机会;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专职教师到企业挂职、培训、进修,减少专职教师的教课任务量,培养专职教师的科研能力,使科研与教学相互促进,提高教学水平。另外,加强与“母体”学校的沟通,建立一套完善的兼职教师管理体系,加强兼职教师与专职教师在科研等方面的合作,建立科研团队,提高兼职教师的积极性,同时带动专职教师的发展,满足学生教学方面的要求。

二、结束语

独立学院安全工程专业要按照自身的特点,在充分利用“母体”学校资源的同时实现差别化发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提升学生的竞争力。

工程安全论文:三峡工程大江截流与明渠截流安全进占措施

摘要:三峡工程大江截流最突出的难点是由水深引起的大规模堤头坍塌以及由此而引发的堤头安全进占问题,为保障截流安全,施工中采取了预平抛垫底等一系列工程措施,并取得了良好效果。三峡工程三期截流同样存在防止堤头坍塌、保障安全进占问题,因此,通过总结大江截流经验, 提出三期截流安全进占的工程措施是很有必要的。

关键词:截流 预平抛垫底 堤头挑流 诱导坍塌 三峡

1 前言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采用“三期导流、明渠通航”方案,其第二期截流即大江截流实际流量为11 600~8 480 m3/s,最大水深达60 m,均居世界首位;三期截流设计流量为10 300 m3/s,截流最大水深达24m,相应截流总落差为4.11 m。这两次截流有一个共同的难点就是由水深引起的大规模堤头坍塌以及由于大规模的堤头坍塌而引发的堤头安全进占问题,换言之,能否安全进占是截流成败的关键。

根据大量的理论研究、物理模型试验以及数值计算成果,结合大江截流施工实际,在进占过程中,采取河床预平抛垫底、防护性进占、诱导坍塌及坍塌预报等一系列工程措施对于防止或减少堤头坍塌,保障安全进占具有十分显著的作用。

2 安全进占工程措施

2.1 预平抛垫底

预平抛垫底即是在戗堤进占前,向戗堤基础深槽部位从水面抛投砂卵石或块石等物料,以使戗堤底部河床高程整体抬高的工程措施。通过预平抛垫底可以降低水深、减小进占戗堤的高度,因此,在三峡工程大江截流中被选为防止堤头坍塌的最主要措施。

在预平抛垫底实施之前,进行了有关模型试验、现场实船抛投试验等研究,研究成果表明:当水深由41 m减至27 m时,相应的坍塌面积、坍塌边与堤边的平均距离(即坍塌长度)、最大单次坍塌体积分别减少35%、27%、36%,当水深减至20 m时,上述各值分别减少64%、49%、55%。上述试验成果可见,平抛垫底可以有效地减少坍塌范围、长度和坍塌体积,但是,坍塌的次数、频率未见有明显的降低。

三峡工程大江截流采用预平抛垫底再立堵进占的方案,一方面大大减少了坍塌的范围和规模;另一方面,由于平抛垫底,使一部分工程量提前施工,减少了截流时的施工强度;第三是减小了戗堤的底宽,防渗墙轴线与戗堤轴线的距离由126 m减至81.3 m,使二期围堰的断面减小,从而减少围堰填筑量约159万m3;第四是预平抛垫底后,有效地减少了覆盖层的冲刷,相应也减少了因覆盖层被冲增加的填筑工程量。

三峡工程三期截流采用双戗双向立堵截流方式,上、下游截流龙口部位均设置垫底加糙拦石坎,可以十分有效地减小截流水深,进而减小进占堤头的坍塌规模,提高截流施工的安全度。

2.2 防护性进占

(1)堤头挑流和堰体尾随抛投

堤头挑流和堰体尾随抛投是利用戗堤和堰体的设计特点,在戗堤进占时,向上游角或同时向上、下游角凸出进占,挑开急流,形成戗端缓流区,以保护堤头抛填进占,同时戗堤两侧的堰体跟进尾随抛填,以防护进占戗堤侧面坍塌的措施。

在三峡工程大江截流施工过程中,无论是在非龙口段,还是在龙口段,均出现了频繁坍塌致使抛投进占迂回不前的情况。如在非龙口段填筑中,1997年10月14日右上戗堤出现连抛130车石料仅延伸0.1~0.2 m的滞进现象;10月15日2∶00~4∶00,由于当时流量和流速都较大,分别达17 000 m3/s和3.27 m/s,连续抛投200余车石料,戗堤几乎没有延伸;又如,在龙口段进占填筑中,1997年10月26日当龙口宽度缩窄至100 m左右时,左上戗堤连续抛投近3个小时毫无进展,使截流进占陷入停滞状态等。对此,果断采取了动用大块石或特大石,在戗堤上游侧(或下游侧)集中抛投以形成挑角的工程措施;经过实施,效果非常明显,堤头在挑角的防护下继续向前推进,有效地推动了进占的正常延伸。与此同时,三峡工程大江截流的上下左右四个进占堤头均采用了堰体材料尾随填筑的措施,它十分有效地防护了截流戗堤的侧向坍塌,同时,还为截流戗堤进占提供了较宽的作业平台,对于三峡工程大江深水截流堤头起到了安全保障作用。

三峡工程三期截流可采取宽戗(堤顶宽>30 m)双向进占措施,并在进占的过程中,运用堤头挑流和堰体尾随抛投的进占方式以顺利推进戗堤合龙。

(2)高强度进占抛投

高强度进占抛投是从施工组织的角度所采取的一种防护性工程措施。它主要是在截流进占水力学条件最不利的情况下,加大抛填强度,突击进占,从而闯过水力学难关的截流方法。? 在三峡工程大江截流中,运用优化堤头进占行车线路、采用大吨位运输车辆等措施大大提高了堤头进占的抛投强度。如在非龙口段实战演习中,实现了昼夜抛投强度19.4万m3;在龙口段截流进占最困难段的突击进占中,实现了昼夜抛投12.8万m3等,抛投强度都非常高。

利用高强度进占抛投在三峡工程大江截流中产生了良好的效果,在1997年10月14~15日的昼夜高强度进占抛投期间,左右岸截流戗堤仅坍塌7次,其中规模最大的一次发生在左上戗堤迎水侧,其坍塌面积仅为44m2;左下堤头仅坍塌2次。这与模型试验的频繁大规模坍塌结论相比有显著地改善,因此,高强度抛填对于减轻堤头坍塌程度有着直接作用。

三峡工程三期截流可在左右两岸提前备料,并在突破水力学难关的关键时刻采取高强度进占抛投方式,不仅能加快抛填进度,而且还能缩减坍塌规模。

(3)变换堤头抛填方法抛投

变换堤头抛填方法是根据截流龙口的宽度、水深、流量、流速以及填料特性等,相应采取的防止或躲避堤头坍塌的灵活抛投方法。由于坍塌的部位发生在堤头,而进占抛投作业的机械和人员也在堤头顶部,因此,对于堤头顶部设备及人员的安全除了制定一套严格的操作规程之外,采取灵活的防范坍塌的抛填措施十分重要。

三峡工程大江截流在不同的条件下采取了不同的堤头抛填方法,主要为:在坍塌刚刚发生过后,形成了新的稳定边坡,在此往后的一段时间内,不会有坍塌发生,这时就采取自卸汽车直接卸料抛投的方法。随着抛投的推进,堤头边坡逐渐变陡,汽车直接抛投已不安全,这时就改用汽车堤头集料,长臂推土机赶料抛投的方法。随着堤头边坡的进一步变陡,虽已陡于临界坡度,但在颗粒的咬合作用下仍未坍塌,这时即改用汽车载大块石或特大石冲砸抛投的方法。由于灵活地运用了上述抛投方法,一方面保证了施工过程中机械和人身的安全,另一方面也保证了截流进占的顺利推进。在截流进占过程中,未发生机械和人身死亡事故。? 三峡工程三期截流采用宽戗进占时,非常适宜采用变换堤头抛填方法抛投,这样可以不失时机地抢占有利进占势态,保障截流戗堤科学地推进。

2.3 诱导坍塌

诱导坍塌是因势利导人为引发戗堤堤头坍塌从而保障进占安全的一项工程措施。由于深水截流中堤头坍塌的产生是一种必然现象,既然如此,与其被动地遭受坍塌,不如在它即将坍塌之前创造条件引发它坍塌,这样,就可以做到对坍塌实行安全预防,从而避免坍塌造成的损失。通常,当戗堤堤头坡度陡于填料的自然稳定坡度并接近于临界坡度时,即可实施诱导坍塌措施。

诱导坍塌的工程措施有很多种,主要包括机械扰动、流体扰动和水下爆破等。三峡工程大江截流施工中,由于考虑到施工条件和保障截流进程等多方面原因,主要采用了机械扰动辅助措施来诱导坍塌。其中,运用得较多和较好的是大块石或特大石抛投卸料冲砸和通过工程船舶进行水下扰动。实施情况表明,每一次的诱导坍塌只要能够掌握时机,都能使诱导坍塌获得成功,从而避免自然坍塌可能造成的机毁人亡安全事故。

鉴于三峡工程三期截流上、下游龙口宽度分别仅为150 m和140 m,因此比较适合于采取大块石卸料冲砸的诱导坍塌措施,直接从岸上改善堤头坡度,将事故消灭于萌芽之中。

2.4 坍塌预报与预防

坍塌预报与预防是通过对可能坍塌的预测,使施工进入预先防备坍塌产生的状态,最终做到在坍塌实际发生的过程中,不伤亡任何设施和人员,从而保障进占安全顺利进行的措施。具体预报方法有以下几种:

(1)理论模型计算预报

通过建立坍塌计算的模型,计算出不同流量、不同口门宽度和不同抛投料粒径下的堤头坍塌长度、高度和体积,并绘成图表,以利工程人员在现场直接查用,作出坍塌预报。

(2)戗堤纵断面测图预报

在戗堤进占过程中,实时对戗堤纵断面进行测图,以了解堤头坡度的现状和变化情况,并根据测图成果和抛填进占的水深、强度等各项参数,对照抛填材料的稳定坡度与临界坡度,进行堤头坍塌预报。

(3)堤顶裂缝监测预报

通常堤头坍塌的发生都是有征兆的。通过对堤头所出现的沉降和裂缝特征参数及其变化的监测,再对照根据现场各项条件所制定的判别标准作出坍塌预报。

除以上3种预报方法之外,还有经验方法推测预报,即以大量模型试验、统计规律和工程实际经验为基础,通过对堤头现实状况的分析、判别作出坍塌预报,等等。

在三峡工程大江截流施工中,截流进占的上、下、左、右四个堤头的12个工作面均采用了理论模型计算预报、戗堤纵断面测图预报、堤顶裂缝监测预报和经验方法推测预报等方法,有时同时利用多种方法预报以便相互映证。实施结果表明,凡规模较大、较典型的坍塌均得到了较及时的测报,坍塌时间预报的精度相差在一个小时以内。坍塌的预防工作以预报成果为基础,果断采取资源撤离、诱导坍塌等措施,使堤头坍塌不造成任何损失,对于整个截流进占过程中无安全事故起到了重要保障作用。

三峡工程三期截流可广泛采取上述各种监测预报方法,通过理论计算和经验推测提前做出堤头坍塌的准确判断,使坍塌事故得到有效地预防。

3 结语

三峡工程大江截流于1996年下半年开始试验段填筑,经过平抛垫底、非龙口段、龙口段进占,于1997年11月8日胜利实现戗堤合龙,实现了“高速、安全、正点”的目标。在截流实施过程中,共遭遇坍塌44次,最大坍塌面积达96 m2,但却未造成任何人身伤亡,创造了世界大江大河截流史上的奇迹。

三峡工程三期截流将于2001年11月下半月实现进占合龙,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在大江截流成功经验的借鉴下,每一个截流进占目标都一定能安全、圆满地实现。

工程安全论文:浅析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安全管理

论文关键词:建筑工程 安全教育 施工管理

论文摘要:建筑工程企业的施工,多数情况是露天高空作业,而且现场情况多变,又是多工种的立体交叉作业,劳动条件差以及从业人员的构成不确定性及流动性大的特征,使建筑施工成为仅次于采矿业的重大事故频发的高风险行业。施工事故带来的后果是有目共睹的,同时伤亡和损失是无法逆转的,这就要求必须加强建筑行业的安全管理。建筑施工企业是安全管理的主体,管理的主要对象就是农村转来的劳务工,管理的目标就是通过加强工人主动防护意识和被动防护措施保证施工安全。

工程安全在世界各国都是一个受到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广义的工程安全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指工程建筑物本身的安全,即质量是否达到了合同要求、能否在设计规定的年限内安全使用,设计质量和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到工程本身的安全,二者缺一不可;另一方面则是指在工程施工过程中人员的安全,特别是合同有关各方在现场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

一、导致工程安全事故的原因

我国的工程建设规模巨大,但建设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安全生产的管理和职工安全教育滞后,因而当前建设系统的安全形势非常严峻。2003年共发生工程安全事故1292起,死亡1524人。2004年共发生工程安全事故1144起,死亡1324人。导致工程安全事故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建设工程的特点导致施工中容易发生安全事故。建设工程规模大、周期长、劳动强度高,施工现场的安全设施是否齐全配套,采用的工艺技术是否合理以及照明、通风情况等都会给安全生产带来隐患。

(2)参建各方缺少以人为木的安全意识和管理机制。业主作为项目的投资方往往只重视视进度而忽生产视过程的合理性和安全性。大部分承包商缺乏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和足够的安全按理人员,现场职工和农民得不到应有的安全培训。

(3)工程承包企业的成本因素导致减少安全防护措施。

①低价投标。各个工程承包企业为了拿到项目,竞相压低报价,有的甚至以低于成本价投标。

②分包转包。实行专业分包和劳务分包的工程,由于总承包商和中间承包商层层分包,层层收取管理费,大大压缩了一线施工队伍的利润空间。

③业主拖欠工程款项。无论政府或私人业主拖欠承包商款项的现象十分普遍。由于以上三种情况的出现,导致承包商不得不拼命压缩成本,也必然会减少安全生产措施的投入。

(4)合理的建设工期得不到保障。不少政府官员为了自己的业绩往往会要求项目提前竣工,很多私人业主为了投资项目尽早竣工,也经常无理要求承包商压缩工期,迫使承包商日夜赶工。合理的工期得不到保障,建筑工人超负荷工作、疲劳作业,必然导致安全隐患增加。

(5)建筑工人素质不高。建筑工人大多来自农村,他们一方面缺乏安全常识,不懂得在劳动中合理地保护自己:另一方面维权意识很差,一旦出现了安全事故,不懂得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这也导致了承包企业对安全生产的不重视。

基于各种原因,为了提高施工安全性,以下从几个方面谈了对建筑工程的安全管理。

二、抓好安全教育

(1)安全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建设业得到迅猛发展,安全教育已成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最为活跃的热点之一。近年来,我国房地产开发和高层建筑越来越多,建筑业从业人员逐年增高,其中大部分一线工人来自农村,建筑业为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了一个大市场,但是农民工整体综合素质却令人担忧,特别是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都偏低,农民工的安全教育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虽然安全教育我们喊了许多年,也有不少规定,但是建筑劳务市场的现状就象一个多嘴的漏斗,不同环节的流转是自由的和多向的。

首先,所有的安全教育都忽视了一个现实情况,在蓬勃发展的建筑业,普遍反映“劳务工荒”,供求市场的失衡注定上述的教育变成一种形式。

其二,目前劳务工的安全教育由企业买单,由于劳务市场具有很强的流动性,这就严重冲击了企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往往是为了应付政府的监管才不得不去做,变调的目的注定不会收到好的效果。

其三,农民工走入建筑业,对建筑安全的风险知之甚少,思想上的轻视造成主观上对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的漠视。第四,安全教育的形式单一,内容肤浅,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2)安全教育实施措施

针对这种现状,应彻底改变安全教育的现状,实行分级负责分级教育。

政府应勇于挑起对农民工的安全基础教育的责任。农民工应有一个准入制度的约束,从农民工转化为建筑工人也应有一个过程。输出劳务的当地政府作为受益者理应负起这个责任,对输出劳务进行初级培训教育。建设主管部门应负起监管和指导的责任,要达到2个目的:

①了解建筑业的安全风险;②掌握防范安全风险的基本技能,达到初级滤网和规范的作用。

大力培育专业劳务公司,把零散的农民工纳入有序的劳务公司,对劳务公司进行资质评定、资格评审。通过劳务公司使得劳务工达到第2级的安全教育,使劳务工掌握专业的安全技术知识和安全政策法规等。

建筑施工企业在招募劳务工或选择劳务公司后,对其进行三级安全教育,强化工程特点所带来的安全风险和具体作业安全要求。

改进安全教育的形式,利用多媒体技术和平面宣传手段相结合的多种形式,起到主动自我防护的目的,并认识到伤害别人的严重后果。

三、建立安全预警机制

首先建筑施工企业应针对不同的项目特点和不同的施工阶段分析安全风险,作出评估,下达安全预警书到不同的项目。其次每个项目要根据企业下达的安全预警书进行具体化,并做安全防护和重点管理。

(1)分层规划安全平面防护图,图中标明“四口”防护位置、临边防护位置,并以颜色区分防护的重要性。现场按照平面图进行防护,并做出安全标识和警示。

(2)建立安全动态防护和检查制度项目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安全防护需要,防护的重点和措施也不同。在同一施工阶段安全防护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尤其是安装与装饰工程施工时,随着工序的穿插,往往需要临时拆除防护,这就要及时跟进恢复。

(3)根据动态防护的特点,要求项目安全员的检查必须是动态的,应根据动态防护平面图进行定时检查、记录和跟踪落实。

四、严格市场准入,保障安全生产投入

对于安全事故的分类及处理,国家有明文规定,但安全事故仍然高居不下,究其原因就是市场准入的门槛太低了。通过对安全事故的统计,发现现在项目施工时在安全防护设施的投入上不能实现同步。建筑业市场竞争比较激烈,压低造价是主要的手段。固定的生产成本是必需的,只能从安全文明施工措施费、管理费、利润中压榨,这就影响了生产中安全措施费的投入,使得安全防护不到位,不仅不能防止事故的发生,而且如果事故发生了也不能起到教育和警示的作用。

五、结语

安全管理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仅仅靠施工企业是不够的。应通过对工人的安全教育提高主动防护意识,并保证安全防护投入和措施的到位才能从根本上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

工程安全论文:应用安全人机工程技术提高中小企业安全生产水平

【摘 要】本文对我国中小企业的划分标准进行了界定,简单回顾了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历史,阐述了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地位,对中小企业的安全生产现状进行了总结,指出了其存在的问题,并对应用安全人机工程技术促进我国安全生产,提高中小企业职业安全健康管理水平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中小企业 安全人机工程技术 安全生产 职业安全健康

1. 中小企业简介

我国中小企业为数众多,占全部企业数量的99%以上,据统计,1997年我国独立核算的工业企业中,大型企业数量占1.5%,产值占39.6%,工业增加值占43.9%,资本金合计占51.2%,产品销售收入占42.9%,利税总额占60.8%;与此相对应,中小企业上述各项指标分别为数量占98.5%,产值占60.4%,工业增加值占56.1%,资本金合计占53.1%,产品销售收入占57.1%,利税总额占39.2%。中小企业越来越受到关注,大力发展中小企业使之成为拉动经济稳定持续增长的另一部引擎越来越成为共识。

1.1. 我国中小企业概念的界定标准

我国企业规模的界定标准,建国以来历经四次调整。五十年代,企业规模的界定主要以企业拥有的职工人数来划分。1962年,我国企业规模的界定指标调整为按企业的固定资产价值划分。1978年和1988年两度的《大中小型工业企业划分标准》规定,凡产品单一的行业,能以产品生产能力划分的按设计生产能力或核定生产能力划分;凡产品品种繁多,难以按产品生产能力划分的则以固定资产原值作为划分标准,有特殊规定的除外。我们现在实施的仍然是1988年的界定标准,该标准规定:(1)凡生产产品比较单一的企业,一般以生产能力的大小作为界定参照系,例如钢铁联合企业,年产钢在100万吨以上的为大型企业,10万——100万吨的为中型企业,10万吨以下的为小型企业;煤炭开采企业,年产原煤500万吨以上的为大型企业,200——500万吨的为中型企业,200万吨以下的为小型企业:汽车制造厂,年产汽车5万辆以上的为大型企业,0.5——5万辆的为中型企业,0.5万辆以下的为小型企业;此外,炼油厂、手表厂、水泥厂等也都是以产品的年产量为标准进行规模界定:(2)对有些习惯以生产设备数量的多少来界定企业规模的仍按生产设备数量为参照系,例如发电厂的装机容量在25万千瓦以上的为大型企业,2.5——25万千瓦的为中型企业,2.5万千瓦以下的为小型企业:棉纺织厂的纱锭在10万锭以上的为大型企业,5——10万锭的为中型企业,5万锭以下的为小企业;(3)对产品、设备比较复杂的企业,以固定资产原值数量为参照系进行界定,例如通用设备制造厂,固定资产在3000万元以上的为大型企业,800——3000万元的为中型企业,800万元以下的为小型企业。目前对企业的规模的划分中还习惯用“大中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即将中型企业中的中上部分与大型企业组成“大中型企业”,将中型企业中的中下部分与小型企业组成“中小型企业”。

1.2. 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由于可以获得的统计资料的限制,无法直接把中小企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作用数量化。但可以以迂回的方式解决这一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成分可以划分为国有和非国有两大部分,而从非国有经济的规模构成看,按我们现在的企业规模分类标准,只有1731家大企业,其余都属中小企业。同时,非国有中小企业又是整个中小企业群体中最具活力、对经济增长贡献最大的部分,以它为代表更可以反映中小企业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因此,可以用关于非国有经济的统计数据来推断验证中小企业在经济发展中贡献。

从1978——1995年,我国GDP平均增长率为10.83%,其中国有经济贡献率为9.54%,集体经济为13.5%,其他经济成分为55.89%,1996年全国GDP增长了9.7%,国有企业仅增长6.1%,其他非国有经济增长14.2%;1996年我国全部社会零售总额中,国有经济只增长2.8%,集体经济增长17.7%,其他经济增长33.9%;从工业产值的创造看,1996年国有经济产值减少2859亿,非国有经济增加10560亿,不仅弥补了国有经济的下降部分,也使工业总产值维持了7700亿的上升,成为新增产值的唯一贡献者。

中小企业数量多,主要聚集在劳动密集型产业,虽然每个企业雇佣的人员有限,但作为总体,其就业容纳能力相当突出,尤其是在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中小企业对解决就业的贡献更为明显。非国有经济的迅速发展为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城镇新增劳动力和国有企业富余劳动力的就业提供了重要渠道。1983年国有经济提供的就业机会还占将近六成的比重,到1997年,国有和非国有经济对就业的贡献正好对调了位置,国有占四成,非国有占六成。

以中小企业为主要存在形式的非国有经济通过多种要素组合方式,利用国内外各种资源,特别是引进外来资金、技术和管理方式发展我国经济。国家不再是唯一的投资者,投资力量的加强是带动改革以来高速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从总投资额的变化看,国有经济的比重由1980年的81.89%下降到1997年的52.49%,虽然仍维持半数以上,但非国有经济以更快的速度增长,经过十几年的追赶,投资力量已经基本与国有经济持平。由于单一所有制形式被突破,在国有经济身旁逐步发展壮大的非国有经济使国有经济的弊端凸显,推进了国有经济改革的进程。

非国有经济在实力不断壮大的过程中对中央和地方财政的贡献也越来越大。1978年,非国有经济对国家财政收入的贡献度仅为13.02%,到1995年己达到28.85%。在部分地区,特别是在改革开放较早、非国有经济发展较快的东南沿海地区,非国有经济对地方财政的贡献更大,以福建省为例,1994年工商税收的50.5%由非国有经济提供。

高新技术中小企业是中小企业中的佼佼者,它们在依靠科技创新获取高额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成为重要的利税贡献者。“中关村”是我国高科技产业的聚集地之一,中小企业是中关村实验区的主角,如果将中关村的企业按规模大小分为三个世界,联想、四通和方正组成第一世界,1996年创利税3.42亿元,46家中型企业组成第二世界,1996年创利税15.96亿元,其余的4000多家小企业构成第三世界,1996年创利税4.47亿元,可见中小企业作为整体对国家和地方财政带来的贡献远大于大型企业。

2. 我国中小企业安全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中小企业是发展最迅猛的经济力量,为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做出了突出贡献。但中小企业由于工业基础薄弱和安全技术落后,事故隐患多,作业环境差,工伤事故和职业危害相对也最为严重。这些问题如不能得到及时解决,不但会限制中小企业向高层次的进一步发展,而且对整个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都会带来重大影响。

众所周知,煤矿是我国伤亡事故最为严重的行业,据国家煤炭工业局初步测算,全国煤矿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特大事故每年约在70起左右,平均5天发生一起。1996年,我国当年产煤13.74亿吨,死亡10,015人。而美国每年生产标准煤9.6亿吨,死亡38人;俄罗斯产煤2.6亿吨,死亡172人;印度产煤2.9亿吨,死亡137人。与其相比,我国百万吨死亡率高出十几倍。此外,死亡事故损失每年也约在15亿元左右;全国煤矿尘肺病患者达12.1万人,医疗费用每年约为12亿元。而中小煤矿(主要是乡镇办或私人办)则更为严重,重(特)大事故频率高,死伤人数多,职业危害也十分严重。在1998年10月1日至12月17日仅两个多月的时间内,我国连续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重(特)大事故20起,死亡504人,这其中几乎都发生在中小煤矿,当时严峻的形势引起了国内外的震动和广泛关注。在全国7.3万个乡镇煤矿中,无证煤矿有2.2万个(约占30%),未实现“五消灭”(即消灭独眼井、自然通风、井下明火照明、明火放炮和明刀闸开关)的矿井有4.7万个(约占64.5%)。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才导致乡镇小煤矿恶性事故频频发生。乡镇小煤矿的原煤产量已占全国煤炭总产量的近50%左右,而事故死亡人数则占到全国煤炭行业总死亡人数的3/4以上,其百万吨原煤死亡率为地方国营煤矿的2~3倍,是统配煤矿的10倍以上,尤其是3人以上的重大事故和10人以上的特大事故的发生频率和死亡人数更是远远高于地方国营和统配煤矿。仅以1995年为例,乡镇小煤矿全年共发生3人以上的重大伤亡事故418起,死亡2,493人,分别占全国煤炭重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的79%和74%。

乡镇小煤矿机械化程度低,生产方式落后,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从业人数多,且大部分职工长时间在含有高浓度的有害物质的作业场所工作,主要职业危害因素是粉尘(煤尘和岩尘)和噪声,加之缺乏基本的防护措施,因此乡镇小煤矿的职业危害十分严重,尤其是尘肺,表现在发病工龄短,发病年龄小,病程发展快,发病率高。

对乡镇煤矿的调查结果表明,在全国30个县选择代表性的乡镇煤矿,测定不同采煤和煤层掘进面的煤尘浓度以及岩层掘进面的岩尘浓度,在93个测定点中,仅有23个测定点达到国家卫生标准要求,占测定点总数的25%,可见乡镇煤矿作业环境中的粉尘危害十分严重。对北京等15个省(市)30个县的调查结果显示,在所调查的127个乡镇小煤矿作业点中,岩尘、煤尘、噪声三种作业环境的不合格率平均为82%。我国现有乡镇煤矿职工200万人以上,按有害环境作业从业人数占现有从业人员总数的86.6%计算,有约173万以上的工人暴露在煤尘、岩尘和噪声超过国家卫生标准的危害环境之中工作。

中小型非煤矿的伤亡事故和职业危害与煤矿一样严重,岩石落顶、井下水患、高温热害、职业中毒、尘肺病等的发生率都明显高于同类大型矿山企业。近年来,非煤矿的一次死亡3人的重大事故中几乎都发生在中小型矿山,在江西某地的小金矿中,尘肺病的患病率高达50%;在另一个仅开采十几年的小金矿中矽肺患病率竟高达90%以上,除矿主外几乎无一人幸免于难!

在国内外建筑业都是事故多发的行业,我国建筑行业工伤事故发生频率很高,居非矿山企业首位,占35%左右,但事故主要还是发生在中小企业,估计每年在建筑业死亡3,000人的事故中,70%以上是发生在乡镇建筑企业。目前我国中小型建筑企业大约有80万个左右,从业人数近1,600万,其中还不包括大量的流动工。有的中小型建筑企业从业人员缺乏专业知识技能,施工机械设备陈旧、简陋,大多为手工作业,未经过最基本的安全培训,违章操作、冒险施工屡见不鲜,事故隐患十分突出,工伤亡率很高。这种状况不但威胁建筑工人的生命与健康,而且由于工艺水平低下,施工质量不良,还经常造成建筑质量事故,导致人员伤亡,震惊中外的重庆彩虹桥事件就是一个明显的例证。

小化工在中小企业中占有很大比重,也是职业危害最严重的行业之一。江苏省对1,700户生产有毒有害化学品,如苯及其衍生物和氯等的乡镇企业进行的调查表明,28%的调查企业不能满足基本的安全生产条件。乡镇化工也涉及到易燃、易爆物品,它们经常导致重大事故和大量人员伤亡,例如1996年6月26日,天津市郊某乡镇企业发生一起化学品爆炸事故,造成19人死亡、14人受重伤的恶性事故。

有些小化工企业人员由于缺乏基本的安全卫生知识,竟然在不加任何防护措施的情况下大量使用剧毒、强烈致癌的化学品和易燃易爆物品,例如有一化工加工企业竟把氯甲醚这种强致肺癌化学品作为有机溶剂的一项新技术来利用。

在其它各类中小企业,如机械、建材、钢铁和运输等行业的情况也大体相近。例如石棉制品的生产,尤其是青石棉不但可以导致石棉肺¾尘肺的一种类型,还可以引起肺癌与间皮癌这两种恶性肿瘤,是世界公认的强致癌物,在许多工业化国家已明令严禁使用,但在我国东部的江浙地区和西南的滇川等地竟把它作为致富门路来发展,使小石棉纺织作坊遍地开花,危害极其严重。

由于我国在工伤事故统计方面尚未建立完善的报告与统计分析系统,并且在事实上还存在着多头统计的弊病,而官方对统计数字未按企业规模进行过分析,也未对中小企业占绝大多数的乡镇企业按行业分类进行过事故统计,所以要了解我国中小型工业企业的工伤事故现状极为困难。根据劳动部所公布的全国职业事故的统计,每年乡镇企业总死亡人数近万人,占职业事故总死亡人数的一半。据劳动部的另一项研究表明,乡镇企业的死亡率约为千分之一,比国有企业高出4到5倍,情况十分严重。

从另一方面看,在已经统计上来的伤亡数据中,往往出现死亡人数多于重伤人数的不符合实际的现象,而从各个行业主管部门方面得到的信息是,我国对中小企业,尤其是乡镇小企业的事故统计,由于管理队伍弱,管理手段不利,在部分地区由于地方保护主义,一些地方政府为保政绩,对事故统计进行行政干预,所以存在事故不报、隐瞒、私下处理的情况。因此,我国现有的职业伤亡事故统计并不全面,事故统计资料还不能客观地反映我国的职业安全现状。

3. 在中小企业积极推广人机工程学技术

工业发达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改善中小型工业企业的安全现状,必须首先从观念上改变以往的只以安全为核心的做法。作为一个生产企业,首要任务是生产,一切改革和进步必须围绕着这个核心进行。安全工作同样也是这样。经验还告诉我们,并不是所有有效的改进措施都需要高额的经济投入。实际上,在中小企业进行的非常有效的改革措施中,大多数都是低成本的,这些措施不仅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给企业带来明显的经济效益,同时能够改善劳动条件,减少职业危害,减少事故和职业病的发生,这又进一步地减少了生产成本(因事故造成停工损耗工时,设备损害,职工伤害和疾病的治疗和赔偿),职工因企业效益提高而自身收入增加,因工作更加安全、舒适而对工作更加满意,使企业更有吸引力,进而形成一个健康的企业氛围,推进社会进步。

我国中小企业事故多发,安全状况差的原因很多,从存在的问题和技术需求上分析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安全管理水平低和安全技术装备落后,急需加强技术创新、技术改造,从根本上改变我国中小企业安全卫生形势严峻的状况。

工业发达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成功经验表明,在中小企业中进行以人机工程学为主体的科技创新是提高安全生产水平最有效的措施。人机工程学被人们称为90年代和新世纪的科学。在新世纪到来之际,人们注意到了一个明显的趋势,人机工程学在推动生产发展和社会进步方面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以安全、高产、高质量为目的的先导性研究领域中,人机工程学已经占据了一席之地。人机工程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以工作中的人为研究重点,通过设计使工作与人相适应,在保护人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提高工作效率。因此,它也是一门应用科学。

人机工程学的技术方法是在不需要企业做很大成本投入的前提下,通过改进劳动管理、作业状态、生产工具和提供劳动保护技术来提高安全卫生技术水平。由于人机工程学所具有的投资低、见效快、易推广和技术创新前景广阔等优势,十分适合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中小企业。对我国大多数工业企业来说,人机工程学是新的技术领域,而在中小企业几乎是一个空白。为使人机工程学的先进技术在我国中小企业逐步得以引进、推广、普及和应用,首先应制定周密的规划,在此基础上做好各类人机工程学技术需求调查分析,提出适合我国经济技术现状的技术指南和逐渐建立面向中小企业的技术服务体系,这是我国安全生产领域里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性技术工作。

根据我国中小企业发展和安全技术水平现状,在安全生产中主要技术需求表现在三个方面。

(1)针对我国中小企业安全技术落后的现状,急需对具有共性与综合性的安全生产技术问题给予技术指导。其产出形式是:中小企业安全生产技术指南。该指南可分为综合指南和各类中小企业的分类指南。指南中给出在现阶段生产发展水平条件下如何采用科学、简便、有效的安全技术预防伤亡事故,控制职业危害,该指南也可以作为小企业安全生产技术培训的大纲。

(2)在中小企业中广泛推广人机工程学的技术方法,减轻工人负荷,改善人机环境,使工人从劳累、危险的工作状态中解脱出来。设计出不同行业、不同工作方式的人机工程学方案及相应的工具与设备,以最低廉的投入,最科学的方法,争取获得最佳的安全效益和经济效益。要改变因设备条件差,经费投入不足就难以解决安全生产问题这样一个过时的观念,使人机工效学这项最适用于发展中国家和最适合于中小企业的先进技术在中国的中小企业得到发展。

工业发达国家在人机工程学的研究与应用方面已有几十年的历史,并正逐步扩大与完善,在工作场所、机器和工具以及工作的设计方面已经积累了许多成功经验。实践证明,人机工程学对解决职业安全卫生问题方面已经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我国在人机工程学的研究和应用方面也已经开展过一些研究,但发展不平衡,尤其在改善中小型工业企业方面的应用研究几乎还是个空白。在1997年出版的《工业安全卫生基本数据手册》中,可以查到的唯一的关于安全手用辅助工具的介绍只有5种,使用在机械行业。可以说,在我国,人机工程学应用在发展生产、促进社会进步方面的潜力非常巨大,但是还远远未被发掘出来,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在我国,研究与应用人机工程学必须注重以下原则:以发展国家社会经济、促进社会进步为方针,以国家基础条件为出发点,以发展生产、提高生产率和产品质量、减少工伤事故和职业病为目的,以投资少、涉及面广、见效快的项目为重点,以实用、简单、灵活的方法为主要手段,以培养各层次的技术人才为长远之计,以标准化为努力方向。

具体讲,人机工程学在中小企业中的应用,应以作业现场人机工程改进方案为基础,包括从人机工程角度设计的手动工具、推车、材料装卸技巧、工作台布置、工作场所的福利设施和小组工作方式,此外,还有由胜任的专家和受过良好培训的技术人员开发的人机工程方面在生产的实际应用,并把在基层进行的成功的现场改进措施在同行业中推广。可以预见,这些措施的实施必将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建立适合于中小企业的安全生产科学管理系统,如在中小煤矿集中地区,采用高瓦斯矿井区域治理计划,从科学管理入手,提高事故多发地区、多发行业的规划、监测、治理、信息交流和紧急救援的能力。为使中小企业的安全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可建设若干类型的中小企业安全生产模范实验小区,对实验区内的中小企业实施区域性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在工作中注意以提高生产效率为目的,在中小型工业企业开展的低成本技术创新、技术改造。开展以人机工程学应用为重要技术手段的低成本技术创新、技术改造应用研究试点,主要针对企业中造成生产效率低下,劳动条件恶劣的工艺过程、生产设备以及生产方法,应用人机工程学原理,通过设计和改造,使之达到技术进步、提高生产效率、增强生产的本质安全性和预防事故发生的目的。 <值得提出的是,由于中小企业地域分散,类型各异,技术水平低,而且财力、物力也较弱,很难单独进行较综合的科技创新活动,也很难对安全生产新技术预研和试用投入很大力量,这就需国家科技部门和地方政府能给予较大的指导与支持。只有保证了一定的科技投入强度之后,才可能促动中小企业的安全科技真正的有一个大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