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人力资源规划的职能优选九篇

时间:2023-05-23 11:31:56

人力资源规划的职能

人力资源规划的职能第1篇

摘要:本文主要对编制人力资源发展规划进行了论述。认为其规划的内涵主要包括:人力资源规划应考虑的层次、规划应遵循的原则、规划的步骤、规划的动态性管理等。重点强调人力资源发展规划关键在于实施中,要根据企业的生产变化情况实行动态管理,使之更加贴近生产,从而为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 :人力资源规划 编制 思考

人力资源规划是一种战略规划,着眼于为未来的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预先准备人力,持续和系统地分析企业在不断变化的条件下对人力资源的需求,并开发制定出与企业组织长期效益相适应的人事政策的过程。它是企业整体规划和财政预算的有机组成部分,直接关系着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发展。

一、人力资源规划应考虑的层次

人力资源规划的制定是指导如何支配运用人力资源以实现目标的方法与手段。在做人力资源规划前,必须思考三个层次的问题:第一层次,企业的发展目标是什么?为实现这一目标,人力资源如何进行代谢和替换?组织结构如何变化?第二层次,我们的人力资源现状如何?在人力资源方面有何需求?如果存在用人短缺如何补足?第三层次,公司是否有足够的员工?公司是否合理利用了现有的员工?公司是否需要开发现有员工的技能?

二、制定人力资源规划应遵循的原则

制定人力资源规划必须遵循以下原则:一是基于业务目标需求,保证重点领域、重点业务原则;二是根据可行性原则,通盘考虑人力资源供求总量以及时间相匹配的原则;三是必须考虑人均效率提高的原则;四是实事求是原则;五是根据人员历史数据和现状分析原则。

三、人力资源规划的目标

人力资源规划是为了确保组织实现下列目标:

第一,得到和保持一定数量具备特定技能、知识结构和能力的人员;充分利用现有人力资源。

第二,能够预测企业组织中潜在的人员过剩或人力不足。

第三,建设一支训练有素、运作灵活的劳动力队伍,增强企业适应未知环境的能力。

第四,减少企业在关键技术环节对外部招聘的依赖性。

四、人力资源规划的步骤

第一,根据企业的发展规划,结合企业各部门的人力资源需求报告进行盘点,确定人力资源需求的大致情况,进而制定人员配置计划。所谓的人员配置计划,即阐述了企业里每个职务的人员数量、职务变动以及职务人员的空缺数量。通过制定人员配置计划,我们可以比较明确地了解企业未来的人员数量和素质构成,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具体可行的参考。

第二,编制职务计划。职务编制计划应该根据企业的发展规划,结合企业职务分析报告的内容来编制。企业发展过程中,除原有的职务外,还会逐渐有新的职务诞生,因此,在编制人力资源计划时,不能忽视职务计划。职务编制计划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企业的组织结构、职务设置、职务描述和职务资格要求等内容,描述了企业未来的组织职能规模和模式。

第三,合理预测各部门人员需求。在人员配置和职务计划的基础上,合理预测各部门的人员需求状况,包括人员需求的职务名称、人员数量、需要到岗时间等等。这一步骤是整个人力资源规划中最为重要,而又最困难的一部分,因此要加以认真严格地对待。

第四,确定员工供给状况。人员供给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公司内部提升,二是从外部招聘。

第五,制定人力资源管理政策调整计划。该计划中要明确阐述人力资源政策调整的原因、调整步骤和调整范围等。

第六,编制人力资源费用预算。费用预算包括招聘费用,员工培训培训费用,工资费用,劳保福利费用等等。

第七,编制培训计划。培训计划中要包括培训政策、培训需求、培训内容、培训形式、培训效果评估以及培训考核等内容,每一项都要有详细的文档,有时间进度和可操作性。培训计划的制定是为了提升企业现有员工的素质和能力,从而适应企业的发展。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培训计划的制定也是为了促进企业的发展。

五、人力资源规划的动态性

人力资源规划的职能第2篇

企业人力资源规划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论文摘要:目前国内外虽然对人力资源规划也有不少的研究,但大都忽视了其与企业发展战略的密切相关性。在吸收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基于企业战略下的人力资源规划模型、规划方案设计以及如何贯彻实施该理念,如何将其应用于企业实际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研究。 论文关键词:企业;战略;人力资源规划 一、人力资源规划的相关概念 (一)人力资源规划概念 人力资源规划是指组织为了实现其目标不断地审视其人力资源需求的变化,以确保在组织需要时能够获得一定数量的具有一定知识和技能要求的人力资源的系统过程。 广义的人力资源规划是企业各种人力资源计划的总称。包括长、中、短期计划。狭义的人力资源规划是指进行人力资源供求预测,并使之平衡的过程,实质上是企业各类人员需求的补充规划。 (二)人力资源规划的内涵 1.数量规划。人力资源数量规划是根据企业战略对未来业务规模、地域分布、商业模式、业务流程和组织结构等因素,确定未来企业各级组织人力资源数量及各职类职种人员配比关系或比例,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企业未来人力资源需求计划和供给计划。 2.结构规划。人力资源结构规划是依据行业特点、企业规模、未来战略重点发育的业务及业务模式,对企人力资源进行分层分类,同时设计和定义企业的职类职种职层功能、责及权限等,从而理顺各职类职种职层人员在企业发展中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关系。 3.素质规划。人力资源素质规划是依据企业战略、业务模式、业务流程和组织对员工行为要求,设计各职类职种职层人员的任职资格要求,包括素质模型、行为能力及行为准则等等。人力资源素质规划是企业开展选人、用人、育人和留人活动的基础与前提条件。 (三)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制定原则 1.充分考虑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任何时候,规划都是面向未来,而未来总是含有多种不确定的因素,包括内部和外部的变化。内部变化包括发展战略的变化、员工流动的变化等;外部变化包括政府人力资源政策的变化、人力供需矛盾的变化、以及竞争对手的变化。对形势没有充分的估计,规划就会出问题。 2.开放性原则。开放性原则实际上强调的就是企业在制定发展战略中,要消除一种不好的倾向,即狭窄性,考虑问题的思路比较狭窄,在各个方面考虑得不是那么开放。这种情况反映在企业的产业发展战略和市场发展战略上,也反映在产权制度方面。 3.整体性原则。整体性应体现在如何将企业中众多数量的人力资源联结成具有竞争能力的核心力量。这就需要利用企业人力资源规划将企业众多的人力资源整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有效地发挥整体能力大于个体能力之和的优势,实现优化功能。此外,在制定人力资源规划时还需要从企业的整体经营战略规划出发,将人力资源规划置于企业的整体发展中考虑。 4.科学性原则。企业人力资源规划必须遵循人力资源发展、培养的客观规律,以人力资源现状分析为出发点,以人力资源需求和供给为基础,以人力资源发展规律为依据,进行科学的、客观的人力资源规划。 [论文网 Www.LunWenNet.Com] 二、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一)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总体水平还不高,企业很难预测潜在的人员过剩或人力不足,普遍存在人力资源数量过剩、质量偏低的现象。但究竟数量过量多少,人力资源质量有哪些不足,大部分企业没有科学的数据,显然,这无法保证企业拥有合理的人员结构。我国企业在人力供求平衡、人力资源的征聘补充、人员培训计划等方面也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都是人力资源规划的重要内容。 (二)企业人力资源规划存在的问题 1.对人力资源规划的认识不全面。目前国内很多企业作的人力资源规划或人力资源年度计划, 大多数是把人力资源规划仅仅看成是人力资源部的事情, 于是人力资源规划就成了人力资源部的规划,最多加上一些其他部门的人才、培训需求的调查和汇总。

人力资源规划的职能第3篇

关键词:教师;人力资源规划视角;教学改革;创新模式;分析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11-00-01

所谓人力资源规划是指为使组织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能够稳定地拥有一定质量和必要数量的人力资源,以实现包括个人利益在内的组织目标而拟定的一套措施,从而求得组织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人员需求量和人员拥有量之间的平衡。根据这个定义可以看出:①一个组织面临的环境是变化的,这种环境的变化会影响到组织的人力资源的供需变化;②人力资源规划要兼顾企业的目标和其成员的利益;③一个组织应制定必要的人力资源政策措施,以确保组织在未来对人力资源的需求能够如期实现。

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介绍教师人力资源规划:教师人力资源规划的基本内涵及其分类,实施教师人力资源规划的程序以及教师人力资源的供给与需求预测。

一、人力资源规划概述

人力资源规划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前身。人力资源规划的含义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人力资源规划,是指提供具体的人力资源行动计划,如人员招聘计划、人员流动计划等。广义的人力资源规划是指企业根据自身的发展战略、目标及内外环境的变化,预测未来企业任务及环境对企业人力资源的要求,以确保企业在恰当的时间按与岗位获得各种需要的人才的过程。

从以上定义可知,狭义的人力资源规划实质上是广义定义的一部分。现代企业的人力资源规划是一种广义上的人力资源规划,它着眼于为企业未来生产经营活动预先准备人力资源,它所考虑的不只是某个具体的人员,而是一类人员,而且个人的发展规划寓于企业发展规划之中。

二、人力资源规划与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关联性

人力资源规划必须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其他只能,如工作分析、招聘、绩效管理、培训开发、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员工关系管理等相互配合、形成体系,并且人力资源规划只有通过这些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具体执行,才能真正体现初人力资源规划的战略性价值。人力资源规划与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关联性如下。

(一)与工作分析的关联性。人力资源规划成功的关键在于分析空缺岗位的需求,然后确定与标准岗位性质相同的附属岗位,以便获得相关经验,只有对岗位做好分析界定后,才能对其做出要求。因此,需要了解岗位完成的任务,解决的问题及所需要的知识、经验和技能,以及对人员素质的要求,无论是进行选拔、培训、还是确定薪酬水平,都需要了解某项工作有何具体要求,需完成哪些任务,以及这项工作所设计的范围和复杂程度如何。

(二)与招聘的关联性。在人力资源规划的实施过程中必然涉及员工的招聘录用问题。在很多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人力资源对于各部门招聘需求的被动性及招聘活动对于企业用人需要的滞后性,导致企业在员工队伍的建设与培养上的短期性与应急性。因此,企业的员工招聘录用工作必须在人力资源规划的指导下,制定有目标导向性与预见性的人员招聘规划,即根据战略的要求及劳动力市场的变化趋势吸纳、储备人才、降低用人成本及招募成本,形成合理的人才梯队。

(三)与培训的相关性。人力资源规划涉及员工能力需求与现状的差距分析,除了通过招聘新员工之外,对现有员工进行培训,使其提升现有能力水平及获得新的技能,是弥补这种差距的唯一途径。人力资源规划为人员进行培训开发提供了目标与方向,使企业的需要与员工个人的需要能够有效结合,并能提高培训开发的针对性与有效性。

(四)与绩效评估的关联性。一个完善的绩效评估系统应该兼顾企业和员工的平衡发展,即一方面评估员工是否完成了企业预定的绩效目标,另一方面评估员工在履行工作任务过程中自身能力是否得到提高、能力是否存在缺陷、如何弥补等。因此,绩效评估的结果需要应用在人力资源规划上,通过对员工绩效水平的评估显现他们的能力及发簪潜力,让员工明确职业发展的前景及方向,提高企业配置人员的适应性及规划的准确性。

(五)与薪酬管理的关联性。人力资源规划的一个内容在于规划企业的人工支出即薪酬总额。在薪酬管理中,薪酬的给付必须既要考虑劳动力市场的竞争状况、企业的支付实力,又要体现企业战略的要求,实现与企业其他人力资源模块的联动。这些都是通缩人力资源规划中的薪酬福利规划来实现。

(六)与员工职业生涯计划的关联性。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是以工作分析和员工愿意为基础规划员工将来发展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具体表现为制订每一职务或职务序列的职业发展规划,同时有跨职务或职务序列的多通道发展规划。此外企业和员工个人共同制订其职业路径,为员工设计自我认知、成长和晋升方案。职业路径在帮助员工了解自我的同时也使企业掌握员工职业需要以便排除障碍,帮助员工满足需要。因此,通过人力资源规划促进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其最终目的是吸引、保留人才,实现企业目标。

(七)与员工关系管理的关联性。良好的员工关系有利于提升企业形象进而促进人才招聘和产品销售,有利于积极影响员工的态度和行为进而改进工作绩效,有利于防止或减少劳资纠纷和法律诉讼进而减少诉讼成本,有利于在管理层与员工之间建立合作关系从而提高企业的生产率等。因此,在制定人力资源规划时,对于预期的人力资源需求与供给应该要考虑到企业员工关系,这样才能够减少非期望离职率,改善雇佣关系,减少员工投诉与不满。[1]

三、人力资源规划的必要性

(一)有助于获取和引进企业的第一资源――人力资源。企业要生存、发展,不但要对生产、经营进行详细周密的计划,更要在人力资源规划方面先行一步,有了人,才能有物,才能有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人力资源与企业所需要的其他资源不同,不是用钱在市场上随时随意购买的,符合企业发展与战略要求的人力资源,更需要预先统筹安排,从长计议。

(二)有助于减少未来的不确定性。为了克服环境变化可能给企业经营带来的消极影响,人力资源规划必须考虑招聘、培训、考核和员工发展政策。人力资源的中长期计划、短期计划的制定与企业面临的不确定性的大小密切相关。

(三)有助于及时调整企业人力资源的结构。企业现有人力资源的结构可能存在不完善的地方,需要有计划地进行调整。如人力资源的年龄结构、性别结构、技能结构、专业结构等,需要在对人力资源现状进行重点盘点、分析之后,作出通盘的考虑和周密的调整规划。

参考文献:

人力资源规划的职能第4篇

关键词:人力资源规划 煤炭型企业 发展战略 企业文化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5)09-241-03

在“新常态”经济时代背景下,煤炭企业(以下简称企业)面对着更加严峻的竞争,竞争的主要内容就是人才。企业管理者不但要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更要把人力资源管理提升到企业发展战略高度进行规划。因此,煤炭企业确立人力资源规划,不但符合实现人力资源持续发展的要求,同时也是实现企业的总体战略目标的必经阶段。更值得一提的是,在确立人力资源规划的进程中,要关注人力资源规划的调整和保障机制的建立,才能使规划有效地实施。

本文以人力资源规划相关理论和方法为基础,分析了企业的发展环境和人力资源现状,在既有的人力资源规划方案的基础上提出优化方案、支撑策略、评估调整机制和保障措施,具有一定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弊病

1.企业成员的平均年龄偏大、长病及长伤的员工虽然在单位人员编制范围之内,但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难以达到岗位要求,同时,近年来新增的年轻员工工作经验不足,难以独立作业,导致人员相对富余的同时,也体现出缺员现象。

2.影响公司发展的重要原因就是缺乏复合型人才,尽管企业的专业技能人才和操作人才数都在不断增长,员工的学历更高了,然而企业缺乏能够掌握专业技能和管理能力的人才,更缺乏在技术发展方向、创新路线指引上提供更好意见建议的人才。

3.受地理位置及薪酬水平限制,企业在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方面存在一定困难。适当地进行战略人才储备,可能会增加当期的人工成本。

二、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主要课题

以往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具有行政性和事务性两种特征,现在的企业正向着战略性和专业化发展。因此,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流程和制度也要不断地更新发展。

1.通过建立内控体系,巩固人力资源管理流程和制度,使制度发挥显著的作用。在人力资源管理中事务性的工作和操作性的工作占有很大的比例,所以实现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可以使管理工作更加顺利,高效的实施。与此同时,要不断提高管理职能的专业化水平。完善工作人员的发展、晋升制度,增强奖励和绩效职能。

2.需要不断增强人力资源管理的观念。企业现在针对四类人才提出了新的理念,还需要完备整体性和导向性,使所有的员工都接受。企业领导要成员通过自己在企业的职务来体现在企业的价值,摒弃不健康的价值观念,落实企业对成员的要求和企业发展。

3.明确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功能急需进行。企业的发展壮大需要人力资源部门去聘任、培养,奖励和留住企业所需的相关人才,而不是把工作的重点放在行政工作和事务工作上。因此,人力资源部门应该进一步明确它的“政策中心、管理中心和服务中心”的功能以及在各个分公司的“执行中心”的功能。

4.完善内部培训系统。由于企业内部培训系统的缺陷,又不具有外部师资库,造成企业培训人员不多,全体员工不能享受完整并且专业对口培训。因此,企业要完善培训系统,利用外部师资库,培育造就企业需要的各种专业人才。

5.完善职业规划。企业要帮助和鼓励员工制定员工职业规划,使员工具有长远发展的目标,确定自己未来的发展空间。

三、人力资源规划目标

依据企业战略目标,设置了相应的近五年人力资源战略的规划,主要实施“以人为本”的管理观念,关注人力资源的拓展,确立新的人力资源拓展和管理体系,其中包括以下几方面:岗位分析、薪资管理、绩效管理。落实这些基本的工作,实现管理的制度化和精细化,竭尽全力地创建学习性的组织,为企业员工提供更佳的工作环境,形成员工积极参加、人才展露的局面,进而不断地激发员工的潜在能力,最终使员工与公司共同发展进步。

1.确保公司各项业务持续发展。要以企业战略发展为中心进行人才招聘和培训,形成更加科学高效的选拔人才和任用人才体制。再加之有序发展的职业途径、更加全面的人才培训体制,才可以保证人才的专业水平。对于人才我们需要做到,选拔优秀人才,聘用优秀人才,留住优秀人才,关注优秀人才的发展,尤其是一些重要职位上的人才更要给予更多的关注,保证不会出现人才缺乏,工作无法进行的状况。保证企业的高效,稳健的发展。

2.形成行业人才竞争优势。企业现今已经有了相当规模的管理队伍、专业技术队伍、技能操作人才队伍和后备人才队伍,在企业各项事业中发挥着重大作用。今后企业要增强四个队伍的发展建设,最终建设成为人才的培训、培养、使用基地。

3.从人力资源管理向战略性人力资源转型。企业所创建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要同时展同步,符合现代企业发展的潮流,实现从人力资源管理向战略性人力资源完美转型。要使人力资源配置实现市场化,形成人才的竞争力。企业成员的整体素质才能不断提升,企业的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操作人员、后备人员这四个团队才能更加符合业务能力强,作风好,素质高的标准,才能打造与企业共同发展,结构优化的人力团队。

四、人力资源规划支撑策略

(一)强化人力资源管理建设

1.对结构组织进行规划。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石就是对工作和业务了解的程度。第一,规定每个岗位的责任。了解当前岗位的数量,编纂岗位说明书,细化主管和下属的职责,用合适的方法进行工作评估。第二,规范员工的基本素质。通过素质模型,岗位族群素质模型,评估当前在职员工的素质。对员工进行归类并采取相应的举措。评估合格的员工,可以继续留用或者提升,给予一定的薪资保障;评估不合格的员工将被转移到其他岗位。第三,增强干部管理的工作。在干部管理工作中需要关注下面几点:管理职位不仅应具有专业知识和能力,还要考察在不同岗位和职级的工作业绩;在企业发展稳定后,员工的晋升不可频繁的跳跃,从一定程度上应当精简编制,按照工作量聘用人员。

2.招聘选拔业务。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建立起以《岗位技能说明书》和《员工胜任力素质表》为基本要求的招聘体制。同时,将团队协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也囊括其中,加强选拔招聘的维度。

3.培训工作。为生产部门提供专业的技能培训;为管理部门提供以提升管理水平为目标的专项培训;为研发部门提供以团队为核心的培训内容。成立教学组织,让高层管理者参加到提升下属素质的培训中。以往的学习型部门都是重视个人的行为,获得新的知识和理念,但是却没有层次感,不能很好地去适应变化发展。而教学组织注重组织行为,知识内容和工作经验的传递,最终的目标就是培养优秀的人才。

4.激励战略。开创和企业战略相一致的激励战略,让奖赏制度同企业目标达成一致,与保持企业的竞争力相关联,这样就可以让员工竭尽全力的实行企业的战略措施。创立一个可变可改的奖励体制,奖励是员工薪资的一部分,将多数员工的薪酬同绩效相挂钩,可以激励员工更好地完成工作。创建一个鼓励员工进行合作的体制,让每位员工都有获得奖励的机会,同时要对奖赏中可能发生的不愉快、团队间的不满、和个人的紧张情绪进行关注;创建一个同企业的效益相关联的奖赏体制,奖赏的额度同企业的效益挂钩,促使员工认真工作。

(二)共塑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指个人同团体融合,在此基础上分析个人所在的环境和主观因素,以个人本身的素质,专业知识,教育经历,爱好等为基本依据,确定具有阶段性,层级的职业发展规划,使员工可以实现自己的目标。企业为员工提供的职业发展规划是对员工最大的福利。通过职业发展规划,员工可以更深的掌握自己的兴趣爱好、潜力和技能,进而可以更加理性的朝着适合自己的职业方向努力,对自身未来的发展有一个长远的计划和打算,可以正确地把握和设计自己的职业发展计划。

目前,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对职业生涯规划的涉及面还是很少的。该项工作应该尽早开展,并且应该有步骤、有计划的推进。对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应采取不同的方法,对于一些掌握基本技能的职位不设置职业规划,次要职位设置一定的相关职业规划,重要的职位设置必要的职业规划。企业应成立职业发展委员会用以帮助员工进行职业规划,主要任务是对精英人士、重要职位人士进行定位,而且对他们的职业发展进行后期的评断。对员工进行一定的辅导,各个部门的高层通过沟通,最终对员工的职业发展给予相应的建议。

1.新进员工同主管领导对话。新进员工加入企业三个月里,主管领导要同新员工进行对话,其目的就是帮助新员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状况,例如职业取向、技能、未来打算等方面,更加明确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

2.对员工的专长和技能进行评估。员工在人力资源主管的带领下填写新员工的《职业发展规划表》,此规划表会囊括多方面的信息:如员工的基本知识、独特技能、潜在能力等,为将来的工作安排提供一定的依据。

3.新员工要掌握所在岗位的技能和从业资格,并不断调整以适应岗位的要求,并且需要完成《能力开发需求表》。人力资源部门每年都会通过《能力开发需求表》、《职业发展规划表》对员工进行评估,了解企业是否给员工提供了合适的、必要的培训并且掌握是否有必要在以后为员工提供培训活动、给予升职机会。更进一步了解员工个体在一年中的表现情况,对员工不同发展阶段给予建议。

五、人力资源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一)人力资源规划的评估与调整

1.人力资源规划评估与调整的指标因素。人力资源规划评估是指对该规划的目标与实际落实情况进行比较的工作。依据经济性、高效性和可行性准则,人力资源规划要掌握核心,对重要的控制点进行评估活动,其中包括以下方面:是否掌握可信的人力资源规划数据、数据是否充足;人力资源环境分析,有没有体现客观性和数据是否充分;企业高层对此工作的关注程度和支持力度;员工总数和结构分析,聘任的员工和预期聘任数量进行对比;员工流动性分析,员工流动状况和现实中流动状况的对比等。

2.人力资源规划评估策略。人力资源规划是一个闭环的程序,所以在落实进程中要进行跟踪,迅速发现存在的差距和问题,并针对该情况给予相应的措施,最终确保人力资源规划和战略规划共同发展。

(1)创立人力资源信息系统,既可以有效的完成存储工作,又可以及时更新企业员工的个人信息,包括健康状况、员工培训和职业发展状况、绩效评估等方面,这些数据对企业制定和落实人力资源规划有重要意义。目前,企业使用ERP系统进行人力资源基本信息的统一管理,包括员工基本信息、薪酬信息、学历信息、劳保使用信息等。通过分析历史的和最新的人力资源的资料,可以了解现行的人力资源规划措施是否可行。

(2)关键指标评估法,是指干扰企业业绩的重要性可量化进行评估,第一,确定重要指标,第二,对各个指标提供可量化的二级指标,最终完成重要点的可测评化。

(3)调研问卷法,指通过让员工完成人力资源部设计的调查问卷,来评估工作的得失,也可针对不同的调研目的来选定填卷人,也可以对教研提纲专门调查,最后通过分析所得数据,做出调研结果,并且可以给出对应的策略和解决方案。

3.人力资源规划调整方法。面对外部人力资源环境的复杂多变和内部的执行状况的参差不齐,企业应该不断调整适合企业发展的人力资源规划,进而保证该规划可以顺利的实施。如果企业的运营环境发生了变化,这时就要进行整顿,企业的高层和人力资源部要合力调整战略,探索更加优质的方案;对于突发状况所进行的人力资源规划,人力资源部门应该从以前案例中汲取经验;如果存在的困难较大,可以请咨询公司或专家给予一定的帮助,协助解决问题。

(二)企业文化对人力资源管理的保障作用

在“战略定位,文化引领,管理提升”发展思路的指导下,新的企业文化提升项目开始推行,2012年4月,“你能,我能,大家能,准能!”为核心内涵的文化体系最终形成。这一文化体系集中了企业上下广大员工的智慧,是对企业三次改革和发展重要时期文化积淀的系统总结和高度凝炼,体现了企业广大员工面对困难“准能”克服,面对任务“准能”完成,面对目标“准能”实现的精神。

企业文化是员工行为规范的内在约束。人力资源管理是以人为本的管理,强调方法与制度措施。企业文化本身对人力资源管理有重要的保障作用,这种保障作用体现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各环节上。

参考文献:

[1] 斯蒂芬.P.罗宾斯.组织行为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2] Gary Dessler.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7th) [M].Newjersey:Prentiee Hall,Inc,1997

[3] 赵曙明.人力资源战略与规划[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4] 谌新民.人力资源管理概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5] 曹红月,叶文楼等.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和实务[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5.

[6] 严诚忠.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与实务[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1999.

[7] 杨清,刘再煊.人力资源战略[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3.

[8] 曹致泉.GZG集团人力资源战略动态规划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08

[9] 王文富.企业人力资源预测与规划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4.

[10] 王海凤.辽河油田公司人力资源规划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08

人力资源规划的职能第5篇

关键词:企业 人力资源 战略管理 体系构建

0 引言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知识经济的趋势下,作为知识的载体和创新的主体,人力资源已成为企业取得和维系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如何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剧烈的企业变化和动荡的新挑战,在市场化改革和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促进企业组织开发、流程重组和管理变革,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发挥并提升人力资源的潜能,是一个关乎企业战略成败的问题。因此,人力资源管理也逐步从一项事务性、辅的管理活动转变成为一个战略性、导向性的管理系统。在这样一个前提下,企业需要构建与知识经济和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并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进行更多的尝试和创新,特别是机制创新以激活人才队伍打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支撑。

人力资源战略是在企业总体战略指导下制定的企业人力资源发展的战略,包括企业人力资源的使命和价值观,人力资源发展的目标、方向、方针与政策等。人力资源战略核心工作包括人力资源规划、组织管理和文化管理三大领域。人力资源规划是在人力资源战略基础上对企业未来人才的需要、供给,培养与选拔方式进行科学、整体的预测和规划,它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其它职能的基础。组织管理是在企业流程设计的基础上为了保证战略目标的实现而设计的企业组织结构、管理模式和岗位配置、人员配置(定编、定岗、定员)以及在新的企业发展阶段和新的经营环境下对现有组织结构进行创新和变革等,广义的组织管理还包括对企业基本制度的安排,即法人治理机制,其涉及到对企业所有权、控制权和经营权的合理安排。文化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最高层次,其涉及到对企业现有文化的分析和创建,构建一个包括企业核心价值、理念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表象文化等多层次、相互影响的文化体系,为员工和企业的发展创造一个比较好的氛围。企业文化管理还包括对企业文化的创新和重塑等。总体而言,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主要包括以下体系,之间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如下图):

1 主要内容

1.1 工作分析体系:核心是职位分析与建立任职资格体系,完善素质模型。

1.2 人力资源规划体系:人力资源规划则包括员工队伍的规划和管理规划。根据公司未来一段时间的发展战略制定在未来3—5年内的公司人力资源平衡计划,保证企业的人才需求得到满足。

1.3 绩效管理体系:根据公司的业务发展的需要,建立绩效考核体系,绩效反馈与面谈帮助员工提高工作能力、工作业绩,实现组织与员工个人共同发展。

1.4 薪酬和福利管理体系:根据公司的发展战略制定和完善公司的薪酬和福利管理制度,使公司的薪酬和福利富有竞争力。从而达到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目的。

1.5 培训开发与员工职业生涯规划体系:依据企业任职资格标准对各类人员所需要知识,技能的要求,设计课程,同时实施中,结合企业阶段战略和策略需要,解决企业真正的短板问题,使员工的个人潜质、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注重后备干部的培养。

在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中,工作分析是平台,人力资源规划是方向,绩效管理是关键,薪酬福利是动力,培训开发及生涯规划是保证。

2 具体实施

2.1 工作分析体系

职位分析旨在客观准确的对职位相关要素进行描述,是针对职位的,通常包括该职位的主要工作职责、工作主要内容、完成工作所需要的职权、在履行工作时与其他职位发生的工作关系和工作环境等内容,这是管理规范化的基础,任何一个新入职者都可以通过职位分析来了解这个职位。工作分析的结果就是编制《岗位说明书》。

任职资格是对能胜任职位者所具备特征进行客观描述,是针对任职者的,通常包括任职者基本特征(包括年龄、性别、学历、专业、性格等)、工作经验要求、工作技能、任职前需要的培训以及可能的特殊要求(例如本地户籍要求)等内容。通过任职资格的描述,企业就可以把人和职位进行合理的匹配。任职资格评价体系的建立的重点是建立胜任素质模型:在分析企业的发展要求和文化特点的基础上通过对优秀与一般业绩人员的行为特点的对比提取企业需要的胜任素质,包括专业素质、心理素质、职业素质、工作能力等;建立测评系统,开展潜能评价并将结果应用于以有效开发与利用核心人才为目标的人力资源管理各环节,这为包括招聘、培训、考核等环节提供了基础。

2.2 人力资源规划体系

人力资源规划的职能第6篇

关键词:企业人力资源战略管理体系构建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知识经济的趋势下,作为知识的载体和创新的主体,人力资源已成为企业取得和维系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如何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剧烈的企业变化和动荡的新挑战,在市场化改革和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促进企业组织开发、流程重组和管理变革,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发挥并提升人力资源的潜能,是一个关乎企业战略成败的问题。因此,人力资源管理也逐步从一项事务性、辅的管理活动转变成为一个战略性、导向性的管理系统。在这样一个前提下,企业需要构建与知识经济和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并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进行更多的尝试和创新,特别是机制创新以激活人才队伍打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支撑。

人力资源战略是在企业总体战略指导下制定的企业人力资源发展的战略,包括企业人力资源的使命和价值观,人力资源发展的目标、方向、方针与政策等。人力资源战略核心工作包括人力资源规划、组织管理和文化管理三大领域。人力资源规划是在人力资源战略基础上对企业未来人才的需要、供给,培养与选拔方式进行科学、整体的预测和规划,它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其它职能的基础。组织管理是在企业流程设计的基础上为了保证战略目标的实现而设计的企业组织结构、管理模式和岗位配置、人员配置(定编、定岗、定员)以及在新的企业发展阶段和新的经营环境下对现有组织结构进行创新和变革等,广义的组织管理还包括对企业基本制度的安排,即法人治理机制,其涉及到对企业所有权、控制权和经营权的合理安排。文化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最高层次,其涉及到对企业现有文化的分析和创建,构建一个包括企业核心价值、理念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表象文化等多层次、相互影响的文化体系,为员工和企业的发展创造一个比较好的氛围。企业文化管理还包括对企业文化的创新和重塑等。总体而言,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主要包括以下体系,之间相辅相成,不可分割:

一、主要内容

1.1工作分析体系:核心是职位分析与建立任职资格体系,完善素质模型。

1.2人力资源规划体系:人力资源规划则包括员工队伍的规划和管理规划。根据公司未来一段时间的发展战略制定在未来3—5年内的公司人力资源平衡计划,保证企业的人才需求得到满足。

1.3绩效管理体系:根据公司的业务发展的需要,建立绩效考核体系,绩效反馈与面谈帮助员工提高工作能力、工作业绩,实现组织与员工个人共同发展。

1.4薪酬和福利管理体系:根据公司的发展战略制定和完善公司的薪酬和福利管理制度,使公司的薪酬和福利富有竞争力。从而达到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目的。

1.5培训开发与员工职业生涯规划体系:依据企业任职资格标准对各类人员所需要知识,技能的要求,设计课程,同时实施中,结合企业阶段战略和策略需要,解决企业真正的短板问题,使员工的个人潜质、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注重后备干部的培养。

在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中,工作分析是平台,人力资源规划是方向,绩效管理是关键,薪酬福利是动力,培训开发及生涯规划是保证。

二、具体实施

2.1工作分析体系

职位分析旨在客观准确的对职位相关要素进行描述,是针对职位的,通常包括该职位的主要工作职责、工作主要内容、完成工作所需要的职权、在履行工作时与其他职位发生的工作关系和工作环境等内容,这是管理规范化的基础,任何一个新入职者都可以通过职位分析来了解这个职位。工作分析的结果就是编制《岗位说明书》。

任职资格是对能胜任职位者所具备特征进行客观描述,是针对任职者的,通常包括任职者基本特征(包括年龄、性别、学历、专业、性格等)、工作经验要求、工作技能、任职前需要的培训以及可能的特殊要求(例如本地户籍要求)等内容。通过任职资格的描述,企业就可以把人和职位进行合理的匹配。任职资格评价体系的建立的重点是建立胜任素质模型:在分析企业的发展要求和文化特点的基础上通过对优秀与一般业绩人员的行为特点的对比提取企业需要的胜任素质,包括专业素质、心理素质、职业素质、工作能力等;建立测评系统,开展潜能评价并将结果应用于以有效开发与利用核心人才为目标的人力资源管理各环节,这为包括招聘、培训、考核等环节提供了基础。

2.2人力资源规划体系

人力资源规划的职能第7篇

关键词:企业人力资源战略管理体系构建

0引言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知识经济的趋势下,作为知识的载体和创新的主体,人力资源已成为企业取得和维系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如何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剧烈的企业变化和动荡的新挑战,在市场化改革和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促进企业组织开发、流程重组和管理变革,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发挥并提升人力资源的潜能,是一个关乎企业战略成败的问题。因此,人力资源管理也逐步从一项事务性、辅的管理活动转变成为一个战略性、导向性的管理系统。在这样一个前提下,企业需要构建与知识经济和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并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进行更多的尝试和创新,特别是机制创新以激活人才队伍打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支撑。

人力资源战略是在企业总体战略指导下制定的企业人力资源发展的战略,包括企业人力资源的使命和价值观,人力资源发展的目标、方向、方针与政策等。人力资源战略核心工作包括人力资源规划、组织管理和文化管理三大领域。人力资源规划是在人力资源战略基础上对企业未来人才的需要、供给,培养与选拔方式进行科学、整体的预测和规划,它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其它职能的基础。组织管理是在企业流程设计的基础上为了保证战略目标的实现而设计的企业组织结构、管理模式和岗位配置、人员配置(定编、定岗、定员)以及在新的企业发展阶段和新的经营环境下对现有组织结构进行创新和变革等,广义的组织管理还包括对企业基本制度的安排,即法人治理机制,其涉及到对企业所有权、控制权和经营权的合理安排。文化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最高层次,其涉及到对企业现有文化的分析和创建,构建一个包括企业核心价值、理念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表象文化等多层次、相互影响的文化体系,为员工和企业的发展创造一个比较好的氛围。企业文化管理还包括对企业文化的创新和重塑等。总体而言,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主要包括以下体系,之间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如下图):

1主要内容

1.1工作分析体系:核心是职位分析与建立任职资格体系,完善素质模型。

1.2人力资源规划体系:人力资源规划则包括员工队伍的规划和管理规划。根据公司未来一段时间的发展战略制定在未来3—5年内的公司人力资源平衡计划,保证企业的人才需求得到满足。

1.3绩效管理体系:根据公司的业务发展的需要,建立绩效考核体系,绩效反馈与面谈帮助员工提高工作能力、工作业绩,实现组织与员工个人共同发展。

1.4薪酬和福利管理体系:根据公司的发展战略制定和完善公司的薪酬和福利管理制度,使公司的薪酬和福利富有竞争力。从而达到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目的。

1.5培训开发与员工职业生涯规划体系:依据企业任职资格标准对各类人员所需要知识,技能的要求,设计课程,同时实施中,结合企业阶段战略和策略需要,解决企业真正的短板问题,使员工的个人潜质、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注重后备干部的培养。

在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中,工作分析是平台,人力资源规划是方向,绩效管理是关键,薪酬福利是动力,培训开发及生涯规划是保证。

2具体实施

2.1工作分析体系

职位分析旨在客观准确的对职位相关要素进行描述,是针对职位的,通常包括该职位的主要工作职责、工作主要内容、完成工作所需要的职权、在履行工作时与其他职位发生的工作关系和工作环境等内容,这是管理规范化的基础,任何一个新入职者都可以通过职位分析来了解这个职位。工作分析的结果就是编制《岗位说明书》。

任职资格是对能胜任职位者所具备特征进行客观描述,是针对任职者的,通常包括任职者基本特征(包括年龄、性别、学历、专业、性格等)、工作经验要求、工作技能、任职前需要的培训以及可能的特殊要求(例如本地户籍要求)等内容。通过任职资格的描述,企业就可以把人和职位进行合理的匹配。任职资格评价体系的建立的重点是建立胜任素质模型:在分析企业的发展要求和文化特点的基础上通过对优秀与一般业绩人员的行为特点的对比提取企业需要的胜任素质,包括专业素质、心理素质、职业素质、工作能力等;建立测评系统,开展潜能评价并将结果应用于以有效开发与利用核心人才为目标的人力资源管理各环节,这为包括招聘、培训、考核等环节提供了基础。

2.2人力资源规划体系

人力资源规划的职能第8篇

关键词:人力资源 价值链 职业生涯规划

中图分类号:F27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9-021-02

一、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内容

21世纪是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知识经济时代,人才是企业里最宝贵的资源,是企业最核心的竞争优势,那些能够吸纳、留住、开发、激励一流人才的企业将成为市场竞争的真正赢家。现代企业的成功,归根结底是拥有高水平的管理者和高素质的员工。谁拥有一流的人才,谁就拥有一流的竞争力。在这种情况下,组织如何保留人才并使其得到发展便成为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只有人的才能和潜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才有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充分体现员工的自我价值,既是留住人才、吸引人才的保证,也是企业保竞争力的保证。因此,在企业内部引入职业生涯管理将可能是一个解决企业发展动力问题的途径。

职业生涯(Career)源自拉丁文的“路径”之意,是一个人一生中的所有与工作职业相联系的行为和活动,以及相关的态度、价值观、愿望等的连续性经历的过程。职业生涯规划是指组织依据自身的发展战略目标。结合员工的能力、兴趣、价值观等,确定双方都能接受的职业生涯目标,并通过培训、工作轮换、丰富工作经验、绩效考核与薪酬福利等一列措施,逐步实现员工职业生涯目标的过程。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理论自20世纪50年代产生以来,在美国和西欧一些发达国家得到不断发展和传播,在我国也获得了一定的推广和发展。其作为经营人力资本的重要手段日益成为企业和员工共同关注的焦点。蕴含着全新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和模式的职业生涯规划,在实践中正成为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职业生涯管理有着清晰的“双赢目标”:首先,员工要对自己的职业发展进行科学的规划。美国著名的职业指导专家埃德加・H・施恩教授认为:职业生涯发展实际上是一个持续不断的探索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每个人都在根据自己的天资、能力、动机、需要、态度和价值观等慢慢地形成较为明晰的与职业有关的自我概念(职业锚)。其次,企业要帮助员工明确自身能力状况,指明未来目标和发展方向,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并在此基础上以培训、薪酬、建立任职资格体系等为保障机制,为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的实现提供必要的条件,最大程度地激发员工的潜能,最终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共同发展。

二、基于人力资源价值链的职业生涯规划的内涵

职业生涯规划是一项比较规范、长期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是一种体现员工与组织双赢的人性化管理措施。在企业实践中。它既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又不局限于人力资源管理的某一个模块,其有效实施涉及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分析、招聘、培训、工作设计、绩效考核与薪酬福利等模块。从我国职业生涯规划的实践看,开展职业生涯活动的系统性很差,难以达到预期效果,这是因为职业生涯规划开展中往往缺乏相关配套制度和有力措施的支撑,人力资源管理职能缺少协同作用,没有统一整合到员工与组织的职业发展中来。因此,我国职业生涯管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将组织的需要与员工的需求结合起来,同时发挥人力资源管理各职能模块的协同作用,确保职业生涯管理的实现,才能最终实现组织的发展战略。

如何做到这一点呢?基于人力资源价值链的职业生涯管理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个路径。企业价值链(Value Chain)理论最早由美国哈佛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于1985年提出。价值链理论认为不同的企业参与的价值活动中,每个价值活动环节都可能为企业创造竞争优势。企业经营的本质是通过经营人才来经营客户。最终是经营人,只有人按照岗位职责的要求,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才能有效地整合人、财、物、信息等资源。形成企业价值。基于这一理论认识。近年来,国内外研究人力资源管理的学者们将波特的价值链理论应用到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中,提出了人力资源的价值链理论。它是指人力资源在企业中的价值发现、价值创造、价值评价和价值分配一体化的环节。价值链本身就是对人才激励和创新的过程。职业生涯管理是组织与员工互动的过程,这一过程从价值链的角度看,它也是个体员工与组织基于组织战略进行价值设定、开发、评价与分配的一个系统化、柔性化和价值增值的过程。

三、基于人力资源价值链管理的职业生涯规划构建模式

职业生涯管理系统是员工与组织相互作用、互相配合组成的“需求―道路”活性复杂实践系统,并表现为隐形的个体层面和显性的组织层面,二者相互驱动,共同实现职业的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职业生涯管理的关键在于动态地把握员工的内在职业需求与组织的外在道路,使职业生涯管理活动能够与其他人力资源管理活动(如招聘、绩效评估、培训及薪酬管理等)有机结合、互相促进。从而发挥效果。员工与组织职业生涯的发展是人力资源各模块管理的归宿和落脚点,其管理过程也是员工与组织彼此需求相互匹配与适应的统一过程。基于此,人力资源价值链的职业生涯规划构建模式的核心就是以人力资源各模块的整合实现职业生涯管理,具体讲就是在企业战略目标的指引下,将员工的绩效考核与薪酬福利、教育培训、职业生涯通道设计等方面,贯穿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全过程,并形成有效的互动,实现对员工职业生涯发展的全方位管理。

第一,以企业战略为指导开展职业生涯规划。企业的经营战略和发展目标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职业生涯发展计划的开展。从理论上讲,企业的整体经营目标应该是许许多多的员工个体发展目标的集合体,员工个体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只有与企业的整体发展目标相吻合,才具有实现的可能性。反过来,企业在制定经营与发展目标时,只有充分考虑到员工的职业生涯发展计划,才真正找到了目标实现的支撑。因此,企业必须根据自身的战略目标来开展职业生涯规划,使其与组织架构设置、岗位设置和员工晋升、考核等各项管理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将员工职业生涯真正纳入人力资源管理的轨道,才能实现员工个人和企业协调共同发展的目标。

第二,完善绩效考核与薪酬体系。绩效考核体系的建立可以确保企业战略落地,同时可以促进个体、团队和整个企业的绩效持续改进,提升企业的核心能力与竞争优势。另外,绩效考核是企业实现薪酬分配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培训开发体系设计与管理的重要依据,更是薪酬发放和调整的依据。因此,员工职业生涯发展路径与员工个人的绩效考核结果之间存在一定程度L的吻合性,绩效考核结果的运用与绩效改进是员工

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参考要素。毫不夸张地说绩效考核是员工职业生涯规划有效实施的重要推动力,更是以职业生涯规划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核心要索。

第三,建立和完善企业培训体系。企业的教育培训为员工职业生涯发展起到了补充与促进作用,企业通过不断完善培训体系,建立学习型组织,能够促成和加速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的实现。在实践中,企业一方面可以根据员工的职业发展需要开展员工职业规划培训,让企业的所有员工了解为什么要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以及做什么和怎么做,并在具体实施中随时根据需要开展培训和咨询活动,让职业生涯规划得到有效实施;另一方面培训开发工作,可以提高员工工作技能和综合素质,强化员工对组织的认同,培养员工的客户服务意识和团队精神,使企业和员工真正实现共同成长,这为职业生涯规划的开展创造了良好的内部环境。

第四,建立合理的职业生涯发展通道。职业生涯目标确定后,员工要把目标转化为具体的行动方案,这就需要企业建立相应的职业通道,即企业通过lT作分析和工作设计,结合企业组织结构体系、薪酬结构,把内部岗位分为例如管理、研究、生产、营销和服务等序列,为员工提供明确的、多元化的职业生涯发展通道。职业通道是员工实现职业理想和获得满意工作,或者达到职业生涯目标的路径。目前多路径、多通道的多重职业通道设计成为主要形式,它实现了职务和职能等级的并行,并且在薪酬制度设计上相互衔接和对应,从而鼓励员工在不同的职业发展道路上取得进步和发展。

第五,开展跟踪反馈和指导。职业生涯发展是一个长期的动态变化过程,因此,在员工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员工必须不断接受新岗位和层次的变化。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改善素质结构。为此,企业须加强对员工生涯计划实施的跟踪和指导,建立反馈体系,实时通过绩效评估监控员工的岗位匹配程度,定期对其工作进行反馈和点评。对员工与岗位不相匹配的情况,要及时和员工进行探讨、加以修正,帮助其克服存在的不足。监督员工往生涯设定的目标方向发展,最终实现职业生涯目标。

人力资源规划的职能第9篇

    1美国劳工部电子政务总体战略简介

    2002年12月,美国国会通过由布什总统签署的《2002年电子政府法案》。为了回应美国官方指示和总统的管理议事日程的要求,美国劳工部制定了一套电子政务战略。这一战略规划出了劳工部将如何变成“数字化部门”,即劳工部如何利用快速变化的技术环境以改善客户服务,管理客户关系和适应未来数字经济带来的变化。电子政务战略是一个综合的,全组织范围的计划。如图1所示,美国劳工部电子政务战略通过四个主要组成部分的整合,组织能力,客户关系管理,组织结构,安全和隐私,以提高劳工部向客户提供的服务。

    1.1组织能力

    组织能力是电子政务战略的中心内容,是指开发、实施和维护用于履行劳工部职能的高水平数字化服务所需要的政策,计划,人员和管理程序,可以确保劳工部有合适的管理框架,用以选择电子政务工程项目,以及保证工程项目的有效管理和及时交付完工。

    1.2客户关系管理

    客户关系管理帮助劳工部识别客户,评估客户需要,以及决定如何满足和不断改善客户服务的方法、技术和能力。劳工部以客户为中心,而不是组织为中心。注重与客户沟通,知道他们是谁,他们想要什么。

    1.3组织结构

    组织结构是对目前和预期业务管理流程与信息技术之间关系的明确描述和记录。

    1.4安全和隐私

    安全和隐私需要通过整合规划框架和运用统一的方法来制定和实施安全策略,程序和计划,包括威胁和漏洞分析,以及风险消减与管理。在以上四个组成部分中,组织能力是电子政务战略的最重要的内容,它不仅取决于有恰当的政策、计划和程序,更需要有合适的人,来成功的识别、管理和完成电子政务项目。组织能力中的人力资源是成功转型为“数字化部门”的关键要素。为了确定支持劳工部电子政务战略的必要的人力资源要求,劳工部实施了以战略为根本出发点的电子政务人力资源规划。

    2总体战略指引下的人力资源规划

    基于电子政务战略,劳工部首席信息官办公室(OCIO)聘请专业机构对电子政务人力资源实施了一次综合评估,包括横向评估和纵向评估两个部分。由OCIO的专项事务专家、专业咨询人员和信息技术小组组成的人力资源规划小组(以下称规划小组),执行人员评估。根据工作量和资格,评估了现有人员的能力,确认了未来在电子政务战略背景下的各职位对人员能力的要求,并且制定相应的战略,用以消除当前和未来人员能力和岗位需求之间的差距。在劳工部副首席信息官、联邦IT人力资源CIO理事会联合主席LauraCallahan博士的指导下,劳工部信息技术中心(ITC)被选作电子政务人力资源纵向评估试点机构。作为劳工部信息技术策略指导和运营支持的提供者,信息技术中心能够对电子政务人力资源的政策和技术方面的调查提供得天独厚的条件。为了有助于确保评估过程全面并提高数据收集的准确性,评估工作在信息技术中心所有级别员工的全过程密切合作下进行。规划小组对信息技术中心目前和未来人力资源的特性和能力进行了纵向评估,评估步骤如下:

    2.1制定业务战略定义

    为了给信息技术中心制定战略业务定义,规划小组利用国内外相关专业知识明确阐释了信息技术中心的未来愿景。对组织关键的IT职能和活动进行识别和验证,用以创建一个精确的当前业务绩效评估模型。然后,规划小组确定了影响人力资源水平的变化驱动因素,包括工作量和任职资格。同样,规划小组也评估了内部和外部因素,包括推行电子政务初始化的实施和快速技术进步的影响。基于这一评估,产生了信息技术中心的组织未来愿景,概括地列示了技术信息中心工作的预期变化和必需的任职资格。战略业务定义的成果为随后的基于供给和需求分析提供了实证基础。这些分析评估了信息技术中心的工作量,任职资格和人力资源特性与能力。

    2.2实施工作分析

    通过对分配给各岗位和活动的工作进行量化,规划小组估算了信息技术中心目前基本工作量。根据确认的工作量驱动因素和信息技术中心专业知识,备用工作量和未来可能新增的工作量要求也同样被量化。为了提供更强有力的评估结果,运用职位级数,业务外包比率和其他因素,也将工作量分配的合理性进行了评估。规划小组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胜任能力评估,任职资格被定义为在完成一项特定工作时需要的知识、技能、能力、特征和行为。规划小组确认并定义了目前和不久的将来,在信息技术中心中能实现成功绩效所需要的一整套关键任职资格考核指标。通过咨询劳工部内外的专家,并参考相关数据资源,如《克林格—科恩法案》和美国联邦人事管理局(OPM)《GS-2200信息技术同类职业职位分类标准》中规定的任职资格的规定,制定了一整套简明的横向技术任职资格考核指标。接着,规划小组进行一项任职资格调查,对信息技术中心现有职工和管理人员的业务熟练程度进行摸底,用以建立未来熟练水平的起点或目标。为了提供更强有力的评估结果,对员工,部门经理和信息技术中心的中心主任进行了多层级评估。根据工作能力的重要性,也提供了当前和未来所需的投入。

    2.3评估人力资源状况

    规划小组用一个纵向剖面图,对目前信息技术中心的人员成分和构成情况进行了评估。信息技术中心目前员工分工和分配的评估,涉及各种要素,包括人员结构和退休条件等。在对现有人力资源进行评估时,整个规划期间的员工自然缩减和招聘等因素也纳入计算范围内。

    2.4分析差距

    随着工作量,任职资格和人力资源分析结果的产生,规划小组进行了全面的差距分析,确认当前和预期未来的人员缺口。规划小组确定了信息技术中心现有人力资源与其需完成的工作量之间的缺口,以及信息技术中心未来人力资源与其未来工作量需求的缺口。此外,还确定了以目前人员的业务熟练程度要达到未来目标的业务熟练水平,所需补充的任职能力缺口。例如,差距分析显示,网络管理和技术服务岗位所需的很多重要的业务能力,其未来所要达到的熟练水平超过了目前这一岗位需要的业务熟练程度。类似地,差距分析还显示,客户关系管理工作职能未来工作量的需求预计将大大超过目前工作量的供给。

    2.5形成解决方案

    最后,规划小组把重点放在后面的解决方案分析,对工作量、人员和任职能力等差距按照重要性进行了排序,并制定了一套具体战略解释差距的优先次序。在提出建议时,规划小组提出解决人力资源能力不足的两个主要方法:一是通过投资和发展现有人力资源培养能力;二是外聘专家或专业人员。规划小组提出的对投资和发展现有人力资源的具体策略是:自我学习和组织指导,通过这两种方法来解决业务熟练问题。此外,规划小组还提出从机构设置、流程、人力资源和管理方法方面入手,全面解决人员与工作量中存在的差距和缺口。此外,成功的电子政务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客户对他们政府的信任和令他们相信其个人业务和机密信息沟通始终是安全和保密的。为了实施更大型的电子政务人员筹划工作,规划小组还对劳工部所属的六个主要机构中的同一工作职能“信息技术安全和隐私”,实施了高层次横向评估。评估安全和隐私职能能够帮助首席信息官办公室(OCIO)决定如何给自己定位,以便能做到最好的支持劳工部的其他机构,满足其在安全和保密工作方面的需要。规划小组与一些来自劳工部所属机构中的专家以及劳工部以外的专门机构的专家进行了面谈。规划小组评估并总结信息技术安全和保密工作职能的几个特点,包括:目前各机构中安全和保密工作活动的基本要求;未来工作趋势或预期变化;未来工作中对工作量或任职能力的要求可能发生的变化等。

    3对我国电子政务人力资源管理的启示

    目前,美国联邦政府和州一级政府已全部上网,利用政府网站公开政务信息,进行资源共享,为民众提供各种查洵、申请、交费、注册、申请许可等服务。已经有超过60%的互联网用户通过政府网站进行事务处理。美国的电子政务战略性人力资源规划,为电子政务配置了合适的人才,使得电子政务应用取得了显着成效。对我国电子政务提供了有益的启示与借鉴。结合我国实际,未来我国人力资源管理和战略规划工作应该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3.1制定战略性人力资源规划

    战略性人力资源规划,强调人力资源规划与战略计划相结合。它是在对内外部环境进行理性分析的基础上,明确人力资源管理所面临的挑战以及现有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不足,清晰的勾勒出与企业未来发展相匹配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并制定出能把目标转化为行动的可行措施及对措施执行情况的评价和监控体系,从而使人力资源战略形成一个完整的战略系统。组织的人力资源规划如果不是基于战略而制定,那么在组织实施战略时就没有与之相匹配的人力资源,就会导致组织拥有的人力资源与实现战略所需的人力资源在数量、构成和胜任能力等方面不相符合,造成人力资源配置效率的低下,影响战略的实施效果。因此,在我国进行电子政务人力资源规划时,有必要借鉴美国的经验,将人力资源规划与战略计划进行整合,制定战略性人力资源规划。首先,将人力资源规划的各项活动与电子政务战略愿景、战略目标、战略规划结合。其次,根据电子政务未来发展情况进行工作分析,评估在电子政务环境下所需人力资源的工作任务、任职资格,了解政府部门现有人力资源数量、质量、结构和分布等情况,进行人力资源供给和需求预测。最后,发现人力资源供求的差距并制定人力资源规划政策消除差距,实现人力资源供求平衡。此外,还要对人力资源规划实施后续的评价和监督,并根据电子政务战略实施动态调整。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