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电竞行业市场需求优选九篇

时间:2023-05-23 11:31:56

电竞行业市场需求

电竞行业市场需求第1篇

关键词:市场经济;电力市场;营销

在现代市场经济发展中,电力体制随着发展改革的深化,电力企业在多方面的面临竞争下,比如电网企业之间的竞争、发电企业间的竞争、替代能源的能源企业与发电企业竞争等。在电力市场竞争中电力企业才开始意识到了它的存在,觉醒服务意识,开始客户对服务经理逐步实行工作标准和管理制度,将现代化的信息管理系统进行逐步应用。但随着经济逐步的发展,社会应进一步提高电力服务的需求,在产生了电力企业电力营销管理模式的新问题下,新的困惑出现了。电力企业能够获得发展和生存要看如何开发和占领市场,并在国民经济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结合市场最新信息以及未来发展,在电力企业下营销策略显得非常重要 。

一、当前电力市场营销分析

1.优势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的加快市场化进程,初步形成全国范围的市场化格局,经济发展从主要受投资能力制约转为受需求增长制约。据测算,我国已达到 60%市场化程度。在电力市场化改革时是国内市场环境创造的有利条件。同时我国正在实施建设与改造农村电网、城市电网,将用户需求满足程度大大提升。在现代化的工业体系下电力工业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比较完整程序,有力于电力企业快速、健康、持续发展。

2.劣势

同时在电力工业快速发展时,也呈现出电力需求市场的各个变化,从而将电力企业的营销创新发展更快:电力需求市场逐步转变为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发展,决定电力市场的需求增长因素。各地区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的差异,以增强电力需求市场的影响,进一步扩大电力需求增长地区间的不平衡。电力需求结构发生的变化较大,第二产业仍是电力市场的主体,保持继续快速稳定增长,但其用电比重逐步略有下降,第三产业和居民生活用电比重相应提高。开始显现市场机制的作用,在电力需求市场下电力价格的影响日益突出。用户提出了对用电服务质量和电能质量更高的要求。

3.机遇

我国加入WTO,有利于积极有效利用电力公司的各种有效资源,将先进管理引进公司,更好的了解国外市场,市场范围和扩张业务领域,公司实力和竞争力迅速提升。同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各界对电力改革更高的标准和期望予以提出,要求打破垄断,建立统一、引入竞争,竞争、开放、有序的电力市场,以市场和竞争机制取代计划手段,要在更大范围内源资才能合理配置,提高电力经营、生产、建设各环节的效益和效率,已基本成熟企业竞价上网条件。

4.挑战

当前我国在竞争激烈的电力市场上,对提出电力企业的经营发展是较大挑战,尤其是在居民生活领域煤气、天然气与电力等的竞争较为激烈。同时计划经济管理体制就是现行的电价制度,尚没有形成合理的电价机制,对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很不适应,不利于企业的自我发展和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二、市场经济条件下电力市场营销创新发展的措施

1.观念创新

经营新形势时电力企业应进行快速了解,要对两个转变尽快实现:在市场观念的转变下将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计划用电为主转变到以电力营销走向主要的轨道;以效益走向为中心的轨道。一切要围绕市场为导向,市场营销的需求要进行

服务和服从,对市场营销的领导予以加强。不断加强并牢固树立“为客户服务”、 “为人民服务”的服务意识,积极将旧的工作作风 “坐等上门”“人求于我”、等进行改变,以适应群众要求及社会需求。   

2.技术创新

计算机网络化控制与管理在电力市场营销下进行全过程实施,促进营销流程应用电子商务技术。在县、市供电企业现有营销管理信息系统基础中,将营销环节电子化业务流程管理进行加速。其次是对网络电子付费方式的推进,方便用电和交费的客户。还要大力推广长寿命、多功能、高精度并具有有效防止智能窃电功能的电表,以遏制窃电歪想法势头。通过计划监控在地方电厂的实施下,有力于大网大机组的运作,将电力企业的整体经营效益进行提高。

3.服务创新

客户的排忧解难在电力企业的优质服务下很好体现出来,要做到一切真正为客户着想,让客户感到用电的安全、快捷、方便、清洁、可靠。营销部门的工作人员要加强客户用电了解的情况,做一切用电安全知识的工作。同时要将电力传统的业务进行改革,将业务范围扩大,给传统业务焕然一新。

4.组织创新

我国电力企业要学习国内外先进的管理模式,将内部的管理调整,使之与客户的需要和市场的变化相适应。比如抄表公司要在城区成立,要将公变台区管理逐步推广,营抄秩序的规范,将用电营抄人员的各方面素质提高。出台各项管理制度,整章建制加快,将优质服务的企业形象对外树立。也要成立停送电协调办公室,把客户供电企业线路、变电站检修以及客户业扩工程施工结合起来部署,统筹兼顾,客户的节假日和生产淡季要特别要考虑。

5.市场创新

在新世纪下,电价政策要在电力企业下积极运用,将市场份额进行争取。根据市场需求的价格弹性,对大工业客户实行超基数的电价优惠,工业用电市场将很好稳定;将分时电价差拉大。将分时用电市场利用价格杠杆进行启动。对居民生活用电的电价实行两时段,使居民合理用电;对蓄热电锅炉、冰蓄冷空调及其他蓄能设备实行分时段优惠电价。同时要进行用电推广,电能的使用进行增加。城市对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供电企业应当联合政府部门和用电设备制造商,适时加强宣传力度,鼓励使用蓄热电锅炉、电空调、电炊具,引导消费,力争以电的消费逐步取代燃煤和燃气,增加电力在能源消费中的占有率。

结论

总而言之,电力企业的核心业务就是电力营销,企业自身的发展和生存和

电力营销工作的质量有着密切的关系,决定着企业的竞争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电力服务的工作是必将得以历练的,同时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服务的水平将得到前所未有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杜松怀,温步赢,蒋传文.电力市场[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4.

电竞行业市场需求第2篇

关键词:市场经济;电力市场;营销

在现代市场经济发展中,电力体制随着发展改革的深化,电力企业在多方面的面临竞争下,比如电网企业之间的竞争、发电企业间的竞争、替代能源的能源企业与发电企业竞争等。在电力市场竞争中电力企业才开始意识到了它的存在,觉醒服务意识,开始客户对服务经理逐步实行工作标准和管理制度,将现代化的信息管理系统进行逐步应用。但随着经济逐步的发展,社会应进一步提高电力服务的需求,在产生了电力企业电力营销管理模式的新问题下,新的困惑出现了。电力企业能够获得发展和生存要看如何开发和占领市场,并在国民经济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结合市场最新信息以及未来发展,在电力企业下营销策略显得非常重要。

一、当前电力市场营销分析

1.优势。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的加快市场化进程,初步形成全国范围的市场化格局,经济发展从主要受投资能力制约转为受需求增长制约。据测算,我国已达到60%市场化程度。在电力市场化改革时是国内市场环境创造的有利条件。同时我国正在实施建设与改造农村电网、城市电网,将用户需求满足程度大大提升。在现代化的工业体系下电力工业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比较完整程序,有力于电力企业快速、健康、持续发展。

2.劣势。同时在电力工业快速发展时,也呈现出电力需求市场的各个变化,从而将电力企业的营销创新发展更快:电力需求市场逐步转变为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发展,决定电力市场的需求增长因素。各地区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的差异,以增强电力需求市场的影响,进一步扩大电力需求增长地区间的不平衡。电力需求结构发生的变化较大,第二产业仍是电力市场的主体,保持继续快速稳定增长,但其用电比重逐步略有下降,第三产业和居民生活用电比重相应提高。开始显现市场机制的作用,在电力需求市场下电力价格的影响日益突出。用户提出了对用电服务质量和电能质量更高的要求。

3.机遇。我国加入WTO,有利于积极有效利用电力公司的各种有效资源,将先进管理引进公司,更好的了解国外市场,市场范围和扩张业务领域,公司实力和竞争力迅速提升。同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各界对电力改革更高的标准和期望予以提出,要求打破垄断,建立统一的、引入竞争,竞争、开放、有序的电力市场,以市场和竞争机制取代计划手段,要在更大范围内源资才能合理配置,提高电力经营、生产、建设各环节的效益和效率,已基本具备企业竞价上网条件。

4.挑战。当前我国在竞争激烈的电力市场上,对提出电力企业的经营发展是较大挑战,尤其是在居民生活领域煤气、天然气与电力等的竞争较为激烈。同时计划经济管理体制就是现行的电价制度,尚没有形成合理的电价机制,对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很不适应,不利于企业的自我发展和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二、市场经济条件下电力市场营销创新发展的措施

1.观念创新。经营新形势时电力企业应进行快速了解,要对两个转变尽快实现:在市场观念的转变下将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计划用电为主转变到以电力营销走向主要的轨道;以效益走向为中心的轨道。一切要围绕市场为导向,市场营销的需求要进行服务和服从,对市场营销的领导予以加强。不断加强并牢固树立“为客户服务”、

“为人民服务”的服务意识,积极将旧的工作作风“坐等上门”“人求于我”、等进行改变,以适应群众要求及社会需求。

2.技术创新。计算机网络化控制与管理在电力市场营销下进行全过程实施,促进营销流程应用电子商务技术。在县、市供电企业现有营销管理信息系统基础中,将营销环节电子化业务流程管理进行加速。其次是对网络电子付费方式的推进,方便用电和交费的客户。还要大力推广长寿命、多功能、高精度并具有有效防止智能窃电功能的电表,以遏制窃电歪想法势头。通过计划监控在地方电厂的实施下,有力于大网大机组的运作,将电力企业的整体经营效益进行提高。

3.服务创新。客户的排忧解难在电力企业的优质服务下很好体现出来,要做到一切真正为客户着想,让客户感到用电的安全、快捷、方便、清洁、可靠。营销部门的工作人员要加强客户用电了解的情况,做一切用电安全知识的工作。同时要将电力传统的业务进行改革,将业务范围扩大,给传统业务焕然一新。

4.组织创新。我国电力企业要学习国内外先进的管理模式,将内部的管理调整,使之与客户的需要和市场的变化相适应。比如抄表公司要在城区成立,要将公变台区管理逐步推广,营抄秩序的规范,将用电营抄人员的各方面素质提高。出台各项管理制度,整章建制加快,将优质服务的企业形象对外树立。也要成立停送电协调办公室,把客户供电企业线路、变电站检修以及客户业扩工程施工结合起来部署,统筹兼顾,客户的节假日和生产淡季要特别要考虑。

5.市场创新。在新世纪下,电价政策要在电力企业下积极运用,将市场份额进行争取。根据市场需求的价格弹性,对大工业客户实行超基数的电价优惠,工业用电市场将很好稳定;将分时电价差拉大。将分时用电市场利用价格杠杆进行启动。对居民生活用电的电价实行两时段,使居民合理用电;对蓄热电锅炉、冰蓄冷空调及其他蓄能设备实行分时段优惠电价。同时要进行用电推广,电能的使用进行增加。城市对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供电企业应当联合政府部门和用电设备制造商,适时加强宣传力度,鼓励使用蓄热电锅炉、电空调、电炊具,引导消费,力争以电的消费逐步取代燃煤和燃气,增加电力在能源消费中的占有率。

结论

电竞行业市场需求第3篇

关键词:发电企业;电力市场;意义;策略

1.引言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电力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电力企业作为发电市场唯一法定购买方,其市场营销情况对企业的整体发展影响较大。但由于电力企业存在工作管理上的漏洞,容易造成电力过剩等问题,阻碍了发电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进程,因此,企业的市场营销工作需要提升竞争力度,改善电力市场的建设情况。

2.火力发电企业参与竞价的意义

由于电力生产的垄断性较强,目前我国电力市场竞争仍然处于初级发展阶段,除了用电结构缺乏合理性等主观因素,国家相关政策对于电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也存在较高要求,火力发电企业面临着竞争日益加剧的市场,生存发展更加艰难。企业只有主动参与市场竞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有先进发展技术的领先性。企业能够积极贯彻落实国家政策,以服务全社会的发展理念逐步改善企业内部的市场营销机制,防止盲目跟风,使企业的整体运作情况围绕电力市场的运作机制良好发展,增强企业的社会实践性,从而为发电企业全面参与电力市场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3.建立发电企业市场营销机制的考量

发电企业的市场营销必须在充分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的前提下满足更多用户的利益要求,在电力市场改革的新形势下,笔者提出以下两点主要内容为发电企业市场营销机制的新考量:

3.1发展策略的新考量

传统的发电企业市场营销方法已经无法解决当前电力市场存在的矛盾性问题,发电企业需要积极学习先进的营销手段,结合企业实际情况进行投入使用,变被动为主动,充分挖掘本企业的竞争优势,在符合国家规定要求的基础上全面改善企业的生产方式,以经济效益最大化为原则,积极探索新的战略发展方法,同时使社会效益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拓宽企业在市场中的销售渠道。

3.2价格控制的新考量

由于电力商品的质量标准都是由国家统一制定和检测,在电力商品进入不同企业的电网管理系统前没有任何差异。而在不同企业内部,各种类型的电力价格是有所差别的。因此,发电企业在进行电力商品的改善与销售时,都要确保电力的清洁、高效,同时注意发电成本的监控,根据不同经营销售方式所反馈的利润情况进行调整,使企业在注重抢发多发电量的基础上提升经营效率。

4.电改9号文后,电力市场建设的方向及建议

电改9号文件对于电力市场发电等级、能耗水平以及产业政策的区域化有了更高层次的需求。改革后,电力市场形成了主体多元化的竞争格局,电力市场朝着电力行业发展迅速、理顺电价形成机制的有序化特征方向发展,公益性质以外的发售电价格由电力市场逐步形成,辅助服务分担共享以及跨省跨区电力交易等新型营销机制进一步深入完善,形成了更加公平规范的市场交易平台。就此,电力市场建设的发展方向对发电企业的生产经营有了进一步的要求与推广,并提出类似于完善政府公益性调节功能、提升以需求侧管理为主的供需平衡保障水准、鼓励社会资本投资配电业务以及全面放开用户侧分布式电源市场等创新性措施,从而切实加强发电企业的统筹规划,积极营造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氛围推进企业稳妥发展。

5.发电企业参与电力市场竞价的几点策略

在较为深入地对发电企业市场竞争的特征与现状后,笔者对电改9号文后的电力市场建设方向提出了一定建议。在此基础上,只有更加针对性地提出发电企业参与电力市场竞价的策略,才能始终保证企业以顾客为本,通过提升营销手段来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5.1掌握电力市场规则,适应市场竞争环境

只有充分了解自身企业所在环境的发展情况,才能了解电力市场的规则制度,从而强化企业对电力市场相关知识的学习,更加精准地把握企业自身的发电成本与价格控制。企业需要各个部门的协调合作,分阶段地对电力市场技术系统的投运以及报价信息等内容进行掌握,尽量全面收集市场竞争的相关信息,从而帮助企业适应竞争环境,切实有效地制定价格策略。

5.2拓宽市场竞争渠道,提高电力营销能力

电力市场竞争中存在其他企业在正常购售电外的销售渠道,因此,本企业应主动发现其他方式或区域的电力商品需求,学会与其他用户或资源型企业合作发展,运用新的手段改变电力商品的销售形式,提高电力附加值。值得注意的一点是,企业在拓宽新的营销渠道时应当保证在国家政策的规定下进行,不得为了提升营销水平而做出违反法律规定的销售事件。

5.3加强市场竞争管理,降低市场营销成本

随着发电企业销售力度的加大,企业内部的工作量会逐步加大,生产情况也会更加复杂。因此,企业必须制定符合自身发展情况的政策并落实,严格加强市场竞争监督,规范电力企业的生产管理,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优质运行。同时在市场监督的过程中反馈情况,探索新型经营方式,在不影响电力商品质量的前提下降低运行成本与材料费用,从而在进行企业生产经营计算调节的过程中降低企业营销成本。

5.4提高企业人员素质,创新市场竞争手段

一个发展良好的发电企业离不开一组高素质的企业人员,企业在注重营销手段与竞争实力的同时需要保证企业内部工作人员的管理与鼓励,制定适当的赏罚措施与先进技术的交流学习机会,定期调节企业内部的人员配置,促进企业人员创新潜能的发挥,保障工人主动、积极、负责地对待企业不同阶段的工作,统筹考虑市场竞争的新方式,提高资源利用率。

6.结束语

综上所述,发电企业的电力市场竞争与营销工作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存在机遇与挑战,只有全面转换企业发展理念,利用先进技术手段参与市场竞争,才能不断提高电力营销工作的综合效益。相信在国家、企业几个人的共同努力下,发电企业的经营管理情况会得到改善,企业素质得到提升,企业在电力市场竞争的环境下能够生存、发展并不断壮大。

作者:黄川 单位:华电新疆发电有限公司乌鲁木齐热电厂

参考文献:

[1]袁晓奎.发电企业电力市场营销策略的探讨[J].经营与管理,2013.

电竞行业市场需求第4篇

关键词:电力产业;监管需求;演变

一、电力价格监管需求

(一)输、配电价格监管的刚性需求。尽管电力产业经历了市场化改革,但输、配电领域显著的自然垄断特性仍决定了其价格监管需求的刚性。在包括电力产业在内的自然垄断产业中,政府“从资源有效配置和服务的公平供给观点出发,以限制垄断企业确定垄断价格为目的,对价格(在规制产业中称为收费)水平和价格体制进行规制”。对于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经营目标,且拥有业务专营权和相对独立的生产经营决策权的企业来说,其所具有的强市场垄断力,很容易使其滥用垄断地位制定垄断价格来获取超额利润,使消费者承担较高的价格,从而产生一种扭曲分配效率的潜在可能性,这也是价格监管的最根本原因。具体来看,若按照电力企业定价的利益取向,即以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入定价,将形成保证企业获得最大利润但电量偏低的垄断电价,很明显,这是代表公众利益的政府所不能允许的。但政府进行的电价监管也并非一味地关注消费者利益而置企业的生存于不顾,公平地说,政府对电价的监管是试图兼顾到双方的利益。因为如果按照公众所期望的理想电力价格,应该使价格等于边际成本,这将避免价格高于边际成本而引起的效率损失,从而形成帕累托最优。但由于自然垄断企业的成本是递减的,因此,这种定价必将导致电力企业亏损,除非政府给予长期特别补贴。而事实上,政府不可能长期为某个行业提供补贴,所以这种令消费者满意的定价又不能够保证电力企业的利益。因此,政府的电价监管必须围绕如何解决电力产品的企业最优价格与社会最优价格之间的矛盾展开。总之,政府对输、配电垄断环节的电价监管的目的在于:通过设计合理的电价形成机制,力求既能抑制垄断企业获取超额利润,保证消费者利益不受侵害,又能在保证企业正当利益的同时,有效刺激电力企业提高效率,且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二)逐步放开的发、售电价格监管。随着技术变迁等因素所导致发、售电领域自然垄断特征逐渐弱化,其电力价格应由市场竞争形成,从而使其价格监管需求降低。按照规制经济学原理,在能够实现比较充分竞争的业务领域内,政府应放松规制,力求充分发挥竞争机制的作用,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然而,政府对售电价格监管政策的放弃应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其一,由于电力产业的发、输、配、供四个环节之间需要高度的协调性,电力产品的生产价格及输、配电价格会通过转移价格影响最终的零售电价。因此,在售电领域还没有被完全放开的阶段,政府对电力零售供应小的环节仍实行价格监管显然是必要的。其二,电力产业是一个特殊行业,作为一个在国民经济中占有极其重要地位的基础产业和公共部门,电力产品的准公共品特征使其无法摆脱政府监管的需求。电力产品的终端用户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其价格变动的涉及面广、对社会经济影响大,公众的敏感性强,政府对电价的监管关系着广大公众的切身利益及国家整体竞争力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电价监管是电力产业安全、可靠、高效运行及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有力保障。出于这种考虑,即使在电力市场化改革提出在发、售电领域引入竞争的情况下,电力准公共品的特性也会使售电的价格受到较多限制,不可能也不应很快放开。

二、电力市场准入的监管需求

(一)确保规模经济的发电市场准入监管。在电力产业发、售电领域引入竞争的市场化改革之前,电力产业作为资本密集型的国家基础设施产业的技术经济特征(如网络经济性、规模经济性、范围经济性,及资本沉淀性),决定了它一直以自然垄断产业而存在,并进行纵向一体化的垄断经营。因此,发电市场的准入有政府监管的需求,并一度受到政府严格的进入限制,目的是确保规模经济,避免过度竞争。我国实行电力项目行政审批制度,大中型电力建设项目由当时的国家计委审批,小型电力建设项目由省级计委审批。而且,由于电力生产具有的规模经济及地方保护主义的存在,倘若政府对电力生产领域的准入不加限制和监管,很容易导致生产能力过剩及效率低下的小水电厂、小火电厂的大量出现,造成资源配置不当和环境污染。

(二)可竞争市场与电力准入监管的放松。随着电力产业发、售电环节自然垄断特征的淡化,其可竞争市场潜质日益显露,政府对发电领域的准入监管理由也开始变得不充分。同时,许多国家已认识到电力产业效率低下的根本原因在于缺乏市场竞争机制,传统的政府对发电领域严格的一74一进入控制经常导致电力建设投资短缺、电源建设不足及出现寻租、腐败现象。由此,各国开始在电力产业的发展中逐步重视并不断强化市场竞争机制的作用。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上兴起了电力产业打破垄断、引入竞争的市场化改革,发电和售电领域与原来纵向一体化垄断的电力产业分离开来,成为竞争性电力市场。由此,各国政府进一步解除对发、售电市场准入的限制。

(三)维护有效竞争与发、售电准入监管的重建。电力竞争性市场的形成并非意味着发、售电市场准入的监管需求完全消失。事实上,很多国家在电力行业放松规制的同时,对电力市场的发、售电环节的准入进行了监管制度的重建。即在电力产业市场化改革的过程中,发、售电环节的市场准入体现了再规制的需求。对于引入竞争的电力产业而言,尽管在发电领域引入竞争机制、采用宽松的市场准入,有利于各类发电公司进行公平竞争,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并提高效率,可保证和推动电力工业持续发展。但有效的竞争必须依赖于结构完善且有组织的市场,而现实世界中并不存在完美的竞争性市场,竞争者总是会利用市场中的每一个弱点和漏洞。如,电力产业的在位发电厂商往往可以利用其在位优势,设置限制竞争障碍,对电力市场开放后的新进入者进行排挤,或卖方价格联合,以及恶性竞争或兼并,最终形成另一种垄断状态,损害公众利益。这意味着,政府为电力市场确立一套保护公平竞争的市场行为规则,创造一种公平的比赛环境成为必要。

因此,在可竞争的发、售电市场,政府放松原来对市场准入严格控制的同时,以公平、透明的准入条款限定企业进入市场的资格,并按照统一的市场规则来规范企业在市场中的经营行为,可以促进竞争性领域的电力企业公平进入市场,且维护有效竞争的电力市场环境,确保竞争的活力和效率,这也正是电力准入再规制的理由和目的。

三、正外部性与电力安全、普遍服务的监管需求

(一)电力系统安全监管。电力产业是一个国家的基础设施产业,它的安全、稳定运行支撑着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和增长。电力产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先行行业,为其他行业提供动力支持和保障供给,带动相关产业(如机械制造业)的发展。此外,电作为一种准公共品,是企业和居民不可或缺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与国计民生密切相关,其供应的稳定性与安全性必须得到保证。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对安全供电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对进行电力改革的国家而言,电力体制处于调整转换的过程中,电力体制的市场化改革必然会使既定的各利益主体之间产生利益冲突,如中央与地方、电网企业与发电企业、电力企业内部的主业和辅业之间。而且,由于不同地区间能源丰缺的差异及国家范围内电力供应的不均衡,必然存在一些地区电力供应紧张的状况,这些因素都将对国家的电力安全产生潜在的威胁。因此,政府有义务和理由全力保护、维持和增进电力产业的这种正外部效应,即保证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是政府对电力进行社会性监管的首要内容。

(二)提供电力普遍服务。电力产业的经济社会特征决定了提供电力“普遍服务”的必然性。电力行业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与人们的正常生活密不可分,是一种基础、普遍的服务需要。电力产品的准公共品特征也决定了政府应通过贯彻执行电力普遍服务方面的标准,确保消费者享受平等服务以及社会福利不受损害。从本质上看,电力普遍服务的监管,作为政府的公共政策目标,属于政府的责任。电力普遍服务是政府社会性监管的一个内容,如何设计普遍服务机制,更好地监督普遍服务政策的实施也是政府监管政策中要进一步考虑的问题。

四、负外部性与电力产业环境监管需求

电竞行业市场需求第5篇

基础电信市场竞争的特点

(一)同质化竞争为主

我国基础电信市场竞争特征是同质化,主要表现在:服务对象同质化,都是面对电信整体市场;竞争手段同质化,价格战是主要的竞争手段。

基础电信业务市场由于历史原因,除通信法规的限制外(不同通信公司,业务种类有所限制),电信运营商在服务对象、服务种类、竞争手段等方面大同小异。由于经营许可的限制所造成的通信技术差异,被相互进入和替代所模糊,比如,移动通信运营商,利用2.5G、3G技术进入互联网市场;其他电信运营商,通过IP电话进入固定长途通信市场。我国电信市场竞争激烈,同质化是一个重要原因。

(二)价格竞争激烈

各种通信业务市场以同质竞争为主,各电信运营商的营销重点是以资费下降的方式,争夺市场份额,特别是争夺低端用户市场,主要集中在价格战上。在电信业务领域,一直以来都以价格竞争抢占市场份额,并没有形成电信市场的良性发展局面。

(三)不正当竞争

任何市场竞争应当遵守规则,但现在的电信市场竞争夹杂着许多不正当竞争内容。常见的表现形式有:在广告宣传上,内容虚假或含有诋毁竞争对手的内容;在业务推广上,采用不正当手段挖走竞争对手的用户;在互联互通上,人为设置技术障碍;在通信建设上,阻挠竞争对手的工程;在通信资费上,大打违规的价格战。

电信市场竞争主体的变化

电信技术的进步促进电信业务全球化,这又促进形成国际电信市场的竞争。随着电信市场参与竞争的主体日益增多,市场竞争主体范围越来越广泛,趋于全球竞争。

首先,除了传统的电信运营商,铁路、能源、电力等部门也加入电信市场竞争。其次,以前许多运营商一直希望能提供集固定、互联网和有线电视于一身的“三合一”业务,如今“四合一”服务(即在“三合一”的基础上加上无线服务)也具有了现实的发展基础。为了追求更大的利润空间,更多领域的运营商开始参与到融合服务的队伍中,其中包括固网运营商、无线运营商、有线电视运营商、互联网服务提供商。尽管其间有管制的因素,同时,不是每个地区、每个领域的运营商都有机会开展这种“四合一”的服务,但是,在未来的发展中,随着市场竞争的愈发白热化以及用户需求的多样化,融合类服务将为运营商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这已经成为全球通信业发展趋势,这将促使更多的行业有机会参与电信业务市场竞争。随着我国电信行业的逐步开放,欧美、日韩等国家的电信企业利用资金和技术上的优势,也将进入我国通信市场,参与通信市场竞争。

电信市场竞争趋势

近年来,我国电信市场的价格战愈演愈烈,引起了运营商、消费者、监管部门和国外投资者的共同关注。运营商们一方面痛恨价格战,另一方面又不断地以降低价格为手段获取更多的市场份额。电信收入结构表明,新增利润主要来自于企业生产效率的提高以及企业成本的降低。过量的价格战,导致通信企业增量不增收,每客户的ARPU(AverageRevenuePerUser,每客户平均收入)值迅速下降。ARPU注重的是一个时间段内,运营商从每个用户所得到的利润。很明显,高端用户越多,ARPU越高。在这个时间段,从运营商的运营情况来看,ARPU值高,说明利润高,这段时间效益好。投资者不仅看企业现在的盈利能力,更关注企业的发展能力。ARPU值高,则企业的目前利润值较高,发展前景好,有更好的投资价值。

恶性价格战,不符合国家通信发展规划,随着3G时代到来,未来的电信市场竞争将由目前的价格竞争,转化为差异化服务、产品竞争、品牌竞争和渠道竞争。

(一)通信差异化服务和产品竞争

当今时代是一个物质产品丰富、消费需求多元的时代,消费决策由被动型向主动型转化,由从众型向个性化发展。电信市场竞争重点将转向细分市场,要求实施产品和服务差异化战略,以此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同时,消费者愿意支付较高的价格。

各电信运营商的产品,其核心价值相同,所不同的是性能和质量的优劣,市场竞争重点体现在差异化的产品上。对于电信行业来说,目前移动和固定通话业务发展相对成熟,运营商们为了提高ARPU值,纷纷致力于开发电信增值业务,使其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各运营商试图不断开发新的电信增值业务,从而使产品差异化竞争,成为电信市场竞争的重要方式。如韩国SK电讯公司,在进行市场细分时,以5岁为一个客户群进行业务设计,从18岁以下到60岁的客户都有专属的业务。其中Nemo项目可以通过手机支付地铁票,也可在指定餐厅、百货公司刷卡消费,费用与手机账单合并计算。SK电讯公司在推出此业务的一年时间内,客户就发展到300万,占韩国移动客户总数的近10%。可见,通信业的竞争已开始由网络技术、价格竞争,逐步演变为差异化服务竞争,这是通信市场竞争发展趋势。

(二)通信市场品牌竞争

品牌要完全摆脱价格战的阴影。目前电信运营商在品牌战略方面,还是以资费要素为主要的表现形式,新的品牌就是一个新的资费套餐形式。在这种情况下,品牌不会产生溢价,反而成了价格竞争的精美包装,目前,公认比较成功的“动感地带”品牌,也没有脱离价格的影子。未来电信市场的品牌竞争,就是要通过建立强势品牌,提高企业竞争力,摆脱价格战影子,让通信品牌给企业带来品牌溢价。如韩国SKT是品牌经营的典型,SKT的资费在韩国三大运营商中最高,但是,其用户流失率很低,这得益于强大的品牌竞争力。

品牌运作要处于战略层面,而非战术层面。电信企业的品牌分为企业品牌、客户品牌和业务品牌。运营商的品牌运作,目前更多放在战术层面上,宣传的重点主要放在业务品牌上,目的在于扩大市场占有率。运营商的品牌运作应当着眼于长期的品牌建设,重点是企业品牌建设。战略意义上的品牌,不是推出多少种业务品牌,因为业务品牌会随着业务的升级换代消失,而企业品牌可以长存。

品牌要体现独特个性。在市场品牌竞争中,各个运营商的客户品牌,其目标用户群应该互相避开。业务品牌内涵要体现自己的特色,加强产品的竞争力。“品牌名称”和“品牌内涵”两手抓。运营商打造品牌,进行新业务宣传,既要强调品牌名称,还要增加用户体验传达品牌内涵。如中国联通公司品牌图标是中国结,其品牌内涵是情感沟通。

可见,品牌战略是个长期系统的工程,通信运营商要提升品牌竞争力,实现品牌领先战略,需要理论和实践的不断探索,但是,电信市场竞争由价格竞争转向品牌竞争,这是通信市场竞争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通信渠道竞争

渠道是宣传业务、发展用户、提供优质服务的重要环节。渠道的优劣关系到企业市场竞争力,电信运营商渠道竞争策略包括以下几方面。

改造自有营业厅。电信运营商的自有营业厅承担了对全部渠道体系示范和引领的作用。我国现有主要运营商均有自有营业厅体系,这些营业厅除销售之外,还承担了客户服务功能,在视觉信息传播、市场信息采集方面,仍有一定的提升空间,如对现有营业厅进行VMD(可视化营销策略)的改造。我国电信运营商提供的业务种类多,结构复杂,因此运营商需要付出大量的营销努力以构建品牌忠诚。业务设计和资费吸引,只是用户造访店面的必要条件,而VMD则是促成这一行为的关键。VMD不仅仅是华丽的橱窗与装修,更重要的,它是渠道,是促销体系,是差异化营销战略体系,能够提高营业厅和产品形象,营造令人愉快的店内气氛,并能提高销售效率。

体系改造。体系渠道占据了目前销售体系的最大比重,它们数目众多,且在形式、规模、紧密程度上有很大的差异,但是,渠道的所有权不在通信运营商。商和运营商之间是一种供销合作关系,经济利益决定了双方的合作关系。运营商需要通过这一类渠道,增强渠道竞争力。商通过业务获取销售收入。商行为是否规范取决于商的素质。素质较差的商,甚至不惜在电信业务上降低价格,其目的促进终端销售业务增长,这样可能导致通信价格体系混乱,损害电信运营商的声誉。

另外,数据业务种类繁多,变化速度快,结构和功能复杂,不易被用户理解,用户要求提供服务咨询活动,这是产品延伸价值,即服务价值。为此,要求对以销售为主的渠道进行管理体系的改造,并转化到销售和服务并重的经营形式。

增值合作商渠道。体系仅仅在业务下游与运营商合作,而增值合作商与电信运营商的合作更加紧密,其范围不仅包括销售和用户服务领域,还包括业务设计、内容提供、网络运营、市场运作等。最早的移动通信业务主要针对行业用户和公众用户,通信公司为他们提供无差别的服务,此后通信公司逐渐与其他行业联合,共同开发新业务。如中国移动在动感地带业务上与麦当劳合作,中国联通在BREW上与建设银行合作,这些是品牌和业务设计上的联合。在未来大融合时代,各个行业实际上是趋同的,针对用户需求,广电、传媒、金融、电力、汽车等行业的企业,完全可以提供相同的用户解决方案。借助于信息系统,用户可以在电信运营商处办理银行业务,也可以在银行办理电信业务,目前的手机钱包业务已经表现出这一趋势。这种渠道类型实际上更是一种战略资源,适合所有的电信运营商。

直复营销渠道。所谓直复营销,就是消费者通过非人员的媒体接触商品或服务后,通过电话、邮件、电视、互联网,以及其他媒体来完成订货和购买的销售方式。直复营销的形式有数据库营销、一对一营销、个性化营销、关系营销等,其共性是利用多种途径,针对个体沟通进行非店面式的销售。目前的电信运营商均具有成熟的客户服务热线体系,客服热线作为渠道,既方便了用户,又为现有的渠道体系做了有效的补充。

电竞行业市场需求第6篇

关键词:电信企业;市场现状;营销模式

电信作为一个科技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的高新技术产业,在竞争日趋激烈和社会信息化发展趋势下,必须十分重视市场营销管理,重视市场营销管理体系建设。要充分根据市场需求的现状与趋势,制订计划,合理有效配置资源。通过有效地满足市场需求,来赢得竞争优势,在加快市场营销步伐的同时,努力建立和完善通信市场营销管理体系,以不断适应新的发展形势的需要。

1 通信市场现状

1.1 竞争格局

自我国电信分拆后,电信服务市场逐步形成了从最初个别运营商垄断市场到数家大运营商主导、多家小运营商参与、新运营商不断加入的电信服务市场竞争新格局。随着中国电信与中国网通的挂牌成立,我国电信业正式确立了中国电信、中国网通、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卫通和铁通六家运营商共存的市场格局,不同专业间也呈现出相互竞争的态势,同质竞争和异质竞争并存,移动通信业务的快速发展使传统固网业务受到了强烈的异质分流,而无线市话(俗称小灵通)融合了移动、固网的优点,通过低廉的资费和移动灵活性又抢占了大量的移动和固网用户,形成了巨大市场冲击,国内电信运营商正面对一个全新的市场竞争环境。电信运营商之间竞争日趋白热化,各运营商备受价格困扰,忍痛降价之后发现用户增长明显放缓,利润空间已经被腐蚀,ARUP值(户均业务收入)不断降低,用户群质量下降,所有运营商都面临增量不增收的问题,客户已经成为各个运营商竞争的目标。在这种环境下?熏市场竞争的本质就是争取有价值的客户。因此?熏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忠诚度?熏并努力争取新的客户成为市场竞争成败的关键。

1.2 消费需求

从中国的经济环境来看,目前,中国经济良性发展,社会总体消费能力逐步增强,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通信消费需求趋于多层次、多样化,社会文化环境的变化使得用户对电信业务提出更高质量,更多样化的需求,电信服务产品趋于差异化,目标客户市场将更加细分。对个人用户市场,个性化、更贴近人们生活的增值业务需求逐步增加;对企业客户市场,针对行业需求的一揽子的行业解决方案成为新的需求热点。电信业务需求已经从“语音时期”转变为“宽带时代”,用户需求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在纯语音通信时期,用户所要求满足的仅仅是一种功能——即通过电信平台实现语音的相互交流,用户主要关注功能实现的技术性指标。而到窄带数据业务占一定比重的阶段,用户主要的消费活动是浏览网页、网上聊天、传送文件等,目前的宽带时代,用户对功能的需求有了很大的提高,所要求满足的功能已经不仅是单一的通信功能,或者简单的内容需求(如浏览网页等),而是更高级的娱乐功能、教育功能、医疗功能甚至具有自我价值实现意义的其他功能。差异化则指针对不同的用户群体、个体,提供个性化、人性化的业务和服务,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用户的个性化需求。这就要求运营商开展运用新技术集成和开发新业务,从网络和业务两个层面进行转型,培育新的业务增长点。

1.3 发展规律

卖方市场到买方市场的转变往往是在市场开始竞争之时,对竞争日渐激烈的通信业而言,初见端倪的买方市场正在形成。如何适应市场、创造市场,是通信企业面临的带有战略性的问题。通信商们已经认识到,拥有目前的市场并不完全代表着必然占有市场,还必须依靠行之有效的方式去进行市场拓展,发展市场,创造市场,这个行之有效的方式就是建立和完善企业的市场营销管理模式。语音消费趋向移动化是客观规律,该规律也出现在全球其他的通信市场中,这本身并不是问题,但对我国而言,由于当前的电信运营体制仍是分业经营,经营移动通信业务的运营商只有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这就意味着客户的流动不是单纯地从固网通信转向移动通信,同时,亦是从传统固网运营商转向移动通信运营商,也就必然导致移动通信运营商和传统固网运营商之间的差距不断拉大。从用户发展的角度看,由于可移动性、灵活性以及实际使用资费的不断降低,移动对固定替代效应已经非常明显,这也是全球电信业发展的不可改变的趋势。

2 市场营销模式

2.1 产品营销

现代营销理论将产品分为核心产品、形式产品、期望产品、附加产品和潜在产品五个层次,由于产品寿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各具不同特点,企业产品策略也应有所不同,如采取产品组合、产品差异化、产品包装等方法,适时地推出产品周期的营销方案,通信业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网络变得越来越智能化,核心网络功能将不断由集中向边缘扩散,核心网络成本在不断降低。一旦网络的核心部分建好,那么所有的增长都将发生在网络的边缘部分。新的用户将在此联入网络;新的应用将在此构建;网络向智能化的过渡也将在此发生。网络在逐步从中心向边缘扩展。随着我国信息化建设的推进,信息检索、电子商务、远程教育、远程医疗保健等业务将得到快速发展,这些业务将是通信行业增收的亮点。2.2 价格营销

价格与价格竞争是企业在营销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之一,影响价格制定的因素包括市场结构、成本、需求、竞争者价格、国家政策等。价格大战一直是企业界惯用的营销手续。曾几何时,价格成为企业的制胜法宝。仿佛举起价格这个大旗,就可以战无不胜?熏所向披靡。但消费者正一步步走向成熟,他们不再满足于小幅度的降价手段,最终结果导致价格战的恶性循环。当然价格战并非一无是处,通过价格大战,可以做到优胜劣汰?熏导致市场资源的重新配置,并由此锻炼我们的企业抗风浪的能力。但是,价格手段毕竟是双刃剑,不可多用,更不能滥用。而应该配合企业社会形象的树立,针对特殊群体采取价格攻势,同时,价格不能一降再降?熏那样会使顾客有了等待心理?熏反而更糟。所以,必须根据成本、需求、竞争等主要影响价格因素的实际情况制定价格营销策略。

2.3 渠道营销

电竞行业市场需求第7篇

论文摘要:基于产业组织理论和通信经济学理论,总结分析了我国电信业技术进步的特点、推动因素,并在此基础上,结合电信产业的发展趋势,分析在现行市场条件下,电信业运营商产生多样化生产动机的原因。依据产业经济学理论和通信经济学等理论,对电信技术进步与产品多样化这种现象展开理论分析,并用移动通信技术发展实例证明电信业技术进步与产品多样化之间存在相关性。

自上个世纪80年代末期以来,信息技术浪潮席卷整个世界,我国电信业在信息化浪潮中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在短短的20多年间,我国电信业技术快速发展。一方面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电信运营商的经营范围不断延伸,出现了大量的新产品、新业务;另一方面基于新技术的各种新业务的不断推出大大增加了电信产品的多样化程度。这种现象表现为伴随着电信技术进步产品多样化程度逐渐提高。本文结合电信产业的发展趋势,分析了现行市场条件下,电信技术进步与电信产品多样化的内在关系。

1 电信技术进步的涵义

电信技术进步是发生在电信产业内的技术进步活动,因此需要首先界定电信业的概念,然后依据本文研究方向对电信技术进步概念进行界定。

1.1 电信业的概念

依据产业经济学的定义结合国际电信联盟所用术语定义,将电信产业的概念划分广义和狭义概念。广义的电信业是指提供电信服务或产品的企业的集合。从广义的角度来看目前的电信业,可简单的将其划分为电信制造业和电信运营业两大类。电信制造业主要包括电信设备制造和电信产品制造,前者为电信运营商提供基础设备。WWW.133229.COm电信运营业主要是建设电信网络,提供市内电话、长途电话、移动通信、增值业务等服务。而从狭义的角度看,电信业仅包括电信运营业,不包含电信制造业。

1.2 电信技术进步的概念

依据技术进步的概念,电信技术进步可以分为广义电信技术进步和狭义电信技术进步。广义的电信技术进步指我国电信企业在近十多年的发展中,不断的大力引进新设备、提高员工能力素质、引入科学的管理手段和方法。狭义的电信技术进步是指在电信行业中,电信运营商通过对原有技术装备、生产设备的升级、更新及引进新设备的现象。

从本文研究出发,在本文研究中采用电信技术进步的狭义概念。即将电信运营商依靠电信技术的不断发展,通过引进新技术、新设备或升级、更新旧设备的现象定义为电信技术进步。

2 电信技术进步下产品多样化的界定

产品多样化又称产品多角化或产品多元化,是指企业同时经营两种以上基本经济用途不同的产品或服务,即指企业新生产的产品跨越并不一定相关的多种行业,且生产多为系列化的产品。

本文研究的产品多样化是指通信提供商利用现有的核心通信技术,开发出多种产品,来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的现象。电信业产品多样化的特点是同心多样化,即在核心技术的支撑下提供多种产品用数字传输技术向消费者提供了大量服务产品,从基本的通话业务、短信业务,到电子钱包、在线支付业务等等。

3 电信技术进步下产品多样化动因分析

3.1 电信业产品多样化推动因素分析

电信运营商生产经营自身具有规模经济、范围经济等特点,且电信市场竞争及消费者需求结构变化都对电信产品多样化都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3.1.1 电信运营商生产特征推动产品多样化

电信产业作为一个独立的产业部门,有着不同与其他产业的生产特征,概括起来说就是:规模经济、范围经济、边际成本不相关性及成本分布不均性。电信产业内部的这些生产特征决定了电信运营商必须进行产品多样化生产。

电信范围经济性主要体现在利用一个综合电信物理网络既传送电话、电报和传真,又传送计算机数据和各类电视图像比独立建设形形色色的网络成本要低,基于原有网络开发和提供一项新业务比单独建网提供一项新业务成本要低。

电信业的规模经济性就是指电信网络、设施在提供产品和服务时所依赖的网络系统具有规模经济性。随着电信产量的增加,电信产品的平均成本会不断下降。单一产品的市场容量有限制约了运营商追求成本优势,故运营商通过产品多样化,扩大市场容量,提供更多种类的产品,从而能有效的降低产品的平均成本。

边际成本不相关性指的是边际成本与业务量的不相关性,是指在既定的网络容量条件下,业务量的增减与边际成本的关联程度不高。电信运营商在网络容量范围内,利用边际成本不相关的特性开发新产品,新产品的出现不会使电信运营商生产成本显著上升,反而会有效的降低企业的平均成本。

综上所述,电信产业内,运营商追求成本优势的动机及电信业生产特征决定了电信运营商具有产品多样化生产的特征。

3.1.2 电信市场竞争推动产品多样化

加入wto后在来自国外电信巨头加剧国内电信业竞争的同时,国内电信业竞争也在不断的加剧。2008年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三部委宣布对中国电信业进行第三次重组。运营商的数量减少,但是实力都增强了,相互之间的实力差距缩小,整体市场竞争的不平等性得以缓和,竞争三方实力相对更为均衡。重组后竞争主体的运营商都具有全业务运营牌照,可以在电信运营的各个业务领域展开全面的同质竞争和异质竞争。同时由于电信运营商业务的重叠和通信业市场经过高速发展后,出现了基本业务市场饱和甚至萎缩的现象。这种状况下运营商原有基本业务利润空间被压缩,使得电信运营商的营业重点从增加原有业务市场份额转变为,在保持原有业务市场的基础上,通过开发新业务增大市场容量,来推动经营利润的增长。这种来自于外部的动力,推动了电信运营商进行产品多样化生产。

3.1.3 消费者需求结构变化推动产品多样化

消费者是电信业产品的最终购买者,电信运营商利润的源泉,是电信产品多样化的重要推动因素。一方面,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使消费者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带来了消费者需求结构向更高层次转变;另一方面,消费者消费需求多样化要求运营商提供更多种类的通信产品,才能满足消费者需求。消费者需求结构的变化,直接推动了通信产品多样化。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居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服务性需求逐渐增加,这种变化带来的直接结果就是消费者的需求结构发生变化,需求由低层次向高层次转化,趋同性需求向个性化、多样化需求转变。电信运营商出于为获取利润、占据竞争有利地位的考虑,必须适应这种消费需求多样化的市场需求变化,运营商通过电信产品多样化来满足多样化的市场需求。

3.2 电信技术进步下产品多样化分析

通过前文对电信业产品多样化的动因分析,可以得知运营商进行产品多样化生产的动因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方面,电信运营商生产特点、市场竞争决定了运营商多样化的动机。另一方面,消费者需求的多样性要求电信运营商提供多样化的产品满足消费市场。

3.2.1 成本优势动机下的技术进步与产品多样化分析

对于电信行业来说,由于规模经济、范围经济等特点的存在,在现有市场需求规模下,电信运营商的平均成本、边际成本随产量的增大而递减。电信运营商不能采用边际成本制定资费,否则会出现亏损,假设运营商依据平均成本制定其资费。如图1所示,ac0、mc0是运营商在原有技术生产条件下的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d0为市场需求曲线;而ac1、mc2为采用新技术后的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需求曲线为d0,需求曲线不发生变化是因为运营商在新技术条件下尚未提供新产品,但是由于成本下降使得资费价格得以下降,所以表现出更大的市场需求;ac2、mc2的进一步下降,则是因为运营商在新技术条件下,进行了多样化生产,这种变化不仅带来了成本进一步下降,同时使得市场容量扩大。d2表示的需求弹性较d0大,是因为电信产品种类的增多,导致了消费者需求弹性变大。因此在电信运营商追求成本优势的动机下,电信技术进步会带来产品多样化现象。

3.2.2 市场竞争下的技术进步与产品多样化分析

市场竞争的表现分为价格竞争和市场占有率的竞争两个方面。日趋激烈的电信市场竞争导致了电信产品资费价格不断下降,同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几乎没有企业能高度偏离成本进行定价,因此电信资费的降低最终归因于成本的降低。技术进步能通过两个阶段有效降低运营商平均成本,导致产品多样化,这一点在前文已经论述过,这里不再展开讨论。

电信运营商市场份额的竞争归根到底是因为运营商在市场竞争中无法获得短期成本优势,从而通过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实现其长期平均成本优势。因为电信业属于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这种行业生产设备昂贵、初始投资成本高,运营商较高的市场占有率一方面能有效、快速的回收设备购置成本,另一方面实现其长期平均成本最低的目标。在新技术支撑下运营商向市场提供新产品、新业务,获得先发优势、率先满足市场需求,从而达到提高市场占有率的竞争目的。

综上所述,在市场竞争环境下,一方面,运营商通过技术进步,降低了成本,获得价格优势;另一方面,依靠新技术,向市场提供多样化的产品来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从而提高了市场占有率,从而进一步使降低成本。

3.2.3 需求多样性下的技术进步与产品多样化分析

消费者需求多样性要求电信运营商必须提供种类更加丰富的电信产品,才能满足消费市场需求。u1和u2分别表示未采用新技术前和采用新技术后,消费者的总效用曲线,s1,s2则表示技术水平发生变化后,电信运营商供给曲线发生了从s1到s2的移动。假设在引入新技术前消费者支付p1价格,可以享受到产品种类数为n1的产品组合;当服务提供商采用新技术后,消费者在支付原有价格p1的情形下,可以得到产品种类数为n2的产品组合,而对应n2的产品组合给消费者带来的效用c大于未采用新技术时的效用a。如图2所示。

为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电信运营商必需提供多样化的产品,在新技术支持下电信运营商具备了提供多样化产品的能力,这使得消费者需求得以满足。

4 结论

通过分析可见电信运营商产品多样化生产是内外力量共同推动的。产生这种力量的原因可以主要归结为电信业技术进步。电信业技术进步影响了内外三种力量,使得企业进行产品多样化生产成为电信业技术进步结果的一种表现形式。

首先来自企业内部的推动力量归结为企业追求成本优势的动机。技术进步从两个层次影响了产品多样化。第一,运营商通过引进新技术缩减企业生产的平均成本;第二,在新技术的支撑下运营商有能力提供新产品,并且电信运营商生产的经济及成本特征决定了运营商有产品多样化的动机。

其次,技术进步通过来自企业外部的市场竞争推动了电信产品多样化。市场竞争的本质是成本的竞争,为了应对市场竞争运营商最直接的方法就是通过技术进步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而在技术进步后进一步降低电信业生产成本的方法就是产品多样化。这种来自于市场的外部动力作用于企业产品多样化的过程和来自运营商内部的动力作用机制是相同的。

最后,消费者需求结构变化通过技术进步推动了产品多样化。这种作用过程是消费需求结构变化产生了多样化化需求,而满足多样化需求就必须提供新产品。在原有生产技术条件下,运营商无法提供多样化的产品使其必须采用新技术,进行技术进步活动。即表述为消费者需求多样化,运营商通过技术进步,提供新产品,满足多样化需求。其整个作用过程如图3所示。

从图3可以看出,运营商多样化生产的动机主要是由消费者需求多样化、市场竞争及电信企业生产特征三种内外力量共同作用下产生的。为了满足多样化生产的动机,电信运营商必须进行技术进步活动,这样才能实现其产品多样化动机,并表现为向市场提供多样化产品。产品多样化生产一方面在市场中满足了消费者,另一方面应对了市场竞争。

综上所述,由于电信行业的生产特征、市场竞争及消费者需求结构的变化都会促使运营商产生多样化生产的动机,电信运营商通过技术进步来实现这种动机,从而带来产品多样化现象产生。

参考文献

[1] yang,x.and h.shi,1992,“specialization and productdiversity”[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82(2):112-116.

[2] 辛 利.关于自主创新,加快产业技术进步的几个问题[j].国防科技工业,2005,(9):23-24.

[3] 张广利.热点聚焦.世界产业技术进步的5个趋势[j].现代焊接,2005,(2):56.

[4] 刘国亮,赵英才.区域电信技术进步与创新的贡献率测算[j].长春邮电学院学报,2000,18(3):43-47.

[5] 徐碧祥.我国电信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初探[j].技术经济,2006,(3):45.

电竞行业市场需求第8篇

关键词:电力市场;营销;策略

作者简介:蔡中华(1963-),男,四川大英人,四川大英供电有限责任公司,工程师。(四川 大英 629300)

中图分类号:F2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30-0101-02

电力行业属于自然垄断行业,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且电力供应不断紧缺的形势下,电力与行政经常会联系在一起,这是时展的必经过程,同时也成为制约电力企业发展的制度障碍。我国电力企业在高度垄断的条件下引入竞争机制,不断建立起完善、公正公开、充满活力竞争的市场营销架构,是我国有步骤推进电力企业改革的坚实一步。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原则,循序渐进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有利于电力企业的转型,有利于电力企业的技术创新,有利于电力企业改进效率,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是当前新形势下电力工作的重要任务和发展方向。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导向下,电力市场营销是供电企业的重要任务,决定着电力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生存与发展。电力要发展就需要充分销售电力产品,且在销售的过程中充分体现企业的理念和文化,使用户最大化感受到电力服务的优质。电力企业改革不断深入的同时对电力市场营销提出了更高更大的要求,电力营销已经成为电力企业经营运作的核心部分。在市场需求方面,工业用电的需求猛增以及居民对用电质量的高要求赋予了电力营销新的内涵和意义,如何在电力供应缺口不断扩大的基础上,积极鼓励企业错峰用电,减少对居民用电的影响,成为电力企业营销工作的首项工作。

一、我国电力市场的特点

1.选择性成为电力市场主要标志

东西部之间,平原与山区之间,发电成本差异较大地区之间的电力输送往往通过高压输电网络或者超高压输电网络完成,这样既能有效减低电损,还能实现不同电网区域之间或者发电区域之间的充分竞争。高压输配电系统日益成为多地区电网互联的大电网,甚至成为国家电网或者跨国电网,使得各个地区出现了经济功率交换——由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低和电力负荷水平低的区域将电力送往相邻电网或者高负荷电网,来完成售购电网之间的电能转供任务。公平竞争原则使电力供应的各个环节能够自由选择贸易对象,因此选择性转供成为了我国电力营销的标志。

2.发电环节开放性与竞争性共存

我国在深入电力企业改革的过程中,不断推进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发电企业与供电企业分开运行,在相同电网、相同电质、相同电价的情况下,发电企业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这也使得我国的电力市场出现了发电和供电具有不同的技术经济特性。说明电力行业虽然是自然垄断行业,但内部竞争依旧激烈,尤其体现在发电企业之间。

3.发电与供电之间计划性与协调性共存

由于电力的生产、输送和使用具有瞬间性,任何一个环节发生故障都不能完成一次电力销售,都会对电力系统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电力销售的各个环节相互紧扣,相互联系,构成一个和谐的整体,这就要求系统必须具有计划性和协调性,包括发电企业与供电企业之间的平衡,以及发电企业之间的协调。

4.电力营销客户具有能动性

在传统的电力销售过程中,电力企业属于绝对垄断地位,这种销售属于行政性销售,电力用户处于被动地位,丝毫没有选择权。电力系统改革后,竞争元素进入电力企业,使得电力市场营销发生了质的改变,电能使用者不再被动,取而代之的是电力选择权和能动性,同时被称为客户。

5.电价是电力市场重要要素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期,电力系统的调节既需要行政手段也需要经济手段,从市场层面来讲,经济手段更为重要,因此制定有效的电价形成机制关系到市场供需的合理配置以及市场资源的优化使用,这时电价的核算就成为调节经济运行以及电力市场营销的有力杠杆和重要内容。

6.电力市场参与者议价能力有所提高

传统电力市场中的参与者处于被动的执行或接受地位,如今电力市场中的各个环节都有了不同身份,他们既是某一环节的销售者又可能是另一环节的购买者。在这种竞争充分、供需选择空间大的市场中,参与者的议价或者协商能力都有所提高。

二、电力市场营销不足分析

1.电网建设有待提速

首先,近年来随着我国智能电网和电网改造的有效推进,电网送配电能力得到了显著的改善,但同时,我国地区差异明显,区域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不同,部分地区电网建设和发电企业建设不能同步,这样就大大减弱了电力系统的综合发送配能力,严重阻碍了电力营销。其次,我国农村地区属于电力企业的尴尬地区,电量小、投资大的矛盾一直困扰着供电企业,输送点线径细,变压器容量小且耗能较高。随着我国城镇化的不断深入,以及家电下乡政策的推进,农村地区的电力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制约了电量的增长。最后,由于气候等客观环境的作用,部分电网的设备老化程度加快,出现故障隐患的同时严重影响了电力营销质量。

2.供电服务意识和水平无法满足客户需求

电力企业改革之前,电力部门一直处于比较强势的地位,垄断营销的结果就是卖方市场的形成。但是,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供电企业不断意识到了竞争的压力和服务质量的重要性。优质和多元化的服务方式既能提高营销水平,也能得到客户的肯定和好评。但是,也有一些供电公司的老员工一直没有转变服务理念,或者服务意识不强,没有真正形成顾客至上的工作态度,不能真心转变角度为顾客着想,为公司开拓市场。总之,电力企业员工的服务意识、工作素质、服务水准,甚至公司的服务设施与市场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3.电力供需质量不平衡

供电企业市场营销的最终产品是电能,因此电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高质量的电能是连续向客户输送的,且在输送中电压和频率是必须在标准浮动范围内的,这样才能使客户连续获得高质量的服务。同时,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市不断扩张,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这都给电力供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包括量和质的更高要求。再加上电力设备的老化运转以及用电高峰期的高负荷运行,使得我国电力供需时常不平衡。

4.电价机制与现代电力市场不协调

根据《电力法》的规定,对于相同电网内电压等级、用电类别相同的不同客户,须执行同样的电价标准。但实际上,受我国管理体制、历史沿革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我国不同省份之间相同性质用电的电价往往并不相同,甚至在同一省份的不同地区之间,乃至同一县城的不同片区之间也存在着相同性质用电的电价并不一致的问题。此外,在国家统筹管理下的电力行业,其产品的价格是由国家掌控的,其产品价格制定的科学性与及时性并不能与市场变化的节奏协调一致。同时,受售电分类电价和用电类别不可调性的影响,购电价格的单一性与销售电价的多分类性不匹配,这些因素都影响了增加电力供应、扩大电力销售工作的有效开展。

三、改善电力市场营销的几点策略

根据上述我国电力市场面临的客观特点以及营销过程中的不足,建议采取以下营销策略以改善电力市场营销状况。

1.建立有利于企业发展的营销观念

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要求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时刻以企业效益最大化为目标,以提供优质的市场服务为手段,以建立和改善企业管理模式为基点,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不败之地。我国目前的电力市场是被动根据市场需求来改变市场供给,需求增加就马上增加电厂建设和电网建设。现代营销策略是要求企业要有计划性,要根据市场的变化寻求稳定的规律,保持企业效益的长期化。因此,现代电力企业营销要更以市场为风向标,以企业效率为中心,开拓和发展市场,在竞争的市场中获得先机。这就要求我们改变传统的思维观念和营销模式,不断占领市场开拓创新,以市场为导向,并建立一支高素质的营销队伍。

2.实施有效的细分市场

市场细分是企业根据消费者需求的不同,把整个市场划分为不同的消费者群的过程。其客观基础是消费者需求的异质性。进行市场细分的主要依据是异质市场中需求一致的顾客群,实质就是在异质市场中求同质。市场细分的目标是为了聚合,即在需求不同的市场中把需求相同的消费者聚合到一起。根据目前我国电力市场需求的不同可以细分为低收入家庭用电群、中等收入家庭用电群、高收入家庭用电群、工业企业用电群和事业企业用电群等几类,以不同市场细分群的用电量和用电时间为营销切入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营销活动并制定相应的策略,促进销售。

3.建立有弹性的电力市场营销机制

开展电力企业营销的目的就是扩大企业效益或者降低企业成本以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按照市场运行规律,发电企业应该合理协调上网方式,从源头上降低成本,从而提高电力能源的市场竞争力,稳定和发展市场份额。充分考虑到工业企业对电价敏感,边际收益的变化能使大型工业企业改变大额用电需求。因此电力企业应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和电力产品销售方案的介绍,建立灵活有弹性的营销机制,直接或间接通过定价策略来促进电能销售,扩大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

4.完善电力需求侧管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电力需求侧管理是指为了达到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的目的,实现低成本电力服务所进行的用电管理活动。其主要内容是对终端用户进行负荷管理,使用电负荷平均化,提高终端能源使用效率及实现综合资源规划等。实施电力需求侧管理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它可以减少高峰时段电力负荷对电网的压力,提高供电可靠性和服务水平;在电力供应形势紧张的情况下,可以大大缓解限电的压力,提高电网设备的利用率,保证电网安全、经济运行,减少和延缓电网建设的投资。大力推进用电技术进步,提高全社会的电能终端用能效率,把完善电力需求侧管理纳入综合资源规划,延缓或减少发电装机投入,提高资本资源的收益和利用率。

四、结语

电力市场营销策略的制定是为了保证电力市场销售目标的顺利实现而采取的有计划的经营活动。在新形势下,电力企业要满足市场需求的多元化特性,不断改进营销理念,以客户的需求为切入点,以提供高质服务为载体,以充分满足各类用户群的需求为目的,进一步开拓市场,促进电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刘运龙.电力客户服务[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2.

电竞行业市场需求第9篇

论文摘要:基于产业组织理论和通信经济学理论,总结分析了我国电信业技术进步的特点、推动因素,并在此基础上,结合电信产业的发展趋势,分析在现行市场条件下,电信业运营商产生多样化生产动机的原因。依据产业经济学理论和通信经济学等理论,对电信技术进步与产品多样化这种现象展开理论分析,并用移动通信技术发展实例证明电信业技术进步与产品多样化之间存在相关性。

自上个世纪80年代末期以来,信息技术浪潮席卷整个世界,我国电信业在信息化浪潮中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在短短的20多年间,我国电信业技术快速发展。一方面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电信运营商的经营范围不断延伸,出现了大量的新产品、新业务;另一方面基于新技术的各种新业务的不断推出大大增加了电信产品的多样化程度。这种现象表现为伴随着电信技术进步产品多样化程度逐渐提高。本文结合电信产业的发展趋势,分析了现行市场条件下,电信技术进步与电信产品多样化的内在关系。

1 电信技术进步的涵义

电信技术进步是发生在电信产业内的技术进步活动,因此需要首先界定电信业的概念,然后依据本文研究方向对电信技术进步概念进行界定。

1.1 电信业的概念

依据产业经济学的定义结合国际电信联盟所用术语定义,将电信产业的概念划分广义和狭义概念。广义的电信业是指提供电信服务或产品的企业的集合。从广义的角度来看目前的电信业,可简单的将其划分为电信制造业和电信运营业两大类。电信制造业主要包括电信设备制造和电信产品制造,前者为电信运营商提供基础设备。电信运营业主要是建设电信网络,提供市内电话、长途电话、移动通信、增值业务等服务。而从狭义的角度看,电信业仅包括电信运营业,不包含电信制造业。

1.2 电信技术进步的概念

依据技术进步的概念,电信技术进步可以分为广义电信技术进步和狭义电信技术进步。广义的电信技术进步指我国电信企业在近十多年的发展中,不断的大力引进新设备、提高员工能力素质、引入科学的管理手段和方法。狭义的电信技术进步是指在电信行业中,电信运营商通过对原有技术装备、生产设备的升级、更新及引进新设备的现象。

从本文研究出发,在本文研究中采用电信技术进步的狭义概念。即将电信运营商依靠电信技术的不断发展,通过引进新技术、新设备或升级、更新旧设备的现象定义为电信技术进步。

2 电信技术进步下产品多样化的界定

产品多样化又称产品多角化或产品多元化,是指企业同时经营两种以上基本经济用途不同的产品或服务,即指企业新生产的产品跨越并不一定相关的多种行业,且生产多为系列化的产品。

本文研究的产品多样化是指通信提供商利用现有的核心通信技术,开发出多种产品,来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的现象。电信业产品多样化的特点是同心多样化,即在核心技术的支撑下提供多种产品用数字传输技术向消费者提供了大量服务产品,从基本的通话业务、短信业务,到电子钱包、在线支付业务等等。

3 电信技术进步下产品多样化动因分析

3.1 电信业产品多样化推动因素分析

电信运营商生产经营自身具有规模经济、范围经济等特点,且电信市场竞争及消费者需求结构变化都对电信产品多样化都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3.1.1 电信运营商生产特征推动产品多样化

电信产业作为一个独立的产业部门,有着不同与其他产业的生产特征,概括起来说就是:规模经济、范围经济、边际成本不相关性及成本分布不均性。电信产业内部的这些生产特征决定了电信运营商必须进行产品多样化生产。

电信范围经济性主要体现在利用一个综合电信物理网络既传送电话、电报和传真,又传送计算机数据和各类电视图像比独立建设形形的网络成本要低,基于原有网络开发和提供一项新业务比单独建网提供一项新业务成本要低。

电信业的规模经济性就是指电信网络、设施在提品和服务时所依赖的网络系统具有规模经济性。随着电信产量的增加,电信产品的平均成本会不断下降。单一产品的市场容量有限制约了运营商追求成本优势,故运营商通过产品多样化,扩大市场容量,提供更多种类的产品,从而能有效的降低产品的平均成本。

边际成本不相关性指的是边际成本与业务量的不相关性,是指在既定的网络容量条件下,业务量的增减与边际成本的关联程度不高。电信运营商在网络容量范围内,利用边际成本不相关的特性开发新产品,新产品的出现不会使电信运营商生产成本显著上升,反而会有效的降低企业的平均成本。

综上所述,电信产业内,运营商追求成本优势的动机及电信业生产特征决定了电信运营商具有产品多样化生产的特征。

3.1.2 电信市场竞争推动产品多样化

加入wto后在来自国外电信巨头加剧国内电信业竞争的同时,国内电信业竞争也在不断的加剧。2008年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三部委宣布对中国电信业进行第三次重组。运营商的数量减少,但是实力都增强了,相互之间的实力差距缩小,整体市场竞争的不平等性得以缓和,竞争三方实力相对更为均衡。重组后竞争主体的运营商都具有全业务运营牌照,可以在电信运营的各个业务领域展开全面的同质竞争和异质竞争。同时由于电信运营商业务的重叠和通信业市场经过高速发展后,出现了基本业务市场饱和甚至萎缩的现象。这种状况下运营商原有基本业务利润空间被压缩,使得电信运营商的营业重点从增加原有业务市场份额转变为,在保持原有业务市场的基础上,通过开发新业务增大市场容量,来推动经营利润的增长。这种来自于外部的动力,推动了电信运营商进行产品多样化生产。

3.1.3 消费者需求结构变化推动产品多样化

消费者是电信业产品的最终购买者,电信运营商利润的源泉,是电信产品多样化的重要推动因素。一方面,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使消费者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带来了消费者需求结构向更高层次转变;另一方面,消费者消费需求多样化要求运营商提供更多种类的通信产品,才能满足消费者需求。消费者需求结构的变化,直接推动了通信产品多样化。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居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服务性需求逐渐增加,这种变化带来的直接结果就是消费者的需求结构发生变化,需求由低层次向高层次转化,趋同性需求向个性化、多样化需求转变。电信运营商出于为获取利润、占据竞争有利地位的考虑,必须适应这种消费需求多样化的市场需求变化,运营商通过电信产品多样化来满足多样化的市场需求。

3.2 电信技术进步下产品多样化分析

通过前文对电信业产品多样化的动因分析,可以得知运营商进行产品多样化生产的动因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方面,电信运营商生产特点、市场竞争决定了运营商多样化的动机。另一方面,消费者需求的多样性要求电信运营商提供多样化的产品满足消费市场。

3.2.1 成本优势动机下的技术进步与产品多样化分析

对于电信行业来说,由于规模经济、范围经济等特点的存在,在现有市场需求规模下,电信运营商的平均成本、边际成本随产量的增大而递减。电信运营商不能采用边际成本制定资费,否则会出现亏损,假设运营商依据平均成本制定其资费。如图1所示,ac0、mc0是运营商在原有技术生产条件下的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d0为市场需求曲线;而ac1、mc2为采用新技术后的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需求曲线为d0,需求曲线不发生变化是因为运营商在新技术条件下尚未提供新产品,但是由于成本下降使得资费价格得以下降,所以表现出更大的市场需求;ac2、mc2的进一步下降,则是因为运营商在新技术条件下,进行了多样化生产,这种变化不仅带来了成本进一步下降,同时使得市场容量扩大。d2表示的需求弹性较d0大,是因为电信产品种类的增多,导致了消费者需求弹性变大。因此在电信运营商追求成本优势的动机下,电信技术进步会带来产品多样化现象。

3.2.2 市场竞争下的技术进步与产品多样化分析

市场竞争的表现分为价格竞争和市场占有率的竞争两个方面。日趋激烈的电信市场竞争导致了电信产品资费价格不断下降,同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几乎没有企业能高度偏离成本进行定价,因此电信资费的降低最终归因于成本的降低。技术进步能通过两个阶段有效降低运营商平均成本,导致产品多样化,这一点在前文已经论述过,这里不再展开讨论。

电信运营商市场份额的竞争归根到底是因为运营商在市场竞争中无法获得短期成本优势,从而通过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实现其长期平均成本优势。因为电信业属于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这种行业生产设备昂贵、初始投资成本高,运营商较高的市场占有率一方面能有效、快速的回收设备购置成本,另一方面实现其长期平均成本最低的目标。在新技术支撑下运营商向市场提供新产品、新业务,获得先发优势、率先满足市场需求,从而达到提高市场占有率的竞争目的。

综上所述,在市场竞争环境下,一方面,运营商通过技术进步,降低了成本,获得价格优势;另一方面,依靠新技术,向市场提供多样化的产品来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从而提高了市场占有率,从而进一步使降低成本。

3.2.3 需求多样性下的技术进步与产品多样化分析

消费者需求多样性要求电信运营商必须提供种类更加丰富的电信产品,才能满足消费市场需求。u1和u2分别表示未采用新技术前和采用新技术后,消费者的总效用曲线,s1,s2则表示技术水平发生变化后,电信运营商供给曲线发生了从s1到s2的移动。假设在引入新技术前消费者支付p1价格,可以享受到产品种类数为n1的产品组合;当服务提供商采用新技术后,消费者在支付原有价格p1的情形下,可以得到产品种类数为n2的产品组合,而对应n2的产品组合给消费者带来的效用c大于未采用新技术时的效用a。如图2所示。

为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电信运营商必需提供多样化的产品,在新技术支持下电信运营商具备了提供多样化产品的能力,这使得消费者需求得以满足。

4 结论

通过分析可见电信运营商产品多样化生产是内外力量共同推动的。产生这种力量的原因可以主要归结为电信业技术进步。电信业技术进步影响了内外三种力量,使得企业进行产品多样化生产成为电信业技术进步结果的一种表现形式。

首先来自企业内部的推动力量归结为企业追求成本优势的动机。技术进步从两个层次影响了产品多样化。第一,运营商通过引进新技术缩减企业生产的平均成本;第二,在新技术的支撑下运营商有能力提供新产品,并且电信运营商生产的经济及成本特征决定了运营商有产品多样化的动机。

其次,技术进步通过来自企业外部的市场竞争推动了电信产品多样化。市场竞争的本质是成本的竞争,为了应对市场竞争运营商最直接的方法就是通过技术进步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而在技术进步后进一步降低电信业生产成本的方法就是产品多样化。这种来自于市场的外部动力作用于企业产品多样化的过程和来自运营商内部的动力作用机制是相同的。

最后,消费者需求结构变化通过技术进步推动了产品多样化。这种作用过程是消费需求结构变化产生了多样化化需求,而满足多样化需求就必须提供新产品。在原有生产技术条件下,运营商无法提供多样化的产品使其必须采用新技术,进行技术进步活动。即表述为消费者需求多样化,运营商通过技术进步,提供新产品,满足多样化需求。其整个作用过程如图3所示。

从图3可以看出,运营商多样化生产的动机主要是由消费者需求多样化、市场竞争及电信企业生产特征三种内外力量共同作用下产生的。为了满足多样化生产的动机,电信运营商必须进行技术进步活动,这样才能实现其产品多样化动机,并表现为向市场提供多样化产品。产品多样化生产一方面在市场中满足了消费者,另一方面应对了市场竞争。

综上所述,由于电信行业的生产特征、市场竞争及消费者需求结构的变化都会促使运营商产生多样化生产的动机,电信运营商通过技术进步来实现这种动机,从而带来产品多样化现象产生。

参考文献

[1] yang,x.and h.shi,1992,“specialization and productdiversity”[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82(2):112-116.

[2] 辛 利.关于自主创新,加快产业技术进步的几个问题[j].国防科技工业,2005,(9):23-24.

[3] 张广利.热点聚焦.世界产业技术进步的5个趋势[j].现代焊接,2005,(2):56.

[4] 刘国亮,赵英才.区域电信技术进步与创新的贡献率测算[j].长春邮电学院学报,2000,18(3):43-47.

[5] 徐碧祥.我国电信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初探[j].技术经济,2006,(3):45.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