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课堂教学教学实录优选九篇

时间:2023-05-17 16:20:52

课堂教学教学实录

课堂教学教学实录第1篇

看了三位优秀老师的课堂教学实录,自觉受益匪浅,收获颇多。下面分别谈谈对几节课的浅显看法。

第一节:教师组织课堂能力强,各个环节流畅自然,达到了相应的教学目的。课堂驾驭能力明显很强,对课堂中每一个环节落实相应教学目标的处理方法很得当,能够让学生在愉悦自然的状态下投入学习的氛围中,真正做到了潜移默化,而不是灌输、给予;对课堂中的细节处理很到位,善于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每位同学能够有足够的热情参与到学习中,确保了教学目标的落实;教师对教材的研究极其深透,能够把教材化为对学生进行语文教育的积极的典范,既提升了学生的基础能力,又增强了学生的内在素养。

第二节:教师的教学方法对讲授本科非常有效,特别是对教学难点的突破,很到位,能有效解决学生学习中的疑难点。教师的教学语言能够非常自然地引起学生的学习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降低学习难度。教师能够结合教学内容使用恰当的教学工具对学生进行引导,推动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更加容易的接受教学内容理解教学重难点,提升课堂效益。教师对课堂的主体也就是对教材的解读似乎稍显薄弱,建议可以用更长的时间,做更加深刻的讲解和引导。

第三节:教师教学的课堂教学理念和基本思路方法非常先进,特别是对作为小学生的孩子们的思想教育的渗透和引导,能够更加积极有效,推动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教师在教学中,能够以比较恰当的方式方法推动学生的素养和能力的形成,能够从知识、方法、能力等方面,全面的展开自己的教学活动。自我感觉,美中不足的是教学方法的使用稍显单一,特别是对教学重难点的突破可以使用更多的方式加以突破。

总结三位老师的课堂,有以下几点非常值得学习。一是以学定教、以教带学,教师能够时时处处以学生的学习为导向,拟定教学目标、设计课堂教学;二是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推动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三是课堂教学驾驭能力极强,能够围绕学生的课堂反映,采取恰当的方式方法展开教学。

课堂教学教学实录第2篇

英语课堂教学录像整理表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教学反馈

评价

理念

结构

导入

展开

巩固

讨论

整合

探究

扩展

任务驱动

形式

效果

注:在空格内填入号,表示亮点,以 为 最好

说明:

1.教学设计:教师对教材的处理的理论依据正确与否和对学生需求的理解程度,通常会制约教师的教学设计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1)理念:是否符合二期课改的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是否重视学生对语言的使用,是否体现以所有学生参与学习为设计目的。

2)结构:是否符合语言学习规律,是否对各个层次的学生的循序发展有分别的指导,有学生探究和创造的余地。

2.教学内容 :区别各堂课的显著特点。

1)导入:指导部分比较有创新特点,注意人文教育。

2)展开: 指新授部分有科学性,有学生学习方法指导,有多学科知识整合内容。

3)巩固:指在全体学生的参与下,以任务形式调动学生积极性,复习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

3.教学方法,教无定法:仅以五个方面加以整理,以作信息资料分类。

1)讨论:是否有合作学习,是否有团队机制, 是否有交际和交流。

2)整合:指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指在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以提高教学效果。

3)探究:是否有对教材资料的进一步探索,是否有学生对相关知识和事实的探索和研究的时间和思维空间。

4)扩展:是否对教学资料有扩展;是否有校本教学资料和内容。

5)任务驱动:是否发动学生,通过完成某项任务的方式如 合作学习或独立思考达到学习和巩固的目的。

4.教学反馈:对教和学的结果的观察。

1)形式:是否有与众不同的教学方式。

课堂教学教学实录第3篇

本文讲述的是齐国的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为了显示楚国的威风,三次侮辱晏子,晏子对楚王的三次侮辱进行了精彩的反驳。基于以上考虑做了以下的设计:

1. 选准文章的切入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初读课文请同学思考:文中楚王几次侮辱晏子,给每个故事加上小标题。

2. 理解晏子语言中蕴涵的意思,进行逻辑思维训练。

3. 抓住晏子语言中的技巧,积累语言。晏子夸奖首都临淄人才济济时,运用了推理、夸张、打比方的方法。

4. 在欣赏楚王和晏子的每一次交锋后,让学生评价“晏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把握文章的中心。并适时地补充“春秋形势图”,进一步理解晏子语言含蓄的原因,感受晏子的不辱使命。

5. 体会故事的结局“从这以后,楚王再也不敢不尊重晏子了。”通过课件引领,使学生理解双重否定表达的是肯定意思,有加强语言气势的作用。并让学生感受到楚王不仅不敢不尊重晏子了,更不敢不尊重齐国了。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了解《晏子使楚》故事的内容。理解晏子出使楚国时表现出的聪明才智,以及维护齐国尊严的凛然气节。

2.理解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学习简单的推理。

3.抓住晏子三斗楚王时据理力争的言行,体会“侮辱”和“尊重”两个词的含义。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围绕中心,抓住主要内容,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朗读课文,抓住晏子三斗楚王时据理力争的言行,体会“侮辱”和“尊重”两个词的含义。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春秋战国时期形势图。

[教学方法]:教师导学,学生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实录]

一、揭题

师:板书课题,指名读。

生:晏子(Zi)使楚,即晏子出使楚国。

师出示课件,让学生了解晏子。

二、简介背景

师出示课件,让学生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形势图,了解齐楚两国。

三、整体感知

师出示目标一: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学习方法:交流――展示

生:本文主要写晏子出使楚国,

生:楚王想借机侮辱晏子,晏子能言善辩,三次反驳了楚王这件事。

四、新课学习

1、师出示目标二:说说课文中楚王几次侮辱晏子?

给每个故事加个小标题。

学习方法:交流――学生在黑板上填表格第一列。

生填:楚王让晏子钻狗洞;

生填:晏子参见楚王;

生填:晏子赴酒席。

2、师出示目标二:楚王三次侮辱晏子,边读边划出相关句子,填表格第二列。

学习方法――默读,总结概括。

生:楚王紧闭城门,让晏子钻狗洞。

生:楚王侮辱晏子,说齐国无人才。

生:楚王嘲笑齐国人做了盗贼。

3、师出示目标三:面对楚王的侮辱,晏子怎样反驳的?

找出相关的句子,想想这些句子的话外音是什么?

学习方法------分角色读,总结概括

生填: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话外音楚国是狗国;

生填:访问上等国,派上等人,访问下等国就派下等人话外音楚国是下等国;

生填:齐国人在齐国安居乐业,在楚国做起了盗贼,话外音楚王治国无方。

4、师出示目标四:晏子反驳后,楚王的态度如何?填表格五列。

学习方法:自学――总结概括。

生填:楚王打开城门,迎接晏子;

生填:楚王只好陪着笑;

生填:楚王只好陪不是。

五、课文内容回顾;

师出示目标五:说说本文的写作顺序是什么?分别找出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填表格的空白处。

学习方法――找相关的句子,概括总结

生填略。

六、人物分析:

师:走近晏子,说说分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影响?

走近楚王,说说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影响?

生:我认为晏子是一个机智勇敢,能言善辩,维护国家尊严的人。

生:楚王仗势欺人,想侮辱晏子的人。

七、当堂训练:

1、将下列几句话概括成几个成语。

(1)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 ( )

(2)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 ( )

(3)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 )

课堂教学教学实录第4篇

在教学课文《赤壁赋》中,针对班上学生的畏难、害怕挫折的现状,我做了与学生探讨“如何应付挫折”的尝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将课堂实录摘录如下:

师:下面我们来共同学习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大家先朗诵,然后讨论告诉我苏轼分几个层次解答客人心中的郁闷 ?

生:(讨论回答)两层。

师:第一个层次到哪,说了些什么内容?

生:(讨论,一生总结)到“而又何羡乎”。用水和月做例子,得出结论“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物与我皆无尽也”。

师:非常好,那谁能解释结论的意思呢?

生:是变化与不变的关系。

师:我们经常讨论的变化的那一句话是・・・・・・

生齐答: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生:从变化的角度来说,事物每一刻都在变化;从不变的角度说,千百年来月亮还是那个月亮。物好理解,“我”怎么理解呢?

师:一个人在世界上消失了,是不是整个人类就跟着消失了?

生:不会,还会有别人、有后人啊!

生:哦,所以,人类还在,人类是不变的。一个个体时时变化,会有从有到无、从生到死的过程,而从事物整体来看,依然是绵延不息的!

师:非常正确! 所以说,变化时时存在,从不变的角度看,万物和整个人类又是永恒的。既然万物和我们都是一样的,那又“有何羡乎”!看来,从不同的角度来看问题,就会有不同的结果,就会豁然开朗。那第二层又说了些什么呢?

生:(讨论)物各有主,是你的就拿,不是你的一丝一毫都不能拿。

生:大自然的清风明月是大家的,要好好享受。

师:结合苏轼的经历理解苏轼为什么这样说,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生:苏轼有美好的理想,一心为国却遭诬陷,在他看来,清明的政治、和谐的社会是如此遥远,想要改变现实太难了,不是自己想就能实现的,有些东西强求不来。所以产生了消极的想法。

生:苏轼的思想不允许他悲观,所以他又看到了自然山水的美,要好好享受人生,所以又是乐观豁达的。

师:把两个层次结合起来理解一下。

生:这一段着重的表现了作者“变”与“不变”的相对主义理论和“物各有主”的观念,这是全文的重点所在,这其中,虽然有作者纵情山水与世无争的消极思想,但更主要的是一种旷达,一种洒脱,一种理智和超然,既是解答客人的苦闷也是表达自己的思想。

师:同学们理解的非常好,下面我来补充归纳一下:

此段文字集中体现了苏轼儒释道并存的思想。此文表面写“哀”,其实苏子亦受感染而哀。他说服客的同时,一定首先说服了自己。虽然被贬黄州,身处逆境,仍可安天乐命,不羡慕别人,往事自然不堪回首,但要“相信未来,珍惜生命”,此时之“痛”不正是今后人生的一笔财富吗?此是儒家“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体现。“天地之间,物各有主……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吾与子之所共食。”目前之痛固然是自己亲历之痛,但这并不是黄州生活的全部,除此之外,自己还拥有许多值得高兴的事物,如眼前之美景!此乃道家“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至高境界。此段整体上有一种佛家式的参禅,正因为如此,才会有最后一段的顿悟与尽兴忘情。这是一种超凡脱俗的诗化人生。苏轼这种人生态度是缘于诗人痛苦的人生际遇,畅达地看待人生的起起浮浮,是一种豁达的情怀。

在现实生活中没有人可以承诺我们一生永远是晴天,也没有人可以保证我们一生永远波澜不惊,当我们在人生的急转弯处突遭风霜刀剑,急遇毒蛇猛兽,乃至走进山穷水尽的绝地时,我们又当如何处理?于是有人被痛苦打倒了,而一蹶不振,最终失去了生活的尊严;也有人勇敢的面对生活,积极的探寻,为自己的将来开另一扇窗。挫折的严重性是相对的概念,心理卫生学普遍认为,真正引起适应困难的,与其说是挫折本身,还不如说是当事人对他们的看法,以及所采取的态度。苏轼要通过此文“净化”我们的灵魂,提升我们的人生境界,让我们学有所获、读有心得,这又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为人和为文的双重境界。他赞成从多角度看问题而不同意把问题绝对化,因此,他在身处逆境中也能保持豁达、超脱、乐观和随缘自适的精神状态,并能从人生无常的怅惘中解脱出来,理性地对待生活。这种人生态度穿越千年时空,依然散发着智慧的光芒,温暖着我们的内心世界。

通过苏轼的启发,我们遇到挫折怎样应对?

课堂教学教学实录第5篇

关键词:安全管理专业; 课堂教学;安全隐患;案例教学法

安全管理专业的学生因为没有社会生产实践经验,学习专业知识,如《hse管理》《安全评价方法》等课程会有很大的难度,充分运用案例教学法,组织学生对案例进行调查、阅读、思考、分析、讨论和交流等活动,这种“做中学”的教学形式,不仅能加深学生对基本原理和概念的理解,同时能够有效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教学准备

一个好的案例是将部分真实生活、事件所处的情境及工作环境引入课堂,能够使学生身临其境,对事件有深切了解,会判断,会运用课本的理论知识去处理事件,案例可成为理论到实践的桥梁,成为教师和学生对知识进行分析和学习的工具。

案例的选取案例必须是真实的。安全生产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基本保障,安全管理专业学生在校就要树立“安全第一”的理念。真实的案例才能使学生对安全的政策方针有深切的认识,对作业场所的危险有感知力、注意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付诸实践热情。例如,选取总书记参加中共中央政治局第30次会议作为案例,在课程第一章节进行案例教学分析,胡总书记讲话中有关“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我们的发展不能以牺牲精神文明为代价,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更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等内容,使学生不仅对“h”、“s”、“e”的基本概念以及三者的关系有了充分的认识,同时,对我国生产安全的严峻形势充分了解,树立了“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理念。学生们都能认识到,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安全生产,在经济发展中要最大限度地促进人文环境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真实的案例还会使安全专业的学生深深体会到安全管理的工作重点是危险预知预测,不仅仅是消灭死亡事故和伤害事故,还要发现、掌握并解决潜藏在工厂和作业中的危险乃至潜藏在每一个劳动者日常生活中的所有危险(问题)。大舜号沉船事故、江西萍乡烟花爆竹特大爆炸事故、重庆天然气井喷事故以及松花江特大环境污染事故等案例都能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世界著名公司的成功案例如杜邦公司、壳牌石油集团公司都是很好的教学案例。

案例的描述案例所描述的事件都是客观真实的,在描述的过程中,不能对它进行分析和评论,不能人为加入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这样由案例的真实性直接导入案例教学的真实性,学生根据自己所学的知识,得出自己的结论。案例描述目的是为了进行充分的讨论,案例应该包含大量的信息和细节,这样有利于从不同的角度、多个知识点进行分析、评论,有利于教学知识点的掌握,同时还能引发持有不同观点的学生进行主动的分析和解读。如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30次会议“三个不能”讲话精神作为案例描述的重点就达到了很好的教学目的。学生不仅对知识点的概念有认识,同时对本专业职业特性也有认识,还能增强学生的责任感,提高职业素养,实现教学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

案例教学的实施

在实施中,案例教学大致可分成案例引入、案例讨论、概括总结三个基本环节。

案例引入案例是真实的,教学案例描述的是教学实践,它以丰富的叙述形式,向人们展示包含典型行为、思想、感情在内的故事。案例的引入要讲究技巧,要在课本理论知识与工作实践之间找到切入口,使学生一边阅读案例、教材,一边思考,从案例中引出一般规律。如在安全隐患排查方法的教学中,要求学生为学生宿舍实施安全管理,以隐患作为切入口,使学生很快掌握排查方法。

案例讨论案例讨论是案例教学中心环节,通过案例教学讨论,学生针对某一情境作出具体的决定,并能将其应用到有关的实际情境之中去,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怎样用概括的语言准确地表述自己的观点,怎样组织充分而又有说服力的材料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反驳不同的观点时要以理服人。同时案例讨论还有利于学生积极思维,有助于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互相学习。

概括总结案例讨论后,教师和学生都应对讨论做出总结。教师的总结一般包括案例本身和对案例讨论的总结等。如宿舍安全隐患排查的案例教学,学生对宿舍安全隐患、危险因素进行仔细辨识,对宿舍基本情况进行调查,包括社会环境状况、宿舍楼状况、宿舍居住一般情况、宿舍相关规定、天气情况进行五方面详尽的分析,并提出整改意见。学生把课堂上教师教的理论知识、排查安全隐患的方法恰当与完整地应用在宿舍安全管理工作中,“教”了就会,“会”了就能应用,同时这种严谨、细致、认真的工作、学习态度正是一名合格的企业安全管理工作者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学生在案例讨论后,可以对自己阅读案例、发言准备、案例讨论情况进行总结,并进行分析整理,写出案例分析报告,如在《hse管理》、《安全评价方法》等课程结束后,整理撰写课程教学成果集,不仅是对案例的一种总结,而且是教师、学生教与学的融合结果,浓缩了教师、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情感,对专业的思考,对未来的安全工作的展望。

案例教学课堂实施实录

(一)大舜号沉船事故

知识目标:会分析事故原因,对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所导致的事故原因有一定认识。

能力目标:安全评价概念的认识和运用能力。

1999年11月24日13时,山东烟大汽车轮渡股份有限公司经营的大舜号客货混装船,载客304人,汽车61辆,由烟台地方港出发赴大连,途中遇风浪于15时30分返航。调整航向时,船舶横风横浪行驶,船体大角度横摇。由于船载车辆系固不良,产生移位、碰撞,致使甲板起火,船机失灵,经多方施救无效,于23时38分翻沉,造成282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约9000万元人民币。这就是“11·24”特大海难事故。

环境因素:天气恶劣,有8、9级大风,暴雨、大浪。

管理失误:公司和地方监督部门监督不力,管理者为了经济利益,出船时明知天气恶劣还让人上船;船上车辆没有捆绑好,管理不到位,没有制定应急预案;船长未能指挥乘客逃生(利用救生圈之类的逃生工具)。

人的不安全行为:乘客明知天气恶劣还要乘船;大舜号的管理人员不顾天气恶劣,还载客出船,事故发生时,大多数乘客还在客厅内,船上指挥人员还有船长都没有及时通知他们跑到甲板上,更没有指挥他们逃生,也未能及时报警。

物的不安全状态:船在掉头,而船上的车辆没有捆绑好,发生了碰撞产生火花,车上的油又泄露了,发生了巨大的火灾。

这次大舜号事故足以说明大舜号所在这个公司缺乏安全意识,没有完善的安全管理体制,监督部门监督不力,管理不到位。在如此恶劣的天气下,他们竟然还安排船只出海,完全没有对危险源进行判别,缺乏对运营的安全评价。

(二)宿舍安全隐患排查

知识目标:学会安全隐患排查方法。

能力目标:能针对真实的工作情境完成安全检查工作。

1.学生宿舍基本情况。(1)社会环境状况:学生宿舍楼位于黄埔区石化路中段,楼下是广石化的员工饭堂,楼对面是明珠宾馆;宿舍楼在一个常有车辆来往的小斜坡上,有个保卫室在斜坡口,周围是民居和商店(以饮食居多)还有地铁、房产、化工等生产项目正日夜忙碌。(2)宿舍楼状况:宿舍楼只有一栋,呈“e”字型,分为东、西、北、中四部分,分别称作东栋、西栋、北栋、中栋。其中位于东栋和北栋的交接处、中栋、位于西栋和北栋交接处各有一条楼梯。前两者在上楼梯时右手旁有墙,后者在上楼梯时右手边只有矮围墙,对于一个1.7米的人来说还不及腰。宿舍楼共六层,在每层的三个楼梯口处设有消防栓和灭火筒。每层有宿舍17个,每个宿舍有学生4~12人不等,以平均8人记,住学生800人以上,而现在也已基本住满。(3)宿舍居住一般情况:宿舍门是一个向里开的铁门,窗户和门是通风的,厕所还算宽敞,有窗户通风,每个人都安排有一个床位和一张写字桌一把椅子一个插座,留有至少一张床供摆东西,安装有两支灯管和至少一个风扇。在这里居住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地方;普高、成教、深宝蓝三种不同学历的人居住在一起,关系十分复杂。(4)宿舍相关规定:22∶30大门关闭,学生出入需批准。男女生不得串宿舍。宿舍严禁使用电炉、电饭煲、电取暖器、电热毯、电吹风等大功率电器。(5)天气情况:由于学校位于广州市黄埔区,受季风气候影响明显,分雨季和旱季,主要是潮湿和炎热。

2.从以上各方面来分析,学生的住宿生活存在以下安全隐患(并相应提出整改建议):(1)由于宿舍楼和教学楼、生活区有一定距离,学校又无相应的配套设施,学生每天都要来回走动,经过斜坡和石化路,同学间喜欢打闹,而宿舍在一个交通相对繁忙的地段,红绿灯有时不开,开时也会因为布满灰尘看不清亮没亮,来往的车流对学生的安全出行造成威胁。整改建议:加强安全教育和管理,最好是集体行动,有条件需建一座天桥。(2)北栋和西栋交界处的楼梯右手边的围墙过于矮小,这是一条学生经常走动的通道,且在这里可以看到很漂亮的风景,同学喜欢在这里看风景聊天嬉戏,容易造成坠楼事件。整改建议:加装护栏。(3)宿舍楼的两个大门一个终年常锁,主要是为了避免外人进入,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安全隐患,少了一个逃生通道;另一个大门晚上10∶30也会关门且是反锁,钥匙在保安手上。整改建议:加强门卫管理,有门就有人,有锁就有钥匙。(4)宿舍楼周围人流复杂,虽然有保安24小时看守,但不会24小时守在门口,宿舍楼里面也很复杂,即使出现什么新面孔也不会大惊小怪,盗窃行为是很可能发生的。整改建议:学生进宿舍楼要出示学生证,不能凭保安感觉,如有外来人员要进入宿舍楼需有住宿生陪同并做好出入登记;保安有事离岗时需要交待宿管或者其他人暂替其位。(5)车流穿梭、蒸汽管发动和工作、地铁施工、化工厂生产使得宿舍楼时刻发生轻微震动,相伴的声响无时无刻刺激着同学的神经,空气中更是飘散着有毒有害气体。整改建议:需请专业人士检测宿舍楼的抗震能力和架构、声响和气体排放的有害程度。建议在布告栏上列举一些有助于排毒的食物以减轻有毒有害气体的危害。

3.宿舍的安全问题及解决要点分析。(1)相对于自家的居住环境,宿舍是比较拥挤的,而宿舍门是向里开,发生火灾等事故时,人会紧张,一心想向外冲,很可能会因此而把门堵住,耽误时间。要点分析:控制宿舍人数是根本。(2)虽然明文规定不能使用大功率电器,但热水在楼下,图方便买个热水壶是很普遍的,电饭锅也不在话下。冬天在自己宿舍使用大功率的电器更普遍。宿舍属于公共住宿场所,涉及公共安全利益,使用大功率电器极易超负荷,学生宿舍供电线路、配电设施较为薄弱,加上宿舍楼本身没有接地,一旦发生触电事故后果不堪设想,所以规定不允许使用大功率电器。要点分析:首先应该解决地线问题,减少触电伤害。再者是学生观念问题,让学生明白贪一时方便所换来的可能是灾难后果。坚持查宿舍,见到一件没收一件。普及用电常识。(3)宿舍里存有许多棉被、衣服等易燃品,易着火并使火灾蔓延;用火不当,如抽烟、点蚊香等会出现明火,有火灾隐患;对于一般电器(如电脑)的灭火方法一无所知。要点分析:增强学生的防火意识,强调注意生活细节,并开展用火安全教育。(4)很多学生能与他人相处得很融洽,却很难与舍友相处,这就存在宿舍关系紧张带来的安全隐患,日久彼此会产生仇视、敌对情绪,发生不愉快的事情。要点分析:独生子女一般都比有兄弟姐妹的人在处理寝室关系上差一些。也就是说,我们虽然学会了与人交往,但是,一旦离开了社会环境,到一个相对安逸,相对放松的地方(寝室,家)之后,平常一些没有加以控制的习惯就显现出来了。首先要尊重别人的隐私,其次要有容纳意识,而距离有时是情感的添加剂。真诚、独立、包容或许是对待舍友的不二法宝。通过组织一些活动,如舍歌征集比赛,促进彼此的了解,增进友谊。

通过对宿舍很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的分析,总体上可以看出宿舍存在最大的隐患是用火用电,周边环境对于学生的身体健康问题也存在威胁。之所以会有这些隐患,多与学生的安全意识薄弱有关。在教师对宿舍楼安全隐患提出解决意见和建议时,最重要的是要先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使学生先有安全意识,对用火用电慎之又慎,让学生时时刻刻做好心理和行动上的准备,做事时既要维护自己权利,也要尊重和保护他人的利益。

通过安全管理专业学生的案例教学课堂实录,证明案例教学为学生搭建了理论到实践的桥梁,为课堂注入活力,能使学生在“教”、“学”、“做”中圆满完成教学任务,同时培养团结合作精神,大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民杰.案例教学法[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6.

课堂教学教学实录第6篇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10A-

0046-02

【课堂实录】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这是一则――

生(齐):寓言。

师:以前我们也学过一些寓言,谁说一说?

生1:《狐假虎威》。

生2:《自相矛盾》。

生3:《亡羊补牢》。

生4:《守株待兔》。

……

(出示课件:寓言故事)

师:今天老师又要与同学们一起学习一则寓言,请同学们说说,学习寓言要注意掌握什么?

生1:熟读课文。

生2:掌握课文的生字新词。

生3:知道文中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4:从中明白一个什么道理。

生5:把弄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

……

师:现在让我们进入学习课文的第一步――

生:熟读课文。

师: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想:我从课文中学到了什么。(生自由朗读课文)

师:你能说说课文的生字新词有哪些,以及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吗?

生1:寓、则、宋、焦、疲、勃、闷、枯等是本课的生字。

生2:焦急、纳闷、筋疲力尽、兴致勃勃等是需要我们理解的词语。

生3:这则寓言讲了一个宋国农夫,巴望自己的禾苗长得快些,就把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结果禾苗都枯死了。

(师出示生字、新词,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细读课文,领悟道理

师:你们都知道这些词语的意思了吗?(出示词语)

生1:“焦急”的意思是非常着急。

生2:“筋疲力尽”的意思是很累,一点力气也没有了。

生3:“巴望”的意思是非常渴望。

生4:“纳闷”的意思是弄不明白。

师:这些词语在文中都是形容谁的?

生:农夫。

师:你觉得农夫是个怎样的人?(课件出示农夫拔禾苗的画面)

生:太笨了。

师:农夫笨在哪里?

生1:他自作聪明。

生2:禾苗拔了会死的。

生3:禾苗会自己长,为什么要拔啊?

生4:他怎么那么急啊。

……

师:禾苗生长需要一个过程,这是植物生长的自然规律,我们可以违背这个规律吗?

生1:不可以。

生2:老师,我知道了,这则寓言告诉我们,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出示句子:“要遵循自然规律,不要急于求成”,学生齐读)

三、质疑问难,勇于探索

师:同学们,学完课文你们还有什么问题吗?

生1:这个农夫真的有那么笨吗?

生2:他在拔禾苗的时候,旁边没有人看到吗?

生3:他为什么不事先跟他儿子商量呢?

师:同学们谁能解答这些问题?(教师巡视,生答)

生4:老师,文中说禾苗第二天就全部枯死了,禾苗不应该死得那么快啊。有一次,我家的花被连根拔起,第三天才枯,但也还没有死呢。(许多学生纷纷赞同)

生5:这篇文章有点夸张了。

生6:课文只是说拔高了一大截,没有说全部拔起来。

生7:不相信能那么快就枯死了。

生8:写文章的作者没有种过地吧?

四、提炼方法,总结延伸

师:假如农夫的儿子看到禾苗没有全部枯死,回家后会对他父亲说些什么?同学们可展开想象分角色说一说。

生1(父亲):儿啊,你看这招挺灵吧,禾苗都长那么高了。

生2(儿子):爹,你去看看禾苗吧,它们都快枯死了!

生1:不可能,你骗我。

生2:你真笨,禾苗会自己长的,以后我来教你怎样种地。

生1:要你教吗?我都那么老了!

师:这段对话太精彩了!同学们再想一想,故事的结局会怎样?这对父子今年、明年或者以后会怎样?把你想到的写下来。另外,利用课余时间去学校图书室或上网多搜查几则寓言,然后把主要内容写出来,摘抄在好词好句的本子上,还可以与同学交流心得体会。

【教学评析】

这堂课摒弃以往的教学形式,以语文课程标准为准绳,把握住了新课标理念的精髓,落实了语文课程综合性、实践性的理念。

1.贯穿“先学后教,顺而导学”的教学理念

在本课教学中,无论是“整体感知”还是让学生“汇报”“质疑”“练习说话”,教师都采取了先让学生自学,边学边说,边画边批注,再根据具体学情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学习的策略。教师不断点拨、归纳、提炼、总结,使学生在反复实践中习得方法,自主学习能力不断增长。

2.强化口语训练,丰富学生情感

教学中,教师多次引导学生贴近课文进行口语表达训练,强化了对课文的理解。学生从自己汇报学习所得、对文本的质疑,到“父亲”与“儿子”的深情对话,学生的情感之门被一层一层打开,直到激情喷涌,出口成章。短短的40分钟课堂教学中,学生不仅把课文的基础知识扎实地学到手,还能对质疑之处进行合理地延伸,这无疑为学生今后的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石,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能不断地提高。

3.技艺精湛,智趣横生

课堂教学教学实录第7篇

【摘要】我们都知道课堂是由许多提问串联而成的,追问是一种启发式教学方法,是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抓好这一环节就能使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事半功倍。本文简介了“追问式”课堂教学模式及其重要性,并通过具体案例《变压器》说明了如何具体实施这种教学模式,重点强调了“追问”的时机和“问题”设置的梯度性。

关键词 问题;结论;追问

一、“追问式”课堂教学模式简介

何为“追问式”课堂教学模式,追问就是指学生在学习中对某一物理概念、定理、定律已初步理解,但还没有完全掌握其内涵,和所要求达到的知识理论之间还有一定的差距时,教师根据学生的学情设置一些富有层次性的提问启发学生,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由已知领域顺利地过渡到未知领域的一种教学方法。

作为教师,我们都知道课堂是由许多提问串联而成的,因为课堂提问是学生思维的向导和路标,又是学习知识、掌握方法的信息反馈的重要渠道,而课堂追问是在提问基础上延伸和拓展的,它把学生所要学习、掌握的知识、方法、所要形成的技能,分解为一个个小问题,根据课堂生成的情况一环紧扣一环地追问。课堂追问能使学生保持注意的稳定性,激发其积极思考,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有利于全面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所以对“追问式”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如何实施“追问式”课堂教学模式?打个比方,如果把课堂教学比作高塔的话,追问就是课堂教学进入佳境的梯子。这个梯子如果能适时搭好,学生就会更上一层楼,眼界将更宽阔,思维将更活跃。一堂课,若能搭好几个这样的好梯子,学生学习就会出现几个高潮。所以问题设置的梯度性和追问的时机是实施有效追问的关键。下面通过具体实例来说明。

二、课堂教学实录

案例:变压器(教科版)

课前预习:

【问题1】各种不同的用电器所需的电压不同,请你调查一下身边的用电器额定电压各是多大?怎样才能满足各种用电器的电压需要?

【问题2】在日常生活中,你在哪些场合见过什么样的变压器?在你见过或使用过的家用电器中,哪些可能含有变压器?

【问题3】在确保安全和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从家用电器里拆下一个变压器,观察它由哪几部份组成,各有什么作用?试画出变压器的实物简图和电路符号图。

实验探究:

1.探究变压器是如何改变电压的:

按下图连接电路,打开电源开关后,观察灯泡是否发光?

【问题1】原线圈接恒定电压,跟副线圈相连的灯泡发光吗?为什么?

【问题2】原线圈与交流电源相连,跟副线圈相连的灯泡能发光吗?为什么?

结论:变压器的工作原理:电磁感应

能量转化过程——

2.探究变压器副线圈电压与哪些因素有关:

猜想:副线圈两端电压可能与那些因素有关?

验证方法:使用什么方法验证?

设计实验:利用多用电表、可拆变压器、学生电源,参考下面的电路图和实验步骤完成以下实验探究:

分析实验误差原因

【问题1】如果取下一块铁芯,看副线圈电压是否变化?说明什么原因?

【问题2】手机充电器正常工作后,用手摸一下外壳,有什么感觉?说明什么原因?

结论:电流通过变压器线圈时会发热,铁芯在交变磁场的中也会发热。所以,变压器工作时存在能量损失。没有能量损失的变压器叫做理想变压器。

3.变压器的电流比

【问题1】变压器既是改变交流电压的装置,又是电能的传输装置。如果变压器没有电能损失,那么变压器的输入功率与输出功率有何关系?

【问题2】利用变压器的电压比公式和功率关系,推导原、副线圈中的电流与匝数的关系。

结论:因为理想变压器没有能量损失,所以P1=P2,U2I2=U1I1,

教学反思:变压器的相关知识本身比较抽象,可以看出,通过一连串的问题引出重难点内容,同时再通过简单易操作的形象实验,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这样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让学生感到认知的梯度不大,容易跨越,对学习充满信心,另外课堂追问能使学生保持注意的稳定性,激发其积极思考,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有利于全面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课堂教学教学实录第8篇

关键词:伏安法;电阻;课堂实录

高考中对于电学实验的考查往往是设计性实验,题型灵活多变,复习过程中学生普遍反映,这类题目难度较大,突破这类问题的关键点是对于伏安法测电阻原理的理解和掌握,因为绝大多数的设计实验都是围绕测电阻展开的,扎实的做好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原理的学习是非常必要的.

课堂实录

活动一 引入

教师:投影伏安法测电阻在近五年高考中的命题情况,请同学们观看投影.(投影略)

学生:观看统计结果,发现伏安法测电阻在高考中考查频繁,引起重视,进入课堂学习.

教师:电学实验是高考必考内容,伏安法测电阻是电学实验命题的热点,要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本节课就结合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来复习伏安法测电阻的相关知识.

活动二 电流表的内、外接分析

教师:伏安法测电阻分为电流表内接法和外接法,请同学们结合例题,完成表格.

学生:回顾所学知识,填写表格.

(1)直观判断法――口诀法

例题1 待测电阻约1Ω,电流表A量程0.3A,内阻约Ω,电压表V量程3.0V,内阻约3kΩ

学生:外接法,测量误差来源为电压表分流,测量值比真实值小.

教师:小电阻,外接法,测量值偏小.记忆口诀为“小外小”.

例题2 待测电阻约1kΩ ,电流表A量程mA,内阻约0.0Ω,电压表V量程V,内阻约kΩ

学生:内接法,测量误差来源为电流表分压,测量值比真实值大.

教师:大电阻,内接法,测量值偏大.记忆口诀为“大内大”.

(2)计算法

例题3 待测电阻约300Ω,电压表V的内阻约3kΩ,电流表A的茸柙20Ω

学生:通过计算总结规律,判断出用内接法测量误差会小一些.

教师:用待测电阻Rx与临界值RARV做比较,Rx大于临界值采用内接法,小于临界值采用外接法.

(3)试触法

例题4 如图1所示,测未知电阻R的阻值,先将接头P接在a点,然后接b点,若电压表示数变化明显,则P应接到________点误差较小.

学生:电压表示数变化明显,应该接a.

教师:当待测电阻阻值未知时,采用试触法,分析系统误差.若电压表示数变化明显,说明电流表分压不可忽略,待测电阻阻值较小,选用外接法,系统误差小;同理分析,电流表示数变化明显则选用内接法.

例题 待测电阻约Ω,电流表A量程0.6A,内阻为0.12Ω,电压表V量程3V,内阻约3kΩ

例题6 待测电阻约30Ω,电流表A量程0.6A,内阻约0.1Ω,电压表V量程1V,内阻为10kΩ

学生:例题选用电流表内接法,例题6选用电流表外接法.

教师:若电流表或者电压表的内阻已知,通过分析可以知道采用合适接法,减小测量时的系统误差.电流表内阻已知:内接法;电压表内阻已知:外接法.

巩固练习 (2014年新课标Ⅱ卷)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中,待测电阻Rx约为200Ω,电压表V的内阻约为2kΩ,电流表A的内阻约为10Ω,测量电路中电流表的连接方式如图2(a)或(b)所示,结果由公式Rx=U/I计算得出,式中U与I分别为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若将图(a)和(b)中电路图测得的电阻值分别记为Rx1和Rx2,则________(填“Rx1”或“Rx2”)更接近待测电阻的真实值,且测量值Rx1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真实值,测量值Rx2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真实值.

学生:独立完成,巩固学习成果,学以致用,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师: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的考查.

活动三 伏安法测电阻的变式

拓展提升1 待测电阻Rx的阻值约100Ω,提供如下器材:电流表A1(量程40mA、内阻r1=10Ω),电流表A2(量程100mA、内阻r2 约为3Ω),定值电阻R0(阻值为100Ω).要求实验原理中没有系统误差,电表读数不得小于其量程的1/2,请画出测量电阻Rx的电路图.

学生:思考,讨论,作答,体会伏安法的变式考查.

教师:指导学生正确作答.电表内阻已知,电压表和电流表角色可以互换.而且本题有两个方案可供选择,对考生能力要求较高.试题比较开放,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拓展.

拓展提升2 测量实际电流表内阻,给定器材如下:待测电流表G1量程mA,内阻约300Ω,电流表G2量程10mA,内阻约100Ω,定值电阻R1=300Ω,定值电阻R2=10Ω.请设计测量G1内阻的测量电路,要求所用器材尽量少,并标出所选器材的相应字母代号.

学生:思考,讨论,作答,总结规律,归纳提升.

教师:指导学生正确作答.定值电阻起到电压表V的作用,很多题目中电流表或电压表不符合要求,有的题目中甚至没有某个电表,需要我们自己构建出符合要求的电表,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设计实验能力.

拓展提升3 要测量电压表V1的内阻RV,提供的器材有:待测电压表V1量程为2V,内阻约2kΩ,电流表A量程0.6A,内阻约0.1Ω,电压表V2量程V,内阻约为kΩ,定值电阻R1=30Ω,定值电阻R2= 3kΩ.请选择必要的器材,要求所用器材尽量少,设计一个测量电压表V1的内阻RV的测量电路.

学生:思考,讨论,作答.

教师:分析出电流表不符合要求是本题成功的关键之一,定值电阻起到电流表A的作用.

师生总结:以上拓展提升的题目的本质方法――伏安法.

活动四 课堂小结

学生:总结本节课收获.

教师:考纲要求的电学实验中的“测金属丝的电阻率”、“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测电源电动势和内阻”,均应用伏安法,而且考题灵活,变式多样,对考生的应变能力要求非常高,希望大家对伏安法测电阻的知识引起足够重视.

教学设计说明

《伏安法测电阻》复习课的教学设计,以高考试题及其变式题目为引领展开知识点的复习,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了讲授和课堂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教师适时加以引导和思路点拨.选题符合学生的认知,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既有考查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习题,又有设计实验,提高学生的设计实验的能力,引起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发散思维,避免思维定式.

教学后记与反思

课堂教学教学实录第9篇

关键词:行星运动;课堂实录

作者简介:丁卫东(1968-),男,江苏如皋人,本科学历,理学学士,高级教师,研究方向高中物理教学、物理实验研究.

学习目标

1.知道行星绕太阳运动的原因,知道太阳与行星间存在着引力作用.

2.知道行星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来源.

3.知道太阳与行星间引力的方向和表达式,知道牛顿定律在推导太阳与行星间引力时的作用.

4.领会将不易测量的物理量转化为易测量物理量的方法.

活动方案

活动一:回顾与思考

教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行星的运动》,请大家回忆所学内容,并完成下列学情检测题.(题略.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情况进行点评和讲解)

教师:请×××同学回忆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的内容.(内容略)

教师:(投影太阳系效果图,如图1所示.)在学习了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之后,我们不禁要思考“是什么原因使行星绕太阳运动?”

对这个问题,不同的科学家给出了不同的解释.

(教师简单介绍伽利略、开普勒、笛卡儿给出的解释;并介绍牛顿时代的胡克、哈雷等的观点,牛顿认为:如果太阳和行星间的引力与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则行星的轨迹是椭圆.并且阐述了普遍意义下的万有引力定律.

教师:我们在本节和下一节就来追寻牛顿的足迹,运用牛顿运动定律来重新“发现”万有引力定律.

教师:在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动力学问题时,我们把相关问题分为了哪两类?

学生:从物体的受力情况求物体的运动情况;从物体的运动情况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

教师:那么,今天我们所要讨论的问题属于哪一类?

学生:属于已经知道了行星的运动情况,要分析行星的受力情况.

……

活动二:太阳对行星的引力

请你选定某颗行星,设其质量为m,速度为v,行星到太阳的距离为r.请根据行星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推导太阳对行星的引力表达式.(请交待书写相关表达式的原因或依据)

学生由“行星做匀速圆周运动”,能够写出行星所需向心力的表达式F=mv2r,结合行星的运动规律,可以写出v=2πrT,代入F=mv2r可以得到F=4π2mrT2.

(点评过程中,注意启发学生思考,对所得表达式进行进一步推导的必要性)

教师:我们推得的表达式F=4π2mrT2,能不能作为太阳对行星的引力的一般表达式?能不能说,太阳对行星的引力与行星的质量m成正比,与行星的公转轨道半径r成正比,与行星公转周期的二次方T2成反比?

学生:不能.表达式中的T和r间是有内在关系的,即T和r不是两个独立的变量.因为我们学习了开普勒第三定律,知道对任意行星都有r2T2=k,所以我们还有必要进行进一步的推导.

教师:我们下一步需要怎么做?

学生:我们要将行星的周期T用轨道半径r来表示,或者将轨道半径r用周期T来表示,使表达式中的变量个数变少.

教师:很好.那么我们大家一起来讨论一下,是消去表达式中的T,还是消去r?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并推举一名同学作为代表,将本小组的综合意见进行汇报,阐述你们的理由.

……

学生:我们认为,应该消去r.因为行星的公转周期T更容易测量.

学生:我们认为,应该消去T.因为消去T会使表达式更为简洁.

教师:利用开普勒第三定律,如果消去r,将得到F=4π2m3kT4;如果消去T,将得到F=4π2kmr2.对比这两个表达式,我们再进行思考,作为太阳对行星间的引力,你更倾向于采用哪一个表达式?

学生:我更倾向于采用F=4π2kmr2这一表达形式,它更简洁.同时,行星的轨道半径也是能测量的.

教师:这两个表达式都反映了太阳对行星的引力F与行星的两个物理量有关.公式F=4π2m3kT4反映了引力与行星的质量m和运动周期T有关;公式F=4π2kmr2反映了引力与行星的质量m和行星与太阳间的距离r有关.作为两物体间引力的影响因素,我们更容易想到的是引力与两物体间的距离有关,而周期则是在一定引力作用下的物体的运动规律,所以我们采用F=4π2kmr2这一公式,更何况她有一种简约美.

也就是说,太阳对不同行星的引力,与行星的质量成正比,与行星和太阳间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可简记为F∝mr2.

活动三:行星对太阳的引力

试从太阳与行星间相互作用的角度,由太阳对行星的引力分析行星对太阳的引力.

……

教师:太阳对行星的引力,行星是受力物体,所以可以说,公式F∝mr2反映的是引力与被吸引的受力星体质量成正比.而从太阳与行星间相互作用的角度来看,两者的地位是相同的.也就是说,太阳对行星有吸引力,则行星对太阳也有吸引力.行星对太阳的吸引力F′与被吸引的物体――太阳的质量成正比,与太阳到行星间的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记为F′∝Mr2.

活动四: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概括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

学生:根据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太阳对行星的引力与行星对太阳的引力大小相等.

教师:太阳对行星的引力表示为F∝mr2,行星对太阳的引力表示为F′∝Mr2,可见,两者间的引力既与行星的质量成正比,又与太阳的质量成正比,总与它们间的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概括起来有F∝Mmr2.

教师:我们引入比例系数G,写成等式为F=GMmr2.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的方向沿着二者的B线.

教师:表达式F=GMmr2有没有适应条件?

学生:有.由于这个表达式来源于开普勒定律,所以它只适用于行星与太阳之间的力.

教师:很好.牛顿从这里又向前走了一大步,他的思想超越了行星与太阳,开始思考万物间的相互作用力.下一节我们将学习――万有引力.

教师:好.这节课就到这里.课后请同学们再次阅读课文,并思考课本38页的“说一说”,可小组讨论.

教学后记

这是笔者在南通市物理年会上开设的一堂研讨课.

笔者反思了自己以前执教本节内容时做得不到位的地方,将备课的重点放在了“如何引导学生思考”上,以问题链的形式,启发学生一步一步分析已有的表达式,能不能作为结论性的表达式,有没有进一步推导的必要,如何进行推导和分析.

参考文献: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