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课堂教学的基本流程优选九篇

时间:2023-06-04 09:28:48

课堂教学的基本流程

课堂教学的基本流程第1篇

关键词:高效课堂;教学方式;课堂建设

改革开放、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对教育提出了培养实践型、创新型人才的新要求。为适应这种要求,国家启动了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作为教、学、考的最高准则,《课程标准》确立了教学的“三维目标”和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原则。只有通过实践高效课堂深化建设、拓展思路、完善措施、丰富认识的建设步骤,成效才能逐步显现。

一、对高效课堂的认识

(一)高效课堂的概念

课堂是否高效,不能片面地看教师教的快慢、多少、好坏,而是要看学生学的快慢、多少、好坏;不能片面地看教学进度的快慢、教学内容的多少、教学方法如何,而是要看学生学得是否积极主动,是否乐学、会学、能学。高效课堂的本质就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是学生高效学习的课堂,基本特征是学生快乐学、高效学。对于高效课堂的明确界定,有助于正确把握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与目标,稳步推进高效课堂的实施,科学地评价高效课堂的效果。

(二)高效课堂的核心理念

构建高效课堂的核心理念就是学生的能力和素质是学出来的、练出来的,而不是听出来的、教出来的。所以,要注重师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关系,还课堂予学生,让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学习技能、锻炼能力、提高素质。

二、明确高效课堂建设的基本目标

构建高效课堂的基本目标就是改“讲听教学模式”为“课堂导学模式”,变被动学习方式为主动学习方式。通过对课堂教学流程的再造,把课堂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把学习的责任交给学生,把学习的方法交给学生,彻底改变“讲风盛、学风差、教师累、效率低”的课堂教学现状,构建教师科学指导,学生主动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

三、高效课堂的基本要求

(一)高效课堂的基本流程和操作环节

构建高效课堂的基本流程是以导学案为引领,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基本学习模式,通过教师的指导,小组合作探究,展示点评,交流反馈达成课堂教学目标。其中,操作环节包括预习检查、合作探究、展示交流、点评反馈、小结提高。

(二)高效课堂的关键环节和难点问题

自编导学案的质与量,学生培训状况,课堂时间的分配和高效利用,课堂基本环节的落实到位,作业与学生负担的合理调控,学生自主学习的落实,教辅材料的严格控制,家长的支持与配合。按照这些操作流程和操作环节为主要内容构成的操作基本模式,使得教师在课堂实际操作时有章可循,主管部门在管理、评价时有规可依,高效课堂的操作、管理和评价也因此走向规范化和制度化。

四、明确高效课堂的责任主体

高效课堂是校级的重大课改课题,是实施“质量提升工程”的重要举措,是创建省示范的重点示范项目,是落实学校新发展战略的主要途径。高效课堂责任主体是学校。高效课堂作为学校的一项重点工作,须列入工作计划优先安排重点保障,全力推进。管理主体是教学主管部门。学校教导处和教研室通力合作,把高效课堂作为教学管理、检查、考核和教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加以落实。

五、健全高效课堂的评价体系

第一,形成科学的评价办法。采取学科组评价、年级组评价、学校领导评价、学校考核组评价、学生评价、家长评价和专家评价相结合的多层次评价办法。

第二,强化评价对课改的推动作用。坚持评价的公平、公正和公开性,把评价的结果和教师各项切身利益相挂钩,并设立课改专项奖励基金,加大考核奖励力度,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导向作用。

六、优化高效课堂的实施环境

首先,营造有利于推进课改的校园文化。比如制作励志性的校园文化标识;坚持开展学生“疯狂英语”,给学生提供锻炼的舞台;召开课改运动会、学法交流会、形成课改的氛围。其次,提高家长参与度。通过召开家长会、家长座谈会,给家长介绍高效课堂的意义和要求,把家长纳入学习课改支持体系中,争取家长的配合。再次,注重激发学生的课改热情。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点燃学生的学习激情”作为学校发展的新思路,通过积极营造有利于课改的校园文化,开展和高效课堂相配套的教育教学活动,实现课内课外相互结合、相互促进。

七、结语

课堂教学的基本流程第2篇

关键词:中职;基础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中职院校的教学模式也在不断创新与改革,并取得不小的成绩。中职基础英语一直是中职学生的重要课程,中职院校非常重视对学生英语能力的培养。但是目前中职院校的基础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很低,课堂气氛不活跃,并且学生无法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本文主要针对中职基础英语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教学有效性的思路和具体措施。

一、中职基础英语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1.课堂学习的有效性低

目前中职院校的学生英语基础水平比较低,英语课堂教学单一,导致学生无法集中注意力,跟不上英语教师的讲课进度,从而降低了中职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些无法集中注意力的学生主要分为神游型、科技型和好动型三种类型。“神游型”是指学生看似在认真听课,其实思维没有跟上教师的进度而显得目光呆滞,没有任何接受信息后的反应。“科技型”是指学生在英语课堂上使用高科技设备,像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端,玩游戏、聊天、看小说等等。“好动型”的学生基本上不能进入学习状态,在课堂上聊天、打闹等,影响课堂的氛围。教师要对那些神游型和科技型的学生进行适当的提醒和注意,对好动型的学生加以制止,维护课堂纪律。

2.缺少交流和互动

在中职基础英语教学的课堂上,师生和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中职基础英语教学课堂上的交流与互动,有利于学生对基础英语的掌握和理解,也可以活跃教学氛围。通过师生间的交流互动,增加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情感交流。但是就目前而言,中职院校的基础英语教学课堂上,师生间和生生间的交流和互动很少,甚至是没有交流和互动,基本上是采用传统的单一化教学模式,教师一言堂。

3.学习目标不明确

中职院校的学生的英语基础水平很低,并且由于教学模式不完善,更是加剧了学生英语基础水平低的现象,使学生对基础英语的学习不感兴趣。其中,有一部分原因在学生本身有些学生在进入中职院校后,没有意识到基础英语的重要性,觉得学习英语对日后的就业不会有任何作用,学英语无用的观念在学生的心里根深蒂固,所以学生就不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去学习英语。

二、有效教学的思路

1.树立正确的英语教学意识

要想提高中职基础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树立学生正确的英语教学意识是第一步也是基础。没有正确的英语教学意识,再丰富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也不会增加基础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在基础英语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英语观,改变学生以往的“英语无用”的观念,让学生意识到英语对于就业的重要性和积极作用。

2.丰富教学内容和手段

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和多样化对于中职基础英语课堂教学起着重要的积极作用。基础英语的课堂教学必须将学生作为主体,教师要加以正确引导,将理论知识实践化,从而提高基础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重要。教师可以通过情景模拟、合作学习以及英语游戏的方式,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将基础英语课堂教学的被动性转为主动性。另外,教师也要丰富基础英语课堂的教学手段,积极利用多媒体等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增加课堂的实践性和趣味性。

3.加强课堂互动性

在中职基础英语教学的课堂上,师生和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起着很重要的促进作用。中职基础英语教学课堂上的交流与互动,有利于学生对于基础英语的掌握和理解,也可以活跃课堂氛围。通过师生间的交流互动,增加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情感交流,教师更加了解学生。另外,学生间的交流讨论,使得学生的思维想法进行互相碰撞,增加学生的思考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学生间的沟通探讨,也可以使得这个班集体更加团结,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并且,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平等地对待学生,多鼓励学生,给予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活跃课堂气氛。

要想提高中职基础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应树立学生正确的英语教学意识,改变学生以往的“英语无用”的观念。教师要不断探索和创新有效的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课堂的互动性,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进一步提升中职基础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课堂教学的基本流程第3篇

【关键词】主流化;教学流程;专业研训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活动的基本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而教师是课堂教学改革的主力军。为了解决新课程对课堂教学的新要求,课堂教学形式必须发生本质的变化。旧的教学模式在教师头脑中根深蒂固,如果没有新的方式来冲击,将很难改变现状。为此,我们对学校教师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探讨,根据学校品牌教师成功的课堂教学流程的研究与论证,我们构建了“激趣、导学、操练、反馈”的学校主流课堂教学流程。活动的实质是调动广大教师的教研积极性,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的主动性,充分认识课程改革的重要性,积极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流程,这样才能全面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大幅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一、主流化课堂教学流程的构建,提升了教师对课堂教学的再认识

课堂教学流程改革一直以来被认为是教育教学改革的主阵地。中国传统的课堂教学流程深受影响的是赫尔巴特的教学形式四阶段及赫尔巴特范式的“苏联版”――凯诺夫的教学五段论,用演绎的方式来构建教育学说,使各概念间有严密的逻辑推理关系。这种单一的教学流程虽然日益受到教学改革的冲击,但是,影响课堂教学实践的关键因素仍然是教师头脑中固有的“教学理论”,正是在这种以“教师行为”为主导、“讲授――接受”为主要教学方式的教学流程中,教师不可动摇的“正式权威地位”使教师成为课堂的主宰,全力将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期待纳入到自己的模式中。但同时教师的课堂主导地位又深受教材内容的制约,学习的本体不是来自教师,而是来自教材。由此,就产生了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三大矛盾:其一,教师如何为学生确立学习的起点?其二,教师如何判定教学是适合学生所需的?其三,在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教材内容能否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当教师将每一次课堂教学活动置于学生的整个成长过程中时,有多少实际课堂教学时间是有效的课堂教学时间?

近年来传统课堂教学理论和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弊端引起了诸多专家、学者的深思,也不断推动着课堂教学流程的改革。教育的本质应当是回归生命本体的教育,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信息化社会中,以大众传媒和因特网为主干的社会因素的教育功能的发挥打破了教师在知识传授中的垄断地位,并对作为社会主流文化传承载体的学校教学形式和内容形成冲击,因此,课堂教学过程的要素也发生变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处理好课程作为社会文化载体与学生的生活世界沟通的关系,教师倡导的应是一种能促进学生发展的高品质的自主学习,学生能保持强烈的学习需求和学习兴趣,能够给学生带来智慧的挑战,使学生有足够的自主学习的空间,能让学生从中获得较高的自我效能感。教学流程既是对教学理论的运用,又是对教学实践的概括,其研究对于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推动都是不言而喻的,在充分研究分析我校品牌教师的课堂成功的教学流程基础上,在科学的研究方法指导下建立“激趣、导学、操练、反馈”主流课堂教学流程,促使学校教育研究从经验型走向科学型。

二、主流化课堂教学流程的构建,磨砺了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

(1)重建教育教学理念。教育理念的完善是促进教育改革的根本因素,其他因素(如教育手段、教学组织手段等)只不过能引起教育的部分改变而已,最好的办法是“开始以一种新的方式来思考……一旦新的思维方式得以确立,旧的问题就会消失”。必须认定,基础教育阶段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基础教育阶段的知识可以以适当的方式教给任何人。学习的过程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内化知识的过程,所以,教育应该把儿童(学生)的世界还给儿童(学生)。构建新的教学流程,教师的科学意识、科学态度、科学方法必须发生根本转变。

(2)形成多元的思维方式。新课堂标准要求学生改变原有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构建以学生主体的多样化学习方式,与传统的教学大纲相比较,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这一转变不但意味着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也意味着教师将教学内容局限于教材或课堂内的传统思维方式的转变。马克思曾说过:“能给人以尊严的只有这样的职业――在从事这种职业时,我们不是作为奴隶般的工具,而是在自己的领域内独立地进行创造。”教师不但要有扎实的学科知识技能和宽泛的科学人文知识作为职业的基础,还需要掌握基本的逻辑方法和科学研究方法,才能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教学流程是在长期的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形成的,要受到教学观念、教学目标、教学条件等的制约与影响。

因此,应以一种动态的眼光来看待教学流程,即世界上没有一成不变、普遍有效的教学流程,教学流程一旦凝固起来,就成为僵化的条条框框,就会陷于程式化了。课堂应该是流动着教师的教学智慧的场所。研究表明,有效教学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及时总结、反省、修正与控制课堂教学进程的方式和技能,对学生的学习过程的反馈敏感性强,对教学活动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改进和纠正,保持对教学过程的敏感性和批判性。因此,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善于捕捉课堂中的有利于教学的信息,调适学生的心理状态,因地制宜、因人施教,方显课堂教学的勃勃生机和师生的生命活力。

三、主流化课堂教学流程的构建,明细了教师的操作流程

(1)流程的内容及程序。课堂教学流程将整个课堂教学分为四个基本教学环节,即:激趣――导学――操练――反馈。教师在课堂教学前给学生以直接的感官刺激,有利于引发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兴趣,使学生对学生内容产生积极的倾向性,并激起热烈、持久的情绪。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教师如果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使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倦。”随即的导学教学,是引导学生主动、积极、自觉地掌握知识的教学方法。注重思维过程和思维方式的导学,根据学生学习知识、技能所需要的高效思维方法,按思维流程设计相应的导学式问题,根据所设计的问题导学学生思考,并逐步过渡到让学生自己向自己提出问题,自我导学。而操练是一种互动的课堂生成和课堂展开自主探究的过程,学生思考的方向指向问题,使思考的策略达到自动化的水平,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走向实践,培养学生的意识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在学习中通过小组讨论、游戏、辩论、合作解决问题,活跃思维,拓宽思路,激发创新的热情。最后的反馈环节,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输出的信息,经过施教对象处理后产生的教学效果再输送回来,并对教学信息的再输出发生影响的过程。课堂教学反馈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向信息交流的过程,是优化教学过程,实现教与学和谐统一的必不可少的环节,是落实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种途径。维纳曾说:“一个有效的行为必须通过某种反馈过程来取得信息,从而了解目的是否已经达到。”教师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通过教学反馈可以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方法获得的情况,也可以检验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从而根据反馈信息随时调整教学进程,促进学生的发展。反馈这个环节是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这一教学理念的一个重要环节,它着重检验学生是否达到教学目标,最高要求就是进行分层反馈,保证尚未达标的学生有机会矫正补救,并采取针对性措施给学生第二次达标的机会分层训练。教师设计有一定的梯度、深度和广度,能较好地反映本堂课重点、难点和疑点,特别是具有一定思维空间和开放程度,且能尽可能联系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实际,体现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及教学要求上的差异。

(2)流程的实验与推广。我们将用近三年的时间来完成构建,一年培植,一年推广,一年完善与超越。在我们构建了流程的基本程序后,我们首先进行品牌流程的提炼,学校品牌教师的课堂教学流程多数具有这一特点,实验人员参与听课、评课,并听取学生的意见,对流程作进一步的修正,然后选择了全校教师,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部分运用这种流程组织自己的课堂教学研究,学校就教学流程实验专项组织学生座谈会,问卷调查,就新流程下课堂教学效果展开讨论,提出意见和建议。师生总体评价是,“激趣、导学、操练、反馈”课堂教学流程遵循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了一种指导和促进作用,学生在教师的精心指导下,自主地去获取知识和探究知识,充分地发挥着学生的主体作用。特别是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目标不同,要求不同,有利于学生根据自己的基础及要求自主地学习,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形成与学习能力的提高有较大的帮助,较好地达到了预期目的。根据调研结果,我们将“激趣、导学、操练、反馈”教学流程在全校进行了推广。

四、在实践与反思中,升华了教师对课堂教学的认识

近几年来,我们坚持不断实践,不断反思,不断提升,学校以科研月考核的形式,从制度的角度推进主流化教学流程的推广和研讨。从理论上架构,在实践中研磨,从理论中提升,在实践中突破,在新一轮的深入实践中,不断形成新的体悟和理解。我们的主流教学流程只有在和谐轻松的氛围下,追求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才能真正实现高效的目标。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人在轻松的氛围中思维处于最佳的状态。学生也只有在轻松和谐愉悦课堂氛围中,才能有最理想的学习状态,教师应善于运用一些策略,创建和谐的课堂氛围。教师亲切的笑容、适度的幽默、鼓励性语言、师生平等互动以及小游戏等都有助于营造良好氛围。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引路人的姿态出现,态度和蔼可亲,作风民主正派,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提出不同的问题,这样学生才能做到“不惟书”、“不惟师”,勇于提问,敢于质疑。如果我们能够营造出“民主、平等、尊重、理解、关注、赏识”的新型的师生关系和和谐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课堂氛围,就可以使学生身心愉快、思想活跃,结出课堂教学高效率的硕果。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目标呢?教学方法选择的主要依据是教学内容,学生认知的实际,教师的个性心理特征,只有选择最适合某课的教学内容、最适合学生的认知实际、最符合教师个性心理特征的教学方法,才能最高效率的完成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包括学习知识,培养能力,提升素质,使学生在接受学习的前提下,把知识内化为自我修养和自己的实际行动。

在主流化地教学流程推广地过程中,如何才能实现有效,进一步达到高效呢?我认为关注“主流教学流程”实施的外延,也就是遵循课堂教学常规,这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前提和保障。

总之,课堂既是教师教的主阵地,更是学生学的主渠道,我们只有理性地认识的课堂教学,客观地面对课堂教学,不断地改进课堂教学,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除了大力提倡主流化教学流程“激趣、导学、操练、反馈以外,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我们去思考与实践,遇到的困难也会不少,碰到的问题也会更多,教师只有把追求课堂教学艺术的完美与课堂教学的高效作为自己一生孜孜不倦的追求,才能为新时代培育出高素质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课堂教学的基本流程第4篇

关键词: 数据分析课程 翻转课堂 教学设计

数据作为信息的主要载体,在当今“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数据的分析和利用已经成为每个行业重要的生产因素,并广泛应用于各行业和领域。数据分析就是用适当的统计方法对收集的资料进行详细的研究,提取有用的信息并形成结论,以求最大化地开发数据资料的功能与发挥数据的作用。在我校,数据分析课程是信息与计算科学系的必修课程,对提高学生的建模能力及数据分析水平有重要的作用。

数据分析课程的特点就是要求学生具备较高的理论基础水平、综合应用及动手能力,还需要学生掌握必要的分析解释能力。将理论与实际案例结合,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加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分析解释环节,是数据分析教学中必须遵循的原则。而翻转课堂正是通过对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两个环节的颠倒,实现学生对授课内容的理解和对知识点的内化,也就是理论结合实践的过程。因此本文针对数据分析课程特点和存在的问题,结合翻转课堂的教学理念,对数据分析课程各个教学环节进行设计研究,以期促进数据分析教学,使之更好地为专业素质的培养提供服务。

一、数据分析教学存在的问题

1.理论教学

数据分析课程的理论与方法内容丰富,涉及面广,应用范围大。在理论教学中,学生学习理解掌握理论基础具有一定的难度。如对各分析方法的理解掌握,必须建立在良好的数学基础上,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才可以理解各种数据分析的理论分析原理。同时学生还需要理解掌握各分析方法理论的内在联系,并把握其不断发展的趋势,才能真正掌握数据分析的理论与方法。我校现在的数据分析课程教学理论课程授课方式单一,传统教学方式使学生只能对课程方法理论浅尝辄止,无法深入了解,综合运用。同时单一的课堂授课模式无法对学生的掌握程度进行有效的评价和检测。

2.实践教学

数据分析课程对学生的动手能力要求很高。学生在理解掌握各种分析方法的理论基础上,需要掌握一定的统计软件的使用方法,如SPSS,MATLAB。这需要将理论方法,如复杂的公式,与实际软件使用相结合。实验教学中,要求学生有较高的计算机编程能力,然后结合数据分析的理论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并应用于实践。现阶段我校数据分析课程中,学生实践课时偏少,而且传统授课模式让学生的学习处于被动状态。实践教学中只能根据老师和教材的指导,对课本上的例题程序进行练习,极大地限制学习广度和深度,且无法有效地将本课程与实际生活与应用联系起来,从而挫伤学生学习和动手的积极性。

3.学生能力培养

数据分析课程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体现在综合运用能力和对结果的分析解释能力。理论课程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和实践课程拘泥于教材的例题程序的现状,将数据计算与数据分析分割开来,势必会限制学生综合运用能力和分析解释能力的发展,影响学生学习兴趣和课程教学效果。

二、翻转课堂教学理念

翻转课堂起源于美国林地公园高中,两位化学老师通过让学生在家观看视频,课堂进行练习的方式,完全颠覆传统教学模式。翻转课堂将传统教学模式中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两个阶段颠倒过来。与传统授课模式不同的是,知识传授不再是完全由课堂中教师的讲解完成,而是通过信息技术的辅助在课前或课后等业余时间完成,同时知识的内化不再是单一的由课后作业或者练习完成,而是通过在课堂中进行疑难解答、项目式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进行。因此,对翻转课堂教学方法的实际有效利用可以将大学生学习时间最大化,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自我约束能力及分工合作能力。

在数据分析课程教学中,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结合教师提供的数据分析每一模块的课前学习材料,实现对数据分析课程基本方法和理论的了解,这样很好地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培养学生的自学和约束能力。而对所学数据分析方法的具体应用、深入理解及综合分析等方面,学生可以通过课堂的各种活动和学习方式,以及和教师的及时沟通,和同学的合作交流等方式,在知识内化这一环节获得比传统课堂更好的学习效果。

三、翻转课堂在数据分析教学中的应用设计

近些年国内外很多对翻转课堂教学的研究,形成针对各个学科和地区的教学模式。如RobertKarplus提出的“探索-解释-应用”三阶段学习周期,RamseyMusallam提出的“探索-翻转-应用”模式,国内南京大学张金磊等人提出的由课前学习和课堂学习组成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等。

针对数据分析课程学科特点和本校学生基础水平及实际情况,本研究提出数据分析翻转课堂的教学流程:

课前――概念探索教学视频平台交流

课中――问题解决(经验交流,教师讲解)测试反馈项目创建协作学习及汇报

课后――平台交流,作业反馈

在课前教学环节中,概念探索是根据数据分析课程的学科特点设计的,由于学生初次接触数据分析,对很多基本概念及意义没有深入了解,意识不到社会意义和实践意义,在这一环节中学生可以通过教师给出的简单具体的实例演示,再加上信息丰富的网站、视频及博客等手段在教学交流平台上阐述自己对所学概念的理解,相互交流,以此实现对概念的初步正确理解。如对聚类分析的理解,学生可以概念探索这一过程中通过具体实例演示和对各种信息的阅读,了解到聚类分析作为数学工具的基本思想和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视频主要是微视频和幻灯片。对于教学视频的观看,要求学生针对自己的数学学习基础有选择地观看。教学视频中主要针对本单元学习内容进行讲解,同时还会提供与本单元学习相关的数学基础理论的教学内容。这种数学基础与数据分析内容相结合的教学材料可以让数学基础不完善的学生更有效地理解本单元的知识。在视频或者课前学习资料的制作中,需要结合每一章节的实际,主题突出,简短生动,而且有效。如在聚类这一章节中,对于各种聚类方法的介绍可以结合具体的实例,如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人均家庭收入问题等,通过不同方法展示对比,从而做到对每一聚类方法的理解和融会贯通。同时需要介绍相关的Matlab编程方法,让学生结合理论和实际,通过编程过程实现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课前学习中,反馈是比较重要的一部分。教师可以通过平台交流得到课前理论学习的反馈信息,同时可以通过在线学习简单的作业练习,由此获得课前学习的反馈。

课堂教学仍然是很重要的一环。课堂上教师首先组织学生面对面交流,解决并了解课前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对普遍性问题做详细解答。然后经过简单的例题让学生编程实现,并进行相应的解释,由此测试学生的学习效果。这样教师可以更好地掌握学生对每一章节数据分析理论的学习效果,以及学生对理论的应用构建能力。在保证学生对概念和理论的学习后,教师可以提供项目创建的基本信息和参考实例,如数学建模题目等。学生分组合作交流,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成立合作组,结合本章节内容分析解决问题,寻找合适的数据处理方法,应用相关软件编程实现自己的想法,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并进行有效的分析,学生的问题解决过程和讨论过程可以在课下进行。在学生充分准备后,课堂上进行分组汇报,并进行自评和互评,实现学生对理论的应用和相互学习。

本章节教学内容结束后,教师组织学生在教学平台交流,并展示自己的作业和反思内容,巩固对本章节内容的理解。

四、教学设计效果分析

1.符合大学生学习特点

大学生作为已经独立的学习个体,拥有独立的学习和思考能力,同时具备独立学习时间和空间,而传统教学方式无法充分发展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让学生的课余学习漫无目的,松散自由,无法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翻转课堂在数据分析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让学生在课余时间的学习有的放矢,通过学习交流平台还可以相互交流督促,培养学生良好的独立学习和探索学习的习惯。

对于思想上已经独立的大学生来讲,个性化学习更符合学生的行为习惯和思想意识。在数据分析课程的学习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基础、学习习惯及自己的喜好等自由选择学习的材料、时间和方式,互不打扰,又可以相互交流。如对概念和理论的理解,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资料,也可以选择图书馆的书籍,观看教学材料等方式进行,每位学生理解的深度和广度可能会有所不同,通过相互交流和共同知识构建和应用又可以相互弥补。这样的教学和学习方式极大地满足了不同学生对知识的需求,避免一刀切式教育,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力。

2.增强学习效果

通过初步的教学实验,接受翻转课堂数据分析课程的学生无论在理论知识理解还是实践应用上都有明显提高。相对于传统课堂中的学生,在数据分析课程结束后,翻转课堂中的学生可以较好地阐述相关理论,通过Matlab软件编程实现对理论的应用,并给出合理的解释。通过测试对比可以看出,翻转课堂中的学生理论基础更加扎实,编程能力有很大提高。在翻转课堂试行后,学生在数学建模大赛中成绩有明显进步。

3.改善教学氛围

在数据分析翻转课堂中,学生学习积极性有很大提高。首先学生已经通过概念的探索阶段对所要学习的知识有初步了解和认识,能够较好地意识到所学知识的社会意义,增强学习兴趣和信心。其次,学习方式多样化,学生可以充分利用自己喜欢的现代信息设备,将手机、平板及电脑等学生喜爱的现代化信息设备变成学习的工具。避免学生与教师之间对手机等工具的对弈,改善学生将手机等单纯作为娱乐工具的现象。此外,学生在交流平台上的发言、总结和展示不仅乐意给学生带来成就感,而且可以激发其他学生的学习动力,形成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

通过将翻转课堂理念初步运用于数据分析课堂,发现这一理念的运用可以有效解决目前数据分析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密切联系起来,并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发现翻转课堂理念的实施不能拘泥于形式,需要根据具体问题和课程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同时翻转课堂中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精力进行探索,如更合适的教学资料和课堂活动设计。总之,翻转课堂理念的实施带来的不仅是教学形式的变化,更是对教师工作分工和角色的改变。

参考文献:

[1]宋艳玲,孟昭鹏,闫雅娟.从认知负荷视角探究翻转课堂[J].远程教育杂志,2014,(1):105-112.

[2]汪晓东,张晨婧仔.“翻转课堂”在大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3,(8):11-15.

[3]张金磊.“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关键因素探析[J].中国远程教育,2013,(10):59-64.

[4]周学刚.浅谈“数据分析”课程的教学[J].中国电力教育,2011,(7):110-111.

[5]窦建军.数据分析课程教学中的几点体会[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8,(3):146-147.

课堂教学的基本流程第5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存在问题;应对措施

虽然现代课堂教学质量得到了有效提升,然而课堂教学并不是尽善尽美的,课堂教学中依然存在一些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对学生有重要意义,因此,教师要对存在于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引起重视,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应对,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就目前存在于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对措施。

一、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作为高中语文教师肩负着重要的教学使命,针对目前存在于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教师自然也要引起高度重视。本人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对课堂教学进行认真的观察,并对自身的教学活动进行认真反思,同时也积极的对其他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进行研究,发现目前存在于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对基础知识的教学存在懈怠心理

基础知识是学生进行语文学科学习的基础,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只有注重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的教学,才能使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使学生更加有效的进行语文学科学习。而在实际的教学中本人发现,目前高中语文教学中存在对基础知识的教学没有引起重视的情况,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的讲解不足,同时,学生在课堂上也没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基础知识的学习,进而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交流不足

课堂教学过程中加强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与交流,也是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途径,尤其作为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更要加强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与交流。而我们观察目前的高中语文课堂不难发现,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将大量的时间用于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讲解,而与学生进行的互动却不足,这就使得教师想要表达的思想有时不能为学生有效接受,而学生即使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困难,也难以通过与教师的交流得以解决,进而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没有对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引起重视

作为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要注重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这样才能更好地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教学中来,使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更多的快乐。而目前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难题,就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没有将有助于提升课堂教学趣味性的方法与技巧运用于课堂教学,使得课堂教学较为枯燥。尤其学生在高中阶段要进行大量语文知识点的学习,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进行的是高强度的学习活动,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如果不能将有效的教学方法与技巧运用于课堂教学,学生不仅难以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而且还会在语文课堂上感到疲劳。

(四)课堂教学方法较为单一

语文虽然是一门基础学科,但是却是一门内容十分丰富的学科,为了使知识点更好的呈献给学生,在新时期的教学中,要求教师将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运用于课堂教学。而在目前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虽然努力的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讲解,但是却采用较为单一的教学方法,导致整个课堂教学有了“满堂灌”的味道,使得整个语文课堂教学显得十分枯燥。同时教师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讲解,也给学生带来了较大的学习压力,学生容易出现大脑疲劳,进而影响了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二、应对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问题的有效措施

高中语文教师不仅要有强烈的帮助学生有效进行语文知识学习的意识,而且还要有采取有效方式帮助学生有效进行语文学习的意识。针对目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问题,高中语文教师要引起高度重视,在解决问题的基础上使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质量更上一层楼。针对上文中存在的问题,本人提出如下几种有效的应对措施:

(一)加强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的教学

不管哪一学科的教学,也不管哪一阶段的教学,教师加强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的教学,都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学生只有有效掌握了基础知识,才能通过对基础知识的应用更好的进行学科学习。针对目前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基础知识的教学存在懈怠心理的情况,要求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加强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的教学。高中阶段需要学生学习的基础知识点甚多,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教学的过程中也要讲究方法与技巧,这样才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二)加强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交流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教师在对学生授课的过程中,一定要加强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与交流。高中阶段学生学习的文章的难度更大,文章的中心含义更加含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会遇到更多的思维障碍,同时学生也会有自己的看法与见解,这就要求教师及时与学生进行交流,听取学生的想法,并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及文章的含义,并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思路。

(三)注重提升语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针对目前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没有引起重视的情况,要求教师意识到提升课堂教学趣味性的重要性,并采取有效措施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教师在提升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趣味性的过程中,很关键的一点就是要与教学内容结合起来。教师可以结合要讲解的知识点有效进行拓展,将一些能够很好的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因素引入课堂教学,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而且也能够使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更加浓厚。

(四)实现课堂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课堂教学的基本流程第6篇

【关键词】: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教学设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效果

1、翻转课堂的的内涵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指在信息化环境中,将传统教学过程中的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进行翻转,教师以录制的微视频或网络视频为主的学习资源提供给学习者,学习者在课外自主学习知识,完成学习任务,课堂上学习者通过合作探究、讨论交流、答疑解惑等活动达到知识的深入内化,主要完成知识的疑点难点解决和知识的运用等,翻转课堂模式增加了交互时间,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满足学习者个性化的学习需要,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教学效果。传统教学过程主要采用教师课上讲解知识、学生课下完成作业巩固知识。而翻转课堂上颠覆了课上课下顺序,课下自主学习、课上合作交流、探讨解决疑难知识。

2、翻转课堂特征

(1)教学理念的转变

传统教学模式教师为中心,忽视学生的个性需求。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把尊重学生放在首位,突出学习者的主体地位,让学习者在民主平等的学习环境中进行学习。翻转课堂教学中,强调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学生在高参与度中进行学习,课下完成知识的学习,课上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参与更多的学习活动,同时合作完成学习任务,灵活应用所学教学内容,提升课堂的学习质量。

(2)教学资源呈现方式的转变

传统课堂中,教学资源主要是教师制作的PPT课件,教师在课堂教学时,按照课件内容进行讲解。翻转课堂中,教师提供短小精悍的教学视频,视频针对某一主题进行讲解,视频资源是教师精也设计的,学生的学习在较为轻松的学习环境中进行,学生可自己控制进度,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暂停或反复观看。翻转课堂中不是用教学视频来取代教师的课堂教学,而是使教师有更多的时间来组织教学,增加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

(3)师生角色的转变

翻转课堂从教学形式上由传统的教学流程“教师课堂讲解+学生课后作业”翻转成“学生课前学习+师生课堂探究”。在这种模式下,师生角色发生了变化,教师转变为学习的促进者、课程内容的设计者、学习支持的提供者、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学习者是学习过程的主动探究者,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在翻转教学活动中学习者根据学习内容不间断的与同学、教师进行交互来解决疑问、完成任务,以扩展和创造新的知识,学生主动学,教师个性化指导。因此,翻转课堂需要学生的高度参与,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整个课堂的主角。

(4)教学流程的转变

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翻转课堂使传统教学流程发生了转变,传统教学中,学生在课堂学习中通过教师的讲解完成对知识的初步理解,然后通过课后的作业练习来内化所学的知识。翻转课堂由“先教而后学”转向“先学而后教”,由教导学“转变为学定教”。翻转课堂的核心理念就是学习者在课前利用教师提供的学习资源进行学习,课堂时间用来解决疑难问题、概念深化、进行合作学习。课前学习者自主完成任务,在课中,教师对课前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进行解答,学习者在合作探索中深入掌握所学的知识。教学流程的改变使课堂时间重新进行分配,教师课堂讲授的时间更少,学习者谋堂交互的时间更多,学习者拥有更多的时间在教学活动中讨论交流。

(5)翻转课堂颠倒了传统的评价方式

传统的考核评价模式单一落后,所以传统的考核方式并不能真正体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适应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的需要。在翻转课堂上不但注重过程性评价,还要注重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评价的内容包括学生自主学习完成情况、课堂参与表现情况、小组合作表现情况、作品展示和测试成绩等方面。

3、《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翻转课堂教学设计

3.1设计原则

由于采用传统的教学设计不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不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不能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难以质量。因此,将翻转课堂应用于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改变目前教学现状,提升教学效果。在翻转课堂教学设计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由“被动接受者或灌输的对象”变为“主动探究者”。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而不是对各种知识点的死记硬背,即“授人以渔”的教育,尽可能学生自己获取知识、从“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交互协作学习的设计时尽可能学生自己获取知识、意义建构、运用知识并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与合作。注重对探究活动的内容、范围、难度的适度和科学,能为学生借助活动情境所提供的问题、主题或任务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通过解决问题,从而获得知识并发展动手实践能力,能丰富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能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翻转课堂教学设计对翻转课堂如何更好的应用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2教学目标分析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各专业学生必修学习的一门公共课程,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操作性。本课程的宗旨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和计算机应用技能,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翻转课堂教学目标,既要体现自主性,又要体现出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应用要求。本课程具有极强的操作性和实践性,学习者主要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Word2010、Excel2010、PowerPoint2010 以及网络和多媒体等方面的技能,所以在进行教学目标设计应该考虑三维目标,侧重自主学习,提高翻转课堂教学的效果。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生活、学习以及未来工作中常见问题的能力,逐步养成独立思考、主动探究和勇于创新的能力。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每一章节由多个小案例组成,先简后繁,先主要后次要,各个单元独立设计,避免学生因为一个案例不会,而影响后续案例学习,通过这样的结构更利于翻转课堂教学的开展。在实际教学中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增加、删除和重新调整,主要增加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以及后续学生灵活应用举一反三的综合案例等,为进一步强化本课程对后续计算机以及其他学科学习的重要性起铺垫作用,对促进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高教学效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3.3翻转课堂教学设计

(1)学习资源设计

翻转课堂中,制作学习资源时以多种方式呈现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学视频,教学课件,针对性练习,拓展资源等学习资源课外知识获得主要由教学视频来完成,教学视频的教学过程结构应该逻辑清晰内容完整,按照选定的主题逐步讲解,突出重点内容除了视频资源外,本课程依据学习者需求、学习内容还设计了供学习者自主学习的学习任务单和辅助学习资源。学习任务单的主要作用是帮助学生通过本次课的学习资源(学习资源以文件夹的形式存储),明确自己怎么去学,学什么,学了后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学习任务单主要包含主题的学习要求,学习方法,课后巩固案例,课堂案例等,主题知识资源主要通过 PPT 课件、文本、图形、声音等多媒体形式展示教材内容,主题案例资源主要收集和制作与课题相关的各种课件、文本、图形、声音、视频、课堂案例等资源,为了便于知识的巩固和开拓视野,学习能力较好或感兴趣的学生可以利用拓展资源继续更深入的学习。

(2)学习过程设计

改变该课程的传统教学现状,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开展翻转课堂的教学改革,设计出基于翻转课堂模式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流程,如图1所示。教与学的过程分为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阶段,教师和学生积极参与整个流程,完成对知识的建构,达到教学目标。

课前准备:教师在学习者、学习需求和学习内容的分析基础上,制作相应的教学视频、教学课件和作业练习等学习资源,上传到微信群、QQ共享群、微博等网络共享学习平台供学习者学习。

课前自主学习:学习者下载学习资源,了解学习内容,明确学习任务。自主安排学习进度,开展自主探究学习活动。完成自主学习,掌握课程内容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同时,通过QQ群或微信群进行合作学习,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组内成员相互交流沟通,共同解决自学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利用教师提供的相应素材资源,完成作业,发现学习初期存在的疑难问题。通过网络向其他同伴或教师求助。教师则需要对学习者自学过程中的疑惑与问题进行及时解答。

课中交流组织阶段:《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课中学习阶段主要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以任务来提升学生内驱力,各小组了解学习任务之后,相互交流讨论,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达到学习目标。教师将自己融入课堂讨论,适时质疑、及时引导促进知识的升华。同时教师要注意监督课堂,确保小组成员围绕主题完成任务,在规定时间内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习者的职业能力和专业能力。

课中反馈评价:首先老师在课堂上进行自主学习知识的补充讲解,同时对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共性难点问题统一答疑解难。其次,老师了解各个小组的任务完成情况,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然后每个小组分享学习成果,在分享成果过程中,其他组员可以对汇报组的汇报内容提出质疑,汇报组的组员及时回答其他组员提出的疑问,可以请求教师帮忙。教师点评后引导学习者进行组内交流和组间互动答疑,主要讨论和解决的问题可以是自学前的问题也可以是汇报过程中的某个知识点。完成既快又好的学生可帮助和指导组内其他同学完成任务,教师解答大部分学生不能完成的重难点问题,同时对当堂课的知识点进行补充和拓展。最后,学生的主要任务是进行组内评价和组间评价及知识点的巩固,教师的主要任务对本堂课的知识点梳理、归纳与总结,并进行客观公正的综合性评价。

课后巩固拓展:学习者在完成课前自主学习和课堂学习后,对知识己经有了比较深入的掌握。在课后,学习者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总结反思,总结学到了哪些知识内容,反思学习中还有哪些疑惑的地方。学习者通过交流平台继续与同伴教师讨论交流,利用教学视频等学习资源巩固复习所学知识,利用教师提供的拓展资源继续学习,提升自己。教师对整个教学进行反思评价,反思学习资源设计是否合理,教学过程是否能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教学方法是否能激发学生兴趣,教学中存在哪些问题,怎么改进、完善教学等。

(3)学习评价设计

传统课堂教学中评价方式单一,注重课程的总结性评价,很少对过程性评价进行关注。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学习评价强调总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注重评价的多元性,努力培养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为、合作学习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期末学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组成,其中平时成绩主要包括课前学习作业的完成情况、课中学习任务的完成倩况,学习者的参与情况。课前作业完成情况占20%,主要指学习者在课前利用学习资源自主完成相应学习任务的情况;课中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占20%,指课中小组合作任务的完成质量和小组成果汇报的情况;学习者的参与情况占20%,主要包括学习者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情况和平时课堂的考勤情况。学习者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惰况主要通过学生互评和自我评价相结合来完成;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对学生的考勤进行记录,观察学习者在课堂学习中的参与积极性。期末考试成绩占40%,通过无纸化测评考试系统对学习者进行检测。

信息时代,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是对课堂教学进行一次重大变革。本文探讨了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于课程的课堂教学中,通过分析、设计、应用、评价来实施具体教学。翻转课堂教学对改善学习者的学习态度、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参与度、提升学习者的学习成绩有一定的影响,能有效地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真正实现了以学为中心。

参考文献

[1] 杨九民,邵明杰,黄磊.基于微视频资源的翻转课堂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3:36-40.

[2] 曾明星,周清平等.软件开发类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204-209.

课堂教学的基本流程第7篇

关键词:英语;课堂教学;基本经验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5-0156-01

英语课堂教学是教与学过程中的主要环节,它可以集中体现英语教学的一些基本原则与基本方法,也可以集中反映英语教师在履行教师职责中的一切表现。多年来,许多英语老师辛勤任教,在课堂教学上已经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并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成果。实践证明,良好的教学经验是一个复杂而细致的教学过程,它既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又启发了学生运用各种器官的能力,从而对于英语教学效果的提高至关重要。目前,在英语的课堂教学中,已形成了许多比较成熟的经验,以下就将最基本的几点经验作以分析和述略,以便英语教学之借鉴和学习。

一、 以学生为中心是课堂教学的基本出发点

众所周知,教学过程就是师授知识于学生的过程。因此,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是首要的,而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则忽略了学生的地位,仅是以教师为中心,总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整个课堂中学生总是围着教师转。这种课堂教学便毫无疑问成了英语教师的主宰,课堂教学是由教师来组织和指导的。课堂上只听到教师的声音,教师说东,学生不敢说西。这种主宰式的英语课堂教学抹杀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枯燥乏味的讲授超越了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陈旧呆板的教学法就是这种教学的特点。这种教学模式违背了现代教育教学的原则,压制了学生学习的欲望与动机,加重了学生学习的负担。尽管教师费劲苦心,但对于学生而言,学习课堂知识的效果甚微。

随着英语教学的不断推进与改革,一些成功的经验告诉我们,课堂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起着主导作用。教师的“教”是以学生的“学”为基础的,以学生为中心是我们进行英语课堂教学的基本出发点。为了搞好课堂教学,既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善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只有将两者协调有机地配合起来,方可提高我们英语教学的课堂效果。换句话说,就是教师的心里要始终装着学生,注意学生在课堂上的种种表现,以便对症下药,因人施教。在教学过程中应想着学生,根据学生的基本情况授课,既要分析研究学生的心理,又要善于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以便随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案。英语教师必须时常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善于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给学生创设各种意境,提供给学生运用英语的机会。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充分感触课堂,享受学习的乐趣,使他们运用所学课堂知识去克服学习中的困难,从而一步步形成一种推动其前进的内在动力。对于一个英语教师而言,照本宣科是教学的失败。因此,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是英语课堂教学最有效的方式之一。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各种运用语言的机会,使学生在大量练习中提高运用英语的能力。是否做到了以学生为中心,是我们评价课堂教学成败的依据,也是我们评价一个教师教学质量的立足点。

二、课堂教学交流是培养学生能力的有效途径

英语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这种能力是靠精讲多练,以练为主的教学活动培养起来的,而这个练,归根结底,就是课堂教学过程交际化的过程。

所谓交际就是人与人之间运用语言进行交流沟通,以达到相互了解的某种程度的一种活动。语言是交际的工具,英语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运用这种交际工具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所以,交流是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手段,而且也是英语教学的目的之所在。我们这里所讲的课堂教学交际化,就是要求教师要讲英语作为交际工具来教,要求学生要将其作为交际工具来学,更主要的是还要求教师和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要把英语作为教学工具来用。使整个英语教学活动都成为以英语进行交流的活动,整个教学过程也就是一个交际的过程。

交际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既加强了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又促使教师不断革新教学方式。教师运用语言意境启发学生,使学生在逼真的情境中运用英语进行模拟、演示,提高了学生运用英语的实际操作能力。这种课堂教学的交流,是达到教学目的的有效途径。

三、培养能力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目的

英语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是教学的主要目的。以学生为中心,对学生进行英语的听、说、读、写等能力的基本训练,培养学生在口头上和书面上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侧重培养阅读能力,从而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和运用英语切实打好基础。因为学生学习英语,并不只是单纯的为学而学,也不仅仅是为了懂得英语的基本语音、语法知识,而主要是为了能运用这些知识来掌握运用英语进行听说读写活动的交际能力。作为一个英语教师,仅仅在课堂上向学生讲授有关课本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教师除了讲授知识以外,更应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对于学生而言,仅仅懂得英语的语法知识也是不够的,更应具各种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这才算真正学会了英语。脱离实践是学不好英语的,英语课堂教学是一个“讲”与“学”的过程,也即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因此,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正确有效的做法应该是精讲多练,以练为主,只有这样,才能完成课堂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的目的。

课堂教学的基本流程第8篇

关键词:技工院校 文化基础课 价值定位 教学观念 教学样式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 06(b)-0000-00

胡总书记曾经对技工教育有过这样的期许:没有一流的技工,就没有一流的产品。

如果说一流的产品要靠一流的技工来实现的话,那么一流的技工靠什么来实现呢?当然靠的是一流的技工教育。毋庸置疑,技工教育中的专业课教学使得造就一流的技工这个目标得以最大程度的实现,然而,技工教育中的文化基础课教学在造就一流的技工这个工程中是否可有可无呢?当然不是,技工教育中的文化基础课教学在造就“一流的技工”这个工程中也不可或缺也功不可没。基于“一流的技工”这一目标,笔者对技工院校文化基础课的教学有了如下思考:

1 对技工院校文化基础课价值定位的思考

当前技工教育文化基础课程的价值定位比较含糊,一般认为文化基础课程必须为专业课程服务,文化基础课程必须与专业课程有效对接。因此,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强调了“有用、够用、实用”的基本原则。笔者认为,文化基础课本来就是为专业课程服务的,很多专业的知识对文化基础课程有特殊的要求。在文化基础课程的定位方面,如果只是将为专业课程的学习服务的话,是存在偏颇的,其中至少有以下几个问题:首先,不是全部的文化基础课程,尤其是实施了义务教育之后的文化课程可以跟专业课程的学习相互紧密结合。另外,如果一直强调文化基础课程为专业课程服务,那么文化课程的独立存在意义和地位就会不断的丧失。

教育的出发点和终结点是育人,职业教育不应该是职业或者专业至上的教育。文化基础课程的价值,除了具有服务学生更好地进行专业学习的工具价值外,更具有实现学生人格完善的功能,具有塑造学生人文精神的功能,具有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基的功能。从某种意义上讲,设置技工院校文化基础课程首要依据的不是服务于专业,而应该是学生个体人格的完善需要,是学生人文精神加强的需要,文化基础课程主要培养学生最基本的文化素养,通过长期积累并逐渐内化于心,以达到提升品德、改进观念、增长知识、发展思维的目的。

2 对技工院校文化基础课教学观念的思考

众所周知,技校生的文化素质普遍偏低,很多学生没有学习文化课的热情、兴趣、动力,改变这种现状的出路就在于我们的课堂教学要改变过去僵化落后的教学观念,树立新的有利于师生的教与学的教学观念,即“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观念,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使我们技工院校的文化基础课课堂充满快乐和趣味,使学生愿学乐学善学,真正体现出文化基础课课堂教学的魅力。

(1)课堂教学一定要激发学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切教育的本质目的就是激发被教育者的学习兴趣。我们必须根据技工教育自身的特点,根据技校生的心理特点和发展需要,探索最能激发中技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力求采取新颖及多样化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寓教于乐,使学生情绪兴奋,从而积极对待学习活动。

(2)课堂教学一定要坚持素质教育的理念。技工院校的文化基础课教学依旧肩负着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心理素质、审美素质等素质教育的重任,所以在教学中要始终坚持和贯彻素质教育的理念,通过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使课堂教学成为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的阵地。

(3)课堂教学一定要坚持互动教学的理念。所谓互动式教学,就是把教学过程看作是师生之间的交往与沟通,看作是一个动态发展着的教与学统一的交互影响和交互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调节师生关系及其相互作用,形成和谐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习个体与教学中介的互动,以产生教学共振,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理念。互动教学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3 对技工院校文化基础课课堂教学样式的思考

在“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观念指导下坚持趣味、素质、互动等课堂教学原则的同时,我们的文化基础课课堂还要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样式,使我们的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使我们的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快乐园地。

(1)问题导学式。把设计问题和解决问题当作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基本要素,从而把问题逐步的引导最终解决问题,使整个教学过程有序顺利的进行。此外,为了在解答主要问题时的顺利,老师也可以设计一些跟主要问题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在解决一个个的问题中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学习兴趣,达到预想的教学目的。问题导学法在文化基础课教学之中可以进行广泛的应用。

(2)案例分析式。在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把案例以书面的形式呈现出来,作为主要分析的对象,学生可以跟教师共同参与到对案例的分析、讨论和评价的过程中来。通过学生自主地对案例进行了分析,可以有效的增强学生的分析能力以及他们对学习主动性。将原本传统教学过程中生硬的知识变得形象、生动,把学习的难度降低,可以让学生灵活的把知识运用到现实的学习实践中。

(3)任务驱动式。在教学过程中, 把即将要学习的内容设计成任务,让学生自己自由组合成小组的形式完成任务,在完成任务的同时也将知识学习到。这种方式对教师促进学生的个人学习起到重要的作业,通过学生不断围绕教师分配的任务进行分析和讨论,可以极大的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技工院校的文化基础课教学虽然有别于传统的文化课科目的教学,但它依然承担着培养学生人文精神、塑造学生人格的重任,在培养“一流的技工”这一系统工程中同样不可或缺,我们只有更新我们的教学观念,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样式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无愧于培养“一流的技工”的重托。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徐国庆.《职业教育课程论》.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课堂教学的基本流程第9篇

【关键词】 翻转课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价值;实践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05方案”实施十年以来,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模式,提高教学实效一直是课程改革的重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基础”课)承担着传递社会主流价值,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职责。在信息化时代成长起来的“95 后”逐渐成为大学生主体,如何利用有效的教学模式促进“基础”课教学目标的实现,是“基础”课老师的一个挑战。美国萨尔曼・可汗(Slman Khan)2011年提出 “翻转课堂”教育模式,以“以学生为中心”为教育理念,教与学的方式灵活,关注学生个性化与全面化发展的思想,2013 年以来流行的慕课为实施翻转课堂提供了契机。“翻转课堂”教育模式被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应用于教学实践,探索“基础”课“翻转课堂”教学改革,对原有教学模式进行修正、扬弃或重建,提高教育时效性有重要意义。

一、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的价值

翻转课堂主要是相对传统课堂而言,颠覆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通过信息技术使学生在课前完成知识的接受学习,师生在课堂上互动交流、合作探究,共同完成知识内化,翻转了传统的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的过程,让原来以教师为中心的“一言堂”的消费式课堂变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创造式课堂。翻转课堂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对促进学生的成长,实现“基础课”的教育目标有重要价值。

1、以“教”为主转向以“学”为主

新课改的教学理念要求是“以学生为中心”,传统的“基础课”是“以教师为中心”,注重知识的讲授,全力组织利用课内的45分钟时间,对学生讲解教学所规定的内容,“以学生为中心”在原有课题模式的基础上很难实现。翻转课堂中教师不再是照本宣科的传声机,而是课堂的组织协调者,对课程进行全局设计,合理布置讨论题目,有序组织学生讨论。根据每位学生学习能力的不同,课前通过视频进行分层次教学,然后在课堂中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指导,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因材施教”可以在更大程度上得以落实。

2、学生从被动转向主动

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是传统教学的两个阶段,在知识传授阶段,教师在课上完成对课程内容的讲解,学生则完成对课程内容的接受和初步理解;在知识内化阶段,学生在课下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作业和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在翻转课堂里,学生在课前通过各种途径完成知识的学习,对知识有一定的理解,在课堂上针对本节课的重难点与自己在课前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疑问与学生、老师进行探究学习。翻转课堂则把知识传授的过程放在课下,知识内化的过程放在课堂上,课堂的大部分时间用于学生的合作交流,翻转了传统的课堂程序。翻转课堂由“先教而后学”转向“先学而后教”,由“注重学习结果”转向“注重学习过程”,将学生从被动的填鸭式教学中解脱,激励学生的主动学习与独立思考,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中心。

3、课堂从灌输转向互动

在高校,“基础课”往往是大班教学,一个课堂容纳上百人。在这样的大课堂上要实现师生互动、交流和小组共同活动,具有相当难度。教师为方便常常采用传统的授课方式,课堂处于单线传播状态,互动较少,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在翻转课堂中,学生在课下通过看教师提供的教学视频和课件掌握基础知识,根据布置的作业进行自主学习和思考,在课堂上与教师和同学展开讨论才得以完成的作业。翻转课堂互动的数量与质量较之于传统的教学内容、提问、讨论等交互形式均有提高,包括教师与学生的交互、学生与学生的交互,课堂在互动交流中成为启发思维、探索思路的场所。

4、考核从单一转为多元

在传统课堂里,知识的传授是教师的主要任务,学生的学习目标即是掌握知识,对学生的教学评价是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教学评价采用传统的纸质测验成绩加上学生的平时成绩,学生的平时成绩主要以出勤率为主,若是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则分数较高。以纸质测验成绩加上平时成绩考核学生的整体发展。当前的评价方式较单一、片面,测评结果难以达到测评体系的预期目标,评价理念与模式不利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科学发展,难以实现促进师生发展的测评目的。翻转课堂也采用纸质测验,但只是为教师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方面服务,从多维度、多角度对学生的各方面予以综合性的评价,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

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的实践

“基础课”具有鲜明的政治特点,较强的价值导向,当前的教学方法仍未摆脱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的影响,如何让课堂氛围活跃,让学生积极主动融入课堂,是“基础课”教师需要解决的问题。翻转课堂的出现对实现“基础课”的改革是一个契机,探索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于“基础课” 一种有益的尝试和探索。

1、转变教学理念,提高教学能力

从“以教师为中心”切实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首先,课堂上教师不是一味的授课,而是在课前将需要学习的重难点知识布置给学生进行学习,在课堂上,教师通过提问和讨论等来检测学生课前学习的情况,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达到知行合一目的。其次,课堂时间以学生讨论、探究和互助学习为主,使课堂成为思想激荡、观点交锋的场所,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最后,翻转课堂的实施离不开多媒信息技术的支持,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信息化教学能力,课堂的设计能力以及教学组织协调能力,从而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需求。

2、课前精心准备,课上有效定位

课前的精心准备工作是上好“基础课”翻转课堂的前提,老师要对教学目标、教学对象、教材内容、教学活动进行研究与分析,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制作短小、实用而又内容新颖的微视频。设置相应的学习任务单,引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让学生在课前完成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在课堂中才能有话可说,有疑可问。教师要在课前构建既全面又重点突出的教学设计,为大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基础课”教学。

3、课中合作交流,打造有效课堂

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后,就进入课堂的合作交流和评价反思环节。在合作交流环节关键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对作业练习、小组项目等学习任务进行探讨、思考,拓展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加强课堂的对话交流。在学生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紧紧把握整个过程,引导学生思考的方向,开发学生思考的新视角,指导学生突破、解决问题。合作结束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完成学习的情况进行点评和总结,启发学生更深入的思考问题。教师对于完成学习任务较好的个人和小组给予鼓励,树立个人荣誉感和集体荣誉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后,教师可以把优秀的学习作品放在网络平台上展示,也可以延伸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实现学生对知识的巩固和拓展。

4、多维度考核,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评价本身不是目的,只是一种手段,通过这种手段来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最后达到教学目标的目的。传统的“基础课”通常以纸质考试测验作为对学生的考核方式。这种方式的重点是考察基本概念和理论,侧重考察学生是否掌握已学的知识点,这不符合“基础课”的教学目标。翻转课堂则考核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课程考核分为平时考核和期末考核两部分,将理论考试与实践环节相结合。理论考试可以是纸质的试卷考察、课后的小论文、社会热点问题的看法。在实践中,课堂内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活跃度,课堂外的社会实践都可作为考核的指标。利用多元化的考核方式提高学生参与到课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让学生从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探究者。

三、翻转课堂应用于“基础课”的几点思考

首先,“基础课”的课堂人数多。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往往是大班教学,一个课堂上往往容纳了上百人乃至几百人。如何在这样的大课堂上组织学生的互动、交流和小组共同活动,具有相当大的挑战性。

其次,相关的教学视频资料不足。翻转课堂的课前学习借助于短小的视频资料,虽然当前的慕课、高校思政课教学联盟,为 “基础课”提供教学视频资源,方便信息共享和教学经验交流。然而“基础课”的教学还需要结合本地的文化,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实时更新教学资源,这就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视频制作技能。

第三,教师的能力是关键。翻转课堂首先是教师的翻转,翻转课堂对教师的能力在提高,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设计每一节课,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思考。

“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和理念在“基础课”中的应用契合了“05方案”对教育教学实践进行改革的要求,在教学实践中推广和应用还需要进一步完善,需要不断借鉴和学习先进经验,结合“基础课”的课程特点创新教学模式,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成长成才服务。

【参考文献】

[1] 钱国贤.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教育教学研究,2013(81).

[2] 唐宽义.“翻转课堂”:思想政治课研究性教学的必然选择[J].文教资料,2014(11).

[3] 徐华伟.试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应用[J].扬州大学学报,201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