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高校消防安全管理研究3篇

时间:2022-12-30 15:00:30

关键词: 高校  消防  安全管理 

摘要:近年来国内高校消防安全研究可分为宏观研究和微观研究两大类。高校消防宏观管理研究方面,主要有高校消防“现状-对策”类研究、高校消防宣传教育研究、高校消防经费研究、高校消防设备维修管理研究等,其中属于“现状-对策”类的研究最多。

高校消防安全管理研究3篇

高校消防安全管理篇1

随着我国社会日益进步,经济不断发展,高校作为生产传播、创新和应用知识的基地,在促进社会进步中的作用十分显著,但同时也对我国高校的各项工作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更严的要求。作为校园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消防工作方面也急需加强和改善,这对高校的安全发展和大学生群体的健康安全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目前,个别高校消防安全工作仍然比较欠缺,由于消防意识缺失等原因造成火灾时有发生,这给国家财产和师生的人身安全都会造成十分重大的损失。因此我们应改从事故中吸取教训,切实提高高校的消防水平,为广大师生营造一个安全的环境。

一.高校消防安全工作现状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教育产业投入的不断增加,高等教育产业规模也随之扩大,出台了一系列的帮扶政策,使得高校的发展进入了快车道,学校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从招生人数和校园面积都有所体现,高校消防安全问题就显得越发重要性。但是,我们应当看到,在某些高校内消防安全的观念还比较落后,对消防安全重视不够,只注重日常文化教学,而忽视安全方面的教育,大学生及教师接受消防教育的程度普遍偏低,消防安全意识薄弱,这些都难以适应高校发展的需要。而且部分领导对消防安全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消防安全主体意识薄弱,使得许多高校中由消防部门牵头举办的活动参与人数较少,许多师生都认为消防工作只是高校保卫部门的事,与自己没有关系,对最基本的消防安全常识都不甚了解,发生火灾时不知所措,不能在第一时间逃生或者报警,也不会使用灭火器等日常消防器材,更不会减小或者扑灭火灾,眼睁睁看着火势越来越大,最后悔之晚矣。这些都是侥幸心理,是高校消防安全教育工作中的薄弱环节,但正是有关领导的不作为,给这些高校的消防安全增加了难度,也增加了火灾危险性。另一方面,消防经费投入不足也是普遍现状,许多高校教育经费大量投入到基础建设方面,忽视了对消防安全方面的投入,导致使消防设备设施落后或不完善,这样都极易埋下事故隐患。有些高校仍然在使用老式建筑,其本身的建筑结构就不合理,缺乏现代的消防基本措施,改造不合理会增加其安全隐患。而且部分高校新建工程在设计使用过程中不合理,未经消防设计竣工验收,从而导致建设留下布局不合理。

二.加强高校消防安全工作的对策

首先应当加强高校的消防宣传教育和技能培训力度,转变师生消防观念,普及消防安全教育。通过对新生入学时的教育、利用平时举办一些科普活动及消防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开展贴近生活的消防警示教育、组织师生导消防站参观以及举办一些易于接受和简单易懂的日常防火措施,比如各种灭火器的使用方法,消防栓怎样使用,安全通道的设置等,让广大师生员工认识到火灾的严重性和防火的重要性,学习和掌握防火和灭火的基本常识和技能。其次,高校应该确保消防经费的投入比例,要把消防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到学校日常的经费开支当中,对较长使用年限的设备要做到有专人及时维修或更换,及时能够发现和解决问题。高校要建立分工明确的防火安全责任制,对不符合要求的建筑进行改善和加装相应的消防设施,高校要建立健全的用火用电管理制度,对一些危险性较大的用火用电设备应在某些不适宜场合应当禁止使用,重点检查教职工宿舍、学生集体宿舍、教学楼、图书馆等人员相对密集的场所,增加楼宇门禁数量,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教育学生自觉遵守用火用电管理制度,不使用大功率用电器,制定相应奖惩措施,对必须使明火、用电等器件具作好看护工作,做到专人负责。

三.结语

高校的消防安全工作是一项十分重要的系统工程,既是一项长期、细致的任务,又是一个长效的动态管理过程,它牵扯到国家的财产安全和全校师生员工的生命安全,更关系到学校和社会的和谐稳定,首先应引起各级领导的重视。再加上全校师生员工共同努力、群防群治,高校消防安全工作就一定能够取得理想效果。随着高校的快速发展,安全防火工作无疑将面临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这就需要我们不断总结研究新对策,新方法,提出合理有效的解决措施。只有切实认真逐级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和岗位责任制,保障消防经费的一定投入比例,加强宣传力度,完善消防设施,学校的消防安全工作和防范火灾能力就一定会得到提高,就一定能为全校师生创造良好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真正为高校发展保驾护航。

作者:韩强 单位: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高校消防安全管理篇2

1引言

近年来国内高校消防安全研究可分为宏观研究和微观研究两大类。高校消防宏观管理研究方面,主要有高校消防“现状-对策”类研究、高校消防宣传教育研究、高校消防经费研究、高校消防设备维修管理研究等,其中属于“现状-对策”类的研究最多。如徐惠益[1]认为高校火灾原因主要是高校的体制和机制引起对消防安全失控漏管、高校师生消防意识淡薄、校园消防设施(设备)经费投入不到位、消防安全隐患存在逐渐增加趋势、校园防火安全监管力度不够等。袁杰[2]认为高校消防工作着力点应是普及师生防火教育、提高师生防火意识及逃生能力、建立校园预防机制和制定消防应急方案、建立现代校园消防管理机构、实行消防工作“谁主管,谁负责”奖惩机制等几方面。有的研究工作提到,在消防宣传教育方面[3、4]应强调“消防工作重在预防”、“落实‘群防群治’”等。傅志刚[5]提出“落实三级责任制,明确职责”来解决现阶段高校消防经费问题。田厚康[6]提出对火灾自动报警体系维修时间频率及程序等。高校消防微观管理研究方面,主要是高校消防重点部位研究,如高校学生宿舍、实验室、图书馆、网络机房等重点部位消防研究。唐奇玲、廖开强[7]认为高校学生宿舍发生火灾的主要原因是师生消防宣传工作没有到位、消防责任不明、高校电力设备老化及消防基础设施薄弱等,谢立鹏、翟开雁[8]提出了理化实验室配备消防设施的标准,钟峻[9]提出了图书馆加强消防安全的措施,陈小川[10]针对网络机房的防火措施及日常防火管理提出了相关看法等。

2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对高校师生及高校主管消防单位分别发放调查问卷。其中,对高校在校学生发放1000份调查问卷,内容涉及消防法律法规、防火知识及灭火常识、逃生自救知识,回收有效问卷929份;在北京和其它地区随机抽样,对18所高校主管消防单位发放18份问卷,内容涉及对高校消防工作教育宣传、管理机制、组织机构、经费保障、消防设施维修、队伍建设等。(2)访谈法。作者邀请了全国重点高校消防安全工作负责人就消防工作进行开放式集体访谈,着重就高校消防管理体系中宣传教育、制度建设、队伍建设、培训模式、预案制订等交流经验。(3)分析、研究国内部分重点高校校园实际消防管理体系及模式。

3研究结果

通过上述调查、分析和研究,可将高校消防安全工作的宗旨归纳为“宣传教育培训先行,责任制度逐级落实,消防设施(设备)完好有效,队伍建设保障有力,预案制订定期演练,报警及时、出警迅速、处置得当、损失最小”。并以此宗旨构建高校消防安全管理体系,达到高校消防安全管理体系体系化、制度化及现代化。

3.1宣传教育培训先行

“宣传教育培训先行”是做好消防安全工作首要条件,是消防工作“预防为主,防消结合”方针的必然要求。高校消防宣传教育培训应以提高师生员工安全意识、增加消防安全知识、学会逃生技能为目的,以宣传“消防文化”[11]为主题,建立宣传教育培训长效机制。(1)宣传教育培训组织机制。国内高校行政管理一般划分成学院、系及专业,院系之间相对独立,呈现出一种集中体制下逐级管理模式。高校消防宣传教育培训工作可以通过学校行政管理途径有效实施。(2)宣传教育培训形式与内容。高校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培训内容可以分为法规教育、防火灭火基本知识教育培训、疏散演习及逃生自救等三部分。通过调查,82%的学生认为“灭火及自救逃生知识”是最急需掌握的消防知识。宣传教育培训形式可以请消防专家对师生进行消防安全教育讲座,安排专门消防知识课,通过实施学分制使消防知识进课堂,在公安消防部门支持下,组织师生开展实际的消防应急疏散演练及自救技能培训等。

3.2责任制度逐级落实

“责任制度逐级落实”是高校消防安全管理体系正常运作的关键。从建立消防安全组织、健全消防安全制度、强化责任追究制度等几方面来做到“责任制度逐级落实”。(1)建立消防安全组织。一是构建三级高校消防安全组织网。由学校成立专门的消防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或消防安全委员会)领导本校消防安全工作。在各个学院、分党委、职能(部)处等二级单位成立院级消防组织管理二级单位消防工作。在各个系、实验室、教研室、行政科室等单位建立三级消防管理组织,明确各级组织职责。二是建立消防工作例会及检查制度。(2)健全消防安全规章制度。高校消防安全规章制度应参照国家法律、地方法规以及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相关规定。高校消防工作须依靠规章制度来明确责任,具体落实。消防安全规章制度可分为学校一级的规章制度和学院、职能部门、实验室、学生宿舍、重点部位、生产岗位、附属单位等二级部门的消防制度。(3)强化责任追究制度。逐级落实消防工作责任,最终将消防责任落实到人。第一,逐级签订消防责任书,上级消防安全管理单位与学校签订责任书,学校与校内二级单位签订消防安全责任书。第二,二级单位内部签订消防安全责任书。第三,定期开展消防安全工作检查。第四,年度总结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奖惩办法,奖励消防先进单位,追究发生火灾(火险)单位及存在重大火灾隐患单位相关人员责任。

3.3消防设施(设备)完好有效

构建高校消防安全管理体系,必须以消防设施为依托,以科技防控为指导。“消防设施(设备)完善”是高校消防安全管理体系的物质保障,主要包括校园内及建筑物消防设施(设备)的维修、维护、保养及检测,老旧建筑消防设施、设备的安装、改造和更新,新型消防设备使用等。

3.4队伍建设保障有力

(1)组建学校义务消防队。在公安消防部门指导下,以校园保卫部门力量为主,教职工、学生共同参与,组建学校义务消防队。义务消防队可分为校园义务消防队、职工义务消防队及学生义务消防队等三种。(2)学校义务消防队的培训。学校义务消防队须在公安消防部门指导下开展消防业务学习和培训,一年须培训两次(分为冬训和夏训),有针对性地开展灭火演练和疏散演练,在提高自救能力的同时,掌握必要的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能力。(3)校园义务消防队配备。校园义务消防队是校园内扑灭初起火灾(火险)的核心力量,据国内几十所高校实际消防工作统计,校园内99%的火灾(火险)都是由校园义务消防队扑灭的。因此,校园义务消防队日常演练及装备很重要,须具有相应的装备配置(车辆、消防工具、消防灭火器材、火场应急设备等)和快速反应能力,努力达到“五分钟巡逻车到位、灭火器到场,十分钟消火栓出水,二十分钟内扑灭火险、火情,三十分钟收队。”

3.5制订预案定期演练

(1)科学制订消防预案。科学制订消防预案是高校消防安全管理体系的一个重要环节,根据2002年5月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公安部61号令)》第39条规定,高校制订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应包括组织机构、报警和接警处置程序、应急疏散组织程序和措施、扑救初起火灾程序和措施、通讯联络、安全防护救护的程序和措施等五部分内容。其中,消防预案的组织机构应包括现场指挥部、灭火行动组、通讯联络组、疏散引导组、安全防护救护组等四部分。(2)定期举行消防演习。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第40条规定,学校要依据本单位应急预案每年进行一次消防演习。问卷调查显示,有82%的学生认为“组织防火演习,进行疏散演练”是最有效的消防宣传教育方式。因此,高校每年可举行1~2次消防演习,最终达到每个大学生在四年生活中都亲身经历一次消防实战演习,使每个学生对自己学生公寓的逃生路线清楚,并且懂得一些基本的自救方法。

4结论

(1)高校消防安全管理体系应当系统化。高校消防安全管理体系应是一个整体,以“宣传教育培训先行”作为前提条件,“责任制度逐级落实”作为制度保障,“消防设施完好有效”作为物质保障,“队伍建设保障有力”作为人力保障,“预案制订定期演习”作为程序保障,才能有效保证“报警及时,出警迅速,处置得当,损失最小”。(2)高校消防安全管理体系应当制度化。高校消防安全管理体系的五个部分应有一套完整的规范及制度,并在实际工作中严格按制度及规范执行。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高校消防安全管理体系的合力和作用。同时,应建立“消防文化”,不断提高师生消防意识,建立定期培训制度,让“消防文化”课本化、课程化。(3)高校消防安全管理体系应当技术现代化。在高校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中,技术现代化的趋势日益凸显。“数字消防”是将计算机技术、消防数据库软件建设、消防监控录像、消防控制信号及通讯体系等整合在一起,达到对消防工作的全方位数频控制。其中,在消防数据库软件建设方面,应着重消防设备、消防档案的管理,规范消防设备和器材的维修、维护与检测;在消防监控方面,使消防自动报警与监控录像设备相结合,达到实时监控等。

作者:贾水库 刘兴德 蔡嗣经 单位:北京科技大学

高校消防安全管理篇3

1高等学校消防安全面临的挑战

1.1人口集中且缺乏有效的消防防范措施

高校人口密集流动性大,不同的时间段,人口集中于不同的地点,如上课时间,人口大量集中于教学楼、图书馆和实验室;吃饭时间,人口大量集中于食堂;休息时间,人口大量集中于公寓和学生活动中心,人口的流动和集中增加了消防管理难度。在此情况下,不少高校却缺乏有效的针对性消防防范设施,有的教室、图书馆、大型学生活动场所和学生宿舍缺乏足够的安全出口;有的为了方便管理,采取一些不利于安全疏散的措施,如在教学科研大楼和寝室大楼安装影响火灾疏散和灭火救援的防盗门窗和铁栅栏,使一些楼宇被布置成迷宫一样;有的在晚间将宿舍大楼的安全通道和大门落锁等。如此种种,增加了火灾时人员疏散困难,容易造成拥挤、踩踏,增加了群死群伤火灾事故出现的概率。

1.2一校多区带来不同的消防管理问题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加之高校合并,使得一校多区成为高校的常见形式,校区间的差异带来不同的消防管理问题。对于老校区,一些具有悠久历史,代表学校传承的老建筑普遍以砖木结构为主,存在建筑物老化、耐火等级低、防火间距不足、水电容量低、布局不适应现阶段消防要求、消防设施不足、通道不畅通、内部装修大量使用易燃可燃材料等问题,这样的建筑物极容易引发火灾并导致火灾的迅速蔓延[1]。而对于新校区,尽管在水、电、消防设施等方面相对完善,但仍存在部分新建教学科研和生活场所未经消防安全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的问题,在建筑结构、内部装修等方面存在不少先天性的火灾隐患;又因新校区多集中于城乡结合部,处于城市消防的边缘地带,作为公共的消防安全服务无法与城市中心相比,学校对消防安全所负担的责任也更大;加之与位于市区的校区相比,学校周边环境复杂,火灾事故发生的概率高,对学生的消防安全教育的工作更为繁重。

1.3学校消防的多头管理

高校目前普遍采取垂直分级管理模式,即教学、科研、后勤和新校区等有不同的领导(校长)负责,这种垂直管理符合高校的特点,但给消防管理带来多头管理的不便。消防管理涉及学校管理的方方面面,如何划分安全保卫部门和各教学科研管理部门的消防管理的责任?如何实现安全保卫部门和各教学科研部门之间的消防信息共享和消防安全协作?如何将消防管理纳入日常教学科研管理之中,将各项举措纳入实处?这些问题都是高校消防管理面临的难题。

1.4潜在火灾事故发生地点的多元化和原因的多样化

高校易发生火灾的地点存在多元化的特点,多媒体教室、图书馆、食堂、体育馆和其他大型学生活动中心等教学和学生活动的公共场所,学生宿舍,实验室和机房等科研场所,仓库、油库等后勤部门均是火灾高发区域。此外,火灾的起火原因也呈现多样化的特征,如一些老建筑中的电路老化,学生在寝室和工作室(实验室)乱拉电线、违规使用大功率电器,教师、学生和其他人员乱丢烟蒂、焚烧杂物等,实验室和后勤仓库的易燃易爆品等。

1.5消防安全管理机制不完善、消防意识淡薄

在高校竞争日益加剧的背景下,教学、科研和收入成为高校关注的核心,消防安全逐渐成为点缀,消防管理制度挂在嘴上,写在纸上,贴在墙上,但没有放在心上。消防经费投入不足,消防设施和器材不足且缺乏维护和管理;消防安全巡查流于形式,无法有效发现火灾隐患,对于已发现的火灾隐患也没有有效的整改跟踪措施;没有将提高火灾防范能力作为一项群众性基础工作,消防安全教育仅是11月9日和少数人的事情,广大师生缺乏日常消防安全常识和火灾防范自救意识;对于消防安全防范中处于第一线的保卫人员、宿舍管理人员、实验室管理人员和图书档案管理员缺乏上岗前和日常消防安全培训。

2加强高等学校消防安全工作的对策

2.1落实相关国家政策法规,将消防安全管理纳入日常管理之中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公安部令第61号《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和教育部、公安部令第28号《高等学校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对高等学校的消防安全教育、消防安全管理等有着详细的规定。对于高等学校的消防安全管理,首先是按照法律法规构建起适合本单位的消防安全防范体系,并在日常的管理中严格执行相关的法律法规,将工作做在事前,落实到实处。具体而言,应做到以下几点:(1)各高等院校应该借助新生入学和军训等有利时机,应用典型事例对学生进行消防安全教育,促使学生重视用火用电安全,预防火灾事故发生,掌握疏散逃生技能,使学生在火灾发生时能正确应对,减少人员伤亡;(2)在宿舍、图书馆、食堂、教学楼、体育馆等人员密集场所,制定应急疏散预案,定期开展消防演练,检验消防设施能否正常运行和各部门在发生火灾事故时的配合,能及时扑灭初期火灾和组织人员疏散逃生,降低火灾损失;(3)在资金预算分配上留出消防专项经费,定期进行消防安全巡查,重点对电路负荷能力、消防设备配备、消防通道是否畅通等进行检查;(4)对校园保安、实验室管理人员、图书和档案管理人员和宿管人员等防火关键岗位进行上岗前和年度的消防安全培训和考核,促使其增强消防意识,提高处置突发性火灾事故的能力。

2.2针对高校实际,采取网格化消防安全管理模式

高校内部各区域按功能可区分为教学科研区和学生生活活动区,在两大功能区之间一般有着明显的区隔,各区域之间消防安全的重点也不一样,加之高校教学、科研和后勤由不同的主管校长(领导)分管,这使得网格化管理模式成为解决高校消防困境的良好方法。校园的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是以校园网络为基础,构建校园消防安全管理系统,统筹、协调、沟通学校的消防工作,将计算机技术、消防数据库软件建设、消防录像监控、消防控制信号及通讯体系等整合在一起,达到对消防工作的全方位数频控制[2]。具体而言,可由保卫处配合学校消防负责人(校长)按各区域功能和消防安全管理的重点不同划分网格,落实各网格消防任务,并作为信息和控制中心保持网格资源的协调和动态控制;各网格相关管理部门配合主管校长按照网格特点细分消防安全教育和日常管理任务工作,并对本网格细分为不同的小网格,将消防安全管理落实到人,不留消防安全死角,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责任明确、监管到位”的动态消防监管网络。这样既实现消防安全责权利的优化配置,又使各功能不同的网格能因地制宜,按照自己的特点对自己网格易发的火灾事故进行提前预防,如科研网格可将重心放在实验室易燃易爆用品安全事故的防范,而宿舍管理网格可将重心放在日常超大功率电器使用和用火安全控制上等等。

3结束语

在新的形势下,高校的消防安全面临着一校多区、消防制度落实不到位、多头管理等问题。为构建平安校园,除贯彻国家相关政策法规,将校园消防安全管理落到实处外,还应该创新校园消防管理模式,借助校园网络,构建网格化消防安全管理平台,为高校育人为本的教学科研活动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赵黎婷.当前高校消防安全现状与对策[J].运城学院学报,2005(8).

[2]朱芳,冯伟明.高校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体系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8).

作者:俞丹青 单位:西安市消防支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