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高校协同育人模式探析

时间:2022-11-06 09:00:36

关键词: 高校  协同育人模式 

摘要:“互联网+”对高校教育模式的影响与日俱增,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协同育人模式正成为高校之中颇具潜力的一种教育模式,校企协同教育模式的探讨对于打破校企人才供需不符的瓶颈,培养专项复合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互联网+”的时代背景及其内涵及高校协同育人模式的意义,探讨高校协同育人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高校协同育人模式的对策。

高校协同育人模式探析

引言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全球化时代已经来临,各行各业面临的竞争已经不单单是国内的竞争,国际化竞争日趋激烈。这种竞争不仅体现在市场方面,还体现在优秀人才的竞争上。为了满足各大企事业单位对优秀人才的需求,高校必须创新教育模式,培养出大量符合企业需求的优秀人才。在“互联网+”的背景下,校企合作的高校协同育人模式是达到此目的的一个重要方法。高校协同育人模式能够在高校的引导下发挥企业的积极性和能动性,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提高高校教育质量,培养出大量符合企业需求的优秀人才。国家在2017年的《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应当不断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促进校企融合,推动高校协同教育模式的研究和发展。

1.“互联网+”的时代背景及其影响

互联网是一个能够相互交流沟通、相互参与的互动平台。我们通过互联网可以实现全世界范围内的沟通交流,它的出现对全球经济、传媒、教育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互联网的发展为世界各国的经济增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已经成为新经济发展的引擎。互联网不仅创造了新的经济发展模式,而且对传统经济模式和产业进行了不同程度的革新改造。互联网创造的虚拟经济模式,打破了传统的交易模式,使得人们足不出户便可完成商品买卖,或者和客户的商业谈判,既节约了出行的交通、场地等消费费用,又提高了交易的效率。除了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外,互联网也正在不断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人们通过接入互联网的计算机,进行各种娱乐、社交、学习、购物等活动,互联网对人们的生活方式的改变是颠覆式的。“互联网+”对高校教育的影响是巨大的。它促进了教育资源的重新配置和整合,缩小了传统的因地域、时间和师资力量导致的教育鸿沟;打破了权威对知识的垄断,提高了人们知识获取的效率,降低了获取成本,改变了人们的学习方式;它打破了教师和学生的界限,使得教师调整自身定位,让自己和学生成为学习的伙伴和引导者。总之,互联网已经成为人类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并且在快速改变人们的生活、学习及工作方式。

2.高校协同育人模式的意义

首先,校企合作的高校协同育人模式能够培养出符合企业需求的优秀专业人才。随着我国高等院校的扩大招生,高校毕业生人数不断增加,2018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820万人。我国高校教育以专业知识教育为主,这种教育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我国劳动者的素质水平,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各大企事业单位的需求逐步发生改变。尤其随着全球经济进入“互联网+”时代、人工智能时代,以及我国各种新型产业政策的推进和落实,现有的高等院校教育模式下培养出的人才与社会需求之间存在明显的结构性矛盾,在校企合作的高校协同育人模式下,催生了一批既具备教师资格又具备职业资格的双师型教师,他们的出现促进了产教融合的快速发展,有利于高校从供给端进行结构性改革,培养出大量符合企业需求的优秀专业人才。其次,校企合作的高校协同育人模式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在这种高校教育模式下,企业可以深度参与到高校教育的过程中,通过二者的协同合作,高校可以通过培训的方式帮助企业提高现有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而企业则可以根据自身的人才需求引导高校进行相应的专业学科改革,培养有利于企业发展的优秀人才,最终达到将高校人才供给与企业需求协调统一的目的,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人才保障。最后,校企合作的高校协同育人模式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协调统一。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高校和企业通过合作的方式不断壮大自身实力,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为其发展做出了贡献。校企双方可以在教育合作的基础上不断深化合作内容,联合探寻社会新需求,并以此为导向为高校和企业的快速发展寻找新的机遇,促进企业改革及社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3.高校协同育人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3.1缺乏相应的政策激励

校企合作的协同育人模式的实现,需要一定数量的资金支持,这导致企业投资成本的增加,如果这种投资不能在短时间内让企业看到明显的收益,就会对企业的参与积极性造成重大影响,同时高校的积极性会受到影响。目前我国缺乏专项的校企协同育人资金,没有出台相应的优惠性财税政策调动企业的参与积极性,导致高校协同育人模式的发展速度缓慢。

3.2缺乏明确的法律约束

我国缺乏相应的法律对校企协同育人过程中的各个事项进行有效的法律约束。现行的一些法律政策多是对校企协同育人进行一定程度的鼓励和引导,对于协作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现实问题没有做出明确说明,这就导致校企双方在协作过程中的权利、义务不明确,一旦出现问题,就难以做出明确合理的仲裁。这会影响双方的协作积极性。

3.3缺乏专门的监督机构

校企合作在高校协同教育过程中,缺乏专门的监督机构对合作双方进行有效的监督。尽管在现实合作过程中,教育行政机关承担了部分监督职责,但是因为法律界定不明确,整个监督管理过程大多流于形式。而且企业与行政机关的关联性较弱,监督力度较低,监督效果不好。

3.4缺乏有效的沟通渠道

校企合作的高校协同育人模式由于缺乏有效的沟通渠道,影响了高校人才培养效果。高等院校与企业之间无法做到充分了解对方需求,这就导致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需求不相符,而且高校难以及时掌握各行业的人才需求,导致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滞后性,不利于企业发展和社会进步。

4.完善高校协同育人模式的对策

4.1出台相应的激励政策

为了满足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高等院校推进校企合作的高校协同育人模式已经刻不容缓。高校需要企业提供实践环境,企业需要高校的专业知识、研发能力,二者的合作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必然趋势。因此,国家应当建立专项资金及出台一些优惠性财税政策,用以激励高校和企业积极合作,协同努力,培育出符合企业和社会需求的优秀人才。

4.2制定相应的法律,约束双方行为

国家应当在现行法律政策的基础上参考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法律,对于双方在协作过程中的各种行为进行约束,明确校企双方在协作过程中的权利、义务,这样双方合作一旦出现问题,就能依法做出明确合理的仲裁,提高双方的协作积极性。

4.3设立专门的监督管理机构

政府应当建立专门的监督管理机构,通过各种方式制衡校企双方的利益,避免双方由于价值观问题影响后续的合作发展。比如对校企在专业设置、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课程设置、师资建设、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学生学业能力评价等方面进行监督管理,保障高校教学内容、科技研发与企业发展相结合,以此为校企协同育人的长期稳定发展提供保障。

4.4设立校企沟通专门渠道

在“互联网+”的背景下,校企双方可以利用互联网建立校企合作沟通的专门渠道,在充分了解双方需求的基础上合作。在合作过程中可以通过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应用解决校企沟通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提高校企协同育人运行效率,保证校企协同育人长期稳定发展。

5结语

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企业与互联网、高校与互联网之间的结合日渐深入,这对于推进校企合作、加速高校协同育人模式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校企协同育人模式的创建与发展有利于高校培育出大量符合企业需求的优秀专业人才,为企业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人才支撑。在“互联网+”的背景条件下,高校协同育人模式的开展有助于推动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型,这是现代高校发展的新趋势。校企协同教育除了能够丰富高校的教育资源外,还能够将高校的学科优势、师资优势、科研优势通过一定的方式转化为企业创新和发展的动力,有效达到校企双赢的目的,这对于高校和企业的长远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