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人力资源师论文

时间:2022-05-16 09:47:56

关键词: 人力资源师  人力资源论文  人力资源 

摘要:企业的人力资源需要企业经济师对其合理的把握,以经济师经济学为基础的人力资源要求企业通过各种不同的方法去尽可能实现企业人力资源的科学、有效、经济的管理。虽然在这过程中会出现一些问题,我们发现以后要做出努力去解决问题,以最短的时间来完善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为企业的持续稳步发展增加人力资本的支持。

人力资源师论文

人力资源师论文:高校教师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构建

【摘要】教师是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竞争力,随着高校各项工作的改革发展,教师人力资源管理出现了很多的新事物和新问题,管理制度和规章相对滞后且不易贯彻执行。高校教师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构建,需要把握教师这一主体在高校工作环境中的独特性,从管理思维模式、结构、整合及调配和实质性激励机制四方面考虑,建立符合学校自身战略发展定位的教师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关键词】高校教师人力资源构建

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是保障高校竞争力的核心,其体系模块薪酬、绩效、素质测评、培训及招聘等所产生的一系列决策和制度,直接影响到高校的使命、目标和办学实现,影响到教学、科研、服务等多重管理,以及高校人力资源工作的积极性。近些年来,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在聘用机制、激励机制、优化配置等方面逐渐实现与社会其他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对接,对高校由传统人事管理向现代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转变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在体系构建改革上有了实质性的进展。但就现实情况来看,很多高校在人力资源管理(主要是教师队伍管理)的薪酬、绩效、素质测评、培训及招聘等环节上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问题。

1高校教师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

随着高校各项工作的改革发展,教师人力资源管理出现了很多的新事物和新问题,管理制度和规章相对滞后且不易贯彻执行。这种现状受到国家教育政策、政府教育统筹权、所在地区经济水平,学校自身战略发展定位、规模、学科和科研建设、管理者素质等多方面复杂因素的影响。

1.1管理思维模式滞后

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群体习惯固定思维和处理模式,完成既定工作的维持性管理人员较多。在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还主要是贯彻落实上级政策和文件的指示,大多数时间在于完成事务性工作,以完成文件任务为最终目标,思考性决策缺失,并不能全面定位管理方向。因此,高校中的人力资源管理机构很容易成为执行性质的管理机构。这种“以事为中心”、“将人力视为成本而非资源”的滞后管理思维模式,严重影响人力资源管理的效率。具体表现在人力资源管理原则和目标不明确,不以人事相宜、以人为本为管理重点,缺乏管理的顶层设计和战略性规划,忽视从管理执行到管理决策性的思维转变等。这与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位教师工作积极性、创造性的人力资源管理目标相悖。

1.2结构不合理

高校教师人力资源结构是指教师队伍整体构成状态,包括职务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和学缘结构等。这些机构直接关系到高校的发展水平和质量,通过对高校教师结构的分析,可以了解教师队伍发展的现状、优势、问题和需求等,提出构建教师队伍建设实质性管理体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突出了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队伍结构也在不断地优化配置,但仍不尽合理。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职务结构。职务结构指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的构成状态,我国高校分为助教、讲师、副教授和教授四个级别。教师职务结构虽然逐步在改善,但高级职称尤其是正高比例还是偏低,高等院校之间差异过大,教师队伍的职务结构不尽合理,。(2)学历结构。学历结构指教师具有的学历、学位构成情况。随着高校教师招聘条件的提高,虽然教师队伍中具有高学历和高学位的人数比例在增加,但已经招录的教师学历学位层次偏低还有待提高,现实中高校在职攻读学历学位方面的政策有待加强,教师队伍整体学历学位结构有待优化。(3)年龄结构。年龄结构指教师年龄构成状况,包括整体队伍和各个级别教师的年龄情况。高校教师队伍的合理状态应该是每个年龄段的比例适中,不存在断层和结构偏失。但高校教师的现状是:年轻化趋势明显,青年教师成为教师队伍的主体,各年龄段之间所占比例差距较大,作为中坚力量的中年教师不足。(4)学缘结构。学缘结构指教师队伍本校毕业和外校毕业教师的分布状况,以及不同学科专业教师的构成状况。目前高校在补充教师队伍工作中(主要为招聘和引进),虽然都考虑到学缘问题,但教师来源为单一院校或统一地区院校的情况还比较多,学缘结构问题较为突出。

1.3整合及调配效果不佳

专业设置与调整是国家和高校的经常性工作,这种宏观调控源于市场机制与市场经济对急需专业的需求。对于高校教师而言,其教授的专业知识需要主动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设置与调整机制,在遵循专业发展规律的前提下,进行跨学科交叉学习。但在现实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中,会出现原有教师结构包括学科专业背景与专业调整需求不匹配的现象。而管理中很少有关于跨科际交叉学习制度与计划的规定,这种管理机制的欠缺容易导致因整合及调配效果不佳而造成人力资源浪费的现象。

1.4实质性激励机制缺失

高校教师人力资源是高校人才培养传授的主体,其工作动态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成长与教学质量。因此,只有建立具有实质性激励机制才能激发教师工作动力,提升教学质量,保障高校人才培养战略的实现。目前,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中出现了多种的激励措施,包括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激励作用,但也存在一系列的问题。(1)薪酬激励不足。目前,高校很多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薪酬低于社会平均工资,这降低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2)激励方式单一。大部分高校激励机制统一,没有考虑教师成长不同时期的需求,因年龄、专业技术职务和岗位等原因导致的个体差异激励针对性不强。(3)绩效考核机制不合理。教师的绩效考核制度是对教师教研教改和工作成果的评价,对教师激励机制构建的影响很大。我国高校绩效考核机制往往定位于对教学和科研成果的量化考核,标准过于倾向在论文、著作与获奖的数量,难于把握考核的质量,考核机制导向性有偏失,激励机制功能不明显。

2高校教师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构建途径

高校教师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构建,需要把握教师这一主体在高校工作环境中的独特性。例如:特殊智力劳动的不可替代性、传授知识和科学研究的主观能动性、选择发挥智力资本的工作流动性等。

2.1管理理念的构建

高校教师是特殊的人力资源,绝不能视这个群体为传统的成本用传统的人事管理体制进行约束,应该视人力为第一资源并通过科学的管理最大限度的发挥其价值。教师的发展,本质上是人的全面发展,从管理理念上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这个理念的指导下,一切政策制度的出台与体系的构建要以教师的利益和发展为核心,在聘用机制、培养机制、薪资机制和考核机制等方面信任教师、尊重教师、关心爱护教师、关注教师的自身发展。通过定期的调研,及时主动了解教师群体的需求,主动开展管理,用多样的动态管理方式开发教师的工作潜能。只有这样,在教师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才能调动其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高校和教师人力资源共赢发展的管理目标。

2.2队伍结构的构建

高校教师队伍结构存在的问题,主要源于人力资源管理不合理,其优化应该从招录聘用、岗位聘用、职务晋升、绩效评估及培训进修等制度建设进行改革,实现管理创新,进而优化教师队伍结构。(1)在教师招聘工作中,打破年龄限制,根据现有专业的年龄段,招聘适合的新教师。(2)依照按需设岗、择优聘用的原则,突破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聘用终身制,形成流动合理的岗位竞争机制。(3)完善专业技术职务晋升。改变资历优先晋升的不合理,对于优秀教师提供公平环境,对低层次教师进行分流,改革专业技术职务晋升标准,使优秀教师能够脱颖而出。(4)加大学历进修力度。提高进入教师群体的资格,增加经费用于教师学历进修,扩大招聘高学历教师的渠道,优化教师队伍的学历结构。(5)促进学缘结构多元化,严格压缩本校学生留校任教和近亲繁殖,多渠道多地域的招录和引进教师,提高校外与国外教师的比例,提升教师队伍的学缘品质。

2.3整合及调配制度的构建

对因高校内部专业设置与调整而需要跨专业培训的教师,实行跨科际交叉学习制度,整合调配专业知识。将跨学科专业知识的学习设计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项目,从人力资源管理层面进行顶层设计,对高校现有专业教师和因专业调整教师的人力资源情况作出合理评估,结合学校发展战略目标,保证质量、优化结构、提高能力,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效率,使教师与不同学科教师能够进行交流,开阔学术视野,最大限度地使用教师人力资源。

2.4激励机制的构建

高校教师激励机制的构建,要依托人力资源管理,具体要从薪资激励、奖励激励、培养激励、福利激励、专业技术职务激励、聘用激励、考核激励等方面考虑。主要包括:(1)合理规划教师队伍的建设,建立健全招聘和聘任制度。通过对招聘和聘任体系的建立,有利于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2)扩大教师培训方式,满足工作需求,提高教师工作的归属感和工作积极性。(3)改革薪酬制度,使岗位工资与绩效工资相挂钩,实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对优秀的教师实行低职高聘,用薪酬调动其工作积极性。(4)对于教学水平高能力突出的教师,突出专业技术职务激励,在考核评审中予以优先考虑。

作者:姚颖君 单位:陕西学前师范学院人事处

人力资源师论文:教师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构建研究

【摘要】教师是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竞争力,随着高校各项工作的改革发展,教师人力资源管理出现了很多的新事物和新问题,管理制度和规章相对滞后且不易贯彻执行。高校教师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构建,需要把握教师这一主体在高校工作环境中的独特性,从管理思维模式、结构、整合及调配和实质性激励机制四方面考虑,建立符合学校自身战略发展定位的教师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关键词】高校教师人力资源构建

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是保障高校竞争力的核心,其体系模块薪酬、绩效、素质测评、培训及招聘等所产生的一系列决策和制度,直接影响到高校的使命、目标和办学实现,影响到教学、科研、服务等多重管理,以及高校人力资源工作的积极性。近些年来,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在聘用机制、激励机制、优化配置等方面逐渐实现与社会其他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对接,对高校由传统人事管理向现代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转变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在体系构建改革上有了实质性的进展。但就现实情况来看,很多高校在人力资源管理(主要是教师队伍管理)的薪酬、绩效、素质测评、培训及招聘等环节上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问题。

1高校教师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

随着高校各项工作的改革发展,教师人力资源管理出现了很多的新事物和新问题,管理制度和规章相对滞后且不易贯彻执行。这种现状受到国家教育政策、政府教育统筹权、所在地区经济水平,学校自身战略发展定位、规模、学科和科研建设、管理者素质等多方面复杂因素的影响。

1.1管理思维模式滞后

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群体习惯固定思维和处理模式,完成既定工作的维持性管理人员较多。在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还主要是贯彻落实上级政策和文件的指示,大多数时间在于完成事务性工作,以完成文件任务为最终目标,思考性决策缺失,并不能全面定位管理方向。因此,高校中的人力资源管理机构很容易成为执行性质的管理机构。这种“以事为中心”、“将人力视为成本而非资源”的滞后管理思维模式,严重影响人力资源管理的效率。具体表现在人力资源管理原则和目标不明确,不以人事相宜、以人为本为管理重点,缺乏管理的顶层设计和战略性规划,忽视从管理执行到管理决策性的思维转变等。这与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位教师工作积极性、创造性的人力资源管理目标相悖。

1.2结构不合理

高校教师人力资源结构是指教师队伍整体构成状态,包括职务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和学缘结构等。这些机构直接关系到高校的发展水平和质量,通过对高校教师结构的分析,可以了解教师队伍发展的现状、优势、问题和需求等,提出构建教师队伍建设实质性管理体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突出了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队伍结构也在不断地优化配置,但仍不尽合理。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职务结构。职务结构指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的构成状态,我国高校分为助教、讲师、副教授和教授四个级别。教师职务结构虽然逐步在改善,但高级职称尤其是正高比例还是偏低,高等院校之间差异过大,教师队伍的职务结构不尽合理,。

(2)学历结构。学历结构指教师具有的学历、学位构成情况。随着高校教师招聘条件的提高,虽然教师队伍中具有高学历和高学位的人数比例在增加,但已经招录的教师学历学位层次偏低还有待提高,现实中高校在职攻读学历学位方面的政策有待加强,教师队伍整体学历学位结构有待优化。

(3)年龄结构。年龄结构指教师年龄构成状况,包括整体队伍和各个级别教师的年龄情况。高校教师队伍的合理状态应该是每个年龄段的比例适中,不存在断层和结构偏失。但高校教师的现状是:年轻化趋势明显,青年教师成为教师队伍的主体,各年龄段之间所占比例差距较大,作为中坚力量的中年教师不足。

(4)学缘结构。学缘结构指教师队伍本校毕业和外校毕业教师的分布状况,以及不同学科专业教师的构成状况。目前高校在补充教师队伍工作中(主要为招聘和引进),虽然都考虑到学缘问题,但教师来源为单一院校或统一地区院校的情况还比较多,学缘结构问题较为突出。

1.3整合及调配效果不佳

专业设置与调整是国家和高校的经常性工作,这种宏观调控源于市场机制与市场经济对急需专业的需求。对于高校教师而言,其教授的专业知识需要主动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设置与调整机制,在遵循专业发展规律的前提下,进行跨学科交叉学习。但在现实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中,会出现原有教师结构包括学科专业背景与专业调整需求不匹配的现象。而管理中很少有关于跨科际交叉学习制度与计划的规定,这种管理机制的欠缺容易导致因整合及调配效果不佳而造成人力资源浪费的现象。

1.4实质性激励机制缺失

高校教师人力资源是高校人才培养传授的主体,其工作动态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成长与教学质量。因此,只有建立具有实质性激励机制才能激发教师工作动力,提升教学质量,保障高校人才培养战略的实现。目前,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中出现了多种的激励措施,包括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激励作用,但也存在一系列的问题。

(1)薪酬激励不足。目前,高校很多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薪酬低于社会平均工资,这降低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2)激励方式单一。大部分高校激励机制统一,没有考虑教师成长不同时期的需求,因年龄、专业技术职务和岗位等原因导致的个体差异激励针对性不强。

(3)绩效考核机制不合理。教师的绩效考核制度是对教师教研教改和工作成果的评价,对教师激励机制构建的影响很大。我国高校绩效考核机制往往定位于对教学和科研成果的量化考核,标准过于倾向在论文、著作与获奖的数量,难于把握考核的质量,考核机制导向性有偏失,激励机制功能不明显。

2高校教师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构建途径

高校教师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构建,需要把握教师这一主体在高校工作环境中的独特性。例如:特殊智力劳动的不可替代性、传授知识和科学研究的主观能动性、选择发挥智力资本的工作流动性等。

2.1管理理念的构建

高校教师是特殊的人力资源,绝不能视这个群体为传统的成本用传统的人事管理体制进行约束,应该视人力为第一资源并通过科学的管理最大限度的发挥其价值。教师的发展,本质上是人的全面发展,从管理理念上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这个理念的指导下,一切政策制度的出台与体系的构建要以教师的利益和发展为核心,在聘用机制、培养机制、薪资机制和考核机制等方面信任教师、尊重教师、关心爱护教师、关注教师的自身发展。通过定期的调研,及时主动了解教师群体的需求,主动开展管理,用多样的动态管理方式开发教师的工作潜能。只有这样,在教师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才能调动其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高校和教师人力资源共赢发展的管理目标。

2.2队伍结构的构建

高校教师队伍结构存在的问题,主要源于人力资源管理不合理,其优化应该从招录聘用、岗位聘用、职务晋升、绩效评估及培训进修等制度建设进行改革,实现管理创新,进而优化教师队伍结构。

(1)在教师招聘工作中,打破年龄限制,根据现有专业的年龄段,招聘适合的新教师。

(2)依照按需设岗、择优聘用的原则,突破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聘用终身制,形成流动合理的岗位竞争机制。

(3)完善专业技术职务晋升。改变资历优先晋升的不合理,对于优秀教师提供公平环境,对低层次教师进行分流,改革专业技术职务晋升标准,使优秀教师能够脱颖而出。

(4)加大学历进修力度。提高进入教师群体的资格,增加经费用于教师学历进修,扩大招聘高学历教师的渠道,优化教师队伍的学历结构。

(5)促进学缘结构多元化,严格压缩本校学生留校任教和近亲繁殖,多渠道多地域的招录和引进教师,提高校外与国外教师的比例,提升教师队伍的学缘品质。

2.3整合及调配制度的构建

对因高校内部专业设置与调整而需要跨专业培训的教师,实行跨科际交叉学习制度,整合调配专业知识。将跨学科专业知识的学习设计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项目,从人力资源管理层面进行顶层设计,对高校现有专业教师和因专业调整教师的人力资源情况作出合理评估,结合学校发展战略目标,保证质量、优化结构、提高能力,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效率,使教师与不同学科教师能够进行交流,开阔学术视野,最大限度地使用教师人力资源。

2.4激励机制的构建

高校教师激励机制的构建,要依托人力资源管理,具体要从薪资激励、奖励激励、培养激励、福利激励、专业技术职务激励、聘用激励、考核激励等方面考虑。主要包括:

(1)合理规划教师队伍的建设,建立健全招聘和聘任制度。通过对招聘和聘任体系的建立,有利于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2)扩大教师培训方式,满足工作需求,提高教师工作的归属感和工作积极性。(3)改革薪酬制度,使岗位工资与绩效工资相挂钩,实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对优秀的教师实行低职高聘,用薪酬调动其工作积极性。

(4)对于教学水平高能力突出的教师,突出专业技术职务激励,在考核评审中予以优先考虑。

作者:姚颖君 单位:陕西学前师范学院人事处

人力资源师论文:农村小学教师人力资源的开发途径

一、农村小学教师人力资源开发的现实困境

1.教师人力资源规划缺失

教师人力资源规划是教育部门或学校为推进教育可持续发展,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对现有教师人力资源状况进行分析和比较,制定合理的人力资源规划,扩大农村教师的配备力度,从而满足农村教育发展对各类教师的人才需求。教师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主要有了解教师对当前教师岗位的需求,了解教师对教育工作的心理状态,了解哪些教育工作或学科需要什么样的教师人才;做好教师退休后的社保计划以及聘任新教师和培训教师的计划等。然而,当前很多农村小学在管理教师用人上并没有制定教师人力资源规划,造成了教师工作的不稳定性,教师人员流动性加大,影响了整个教师队伍的建设,从而也不利于学校教育均衡发展。

2.教师招聘与配置不合理

早在2004年,教育部就明确提出要积极推进中小人事制度改革,全面落实教师聘任制度,对教师实行“资格准入、竞争上岗、全员聘用、合同管理”。然而,当前有些农村教师招聘还存在诸多不规范之处,突出表现在短期化现象严重,或者根本没有告知教师聘任期限,让一部分教师以为一旦被聘任后就是铁饭碗。不仅如此,教师招聘过程中透明度不高,在教师招聘过程中存在暗箱操作。除此之外,当前农村小学教师配置还存在不合理的问题,有些教师一人胜任多个学科的上课任务,这说明当前农村小学教师配置与学生数量比例不协调,需要进一步加强教师的引进。

3.教师培训与开发不足

当前,农村小学教师培训与开发也面临一系列问题。一方面,学校在开展培训之前,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对教师的培训需求进行了解,大部分小学的教师培训工作只是由领导单方面决定,带有严重的行政化色彩,从而导致有些教师对于培训没有多大兴趣,把培训当作上级下达的任务。另外一方面,年轻教师参加培训机会不多。通过调查发现,参加培训较多的往往是优秀、骨干教师,培训作为农村小学教师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途径,对于其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如果农村小学不能给与新老师更多的学习机会,那无疑难以留住新教师。

二、农村小学教师人力资源开发的路径选择

1.科学制定小学教师人力资源规划

要避免在制定小学教师人力资源规划过程中的形式化倾向,使得其真正成为促进农村小学教师发展的有力之举,需要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一是在制定人力资源规划之前,要做好本校人力资源需求分析。各学校要立足于实际情况,结合学生数量和现有小学教师数量,对未来小学教师人力资源需求做出准确的预测;二是在分析学校人力资源需求的基础之上,根据各小学义务教育的特殊要求,从人力资源开发的角度,对小学教师人力资源结构、教师队伍建设、职称评审与聘任、教师薪酬、教师绩效考核、教师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作出明文之规定,写入学校人力资源战略规划之中,以制定初步的人力资源规划体系;三是在制定完人力资源规划之后,要结合其在具体实施中的情况,对人力资源规划进行不断的检验、评估和修正,使其切实符合学校小学教师发展之需要。

2.规范小学教师招聘,合理配置区域小学教师资源

要规范小学教师招聘,首先要建立由校长牵头设立、以教职工代表为核心成员的学校农村小学教师聘任委员会,校长与其他教职工代表一样,只是有聘任小学教师的提名权,并无决定权,而是由小学教师聘任委员会依据小学教师的政治思想、专业水平、工作态度和工作质量来确定最终是否聘任。不仅如此,还要公开小学教师招聘的程序。在每学年度结束之时,对下学年所需引进小学教师数量定期公开在教育部门的网站上,让有致力于农村教育的小学教师了解招聘信息。除此之外,还要合理配置区域小学教师资源。建议域内的农村小学教师轮岗制度。打破以往小学教师轮岗只是优秀小学教师获取升职的必要条件,将小学教师轮岗制度常设化,以解决偏远小学的教师资源不足的问题,实现区域内的农村小学教师均衡配置。

3.建立新型农村小学教师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体系

一是增加多媒体教学技术培训。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很多城市小学都已经普及多媒体教学,农村小学由于配套资金不足的原因,短时间难以大规模应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但此种趋势不可逆转,未来农村小学也将进入多媒体教学时代。因此,有必要在当前就为已经在职的小学教师提供相关的培训,以适应未来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与变化。二是在培训过程中,要重点突出师德师风培训。“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良好的职业道德是不仅仅是小学教师职业活动最基本的准则,更是直接影响着学生未来品行的形成,对其人格的发展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因此,各学校要制定切合实际的师德师风培训计划。

作者:张妃单位:湖南科技经贸职业学院公共基础课部

人力资源师论文:民办高校青年教师培养人力资源

【摘要】民办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办学体制改革的产物,在经过20余年的发展之后,越来越多的民办高校开始从注重硬环境建设转移到注重青年教师队伍建设上来。如何建设好青年教师队伍,对于民办高校来说,无疑是一项重要的课题,解决了这一问题,将极大地促进民办高校自身的发展。

【关键词】民办高校;青年教师;培养;建设

民办高校教师队伍结构与公办高校不同,民办高校主要由青年教师和一部分50岁以上的教师组成,而青年教师所占的比例很大。青年教师对于未来民办高校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民办高校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就必须要建立一支具有良好政治、业务素质,相对稳定的高水平、高质量,认真负责、爱岗敬业的优秀青年教师队伍。

一、民办高校青年教师队伍的现状

首先,民办高校的教师结构当中,专职教师中的大多数是青年教师,在某些民办高校中所占比例高达70%以上。这些青年教师年龄多在35岁以下。而35岁至50岁之间的有一定教学经验和学术专长的中年教师人数很少,在有些学校中甚至没有。这在许多民办高校中普遍存在。教师结构不合理的现状,关系到民办高校的教学质量乃至今后的发展。

其次,民办高校的青年教师大多是最近几年招聘的全国各高校本科毕业生和少量的研究生。他们从学校进入学校,往往缺乏高校的教学和工作经验。同时,因为世俗偏见,民办高校通常被认为不稳定、无保障、待遇低,所以有些青年教师把在民办高校工作看作是自己职业生涯中的一个跳板,不安心工作,一旦找到更加合适的工作或者有机会继续深造,就一走了之。这种思想上的不稳定往往会影响其他教师,并降低教学质量。

第三,民办高校属于自筹经费的社会力量办学,没有国家的财政拨款。为了节省开支,民办高校中的教师往往身兼数职,这无疑加大了教师的工作量。而且,由于民办高校的工资待遇远远低于公办高校,现在的青年教师又背负着来自社会和生活的巨大压力,为了多挣钱养家糊口,只能多上课。有的老师一周课时多达25个学时,下课后身心疲惫,也就没有时间和精力搞科研和写论文了。这些致使民办高校青年教师的科研水平较低。

第四,民办高校的年轻教师在继续教育和参加培训方面也有诸多困难。这些教师大部分本科学历,往往意识到自己的学历低,意识到在信息社会知识更新快速和竞争激烈,求职困难的今天,自己处于劣势,因此,有着强烈的在职读书,提高学历学位的愿望。但因学校的资金有限,往往不能负担在职读研、读博的费用,这就限制了青年教师自我提高的空间。

二、加强民办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意义重大

每年我国有数十万青年毕业于各个民办高校,走上工作岗位,肩负起建设祖国的重任。这些毕业生成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力量,而民办高校的教学水平会直接影响他们的专业技能和个人素质。青年教师是民办高校教学一线的主力军,他们的教学水平、教学和科研能力的高低,又直接反映到学生身上。所以,加强青年教师队伍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1.有利于教师素质和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搞好青年教师队伍建设,可以极大丰富青年教师的教育理论知识,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能力,而且可以增强政治思想觉悟,提高投身于教育教学工作的责任感和事业心,从而促使他们吸收新的教育思想,扩充新的教育领域,借鉴新的教育方法,构建新的教育模式,使青年教师努力把所学到的现代教育理论知识和现代教育手段应用到自己的教学中去,提高教学水平。

2.有利于民办高校的稳定、发展和进步。青年教师精力充沛、思维活跃,更易于和学生沟通交流情感。建设一支高素质的青年教师队伍,便于思想政治工作的顺利进行,稳定学生思想,也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发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这有利于提高民办高校的教学水平,形成别具特色的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民办高校的跨越式发展。3.加强青年教师培训是解决当前教师队伍突出矛盾的重要手段。现在,我国高等民办教育的发展水平,与国外比较,最大的差距是教师队伍水平上的差距。据调研,目前高校教师队伍中真正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的“大师”级人才比较少,能够活跃在国际科技前沿的拔尖创新人才不足,这在民办高校中更显突出。提高现有教师队伍的学术水平、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改善教师队伍的结构,提升学位水平,加速培养一大批青年骨干教师,直接关系着民办高校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

三、青年教师培养的途径

1.常抓不懈,搞好专职教师队伍的作风建设。首先,每一个教师都要明确,民办高校是国家整个高教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民办高校任教就性质来讲与在公办高校没有什么差别,都是为社会培养现代化的建设人才,同样是光荣的,以此来激励他们的工作热情,树立起严谨求实、爱岗敬业的良好师德风范。其次,与公办高校相比,民办高校有其特殊性,作为民办高校的教师,需要花费更多的心血,用特殊的思维、思路和方法,既要遵循教育的基本规律,也要有一手处理特殊问题的能力。再次,专职教师与外聘教师相比,责任更重,要求更高,工作应该更主动些,在学校教学、科研工作中做好示范,为校风、学风建设多承担责任。最后,民办高校专职教师要虚心肯学,特别是要充分利用外聘教师的优秀教学成果和丰富教学经验。

2.采取多种途径,改善青年教师的学历结构,加快提高青年教师的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学校可以根据有关规定为青年教师的进修提供条件和帮助,鼓励他们报考硕士或博士研究生。作为校方还要关心在读硕、博研究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学成回校,要及时兑现有关待遇和奖励。根据学科建设的需要,特别是少数新办专业,急需培养专业教师的单位,在不影响教学工作的前提下,可以有针对性地分批选送青年教师进行单科进修;也可通过以访问学者的方式,同有关重点院校的专家、学者合作研究,提高教学科研水平。同时鼓励青年教师利用寒暑假时间,参加有关学术会议,开阔眼界,拓宽知识面。总之,要拓宽渠道,加快对青年教师的进修培训,使他们能尽快成长,争取能按时或破格晋升高一级教师职务。学校也要注重专职教师的进修提高,逐步营造宽松浓郁的学术氛围,和谐的人际关系,改善他们的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激励他们脱颖而出,为他们的成长创造有利环境,使之成为学校稳定教学秩序、提高教学质量、凸现办学特色、树立学校信誉的中坚力量。

3.建立跟踪培养机制,充分发挥老教师传帮带的作用。有计划、有目的地选派一批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教师作为跟踪培养青年教师的指导教师。指导教师要选派身体健康,为人师表,乐于奉献,教学能力强,教学效果好的正、副教授担当。每位指导教师可跟踪培养1-2名青年教师。期限一年,实行定时定人跟踪培养。指导教师要帮助青年教师尽快熟悉和把握教学各个环节,指导他们上好每一节课,提高他们的授课艺术和授课能力;培养他们良好的师德师风;讨论教材,审查教案;做好听课记录,及时指出青年教师备课授课中的不足;指导青年教师从事科学研究。通过努力,使全校教师队伍有机组合,相辅相成,共同为搞好教学工作做贡献。

4.建立激励机制,采取有效措施引进人才。如果说加强培训是中心环节,那么建立健全动力机制,把精神鼓励与物质奖励有机结合起来,则是激发工作热情的保证,让青年教师素质在一个良好的激励环境中得到提升。首先,倡导爱生乐教的风尚,树师德标兵,以身边人身边事鼓舞人激励人。其次,对教育教学工作突出的青年教师在职称评聘、评优、年终考核时给予优先考虑。最后,对在国家核心期刊和参与省级科研课题研究的教师发放奖励津贴,学生参加省市级科技比赛获奖的,对辅导教师给予物质奖励,让优秀的青年教师能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不可否认,目前民办高校引进教师特别是引进高档次的教师,仍有一定的制约因素,不采取特事特办很难见效。实际上,有几所民办高校已经这样操作。浙江万里学院在引进教师中明确教师的年薪、住房、工作量、考核、奖励和科研经费配套等等,领导亲自主持和参与人才引进工作,一年就引进教师百余人,收到较好的效果。在引进方面,关键是要做到心要诚、责要明、惠要实。

5.组织各种教学竞赛活动,强化职能技能训练。学校分学期、分内容、分层次举行优质课竞赛、说课活动、教案设计、普通话竞赛、书法竞赛、多媒体课件比赛、教学教法考试等活动,提高青年教师的各种职业技能,尽快提升业务水平。古人云“功到自然成”。通过各种竞赛,每位青年教师根据自身实际进行自我规划来确定奋斗目标,并依据职业生涯的发展持之以恒,扬长避短,从而付诸于实际行动,必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如前所述,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办好学校、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当前青年教师的培养和师资队伍建设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关系到民办高校发展的长远,民办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是一项全新的课题,需要为之付出艰辛的探索和努力。坚持“校长治校,教授治学”的现代大学文化精神,始终保持知识、学术的独立性,逐步形成积极、宽松、自由的治学风气,这是民办高校发展的目标。

人力资源师论文: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现存问题的解决方法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各行各业对于人才的综合要求也越来越高,行业想要持续稳定的发展下去,就必须对自身人才进行培养。经济师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重点,对于事业单位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加强事业单位经济师人力资源的管理,改善经济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制度和方式是当今事业单位的重点任务。本文对事业单位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的意义进行说明,对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事业单位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的改善方法,希望能够更好地发挥经济师对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

关键词: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解决方法

我国现代社会处于经济文化高速发展的时期,人力资源管理对于事业单位发展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经济师的人力资源管理作为单位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内容,不仅需要良好的管理制度和方法,同时也需要有效的实施措施。事业单位需要不断的完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培养促进单位发展的各类人才,强化人力资源管理的措施,从而促进事业单位的长期稳定发展。

一、人力资源管理的意义

人力资源管理是对员工从事不同职业的各项体力、脑力劳动进行有效分配的过程,对于事业单位来讲,为了高效的开展各项经营活动并促进单位发展,单位内部的所有员工但在单位的结构体系当中扮演者不同的角色,分别执行单位经营过程中的不同任务,而要想使每个员工都能发挥出其最大的优势,就需要对单位内部人力资源进行高度的整合和利用,人力资源管理便发挥了其作用。经济师在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当中起到了创建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一会培养单位后备人才的作用,对于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营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但目前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尚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因此,改善当前事业单位内部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对于促进事业单位的长期稳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不完善

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是事业单位人员管理正常开展的前提,但我国许多事业单位经济师人力资源在管理的过程中,并没有完善的管理体系作为人才管理的依据,与此同时,现今许多事业单位对于人才的管理仍然采用与以往传统的管理方式,未能意识到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作用,管理体系的缺乏造成单位运营效能的降低。

(二)人力资源管理规划不合理

当前我国一些事业单位由于没有意识到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从而在进行单位内人力资源管理时,也没有制定相应的人才管理规划方案,使得单位的长期发展规划和经济评估失效,阻碍了事业单位的发展。

三、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的改善方法

(一)完善事业单位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是确保事业单位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正常开展的重要内容,构建完善的事业单位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可以有效的避免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使得单位内部人才能够得到合理的分配,促使人才发挥自身最大的优势。针对目前我国事业单位在人力资源管理上还存在着管理体系不健全导致的管理缺乏依据的问题,事业单位首先应当建立起有效的人才培养制度,由于不同事业单位发展的方向、目标都存在着差异,单位运营规划也各不相同,因此,事业单位需要根据自身内部运营的特点,结合当前经济社会的发展状况,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创新,使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与单位发展一致,与时代特征相同步。除此以外,事业单位还应当建立起单位内部人才培养的方案,并出台一些能够发挥员工职能潜力的政策,不断地培养和发展技术型人才,从而使事业单位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得到提升,进而促进事业单位的发展。

(二)合理规划事业单位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

我国事业单位机构的改革不断加强,做好人力资源规划的工作对于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通过对人力资源进行合理的规划,可以给事业单位内部不同人才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为人才实现自身的价值提供一个有效的平台。为了做到这一点,事业单位应当从两个方面进行人才的管理:首先,事业单位应当对当前单位内的发展情况进行分析,对于经济的发展趋势做出合理的预想,并根据这些单位内外的环境特点,制定出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规划措施,从而使得单位的运营与时代的发展相适应,促进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能力的提升。事业单位应当除此以外,事业单位还应当以提升经济师人才管理能力为重点,通过设立有效的人才考核制度以及人才奖励和惩罚制度,来选拔综合素质能力强的经济师人才管理人员。通过上述方式,对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进行合理的规划,提升事业单位未来经济发展评估的准确性,从而促进事业单位全面的发展。

(三)提升事业单位职员的竞争意识和技术水平

提升单位员工的竞争意识以及专业技术水平是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而竞争意识和技术水平的提高可以通过人力资源教育培训的方式来实现。单位对于人才的培训首先需要确定培训的内容,这需要在事业单位内部开展座谈会,对当前事业单位发展的培训需求做出充分的调研,确保人力资源培训的有效和合理。其次,对于人员的培训除了需要提升人才的专业能力,还应当促进员工职业道德的提升,使得员工的思想素质能够和事业单位岗位要求相匹配。再次,事业单位应当端正员工的工作态度,并不断地提升人才的工作热情,使员工的职业发展规划能够与促进事业单位发展的需要相一致。让员工能够在完成岗位职责的同时,充分的发挥出自身特长,激发内在的潜能,使得事业单位能够快速的发展。

四、结束语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事业单位对于高素质人才的需求量将会增加,对于人才的专业技术能力以及职业道德水平也会相应的提升,加强事业单位经济师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十分重要。针对目前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管理体系不完善、管理规划不合理以及奖惩机制不健全的问题,在今后的事业单位人才管理当中,应当完善事业单位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合理规划事业单位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并提升事业单位职员的竞争意识和技术水平,使经济师能够重视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科学的开展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使管理体系和制度得到完善,促进单位内部员工的竞争意识和水平的提高,从而促进事业单位发展。

作者:郭雅丽 单位:山西省临汾市卫生局卫生监督所

人力资源师论文:经济师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发挥作用

摘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是一个长期、综合性的工作,企业本身发展所经历的时间比较长,要想在经济的浪潮中不被淘汰,就要做好长远规划,对人力资源进行系统的长期管理。

关键词:人力资源;经济师;教育培训;激励机制

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人事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各大企业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企业自身发展所需要的人才种类很多,经济师作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执行者,对整个企业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想要做好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不仅要在人力资源管理的观念上下功夫,还要适当改革和创新企业本身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及主要问题

1.人力资源长期规划不合理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是一个长期、综合性的工作,企业本身发展所经历的时间比较长,想要在经济浪潮中不被淘汰,就要做好长远规划,对人力资源进行系统的长期管理。我国大多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的手段较为单一、传统,多数企业没有制定长远的规划,企业本身也没有针对人力资源制定相应的措施,很容易造成企业人才短缺,严重时会导致专业技术人才流失。因此,经济师对企业中的人力资源管理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制定人力资源长期规划中,经济师扮演企业人力资源规划师和设计师的角色。

2.管理体系不能与时俱进

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涉及企业的方方面面。这就需要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做好功课,能够与时俱进,不断开拓创新。在市场经济深入改革和发展的影响下,很多企业不断调整管理模式,合理优化企业内部资源。但很多企业为了获得更高的经济利润,将管理重点放在市场开发、产品推广等活动中,忽略了对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投入,大大影响了经济师在一个企业中发挥自身作用、创造企业价值,有时一个企业的发展会受制于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落后。

3.教育培训落后于实际

目前,国内大多数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对职工的教育培训较为落后,不能有效融合知识管理、技术创新。虽然企业聘请的员工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但综合性知识表现得不尽如人意,特别是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各种大数据系统分析能力较差,而企业又缺乏有效的教育培训,不利于培养和储备优秀人才,难以满足现代化企业发展需求。4.奖惩激励制度不完善在我国众多企业中,人力资源管理中最为重要的一项内容就是充分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个人潜能。科学、合理的考核激励制度是员工努力工作的动力。但国内很多企业在人力资源的考核和激励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许多企业制定的考核评价标准不够清晰,有些国有大型企业不能合理公平的分配薪酬,这也是导致国有企业工作效率低下、运营成本较高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经济师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1.健全完善体制机制

体制机制的健全是一切管理的基本保证,想要较好的管理人力资源,首先要考虑制度的健全。经济师应有效评估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明确企业发展规划方向,特别是在体制机制方面,明确企业的框架、机构与管理机制。企业的发展和建设需要相应的框架结构,企业确定发展目标后,经济师要根据企业既定目标,制定出合理人力资源规划目标与相应的人才培养目标,并制定相辅相成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奖励激励制度、教育培训计划等。只有确保在完善体制机制的前提下,才有可能保证企业按照既定目标持续发展。企业经济师要有纵观全局的意识,制定明确的制度和标准,例如劳动定员规划、工作评价办法等,以优化配置人力资源。经济师要合理规划人才的调度和安排,结合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为企业聘用更多优秀的职工,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整体水平。

2.坚持以人为本和与时俱进

企业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首先在于创新理念,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要坚持以人为本和与时俱进的管理理念。以人为本,经济师要充分尊重员工在企业中的地位,调动员工的主体意识,切实关心和帮助他们的工作和生活,并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工作强度,改善工作环境,保障基层员工的身心健康,从而以更加积极的状态为企业工作。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要确保人才长远规划与企业发展战略的协调统一,增强整体开发理念,制定详细的分步操作计划,并细化管理内部员工的岗位工作,让不同级别的员工能获得公平的发展机会,充分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与时俱进,要求经济师在企业建立符合企业自身发展目标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全面综合分析未来的人才需求,并根据市场形势、科学技术、信息数据等相关资料,不断调整人力资源管理规划方案。经济师要根据企业实际情况,设置灵活、科学的岗位,避免因人设岗的不良现象发生,并结合工作需要及时调整岗位配置。人力资源管理的最终目标即是合理分配企业劳动力资源,使劳动力在相应的工作岗位发挥最大的作用,减少企业劳动力的浪费和投入,用最小的劳动力获取最大的经济收益。人力资源管理合理分配公司员工职位,有利于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进一步提升经济收益。

3.人才储备及培养

在现代企业高速发展和竞争中,人是最不可控因素,但也是所有企业发展和有力竞争的根本因素。人力资源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拥有完善、科学、客观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才能吸引、留住并培养与企业岗位相匹配的职员精英。经济师在企业中应加强企业提高人力资源基础资料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建立人力资源电子档案,利用信息技术提高管理效率,为企业的现代化管理奠定良好的基础。经济师对企业员工的培训教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根据自身的发展需求,定期开展一些专业讲座或技术培训,重点对综合素质偏低的员工进行继续教育,提升其专业业务水平和知识技能,促进职工的全面综合发展。第二,与其他企业建立良好的交流活动,让更多的职工参与进去,学习和借鉴其他企业的先进经验和技术。还可以为员工提供一些继续深造的机会,让员工能够有机会进一步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为企业的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第三,对于人才有断层的企业,要根据企业的战略布局,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计划、人才储备计划,避免因为老员工在某一时间段内大幅退休或者离职,造成企业人才青黄不接。

4.强化绩效考核,制定合理激励机制

企业一定要提升员工的竞争意识,只有提升员工之间的竞争意识,才能保证企业的活力。经济师要建立合理的绩效考核制度,建立能够激发员工潜能的激励机制,这样既能促进创新性,又能调动每个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一个企业包含多个部门,涉及工种较多,这就需要经济师在制定奖惩机制时,严格按照公平分配、能者居上的基本原则来激励员工。每位员工对企业的发展都发挥重要作用,企业要制定科学的激励制度,合理奖励不同的工作性质和工作量。经济师在制定激励机制时,要能充分体现员工的价值,调动员工工作热情和创造能力,提高劳动生产率。激励制度还要遵循注重实效、定量考核、激励约束、客观公正和民主公开的原则,定期审查工作内容和考核工作能力,拉开管理者、科技骨干、普通职工等人员的工作差距,体现公平、合理的奖惩制度,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作者:杨洋 单位:交通运输部烟台打捞局

人力资源师论文:经济师经济学加紧对人力资源问题的研究

摘要:21世纪新时代,属于知识经济的时代,人力资源在这一时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人才的竞争这个时候成为市场经济中最主要的竞争力。本文就主要分析以经济师经济学为基础的人力资源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一些整改措施,为企业的发展铺路,以提高其市场竞争力,壮大企业的人力资源队伍。

关键词:经济师;经济学;人力资源;问题;研究

一、我国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

就中国目前的经济发展速度来看,我国的综合国力和经济实力稳步发展的前提下,我国已经成为世界贸易体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功跻身于世界的强国之列。虽然国家的经济实力很强大,但就全球经济来看,我国还存在一些发展的问题,就拿人力资源问题来说,我国人力资源的发展起步晚,在理论和实践经验上不如发达国家,我国虽然具有充足的人力资源数量,但是质量和效率低,因此企业的发展需要加紧在人力资源的问题上多应用经济师经济学的知识,来制定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问题。我国人力资源的主要问题是管理问题,企业在发展中需要首先考虑人力资源的挖掘、培养,但是现实情况是现在我国企业对于人力资源的管理方式上的问题已经成功的制约着人力资源的发展,这个问题已经让我国的人力资源发展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一定的距离,因此我国人力资源的发展现状制约因素很多,需要我们不断的去推陈出新。

二、对人力资源问题的认识

现在我国企业中所说的人力资源的管理主要是把人力资源的管理工作的范围进行可扩展,站在企业的发展全局的角度来处理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而成功的将人力资源的问题变成企业发展中的中坚力量。而企业开展人力资源的管理工作应该是以企业的发展目标作为前提,以企业的发展方向为基础,结合企业的文化、企业的管理模式和企业的人力资源水平,在最短的时间内进行改善,以此来推动企业的建设和发展,同时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应该和其他的管理工作充分的结合在一起,因为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每一部分都能涉及到人力资源管理问题。所以企业在建设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其协调性,确保人力资源部门通过这个平台能够控制其他的系统,因此一个科学完整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就显得异常的重要,它起到平衡的关系,也起到监督的作用,这也是更好的实现对人力资源的管理,确保公平公正公开的管理效果。

1.企业缺乏健全的人力资源的管理体系

企业的管理者认为企业的员工在企业工作最基本的就应该是听话,听领导者的指挥,对领导者忠诚,所以企业对员工的管理制度就形同虚设,尤其是人力资源的部门的作用也是没有发挥出来,因为在录用人才的时候也大多看的是领导者的意思办事,而领导者也没有客观的按照规矩录用人才,这就造成大量的人才被企业错过。而人力资源部门的制度不健全,对于企业员工的管理也是困难重重,对员工的日常工作也就没有约束力,员工的工作积极性降低,跳槽现象严重,这给企业的管理造成很多困扰,这种不健全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不仅阻碍着企业的生产和发展,还影响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更不要说经济师经济学人力资源管理能否在企业中发挥作用。

2.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奖惩制度不完善

人力资源与其他资源不同,对人力资源的管理需要制定一个完善的激励制度,以此来调动人力资源的积极性,挖掘人力资源自身的价值,为企业服务。但是现实情况是很多企业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在人力资源的建设中也没有一个健全的人力资源激励制度,一些企业意识到经济师经济学人力资源的重要作用,但是由于企业自身的条件有限,企业留不住人才,企业的自身能力不够,因为经济学经济师人力资源是具有市场洞察力和敏锐观察力,能运用经济学知识来为企业的发展服务,因此这需要一定的激励政策,但是由于企业的激励政策不健全,企业的员工积极性不高,高素质人才留不住;同时企业的惩罚制度在制定的时候也是没有充分考虑到经济师的意见,因此漏洞很大,问题很多,在日常的人力资源管理中,会出现很多大家不满的地方,奖惩制度的完善程度是影响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因素之一。

3.缺乏科学的竞争环境和考核方式

人力资源管理自然需要重视人才的能力,在一个企业中,人才之间必然存在一定的竞争,企业也需要去衡量人才的能力以便把人才放在属于自己能力的地方工作,更加方便发挥其作用,所以企业就应该有一个健全的考核机制和公平的竞争环境,但是在企业的管理中,管理者却没有意识到问题所在,对于人才的考核一般都是重视思想政治的忠诚度,在能力上却要求不高,这就给一些有能力不会造成影响,他们的能力发挥不出作用,自然工作积极性下降,这很不利于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发展,而经济师的人力资源又是需要不断的吸纳新能力新知识的员工,一旦他们缺少一个和谐的工作氛围,恶意竞争会阻碍他们的工作,再加上企业没有合理的监督部门,这就会严重影响到企业人力资源的建设。

4.人力资源管理没有长期的规划目标

经济师经济学人力资源管理的建设与完善需要大量时间与精力,但很多企业只做表面的理解然后对于人力资源管理也只是表面文章,只适用于人才的招聘和辞退中,在真正的企业工作中却没有应用到人力资源的管理内容。这也是很多企业没有对人力资源管理进行长期的规划造成的,因为没有目标,所以人力资源管理也是没有压力和秩序,管理形式简单,在管理中没有依据公司的需求和条件综合自身的发展阶段分配员工工作,对企业人员不够了解无法进行合理的分配,缺人的岗位无法及时地补充人员,种种因素都会成为阻碍企业的管理的因素。

三、如何加紧经济师经济学人力资源管理

1.建立健全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一个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能够促进人才最大限度的发挥自身的作用,管理工作的保障基础也是制度的健全,要想人力资源问题的减少或者避免,企业就应该首先考虑建立一个完善的管理制度。在企业的发展中,人才是第一生产力,对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规范和完善是企业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建立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要让员工明确企业的发展规划,把自己的工作与企业发展同步进行,制定发展战略计划,制定员工奖惩制度,有计划的培养人才,依据完善的战略目标,挖掘人才,留用人才,巩固企业的发展。

2.培养人才的竞争意识

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发展已经逐渐意识到对人才的需求,认为人才是创造企业财富最有利的因素,也是能够开发科技的有力力量,因此大家争相聘用高素质的人才,这个时候作为代表的经济师的人力资源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在企业管理中,要培养人才的竞争意识,经济师是参与到企业的未来发展规划中的人才,因此可以借助竞争来提高自身的素质,经济师人才也可以依据企业的管理体制不断的设立自己的目标,以此来为企业服务。

3.针对企业制定合理的人才发展计划

企业未来的发展需要经济师人才的参与,因为这种人才是非常了解市场经济的动态,能为企业的发展献计献策的人,所以企业需要做的就是让经济师人才对企业未来的发展有一个明确的认识,这样才方便经济师为企业的发展制定出合理的计划,所以企业首先应该做的就是培养一批属于自己的经济师人才来为自己所用,对待所有员工要公平,公正,在平时的工作中主动观察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制定合理的奖惩制度,留住人才,合理的安排工作,定期对员工进行技术能力和知识的培养,因为人才的补充才能成为企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4.提高人力资源管理者的管理水平

企业的管理者对于企业的发展方向和发展前景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一个有能力和有经验的管理者能够把企业的利益放在首位,在企业中人力资源的管理者对于人力资源的管理是起到最主要的作用,好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能够更好地为企业贡献自己力量的同时为企业培养更多更优秀的人才,这样企业的人力资源就自然变成企业的人力资本,资本的强大更加有利于企业的竞争力的提高,因此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者应该需要在工作实践中结合理论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

四、结束语

现如今社会中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这主要体现在经济学经济师的重要作用。企业的人力资源需要企业经济师对其合理的把握,以经济师经济学为基础的人力资源要求企业通过各种不同的方法去尽可能实现企业人力资源的科学、有效、经济的管理。虽然在这过程中会出现一些问题,我们发现以后要做出努力去解决问题,以最短的时间来完善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为企业的持续稳步发展增加人力资本的支持。

作者:曹军 单位:辽源市中心医院

人力资源师论文:高职院校教师人力资源开发管理分析

摘要: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受到学校教育的高度重视。教师在教学中扮演着课堂组织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的角色,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因此,教师人力资源开发管理成为学校教育的重点工作。高职院校作为我国重要的人才培养机构,其人才培养对我国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高职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成为当前的主要教学目标。在这种情况下,高职院校加强重视教师人力资源开发管理,并积极探索教师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的科学方法。本文在分析高职院校教师人力资源开发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积极探索了我国高职院校教师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的策略。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师;人力资源;开发;管理

人力资源是当前我国社会发展的最重要的资源,在社会发展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因此,人力资源开发管理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重点。而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高职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教师在高职院校教育中占据着重要作用。在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的背景下,高职院校加强重视教师人力资源开发管理工作,并积极探索教师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的科学方法。但是,由于受传统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高职院校教师人力资源开发管理中存在着很多问题需要我们加强重视。研究高职院校教师人力资源开发管理工作不仅有利于加强我们对高职院校教师人力资源开发管理工作的认识,促进高职院校教师人力资源开发管理问题的解决,而且对高职教育的发展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1高职院校教师人力资源开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管理观念落后

虽然我国人力资源开发管理工作已经取得了巨大进步,但是高职院校教师人力资源开发管理中仍存在着管理观念落后的问题。这是由于部分高职院校缺乏对教师人力资源开发管理工作的重视,在教师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的过程中仍然受传统教师管理理念的影响,忽视了教师人力资源的培养与开发,缺乏对教师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的资金支持,高职院校教师人力资源开发管理观念落后,严重影响了高职院校师资力量的提高。

1.2教师人力资源储备不足

随着高校的扩招政策,高职院校学生的数量不断增加。这就对高职院校教师的数量和质量提出了新要求。但是,当前很多高职院校的教师数量和质量仍然无法满足教学的需求。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高职院校教师人力资源储备不足,很多高职院校的教师都是兼职工作。另外,大多数高职院校没有编制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存在着很大的不稳定性,容易导致人才流失。教师人力资源储备不足严重影响了高职院校教学工作的开展。

1.3缺乏高素质教师人力资源

当前,我国很多高职院校都缺乏高素质教师人力资源。高职院校的学校质量低于普通高校,而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很多高素质教师人才在选择工作的过程中倾向于普通高校教师,而不选择高职教师。同时,高职院校缺乏竞争优势,人才引入不足。这些原因都导致了高职院校高素质教师热力资源不足,严重影响了高职院校教学水平的提升。

2高职院校教师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的策略

2.1改进教师人力资源开发管理观念

高职院校应积极改进教师人力资源开发管理观念,加强对教师人力资源开发管理工作的重视,积极学习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知识,改变传统的教师人力资源开发管理工作方法,提高教师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效率。同时,高职院校应加大对教师人力资源开发管理工作的资金投入和人才支持,设立教师人力资源开发管理专项资金并积极引进高素质专业人才,指导高职院校教师人力资源开发管理工作。

2.2改进教师人力资源开发管理制度

首先,高职院校应积极完善教师管理制度,增强人事部门的自主权,强化高职院校教师人力资源开发管理。同时,高职院校应积极优化教师资源的结构,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积极培养高职院校教师的创新精神,提高高职院校教师的综合素质;其次,高职院校应积极改革管理制度,实现教师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和科研工作中的作用,全面提高教师质量。

2.3创新教师人力资源开发管理方法

首先,高职院校教师人力资源开发管理应积极采取人本管理的方法,以教师为中心开展人力资源开发管理工作,注重教师的实际需求,提高教师待遇,为教师提供广阔的发展前景;其次,高职院校教师人力资源开发管理工作应积极采取分类管理的方法,加强对高职院校教师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兼职教师以及学生的管理;再次,高职院校教师人力资源管理应积极采用能力管理的方法,不断提高高职院校的教师资源开发管理能力,积极树立服务意识,提高高职院校的服务能力;最后,高职院校应加强重视教师开发管理工作,做好教师储备工作,积极引进高素质专业人才,提高高职院校的师资力量。

3小结

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高职教育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重视。同时,人力资源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人力资源开发管理成为当前社会发展的重点。在这种情况下,高职院校教师人力资源开发管理工作受到高职院校的高度关注。只有完善高职院校教师人力资源开发管理工作才能提高高职院校教师的师资力量,实现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但是,由于受传统教育理念以及传统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的影响,高职院校教师人力资源开发管理中存在着管理理念落后、教师人力资源吹不足、缺乏高素质人力资源等问题。为完善高职院校教师人力资源开发管理工作,高职院校应积极改进教师人力资源开发管理观念,改进教师人力资源开发管理制度,创新教师人力资源开发管理方法,完善教师人力资源开发管理外部保障。改进高职院校教师人力资源开发管理工作不仅有利于提高高职院校教师的质量,而且对高职院校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赵宏伟 单位: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

人力资源师论文:人力资源管理对教师素养提升的作用

摘要:职业院校教师素养涵盖的内容教育思想素养、职业道德素养、知识素养、能力素养、身心素养;职业院校人力资源管理包括教师的招聘、培训、使用、考核、激励等一系列过程。教师素养是人力资源的内涵,通过对职业院校教师的有效管理,对其素养的提升起到促进作用。

关键词:职业教育;教师素养;人力资源

职业教育是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个人就业的要求,对受过一定教育的人进行职业素养特别是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为其提供从事某种职业必需实践经验,并能迅速适应职业岗位需要的一种教育。就目前状况而言,我国职业教育还存在着一系列不尽如人意的问题,但单就学校层面来看,教师素养的提高是职业教育进步的关键,因此如何通过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提升教师素养将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一条路径选择。

一、职业院校教师素养涵盖的内容

优质技能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师的辛勤培育,而教师素养对职业教育学生的知识、能力和身心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职业院校教师素养主要由以下几方面构成:

1.教育思想素养

教师素养的核心内容是良好的教育思想素养。针对职业教育的“职业性”特征和职业教育学生特点,职业院校的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职业教育课程观、教学观、人才观、质量观,遵循职业教育教学规律,以科学的方法培养适应行业和社会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2.职业道德素养

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工作中应将职业道德遵循作为行为规范和准则,职业道德也是教师道德结构的主体部分。教师应具备高度的责任感与敬业精神,治学严谨,言传身教,注重自身职业道德提升的同时,着力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才能为社会培养德能兼备型人才。

3.知识素养

职业院校教师具备的知识素养应包括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素养、精湛的专业知识素养、所需的教育学、心理学和管理学相关知识素养。教师在精湛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在学生的学习成长过程中,不断调整其知识结构,全方位学习发展,才能保证教育教学质量,完成新时代教书育人的使命。

4.能力素养

能力素养是教师进行教育活动、完成教育任务的重要保证。职业教育的特殊性要求教师具备包括教学设计能力、教学执行能力、教学科研能力、教学实践能力等方面的能力素养。

5.身心素养

教师职业素养建立的基础是健康良好的身心素养。职业教育教师的工作既是一种创新性的冗杂的脑力劳动,也是一种需要承受实习实践强度的体力劳动,因此必须要求教师要具有良好的身心素养。

二、当前职业院校教师素养的不足

1.职业道德观念和精力投入有待提升

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的主体,其敬业精神和教学热情会随教学实践传导给学生。目前部分职业院校教师只专注于教授相应职业知识,对于学生专业知识之外的诉求不闻不问,职业道德观念和爱岗敬业工作作风欠缺。

2.实践教学技能仍有欠缺

精湛的实践教学技能是职业院校教师教学的主要特点,但就实际情况看,很多职业院校教师并没有经过企业社会实践培训,职业院校受自身条件约束也很难吸引企业优秀高职称人员进入,更多的年轻教师是毕业之后直接从校门进入校门,实践教学能力整体欠缺。

3.创新能力后劲不足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是职业院校的使命所在。就现实而言,很大一部分职业院校教师只重视理论知识的灌输和课堂教学的传授,在意识中并没有重视起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观念落后必然导致行动的滞后。另外很多职业院校教师不主动接触企业,缺乏社会实践经验和实际创业经验,这严重影响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三、人力资源管理视角下职业院校教师素养提升的路径选择

职业院校人力资源管理是指学校运用科学的原理、原则和方法,根据人才发展规律和学校主要任务,对各类人员进行人力资源规划与实施,协调和控制好人事关系,重点做好教师的聘任录用、调配交流、奖惩任免、培训考核、工资福利、职级晋升、离休和退休等工作,使学校人力资源利用高效率、高效益。教师是学校的第一人力资源,教师素养就成为人力资源的重要内涵,人力资源是职业院校提升竞争力和发展力的关键因素,也是职业院校管理的核心内容。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能够起到对教师素养的外化提升作用和内化促进作用,成为大力推动职业院校进步和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人力资源管理,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提高教师素养。

1.运用科学方法开展教师招聘工作,严格教师准入标准

招聘是职业院校教师来源的主要渠道和师资力量补充的重要保证,也是学校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环节。职业院校的招聘工作除通过社会公开招聘外,也可与企业合作,聘请企业具备精深专业知识和丰富实践技能的人才到学校做专职或兼职教师,但无论通过哪种渠道,准入的方法和标准都需严格执行。测试的内容也要涵盖教师素养的五个方面,严把教师质量关。

2.运用多种方式加强师资培训工作,不断提升教师素养水平

现代职业教育对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更新教师的职业教育理念和知识,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升教师素养来适应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诉求,成为职业院校人力资源管理的一大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出发:一是学历、科研教育。鼓励在职教师利用业余时间继续提高学历,加深科研工作,创造科研成果;二是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培训。鼓励、派遣教师到企业进行培训学习,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知识和能力素养;三是加强教师职业教育理念和管理技能培训。培育教师正确的职业教育观,提升教师的教育思想和职业道德素养;四是举办多种文体活动,增强教师热爱学校与本职工作、热爱学生、热爱生活的良好态度和身体素质,提升教师身心素养。

3.运用人本主义理论指导教师使用工作,推动教师个性发展

职业院校管理者应当树立依靠教师办学,依靠教师管理的全新管理理念,科学使用教师,高效执行教师管理职能,建设专业、结构、数量均合理且具有较高素养的教师队伍,这是学校教育发展必由之路。教师使用工作必须遵守“以人为本”原则,尊重教师、相信教师、依靠教师,使教师得到自我实现。推动教师素养整体水平提高的基础上,满足教师个性发展的需要,才能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校和教师共同得到良好的发展。

4.运用科学手段加强教师考核工作,细化教师素养考核指标职业院校教师考核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的基础和前提。运用科学的考核方法和手段对教师阶段性工作进行客观评价,对于提高教师素养,激励先进,鞭策后进,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具有重要意义。职业院校可将教师素养的各个方面纳入考核体系,制定详细指标:一是素质指标,包括教育思想、职业道德、廉洁自律等;二是能力指标,包括组织协调、学习创新、业务技能、执行规范等;三是态度指标,包括进取敬业、服务意识、团队意识等;四是教学质量学生满意度指标,包括教学基本功、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五是业绩指标,包括教学工作业绩、管理工作业绩、科研工作业绩、招生工作业绩等。定性、定量考核相结合,全面提高教师考核水准。

5.运用多种措施强化教师激励工作,构建教师素养激励机制激励是对员工人性观的管理,即“指组织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对员工的本性的基本假设、估计与认识,也就是对员工的个人本质、基本需要和追求、对组织和工作的立场和态度、对管理手段和形式的偏好等内容的认知和判定。”在职业院校,教师激励工作应坚持以人为本和公平原则,通过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的方式,适度运用竞争手段,因人、因需、因时而异,围绕教师素养的五个方面,掌握好激励程度和内容,构建完善教师素养激励机制。

作者:刘晓伟 单位: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

人力资源师论文: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及解决方法

【摘要】经济的发展带动各行各业的发展,现今社会决定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就是对人力资源的管理。因此企业本身的发展所依靠的主要就是对自身人才的培养,对企业本身的人才进行培养和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企业自身发展所需要的人才种类很多,但经济师作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点,对于整个企业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想要做到企业本身对经济师人力资源的管理,不但要在人力资源管理的观念上下功夫,还要对企业本身的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进行合适的改革和创新。在整个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中,如果一旦出现问题,就需要经济师对其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合适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问题;解决方法

新时代的来临为国家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很强的动力,也为国家企业的发展开辟了道路。但企业本身的发展不能仅仅依靠于资金,更多的要依靠企业本身的人才对企业的贡献。因此想要从根本上提高企业本身的综合实力,就要企业中的人力资源进行合适的管理。整个企业本身所包含的事情很多,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时,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各种问题,因此就需要经济师对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和处理。笔者通过对自身工作经验的总结,通过查询各种资料和分析,得出了经济师本身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和作用,并对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总结,最后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一、企业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人力资源管理是长时间的管理制度

企业本身的发展所经历的时间就是比较长的,想要在经济的浪潮中不被淘汰,就要做好长期对人力资源进行管理的制度。从根本上来说,企业只有认识到人力资源的长久性,才能真正保持对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视。我国的企业对于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的方法比较传统,而且一般情况下企业本身并没有对其制定相应的措施。这就对经济师的人力资源管理带来了很多不便,有时也会导致各种问题的发生,因此人力资源的管理长期性计划是十分重要的。

2.人力资源的引人不恰当

企业本身在起步时一般规模比较小,小规模的企业在进行人才的选择时没有充足的经费。因此经常会选择一些刚毕业没有专业技术经验的毕业生,这就使得在工作中会由于工作人员自身的经验不足导致各种问题的发生。这样不但会影响整体的工作效率,还会导致企业本身的正常发展。小型的企业本身没有太大的财力,就经常忽视经济师的重要作用,这也使得经济师在中小型企业中的作用基本上没有体现出来。人力资源的引人不当,不但制约了企业的自身发展,还使得经济师的重要地位被忽视。

3.奖惩机制不健全

奖惩机制作为企业的重要人力资源管理方法,对于每个企业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但很多企业本身对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视程度较低,在进行奖惩制度的制定时,没有遵从经济师的建议。这就使得很多企业本身的奖惩制度并不完善,甚至其中还有很多的缺口。在进行日常的工作奖惩时,经常会导致不公平的事情产生。此奖惩制度的完整性时对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影响之一。

二、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探讨

1.健全人力资源管理体制

体制的健全是一切管理的基本保证,想要对人力资源进行合适的管理,而且尽可能地避免各种问题的出现,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制度的健全。人才的发展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因此在对待人力资源管理时,一定要结合与时俱进的时代要求和未来的社会发展趋势进行合适的改革与创新。一定不能死板的照搬照抄别的企业的人才管理制度,这样只会导致各种问题的产生。要根据企业本身的要求和未来的发展预测进行合适的管理改革,以保证经过改革后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能够较好的适应企业的发展。

2.提高员工的竞争意识,培养合适的人才

企业本身的员工其实都是十分优秀的,但对于员工的竞争意识一定要提升,只有提升员工之间的竞争意识,才能保证企业的活力。企业的活力对于企业的员工来说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既能促进创新性,又能提升每个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提升员工竞争意识的基础上,要对合适的人才进行培养。培养的人才一定要是全面发展的人才,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相对比较专业有能为企业的未来发展贡献力量的人才。企业的经济师通过企业的重点培养,也会逐渐的成长,一定会为企业的未来发展,贡献强大的力量。

三、结束语

现在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企业经济师的重要作用也逐渐体现出来。企业经济师对于企业本身的人力资源控制既能进行合适的把握和控制,又能发现其中的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因此企业的发展一定要注重企业经济师的培养。在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时,一定要注重企业内部员工的竞争意识,对重点人才进行重点培养,只有这样才能获得专业的优秀经济师。

作者:孙岩智 单位:山东省高青县医疗保险处

人力资源师论文:经济师人力资源问题研究

一、树立发展新理念,加紧人力资源能力的建设

进入21世纪,我们迎来了人力资源的新时代。从今年五月在香港举行的《财富》全球论坛,到第四届中国北京高新技术产业国际周,以及APEC人力资源能力建设北京高峰会议,人们的目光不仅盯着“财富”与高新技术,更追逐那些创造财富与掌握高新技术的人才。处于这样的氛围中,经济师经济学将人力资源能力建设作为学科重要议题便尤显意义重大。人力资源决不是有了一定数量的人口就能自动生成的。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在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如何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变为人力资源优势,是一项事关全局的重要任务。这些年来,我们做了许多工作,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人才是最宝贵的资源。当今和未来的国际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要把培养、吸引和用好人才作为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切实抓好。普遍提高劳动者素质,建设一支宏大的、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尤其是培养一大批急需的信息、金融、财会、外贸、法律和现代管理等专业人才。要树立发展新理念,促使各类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造就一批适应21世纪发展的优秀企业家队伍。21世纪需要什么样的企业家?它需要的企业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生产经营管理者,而是一种特殊的人力资本,是一种非常稀缺的资源,在生产力各要素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国际上一些著名经济学家的研究成果认为,企业家的职能归结为两个方面:一是经营管理能力,二是创新能力。面对全球化竞争态势,面对信息化带来的一系列新课题,我们迫切需要造就一大批以经营管理与创新为基本能力的企业家,需要形成一个有利于企业家成长的良好环境和氛围。

二、重视市场新概念,大力培育核心竞争力

何谓“核心竞争力”?简单地说,就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形成的不易被竞争对手效仿的能带来超额利润的独特的能力。它是企业在生产经营、新产品研发、售后服务等一系列营销过程和各种决策中形成的,具有自己独特优势的技术、文化或机制所决定的巨大的资本能量和经营实力。“核心竞争力”主要包括核心技术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对外影响能力和应变能力,其本质内涵是让消费者得到真正好于、高于竞争对手的不可替代的产品、服务和文化。可见,核心竞争能力是企业特有的知识、技能和技术的有机组合,它决定企业开发新产品、服务市场、开辟新市场机会的潜力并体现着竞争优势。一般来说,形成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为企业的创新能力。专家指出,要真正形成有生命力的核心竞争力,必须从三方面深化改革。

一是抓住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加强技术创新。现代企业制度体现的是企业资源配置的高效性,而这种高效率能否充分发挥,主要依靠核心技术和技术创新。一个企业要形成和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必须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可以说核心技术是核心竞争力的核心。我国企业在打造核心竞争力的过程中,必须清楚地了解自己的核心技术是什么。如不十分清楚或把握不准,可以对现有技术进行分解和整合,也就是对核心产品进行技术分解、归类和整合,弄清哪些是一般技术,哪些是通用技术,哪些是专有技术,哪些是关键技术。然后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对专有技术和关键技术进行研究、攻关、开发、改造,并进一步提高和巩固,以形成自有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

二是夯实核心竞争力的基础,构建新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对人力资源有重要影响,研究认为,今后10年企业文化很可能成为决定企业兴衰的关键因素。而企业文化所涉及的领域和影响的范围无不与企业核心竞争力密切相关。

三是创造核心竞争力的条件,大力进行企业制度创新。企业搞不活和竞争力不强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企业制度的束缚和制约,特别是产权不明晰、出资人不到位、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组织和管理不对称等,使得企业无力或无暇顾及和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因此我国企业必须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要求,改造和改革企业制度,使之更科学、更合理、更规范化、更现代化,为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和提升提供制度保证。

三、更新人事观念,将人力真正变为资源

既然人是企业中最有价值的组成部分,那么如何不断优化人力资源,保证人的价值,必将成为新世纪企业管理者思考的重要问题之一。

思考一:企业管理者的角色转型。人力资源战略和企业战略是密不可分的,所有活动都服务于企业战略。对一个企业来讲,怎样让企业里的每个人在知识冲击和经验越来越贬值的情况下,不断地跟上时代,不断增强竞争力,这是对企业管理阶层和人力资源部门一个大的考验。

思考二:建立完整报酬体系。如,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行政人力资源总监陈伟提出,优化人力资源首先要建立起完整的报酬体系。员工首先要拿到一部分属于现金的收入,它包括基薪、补贴和奖金。还要拿到一部分保障性、福利性的收入,包括法定的福利,企业给员工做的一些额外的福利。此外还要逐渐加大员工持股的比例,这样才能建立起完整的报酬体系。

思考三:管理机制的“项链理论”。如,联想人力资源部蒋北麒经理说:“过去的人才管理把人视作蜡烛,不停地燃烧直至告别社会舞台。而现在,把人才看作是资源,人好比蓄电池,可以不断地充电、放电。现在的管理强调人和岗位适配,强调人才的二次开发。对人才的管理不仅是让他为企业创造财富,同时也要让他寻找到最适合的岗位,最大地发挥自身潜能,体现个人价值,有利于自我成长。”与这种思维相对应,联想提出了自己的崭新理论:“项链理论”。就是说,人才竞争不在于把最大最好的珠子买回,而是要先理好自己的一条线,形成完善的管理机制,把一颗颗珍珠串起来,串成一条精美的项链。而没有这条线,珠子再大再多还是一盘散沙。没有好的管理形成强有力的企业凝聚力,仅仅依赖高薪也难以留住人才。

思考四:最重要的是处事方法和工作能力。如,原荷兰飞利浦全球电子零组件事业部总裁、执行董事罗益强认为,知识经济的最大特征是知识爆炸、经验贬值。一技之长不但吃不到一辈子,能不能吃三年、五年都有问题。文凭也许在应征工作的时候用得上,但此后,人的思想、处事方法和工作能力才是最重要的。经验本身有它的价值,但也有它的时间性。这实际上讲的是情商更重要。

思考五:以人为本是人力资源的内核。如,被《财富》杂志评为“最吸引员工的公司”的思科有个留住人才的秘诀:平等、信任。思考六:机制创新,提高企业整合能力。以我国特大型海洋化工企业海化集团为例。集团共有职工2.6万人,拥有资产总额65.7亿元,下设10个分公司。在机制创新上他们把目标确定在构筑多层次的市场主体上,提出了集中整合、标准制约、统一理念、放手开拓、以资产为纽带的管理思路,在提高集团整合力和发挥下属公司积极性之间寻找更为合理的均衡。为实现向扁平式管理转变,集团公司领导由28名精简为13名,管理部门由24个撤并为8个,精简剥离606人,减少幅度分别为20.1%和47.7%,真正实现了小机构、大服务、高效率。对所属24家企业的经营管理者按责任、风险、利益相结合的原则,初步建立起了以年薪制为主体的激励约束机制,公司中层以上干部一律实行竞争上岗,建立了良好的用人机制。在分配制度改革中,全面实行岗薪工资制,以岗定薪,岗变薪变。

人力资源师论文:企业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及对策

【摘要】企业要想在经济时代站稳脚步,就应该顺应时代的要求,关注人力资源的工作,现在社会人才是第一生产力,人力资源的管理也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问题,更是企业发展的一个主要内容,尤其是有关于经济师人力资源的管理,因为当前社会经济师人力资源的管理水平决定了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怎样,因此本文主要研究企业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希望各企业能够重视对经济师人力资源的管理,创新管理理念,让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成为企业的市场竞争中的优势,为促进企业发展贡献力量。

【关键词】企业;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问题

一、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

随着国的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速度,我国已经跻身于世界大国的行列中,不管是经济体制还是综合国力,我国的力量都很大,虽然我国的发展速度快,但是毕竟和其他世界大国相比起步比较晚,理论知识和实际的经验远不如发达国家,因此在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去改进,人力资源就是一个需要改变的方面,因为我国的人力资源丰富,但是人力资源的利用率却很低,导致很多人力资源浪费的现象很严重出现在企业中,所以这就需要我们拥有一个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策略。我国的人力资源出现在管理问题上,因为人力资源的管理是企业的经营策略,也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主要因素,但是由于现在我国人力资源的管理上出现很大的问题,因此制约了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导致我国的人力资源管理与世界相比差距越来越大,因此这给我们的企业敲响了警钟,需要我们不断的管理内容和方法,促进人力资源的管理。

二、企业中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

企业的人力资源是企业的内部控制的一项内容,也属于企业的资源之一,而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对企业的发展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因为不管是信息时代还是传统的计划经济,最终在企业中发挥作用的还是人才,只有人才才能够真正的为企业的发展献计献策,所以应该重视对人力资源的管理,而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经济的主导地位,一个合理的有经验的经济师能够规划好企业发展方向,为企业领导者的决策提供可靠数据,因此对于在市场中需要立足的企业来说,经济师人力资源很重要,也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有力武器,更是企业进行现代化管理的需要,最终能够促进企业的科学发展。

三、企业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问题

(一)缺乏对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的长期规划。从企业的发展方向看,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而对于企业的经济角度看,企业的经济师人力资源对企业的发展影响很大,影响着企业未来发展的趋势,虽然已经意识到经济市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但是企业的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他们对经济师人力资源的理解停留在表面的功夫,没有深刻意识到其重要性,他们的管理手段单一,没有花费更多的时间去建设对经济师的人力资源的管理问题,更缺少对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的长期规划,只看到短期的利益,更不要说能够依据企业的发展前景和发展现状来规划对经济师的人力资源的管理,因为没有长远的计划,因此也就没有科学的经济评估,因此在企业的管理中就不能对经济师人力资源进行合理的管理和工作的安排,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企业的发展,也隐藏着企业发展会遇到的风险性加大。(二)缺乏健全的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任何一种管理都需要有一个完整的健全的管理体系作支撑,这也是管理工作能够开展下去的一个基础,也是一项约束,对于企业的经济师人力资源的管理来说因为企业的不重视,或者企业管理者的原因,就导致了企业中没有一个健全的经济市人力资源管理的体系,这就导致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的时候没有依据,在工作中没有约束力,员工的在工作积极性就会收到影响,态度散漫,积极性不高,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样的工作态度会严重成为阻碍企业发展的一颗毒瘤,需要我们及时的清除掉。还有的企业在进行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的时候没有依据企业的现状作为参考,直接按照以往的经验办事,这也会形成企业的人才流失掉,因为他们对经济师的认识不足,这样自然缺乏一个健全的管理体系,这个问题也是企业做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中需要关注的问题。(三)没有制定鼓励政策。企业做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问题也是企业想要通过管理来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激发大家对工作的热情,因此这就需要企业制定一个合理的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的鼓励政策,做好奖励机制。在员工对工作做出贡献的时候,如果企业没有对其进行鼓励,一次可以忽略,但是随着时间长以后,员工的积极性就会受到影响,在工作中的懒惰思想就会出现,因为他们都会认为只要工作不出现大的问题就没事,就算给企业做出贡献也没有意义,所以说这会影响他们的工作效率,这也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漏洞,更会影响到企业的发展,因此企业在应该制定合理的鼓励政策,估计员工积极工作。(四)经济师人才招聘制度老化。就目前状况看,我国的经济师人力资源的管理上对于经济师人力资源的招聘上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因为企业是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而需要不断的前进的,因此需要企业对于员工的工作能力的要求也是需要不断的改进,这就要求企业应该改变传统的经济人才的招聘制度,不能只顾及对于证书的要求,还要考察员工的工作能力,因为在工作中能力是最主要的,应该注入新的活力因素带动老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新意识,而不是让老员工的懒散工作态度影响到新员工的工作状态,因为在现代社会中,企业的发展需要创新的因素,所以企业应该为自己的发展往远处看,应该摒弃那些制约企业发展的因素,为企业的发展注入新鲜的能量,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解决企业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对策

(一)做好企业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的长期规划。企业的发展应该是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因此在企业发展中应该把眼光放长远,做好对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的长期规划,做好对其的未来发展方向的评估,依据企业的发展现状,分析好企业的经济发展趋势,加强对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的能力的培养,在单位内部做好管理,分配好工作职责和权利,建立奖励和惩罚制度,做好制度的约束,主动培养经济师的竞争意识和创新动手的能力,培养战略性人才,为企业的发展做好人才的基础培训,从根本上提升企业经济师人力资管理的长远规划目标,最终促进企业的发展。(二)完善经济师人力资源的管理体系。要做好经济师人力资源的管理工作首先就要建立一个完善的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的体系,只有分析好企业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分析工作中的问题以及依据市场的需要进行改变,从不同的方面鼓励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就要注重对人才的培养,在企业中要广泛宣传人才的重要性,同时依据企业的内部管理制度,制定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从根本上完善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提高企业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为管理体系的创新奠定基础。但是企业还要从经济学以及社会学的角度对企业经济师进行评估,以便协助企业完善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三)培养企业员工的竞争意识。企业对于经济师人力资源的管理主要的目的就是最大限度的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运用员工的智慧以及工作能力,促进企业的发展,因为对于经济师人力资源的管理就需要培养员工的竞争意识,也培养员工的主人翁意识,通过培训以及一些鼓励的政策,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在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的同时为员工制定合理的竞争发展计划,顺应市场以及社会的需要,合理规划员工的工作目标,同时也要吸纳世界上先进的思想,运用经济师的管理内容为提高企业的综合实力服务。(四)改变传统的招聘制度,为企业寻找合适的人才。企业做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主要是为企业培养更多的适合企业发展的人才,因此企业在招聘的时候也要与时俱进,改变以往的招聘制度,寻找有能力,有潜力,适合企业做培养的人才进来企业工作,并在工作中随时进行考核和能力以及素质的提升,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运用新员工带动老员工的工作内容,调动整个企业的工作氛围,同时制定合理的奖励制度,对于对企业发展做出贡献的员工要适当的提拔或者给于鼓励,这也是调动员工积极性的一种手段,为了企业的发展,企业应该合理的为企业的发展培养人才。在知识带动企业发展的时代的来临的时候,企业经济师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逐渐增大,而经济师人力资源的管理变成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这就需要企业为其发展做好长远的规划,同时在企业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中寻找到解决的办法,建立完整的管理体系,这也是为了满足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以此就要从人才身上下功夫,提高竞争意识和知识能力,企业要做人才的储备,为日后企业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打好基础。

作者:卜艳红 单位:辽源泵业有限责任公司

人力资源师论文:政工师自身修养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思路

摘要:企业竞争归根结底是属于人才的竞争,人力资源作为企业核心资源,是决定其企业成败的关键,因此科学管理企业人力资源,依靠人才提升企业竞争力是每个企业发展壮大的必然选择。企业政工师的思想政治工作与人力资源管理联系紧密,政工师自身修养决定其思想政治工作成效,进而影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本文浅述企业政工师自身修养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及相关建议。

关键词:政工师;自身修养;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市场经济发展和现代企业发展需要,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重要性越来越被提高。随着以人为本思想观念的深入人心,企业对内部员工的关注也不断提高。员工价值观、思想道德状况也逐渐成为企业人才启用和职位任免的重要参考因素有时甚至是决定因素。企业加强政工师队伍建设,提升政工师自身修养促进思想政治工作,实现思想政治工作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完美融合,有利于提升企业内部员工凝聚力和战斗力,有利于企业文化的建设。

一、企业政工师自身修养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

政工师工作具有科学性和专业性,不只是简单地传达政治精神和搞政治思想宣传。企业政工师要对自身工作性质和任务有正确的认识,不断提高自身各方面修养,有效开展政治思想工作,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对人力资源管理的积极影响。

1.政工师职能对人力资源管理开发的导向调节作用

企业政工师工作是建设和传输人力资源管理核心理念的支撑和实现途径。企业片面注重市场开拓和员工的业务能力,忽视了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员工思想观念的教育和引导。思想政治工作刚好能够弥补人力资源管理在这方面的缺陷,通过政工师的教育和引导,端正员工的思想动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工作态度,增强员工与企业的契合度,鼓舞士气,提高员工战斗力。

2.政工师工作内容与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之间的对接性

政工师的思想政治工作与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具有相同的理念和指导思想。两者都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都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都必须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主要目标都是增强员工凝聚力和战斗力,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政工师的思想政治工作与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一致,两者都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主要体现在企业对员工的职业道德和业务能力的培养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企业的政治思想工作和人力资源管理都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都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体现出社会主义文化的先进性,二者相互渗透。政工师的思想政治工作与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相辅相成,企业员工的招聘、培训和绩效考核以及发展规划教育等环节都有所表现。如作为人力资源管理基础环节的企业员工招聘,招聘对人才的选择不仅要考察其专业技能,应聘者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政治素质等方面也是重要参考因素。政工师基于其自身工作性质的优势,具备更加专业的眼光和丰富的经验,从而能够对应聘者思想政治素养准确判断,决定其取舍。

二、提高政工师素养,促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1.提高自身政治素养,促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政工师在企业中实施自己的人力资源管理职能,所代表的是企业自身的形象。因此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当中要具备良好的政治素养。为了更好地实行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政工师要在工作当中不但学习新的政治知识,充实自己的政治修养,努力在企业的人资管理中贯彻党政的要求。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在企业的人资管理工作当中,努力争求企业更多员工的支持,以便更加轻松的开展企业的人资管理工作。政工师在企业的人资管理中,要加强宣传党政的基本政策,保证企业生产和经营的活动都符合党的基本精神和要求,并且在人力资源管理当中加强对企业员工的政治教育,提高企业员工的思想觉悟,从而更好地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

2.提高自身道德素养,促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政工师作为在企业中人力资源管理的执行者,要想提高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效率和效果,必须要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相当健全职业精神的管理人员。以此,才能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当中对普通的企业员工进行教育和教导,帮助其他企业员工树立良好的职业精神和职业风貌。政工师在其中要做到提高自身道德素养,在企业的人资管理中做到以德服人,树立个人的工作威信,才能更好地在企业中开展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3.提高自身专业素养,促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政工师自身的工作素质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提高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也需要从政工师自身的工作素养提高入手。政工师在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当中,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既要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还有具备工作上踏实肯干的基本精神。政工师的表达能力主要是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前者对于政工师开展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在宣传方面有着积极的效果;后者则是在传达基本企业思想文件上有利于发挥政工师的专业特长。除此以外,政工师还要具有踏实肯干的工作精神,在企业的人资管理工作当中,愿意深入基层进行调查研究,选拔对企业有好处的各类人才,更好地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从而推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发展。

4.充分了解和认识企业内部情况

企业政工师还应对企业自身文化和涉及领域知识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对企业员工从事活动有较为全面和一定深度的认识。一来可以站在员工的角度想问题,从而有效帮助员工解决他们在工作、生活、思想政治上的问题;二来,企业员工会因为政工师知识的全面而更加认同企业的政工师,政工师在开展自身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当中也会受到企业员工更多的配合,进而达到更好地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效果。因此,对企业内部情况的掌握和了解,对于发展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也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政工师工作接触的是具有独立思维和复杂情感的企业员工,这决定了政工师工作的复杂性和综合性。同样的意思有不同方式的表达,同样的事情不同人做也会有不同的效果。政工师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应当不断提供其沟通能力,能够因时因地因人而异采取不同沟通策略,有效表达,提高自己的影响力。

三、结论

总之,政治思想是人的精神意识层面,对个人行为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政工师要加强个人修养,不断增强自身综合素养,做好政治思想工作,促进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管理,加强员工政治思想教育工作,提升企业综合实力和竞争力。

作者:陈晓萱 单位:陕西省地方电力(集团)有限公司安康供电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