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农民工的现状与思考优选九篇

时间:2024-03-14 11:23:38

农民工的现状与思考

农民工的现状与思考第1篇

关键词: 城市 农民工 体育 体育活动

2006年春节前夕,温总理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称“农民工是中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涌现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他们为城市繁荣、农村发展和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意见》提出了坚持“公平对待、一视同仁;强化服务、完善服务”等五项原则和将要落实的“切实为农民工提供相关服务”等七项重点工作。农民工是中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涌现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他们为城市繁荣、农村发展和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然而,与城市人相比,大量农民工长期不被城市吸纳整合乃至受到歧视。

近年来,“城市农民工”问题成了学术界关注和研究的热点。国内许多学者从社会学、经济学、人口学、法学、城市学等角度对农民工问题进行了大量的探讨和研究,取得了相当的成果,其研究内容涉及生活状况、社会适应性、社会交往、社会分层和社会地位、社会心理、越轨等诸多方面,但对于农民工闲暇时间参与体育活动问题的研究却相当少,作为一位长期从事体育教学的高校教师,本人仅仅从体育工作的层面,对现阶段农民工闲暇时间参与体育活动现状进行较为系统的思考。

一、农民工参与体育活动的现状和问题

农民工作为上世纪80年代后期,在城市中逐渐形成的特殊劳动者,为城市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早在2003年12月,国务院已做出重要论断:“进城就业的农民工已经成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他们的生活(尤其是他们的身体状况)也应该受到政府等有关业内部门的重视,他们也应该在工作之余能有时间、有机会和城市人一样参加体育活动。但如今,进城就业的农民工作为城市的“边缘人”,在城市从事非农工作还未改变农民的身份,未被城市认同和接纳。和城市人比起来,他们在闲暇时间参与体育活动的状况,令人堪忧。

1.农民工参与体育活动的现状

据报道,有记者曾对上海、四川等地进行了“农民工精神生活”专题调研时,发现农民工精神生活普遍空虚,缺乏必要的文娱体育活动,致使业余时间无法打发,只能赌赌钱、喝喝酒。另根据资料显示,某地农民工参与体育活动的形式、内容与场所进行了统计如表1所示:

表1 农民工参与体育活动的形式、内容与场所

可以看出,农民工参与体育活动形式单一,多属于自发组织,缺乏有效组织;活动内容比较简单,缺乏集体性强的项目;用工单位没提供足够的运动场所和设施,活动场地多为非正规场地。

2.农民工参与体育活动中暴露出的问题

第一 农民工参与体育活动的意识不强 根据有关资料显示,农民工的年龄在18-40岁的占90.56%,这个群体属于相对年轻的群体。但问及为何不喜欢参与体育活动时,他们要么认为自己很健康不需要运动,要么找出理由来为自己解释(如表2:)

表2某地农民工不喜欢参与体育活动的原因一览表

可见,有相当一部分农民工对体育运动存在认识上的误区。事实上,体力劳动与体育运动是两个意义不同的概念,体力劳动只能消耗身体的局部,如果劳动强度过大,对身体造成不利的影响;而体育活动则可以锻炼全身,真正起到强身健体的效果;此外,从上表可以看出,农民工的劳动强度非常大,尤其是从事建筑业的农民工每天从事的工作都异常辛苦,很少有闲暇时间。

第二 用工单位的组织力度不够。 按常理而言,农民工作为用工单位的员工,他们的日常生活、健康状况应该受到单位的重视,农民工的体育活动也该由用工单位主动组织。然而,限于目前政府的管理能力,大多数用工单位只重视经济效益、而对于农民工的切身利益则置之不理。很少有单位像社区委员会对待社区市民那样把体育工作真正做到有场地、有设施、有制度、有管理。

二、新时期农民工在闲暇时间参与体育活动的举措

进行舆论宣传和引导,消除对农民工的社会性歧视。由于进城民工的特殊身份,城市的一些单位、职工和市民对他们普遍存在歧视心理和歧视行为,这种歧视往往给农民工的精神和心理造成伤害。因此,政府必须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农民工问题,切实消除对城市农民工的社会歧视。应充分利用各种手段,加强舆论宣传,开展对城市广大市民和职工的思想宣传和教育,使他们逐步树立起尊重进城农民、平等地对待进城农民的思想和风尚。同时,要借助各类大众传媒及其他工具,经常开展反歧视宣传,给农民工创造一种宽松、平等的社会生活环境,才能确保有关农民工在闲暇时间参与体育活动的各项举措取得成效。据资料统计,3.6亿就业人口中有农民工占2.6亿人。以上海为例,最多时曾拥有144万传统意义上的国企产业工人,目前已锐减到不足20万人。这足见农民工在我国经济发展和城市运行中的不可替代性。一旦失去他们,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城市运行都将难以为继。从这个意义上讲,他们也应该纳入社区的管理,享有相应的“市民待遇”。可是目前大多数农民工在紧张而劳累的工作之余由于种种原因没能从事适当的体育活动。有关部门和单位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放弃急功近利的思想,切实为农民工闲暇时间参与体育活动提供相关公共服务。

政府加快城市体育场地建设,为农民工开展体育活动提供重要的物质载体。由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城市人均体育场地、设施与发达国家相比相对落后。农民工是在上世纪90年代在大城市中逐渐形成的劳动群体,城市社区更无力为这些农民工提供足够的场地设施。因此,城市有关部门应认真贯彻《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等法律法规,按照属地化管理的原则,逐步健全覆盖农民工的城市公共服务体系,对农民工的身体健康给予更多的关注,为他们在业余时间从事体育活动提供尽可能多的便利。加快群众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力度,发挥体育设施的辐射力。

要倡导人文关怀,为农民工提供精神支持。一方面,要重视农民工的生存环境和工作条件,要为农民工提供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并且丰富他们的娱乐文化体育生活。另一方面,要尊重农民工,听取他们的建议和意见,关心他们的疾苦,要让农民工直接参与各项体育活动和城市组织的各项体育比赛,采取多种形式的运动方式向农民工提供无偿援助,为他们营造健康和谐的社会心理环境,以减少农民工离家在外的孤独感和失落感。

用工单位要重视农民工参与体育活动的权益。首先,用工企业建立体育俱乐部性质的组织。我国自上世纪90年代起,开始推行“全民健身计划”,标志着一场由政府领导、社会支持、全民参与,有目标、有组织的群众性体育活动取得了显著成绩。用工企业也要认真纠正对于农民工参与体育活动认识的误区、关注农民工的身体健康、借鉴政府的成功经验,建立体育俱乐部性质的组织,有计划地利用闲暇时间组织体育活动;其次,针对农民工对城市开展的体育活动陌生而又新奇的现象,单位要邀请体育指导员或自己培养专业体育指导员有计划地对农民工给予指导、消除他们的羞怯心理。另外,企业要合理安排工时、工期,改善农民工的生产生活条件,适度提高农民工的工资和福利待遇,保证他们有时间和精力参与体育活动。

社区支持,组织市民与农民工进行广泛的体育交流。社区作为一种社会组织,一方面它具有正式组织的特征,另一方面又具有邻里互动的地缘特征。上既可以与政府联系,协助政府,横又可以与社团、单位合作,动员社会。因此,农民工体育活动要获得社会的支持也同样要依靠社区力量,发挥基层社区的纽带和桥梁作用。利用社区组织市民与农民工进行广泛的体育交流。城市有城市的体育活动,农村也有自己特色的体育项目。如果条件允许,社区可以与农民工之间展开体育友谊比赛,使农民工的体育活动更加活跃和精彩。通过相互交流,农民工在紧张的劳累之余体会到了体育运动带来的放松和快乐,甚至逐渐改掉了以往酗酒、等不良习惯;所在社区也形成了安全、文明、和谐的良好局面。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加快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农民工问题决不仅仅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性课题,是统筹城乡发展的一个关键切入点。我们必须遵循《意见》提出的“公平对待、一视同仁;强化服务、完善服务”等五项原则,认真抓好农民工在闲暇时间参与体育活动这一重要环节,为解决农民工问题做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单位:黄淮学院体育系

参考文献:

[1] 裴立新.未来10年我国群众体育发展战略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2.9:23-26.

[2]曹池龙.体育本质与作用的辨证分析[J].体育文化导刊,2005.11:45-47.

[3]卢红梅,田玉,童建国.河南省城市社区群众体育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2.12:10-13.

[4]裴立新.全面小康社会农村体育发展问题的思考[J].体育科研,2004.11:56-58.

农民工的现状与思考第2篇

>> 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及对策思考 湖南省农民工返乡创业融资环境现状及其对策研究 农民工维权现状及其成因探析 城市农民工住房现状及其解决路径 关于我国农民工就业现状及对策探讨 试论当前农民工培训现状及对策 女性农民工的社会融入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农民工STD/AIDS认知及的现状及其干预进展 论建筑业农民工的培训现状及对策 浅论农民工养老保险的现状及解决对策 农民工社会权益保障的现状及对策 建筑业农民工的管理现状及对策分析 重庆市进城农民工子女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农民工子女的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 浅谈对建筑业农民工的管理现状及对策 浅析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现状及对策 市民化进程中的农民工政治参与及提升对策 农民工培训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农民工政治融入的状况、影响因素及其对策 对我国农民工需求层次现状的分析及其相应对策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10] [美]悉尼·胡克.理性、社会神话和民主[M].金克,徐崇温,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255.

[11]新生代已成农民工主体 身份尴尬缺乏幸福感(2)[EB/OL] .(2011-11-01). .

[12][美]塞缪尔·p·亨廷顿.难以抉择——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参与[M].汪晓寿,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126—127.

[13]2012年白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 .(2013-04-07)..

[1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49.

农民工的现状与思考第3篇

电子初保(e-PHC)的前瞻性研究和实践 王挺,王劲松

浅谈农村社区卫生服务 谈龙株

江苏省乡镇卫生院医生人力供需平衡分析 刘晓强,马材芳,董卿君

个体评价技术在基层医院护理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李俊

完善乡村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势在必行 肖云昌,XIAO Yunchang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深化医院改革的思考 魏道阳,王玉堂,梁德民,WEI Daoyang,WANG Yutang,LIANG Demin

加强医院药房管理工作的思考 陆斌,陆志明,LU Bing,LU Zhiming

改革促发展管理出效益 深圳市宝安区沙井人民医院

深化人事改革探索内部运行机制 马明清,朱立飞

谈医院质量管理的作用 何海如

主治医师查房考核的做法和体会 汪永柏,王学顺

网络管理在提高临床护理水平中的作用 刘观志

病种质量管理方法的探讨 王大志

实行医疗单位药品采购管理改革的几点探索 王世琦,耿双林,王德喜

谈我国药品市场现状与药事管理--从一则历史故事谈起 杨正夫,章小琴,江震

关于上海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思考 杨容

以发展为主题以改革为主线推动农村卫生院建设 赵国顺,白小红

浅谈如何根据国情开展居家护理 廖庆兰

21世纪初期我国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发展的指导思想与目标要求 胡志,张黎明,秦侠,江震,汤质如

21世纪初期我国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实施策略及其特点 胡志,张黎明,秦侠,江震,汤质如

南京市农村初保十年回顾和对策 王劲松

关于农村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李学义,徐爱民,徐杰

当前四川部分农村卫生体制改革中的问题及思考 ,赵德平,王洪川

贫困地区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不容忽视的问题 金礼智

基层医疗服务市场整顿实践与思考 张顺贤

关于乡镇卫生行政组织建设的探讨 杨善发,王德斌,丁宏,辛昌茂

赣榆县农民参加合作医疗意愿调查分析 王靖元,王穆兰

河南省"九亿农民健康教育行动"试点背景现状与工作策略研究 张玉林,张强,朱止信,赵庆法

甘肃省劳教人员艾滋病基本知识健康教育干预效果分析 杨枢敏,于德山,孟蕾,党清辉

发展随州市卫生事业的思考 江淑安

论农村贫困地区医疗卫生保障制度的三个主要体系 陈俊峰,任苒,张琳,宁岩

农民家庭合同保健制度的实践与思考 张智民,王耀平,孙韬,田庆丰,戴能光,马克和

盐城市实现"九五"农村改水大突破 潘宏斌,毛树洲,廖启华

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的实践与思考 蒋忠,左澄章,JIANG Zhong,ZUO Chengzhang

盐都县大冈镇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设置与管理探讨 袁成清

推行集约化办医完善社区卫生服务 广东省顺德市卫生局

广西农村改厕现状及工作原则和思路 韦波,杨积军

对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统计指标体系的思考 罗琪

安徽省居民医疗卫生费用支出状况分析 薛振月,沈敏祥,XUE Zhengyue,SHEN Minxiang

农村贫困地区病人转诊走向及转诊原因调查与分析 乐虹,张亮,张翔,唐世存,郑宁

农村税费制度改革对农村卫生的影响与对策 李晓

税费改革对农村妇幼保健工作的影响及对策 骆凤琦

黔西南州卫生资源配置现状分析与思考 金礼智

当前农村卫生体制改革的难点与对策 朱科安,欧阳怡衡

渠县区乡卫生防疫机构现状与体制改革模式探讨 罗康

病人选医生劳务分配制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诸维祥,濮文虎,ZHU Weixiang,PU Wenhu

玉林市卫生防疫站实行人事分配制度的改革 庞武贵,廖家武

关于医疗扶贫的实践 周士金,岳增祥

医院创新文化的构成 谭丽琳,岳增文

医院应当建立出院病历制度 袁春梅,侯冬梅

创新三大机制推动农村卫生院发展 金召卫

论建设高素质卫生行政管理干部队伍 喜乐,格桑

南丰县乡镇公共卫生联合执法的实践 刘全保

实施防保工作目标与量化管理的做法 向仕钰

术中空气消毒可减少切口感染 谢菁

明确目标强化措施全面推进安徽结核病防治工作 高开焰,GAO Kaiyan

安徽省结核病疫情形势分析与防治对策 金玉莲

精心组织,认真做好结核病控制项目实施工作 戴章坤

发挥网络作用认真做好我县结核病控制项目工作 张申平

真抓实干努力开创结核病防治工作新局面 王祖安,韦北平

江苏省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实施方案(2001-2010年)

初级卫生保健中注射的滥用、不安全问题亟待解决 洪倩,倪进东,Hong Qian,NI Jindong

浅淡"举证责任倒置" 胡毅烈,HU Yilei

淮安市实施农民健康教育三年规划的回顾与反思 梁忠业,LIANG Zhongye

医院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探索与思考 黎建明,陈骏

改善服务求满意提高信誉促发展 杨振华,刘训峰,居文俊

农村防保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傅国新

免疫接种纠纷的产生原因及对策 徐志成

食品卫生和食品质量监督应合成一体 顾文稚,姜小飞

利用农村三级卫生网做好结核病发现工作 郭德治

海阳市麻风病基本消灭后流行规律和特征调查研究 李延超,孙世强,鲁颖志,姜风喜,梁斌,张宗举,纪汉芝

483名乡村计划免疫工作人员业务培训情况分析 凤,俞亮,彭良政,陈科

乡镇卫生院护理人员培训需求调查与分析 杨淑红

铜山县冷食生产环节及冷藏期卫生状况调查 贾翠凤,接中镇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分析与防制策略 翟乃耀,韩秀芳,周玖萍,孙爱芹

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实习教学管理工作的实践与体会 沈曙光,胡志

综合治理标本兼治促进行风的根本好转 周新旺,张宝虎

老年人腹腔镜胆囊切除的围手术期处理体会 杨飞

大剂量快速滴注青霉素致儿童脑病1例 应小明,牟静,陈奎

对乡镇卫生院服务与市场占有率的探索与思考 刘林春,孙佳鑫

用阿托品点眼鉴别救治有机磷农药中毒时是否"阿托品化" 薛士明

从防治SARS论实现医学的进一步社会化 洪倩,杨善发

我国乡村医生基本情况调查与分析 刘凤芝,刘海波,李雅娟

合阳县卫生防疫人员基本情况调查分析 王建民,雷允玲

山西实施世界银行卫生贷款项目的效果与体会 张睿孚,柴志凯

姜堰市加快构建社会化农村卫生服务网络的做法 赵群,张子平

以创新精神推动卫生事业发展 孙宏亮

转换体制 创新机制 激活卫生事业发展的动力 苏洪美,唐学成

实施初级卫生保健 提高农村卫生水平 郑晓鹏,李晓峰

浅论新世纪县级妇幼保健机构特色建设 仲继丰

淳安县建设医院文化的做法与成效 汪建林

塑造诚信医院形象 打造满意服务环境 杨振华,居文俊

浅谈护理工作中的安全管理 庄戌刚,李有秀

加强安全输液管理的做法与效果 雷蕾,王丽军,王燕,关旭明

医院实施绩效考核的实践与体会 王勋英

农村社区健康教育持续发展策略 刘光连

医院健康教育对公众投资健康的行为影响 傅纪胜

贫困地区乡镇卫生院处方质量分析 张翔,冯占春,张亮,张洁欣

非典危机后对农村公共卫生建设的思考与对策 林夏巧

健全农村重大突发事件防制长效机制初探 李忠阳,倪艳华

山西省农民参加合作医疗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刘爱敏,韩颖,郑建中

宁冈县农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意愿的调查 范林,冯学山,孙平凡

公安县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践与探索 李孟雄,彭康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赣榆 王靖元,谢炜,徐文彦,徐德斌,邵高泽

赣榆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调查分析 王靖元,谢炜,徐文彦,徐德斌,邵高泽

关于合作医疗试点工作的几点看法 卢美林

综合改革整体推进探索农村卫生事业发展新路 吴宏

强化政府行为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 张启平

强化综合网和专网建设构筑结核病防治新体系 郭殿良,崔树民,宁召昌,邵德成

强化措施健全网络扎实做好农村中医工作 宁中军,宁召昌,刘剑,金鹁

规范村室管理为合作医疗运行夯实基础 王凡,陈芙蓉,孙翔

便民安民爱民努力争创文明行业 张启平,王凡,陈恒龙,孔爱辉

某村农民健康意识的调查与思考 黄佳

昆山市中小民营医疗机构生存和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沈慰如

建立学习型医院的探讨 张惠如

加强医院成本核算与管理的几点建议 刘晓燕

农村重大疫情应急处理的实践与思考 谢起理,徐志成

上海市南汇区现行防病体系的应急缺陷和对策 王培英,金文华

妇幼保健工作新模式的探讨 王春华

甘肃省民勤县乡镇卫生院产科现状调查 赵君辉

新生儿苯丙酮尿症和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筛查做法与体会 刘晓红

六安市某幼儿园4~6岁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现状分析 张传龙

嘉兴市10年胎盘早剥城乡发病状况的比较分析 徐晓萍,毛金观,朱文静

1996-2000年溧阳市围产儿死亡分析 姜文珠,王玉琴

浅析医疗纠纷及防范处理对策 黄建新,段健攀

走健康扶贫之路努力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目标 林永荣

农民工的现状与思考第4篇

摘要:农家书屋是社会主义中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一部分,级党政部门对农家书屋工程的重视,是对基层民生的重视。随着国家

>> 云南省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家庭受教育水平现状及对策 浅谈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现状、发展制约及发展方向的思考 云南省边境农村少数民族地区教师政策的研究与分析 云南省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中学生艾滋病知识调查 云南省少数民族地区普通人群艾滋病感染现状及流行特点分析 云南省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原因及对策 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文化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 海南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现状研究 少数民族地区中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现状调查 少数民族地区民办基础教育发展现状研究 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特产团购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现状、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浅谈少数民族地区音乐教育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民族文化生态旅游发展现状研究 云南少数民族地区计算机高等教育的现状与思考 云南推进少数民族地区高招改革 以云南省为例探究我国少数民族地区边境贸易法的立法 云南落后少数民族地区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思考 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养老保险现状与对策探析 云南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舞蹈教育现状分析与对策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2017-1-9].

[4]常春秀.“农家书屋”可持续发展的公共图书馆思考[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0(4):152-154.

课题基金:云南省少数民族地区农家书屋可持续发展与阅读推广研究,编号:KW160035。

农民工的现状与思考第5篇

【关键词】新型农民工;新特点;新举措

农民工是伴随城镇化而产生的新的社会群体。2010年1月公布的20世纪第7个关于“三农”问题的中央1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首次提出“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这意味着中央开始高度关切约占农民工总数60%的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90年代后的农民工。一般来说,新型农民工指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后,年龄在16周岁以上,在城市从事非农业劳动为主的农村籍人口。新型农民工思想政治工作既有传统农民工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又有一些新的特点,对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一、新型农民工思想政治工作新特点

1.新型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缺位。目前,政府没有专门针对农民工思想政治工作的机构设置,宣传部门、分管农业的相关部门好象都与此有关,但又都责任不明确。这导致农民工的思想政治工作主体不明确,基本上处于缺位状态。企业对新型农民工思想政治工作重要性认识不够,一些企业为追求经济效益,制订近乎苛刻的管理制度,把员工的生活、工作模式化,要求员工不知疲卷的工作,却忽视了员工的心理、情感诉求。企业的工会组织依附于党委,不能发挥其应有的思想政治工作职能。近年来,类似于富士康坠楼事件的农民工自杀事件的发生为新型农民工思想政治工作敲响了警钟。

2.新型农民工所处环境新特点。新型农民工身处全球化、信息化的国际大环境,处于城镇化轰轰烈烈、改革开放不断推进的国内大环境,但他们从事的行业大都是建筑业、物流业、服务业等技术要求、知识要求不太高的行业。因此,他们处在开放、复杂、多样化、竞争激烈的大环境中,但所处的小环境却相对封闭、简单,处于职业隔离、居住隔离、与大城市生活相对隔离状态。有的工作、生活环境甚至可以用脏、乱、差来形容。大环境给予新型农民工未来的希望,而小环境又让他们对现实充满失望,希望与失望总是在他们心中不断交错,导致新型农民工思想观念的多变性与复杂性。

3.新型农民工思想观念新特点。由于新型农民工大都受教育水平比较高,生活条件普遍较好,经济压力较少,又正值青春年少,因而与父辈相比,思想状况呈现一些新特征。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思想开放,想法较多,对人生期待较高;不愿意从事农业生产活动,想扎根于城市,落叶归根思想较淡,但他们既不想当农民又不是城镇居民,身份尴尬,对城市的归属感也不强;面临个人情感问题,思想复杂;怕吃苦,爱面子。总之,他们的想法已经不是他们父辈的想法。传统农民工与新型农民工的明显区别见下表

二、新型农民工思想政治工新举措

1.构建政府、用人单位、社会组织、农民工自组织四位一体的思想政治主体网络。明确政府相关部门的职责,成立专门的领导机构、配备专门的人员进行专项管理,把农民工的思想政治工作纳入部门日常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如规定一年内必须开展关于农民工思想政治工作专项行动的次数,对工作进行量化,年终进行考核。用人单位是新型农民工思想政治工作最直接的主体。目前,用人单位与农民工之间的关系普遍较为松散与紧张。农民工存在劳动合同签订率低、社会保险参与率低、工资水平总体偏低,与此相对应的是农民工工伤及职业病多、加班多、劳动争议多。“三低”与“三多”问题的解决,法律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加强监管,使法律得到严格执行,增强用人单位的社会责任意识,对农民工思想政工作做出明确要求。企业建立一支以工会干部为主体的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干部队伍,把新型农民工的思想政治工作纳入工会的日常工作与考核。政府引导鼓励如农民工志愿者同盟、农民工维权组织等非政府组织的成立与发展。沿海有些地区农民工自发成立了农民工工会,这是农民工自我组织、自我管理的成功经验,值得推广。在整合各类社会资源的同时,要明确政府的主体地位与企业的直接责任人地位。只有明确了主体和责任,才能结束当前新型农民工思想政治工作无人管的状态。

2.优化工作、生活环境。好的环境可以让新型农民工心情愉悦地投入工作、生活,减少他们的工作、生活压力,缓解他们焦虑、苦闷的心情,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要对新型农民工实行人性化管理,考虑员工的实际困难,在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的同时,使企业成为员工坚强的后盾。丰富员工的业余文化生活,挖掘各方人才,给他们以展示的平台。对农民工聚居的社区,要优化社区环境,拓展农民工社交范围,丰富业余爱生活,解决情感孤独的问题。社会要解决农民工各种社会保险及子女入学等实际问题,创造一种宽容的社会大环境,给予农民工以城镇居民同等国民待遇,消除他们的心理隔阂。

3.更新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内容是联系主体与客体的中介,内容选择是增强新型农民工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的重要保证。针对新型农民工思想状况实际,应实时更新思想政治工作内容,避免出现假、大、空现象。笔者认为,在内容选择上,主要应集中在以下几点:

一要加强主体意识、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除了在环境上要增强新型农民工的城市主体意识,在宣传上,也是加强主体意识教育,让他们接受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接受城市文明的熏陶,积极融入现代城市文明。社会公德应重点加强社会责任感教育。农民工由于城市主体意识不强,普遍缺乏社会责任感,具体表现为缺乏社会公德意识,包括公共秩序意识、公共卫生意识、公共法律法规意识等,影响到社会公共秩序与卫生。因此要重点改造他们长期养成的一些生活陋习,教会他们要衣着整洁、注意公共礼仪与卫生,不随便打扰与防碍别人的正常生活、遵守公共场所各种规定;以城市主人翁态度爱惜城市公共设施与城市绿化;树立法制意识,加强普法教育,让他们知法、懂法、守法。职业道德教育应该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当前的社会环境弥漫着一种社会信用严重缺失的气息,新型农民工来自于农村,本来很单纯善良,但周围的一些欺诈行为,往往给他们造成心理阴影甚至巨大的心理撞击,针对这种情况,除了要加强全民的诚信教育以外,也要让他们坚信老实人不会吃亏的道理。家庭美德应重点培养家庭责任感。由于农民工流动性大,往往家庭成员长期分离,导致离婚率上升、留守儿童教育等重大社会问题。因此,除了要创设有利于农民工稳定、家庭团聚的社会环境,在思想政治工作内容上也要加强家庭责任感教育。

二是增强岗位培训力度。由农业部、劳动保障部、教育部、科技部、建设部、财政部联合下发的《2003-2010年全国农民工培训规划》规定,2006—2010年,拟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的5000万农村劳动力开展引导性培训,并对其中的3000万人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同时,对已进入非农产业就业的2亿多农民工开展岗位培训。对用人单位开展农民工培训所需经费从职工培训经费中列支,职工培训经费按职工工资总额1.5%的比例提取,计入成本在税前列支。实践证明,农民工岗位培训的需求远比规划设计的培训数量要高。只有拓宽培训渠道,增强岗位培训力度,才能适应城镇化对劳动力的需求。

三是学历提升。在知识经济时代,学历作为一种文化资本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新型农民工受教育程度较高,对人生未来期待较高,通过提升学历来提高自己在城市的竞争力与社会地位已成为很多有志青年农民工的首选。政府应构建起更为发达的农民工培训体系,构建和完善政府主导,培训机构承办,社会运作的培训体系。充分利用自考、成人教育、职业技术教育、社区学校等资源,拓宽农民工求知渠道。对于有职业资格证和学历提升需求的农民工,政府应出资,加大培训费减免额度,帮助他们通过学习来改变命运,实现梦想。

4.加强载体建设。主要是加强实体载体公共图书馆建设和虚拟载体互联网建设。增加公共图书馆建设数量,提高质量。在农民工集居的社区、地区应配套建设相应的图书馆,开设适合他们阅读的专栏。在内容上应选择突出职业教育、社会热点问题、市场动态等新型农民工感兴趣的书籍。在阅读层次上应选择通俗易懂、适合农民工认识水平的书籍。发挥公共图书馆公共文化中心功能。通过举办各种活动,强化教育的辐射功能。如定期开展文化讲座、组织如棋艺俱乐部、电脑爱好者俱乐部、英语学习者俱乐部等,提供一个帮助他们提升自己、学习交流、融入城市生活的平台。

互联网是新型农民工思想政治工作新的主阵地。80后、90后的农民工生活中离不开网络。因此,互联网建设就显得格外重要。国家相关部门应多建设适合农民工浏览的网页,如设立农民工国家教育服务中心,实现联网,开发各种多媒体学习资料,免费向农民工提供各种休闲娱乐平台,使农民工能够随时随地获取自己所需的知识与休闲娱乐。鼓励农民工健康上网,对于通过网络成功的农民工加强宣传,传递社会正能量。如在厦门打工的农民工王子群,利用出租屋内一台破旧电脑,半个月内创作出21万字的小说《临时夫妻》,结果50天后其粉丝就突破了100万,对于这种农民工典型应多加宣传与扶持。

5.更新方法、手段。针对新型农民工面临的新问题、所处的新环境,应适时的更新思想政治工作手段,增强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坚持以人为本、因地、因时制宜的原则,创新工作手段与方法。如采取寓教于乐、农民工喜闻乐见的形式,选择能真实反映农民工现状的题材、能切实解决农民工实际问题的内容。如通过拍摄反映农民工追求梦想题材的电视、微电影,大力宣传成功的典型,每年进行优秀农民工评选项活动等都是很好的途径。

三、小结

城镇化实质上就是人的城镇化,就是新型农民工的城镇化、现代化。新型农民工的城市梦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型农民工的思想政治工作是农民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主体不缺失、内容与时俱进、环境不断优化、载体不断丰富、手段不断创新,才能适应新型农民工思想政治工作的新特点、新要求,实现他们的城市梦。

参考文献:

农民工的现状与思考第6篇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 价值观念

大批走出土地和家乡,到异地打工、经商的、民工潮现象,从80年代初至今已历时20多年了,农民工内部也出现了代际变化和更替,学者以农民初次外出打工的时间是在80年代还是90年代为界,将前者称为“旧生代农民工”,将后者称为“新生代农民工”,两者的差别不仅体现在时代和年龄上,更体现在社会阅历、教育状况、生活期望、行为方式,乃至于思想状况、价值观念等更深层次上。如果说旧生代农民工基于价值观的相对稳定性,与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后的农民在价值观上具有相似性,新生代的农民工在价值观上则表现出自己的特点。

一、新生代农民工价值观的主要特点

1.价值主体的自我性

新生代农民工的生活背景比旧生代农民工优越,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使他们基本上在衣食无忧的环境中长大,他们无需承担过多的来自家庭的生存压力和责任,有条件寻求自身的发展;计划生育政策的执行使他们中的多数人成为家庭的中心,更习惯于被家人关注,也更关注自身;文化素质的提高带动了他们对自身价值的重新定位。新生代农民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和丰富的个性,喜欢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情感、希望和理想在思维领域和社会生活中进行主观的认识和选择,更强调以自身的利益需求为出发点,根据社会的、市场的需求,动态地进行自我设计、自我发展,积极追求个人的价值、利益和尊严。在外出动机上,他们已由“经济型”转向“生活型”,不再是一个“要钱不要命”的群体。在就业目的上,他们已从“挣钱”转向“挣钱、见世面、谋发展”等多重目标,许多人认为外出务工经商是“年轻人有无作为和出息的标志”。他们更倾心于驻留五彩缤纷的城市,即使遇到失业这样的困难也不愿意回乡,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了在外生活,因为城市能让他们感受到现代生活的气息,因为城市能提供更多他们期望的、而农村给予不了的实现梦想的机会。

2.价值目标的务实性

新生代农民工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在利益机制的驱动下、在城市物质文化高消费的诱惑下,在社会分配的某些不公现象的刺激下,表现出更多的对生活不满足感,流露出对物质利益和金钱的渴望和向往。在价值目标上则更趋向功利,迫切希望改变现状、发展自己、争取权益、融入城市、适应当地生活,具体表现在以下三方面:(1)追求和仿同城市生活。在直接面对城里人的交往活动和闲暇生活中,他们非常注重外在形象的整饬,通过从众和对时尚的追随来消退自身的乡土气质,一些人,尤其是女性还刻意标新立异、化妆美容。经过城市文明的熏陶,许多新生代农民工逐渐改掉一些诸如闯红灯、乱吐痰、公共场所大声喧哗等不良行为陋习,在生活方式上向城市靠拢。(2)重视学习和受教育。许多新生代农民工逐渐意识到“不敢面对竞争,将永远无法摆脱贫困命运”,“竞争主要靠知识、技术和能力”。有些人开始后悔在校期间没有好好学习。(3)谋求公平的财富分配和平等的权利分享。新生代农民工期待的不仅是外表的“进城”,他们最渴望的是:和城里人一样的权利,即享有“国民待遇”。在利益诉求方面,他们诉求工资待遇的提高、工作环境的改善;诉求基本的尊严、基本的社会保障;诉求子女受教育的机会。不少新生代农民工希望政府畅通参与公共事务管理的渠道,增强社区选举的民主性和广泛性,保障他们的选举权。一部分民工则希望能参加城市社会组织或团体。新生代农民工向城市要求的“不仅是一个饭碗,而是与他们切身利益相关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权利”。

3.价值观念的多元性

新生代农民工价值观的多元化、复杂性表现在:一方面,数千年的农民特有的自然经济价值观,在人们深层次意识中生生不息;另一方面,市场经济所产生的效益、竞争、契约等新观念,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这其中还夹杂着农村文化与城市文化的冲突碰撞,好与坏,善与恶,美与丑等价值标准不再单一和固定,价值选择更多样化。在对个人事业的追求目的上有信奉“金钱至上”的,有“追求自己美好生活”的 ,有“依靠勤奋工作”的,等等。在婚恋观、观、家庭观上也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

三、新生代农民工价值观演变评析

1.应当坚持辩证的观点

透过复杂的表象,我们看到新生代农民工价值观的现状具有两面性,即先进与落后、积极与消极,正面与反面的相互交织、相互矛盾。呈现出“关心与冷漠相容,希望与困惑并存,进取与彷徨相伴,认同与失落交错”的多重心态。新生代农民工正是在新旧价值观念的冲突与转换中,思考和寻求新的价值体系的整合。从总体上看,改革、进取、创新、务实是新生代农民工价值观变化的主流,这种变化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相适应的。同时,我们应该看到新生代农民工对人生价值的选择和判断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处于不稳定状态,在适当的社会诱因下,易滋生出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腐朽思想,对存在的社会问题,缺少全局性的眼光,在遇到困难时,易消极、颓废,甚至心理失衡,出现非社会性的或性的行为。

2.应当坚持联系的观点

新生代农民工的价值观的变化不是孤立的,它在本质上是一种“亚价值观”或“从属价值观”,是社会公众价值观变化在新生代农民工群体中的反映,它的形成和演变也不可能游离于社会主导价值观的影响范围之外。新生代农民工尽管崇尚个性、强调主体意识,但在实际的价值判断的选择中,真正属于他们自己独立思考、选择的成份并不多,常常跟随“流行”的观念而变化,在对人生、理想、职业的看法上,较多都是从社会人、经济人的品行现象,或从生活周围发生的事件中嫁接的,以此用来构成自己生活态度和行为准则。

3.应当坚持发展的观点

新生代农民工的价值观并非是一下子形成的,也不是恒常不变的。这种易变性不仅取决于自身的不成熟性与可塑性,也取决于真理的实践性、相对性和事物的发展性以及社会化过程的连续性。因此其形成与演变也具有一定的渐进性,表现在对价值的认识和选择上有一个积累、选择和矫正的过程。在整体前进的过程中,难免有一定时期会有停滞或倒退,也有些人会蜕化和堕落,但总的趋向是在曲折中前进和发展。总之,在加速城市化进程和深化改革的今天,把新生代农民工的价值观状况置于不断变化发展的社会背景中进行辩证的思考、理智的分析,剖析其核心内容,把握其心理运行轨迹,在科学定位的基础上去引导、规范他们,使其自觉摒弃、清除思想意识中的负面因素,在他们身上铸就一种符合时展和改革精神的文化性格,才能使他们顺利地实现城市化和非农化的转移,促进社会健康、稳定、和谐的发展。

参考文献:

农民工的现状与思考第7篇

>> 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策略研究 贫困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对照研究 农村留守儿童社区照顾资源的对策研究 少数民族留守儿童的现状与思考 对少数民族“留守学生”的爱 少数民族留守寄宿儿童的思想动态 我国少数民族农村开展社区矫正的疑难问题研究 对于山区农村少数民族社区发展的一些思考 传统大众传媒对右江河谷少数民族农村社区的影响 英国老人的社区照顾 少数民族地区的社区护理 浅谈新疆少数民族社区的文化建设 城市少数民族社区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 四川少数民族地震灾区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研究 少数民族地区留守老人体育生活方式与身心健康研究综述 农村少数民族学生的作文教学 浅谈少数民族农村的基层文化建设 养老社区模式解决农村留守老人问题的思考 西北少数民族农村社区大众传媒与舆论引导力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2]张艳斌,李文静.农村“留守老人”问题研究[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7(6).

[3]王思斌.社会工作导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4]周沛.社区照顾:社会转型过程中不可忽视的社区工作模式[J].南京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05).

[5]钱宁.“社区照顾”的社会福利政策导向及其“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J].思想战线,2004(6).

农民工的现状与思考第8篇

关键词:清华大学饮食中心 农民工 思想政治教育方式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07-100-02

目前,在清华大学饮食中心,所有工作人员在编制上分为合同工和正式工两部分;而在身份构成上,分为城市工和农民工两种。最近两年,合同制员工中农民工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已经达到了90%以上。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农民工已经越来越成为了我们学校饮食水平提高和服务质量进步的主力军和重要影响因素。同时,由于农民工大多来自偏远地区和农村,普遍受教育水平较低,导致了农民工的文化素质良莠不齐,而且在教育和管理上的难度加大。尤其是农民工在高校工作、生活过程中,一定程度地存在自身素质与校园要求之间的差距,由这种差距而导致的冲突也给高校农民工及校园发展带来了一些现实问题,这也使得加强中心员工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在一定程度上落在了加强中心农民工教育上。因此,深入探讨农民工的思想需求状况和当前的工作生活现状,思考中心农民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办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现时代农民工的概念与心理特征

思想政治工作,是运用科学理论和正确思想培育人、引导人,进而提高人们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素质,充分调动人们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实践活动。做农民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就要从他们的需求心理出发。针对他们的需要,选用不同的方法,才能产生实效。因此在深入探讨思想政治教育的办法之前,了解现时代农民工的心理特征和需求方向,是我们能否分析出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办法的关键之所在。

从目前较为流行的观点来看,农民工的范畴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农民工,一般指跨地区流动的进城务工人员,既离土又离乡的农民工。广义的农民工,既包括跨地区外出务工人员,也包括在县域内二、三产业就业的农村劳动力。显然,我们中心的农民工为狭义范围的农民工。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民工群体内部发生了代际更替。不同的出生年代,意味着不同的人生体验和生活机遇,而这可能会使他们的思想意识发生变化。目前学者们一般把当下时代的农民工的特征归纳为“三高一低”,即受教育程度高、职业期望值高、物质和精神享受要求高,工作耐受力低。这种描述只是对当前时代的农民工的一种概述性的特征总结,并且隐含有歧视性的观点。具体到心理和思想层面,与老一代农民工相比,新时代农民工的特征可表述如下:

1.自我意识的日益增强。作为现时代的农民工,在大众教育的不断发展下,他们整体的自身素质不断提高,成为了一个朝气蓬勃、年富力强、接受能力和学习能力强、富有挑战精神的年轻群体。这一年轻群体与以前老一代的农民工相比,他们的思维和价值取向更加多元化。与此同时,他们的自我意识也在逐步彰显。喜欢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情感等在思维领域和社会生活中进行主观认识和选择。更强调以自身的需求为出发点,进行自我设计、自我规划,积极追求个人的价值、利益和尊严。在外出动机上,他们已经由单纯的“经济需求型”转向“经济需求型”和“发展需求型”并存,“发展需求型”某种程度上来说变得更加主导。可以说,生存方面的需求导向已经让位于发展自身的需求导向。

2.身份认同的日益模糊。对于农民来说,土地是他们赖以生存的希望,他们对土地怀着深厚的感情,真正意义上来说,他们不愿意背井离乡、四处打工游荡。但是在现代社会的迅猛发展下,不断扩大的城乡差距,以及在城市中农村无法比拟的较好发展机遇,又激发他们去城市追寻发家致富的梦想。在常年的打工过程中,他们慢慢地适应了城市人的生活和工作,具有了“准市民”的特征。他们既想在城市谋求发展,又割不断自己与农村、农民千丝万缕的联系,于是就产生了非常强烈矛盾心理。这种经历和矛盾心理让他们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双重边缘人”,即除了城市“边缘人”外,他们也成了“农村边缘人”。对城市生活的向往使得他们对农村和农业的依恋在减退,很多人不愿再回到农村经营耕作,只能在农村和城市之间作“候鸟型”的循环流动,呈现一种“钟摆”状态。作为“边缘人”,他们不管是在城市还是在农村都找不到归属感,对于“我是谁”这个最简单的问题却没有明确的答案,无法对自己进行明确的角色定位。他们不希望自己再做农村人,但作为“城市人”的梦想却又如此遥远。于是,身份认同出现了危机。

3.对于机会公平的强烈渴求。强烈的被剥夺感是老一代农民工最为明显的心理特征之一。在这里,剥夺分为相对剥夺和绝对剥夺两种。相对剥夺是指在与其他地位较高、生活条件较好的群体相比较时,个人或群体所产生的一种需求得不到满足的心理状态。而绝对剥夺是指由于不公正的待遇,一些人群的最基本生活需求得不到满足的状况。老一代农民工大都遭受过形形的绝对剥夺,如超长的劳动时间、恶意拖欠工资等。现时代的农民工这方面的意识就比较淡薄,他们已经有了一套成熟的成功观,即认为别人地位和财力高于自己的原因在于别人的自身努力、智力水平、先天机会、家庭背景等多方面,而不是简单的不公平的剥夺和压榨。在新一代农民工的心里,这个社会是一个机会遍布的时代,只要是他们努力,只要是社会机会均等,他们就有可能翻身。因此,相对于老一辈农民工内心强烈的被剥夺感,他们有的是对机会不公的忧虑和不满。

4.农民工大都内心朴实,他们吃苦耐劳,待人诚恳,基本都有着良好的心理状态,但只是在城市生存巨大压力下,精神生活的严重缺失,较差的工作生活条件,这些都促使农民工在心理上有着非常强的矛盾特征。在工作上表现出不够大胆,有自卑感,缺乏自信心,不善于与人沟通等等。

以上是我们对农民工的概念和心理特征的分析,这些对于我们中心思考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改进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但仅仅明了这些还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需要经典理论的指导。因此,以马克思主义需要理论为指导,借鉴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合理成分,补充动机理论的有益观点,深入研究和把握当今时代的农民工的需要心理,对于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激发和调动其积极性,正确引导其行为,并且形成完整的思想政治教育对策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开展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路径思考

农民工作为社会的人,他们思想认识的变化,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与其需要有着密切的联系。马克思和马斯洛二人各自都有着一套完整的需要理论。马克思认为人的需要包括生存需要、享受需要和发展需要三个层次。其中,只有发展需要才是人类生存的目的。而马斯洛的需求理论概括地来讲,认为人的需要包括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大家都知道,这二人对需要的分层虽不尽一致,但基本都认同一点,即人的需要是有层次之分的。结合新一代农民工心理特征和身份特点的分析,我们对于加强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改进,已经有了非常明晰的方向。概括起来讲,就是立足基本需要,抓好发展需要,实现中心农民工安全、爱、归属、尊重以及自我实现的满足。

在这里,基本需要我们不必细说,发展需要指的是通过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增强工作能力和自身实力的过程。具体包括工作成就、工作激励、教育培训、工作报酬等方面。上文第一部分关于农民工心理特征分析的时候,我们提到了农民工在心理上存在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有效改善是他们最迫切的希望。具体来讲,根据需要理论,在改善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上,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入手。从制度层面而言,要调整中心的制度和政策,从各方面消除歧视和排斥农民工的制度、条例和观念,让农民工切身感受到政治待遇上的公平性;从情感呵护的层面来讲,中心领导要关心农民工的生活状况和现实需求,多给予指导、帮助和关心,让他们虽身处异地而有家的温暖;从生活层面来看,我们要形成教育合力,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效,同时从主体自身入手,引导当今时代的农民工学会调整、控制自己的心理和情绪,提高自身的认知能力。

1.制度层面:调整制度和政策,提升农民工政治待遇的公平性。在马克思主义者看来,人的思想观念的形成是外部客观环境影响的结果,环境决定着人们的思想观念,环境的变化影响到人们思想的变化。而调整制度和政策,即是为当今时代的农民工创造一个良好的制度环境和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在制度的支持下,充分调动农民工工作和生活的积极性。具体来讲,即要突出三个平等,一是政治待遇平等。这里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在人才的选拔和任用上要同等对待,机会平等,消除带有歧视色彩的农民工“打工仔”观念;在组织发展、优秀评选等涉及个人政治前途,以及个人声誉等方面也要一视同仁,做到公正、公平、公开;在单位管理的参与权利上,农民工应该和其他城市员工一样享有职工民主管理的参与权、建议权,享有通过有效途径维护自身利益、表达自己正当意愿与需求的权利。二是经济待遇平等。农民工进城务工的目的决定了大部分人的工作目标在于工资水平和收入水平,思想政治工作者应针对农民工的这一心理及实际需求,突出经济平等,做到同工同酬,以按劳分配为主、多劳多得的分配原则,科学、公平、公正地体现出每个劳动者的价值以及生产福利待遇等实实在在地维护农民工的切身利益。三是岗位培训机会平等。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不同岗位的人员选择往往依据于职工自身技能水平的高低。对于大多数农民工来说,由于缺乏各种生产技能,一般只能从事那些比较简单、粗重的劳动,参与各种岗位培训,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尽快掌握生产技能,就成为农民工提高生存能力、改善生存质量的必然的心理需求,也成为他们提高自身价值,展示个人才华的重要途径。思想政治工作者应以此为着眼点,突出岗位培训机会平等,鼓励他们多学技术,尽快成为企业的生产骨干。

在这一方面,笔者所在的清华大学饮食中心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在经济待遇方面,大力推进同工同酬的改革,减少了经济收入上的不平等分配,使农民工的收入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政治待遇方面,我们不仅大力提拔农民工的骨干分子参与中心管理方面的工作,而且积极发展农民工中的优秀代表加入党组织。最近几年来,我中心已经有农民工党员十余人,在榜样的带动下,已经有几十人递交了入党申请书。这些举措有效地增强了农民工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

此外,一直以来,“育人”一直是我们最为突出的管理理念。我们经常不定期地邀请一些大师级的厨师和专门厨师培训学校的老师来为中心的厨师进行业务培训,并且积极创造机会把餐厅技能出色的厨师推送到国内的烹饪大赛上展现才艺,在让他们获得荣誉的同时,充分提高他们的个人技能,增加他们自我发展的机会。同时,我们还鼓励厨师们走出去自己去学。为了保证厨师自身水平提高的进度,我们定期进行厨师考核。有很多农村厨师拿到了技师等级证书。同时,我们充分给予每一个员工个人提高的空间,让他们真正学到一技之长,满足他们的自身发展的需要。这样,即使他们走向社会,也可以继续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2.情感层面:关切农民工疾苦,加强沟通、呵护和激励。开展农民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以情感人,必须细致入微地体察和关心农民工的工作和生活,了解他们的心理感受和需求,确实解决一些实际性问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必须树立民主观、平等观,充分尊重农民工的人格、基本权利和尊严,摒弃以势压人、居高临下的工作作风,通过真情实感来打动他们,努力创造对城市农民工有积极促进作用的良性环境,消除恶性环境对他们的消极影响。同时,还要善于激励。激励就是激发人的潜能,调动人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在职工或其家庭遭遇困难的时候,中心都会及时伸出援助之手,给予精神和物质上的支持,如汶川地震时,中心对于家在地震灾区的员工及时下发相应的安抚资金,并号召大家捐款捐物,帮助来自灾区的职工度过难关。

3.生活层面:利用多种活动形式进行引导,形成教育合力,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效。为了树正气、树典型,中心不定期举办青年宣讲会,开展爱岗敬业职业道德学习,共青团支部组织知识竞赛等活动。同时,为了营造和谐温暖的工作氛围,增强农民工的集体归属感,中心还组织春游和秋游活动,并建立职工之家,在宿舍给职工配备了电视、书籍、体育用品等生活文化设施,丰富职工的学习和娱乐生活。

中心还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体育文化活动,加强内部文化建设,增强凝聚力。定期举行职工运动会、春节晚会、歌手大赛、各种球类大赛、看电影等一系列活动,不仅有效缓解了职工的工作压力,而且让大家的生活变得更加充实。在每个职工的生日时,中心都会送上一个生日蛋糕,让农民工在中心都有一种归属感和家的意识。

三、结语

农民工的生活与就业有着很强的流动性,而且极不稳定。他们经常由一个单位流动到另一个单位,由一座城市流动到另一座城市,由一种行业流动到另一种行业。城市农民工这种流动性的特点,决定了高校后勤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必然是不稳定的群体。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中,要真正把农民工当成职工队伍的一部分,并制定与之相适应的长远培养使用计划,逐步提高和改善其待遇水平,才能使他们有温暖感和归属感。经验证明,单一的教育模式难以取得很好的育人成效,应改变在农民工管理服务中自立门户、分散运作的状况,灵活运用管理载体,将农民工的思想政治教育与科学管理紧密结合。通过党委树立教育导向、依靠工会搭建教育平台、依托行政各部门构筑教育网络,实现精神激励和物质奖励紧密结合,形成教育合力,才能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效,并在最大程度上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和劳动热情,确实树立主人翁意识。

参考文献:

吴宝善.农民工的心理特征和思想政治教育[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6(12)

农民工的现状与思考第9篇

农村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整个农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农村思想政治工作方面,随着改革开放深入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农村工作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我们必须改进和创新农村思想政治工作。

当前农村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以下问题。首先,对思想政治工作重视不够深刻。我们农村有相当一部分领导同志只考虑经济工作,轻视和淡化思想政治工作,认为做思想工作是耍嘴皮,做虚功,形成了“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其次,工作针对性不强、方法不活,覆盖面不广。教育方法与形势发展不相适应,教育的重点与农村目前状况不相适应。再次,少数农村基层干部素质不高。部分干部本身文化素质较低不会开展工作,部分干部不愿做思想政治工作,认为搞经济工作成绩、功利明显,影响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开展。此外,基于种种原因,封建迷信有抬头趋势,宗教势力影响在扩大,迫切需要广泛、深入地对农民进行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无神论教育。

改进和创新农村思想政治工作要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针对群众法制观念淡薄的状况,帮助群众增强法制观念。农村要发展,稳定是前提。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大力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帮助农村干部群众增强法制观念,自觉学法守法,依法办事,使农民的生产、生活走上了法制化轨道。

针对农民集体主义观念淡薄的状况,帮助农民增强集体主义观念。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使农民群众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关系、自觉履行公民应尽的各项任务。树立农村文明新风,引导农民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继承传统美德,弘扬时代精神,革除陈规陋习,在思想和行动上爱党、爱国、爱集体,在人际关系上,尊老爱幼,邻里团结,互助共济。

针对部分干部素质偏低的状况,帮助干部提高素质。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的发展观武装干部的头脑,使他们提高认识,更新观念,转变作风,通过进村入户,体察民情,开展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谈心、交心活动,沟通政府与农民之间的关系,沟通干部与农民的思想,增进干部与农民之间的友情,使广大农民敢于和愿意对干部讲真话,说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