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课外阅读教学策略优选九篇

时间:2024-01-14 15:56:19

课外阅读教学策略

课外阅读教学策略第1篇

【关键词】语文;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并不完全是课内阅读的延伸。课外阅读应该是在情趣性萌发,情感性熏陶的前提下,恰当地教给若干读书方法;语文课外阅读模式理论认为,教给学生的课外阅读方法应该是有限的,而且是渐进的。在低年级,让孩子们掌握记住故事梗概,并加以复述的方法;还可以学习课外读物部分词汇,加以领悟和解说。在中年级教学生在阅读中注意用得比较好的语句和语段,学习语言美的鉴赏方法;此外,还可以学习就书中令读者感到有疑义的内容或语言提出自己的疑问与看法。在高年级,应该深入一步领会精美的语言与各种写作方法的运用及浓缩一本书内容的方法。还可主动学习做读书笔记与读书卡片。那么如何帮助学生正确地阅读,获得读书的方法,就需要教师通过课堂对学生的阅读进行及时的总结指导。

一、阅读方法指导课的教学策略

1、三读法。(1)浏览性的泛读。对大部分浅显易懂的书或阅读价值不高的书籍报刊,可采取浏览法,即“随便翻翻”,以大致了解其主要内容,或通过看标题、目录、内容提要、前言等,以求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更多有价值的信息。(2)探求性的速读。有时读书是为了达到某个特定的目的或完成某项任务,如寻求某个问题的答案,专门搜集某方面的知识等,这就要求“一目十行”。快速阅读的奥秘在于让大脑跑在眼球前面,掌握快速阅读的孩子每分钟能读200多个字,未受训练的每分钟只能读八九十字。速读能求得新知识新信息成倍成倍增长,赶上时展的需要。(3)品味性的精读。对名篇名著和其他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需要静心细读,体会立意构思,揣摩布局谋篇,欣赏妙词佳句,像人吃东西那样,经过细嚼慢咽,才能把书中的精华变为自己的知识营养。有的好文章要反复地读几遍,甚至熟读成诵。

2、边读边思考的方法。边读边思考是阅读的基本要求,也是其他各类方法的基础和前提。应通过概括内容、复述原文、体会思想感情、分段分层、理清文章条理等多种形式的专项训练,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分析、概括、比较、综合、联想等思维方法,达到以读促思、以读促写的境界。

二、阅读汇报课教学策略

1、准备汇报提纲

学习目标:进行阅读,列好提纲,准备班级汇报。

操作要领:进行阅读汇报课,一般要提前一周告诉学生,让学生选取汇报要点,列好汇报提纲。教师要根据年级特点以及汇报的内容提示学生选取汇报的侧重点。

提纲一般包括:(1)阅读的书名、作者、出版社或文章的题目、作者;(2)书或文章的主要内容、中心思想:(3)主要收获:包括思想教育、阅读知识、写作方法、语言积累及其他知识等;(4)疑问、困难或建议。对提纲中第三方面的内容,不要求学生面面俱到,全部涉及,而是根据自己读书所得,选准其中的一两个方面,谈细谈深,可吟诵文中的优美语句和诗词,可抓住一个情节或一个细节来阐述,可抓住一个人物的特点来分析,可抓住一种写作方法来介绍,也可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学习实际来谈。总之,要求学生依据个人实际,抓住一两点引发出去,谈要谈具体,说要说出自己的真知灼见。对第四方面的内容,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敢于质疑。学生能创造性地提出问题,即使问题可笑,教师也要给予鼓励。此环节在汇报课之前进行。

2、学生交流

学习目标:交流阅读所得,发表自己看法和见解,互相补充阅读认识,并培养学生良好的说话和听说习惯。

操作要领:这一环节是中心环节,又分为以下程序进行:

(1)教师启发谈话。汇报之前,教师可用激励、简洁语言,唤起学生汇报兴趣。时间大约1分钟左右。 (2)小组交流。小组交流以4人为宜,交流时间约为8分钟左右。此时,教师巡视,掌握学生的交流情况,为全班交流搜集情况,了解信息。 (3)全班交流。学生可自由发言。为让更多的学生有发言的机会,对少数不善发言的学生,教师也要指名发言。此环节,教师要做适当调控和升华。所谓“调控”,即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内容,确立汇报内容的先后顺序。如第一位学生汇报的是思想教育方面的收获,那么,教师就应引导学生先交流一下此方面的内容。待这类内容汇报差不多时,教师再引导学生汇报另一方面的内容。这样交流,一是眉目清楚,易于别人听记;二是对同一个问题或同类内容,学生易于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相互补充,共同提高。所谓“升华”,即教师对学生的发言,用三言两语进行指点,或指点迷津,或概括总结,依据情况,灵活发挥。时间为20分钟左右。

3、教师总结

学习目标:依据汇报情况,进行概括总结。

操作要领:教师依据学生汇报情况进行总结。一要以总结成绩、表扬鼓励为主。表扬时要注意策略,体现层次性、多样化,使优生不断进步,后进生也能看到自身价值,切忌只表扬发言中的“佼佼者”。二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点明不足,以利改进。例如少数学生阅读时不下苦功,汇报时应付了事,这属态度问题、习惯问题,总结时,教师应提出批评,使其端正态度,养成好习惯。这一环节大约需要2分钟左右。

4、个性阅读汇报展示

课外阅读教学策略第2篇

【关键词】初中英语;课外阅读;教学指导

1新时期初中英语课外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1.1学生阅读主动性不高

在新时期初中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初中生对英语课外阅读不重视的现象。不能将英语课外阅读当作学业的一部分,并且阅读主动性不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初中生学业压力过大,英语课外阅读时间较少,不能够合理安排课上与课下的学习时间。二是课外阅读对提高学生英语成绩效果不佳,严重影响了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三是初中生自我约束力较差,阅读需要平静的心态与坚持的恒心,但因学生自制力较差,无法安静与坚持进行英语课外阅读。

1.2盲目选择课外阅读材料

目前,初中生在阅读材料选择上,主要依赖于英语教材配套的练习题或者理解题,阅读材料渠道较单一,从而降低了初中生英语课文阅读量,不利于提高英语水平。与此同时,初中生对英语课文阅读的理解存在偏差,认为课外练习则是课文阅读,普遍存在题海练习中进行课外阅读的现象。另外,从市场角度来看,英语课外阅读书类型较多,学生在选择阅读类型上容易出现盲目性,不利于对英语难易程度以及词汇量的把握,往往会出现所选阅读类型超出了自身的理解水平,在花费大量时间阅读的情况下,还不能有效的提高英语学习水平。

1.3课外阅读指导不到位

在初中英语阅读日常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英语课外阅读的引导就是督促学生多做英语阅读理解题,忽略了对文章的写作风格、逻辑结构以及语言特色等方面的研究。在粗放式与单一式的阅读教学指导下,学生无法灵活运用阅读策略来阅读不同体裁的文章,不利于学生阅读技能的提高,更无法使学生从阅读中获取愉悦感与成就感。英语课外阅读具有较强的自主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阅读类型,但是教师如果一味的采取粗放式的阅读教学方式,不仅不利于引导学生对阅读策略的掌握,更不利于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

2优化新时期初中英语课外阅读教学指导策略

2.1指导学生合理制定阅读计划

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应当指导学生合理规划课外阅读,并且明确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教师应当从阅读材料选择——阅读时间安排——阅读过程管理——阅读后评价反馈整个过程进行指导。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制作阅读卡,并每周分发给学生,对英语课外阅读进行短时间的管理,通过每周反馈的阅读卡进一步了解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并表扬与鼓励按时完成课外阅读的学生。从对学生评价的角度来看,教师应当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例如:口头评价、书面评价、学生互评以及自我评价等,使其学生能够充分的认识到在阅读过程中取得的进步,学生在尝到阅读带来的愉悦感时,在无形中会增强学生的阅读自信心与成就感,进而提升学生的阅读动力。

2.2科学合理选择课外阅读材料

在初中生英语课外阅读中,阅读材料作为阅读的基础条件,对增强学生阅读兴趣与提高阅读效果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英语教师根据初中生的特征与阅读能力,科学合理选择课外阅读材料。一是选择难度适中的阅读材料,作为初一学生而言,以培养学生阅读兴趣为主,建议学生选择篇幅较短、语法简单的英语童话故事,而初二与初三的学生可以适当的选择一些英文报刊。二是选择内容丰富的阅读材料,初中生英语课外阅读材料需要具备一定的赏析性以及拓展性等,选择叙述类、描写类、应用类以及议论类等形式的体裁。三是选择情感体验丰富的阅读材料,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与热情。

课外阅读教学策略第3篇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 课外阅读 指导策略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对课外阅读量有明确的规定,但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并没有达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是因为教师不够重视课外阅读,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缺乏正确的指导。所以,要想提高课外阅读质量,对课外阅读作用有正确的认识是前提。

1.初中语文课外阅读的作用

对于作为课内阅读补充的课外阅读来说,首先要增加学生的知识积累。语文是通过语言来表达思想和抒发感情的,词语是文本的基本内容之一,虽然在课内阅读中,学生可以接触到很多词语,但范围是有限的,如果加上课外阅读,则能使学生掌握更多的词语,从而累积更多的知识。如描述人物,通过阅读《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我的大学》等小说,学生会积累、掌握更多的词语。因课外阅读量的增加,词语积累效果更显著。

其次,课外阅读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从初中教材内容来看,大部分都是比较经典的作品,由于课文容量有限,学生要想对这些作家的作品有进一步的了解,则需要课外阅读来辅助。例如《水浒传》中,一般的教科书选择的是《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节(章),但要想对林冲的性格和其经历有全面的了解,则需要通读《水浒传》全文,这就体现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同样,在初中课本中鲁迅的作品也很多,要想进一步了解鲁迅的思想,还需要分析他的散文集、短篇小说、诗歌散文、杂文等作品。通过阅读大量的文学作品,学生的语言能力会大大提高,尤其在写作过程中,表现尤其明显,这些都是课外阅读带来的好处。

最后,通过课外阅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会有所提高。口语和写作的基础就是阅读,看得多了,说的内容也就多了,能恰当地运用词语,尤其在写作方面,阅读能使学生更灵活地运用词语,从而提高表达能力。

2.初中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的现状

2.1影视文化代替了课外阅读

虽然大部分家庭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但学生的生活环境仍然缺乏文化气息,大多数家庭的文化活动比较单一,仅限于看电视,影响学生最多的也是电视,以致不喜欢阅读。因此,对于中学生来说,看电视比读书、看报更有趣。本来课外阅读时间就不够,电视和网络占据了学生的大部分课外阅读时间。

2.2学生对名著经典敬而远之

虽然中国的出版业还处于朝阳的发展状态之中,全国每天大约有500种图书出炉,但数量的多并不能遮盖结构的残缺:考试宝典、中考锦囊、英语四六级、雅思、托福、计算机等级考试等书籍遍布每一个角落,内容比较单一肤浅,书籍的形式也大体相同。其实,在应试的指挥棒下,阅读变得不像阅读,愈发功利,真正的经典名著叫好不叫座。孩子就好像面对一桌丰盛的晚餐,而患有偏食症状一样,他们喜欢《梦里花落知多少》,却不知道林黛玉;他们迷恋李宇春,却拒绝关汉卿。真不知道这是文明的进化,还是退化?

3.初中语文课外阅读的指导策略

3.1注重以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课外阅读的活动形式多种多样,对于教学来说,常用的有每月(每周)读书节、辩论赛、知识竞赛、读书比赛等(如有限时间内,谁完成得最好最快,给予奖励),与此同时,老师可以提供一个话题或者观点,让学生对此展开讨论。如“鲁迅的笔”等。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与学校刊物或网站进行合作,给学生提供展示作品的平台。

3.2阅读对象要结合学生的兴趣

在散文、小说、诗歌等领域内选取经典美文,以便引导学生阅读。随着网络的普及,学生可以通过网络阅读文章,但老师应该在阅读内容的选择上提出宝贵的意见,避免阅读内容以感官享受为主,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和道德品质。在方法上,除了对单词和句子的积累外,还可以通过写读后感等方式分析阅读内容。阅读时从人物、情节、背景等方面进行。

3.3利用多媒体引导学生开展多元阅读

目前,大部分初中生对网络都有一种亲切感,教师应利用多媒体引导学生进行多元化阅读,由此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教师应善于利用课堂视听设备,给学生播放精彩生动的影像资料,引起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除此之外,还应该利用学生热衷的网站对课外阅读进行推广,使其在学生之间形成竞争阅读,形成良性循环。

3.4指导初中生确立课外阅读目标

“义务教育语文课标标准”明确规定了七到九年级学生课外阅读要求:“学会阅读规划,广泛阅读各种书籍,课外阅读量不低于260万字,适当阅读名著。”新接班的老师应在了解七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制订合理的阅读计划,让学生适当安排课外阅读时间,按照计划完成任务,保证每名中学生都能达到课标规定的阅读量,促使学生养成“每日必读书“的课外阅读习惯。

总而言之,为了提高中学生课外阅读质量,老师和家长对孩子的课外阅读时间要提供保障,给孩子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推荐优秀的适合的报刊读物,并且对孩子的课外阅读效果进行检查,丰富孩子的知识,提高他们的素养,促进文化的传承,广泛地培养情感。

参考文献:

[1]李新强.中学生阅读心理及教学对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

课外阅读教学策略第4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22-0042-01

课外阅读对于语文学科来说,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课外活动。阅读的文章类型相对比较广泛,可以是报刊上的文章,也可以是老师、家长推荐的重点图书。课外阅读属于阅读教学的一个起点,能够为阅读能力的培养、课外知识的积累,提供坚实的基础。新课程改革之后,对学生的课外阅读也提出了一定的要求,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得到了提高。因此,语文学科教学必须重视课外阅读,促进学生在充满个性、创造性的课外阅读中,丰富人生体验,增长见识,拓展知识领域。在这方面,农村小学一般没有城市小学进展顺利,很多地方都没有课外阅读的观念,对于那些留守儿童更是如此。因此,必须对课外阅读的缺失现状进行改变。

一、转变学校以及家长、学生的课外阅读观念

为了落实农村学生语文课外阅读,学校领导、教师和家长要转变教育观念,走出应试教育的误区,认识到课外阅读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为孩子积极营造宽松的课外阅读氛围。当前,农村学校的阅读教学并没有得到普遍推广,学生也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素质教育要求学校在这些方面进行改革,从思想上对课外阅读进行重视,并且积极付诸实际行动,将课外阅读纳入语文教学任务目标之中。可以每月举办一次“校园读书节”活动,让同学们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根据农村学生的实际情况,学校应该积极为其提供阅读条件,科学地进行课外读物的配置。学生家长也应该积极参与其中,具有鼓励孩子进行课外阅读的意识。很多农村留守儿童出现了学业危机,这就需要语文教师代为行使教育与管理这一职责。应该避免过去只依赖教材进行教学的方式,要将语文的学习向课外延伸。比如,在班级中设立读书角,也可以利用班费为学生们购买课外图书,增加阅读课程的设置,鼓励学生进行阅读交流,谈论各自的课外阅读的收获。这样,也能提高学生自身的道德修养。

二、对语文课外阅读的内容进行正确选择

素质教育对语文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别是在提升学生语文阅读能力方面,要始终坚持开卷有益的理念,精心筛选相关的课外阅读材料,拓展学生的课外阅读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语文教师在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指导的时候,应该尽量杜绝传统教学理念对自身的束缚,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为学生推荐符合其审美观念的课外图书或者文章。这样能够有效开阔学生的视野,同时对于语文学科的学习也能发挥很大的积极作用。教师还应该注重课外阅读的多样性,不断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比如,推荐古典类型的《三国演义》《论语》等书籍,也推荐现当代类型的《呼兰河传》《中国出了个邓小平》等优秀书籍,还应该推荐不同国家文化的优秀外国文学,比如法国作家埃克苏佩里的《小王子》、英国的《鲁滨孙漂流记》等等。通过这些书籍的阅读,能够让学生接触到丰富的文化类型及文学形式,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拓展学生的素质能力。

三、科学培养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

良好的语文课外阅读习惯是全面增强学生语文课外阅读能力的关键所在,是有效提升语文课外阅读效率的现实途径。语文学习贵在日常的积累,良好的阅读习惯能够让学生增加阅读的兴趣,维持长久的阅读习惯,最终为其语文的学习增加动力,提高学生的思想层次。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还能够拓展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课外阅读还能够起到激发学生创作思维的作用,让学生能够形成更好的文字表达能力,教师也可以对这种写作能力进行一定的引导。比如,学生阅读优秀古代诗文《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别董大》的时候,可以根据诗文创作的背景进行故事的延伸创作,将古诗讲述的故事以及表达的情感,以现代文的方式进行写作拓展。这样,学生在充分理解诗词含义的同时,也提高了自身的写作能力。

四、积极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只是教师单方面鼓励也许并不能起到一个很好的督促作用,最主要的还是需要学生树立一个喜欢阅读的自我认知。在有的农村,学生课外阅读的氛围并不强。因此,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通过有趣的引导,提高学生对课外书籍阅读的兴趣,同时,适当地对需要阅读的书籍进行推荐。比如海伦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书,非常适合小学生课外阅读。教师可以进行适当讲解:作者是一个失明的人,她在书中主要表达了自己想要获得三天光明的愿望。那么,她想在这珍贵的三天之中做些什么呢?希望同学们自己去阅读发现。这样,学生就会带着强烈的好奇心进行阅读,并且在阅读中逐渐体会到课外阅读的好处,从而培养起课外阅读的好习惯。

五、结束语

语文学科的学习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学生阅读视野的开阔能够为语文学习提供更多的动力和支持。可以说,阅读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能够充分提高语文的学习能力。课外阅读是日常阅读教学的必要补充,能够锻炼学生思维能力,不断提升其阅读能力。鉴于这一优势,学校、家长都要积极转变观念,积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课外阅读条件。

参考文献:

[1]易菊宝.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策略探析[J].科教文汇,2012(10).

[2]王焕平.试析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J].学周刊,2014(08).

课外阅读教学策略第5篇

关键词:语文课程标准;阅读教学;课外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12-0133-03

阅读是一个人认识、思考世界的过程,也是一个人观照、完善自我的过程,可以说阅读影响着一个人素质中最核心的部分(审美观、道德观和价值观)。高中是学生人格形成的重要时期,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接受祖国文化的熏陶、浸润,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以期达到个体的全面发展,语文阅读教学就不能囿于课堂,而应该与课外阅读教学有效链接。幸运的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就跳出狭隘的阅读教学观,明确地将课外阅读纳为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课内阅读教学与课外阅读教学相结合,以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2]。针对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立足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结合自身的语文教学实践,笔者尝试就新课标背景下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的策略提出自己的浅见,就正于方家。

一、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

“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天空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对于接受了多年语文教育的学生来说,阅读能力并非为零,但学生的阅读普遍处于被动、低效的状态,情况令人深思。笔者在对2010届学生做的一份课外阅读调查中发现:①从学生的读书动机来看, 大部分学生都没能真正认识课外阅读的意义。以增长知识、开拓视野为阅读动机的学生占仅总人数的12%;53%的学生将课外阅读当娱乐休闲的消遣;24%的学生带有较浓的功利色彩,只为了增强写作能力,应对写作,应对考试;有11%的学生选择“其他目的”。②从学生喜欢的书籍类型来看,很多学生对课外读物的选择缺乏理性思考。18%的学生选择中外名著,10%的学生选择武侠小说,20%的学生选择言情小说,10%的学生选择诗歌散文,29%的学生选择娱乐杂志,13%的学生选择“其他”。③从一周的课外阅读时间看,阅读时间甚少。一周阅读时间有三小时以上的占总人数的32%,阅读时间2至3小时的占总人数的23%,1至2小时的占总人数的25%,一小时以内的占总人数的20%。④大部分学生缺乏总体的课外阅读计划。有课外阅读计划的仅占总人数的6%,偶尔有计划的占总人数的20%,没有计划、随心所欲、想看就看的竟高达74%。“也许没有一个时代拥有像今天这么多的出版物,然而,很可能今天的人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阅读得少”[3],立足于学生们并不乐观的课外阅读现状,改善学生课外阅读的状况,采取有效策略把课外阅读教学落到实处,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严峻话题。

二、课外阅读教学策略

1.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正所谓“课外要在课内抓”,从兴趣入手,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来激发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是可行的途径。语文课外阅读不能仅仅定义为课外时间的课外书阅读,教师能做的大多数工作其实都是集中体现在课内的,课堂是教育的主阵地,教师应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充分利用课堂这一阵地、教材这一资源,挖掘其中潜藏的人文底蕴,让学生因阅读而感动,进而感兴趣,这才是根本的、有效的途径。换句话说,就是教师得先把课本上的阅读教材教好了,上活了,讲到学生心坎了,学生才会有兴趣将之延伸到课外。然而,在教学实践中,理性解析代替了学生的个人体验与理解,预设追问代替了学生的思维过程,实际上仍是以自己预先设定好的答案为最终教学目标,并以此锁定学生的想象思考,禁锢学生的审美评价。于是,阅读教学课逐渐变成一门纯粹的技能培训课,文章的艺术之美、情趣之美却逐日销蚀。可见,在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既要重视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要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的内部联系,更要善于把蕴含在教材文本中的人文底蕴挖掘出来,引导学生感受文本描绘的形象、体味文本传递的情感、领会文本表达的道理,使学生在语言的熏陶、感染中,找到属于语文阅读真正的感动,从而真正喜欢上阅读。

2.潜移默化,创设良好阅读氛围。新的时代,阅读的形式及特点悄然变化,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也不再局限于书本阅读。过去,书籍是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而现在,可借助广播、电视、网络等渠道,接受方式多样化,并且直接作用于视听,相比之下,读书就显得枯燥乏味了。而这些以视听刺激为主的信息接受方式最突出的特点是“快”,表现为走马观花、浅尝辄止、泛泛而为,好比一次性消费的“文化快餐”,缺少深阅读时的感受、想象、审美和创造,会使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退化,从而削弱了他们对文学阅读的兴趣。尽管这些社会现象凭个人的努力无法改变,但教学艺术使教师作为一个审美客体出现在学生的审美视野里,作为教师,我们应该站在较高的视点上,通过言传身教,进而造成“晕轮效应”,在潜移默化中为学生播下一种热爱阅读的思想,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并敦促学生形成优良的阅读习惯。恰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在其中越少感觉到教育的意图,它的教育效果就越大。”[4]

3.正面引导,科学干预。语文教育是一门艺术,能给学生如雨潜入、润物无声的熏陶,也是一门科学,须给学生正面、显性的指导。阅读是需要时间和精力的,没有时间的保障,那么阅读就只是一句空话。而学生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不多,围绕考试的教辅书籍又不少,如何在不影响学业的情况下,坚持课外阅读呢?笔者认为,在时间的安排上,应鼓励学生合理安排时间,充分利用零散的时间进行课外阅读。平常学习期间的课外阅读,以短小精悍的文章为主,如散文、短篇小说等,而大部头则应放在寒、暑假等时间充裕的时段去阅读。

在内容上,引导学生进行真正意义的课外阅读,读有真正意义的书。阅读有消遣型的,也有获得型的。消遣型阅读是为了调节高度紧张的身心,消除工作疲劳而进行的一种精神活动,对阅读材料的选择,阅读主体更多地是从感觉和兴趣出发,而很少考虑文本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而获得型阅读中阅读主体则希望通过阅读获得知识,启迪心智。教师既要肯定学生的消遣性阅读,因为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习惯,但更应倡导学生进行获得型阅读,达到真正意义的阅读。

现代社会信息量迅猛增长,书海茫茫,人的精力有限,怎样才算读有真正意义的书呢?周国平在其作品中指出:如果是为了获得精神上的启迪和享受,那么出于这个目的,人文经典是最佳选择。因为这些作品直接关注和思考精神生活的重大问题,其影响得到公认,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笔者绝非否定其他书籍的价值,只是强调课外阅读需要选择,一个人得懂得拒绝和排除,才能够进入真正的阅读;自设阅读的标准,读有真正意义的书,才是成熟、理智的表现。

4.结合研究性学习激发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在课外阅读指导的初期,可利用课堂作适当延伸,通过课内外衔接来进行课外阅读教学。由于有教本作依托,延伸轨迹与衔接指向比较明确,阅读目标与重点也相对明确,对课内阅读起着巩固与促进的作用,同时,也能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有利于学生相关文化素养的积累与培养。而对于课堂上学生感兴趣的、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可以形成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课题,组织学生分成若干个专题研究性阅读组对课题展开研究,这既能促进学生独立思考,增强互动合作精神,又能激发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来解决研究过程中碰到的难题。(如在上粤教版必修一“认识自我”这一单元时,笔者就做了如下尝试:首先布置学生课后与自己熟悉的人交谈自我,从他人的角度更深刻地剖析自我,并将访谈结果整理在笔记本上。接着布置学生课外利用网络或图书馆,搜索与 “潮汕人文特点”相关的文章,看看别人如何评价潮汕人,并将搜集到的资料整理在笔记本上。然后指导学生阅读《潮汕文学读本》(汕头大学出版社)中的相关文章(如《追忆粟芭村》《乡魂》等),组织学生结合课外搜集到的资料,在课堂上讨论总结“潮人特性”,并推选代表发言交流。最后以“潮汕人文特性探究”为课题,组织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通过课堂的延伸、课题的研究,一方面,引导学生从更高层面认识自我,认识家乡,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增强了学生通过课外阅读解惑、明知的意识。

5.组织学生开展阅读交流活动(如举行辩论赛、读书交流活动等)。组织学生交流课外阅读的成果和体会,是巩固课外阅读成效,提高课外阅读兴趣,形成课外阅读习惯的好办法。通过交流课外阅读的做法、收获、心得等,可以增加学生的阅读成就感,而且,这种集思广益、群体互动的自我教育方式,对学生自我的教育和影响,常常比教师单向的教育更有力度。

笔者有幸指导高一年级的入学新生,开展了“读人物传记,立人生志向”的活动。该活动由学校政教处和语文组联合举办,旨在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鼓励刚踏进青春门槛的学生以名人为榜样,点燃思想明灯,立下人生志向。首先,在活动的准备阶段,教师先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认知水平,结合课内阅读教学的内容,筛选、拟定读书活动的推荐书目,再就阅读的基本知识(如目录、序跋、索引等)和读书方法(如精读、略读、快读、鉴赏等)对学生进行指导。其次,在学生读书阶段,教师指导学生做读书卡片,并定期抽查,然后选出优秀的文摘卡、阅读笔记参加学校评比。最后,在活动的汇报阶段,以现场电视直播的形式在全年级进行谈话式交流。整个活动,在校园掀起了读书的热潮,在学生中产生深远的影响。

课外阅读使学生更关注人类命运和地球家园,能明辨是非、善恶、真假、美丑。在课外阅读实践中,学生自己看书,自己思考,自己领悟,在和作者的对话中达到自身的升华,在别人思想的帮助下,逐步建立起自己的思想。倘若通过阅读,让每一个学生变得更好、更纯洁、更善良,对别人更有用,那么便达到了阅读的最高境界,也实现了阅读的终极价值。 诚然,对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的探讨,还有许多很具体的问题有待深入思考,但有一个信念是坚定的:语文阅读教学不会在狭窄的圈子里窒息自己,相信在不断地探索、总结、革新中,定能走出一条理想的富于个性化的语文课外阅读教学路径。

参考文献:

[1]张孝纯.“大语文教育”刍议[J].语文教学改革,1986.

[2]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课外阅读教学策略第6篇

关键词:课外阅读;校本课程开发;策略

一、问题背景

山区农村小学课外阅读薄弱,根据调查发现,主要有以下三个层面的原因。

1.学生层面

课外阅读兴趣和动机是阅读活动中最直接、最活跃的心理意向因素。调查表明,不是农村小学生不喜欢课外阅读,而是由于学习条件、学习环境、生活条件、生活环境、家庭条件、家庭环境等综合因素的影响,造成相当数量的学生阅读兴趣不高,即使进行一些课外阅读,也带有明显的功利性,为考试时作文能得到高分而读,读别人的习作,记别人的习作。

2.教师层面

学生的阅读兴趣的培养,阅读动机的激发,与教师的阅读素养密不可分。教师如果喜欢阅读,就会影响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学生的阅读动机。调查发现,山区农村小学教师自身的阅读量就很少,阅读面很窄。很多老师一年很难读完一本书,至于读书心得、读书笔记就更少写了。而且,对于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很多老师往往禁止学生阅读考试范围之外的书,推荐的都是这习作选、那习作选,甚至要求学生背别人的习作,目的就是为了期末考试得到高分数。

3.学校层面

作为学校,为教师、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阅读资源义不容辞。而相当多的山区农村小学,师生阅读资源匮乏。其次,学校评价教师、教师评价学生,强调结果,忽视过程,导致教师要求学生的课外阅读就是读习作、背习作、抄袭习作。再就是学校、班级很少开展,甚至不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怕影响、耽误学生对课本知识的学习,最终影响学生期末考试成绩。

二、应对策略

为了从根本上改变山区农村小学课外阅读薄弱的现状,笔者以为加强课外阅读校本课程的开发利用,加强课外阅读教学的策略研究尤为重要和必要。

1.课外阅读校本课程的开发

所谓校本,一是为了学校,二是在学校中,三是基于学校。校本课程即以学校为本位、由学校自己确定的课程,它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相对应。

山区农村小学课外阅读校本课程的开发应做到:

(1)个性化

独具个性化的学校和教师决定了校本课程开发的个性化。

①个性化的学校决定个性化的课程。由于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历史背景、社区资源和办学宗旨,因此每所学校都应该进行有个性的校本课程开发。

如宣汉县黄金镇明德小学,由台胞王永庆先生捐建,王老先生给该校捐献了系列《读中华经典》读本,就可以将系列读本开发成为明德小学的校本课程。

②个性化的教师构建个性化的课程。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必须立足于教师的个性特长,让教师成为校本课程开发的直接参与者,以保证校本课程开发的个性化。

如黄金中心校符纯桂老师创作了大量的科技制作小论文,并让其成为黄金中心校科技方面的课外阅读校本课程,一方面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另一方面增强学生热爱科技小制作的情感。

(2)多样化

校本课程开发的多样化主要体现在校本课程的课程内容和课程开发的形式上。

①课程内容应丰富多彩。单一的国家和地方教材已不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课外阅读校本课程内容应注重关注社会、关注自然,贴近学生生活,涉及的领域要广。

②开发形式应灵活多样。从课程开发的水平或层次来说,校本课程开发的具体活动方式除课程新编外,还有课程选编、课程改编、课程拓展等,开发的形式多种多样。

(3)实用化

①课程资源构建要体现实用性。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实质就是发现、挖掘对学生发展有促进作用的各类资源。因为它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着眼点和着力点,所以校本课程的课程资源的构建必须从实用的角度出发,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②课程呈现方式的实用性。校本课程开发不仅仅指具体的课程教材,更重要的是开发的整个过程,特别是在校本课程开发的初期,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正处在成长阶段,可以考虑编写实用便捷的课程呈现方式,只有这样,才能把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真正落到实处。

2.课外阅读校本课程教学策略

(1)适时激趣

兴趣对小学生来说,具有强大的内驱力。在课外阅读教学中,应努力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兴趣。其主要方法:

①榜样激趣。给学生讲伟人、名人热爱读书的故事,如高尔基、、列宁、等读书的故事。

②精彩片段欣赏激趣。教师在向学生推荐读物时,可选取精彩片段朗读赏析,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③好书推荐。如语文课学习了《早》,及时推荐《朝花夕拾》,供学生参考阅读。

④活动激情。教师经常开展一些活动,如早会赏读、读书心得交流、阅读竞赛等活动,教师适时给学生激励,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爱读书、多读书、读好书的情感。

(2)适时指导

学生课外阅读,教师的引导、点拨、朗读、渗透、讲解等对学生正确、个性化的阅读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①购书指导。教师应经常逛书店、进阅览室,也要经常阅读,把看到的新书、好书介绍给学生。

②阅读指导。首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其次要教给课外阅读的方法,如读唱结合、读思结合、读疑结合、读说结合、读写结合等。

课外阅读教学策略第7篇

关键词:课外阅读课 方法指导 三步走策略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常言道:“课内打基础,课外出成绩。”任何一个卓有成就的“语文人”绝不是只限于课内阅读,其实课外阅读量大大超过语文课本,所以课外阅读的指导和引导相当重要。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务须上好语文课外阅读方法课。笔者在教学实践探索出小学语文课外阅读课教学方法指导课三步走教学策略,第一是指导学生以专题阅读的方法,第二是指导学生进行阅读实践,第三是组织学生畅谈阅读的收获和体会。

一、指导学生专题阅读方法

在这一步中,教师要确定专题,指导学生阅读的方法,要达到的目标就是要让学生学会阅读的方法。名为专题,那么就得在专题上下功夫。在这一步中,教师要注重把握两点,一是指导的内容要目标集中,每次只能教给学生一种阅读方法甚至一种方法的一个方面,如品味性的精读可以分为词句的品味、段的品味、篇的品味等多个专题。二是指导方式要灵活多样,可以让学生结合个人读书实践,谈做法、谈体会,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师生总结出方法,也可以让学生先阅读尝试,然后总结方法,也可以由教师运用实例进行专题讲座。无论采用哪种方式,都要使学生真正认识某种阅读方法的精髓,并通过阅读实践,切实掌握,以提高读书的品味和质量。但这一步的时间不宜过长,一般控制在15分钟以内。

二、指导学生进行阅读实践

在这一步中,教师要运用恰当的方法让学生进行阅读体验,帮助学生形成阅读的技能。这一步的操作要领是实践二字。在初步了解阅读方法的基础上,教师要安排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方法进行阅读体验,通过实践,巩固学生所学内容,帮助学生形成阅读技能。在这一步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在学生阅读期间进行巡视,及时帮助学生解决所遇到的疑难问题,更特别要注意帮助阅读能力差的学生,这一步的时间通常也是控制在15分钟左右。此外,为了便于学生训练以及教师管理,教师可以统一发放学生的阅读材料,并且可以限定学生阅读的范围,如教给了学生浏览性的泛读方法之后,可以布置阅读报纸或故事类书刊,再如教给了学生探求性的速读方法之后,可向学生提出一个思考性问题,让学生阅读与此相关的材料寻找答案,又如教给了学生品味性的精读方法之后,可以引导学生欣赏有代表性的经典之作。

在阅读实践中可以采用以下三种阅读方法,一种是读思结合法,一种是三读法,还有一种是圈点法。

所谓读思结合法,就是边读边思考,这也是阅读的基本要求,是其他各类方法的基础和前提。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组织学生通过概括内容、复述原文、体会思想情感、分段分层、理清文章条理等多种形式的专项训练,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分析、概括、比较、综合、联想等思维方法,达到以读促思、以读促写的境界。

所谓三读法,实际上是针对不同的阅读材料而采取的不同的阅读方法,第一类是浏览性的泛读,它针对的是大部分浅显易懂的书或阅读价值不高的书籍,对于这种书籍,可以随便翻翻,或通过看标题、目录等,大致了解其主要内容即可,这主要是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更多的有价值的信息,这也是泛读法使用的出发点;第二类是探求性速读,它针对的是为了达到某个特定目的或完成某项任务而需要寻求的读物,对于这类读物,要求“一目十行”,而这类快速阅读的奥妙在于让大脑跑在眼球前面,速读能求得新知识新信息的成倍增长,赶上时展的需要。第三类是品味性的精读,它针对的是名篇名著和其他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对于这些优秀作品,需要静心细读,体会立意构思,揣摩布局谋篇,欣赏妙词佳句,要像吃东西那样,细嚼慢咽,把书中的精华变为自己的知识营养。

所谓圈点法,就是指在阅读的同时,或在阅读处圈圈点点,或只是勾勾画画,或做批注,或另用纸张写读书笔记,或进行再创作。圈圈点点、勾勾画画就是用相关的符号在书或文章上记录下自己阅读时的见解、感受;做批注就是在文章旁边写出自己的见解和感受,有时是品评遣词造句的精妙,有时是自己的理解体会和感想,有时是对文章中提出的某个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有时甚至是对文章纰漏之处的指评;写读书笔记可以是摘抄、编提纲,或者写体会,这样做是为了便于随身携带,能够随时翻阅、背诵,帮助自己记忆和积累,并且还可以激励自己上进;进行再创作包括续写、扩写、缩写、改写等形式,其中改写又包括改人称、改写法、改体裁等。以上这些圈点法的使用,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比如年级差异,对于低年级的学生,主要是圈点勾画、做摘记、做卡片等,对于中年级的学生,则可以是编提纲、做批注,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则可以写体会,进行再创作等。

三、组织学生畅谈阅读收获体会

课外阅读教学策略第8篇

关键词: 初中语文课外阅读误区策略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中要求:“学生九年课外阅读量达到400万字以上,阅读材料包括适合学生阅读的各类图书和报刊。”新课程对阅读图书的分类作了明确的规定,如,要求从长篇文学名著和“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以及近几年来发表的各类中外优秀作品中选择推荐。由此可见,课外阅读教学已成为新课程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提高学科素养的重要途径和方法来源。正是基于以上的分析,笔者以为,关注中学生的课外阅读教学,对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学科综合素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课外阅读教学中存在的种种误区,也是我们不可忽视的。

1.语文课外阅读重在课外时间,课内是不可运用的

新课程语文教学在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中,特别强调文化知识的积累对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所具有的积极意义。有限的课内时间对丰富学生的知识底蕴和文化内涵无疑具有积极促进作用,也是学生获取上述知识和技能的主要途径。这样的思想认识使得很多的语文教师在教学的实践中认为,语文课外阅读重在课外时间,课内是不可运用的。这样,一方面,影响了学生的阅读激情和兴趣;另一方面,容易给学生的语文阅读带来一定的消极影响。

这样的认识误区,容易产生如下的消极影响:(1)容易使学生认为语文阅读只要注意课内的基本文本篇目即可,无须关注课外阅读;(2)课内阅读素材是考试的重点,只需要把握课内的阅读素材就能够获得高分;(3)既然是课外阅读,就应该在课外阅读,不需要予以多么认真的关注;(4)课外因受学习时间、学习精力等方面的影响,难以顾及有关课外阅读的文章篇目。

对此,笔者以为,既然课外阅读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不妨将课内与课外阅读时间进行有效互补,以达到优化相长的教学目的。这样的方法主要有:(1)阅读篇目进行适当量化,即按照教育部规定的基本篇目,按照每天800字左右的阅读量进行适量阅读;(2)阅读时间长期化,即每天要求学生运用一定的晨读时间或者课外的20分钟左右的时间进行阅读;(3)阅读时间选择自由化,即在学期初就将阅读的文本篇目以一定的任务形式布置下去,并要求学生能够写出阅读笔记和阅读心得;(4)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阅读定期进行检查,以增强学生的阅读自觉性。

例如,笔者在开学初就将所要阅读的《繁星・春水》、《鲁滨逊漂流记》、《朝花夕拾》以任务分解的形式要求学生进行长时间的阅读,主要是:(1)教师将文本的主要内容和精彩之处予以笔记的形式划出,并要求学生能够重点地阅读,以便帮助他们节约阅读时间;(2)要求学生在每天的早晨花15分钟进行连续的阅读欣赏;(3)每周利用一节课的时间要求学生就自己阅读后的心得进行“成果展示”,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这样,不仅能够保证有效的阅读时间,还能够让学生有一定的阅读效果。

2.课外阅读资源匮乏,不如注重课内阅读

在社会现实中,课外阅读的文本匮乏确实是不可忽视的问题。市场的文本多是学生的解题读物和一些所谓的高分作文范例,无不充斥着浓浓的急功近利性,似乎成了能够开启任何智慧的钥匙。这样的学习背景对学生的语文学习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一方面,容易使得学生养成好书难求,不如不读的阅读心理;另一方面,容易使学生养成浅阅读的习惯,不能够达到深层次的阅读思考。

尽管课外阅读资源匮乏,但笔者以为,发挥自身学习的主体作用,运用多元化的学习途径,不仅能够缓解上述出现的尴尬局面,甚至能够提高学习效果:(1)鼓励学生走进阅览室,学生能随时查阅解读各种图书,为他们的阅读学习提供方便;(2)利用网络进行现代化的阅读学习,帮助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拓宽他们学习语文的视野;(3)教师可利用讲义的形式摘选部分文章的精彩之处,要求学生认真阅读,反复揣摩,以增强他们阅读的效果;(4)建议学生利用手中的MP3、MP4、电子词典等设备进行阅读。

3.课外阅读只是阅读,不需要做深层思考与探究

很多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认为,课外阅读只是阅读,不需要做深层思考探究,否则会浪费大量的教学时间。这样片面的教学思维,一方面,不利于发挥课外阅读文本的阅读示范作用,容易让学生觉得课外阅读就是阅读消遣和享受的时间;另一方面,容易让学生觉得阅读在学习中所占的作用并不大,可有可无。

阅读学习是语文学习中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获取知识和技能的不可缺少的步骤。它不仅要求学生在阅读理解过程中能够接受到更为直观和丰富的知识和文化,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知识底蕴和文化内涵,还要求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有所发现,有所思考,有所提高,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学习情感态度和审美价值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总之,在新课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关注上述存在的种种误区,注重优化教学资源和过程,激活学生阅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样就一定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帮助他们积累丰富的知识底蕴和文化内涵。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

[2]彭卫中.走出初中语文课外阅读的误区[J].语文教学与研究(大众版),2007,(7).

[3]王冬梅.初中生课外阅读的调查与思考[J].黑龙江教育(中学教学案例与研究),2009,(1).

课外阅读教学策略第9篇

关键词:课程标准 阅读动机 评价机制 自主阅读能力

中国外交官学院、博士生导师素亚青曾指出:“学习英语的一个关键环节是大量阅读,单凭几册课本是学不好英语的。只有在一丝不苟地吃透精度课本的同时,不求甚解地大量阅读,才能培养语感,锻炼英语的应用和思维能力。”《英语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要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获得一定的自学能力,为继续学习和运用英语确实打好基础。既然广泛阅读在英语学习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那么培养学生英语课外自主阅读能力就变得至关重要。

一、培养学生课外自主阅读的必要性

目前,初中英语阅读能力的训练主要以课堂教学为主,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这是因为:1.现行的课文教学篇目少,篇幅短,不能保证充分的阅读活动;2.精读教学担负着语言知识教学的任务,故课文生词和新知识点的密度大,不适用于流畅阅读的训练;3.精读实质上是综合训练,大量时间用于为语言点的复习掌握而安排的听、说、写操练上,读的专门训练不够。所以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仅靠课堂上有限的时间是远远不够的。有时我们在教学中也常常发现,喜欢阅读学生,由于知识面比较广,理解力强反应总是很快。由此可见,课外阅读是课堂阅读教学不可缺少的补充。教师要想方设法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二、培养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探索

通过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结合新课标的要求笔者在平时的教学中进行了如何培养学生课外自主阅读能力的探索和尝试,以下是我在实践中的一点体会。

1.激发阅读动机,形成阅读习惯

作为教师,我们都知道,学习缺乏动机,再好的教育也无法把一个学生变成一个有优秀的学习者,同样,阅读缺乏动力,很难让学生产生兴趣并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那么教师如何激发学生的热情,为学生注入内部动力,让学生运转起来,变为想阅读,要阅读,并最终真正地行动起来。经过在教学中的不断地探索。笔者觉得可以从下面几点引发阅读动机。

(1)明确阅读目的。明确阅读目的就是告诉学生为什么要读.理由有两点:①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的全球化,使英语得重要性日益突出。英语作为最重要的信息载体之一,已成为人类生活各个领域中使用最广泛的语言。②现阶段的阅读就是为今后的学习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当学生具备一定的阅读目的,便会主动地去实现,并会为之做出持久不懈的努力。

(2)选材要合适。要想学生主动地去读书,必须选择他们感兴趣的材料,有了兴趣,他们自然地就会读下去。当然选择的材料难易程度要适中,如果材料太难,学生就会有挫败感而最终放弃阅读,但阅读材料太容易,他们又会觉得厌烦而最终失去兴趣,所以阅读材料必须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让学生在阅读之后有一种成就感和满足感最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动机。

(3)建立新型阅读评价机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写读书日志来记录每天的阅读情况,并定期阅读并密切关注进步。如图:

阅读记录

姓名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

阅读材料名称_________

阅读材料字数_________

阅读时间_________

2.把关阅读材料,指导阅读技巧,形成课外阅读能力

在中考的指挥棒下,要有目的地阅读,即要让学生独立阅读,但又不能是“放羊式”的阅读。最好帮助学生选择一些有趣的故事书、人物传记、历史、地理知识、外国民俗风情及学生学习和生活有关的材料,如:在阅读9AUnit5 Hollywood’s all-time best

Audrey Hepburn 一文后让学生阅读一些名人传记;在阅读9AUnit6 Detective stories一文后让学生阅读一些有趣的故事书。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开阔他们的视野。此外还要注意以下几点:(1)思想性强,内容健康;(2)材料难易适合学生的实际水平;(3)题材涉及面广,趣味性强;(4)文章体裁多样化;(5)语言地道、规范。读完后应对学生掌握的情况及时反馈,发现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对其不足也应激发、引导和帮助等。另外,教师还要授予学生一定的阅读技巧,以避免学生盲目阅读,耗时耗力又收效甚微。比如:①快速地浏览。不管生词的存在,把短文从头至尾读一遍,初步了解大意和时态。②巧妙的猜词。初步了解课文大意,在进一步精读的基础上,考虑上下句之间的联系,尽量准确地判断个别生词的含义。③独立的分析。对难度稍大的问题,要在反复精读短文的基础上,认真分析,找出答案。④准确捕捉主题句。根据问题划出短文中与之有关的句子,以便正确做题。⑤合乎逻辑的判断。对短文中没有明确答案的问题,要根据短文内容,通过认真分析推断,做出合乎逻辑的判断。总之,要让学生感到进步,有成就感。

3.以写促读,培养课外自主阅读的能力

众所周知,阅读和写作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关系。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训练又可促进阅读质量的提高。因此,把课外阅读与写作有机的结合很有必要。

写作必须言之有物,所以离不开素材的积累,而在素材积累的过程中很自然地就促进了阅读。教师可以把Free writing作为周末作业,字数在100左右,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主题进行创作性写作。教师可以用每天的Dailyreport来检查学生的Free writing,写得好的给予表扬,不足的给予指正。也可以把写得特别优秀的作品贴在班级的宣传栏里,供其他学生欣赏。另外,在牛津英语教材中,每一单元中都有一节写作课,教师可以就写作话题利用PPT向学生展示一些好作品。

当然,以写促读的方法有很多,教师还可以利用阅读课中出现的话题,设计一些同步写作活动,可以使学生逐步在语言训练中学会使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还可以给一些阅读文章,让学生就文章内容进行缩写、扩写、改写等。阅读和写作息息相关,在写作中教师应给学生提供想象的空间,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有话可写,学生对写作的兴趣高了,也会相应地提高阅读兴趣。

虽然笔者的探索培养课外自主阅读能力的策略还在尝试阶段,但学生阅读能力较以前相比,进步是显而易见的。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明显增加,从应付英语课外阅读到喜欢英语课外阅读,而且积极主动去进行有效的英语课外阅读。通过广泛的英语课外阅读,学生通过课外阅读大大开阔了眼界,有效地培养了自己的阅读能力,使英语整体水平得到明显的提高。然而,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过程是一个持之以恒的过程。需细水长流,贵在坚持,必有所获。

参考文献:

1.《初中英语新课程教学法》.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