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音乐作曲培训优选九篇

时间:2023-10-13 09:40:40

音乐作曲培训

音乐作曲培训第1篇

【关键词】音乐感觉;琵琶演奏;艺术表现;方法

中图分类号:J632.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1-0078-01

琵琶属于弹拨乐器,同时也是一种表现力较强的民族器乐,演奏者通过肢体运动与大脑思维的有机结合,来表达音乐内涵,彰显艺术表现力。音乐感觉包括内在听觉、力度感、音量、和声感、节奏感和音准感等,只有把握好各个方面,才能表现出音乐的魅力,赋予琵琶演奏较强的生命力。

一、琵琶演奏中的音乐感觉及培养方法

音乐感觉即我们所说的乐感,其包含广义与狭义两层含义。演奏者乐感的好坏与强弱直接影响着演奏表现,若其乐感好、乐感强,就能将作品的外延与内涵准确表达出来,体现音乐之美,使自己与作品的内在感情得到生动地表达。在琵琶演奏中,狭义的乐感是各方面音乐能力的整合,如音质感、和声感、节奏感等,而广义的乐感则涉及对音乐的体验、感受与领悟能力等。乐感的形成与演奏者的个性和素质有较大关系,但后天教育同样能达到培养乐感的目的。

作为古典的弹拨乐器,琵琶演奏具有很强的技巧性,只有掌握扎实的基本功和娴熟的演奏技巧,才能将乐曲内容完美呈现给听众,营造美的享受。为培养琵琶演奏中的音乐感觉,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培养音准感,也就是听辨及演奏乐音的能力。演奏者可以多聆听自己的琴声,发现不足之处并加以调整,从而把握对不同乐曲的相异音准。通过系统且长期的训练,提升听觉能力,如演奏中国民间乐曲、古典乐曲时,应当加强训练听力训练,根据乐曲原本的调试风格找到音准,使乐曲的内涵与风格得到充分表达。

第二,训练节奏感。节奏是若干小概念的综合,包括音的顿挫、抑扬、延长、强弱、长短等,是空间中声音的表现形式。演奏者可以通过想象获得或用听觉辨别这些现象和形式,并且借助器官、演奏的配合将演绎能力表达出来。节奏感除了代表着演奏技术,还体现了演奏者的审美观。对同一首乐曲的演奏,不同演奏者的表现也不尽相同,要训练节奏感,就要注意节拍与节奏的统一性,将节奏放在主要地位,运用琵琶演奏技巧展现乐曲的节奏,从整体出发把握乐曲的节奏风格,同时要训练自身的速度感,将内心想象迅速、准确地反映出来。

第三,训练和声感。若演奏者不了解感性和声常识,同时缺乏实践经验,那么在听和声时就会有受到干扰的感觉,而对于具有实践经验的演奏者而言,和声是优美动听的。演奏者要加强和声感,可以经常聆听多声部、合奏或合唱的乐曲,在学习琵琶独奏的同时,参加二重奏与民乐合奏的训练,使琵琶演奏的力度、音色与和声音准更加协调。

第四,训练音量和力度感。演奏者要在实践过程中积累经验,学会在听觉上鉴别、从内心感受音乐中的音量、力度和强弱关系,并根据具体的乐曲合理处理这些关系,表现于演奏之中。

第五,训练内在听觉,也就是音乐想象力。演奏者要认真研究乐谱,丰富内心世界,充分l挥音乐想象,提高音乐修养。

二、琵琶演奏中的艺术表现及培养方法

音乐表现在演奏过程中十分重要,相当于音乐的灵魂,音乐演奏技巧是服务于音乐表现的,只有加强训练,具备较强的艺术修养,形成舒展、淳朴、自然的琵琶演奏风格,才能使音乐艺术表现独特而完美。

为增强琵琶演奏的艺术表现,应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首先要训练基础的演奏技巧。琵琶演奏过程比较复杂,为了将乐曲的情感准确表达出来,演奏者需要掌握一定的基本功。基本功的掌握程度对乐曲的演奏质量有直接影响,演奏者应结合自身的技术水平,选择难度相当的曲目加以练习,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体会作曲家的情感表达,不断学习新技术,良好驾驭音乐作品。

其次,要探索乐曲风格,了解音乐内涵,获得音乐修养的提高。古今中外,许多著名乐曲中都有琵琶演奏,比如《查尔达斯》《草原小姐妹》《天鹅》等。要充分彰显琵琶的艺术表现力,演奏者需要掌握乐曲的内涵、感彩、特点和风格,分析每个乐段的内在情绪,尽可能融入其中,同时还要提升自身的音乐气质与素质。

最后,要加强专业的二度创作训练。演奏者要通过艺术方式加工和包装琵琶乐曲,在尊重作品创造特点的基础上,再现其历史风貌,并且融入时代元素,赋予作品个性特征,增强其艺术表现力。

总而言之,在琵琶演奏中,要形成良好的音乐感觉,不能只培养某一项能力,要在扎实掌握基本功的同时,从听觉、节奏感、和声感等方面加以训练,拓宽艺术视野。同时要通过探索乐曲风格和二度创作来增强音乐的艺术表现力,充分展现自身的艺术修养、知识沉淀与文化底蕴,提高琵琶演奏水平与音乐素养。

参考文献:

音乐作曲培训第2篇

遍及全球的雅马哈音乐幼儿培训中心,将首次来到中国上海,向年轻父母呈现雅马哈的音乐培训理念与别具一格的教学方式。那么,雅马哈音乐幼儿培训中心究竟是如何为年仅2~3岁的幼儿进行音乐启蒙?他们又是如何通过音乐来激发儿童的创造力?为此,记者特地来到日本东京雅马哈音乐幼儿培训中心进行实地采访。

幼儿音乐培训中心 以儿童为本

雅马哈已在日本和全世界4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音乐培训中心,这些音乐培训中心以4、5岁的幼儿为中心,向全球77万以上各年龄和水平的学生提供适合他们的课程,让他们感受到音乐给人带来的欢乐与享受。除了幼儿音乐课程外,雅马哈还开设了可适应学龄儿童、青少年、成人、有抱负的音乐家,以及从初学者到成为高水平的各类需求层次的音乐培训课程。

据实地考察,雅马哈音乐培训系统有以下三个特点:适龄教育、小班化授课及强调激发儿童的创造力。

适龄培训

为了使孩子们喜欢音乐并且很容易地吸收和理解培训的内容,雅马哈音乐中心的专家认为,最好的方法是根据他们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程度给予适当的指导。

比如初级音乐课程设计很适合4~5岁的孩子,因为此时正是他们听力迅速发展时期。

小班化授课

小班化授课有很多优点,能使孩子们享受丰富的音乐体验,比如通过音乐交朋友、发展协作能力、通过参与集体演出加深对音乐的理解。

强调激发儿童的创造力

这里的音乐训练不是以纯技巧的训练为主导,而是以激发儿童创造力为根本。为了使儿童能发展创造能力,帮助他们开发通过自由思想表达自己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这里的音乐训练更注重于孩子们从中获得灵感与想象力,这些都是创造力的源泉。

在接受过雅马哈音乐训练的儿童中,有的年仅6、7岁就开始有了作曲的;中动。为此,少年原创音乐会(JOC)为在雅马哈音乐中心学习的儿童提供了表演自己作品的机会,这是对雅马哈音乐中心的基本培训理念的最终实现,即以轻松的方式通过音乐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情感。该音乐会的建立,不是为了竞争,而是为了释放孩子们无限的潜力及鼓励他们成长而提供的一个能够向公众展示他们作品的舞台。

宝宝音乐课实录

在2岁宝宝的音乐课上,记者惊讶地发现那些小宝宝个个安静地坐上妈妈的膝上,有始有终地积极参与老师精心设计的每一项内容。

开场是很有趣味性的,宝宝与妈妈们在音乐老师的带领下随音乐欢快地舞动身体,随后是一一与老师手中的小玩偶打招呼。

课程正式开始了,老师发教具:一个大圈圈。宝宝们会按指示领回自己的大圈圈,跟随着音乐情境,一会儿模仿着蛇的样子钻圈圈,一会儿则像青蛙一样跳跃,渐渐地,他们会随音乐的变化瞬间变成小蛇或再变成青蛙,仿佛在与音乐一起做游戏。

音乐欣赏时间里,老师在双排键电子琴上弹奏出华丽的圆舞曲,琴声悠扬,小宝宝们个个安静得像小天使一样,在静静地聆听音乐。

对于2岁的宝宝来说,要完全理解音乐描述的情景是有点难度的,音乐老师就用图画书作为教材来一一呈现音乐中的情景,并配以悦耳的旁白,让小宝宝在渐弱渐强的音乐声中进入画面提供的意境。

更有趣的是,老师为了让宝宝们完全地融入音乐,还设计了一些趣味性的游戏,其中一个音乐游戏的过程是这样的:老师先出示猫咪的图片,带小宝宝们随音乐律动,用肢体语言来表达:小老鼠在哪里?宝宝体验到音乐中的速度以及强、弱、最强、最弱,最后一个小男孩终于抓获了老鼠。

在2岁宝宝的音乐课堂上,教材就是图画书,它是一个很重要的配角,与音乐一起演绎各种情景,比如图画书上出现月亮的画面时,音乐也变得格外的柔和,老师就带着宝宝一起做睡觉的动作,仿佛在摇篮曲中入睡一般。

在3岁宝宝的音乐课堂上,宝宝就有了更多的参与音乐表达的机会。比如跟随音乐的节奏拍手,体会节奏感;唱儿童歌曲;用大鼓与小鼓来演绎,如曲子进展到某一段落,就需要宝宝在大鼓上敲出“咚咚咚”的声音,有时,则由妈妈们在小鼓上敲出略轻一些的“咚咚咚”,以配合音乐弹奏。还有,雅马哈拥有一流的电子琴,每一个宝宝都可以配合教材的进展并通过触摸电子琴而模拟出各种不同的声音,如教材的画面为开汽车的路面,随着音乐的进展,小宝宝们会摁喇叭,因为路面上出现了小动物。这种参与的过程如同游戏,小宝宝都玩得很开心。

2~3岁的宝宝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是很短的,但记者在课堂上看到,宝宝们一直很投入地与音乐在一起。据了解,为了保证课程内容能深深吸引宝宝,雅马哈幼儿音乐培训中心的老师在上课前就对家长进行了“培训”,让她们了解课程的内容,以及目的与意义,课程的纪律与规则,以得到年轻妈妈的配合,其中不少妈妈年幼时就曾接受过雅马哈的音乐训练,所以能在课堂与老师密切配合与互动,回家后与宝宝一起用游戏的方式复习音乐课程内容。

4~5岁宝宝的音乐课程是雅马哈幼儿音乐培训中心中的基础课程。因为这是儿童听力发育最显著的时期,这里提供两年的小组课程。每小组约由10个学生组成,主要的目的是使他们能够获得正确的调性与音准。孩子们通过听、唱和弹奏学会音乐的三个基本要素:节奏、旋律、和声。课程以一种自由、轻松的方式培养孩子们欣赏音乐的基本能力。

经过一段时间的音乐训练,记者看到这些孩子的乐感很强,能根据老师弹奏的曲子唱谱;老师唱一支曲子,孩子们马上就能在电子琴上弹出来。有时老师在弹一支曲子,孩子们则在电子琴上配乐,真是个个训练有素!

音乐老师的培育与教学方式

据观察,这里的老师都具有很高的音乐素养,唱歌、律动、弹奏钢琴或电子琴都十分在行,还能熟练地运用教具与小宝宝们互动,以吸引宝宝的注意力,积极参与音乐游戏。

记者从雅马哈音乐基金会了解到,雅马哈的音乐教师一般都接受过半年以上的培训才能上岗,然后由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教师带教,熟悉与掌握课程的每一项流程与细节。上岗后每月都有专题研讨会,由老教师指导,帮新教师解决实际问题,共同合作、突破教学中的“难点”。所以,新教师可以不断地从研讨会中得到提长与“充电”。

音乐作曲培训第3篇

以举办全国会议为契机,认真准备,努力实践,切实提高武汉音乐学院的视唱练耳教学水平,武汉音乐学院作曲系视唱练耳教研室全体教师共同编写并公开出版了音乐院系作曲技术理论共同课系列教程(总主编:钱仁平)之《多声部视唱――根据经典名作改编》(主编:张燕,副主编:李金华、韩燕玲、梁红),提交给全国视唱练耳教学研讨会,并已先期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推行,获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和艺术效果。该教程包括早期音乐、巴洛克时期、古典主义时期、浪漫主义时期、印象主义时期以及现代音乐六大部分47首完整的作品或乐章。对于加强视唱教学的“音乐性”、“艺术性”,有着直接的促进作用,是国内视唱练耳教学领域富有创建的教程之一。

简短的开幕式之后,中央音乐学院教务处长、作曲系视唱练耳教研室主任赵易山教授举行了题为《视唱练耳学科的生存环境与可持续性发展》的专题讲座。讲座认为:视唱练耳课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首先应该承担音乐“技术元素”的训练与概念整合,培养音乐技术元素的感受能力和创造能力。在此基础上,它还更应该是一门音乐(作曲)技术类型的“应用”课程,它不单培养学生的音乐思维、音乐素质,更要使学生以技术为手段,在音乐实践中解决问题。赵易山教授指出,综观音乐学习的全过程,视唱练耳的使命无处不在:拓展并深入国民音乐教育领域,承担培养音乐素质的责任;巩固专业基础教育,赶上专业音乐教育、音乐创作发展的步伐。也正因此,本学科要加强自身研究与建设,推动学科发展。他还指出:视唱练耳学科应该在专业科研的基础上,积极开展针对业余教育层面的教学研究――考级、素养、音乐化、娱乐化等方面研究。赵教授最后特别强调视唱练耳学科要拓展学科的内涵,用多素材、多种类的技术,服务于应用,将技术应用的成果,回归音乐本身。

随后,2007武汉全国视唱练耳教学研讨会举行了论文报告会。武汉音乐学院作曲系主任钱仁平教授向大会提交了《源于音乐回到音乐感知音乐创造音乐》,从宏观上探讨了如何切实提高包括视唱练耳在内的作曲技术理论共同课教学质量的问题。论文认为,从作曲技术理论共同课的角度来说,音乐各专业方向课程貌似千差万别,但有一点是共性的,就是都离不开“音乐作品”;包括音乐在内的一切艺术活动,其最高目的之一就是围绕着艺术作品而展开的共享;要实现音乐艺术的共享的基本前提之一是要把作曲家创作的作品实现音响;而准确实现音乐作品的必要前提之一就是音乐表演艺术家对音乐作品的全面了解、准确理解和创造性表现。

武汉音乐学院韩燕玲的《近现代音乐节奏的基本形态及其训练方法》,针对目前视唱练耳教学中近现代音乐节奏训练相对薄弱的状况,结合大量现代音乐作品实例,对近现代音乐节奏的基本形态进行分析和研究,并提出了关于近现代音乐节奏训练方法的若干建议。上海音乐学院张晖也结合实际音乐作品,讨论了“复杂节奏节拍教学中的若干问题”。西安音乐学院冯敏娜的《传统听写与实际音乐作品听写之比较――从音乐和乐感能力的培养谈起》,将传统听写与实际音乐作品听写在教学中的应用做了比较,认为实际音乐作品听写的运用,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音乐感,提高审美意识。武汉音乐学院李丽娜从“特点”、“原则”、“意义”、“方式”、“方法”等五个方面“浅谈结合实际音乐作品训练的视唱练耳教学法”。西安音乐学院张晓燕的《音乐作品与视唱练耳教学》,从“如何将音乐作品引入视唱练耳教学中”、“根据不同的专业系别进行选材,做到因材施教”、“音乐作品的引入是促进视唱练耳教学发展的最有效途径”等三个方面讨论了相关问题。

在视唱练耳本体研究方面,上海音乐学院刘畅的《视唱练耳教学中技术性训练和音乐性训练有机融合之我见》认为:在视唱练耳教学中,我们应该把技术性(理性)训练与音乐性(感性)训练视为一对相互依存的共同体,要使学生在接受技术性训练的同时感受音乐(音响)本身带给他们的那些技术性之外的诸多因素,从而体现出学好视唱练耳对于从事音乐教育、创作、表演和研究者来说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以及无可替代的作用。星海音乐学院黎冰冰的《如何通过基本练习提高乐感》认为:在视唱练耳的教学中,通过在基本练习的各项训练中融入作曲技法的部分旋律知识,提高学生对乐曲的分析和理解能力,同时还进行相应的发声基本训练,达到能有乐感地视唱的目的。相关论文还有武汉音乐学院李金华的《音程向位模块在视唱教学中的运用》、王方明的《“相对固定”与“绝对固定”――论“音程”》,以及张继农的《论三声部开放排列和弦连接在和声听觉中作用》等。视唱练耳教学中的节奏训练问题也引起不少代表注意。除了前述结合实际作品进行训练的论题外,武汉音乐学院陈明的《节奏的定性记谱和定量记谱》、南京艺术学院滕缔弦的《视唱教学中体态律动的应用》、武汉音乐学院李露、李金华《符号训练法在节奏教学中的运用》、广西艺术学院林作红《实用、开拓、创新――节奏训练在高师视唱练耳教学中的拓展》等论文,也都对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随着专业音乐教育领域对视唱练耳师资数量与素质要求的进一步加大与加强,作曲技术理论专业视唱练耳方向本科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引起各音乐学院的重视。本次全国视唱练耳教学研讨会不少代表的论文也涉及到这一领域。上海音乐学院蒋维民教授的《〈视唱教程伴奏编配〉与〈练耳教材写作〉课程概要》介绍了上海音乐学院视唱练耳专业本科生在高年级开设的这两门必修课程的基本情况。武汉音乐学院梁红的《本科视唱练耳主科教学策划》以教学内容为主线,构架了主科教学计划方案。沈阳音乐学院颜锐的《关于视唱练耳专业本科阶段的课程设置》提出了在强化专业课的同时扩充选修课而且要增加提高学生的逻辑思辨、专业理论表述能力的音乐论文写作基础课程,以期能够培养既具有坚实的专业知识基础,同时又符合音乐院校视唱练耳教师所具备的教师资格标准的视唱练耳专门人才。

与研讨会丰富深入的理论研究交相辉映,10月17日晚,武汉音乐学院作曲系视唱练耳教研室在编钟音乐厅为2007武汉全国视唱练耳教学研讨会奉献了“与音乐最亲密的接触――根据经典音乐名作改编的视唱练耳作品音乐会”。

参与本场音乐会演出的各专业方向本科与附中学生达500多人次。音乐会演出的曲目,全部从前述《多声部视唱――根据经典名作改编》中选出。女声三声部视唱《C大调前奏曲》、无伴奏四声部视唱《圣母颂》、四声部视唱《安魂曲》等众多大家耳熟能详的经典曲目的精彩多声合唱,博得了一阵阵热烈的掌声。压轴曲目是由武汉音乐学院作曲系主任钱仁平教授改编自法国作曲家拉威尔的《波莱罗舞曲》。一百多人的多声部合唱将音乐会推向高潮,2007武汉全国视唱练耳教学研讨会也划上了圆满的句号。

音乐作曲培训第4篇

【关键词】:听觉训练的重要性音准训练节奏训练乐句划分听觉的综合训练

近年来,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对精神文明的需求也日益提高,加之中小学生业余课余社会艺术水平音乐考级制度的实施,越来越多的中小学生开始学习各种乐器,其中学习钢琴的人数是比较多的。我曾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有的学生弹奏得非常熟练,可是连基本的音准、节奏都没有掌握好,致使弹奏出来的曲子面目全非,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我认为应该是学生“弹”与“听”的训练脱节了。

音乐是一门声音的艺术,又称听觉的艺术,因而在钢琴学习中听觉训练是十分重要的。无论是自己还是他人弹奏出的音乐,都是要通过仔细聆听来感受的。可以说一个学生学习的效果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是否有较好的音乐听觉,在练习过程中是否认真,仔细地倾听自己弹奏的曲子。这也正是有些孩子弹琴正确率高、进步快,而有些孩子错误满篇,进度缓慢的本质区别之所在。但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觉不是短期能做到的,而应有目的、有计划的对学生进行听觉的训练,不断提高学生听的能力,养成听的习惯,并正确地运用到学琴的各个环节中去。

一、从一开始就养成学生 “听”的习惯:

从一开始就让学生养成听的习惯是很有必要的。在学生上第一节课时,可以让学生通过仔细的聆听去分辨不同的声音,先从单音入手,两个音组成一组,让学生判断听到的音是长的还是短的?是高的还是低的?是强的还是弱的?是明亮的还是柔和的?启发学生对声音产生初步的听觉认识:原来音乐中的音就是这样丰富多彩的,再进一步讲解乐音的四种性质:高低、长短、强弱和音色,这样就能将抽象的声音概念与具体的音响效果结合起来了。而在音的性质中,音的高低和长短是起决定作用的两个要素,因而在听觉训练中,要特别重视解决音准和节奏两者的准确性。

二、音准训练的重要性

音准是听觉训练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音准概念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听辨能力,音准概念的形成有利于学生在学琴过程中分辨自己所弹奏的音是否准确,只有培养学生建立了音准概念,才能使他们的听辨能力相应得到提高。在学生初学每一首新乐曲的时候,左右手先分手识谱弹奏是很有必要的,在老师的指导下,正确读谱视奏,并用耳朵仔细听辩,让学生一开始就在头脑中形成一个正确的音响概念,在接下来的练习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最初对音乐的记忆把握音准,减少不必要的失误,学琴效率也将大大提高。

三、节奏训练的重要性

节奏是音乐的精髓,在音乐听觉的训练中,节奏训练是另一个重要的环节。由于音乐是时间性、流动性的,时间不会呆在原地让我们去划分他,因而节奏训练是比较困难的。在节奏训练中可以先让学生学会划拍,初学一首新曲子的时候,先将乐曲中的不同节奏进行分析,再运用划拍的方法将不同节奏分解出来练习。学生对曲目中的不同节奏在时间长短上有了一定的感知时,再动手在钢琴上弹奏,确保节奏的准确性。当然,节奏感的培养,从最初停留在对音符时值的把握上,到让学生在内心建立起强烈的动感意识,并体现出节奏的韵律有一个过程,只有通过长期坚持训练使学生逐渐全身心的投入,才能更好的在节奏中去体会音乐的律动。

四、乐句的划分

每个学生在朗读语文课文时都知道,每篇课文根据表达的意思分为了句子和段落,我们会根据课文中的标点符号来换气。在音乐中其实也一样,在弹奏过程中随意停顿或是从头到尾连成一片没有换气都是错误的,我们应根据乐句乐段的划分,在弹奏中正确的分句,通过用耳朵仔细的听辨,去感觉乐曲中乐句划分是怎样的,分句会是一个怎样的音响效果。

五、听觉的综合训练

一首曲子绝不是简单的音准、节奏的组合,它还包含速度、力度、表情风格、结构等诸多要素,他是各个方面的综合,这些要素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构成了完整的音乐形象。因而要训练学生良好的听觉,就要培养学生的综合听力。学生不只对自己弹奏的曲子要养成仔细听的习惯,还要通过多听示范乐曲或是一些名曲来锻炼并提高听的能力,先让学生了解作曲家创作的背景,分析音乐的调式调性,色彩风格,音乐表现等,在对每一首乐曲进行全局性了解的基础上,再用心去听,这样才能深刻的理解音乐,让音乐形象通过听觉感知在学生的心中鲜活起来。

只要我们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并有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持之以恒的

音乐作曲培训第5篇

随着我国音乐教育改革事业的不断发展,高师钢琴教育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同时也受到了一些制约,存在一些问题。其中最主要的问题就是这些高师钢琴教材缺乏“师范性”的特点。虽然,现有的这些钢琴教材都有着它们各自的特点和可借鉴的地方,但是大多都没有从培养综合性人才的角度来思考,有的钢琴教材只注重专业技能的培养;有的教材忽略了即兴伴奏能力的训练;有的教材选用的曲子缺乏趣味性和实用性等等。所以,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培养出来的学生存在着一些不足。比如缺乏在中学音乐教学中的即兴伴奏能力和弹唱能力等等,总而言之不能很好地适应中学音乐教育。

在音乐教学实践中,我们能深刻地体会到作为中学音乐教师来说,钢琴是非常重要的教学工具。如何让学生在钢琴学习过程中,学会把钢琴作为一种教具运用到实践中,以体现钢琴学习的实用性,显得尤为重要。在钢琴教学中,一本合适的钢琴教材是重中之重。教材,它决定了教学活动将如何开展,对学生钢琴演奏能力的提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选定适合高师钢琴教学的教材,才能提高学生钢琴演奏水平和应用能力。高师钢琴教学不同于专业音乐学院,其教材必须要体现“师范性”的特点。首先,高师钢琴教材不能一味地追求高难度曲目的数量,要多选用基础性曲目。这样才能让学生打下扎实的基本功底。其次,教材应更加注重对学生即兴伴奏能力和弹唱能力的培养。即兴伴奏能力和弹唱能力可以说是衡量一个音乐教师教学功底的重要标准,一个不能为学生进行弹唱伴奏的音乐教师是不合格的,而他所上的这堂音乐课也是失败的。再次,教材中也应相对加入一些辅助的音乐专业知识。这些音乐专业知识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最后,教材在选曲上应注重对各个时期经典作品的囊括。这些经典作品有利于帮助学生增强音乐文化底蕴,为日后的音乐教学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于高师钢琴教材方面的研究成果已有一些,它们有的是研究钢琴教材的自身发展情况;有的是有针对性的研究分析不同程度的学生应如何选择钢琴教材;还有的就是研究和分析高师钢琴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等。这些成果都能够证明,钢琴教材在教学实践中的重要地位。但是,要提高高师学生的综合教学能力,让学生很好的学会把钢琴作为一种教具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就必须改革高师钢琴教材。这种改革不是针对某一个薄弱环节进行加强和解决某方面的问题。而是从教材的整体上都必须要体现其“师范性”的特点,使学生通过对这样的教材的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培养学生的综合教学能力,使学生能很好地学以致用,运用钢琴这种教具进行很好的教学。

现有的高师音乐教育专业钢琴教材中主要存在的几个问题及建议:

1.高师钢琴教材忽略了即兴伴奏能力的培养。许多高师钢琴教材大多由基本的指法练习、练习曲、中外乐曲、复调作品等部分组成。在钢琴教学中,这些训练固然必不可少。但作为高师钢琴教材,即兴伴奏的训练是尤为重要的一个部分。而这些教材往往忽略了这一点,没有把即兴伴奏练习单独作为重点来进行训练,导致学生的即兴伴奏能力薄弱,从而学生的弹唱能力也跟不上教学的要求,导致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很完美地表达出音乐的美感,影响到学生的审美体验和整个教学实践的效果。因为,为了满足教学中小学音乐教学实践的需要,首先,在高师钢琴教材中必须要加入专门的培养即兴伴奏能力的练习,通过循序渐进的训练来提高学生的即兴伴奏能力以适应教学实践要求;其次,高师钢琴教材还应注重学生弹唱能力的培养,要在教材中适当加入训练弹唱能力的歌曲,由简到难的来提高学生的弹唱能力;再次,为了满足中小学教学的需要,要将中小学音乐教材中的部分曲目编入高师钢琴教材之中。这样能更有特例性和针对性地进行全方面的训练来更好地适应中小学的音乐教学。

2.高师钢琴教材的曲目安排不够合理。在现有的一些高师钢琴教材中,有的只一味的追求曲子的难度,选用的都是一些专业性很强的乐曲或技巧性很高的复调作品。没有科学地考虑学生对这些曲目所能掌握的程度和是否符合中小学的教学实践现状。而这些曲目也往往缺乏趣味性和实用性,一味的练习这样的曲子是不利于将来进行音乐教学实践活动的。所以,高师钢琴教材要很好地体现其“师范性”的特点就必须科学地安排基本功练习和演奏曲目的比例。要在高师钢琴教材中既体现基础性的训练,让学生的基本功得到锻炼;又要适当的加入具有趣味性和实用性的乐曲来培养学生鉴赏和表达音乐的美的能力,要让基础练习和实用性的训练相互穿插编入教材。

3.高师钢琴教材过分强调基础技能的训练。在钢琴教学过程中,基础的技能技巧训练是钢琴专业教学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是专业性很强的训练,是由初级到中级再到高级的一个循序渐进稳步提升的过程。在高师钢琴教材中的这种训练能锻炼学生每个手指的独立性,提高学生手指基本功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独立演奏曲目的能力。也正由于这种训练的专业性强,如果过分的强调此方面的训练,就会忽略实用性方面的训练,忽视教材“师范性”的特点,成为一套钢琴专业的教材。因此在高师钢琴教材的编写上应避免过多的基础性技能训练,应该有针对性地加入各个时期的具有趣味性和实用性的优秀的中外乐曲和适应音乐教学的中小学教材中的演唱歌曲和欣赏曲目。

音乐作曲培训第6篇

【关键词】幼儿教师;音乐教学培训;策略

教师是一个神圣的职业,肩负着为祖国培养下一代的重任。近年来,幼儿早教事业不断发展,幼师行业盛极一时,社会对于幼师的素养要求越来越高。幼儿教师作为幼儿最早的启蒙老师,其自身要具备许多能够与幼儿进行互动交流的职业技能,音乐作为幼儿教师必修的基本技能之一,在幼儿教育过程中,重要性不言而喻。换句话说,音乐素养的高低,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幼儿教师职业素养的高低。因此,提升幼师的音乐素养,加强相关培训就显得尤为重要。定期开展培训是教师队伍建设中的重要环节,是提升教师素质的重要途径,是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笔者结合自身的培训授课经验,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望有效提升幼师音乐教学培训的质量。

一、课程设置要符合培训教师的实际需求

要结合教学大纲以及幼师岗位要求,选择趣味性强又兼具知识性的教学内容,从音准节奏、发声技巧、咬字吐字、音色辨别、情感表达等多个方面入手,加强培训。许多孩子太小,还不能认知除音乐以外的其他艺术形式,而音乐能用声音影响孩子,陶冶他们的情操,是最适合应用于幼儿课堂的艺术形式。例如学习一些简单的儿歌,歌词、曲调、演唱动作等都可以促进幼儿记忆力的发展,对于幼儿智力的开发是非常有好处的。培训时除了强化基础的儿歌弹唱、钢琴即兴伴奏及乐理知识外,还可以加入一些耳熟能详的艺术歌曲、钢琴名曲作为拓展,增强幼师的音乐鉴赏能力,例如经典的民歌《在那遥远的地方》《康定情歌》等,歌词简单易懂,旋律朗朗上口,易学易会。如果教师掌握了这些技能并应用到日后的教学中,对于幼儿开发智力是非常有好处的。所以根据幼师需求进行课程设置,有利于调动幼师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其更好地开展课堂教学。

二、增强教学的互动性

音乐是一门抽象的艺术,包含的类别很多。音乐课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教学培训中如果缺少实践交流,教师调动不起学员的积极性,师生之间就难以形成良好的互动状态。当下很多培训都是偏讲座类的,重理论而轻实践,大课多,小课少,缺乏教师与学员、学员与学员、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交流,更谈不上满足学员个性化的需求。教师参加这类培训后,总会觉得培训内容与自己的实际需求南辕北辙,从而难以提高参与培训的积极性。所以教师台上讲、学员记笔记的“独角戏”形式应该改变一下了。在培训过程中,主讲教师与学员可以共同围绕一首耳熟能详的歌曲进行探究,抓住其中的关键点,进行点对点的讨论和分析。例如讲授儿童歌曲《洋娃娃和小熊跳舞》这首作品时,主讲教师先导入歌曲的节奏变化规律,讲授咬字、发音等重难点知识,然后根据学员的掌握情况进行分组演唱,在演唱过程中,反复训练发声技巧,待熟练掌握之后再加入肢体动作表演,最后进行统一汇报表演。改进课堂的授课形式,避免课堂内容单一化,引导学员多思考、多表演,真正地参与实践,让教学始终处于交流互动的良性状态。

三、灵活使用高效合适的交流平台

在培训中,主讲教师可以进行课堂教学的优化设计,灵活运用各种教学设备。多途径的授课方式包括线上多媒体授课、线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观摩课、听讲座等。学员在多媒体所营造的诸多感官刺激中能更好地掌握学习内容,学习到更多的新知识、新技能。利用与幼师音乐教学相关的授课软件,或者应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采取一种图文并茂的教学方式,使幼师更好地融入到音乐氛围当中,提高课堂的趣味性和生动性。主讲教师在每一章节的培训课程结束后,可利用QQ群、微信群在线上留作业,还可以发送课堂教学ppt、音乐欣赏视频、练声视频等,使学员及时掌握授课思路,提升课下练习效果,为音乐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创造条件。

音乐作曲培训第7篇

【关键词】声乐;辅导;培训;设置

中图分类号:J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8-0075-01

一、声乐辅导和培训的目标和内容

业余声乐辅导和培训,是社会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培养目标一般都是了解、学习声乐歌唱基础理论和演唱风格,提升学员文化艺术修养、审美感觉和音乐素质,掌握或提升个人声乐歌唱素养和技能、声乐表演的演唱风格,培养学员的声乐艺术和相关表演艺术的兴趣爱好,丰富学员的业余生活和精神生活。

业余声乐辅导和培训的基本内容,一般包括:

声乐基础课程:音乐基础理论、音乐史学理论、乐理、视唱练耳训练(听音、模辨、识谱)、和声、复调理论基础知识。

声乐专业课程:声乐、台词、形体、表演、各种唱法技巧、舞台艺术实践等。

声乐基础理论:美声唱法、民族唱法、通俗唱法、原生态唱法的风格特征和演唱特征,以及嗓音的生理卫生及保护等。

除声乐技能培训外,群众歌咏活动和合唱也是社会声乐培训的重要内容。合唱除了要具备一定的声乐技能和科学的发声外,还要学会用嗓子与他人共同歌唱。在人们生活的环境中,有许多人喜欢声乐,喜欢歌唱,因此,通过合唱队培训,培养正确的集体歌唱审美观,掌握一定的合唱技能,增进人际了解与和谐,是开展业余声乐辅导和培训的目的之一。

二、声乐辅导和培训的基本类别

在各级业余声乐辅导和培训中,成人声乐培训和少年声乐培训是最基本的培训类别。随着成年人群生活水平和艺术涵养的提高,唱歌成为成年人群一个重要的娱乐方式。成人声乐培训可通过声乐训练解决他们在歌唱中遇到的具体问题,使声乐培训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同时,业余声乐辅导和培训在教学内容和技术要求上,可以与社会声乐考级相结合,丰富声乐培训的意义和价值。

另一方面,少儿声乐培训与成人声乐培训相比,除年龄特征外,在培训的内容上,注重声乐艺术的系统性,在方法上更注重歌唱技巧的科学性,在思想上更注重学习的目的性。少年儿童从学声乐开始,就需要找一个正规的音乐学校,拜一个有声乐教学资质、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师,系统地学习声乐的基础知识、科学的演唱方法、发声技巧等,否则很容易走弯路。一旦形成不良演唱习惯,改起来就十分困难。同时,也需要进行适当的合唱训练,通过合唱队的培训,以及对中外著名的少年儿童合唱经典歌曲的演唱,让自己进入美妙的音乐世界,培养正确的歌唱审美观点和兴趣爱好。

少儿声乐培训也可以与社会声乐考级相结合,并根据个人的嗓音条件和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培训班。如某少儿歌唱培训班的《教学计划》:

(一)初级班

一期3个月12单元,每单元3课时,主要任务是音乐启蒙及歌唱兴趣培养。

1.培训内容:有趣的节拍节奏、神秘的呼吸和声音、音程音准、模唱练习。2.训练方法:集体训练加单独指导。3.培训目标:培养歌唱兴趣,学会3―5首歌曲。4.使用教材:以《全国少儿歌唱考级作品集》中的1、2、3级曲目为主要教材。

(二)中级班

二期6个月24个单元,每单元3课时,主要任务是学习歌唱方法,培养歌唱能力。

1.培训内容:发声吐字、音准节奏、歌唱方法。2.训练方法:集体训练、单独指导、个人展示三结合。3.培训目标:培养个人的歌唱能力,学会6―8首歌曲。4.使用教材:以《全国少儿歌唱考级作品集》中的4、5、6级曲目为主要教材。

(三)高级班

二期6个月24个单元,每单元3课时,主要任务是学习发声方法和技能,提高综合演唱能力,达到比赛、考级和演出要求,具有较高艺术水平。

1.培训内容:科学的呼吸和发声、规范表演、正确歌唱。2.训练方法:集体训练、单独指导、个人展示三结合。3.培训目标:掌握科学的歌唱方法,提高每个学生的综合演唱能力和水平,提高音乐素养,学会6―8首歌曲。4.使用教材:以《全国少儿歌唱考级作品集》中的7、8、9级曲目为主要教材。

总之,社会声乐教育和学校声乐教育构成了我国声乐教育的一大领域,社会声乐教育部门和学校声乐教育机构的相互渗透,使我国的专业声乐教育不断社会化,使社会声乐教育不断专业化,形成了我国声乐教育事业发展的有利局面。加上两者在声乐教学方法和技术上互相联系、互相促进、互相补充,又促进了我国声乐教育的科学体系逐步形成和不断完善。同时,社会声乐教育和学校声乐教育共存,又构成了我国声乐教育巨大的音乐市场,为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教育,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起着重要的作用。

⒖嘉南祝

音乐作曲培训第8篇

湖北 150名音乐干部培训班充电

10月5日―9日,由湖北省群众艺术馆、湖北省音乐家协会、湖北省教育厅艺术教育委员会联合主办的“全省音乐(创作、声乐表演、合唱指挥)高级培训班”在湖北省艺术馆音乐厅成功举行。

来自全省各地的群艺馆、音协会员、专业剧团、高等院校的150名音乐干部参加了培训。针对学员的实际,每天授课结束前安排半小时进行互动,学员提问,专家释疑。10月9日下午,还进行了现场音乐作品修改,方石、雷子明倾囊而授,点评修改了近50部作品。培训活动得到了学员们的高度赞扬。黄石音乐人柯德胜说:“作为基层青年音乐人,几天来,我感受到来自中国音乐届最有份量的声音,有缘与音乐名家相约武汉、畅享真诚,受益匪浅”。■刘娅

北京

8支欧美乐队11月普及电子爵士乐

首届北京国际电子爵士音乐节将于11月6日在中山音乐堂拉开序幕,在为期4天的演出中,将有来自法国、美国、英国、挪威的8支大牌爵士乐队演出,红手爵士乐队和窦唯的“不一定”乐队也将登台。

电子爵士乐对大部分人来说还很陌生,它在爵士乐原有的基础上不仅加入了各种电子音源,还利用了各种电子合成器帮助演奏。据主办方Eyesight Group集团负责人介绍,本次到京的乐队将涵盖电子爵士乐的各个流派,让北京观众充分认识这种新音乐类型。■易宁

意大利钢琴家北大奏名曲

应意大利使馆文化处邀请,意大利钢琴演奏大师乔万尼・维塔莱蒂将于11月2日在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举办独奏钢琴音乐会。

此次北京音乐会是维塔莱蒂中国巡演的重要一站,他将演奏贝多芬的两首脍炙人口的作品《第21首C大调钢琴奏鸣曲――华尔斯坦》和《第23首f小调钢琴奏鸣曲――热情》及李斯特的名曲《唐璜幻想曲》,值得一提的是,维塔莱蒂大师还将为观众演奏19世纪末意大利天才钢琴演奏家和作曲家索尼的《卡门幻想曲》。这首钢琴曲取材于伟大作曲家比才的著名歌剧《卡门》,汇集了《卡门》中最为世人所熟知的几段具有西班牙民族风格的旋律而写的幻想曲,是难得听到的钢琴佳作。

■一川

上海

欧亚钢琴培训支持经销商

音乐作曲培训第9篇

[摘要]应用型音乐教育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课程目标偏离人才的最终职业目标,重表演技巧,轻音乐综合素质,欠缺“师范性”,教学手段传统、落后。教学改革的途径与措施主要是围绕人才培养目标设置课程,组建适合人才培养特点的专业课程体系,科学设计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式方法等。

[

关键词 ]职教课程观 音乐教育 课程改革

[作者简介]马山雪(1968-),女,辽宁沈阳人,沈阳师范大学,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音乐教育。(辽宁沈阳 110034)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4年度辽宁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课题“辽宁省农村学前音乐教育现状调查与发展对策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w2014146)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5)21-0105-02

在我国,应用型本专科院校中的学前教育、音乐教育、小学教育、艺术教育等专业都需要开设音乐教育类课程,如声乐、钢琴等,许多普通本专科院校也都开设了音乐教育类的选修课。应用型音乐教育课程应当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深化教学改革。目前,高校音乐教育课程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等方面还比较陈旧和落后,培养目标院团化,课程设置科班化,专业技能单一化,这些都不再适应当今社会对应用型音乐教育人才的需求。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加以解决,势必影响音乐教育课程目标的实现,最终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

一、当前应用型音乐教育课程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课程目标偏离专业人才的最终职业目标。长期以来,在应用型音乐教育的教学过程中,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往往受到音乐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人才培养的目标趋向于专业化。音乐院校人才培养以专业技能技巧为主,高水平的演唱或演奏成为学生的学习目标,音乐教育的师范性特点受到严重忽视。音乐理论课设置也相对单一,缺少横向学科交叉,中外音乐史和音乐欣赏课开设较少,使学生对作品的时代背景和思想内涵分析不够透彻,这就导致学生的演唱或演奏技巧比较强,但音乐教学实践能力薄弱,演奏或演唱作品时缺少对作品的深刻理解。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不能很好地胜任音乐教育工作。音乐教育课程主要是为中小学、幼儿园、各种音乐培训学校以及企事业单位培养音乐师资。音乐教育课程的主要特点是其前沿性、师范性和基础性。学生通过系统的专业学习,不但需要掌握专业技能技巧,还需要具备较高的音乐教学能力和音乐运用能力,从而成为一名合格的音乐教师。因此,课程设置的改革和理念的创新势在必行。

2.专业课程之间缺乏协调和统一。应用型音乐教育培养的是具有综合音乐素质和技能的人才,综合技能非常重要,要求学生集识谱(准确理解作品)、演唱、弹奏等多种技能于一身,且要能够同时熟练运用,即具备过硬的“弹唱”能力。可是,以往的音乐教学中,弹唱分离,采取专业音乐院校的教学模式,各学科缺少横向间的有机配合。钢琴课单纯学习弹奏技巧,学生整天练习各种钢琴练习曲;声乐课则主要训练发声的状态及技巧。学生往往是根据自身的条件和自己的爱好,侧重主攻钢琴或声乐的某一方面,这样教学的结果必然造成学生的技能单一,且高不成,低不就。学生只会弹不能唱,或只会唱不能弹,缺乏自弹自唱的能力,更缺乏职业思想和职业意识,这对学生将来适应音乐教学工作会产生不利影响。这一问题形成的根源还是学校没有正确树立职业教育的课程观。

3.课程结构单调,综合性课程开设不足。以往的音乐教育教师培养只注重专业知识技能,忽视人文知识的提升,这与单一的课程设置有着直接关系。一般院校虽然都开设了“教育学”“心理学”等课程,但是很少开设“音乐心理学”“中外音乐史”“音乐欣赏”等课程。由于音乐理论知识课较少,致使学生音乐理论和音乐鉴赏方面的知识欠缺,学生在演唱歌曲时缺少对歌曲文化背景的理解,因此不能正确表现作品的思想境界,在将来的实际教学工作中难以达到相应的要求。可见,课程缺少横向交叉、拓展面不足,其带来的弊端甚大。

4.教学手段单一,教学效率低。目前高师音乐教育课程的教学手段还是相对落后,教学中大多采取传统教学方式,教师示范起主导作用,学生边模仿边实践,缺少音像、视频等辅助教学手段。教学效率不高,教学效果不理想。现在科技高度发达,计算机教学已是发展的趋势,因此,现代教育技术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新课题。

二、音乐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途径与措施

应用型音乐教育之所以存在上述问题,归根结底是因为缺乏职业教育课程观的正确指导,忽视了职业目标对课程的决定性作用。要想彻底改变这一现状,就必须从教育思想、课程理念、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全面改革,以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为根本出发点,以适应社会需要和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改变“学院式”的课程设置和授课方式,使学生能够学有所用,满足学前及初等教育音乐教学师资及不同层次群众对文艺工作人才的要求。

1.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目标设置课程。应用型音乐教育主要为中小学、幼儿园及各类音乐教育机构培养师资。音乐课程的设置要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应用型音乐教育和音乐院校不同,音乐院校的培养目标主要是面向专业院团,培养演员、歌唱家。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应以突出师范特色为主,不仅培养音乐人才,更要培养教师人才。音乐综合实践能力和教学能力在教师的教学工作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否则将无法为学生进行深入细致的讲解,因此,要做到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双师型”音乐教育合格人才。

2.科学构建专业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全面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应用型音乐教育的最终培养目标要通过专业课程体系和专业教学内容体现出来,因此,构建科学完整的课程体系是实现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的核心环节。专业课程一方面要传授基础理论知识,另一方面也要强化专业特技的培养,还要适当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以提高学生就业适应性和竞争力。还要注意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事业的发展而不断调整课程设置,使教学内容保持与时俱进。

公共课和专业课是音乐教育专业课程的主要组成部分,专业课主要分为音乐理论知识和音乐技能,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较高的文化素养是宗旨,在课程的教学设计过程中,以培养学生的多元能力为主。以往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普遍参照音乐院校的课程设置,注重培养学生某一学科的高水平的技能,忽视音乐教育师资的需求。

“师范性”是应用型音乐教育课程的主要特点,为体现这一特点,除开设“钢琴”“声乐”等课程之外,还应开设一门“歌曲弹唱”课程,并通过实践教学,加大课程实训力度,使学生能熟练掌握自弹白唱技能,并且学会歌曲以及伴奏的创编,提高学生边弹边唱边配伴奏的实践能力。另外还要运用各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能力和音乐素养。还应开设一些知识拓展性课程,以使学生掌握相关学科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文化修养。

在课程内容改革方面,要针对学生的实际需求来制定课程,增加一些具有时代感,能够体现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的篇目。在课堂教学的设计上应避免单一性,目前主要存在的问题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过多强调技巧训练,对作品的时代背景和思想内涵等文化理论知识介绍得不够充分,使得学生演唱或弹奏的作品枯燥,缺少表现力,不生动。在教学过程中,在训练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还要细致地带领学生分析文化知识、历史渊源,使学生的音乐综合能力得以全面发展,不仅掌握专业技能,同时不断增进音乐理论知识,为培养具有音乐综合能力的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3.改革教学方式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采取分层次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注重教学的发展规律,不能盲目进行教学,避免低年级学生因学习较难的教学内容感到困惑迷茫,失去兴趣。例如,在声乐教学中,对于初学的学生要注重基础知识的讲解,让学生先从简单的发声练习开始,带领学生练习以开口音和闭口音为主的发声练习曲,闭口音和开口音交替使用,也可以结合较小的、带有旋律的、起伏不大的练习曲进行演唱,使学生能够较快地掌握共鸣腔体和咬字的运用,这些方法对训练学生的歌唱状态和演唱技能都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歌曲演唱也要给学生练习一些旋律简单、歌词朗朗上口的歌曲,如“故乡的小路”“跑马溜溜的山上”等,教学生用最基础的歌唱状态来演唱,声音与气息平稳结合,使学生在歌唱方法与状态方面打下坚实的基础。在钢琴教学中,对初级学生重点强化基本技法的训练,让学生多练习基本音节和琶音,使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弹奏的基本技巧。另外,还要训练学生为儿童歌曲创编伴奏的能力,白创儿歌伴奏是锻炼学生独立掌握伴奏能力的重要前提,多让学生练习一些儿童歌曲的伴奏曲,逐步形成边弹边唱的能力,扭转过去大部分学生普遍存在的能弹不能唱,或者能唱不能弹的低能现象,通过以上练习为学生将来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应逐步提高学习要求。在声乐教学中,因为学生已掌握了演唱的基本技能,具备了演唱的基本状态,对简单歌曲的演唱也掌握了基本要领,因此,应对学生加强声音与气息结合能力的训练,这样会使演唱的声音结实并具有穿透力。歌曲可以结合学生的演唱程度来选择,按照作品的不同风格给学生留曲目,使学生感受各种不同风格的歌曲,训练学生独立演唱的能力,高声区演唱是学生演唱的重点和难点,因此应加强学生的高音演唱能力。分析和理解作品风格也是学生演唱好作品的前提,加强学生文化理论知识的学习,提高学生的文化和艺术素养,使学生能淋漓尽致、带有感染力地表现作品。在此基础上,还应当要求学生掌握一些难度较高的幼儿歌曲的演唱方法和艺术风格,加强学生对儿童歌曲演唱的训练和歌唱质量的提升。在钢琴教学中,学生演奏作品也要随着年级的升高而增加难度。曲目的选择要由浅人深,由易到难,从而提高学生的歌曲伴奏能力。理论知识的学习在这一时期也是非常重要的,钢琴演奏和声乐演唱都离不开音乐理论知识指导,因此,教师应着重对学生讲解乐理知识,并注意引导学生在实际训练中加以应用,这样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