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浅谈乡村振兴的必要性优选九篇

时间:2023-10-02 08:58:48

浅谈乡村振兴的必要性

浅谈乡村振兴的必要性第1篇

一、深刻领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意义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反映了发展的必然、人民的期盼。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决策,在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同时也是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我国发展最大的不平衡是城乡发展不平衡,最大的不充分是农村发展不充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让广大农民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这样的小康社会才能得到包括亿万农民在内的全体人民认可,才能经得起历史和实践的检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

二、我市乡村振兴发展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市农村环境污染形势严峻,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环境不美,产业不强、治理无序、文化无脉。大部分农村的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畜禽养殖和农业废弃物任意排放的问题严重,“污水乱泼、垃圾乱倒、粪土乱堆、杂草乱跺、畜禽乱跑”是一些农村环境的真实写照。农业产业薄弱,欠缺品牌产业和品牌产品,与本省蒲江、丹棱等地的农村产业发展规模还有较大的差距。农民对整治工作的期望值不是很高,自主投工投劳的热情和积极性还不强,农村环境治理还有待加强,长效管理机制还没有建立健全,广大农民尚未享受到共建共享、共创共享时代进步带来的成果。

浅谈乡村振兴的必要性第2篇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乡村振兴个人心得体会范本,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乡村振兴个人心得体会范本一

我很荣幸参加我县今年的在职干部全员培训,这是我入编以来第一次参加培训,感到非常激动。通过党校领导、专家教授的精彩授课,本人受益匪浅,思想觉悟有了很大的进步,也有自己的学习体会和感想。

在报告中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推进乡村发展,实施乡村振兴,对促进社会协调发展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意义重大。

13亿多中国人中,有着近10亿农民,农村成为了中国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民、农村、农业问题关系“幸福百姓”获得感的提升,关涉“美丽乡村”愿景的实现,关乎“乡土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但随着社会变革的急剧转型,三农问题成为了我们心头难以放下的牵挂。“稚子牵衣问,归来何太迟”,乡村振兴已刻不容缓,而只有让人们愿意回、回得去、留得下,乡村振兴方有希望。

乡村振兴,我认为农民必须富,让人们愿意回。乡村若是“梧桐树”,便会引来乡贤游子们这些“金凤凰”,正所谓“家有梧桐树,引来金凤凰”。乡村的振兴发展的对“城归”的引力第一要义就植根于农民生活的富足,从产业发展、社会保障、就业创业、社会治安、养老方面成为农民最为关心最为迫切的问题,只有为农民生活奠定坚实的生活保障,方才能调动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积极性;与此同时,农民工返乡,又能够不断促进广袤乡镇百业兴旺,以创业促就业、增收入,从而打开了农业现代化、城镇化乃至新农村建设的新局面,从而又成为了乡村振兴的有力助推器。

乡村振兴,我认为农村必须美,让人们回得去。农村是农民的家,每个人都期望自己的家能够山清水秀,鸟语花香,改变农村环境,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还农村以“松月夜生凉,风泉满清听”的随意而居是游子们的虔诚向往。而当农药化肥的使用污染了块块土地;当生活垃圾玷污了弯弯清泉;当秸秆焚烧污浊了朗朗晴空,乡村的土壤、水体、大气的污染直接影响菜篮子、米袋子和水缸子的安全,何谈夯实返乡回归之基?失去了乡村清新的空气、干净的水质、安全的食品,乡村振兴就失去了游子们的青睐,就失去了永续利用的战略资源,何谈乡村振兴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建设才是乡村振兴的依托。

乡村振兴,我认为农业必须强,让人们留得下。兴业致富是许多人逐梦的源动力,而守业安居则是广大农业经营者的定心丸。乡村留得住人才是乡村持续振兴发展的应有之义,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则是让“城归”留下创业守业的必由之路。当农业搭上“旅游+”的快车,乡村旅游便为乡村提供了“重塑”与“再生”的机会。随着旅游需求的多元,宁静致远,田园丹青的乡村旅游因其特有的魅力成为人们新的选择,尤其是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及经济迈入新常态、产业结构不断转型升级的时代背景下,乡村旅游将会有更大作为、更大担当,方能不断填充着乡村振兴的底色。

缘木求鱼不可取,竭泽而渔不可行。全民期待“美丽乡村”的今天,用富民之美给村民一个富足的生活条件,用生态之美给游子一个身心休憩的家园,用强业之美给城归一个勃勃发展的生机,只有走上富民、村美、强业的多赢之路,才会实现乡村宜居安康的振兴之梦。

乡村振兴个人心得体会范本二

“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的重大任务,为亿万农民描绘了一幅美丽乡村的现代图景。现如今,各个乡村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生活富裕等角度,推动广大干部群众推动乡村振兴思路更明、干劲十足。

报告中关于脱贫攻坚工作和乡村振兴战略的论述,让我们进一步增强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心和信心。学习精神重在领会重在实践重在落实要做到知行统一,把精神贯彻落实到各项工作中。

一、把精神落实到决胜脱贫攻坚的奋斗目标中。领导干部要把脱贫攻坚当做当前的政治、的民生和最紧迫、最坚决的任务,以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投身到脱贫攻坚中,全面抓好脱贫工作,各级领导干部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完成此次考核任务工作。

二、把精神落实好实践好发挥好。省委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县委也制定了贯彻落实方案,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系统性、长远性和近期目标,要坚定不移把生态保护摆在核心位置,像对待生命一样呵护生态环境,着力解决环境突出问题。

三、把精神落实到从严管党治党各项举措中。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的方略第一条是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最后一条是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做好党和国家事业前提在于党的领导,保障在党的建设,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抓党建就是抓关键的理念,把抓好党建作为的政绩,全面压实“两个责任”,坚决维护好的核心地位,要坚持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推动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不择不扣贯彻落实,要强化干部管理,持之以恒整风肃纪高压反腐,着力建设一支忠诚干净担当作为的干部队伍。

四、把精神落实到今年的各项工作任务中。脱贫摘帽需要各乡镇各部门互相配合,一定要早部署早谋划,要趁着学习贯彻精神的东风,全力以赴、全面动员,亲临一线督促指导攻坚克难解决问题。以一天也不耽误的精神,全力抓好生态保护、脱贫攻坚、产业发展、重点项目建设等工作,确保各项目标圆满完成。

乡村振兴个人心得体会范本三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党的作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部署,这是党中央着眼于推进“四化同步”、城乡一体化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升亿万农民获得感幸福感、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和实现中华文明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我们党“三农”工作方针政策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我国幅员辽阔,南北贫富差异较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从实际出发,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举各方之力,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目标、更有力的举措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努力谱写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

要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产业振兴是基础。发展是第一要务。实施乡村振兴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彻底解决农村产业和农民就业问题,确确保当地群众长期稳定增收、安居乐业。而无论是解决农民就业还是确保群众增收,都都需要以产业发展为基础。农业强,产业必须强。产业旺,乡村振兴才有底气。要实现产业兴旺,首先要构建乡村产业体系,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重点是通过培育农业品牌、增强科技创新、强化城乡融合,补齐农业发展短板,促进农村产业集聚。

人才振兴是支撑。“人才兴,事业方兴”。发展离不开人,乡村振兴自当不例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关键要解决人的间题。由于受前些年农村发展“钱景”不大的影响,大量人口外出务工,农村缺人特别是缺少能人的问题,已经成为振兴乡村的制约瓶须。因此,实施乡村振兴必须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做好农村人才政策这篇大文章,完善人才服务机制建设。既重视本土人才的培育,培养一大批新型职业农民,使之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主要生カ军。也要广纳懂科技、懂市场、懂法律、懂管理的贤才能人到农村来创新创业,让农村成为贤才能人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建设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高质专业化乡村振兴队伍,增强农业发展的创新驱动力和农村产业发展以及经济社会发展活力。

文化振兴是灵魂。乡村文化建设是乡村振兴的源头活水。乡村文化作为我国社会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着乡土人文之美。如果说没有乡村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更或是没有乡村文化的同步振兴,那那乡村振兴就失去了真正的灵魂。因此,实施乡村振兴必须抓住乡村文化这一灵魂根本。不仅要顺应新时代的要求,推进城乡文化融合,保护并传承好乡村文化,增加文化产品,促进文化供给,大力发展具有特色的乡村文化及其产业。还要打通农村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__文化服务难题,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乡村深深扎根,不断提高农村群众在文化成果上的获得感以及在精神文化生活上的幸福感。

生态振兴是根本。“録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是人类生存的基础,只有实现生态振兴才能体现文明和谐的乡村振兴目标,乡村振兴离不开生态振兴,绿色发展是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由于前些年农村环境保护相对滞后,这无疑为农村生态振兴带来了更多的难题,需要花费较大的力气来解决。必须坚持绿色生态导向,改进农业生

浅谈乡村振兴的必要性第3篇

清华大学各位教授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乡村振兴和新型城市化、生态农村与乡村振兴、领导力提升与团队建设等内容作了深入浅出的讲解,结合平时对关于扶贫攻坚系列重要讲话的学习,我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乡村振兴和新型城市化、生态农村与乡村振兴以及对扶贫开发工作作出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

我认为,要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理论联系实际。只有学以致用,坚持用关于扶贫攻坚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指导工作实践,同时在实践中不断加深对关于扶贫攻坚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理解,才能真正把这一精神落到实处。

通过学习,我深刻领会党在新的历史时期对于推进乡村振兴的战略地位以及重大意义,进一步明确了农村工作的具体要求,并将作为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持之以恒,抓紧抓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部分群众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还存在大量低收入群体。一方面,扶贫工作受到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工作环境不断得到改善,工作力度不断加大,扶贫工作成效更加突显,给农村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另一方面,机遇与挑战并存,要抓住机遇谋发展,就必须开拓创新,积极探索新时代扶贫工作的新思路和新办法。

这次培训对我来说,是一次难得的学习、交流机会,平时由于忙于日常事务,对扶贫政策和乡村振兴战略等理解的不深入、不透彻。这次培训从另一个角度尽观自己的不足,对我来说是一种收获,更是鞭策我进步的一种力量。作为政协党支部书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将带领党支部全体成员从以下几方面做好扶贫工作:

浅谈乡村振兴的必要性第4篇

一、学习体会

我理解的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从严治党是中国共产党治党的重要原则;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宗旨性质是我们党的最高价值取向;担当作为是党和人民对新时代党员干部的基本要求和殷切期盼;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是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党性修养是树立和坚持正确的立场、世界观;廉洁自律是党员干部的立身之本、处事之道和为政之要。可以说这八个方面既涵盖了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是对党的建设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总要求,也指出了做好党的建设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的抓手方法,是我们当下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根本指针,更是推进新形势下全党始终保持头脑清醒、坚定理念信念、明确前进方向、理清工作思路的有力武器。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将之运用到我们乡村振兴的具体工作实践中去。

二、自身存在问题

(一)理论学习强度还需加强

在理论学习方面,能够做到原原本本学,联系实际学 ,但是在深入思考学上,还不够彻底;能够做到学原著,但是在悟原理上还不够深入,由于本人业务工作任务十分繁重,每天的学习时间较少,学习时偶尔出现走马观花、囫囵吞枣德的现象。

(二)对党员教育管理不够

作为支部书记,对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抓落实不到位,由于公司刚刚成立实施和谋划的项目共有7个,涉及群众十余万,乡村振兴业务工作重大,公司成立以来,只注重带领公司全体职工,尤其是党员干部,夜以继日攻坚克难,探索乡村振振兴,可借鉴、可复制的科学发展路径,几乎所有的时间都用在了乡村振兴的业务工作上,作为公司党支部书记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不到位,谈心谈话制度落实不到位。

(三)对相关工程管理等专业知识掌握不够

随着从国土局长到国有企业负责人的角色转变,新的工作岗位对本人业务知识有了新的要求,自公司成立以来,在新的业务领域一直处于边干边学的状态,虽然自身有了较大提高,但是仍然缺乏系统、全面的业务知识。

三、整改措施

(一)关于理论学习强度还需加强问题

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提升思想高度,提升学习强度。在今后工作中,工作再忙,也要杜绝浅尝辄止的学习方式,在深入思考、悟原理上下功夫,做到学有所获,学以致用。同时,还要发挥带头作用,督促、带领公司所有党员干部学原著、悟原理,用党的理论知识武装头脑,指导实践。目前,个人学习问题已经得到改善,公司全体党员的学习热情也日益高涨。

(二)关于对党员教育管理不够问题

今后工作中,要切实履行好党支部书记职责,做好支部建设和党员教育管理工作,认真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组织好支部组织生活活动,开展好党员谈心谈话工作,对谈什么,怎么谈,达到什么样的效果,做到充分考虑,充分准备。对干部培训、制度落实进一步

执行到位。目前,经过本人对问题的充分分析思考,公司支部组织生活正进一步完善,三会一课等制度执行到位,谈心谈话制度已经落实,并达到了良好效果。

浅谈乡村振兴的必要性第5篇

摘要:

乡镇处于国家政权的最基层、加快发展的第一线、服务群众的最末端,乡镇党委书记作为党在乡镇工作的领头人,担负着全面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大政方针政策,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职责。当好新时期的乡镇党委书记,既是一项技术,又是一份责任;既是一种挑战,更是一门学问,需要我们认真思考、积极探索、深入研究。基于当前的社会经济发展趋势,乡村振兴已然提上日程,在发展中面临许多重点难点问题;如何处理好这些问题,乡镇党委书记发挥好作用至关重要。

关键词:乡村振兴  难点  发展  思路  重要性

乡镇处于国家政权的最基层、加快发展的第一线、服务群众的最末端,乡镇工作做得好不好,关系改革全局,影响发展布局,牵动稳定大局。做好乡镇工作,乡镇党委书记发挥好作用至关重要。乡镇党委书记是乡镇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担负着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维护稳定、推动和谐的重要责任,履职质量关乎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关乎党的事业兴衰成败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新时期乡镇党委书记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当好新形势下的乡镇党委书记,既是一项技术,又是一份责任;既是一种挑战,更是一门学问,需要我们认真思考、积极探索、深入研究。在乡村发展中的重要性也是显而易见的。

新时期乡村振兴发展过程中,客观的反应出了一系列的重点、难点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乡村凋敝趋势加强 

乡村凋敝,也被描述为农村空心化,指人口外出、产业空虚、农村落败等一系列社会现象。这种现象导致了大量社会问题,比如留守儿童、空巢老人、土地撂荒等,成为农村可持续发展和农民幸福感提升的“伤口”。欲求乡村振兴,首先要找出乡村凋敝的根源。一个村庄的衰落基于各种因素,归纳起来就是资源贫乏。当地群众为了追求更加幸福的生活,不得不“人往高处走”。当前,不少地方已经认识到这一弊端,采取了一些弥补手段,乡村文化与文明的火种才得以更好地存续。“必须清晰地认识到,资源并不仅限于基础设施领域,还包括制度、体制、人才、技术、资金等要素。”这些因素之间相互关联,牵一发而动全身。比如人才短缺、管理落后、资金匮乏等,这些若得不到根本改善,农村仍将缺乏足够吸引力。

二、妥善处置各种关系成为必然

眼下,“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的理念早已深入人心,“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正在转化为切实的景象。未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妥善处理两组关系:一是优先发展与兼顾公平的关系。有的地方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时不是全盘考虑、统筹推进,而是将资源往个别乡村聚集而忽视了其他村庄。这样容易出成绩,但与全面小康以及均衡化发展要求不符,也会引发社会不公。二是基础建设与生态保护的关系。不能狭义地理解乡村振兴概念。经济发展是乡村振兴,环境变好了也是乡村振兴。乡村振兴应当因地制宜,一些生态脆弱、生态价值大于经济价值的区域,基础建设应当让位于生态保护,在保障村民生活水平的情况下,实现生态的振兴。

乡镇党委书记“官”不大,却管理着成千上万人口,大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小到普通老百姓的衣食住行,可谓事无巨细,包罗万象。特别是这几年来,农村面临的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如何处理好这些重点、难点问题,给乡镇党委书记的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也面临很大的压力和挑战。结合本人七年来先后担任乡镇长、党委书记的工作实践和切身体会,对如何更好的处理发展过程带来的一系列问题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把脉会诊,摸清家底,理清发展思路。

(一)围绕中心抓发展。发展是硬道理,只有发展才是乡镇一切工作的主题和灵魂。要充分认识和理解“大发展小困难、小发展大困难、不发展最困难”的深刻含义,始终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一要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一个好的发展规划,是推动乡镇快速发展的重要纲领。乡镇党委书记要审时度势,准确理解上级精神,深入调研本地情况,总结、继承发展经验,超前思谋,集思广益,抢抓机遇,科学决策,创新发展举措,制定出一个好的发展规划。只有发展规划制定好了,思路才清晰、方向才明确、步子才稳当,才能防止和克服“情况不明决心大,心中无数点子多”的瞎指挥现象。二要抓好产业调整和支柱产业的培植。把经济结构调整作为乡镇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促进传统农业的优化升级,提高农业的整体效益。坚持打造“一村一品竞相发展”的思路,整体推进,打造自己的特色,扩张自己的优势,建立自己经济发展的“坐标系”,大力培植“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市场“亮点”。三要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基础环境是形象,也是隐性的生产力,良好的基础设施建设,是发展乡镇经济的强力支撑。四要借力发展、借智发展。

(二)了解群众的所思所盼。要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将群众答应不答应、赞成不赞成作为基层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善于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发扬民主、集思广益、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不断发现工作的薄弱点,确定开展工作的突破口,并纳入全年的工作目标。

(三)了解本乡镇发展的优劣之处。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深入了解不同乡镇发展存在的优势与机遇、困难和挑战,用开放的视野明确乡镇的发展的目标和思路,从乡镇农业产业、人文旅游资源挖掘等方面找到当前工作的切入点。从县域经济发展格局中,分析出本地发展的优势和机遇,明确发展方向和主导产业。同时,结合给予本地的发展定位和任务,拓展发展空间,积极向有关部门争取政策、项目和资金的扶持,实现经济社会的快速、健康发展。

二、夯实基础,凝聚发展正能量

一是抓好舆论引导。尊重当地民风民俗,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形式把党的声音灌输到群众中去,主动占领辖区内的社会舆论阵地,让党员群众的思想和行动与党和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同时,注重典型宣传,用榜样的力量去影响群众的言行。二是抓好群众力量的运用。通过组织召开联谊会、推荐会、同乡会等形式,组织和动员群众力量为本地经济、社会建设做贡献。

三、强化发展,制度先行

建立健全目标管理制度。年初,按照安全稳定、党建工作、脱贫攻坚、环境保护、经济增收、工程建设等等内容,逐一细化指标,下发各村。年中通报进度,年底肯定成果,逐项督查,严格奖惩,确保各村都有看得见的成果,赢得群众的认可。

四、强基固本抓队伍

事业成败,关键在人。作为乡镇党委书记一定要抓好队伍建设,培养优秀的干部队伍、党员队伍和农民队伍,团结带领他们搞好各项工作。

(一)抓好干部队伍建设。推进事业发展,实现新跨越,归根结底要依靠各级干部团结带领群众来实现。

浅谈乡村振兴的必要性第6篇

回顾乡村振兴的心得体会范文

“四月春光好,正是读书时”。在春光明媚的四月,我有幸到百年名校——西安交通大学学习,五天的培训,让我受益匪浅,仿佛经历了一次文化之旅,一场视听盛宴。培训结束后,仍然回味悠长,也引发了我对于乡村振兴的一些思考……

党的报告中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而乡村振兴就是要以农村经济为基础,努力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我认为建设美丽乡村始终都离不开文化。

文化是生态宜居的守护者。说美丽乡村建设就是要“看的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乡村的青山绿水是我们耐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中国自古以来就讲究遵循自然法则而生存。继承和发扬传统的生态文明观,让人们懂得“仁民爱物”,发自内心崇尚自然,珍惜环境,才能从根本上守护住我们的青山绿水。

“乡愁”对于乡村来说是对乡土文脉和故土文化的记忆。乡愁可能是一棵长在村头的古树,可能是一间破旧的祠堂,可能是一出家乡的戏曲,还可能只是一位儿时的玩伴。这就需要加强对遗址遗迹、宗族祠堂、田野文物的开发保护,传承乡村文脉,让村民在精神上有归属感。让更多乡贤回到故土推动乡村文化的传承,建设美丽乡村。

文化是产业兴旺的金钥匙。乡村产业无论是农业还是第三产业,都需要注入文化内涵,否则就不能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我们平利是女娲故里,中国名茶之乡。当我们的茶饮产业注入文化内涵,整合品牌力量,平利的绞股蓝和绿茶也会像西湖龙井、武夷山大红袍一样名扬四海。到那时,我们卖的就不仅仅是茶而是健康和文化。

谈到乡村振兴就会想到乡村旅游。而乡村旅游的持续蓬勃发展,更要注重挖掘文化内涵。一个地方的历史积淀、气候环境、风土人情、饮食起居,风俗习惯等等构成了一个地方的地域文化,而这种文化带给人们的是不同于其他地方的精神体验。譬如,有人喜欢“大漠孤烟直”的苍凉,有人喜欢“海上生明月”的意境。我们要做的就是深入挖掘本地的地域文化,让每一个来平利旅游的客人感受到这片土地与众不同的魅力。

文化是乡风文明的约束力。“仁义礼智信、诚孝检勤和”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在党的报告中指出,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在乡村振兴中,如果我们充分发掘乡规民约、族谱家训这些道德资源,发挥身边榜样的力量。让向善向美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凝聚人心、引领道德、淳化民风,那么“路不拾遗”、“夜不闭户”、“邻里和睦”等等都会成为村民发自内心的尊崇。

农村的公共文化建设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只有健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才能保障村民的基本文化权益,提高乡村文体活动质量,让广大村民在丰富的文化体验中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和道德观念。

《周易·贲卦·彖传》中解释文化,“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文化是有形的,更是无形的,它无时无刻都在影响着我们的“三观”和生活方式,要想振兴乡村,就得以文化铸魂。有了灵魂的乡村便有了生机和活力,有了青山绿水和乡愁,有了希望和未来。

回顾乡村振兴的心得体会范文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精神,进一步拓宽视野、转变思维,更好地抓党建引领促乡村振兴,通过参观多个美丽乡村建设点、园林基地、采摘基地以及党群服务中心,听取了相关负责人对该村党建引领、美丽乡村、文明创建、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等工作的详细介绍。对“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夯实基层党建,巩固振兴基础

整合优势资源,让党支部成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先行者和命运共同体。选派街道优秀年轻干部担任党建指导员,常驻基层支部指导各项工作开展。发挥党小组长基石作用,选优配强中坚力量,构建更为稳固的组织框架和后备梯队,培养一批懂基层、爱农村、爱农民的干部队伍。

二、着力把脉定向,带头振兴示范

在乡村振兴建设中,党员干部“早九晚九”的工作模式成为一种心照不宣的行为准则,每个干部在埋首案头、山间挖土、走访宣讲之间自然交替,让党员干部带头成为“乡村振兴”一道最靓丽的风景线,成为服务群众最有力的回应。

三、做好融合文章,激发振兴活力

做好“城乡融合、以城带乡”文章,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充分挖掘“山水、村落、生态”等旅游资源,开发自耕园艺、家庭自助厨房、互联网销售平台等农业延伸特色服务,探索城乡共享菜园建设模式,提升本地农副产品附加值。结合实际,建立党员群众讲习所,讲习内容涵盖党课、农业技术等各方面专题,大力培育有担当、勤作为、懂技术的新型农民。成立新乡贤委员会,推选堪担表率、经验丰富的村民担任乡贤,积极参与村民矛盾调解,构建村风淳朴、村民自治的和谐乡村文化。按照就地取材、就地造景、节约资源、不大拆不建的要求,充分利用闲置土地及房屋资源,引导并规范村民发展农家乐、茶馆、小超市等家庭经营,打造绿水青山的生态样本。四、突出党建引领,找准乡村振兴着入点

打造服务型基层党组织作为党建工作的总抓手,坚持加快乡村振兴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始终将加强党建工作摆在首位,以农村党组织为龙头,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以发展现代农业为依托,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大力推进党建引领乡村振兴。

建强组织作保障,抓好领导班子和党员队伍建设,提升新时代党领导农村工作的水平。

回顾乡村振兴的心得体会范文

目前,乡村振兴热遍及所有农村区域,各地政府热情高涨。在基层扶贫过程中,通过观察分析了解,我认为,在普遍的发展热潮中尤其需要冷静的理性思考:乡村振兴需要的是高质量的、持久的振兴,不能搞不切实际、不顾长远的无序开发;要克服只顾当前、不顾长远的短视,立足本地实际,树立“功成不必在我”的担当,在特色上下功夫,在差异化上求突破,在发展增收上谋出路。按照当前三洲的实际,必须突出抓好“三头”:

一.把握一个重头:资源的保护和规划

在当前三洲的发展中,三洲的优势在于自然资源,三洲的特色在于生态宜居。要实现乡村振兴和融入三洲建设,就一定要牢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把农村的优势资源挖掘并发挥出来,只有把农村的生态资源保护好,才会将其变成金山银山。一要对农村生态系统进行修复、保护。过去,我们对一些地方的农业资源过度开发消耗,破坏了原有的生态系统,为此我们应开展河湖水系连通和农村河塘清淤整治。二要深化农村“三清三拆三整治”。全力抓好旧危泥砖屋拆除、村道巷道和屋前屋后环境卫生整治,为广大群众营造整洁舒适的居住环境;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畜禽粪污处理、废弃农膜回收、病虫害绿色防控等行动,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实施农村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三要抓好资源的利用规划。针对乡村资源要素的配置、土地开发利用、耕地保护及经济、生态、社会的发展,制定好近期和远期发展目标规划,既突出功能统筹、产业融合,又强调生态文明和城乡共融发展,做好人与自然、资源与生态、发展与环境的融合,增强规划的可行性和长远性,让规划经得起时间和实践的检验。

二.强化一个带头:干部的引领和表率

“村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乡村振兴要靠千千万万个坚强的农村基层组织,要靠千千万万个优秀的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法宝就在于支部是核心,书记是带头人,村干部是服务员。发挥村干部模范表率作用要把握好三个方面:一是要守好基层组织主阵地。各基层组织要以抓好党建为引领,建强班子、带好队伍,强化宣传、善于引导,依法办事、规范治理,整合资源、借力发展,进一步地摸门道、找窍门,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二是要争当基层发展的“领头雁”。作为村干部,要想方设法帮群众增收,让群众的钱包鼓起来,这样才能通过发展来解决难题,凝聚人心。当前特别是要打好精准扶贫这场硬战,村干部作为“一线战斗员”、“一线指挥员”,必须守住自己的阵地,在推进脱贫攻坚中举好旗、领好路,想方设法带领村民发挥本村优势,推进产业扶贫。三是要当好基层群众的“贴心人”。作为村干部,不仅要严格依法办事、按规则办事点才节,一碗水端平,而且要善于处理村务,集中民智把好事做好、实事办实,成为治村有方、持家有道的当家人。同时,要做到胸有情怀愿担当,做到身真入、心真沉、情真融,帮助群众解决好最盼最难最怨的事情,及时疏导和化解矛盾纠纷,培育文明道德风尚。

三.突出一个龙头:企业的辐射和带动

当前,三洲大部分农村青壮劳力大部分外出务工,造成部分农田丢荒,即使有耕作的也是一家一户分散劳动居多,只能基本满足自家日常生活,村庄空心化程度严重。乡村要振兴,必须引进和培育一批龙头企业,成立各种各样的农村合作社,采用“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等合作模式,将零散、分块租赁给散户的土地集中回收,引导农民通过土地入股、资金投入、投工投劳等形式参与进来,鼓励农民依法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入股等方式流转承包地,探索村委会以资产、资金、资源入股发展现代休闲农业,直接有效增加村民和村集体收入。有条件的乡村,可以引进旅游开发公司依托村内山水自然资源、人文民俗风貌条件,大力发展乡村休闲观光旅游业;充分发挥乡村节庆、创意纪念品、文创民俗等吸引游客的特点,进一步整合业态、做大规模,使乡村旅游真正具有地方特色;要注重促销,千方百计通过多种渠道扩大影响,吸引客源,通过乡村旅游带动地方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农户发展农家乐,乡镇和有关部门要给予全力帮助与指导,发展一家,巩固一家。

回顾乡村振兴的心得体会范文

产业兴旺是重点。对于最为基层的农村而言,如果没有一个兴旺的产业去支撑其发展,就不可能有明显的进步与提升,因地制宜,发展具有本地特色的产业,才能够体现独特性,才能够可持续。

生态宜居是关键。诚然如此,倘若只要金山银山不顾及绿水青山,这只能是走不可持续发展的老路,有悖于我们当前所倡导的绿色发展的理念。

乡村文明是保障。没有一个好的投资或者发展的外部环境,那么就没有一个稳定的基础,发展的前提是稳定,大环境的稳定就是最强有力的保障。

治理有效是基础。实现乡村文明一方面是要依靠我们正确的引导,积极的宣传,从思想观念上转变原先落后的、不文明的行为,另一方面就是要通过行之有效的治理途径,从客观上监督管理不文明等行为,从基础上提供保障。

总而言之,乡村振兴战略的总方针总要求就是总书记提出的20个字: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也就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和政府对城乡关系进行历史性的重新定位,实际上是一个战略转型,即城乡一体,农村优先,最终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种转型说明,农村农业工作是中国全局性、战略性、决胜性的工作。

浅谈乡村振兴的必要性第7篇

2.开发丰富党的执政资源,努力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潘宇,PanYu

3.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张海鹏

4.邓小平与中国和平崛起王敏

5.树立法制观念坚持依法执政王家语

6.政府职能与行政方式转变问题研究冼凌燕,杨华伟

7.部分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失败的原因剖析黄剑彰

8.广西推进工业化进程的思考林绮萍

9.以科学发展观看当前宏观调控顾松,GUSong

10.广西与东盟国家的经济合作模式探讨郑敏

11.浅析我国城市郊区化王国艳

12.树立科学发展观,大力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丛革新,CongGexin

13.加快宾阳县小城镇建设的几点思考覃业宏

14.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开拓文明发展道路丁宪浩,DingXianhao

15."以农为本"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治本之策韦庆儿,WeiQinger

16.加快"绿城"生态交通建设的思考谢斌,XieBin

17.南宁市建设主题公园的构想刘炳献,赵力,LiuBingxian,ZhaoLi

18.对完善我国陪审制度的思考黄永波

19.浅谈《史记》的思想性和人民性钟育强

20.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实施人性化管理的思考汪譞

1.融入"一轴两翼"抢抓新兴机遇确保乘势而上张伦书,ZhangLunshu

2.持续创新:八十五年的执着追求王德宾

3.强化共产党员"意识"的思考张玲,ZhangLing

4.社会阶层分化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刍议陈季宁

5.: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道路的开拓者黄志恒

6.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中华民族繁荣昌盛的精神支柱王克群

7.社会主义荣辱观对和谐社会的作用王金豹,WangJinbao

8.以社会主义荣辱观推进中华人文精神建设宋一

9.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打造卓越企业精神李振艺,LiZhenyi

10.扶助弱势群体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张君善,黄永久

11.加强公共危机管理促进和谐社会建设谢端云,XieDuanyun

12.欠发达地区城市政府在跨越式发展中的作用因素研究——以南宁市为例谭漓

13.对南宁市工业信息化建设"十五"调研与"十一五"规划的建议廖希林

14.内陆中小城市核心竞争力理论框架设计综述谢柯凌

15.用循环经济理念指导桂西铝业可持续发展杨峻,YangJun

16.浅析我国企业营销能力的现状及衡量指标宁振宇

17.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强力推进新农村建设韩永廷

18.浅谈县乡政府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职能转变张天云

19.以党的先进性建设推动农村先进文化建设黄燕

20.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初探马娟,MaJuan

1.论新时期党的文化领导权的巩固杨剑声

2.农村新型基层党建模式探析卿秋军,QingQiujun

3.新农村建设中培育新型农民的几点思考张洁云,ZhangJieyun

4.现代农业视阈下的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创新研究——以东台市建立农业科技成果快速转化新机制为例夏益俊

5.现阶段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新思路新举措韩永廷,HanYongting

6.行政问责制的合法性及其危机韦春艳,漆国生

7.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与团伙犯罪之比较黄永波

8.论行政指导救济禤彦

9.中国水务市场体制改革研究尤然

10.南宁市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绩效测评——基于江南区四个示范村的实证分析顾松,廖希林,GuSong,LiaoXilinHttP://

11.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南宁市法治建设梁卫军

12.浅谈南宁城市文化建设林绮萍

13.构建服务型政府以体制创新带动南宁大发展蒋玉,JiangYu

14.统筹县区经济增强南宁城市综合实力李展冬,陈玉良,刘少莹

15.科学开发利用人才资源促进武鸣经济又好又快发展韦丽明

浅谈乡村振兴的必要性第8篇

农村公路是保障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最重要基础设施。本文主要结合封丘县农村公路建设现状,按照国家相关技术规范要求,结合施工质量控制的特点,从路基工程、路面工程和桥涵工程等3个方面,研究农村公路施工质量控制。

【关键词】

农村公路;公路施工;质量控制

农村公路是国家公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截至2013年底,我国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378.5万千米,99.97%的乡镇和99.7%的建制村通了公路。农村公路的建设必须在控制建设成本的基础上保证质量,节约用地特别是基本农田,同时要注意节能降耗,保护生态环境。施工质量控制是指在明确的质量方针指导下,通过对施工方案和资源配置的计划、实施、检查和处置,进行施工质量目标的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的系统过程,是农村公路建设工程中最重要的工作,是工程建设项目成本控制、质量控制、进度控制三个目标的中心目标。农村公路的组织难度比较大,建设技术标准相对较低,必须加强施工质量控制,保证公路质量,才能保障其有效发挥作用。

1封丘县农村公路建设现状

近年来,封丘县通过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农村公路建设养护投资力度,群众出行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省市一、二级公路和地方硬化道路1584多公里,2008年实现了村村通。2014年,封丘县按照有关要求,结合实际情况,实施农村公路“三年行动计划”乡村通畅工程,计划在2014-2016年,多渠道筹措资金,集中建设农村公路225.7公里,争取实现乡镇政府驻地至所辖行政村有一条路况良好、符合等级要求的道路,逐步打通乡际、村间的断头路。鉴于农村公路施工单位资质较低,施工人员素质不高等实际情况,封丘县交通运输局加强农村公路施工质量控制。封丘县交通运输局要求农村公路建设施工必须严格执行相关的技术规范和质量检验的评定标准,认真从原材料、配合比、施工工艺、施工工序等各个方面把关,保证工程质量。项目管理单位必须督促指导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对施工质量控制关键点开展单位全部人员技术培训,使所有的施工和监理人员准确把握关键工序的施工要点。

2路基工程质量控制

路基填筑方面,使用的材料必须合格,不准存在使用建筑生活垃圾和腐植土等不合规定的材料。路基填筑材料必须均匀,不能混有植物和大石块。在路基填筑之前,必须对土质材料做液塑限实验,从而确定土类、塑性指数,明确填筑性能。必须对填充材料进行标准的击实试验,从而明确最大的干密度和最佳的含水量。路基填筑,要全幅分层填筑并分层碾压,碾压厚度要从严控制;路基一次的填筑密度必须大于设计值;对含水量要从严控制,并根据具体的压实工艺控制摊铺的厚度,压实度要逐层检查,路基压实度和压实均匀性要符合标准。使用透水性良好的材料回填桥涵等构造物台后,回填碾压每层压实厚度小于15cm分层。选用无风化、无水锈石料进行路基防护工程的圬工砌体,按照设计要求确定强度及尺寸;机械拌合砂浆拌制,用重量法计量;石料洒水冲洗干净后砌筑,小面朝上,合理搭配丁顺面,砂浆饱满;临空面砌体应均匀美观勾缝;完成砌体不得扰动。

3路面工程质量控制

按照规范要求的实验项目和频数,进行路面原材料的质量控制,从外购买的原材料要求实验,指标必须符合规定,不得使用不合标准材料;单位自采的材料要保证规格质量符合标准。底基层和基层施工时,计量必须准确、拌合保证均匀,厚度保证满足要求,碾压要在最佳含水量情况下进行,密实度达到最大;提倡基层施工厂拌机铺,采用路拌法施工拌合深度要确保,不得发现夹层;基层完工后应控制交通,及时养生。路面面层的施工,质量管理必须强调强度、均匀性和耐久性。采用沥青混凝土结构时,拌合质量、油石比、摊铺温度、压实机具配置、碾压温度、压实度等必须严格控制。沥青混合料的质量、各个温度应符合规定,应均匀、缓慢、连续摊铺,摊铺层的厚度,路拱和横坡等方面随时检查。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时,水泥质量、含泥量、碎石、拌合质量、配料比精度、振捣等工序严格控制。采用强制式拌合设备,保证水泥混凝土拌合均匀和配比准确。根据现场条件,原材料选择满足质量要求、性能稳定的。配合比确定、施工工艺和设备种类应符合要求。施工组织设计要详尽,施工质量保障体系要完备。人工摊铺混合料,防止混合料离析,不准耧耙和抛掷。振捣机具选择合适的,振捣时间必须保证。切缝时间应是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25%至30%时,按等间距设置,不得有错位弯曲,间距不小于板宽,不大于6米。路面灌缝后才可以开放,让车辆通行。混凝土路面应检查路面厚度、宽度和顺直度,外观上要求无麻面、蜂窝、脱皮、掉角、裂缝、缺边和露石。

4桥涵工程质量控制

正确设置结构物位置,准确设置各部尺寸,保证结构安全、使用功能有效。基础必须具有足够的承载力,较强的抗冲刷能力。如果发现地基土质或岩层等方面情况,与设计给定的情况不符,要立即上报。原材料质量加强控制,进场使用的水泥、钢材、碎石、砂等材料必须经过试验合格。混凝土或砂浆配合比要科学确定,水泥混凝土的设备、运输、浇注、养生等质量要按标准控制,尽量采用商品混凝土。普通钢筋混凝土施工模板刚度和平整度必须保证,支撑牢固,不发生漏浆。钢筋的使用和加工满足规定要求,严格控制预应力结构。从专业预制场采购上部梁板,并加强监管。

5结语

农村公路施工是一项复杂的工程,涉及多个方面,为了保证施工质量,需要对影响施工质量的路基、路面、桥梁等主要环节进行严格把控。必须加强对施工人员的技术培训,做好材料的质量控制与检验工作,完善对施工机械设备的管理,严格遵守施工技术要求,强化工程监理。只有各项工作有效协同,才能够使农村公路施工质量符合要求,满足广大农民群众的出行需求,进而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喇佳文.公路施工质量控制要点与对策研究[J].路桥工程,2015.

[2]李玉梅,杨家兴.公路现场施工的控制要点[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

[3]何忠平.浅析农村水泥混凝土公路施工质量控制要点[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4.

[4]徐向东.谈公路施工的质量控制要点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

[5]江进风.浅谈影响公路施工质量的因素及其控制措施[J].价值工程,2015.

浅谈乡村振兴的必要性第9篇

乡村振兴,文化为魂。乡村文化振兴为乡村振兴走访座谈各地干部群众和文化专兼职人员,实地查看农村文化设施建设,认真听取各方面意见建议,对全市加强农村文化工作、推进乡村文化振兴进行了调查和思考。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市农村文化发展现状

近年来,随着时代的发展、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群众对精神生活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对发展农村文化的要求越来越高,农村文化整体呈现出昂扬发展之势。宜城市农村文化发展当前主要表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以广场舞为引领的群众文化活动自发兴起。这几年,广场舞以其简便易学、门槛低易组织、娱乐性和健身性兼而有之等特点,为广大妇女所接受,迅速从城市传向农村,成为我市农村群众文化生活的一个最大亮点。目前,全市227行政村(社区)村村都有跳广场舞的。有的镇(办)每个群众居住相对集中的地方都有。郑集镇初步统计,全镇有80余支广场舞队伍。广场舞的兴起让农村干部群众看到了农村文化活动的魅力,也激发了农村群众进一步开展文化体育活动的热情和积极性。玩龙灯、舞狮子、踩高跷、划旱船等不少传统节目也在群众的期盼中走上了舞台,健身器材开始遍布农村大小广场,健身步道在经济条件较好的镇(办)推出,农村(街区)公园建设也提上一些镇(办)村的工作日程。群众文化生活不断兴起,地方顺势而为,形成了一个亟待蓬勃发展的局面。

2、文化体育活动设施建设不断跟进。按照省有关文件要求,宜城市10个镇(办)文化站已全部更名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中心设有图书阅览室、教育培训室、多功能活动厅,镇(办)政府所在地都建有文化活动广场,面积一般都在500平米以上。227行政村(社区)也按要求把村里原有的农家书屋改造成了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都设有图书阅览室,还增设了电子阅览室、文化娱乐室。大多数行政村已经在村级办公场所附近修建了村级文化活动广场;有的镇(办)不仅实现了广场的全履盖,还在自然村落、人口相对集中的地方兴建了广场;有的镇(办)在修建村级文化活动广场时,还在附近增设了文体设施、儿童娱乐设施,大大丰富和方便了群众的文化生活。

3、农村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成为自觉。在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快速融入城市文明的今天,留住乡愁、留下记忆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保护农耕文化、保护农村传统文化的自觉在全市不断增强。行动较快、影响较大的有,流水多次举办过民俗文化节,刘猴争资千万在胡坪村打造民俗博物馆,流水欧集村正在筹建农耕文化展览馆等等。其他的,有的自发对传统村落、古寨、古居及其他文化古迹进行清理和保护;有的主动对本地传统文化剧目进行发掘和继承;有的积极对本地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申报和传承;更有不少地方始终在思考,如何把村名文化、村组地名文化、村里历史人物、村里历史事件等等这些特有的传统文化,融入到当今农村社会生活中,去展示、弘扬传统文化精髓,去涵养、教化人们。

4、农村文化产业逐步发展。文化作为一种产业来发展,一般需要与其他产业进行嫁接,以带来更多的经济价值。宜城市农村文化产业发展最早的是农家乐,是以农村饮食文化相结合的产业,其中,小河高康、南营万洋、雷河鄂西等地较为有名。后来,又有现代农业与传统农耕文化相结合,产生的采摘园、种植园等等。文化产业发展到现在,更多的则是与旅游休闲相结合。在这方面,我市最为典型、最有成效的是近两年发展起来的醉美莺河。其他,如鄢城宋玉墓,王集庞居洞,流水欧乐寨、马头寨、松林寺,刘猴红军堂子、尹氏宗祠,小河莱公山,板桥少数民族特色村等等,都还在规划和建设中。而刘猴的石圣山,雷河的郭家台,孔湾的夫子崖、万寿寺等等,也走进了人们的视野,有待成为开发的对象。

二、全市农村文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尽管宜城全市农村文化建设现在处在一个向上发展的重要阶段,但实际上问题更多、困难更大、矛盾更突出,更需要解决问题,更需要正确引导。

1、群众文化活动单一,参与群体单一。当前,农村最活跃、最健康的群众文化活动就是广场舞。这个活动从自发兴起到一枝独秀,既有其自身优势,也反映出农村留守妇女的需求,更说明农村群众文化活动的缺乏。妇女的广场舞能够兴起因为开展起来很容易,而开展其他活动往往会因活动场地、活动器材以及安全、环境等方面因素而受到制约。现在看,宜城市农村大多数人尤其是一些老年人其主要娱乐方式仍是抹牌;年轻人农闲时主要靠看电视、上网打发时间,有的追剧,有的上网玩游戏,有的手机玩微信、玩抖音;一些留守孩子更是沉溺手机,既耽误学习又伤害身体。所以,总体上,全市农村群众文化活动还是非常缺乏、非常单一的,迫切需要基层有组织、有目的地来加强群众文化建设,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

2、文化产品流于形式,文化服务需改进。文化部门送电影、送戏下乡活动开展较为正常,但多由于影片质量不高、群众需求不大、放映场地有限等,观看人员始终十分稀少;农家书屋在改为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后,由于图书不多、更新不及时、群众读书需求少、位置不便利、管理不到位等原因,绝大多数人都认为农家书屋基本处于闲置状态;架设到村组的“村村响”群众反映一年到头也难得响一回。这些问题说明上级文化部门对群众真正的文化需求了解不够,提供的服务与日益兴起的广场舞等活动对接不够,没有把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用到回应群众需求上,用到改进服务方式上。在广场建设上,有的部门对广场位置、广场面积、建设标准提出的要求不切实际,不利于把广场建到人群相对集中的地方,不利于广场小型化,不利于建设多个小广场。还有的部门认为体育器材、文体设施应配给学校,对村级文体设施配套工作不理解、不支持、不配合,导致一些村至今还没有可供群众娱乐的文体设施。

3、改革后的镇、村文化服务部门功能缺失,指导管理缺位。镇级文化站改为综合文化体育服务中心后,定性为民办非企业,经费缺乏,人员核减为2—3人;工资除站长与综改办签定合同达每年2.8万元外,其余人员一般每年在1.5—2万元之间;不少同志还肩负有包村驻点等工作任务,平时难以集中精力抓好农村群众文化工作,指导督促服务跟不上,落实上级文化政策没有力度。村一级的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因实为农家书屋改建,原本少有人管,现在设立不久,大多数村对其职责、任务、分管领导、具体管理人员未予明确,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几乎没有运转,同样在农村群众心目中没有什么位置。

4、农村文化队伍建设不够,文化人才稀缺。由于经费缺乏、平时少有人重视,全市农村文化队伍建设严重滞后,除个别镇(办)稍有组织外,其他根本没有自己的宣传队伍。待到全市有大的宣传任务和比赛活动时,大多镇(办)只得利用群众自发创办的广场舞队临时培训后拉出来上场。同时,农村文化人才也十分短缺,特别是一些专业人才急需要发掘和培养。调研了解到,近几年,市里只举办过一次太极拳培训班,且时间太短,只有一个星期,仅学了点皮毛,回来后根本不能组织指导其他人学习。全市广场舞的指导员大多也是自己先跟着电视、电脑学习,尔后再培训队伍的。王集庞居村拿出的传统剧目二人转、黄梅戏等等都是自学自编自演的。在一些农村传统文化剧目的传承上,急需要更多的年轻人来学习,但实际愿学的人非常少;有些村会的人都六七十岁了,再没人学可能就要失传。

5、农村文化政策在基层落实不够,发展机遇没抓住。主要是中央的一些文化政策在基层落实不够好,农村文化发展的良好机遇没有抓住。比如,前些年我市在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中,因未达到中央提出的“三馆(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标准而错失机遇,近年又提出了创建省级示范区,仍然因未达标而失去机遇。这两年,在镇文化站人员配备上,如按上级文件要求,应实行县聘乡用,每站不少于2人;现在只有鄢城落实到位。并且,政策还要求各地免费开放“三馆一站”,财政纳入预算进行补贴,其中拨给乡镇的每镇(办)国家补2.5万元,地方配套2.5万元。实际上宜城市从2017年才开始执行,且只把国家补贴的2.5万元拨给了乡镇,作为专门文化费用;而大多数镇(办)并没有把这笔费用拨给文化部门使用。

6、农村传统文化传承难,留住难。在农村文化工作被边缘化的今天,尤其是惯有的文化意识的缺乏和工作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农村传统文化的传承非常难。一是一些地方传统文化剧目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多因耗费精力大、起不到养家糊口作用等而少有人学。如,刘猴邓冲村的《麒麟送子》(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孔湾钟岗村的《五马破曹》(传统剧目)等至今没找到合适人选。二是群众接受到的传统民风民俗教育少、了解不多,农村多年活动开展少,经济不活跃,外出打工多,对传统文化的宣讲更是缺少阵地、缺少平台,农村有什么风俗、有什么习惯,不少年轻人完全不清楚。三是传统村落保存少,原有建筑格局被打破,古建筑保留少,器物发现少,原汁原味的农耕文化得不到有效保护。刘猴云台村有一地叫娘娘台,台前有一大片花栎树林,每天早上娘娘台上就云雾缭绕,村子由此得名;后来由于没有人保护,花栎树林被砍掉后,这一现象就一并消失了。四是因文物保护意识淡漠,保护措施不力,致使一些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遗迹遭到破坏。如流水余棚村的古景“赤山夕照”损毁非常严重,欧集村的古迹“一碗水”也被人为损坏。此类现象还多有存在。

7、农村文化产业打造难,扶持难。宜城市不少地方发展农村文化产业主要还是盯着文化旅游产业。但发展到现在,除了流水的醉美莺河,还有些旅游休闲价值,还有些经济效益,给群众带来了些好处。但我们了解到,莺河的质量和档次并不高,农耕文化元素东拼西凑的很多,景区规模小、占地面积小,但就是这样一个景区,现投入在千万元以上。可见,要发展这样的文化旅游产业,资金压力会很大,规划能力、设计水平、建设档次还不一定跟得上来。这也是流水欧集、马头、刘猴钱湾等一些地方,虽然具有一定的资源却一时难以发展起来的原因。但还是感到,这些产业始终没有迈开步子或者没有起步,既有其自身的原因,也与宜城市产业发展方向、旅游产业谋划布局、领导战略决策力和政策扶持力度等等有着较大的关系。

8、农村文化产业思路不开阔,创新意识不强。说到农村文化产业,大家首先想到的是农村文化旅游产业,多数还是离不开传统文化资源的利用;而实际上许多与农村生活息息相关的农家餐饮、农家庭院、农家房屋、农家器物、农耕用具、农村种养殖、农村典型人物、农村生活环境、农村传统编制、农村特色产品制造等等,其实都是农村文化的一部分,都可以贴上文化标签,都可以打造成农村文化产业。但是这些年来,除了梅缘农资今年举办过“十泉食美”稻香节、把稻米贴上了文化标签外,其他的几乎没有这方面的创举。这说明在大家思想当中还没有这方面的概念,还没有认真思考过,也没有行动过。可见,大家发展文化产业的眼界还不宽,思路还是狭隘的;要么说明大家缺乏积极作为的进取精神和创新意识,还在等着天上掉下馅饼。

三、全市实施乡村文化振兴战略的几点建议

结合调研了解到的宜城市文化建设的实际情况和存在的问题,主要就下一步市里如何高点定位、科学谋划、有力推进乡村文化振兴战略实施提几点建议:

1、正确认识,科学决策。要充分认识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性。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是五大振兴之一,必不可少,不可或缺。因为文化振兴是振兴的魂,只有有了魂,乡村振兴才能形神兼备,才有灵气,才有内涵。否则就是单调的发展,不是真正的振兴。作为决策者,不可只谈发展,不谈振兴,必须思考振兴之魂,必须融文化于发展。其次,要正确认识文化的性质和特点,认真学习、研究、掌握乡村文化建设的规律和特殊性。文化是多元的,文化是宽泛的,文化是独特的,文化是包容的,文化又是系统的;如何把握,如何推进?对决策者来说,更是一个难题,但不是无解这题。决策者唯有据实而行,科学施策,精准发力,才可能取得突破,才可能有所成效。

2、总览全局,统筹谋划。长久做好乡村文化振兴工作,不仅要站在乡村振兴的高度去对待去推进,还应站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高度去谋划去落实。既要综合考虑农村文化与农村产业、农村人才、农村生态等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问题,还要考虑农村文化与农村教育、与农村人口、与农村经济、与农村社会治理、与民族团结等其他工作如何衔接、如何照应的问题。总之,是希望市级层面有一个考虑周全的、涉及方方面面的乡村文化振兴的总盘子;既有长期的、总体的、具有指导意义的规划,又有近期的、可操作的实施办法。同时,也建议每个镇(办)、每个村都研究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案或规划。比如,镇里、村里有什么文化资源,都一一摆出来,哪些需要发掘、哪些需要传承、哪些需要作为文化元素、哪些需要展示、哪些需要打造成产业,要有所思考、有所打算;没有文化资源的,有什么创新的点子、想做些什么文章,也要摆出来,也要进行谋划。这也可以让领导摸清大家的底子,摸清大家的思路,便于通盘考虑,科学谋划,合理部署,统筹推进。

3、把握重点,着力推进。全市乡村文化振兴既包括群众文化活动的振兴,也包括传统农耕文化的振兴,还包括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的振兴等,内容多,头绪多,困难多,问题多。建议从解决问题、积极引导出发,重点抓好两方面工作。一方面是要切实抓好当前的农村群众文化活动,解决好群众的所需所盼;另一面是要切实推进农村文化产业发展,尤其应在文化旅游产业上力争实现更大突破。农村群众文化活动要围绕群众需求,着力引导各地建好村级群众文化活动广场和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等活动场地和文体设施,理顺农村文化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落实好中央文化政策和上级有关要求。对文化旅游产业,市级领导要真重视、真发展,要拿在手中,用好政策,用好资源,重点扶持,重点打造,力争形成品牌,形成亮点,全力追赶周边县(市)。

,走访座谈各地干部群众和文化专兼职人员,实地查看农村文化设施建设,认真听取各方面意见建议,对全市加强农村文化工作、推进乡村文化振兴进行了调查和思考。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市农村文化发展现状

近年来,随着时代的发展、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群众对精神生活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对发展农村文化的要求越来越高,农村文化整体呈现出昂扬发展之势。宜城市农村文化发展当前主要表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以广场舞为引领的群众文化活动自发兴起。这几年,广场舞以其简便易学、门槛低易组织、娱乐性和健身性兼而有之等特点,为广大妇女所接受,迅速从城市传向农村,成为我市农村群众文化生活的一个最大亮点。目前,全市227行政村(社区)村村都有跳广场舞的。有的镇(办)每个群众居住相对集中的地方都有。郑集镇初步统计,全镇有80余支广场舞队伍。广场舞的兴起让农村干部群众看到了农村文化活动的魅力,也激发了农村群众进一步开展文化体育活动的热情和积极性。玩龙灯、舞狮子、踩高跷、划旱船等不少传统节目也在群众的期盼中走上了舞台,健身器材开始遍布农村大小广场,健身步道在经济条件较好的镇(办)推出,农村(街区)公园建设也提上一些镇(办)村的工作日程。群众文化生活不断兴起,地方顺势而为,形成了一个亟待蓬勃发展的局面。

2、文化体育活动设施建设不断跟进。按照省有关文件要求,宜城市10个镇(办)文化站已全部更名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中心设有图书阅览室、教育培训室、多功能活动厅,镇(办)政府所在地都建有文化活动广场,面积一般都在500平米以上。227行政村(社区)也按要求把村里原有的农家书屋改造成了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都设有图书阅览室,还增设了电子阅览室、文化娱乐室。大多数行政村已经在村级办公场所附近修建了村级文化活动广场;有的镇(办)不仅实现了广场的全履盖,还在自然村落、人口相对集中的地方兴建了广场;有的镇(办)在修建村级文化活动广场时,还在附近增设了文体设施、儿童娱乐设施,大大丰富和方便了群众的文化生活。

3、农村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成为自觉。在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快速融入城市文明的今天,留住乡愁、留下记忆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保护农耕文化、保护农村传统文化的自觉在全市不断增强。行动较快、影响较大的有,流水多次举办过民俗文化节,刘猴争资千万在胡坪村打造民俗博物馆,流水欧集村正在筹建农耕文化展览馆等等。其他的,有的自发对传统村落、古寨、古居及其他文化古迹进行清理和保护;有的主动对本地传统文化剧目进行发掘和继承;有的积极对本地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申报和传承;更有不少地方始终在思考,如何把村名文化、村组地名文化、村里历史人物、村里历史事件等等这些特有的传统文化,融入到当今农村社会生活中,去展示、弘扬传统文化精髓,去涵养、教化人们。

4、农村文化产业逐步发展。文化作为一种产业来发展,一般需要与其他产业进行嫁接,以带来更多的经济价值。宜城市农村文化产业发展最早的是农家乐,是以农村饮食文化相结合的产业,其中,小河高康、南营万洋、雷河鄂西等地较为有名。后来,又有现代农业与传统农耕文化相结合,产生的采摘园、种植园等等。文化产业发展到现在,更多的则是与旅游休闲相结合。在这方面,我市最为典型、最有成效的是近两年发展起来的醉美莺河。其他,如鄢城宋玉墓,王集庞居洞,流水欧乐寨、马头寨、松林寺,刘猴红军堂子、尹氏宗祠,小河莱公山,板桥少数民族特色村等等,都还在规划和建设中。而刘猴的石圣山,雷河的郭家台,孔湾的夫子崖、万寿寺等等,也走进了人们的视野,有待成为开发的对象。

二、全市农村文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尽管宜城全市农村文化建设现在处在一个向上发展的重要阶段,但实际上问题更多、困难更大、矛盾更突出,更需要解决问题,更需要正确引导。

1、群众文化活动单一,参与群体单一。当前,农村最活跃、最健康的群众文化活动就是广场舞。这个活动从自发兴起到一枝独秀,既有其自身优势,也反映出农村留守妇女的需求,更说明农村群众文化活动的缺乏。妇女的广场舞能够兴起因为开展起来很容易,而开展其他活动往往会因活动场地、活动器材以及安全、环境等方面因素而受到制约。现在看,宜城市农村大多数人尤其是一些老年人其主要娱乐方式仍是抹牌;年轻人农闲时主要靠看电视、上网打发时间,有的追剧,有的上网玩游戏,有的手机玩微信、玩抖音;一些留守孩子更是沉溺手机,既耽误学习又伤害身体。所以,总体上,全市农村群众文化活动还是非常缺乏、非常单一的,迫切需要基层有组织、有目的地来加强群众文化建设,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

2、文化产品流于形式,文化服务需改进。文化部门送电影、送戏下乡活动开展较为正常,但多由于影片质量不高、群众需求不大、放映场地有限等,观看人员始终十分稀少;农家书屋在改为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后,由于图书不多、更新不及时、群众读书需求少、位置不便利、管理不到位等原因,绝大多数人都认为农家书屋基本处于闲置状态;架设到村组的“村村响”群众反映一年到头也难得响一回。这些问题说明上级文化部门对群众真正的文化需求了解不够,提供的服务与日益兴起的广场舞等活动对接不够,没有把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用到回应群众需求上,用到改进服务方式上。在广场建设上,有的部门对广场位置、广场面积、建设标准提出的要求不切实际,不利于把广场建到人群相对集中的地方,不利于广场小型化,不利于建设多个小广场。还有的部门认为体育器材、文体设施应配给学校,对村级文体设施配套工作不理解、不支持、不配合,导致一些村至今还没有可供群众娱乐的文体设施。

3、改革后的镇、村文化服务部门功能缺失,指导管理缺位。镇级文化站改为综合文化体育服务中心后,定性为民办非企业,经费缺乏,人员核减为2—3人;工资除站长与综改办签定合同达每年2.8万元外,其余人员一般每年在1.5—2万元之间;不少同志还肩负有包村驻点等工作任务,平时难以集中精力抓好农村群众文化工作,指导督促服务跟不上,落实上级文化政策没有力度。村一级的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因实为农家书屋改建,原本少有人管,现在设立不久,大多数村对其职责、任务、分管领导、具体管理人员未予明确,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几乎没有运转,同样在农村群众心目中没有什么位置。

4、农村文化队伍建设不够,文化人才稀缺。由于经费缺乏、平时少有人重视,全市农村文化队伍建设严重滞后,除个别镇(办)稍有组织外,其他根本没有自己的宣传队伍。待到全市有大的宣传任务和比赛活动时,大多镇(办)只得利用群众自发创办的广场舞队临时培训后拉出来上场。同时,农村文化人才也十分短缺,特别是一些专业人才急需要发掘和培养。调研了解到,近几年,市里只举办过一次太极拳培训班,且时间太短,只有一个星期,仅学了点皮毛,回来后根本不能组织指导其他人学习。全市广场舞的指导员大多也是自己先跟着电视、电脑学习,尔后再培训队伍的。王集庞居村拿出的传统剧目二人转、黄梅戏等等都是自学自编自演的。在一些农村传统文化剧目的传承上,急需要更多的年轻人来学习,但实际愿学的人非常少;有些村会的人都六七十岁了,再没人学可能就要失传。

5、农村文化政策在基层落实不够,发展机遇没抓住。主要是中央的一些文化政策在基层落实不够好,农村文化发展的良好机遇没有抓住。比如,前些年我市在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中,因未达到中央提出的“三馆(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标准而错失机遇,近年又提出了创建省级示范区,仍然因未达标而失去机遇。这两年,在镇文化站人员配备上,如按上级文件要求,应实行县聘乡用,每站不少于2人;现在只有鄢城落实到位。并且,政策还要求各地免费开放“三馆一站”,财政纳入预算进行补贴,其中拨给乡镇的每镇(办)国家补2.5万元,地方配套2.5万元。实际上宜城市从2017年才开始执行,且只把国家补贴的2.5万元拨给了乡镇,作为专门文化费用;而大多数镇(办)并没有把这笔费用拨给文化部门使用。

6、农村传统文化传承难,留住难。在农村文化工作被边缘化的今天,尤其是惯有的文化意识的缺乏和工作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农村传统文化的传承非常难。一是一些地方传统文化剧目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多因耗费精力大、起不到养家糊口作用等而少有人学。如,刘猴邓冲村的《麒麟送子》(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孔湾钟岗村的《五马破曹》(传统剧目)等至今没找到合适人选。二是群众接受到的传统民风民俗教育少、了解不多,农村多年活动开展少,经济不活跃,外出打工多,对传统文化的宣讲更是缺少阵地、缺少平台,农村有什么风俗、有什么习惯,不少年轻人完全不清楚。三是传统村落保存少,原有建筑格局被打破,古建筑保留少,器物发现少,原汁原味的农耕文化得不到有效保护。刘猴云台村有一地叫娘娘台,台前有一大片花栎树林,每天早上娘娘台上就云雾缭绕,村子由此得名;后来由于没有人保护,花栎树林被砍掉后,这一现象就一并消失了。四是因文物保护意识淡漠,保护措施不力,致使一些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遗迹遭到破坏。如流水余棚村的古景“赤山夕照”损毁非常严重,欧集村的古迹“一碗水”也被人为损坏。此类现象还多有存在。

7、农村文化产业打造难,扶持难。宜城市不少地方发展农村文化产业主要还是盯着文化旅游产业。但发展到现在,除了流水的醉美莺河,还有些旅游休闲价值,还有些经济效益,给群众带来了些好处。但我们了解到,莺河的质量和档次并不高,农耕文化元素东拼西凑的很多,景区规模小、占地面积小,但就是这样一个景区,现投入在千万元以上。可见,要发展这样的文化旅游产业,资金压力会很大,规划能力、设计水平、建设档次还不一定跟得上来。这也是流水欧集、马头、刘猴钱湾等一些地方,虽然具有一定的资源却一时难以发展起来的原因。但还是感到,这些产业始终没有迈开步子或者没有起步,既有其自身的原因,也与宜城市产业发展方向、旅游产业谋划布局、领导战略决策力和政策扶持力度等等有着较大的关系。

8、农村文化产业思路不开阔,创新意识不强。说到农村文化产业,大家首先想到的是农村文化旅游产业,多数还是离不开传统文化资源的利用;而实际上许多与农村生活息息相关的农家餐饮、农家庭院、农家房屋、农家器物、农耕用具、农村种养殖、农村典型人物、农村生活环境、农村传统编制、农村特色产品制造等等,其实都是农村文化的一部分,都可以贴上文化标签,都可以打造成农村文化产业。但是这些年来,除了梅缘农资今年举办过“十泉食美”稻香节、把稻米贴上了文化标签外,其他的几乎没有这方面的创举。这说明在大家思想当中还没有这方面的概念,还没有认真思考过,也没有行动过。可见,大家发展文化产业的眼界还不宽,思路还是狭隘的;要么说明大家缺乏积极作为的进取精神和创新意识,还在等着天上掉下馅饼。

三、全市实施乡村文化振兴战略的几点建议

结合调研了解到的宜城市文化建设的实际情况和存在的问题,主要就下一步市里如何高点定位、科学谋划、有力推进乡村文化振兴战略实施提几点建议:

1、正确认识,科学决策。要充分认识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性。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是五大振兴之一,必不可少,不可或缺。因为文化振兴是振兴的魂,只有有了魂,乡村振兴才能形神兼备,才有灵气,才有内涵。否则就是单调的发展,不是真正的振兴。作为决策者,不可只谈发展,不谈振兴,必须思考振兴之魂,必须融文化于发展。其次,要正确认识文化的性质和特点,认真学习、研究、掌握乡村文化建设的规律和特殊性。文化是多元的,文化是宽泛的,文化是独特的,文化是包容的,文化又是系统的;如何把握,如何推进?对决策者来说,更是一个难题,但不是无解这题。决策者唯有据实而行,科学施策,精准发力,才可能取得突破,才可能有所成效。

2、总览全局,统筹谋划。长久做好乡村文化振兴工作,不仅要站在乡村振兴的高度去对待去推进,还应站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高度去谋划去落实。既要综合考虑农村文化与农村产业、农村人才、农村生态等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问题,还要考虑农村文化与农村教育、与农村人口、与农村经济、与农村社会治理、与民族团结等其他工作如何衔接、如何照应的问题。总之,是希望市级层面有一个考虑周全的、涉及方方面面的乡村文化振兴的总盘子;既有长期的、总体的、具有指导意义的规划,又有近期的、可操作的实施办法。同时,也建议每个镇(办)、每个村都研究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案或规划。比如,镇里、村里有什么文化资源,都一一摆出来,哪些需要发掘、哪些需要传承、哪些需要作为文化元素、哪些需要展示、哪些需要打造成产业,要有所思考、有所打算;没有文化资源的,有什么创新的点子、想做些什么文章,也要摆出来,也要进行谋划。这也可以让领导摸清大家的底子,摸清大家的思路,便于通盘考虑,科学谋划,合理部署,统筹推进。

3、把握重点,着力推进。全市乡村文化振兴既包括群众文化活动的振兴,也包括传统农耕文化的振兴,还包括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的振兴等,内容多,头绪多,困难多,问题多。建议从解决问题、积极引导出发,重点抓好两方面工作。一方面是要切实抓好当前的农村群众文化活动,解决好群众的所需所盼;另一面是要切实推进农村文化产业发展,尤其应在文化旅游产业上力争实现更大突破。农村群众文化活动要围绕群众需求,着力引导各地建好村级群众文化活动广场和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等活动场地和文体设施,理顺农村文化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落实好中央文化政策和上级有关要求。对文化旅游产业,市级领导要真重视、真发展,要拿在手中,用好政策,用好资源,重点扶持,重点打造,力争形成品牌,形成亮点,全力追赶周边县(市)。

走访座谈各地干部群众和文化专兼职人员,实地查看农村文化设施建设,认真听取各方面意见建议,对全市加强农村文化工作、推进乡村文化振兴进行了调查和思考。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市农村文化发展现状

近年来,随着时代的发展、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群众对精神生活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对发展农村文化的要求越来越高,农村文化整体呈现出昂扬发展之势。宜城市农村文化发展当前主要表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以广场舞为引领的群众文化活动自发兴起。这几年,广场舞以其简便易学、门槛低易组织、娱乐性和健身性兼而有之等特点,为广大妇女所接受,迅速从城市传向农村,成为我市农村群众文化生活的一个最大亮点。目前,全市227行政村(社区)村村都有跳广场舞的。有的镇(办)每个群众居住相对集中的地方都有。郑集镇初步统计,全镇有80余支广场舞队伍。广场舞的兴起让农村干部群众看到了农村文化活动的魅力,也激发了农村群众进一步开展文化体育活动的热情和积极性。玩龙灯、舞狮子、踩高跷、划旱船等不少传统节目也在群众的期盼中走上了舞台,健身器材开始遍布农村大小广场,健身步道在经济条件较好的镇(办)推出,农村(街区)公园建设也提上一些镇(办)村的工作日程。群众文化生活不断兴起,地方顺势而为,形成了一个亟待蓬勃发展的局面。

2、文化体育活动设施建设不断跟进。按照省有关文件要求,宜城市10个镇(办)文化站已全部更名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中心设有图书阅览室、教育培训室、多功能活动厅,镇(办)政府所在地都建有文化活动广场,面积一般都在500平米以上。227行政村(社区)也按要求把村里原有的农家书屋改造成了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都设有图书阅览室,还增设了电子阅览室、文化娱乐室。大多数行政村已经在村级办公场所附近修建了村级文化活动广场;有的镇(办)不仅实现了广场的全履盖,还在自然村落、人口相对集中的地方兴建了广场;有的镇(办)在修建村级文化活动广场时,还在附近增设了文体设施、儿童娱乐设施,大大丰富和方便了群众的文化生活。

3、农村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成为自觉。在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快速融入城市文明的今天,留住乡愁、留下记忆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保护农耕文化、保护农村传统文化的自觉在全市不断增强。行动较快、影响较大的有,流水多次举办过民俗文化节,刘猴争资千万在胡坪村打造民俗博物馆,流水欧集村正在筹建农耕文化展览馆等等。其他的,有的自发对传统村落、古寨、古居及其他文化古迹进行清理和保护;有的主动对本地传统文化剧目进行发掘和继承;有的积极对本地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申报和传承;更有不少地方始终在思考,如何把村名文化、村组地名文化、村里历史人物、村里历史事件等等这些特有的传统文化,融入到当今农村社会生活中,去展示、弘扬传统文化精髓,去涵养、教化人们。

4、农村文化产业逐步发展。文化作为一种产业来发展,一般需要与其他产业进行嫁接,以带来更多的经济价值。宜城市农村文化产业发展最早的是农家乐,是以农村饮食文化相结合的产业,其中,小河高康、南营万洋、雷河鄂西等地较为有名。后来,又有现代农业与传统农耕文化相结合,产生的采摘园、种植园等等。文化产业发展到现在,更多的则是与旅游休闲相结合。在这方面,我市最为典型、最有成效的是近两年发展起来的醉美莺河。其他,如鄢城宋玉墓,王集庞居洞,流水欧乐寨、马头寨、松林寺,刘猴红军堂子、尹氏宗祠,小河莱公山,板桥少数民族特色村等等,都还在规划和建设中。而刘猴的石圣山,雷河的郭家台,孔湾的夫子崖、万寿寺等等,也走进了人们的视野,有待成为开发的对象。

二、全市农村文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尽管宜城全市农村文化建设现在处在一个向上发展的重要阶段,但实际上问题更多、困难更大、矛盾更突出,更需要解决问题,更需要正确引导。

1、群众文化活动单一,参与群体单一。当前,农村最活跃、最健康的群众文化活动就是广场舞。这个活动从自发兴起到一枝独秀,既有其自身优势,也反映出农村留守妇女的需求,更说明农村群众文化活动的缺乏。妇女的广场舞能够兴起因为开展起来很容易,而开展其他活动往往会因活动场地、活动器材以及安全、环境等方面因素而受到制约。现在看,宜城市农村大多数人尤其是一些老年人其主要娱乐方式仍是抹牌;年轻人农闲时主要靠看电视、上网打发时间,有的追剧,有的上网玩游戏,有的手机玩微信、玩抖音;一些留守孩子更是沉溺手机,既耽误学习又伤害身体。所以,总体上,全市农村群众文化活动还是非常缺乏、非常单一的,迫切需要基层有组织、有目的地来加强群众文化建设,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

2、文化产品流于形式,文化服务需改进。文化部门送电影、送戏下乡活动开展较为正常,但多由于影片质量不高、群众需求不大、放映场地有限等,观看人员始终十分稀少;农家书屋在改为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后,由于图书不多、更新不及时、群众读书需求少、位置不便利、管理不到位等原因,绝大多数人都认为农家书屋基本处于闲置状态;架设到村组的“村村响”群众反映一年到头也难得响一回。这些问题说明上级文化部门对群众真正的文化需求了解不够,提供的服务与日益兴起的广场舞等活动对接不够,没有把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用到回应群众需求上,用到改进服务方式上。在广场建设上,有的部门对广场位置、广场面积、建设标准提出的要求不切实际,不利于把广场建到人群相对集中的地方,不利于广场小型化,不利于建设多个小广场。还有的部门认为体育器材、文体设施应配给学校,对村级文体设施配套工作不理解、不支持、不配合,导致一些村至今还没有可供群众娱乐的文体设施。

3、改革后的镇、村文化服务部门功能缺失,指导管理缺位。镇级文化站改为综合文化体育服务中心后,定性为民办非企业,经费缺乏,人员核减为2—3人;工资除站长与综改办签定合同达每年2.8万元外,其余人员一般每年在1.5—2万元之间;不少同志还肩负有包村驻点等工作任务,平时难以集中精力抓好农村群众文化工作,指导督促服务跟不上,落实上级文化政策没有力度。村一级的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因实为农家书屋改建,原本少有人管,现在设立不久,大多数村对其职责、任务、分管领导、具体管理人员未予明确,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几乎没有运转,同样在农村群众心目中没有什么位置。

4、农村文化队伍建设不够,文化人才稀缺。由于经费缺乏、平时少有人重视,全市农村文化队伍建设严重滞后,除个别镇(办)稍有组织外,其他根本没有自己的宣传队伍。待到全市有大的宣传任务和比赛活动时,大多镇(办)只得利用群众自发创办的广场舞队临时培训后拉出来上场。同时,农村文化人才也十分短缺,特别是一些专业人才急需要发掘和培养。调研了解到,近几年,市里只举办过一次太极拳培训班,且时间太短,只有一个星期,仅学了点皮毛,回来后根本不能组织指导其他人学习。全市广场舞的指导员大多也是自己先跟着电视、电脑学习,尔后再培训队伍的。王集庞居村拿出的传统剧目二人转、黄梅戏等等都是自学自编自演的。在一些农村传统文化剧目的传承上,急需要更多的年轻人来学习,但实际愿学的人非常少;有些村会的人都六七十岁了,再没人学可能就要失传。

5、农村文化政策在基层落实不够,发展机遇没抓住。主要是中央的一些文化政策在基层落实不够好,农村文化发展的良好机遇没有抓住。比如,前些年我市在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中,因未达到中央提出的“三馆(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标准而错失机遇,近年又提出了创建省级示范区,仍然因未达标而失去机遇。这两年,在镇文化站人员配备上,如按上级文件要求,应实行县聘乡用,每站不少于2人;现在只有鄢城落实到位。并且,政策还要求各地免费开放“三馆一站”,财政纳入预算进行补贴,其中拨给乡镇的每镇(办)国家补2.5万元,地方配套2.5万元。实际上宜城市从2017年才开始执行,且只把国家补贴的2.5万元拨给了乡镇,作为专门文化费用;而大多数镇(办)并没有把这笔费用拨给文化部门使用。

6、农村传统文化传承难,留住难。在农村文化工作被边缘化的今天,尤其是惯有的文化意识的缺乏和工作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农村传统文化的传承非常难。一是一些地方传统文化剧目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多因耗费精力大、起不到养家糊口作用等而少有人学。如,刘猴邓冲村的《麒麟送子》(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孔湾钟岗村的《五马破曹》(传统剧目)等至今没找到合适人选。二是群众接受到的传统民风民俗教育少、了解不多,农村多年活动开展少,经济不活跃,外出打工多,对传统文化的宣讲更是缺少阵地、缺少平台,农村有什么风俗、有什么习惯,不少年轻人完全不清楚。三是传统村落保存少,原有建筑格局被打破,古建筑保留少,器物发现少,原汁原味的农耕文化得不到有效保护。刘猴云台村有一地叫娘娘台,台前有一大片花栎树林,每天早上娘娘台上就云雾缭绕,村子由此得名;后来由于没有人保护,花栎树林被砍掉后,这一现象就一并消失了。四是因文物保护意识淡漠,保护措施不力,致使一些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遗迹遭到破坏。如流水余棚村的古景“赤山夕照”损毁非常严重,欧集村的古迹“一碗水”也被人为损坏。此类现象还多有存在。

7、农村文化产业打造难,扶持难。宜城市不少地方发展农村文化产业主要还是盯着文化旅游产业。但发展到现在,除了流水的醉美莺河,还有些旅游休闲价值,还有些经济效益,给群众带来了些好处。但我们了解到,莺河的质量和档次并不高,农耕文化元素东拼西凑的很多,景区规模小、占地面积小,但就是这样一个景区,现投入在千万元以上。可见,要发展这样的文化旅游产业,资金压力会很大,规划能力、设计水平、建设档次还不一定跟得上来。这也是流水欧集、马头、刘猴钱湾等一些地方,虽然具有一定的资源却一时难以发展起来的原因。但还是感到,这些产业始终没有迈开步子或者没有起步,既有其自身的原因,也与宜城市产业发展方向、旅游产业谋划布局、领导战略决策力和政策扶持力度等等有着较大的关系。

8、农村文化产业思路不开阔,创新意识不强。说到农村文化产业,大家首先想到的是农村文化旅游产业,多数还是离不开传统文化资源的利用;而实际上许多与农村生活息息相关的农家餐饮、农家庭院、农家房屋、农家器物、农耕用具、农村种养殖、农村典型人物、农村生活环境、农村传统编制、农村特色产品制造等等,其实都是农村文化的一部分,都可以贴上文化标签,都可以打造成农村文化产业。但是这些年来,除了梅缘农资今年举办过“十泉食美”稻香节、把稻米贴上了文化标签外,其他的几乎没有这方面的创举。这说明在大家思想当中还没有这方面的概念,还没有认真思考过,也没有行动过。可见,大家发展文化产业的眼界还不宽,思路还是狭隘的;要么说明大家缺乏积极作为的进取精神和创新意识,还在等着天上掉下馅饼。

三、实施乡村文化振兴战略的几点建议

结合调研了解到的农村文化建设的实际情况和存在的问题,主要就下一步如何高点定位、科学谋划、有力推进乡村文化振兴战略实施提几点建议:

1、正确认识,科学决策。要充分认识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性。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是五大振兴之一,必不可少,不可或缺。因为文化振兴是振兴的魂,只有有了魂,乡村振兴才能形神兼备,才有灵气,才有内涵。否则就是单调的发展,不是真正的振兴。作为决策者,不可只谈发展,不谈振兴,必须思考振兴之魂,必须融文化于发展。其次,要正确认识文化的性质和特点,认真学习、研究、掌握乡村文化建设的规律和特殊性。文化是多元的,文化是宽泛的,文化是独特的,文化是包容的,文化又是系统的;如何把握,如何推进?对决策者来说,更是一个难题,但不是无解这题。决策者唯有据实而行,科学施策,精准发力,才可能取得突破,才可能有所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