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土地利用工程管理优选九篇

时间:2023-09-26 09:27:48

土地利用工程管理

土地利用工程管理第1篇

关键词:测绘工程;土地管理;利用;应用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也逐渐进入到我国各个领域中,并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测绘工程在土地管理及利用中的应用是一个代表类型。在实际测绘技术中,测绘工程的服务内容是土地管理及利用。在进行土地管理及利用中应用测绘工程,可有效提升测绘精度与效率,对土地规划与管理具有重要作用。

1、测绘工程与土地测绘的关系

国家加强土地资源管理及利用,要求在土地管理及利用中,应充分利用测绘工程作用,认清测绘工程与土地管理及利用的关系,通过土地测绘技术来调查与分析土地利用现状与开发潜力,从而为日后管理决策提供有力依据。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1)土地管理及利用的前提是测绘工程对土地资源状况进行测绘。土地管理要求测绘工作人员必须按照土地利用的总体规划、城市、村庄及城镇的发展目标,做好选址工作,然后通过测绘来获得地籍和地形资料,制定合适的土地管理规划方案,因此测绘工程是对土地资源进行调查与土地管理利用的前提。(2)测绘工程为土地管理及利用提供技术支撑。测绘工程在土地管理及利用中的应用,主要包括土地开发项目的申报、项目编制时的征地勘测、工地占补平衡划地勘测、审批后监管竣工复测和违法占用地测量等项目工作。可见,测绘工程贯穿于土地管理整个过程,是土地管理及利用的技术支撑。

2、测绘工程在土地管理中的测绘要点分析

2.1基础测绘的内容和服务功能在土地管理及利用中应用测绘工程,其测量内容如下:(1)按照土地测绘的具体规定要求,测量与更新国家1:500、1:1000和1:2000基本比例尺地形图。(2)对土地基础地理信息系统进行更新,并加以完善。(3)建立完善基础平面控制网、空间定位网及高程控制网,对土地面积进行加密与复测。(4)严格按照具体要求对土地面积进行测量,建立完善的地籍资料,并绘制地形图形成一个数据库,为土地管理提供详细资料。然后在这一基础上,借助动态控制方式对土地管理及利用进行监控,从而实现科学利用每一寸土地的土地管理及利用目的。2.2建立各种子系统在实际土地管理过程中,相关人员应按照数据采集、管理及数据转换系统、地名库管理及应用系统、控制测量成果管理系统、基础空间数据与基础地形信息管理等基础平台对各种子系统进行二次开发,并实时更新完善原有测绘系统。2.3建立基础地理信息管理系统在初步建立基础地理信息关系系统前,测量工作人员应按照土地管理及利用的规定要求,建立一个完整的土地面积1:10000以下的城市空间数据库和元数据库,为进一步测绘奠定扎实基础。2.4建立信息化测绘体系在实际土地管理过程中,测绘工作人员应按照土地基础地理数据政策、规章制度和标准要求,建立完善信息化测绘体系,组织开展基础地理信息管理活动,通过数据库、信息查询和统计制图等功能,采集、整理相应的数据信息并加以分析,为土地管理规划提供有力依据。例如自《物权法》颁布后,测绘工程在土地管理及利用中的应用,对地籍和房产测绘的管理与服务提出较高要求:测绘结果应符合公开查询和行政诉讼的需求。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相关部门在建立信息化测绘体系前,应按照规定要求,通过各种测绘技术对测绘平台进行更新,并引进先进测绘技术,形成一个完整的信息化土地测绘系统,更好适应土地管理工作的需要。

3、测绘工程在土地管理及利用中的应用

3.1在土地利用及更新情况调查实践中的我应用所谓土地利用及土地更新调查,即是在土地管理及利用过程中,借助GPS卫星技术来统计分析获取的土地数据信息与地形,然后按照已经确定的信息数据进行综合分析,通过实用新型的测绘技术来分析原始信息数据与整合后的信息数据,为日后土地管理及利用提供参考,以缓解土地管理工作人员的压力,提升土地管理效率。3.2在土地规划设计过程中的应用测绘工程在土地管理及利用中的应用,不仅可对土地管理的信息技术进行适时更新,还关系到土地管理的设计过程。土地管理的设计是进行土地建设的基础,相关工作人员只有按照相关资料,对土地用途进行规划与设计,从而合理规划每一块土地的用途。例如在土地利用与设计阶段,测量工作人员应根据原先测绘的数据信息对土地价值进行综合分析,充分挖掘土地的价值,根据有效信息数据对土地进行设计规划。3.3在土地勘测及位置界定中的应用测绘工程涉及范围相对比较广泛,虽然测绘工作的服务功能是对土地管理及利用进行合理规划,但是测绘工程在土地勘测及位置界定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所谓土地勘测及位置界定即是测绘工作人员按照征收与使用土地的有关规定对土地面积进行测量。其中对土地勘测及位置进行测绘,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外业调查、信息整理汇总、外业测量和土地信息数据的储存。例如在实际土地界定时,测量工作人员可利用全国定位系统技术,辅以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从科学多方面角度对获取信息进行处理,以提升土地测量准确性,让测绘工程在土地管理及利用中发挥最大优势,减轻测绘工作人员的压力,提升测绘工作效率与质量。

结束语

综上所述,测绘工程的应用弥补了传统土地管理技术的空白,提升了土地管理效率和质量,对土地利用及更新情况调查实践、土地规划设计过程与土地勘测及位置界定非常重要。因此做好测绘工程管理工作,对土地管理及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周文刚.土地规划管理中测绘新技术的科学运用[J].中国房地产业,2015,(12):237-237.

土地利用工程管理第2篇

1、土地管理现状及土地整理的意义

随着我国人口不断增加、经济快速增长,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人地矛盾愈来愈尖锐。目前我国每年的建设用地在逐年增加,耕地面积在逐步下降,而中国的人口却以每年近1000到1200万人的速度在增长,人均耕地只相当于世界人均的43%。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中国采取了“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土地资源的占用受到了严格的控制。为实现有限国土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目标,一般有两种方式:

1.1开垦宜农荒地,直接增加土地面积。

1.2开展土地整理,利用现有存量土地,通过提高土地利用率,改变用地结构而腾出土地。

1.2.1长期以来,我国土地利用十分粗放,浪费严重,通过土地整理增加土地资源的潜力很大。土地整理作为落实我国基本国策、确保我国粮食安全、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战略、解决经济发展与耕地保护的土地供求矛盾、协调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关系的主要手段,已在我国各地蓬勃开展起来。

1.2.2城市土地整理手段作为土地整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全国各地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但由于一方面,城市土地整理还是新生事物,人们对其理论认识的深度不够;另一方面,人们的风险意识普遍不强,还没有充分意识到城市土地整理过程中各种可能出现的风险及其带来的损失,更没有形成一套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致使在实际中城市土地整理的风险不断发生,既影响了城市土地整理收益的实现,也阻碍了城市土地整理事业的发展。因此,为保证我国的城市土地整理事业的顺利发展,防范风险的发生,迫切需要对城市土地整理模式进行全方面的研究。正是基于上述理论和现实的需要,探寻城市土地整理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影响整理项目顺利实施、影响预期收益实现的各种风险因素,对这些风险因素的种类、特性、风险发生机率以及风险损失等方面加以分析研究,构建恰当的风险分析模型来评估城市土地整理风险,并针对分析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为城市土地整理的顺利开展提供理论上和实践上的借鉴意义,将显得十分重要。

2、土地整理建后工程管理存在问题及解决建议

土地整理作为促进土地资源重新配置、增加土地利用效益和提高土地供给能力的重要途径,对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土地整理事业的发展,人们对土地整理的作用和意义的认识也不断深入。现阶段,土地整理项目对项目前可行性研究、施工过程中的生态效益问题和项目后效益评价问题研究较多,而对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与实施方面却缺乏重视,从而使建后工程管理环节普遍薄弱,影响了土地开发整理综合效益的发挥。

2.1根据实际调查分析,目前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工程后期管护主体基本上是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或项目承担单位委托的当地政府。工程后期管护落实情况是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竣工验收的一项重要内容,要求项目竣工验收时项目承担单位制定项目工程后期管护方案,并提交有关协议以及相关设备移交证明等材料,但项目验收后各种后期管护的方案、措施的落实、执行情况却不尽如人意。 .

2.2目前,各地普遍存在“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验收时制定的各种方案、措施没有很好的落实,造成部分工程被破坏、设施丢失、工程闲置。由于工程后期管护的问题,导致工程设施丢失、损毁,直接影响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整体效益的发挥,失去了土地整理应有的意义。

2.3我国土地整理建后工程管理基本由国家、政府专业部门负责管护与运行。这种产权类型单一、权能模糊的管理体制,往往造成除新增耕地外的工程设施出现所有者缺位、经营权模糊、工程有人建无人管、年久失修、运行效率低下等问题,难以支撑土地整理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2.4土地整理建后工程管理中还存在如工程产权主体不明确、管理体制不顺、运行机制不活、管理体制和市场经济原则相背离、建后管护经费缺乏、工程后期管护的制度没有有效建立等问题,而后期管护资金的筹集与落实是实现有效管理的关键。土地整理项目完成后,按照现行的管理程序,一般移交给当地政府进行后期管护。由于后期管护是个长期的过程,资金的筹集也需要一个过程,因此当地政府必须设立专门账户管理土地整理的后期管护资金。

建议:建立土地整理后评价制度,能检查土地整理投资的宏观目标实现程度和资源配置的优化度,不断调整土地整理决策和政策机制,提高土地整理投资项目的整体效益和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保证土地整理工作的持续发展。通过后评价不仅可以总结经验、汲取教训,提高项目决策的科学水平和工程实施管理水平,更能促进对项目的后期管理和维护。

3、土地整理建后工程管理的新模式

3.1项目实施后所产生的社会效益是巨大的,生态效益是明显的,经济效益是显著的,达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才符合土地整理的目标。“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国家投资土地整理事业,即使是公益投资,名义上也享有投资后的收益权,这部分收益应该还之于民,调动民众的积极性,最合理的方式由街道或村一级的单位代为实现这部分的收益权,并规定其投向土地整理建后工程的管护费用。由土地管理部门协助监督这部分收益的收取、管理与使用。

3.2提供制度激励,健全管理体制,强化工程管理,吸引私人、私人联合体和民间团体加入到土地整理建后工程管理中去,并有一系列制度来保障这些人或团体的权益。具体可采取承包、租赁、拍卖、股份合作等方式来进行。项目竣工后,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将项目的工程设施移交给项目的管护主体,并签订移交协议,制定养护标准,由管护主体将工程设施管护落实到个人,同时向国土资源部门提交管护方案、管护预算及管护协议等材料。

3.3具体使用管理模式,可以采取承包与拍卖相结合的方式,建立工程设施有偿使用制度。这样不仅解决了工程设施的管护,又保证了工程管护的资金问题,从而保证土地整理建后工程的可持续运行和使用。

结束语:

土地利用工程管理第3篇

关键词:土地利用;严格管理;重要性

土地资源在利用和管理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弊端,尤其是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这种缺陷性体现的更加明显。人们为了提升经济效益,往往以破坏各类资源为代价。现如今,土地利用工作逐渐受到人们的高度关注,很多人自发性地进入到土地资源保护的行列中,政府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自身的主导作用。提示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率,加强对土地资源的管理工作是目前研究人员工作的重点。

1 严格管理土地的重要性

1.1 有利于提升土地的使用率

现如今,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城建工作中的扩展面积在不断增加,城市在扩张的过程中占用了一定的耕地资源。因此,耕地的面积就在逐渐减少。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只有提升土地的利用率。从我国农耕土地的应用现状上看可见,提升土地的利用率既可以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海尔可以推动农用耕地的正常使用。但是,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现状就是营养土的含量不足,城市建设工程进行的过程中加重了额土地资源的浪费。因此,土地管理部门加强对土地资源的管理工作,可以高效的提升土地的使用率,提升城乡土地资源利用的平衡性。

1.2 有助于改善非法占地情况

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可以看出,存在非法占地的现象比较常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城市的人口密度不断扩大,人们的贫富差距随之扩大。在城市的接头往往会出现一些小商小贩非法占地的现象。在农村地区,也有一些非法占用农用耕地的现象。不仅降低了耕地的利用率,而且还影响到社会的稳定性和城市的整体形象。因此,加强土地的管理工作,可以从某种程度上减少非法占地现象的出现。在这一过程中,执法人员应该将国家的相关法律贯彻落实,不能松懈。控制土地浪费的现象的出现。对于相关的部门来说,要不断完善管理制度,并且加强土地管理相关制度的宣传,让人们意识到非法占地的不良影响。

1.3 有助于维护社会稳定

从土地资源的社会性质上看,其属于公共资源,公民具有土地的使用权,但却没有拥有权。对于不同阶层的人们来说,土地资源的重要性有所差异。土地资源对于农民来说是赖以生存的基础,如果被非法征用,必然会给农民带来较大的影响。但是,很多基层地区,不断压低农民所获得的耕地补偿款,如果农民没有土地、没有岗位甚至没有社保,其基本的生活都很难得到保证。但是一些乱整地的管理人员还依旧存在,降低了农民的生活水平。久而久之,严重的社会问题就会逐渐产生。在城市中,如果对土地资源的管理工作没有得到贯彻落实,必然会直接影响到城市发展的稳定性。人们之间甚至还会由于耕地问题出现一定的纠纷,严重影响到社会的稳定性。从以上这些情况中可以看出,土地管理部门加强对土地资源的管理的力度,可以在维护社会稳定性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 有效利用土地的措施

加强土地的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必然性,积极意义比较突出。在进行土地管理工作需要不断贯彻和落实相关的法律法规,领导人员加强对土地管理工作的重视,完善管理制度等等。

2.1 高效地落实相关的法律法规

从土地资源的发展现状上可以看出,加强法律法规的落实工作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2.1.1 各级政府部们要以相关的法律法规为依据,切实管理好土地资源,不能出现任何执法犯法的现象。

2.1.2 要将严格执法的工作进行贯彻,对各种类型土地进行严格地管理,采用积极的奖惩措施。

2.1.3 健全对土地执法行为的监督机制。国家应实行土地违法立案标准公开化,以便形成一个全社会共同监督的良好氛围。对于监察、审计等部门而言,应充分履行本部门的监督职责,杜绝有案不查、违法不就以及执法不严等现象。

2.2 加强土地管理部门的建设工作

若想最大程度保证土地的有效利用,那么应该加强土地管理部门的建设工作,如对他们实行合理规划及细致分工,促使各部门能够最大程度发掘自身的潜力,从而达到真正提高土地利用率的目的。土地管理部门不仅要重视管理过程,还应重视利用规划,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制定一套严格、科学、完整的开发及征用机制,同时还应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并通过相关管理制度提高他们的执法水平以及落实力度。加强土地交易管理方面,应该建立健全透明化、公开化的招标制度,并真正落实一站式购买体系。

2.3 提高对土地有效利用的重视程度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城市面积与日俱增,带来了客观的经济效益,值得注意的是,该过程中也伴随着诸多不和谐的内容,如城市周边耕地被大量征用。在此背景下,若想有效缓解土地因素给经济发展带来的巨大压力,那么提高土地的利用率便成了关键所在。为了进一步深化人民对土地利用率的认识,相关土地管理部门除了要做好本部门的日常工作之外,还应该积极做好相关的宣传、教育工作,如借助网络等媒体加大宣传力度,制定相应的政策对那些提高土地利用率的行为予以奖励,以及制定并落实检举制度等。

2.4 制定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

目前,我国建设工作中存在诸多土地利用不合理的问题。有鉴于此,政府应该从政策或者法律的角度加以约束和矫正,制定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方案,并严格监督、审查方案的落实情况,坚决打击各类虚假案例,保证整个审核工作的有效化、公开化,与此同时还应调动群众参与监管的积极性,强化政府和群众之间的联系。对工程进行监管的过程中,政府应提高监管局的工作力度和效率,同时建立一套完整的法律法规体系以提高执行力度,一旦发现违法违规现象,则执行相应惩罚措施,绝不姑息。在此过程中,监管部门应做好和执法部门的配合工作,从而保证整个建设过程的合法化,为土地规划提供法律依据及基础。

结束语

总而言之,若想有效遏制我国土地浪费严重的情况,不仅要建立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而且要保证它们的有效执行,除此之外,还应该不断强化人民群众自觉保护土地的责任和意识。只有如此,才能真正做好我国土地有效利用及严格管理的工作,为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王德军.关于土地资源管理利用的探讨[J].科技致富向导,2011(6).

土地利用工程管理第4篇

1.1运输管理存在问题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工程对预拌混凝土的需求量较大因此预拌混凝土的运输车辆的数量会较多。通常而言预拌混凝土的运输工作方式是轮班制即预拌混凝土的运输人员会工作一整天然后休息一整天。这种运输方式的采用会使运输人员容易产生疲劳从而使运输管理水平和运输安全性有所下降。除此之外许多水利工程预拌混凝土的运输司机并没有很好的专业技术并且存在着开快车、劳动纪律差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给预拌混凝土的运输管理带来很大问题。另外,防雨措施不完善也是预拌混凝土运输管理的重要问题当预拌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受到潮湿时则无法使用,因此运输过程中防雨措施不完善也给水利工程预拌混凝土施工但来很大阻碍。

1.2混凝土质量问题预拌混凝土的质量管理对于水利工作的顺利施工起着重要作用。在进行水利工程的预拌混凝土质量管理时工作人员不能简单的根据混凝土的强度来直接进行预拌混凝土的使用而是应当根据水利工程的实际需求和混凝土的施工管理技术来对混凝土进行选择与应用从而使购置的混凝土质量符合应用要求并促使施工质量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

1.3施工安全问题在预拌混凝土在水利工程的施工应用中许多时候施工安全问题得不到施工企业的充分重视。众所周知施工安全得不到保障会对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造成较大影响。除此之外预.162.拌混凝土具有凝结时间较长、浇筑强度较大等特性,因此会对模板支架形成较大的压力。如果水利工程施工企业如果没有根据预拌混凝土的特点做好支架受力安全的施工设计则无法对施工安全进行有效保证。

1.4裂缝管理问题预拌混凝土与其他混凝土一样裂缝的防治与预防是确保预拌混凝土浇筑质量的基础与前提。在水利工程的施工过程中预拌混凝土裂缝出现的主要原因包括干燥因素、温度、地形等因素。如果水利工程施工人员没有在预拌混凝土浇筑时保持适当的湿度则容易使混凝土裂缝产生。除此之外油于预拌混凝土具有散热较慢的特性因此水利工程施工人员如果不注重进行适当温度管理则会使裂缝出现。另外许多水利工程施工单位一味地追求追赶进度并对施工过程中地形因素的影响采取有意识的忽视从而使水利工程预拌混凝土的结构不够牢固并且导致混凝土裂缝现象的产生。

2水利工程应用预拌混凝土施工管理

在水利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对预拌混凝土进行有效管理能够有利于先进施工技术的应用并实现专业化生产管理。水利工程施工企业在预拌混凝土管理水平的提升过程中应当从运输管理、施工准则、专业性管理、成本管理、安全管理等环节入手。以下从几个方面出发对水利工程应用预拌混凝土施工管理进行了分析。

2.1提升预拌混凝土施工运输管理水平预拌混凝土的合理运输对于水利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有着重要影响因此预拌混凝土应用施工单位在预拌混凝土的运输过程中应当对运输制度进行有效革新并改变传统的让运输人员过于疲劳的运输方式,从而有效提升运输管理的合理性。除此之外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企业还应当对预拌混凝土的运输人员进行安全与专培训从而更好地做好水利工程预拌混凝土施工的运输管理工作。

2.2建立并贯彻预拌混凝土施工准则施工准则的有效建立和贯彻是提升水利工程预拌混凝土施工管理水平的重要前提与基础。水利工程施工企业在施工过程中应当根据实际的施工情况注重预拌混凝土施工准则的建立并根据5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现场专业人员职业标准6中的相关规定对相关施工准则进行有效贯彻。在这一过程中水利工程施工单位应当注重对施工准则的贯彻力度进行持续性的检查与监督并通过合理的内部控制促进预拌混凝土施工准则的有效贯彻和水利工程预拌混凝土施工管理水平的合理提升。

2.3提升预拌混凝土施工专业性提升预拌混凝土施工的专业性对于提升水利工程的整体施工管理水平都有着重要影响水利工程施工企业在施工管理过程中应当注重提升施工的专业性这主要体现在施工经验的总结与施工人员专业性培训两个方面。水利工程施工企业通过对施工经验进行总结可以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专业性不足问题进行合理的分析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法从而有效提升预拌混凝土施工的专业性。除此之外通过对水利工程施工进行合理的专业性培训施工企业可以有效提升预拌混凝土施工的专业水平与管理水平,从而促进水利工程施工效率的不断提升。

2.4完善预拌混凝土成本管理成本管理的有效进行是促进水利工程施工企业经济效益提升的关键因素。因此水利工程施工企业在进行预拌混凝土成本管理时应当首先对预拌混凝土的价格进行认真咨询与对比并注重技术指标对于预拌混凝土价格的影响。因为预拌混凝土的价格除了受到强度影响外还受到耐久性、抗渗性、放裂缝性等指标的影响。水利工程施工企业如果只根据强度因素来进行预拌混凝土的购买则会使得预拌混凝土成本管理出现价格不协调的现象。因此水利工程施工企业应当合理确定预拌混凝土的成本并进行有效的成本管理从而更好地促进水利工程的健康运行。

土地利用工程管理第5篇

【关键词】土地资源;收储管理;必要性;策略

引言

土地收储是土地收购与储备制度的简称,土地收储制度是我国国土资源部门与地方政府为了适应经济发展采取的一种土地创新制度。从上世纪开始我国就开始实施土地收储制度,土地收储工作发展至今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步。随着相关的法律法规逐渐完善,土地收储制度对于土地调控、土地市场的规范、土地节约利用等都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1 进行土地收储的必要性

土地收储是土地管理过程中的一项必要工作,土地收储工作是对土地资产进行管理的一种重要措施。我国出台的《土地储备管理办法》中,对土地收储制度的相关内容进行了确定。比如:市、县人民政府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为了能够实现对土地市场的调控,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需要依法取得土地并且对收购的土地进行前期开发以及储存,以满足经济发展过程中所需的土地资源。土地储备机构是市、县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并且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隶属于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事业单位。可以进行土地收储工作的土地包括依法收回的国有土地、收购的土地、已经办理农用地转用并且已经经过土地征收批准手续的土地等,《土地储备管理办法》对于土地的收购以及储存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而土地收储则是土地管理过程中的必要过程,不仅可以为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土地资源,还可以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当前土地管理过程中各级政府收储工作的主要职责是储备城市的国有存量土地,对旧城改造过程中所需要的建设用地以及城市和农村的集体土地进行收购和储存。之所以对这些土地资源进行收储管理,主要是由于这些土地在开发之前的整体利用效率不高,尤其是一些城乡结合点,人口比较混杂,土地的归属权比较混乱,有的是农用地、有的土地是宅基地、有的土地是国有土地,随着城市建设不断扩张,这些土地的价值也变得越来越高,为了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相关的政府部门必须要加强对这些土地的整合利用,因此必须要依法实施收储计划,并且签订相关的收储协议,对土地的属性进行确定,从而确定土地的用途,比如土地若是属于国有土地,则可以收回,若是属于集体用地,则可以进行报批转用,对于不同用途的土地,需要制定不同的价格,对土地上的附着物进行补偿。

此外,土地收储工作还是对土地市场进行调控的客观需要。在进行土地收储管理时,各地政府应该要根据调控的土地市场的需要,对收储的土地的规模以及范围进行确定,从而对土地进行合理的规划。对于一些闲置的、利用效率较低的国有土地要进行优先储备,政府可以通过征用、收购、收回等方式,对一些分散的土地进行整合与集中,从而使得土地资源的组合可以得到进一步优化,防止土地收益的流失,还可以规范土地市场的发展,加强对土地的有效利用。

2 进行土地收储的策略探讨

2.1 做好土地收储的准备工作

在土地收储工作中,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经济纠纷。当前我国很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由于范围比较广、跨度较大,因此一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对自身的不动产以及债权债务的了解不够,当政府在进行土地收储管理时,与企业之间很容易出现经济纠纷,出现纠纷时往往会对土地的收储工作带来严重的影响。不仅会影响到土地收储的进度,还会衍生出很多的新问题。为了避免这种纠纷的出现,在进行土地收储准备时,必须要根据《城镇土地调查规程》的具体要求对土地的权属关系进行调查,最好是委托实力较高的律师事务所对相关企业的资质情况进行调查,其中调查的内容包括企业的规模、资产负债、信用度等情况,然后要出具专业的报告,为土地收储工作奠定基础。在进行收储管理之前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可以有效地避免收储风险。

2.2 建立现代化的土地收购储备制度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生态环境以及资源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土地收储工作也应该要与现代社会发展相吻合。为了实现土地收储工作的快速发展,需要对土地收储制度进行完善,实现土地收储制度的现代化、科学化以及规范化。土地收储制度不仅包含了各种资金的筹集、住宅问题的解决,还包括对森林、湿地等土地资源进行储备以及保护。这种与人类的生存环境以及生态资源相关的土地储备制度具有更加深刻的意义,也符合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的目标。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需要将土地收储工作进行细化,实现横向收储管理与纵向收储管理,通过提高土地利用率、转变土地用地性质,从而实现对土地结构的有效利用。另外,在土地的收储管理过程中,还应该要改变传统的将土地用于商业储备的观念,将土地资源用于公益事业的储备,不仅可以实现社会的均衡化发展,还可以吸引投资,促进对土地资源的挖掘以及开发管理。

2.3 加强对土地收储制度的宣传力度

土地收储制度的完善是促进土地收储工作顺利开展的关键,由于土地收储过程中涉及的利益主要是政府与土地所有者之间的,因此土地管理过程中需要对土地收储的相关制度进行宣传,使得土地所有者可以了解土地收储的相关内容、土地规划用途、赔偿制度等,从而使得土地收储过程中可以更加顺利。政府可以利用每年度的土地宣传日,利用各种形式进行土地资源的宣传管理,比如通过广播电视、文艺汇演、发放传单等方式,加强土地收储管理,使得人们可以从思想上认识到土地利用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土地收储管理效率。

3 结语

土地收储是土地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对土地资源进行整合的必要措施。土地收储管理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土地资源,同时可以防止国有土地资源的流失,为经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土地收储管理过程中,需要加强对相关制度的完善以及宣传,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比如加强与土地所有者之间的沟通和联系,避免土地收储管理过程中出现各种纠纷,同时加强土地收储管理,不断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参考文献:

[1]杜育宏.试论如何做好土地收储工作[J].科技致富向导,2014(02).

[2]李建军.土地收购储备工作的必要性[J].西部资源,2009(24).

[3]杜广平.浅议城市土地收储管理[J].科技创业家,2013(03).

[4]张卫东.土地储备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浙江国土资源,2005(10).

土地利用工程管理第6篇

【关键词】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管理

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预拌混凝土作为工程建设的重要材料得到了很好地应用与此同时许多水利施工企业对预拌混凝土的质量要求已经给予了高度重视,因此其施工管理水平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但是与此同时也应当看出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预拌混凝土管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因此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人员在预拌混凝土应用过程中应当对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合理分析,从而更好地促进水利工程应用预拌混凝土施工管理水平的持续提升。

一、 水利工程预拌混凝土管理问题

预拌混凝土是指以水泥、水、外加剂、掺合料为原料按照一定比例在搅拌站进行拌制后通过车辆运输在规定时间内运送至使用地点的混凝土。预拌混凝土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可以有效提升水利工程施工水平,但是与此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预拌混凝土管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以下从几个方面出发,对水利工程应用预拌混凝土管理问题进行了分析。

1.运输管理存在问题

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工程对预拌混凝土的需求量较大因此预拌混凝土的运输车辆的数量会较多。通常而言预拌混凝土的运输工作方式是轮班制即预拌混凝土的运输人员会工作一整天然后休息一整天。这种运输方式的采用会使运输人员容易产生疲劳,从而使运输管理水平和运输安全性有所下降。除此之外,许多水利工程预拌混凝土的运输司机并没有很好的专业技术并且存在着开快车、劳动纪律差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给预拌混凝土的运输管理带来很大问题。另外,防雨措施不完善也是预拌混凝土运输管理的重要问题,当预拌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受到潮湿时则无法使用,因此运输过程中防雨措施不完善也给水利工程预拌混凝土施工但来很大阻碍。

2.混凝土质量问题

预拌混凝土的质量管理对于水利工作的顺利施工起着重要作用。在进行水利工程的预拌混凝土质量管理时工作人员不能简单的根据混凝土的强度来直接进行预拌混凝土的使用,而是应当根据水利工程的实际需求和混凝土的施工管理技术来对混凝土进行选择与应用,从而使购置的混凝土质量符合应用要求并促使施工质量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

3.施工安全问题

在预拌混凝土在水利工程的施工应用中许多时候施工安全问题得不到施工企业的充分重视。众所周知施工安全得不到保障会对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造成较大影响。除此之外,预拌混凝土具有凝结时间较长、浇筑强度较大等特性,因此会对模板支架形成较大的压力。如果水利工程施工企业如果没有根据预拌混凝土的特点做好支架受力安全的施工设计则无法对施工安全进行有效保证。

4.裂缝管理问题

预拌混凝土与其他混凝土一样,裂缝的防治与预防是确保预拌混凝土浇筑质量的基础与前提。在水利工程的施工过程中预拌混凝土裂缝出现的主要原因包括干燥因素、温度、地形等因素。如果水利工程施工人员没有在预拌混凝土浇筑时保持适当的湿度则容易使混凝土裂缝产生。除此之外,由于预拌混凝土具有散热较慢的特性,因此水利工程施工人员如果不注重进行适当温度管理则会使裂缝出现。另外许多水利工程施工单位一味地追求追赶进度并对施工过程中地形因素的影响采取有意识的忽视,从而使水利工程预拌混凝土的结构不够牢固并且导致混凝土裂缝现象的产生。

二、 水利工程应用预拌混凝土施工管理

在水利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对预拌混凝土进行有效管理能够有利于先进施工技术的应用并实现专业化生产管理。水利工程施工企业在预拌混凝土管理水平的提升过程中应当从运输管理、施工准则、专业性管理、成本管理、安全管理等环节入手。以下从几个方面出发,对水利工程应用预拌混凝土施工管理进行了分析。

1.提升预拌混凝土施工运输管理水平

预拌混凝土的合理运输对于水利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有着重要影响,因此预拌混凝土应用施工单位在预拌混凝土的运输过程中应当对运输制度进行有效革新并改变传统的让运输人员过于疲劳的运输方式,从而有效提升运输管理的合理性。除此之外,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企业还应当对预拌混凝土的运输人员进行安全与专培训,从而更好地做好水利工程预拌混凝土施工的运输管理工作。

2.建立并贯彻预拌混凝土施工准则

施工准则的有效建立和贯彻是提升水利工程预拌混凝土施工管理水平的重要前提与基础。水利工程施工企业在施工过程中应当根据实际的施工情况注重预拌混凝土施工准则的建立并根据《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现场专业人员职业标准》中的相关规定对相关施工准则进行有效贯彻。在这一过程中水利工程施工单位应当注重对施工准则的贯彻力度进行持续性的检查与监督并通过合理的内部控制促进预拌混凝土施工准则的有效贯彻和水利工程预拌混凝土施工管理水平的合理提升。

3.提升预拌混凝土施工专业性

提升预拌混凝土施工的专业性对于提升水利工程的整体施工管理水平都有着重要影响,水利工程施工企业在施工管理过程中应当注重提升施工的专业性,这主要体现在施工经验的总结与施工人员专业性培训两个方面。水利工程施工企业通过对施工经验进行总结可以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专业性不足问题进行合理的分析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法,从而有效提升预拌混凝土施工的专业性。除此之外,通过对水利工程施工进行合理的专业性培训施工企业可以有效提升预拌混凝土施工的专业水平与管理水平,从而促进水利工程施工效率的不断提升。

4.完善预拌混凝土成本管理

成本管理的有效进行是促进水利工程施工企业经济效益提升的关键因素。因此水利工程施工企业在进行预拌混凝土成本管理时应当首先对预拌混凝土的价格进行认真咨询与对比并注重技术指标对于预拌混凝土价格的影响。因为预拌混凝土的价格除了受到强度影响外还受到耐久性、抗渗性、放裂缝性等指标的影响。水利工程施工企业如果只根据强度因素来进行预拌混凝土的购买则会使得预拌混凝土成本管理出现价格不协调的现象。因此水利工程施工企业应当合理确定预拌混凝土的成本并进行有效的成本管理,从而更好地促进水利工程的健康运行。

5.进行预拌混凝土施工安全管理

预拌混凝土施工安全管理对于减少水利工程施工风险、提升水利工程整体管理水平有着重要意义。水利工程施工企业在进行预拌混凝土的施工安全管理过程中应当明细安全问题的出现带有很大的偶然性。因此施工企业在进行预拌混凝土安全管理过程中应当首先严格制定安全规定同时还要建立高效的安全巡查与监督制度并且加大执行力度,从而在提升预拌混凝土施工安全管理水平的基础上有效减少水利工程的施工风险。

三、结语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水利工程的整体水平也在稳步提升,与此同时在水利工程的施工过程中预拌混凝土的有效管理成为了提升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水利工程施工企业在提升预拌混凝土管理水平时应当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有着清晰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通过不同管理措施的有效运用促进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预拌混凝土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 宋国良,王旭东.浅谈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裂缝的危害与防治措施[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 2010(04)

土地利用工程管理第7篇

关键词:土地测绘;土地开发管理;探索

土地的开发与管理与人们生活的长治久安有着密切的关系,而土地测绘对土地开发管理起着基础的作用,因此就需要最好土地测绘的相关工作,从而对社会和经济发展提供支持。

一、土地测绘与土地开发管理

1.土地开发管理

土地开发管理主要是指通过对土地的使用和开发进行重新规划和管理以后,能够实现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增加土地耕种面积,并且提高土地耕种的质量,这样就能够对土地的生态条件进行改善,通过对土地进行合理利用以后,还能够为经济的发展提供基础设置。在对土地进行开发管理的时候,要坚持控制城市扩张,减少对耕地的占用,最终实现土地的可持续利用。目前对土地的开发进行管理已经成为了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的新途径,在未来土地的开发过程中,要进一步加强管理过程。

2.土地测绘

土地测绘是目前应用在土地开发管理中的一项新技术。目前在城镇地籍勘测、耕地的动态测量中都发挥中重要的作用,几乎所有与土地有关的工作都需要用到土地测绘基础。目前在土地开发管理以及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土地测绘技术都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二、土地测绘在土地开发管理中的作用

将土地测绘技术应用到土地开发管理中的时候,首先就需要认清楚二者之间的关系,根据土地的具体情况来使用土地测绘技术。

1.土地测绘技术是土地开发管理的基础

在进行土地开发管理的时候,首先就是要进行选址,而选址的时候需要根据地形、地籍等条件来确定城市、城镇以及农村之间的关系,然后最初开发管理的计划,而这些都需要土地测绘的数据来作为支持。

2.土地测绘为土地开发管理的技术支持

在土地开发管理中,从勘测、耕地占补平衡划地,以及到最后工程的竣工,土地测绘技术都是进行这些工作的基础,为其提供技术支持,只有通过土地测绘技术的支持,才能够使得土地开发管理的过程顺利进行。

三、土地测绘在土地开发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1.土地测绘技术在土地开发管理前期的应用

在对土地开发管理之前,首先需要对开发区域内的地貌进行地调查,然后才能够做出较为全面的分析、规划,然后为下一步土地开发利用的过程来提供依据。而土地测绘技术是整个前期工作顺利进行的依据,提高土地开发利用的有效性,还能够提供一系列的补测工作,这样就能够避免不必要的纠纷。

2.土地测绘技术在土地开发施工中的应用

通过土地测绘技术,可以对不同时段的测绘结果进行对比,这样就能够判断土地规划是否合理,土地开发方案是否合理。为了保证土地开发管理过程的合理性,还需要对不同时期的土地的数据进行获取,对于城镇的扩展状况和速度进行分析,根据土地、环境等具体的状况来制定出可供实施的管理方案。在施工过程中进行土地测绘技术应用的时候,还需要根据具体的土地情况来应用具体的测绘技术,比如对农村的集体土地进行开发管理的时候,由于测绘范围、操作难度都比较大,因此就需要将正射影像技术应用进来,这样就能够获得土地的准确数据,使得土地开发管理的过程能够有效利用。

3.土地测绘在土地开发监管中的应用

在对土地开发监管的时候,为了能够对违法占用土地的情况及时进行清理,就需要将土地测绘中的正射影像技术和卫星影像技术应用进来,这样就能够为有关部门提供有效的土地占用信息,比如占用地点、占用时间以及占用面积等,这样就能够给监管部门的监管 过程提供依据。在工程竣工阶段,土地测绘也是评价土地项目完成状况的重要技术,对测绘数据进行分析评价才具有说服力。对测土地测绘结果的数据进行整理存档,这样就能够方便土地管理的过程。

4.土地测绘技术在土地资源审批过程中的应用

在对国土资源进行审查和勘测过程中,由于审查过程工作量大,因此就需要将土地测绘技术中的RS技术应用进来,这样就能够对国土资源的利用状况进行动态分析,能够及时获得最新的土地利用的信息,这样使得国土检查的过程就更加的有效。在土地资源审批过程中,可以利用土地测绘技术获得的数据和土地利用图来对比,然后评价土地的利用是否合理。还可以对土地测绘获得的土地数据进行纵向比较,这样对能够对城市化的速度、城市人口分布、环境和土地管理之间的关系进行系统的了解,根据这些数据就能够制定出相应的开发方案,这样就能够协调好土地开发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

5.土地测绘技术在土地信息管理中的应用

随着我们进入到信息化的时代,在对土地进行开发管理的时候,需要利用信息化的技术,这样就能够对土地开发系统提供充分的土地信息,主要包括地籍信息、土地管理系统以及土地数据库等,通过对土地进行调查、统计以及登记,就能够为地籍管理的过程提供依据。

6.全球定位系统(GPS)技术在土地开发管理中的应用

在对土地进行开发管理的时候,有时候要对土地坐标的准确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此时就需要将全球定位系统(GPS)技术应用进来。通过GPS技术,就能够对快速定位各个控制点的坐标,能够快速对相对静止的点进行测量。GPS技术还能够对地形、地籍进行测量,并且获得的数据具有较好的准确性,目前已经成为了土地开发管理过程的重要技术。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城镇化的进程也越来越迅速,这样就使得土地的供需矛盾进一步加剧,这就需要对土地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而测绘技术就能够为土地开发管理过程提供依据,能够实现每一寸土地的合理开发利用,缓解我国目前的土地使用压力。

参考文献:

[1]刘志丽,于精杰.土地测绘在土地开发管理中的应用.专题研究,2012,19(9).

[2]王艳春.土地测绘在土地开发管理中的应用.科技传播,2012(4).

土地利用工程管理第8篇

一、水利工程管理范围内的土地(包括水利工程用地、护渠地、护堤地),符合国家土地管理局《关于确定土地权属问题的若干意见》(〔*〕国土〔籍〕字第73号)第八条规定范围的,属于国家所有,不再补办用地手续。水利工程用地、护渠地和护堤地应依法确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护渠地、护堤地和水库库区内滩地已有单位使用的,按照国家土地管理局《关于确定土地权属的若干意见》和《河道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办理。

二、国家兴建水库和整治河道新增可利用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新增可利用的国有土地,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在用于移民安置和河道管理以及河道整治工程之后,所余土地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一组织开发利用,水利部门需要使用的,可优先考虑。

三、土地管理部门在确定水利工程保护范围内的土地权属时,应根据水利管理有关法规规定土地的用途和其他限制条件。

四、凡土地权属界线明确,与原批准范围相符,但界线内实际面积与原征用或划拨文件批准的面积不一致的,按照原批准征用或划拨的界线确定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面积误差在登记发证时予以更正,超出或不足部分不再另办手续。

五、凡在同一县(市、区)境内的各河道工程、干渠、支渠、专用防汛公路、水库及其他独立的水利工程用地,均可分别作为一宗地由土地所在地县级土地管理部门登记。

六、位于城乡居民点及独立工矿区以外的水利工程用地的图件比例尺按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规定要求执行。局部需要放大图件比例尺的,经土地和水利部门共同商定后,可由水利部门提供符合登记要求的图件。位于城乡居民点及独立工矿区内的水利工程用地,由土地管理部门统一组织地籍勘丈,水利部门可以承担全部或部分地籍勘丈任务。

土地利用工程管理第9篇

关键词:基层农村;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开展;问题阐释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土地管理工作在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中具有比较重要的作用,农村土地管理不仅是各级领导和广大民众需要重视的内容,同时也对农村的发展具有比较重要的决定作用,也是促使国家发展的重要因素,近些年以来,我国不断关注三农的发展问题,而进行基层农村土地管理工作也是其中的一部分,在对基层农村土地管理工作加以完善的时候,需要对基层农村土地利用人员就当前的政策问题进行比较积极的引导,并且对基层农村土地利用人员普及严格规律规制相关内容,进行政府与基层协调工作完成,并且能够做出比较有利的监督措施,使得农村土地在进行利用的时候更加合理。

1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

1.1国土资源管理

长期以来,在进行国土资源相关数据收集的时候,需要在收集的过程中,对其中相关的数据内容进行比较详细的测评和计算以及估化等方式,需要经过比较严谨的处理过程中,对其中相关数据内容加以处理,国土资源管理在进行实际工作的时候,主要将经济学和管理学以及数学等一系列学科增和起来加以应用,使得土地规划与利用的工作能够得以顺利进行。因为土地资源管理综合这多种学科,是一门具有综合性的学科,其对我国每一寸土地的开发和利用方面都具有一定程度上的决定作用,并且预计从中得到比较多的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等,这就使得国土资源管理带来的诸多利益关系能够得到有效的协调和规范,并且在进行土地资源分配的时候,能够更加合理和科学,这也是对我国国土资源加以调节的重要载体。我国土地资源在进行利用的时候,具有一定的有限性的特点,国土管理资源对我国国土规划和资源利用等方面具有比较重要的影响作用,在对其加以管理的时候,其影响是巨大的,同时能够不断对我国国土的利用价值有效提升[1]。

1.2国土资源管理的重要性

国土资源是和民众的生活具有比较密切的联系的,对于一些基层农村人员在进行土地分配的时候,对他们的生活具有比较重要的影响,土地是资源的重要载体,其对群体的切身利益内容具有比较密切的关系,同时也对社会的发展具有比较重要的影响,这就需要人们对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进行比较正确的认识和加以关注,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高效进行能够对基层农村人员的基本利益提供重要的保障,其能够对基层农村人员的生活质量有效提升,而在另一层面中,这一方式也是和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策略相符合的,能够促使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开展更加顺利。

2农村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问题

我国的人口相对比较多,并且资源相对于人口而言呈现出不足的状态,使得生态环境的承受能力比较弱,在这一基本国情的情况下,就比较产生人与自然发展无法协调的问题,因此在进行国土资源有效管理的过程中,对经济建设与资源利用的关系有效处理逐渐成为国土资源管理中比较重要的问题,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土资源工作已经逐渐取得比较显著的成果,土地资源进行开发利用的过程中,不断对城市化和工业化以及农业等各个方面的发展都具有比较积极贡献。但在基层国土体制改革逐渐合并乡镇之后,其中新建设的乡镇主要是由原来的几个乡镇合并而成的,因此在进行国土资源管理的时候,管理区域增加,土地资源的管理就出现一定难度,其中土地利用违法的情况往往层出不穷,而农村土地管理工作的情况又相对比较复杂,农民在法律认识方面存在着不足,就会使得在土地资源管理的时候出现管理上的漏洞,使得农村土地资源的监管难以到位,使得违法建设情况增加[2]。

3基层农村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改善措施

3.1提高国土资源管理意识

国土资源是资源的重要载体,在进行国土资源管理的时候,需要对其中相关的管理工作加以重视,在这一过程中,需要首先能够提高人们对国土资源管理重要性的认识以及对其进行有效管理的重要性。国土资源管理和群众的切身利益具有比较密切的关系,在对国土资源进行管理的时候,如果其管理工作不合理,就会对农村国土资源的利用和经济的发展产生比较直接的影响,这就需要不断对工作人员的法律意识提升,同时也需要对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和工作意识加以重视。政府在进行管理的时候,需要通过各项讲研活动,促使人们能够更加深入对国土资源管理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了解,将这一理念不断通过各种方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使得社会在进行基层农村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应对的时候,能够形成比较良好的社会风气。

3.2对基层农村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体制改善

合理的管理体制在基层农村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尤为突出,只有对管理体制加以完善,才能够有效促使管理工作真正进行下去,并且不断对政府的管理力度加强,使得政府在进行基层农村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管理的时候能够尽到责任,通过对国土资源管理的相关体制内容改革和管理力度增强,使得基层农村国土资源利用率能够得到大幅上升。政府在对国土资源加以管理的时候,需要将其中的管理工作进一步规划实施,对没有明显效果原有的管理体制加以改革和完善,使得城镇与农村两者之间的管理工作能够得到比较有效的配合,并且对其中的政策加以积极改变,使得开展土地复垦工作能够得到顺利开展,对其中的惩罚政策也加以完善,并且不断对违法使用土地的行为加强打击。政府在进行管理体制完善和惩罚以及监督体制加强的时候,不仅需要对基层农村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高效进行加以保障,还能够有效促使社会的发展更加稳定。

结束语

在时代不断发展变化的情况下,我国社会主义特色经济发展逐渐得到有效推进,需要基层农村人员和社会多数人的观念中,进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工作的思想加强,能够认识到进行农村社会现代化发展已经逐渐成为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内容,在进行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实践的过程中,进行新农村建设的发展,能够更好的促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和发展,而基层农村国土资源管理工作还并不完善,其在运行的过程中,需要得以关注和重视,其关注的主要内容分别在保护耕地以及土地分配方面等方面作为其重要的突破口,不断使得国家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这就需要在实际工作中,重视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并且能够认识到国土资源的管理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通过对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加强,使得国土资源的管理工作更加有效的进行,并且使得社会主义新农村得以不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