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高中政治教学设计优选九篇

时间:2023-09-15 17:13:30

高中政治教学设计

高中政治教学设计第1篇

最后,平时注意点滴知识的积累。为了增强自己的业务水平和能力,我虚心向前辈们请教,平时大量阅读相关书书籍,充实自己的知识水平,遇到不懂的问题及时提出和讨教。我认为只有在学术在严谨,才能够在课堂上做到收放自如,在教学中才能做到游刃有余。使学生满意,使学生爱学。

《人民民主: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识记国家的本质、我国的国家性质、人民民主的特点。

2、理解人民民主的本质、民主与的关系。

3、运用生活实际说明我国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分析坚持人民民主的意义。

能力目标

从具体材料入手,逐步提高辩证分析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从现象到本质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体会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激发爱国热情,坚定坚持人民民主的立场。

【教学重点】

人民民主的国家性质,人民民主的广泛性、真实性,坚持人民民主的意义。

【教学难点】

民主与的关系。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同学们知道,我国是人民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在这样性质的国家中,我们公民处于什么地位,有哪些政治权利、政治义务,如何参与国家政治生活?本课将我国的国家性质、公民的权利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等方面去揭开国家政治生活的神秘面纱。

(二)进行新课

面对新旧社会两次特大洪灾的思考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仔细阅读教材第4页材料,同时思考所提出的问题。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讨论问题。

教师点评:1、从社会制度方面看,两次洪灾发生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中国废除了半殖民地半封建制度,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2、从国家政权方面看,国家政权从掌握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手中,并为其服务,转变为掌握在人民手中,为广大人民服务。

二、广泛、真实的民主

1、国家的基本理论

(1) 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讨论,从历史上看,国家是在什么条件下产生的?它的产生、存在有什么作用?

学生活动:思考问题,讨论后作出进行点评。

教师点评:国家是由于生产力发展出现私有制,从而产生阶级、阶级对抗,统治阶

为镇压被统治阶级反抗而建立的暴力机关。由此可见国家之本质。

(2)从本质上讲,国家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

(3)国体及其决定因素。

国家的性质又称国体,是由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性质决定的。(引导学生思考说明什么问题?)

2、我国的国体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这是我国宪法对国家性质的明确规定。教师活动: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社会各阶级、阶层在我国社会中的不同地位和相互关系。请大家思考讨论这个问题,并总结我国政权的特点。

3、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看教材第5-6页,看看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表现在哪里?分别是什么意思?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找出问题。

教师活动:总结讲评。

(1)人民民主的广泛性,一是表现在人民享有广泛的民利,二是表现在民主主体的广泛性。我国现阶段享有民利的主体包括,工、农、知、干、军和其他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2)人民民主的真实性,一是表现在人民享有的民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的保障,二是表现在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人民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实现。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相关链接”,思考、体会我国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

(3)尊重和保障人权,是人民民主真实性的一个重要表现。

教师活动:同学们看教材第6页“人权材料”,举例说明建国后我国人权保护取得显著成就,人权只能是具体的、相对的。

学生活动:阅读思考讨论

教师活动:总结讲评。

4、人民民主的职能

教师活动:在人民民主的国家政权中,除了对人民实行民主的职能外,还具有对极少数敌人实行的职能。请大家思考为什么要保留职能?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回答问题。

教师点评:保护人民民利不受侵犯,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三、坚持人民民主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7页,思考下列问题:为什么要坚持人民民主?现阶段如何坚持人民民主?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找出问题。

1、坚持人民民主的重要性

(1)坚持人民民主是四项基本原则之一,是我国的立国之本。

(2)坚持人民民主是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坚持人民民主,才能调动人民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坚持对敌对势力的,才能保障人民民主,维护国家安定。

2、坚持人民民主的新的时代内容

突出经济建设服务职能;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国内外环境;重视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发展人民民主,加强民主制度建设。

(三)课堂总结、点评

高中政治教学设计第2篇

高中生的心理特点决定其抽象思维能力不强,注意力不易持久,这就出现了思想政治课课堂效果不佳的局面。如何才能让高级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不再枯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针对高中生的年龄特点,精心设计教学尤为关键。

一 新课导入

新课的导入是课堂教学中的第一个重要环节。引人入胜的导入是整个教学过程一个良好的开端,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注意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主动配合,有利于师生双向的教学活动,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中去。

当代高中生对现实热点问题较感兴趣,把教学内容相关的理论与当前受关注程度较高的热点问题联系起来,大胆而巧妙地引入课堂,通过学生的讨论,以启迪学生的心灵,激发他们探求新知识的主动性。热点问题的讨论往往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创设一个良好的开端。

我们也可以根据课程需要,运用历史典故、名人轶事、成语寓言等方面的素材导入新课。这种方法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容易给学生以启迪,同时又能起到开阔视野、拓宽知识的作用,从而使教师讲课更生动、形象,学生学习更轻松增趣、易于接受与记忆。

当代的高中生在心理上乐于接受新事物,因此,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把握好中学生的这种心理,采用一些比较独特的引入方法,例如演唱歌曲,让学生自导自演一些与教材内容相关的小品等。这些方法新颖活泼,容易使学生产生共鸣,引起学生的思考,活跃气氛,积极主动学习。

二 巧妙设疑

合理的、艺术性的提问,能融洽、活跃师生的双边关系,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活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课堂提问,内容要新。要克服老生常谈、毫无新意的提问内容,使学生有耳目一新之感。根据教材内容的不同,联系生活,设置一些精巧别致的小问题,做到层层深入、环环相扣,引导学生讨论,使学生的知识、能力及思想得到升华和发展。要把握时机,在学生似懂非懂、认知存在矛盾时提问,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刺激学生的兴奋点。

三 丰富的语言艺术

对于政治课教师来说,要想改变政治课堂枯燥、抽象、沉闷的旧貌,使政治课充满艺术魅力,就必须努力创造自己的语言风格,塑造自己的语言形象,提高自己的语言修养和品位,创造性地运用语言的艺术,实现政治课教学的艺术化。

仅仅以语言作为传授知识的载体,略显单调。时间长了,不仅传授的知识容量小,许多不易用语言表达的知识点学生不易领会,还会导致学生注意力分散、精力不集中,影响学习效果。

教师在课堂上除了运用有声语言外,还可恰当运用身体语言,用亲切和蔼的语言、面容、期待的目光、适当的手势动作,来发挥态势对口语的深化补充作用,使教学有张有弛,富有节奏,有声有色,妙趣横生,从而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理论的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掌握基本理论,使学生不再把政治课看成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精神上的陶冶。

四 多种教学形式

政治课不受学生欢迎的一个原因就是教学形式枯燥单一。那种“填鸭式”的灌输教育,学生被动地接受,课堂气氛沉闷。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既有利于教授知识内容,又有利于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和培养。

传统的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本教材、一张嘴的“四个一”的教学手法,单一、枯燥,教师讲得辛辛苦苦,学生听得昏昏欲睡,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把动画、图象、立体声融合起来,真正做到“图文并茂”,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这样就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收到良好的效果。我们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挂图,努力创设教学情境,可以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如讲授课、讨论课、练习课、自学课,在每堂课里应形成不同的教法和手段的交替,在不同的章节之间尽可能采取不同的教学形式。这样一来,学生会觉得每堂课都有新鲜感,兴趣盎然,打瞌睡、做其他作业的不良现象也消失了。

五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今日的高中生思想活跃,自主意识、参与意识及表现欲望较强,渴望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因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应正确处理好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关系。思想政治课教学一定要改变教师唱“独角戏”、搞“一言堂”的现象,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探讨、自我教育与自我体验。在发挥教师地主导作用的前提下,要积极地创造各种条件让学生充当教学活动的“主角”,引导学生主动、积极、自觉地掌握知识。

当代高中生思想活跃,乐于接受新事物,尤其对流行歌曲情有独钟。的确,歌曲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具有形象性、生动性的特点,若能将它恰当地运用于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能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更好地发挥其主体作用。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要真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要善于创设开放的教学情景、营造积极的思维状态和宽松的思维氛围,让学生设身处地地去感受,使学生乐学。

高中政治教学设计第3篇

内容摘要: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在形成青少年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方面有独特的作用,而教学设计又是这一作用得以发挥的前提。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设计的着眼点,不仅要关注学生的今天,还要分析学生的昨天,更要考虑学生的明天。必须要突破已有的陈规,进行不断的改革,提出一些合乎实际的、具实效的、可操作性强的教学设计方案,以促进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以真正提高学生的素养。

高中思想政治由经济常识、政治常识、文化常识和哲学常识四大部分构成,这些内容与青少年一生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息息相关,在提高青少年素质方面有不可估量的作用。但是,我国现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设计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影响不大,因此,需要重新审视。

一、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设计的内涵

1.教学设计。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减少教学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就必须对教学过程进行预先设计。随着知识总量的激增,教学设计变得越来越重要,以致由一个概念发展为一门独立的课程。但是,由于教学设计者们所关注的对象不同,对于教学设计内涵的界定,至今还没有比较一致的观点。但是,一般认为,根据教学设计对象的层次不同,教学设计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

宏观的教学设计—教学系统教学设计。如对一所学校、一个新的专业、一个学习系统等进行的设计。开设一个新的专业时,要分析社会需求、设计培养目标、确定培养规格、构建课程体系、做出课程安排、选择教学资源、制定评价方案等宏观设计。在这种情况下,教学设计就是一种规划,一般由专门组织的小组来完成。

中观的教学设计—课程、单元教学设计。如对某一门课程或某一个教学单元的总体教学目标、教学对象、教学课时数、教辅资料、评价方案等进行的分析、设计。在这种情况下,教学设计就是一种课程实施方案,一般由学科教研组来完成。

徽观的教学设计—课堂(一节课)教学设计。如教师根据某一节课的具体教学内容、学生的实际悄况、学校的教学条件,制定恰当的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媒体,安排有序的教学过程,设计可行的评价方案等进行的设计。在这种情况下,教学设计就是一种操作程序,一般由任课教师单独来完成。

本文中的教学设计是指微观的教学设计,即课堂教学设计,这里的教学设计是指教师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依据教育教学理论,通过分析课程标准、教材、学生,运用系统的观点和方法对课堂教学进行的计划、决策与安排。

2,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设计。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设计是教学设计的下位概念,是教学设计的一般原理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是一节思想政治课的实施蓝图。其涵义是:教师根据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自身特点,在教学设计的一般原理的指导下,对课堂教学进行的计划、决策与安排。具体言之,就是教师依据教育教学理论和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自身特点,通过分析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教学目标,组织教学内容,选择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媒体,安排教学过程,设计评价方案的系统过程。

二、离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设计的应有理念

1.人本化。教学是培养人的活动,“以人为本”应是教学所追求的理念。在教学中“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为本,在教学的各环节中要尊重学生、关爱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设计理应人本化虽然近几年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学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但是在高考指挥棒的“调度”下.教师的教学设计还是重知识、轻能力、轻发展、而思想政治课体现得最明显(由于思想政治的内容多数是陈述性知识)—我们的学生只要记住名词、概念、原理就行,人的发展被置于次要的地位,思想政治课学习几乎成 了死记硬背的同义语。笔者利用问题化教学设计使教学得到了人本化。首先,通过教学内容的逐层问题化,把名词、概念、原理等知识和教学目标融人到具体的间题中。在设计问题时,认真分析学生的认识水平和接受能力,使问题难度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符合,并且尽量使问题梯度化、层次化,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另外充分考虑教学内容的内在逻辑,使各个问题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其次,师生共同解决问题,教学过程也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问题的解决使学生不仅记住了知识、理解了知识的意义、提升了思想境界,而且也增加了发现问题的意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达到了教学目标、身心获得了发展。最后,在设计学生的评价方案时,注重学生的自我纵向评价、形成性评价,使学生能不断获得成功的喜悦,得到可持续发展。

2、个性化。个性是一个内涵极其广泛的概念,不仅人有个性、教学有个性,教学设计亦有个性,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有个性,“个性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一定意义上说,广义个性指事物的独特性,狭义个性指人的独特性”。正是由于个性才使世界变得丰富多彩、繁荣昌盛、充满生机与活力。教学是具有鲜明个性化的活动。只有个性化的教学设计,才能有个性化的教学;只有个性化的教学,才能培养出个性化的学生。

教学设计应该是教师在课程标准、教材统一要求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风格、智慧、学生特点个性化的过程。但是我国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设计的特点是:划一性有余,个性化不足。现在的思想政治课教师都有与课本相配套的教案书。教案书是教师教学设计的蓝本,教学设计往往变成了复制枯贴的过程(把教学设计从教案书抄到教案本上),创造性的应用比较少。这样的教学设计很难顾及学校的个性、班级的个性、教师的个性、学生的个性,最终使学生只能是求助于死记硬背。笔者在进行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设计时,根据学校的条件、班级的特征、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把教学内容转化成一个个切实可行的问题,使教学符合学生的实际。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注重自学、讨论、合作、探究、发现等方法的应用,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另外,在巩固知识、训练思维时,用问题解决来代替过去那种填空、选择、名词解释、简答、论述的设汁模式.深化学生对知识意义的理解。

3、生活化。英国教育家斯宾塞认为“教育是生活的准备”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教育即生活”.我国教育家陶行知认为“生活即教育”等等,许多大教育家都谈论过教育与生活,这说明二者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教育是生活的产物、生活是教育的基础,没有教育的生活是不可想像的没有生活的教育也是不可想像的。作为教育的主阵地—教学,若脱离现实生活就会变得机械、单调、枯燥、无味。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更是如此,因为高中思想政治的内容是人类生活经验的概括、抽象与升华,它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是紧密的,所以,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设汁要生活化。这里的生活化不是变成现实生活,而是把教学问题转化为生活中的问题,使教学散发出浓厚的生活气息,学生对它感到熟悉、亲切。长期以来,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设计以对知识的记忆为宗旨,不与现实生活发生联系.学生对思想政治课失去了兴趣。笔者在进行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设计时,把教学内容转化为生活中的问题,努力使教学贴近现实生活,使学生感受到思想政治的现实意义,使思想政治课的学习充满生机活力。每节课结束后、给学生布置来源于现实生活的探究问题,让学生运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能力。

向生活世界回归是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设计也应如此,“原本来自于生活,扎根于生活的思想政治课程,向生活世界回归,关注学生主体的‘生活体验’,是思想政治教学设计的一项基本原则”。

三、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设计的一般步骤

1.进行总体分析。总体分析是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设计的第一个环节,主要从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三方面进行,因为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是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它们决定教学的各个方面,贯穿于课堂教学始终。通过分析课程标准可以明确教学总目标、单元目标对具体某一节课的总体要求,教学内容在思想政治学科及所在单元中的地位;通过分析教材可以明确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知识点以及各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等;通过分析学生可以明确学生的认知基础、接受能力、学习兴趣、学习动机等,即学生的认知准备、能力准备和情感准备。

例如,笔者在进行《价值规律的作用》教学设计时,由总体分析得知:(l)课程标准对《价值规律的作用》一课的总体要求是:记住并理解价值规律的作用,培养学生运用原理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理解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以及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的,树立平等观念、效率观念和竟争观念。《价值规律的作用》是第一单元的最后一课,是对第一单元的概括与总结,是学生学好经济常识的基础。(2)《价值规律的作用》一课的重点是价值规律的三个作用,难点是价值规律的前两个作用,知识点是:价值规律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生产部门的分配、价值规律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价值规律促使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优胜劣汰。其中价值规律的第一个作用是通过分析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而得出的,价值规律的第二个作用是通过分析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而得出的,价值规律的第三个作用是前两个作用的推论。(3)学生的认知准备、能力准备和情感准备状态需要根据具体的学生来确定、

2.确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它具有导向、激励和评价的功能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有明确而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目标制定教学目标的依据是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笔者一般把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目标分为认知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三部分,使教学能兼顾学生的智力、非智力的发展例如笔者在进行《价值规律的作用》教学设计时.通过分析制定的教学目标是:(l)认知目标:识记并理解价值规津在商品经济中的作用;(2)能力目标:能够初步运用价值 规津的有关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企业的活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运用原理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改革开放意识、科技意识和效率意识,树立正确的市场经济观念、平等观念和竞争观念,理解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改革的目的,为今后参与、服务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莫定基础。

3.选择教学措施。任何一种教学措施都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它总有一定的适用范围,有优点也有缺点。例如,讲授法有利于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但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究精神,实验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究精神但不利于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个别教学有利于顾及学生的个性特征但教学效率、质量比较低,班级教学能提高教学效率但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所以,在教学设计时,要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情况和学校条件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媒体等,使它们与教学其他要素之间的组合能产生最大的教学效益。例如笔者在进行《价值规律的作用》教学设计时,教学方法以讨论法为主,辅之以教师点拨,教学组织形式选择小组教学,教学媒体采用多媒体,因为这一节课属于原理的应用课,讨论法有利于学生们仔细推敲、互相切磋、集思广益发现现象背后的规律,而小组教学是适合于讨论法的最佳组织形式,这一节课需要的材料多,运用多媒体可以使有效教学时间得到增加。

4.安排教学过程。课堂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人类已有经验的认识活动和改造主观世界、形成和谐个性的实践活动的统一过程”。也是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使教学各要素有机的融为一体的过程。课堂教学过程设计是教学设计的核心内容,因为教学过程是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的中心环节。笔者在进行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设计时,一般把教学过程分为教学导入、问题呈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课堂评价和作业布置儿个环节例如笔者把《价值规律的作用》一课的教学过程设计为:其中材料、二、三都是生活事件.分别能体现价值规律的三个作用材料四是一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需要综合运用价值规律的三个作用来解决。

5.设计评价方案。在课堂教学评价中.常用的方法有三种: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诊断性评价一般在课堂教学过程开始时进行,重在对学生已形成的、与新课有关的知识、能力等方面的情况进行判断,以便教师调整教学起点、清除教学障碍,通常以谈话、提问和简单书面测试的形式进行;形成性评价一般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重在考查学生对某些具体知识的掌握情况,不时地为教师提供反馈信息,以便教师灵活调整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通常以提问、练习和观察学生反应的形式进行;总结性评价一般在课堂教学过程结束时进行,重在检验学生对一节课所有内容的掌握情况以及达标情况,以便教师查漏补缺、改进教学,通常以综合性练习或测试的形式进行。因为,形成性评价形式简单、运用频繁,而且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反应设计评价方案,所以,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设计中,一般以诊断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为主。例如笔者在进行《价值规律的作用》教学设计时,把诊断性评价安排到教学导人中进行,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商品、货币和价值规律的掌握情况;把总结性评价安排到课堂评价中进行,通过对一个综合性实际问题的分析,来考查学生的达标情况。

高中政治教学设计第4篇

[关键词]职高 政治课教学 问题设计

[中图分类号] G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120123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有经验的教师总是十分讲究课堂提问的设计,注意从思维的深度、广度和密度上设计问题。然而并非所有的课堂提问都能达到预期目标。那么当然教学中的问题设计存在哪些问题?教师该怎样提问?各类问题应怎样设计呢?本文试从这些角度来探讨职高政治课教学中的问题设计。

一、职高政治课教学中的问题设计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分析

职高政治课教学中的问题设计存在的问题包括:有些教师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去提一些最简单的问题,学生不经思索就任务式地把课本内容读一遍;有些教师提出的问题难度太大,而学生的思维能力有限;有些教师提出的问题范围过大,学生在回答时无从下手。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提问或者为了提问而提问,这样的课堂提问是毫无意义的。这些现象出现的原因有:有些教师的教学价值取向不够正确,甚至认为职高学生上课根本不用提问;有些教师对问题设计的作用没有真正弄清楚;有些教师想好好设计问题,但是设计问题的能力比较欠缺。因此,要保证课堂提问的质量,就必须对问题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

二、职高政治课教学中问题设计应该遵循的原则

(一)科学性和有效性

问题的科学性不仅要求教师在文字表述上讲究逻辑性,更要在问题内容上明确逻辑关系。同时,问题的设计要讲究效果,也就是通过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来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并能和生活实际相联系。

(二)具体性和启发性

设计的问题要具体,要能体现政治学科的特点。同时,教师不能过多地设计简单的判断性问题,问题的设计应该具有启发性,使学生有思考的余地。

(三)多样性和针对性

教师在设计政治问题时必须要注意多样性,交替使用多种提问方式,并针对不同内容提出不同的问题。在设计题目过程中,要分析职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发展要求,要量学生之力而行。

三、职高政治课教学中问题设计的策略

(一)吃透教材,寻找问题的突破口

首先,问题设计要紧紧围绕教学内容,要抓住那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节点。因此,我们必须吃透教材,挖掘教材中的隐性知识,从重点、难点入手设计问题。在教授经济・政治・生活第四单元《多彩的消费》时,对于其中的重点问题“如何合理消费”,可以先让学生了解现在社会上有哪些错误的消费方式。但教材在这些方面并没有进行详细的分析,那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可以设问:“你知道现实生活中存在哪些不科学、不合理的消费方式吗?你认为应如何倡导科学合理的消费?”学生根据生活经验举例,在对比分析基础上提出解决问题的一些方法,从而为最后解决难点问题开辟了道路。其次,要从学生角度入手,从学生的兴趣着手。带着兴趣去完成学习任务的学生,效率更高。传统的政治教学注重理论,而学生却更喜欢一些风云人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把一些教学内容与学生感兴趣的人物相结合。这样可以使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使他们在主动、轻松的心态中进入探究新知识的境界。

(二)注重引导,实施渐进式提问

渐进式提问其实涉及问题的层次性。在学习新课时,我们可以用渐进式问题导入。比如在经济・政治・生活第十一单元《金融与理财》中有一句话“经过多年的努力,刘敏终于有了20万元的积蓄”,学生觉得这句话前面少了点什么。为了帮学生搞清楚问题,同时也复习一下前面的知识,笔者先设问:“刘敏做什么生意赚钱了?她开了什么公司?这个公司有什么特点?”学生对这些问题的思考过程,其实就是前后知识的再现和概括过程。在此基础上,笔者再设问:“如果你是刘敏,你会如何打理自己的资产?”由此引出新课。这样的问题设计可以让学生在已有的经验基础上接纳新的知识,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在学生踊跃发言后笔者再提出问题:“你了解这些投资方式的风险、收益和特点吗?”然后列表进行比较。通过这样的提问和探究,就会把学生的认识逐步引向深入,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提高。

(三)巧用比较,实施迂回式提问

高中政治教学设计第5篇

关键词:创新;教学设计;主体;主导;反思

G633.2

设计一个情境,引导学生得出一个结论,好像是个很简单的问题,其实,在探究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分析、筛选、提取有效信息,引导学生运用全面的、发展的、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养成辩证的思维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条理清楚、主次分明的阐述、总结,这是一门艺术,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渗透在每一节课之中,存在于我们与学生交流的每一个细节之中。

一、要搞好新课程创新教学设计,必须正确把握新的高中政治课程的性质。 我们把握新课程的性质,主要应明确这门课程的核心价值,基本内容和培养目标。从核心价值来看,这是一门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的课程。从基本内容来看,这是一门提高学生认识,参与当代社会生活能力的课程。从培养目标来看,这是一门培养公民思想政治素质的课程。我们把握新课程性质,必须准确把握课程的功能定位,既要在学科系统中把握,又要在德育系统中把握。作为学科课程,思想政治课是集理论教育、社会认识和公民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课程。它对学生进行了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法律素质、心理素质等内容的教育,其中突出了思想政治素质的教育,这是素质教育的灵魂。

二、要搞好新课程创新教学设计,必须正确理解和把握思想政治课新的课程教学理念。 高中政治课提出了五个新的课程教学理念。一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与把握时代特征相统一;二是加强思想政治方向的引导与注重学生成长的特点相结合;三是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 高中各年级课件教案习题汇总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为支撑的课程模块;四是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五是建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机制,这是改进课程评价方式方法的追求。课程理念体现了对课程理想的追求,它也是对研制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和方法论的概述。课程框架设计,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标准,有关课程实施各个环节的建议,都来自课程理念。

三、要搞好新课程创新教学设计,必须正确认识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学活动是由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学习过程。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始终要引导学生按照社会的要求,围绕课程标准的内容进行学习,尤其是在思想政治方向的把握上,要发挥不可替代的导向作用。 教学活动的开展是师生共同的活动。在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既是活动的设计者,也是活动的参与者和组织者。教师对教学方向的把握、目标的确定、内容的选择、任务的分配、进程的安排、形式的选择、进程的控制、结果的评价都承担着重要的责任,因此实施新课标,教师的主导作用既不能片面地夸大,更不能忽视。同时,教学活动设计的过程渗透和体现了教师教学思想和个人风格,也体现了教师个人智慧。此外,教学活动也不是游离于教师之外的单纯的学生活动。在学习中,教师提供给学生丰富的学习资源和有效的学习方法,在讲授中,提出富有启发性的、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的思维,在讨论中,对一些偏离主题的观点、看法有针对性地给予正确的引导,在辩论中,调节和疏导学生因争辩而产生的矛盾,在活动中,采用多种方 式,调动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社会调查中,帮助学生解决具体操作中的困难等等。

四、要搞好新课程创新教学设计,必须正确认识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我们要避免两个极端:一是沿袭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师依然是“满堂灌”、“全包办”,不肯从主角的位Z上退下来,二是忽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以至徒有气氛热烈、活动充分的形式,却脱离了教学任务,费时且低效。这都是对学生主体作用的片面理解和把握。以学生为主体是“以人为本”理念在教学活动中的具体体现,它要求教师要以尊重、信任、宽容的情感对待学生。

五、要搞好新课程创新教学设计,必须注重教学设计、情境创设和搞好课后反思。情境式教学要有目的地创设或引入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以诱发学生的情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了解社会,帮助学生更好地生活。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活动不单是指课堂中学生的演示、讨论、辩论、小品表演等活动,也不单纯是指课堂以外的社会实践活动,更不单纯是指相对于必修课、选修课而言的活动课。课后反思顾名思义,就是教师教完一堂课后,对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与实施进行回顾和小结,将经验、教训和体会、“亮点”、“得意”之作记录在案,让自己在今后在教学中参考使用。或者将“败笔”记录下来,并对其原因做深刻的分析与探究,使之成为以后教学中吸取的教训。通过反思,教师可以发现新问题,并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与解决办法,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映华 浅议政治教学的价值分析与价值设计《大观周刊》2012

[2]丁春娟 高中政治教学中“价值分析”的价值及其生成《教书育人》2014

[3]游波 探讨高中政治教学的价值分析与价值设计《中外交流》2015

高中政治教学设计第6篇

一、创新高中政治课堂教学设计的主要思路

1.以提高学生课堂参与为本,创新课堂设计理念。

高中政治课堂都是教师占有主导支配地位,一切教学过程都按教师的设计来,而教师的设计又按大纲要求和高考的需求来设计,学生的能动性、喜好等很少被考虑。而在实际的教学中,一切教学方法最终都要落实到学生身上,任何教学方法也无法改变学生自身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所以,无论什么类型的教学方法,设计的初衷都要以适应学生的学习,能够调动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动性为目的。例如在讲到“保护环境”知识时,首先由教师口述近几年北方多次受到沙尘暴袭击的例子,然后通过多媒体展示北京等地大规模的沙尘暴图片、视频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时教师再告诉学生沙尘暴其实离我们很近、沙尘暴对于我们生活的影响是什么、每年多少国土面积正在不断沙化等。当学生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后,让学生自己讨论,整理探讨防治沙尘暴的方法,并把搜集来的资料加以整理汇总,并向其他同学展示。

2.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为本,创新课堂设计方法。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全心投入到学习中去,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哪些知识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哪种方式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师对此并没有明确的思路。可以尝试让学生参与教案设计的方式,也就是在教案设计的过程中,由学生集体参与,分小组讨论哪些模块、哪些知识他们比较喜欢,哪些案例或者例子他们容易听懂,教师掌握了这些之后再着手设计教案,必然就会更有针对性。这种参与方式可以由教师提供几种模式供学生选择,也可以由学生自己组织思路,然后师生共同商定采取哪些方法讲授。比如在讲解“公民作为纳税人应依法自觉纳税”时,可以让学生自己推荐他们比较感兴趣的案例,由教师负责整理并在课堂上向大家讲解,那么学生必然会很愿意听这堂课了。

3.以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为本,创新课堂设计主旨。

学习能力是指学生通过教师的指导而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会学”。所以,学生只有懂得“会学”,才能实现“学会”,才能不断提高学习能力。因此,高中政治课堂不能单纯以传授知识为目的,而需要让学生领会到学习的精髓,只有知道了如何去学习,才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地学好高中政治。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方式有很多,比如用贴近生活的案例配合激趣法、通过生动的政治趣闻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方法、采用以能力为导向的科学评价成绩的方法等,只要是可以激发学生内在学习驱动力的方法都属于提高学生能力的方法。

4.创新课堂管理方式,培养学生对教师及课堂的情感认可。

研究表明:满足人们对理解、尊重和追求的需要,就能激发人的动机,使人有一股内在的动力,朝着所期望的目标前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对学生有期待,并因此不断鼓励和帮助学生,尤其是那些因为各种原因成绩差的同学,教师更是要经常性给予其认可,使学生感觉受到重视,自尊心与自信心得到增强,进而受到鼓舞,也就会对教师产生好感,以此可以较为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情绪和学习动机。

高中政治教学设计第7篇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19-0060-02

高中政治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知识的时候,需要为学生创建教学情境,使学生从中发现与所学政治知识相关的问题。教师在创建教学情境的时候,要注意情境设计的维度。教师只有找到创建教学情境的正确切入点,才能让学生主动地学习政治知识。

一、情境设计的生活性

学生在学习政治知识的时候,如果发现学习到的政治知识与自己的生活有密切的关系,就会产生学习积极性。教师在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的时候,要注意到的第一个维度,就是其生活性。

[教学设计案例]教师引导学生观看一个近期的新闻视频:人们在购买外汇的时候不得应用已购的外汇在境外买房,不得开展证券投资活动、购买人寿保险活动、投资性返还分红类保险活动。

[教学设计分析]大多数的学生拥有一定的生活常识,了解常见的货币为人民币、美元、欧元等.然而很少有学生了解应用其他国家货币的时候会有那么多的限制。学生观看新闻视频后会结合生活经验产生学习好奇心:为什么我们国家会限制国民购买外汇的范围呢?其他国家也会限制购买外汇吗?当学生产生了学习疑问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政治知识。

[教学案例实施]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政治课本,理解货币相关的概念、货币的流通形式、货币流通背后反映的商品规律、货币具有的职能等。当学生学完了这节课的政治知识以后,就能应用政治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了解生活现象背后透露的经济学原理了。

教师在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的时候,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创设情境。当学生觉得教师呈现的教学内容是他们平时经常见到的,并且感兴趣的事物时,就会关注教学情境中的政治知识,愿意思考其中涉及的政治问题。

二、情境设计的情感性

高中生具有情感丰富的特点,如果教师为学生创建的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感情,学生就会主动去了解其蕴含的政治知识;反之,就会失去学习政治知识的动力。教师在为学生创建教学情境的时候,要突出其情感性,让学生能产生情感共鸣。

[教学案例设计]以教师引导学生了解经济与文化的关系为例。有一名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以前,给学生播放了一段视频,这是介绍中国唐代瓷器的视频片断。视频中说,我国的瓷器设计与生产到了唐代才进入了顶峰时期。在汉代的时候,我国制作瓷器的秘药还不成熟,在唐朝时期,秘药调配技术变得成熟了。而至宋朝时期,我国的瓷器设计变得单调。在唐朝时期,我国的瓷器有唐三彩、白瓷、青瓷等。唐代以后,我国的青瓷烧制技术流传到韩国,而这项技术在我国失传了。唐朝的唐三彩非常有特点,当时我国与阿拉伯等国家联系紧密,唐三彩制作工匠吸收了阿拉伯的美术艺术,将阿拉伯的美术颜料应用在烧瓷艺术上,烧出了具有多种色彩的唐三彩。因为唐朝的瓷器艺术吸收了其他各个国家的艺术,所以呈现一种兼收并蓄的艺术气魄。唯有在唐朝时期,我国的瓷器设计非常奔放,洋溢着极强的生命活力。

[教学设计分析]虽然高中生能从生活实践中了解经济发达的地区,文化发展得也比较快,然而对这一政治现象只有模糊的认知。这名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了一个典型的学习案例,让学生了解中国唐朝的文化发展与当时的经济发展有紧密的联系。学生在学习典型案例的过程中会想了解:为什么唐朝的时候文化会如此发达?为什么我们现在的文化发展速度还不如唐朝?我们要用什么方法才能振兴国家的文化,让国家的文化再度被全世界了解呢?当学生愿意带着情感学习政治知识时,教师便能开始引导学生思考政治问题了。

[教学案例实施]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和比较刚才视频中呈现的唐、宋、元、明、清的瓷器文化,让学生感受到唐朝瓷器文化的特点,使学生产生民族自豪感。当学生为民族文化而骄傲时,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推动着中国唐朝文化的发展?难道仅仅是设计生产瓷器的丁匠灵光一现,就生产出了闻名世界的瓷器吗?待学生从微观的角度感知到文化与经济的关系以后,教师再引导学生阅读课本,把微观的案例与宏观的理论结合起来,应用宏观的理论再去思考这些问题。

教师在开展政治教学活动的时候,要提出一个能激发学生学习情感的案例,让学生结合情感来思考案例中的政治问题。当学生从微观的角度理解了案例中的政治问题后,教师可引导学生从宏观的角度来思考政治问题中的理论。

三、情境设计的迁移性

每个学生都曾经学习过一些政治知识,这些知识可以成为继续学习的基础。如果教师能够结合学生已经学过的知识引导学生学习新的知识,就可以减少教学情境创设的时间,将情境创设的重点放在呈现新知识上。高中政治教师在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的时候,要善于利用旧知识来创设学习情境。

[教学案例设计]以上面那节通过学习中国瓷器文化来教授的《文化的传播》为例。在这节课里,教师先给学生看了一个多媒体教学课件。多媒体课件中说明了中国的瓷器从唐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慢慢地,中国的瓷器广为世界知晓,直到现在,外国人依然把瓷器叫作China,这一名称说明瓷器是中国创造的。然后教师在课件中给学生展现了三个案例。第一个案例,当时由于战争的缘故,一些制作瓷器的丁匠逃难到北方,在北方扎下根来,制作瓷器的技术流传到北方。第二个案例,中国的郑和下西洋时,将一些瓷器赠送给沿途的国家,作为两国交好的礼物。第三个案例,17世纪上半叶,世界航海技术已经颇为发达了,一些商队将瓷器贩卖到欧洲,欧洲人开始关注中国的瓷器。

[教学设计分析]过去学生在政治课堂上学习过两个旧知识。第一个旧知识,之前学生了解过中国的瓷器文化,这一次,教师从学生较为了解的瓷器文化着手设计学习情境,使学生感受到了学习的连续性,并对新的知识产生亲切感。第二个旧知识,之前学生掌握过一种学习方法,即先从微观的视角体验案例.再结合课本中的理论知识从宏观的视角看微观的案例,应用宏观的理论来分析微观案例的学习方法。当教师引导学生用这种方法学习知识时,学生便能从旧知识着手学习新的政治知识,极易融入学习情境中。

[教学案例实施]教师引导学生以上一次学习过的中国瓷器文化知识为基础,学习文化传播的知识,让学生以上一次掌握的学习方法来分析这一次的案例。当学生回忆起过去学习政治知识的方法以后,就开始应用既有的学习方法学习新知识。学生先从分析具体的案例着手了解文化传播的方法,再从宏观的角度分析为什么文化是用这几种渠道传播的。

高中政治教学设计第8篇

关键词: 高中政治课堂教学 教学设计 反思

新课程改革对政治课堂效率提出了较高要求。在此我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构建高效政治课堂。

一、充分研究教学设计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注重以学生为本,教师在课前必须研究学生、研究教材、研究教学策略。

第一,教学设计要考虑学生差异。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每位老师往往班次比较多,学生分层比较明显,我们应注重教学设计的多样性,不同层次的班级采用不同的教案,充分尊重学生,让课堂鲜活起来,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讲解《经济常识》中“价值规律的作用”这一框题时,针对高一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弱这一现实,我在讲解中选用了学生熟悉的海尔集团的相关事例。视频材料中海尔总裁张瑞敏带头砸不合格冰箱的一幕,让学生在直观形象的事例中明白了“价值规律可以促使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优胜劣汰”这一道理。

第二,教学设计必须研究教材。研究教材,一要优化教材的呈现方式,做到情景交融。高中思想政治课理论比较抽象,教师作为课堂的引导者、指挥者,应该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情境。二要优化教材教学事例,与时俱进。政治学科时政性强,选择教学事例要尊重学生实际,选用精确性、时政性强的事例,选用乡土事例。

第三,教学设计要研究教学策略。新课标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构建师生平等的新型教学模式。一方面教师要注重教学手段、方法的多样性,妥善处理课堂教学中“收与放”的关系,既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又要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做到“此时无声胜有声”。如《经济常识》中“储蓄存款的作用”这一课题,由于课型是活动课,因此整个课堂中更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我在强化学生参与意识的同时,适时有效地加入了学生的讨论之中,恰到好处地给予了点评。

二、及时进行课中反思

课堂教学中教师是学生学习建构的组织者、引导者,是课堂教学的调控者。课中及时反思,教师可以通过教学中的语言交流、表情呈现、思维碰撞、眼神传递等途径获得对教学进行调控的信息。

在教学中,学生的眼睛会传递给我们很多有效信息,这些信息会直接暗示我们是否需要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是否需要调整教学内容、是否需要反复强调学生已经掌握了的知识。在讲《经济常识》中“商品的价值量”的几个比例关系时,我可以说是做到了“层层分析、综合概括、举例论证”,可台下的学生一个个睁大眼睛看着我,看着那一双双眼睛,我的直觉告诉我学生还处于茫然中,于是我当即改变讲解方式,让学生先来进行简单的数学计算,后来学生在参与计算的实践中终于明白了商品价值量、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价值总量之间的关系。课中反思信息的获得除了看学生的眼睛,对于学生的言行我们也要高度重视。高三《政治常识》理论性强,更要重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我在阐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的“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一理论时,学生便开始低声咕噜,其中一名学生竟然还冒出了“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官员自身的利益”的言论,鉴于此况,我当即调整讲解方式,选用了中国共产党在1998年洪灾、2003年非典、2004年禽流感、2008年抗震救灾事件中的真实事例,当那一幕幕往事再现时,学生终于从感人的事例中明白了道理。可见,课中进行适时反思,既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艺术,又增强了课堂教学效果。

三、积极进行课后反思

回头思考是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途径,通过反思可以研究学生和教材,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提高教学水平;根据自身的教学实践,我认为把握课后反思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整体回顾一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此环节关键就是要关注教学过程中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实现程度,思考是否走出了传统教学中重知识内容和结论,轻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的误区。

二是反思课堂中的成功之举,即关注问题情境创设是否科学,关注教学手段、教学事例的选用是否有效,关注学生学习方式是否贴近新课程理念,关注整个课堂师生互动。

三是辩证对待课堂教学中的遗憾,思考遗憾产生的根源,思考遗憾是否可以亡羊补牢。

四是反思精益求精,“不求最好,但求更好”,思考哪些方面还可以进一步改进。

五是反思自己的教学观念是否更新,是否贯彻落实了新课程理念。

六是错题整理的反思。指导学习方法,训练学生的思维。收阅错题笔记时,我总要细心分析每个学生的错题特点,对症下药。既启发学生弄清题目的要求,又指导学生学会分析错题的方法,要求学生认真看错题解题的具体过程和关键点,帮学生学会过程反思,通过反思弄懂问题,学会学习。这样,训练了学生思维的条理性,克服了原来思维混乱的现象。学生的错题处,就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所在。

通过对上述问题的反思和分析,要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写出改进的策略和教学的新方案,从而把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教师只有在教学中不断思考,才能提高教学质量,更新教学理念,提高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构建高效政治课堂,以期望达到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高中政治教学设计第9篇

关键词:议题式教学;学科核心素养;设计原则

引言

《普通高中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新要求,教师应精心设计议题式教学,使学生在教师设计的议题中积极思考、探究,并在熟悉的生活场景中愉快地交流思想、获得新知、培养能力和提升素养。文章结合教学实际,谈谈议题设计的实践与思考。

一、议题设计讲究生活性原则

教师设计议题,要做好学情分析,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实际。议题要尽量选取现实生活中学生熟悉的事例。这些事例包括学生在家庭生活环境中的家长里短,也包括学生在学校集体学习生活中经历的酸甜苦辣,还包括学生日常生活中所关注的时政案例。教师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生活、具有乡土气息的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调动学生的思维,使他们在教材和生活的交融中获得成长[1]。笔者在教学经济生活第九课第一框“市场配置资源”的时候,以学生熟悉的学校食堂为素材,设计系列问题:①每天中午七年级的同学为什么会比其他年段早10分钟下课?(注:我们学校就餐人数较多与食堂容量相对有限的现状。)引导学生感悟“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的需求的无限性的矛盾”。②学校有三家食堂,你们更喜欢去哪家用餐,为什么?③假如我们学校有这样的规定:七年级和高一年级同学只能去一楼食堂用餐,八年级和高二年级同学只能去二楼食堂用餐,九年级和高三年级只能去三楼用餐,你们会喜欢吗?(注:三个食堂的位置不同、容量不同,供应不同,同学的需求不同,自然引导同学去不同的食堂,而且为了避免拥挤,学校也会做好人员分流引导工作,确保用餐的良好秩序。)以此议题让学生思考“市场和计划是资源配置的两种手段”,通俗易懂。在此基础上,笔者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假如你是食堂经理,谈谈你如何让同学们都喜欢到你的餐厅用餐?”学生天天到食堂用餐,对每个食堂经营的菜品了如指掌,哪家餐厅的口味被学生嫌弃、哪家餐厅被学生喜爱,他们最有发言权。话题一抛出,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仿佛他们都是经营能手,都想展示自己的经营智慧。于是,笔者顺势而为,引导学生推出“市场调节的机制”,即价格、供求、竞争对资源配置的积极作用。当然,教师也可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设计议题,如关于不同食堂老板的经营之道(遵法还是违法),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市场调节的作用,进而提高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二、议题设计讲究科学性原则

所谓科学性,就是让教师设计的议题能真正教育学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受益。这就对议题的设计提出了较高的要求[2]。一是议题的设计要有思辨性。传统的课堂上,教师的提问比较随意,设计的问题没有难度,往往是“是不是”“对不对”“可不可以”等学生不用思考和探讨的问题。这样没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不了学生的兴趣,不利于对学生思维的训练。反思传统课堂的设问,我们现在提倡开展议题式教学。在设计议题时,教师必须设计带有思辨性的问题,调动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积极探究现象背后的本质。二是议题设计具有层次性。一般来说,一节课的教学往往围绕一个中心议题设计几个问题,使整个课堂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所以教师在设计议题时,必须考虑教学议题之间的关联性,使各个教学环节环环相扣,既具有逻辑性,又能体现层次性。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不断思考和探究这些问题,不断延展思维轨迹,感悟学科知识与生活知识之间的联系,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科素养[3]。笔者在进行“认识运动,把握规律”的教学时,以“家乡的变化发展”为中心议题,设计若干关联的问题,旨在拓展学生的思维。

【探究一】:漫步于城市的街道、公园,不经意间你会发现,城市亮了,夜色美了,道路宽了,绿意浓了。陈先生退休后,为保持健康,与朋友每天都坚持散步。吃过晚饭,他换上一双舒适的运动鞋,来到绶溪公园,绕着栈道漫步。绶溪公园环境美、空气好,这里是他最爱去的地方。“以前绶溪一带是很偏远的地方,没人来。现在就是一个大公园,景色美如画!”他乐呵呵地说道。思考1:你是否也有感觉到我们家乡的变化?说一说你眼中家乡的变化。这个议题设计不问家乡有没有变化或者变化大不大,而是设计情景对话让学生也“说一说家乡的变化”,启发学生思考与生活的联想,通过自己的生活体验,认真感受家乡的变化,由衷表达自己眼中的家乡在不断变化。这样的效果更具有画面感,在引导学生感知学科知识“哲学上讲的运动”的同时,也会让学生惊叹家乡的变化,从而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培养了学生的家国情怀。接着,笔者通过设计情境和“思辨性”设问,引发学生进一步探究。

【探究二】:陈先生感叹着莆田日新月异的变化,与他同行的张先生虔诚地说:“感谢妈祖,是她的保佑,才让莆田美丽起来,让莆田人民过上今天的好日子。”而陈先生不认同,他说:“妈祖是人们的精神信仰,对莆田人民的意义固然重大,其实真正让我们过上幸福的生活,是中国共产党。正是党的正确领导,顺应发展规律,带领聪明智慧的家乡人民艰苦奋斗,才有我们的美丽家乡。”思考2:请结合物质和运动辩证关系的知识,简要评析一下两位先生的观点。

【探究三】:陈先生说:“莆田的发展变化大且快,让他十分惊叹。回忆过去的城市面貌,现今的一切让他不敢想象。”其实,这也是很多常年在外打拼的莆田人的共同心声。当他们回到阔别已久的家乡时,无不由衷感叹:家乡变化真大了,变得我们都不认得,甚至怀疑自己走错地方了!但是,也有一些人认为,我们的家乡一点儿都没有变化,依然还是一个小城市。思考3:莆田“真的变得让大家都不认得吗”?还是“一点儿都没有变化”?请结合运动和静止的相关知识简要分析一下。上述情景设计和问题设置都是围绕“家乡的变化”这一贴近学生实际的中心议题展开,问题的针对性强,有层次感,同时不乏思辨性,既能够带动学生理解学科知识,又能够结合现实,落实“教育回归生活”的新课程改革基本理念,实现“课程内容活动化”和“活动内容课程化”的统一,有利于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

三、议题设计讲究思想性原则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