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语文中考重点优选九篇

时间:2023-07-25 16:45:02

语文中考重点

语文中考重点第1篇

(一)从试题导向来看,紧扣课标,淡化教材,注重对语文素养的全面考查。

试题材料新颖,突出能力立意,注重与社会实际、学生生活的有机联系,贴近现实生活,关注社会热点问题,从识字写字、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阅读、写作等多方面综合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特别是考查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学生对学科知识体系建构的能力与水平;考查学生三维目标的达成度。从整份语文试卷来看,涉及到课内的内容很少,但是每个考查点,都离不开教材中所学的知识,离不开平时语文学习中应获得的能力,注重对语文素养的全面考查。

(二)从命题思路来看,体现了稳中求变、变中求新的特点。

今年中考语文试题在保持往年命题特点的同时,有3点变化:

1.整合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试题,突出试题检测的有效性。

将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整合在同一背景下设题,一方面有效节约试卷版面,减少文字阅读量,另一方面突出语文能力的综合考查,注重语文与生活的有机联系,所设的5道小题以“书博会”为背景,具有鲜明的时代感,让学生在书香浓浓的情境中,去创作设计并写出感受,考查了学生在具体活动中发现问题和探究问题的能力,综合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潜移默化地渗透了关于读书的重要意义方面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导向。

2.设置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突出对学生能力的考查。

今年文言文阅读增加课外篇目,设置课内与课外文言文的比较阅读,而且今后课外文言文的比例将逐步加大,最终将全部考课外文言文阅读,旨在正确引导文言文教学方向,有利于改变教学中猜题押题、机械训练的现象,不断提高培养学生文言文阅读的能力。设题主要涉及文言词语、文言句子、主旨把握、内容理解等内容。所设题目切中重点知识,而且所设的课外文言文句子在翻译上只要通顺即可。从考试结果来看,学生在课外文言文试题中的得分反而比课内试题得分高。

3.淡化作文审题,更加关注真情实感的表达。

2011年中考语文试题,减少了审题障碍,作文试题改变了以往考查话题作文和半命题作文的设题方式,设置了半命题作文和命题作文,鼓励学生表达真情实感,着重考查学生正确运用语言表达思想情感的能力和基本的写作能力。作文题目为两选一,两个文题都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和情感的抒发,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让学生都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既有利于发散学生的思维,又有利于学生真情实感的抒发。

(三)从试题的科学性来看,语文试题的命制严谨、规范。

语文试题内容丰富、合理;表述严谨、流畅;问题清楚、明确;图形清晰、美观;形式灵活、生动;试卷布局合理、规范。试题命制坚持原创,屏蔽所有复习资料中的成题,全部由命题人员自编或者改编,较好地把握了难度,易中难的比例控制在7:2:1,有效地检验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状况。体现新课程中考命题的要求,体现了“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并具备一定的区分度,试卷结构、考查点的覆盖面更趋于科学性、合理性。

(四)从考试结果来看,有效地考查了学生初中阶段语文学科的学业水平。

2011年牡丹江市区报名参加考试的人数为6 919人,试卷满分为120分。根据统计,牡丹江市区语文平均分为84.79分,如果折合成百分制,平均分为70.66。从图1可以看出,90分~100分的人数最多,为2 287人,占考试人数的33.13%,110分~120分的人数最少,为22人,占考试人数的0.32%。低分人数比较少,30分以下的占2%。总体来看,语文考试成绩分布比较分散,从30分到100分,各个分数段人数呈上升趋势,100分以上人数相对减少。如果折合成百分制,72分以上为及格,及格率为80%左右。

二、从学生答题情况看语文教学中的问题

1.书写不工整、不规范,错别字现象比较严重。大多数的丢分是因粗心、马虎造成,如第1小题,将所给的文字“用楷体字准确、规范地抄写在田字格内”,一些学生因为马虎大意,出现了抄写错误的现象,填字、漏字,甚至写成错别字;在古诗文默写和在作文中出现的错别字也比较常见,一些学生卷面书写潦草、字迹难以辨认,错字、别字现象严重。可见学生在汉字的规范书写和习惯的养成方面存在问题。

2. 课内基础知识掌握得不好。主要表现在:(1)古诗文默写中出错率较高,本属于教材中客观性的内容,却因为记忆不清、掌握不扎实、书写错误而丢分。(2)文言文阅读中课内词语解释(书写注释的内容)、翻译丢分的学生较多。(3)一些学生对表达方式、修辞手法等语文知识辨别不清,掌握不准确,造成混淆。

3.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须加强。如第4题、第9题,对于图表中的内容不能用简洁、清晰的语言进行概括,往往只概括图表中的部分信息,缺少对材料的全面把握。再如第16题,许多学生只是从原文中摘抄句子,不善于从文章中提炼信息、概括文章内容。

4.作文中套写、仿写现象仍然存在,内容缺乏真情实感。尽管近两年中考语文试题强化了对学生作文表达真情实感的要求,但是,仍然有不少学生作文中出现一些套写、仿写、改写的文章,一些作文大段篇幅套用作文书中的华丽语言,内容浮华,不知所云。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方面由于一些教师应试指导中为了学生得高分,鼓励学生背范文,以备考场应试需要,这种教学方法,实际上是鼓励学生抄袭,鼓励学生说假话,作文也自然就没有真情可言。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教师的作文教学观念问题,对学生作文要求标准过高,用一些优秀作文或者范文的标准要求去“规范”学生的作文,而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鲜活的思想和独特的经历,不是可以规范的,被“规范”了的学生作文,一定是失去了血肉的模式化东西。此外,学生作文中套写、仿写的现象,也反映了当前学校教育中缺少知识产权教育,缺少诚信教育,应该引起语文教学的重视。

三、当前语文教学的侧重点

1.强化写字教学,培养良好习惯。

让学生写好汉字是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指导学生写好汉字,是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针对当前学生字迹潦草、不工整、不规范、错别字比较多的现象,语文教师应采取有效措施,着力提高学生识字写字能力,从培养良好书写习惯抓起,学生的每天、每节课,每一个写字的机会,都要注意规范写字要求,加强指导,持之以恒,不可松懈。其实语文学习归纳起来就两个字――习惯,所谓“习惯成自然”,习惯的养成需要一个过程,需要日积月累,需要持之以恒,需要循序渐进,关键看教师有没有恒心,有没有耐心,有没有决心。

2.夯实语文基础,研究学习规律。

教材中一些文学知识、字词、经典句子、优秀古代诗文等基本知识和常识,需要学生牢固掌握,无论课程怎样改革,语文学习中的必备知识是不可省略不可忽视的,不能因为新课程中关注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就忽略对知识与技能目标的关注和培养。三维目标是相互交融、不可分割的,更不可偏废。在初中阶段,语文教师必须帮助学生打下牢固的语文基础,掌握扎实的语文知识,并在反复训练中不断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能力。语文学习是有规律的,掌握了学习规律,学生的学习就会事半功倍,语文教师要不断研究语文教学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按照科学的方法有效地开展语文教学。

3.加强对语文教材的有效使用。

尽管我们中考语文试题中涉及到语文教材中的原题很少,但是,所有语文试题的考查点都来自于以教材为载体的课堂教学。我们不能因为中考试题中不考课内阅读就省略教材中的自读篇目或者舍弃教材中的精美篇目去搞课外阅读训练。叶老先生很早就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因此,语文教师必须发挥好教材这个“例子”的作用。教师要正确理解教材,深入挖掘教材,并根据教学实际需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既要走进去,又要跳出来,运用好语文教材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素养。

语文中考重点第2篇

《考试大纲》所列考点,有的必考,有的常考,有的少考,有的不考。就拿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版)来说,包括选考内容在内,共有52个考点,但并非每一个考点都有直接命题,进行显性考查。就全国新课标卷试题来说,字音、字形、标点都没有直接命题。有些考点虽直接命题考查,但有所侧重,如词语运用,侧重成语;辨析并修改病句,只考辨析,不考修改;文言词语,考查文言实词,很少涉及文言虚词;九种修辞,重在比喻、拟人……即便是选考内容,文学类文本也多考散文、小说,实用类文本多考传记、访谈。作文大多限制诗歌,但历年没有一份试卷限制记叙文、议论文。当然,现在的高考试卷,所考考点、命题形式不尽相同,备考时,若对每一个考点都顾及,看似全面,实则收效甚微。高考不是只考语文一科,学生的时间是有限的,分配给语文的时间更有限。在有限的时间内使效益最大化,就要找准拿高分、多增分的地方,而这些地方往往是主干知识。主干知识所涉及的题目占的比重一般为80%,抓住了主干知识,就抓住了关键。因此各地考生要因地制宜,找准所在考区的高频考点,切中肯綮,查漏补缺,保长增优。

“扩展”“压缩”“仿写”,你重视了吗?

对于语文备考而言,扩展语句、压缩语段以及仿写是非常重要的考点,不仅每套试卷中都直接命题考查,而且经常出现经典题型或创新题型,更重要的是不少语文试题的作答离不开这“一扩”“一压”。扩展语句较为全面地考查学生的联想、想象和语言综合表达能力,其功能相当于“小作文”;压缩语段主要考查学生的提炼筛选能力、总结归纳能力和准确表达能力,这实质上是《考试大纲》现代文阅读中“筛选并整合文中重要信息”与“归纳内容要点”两个阅读考点在语言表达题中的应用。“现代文阅读”中的“论述类文本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古代诗文阅读”中的“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鉴赏”,哪一个能离开“一扩”“一压”这两项技能?高考材料作文独占鳌头,对所给材料的阅读理解、对材料主旨的把握,离开压缩语段这一技能行吗?还有仿写,是高考常考题,对不少试卷来说是必考题,不仅直接得分,而且对作文的立意、表达也大有裨益。特别是排比型仿写,练多了,练精了,积累了材料,拓展了思维,运用于作文写作,尤其是运用于散文写作,深刻哲理共灵性语言,丰富内容伴精巧形式,可旨丰语妙,令人叹服。

扩展语句、压缩语段和仿写,不仅对语文备考非常重要,而且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也是大有裨益的。如果说语文是工具,那么扩展语句、压缩语段和仿写便是常用工具、重要工具。“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学好语文,答好试卷,必须会用、用好语文这几把“金刚钻”“金钥匙”。

语文中考重点第3篇

一、 回归教材研读考纲,复习基础知识

很多高三学生在高考语文复习的时候都会感到无从下手,需要复习的知识点太多,一时间找不到头绪。针对这样的情况,语文教师要帮助学生制订明确的具有针对性的复习计划,从而提高学生复习效率。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回归语文教材,深入挖掘语文教材中蕴含的知识点,加强对语文基础知识的复习,尤其是名篇名句的默写和文言文的理解等。无论高考语文题型怎么变换,只要掌握扎实的语文基础,就一定可以轻松面对。

苏教版语文教材在课文选编上进行着不断的尝试和改进,所选课文都具有鲜明的代表性和知识性,对高中生学习语文知识具有引导作用。在语文高考复习中,教师要带领学生仔细研读高考考纲,考纲是高考语文复习的依据,也是对苏教版语文教材知识点的深度归纳。在研读考纲时,教师不仅要关注高考语文的考试范围和新增内容,还要关注高考语文的各种题型及命题走向,让高中生可以灵活开展语文复习。

二、 重温历年高考真题,明确命题方向

在高考语文复习教学中,语文教师必须重视历年高考真题,带领学生重温历年真题,让学生有效把握高考试题的难易程度和命题方向等,增强学生的语文解题能力。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可以选择近三年的本省高考语文真题和一些有价值的外省高考语文真题作为学生复习的重要材料,来检测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程度,以便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找到提升自身语文水平的有效方式。

尤其是在高考备考的最后阶段,学生心理压力大,语文教师要给学生做好心理辅导工作,帮助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调整状态,保证高考时良好的精神状态。教师可以将做语文高考真题的时间调整到每天上午,这样就与高考语文的考试时间相仿,可以促进高中生合理调节生物钟。在高中语文复习过程中,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每人准备一个纠错本,将做真题时易出错的知识点记录下来,并经常翻看,这样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还有利于避免同样的错误在高考中再次出现。

三、 培养阅读习惯,拓宽写作思路

高考语文复习要注重阅读训练,学生不仅要全面阅读语文教材,还要阅读与高考有关的各类文章,包括现代文、文言文等。只要高中生在语文复习的时候突出重点,发挥自身的优势,一定可以提高语文成绩。

首先,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深入阅读苏教版语文教材,扫除字词以及语文知识结构的障碍,查漏补缺,训练他们的知识归纳能力,提高语文应用能力。在阅读语文教材时要着重体会语音知识、文学常识、修辞手法、标点知识、写作知识、文言知识等。这样的教学方式有利于语文教师开展全面复习,也能够帮助学生找到语文学习的头绪。

其次,教师还要让学生在课余时间阅读课外文章。比如阅读现代文不仅可以提高语感,增强对文章的理解能力和感悟能力,还能够增加高中生的写作素材,形成运用文中语言材料组织答案的能力;阅读符合高中生认知水平的文言文,有利于提高高中生的文学素养,提升文言文语感。而且高考语文试卷考查的知识点大多是开放性的,并不是孤立的,所以高中生要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语文知识专题复习,重视模拟考试

对于高三学生来说,高考已经迫在眉睫,但是在复习的时候仍需要把握系统性和合理性原则,不可胡子眉毛一把抓,要灵活运用各种语文知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语文高考复习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和教学进度合理安排专题复习,按照专题进行详细的讲解,以达到全体学生共同进步的目的。在进行专题复习时,教师要充分结合苏教版语文教材,根据语文学科的考试特点和近年来的试题特点,选择有层次性的训练内容。

同时,教师还要提高学生对语文模拟考试的重视程度,让他们把每一次模拟考试都当作高考。很多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复习时总是喜欢题海战术,这样不仅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还会让学生反感。因此,教师要尽量做到精讲精练,大胆舍弃无用的复习资料,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的思维真正活跃起来。对学生来说,必须要有充分的耐心和毅力,勇于面对高考,自觉去学习语文知识,逐步养成良好的语文习惯。

语文中考重点第4篇

关键词: 2009年中考语文 “积累和运用”板块 命题趋势

中考语文“积累和运用”板块命题趋势着重考查运用语文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强调了思维的过程。依据语文新课标的精神,“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就是命题的思想,不言而喻,今后的“积累与运用”试题将会更加注重考查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和综合运用能力。

2009年中考语文命题将遵循2008年的命题思路,命题的导向特点依然以稳为主,稳中有变。“积累和运用”板块仍分为选择题与非选择题两大部分。但分值和题量将进行微调,题型将越来越灵活新颖。文言文字词理解、句意理解的考查将主要集中于放在具体的文言文语段阅读中,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掌握较扎实的文言文知识。文言文阅读的考查将更趋合理。现结合近两年福州市中考语文试卷谈谈2009年中考语文“积累和运用”板块的命题趋势及复习策略。

一、命题的范围和考点

1. 字形字音考查,考点仍然是认清字形、读准字音、规范书写。试题仍然把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高而易读错、写错的字作为命题的重点,今年题型的设置将出现变化,如字形考查将放在具体的语境中,强调实际运用。

2.词语、成语考查,进一步趋向理解与综合运用。理解主要考查词语、成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与作用,考查对词语、成语释义的正确判别等。运用的考查点则集中在根据语境选词填空,使用正误的判别等。综合理解与运用的考查趋向越来越明显。

3.句子考查,正确理解和判断句子语病的能力,病句放在具体的语境中让考生自己甄别、修改,更注重实际运用。句子的衔接和连贯也是考查的形式,这类题型是先提供上下文,再提供四个选项,要求考生选择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还有排序题型,这类题型是给考生几个顺序打乱的句子,然后要求考生排序,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考查学生对语言的感知能力和语境意识。

4.修辞主要考查在具体语境中的运用,有些还同写对联题、要求用某种修辞仿写的题型结合起来,更注重实际运用;对修辞的考查有对修辞手法的辨识选择题,包括一种或多种方法的辨识。仿写、续写是为提高语言表达的效果而设置的考查点,从运用语言的意义上看,这一考点也属于修辞范围,因此多与修辞手法结合起来考查,比如同比喻、排比、对偶等相结合,综合性更强。这类题目也经常同语言连贯题结合起来考查。

5.名句默写考查形式多样。对考纲中要求背诵的课内外古诗词名句要能够熟练背诵默写,要有较为丰厚的名句积累,并在识记积累的基础上,能够准确理解名句的丰富内涵。考查形式有给出语言环境(上下句)默写、根据文句含义的提供的理解性默写及结合现实的具体运用的默写。注重在运用中生活化地考查古诗文积累。不仅能考查记忆,而且能考查理解和运用,又有人文熏陶的积极导向。

二、复习应对的策略

1.落实两项研究,把握命题趋势。一是研究初三两次市质检试题的“积累和运用”题型,明确复习的方向。二是研究考纲。《中考说明》是中考命题的依据,要认真研究2009年中考说明,然后在复习中加以落实。通过分析,明确试题特点、考查目的和要求,提高复习教学质量。“积累运用”知识点杂,涉及面广,应逐项有序复习,做到有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严格落实。

(1)必须充分利用课本,夯实基础,避免将来出现不必要的失分。建议重点注意:①多音字;②形似字;③同音字;④偏旁相同、部首相同而读音不同的字。并指导学生在考试中读题要认真、仔细,注意每个字的细微差别。教师要有意识地利用课本中“读一读,写一写”所提供的词语增加学生的词汇量,明确词语、成语含义,辨别词的语体色彩、感彩,辨析同义词。词句的训练要以语境练习为主,并加强解题指导,把备选词语进行相互比较,找出其细微差别,再根据提供的语境推敲备选词语,以确定恰当的选项。特别要注重成语辨析的训练。

(2)语病的种类有很多,教师可以把语病类型进行归类,对学生进行训练,使学生熟悉典型病例,如语序不当中定语、状语位置不当;搭配不当中一面对两面;句式杂糅;成分残缺。关联词语的使用主要是语感,在复习时可以通过语言训练来强化。

(3)指导学生透彻了解八种修辞手法各自特点,尤其注意区别清楚容易混淆的几种修辞手法,如比喻的三种形式,设问与反问的区别,排比与反复的区别等。还有修辞手法的实际运用题(包括主观题和客观题),其中主观题越来越受到命题者的重视。如提供带有某种修辞手法的情境,用规定的方法仿写句子等。写多与修辞手法结合起来考查,比如同比喻、排比、对偶等相结合,综合性更强。这类题目也经常同语言连贯题结合起来考查。平时应加强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训练,明确仿写在内容、句式、修辞上的一致性要求。

(4)默写必须和诗文内容的理解有机结合,掌握古诗文中脍炙人口的句子,理解古诗文中脍炙人口的句子的含义并学会运用,教师要心中有数――默写要求背诵的古诗文中的名言警句;按照《考试说明》确定的80篇古诗文,复习时要看是否属于要求背诵的,剔除次要,抓住主要。名言警句最重要,可采用圈点法等攻克易错字。反复写几遍,中考时就不容易失分了。

2.上好专题训练课,发挥中考的“积累和运用”原型题效应。中考语文复习题海战术固不可取,但是高质量的专题训练课还是必不可少的。训练就要选题,为此,教师在选题时不妨借鉴一下最近社会上的热门复习材料,它们多是中考的原型题,是蕴含多个知识点的复合题。学生掌握了原型题,也就是掌握了相关的知识点,掌握了解答这类题的思路及技巧,进而也就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了。深入探究原型题,学生就能从题海中解放出来,融会贯通,科学备考。

3.在复习的过程中要多做近几年出现的各种新题型,如情境会话,仿写句、段等。语文学习强调语文积累和人文修养,语文素养的考查主要通过综合性学习、修辞手法的运用、词语的理解运用、仿写续写扩写改写、语段综合考查等形式体现。测试综合素养也包括了对一些基本学习习惯方式的考查,如文学常识、名句积累卡片等。综合性学习创新题型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它能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又能使教师了解学生对社会、生活的关注和感情,必将成为中考语言运用题的出题方向。为此,教师在语文复习中要指导学生既要苦读圣贤书,又要多闻窗外事,关注社会,关注生活。

语文基础知识的涉及面广泛,要想使学生在中考中做到少丢分,甚至不丢分,教师应牢记“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的古训。教师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就要树立长远意识,点滴引导,在复习中树立打持久战的思想,采用打游击战术安排复习时间,用运动战术强化复习效果。相信经过精心的辅导,学生会在中考取得好成绩。

参考文献:

语文中考重点第5篇

【关键词】文言文 翻译 备考策略

近年来,高考加大了对文言文考查的难度,由以往的5分增加到8分甚至10分。文言文翻译是对考生文言能力的一种综合考查,由于这类试题有沟通古今的作用,考生在翻译成现代汉语的过程中,既要顾及全篇,又要字斟句酌。纵观近年的高考文言文阅读翻译题,我们还是能找到文言文阅读翻译的解题技巧和方法的。命题人在题型的设置上有一定的用意(即设置了得分点),我们只要把握好文言文阅读翻译的得分点,翻译时就能游刃有余。那么,如何把握好文言文阅读翻译的得分点呢?

一、析词义

文言文阅读翻译题,往往在一些重点字词上设置障碍。所谓重点字词,就是指那些在句子中起关键意义的、解释通常与现代汉语不同的或有多个义项的词语。主要是重点实词。实词是高考语文测试的重要内容。《考试说明》提出的要求是“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句子中重点字词是翻译的难点,也是高考考查的得分点。重点实词以动词最多,形容词、名词次之。翻译时首先要联系全文,特别要结合语法特点、上下语境仔细推敲,因为文言文中的词,孤立地看,一词一义的情形很少,绝大多数是一词多义。然而它“在文中的含义”即在特定的语境里,其含义却是唯一的。一个词一旦进入了这特定的语言环境,就只能表示一个意思,而这个特定的意思必须联系上下文才能确定。因此我们要在重点字词上多下工夫,多用心分析,翻译时就能更游刃有余。

二、悟文意

我们知道,词不离句,句不离篇,文章的词、句都是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之中的。因此,阅读翻译文言文词、句,就必须了解它们所处的语言环境,先读懂全文,了解大意,然后根据上下文意推断并悟出词句的具体意思。

从宏观上,能够根据上下文的语境,推敲判定悟出要求翻译的句子的整体意义,按照“词不离句,句不离段”的要求来翻译。从微观上,要在服从整句大意的基础上,能正确利用相关的文言知识,如实词的意义、虚词的用法、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现象、文言句式、文言修辞格、文言中一些特殊的表达现象等来灵活地翻译指定的句子。即从总体上把握这句文言句子的意思,能将文言句子尽量按照原文逐词逐句地进行翻译,让原文在译文中字字有着落,译文在原文字字有根据。

三、看词性

高考翻译题常以“词类活用”为考查对象。所谓“词类活用”,是指文言文中的实词在固定用法之外,常常还有临时活用的情况。同样一个词,所属词类不同,理解则有别。翻译句子时,要注意看有否词性活用的词,如果有,翻译时应注意正确判断它的活用类型。词类活用现象是文言文有的语法现象,主要有名词、动词、形容词等的活用。翻译时,对活用的词要善于通过分析句子的语法结构来确定它的词性及词义。文言文与现代汉语相比,虽然在词义上差别很大,但在句子的语法结构上,还是基本一致的,即按“主+状+谓+定+宾”(倒装句除外)的顺序排列,所以,其相应成分上的词的词性也与现代汉语相一致。即主语、宾语一般是名词,谓语一般是动词,定语一般是形容词,状语一般是副词。我们翻译活用的词时,可通过分析这个词在句中所处的位置,所充当的成分来判定它的词性,进而推知它的词义,达到正确翻译的目的。

四、辨用法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一直是文言文阅读翻译题考查的重点。从高考对文言虚词的考查看,难点在于辨析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重点在于掌握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从意义上看,虚词表示实词(短语)之间、句子之间的意义关系、结构关系以及表示语气,有的可以用现代汉语的词语翻译出来,有的不能;从功能上看虚词有的能充当状语(副词),有的与实词组合充当状语(如介词)。翻译时,要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要注意上下文的关系,注意意思的衔接和连贯,因为虚词是句子构成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如果在翻译时,关系搞错,翻译也就失真了。

五、观句式

文言文句式属高考考查的范围。掌握文言句式的特点。特别要注意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省略句。这些句式一般来说都有语言标志。如判断句的主要特点是不用判断词,而以主语谓语直接相续,又常在主语之后加上“者”字表示提顿,在谓语之后加上“也”字帮助判断。被动句可以分为“于”字式、“为”字式、“见”字式等类别。宾语前置主要有三种情况:一是否定句中代词充任宾语时,宾语置于动词之前;二是疑问代词充任动词或介词的宾语时,宾语置于动词或介词之前;三是用“之”字或“是”字作为提宾标志时。宾语要前置。省略句,翻译时要将省去的内容补全。

语文中考重点第6篇

关键词:语文基础知识;高中语文;教学

一、引言

近年来,高考语文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在整体上呈现的倾向是弱化处理,知识动态性、能力上的考查逐渐形成。根据笔者对几届高考学生语文分数的比较分析,凡是超过120分的同学,他们在语文基础知识项上丢分较少至多丢6分,凡基础知识项丢分超过50%的同学,其总分很难到达110分。目前在高中语文实际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适当安排基础知识教学内容,这种教学多结合教学内容拓展知识,学生对这种繁琐的基础知识没有系统化的认识,往往是学一点记一点、在整体分类和系统化总结归纳上很难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并且,许多基层高中把高考基础知识的积累放到高三上学期中,利用一个月就复习完了,这就是蜻蜓点水,学生理解不透、积累不足,考试中学生多数是碰运气,分数自然高不了。当下高考语文基础知识的考查在题型、内容、形式上不断改革,稳中求变,是对学生发展的时代变化的调整,语文教学中如何处理基础知识教学与其他教学内容的关系,让学生能够在有效的学习中提高基础知识文化素养,是语文教学中需要不断探索的方向之一。

二、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教学的现状

语文基础知识从内涵上来说,具有工具性、传承性、个体性、稳定性特征,语文基础知识是语文教学中的工具,帮助学习者在思维、交流、工作学习中更好地完成相关活动内容,这也是语文作为工具性载体的重要因素。语文基础知识中多是从传统文化中积累下来的,在文化传承、弘扬的过程中,基础知识是主要的内容基础,文化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创新,也将成为未来语文基础知识的重要内容之一。结合目前高中生对语文基础知识学习的现状分析,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对基础知识教学的重点多是围绕高考考纲考点要求展开,基础知识的广泛性、多变性等特点是当前教学中以高考命题标准为参考的重要因素。语文教材知识零散,在基础知识总结上多是通过单元导语和小结串联较为全面的知识点,这种形式在系统化知识构建上还有很大差距。在教材的练习思考中存在一些比较内隐化的知识点,通过问题思考呈现,这种知识往往需要学生在实践练习中积累总结,对这种知识很容易忽略。课程改革在教材编写上也出现很多变化,这种内隐的知识增多,直观展现出来的知识点逐渐减少,对学生探究独立思考能力的考查越来越多,这无形中也增加了语文基础知识教学和教师知识系统化高效教学的难度。教师在语文基础知识素养上的不足也会影响语文教学的质量,高中语文教师在长期的教学积累中,偏重知识的针对性,在基础知识的广度和泛度上没有较全面的系统的积累,对学生知识运用引导也会有所局限。

三、基于高考基础知识考查的高中语文教学改进对策

1.改进教学理念,注重实际运用

语文基础知识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同时也具有相对隐性的特点,传统教学中的内容逐渐积累成越来越多的语文基础知识,高中语文教学内容也会不断增加。高考语文基础知识考查集中在成语、古诗文名篇名句、文化常识性考查、语言文字的综合运用等内容上,相对稳定。针对高考语文基础知识复习进行专题教学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会进行的一项内容,这种教学主要是在题型、内容范围、解题技巧上进行,对基础知识的文化价值教学没有深刻的体现。改进传统教育理念和应试教育下的遗留影响,在认识上明确基础知识教学对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意义,将语文基础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真正落实教育教学改革要求,构建更为先进的教学体系。例如2017年高考新课标II卷第19小题,考点是表达得体,该题的出现就要求一线教师把基础知识的积累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加强积累方法的引导

在教与学的问题上,要改变过度依赖高考基础知识考查要求的教学指导,切实考虑多种因素的影响,辩证看待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教学,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形成。教师在教学引导上给予重视,强调积累的重要性,指导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善于观察、归纳总结收获,比如引导学生们在看新闻、读报刊和新媒体时,要注意其中语言基础知识运用是否得当。语文教学本身是积累的过程,这种积累是应是学生根据学习兴趣指引积极主动进行的学习活动,在这一认识上教师的教学观念要及时更新,不能一味针对高考灌输大量的基础知识积累方法和要求,努力构建师生价值观的共同导向。如在文化常识性知识、古诗文文化传统知识的教学方法上,一般结合具体文本阅读进行,古诗文的学习首先应要求学生必须做到翻译文本,其后再做题,在这一形式上应给予重视,学生对解决实际问题没有一定的积累,很难实现综合运用。在日常教学中,对文化常识、古诗文文化传统知识在文本中的应用,应进行适当结合实际教学安排进行专题教学,提高基础知识的系统化。

3.完善教学方式方法,注入课堂教学新元素

除了利用传统的早晚读、课前读等积累方式外,还要探索新的方式,比如翻转课堂,网络微课、智能手机积累等。语文基础知识在经典文本阅读中的运用较多,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方式方法上的改进,融入新的元素,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基础知识学习现状。语文基础知识教学需要深入挖掘文本,与时俱进地更新教学内容,结合当下热点文学时政话题,高效运用基础知识进行实践。教育立足长远,在语文教学中知识体系庞杂,系统化的知识体系构建需要不断更新,为基础知识教学提供源源不断的活力。

四、结语

语文教学立足当下,在发展的历程中坚持教育教学初心,为学生素质能力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广阔的发展途径和空间,基础知识教学融于语文教学点滴之中,延伸到学生的生活中,成为学生学习生活中的一种行为观念,教师在语文教学探索中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刘艳.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教学的问题与策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6.

[2]王广杰.对高考语文基础知识考查的反思[J].语文建设,2012(5):56-58.

语文中考重点第7篇

【关键词】新课标 ; 高考语文 ; 复习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7-0139-01

语文是每一个中国学生的必修课,在每年的高考中是作为开考的标志性科目存在着,其考试的内容也是被讨论得最多的,由此可见其在高考中的重要性。高考语文复习主要是老师们按照新课标要求,引导学生将高中语文所涉略的各类考点分门别类的整理、疏通。并在此基础上,将各个知识点一一突破,夯实其语文基础。最后将这些知识系统化、综合化,提高语文的运用能力和素养。

语文的学习需要日积月累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要提高高考语文复习质量,就应当根据依据新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及考纲的变化,理解新的高考精神,从实际学情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的语文学习情况,有的放矢,制定相应的计划,安排好各个考点的复习。

一、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推陈出新,并注重回归课本,抓住语文学习的本质

一直以来,在高考升学率的重压之下,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在于练习。对考点反复练习,总结经验,将学生训练成为解题得分的高手,而忽略了语文学习的本身在于语言的运用和交流,以及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了解。在日复一日的练习中,学生们渐渐失去那股子对语文的热情和灵性,只能按照老师的要求,按部就班的学习,有的甚至对阅读产生了抵触,失去了情感的共鸣,这无疑是语文教学的一大悲哀。然而,随着教育的改革,《新课标》对高中语文课程教学的要求是: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1]这与我们的语文学习的宗旨完全一致。因而,在面对高考语文复习的实际情况时,老师应该将“练”和“读”结合起来一起实施。在“练”的过程中注重知识点的灵活运用,希望可以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而在“读”的过程中,不仅要诵读、吟咏,培养学生语感,情感共鸣。还要多读,每个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需要,选择有益身心的读物。比如说《读者》、《青年博览》、《视野》、《美文》、《语文报》等报刊杂志,其文章短小精悍,富有哲理,言辞优美,阅读不会耗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还可以提高学生自身的阅读量,开拓学生的视野,多角度理解和思考,发散思维,积累作文素材。[2,3]

针对高考语文复习,我们一方面要根据《新课标》的实际要求,另一方面还要注重以高中语文教材为蓝本,回归课本去复习。

“回归课本”除了需要提升对课本本身所包含的字音、字形 、字义和名家名篇之类的能力层次低的识记性内容的巩固外,还应该包括理解、分析 、 鉴赏、 表达应用、探究等较高能力的提升,能够举一反三。例如利用课本中所学习的解析古诗词的方法去鉴赏、分析课外的诗歌;运用古文学习中所积累的古文知识点去翻译和理解课外的古文阅读;将自己在课本中积累的字词句的知识和经验运用到实际的写作中。另外,语文复习时还要将课后的课外阅读也一并纳入,因为在名家名句填空的选考题部分可能会涉及这一部分知识的考察。

二、夯实基础,明确重点

众所周知,高考的第一轮复习是针对各科的基础知识的复习,在高考复习中尤为重要,根据《新课标》的考纲安排,字音、字义、字形、病句、标点符号、文学常识、语言运用、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以及写作仍是高考语文考察的几个方面。在复习时,老师要合理安排各个知识点的复习和衔接,面面俱到,各个击破,引导学生找出适合他们自己的学习方法。而学生则要积极配合老师,在复习的过程中查漏补缺,善于积累和灵活运用,按照自己真实的情况制定出合理的复习计划,尽最大努力去夯实基础,力争在考试时不心虚、不焦虑。

高考语文的复习还要注重明确重点,任何一个科目都有自己的重难点,语文也不例外,区分出重难点,有利于复习计划的安排,调整复习时间。从历年来的高考试卷可看出,其阅读和作文所占分值的比例是绝对的,同时也是最能区分出考生语文能力的部分,尤其是作文,其语文功底一看便知。所以,我们在备考时必须重视这两部分的复习。阅读包括现代文阅读和古文阅读,现代文阅读方面,可以加大阅读量,选择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文章来训练,总结出合理有效的方法或规律,运用到其他文章的分析上。比如可以从整体上先了解整篇文章的体裁、结构和作者背景,对文章有一个初步的认知后,再结合训练时碰到此类文章如何应对的经验和方法来具体分析。也可以根据试卷的侧重点来实际考量,揣摩出题者的意图进行下一步分析。古文阅读方面,主要还是多读多记,回归课本。因为古文阅读中出现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文句理解和翻译的考查,都可以从学过的课文中找到相应的实例,其解决办法基本类似,只要古文基础扎实,应对高考不是困难。[4]

作文的写作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和训练。由于高考作文绝大多数都是自选文体,所以在复习时可以选择一种自己较为擅长的文体多多练习。如擅长想象的同学,可以尝试小说体裁;擅长实事求是的,可以尝试议论文、杂文等体裁;文学功底好的同学可以尝试散文等体裁。

三、系统复习,综合运用

每年的高考,是出题者、教育工作者以及学生三者之间的一场就较量。尤其是语文考试,纵观五千年来的华夏文明,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且不说现代文阅读的可考范围有多广,就说古文阅读和诗歌鉴赏,“二十四史”、“诸子百家”、“先秦散文”、唐诗、宋词、元曲等一些经典之作,可用来考试的地方不胜枚举,多如牛毛,不若理科考试那么固定,所以,对于语文的复习是一个艰难的过程,需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全面系统的复习,并不断增强自己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不能暗藏侥幸。一定要步步为营,稳扎稳打,掌握好最基础的知识点和方法,才能以不变应万变,在考试的过程中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总之,高考语文的复习要顾虑到方方面面,既要考虑新课标的要求,又要帮助考生在考试中从容淡定的应考。语文的学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长期积累和反复巩固,要注意的是回归课本,创新固本;稳扎稳打,夯实基础;灵活运用,系统复习。

参考文献

[1] 《新课程标准》(语文).

[2] 杨勤霞,抓根固本全面出击快乐学习[J].语数外学习,2013(09).

语文中考重点第8篇

1.成语题命题形式小有变化。2015年的近义成语辨析没有出现,2016年对成语的考新出现,但变化较小,只是由过去的4个句子4个成语变成6个句子6个成语,考查容量增大。试题注重考查考生语文基础的积累,但难度降低了。

2.连贯题有所变化。题型由原来的语句复位或语句排列变为虚词选用,在考查对语句逻辑性把握时,更重视语感。这些变化体现出命题立足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特点。这些变化在语文《考试大纲》的范围内,强调基础,重在考查考生的语文基本功和基本应试能力。

3.和国际阅读水平测试PIRLS(国际阅读素养进展研究)和“非连续性文本”接轨。让考生适应阅读“非连续性文本”,重点提高考生的文本、图表和图画的综合理解能力。国际PIRLS测试主要关注考生从文本中建构意义,要求考生对没有明确陈述的信息或观点进行推论,超越文章表面,并且填补文中经常出现的意思的空白点。一般这些推论是直接的,考生要基于文中包含的信息,联系两个或更多的观点或信息片段进行推论,同时推论受到文本的严格限制。在这一过程中,考生不仅要关注句子或词语层面的意思,还要关注处于文中某一局部的内容的意思,或者是关注整个文章中呈现出的更完整的意思,最终将局部和整体的意思联系起来。

综观全国卷近五年来语言运用题的命题情况,和国际阅读测试PIRLS和PISA(国际学生评估项目)测试接轨是趋势,多样化阅读、注重思维能力的考查、综合性强是其显著的特点。从考查的题型变化来看,基本上是保留前一年两个类型的基础上创新一个。图文转换,语言简明、连贯、得体,依然是复习备考的重点。

从2016年全国卷试题的分析来看,2017年全国卷语言文字运用题将呈现以下趋势:

1.题目形式仍会以主观题为主,每题的考点将紧扣考纲,呈现综合、多样的特点。

2.考查的知识点和能力点覆盖面会很广泛。

3.材料内容会紧跟时代步伐,更贴近生活,引导考生关注当下社会政治、经济、前沿科学的相关内容。

4.题目类型会再创新,变化多样。

5.语言连贯(补写)和图文转换题仍是考查的重点。

二、考生答题情况分析

从考场语言文字运用题的答题情况来看,考生在解答语言文字运用题时存在以下问题:

1.审题不明。考生在解题中的表现是不能很好地挖掘出题干中隐性的信息,不会把图画转化成语言,不能抓住图画中的关键词,并发现其中的关联;空白处填空时,由于时间紧,不理解文本,很多考生放弃此题,或者只会填一个空,失分严重。

2.思维局限。在解}中的表现是“瞻前不顾后”,不会阅读“非连续性文本”,不会阅读有空白的文本,不能在有效信息空白的前提下理解文本,进而对文本进行推断并得出答案。

3.表达欠佳。有些考生在解题时,于空白处写的是词语或短语,不会写完整的句子;句子表达在语法上有错误。这一点尤其需要考生在考场上有所注意。因为在阅卷中,不仅要求考生的答案正确,还要求语法正确,句子通顺,这都是阅卷老师赋分时要参考的因素。

备考指导

一、根据命题特点与命题类型进行针对性训练

语言表达应用题的命题方向十分明确,无论它的形式怎么变化,最终总是围绕考点命制。“形式”是亮点,“难度”不会变化,所以考生可以不必在难度上下太多功夫,而要关注题型的变化。具体来说,考生应关注其变与不变两个方面。变(创新点),即情景材料的变化,命题角度的变化,载体样式的变化。不变(考点)即命制方向:能力、素质立意为先,语言表达为本。也就是说考查的知识点与能力点“不变”。考生可将复习重点放在分析图文转换类,口语交际类(说话简明、得体、连贯),活动参与类(倡议活动、主题访谈、话题辩论、活动设计、景点介绍、材料探究等)这四类题上。

同时还应注意,高考设题往往是表达为本,思维为先。考生在备考中,要避免仅从形式上去揣摩,而应激活自己的思维,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文化积累去完成题目。

二、精选试题练习,引导归纳类推

备考中,我们要重视高考真题,注意归纳和类推,有效地构建自己的知识网络。

复习过程中,考生要着重训练自己的审题能力和思维能力。因为语用题的生活性、时代性、思想性、文化性相糅合的特点强,所以考生必须训练面对题目时的判断力,提高分析已知、推断未知综合信息的能力。尤其是要重视审题能力训练,认真思考题目的明示信息和隐含信息,学会在文本空白的前提下理解文本,总结、归纳空白文本的阅读方法和有图画、图表的题目的阅读方法,学会提取语段的关键词语。而在思维能力的训练方面,考生要注重拓展思维的广度,挖掘思维的深度,整体把握材料,学会跳读和多样化阅读,读懂图画和图表,明确图画间的关系。

三、重视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

考生要按照考纲要求,就准确、鲜明、生动、简明、连贯、得体地表达进行系统训练,使答题既能语意明确,又能简练而有文采。考生要特别关注所写语句表达是否规范,是否合乎语法,是否主语一致,上下句逻辑关系是否恰当。

语文中考重点第9篇

今年的英语试题考点分布面比前几年要广,几乎覆盖了英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大部分试题都是针对学生的应用能力进行设计,符合教学理念与学科特点,重视对学生的英语能力和综合文化素质的考查,阅读理解重点测试学生的运用能力,强调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试卷难中易的比例为2∶3∶5,试题难度与去年相差不大。

试卷总体结构、试题的命题原则和试题难度,以及能力测试取向,与去年大体保持一致。整套题既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又从不同角度考查了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

试卷遵循“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有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原则,确保了高考的公平、公正、科学、规范的命题宗旨。全卷从词汇、语法、听力理解、完形填空、阅读理解、短文改错、书面表达等各个不同的侧面,考查了考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在立足应用的前提下,试卷侧重于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体现了英语《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的要求,有利于高校选拔具有学习潜能与创新能力的学生,也有利于高中英语教学改革。

今年的高考英语试题与往年一样,继承了以往“稳定中求发展”的命题指导思想,体现了“考查基础,突出语篇,注重实际,强调应用,培养能力”的命题原则。

一、考点分布面广,注重基础知识

英语试题考查的语言知识点集中在教材中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主要内容。考点覆盖面较广,动词、从句、交际用语、时态语态仍然是重点。然而,今年比较侧重于考查考生对句子结构的掌握,在特殊句型中就同时考查了倒装句结构和强调句句型,如第30、32题。

从近4年的试题知识考点分布来看,考点的分布面逐年增大。2010年的试题考点有从句、非谓语动词、时态语态、动词、连词、代词、情态、形容词副词、交际用语,共9项内容。2011年的试题考点也是9项。2012年的试题考点为10项,而今年的试题考点增加到11项。因此,在备考时除了复习常规的重点知识,还要注意面上的复习,尤其是语言点的复习。

在听力部分,关注5个W(what, where,why,when,who/which)是了解文本的基础。其中,考查表示“事情”的“what”从2011年的9个增加到了今年的11个,侧重于考查考生听懂文本说的是“什么”,考查学生获取信息的基本能力。

二、体裁多样实用,关注社会热点

整套试题从不同方面来选择不同的文章体裁,既有基础性的记叙文,又有考查考生逻辑思维的议论文;既有反映民生热点的说明文,又有考查考生语言应用能力的书信写作。从文章内容来看,有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说明文《巧克力》和《爱丁堡音乐节》,又有励志性质的记叙文《飞行使我成为一名好医生》;有弘扬社会美德的《手套人》(完型填空),又有倡导尊老爱幼的《母亲节礼物》和记叙一家三口学习、工作和生活的《我的父亲和母亲》;有关注合理有效利用再生能源的议论文《废弃物燃料》,也有反映社会现代生活的书信体《中国结》(书面表达)。命题围绕民生话题,贴近社会生活,体现了时代的特点。

三、内容丰富多彩,深挖文化内涵

课程反映社会发展的功能。今年高考英语试题的内容关注社会热点和民生困惑,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在近期世界性的经济危机时期,由于经济不景气,货币紧缩或通货膨胀,物价上涨,生活费用高,蔬菜、糖果、面包、牛奶等生活物品价格上涨,人们买东西时需要精打细算,可是“low-cost”的礼物也能够表达对母亲的关爱,阅读理解D篇《母亲节礼物》一文无疑是一个很好的例证。改错篇《我的父亲和母亲》介绍作者一家三口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情况。慈母严父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然而,构建和谐家庭需要两代人的相互理解、换位思考和学会反思,文章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

书面表达虽然是以书信的形式出现,但《中国结》一文却有更深的文化内涵的要求。为了让开网店的美国朋友Tom代卖中国结(Chinese knot),考生除了要能够用英语描述中国结的尺寸、颜色、材料、价格,向外国朋友介绍中国的民间手工艺品的精湛工艺,还要能阐述中国结的象征意义,向外国朋友介绍中国的民风民俗,传递中国的传统文化。根据国家英语新课标的目标精神,要求培养学生具有爱国情怀和跨文化意识的能力和技能,而今年的书面表达在此基础上赋予了更深的文化内涵。命题看似简单,要写好却不容易。试题的体裁和内容丰富多彩,兼顾了应用性和连贯性。

四、语篇贯穿知识,强调综合运用

阅读理解重点考核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对语篇的理解能力。要在阅读理解题拿高分,考生必须先浏览全文,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同时关注特定语境中的信息。

今年的阅读理解题主要从两个层面检测学生的语言能力:一是从阅读中准确获取信息的能力(共10题,占阅读理解题的50%);二是综合运用能力,如推断隐含意义的能力有6题,占阅读理解题的30%;词汇题有2题,占阅读理解题的10%。主旨题和文章来源题各占阅读理解题的5%。今年的阅读理解题与往年一样,考查的要点仍以细节题为主,占题量的一半,而推理判断题保持30%的比例。文章来源题的考查属于比较新的题型,考生主要依靠平时的积累和掌握的常识来作出判断,强调应用能力。

阅读文章本身与所附问题共约2200多字,比去年总词汇量略多一些,阅读量较为稳定。这有利于考查考生快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信息和综合理解的能力,同时也对考生的阅读速度提出了一定的要求。文中陌生词汇不多,有的词汇已经标出中文意思,有利于考生对文章的理解,问题的设计和答案选项比较直接明了。

今年的英语试题在选材上仍保留往年的试题风格,趣味性强,信息量大,内容多样化,既涉及人们日常生活的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又关注人性与文化内涵。整套试题除了注重基础知识、侧重能力的检测外,贴近生活,关注社会热点,体现综合文化素质的考查也是今年英语试题的显著特点之一。比如,阅读理解题、完形填空题和书面表达题,文章体裁灵活实用,注重学生的思想和现实生活相结合,反映了当前社会的各种新问题、新内容。

命题较好地体现《教学大纲》的目标和要求,同时也体现了新课标“以人为本”“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基础”的理念,试题内容与社会进步、科技发展、环保理念、跨文化意识、学生经验紧密联系。试题在选材和立意上考虑到了高中阶段外语教育应具有的多重人文和社会意义,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统一起来。选材内容体现科学性和人文素养,同时也挖掘了素质教育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