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语文教学重点优选九篇

时间:2023-07-06 16:19:17

语文教学重点

语文教学重点第1篇

课堂气氛沉闷。语文往往是被认为非常枯燥、乏味的学科。小学生原本应该是天真快乐的,在语文课上也应该是积极踊跃、欢声笑语的状态。但是现在的小学语文课堂中,孩子们很少有轻松愉快的感觉,有的只是冰冷的文字,严格的考试,老师的督促和检查。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不能提起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只是在维持好课堂纪律的同时照本宣科的讲授课本内容。小学生没有课堂的自由,不能够与老师形成互动,导致课堂气氛沉闷。

小学语文教学重点

减轻学生负担,改善教学方式。小学生本不应该有那么多的作业负担,作业的数量在慢慢地侵蚀着小学生的学习热情。小学生最可贵的地方就是他们天真快乐,学习能力强。如果只是一味的用枯燥的课堂和繁多的作业来对其进行语文教学,那么必然会使小学生的天性很快泯灭,沦为作业和考试的奴隶。因此,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是,减轻学生的负担,改善教学方式。只有寻找到更好的教学方式才能使小学生对语文学习提起兴趣,对知识的记忆也会更加深刻,这样老师也就没有必要留很多的家庭作业来填补课上的不足。

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上文提到现在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氛围过于沉闷,在这样的课堂环境下怎么能达到良好的教学目的?小学生又怎么能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所以本文认为,小学语文教学的另一个重点应该就是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能够达到老师开心教学,学生快乐学习的效果,同时教学效果也会事半功倍。在课上,老师与学生融洽相处,学生积极配合老师的教学,在课下,小学生与老师相互交流,这样学习才不会疲惫,教学也不会显得机械僵硬。

鼓励式教学。小学生正处于人生的启蒙阶段,他们还不懂事,不会有更多自己的想法,他们往往更愿意听到鼓励和夸奖的话语。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也应该包括激励和鼓励学生学习的鼓励式教学。这种鼓励不是一味的赞扬和夸奖,而是在孩子学习比较出色的时候,或者是不能很好的完成任务的时候,给予适当的鼓励,给他们学习下去的精神动力。这样比一味的惩罚效果要好的多,也能使孩子的自尊心不受到伤害。

结束语

语文教学重点第2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重点与难点

【中图分类号】G623.2

小学生的语文阅读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正确阅读方式,使学生能在小学阶段就能进行广泛的文字阅读,从而积累大量文字阅读经验。因此,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对于学生以后的教育经历起着基础性作用,是小学生语文教育工作的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国家教育局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出:要求各地区的小学教育应该基于地区的实际情况提出适合本地区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式,本文主要结合新课标的要求和现实的实践经验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进行分析。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一)小学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占据主导地位

从现今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情况来看,教师在很大程度上占据着主导地位,学生参与教学的机会很少,很多时候都是教师在“自顾自”的照本宣科,学生则机械性地在下面听。虽然新课标已经提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但是很多教师依旧在以往的教学方式中难以进行转变,不仅如此,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参与积极性不高,当教师提出问题时,学生不愿意或者无法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回答,使很多教师无法知晓学生学习的真实情况,这样让教学目标难以实现。

(二)教师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认识不足

教师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缺乏足够透彻的理解和投入,大多数教师单纯凭借自身多年的经验来认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以及过程中遇到的所有问题,对于课本和新课标的研读不重视,对教材课文的理解不透彻,对课文深层次的情感挖掘不充足,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技巧不懂得完美运用。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重点和难点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主要目标是提高小学生的识字能力以及文章的阅读理解能力,让学生能进行基础性广泛阅读,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则在于如何运用合理的教学策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全面熟悉课本大纲,抓住课本的重点和难点

教师教好一门课的前提是必须要熟悉透彻的了解课文内容和结构,并对教学大纲进行详细和全面的解读。因此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在课本下足够功夫,分析课本阅读教学内容的难点和重点,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教学方式,形成详细的教学方案,通过实践中有趣的教学途径使学生不知不觉中学会语文阅读的技巧。

(二)结合新课标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新课标改革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出了新的明确要求:一,重视学生的学习阅读兴趣;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三,加强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合作交流。因此,教师应该结合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现状,根据新课标改革后的具体明确要求,明确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主要内容和教学方式,牢记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有步骤和层次地对学生进行教学,从而达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目标。

(三)灵活运用教学方式

教师应该在结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的基础之上,结合自身班级的语文阅读学习状况,采取适合高效的教学方式。除此之外,在教学手段上应该摒弃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合理的将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方法应用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这样不仅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丰富了教师的课堂教学形式,使课堂内容不再单一,使小学语文内容重点和难点变得更加鲜明,语文阅读教学效率也得到提高。

(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果的关键所在。师生之间的教学互动对于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效果有积极的影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主体不应该是教师,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坚持教师和学生的平等地位,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非常有必要,这样不仅使学生有学习的主人翁意识,提高学生积极性,而且教师可以通过这种方式,与学生换位思考,真正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教师可以知道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状态,了解课文中哪些地方容易理解,哪些地方不容易理解,从而具体改进教学内容、方式和教学侧重点,这样对于教学的改进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结束语:

语文阅读教学是我国义务教育,乃至整个教育过程的基础和重点内容。如何结合当今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熟悉掌握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把握小学语文教学方式重点和难点,是决定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果的关键所在。因此,通过本文分析可以得出,教师首先要全面透彻地分析教材,结合新课改要求,运用灵活的教学方式,才能提高学生参与语文阅读教学的积极性,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杨海红.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把握[J]. 求知导刊,2014(12).

[2]刘宁琪.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浅析[J]. 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10).

语文教学重点第3篇

语文教学中有许多至理名言,如“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语文在念,数学在练”“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等,说的都是关于读书的话题。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推进,我们在这些或雅或俗的表述中,可以理出一个共性的理念——语文教学“读”在先,这里的“读”,就是指朗读。

反思我们的课堂教学,鲜有朗朗的读书声。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如果缺少应有的范读意识、能力和胆量,作为主体的学生自然因为缺少应有的引导,而失去了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课堂上我们不难发现学生诵读课文的尴尬,要么结结巴巴,吞吞吐吐,要么很短的一个片段,丢字、添字,错误百出,很经典的文章经这么一读,没有了韵味。问题的症结就在于学生读的训练不够。教师在教学中,分析繁杂,提问频繁,为了应考,不论哪一类的课文,总要选出重点段落,从中设计出许多标准化练习题目,让学生练习,考查内容牵强附会,将一段段艺术性很强的文段肢解得支离破碎,从本质上影响了学生客观思维的发挥。

北京师大附中的郑晓龙老师谈到“读”的问题时说:“默读、朗读、诵读永远是语文学习的最基本的方法。不细读、不熟读、不用心读,就不能感知语言文字,就没有语文教学。”所以“读”可以比较深刻地领会语言文字的音韵美,可以科学合理地培养学生的语感,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就学习方法而言,读还可以给学生学习的自。学习中,学生笨拙地读总比教师的泛泛而讲效果好得多,因为通过读,学生可以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感悟作者表达的情感内涵,是一种自主学习的表现。当然,为了真正发挥读的作用,我们必须防止那种“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式的“读”。让我们走出语文“空中楼阁”式的教学误区,返璞归真,在语文教学中以读为主,以读促学,努力提高教学实效。

北京丰台区特级教师刘毅认为:一堂好的语文课应当是书声朗朗,以发展学生语言;议论纷纷,以发展学生思维;情趣融融,以丰富学生情感。我们只有争做这种和谐群体活动的有效组织者,才能跳出语文教学的误区。

(作者单位 甘肃省古浪县第六中学)

语文教学重点第4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学 强化 高效 重点

一、实现角色转化,实行有效指引

小学语文和其他学科一样是教师引导学生完成学习认知的过程,需要全体师生共同参与、相互沟通。学生是具有比较强个性的独立个体,教师不应该一味地面向学生强制性地传输知识内容,而要站在发展和活动的角度分析学生的特点,要把学生看成是主动学习、生动灵活的人之主体,将传统的教学变成引导学生学习发展,将传统的教师主导变为现在的教师引导的角色。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改变自身传统的操纵者的角色,由主导变为引导,引导学生从被动学习向主动接受知识的角度发展。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给学生更大的学习自由和空间,让学生明确自身的学习目的自行阅读,分析知识内容,进一步提出学习问题,并且独立分析解决总结知识规律;另外教师要针对学生特点,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保证学生能够自主学习。教无定法,通常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引领学生展开学习。首先就是自主式,教师抛出一个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新知识,同时结合适当的讲解引导学生理解,最终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思考习惯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其次就是讨论式,教师可以提出讨论的内容,向学生提供定向阅读内容,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之后全班展开交流。这个教学形式重点在于强调班级学生的互动,重视其集体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这样学生不仅能够增强集体意识和成就感,还能强化学习兴趣。最后就是辩论式,教师可以提前布置辩论内容,分出正反两部分学生,引导学生自主预习新的知识内容、独立查找资料,之后在课堂上辩论,最后教师做出教学总结。

二、认真设计教学,强化教学效果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主要有几个步骤,各个步骤的组成部分几乎一致,教师一定要明确重要的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做到详略得当,适当安排。虽然不同的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的时候会有些许不同,但是不管如何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设计一定要突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就是要突出重点的文章和内容,要做到快速、高效、重点的展开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其次教师在设计教学的时候要保证内容具有递进性的难易程度以及启发性的思考内容;最后小学语文教师要认真设计课堂训练习题,在设计练习内容的时候要保证习题具有代表性、难度适当,并且切合新的教学思想,要保证学生的训练时间,要在课堂上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

三、讲解适当,强化实践训练

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教师过于注重内容讲解,讲解过程使用了大量的教学时间,在实际训练方面就会有所忽略,大部分语文教师都把作业留到课后让学生完成。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增大了学习负担,也没有实质性的教学效果。新环境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要重视讲解重点、难点和知识混淆点,不要在课堂上将那些学生已经掌握的、学生自学能够掌握的、还有讲了学生也不能掌握的内容。要强化实际训练的实践,引导学生在训练的过程中形成新的知识认知。所以,要根据教学内容布置适当的课后作业,以此巩固并提升教学效果。小学语文教师在设计课后作业的时候要保证内容合理,能够帮助学生巩固并提高其学习效果。首先,要布置能够引起学生兴趣的作业,这样才能保证学生按时完成。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布置课后训练,小学生好奇心强,喜欢不断变化的内容,教师要紧抓学生的这一性格特点为学生提供创造性强、有极强的训练价值的课后练习内容;再有教师要通过一些多变性并且有挑战性的题目,结合教学重点,布置一些数量少内容精的课后训练;另外教师可以布置一些语文课堂上重点训练的内容,进一步反馈学生的训练效果,分析教学训练的实施效果;要强化学生高效的作业完成时间。要实施精讲多练,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生通过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训练获得更多的知识,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够有更多的机会发现并指出学生的不足,进一步强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四、重视强化实践,提升创新水平

学生的主体性需要教师的深入引导才能实现有效发挥,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注重培养学生对方法的掌握能力,要培养学生掌握正确学习方法的能力。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践机会,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探索获取语文知识,进一步理解知识内容,实现知识的消化吸收,学会运用知识,提升学生的语文创新能力。

结论

小学语文教学想要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需要教师强化自身的思想认识,转变教学角色,重视教学指引,要通过有效的课堂设计强化教学效果,结合适当的讲解强化学生的实际能力,通过教学引导强化学生自主学习的水平,为其整体教学水平的提升做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吴诗岚.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 现代阅读(教育版),2 011(13).

语文教学重点第5篇

有人认为《语文课程标准》界定的“语文素养”是一种无所不能、无处不在的“万能博士”素养,课程目标就成了一种无所不包、博大精深、无边无底、虚无缥缈的“万能博士”课程目标。其实,这样的课程目标只是一种理想状态,是终极目标;如果没有较详的分解,一般人是很难达到的,教学中也是很难操作的。

笔者认为,语文素养只是听说读写话语文章时能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素养或者说能力。它在听读行为中是听读话语文章表层意义的能力,即初通文意的能力;在说写行为中是把内心的形式不规范的只有自己明白的思想文化知识外化为规范的别人能顺利明白或欣然接受的话语文章的能力。语文素养中也有思想文化知识,但语文素养中的思想文化知识同其他学科培养的系统、明确而容易集中唤醒的思想文化知识素养有本质区别。如果不首先把这一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内涵弄明白,语文教学就会走向茫然。也正是由于对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缺乏辩证的科学的认识,因此造成长期以来语文教学的高耗低效。

传统语文教材的选文是用“文质兼美”标准选出来的名家名篇,但并不一定适合学生为大量积累和学会熟练运用语言文字而进行诵读和写读的需要,相反,倒是更适合以教师讲析为主的讲读教学的需要。而讲读教学在语文课程中却是违背学习书面母语规律的高耗低效的落后方法,它既不利于培养学生熟练掌握书面母语的能力,也不利于发挥选文对学生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作用。因为把汉语等同于话语文章,就意味着教师应该也必须用讲读和做题的方法更全面、省时地帮助学生把握教材的思想内容、精神情感、表现形式和写作技巧等等。因此语文教学就成为纯技术性的工具性的教学,成为各种考试的工具,语文老师也成了传授“解牛”技术的庖丁。

现行语文教学理论把中小学生不需要也不可能全部详尽和熟练掌握的并非最基础甚至很不基础的无限的文篇文段和文句,等同于中小学生必须也能够熟练掌握的最为基础的有限的常用母语,因而始终既弄不清语文课程究竟必须教什么和怎么教,也弄不清语文考试究竟必须考什么和怎么考。因此,有人认为语文考试考出来的大多不是成熟的语文能力,也不是有价值的思维能力。在这里,语言学习作为一种现实需要已站到前台,而精神教化作为一种远程目标已退居二线。

因此笔者以为,要落实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必须有一个整体的层次序列,有一个工艺流程且具有可操作性。完整意义上的语文教育应该是一种“两性”(工具性、人文性)互动的教育,一种课内外并举的教育,一种精神和语言双赢的教育。从终身母语教育的角度来看,语文教育是人文的;从阶段性学校教育的角度看,语文教育则是工具的;从完整的大语文教育的角度看,语文教育则是“两性”互动的。

语文教学重点第6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识字教学;途径

在以前的教学中,教师并不关注学生的识字量,其往往会在阅读中开展识字教学,这种教学方法导致小学低年级的识字教学质量越来越低,小学生认识的汉字越来越少,为了能够改变这一现象,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根据教学实际需求,转变自身的传统教学观念,树立新型教学理念,重视识字教学。

一、先教独体字,后教合体字

依据汉字字形的结构,可以将汉字分为以下两类,第一类:独体字;第二类,合体字。所谓独体字,是指由笔画组成的,每一个字都是一个单独的个体,如我们常见的人、大等。在汉字中,独体字所占的比例并不大。由于独体字简单、便于小学生记忆,因此,教师可以采用看图识字法来教低年级学生认识独体字。当低年级学生掌握了独体字之后,教师可以开始教授学生合体字。合体字的结构比较复杂,学生在记忆起来、书写起来都比较困难,为此,教师可以采用形声、会意的方法来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记住这些汉字。

二、完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积极性

当前,很多小学语文教师仅仅将识字教学作为教学的一部分。在讲解新的课文之前,教师往往会让学生提前预习本节课的生字,在课堂上,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朗读生字,并且为生字组词、造句,在此之后教师就会让学生机械地记忆这些生字、生字的笔画等,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会让学生感觉到学习生字比较枯燥无味,有时候他们还会产生厌烦的心理。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不断完善识字教学法,如:卡片教学法、找朋友教学法等,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掌握汉字,真正达到增加学生识字量的目的。

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识字起着基础性的作用。如果学生不认识字,那么后续的阅读、写作都是无法顺利开展的。所以,小学语文教师要将识字教学作为日常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以此增加学生的识字量,为他们语文学习成绩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语文教学重点第7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重难点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想情感价值观,因此,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语文教师要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只有明确教学目标,才能有效地完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一、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在语文课程中,阅读教学是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因此,语文教师在制定教学方案时要明确这一点,并在阅读教学时充分引导小学生的阅读。语文教师要转变阅读教学观念,在教学中创造新颖的教学方式,语文教师要在课堂中以小学生为主导,充分发挥小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表现能力。例如,语文教师在讲《雪孩子》时,可以先有感情地朗读示范,其次,让学生自由读课文,然后找同学读,最后齐读,语文教师也可以在讲解每个自然段的时候再对学生进行朗读的训练。

二、提升小学生的思想情感

在小学语文阅读中,重点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而难点则是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想情感。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带领学生逐段地分析课文内容,还要理解整篇文章的思想情感。例如,语文教师在讲《林海雪原》时,可以带领学生逐段地理解其描述的风景,然后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学生通过学习后提升自己的思想情感和价值观。

三、语文教师应改变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

小学语文教师要对阅读教学方式有所创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语文教师可以帮助学生选择一些优秀的作品,让学生在课外阅读,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积极与学生交流沟通,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语文教师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其在课后也能够积极地学习。

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语文教师要能够明确教学目标,制订合理的教学方案,这样才会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础内容,对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重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同时还要认识到培养学生情感发展的重要性。只有从多方面考虑,全面地进行阅读教学,才能真正地提升教学质量。

语文教学重点第8篇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侧重点;教学方法与模式

一、前言

基于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了解,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掌握正确的教学重点,既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同时也是推动语文课堂教学发展的必要条件。在此基础上,我们应当重点了解和分析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目标,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针对性,使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能够实现对学生理解能力的培养、知识范围的拓展以及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从根本上夯实语文学习基础,让学生能够在语文课堂学习中取得较多的收获。

二、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应重点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在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中,学生的理解能力对学生的语文成绩有重要的影响。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应当成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重点之一。在此基础上,我们应当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重点进行理解能力的培养,不但要选择针对性较强的短文进行阅读理解教学,同时还应当从培养学生正确的阅读习惯、正确的阅读方法以及有效的阅读技巧等方面入手,做好阅读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在初中阶段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满足教学大纲的实际要求,使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能够达到教学目标,在整体教学水平和教学实效性上获得全面的提高。因此,重点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应当成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重点。围绕着这一教学重点,应当开展相对应的短文阅读训练、古诗词阅读训练以及经典美文阅读训练,让学生的理解能力能够得到全面的提升。

三、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应拓展学生的知识范围

在初中阶段是学生积累语文知识的重要阶段,通过有效的课堂教学以及完善的教学指导,能够让学生获得更多的语文知识。必须做到夯实语文基础,为后续的语文学习和其他学科的学习奠定良好的知识基础。基于对语文教学的了解,语文教学对学生的知识基础有着较高的要求,如果学生不能够有广泛的语文知识面,那么在后续的语文学习中将会比较吃力。因此,在初中阶段应当认识到基础知识教学的重要性以及知识范围拓展的重要性,做到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以及学生的实际语文水平,采取有效的基础知识教学方法。使学生的基础知识和知识面都能够得到有效的夯实和拓展,保证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能够在教学质量上得到全面的提升。所以,拓展学生的知识范围应当成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重点之一,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当得到有效的开展。

四、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应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初中阶段也是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阶段,基于语文的学习难度以及语文教学的实际要求,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除了要进行正常的语文知识教学之外,还应当培养学生正确的语文学习习惯,让学生能够对语文知识的特点以及语文学习的方式有正确的认识,在长期的培养中能够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能够掌握更多的语文常识,进而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能够提高学习效率,利用有限的时间掌握更多的语文知识。因此,培养学生语文学习习惯,应当成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只有认识到这一点,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做好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才能够实现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目标,使初中语文课堂能够在教学实效性和教学质量上获得有效的提升,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也能够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指明发展方向。

五、结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学重点主要表现为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拓宽学生的知识范围和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习惯。这三个方面关系到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以及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只有做好这三方面的教学,才能够使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在基础教学中达到预期效果,并且在整体的课堂教学中能够达到教学大纲要求。因此,掌握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侧重点,对于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和满足初中语文课堂教学需要具有重要作用。由此可见,掌握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侧重点,是做好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关键,对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张小平.如何有效地达成语文课堂教学的预设与教学生成[J].现代语文,2011,(03).

[2]肖家芸.切合的才是好的———谈语文教学设计[J].语文教学通讯,2011,(09).

[3]朱则光.教什么和怎么教———语文教学设计思考[J].语文教学通讯,2011,(09).

[4]胡仁友.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把思维空间还给学生[J].教学月刊,2011,(11).

语文教学重点第9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教学

语文阅读有效教学不仅是培养学生语文阅读与应用能力,实施人文教育的重要途径与客观要求,而且还将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初中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与语文阅读有效教学有极大关系,在大力推行“语文课程标准”的过程中,提高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是中学语文教育工作者无法回避和必须做好的事。

一、问题的提出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分析

当前,我国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不尽如人意,一方面是教师感觉很难教、教得痛苦,另一方面是学生感觉很难学、学得费劲。教师希望通过详细解析几篇典型课文就能教会学生阅读分析方法,希望学生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进而读懂天下所有文章;而教学方式却普遍采用的是教师以备课代替学生阅读的方式,学生很少有诵读、分析课文的时间和表达自己思考成果的机会。其结果是教师在讲台上口若悬河、滔滔不绝,换来的却是讲台下学生的似懂非懂、昏昏欲睡,学生根本就没时间去思考、没兴趣去学习、没动力去领会、没能力去感悟。

(二)有效教学理论简介

教学有效性研究起源于20世纪初的教学科学运动,其基本认识是教学活动不仅是一门艺术,而且也是一门科学。目前教学有效性研究已形成一种较为系统的有效教学理论,研究的核心是教学的效益问题,研究的重点是教师的教学行为,评判的依据则是学生的表现和收获。早期的教学有效性重在关注教师的素质,后来延伸到关注教师的教学设计与课堂行为。

(三)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目标简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并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中学语文教学改革指导意见》也提出“阅读应注重学生对文章整体的感知、理解和领悟能力的考查,应使学生从阅读实践中去吸取知识素养,去掌握读书方法,去养成读书习惯,进而实现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其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等教学目标”。

二、初中语文阅读有效教学思考

从知识体系的建构规律和语言学习与应用能力的培养上来说,初中三年的学习是一个建构知识体系、明确学习方法、历练学习能力和确立未来发展方向的关键阶段。因此,准确把握当前我国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有效教学策略显得极为迫切和意义重大。

(一)重点处理好“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的关系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进步和发展是其参与教学实践活动后才能发生的行为,学生学习应该是一种基于自主建构的内化过程。这就是说,有效教学不仅取决于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更要强调学生个体的参与和表现。而实践性很强的阅读教学对学生参与度的要求更高,只有主动参与到对文本的阅读实践中,并根据自己的经验有选择地去感知内容和体味情感,学生才能与文本进行平等而积极的对话,所以有效的阅读教学应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进行的,围绕文本内容展开的“对话”过程,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不可能是成功的阅读教学,没有学生的积极思考就不可能是有效的阅读教学。

(二)科学处理好“重点教导”和“梳理辅导”的关系

在有限的时间内,如何才能既保证教学任务顺利完成,又能结合学生实际和教材实际,高质量地实施语文阅读有效教学,这就需要语文教师认真准备阅读教学资源和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在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笔者所在学校采取的方式是将“重点教导”和“梳理辅导”相结合,而非简单地对每篇文章都平均用力。所谓“重点教导”,是指在每学期都根据文章类型和题材内容,分类选择 。“ 篇无论是主旨、内容、结构,还是遣词造句、修辞运用都具有特点的典型文章进行重点分析和讲解。

(三)妥善处理好“阅读教学”与“习作训练”的关系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是强调阅读的重要性,在认真读、反复读的过程中去领会文章的含义,去感受作者的情感,去领悟作者的表达技巧。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这是告诉我们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因为博览群书不仅可以激发兴趣、开阔视野和活跃思维,而且会增加素材、知识和表达方法的积累,由量变到质变,以达到融会贯通和举一反三的效果。

三、初中语文阅读有效教学实践

(一)激发阅读兴趣是实施语文阅读有效教学的前提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北宋哲学家也告诫我们“人若志趣不远,心不在焉,虽学不成”,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在谈到学习和研究的动力时也强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是说,兴趣对学习者有着强大的内驱力,兴趣能使学生自愿付出努力,能变无效为有效,化低效为高效。

(二)加强指导、促进思考是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对于刚开始涉猎与小学完全不一样的课内外阅读书籍的中学生来说,语文教师加强阅读指导和引导学生思考就显得尤为重要。首先要教给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以保证阅读速度和阅读效果,尤其是要能够根据选材的不同和学生的个体差异,灵活运用朗读与默读、速读与精读、口述与背诵等多种方式,对可塑性很强的初中生进行各种阅读技能训练,从而不断提高其阅读与理解能力。其次,要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从而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其思考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注重课堂评价是提升语文阅读有效教学质量的保障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课堂评价应该成为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并且往往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特别是在“重点教导”阅读课上要予以重视和应用好这一“指挥棒”。注重对学生思考成果和阅读结果进行及时恰当、富有人性化与个性化的课堂评价,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与深层思考,有助于学生形成参与深层阅读的体验感与成就感。要把全班作为一个团结进取、热烈活跃的学习团队去激发、去指导、去鼓励、去评判,只有这样,初中语文阅读有效教学才会成为一种必然结果。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