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老年人生活护理优选九篇

时间:2023-07-06 16:19:17

老年人生活护理

老年人生活护理第1篇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08(c)-068-02

2005年3月,我社区门诊以专家知识讲座、发放健康知识宣传册、开设护理门诊、免费做护理咨询、板报宣传等方式就有关医疗卫生知识、家庭护理、病因分析、预防、保健等方面的问题进行宣教,对社区老年人的不良生活方式进行干预,为在护理门诊实施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我们对辖区内7个居委会中的1 000名60岁以上(含60岁)老年人的生活方式进行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我区内7个居委会中共有60岁以上的老年人3 873人,此次调查了其中的1 000名,占25.8%。

1.2 方法

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制作统一的调查表,采用问卷的形式进行调查。调查表内容包括基本情况、生活规律、体育锻炼、饮食习惯、生活习惯、人际交流、兴趣爱好和生活本人及伴侣健康状况,家庭关系等情况。调查前对居委会中参与调查的有关人员进行了统一培训,随后进行调查并记录。

1.3 数据处理

所有现场调查资料应用Epiinfo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本次共调查60岁及60岁以上的老年人1 000人,其中男420人,女580人,男、女比例为4.2∶5.8。文化程度:大专以上76人,占7.6%;高中及中专139人,占13.9%;初中238人,占23.8%;小学501人,占10%;文盲46人,占4.6%。退休前的职业、干部职工员158人,占15.8%;教师872 ,占8.7%;医务人员52人,占5.2%;工人437人,占43.7%;无固定职业者266人,占26.6%。

2.2 健康状况

躯体健康直接影响老年人的心理功能和心理状态。躯体健康和日常生活功能是影响老年人生活方式及质量的主要原因[1]。其中慢性病总患病率为60.0%~81.6%,结果显示所患疾病按系统划分,前5位依次是心血管系统疾病,占32.8%;泌尿、内分泌系统疾病,占15.4%;消化系统疾病,占13.9%;神经系统疾病,占13.3%;呼吸系统疾病,占5.2%。患1种疾病24.2%,患2种疾病29.8%,患3种以上疾病的25.5%。54.2%的老年人有不同程度的视力障碍,15.6%有听力障碍。由此可见,高血压病和冠心病是老年人易发的主要疾病,日常生活功能是评价老年人独立生活能力最重要的因素[2]。调查结果显示,无功能障碍者59.6%,生活能力轻度减退者27.6%,中度减退者10.3%,重度减退者2.5%。精神心理健康状况,约35.9%的老人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情绪,23.3%有抑郁倾向,34.9%有孤独感,12.8%对生活不满意。

2.3 健康生活方式知晓率

对“什么是健康生活方式”和“健康生活方式有利于身心健康,提高期望寿命及生活质量”的知晓率分别是47.8%和72.5%,随着文化程度增加其知晓率也增加。老年人获得这方面知识的主要途径是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疗咨询、电话、广播、报刊等。有85.7%以上的调查对象表示希望今后能获得更多有关此方面的知识。

2.4 生活习惯

坚持每天早睡早起,且每天睡眠保持在7~8 h的老年人占76.4%,23.6%的老年人没有固定的睡眠时间,17.3%老年人因打牌、看电视有经常熬夜的习惯,35.7%老年人有经常吸烟的习惯,且其中31%有经常饮烈性酒的习惯。在饮食习惯方面,54.2%的老年人喜荤少素,21.7%的老年人口味偏咸,55.1%的老年人口味偏甜,71.9%爱吃水果(表1)。

2.5 自我保健

调查表明老年人的自我保健意识比较差。41.6%的老年人不会或难以自我排除精神压力,经常为家庭琐事而烦恼,或因疾病产生顾虑,思想压力大;32.8%的老年人不能每天坚持体育锻炼且锻炼时间保持1 h以上;60.4%的老年人没有经常读书、看报、下棋等开动思维锻炼;51.1%的老年人避而不谈性生活,仅有32.2%的老年人拥有正常的性生活。

2.6 人际交往

调查显示,仅有38.6%的老年人经常参加朋友、邻居等熟人的聚会,且结识一些新朋友,仅有23.7%的老年人保持同其他年龄段的人接触。

3 护理干预

本次调查结果表明,老年人对“什么是健康生活方式”及“健康生活方式有利于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质量”的知晓率分别为48.7%和82.5%。且文化程度越高,知晓率越高,由于缺乏此方面知识,许多老年人都存在着不良生活习惯,自我保健意识也比较差,例如:不会自我排除精神压力,缺乏有益的体育锻炼、必要的人际交往和社会活动而感到生活孤独,而绝大多数老年人都有获得健康生活方式的愿望,并积极为此改变自己不良的生活方式。可见运用健康教育对老年人生活方式进行护理干预有着重要意义,具体采取以下措施:

3.1 开展护理门诊的护理咨询

运用扎实的理论基础,丰富的临床经验,良好的服务态度,并运用充满人性化的语言进行指导,循序渐进,建立融洽的护患关系,使老年人产生信任感。对其多年养成的不良生活方式给予纠正,对老人的日常起居、生活饮食习惯给予指导,传授科学实用的护理操作和技巧,指导适当的体育锻炼,说明药物服用方法及其副作用,配伍禁忌,怎样观察药效,从而保证药物的合理使用,并书写健康教育处方,老年病人回家按处方实施经常提醒自己,逐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3.2 建立健康档案

对来护理门诊的老人建立健康档案,记录其身高、体重、血压、血糖、血脂的变化及有无吸烟、饮酒,饮食习惯、睡眠情况、体育锻炼否,有何娱乐爱好、是否读书看报,是否认识自己的病情、自感健康状况等,定期随访并跟踪记录,及时了解每个老人的现存不良生活方式及改善情况,以便根据其现状和疾病采取相应的护理健康教育。

3.3 制作健康教育资料

目前我们已收集健康教育资料达120余种,为适应各文化阶层老人,我们制作的健康教育资料内容通俗易懂、简短明了,便于老年人阅读和掌握。

3.4 组织讲座

针对老年多发病,分类、分期从周一到周五分别安排妇科和骨科,心血管、脑血管、胃肠道疾病、糖尿病专题讲座。专门将相同疾病的老年人组织起来进行专题讲座,同时让病人之间有交流沟通的机会,并让治疗护理比较好的病人现身说法,进而为改善病人不良生活习惯创造有利条件。

3.5 取得多方合作

因为老人是生活在家庭、社区中,故要取得家属、亲友、邻居的配合,平时多关心老人,监督其加强对自身健康的重视,鼓励其参加各种文娱体育活动,增强人际交往能力,美满和睦的生活可以促进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1]原爱中,陈玉梅,吕春燕,等. 格尔木地区老年人健康状况调查报告[J]. 高原医学杂志,2000,10(1):55-57 .

[2]徐锦华,周运生,任天波,等. 银川市地区老年人健康功能状况调查[J].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1999,9(2):85-86 .

老年人生活护理第2篇

[关键词] 护理干预; 精神障碍; 老年病人; 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 R749.1+6[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11-217-01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人口老年化,老年精神障碍病人的发病率逐渐增多,从广义上讲,老年期精神障碍是指在老年期(60岁以上)可以见到的各类精神障碍的总称。然而,由于这些障碍本身的复杂性和多面性,经常不能被识别,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增加其患病率和死亡率。因此,研究如何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改善这些老年人的预后,让他们更好的回归社会,近年来,本科对入住老年精神障碍病人除尊医嘱给予药物治疗外,还从护理角度出发,进行了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自本院2010年3月至2011年5月住院的老年精神障碍109例。入组标准:1)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诊断标准。2)文化程度小学以上。3)平均年龄为67岁,其中60-69岁88例,70-80岁21例。

1.2 方法 采用住院病人护士观察量表(NOSIL-30)[1]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1]于治疗前后分别对患者进行疗效和生活质量评估,拟进行综合性护理干预。

1.3 干预方法

1.3.1 支持性心理护理 结合患者的不同心理特征,给予安慰、启发、鼓励、保证、暗示、督导等方法,采用个别与集体相结合的形式,时间为12周,每次30分钟。

1.3.2 全程给予健康教育 根据《精神疾病标准健康教育》[2]依不同阶段自编表格式健康教育方法和计划,内容包括疾病认识、易发生的危害行为、药物副反应、饮食及睡眠、自我缺陷、社会功能、用药及复杂情况等。时间为12周,每周评定1次。

1.3.3 自护训练 包括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功能恢复两方面,采用娱乐,帮助病人自理日常生活,适当活动,人际交往训练等方式,每天上下午各练30分钟,时间为12周。

1.3.4 其他 1)力争满足其合理要求。2)加强安全护理、安全检查、针对相关因素,采取有效措施干预。3)转移注意力。

2 结果 护理干预后病情总估计均明显下降,患者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和社会功能均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3 讨论

3.1 生活质量 WHO将生活质量定义为个人在其所处文化和价值系统的背景下,参照自己的目标,期望和关注自己生活状态的感受等评价[3]。老年期精神障碍更应着重于生活上的照顾及护理,防止并发症和意外,另外心理护理对疾病的恢复也有重要意义。

3.2 影响老年精神障碍患者生活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这些因素主要包括精神状态与之同时存在多种慢性疾病或功能残缺,多种药物治疗,社会功能损害,还有患者的职业,住院时间、病程、经济状况、个性特征、文化程度,所以对住院患者除药物治疗外,护理干预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也很重要。因此,将护理干预整合到老年性精神障碍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生活质量综合评价问卷(GQOL-74)包括客观生活质量评价和物质生活满意度两方面,分四个维度(躯干功能、心里功能、社会功能和物质生活),能较全面客观地评价精神障碍患者的生活质量[1]。

3.3 老年患者的特点 年龄的增长、体质差、抵抗力低、生理上的衰老,躯体疾病以及退休、丧偶、孤独、经济困难等心理社会因素的影响,使得老年患者生活自理能力下降,易发生合并症。因此,对老年精神障碍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显得更为重要。

3.4 护理干预对老年精神障碍患者的干预效果 本研究显示:通过12周的治疗,患者的在病情控制、生活质量的改善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患者在躯体功能、社会功能的恢复上效果更明显,其生活质量有所提升。

参考文献

[1] 张作记.行为医学量表手册[M].北京:中华行为医学编辑部,2001,10(特刊):74-168.

老年人生活护理第3篇

【关键词】人性化护理;慢性阻塞性肺炎;生活质量

慢性阻塞性肺炎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呼吸道系统疾病,又称为阻塞性肺气肿,多发于老年人群,该疾病主要是因人体呼吸性细支气管远端、肺泡囊、肺泡管以及肺泡出现膨胀,气管壁受损引起的,且随着全球大气污染严重以及老龄化人口数量增多,其发病率不断上升,长期迁延不愈,危害患者生命健康,影响其生活质量[1]。我院为研究人性化护理干预对老年COPD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选取收治的20例老年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给予常规护理与人性化护理干预,相关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老年COPD患者20例(上述患者均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相关诊断标准),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例,观察组男7例,女3例,最大年龄88岁,最小年龄61岁,平均(71.5±4.7)岁,平均病程(5.7±1.1)年;对照组男6例,女4例,最大年龄85岁,最小年龄62岁,平均(70.9±4.1)岁,平均病程(6.0±0.9)年。患者合并高血压9例,冠心病5例,糖尿病6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根据统计学分析,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比较价值。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如根据患者具体病情给予吸氧、纠正酸碱平衡、抗感染以及防止心律失常等常规治疗,并严格监测入院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变化情况。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人性化护理干预,主要包括心理护理、用药指导、环境护理、并发症护理以及饮食护理等。

1.3观察指标[2]

采用生活质量评定量表的方式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主要包括功能状态、生活状态、情感状态、社会家庭状态以及总体生活质量五个方面,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的生活质量越高。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数据使用SPSS17.0统计软件处理,其中计量资料用(±s)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一。

表一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组别

功能状态

生活状态

情感状态

社会家庭状态

总体生活质量

观察组

护理前

45.7±3.6

39.1±5.6

40.5±2.9

44.2±2.3

50.2±6.8

护理后

85.7±4.5*

83.1±4.9*

87.8±3.3*

89.8±4.4*

91.8±8.1*

对照组

护理前

44.5±3.4

37.9±5.1

41.2±3.1

43.8±2.7

49.8±6.4

护理后

57.8±4.3

60.2±4.2

62.8±3.9

61.8±4.9

70.5±7.9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炎是一种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需长期治疗与护理,疾病折磨、经济压力等多方面因素易导致患者出现烦躁、焦虑、抑郁等消极心理情绪,影响治疗效果;另外该疾病患者因气流受阻,导致呼吸不畅,不利于患者进行正常生活与工作,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给予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炎患者有效的护理干预,可缓解其消极的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质量。

人性化护理是现代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坚持以人为本,将患者作为护理工作中心给,予全面的、人性化的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1)心理护理。护理人员主动与老年患者进行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积极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为其讲解最近治疗方法,普及相关健康知识,改善其心理状态,提高治愈信心;(2)用药指导。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炎患者因需长期服药治疗,因此护理人员要耐心为患者及其家属讲解各药物具体的用药方法、剂量、功效以及注意事项等;(3)环境护理。为患者提供良好的住院环境,保证病房干净、整洁、光线适宜、空气清新,可适当摆放绿色植物或患者喜爱的摆件;播放患者喜爱的音乐、视频,最大程度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4)并发症护理。辅助患者翻身,进行适量运动;根据病情变化,可适当给予雾化吸入治疗,稀释痰液,帮助患者排除痰液;指导患者学会哈气、放松、训练呼吸肌、咳嗽的方法,并给予吸氧护理,改善其心肺功能,控制病情发展;(5)饮食护理。为患者制定合理的饮食方案,补充蛋白质,减少糖类摄入,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并辅助患者进食[3]。

综上所述,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功能状态、生活状态、情感状态、社会家庭状态以及总体生活质量等方面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因此,给予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炎患者人性化护理干预,明显改善了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参考文献:

[1]薛梅.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炎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2):715-716.

[2]张杏.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炎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观察[J].北方药学,2013,10(03):174-175.

[3]李雪萍,李永燕,罗琼.人性化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炎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8(06):26-28.

?国外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2

老年人生活护理第4篇

1对象

2007年5~10月我科共收治老年疗养员326例,男262例,女64例;年龄最小的60岁,最大的93岁,平均年龄76.5岁。其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224例,高中以下102例。既往职业:干部287例,医务人员19例,工人8例,教师7例,无固定职业5例。疗养天数15~20 d,康复疗养206例,保健疗养120例。

2方法

使用统一调查表,采用问卷的形式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326份,收回有效答卷320份,有效率98.2%。调查表的内容包括: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生活规律,生活习惯,人际交流,是否了解老年常见病的防治知识、疗养知识及最愿意接受的教育方式。问卷大部分问题多项选择打“√”形式回答,少部分开放性问题在收集问卷时通过与疗养员逐个交流获取资料。疗养结束前,通过娱乐方式对所学知识进行考核评价。所有数据采用均数、百分率进行统计分析。

3结果

3.1健康生活方式知晓率在收回的320份有效答卷中,健康生活方式知晓率为72.5%(232份),文化程度低者知晓率较低,随着文化程度增加其知晓率提高。接受这方面知识的主要途径是医院、电视、广播、报刊等。有83.4%(267份)以上表示希望能更多的获得有关这方面的知识。

3.2生活习惯坚持每天早睡早起,且每天睡眠保持6~7 h的老年人占74.4%(238份),21.6%(69份)老年人没有固定睡眠时间;37.5%(120份)老年人有吸烟习惯,39.1%(125份)老年人有饮酒习惯;在饮食习惯方面:喜荤少素的老年人占54.1%(173份),口味偏咸的老年人占33.4%(107份),口味偏甜的老年人占45.0%(144份),爱吃水果的老年人占71.9%(230份)。

3.3老年常见病防治知识在320份明确诊断的康复疗养员答卷中,对自身疾病防治知识了解的占39.4%(126份),比较了解的占60.6%(194份),完全不了解的为0。

3.4疗养期间关注的健康知识320份调查表中有89.1%(285份)表示对疗养方面知识最感兴趣。如:如何适应疗养环境及疗养安全,如何获得最好的疗养效果。

3.5最愿接受教育的方法集中授课81.9%(262份),发放教育材料67.8%(217份),咨询服务42.8%(137份),个别指导24.4%(78份)。

4讨论

4.1疗养期间护理干预使老年疗养员的不良生活方式得到改善通过对老年疗养员进行护理干预,其自我养生、自我保健意识得到了增强,矫正了生活方式和行为,如饮食合理、清淡,戒烟酒,多参加户外活动,保持乐观情绪等。树立了积极地自我健康观,帮助老年人适应衰老,从而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1]。

4.2疗养期间护理干预使老年疗养员更加坚定了战胜疾病的信心通过讲解老年常见病的防治知识,使其了解疾病的病因、症状、并发症及防治、危害健康的因素,明确了保持身体健康的措施就是早发现,早治疗,以预防为主,使老年人更加充分掌握自己的病情,充分认识到坚持治疗和自我保健的必要性[2]。

4.3疗养期间护理干预使老年疗养员去除了陌生孤独感老年人大部分不与子女同住,独处时间长,再加上外出疗养到了新环境,人生地不熟,故孤独的心理明显,所以采用集体授课、娱乐、景观等形式,使大家在一起感受到的不仅是疗养,还是非常好的相互交流沟通的平台,排除了精神压力,使疗养生活多姿多彩,其乐无穷,获得了最佳的疗养效果。

参考文献

1王玉玲,王社芬.军队离退休干部自我健康观的调查与

护理.护理研究,2006,20(1):28-29

2钟华荪.广州城区老年人生活质量的调查研究[J].中华

老年人生活护理第5篇

武汉协和医院副主任医师 任宏宇

慢性咽炎主要是由于急性咽炎治疗不彻底而反复发作,转为慢性,或是因为患各种鼻病,长期张口呼吸,以及物理、化学因素、颈部放射治疗等经常刺激咽部所致。自觉咽部不适,干痒,分泌物多而灼痛,易恶心,有异物感,咯之不出,吞之不下。以上症状在说话过多,过食刺激性食物,疲劳或天气变化时加重。

慢性咽炎的生活护理:

1.注意劳逸结合,防止受冷;2.经常接触粉尘或化学气体者,应戴口罩、面罩等防护措施;3.平时适时饮淡盐开水,吃易消化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4.避免烟、酒、辛辣、过冷、过烫刺激食物;5.注意口腔卫生,养成饭后漱口的习惯;6.冬苋菜、蜂蜜、番茄、杨桃、柠檬、青果、海带、萝卜、芝麻、生梨、荸荠、白茅根、甘蔗等食品具有清热退火,润养肺肾阴液的作用,可适量选食;7.保持室内空气流通;8.不要长时间讲话,更忌声嘶力竭地喊叫。

相关阅读

介绍几种中医疗法

1.罗汉果1个切碎,用沸水冲泡10分钟后,不拘时饮服。每日1-2次,每次1个。适用于慢性咽喉炎,咽喉干燥不适,喉痛失音,或咳嗽口干等。

2.橄榄3克,胖大海3枚,绿茶3克,蜂蜜1匙。先将橄榄放入清水中煮片刻,然后冲泡胖大海及绿茶,闷盖片刻,入蜂蜜调匀,徐徐饮之。每日1-2剂。适用于慢性咽喉炎,咽喉干燥不适或声音嘶哑者。

3.板蓝根15克,山豆根10克,甘草10克,胖大海5克。共置保温瓶中,用沸水冲泡,盖闷20分钟后即可当茶饮用。也可加水煎煮后,倒保温瓶中慢慢饮用,每天1剂。适用于慢性咽炎咽喉疼痛明显者。

4.胖大海5克,蝉蜕3克,石斛15克。水煎代茶饮。适用于慢性咽炎伴有声音嘶哑者。

警惕老年人“隐性心衰”

文/肖艳

“隐性心衰”是指老年心脏病人心脏功能损伤之前,已出现典型的症状体征,对此医学上称之为隐性心衰,也可看作心衰前兆。如果能早期发现隐性心衰,及时做预防处理,有可能防止严重心衰危及生命。隐性心衰的表现主要是:

心衰气喘

老年人稍事劳作或运动后常有气不够用的感觉,安静休息后便会好转,这是年老体弱的表现。但如夜间睡眠必须垫高头,平卧时出现咳嗽气喘,睡眠中常憋醒,需坐起来喘息一阵才缓解,这就是心衰气喘的症状。

心衰咳喘

与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咳喘不同,咳喘多为泡沫性痰,或带有少许血丝,坐位时轻,卧位时重,用抗生素效果不明显,两肺底持续存在细小音时,应考虑隐性心衰。

倦怠、乏力、失眠、烦躁

冠心病或肺心病人出现倦怠乏力,反应迟钝,淡漠或烦躁不安,失眠或嗜睡,睡中常憋醒,是心衰造成组织供血和脑血灌注不足出现的症状。

白天尿少,夜尿增多

心功不全,心肌收缩力减弱,肾脏血液灌流不足时,会导致白天尿量少;夜间平卧后,心脏负荷相对减轻,心排血量增加,肾灌注血量也增加,夜尿便明显增多,提示有隐性心衰。

心率、心律有改变

自己感到心慌心跳,脉搏增快,每分钟80次以上,稍加活动超过100次,并有强弱不同的交替脉,或有间歇脉,说明已出现心律失常,应尽早做心电图检查。

老年人生活护理第6篇

关键词:老年人 生活质量 社区护理 干预指导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0)02―0047―02

2005年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占总人口的12.59%,预计到2020年将达到2.45亿,占总人口的16%以上叫。按照WTO的标准,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其老年人口的绝对数量同总人口一样位居世界第一,并逐年上升,老年人的健康问题将成为我们今后工作的重点。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高低与健康系数成正比,这样我们就需要一个既能帮助老年人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又能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从而达到健康老龄化的有效方法,那就是社区医疗护理服务的干预与指导。社区医疗服务现已成为城市卫生工作的重点,是城市公共卫生和初级医疗服务的基础,是解决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的突破口,也是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但目前我国社区护理事业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显滞后,高素质的社区护理人才较为缺乏,社区护理服务范围和内容较为局限,社区护理管理体系不健全,远不能保证护理服务质量及服务活动的有效性。针对这一现状,我们从几个方面对社区护理服务干预进行了研究,提出相应的对策与指导。

1 影响老年人不良生活习惯的因素

老年人不良生活习惯是受年龄、性别、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与平均收入,家庭状况和亲戚朋友信赖的程度紧密相关,以及老年人患有慢性疾病和受心理和社会诸多因素影响,这些因素又能相互作用、相互协同、相互影响,以致有些老年人宁可遵循自己老套的生活方式,也不愿意接受或改变其健康行为,这是造成老年人一成不变不良生活习惯的根源。

1.1自身因素。

1.1.1认知老化及功能下降:伴随认知功能的减退,老年人的日常生活能力随之下降,因此,认知功能对老年人是否能够独立生活,及其生活质量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评估老年人的认知功能也显得非常重要。

1.1.2行为和生活方式因素:行为是影响健康的重要因素,许多影响健康水平的因素都通过行为来改变,尤为不良生活方式与习惯如高脂饮食、高盐饮食、缺乏锻炼等等,都与肥胖、心血管系统疾病、癌症等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不良生活方式具有潜伏期长、特异性差、协同作用强、变异性大以及广泛存在的特点;有资料显示,只要有效控制不良生活方式:不合理饮食、缺乏体育锻炼、吸烟、酗酒和滥用药物等,就能减少40%~70%的早死,1/3的急性残疾,2/3的慢性残疾,因此改变不良行为是健康教育的根本目标。

1.1.3情绪和情感变化:直接反映老年人的需求是否得到满足,是自身健康的重要标志。当老年人离退休或经历了婚姻不幸(如离婚),负性生活事件(丧偶、子女重病等),都可引发老年人焦虑、抑郁、孤独和离退休综合症、空巢综合症等。

1.1.4人格改变:老年人的性格变化因人而异,可由生理因素、环境、社会心理等因素、认知和人生阅历的影响而发生改变,逐渐外向转变为内向,容易以自我为中心、保守、猜疑、心胸狭隘、爱发牢骚等等。

1.2疾患的影响:老年人容易罹患各种慢性疾病,据吕探云等对65岁以上老年人的健康状况调查显示,慢性病患病率为77.4%,如老年人常见的:老年性白内障、神经性耳聋、骨质疏松、老年性痴呆、前列腺增生、更年期综合症等等,对老年人日常生活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而随着增龄发病率明显增高,如孙敏等发现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慢性病患病率为83.3%,其中患两种以上的慢性疾病者占51.3%,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肺部疾病、癌症、糖尿病肾病等,这些疾患明显影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

1.3社会角色的改变;老年人面临着离退休、收入减少、社会地位的改变、子女离家、配偶和朋友死亡等诸多方面的重大生活改变,从照顾子女的紧张而规律的生活转向只有老年夫妇的休闲生活,或以被动的形式依赖子女和医护人员的照顾,自我照顾意识淡化,导致生活质量显著下降,最终影响健康老龄化。

2 社区的护理干预与指导

2.1健康教育计划的制定: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和教育活动,促使人们自愿改变不良的健康行为和影响健康行为的相关因素,消除或减少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

2.1.1将社区居民一般状况通过问卷调查形式获得:年龄、性别构成、职业状况、受教育程度、家庭经济条件以及一般生活习惯等,而健康问题与危险因素则可以通过健康体检和相关因素调查来获得,然后进行评估。

2.1.2确定健康教育的重点对象及主要内容:依据对社区居民健康威胁的严重程度,依次选择致残致死率高、发病率高、相关因素影响面大、老年人群常见的慢性病例:高血压、冠心病、高血脂、糖尿病等,以改变老年人的饮食习惯,增加适度运动,达到控制体重、减少肥胖为目的的健康教育。

2.1.3 围绕健康问题展开咨询:护士通过问候、询问、讲解基本知识及方法、帮助咨询对象做出合理的选择、解释如何使用这些方法、接受反馈,护士在健康咨询中还要遵循: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创造宽松的沟通氛围、及时准确发现问题,帮助老年人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同时还应注意保密。

2.2针对老年人社区护理需求与指导。

2.2.1疾病护理需求:据林婷等在福州调查发现;35.37%的老年人需要护士上门服务,23.52%的老年人需要家庭病床,21.7%的老年人需要康复。为了避免老年人因患慢性病长期住院治疗,给社会及家庭带来的经济和精神负担,以及卫生资源的浪费,社区护理应该为老年人提供必要的基础和专科护理,并进行康复训练指导,从而降低残障的发生,这样既能满足老年患者疾病护理的需求,同时还能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2.2.2社区预防的需求:预防疾病的发生,已被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引以为重,邵梅等对河南平顶山市老年人社区健康服务需求调查中显示73.7%的老年人有了解慢性疾病防治有关知识的愿望。杨娜等的调查中85.9%的老年人存在传染病预防宣传教育需求。更能说明老年人对疾病预防重视的程度是,在全国各省市的多项调查中,50%以上的老年人都存在体格检查的需求。通过这些数据我们可从老年人、家庭和社区三个层次,根据个体、家庭和群体的不同需求,提供全方位、有针对性的三级预防服务。

2.2.3社区保健和康复的需求:在唐开源等对上海的调查中发现72.0%的老年人对自身疾病的医疗护理知识缺乏,而且大部分老年人对于饮食等老年保健相关知识了解甚少。徐卓玉等对老年居民社区服务需求分析结果显示,58%的老年人对社区卫生的概念缺乏了解,认为社区卫生服务站只是一般医疗门诊,忽略了其健康教育、保健康复功能。为此,指导老年人自我观察、自我判断和自我保健的知识和技能,促使老年人自愿采取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适当的体育锻炼、合理的膳食,提高自我保健意识的能力,以达到促进健康的目的。而社区康复要充分利用社区资源,使老年病人在社区或家庭通过设立家庭病房或社区康复点,采用医学和人文科学等措施,尽量使病人的疾病好转或痊愈,生理功能得以恢复,心里障碍得到解除,更好的获得生活能力。

老年人生活护理第7篇

关键词:家庭访视护理;老年慢性病;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5-0029-02

引言: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各国经济也取得了不同程度的发展,中国目前已经进入到了市场经济体制中,这种经济体制的变化也使得中国的家庭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人口老龄化现象也日趋明显,养老压力越来越大,养老方式也发生了较大变化,老年人慢性病的滋生促使人们对老年人护理人才及护理质量的需求不断增加,同时,由于家庭访视护理对于老年慢性病病人的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积极影响,所以,对于此问题的研究也逐渐增多,旨在减轻老年人的痛苦,提高其生活质量?

一、家庭访视护理的含义

家庭访视护理简称家访,主要是为了促进和维护个人以及家庭的健康,在服务对象家中进行有目的的交往活动,家庭访视护理是开展社区护理的重要工具,家庭访视护理可以通过访视的方法,了解居民的健康情况,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家庭健康档案,并展开有针对性的家庭护理?健康教育?保健指导等服务,由此可见,家庭访视护理有利于帮助老年人预防疾病,保障老年人健康,家庭访视护理对老年慢性病病人生活质量具有深远影响?家庭访视护理能够有效的建立起老年人支持系统,并鼓励每个家庭充分利用各种健康资源,与此同时,家庭访视护理会为老年慢性病病人提供各种需要的保健和护理服务,从而降低老年人患病的孤独感和无助感,在护理过程中,相关人员还会提供一定的健康促进和疾病预防的健康知识,以此促进家庭成员的正常生长发育,家庭以及家人对于老年人来说至关重要,家庭访视护理的有效开展可以充分发挥家庭功能,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关心,进而保障老年人的心理健康?

二、家庭访视护理现状

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建设的不断深入,使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然而我国老龄化进程却在不断加快?据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1.78亿人,占总人口比例为13.26%,65岁及以上老人数量为1.18亿人,占总人口比例的8.87%,相比于第五次人口普查,分别上升2.93与1.91个百分点?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与此同时,由于年龄的原因,老年人群体属于慢性疾病高发人群,在当前独生子女时代背景下,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老人无人照顾,很多研究显示,未来空巢家庭将成为我国老年人家庭的主要形式?很多老年人的子女或外地打工?或因各种原因而死亡?或者远嫁他乡,种种原因致使很多老人成为空巢老人?社区照顾逐渐成为了一种趋势,家庭访视护理也逐渐成为了一种趋势,老年人具有相应的年龄特点,更加需要关爱与照顾,而倘若子女不在身边,则必然会使老年人生活单调寂寞,少了精神慰藉,就极其容易产生不同程度的健康问题,因此关爱城市老人的健康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的一个重要责任使命,开展积极并深入的研究在当前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与指导意义,有利于进一步提升我国对老人的护理水平?

但是,关于老年服务与管理,目前我国还处于初级阶段,现在实践与理论都不充分,院校中已经开展了相关的专业项目,但是在社区以及养老院中还没有有效的实践,目前对于实践领域的老年服务与管理的研究还没有进行,基本上是对于养老问题方式方法的探讨,基于此,本文试图从老年服务与家庭访视护理的新视角出发,探讨家庭访视护理对老年慢性病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进而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水平,同时促进我国社区养老整体水平的提升?

三?家庭访视护理对老年慢性病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

我国在上世纪末已经进入了人口老龄化阶段,与此同时,老年人中患有老年慢性疾病的占到了65%,而且心血管?肿瘤等老年慢性病的发病率?死亡率成逐年上升趋势,所以,针对此种状况对老年人慢性病预防和救治已经迫在眉睫,同时,由于老年人心理?生理?健康等特殊的社会属性决定了老年人需要更多的关爱和照顾,他们不管是身体健康还是患有慢性疾病,对护理的依赖和需求都明显增强,所以,家庭访视护理对于老年人首先是一种心理上的慰藉,其次,由于患有慢性疾病的老年人心理上更加脆弱,对于护理需求会更加强烈,与此同时,患有慢性疾病的老年人需要按时服药?控制饮食?体检,所以,家庭访视护理可以取代一部分的住院治疗,从而满足患慢性病老人对家庭的依赖,病人在自己家中会产生一种安全感,同时体会到家庭支持,细心的照顾和情感的呵护对于老年人生活质量的提高具有显著作用,同时,得到家庭支持的老人情绪会相对稳定,生活幸福感和满意度高,家庭方式护理可以使病人在家中获得专业的指导和帮助,帮助家庭缓解经济上的压力,同时增加家人互相陪伴和照顾的时间,同时,家庭访视护理有利于老年人建立起一个科学健康的生活习惯,建立起良好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总而言之,家庭访视护理可以积极调动社会支持系统帮助老年人解决疾病带来的不安情绪,同时有利于慢性病的控制?预防复发?缓解症状,家庭访视护理使老年慢性病病人躯体?心理?社会功能方面均有明显改善,不仅可以起到预防和救治疾病的作用,同时还能帮助老年人缓解心理上的压力,提高其生活质量,有助于全面提高社区人群的整体生活质量相一致?家庭访视护理研究的目的就在于实现老年人的养老需求的最大化,因此,有必要对老年服务需求进行探讨?现阶段,我国在老年服务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养老服务供给以及老年养老需求管理的研究上,其中对于老年养老需求的研究是重点?传统的老年需求认识是基于经济赡养的层面,注重经济的补贴给予,并不重视服务管理,而目前老年养老需求为“养?医?乐”等方面,需要生活的照料?经济的赡养?医疗以及娱乐方面的需求?家庭访视护理正是基于这一需求,强化对老年人的照顾和关注,以此促进老年人晚年的幸福生活?

结语: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同时也是世界上老龄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目前,中国的老龄化发展趋势日益严重,老年人慢性疾病也逐渐增多,基于此,要不断完善家庭访视护理在社区护理的功能,为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提供家庭支持和心理支持?

参考文献

[1] 林菊英.社区护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21-24.

老年人生活护理第8篇

【关键词】老年痴呆病;生活饮食能力;临床调查;护理;对策

老年痴呆属于慢性进行性的精神衰退疾病,其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认识功能、情感方面的障碍与精神行为的异常,该病症病情隐秘、发病缓慢,目前只能得到适当的延缓,尚无法彻底治愈,成为除了心脏病、脑瘤及心血管疾病外,造成老年人死亡的第四大死因[1],是医疗卫生工作人员面临的重大研究课题。我院为总结老年痴呆病人临床护理的有效对策,对46例患者的临床状况及护理工作效果进行了调查分析,现将分析结果做一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为2010年10月-2012年10月间,我院治疗的老年痴呆患者46例,男24例、女22例,年龄为61-87岁,平均为73.12岁,文盲、小学、初中、高中(含中专)、大学各种文化程度的患者例数分别为13、10、7、14、2,病史1年-5年,平均2.46年,住院时间为50d-77d,平均为60.36d。患者均符合CCMD-3中老年痴呆症状的诊断标准,不存在肝、肾、心、肺等重大器官疾病,以日常生活的能力量表在入院后及出院前为所有的患者进行评定。

1.2方法

1.2.1基础护理为全部患者实施常规的基础护理,并以不同患者的症状特征为依据,设计出系统化、针对性的护理方案,以及个性化的康复训练计划,以帮助患者对认知力、记忆力、简单日常事务操作能力等能力进行培养,并由具有专业经验或经过专业培训的护士,在患者入院后的一周之内,以及出院之前的一周之内,以ADL量表对患者能力状况进行评定。

1.2.2具体对策1)护理人员针对AD患者的病症状况,对病房的环境进行优化设计,及时清理路面障碍物,保证休息室中的干净清洁,为患者常使用的东西及经常去的地方加设醒目的标记。2)动态观察记录患者的睡眠、饮食与两便状况,为患者设计低盐、低脂、易咀嚼消化的软食饮食方案,通过耐心细致的引导,使患者了解生冷、过热等食物的特征,避免误食引发其他病症。3)根据患者自身状况,为其设计合理的日常生活规划表,引导患者按时休息、饮食、参与活动、进行锻炼,并适当地为患者进行鼓励、帮助。4)以卡片、图片等形式,来记录简单的单词、短语等,引导患者通过视觉、听觉进行学习,并为患者反复地讲述基本的生活常识,或者患者患病之前的喜好、熟悉的事情等,激发患者的情绪,训练患者的注意力以及记忆力。5)对时间、地点及人物等进行简单的设置,为患者反复讲解,并引导患者亲自去体验,以培养患者的定向力,使患者形成潜在的活动习惯[2]。

1.3统计学方法以SPSS13.0对数据实施统计分析,并以t检验计量资料,计数资料以s±x的形式表示,P

2结果

ADL能力量表部分项目评分结果(表1)显示,经过耐心细致的护理之后,老年痴呆病患者在梳头(刷牙)、饮食、服药、行走、上厕所、洗澡以及打电话等几个方面的能力明显优于护理前,P0.05。

表1 ADL能力量表部分项目评分结果

项目 入院后的一周内(n=32) 出院前的一周内(n=32) t P

梳头(刷牙) 1.71±0.93 1.26±0.64 2.13

穿衣 1.85±0.77 1.29±0.69 2.94

饮食 1.62±0.64 1.22±0.33 3.07

服药 1.87±0.67 1.31±0.84 2.97

行走 1.69±0.92 1.26±0.63 2.14

上厕所 1.37±0.63 1.08±0.48 2.06

洗澡 2.04±1.06 1.48±0.83 2.32

打电话 2.97±1.00 2.43±0.97 2.16

做家务 2.69±1.10 2.28±0.66 1.77 >0.05

做饭 3.24±1.14 2.75±0.94 1.81 >0.05

购物 3.12±0.80 2.88±1.02 1.03 >0.05

处理钱财 3.03±1.07 2.72±1.14 1.10 >0.05

3讨论

老年痴呆病作为当前临床高发病,分为健忘期、混乱期以及极度痴呆期几个病情阶段,病情会从记忆力逐渐减退一直发展到生理机能全面衰退,对患者造成严重的影响。目前,临床治疗老年痴呆病患者,普遍在药物治疗之外,配合实施精细护理、心理调节、康复训练等工作,以综合康复治疗方法尽可能地延缓患者的病情,收效良好。

临床调查结果显示,老年痴呆患者治疗过程中,可以发挥最大作用的人群是照顾者,我院对老年痴呆患者实施的临床护理工作结果,也证实了良好的护理工作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因此,临床治疗AD症状时,一定要加强对于护理工作的重视。

参考文献

老年人生活护理第9篇

关键词:人性化护理;老年中风患者;生活质量

当前,临床护理经历着从“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向“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的变革。护士的工作内容也由传统的机械、被动地执行医嘱、完成分工的常规技术操作和病人的躯体护理,扩大到提供整体化护理。从面向未来考虑,开展“以整体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护理”将成为当代内科护理的发展趋势[1]。本文旨在探讨实施人性化护理对中风老年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 2010年6月—2011年6月我院内科住院治疗的脑血管意外中风老年患者60例。 其中男39例,女21例;合并有糖尿病的22例,冠心病的16例,肾功能不全的9例,恶性肿瘤伴转移的6例,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的4例,骨折等其他疾病的3例;年龄 66~97(82.21±5.88)岁。

1.2 方法

1.2.1人性化护理干预措施 ①基础护理:保持床单位的清洁、干燥、平整;预防压疮,协助定时翻身、叩背、洗漱、更衣,每天温水擦洗1-2次;养成定时排便习惯,需在床上排便者为其提供隐蔽、方便的环境;二便失禁者及时擦洗。 ②加强营养:鼓励病人摄取充足的水分和均衡的饮食,吞咽困难者遵医嘱予以鼻饲;协助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③密切观察意识、瞳孔、生命体征的变化。④正确摆放病人的良肢位,并协助变换以抑制患侧痉挛,加强患侧刺激以减轻患侧忽视,根据病情指导并协助病人进行主动、被动运动预防关节僵硬和肢体孪缩畸形。⑤对神志清楚的病人,讲解疾病有关知识,消除其不良心理,避免情绪激动及过度紧张,保持情绪稳定。⑥加强用药观察护理,预防并发症。

1.2.2 评价方法 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测定病人生活质量状况,疾病治疗功能评估调查问卷 (fact-g)。分别在病人接受人性化护理干预的第1天(干预前)、及第四周末进行测评。采用自评法,由护士行个人访谈后代其填写。

1.3 统计学分析 所得资料全部应用 spss 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和t检验。

2 结果 见表1、2。

表1人性化护理干预前后病人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比较(x(-)±s,分)

表 2 病人人性化护理干预前及干预后 fact-g评分比较

3 讨论

在护理学专业迅速发展的今天,内科护理作为其中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其专科理念及专业理论和技能亦在不断地更新和提高[2]。当前内科临床护理无论从服务模式、工作理念、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上均有很大的发展和进步。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人性化护理以其新颖的内涵深入内科护士的心,融入了护理工作中。人性化的目标是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通过消除或减轻病痛与其他生理症状,排解心理问题和精神烦恐。由于住院患者往往是复杂多变的,这要求我们注意自身修养,掌握患者心理变化,培养较高的分析能力,对患者给予真挚的同情,全心全意为其解除病痛,珍惜患者的健康生命感受[3]。同时,对患者家属应予以理解,以深表同情的态度劝导他们,必要时提供适当场合让他们发泄悲痛。心理学家认为,长久压抑悲痛的感情,会导致人们的心身疾病;大声哭泣,让悲痛发泄出来,能减少其对健康的影响[4]。因此,护士应做好患者住院患者家属的思想工作,多关心,多体贴,多理解,使他们尽快从不良情绪中解脱出来,给予精神支持,帮助他们调整好自己的心理状态 [5]。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脑血管意外中风老年患者生活质量综合评分提高;疾病治疗功能评分均有显著性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人性化护理干预是对内科住院脑血管意外中风老年患者的一种切实可行的护理措施,是心理关怀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 徐朝艳,郑志惠,张振路,等.个体特征对护士职业紧张与疲劳状况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 2010, 41(6): 530-532.

[2] 陈卫春.对当前护理工作的一些思考和建议[ j].中华护理杂志, 2009, 41(5): 450-451.

[3] 董 军,张宏雁.医院质量管理发展现状与趋势[j].医院管理杂志, 2009, 9(5): 425-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