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优选九篇

时间:2023-05-24 18:03:25

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第1篇

关键词:职业高中;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教育;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7-033-02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培养学生的职业兴趣和敬业乐群的心理品质,提高应对挫折、匹配职业、适应社会的能力;帮助解决学生遇到的心理困惑和心理行为问题,并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辅导与咨询,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职业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针对特定的对象职业高中学生。根据职业高中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运用多科心理学的理论与技术,通过日常的、专门的维护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性问题的教育与心理问题、心里障碍的咨询与辅导,以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增强社会适应能力,促进学生人格健全、和谐发展。

一、影响职业高中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1、学习方面的问题

目前,大部分职高学生学习基础差,而课程设置不尽合理,课堂教学缺乏针对性等原因又导致学生的学习压力过大,造成精神上萎靡不振,记忆效果下降,厌学情绪普遍,学习风气较差。

2、人际关系问题

与家长的关系问题:家长的专制、不理解或家庭的伤痕都会给学生带来不同程度的心理伤害。与教师的关系问题:教师对学生缺乏尊重,使学生遭到创伤,产生对抗心理、压抑心理、厌学心理等。与同学之间的关系问题:主要体现在同学关系不融洽。有些学生由于遭受考试失败,未能考上重点高中等挫折或家庭经济困难,产生了强烈自卑感,从而自我封闭、内向、不愿与别人交往。

3、单亲家庭的问题

家庭是学生生活的第一环境,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通过调查我们发现,职业学校学生中有自卑、焦虑、烦恼、或对他人缺乏信任感与安全感等心理问题的学生的比例要高于普通高中的学生,同时调查数据还表明,形成这部分学生上述心理问题的主要因素是家庭问题。

随着离婚率的升高, 单亲家庭正悄然融入社会。据本校的不完全统计,单亲家庭子女大致占14%左右,这些学生一般由父母中一方抚养,缺乏正常的父爱或母爱。在这种家庭教育环境下长大的学生几乎人人都有心理偏差,但表现不同,轻者自卑、郁郁寡欢或行为乖张,重者猜忌,对别人缺乏信任感和安全感,有强烈逆反心理。

4、自我意识问题

正确的自我评价是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前提。一个心理健康的学生对自己的认识应比较接近现实,有“自知之明”,对自己的优点感到欣慰,但又不狂妄自大、对自己的弱点既不回避,也不自暴自弃,而是善于正确地自我接纳,然而许多学生都不能做到这一点,致使心理常常处于失衡状态。

5、家长教育方式不当产生的影响

家长的教育方式对学生心理健康有直接的影响作用,如果家长采取简单粗暴、严厉训斥的方式对待他们,常常使学生产生不满情绪,并具有畏惧、不信任人等个性缺陷。调查数据表明我校有25%的学生,家庭教育方式简单、粗暴,使学生产生厌恶和反抗情绪。许多学生与父母或某一方性情不和,关系紧张;有的学生冲父母发泄;有的拼命压制自己强忍怨气,但又感到很压抑。

二、职业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把心理健康教育考察列入课程计划之中,根据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体系,编写适合职高生特点的教材及参考资料、实施要点和活动设计,使职高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应围绕以下几方面进行:普及必要的心理学与心理健康知识,提高他们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激发他们参与心理健康训练与自我教育和自主活动的积极性;帮助他们认识自己身心的特点;针对不同阶段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预防性教育。

2、适当开设心理卫生课

根据职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较低,人格因素发展不平衡的情况,适当增设心理卫生课。开设心理卫生课的目的使学生懂得心理卫生知识,提高心理素质,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德、智、体、美、劳和谐发展。职高学生心理卫生课的主要内容有:性教育及其心理卫生,对早恋问题作恰当的引导,对考试焦虑的心理卫生指导,对厌学情绪的心理卫生指导,对学习习惯的心理卫生指导等,使学生在扩大知识面的同时,为培养良好个性心理品质打下了基础。

3、营造有于学生心理健康的环境

这样的环境是指学生生活在有安全感的、愉悦的、和谐的氛围中。主要体现在师生关系民主、平等、融洽,营造充满爱意的心理气氛。教师要能够理解接纳学生、分享学生的感受,认真倾听学生,耐心地启发学生,积极地引导学生,能有效地将师生置于平等的地位,教师要信任、理解学生,同时遵守聆听、保密、疏导、交友的原则,使学生容易接受来自教师的各种帮助。

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第2篇

高中美术课程中的课程理念、目标、内容、教学方法等,面向广阔的社会生活和人的身心发展的基础。它不仅仅传递给学生美术知识和技能,还发展了学生的审美感觉、培养人的感觉力、使心灵最深处的思想和情感得以敞开,并拓展了人的意识等。

一、运用美术活动的引导与宣泄作用调节学生的心理状态

在高考升学的重压下,高中学生的校园生活单调乏味、过度紧张、压抑。长期处在这中压抑的氛围中,严重损害学生的身心健康。高中美术教育特殊的课程理念、目标、理念、教学方式对训练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有重要作用。美术教育运用其引导与宣泄作用,以独特的审美方式塑造学生高尚的人格。美术教育活动的开展,比较简单易行,简单到一张纸一支笔或者仅仅是看展览、看画册都可以实现美术教育的功能。

1.美术活动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美术活动对鉴赏者具有“情感引导作用”。如美术作品的形式美感能直接影响人的情绪,譬如那些色彩灿烂鲜明、对比强烈的画面,能使鉴赏者情绪高涨、精神振奋;色彩轻快、淡雅的画面,能使人轻松愉悦。那些生动、优美的画面线条或绘画形象,能够深深地吸引人、感染人,带给学生美的感受,情绪被艺术作品感染,从而改善与调整人的情绪,消除和缓解外界社会及内在心理因素对人造成的压力,获得一种轻松、愉悦的心境。

2.美术活动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美术活动对于参与者来说具有“情感宣泄作用”。学习过心理学的人都会明白一种现象,那就是我们经常会在情绪烦躁的时候无意识地拿起笔,在纸上漫无目的地画一些杂乱的线条,或胡乱圈画一些宣泄的字眼、形象等等。这一行为具有明显的“宣泄作用”。“正确的宣泄”是健康人格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特别在当今快节奏的社会里,有一个合适的宣泄渠道是非常重要的。美术活动通过宣泄或外化人的情绪,达到人的身心协调的状态,这对处在升学压力下的高中学生来说无疑是最好的减压方式。

二、运用美术活动进行道德教育,促进学生心理健康

在美术活动中充分运用美术的独特性,引导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通过创设情景,带领学生实地写生,通过和游戏、音乐、多媒体等的整合,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从而达到牢固掌握知识的目的。通过美术课堂的师生互动,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艺术情趣,增强美感,更好地觉察和体会生括的美好,心理向更高的层次迈进。例如,通过欣赏祖国的壮美河山,进行爱国主义的思想教育,通过优美的美术作品,进行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品德教育,这些做法,不仅对提高人们的思想觉悟、道德情操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会使人们受到美的熏陶。

三、运用美术活动灵活自由的特点,培养学生发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自信心

美术活动内容注重学生的个别差异,有利于发挥学生的最大潜能。活动的安排应以学生的兴趣、动机、需要为中心,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顾及受教对象的个别能力、兴趣、适应能力及可能遇到的困难,采取因材施教的教育。

自信心对每个人的终身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自信心能帮助一个人逐渐建立人格魅力,拥有健康人生,走向成功。而美术活动是真正的自主活动,使学生不会受到挫折感的伤害。美术表现过程则是个人修养、思想与情感的表达过程。因此,通过艺术自由表达的作用,学生可以体验快乐、培养自信,塑造和谐的人格,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四、运用美术活动强化学生的意志力

高中学生的意志力发展还处于不很完善,不很稳定的状态中,这就给美术教育中意志力的培养提供了机会。针对高中学生的年龄特征,美术教育可以从多种渠道强化学生的意志力,帮助学生心理健康成长。高中生意志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自觉性、果断性、自制力、坚韧性等。所以,在美术教育过程中要因材施教,对学生进行意志力强化。

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第3篇

中图分类号:G633.96文献标识码:A

Exploration of Function of Sports Education to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SUN Yan

(Junior High School of Kuangyan Town, Cixi, Zhejiang 315318)

AbstractThe new curriculum education stage in obligations prescribed, should lay particular emphasis on making students understand and experience influence of sports activities to mental state. Because students in class often appear fear, emotionally unstable and other bad psychological phenomenon, which will seriously affect the normal PE teaching,and it also difficult to achieve good teaching effect, so students' ps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ion in gym class is very necessary.

Key wordsPE Education; Juni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 psychological health; explore

1 心理健康的具体体现

(1)认知能力正常。认知能力也是人的基本能力,它是心理健康的基础,也是衡量人的心理健康的首要标准。(2)智力没有缺陷。智力是由人的观察、思维、想像、和操作能力所构成,是学生正常学习的基本心理条件。(3)有健康的理想和价值观,理想是人生方向的动力。(4)个性健全,情操健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5)对自己有恰如其分评价,并对困难和挫折有一定的承受能力。

而目前在体育教学中,大部分教师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并不重视,造成体育教学质量徘徊不前,这对学生健康成长带来缺陷,为此,要结合体育教学的特点和体育项目,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发展,已是迫在眉睫要解决的问题。

2 初中体育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措施

初中生是生理发育的第二高峰期,同时也是儿童过渡到成人的“心理断乳” 期,心理上产生独立、交往、尊重及适应环境的种种需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氛围,必须要适应初中生的年龄特征,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具有稳定的心理状态,是学生参加各项运动的前提条件。当前学生的情感比较单薄,存在着情感反应和取向多方向、多角度和纷乱的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要创造教学情景,应该恰当安排适应学生喜闻乐见的体育项目,使得课堂近乎娱乐体育,或者选择生动活泼的教学手段、组织方法给学生以愉快轻松的心理感受,促使学生的求知欲望增强。教师要随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心态,要让学生能在积极的心理状态下参加学习,体验到学习带来的快乐和幸福,以达到学习的最佳效果。

培养学生主体意识。陶行知先生曾说“先生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于教学生学”,要贯彻这一理念,教师应该给学生一定的选择权,让学生能创造性地学习,让学生能获得更多积极的情绪体验,促使学生积极人格的培养和磨炼,这样有利于学生掌握技术动作和体现学生自己的个性。当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在需要时,学生就会产生愉快的体验。在技术形成的练习中让学生自我表现。例如,篮球课是初中学生比较有兴趣学习的一个项目,如果在学习、练习中受到阻碍干扰,学生也会失去学习信心,女学生更为明显。所谓阻碍干扰是指在学习进度、难度上超过了学生生理、心理的承受能力,及受学生身心个体差异的影响和教法、组织方法上的不力等等。因此最常用的方法,就是按不同的技能分组,而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就样可以让每个学生在掌握篮球技术上都有一定的收获。又如耐力跑是学生感到较为恐惧的项目。而近年来学生耐力素质的下降己受到各级教育部门的普遍重视,我市自从安排体育中考,历年来耐力跑都是必考项目。此时教师要正确对待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要给予谅解、帮助、期待、和鼓励。同时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尊重学生维护学生的自尊心。在练习方法上可以用接力跑、定时跑、追逐跑、越野跑等不同的形式来提高学生的耐力素质,学生只有选择了适合自己胃口的项目和练习方法,学习会变得更为主动、乐观、个性得到发挥,以利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3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

学习主要是学生自己的事情,作为教师,只能是一个引导者和促进者,教师不把已知、固定的结论强加给学生。体育教学中经常会看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因为各种原因发现自己学习效果不佳,而感到劳而无功,事倍功半;也有的学生由于怕苦、怕累主观不努力,而造成个人意志薄弱自控能力差,还有的学生把练习目标定得过高,急于求成,出现(下转第245页)(上接第226页)这种现象往往伴有自责和内疚,也有学生有了一点进步骄傲之情溢于言表。此时教师要及时对学生进行心理诱导,主要可以改变练习情境来调整学生心态,也可以转移学生的注意力,引导他们参加感兴趣的多种练习,同时可以创造环境让学生可以自由地表述自的情绪。

4 用游戏教学培养学生健康心态

体育游戏,是指各种有规则限制的具有体力开发和智力开发价值的自身娱乐或集体娱乐活动的总称。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内容带有浓厚的竞技色彩,比较单调,对学生的兴趣爱好考虑不够,而体育游戏的兴起给新课程下的体育课带来新气息新内容,因为它内容丰富多彩,在体育教学中倍受学生青睐,是学生最为感兴趣的体育项目之一。例如我们上田径教材时,也可以安排学生用游戏形式的练习“跑跳绳” 接力、“鸭步兔跳”接力、“综合练习”接力等。上球类教材时可以安排“推运球” 接力、“抢传接球比赛”、“角篮球比赛”等让学生在不同的体育游戏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提高学习兴趣,又锻炼了身体,增进了同学间的友谊,而又消除了身体素质较差学生在学习上的自卑感心理。

5 课后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课后教师应及时针对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提供帮助,提升心理教育的效果。对于在课堂上表现差的学生课后更加给予关心,通过谈心向这些学生了解他们的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进而可以在课堂上有针对性的进行帮助指导。对学生在课后所提出的心理问题要逐一进行认真细致地给他们分析、解释,以利学生在课内、外自觉参加体育学习、练习的自觉性得以强化,使他们树立信心,启发他们敢于面对挑战,形成健全的人格,促进身心健康。

6 要正确评价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

体育课是教师进行知识传授和教育学生的主要渠道,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关系到课堂气氛、教学效果以及学生的终身发展。当学生在学习中出现如激动、烦躁、紧张等失控情绪时,此时教师要耐心告诫学生,不要因为一时的失误,或错误而造成急躁、被动,要学会冷静的思考,要分析原因,用什么方法来避免动作上的错误,改变技术手段转劣势为优势,这是提高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内容。诚然,教师也要注重自身的心理健康,以健全的人格去影响学生,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

7 结束语

体育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帮助学生取得良好学习效果的必竟之路,也是进行情感渗透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要努力寻找教学契机,创造教学环境,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状态、积极的人生态度,促进学生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健全的人格,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和重视体育教学中提高初中生心理健康教学所采用的一切措施。

参考文献

[1]许国喜.试论体育教学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1.4.

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第4篇

关键词:高中体育;体育教学;心理特点;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是指个人可以充分发挥自身潜能,能够适应并妥善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人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评判心理健康的标准在于此人是否有心理疾病,是否具备积极向上的发展心态。高中体育教学是实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始终贯穿于体育教学活动,有利于促进学生开发自身心理潜能,帮助与指导学生克服不良心理障碍、排除心理困惑,从而培养学生丰富的情绪情感、高尚的心理品质、健康的个性心理。

一、高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心理健康状况

1.高中学生的心理特点

高中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动机和积极的学习态度,能够自我

明确学习目标和学习方向;对兴趣认知更为深刻,对兴趣的选择具有自主性;抽象逻辑思维逐步发展到一个崭新的阶段,但是并未完全成熟;拥有爱美之心已成为高中学生最为突出的心理特点;高中生的情绪较为稳定,具备一定的情绪调控能力;能够妥善处理好人际关系,并开始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对未来的职业选择有初步规划。

2.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当前,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一部分高中生由于受家庭、社会、学校等因素的影响,在实际生活中患有抑郁症、焦虑症、神经衰弱等心理疾病;(2)部分家长管制过度,存在滥用威权,过分溺爱、严厉、无视、娇纵、急躁等问题,致使部分高中学生形成了较强的依赖性、任性与反抗性;(3)由于高中生在生理与心理发展上存在不平衡性,以及心理发展与社

会道德、社会意识发展存在不平衡性,导致其心理产生动荡性;

(4)高中生的心理品质存在明显缺陷,如危机意识淡薄、抗挫折能力差、意志力较弱、心理承受能力差、协作精神丧失等问题。

二、高中体育教学对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

1.有利于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

高中体育课具有直观性和开放性,其教学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

身心健康发展。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意志品质不同的学生在面对困难时所表现出来的状态不尽相同。在开展具有挑战性、难度性的体育活动时,具备良好意志品质的学生往往勇于拼搏、敢于坚持,而意志品质较弱的学生往往表现出懦弱、胆怯的心态。教师可以通过体育教学发现学生存在哪些心理问题,并在教学中重视和鼓励这

部分学生敢于尝试,增强他们战胜困难的勇气和自信心。

2.有利于帮助学生消除心理障碍

在体育教学活动过程中,学生的表情、行为以及意志等外在表现均能够真实地反映其心理状态和心理变化。学生通过积极参加体育活动,释放身体能量、提高心肺功能、兴奋神经系统,加之教师从旁合理指导,促使生生之间相互协助和鼓励,从而使学生的不良情绪得以宣泄,尤其可以帮助学生缓解在考试期间的焦虑情绪。

3.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高中体育教学可以通过开展各种公平、公正、公开的体育竞赛活动,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促使其不断完善自我、超越自我,增强挑战困难的自信心,逐步形成积极向上的意志品质。与此同时,学生也会在体育竞赛中不可避免地面临失败和挫折,教师应予以正确指导,帮助学生树立勇往直前的进取精神,增强学生的抗挫折能力,进而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4.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从社会学角度来看,体育活动、体育游戏以及体育竞赛实质上是社会活动和社会生产的一个缩影,同时将现代社会所倡导的体

育精神也融入其中,为培养学生百折不挠、积极进取的精神提供了良好平台。更为重要的是,在公平竞赛的原则下,促使学生之间团结合作共同赢得胜利,不但塑造了学生的人格、陶冶了情感,而且有助于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提高了学生的社会适应

能力。

三、高中体育教学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教学策略

1.提高教师心理素质,增强心理健康教育能力

作为一名优秀的高中体育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

水平和心理素质,这是做好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和基础。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各方面的能力,才能在繁忙的工作中,对各种问题进行理性的思考和判断,从而为学生创设出一个轻松、和谐的教学环境,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教师还应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并加强教育学、心理学等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研究,以此来提高自身的教育素养和业务水平,以便更好地适应教学要求的

需要。此外,教师还应树立榜样的作用,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去影响学生,增强自身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学生对教师认可,自然而然也就愿意上他的课,教学效果必然也会有所提高。

2.实施因材施教,确保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针对性

在高中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可能地融入学生当中,拉近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并从各个方面去了解学生的兴趣、个性特点、个人爱好、身体素质以及运动技术水平等,做到对每一名学生的情况都了如指掌,这样有利于教师在教学中因材施教,可以使教学更具针对性。如,对一些性格孤僻、怪异的学生可以让他们选择足球、篮球、排球等团体项目;对一些胆子小、性格内向的学生可以让他们选择武术、体操等项目进行锻炼;对于一些性格急躁、多动的学生可以让他们选择慢走、太极、慢跑等项目;对于缺乏自信心的学生应该让他们选择一些简单的体育项目进行练习,如跳绳、广播体操等;对于平时比较自负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参加一些难度较大的运动项目,如跳高、健美操等。

3.开展体育竞赛活动,培养学生的健康心态

在高中体育教学中,体育竞赛一直以来都是教师常用的一种

教学手段,它在提高教学效果方面的作用也是十分有效的。一些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巩固课堂教学效果,通常会采取分组竞赛的方式来增强学生的练习兴趣。通过进行分组竞赛,小组中的同学为了取得比赛的胜利,就会互相督促、帮助,从而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在竞赛过程中,本组的同学之间互相加油、互相鼓励,能够增进同学之间的情感,并且能够克服个别同学自私、骄纵、任性等不良品质,使同学们的情感在比赛中得以升华,这对于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及其促进提高个性的发展是十分有利的。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班级与班级之间的比赛来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借此来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良好心态。

总而言之,在高中阶段的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认清高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心理健康状况,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以帮助学生消除心理障碍、缓解心理压力,树立心理健康意识,提高心理素质,从而为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殷世建.如何在体育教学中促进高中生心理健康发展[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1(11).

[2]陈莹,朱荣.关于高中体育教学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探讨[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0(3).

[3]陈勇.高中体育教学中如何调适学生心理健康[J].读与算:教育教学,2010(14).

[4]吴继楠.浅谈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J].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7(3).

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第5篇

1.培养坚强的意志

体育活动要克服诸如恶劣气候、意外伤害、动作难度等客观因素和畏惧胆怯、疲劳损伤等主观因素的困难。学生必须克服主、客观两方面的困难,才能顺利完成体育活动,如果体育项目要达到一定的运动水平,需要学生付出极大的努力和汗水,还要必须承受一定的生理负荷和心理负荷。在这个过程中,意志品质得到了磨炼,培养了高中生坚强的意志品质。

2.培养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

体育教育以竞技抗争的形式和丰富多彩的内容吸引学生参与,在体育活动的过程中,一直贯穿着竞争和奋发向上的精神。学生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和运动竞赛,可以增加竞争意识,培养进取精神。一些集体性的体育活动,还需要配合默契,同心协力,因此可以有效地培养群体意识和团队精神。

3.协调人际关系

体育活动需要人与人之间相互交往,通过参加体育活动,可以增进高中生与他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有利于培养学生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同时,通过体育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我责任感和群体责任感,并学会以积极的态度关心他人和帮助他人。

4.缓解精神压力,消除心理疲劳

高中生面对紧张的学习压力,普遍感到压抑和疲倦,容易引起心理上的不平衡,渴望能从压力中解脱。体育教育正是满足了学生的这一需求,经常参加体育活动有助于缓解紧张的身体和心理,缓解学生的精神压力,消除学生的心理疲劳。

二、高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的策略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会让学生对教师产生尊敬、喜爱和信任之情,会让学生心情愉快地完成体育课教学任务。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认真组织好每一个环节,关心每一名学生,认真对待学生提出的每一个正当要求。教师还要善于表达自己对学生的感情,赞许的目光,鼓励的话语,或者是简单的动作都能让学生感知到老师的关注。教师要尽可能地了解学生的内心,分享学生的悲伤和快乐,理解学生的孤独、失望、气愤等情绪。教师对学生关爱、尊重、负责,为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奠定了基础,对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产生深远有益的影响。

2.有效利用体育活动

体育教学是学生亲身参与的活动,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活动中的一切有利因素,精心组织、恰当引导,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

(1)体育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体育教学的很多内容,都要学生之间相互合作才能完成。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和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把自己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同时又要顾全大局,通力合作。

(2)体育活动中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

高中生的自控能力还不稳定,一些简单重复单调的动作他们不愿完成,况且,很多体育活动要承受较大的负荷。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力求变简单枯燥的重复运动为情趣盎然的比赛、表演等形式,以吸引学生主动学习,愉快学习,并培养学生克服困难、努力进取的坚强意志。

(3)体育活动中培养学生胜不骄、败不馁的精神

体育教学的很多内容是在激烈的竞争中进行的,在竞争中,每一个学生都会有争取胜利的愿望,但最后的结果是不可能都成为胜利者的。在教学中,教师要灵活调节学生的情绪,既要充分肯定胜利者,又要更好地鼓励失败者,要求学生做到赢得起输得起。

3.利用教学比赛,培养健康心态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设置合适的比赛活动,让学生在比赛中体验激烈竞争、团结合作带来的身心愉悦,以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如,在进行短跑训练时,教师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运用接力的形式竞赛。在整个竞赛的过程中,学生呐喊助威、鼓掌加油,小组内学生的情感得到了充分的交流,极大地促进了学生的责任感和荣誉感,促进了他们健康心理的形成。

4.多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

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第6篇

【关键词】高中生物;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分析

前言

对于高中生来说,属于人格形成的重要过渡期,这个时期的学生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尤其是进入高中后,各学科学习的难度较之初中有了较大提高,容易导致学生出现挫折感,影响自身的学习兴趣。高中生物学的学习系统性强、难度较大,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引导学生,为学生排解心理压力,缓解负面情绪,从而促进学生积极学习与成长。这就需要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升。

一、高中生物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

首先是引导性原则。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要想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必须遵循引导性原则,以此来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现今在生物教学中,学生学习较为盲目,这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不高,很容易出现负面情绪。因此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避免学生出现一些问题影响情绪。其次是要遵循趣味性原则,在教学中融入一些有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以及学习态度改变的活动,可以有效积聚学生的注意力,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最后就是针对性原则,教师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要针对学生不同的心理,来开展针对性的心理教育。例如:两个学生,一个心理较为自卑,一个心理较为自负,自卑心理主要是学习压力大造成,自负心理则是以学生自我为中心。这样教师就需要针对这两位同学,采取相对应的措施来进行教育工作,以此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积极学习。

二、高中生物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渗透分析

2.1强化交互特征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要想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必须要强化教学过程中的交互特征,同时也要不断强化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以此来促进师生之间的对话,从而来开展教学活动。师生之间经常交流对话,将会有效促进学生对教师的理解,同时教师也会了解学生遇到的困难,为学生解决疑问,促进学生主动地学习生物知识。举个例子:教师在“关注营养”的教学中,让学生提交一份具有科学性,并且营养较为均衡的中餐食谱,并且不断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对话教学。教师可以选择甲同学设置的食谱:同学,你的中餐食谱具有丰富的色彩,其中有胡萝卜、青椒以及青菜等,为什么都是蔬菜,没有肉类呢?甲同学:因为我要减肥啊,摄入更多的蔬菜能够使身体保持营养平衡,不吃肉类可以不长脂肪。教师:不吃肉类是不科学的。蔬菜中缺乏一些的必需氨基酸,必须通过动物性蛋白质补充,可以少吃,或者用鱼类、蛋类来代替肉类,减少脂肪的摄入。这样通过师生的交流对话,学生对食谱中的营养及营养的摄入方式等生物知识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产生学习的兴趣,并且缓解学习的压力,避免出现抵触情绪,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2.2有效进行课程的引导

心理素质缺乏是影响高中生物教学质量的一大问题,尤其是高中生物属于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如果学生在开展实验学习活动中实验现象不明显,或者是没有观察到实验结果等,很容易导致学生出现挫折的心理。针对这种状况,教师必须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对学生进行引导,不断提升学生信心,缓解学生心中的压力,从而促进学生主动进行知识的探索。例如:教师在进行叶绿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教学时,可以与学生进行交流,分析实验失败的原因。主要原因在两方面:一是研究时间长,绿叶中的物质流失;二是叶绿素通过研磨暴露在空气中,出现了化学反应。这时教师可以利用问题引导学生去思考:若是以上两点导致实验失败,怎样做才能避免?这样学生会主动对实验反复推敲,最终得出改进的策略:在原先实验中加入其他步骤,如在研磨时放入碳酸钙来解决问题。教师要利用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不断去查找资料,最终对问题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并设法解决。

2.3培养学生的心理品质

每一位学生都应该是教育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绪生活。在教学过程中,要给予学生充分的关爱,帮助他们建立信心,完善他们的人生态度。在生活中要坦然面对挫折与失败,不断提高自己的耐挫折能力,才能避免走极端,对当今学生意义非常重要。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通过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问题来分析学生,若发现存在异常的现象,要及时找学生谈话,了解学生遇到的困难,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帮助学生解决困难,避免学生出现心理问题,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

三、结语

对于高中生物教学来说,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生物知识,同时也要能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对学生的心理引导,能够采取有效的措施,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信心。若发现学生出现了消极的心理,及时找学生谈话,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第7篇

Abstract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work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it is also an important part of moral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t present, there are still many problems in college students' ps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we need to constantly improve and perfect, so as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mental health of College students. This paper mainly analyzes the role of ps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urrent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Keywords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 management; problems and measures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规定学校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保护学生的心理健康。《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中也将心理素质作为学生的一项重要发展标准,要求学校要提高全体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素质、心理素质以及劳动技能等。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我们的社会出现了一系列变革,人们的心理状态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当前,只有认真分析大学生的心理状况,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指导,才能保证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本文主要结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其中出现的问题,分析了了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完善措施。

1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中的作用

1.1 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如今,经济和科技发展迅速,人才成为了本世纪的一项重要发展战略,这项发展战略对当代的大学生提出了更高的发展要求。近年来,我国面临着严重的大学生择业、就业难的问题,各种负面的影响也逐渐出现,比如考试作弊和学术造假等,这对于学生自身和学校来说都是一件严重的事情。此外,负面因素还有缺乏自信,常常出现心理焦虑、盲目从众、懒惰、不求上进等现象,这些都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大学生的很多不良情绪都会被忽视,以至于久而久之形成了严重的心理障碍。通过正确的心理护理可以有效缓解?W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高职院校是成人成才的重要机构,要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指导,从而培养出身心全面发展的人才。

1.2 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构建和谐的大学校园

21世纪是人才型社会,要求高职院校要培养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综合素质比较高的全面型人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构建和谐校园的一种重要内容,可以促进高职院校的发展和完善。大学生要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仅仅依靠知识储备和能力还不够,还必须要具备乐观积极的心态。当前,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非常严重。近年来,大学生自杀、他杀的案件偶有发生,这项问题应该引起我们的冷静思考和高度重视。这种现象给学生个人和家庭带来了无法弥补的伤害,也严重影响了校园的正常秩序。当前社会已经对大学生的自杀事件给予了广泛的关注,高职院校是大学生的教育主体, 更加应该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谐校园和健康心理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和谐校园有助于学生健康心理的培养,同时学生的心理健康也有助于构建和谐的校园。

1.3 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推动和谐社会的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道德品质,这些都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健康的心理有助于缓解人际关系,调节人际冲突,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因此为了构建和谐社会,高职院校、家庭和社会都要加大心理健康教育。高职院校要充分重视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思想道德素质培养、文化素质培养、身体素质和专业素质培养。分析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以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美国从20世纪80年代起就建立起了心理咨询机构和心理治疗门诊等,后来又出现了心理健康活动。通过参与这些活动,学生可以改变自己的认知观念、提高心理素质,进而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其实和谐社会和和谐校园是相似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构建和谐校园和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学生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才能有助于社会的发展。

2 高职院校管理中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

2.1 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有待完善

由于用人市场需求的增加,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给高职院校的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学生面临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因此很多高职院校都特别注重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但是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却没有足够重视,有些高职院校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但是却没有起到应有的教学效果。首先,很多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师并不是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师,有些甚至是由某些学科的教师担任的,因此导致很多心理健康课程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效果。并且关于心理咨询室的硬件设施也没有很好的完善,这就影响了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和深入。其次,有些学生自身有很多心理障碍,但却排斥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往往变得很自卑,不愿与人交流,在心理健康师资缺乏的情况下,他们的情况难以得到及时的关注。

2.2 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存在误区

当前很多高职院校都设置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但是却有很少做到真正的心理健康教育,很多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学管理者都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就是思想品德教育,因此顺理成章的就应该由思想品德教师来负责这门课程。实际上,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并不能混为一谈,比如存在心理障碍的学生并不应一定不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因此心理疾病并不是思想道德问题,心理健康治疗也不能等同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这是当前的教育者需要纠正的思想观念。

3完善高职院校管理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

3.1 制定并完善心理健康工作管理制度

心理健康工作管理制度主要包括: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人员培训考核制度、学生心理健康督察制度、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培训考核制度、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保障制度、辅导员心理健康培训上岗制度、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奖惩制度,专门服务于贫困生心理健康的组织管理工作,对培训队伍建设、心理咨询、教育保障等进行考核,学生辅导员的心理健康服务工作和自身的晋级、提拔、奖惩等有直接的联系,工作开展高效、清晰、透明。

3.2 加强领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

高职院校每年都会开展学生工作计划以及大型的工作例会,可以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置于这些工作中,并给予足够的重视。每个院校和专业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工作,并整理成为健康教育周报,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例会,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融入到学校教育工作中。建设一支具备专业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体系且综合素质比较高的教育队伍,加强对辅导员、班主任以及学生干部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发挥出整体的教育功能,从而促进大学生的健康发展。

3.3 开展丰富的社团活动,并将其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起来

社团活动是大学生自由交流和发展的重要平台,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还有助于学生提高社交能力以及合作能力,进而有助于学生形成健康积极向上的心理。因此高职院校的教育者要善于利用这种优势,将心理资讯平台设置到社团活动中,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进来。鼓励学生要经常参加各种校外实践活动,这样可以将学生的交际范围扩大,有助于学生敞开心扉。心理咨询机构可以和社团活动共同组织交流活动,比如组织学生外出登山、骑自行车等等,在丰富了学生课余生活的同时,还使他们培养了勇于面对挫折和失败的能力,进而提升了个人心理素养。

3.4 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各学科的教育中

心理健康教育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或工作,它跟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紧密相连,因此在学生的专业教育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有效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教学管理工作中,可以将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联系起来,针对学生的不良行为和心态给予专门的指导和帮助。各科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可以将学科知识和心理健康教育融合起来,在教育的同时向学生传递正确的观念,从而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3.5 根据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定期举办专题讲座和活动

由知名专家、教授等组织的专题讲座,非常容易受到学生们的欢迎。此外心理健康教师也可以举办专题讲座,通过在校园网上建立心理咨询窗口,广播站播报心理健康的文章,校园报创办健康周刊等,都是向学生传播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学生通过接触这些文章或者咨询,丰富了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可以勇敢地面对现实,并克服心理障碍,形成积极向上、乐于进取的心态。

3.6 开展贫困生特色心理服务活动

贫团大学生是高职院校中的一个特殊群体。调查显示,他们的人际关系欠佳,因此高职院校要综合他们的具体状况构建一个完善的贫困上发展平台,以改善他们的人际关系和心理素质。这个平台可以将贫困生的优点展示给大家,从而培养了他们的自信心,有助于他??形成健康的心理和人格。

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第8篇

关键词:视频教学;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性

・ 【中图分类号】G441

在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的同时,各个中学提升了对这一问题的重视程度,并且加强了对这一方面的教育。然而,心理健康教育仍然处于探索阶段,在不断开展的过程中,逐渐暴露出各种问题,所取得效果甚微。视频教育作为一种利用多媒体技术的教学手段,正好适应了高中生的心理,所产生的效果十分显著。然而,有关视频教学应用于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还很少,本文将以此作为研究对象,着重分析其对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旨在推动这种教学方法的普及。

一、视频教学的特点

(一)丰富性和真实性

在众多高中生的潜意识里,心理健康教育课与其他的专业课是不一样的,只是一种可学也可不学的课程,因此通常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去对待,最终导致学习效果十分低下。视频的教学方式,在声音、图像、动画等多种形式的感染下,能够给予学生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的刺激,调动学生注意力的有效集中,从而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教学效果的提升。视频教学的教学手段,除了在外在表现形式上能够吸引学生,其本身所呈现内容的丰富性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也十分重要。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往往呈现出模糊性、复杂化等方面的特征,这些都是无法用语言进行表达的。而视频教学,正好能够弥补以上的不足和缺陷,为学生构建更加真实的教学情境,为学生展示出更加容易理解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并且加深学生对这些知识的理解,从而在以后发挥强大的心理健康辅导的作用。

(二)内隐性

利用视频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手段,能够帮助学生获得大量的隐性知识,它包含着主体所隐含的经验和知识,与一定的情境有关。这些经验和知识往往与实际生活是融为一体的,是不可以进行分离的,因此也很难利用文字或者语言等途径表现出来。根据心理学的研究来看,一个人的心理素质和品质往往并不是在有意识的情况下形成的,它是一个人内在习惯的反映,其中也与主体的直觉、印象、思维等等有着紧密的联系,而这些直觉印象等都是在一定的真实情境下逐渐形成的。在视频教学的手段下,通过为学生创建多种真实可靠的情境,学生在这样的特定环境下,能够逐渐地提高心理调节的能力,有利于健康心理的形成。

(三)互动性

高中生健康心理的形成离不开与人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在面临心理困惑的情况下,与同学、朋友、家人或者班主任来进行交流,这是最为有效地解决心理问题的途径。然而,心理健康教育的课堂,教师往往会由于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会忽略掉与学生进行心灵上的沟通,直接给学生灌输相关的心理学知识以及解决的方法,因而学生经常会觉得反感。在视频化的教学氛围下,借助于现代化的技术手段,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互动的机会和平台,并且在仔细倾听他人的讨论和叙事的过程中,能够获得更加丰富的价值观,这对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激发学生的反思,帮助学生重新构建认知观,从而有利于健康情感和价值观的形成。

二、视频教学在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有效性

(一)视频教学提高了教学内容的针对性

根据本人多年来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经验,高中生所面临的心理健康问题是来自多方面的:人际关系、情感问题、学习问题、挫折处理等等,针对不同的部分,来有针对性的进行视频的教学,从而帮助学生能够在较少的课堂上获取更多的认知观念、应对方法等等。在直观的视频教学手段下,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的内容,并且帮助学生将其进行具体应用,从而实现了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的有效统一。

(二)视频教学有利于学生进行内隐学习

根据科学的调查研究理论,在视频所提供的声音、图片、视频的情况下,学生的大脑便更加适合内隐学习。一个人的学习,往往可以分为内隐和外显两部分,同时在某些特定的条件下,内隐学习的效果比外显学习更加优越,这是因为前者能够产生强大的心理作用。然而,在我们一般的教学方法中,通常会将教学的重点放在具备很强逻辑性的外显知识上。内隐学习通常是在无意识的情况下自行产生的,不需要发挥意识的主观能动性去梳理复杂的关系,也不需要建立在消耗心理资源的基础之上,简言之,就是人们在无意识的支配下,就学会了隐藏着的规则,并且能够做出有效的应对措施,在很大程度上突破了自身努力的局限性。

(三)视频教学更加有利于心理健康知识的有效传播

高中生在面临着各种压力的情况下,心理健康问题亟需解决。高中生不仅需要面对学习上的压力,还需要应对各种新的价值观,他们经常会在理想和现实之间产生强烈的矛盾,同时升学的压力又是压在他们头上的另一座大山,在这些矛盾和问题不能得到有效解决的情况下,往往就会产生心理问题。将视频教学的方式引用到心理健康的教学中,突破了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的局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心理健康的知识,大大提升了教学的效率。

结语:

视频教学是一种新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手段,它能够通过创建情境的方式,为学生提供自行观察、探和反思的机会,以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然而,将视频教学应用于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由于受到多方面原因的限制,导致所产生的效果并不是很明显。随着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视程度的加深,必须探讨出更加有效的应用途径,以帮助高中生拥有健康的心理。

参考文献:

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第9篇

一、当代高等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通常由生物遗传和社会环境影响两方面决定,其中社会环境影响起到关键性的作用。要准确把握当代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应从分析当代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的形势、健康心理的标准和当前社会环境影响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等方面来实现。

(一)当代高校严峻的心理健康形势

据调查目前我国高校学生中约30%的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据2001年天津市的调查,该市5万名大学生中,约有19%的学生分别患有恐惧症、焦虑症、疑病症、忧郁症和情感危险。《人民日报》1998年8月15日报道杭州大学生心理卫生的调查结果,2961名大学生中,16.79%的存在着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有增多趋势。

(二)当代高校学生健康心理的标准

当代高校学生健康心理标准为:(1)正常的认知能力。能正确认识自己的兴趣、爱好,现阶段自己的目标、任务,自我认识正确;在学习思考和解决各种问题的过程中,有敏锐的观察力,较强的记忆力,良好的思考力和注意力。(2)愉悦、稳定的情绪。身心处于积极向上的、充满希望的乐观状态,乐于学习、善于生活和工作。(3)坚强的意志和优良的品质。有达到目的的坚定信念和自觉行动。果断、坚韧、自制和毅力。(4)良好的人际关系。乐意与同学、老师交往,有稳定而广泛的人际关系,能客观评价他人和自己,取人之长,补己之短。(5)健全的人格。心理发展比较完善,适应客观环境,个人心理倾向与现实要求能保持和谐状态。有较强的自律意识和良好的自理能力。

(三)当前社会环境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

当前社会环境影响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有:(1)学习问题。大学学习氛围浓厚,竞争激烈,但管理宽松,许多学生失去他律后又缺乏自律,由放松导致无目标、无动力,再加上大学的开放式教育方式方法,使许多学生感到很不适应,影响学习兴趣、学习成绩,甚至影响到学习和生活的自信心。(2)人际关系问题。大学生大多刚刚走出家庭,开始独立生活,缺乏社会实践的经验和人际交往的技能,随着时间的推移,涉世不断深入,社会人际关系的深层次问题,尤其是同学间的交往矛盾就会凸显出来。(3)网络依赖问题。60%的大学生经常上网,主要集中在学习、查资料、发邮件。但也有不少学生迷恋网络游戏、聊天,一天上网6—7个小时,甚至十几个小时,严重影响学习和身心健康。(4)恋爱情感和性问题。大学阶段是人生观、恋爱观形成时期,又是性生理成熟时期,情感成熟和婚恋心理相对滞后,性冲动与传统价值和道德发生冲突,造成大量性心理异常。(5)求职择业问题。当前社会就业形势严峻,不少学生担心毕业后找不到工作,容易产生一种过早忧愁、焦虑的心理负担。(6)贫困生问题。贫困生需要承受的压力更多一些,心理问题比非贫困生多,他们容易产生自卑、孤僻心理障碍。(7)自杀问题。部分大学生受家庭问题、考试问题、异性问题、欠债问题等精神刺激,缺乏必要的心理沟通和疏导。产生对生活的怀疑,厌世和孤独,盲目选择以自杀来寻求心理上的解脱。

二、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素质的方法探索

大学阶段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面对目前甚为担忧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注重高校体育教学的学生健康心理素质培养,就显的尤为重要和紧迫。高等院校体育教学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素质的方法,应从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和优化其教学内容着手,并通过创新教学模式和改进教学方式方法,来提高教学效益。

(一)充分利用体育教学资源、合理优化其教学内容

1、充分利用体育教学资源:在按“体育教学大纲”主线实施体育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在主体教学进程不受影响的前提下,从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索质角度,充分利用体育教学资源,调整课程设置,侧重增设体育与心理健康类课程。增设体育与心理健康类课程分为理论课与实践课,以实践课为主。理论课主要讲授体育与健康心理的基础理论知识,实践课主要在运动场上进行身体练习和心理训练。开设或增设体育与心理健康类课程,还应根据各级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调整开设课程的性质及开设的程度。如一般低年级开设普通体育与心理健康课,高年级开设选修课、专项体育心理课、保健与心理咨询课等。普通体育与心理健康课可设为必修考试课,规定学期考查,学年考试。

2、合理优化其教学内容:增加必备的心理健康知识,开展必要的心理教育指导。如:学生生理和心理一般的发展规律;学生生理、心理咨询等释疑解惑内容。

增多调节情绪、提高自信、完善自我的体育训练技能,增加丰富多彩、寓教于乐利于身心健康的体育教学项目。如:能培养坚强意志和优良品质的球类运动、田径运动、游泳与滑冰运动、登山和攀岩运动等体育项目和训练技能;能调节情绪,保持乐观的医疗保健体育、形体健美与体育舞蹈等体育项目与训练技能;能锻炼学生情感控制力,改善人际关系的球类运动、田径运动等体育项目和训练技能。为了让学生养成自觉锻炼身体、自我调整心理的良好习惯,在体育教学中,可侧重教授1—2项适合其自身锻炼的体育技能和方法。

(二)不断创新教学模式、有效改进教学的方式方法

1、探索教学模式:可尝试运用“身体、心理测试_+建立档案呻分类教学_+再测试分析再分类教学”的教学模式。具体操作方法为:体育课开课之初,体育老师要组织对选修体育课的新生进行身体、心理摸底,身体、心理摸底可采用一组小技能测试、书面答题和心理咨询相结合的方法。小技能设置主要测试学生是否存在恐惧症、焦虑症等体育实作方面心理障碍;书面答题和心理咨询主要包括了解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对各项体育运动的认识和爱好,对人际关系、网络兴趣、恋爱情感、人生择业等方面的问题,主要测试学生是否存在疑病症、忧郁症和情感危险等方面的心理障碍。

测试完后,应将测试的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建立以班为单位的体育健康心理素质简易档案,如果条件允许,这些简易档案还应设法与院校心理素质体系相挂钩。摸底后,将班里学生分成上、中、下三类,根据体育课的整体教学安排,可将班里学生分成快、慢两个层次的小班,分类施教,综合心理素质中上类为一小班,综合心理素质中下类为另一小班。对综合心理素质较好的小班,在实施正常体育教学过程中应多安排难度较大、动作复杂、技术性强的体育实践教学项目,利于培养他们百折不挠、顽强向上的坚强意志,也利于培养他们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对综合心理素质较差的小班,在实施正常体育教学过程中,可先安排有利于调节情绪、提高自信的体育教学项目。也可先侧重理论课,有针对性地对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咨询和辅导,必要时对“体育与健康、人生观、恋爱观、人际关系、网络”等问题开展讨论交流,提高认识。

对整个年级的重点类学生,也可进行集中重点教育,可与班主任或体育课代表联系,做好重点生的心理引导工作,对有危险倾向的心理障碍学生,应开展心理危机干预,防患于未然。

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一般采用一个学期为一个时间段,情况好转时,也采用一个学年当作一个时间段,体育教师在学期或学年开课之初,再对选修体育课的学生进行身体、心理测试摸底,结合上学期或上学年体育教学过程中观察了解,及时修改补充学生健康心理素质简易档案,根据新学期或新学年体育课的整体教学安排,又将班里学生分成快、慢两个层次的小班,根据不同小班学生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再实施分类教学,如此循环下去,以提高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素质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