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麻疹病人的护理措施优选九篇

时间:2023-05-24 18:03:24

麻疹病人的护理措施

麻疹病人的护理措施第1篇

关键词:新生儿;麻疹;护理

麻疹是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上可有发热、咳嗽、流涕、眼结膜充血、口腔黏膜有柯氏斑及皮肤出现斑丘疹等表现。我国自1965年普遍应用麻疹减毒活疫苗后,目前已成功控制该病的大流行,但在近两年渭南市妇幼保健院儿科麻疹在发病季节病例数明显上升,年龄一般在6个月~成人,2009年3月收治1例24 d新生儿麻疹合并肺炎,为使大家做好麻疹的早期预防,防止大流行,并做好麻疹的护理,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病例介绍:患儿,男,24 d,以“发热咳嗽2 d,出皮疹1 d”之代诉入院,系1胎1产,足月顺产。医院新法接生,生后无窒息,哭声大,羊水胎盘无异常,生后前18 d母乳喂养,18 d后因母患“麻疹”改为配方奶粉人工喂养,患儿其母生产后10 d出现高热、皮疹、确诊麻疹后经治疗回家。患儿于生后24 d后出现高热,体温高达39℃左右,伴咳嗽、喉中有痰、呛奶、频繁吐奶,7~8次/d,非喷射状,呕吐物为内容物,哭声大,颜面躯干及四肢可见较密集针尖大小的红丘疹,高出皮面,压之褪色,眼角膜稍充血,口唇干燥,口腔黏膜粗糙,麻疹黏膜斑(+),咽稍充血,听诊双肺呼吸音粗,闻及散在湿鸣,经诊断后确诊为麻疹合并新生儿肺炎收住院。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示:WBC 4.0×109/L,GR 27.2%,LY 66.4%,HGB 122 g/L尿常规示:(-)粪常规示:黄色糊状便,脂肪球(+),胸部拍片:肺纹理增重示:肺炎。入院后给予呼吸道隔离,静脉滴注10%葡萄糖100 ml加10%浓氯化钠2 ml静脉推注西力欣0.2 g,2次/d,10%葡萄糖5 ml加沐舒坦15 mg静脉推注,2次/d,每次注射时间不少于5 min,促进痰液排除等对症治疗4 d,痊愈出院[1]。

2 护理

2.1  高热护理:密切监测体温变化,体温38.5℃以上时应对症治疗,采用散包降温或头部冷湿敷、枕冰袋、必要时遵医嘱用少量退热剂,如甜倩、扑热息痛等药物,用药后半小时测温1次,观察病情,衣被穿盖适宜,忌捂汗,出汗后及时擦干更换衣服,忌用淳浴,以免影响透疹,导致并发症。

2.2  眼睛护理(合并眼结膜炎):经调查认为麻疹的发生和Vit A缺乏有重要联系,在麻疹患儿血清中Vit A含量低于0.35微克分子,就有很高的使角膜发生溃疡的危险性,发生角膜干燥症,应注意居室要安静,通风,光线柔和,避免阳光直接照射患儿眼睛。由于眼部分泌物多,以致结痂,使眼不能睁开,可用生理盐水或2%硼酸清洗,3~4次/d,然后外涂金霉素眼膏或抗生素眼液。

2.3  肺炎护理(合并症):患儿出现咳嗽明显加重、呼吸急促、鼻翼扇动、嗜睡、吐泡沫等症状,是并发肺炎表现。应注意室内空气流通,但要避免对流,以免受凉。要经常变换体位,取头高侧卧位,保持呼吸道通畅,以利分泌物的排出。由于吃奶时加重气喘,所以不要用奶瓶喂奶,应用小勺喂,喂后将患儿竖起于肩部,轻拍背部,以防溢奶。注意观察鼻腔有无干痂,如有,可用棉签蘸水后轻轻取出,已解决因鼻腔阻塞而引起的呼吸不畅。遵医嘱给吸氧或吸痰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

2.4  皮肤护理:保持床单整洁干燥与皮肤清洁,在保温情况下每天用温水擦浴更衣1次(禁用肥皂),应注意臀部清洁,每次大便后用清水清洗臀部并擦干,外涂植物油以保护皮肤。如疹透不畅,可用香菜煎水后服,并用此抹身,以促进血循环和透疹,并防止烫伤。为预防口腔炎,每天用棉签蘸生理盐水擦拭口腔,2次/d,以防口腔继发感染。

3 预防

采用麻疹减毒活疫苗是预防麻疹的重要措施,其预防效果可达90%,国内初次接种年龄为8个月,7岁时应复种1次。目前原有的免疫程序已有所调整,即对育龄妇女增加1次麻疹疫苗接种,以减少新生儿麻疹发病率。近年来在儿童时期接种过麻疹疫苗的母亲到妊娠期,体内抗体已明显下降或消失,孩子就不能从母体获得对麻疹的先天性免疫力。所以在6个月以内仍有感染麻疹病毒的可能,一旦患病容易出现并发症。因此,提醒保健单位及社区医疗机构,对准母亲应做好麻疹疫苗的复种及有麻疹的产妇提早隔离,防止患病后的母子传染及医院内的交叉传染。对接触过麻疹的健康儿童,可做麻疹疫苗的接种及遵医嘱给予免疫制剂的使用。

麻疹病人的护理措施第2篇

关键词:麻疹;小儿;家庭护理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四季均可发病,以冬末春初为多见。6个月以内的婴儿由于具有通过母体获得的被动免疫力,一般较少发病。患过一次麻疹后即能获得自动免疫而不再得病。患者的口、鼻、眼部粘膜的排泄物都含病原体,出疹前后5d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染给他人。现已推广麻疹减毒活疫苗预防接种,发病率显著降低。麻疹已被国际消灭疾病特别工作组(ITFDE)列入全球性可能消灭的8种传染病之一。

护理措施:①孩子得了麻疹如无并发症应在家中隔离。隔离时间为5d,有并发症者需延长至10d。由于麻疹病毒一旦离开人体很快就会丧失致病力,常开窗通风换气。病儿的衣服玩具等在室外晒1~2h时就可达到消毒目的。②卧床休息至疹子消退、症状消失。为了使病儿休息好,应为其创造一个良好的休养环境。居室要安静、空气要新鲜湿润,经常要开窗通风,但要避免穿堂风,不要让冷风直接吹到病儿身上,要避免强烈光线刺激病儿的眼睛,窗户拉上窗帘,灯泡用灯罩罩住。给病儿穿衣盖被要适当,穿盖过多,捂得全身是汗,见风反而容易感冒着凉,而引起肺炎。③饮食护理: 鼓励患儿多喝水补充体液,以高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食物为主,恢复饮食后以米汤、牛乳、果汁和果汁等流质或半流质食物为主;鼓励患儿多饮水,利于清热解毒和透疹[3];除生冷油腻的食物外,不需"忌口"。注意控制输液速度,减轻心脏负担。④高热的护理 绝对卧床休息至皮疹消退、体温正常。室内宜空气新鲜,居室要安静、通风,保持空气新鲜、光线柔和、避免阳光直接照射患儿眼睛。室温不要太高,衣被不要太多,以免患儿大量出汗,容易造成脱水。通风2次/d(避免患儿直接吹风以防受凉),保持室温于18~22℃,湿度50%~60%。衣被穿盖适宜,忌捂汗,出汗后及时擦干更换衣被。监测体温,观察热型。高热患儿可用小量退热剂,忌用醇浴、冷敷,以免影响透疹,导致并发症。⑤注意病儿的皮肤、眼睛、口腔、鼻腔的清洁。做好病儿皮肤粘膜的清洁卫生是十分重要的。需要做到 及时评估透疹情况。保持床单整洁干燥与皮肤清洁,在保温情况下,每日用温水擦浴更衣1次(忌用肥皂),腹泻儿注意臀部清洁,勤剪指甲防抓伤皮肤继发感染。如透疹不畅,可用鲜芫荽煎水服用并抹身,以促进血循环和透疹,并防止烫伤。加强五官的护理。室内光线直柔和,眼部清洁,避免强光刺激,眼部因炎性分泌物而形成眼痂者,应用生理盐水清洗双眼,再滴入抗生素眼药水或眼膏,1d数次,并加服鱼肝油预防干眼症,防止眼泪及呕吐物流入耳道。及时清除鼻痂、翻身拍背助痰排出,保持呼吸道通畅。加强口腔护理,多喂水,可用生理盐水或朵贝液含漱。⑥疫苗预防接种 为提高易感者免疫力,对8个月以上未患过麻疹的小儿可接种麻疹疫苗。接种后12d血中出现抗体,1个月达高峰,故易感儿接触患者后2d内接种有预防效果。对年幼、体弱的易感儿肌注人血丙种球蛋白或胎盘球蛋白,接触后5d内注射可免于发病,6d后注射可减轻症状,有效免疫期3~8w。⑦家庭护理 对患儿家长加强麻疹相关知识的宣教,提高其对麻疹的基本认识;对麻疹的传播途径知识进行重点讲解,要求患儿家长掌握必要的预防措施;讲解麻疹常见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措施,对并发症进行预防;对高热护理、皮肤五官和呼吸道护理等重点注意事项进行讲解,使患儿家属对医护操作理解和支持,指导麻疹患儿无并发症时可在家治疗护理。医务人员家庭访视1~2次/d,并进行上述护理指导。

参考文献:

[1] Ross DA.Recommendations for vitamin A supple-mentation[J]. J Nutr, 2002,132(9 Suppl):2902-2906.

[2] Leyine WC. Development of 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s treat-ment guidelines, 1993. New methods, recommendations, and re-search priorities. STD Treatment Guidelines Project Team andConsultants[J]. 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s (Supplement),2000,21(4):231.

麻疹病人的护理措施第3篇

【关键词】麻疹;疫情分析

为了解盱眙县麻疹疫情流行特征,探讨加速控制和消除麻疹的策略和技术措施。现对盱眙县2006——2011年麻疹疫情分析如下。

1材料与方法

麻疹疫情资料来自于国家“麻疹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人口资料由盱眙县统计局提供,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应用Excel2000软件对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流行概况2006——2011年累计报告发病67例,年平均发病率1.52/10万,发病率自2006年的3.68/10万降至2011年的0.61/10万。自2008年起,基本维持在较低水平,见图1。

2.2时间分布除1月、10月、11月无病例发生外,其余各月均有病例发生。4-6月为发病高峰,共发病53例,占病例总数的79.10%,其中又以5月份发病数最多,共26例,占发病总数的38.81%,见图2。

2.3地区分布全县除古桑、三河外其余乡镇均有病例报告,病例数居前四位的是盱城17例,鲍集12例,仇集5例,铁佛5例,占发病总数的58.21%。盱城镇为县城,其余三个乡镇均为边界乡镇,流动人口较多。

2.4年龄与性别分布67例麻疹病例中。男性41例,女性26例,男女比为1:0.63。发病年龄最小3个月,最大35岁。病例主要集中在15岁以下,占71.64%(48例),其中0岁组占26.87%(18例)。15-29岁占22.39%(15例),≧30岁占5.97%(4例),见表1。

2.5职业分布职业分布以散童、学生和农民(成人)为主,分别为26例、27例和11例,分别占38.8%、40.30%和16.42%。

3讨论

3.1本研究显示0岁组发病率居各年龄组首位。史晓光等研究发现[1]未接种MV或接种不及时是0岁组婴儿发病的主要原因。我县麻疹接种率较高,但接种及时率较低,提示提高麻疹接种及时率对降低0岁组发病率至关重要。对此,基层免疫工作者应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群众对疫苗接种重要性的认识,同时加强信息沟通,及时将接种信息通知到群众,使婴儿在母传抗体消失后能够及时得到免疫保护。

3.2本研究显示15-30岁人群麻疹发病率也较高,35岁以上人群无发病。韩轲等研究发现[2]15-30岁人群麻疹疫苗的接种率不高,同时自然感染的机会少,故麻疹抗体保护率不高,﹥30岁人群自然感染麻疹病毒的机会多,故麻疹抗体保护率较高。提示应对15-30岁的人群采取综合措施进行查漏补种,建立年轻人群免疫屏障。

3.3本研究显示发病人数最多的地区为流动人口较多的乡镇。流动人口是免疫接种的薄弱环节,应加强流动儿童管理力度,确保流动儿童与常住儿童享有同样的预防接种服务。对此,基层接种单位应定期主动搜索到辖区内适龄流动儿童,及时登记,建卡建证,并及时进行接种。同时应做好本地外出儿童管理,掌握儿童外出、返回时间,及时转卡或进行查漏补种。

综上所述,为加速麻疹控制,早日实现消除麻疹的目标,特提出以下控制策略:①加大宣传力度,努力提高婴幼儿麻疹疫苗接种及时率。②切实加强流动儿童管理力度,提高适龄流动儿童麻疹疫苗接种率和及时率。③落实查验预防接种证制度,及时对15岁以下漏种儿童予以补种。④通过各种措施对15-30岁人群进行查漏补种,努力提高麻疹抗体保护率,以建立强大的人群免疫屏障。⑤加强麻疹监测管理,开展疫情的预测预警,对辖区内网络直报系统进行实时监测,做好麻疹疫情分析预警。通过综合措施实施“免疫+监测”的防控策略,以实现消除麻疹的工作目标。

参考文献

麻疹病人的护理措施第4篇

实施免疫规划是控制乃至消灭疫苗针对传染病的主要策略。但由于我县免疫规划工作发展不平衡,仍存在工作薄弱的乡(镇)、村,且流动人口及计划外生育人口等特殊人群接种工作难度较大等原因,麻疹控制工作仍处于不稳定状态。今年上半年我县部分乡村发生了散发的麻疹病例,与年麻疹发病率实现1/100万的目标存在很大差距,任务十分艰巨,消除麻疹已成为当前我县免疫规划工作的又一重大挑战。为贯彻落实《年全国消除麻疹行动方案》,加速消除麻疹工作进程,努力实现年消除麻疹工作目标,根据市卫生局等五部门《关于印发年市消除麻诊攻坚行动方案的通知》(卫疾控字〔〕41号),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原则和目标

(一)指导原则

消除麻疹工作在政府统一领导下,多部门密切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通过提高人群麻疹疫苗接种率,加强麻疹监测,及时处理暴发疫情等策略和措施,实现消除麻疹的目标。

(二)目标

年,力争全县麻疹发病率控制在1/100万以下(不包括输入病例),无本土麻疹病毒传播。

通过消除麻疹工作促进我县免疫规划工作发展。

(三)工作指标

到年:

1、巩固和提高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以乡(镇)为单位适龄儿童常规免疫含麻疹成份疫苗2剂次接种率达到95%以上;

2、托幼机构、学校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率达100%,适龄儿童含麻疹成份疫苗补种率达98%以上;

3、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接种率以县为单位达到98%以上;

4、麻疹暴发疫情调查率和血清学确诊率均达到100%;

5、麻疹疑似病例个案调查率达到100%,合格血清标本采集率达到90%以上,所有确诊麻疹病例须经过实验室诊断;

6、完善县级麻疹实验室网络建设,并达到WHO认证标准。

二、主要工作内容

(一)年,全县建立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夯实常规免疫基础,消除免疫空白。

1、在全县所有接生单位和乡级接种门诊建立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推广“一保、一网、双卡、双预约、三对接”的预防接种管理新模式,新模式规范运行率100%。

2、加强常规免疫工作,以乡(镇)为单位适龄儿童含麻疹成份疫苗2剂次接种率达到95%以上。

3、严格执行儿童入托、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制度,保证漏种儿童及时得到疫苗补种。

4、完成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疫苗运输车辆、冷库的更新装备。

5、在全县范围内开展8月龄—14岁儿童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

6、加快“星级门诊”建设工作进度,全县50%以上的乡级接种门诊达到A级。

(二)年,组织开展常规免疫落实年活动,提高儿童免疫接种率水平。

1、继续加强常规免疫工作,以乡(镇)为单位适龄儿童含麻疹成份疫苗2剂次接种率达95%以上。

2、完成乡级接种单位储存疫苗用冷链设备的更新装备。

3、对所有在校高中生免费接种麻疹疫苗。

4、按照“自愿、免费”原则,对准备怀孕的妇女接种麻风疫苗。

(三)年,继续开展常规免疫落实年活动,巩固儿童免疫高接种率水平。

1、继续加强常规免疫工作,以乡镇为单位适龄儿童含麻疹成份疫苗2剂次接种率达到并维持在95%以上。

2、在全县范围开展8月龄—14岁儿童麻疹疫苗查漏补种活动。

3、继续按照“自愿、免费”原则,对准备怀孕的妇女接种麻风疫苗。

三、策略和技术措施

(一)免疫预防

提高人群免疫力,减少麻疹易感人群是消除麻疹的关键。要实现消除麻疹目标,人群麻疹免疫力应达到并保持在95%的水平。提高人群含麻疹成份疫苗接种率是基础,可以通过加强常规免疫服务和开展麻疹疫苗强化免疫等措施实现。

1、加强麻疹疫苗常规免疫工作,确保高水平接种率。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设置预防接种门诊,对服务人口多、服务半径大、道路交通不发达的地区,可增设预防接种门诊。所有乡级预防接种门诊要执行日接种制度,以严格落实“一保、一网、双卡、双预约、三对接”的预防接种管理模式为主要措施和手段,保证适龄儿童建卡、建证率达到98%以上,努力提高及时接种率。加强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承担预防接种服务工作的机构和单位,应定期对常规免疫接种状况进行分析和评价,及时发现低接种率和免疫空白地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接种率报告不及时、不准确的地区,应通过抽样调查等方法进行综合评价,对发现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限期改进。

2、严格执行儿童入托、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制度。县教育局负责督导全县中小学、托幼机构按照《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规定和《县入托入学儿童查验预防接种证实施方案》要求,认真落实儿童入托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制度,按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漏种儿童补种原则》及时对漏种儿童进行补种,确保漏种儿童获得及时的免疫服务。

3、做好重点人群麻疹疫苗接种工作。根据麻疹流行特点,在发病率较高的乡村或者发病风险较高的单位,适时开展针对重点人群的接种。加大对流动人口、计划外生育儿童和边远贫困地区儿童的管理力度,制订相应的对策,采取多种预防接种服务形式,提高适龄儿童含麻疹成份疫苗接种率。落实《市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管理办法》有关要求,定期组织开展流动儿童查漏补种工作,保证其与本地儿童享有同等的预防接种服务。加强对新入学高中学生、农民工聚集区域的麻疹疫情监测和人群免疫状况评价,及时做好相应人群的预防接种,预防和控制麻疹暴发。

4、适时开展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和查漏补种活动。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是短期内迅速提高人群免疫力,阻断麻疹病毒传播的有效手段。适时组织开展全县范围8月龄—14岁儿童、在校高中学生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按照“自愿、免费”原则,对准备怀孕的妇女接种麻风疫苗。

(二)监测管理

开展疫情监测,加强预测预警,及时发现疫情,采取针对性措施,预防和控制疫情的发生和蔓延。

1、做好常规报告工作。传染病法定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麻疹或疑似麻疹病例,按照《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等规定进行报告。

2、加强流行病学监测。开展麻疹疑似病例监测,对报告病例开展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和实验室诊断。发生麻疹暴发时应重点做好疫情的监测。

3、建立和完善麻疹实验室网络。建立和完善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麻疹实验室网络,定期开展健康人群的麻疹免疫水平和麻疹疫苗免疫成功率监测,评价人群免疫状况和免疫效果。

4、开展麻疹疫情的预测预警。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指定专人,对辖区内网络直报系统麻疹疫情进行实时监视和分析,及时发现暴发疫情。同时要组织有关专家,结合历年麻疹疫情资料、接种率及人群免疫状况等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对麻疹疫情发生发展趋势进行预测。

(三)暴发疫情控制

麻疹暴发是指在一个局部地区,短期内突然发生较多的麻疹病例。暴发是相对的,只要麻疹发病超过平常水平即认为是暴发。以村、居委会、学校或其他集体为单位,在10天内发现2例以上麻疹疑似病例;或以乡(镇)、街道为单位10天内发现5例以上麻疹疑似病例时,应视为暴发疫情,采取以下控制措施。

1、核实疫情,明确诊断。县级以上调查人员应及时赶赴现场,核实疫情,开展相关调查,结合病人临床表现、流行病学资料等进行初步诊断。采集现症病人的血清标本,及时开展麻疹实验室检测,明确诊断。

2、开展病例调查与搜索。当发生麻疹暴发时,对每1例麻疹病例都要开展流行病学现场调查,对当地医疗机构和社区开展麻疹病例主动搜索。

3、及时开展应急接种。当发生麻疹暴发后,对患者居住地周围的易感人群开展麻疹疫苗应急接种。

4、加强疫情监测。要加强托幼机构和学校、厂矿、大型施工工地等集体单位疫情监测工作,及时了解因病缺课、缺勤或医疗机构集中就诊情况,并进行相关流行病学分析,提出防控措施建议。

5、做好疫点消毒及个人防护。县卫生局要及时组织开展对疫情发生时的疫源地(包括病家)和周围环境的消毒处理。负责现场流行病学调查、采样和医疗救治的工作人员要加强个人防护,及时接种麻疹疫苗。

(四)加强病例及其密切接触者管理

对麻疹病例进行居家或医院隔离,减少与他人接触,加强麻疹病例的护理和治疗工作,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做好密切接触者管理,对无含麻疹成份疫苗免疫史的密切接触者应立即接种麻疹疫苗。

(五)预防医院感染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按照《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的有关要求,对具有发热、出疹等症状的患者进行预检分诊。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和《消毒管理办法》,收治麻疹患者的医院必须具备隔离条件,独立设区,病房内通风良好。认真落实消毒措施,加强医务人员的个人防护,避免发生院内感染。

(六)开展健康教育

把麻疹预防控制知识的宣传和普及作为科普知识宣传的重要内容,纳入我县健康教育规划。利用预防接种日和其它公众聚会活动,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向公众宣传消除麻疹策略和措施,使公众了解麻疹的危害、传播途径与预防方法,鼓励其自觉接种疫苗。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政府领导,保障经费投入

消除麻疹是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政府的一项重要任务。街道办事处和乡(镇)人民政府要负责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期间辖区散居人群的摸底工作,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要配合当地有关部门开展与预防接种有关的宣传、教育和接种对象的摸底调查等工作,发现居住地新进流动儿童,应当及时向属地接种单位通报。

(二)建立协调机制,密切部门合作

县卫生、发改、教育、财政、食药监等部门要在县政府的领导下,结合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多部门参与的免疫规划长效工作机制,明确分工,密切配合,共同开展消除麻疹工作。县财政局要落实好麻疹疫苗常规免疫、强化免疫、疫情监测和应急处置等工作经费。县教育局要做好儿童入托、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工作,并负责做好在校学生疫苗接种的现场组织工作。其它部门也要按照各自的职责,做好消除麻疹相关工作。

(三)加强专业队伍建设,提高综合防治能力

县卫生局要充实免疫规划专业人员,制定培训计划,结合岗前培训和再教育等方式,对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机构和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从事免疫规划及其相关工作的人员,逐级分期、分批进行专业培训、知识更新和技能考核,提高免疫规划工作队伍的业务水平和综合防治能力。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加强对医疗机构麻疹防治工作的技术指导。

(四)强化宣传动员,营造社会氛围

宣传部、文广新局等部门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报刊等传播媒体,广泛开展麻疹防治知识和消除麻疹措施的宣传教育,提高广大群众的知晓率,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麻疹病人的护理措施第5篇

关键词:麻疹;肺炎心衰;病情观察;护理

小儿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一种较为常见的急性全身出疹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症状有发热、咳嗽、流涕、眼结膜充血及皮肤出现斑丘疹、麻疹粘膜斑,退疹后有糠麸样脱屑及棕素沉着为其主要特征。肺炎是麻疹最常见的并发症,肺炎并发心衰是导致麻疹患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病情观察及护理尤其重要,能有效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现将我科自2013年3月~6月对26例小儿麻疹并心衰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患儿20例,其中男性14例,女性6例,年龄在3个月~1岁,平均年龄为8个月,平均住院时间为5.3d。

1.2临床表现 均有不同程度心功能不全,表现为气急、哭闹烦躁、面色苍白、发绀、四肢厥冷、心率加快、皮疹不能透发或突然隐退,肺部出现湿罗音。

1.3结果 经过积极的急救及护理,19例治愈出院,1例转院。

2 病情观察

2.1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患儿小,病情重,病情变化快,一切细小的变化都需要护士细微的观察,尤其注意体温变化与皮疹、咳嗽、呼吸频率及节律之间的变化。如果患儿体温升高、皮疹增多或突然隐退、咳嗽加重,并出现气促,应高度怀疑肺炎并发症的发生,应立即通知医生,做好抢救工作。若心率>170次/min,及时汇报医生并遵医嘱给予强心治疗,必要时可采用利尿、扩血管治疗以减轻心脏负担。呼吸急促给予低流量氧气吸入,1~2L/min,采用婴幼儿双侧鼻导管吸氧。吸氧过程中观察患儿缺氧症状有无改善、氧流量及鼻导管是否通畅,及时清理鼻腔分泌物。准确记录尿量,尿量增多可做为心衰好转的一个有效指征。

2.2保持静脉通路通畅 尽量给予留置针穿刺,患儿头皮静脉细小、穿刺难度大,抢救期间建立两条静脉通路,以保证顺利输入所需的药物和液体量,保持水电解质平衡,输液过程中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和液体量,以减轻心脏容量负荷。

2.3注意观察药物反应,特别是应用洋地黄类药物时。用药前及推药时,观察心率和心律变化,密切观察用药后的毒性反应,最常见反应是心律失常,发现异常,及时报告。重复应用洋地黄类药物需间隔6h,避免钙剂与洋地黄类药物同时应用。

2.4观察患儿用药后的疗效 达到疗效指标是患儿安静、呼吸困难改善、心率减慢、尿量增加,从而判断心衰好转,详细记录。

3 护理

3.1严格隔离措施 发病期患儿住单独病房,对患儿应采取呼吸道隔离至出疹后5d,有其他并发症者隔离至出疹后10d。护理患儿前后要洗手,护理操作时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动作轻柔。患儿物品专人专用,用后消毒。减少人员流动,防止交叉感染,保持病房安静,尽量减少干扰及不必要的刺激,保持室温22℃~24℃,定时开窗通风,避免患儿直接吹风,避免强光刺激患儿的眼睛。

3.2对于麻疹患儿的发热,不超过39℃的,一般不必采用退热措施;对于体温过高的可给予物理降温,不宜采用冷敷和酒精擦浴降温,以免刺激皮肤,影响皮疹透发,加重病情。

3.3加强五官及皮肤的清洁 保持床单清洁、平整、干燥,出汗时要及时擦干,更换柔软清洁的棉制内衣,切忌紧衣厚被"捂汗发疹"。患儿在出疹期和疹退后常有皮肤瘙痒,应剪短指甲,防止抓伤;麻疹患儿眼部分泌物多,可用生理盐水清洗,3~4次/d;由于患儿鼻腔分泌物增多,易形成结痂影响呼吸,应及时清除鼻腔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对于长期使用抗生素的患儿注意观察口腔粘膜有无霉菌的生长,做好口腔护理;若出现霉菌,应停止使用抗生素,给予3%苏打水饭后漱口;大小便后应及时更换尿布,保持及外阴清洁。

3.4饮食指导 麻疹患儿的饮食宜清淡,发热时应以流质及半流质为主,多喝温开水及热汤,有利于促进血液循环,易于使皮疹发透及体内的毒素排出,热退后患儿应适当增加蛋白质的摄入量。

3.5加强家庭健康指导 由于患儿的病情重,直接危害的是心脏,家属紧张、焦虑,担心预后情况,护理人员应温和、热情、耐心地与家属交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患儿病情的有关知识及治疗,鼓励家属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医疗护理。做好陪护人员卫生宣教,避免过多人员探视。

4 讨论

通过对20例麻疹并心衰患儿的护理分析,护理人员不但要具有高度责任心,严肃、认真、仔细的观察患儿病情变化,还要有应对突然病情变化的思想准备;能够有效控制体温,密切观察用药效果,保持呼吸道通畅,重视临床护理及心理护理,对于麻疹患儿做到认真仔细观察,早期发现心衰的症状及体征,尽早采取治疗措施挽救生命。这些措施的落实提高了麻疹肺炎心衰患儿的治愈率。

参考文献:

麻疹病人的护理措施第6篇

[关键词] 麻疹;护理;儿童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4-4721(2010)05(a)-114-02

麻疹是儿童最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之一,麻疹减毒活疫苗普及接种后本地发病率明显下降,但近年由于外来流动人口的增加,导致局部小流行。本院于2008年1月~2009年12月共收治小儿麻疹患者65例,合理的护理取得良了好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65例患者,均为住院患者,男36例,女25例;年龄6个月~1岁10例(15.38%),2~5岁46例(70.77%),6~11岁9例(13.85%)。

1.2 传播途径

麻疹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冬、春季多见。患者是最主要的传染源。好发年龄为6个月~5岁的小儿。麻疹患者从出疹前5 d到出疹后5 d,均具有传染性。如合并肺炎、传染期可延长至出疹后10 d。患儿口、鼻、咽、气管及眼部的分泌物中均含有麻疹病毒,主要通过喷嚏、咳嗽、说话时由飞沫传播。密切接触者亦可经污染的手传播[1]。潜伏期一般为6~18 d,发热为首发症状,发热可达39~40℃,症状类似重感冒,眼部发炎,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和颊粘膜灰白色似针尖样斑点(又称柯氏斑koplik’s spots),症状严重时可见出血性皮疹,合并粘膜出血及肺炎,当血液循环衰竭时皮疹不能透出,甚至不能隐退,可危及生命。在皮疹出透之后,体温逐渐恢复正常,皮疹逐渐消退,遗留浅褐素斑,有糠麸样脱屑,2~4周可全部消退。

1.3护理方法

1.3.1 高热护理麻疹患儿体温可高达40.0℃以上,部分可并发高热惊厥。患儿需绝对卧床休息至皮疹消退、体温正常。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避免对流风。监测体温,高热病儿可用小量退热剂,忌用乙醇浴、冷敷,以免影响出疹,导致并发症。高热时应采取降温措施,但温度维持在正常范围内不利于皮疹的出现,故应监测体温,密切观察体温变化,向家属解释,避免不必要的误会。高热伴有烦躁不安、谵妄者密切观察神经系统症状,及时通知医师病情变化。

1.3.2皮肤护理在保暖情况下,每日用温水擦浴更衣1次(忌用肥皂),腹泻病儿注意臀部清洁,勤剪指甲防抓伤皮肤继发感染。观察皮疹形态、出疹顺序及消退情况,有助于进一步诊断及鉴别诊断,并判断病情的转归。皮疹开始为稀疏不规则的红色斑丘疹,疹间皮肤正常,依耳后-发际边缘-面部-躯干-四肢的顺序遍及全身,并按出疹顺序消退,疹退后留有脱屑、色素沉着[2]。

1.3.3 环境条件病房内保持适当的温度、湿度,减少对呼吸道黏膜的刺激,保持安静可使患儿得到充分的休息。患儿有畏光症状时,病房内光线应柔和,避免刺激眼睛。房间应用紫外线消毒。对疑似麻疹和麻疹患儿均采取隔离措施,避免交叉感染,由于环境护理措施得当,本院未发生1例交叉感染事故。

1.3.4五官的护理常用生理盐水洗净双眼,再滴入抗生素眼药水或眼膏,可服用维生素A预防干眼病。防止呕吐物或泪水流入外耳道发生中耳炎。及时清除鼻痂、翻身拍背助痰排出,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超声波雾化吸入,使用抗菌药物,减轻咽喉部症状,防止发生咽炎。加强口腔护理,多喂水,可用0.9%NaCl溶液含漱。

1.3.5 饮食护理饮食以清淡、易消化、营养丰富的流食、半流食为宜,少量多餐,保持水、电解质平衡。鼓励多饮水,以利排毒、退热、透疹,必要时按医嘱静脉补液。恢复期应添加高蛋白、高能量及多种维生素的食物,无需忌口。随体温降低、病情好转,渐渐恢复正常饮食。

1.3.6 心理护理 护士应态度和蔼,语言温柔,护理操作娴熟,可以使婴幼儿及家长配合,顺利完成各种治疗,使学龄前儿童、学龄儿童摆脱紧张、恐惧心理,为患儿创造一个最佳的治疗环境,患儿良好的心理状态可以促进机体早日康复[1]。

1.3.7密切观察病情麻疹并发症多且重,为及早发现,应密切观察病情。出疹期间出现高热不退、咳嗽加剧、呼吸困难及肺部细湿音等为并发肺炎的表现,重症肺炎尚可致心力衰竭[2];患儿出现声嘶、气促、吸气性呼吸困难、三凹征等为并发喉炎的表现;患儿出现抽搐、嗜睡、脑膜刺激征等为脑炎的表现。如出现上述表现应予相应处理[3]。

1.3.8 预防感染的传播对病儿行呼吸道隔离至出疹后5 d,有并发症延至出疹后10 d,接触过患儿的易感儿隔离21 d。病室通风换气,进行空气消毒,病儿衣被及玩具暴晒2 h,减少不必要的探视,预防继发感染[4]。

2结果

经过细致、全面护理,40例麻疹患儿全部治愈。

3讨论

由于麻疹传染性较强,为控制疾病的流行,应向家长介绍麻疹的流行特点、病程、隔离时间、早期症状、并发症和预后,使其有充分的心理准备,积极配合治疗。无并发症的患儿可在家中治疗护理。指导家长做好消毒隔离、皮肤护理以及病情观察等,防止继发感染[5]。麻疹为病毒性呼吸道感染,无特异性治疗方法,无合并症者仅需对症治疗,故合理的护理对减轻病情、减少并发症尤为重要,在临床工作中应强调护理的重要性[6]。

[参考文献]

[1]樊兰英.麻疹173例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导报,2008,5(2):137.

[2]张凤驰,康洪华,马丽艳,等.228例成人麻疹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06,3(33):22.

[3]鲁侠.小儿麻疹的特点及护理[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20):55.

[4]童秀珍.儿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5]崔焱.儿科护理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麻疹病人的护理措施第7篇

【关键词】护理干预;麻疹疫苗;接种及时率

儿童计划免疫是一种投资少、效果好、预防相应传染病的一种最有效、方便、经济的手段,是法律赋予每个儿童的权利,国家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制度。接种麻疹疫苗(measles vaccine ,MV)是消除麻疹的最基本措施,而MV的及时接种是其根本的质量保证,疫苗的及时接种率也是评价疫苗接种效果最经济最直接的指标之一[1]。我院于2011年1月开始对预防接种的儿童实施多举措护理干预措施,取得较好的临床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收集2010年1月我院实施多举措护理干预前出生建证儿童436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儿童225例,女性儿童211例,本地儿童321例,流动儿童115例;在2012年1月我院实施多举措护理干预后出生建证儿童488例作为观察组,其中男性儿童261例,女性儿童227例,本地儿童339例,流动儿童149例。

1.2 护理措施

1.2.1对照组:给予儿童常规护理措施,包括接种前通过多种形式如上墙资料、展架、小册子及健康教育网络平台等进行有关预防接种的健康教育,必要时进行一对一宣传,对儿童接种前告知所接种疫苗的品种、免疫作用、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等;预检及接种证的查验等。接种中创建温馨、整洁、舒适的环境,做好心理护理,严格执行三查(接种证、健康问诊、疫苗状况)七对(儿童姓名、年龄性别、接种程序,接种剂量、疫苗效期、注射方法、注射部位),做好消毒工作,疫苗的冷链管理。接种后告知家长应观察30 分钟后再离开,如出现异常反应,及时处理和报告;预约下次接种的疫苗种类和时间;告知家长接种疫苗后的护理要点(多饮水、多休息、接种部位保持清洁等)、可能出现疫苗反应的应对措施[2,3]。每月通过《全国儿童免疫监测信息管理系统》,对MV初免应种未种的儿童家长发放手机短信通知。

1.2.2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儿童实施多举措护理干预,具体包括以下措施:第一,1月龄儿童来接种门诊建证时为家长发放 “家长学堂”听课证,“家长学堂”每月开设一次,如听课人员多增加开设次数,一般安排在周日上午的9时至11时,重点向儿童家长讲解预防接种方面的政策、疫苗的知识、接种疫苗的注意事项及接种副反应的应对措施等;第二,在儿童每次接种后都给家长发放下次接种的预约通知单,并同时发放下次接种疫苗的接种告知单,要求家长回家后仔细进行阅读并签字,在下次接种时上交备案;第三,在接种时采取预防接种智能叫号系统,并增加留观30分钟后刷卡离开的模块,确保所有接种儿童能留观到30分钟;第四,对所有[8月龄+7天]MV初免应种未种儿童家长按时进行电话联系,了解MV未接种原因,讲解麻疹疫苗接种重要性,温馨提醒家长及时来接种门诊接种。

1.3 判断标准 MV初免在8月龄开始,≤9月龄完成,判断为及时接种。

1.4 统计学分析 从《全国儿童免疫监测信息管理系统》中分别导出我院儿童预防接种门诊2010年1月及2012年1月出生儿童的MV接种数据进行整理分析。2 结果

2.1 多举措护理干预前后MV初免及时接种情况为观察组接种及时率比对照组提高了11.79% 见表1

表1多举措护理干预前后MV初免及时接种情况

2.2 观察组[8月龄+7天]儿童MV未种情况及护理干预后的接种情况

[8月龄+7天]儿童MV应种未种共有239人,通过电话联系了解:正在生病79人,忘记40人,刚接种疫苗未到预约时间34人,联系不到30人,回老家23人,暂住外地15人,没空9人,已在外地接种7人,禁忌症2人。

通过一对一护理干预, 重点讲解麻疹疫苗接种重要性以及早接种早保护的简单道理,温馨提醒家长及时来接种门诊接种。[8月龄+7天]儿童MV应种未种的239人中有151人(包括在外地接种的7人)在≤9月龄完成MV的接种。

3 讨论

我国现行的免疫程序难以控制初免前人群的发病,但MV初免及时接种,可以有效保护8—11月龄儿童免受麻疹侵袭[4],因此,提高MV初免及时接种率,是消除麻疹一项非常重要的措施。本研究观察组MV初免及时率81.97%,低于耿晓冬但高于胡昱等的同类研究[5,6]。

从对[8月龄+7天]儿童MV未种原因分析,家长对MV接种态度还是积极的,以生病及未到预约时间(7月龄以后接种疫苗需间隔4周)为主113人占47.28%,不积极或消极(忘记、没空)49人占20.50%,但有30人占12.55%的儿童联系不到,以流动儿童为主,主要原因为停机。通过对[8月龄+7天]MV应种未种儿童的电话通知并进行一对一的健康教育,239人中有151人能在9月龄内完成接种,合计接种及时率为81.97%。

我院儿童预防接种门诊是本市中心城区唯一的接种门诊,管辖人口29.3万余人,年建证儿童5000人—6000人,年接种10余万针次,现有专职人员14人,其中护士11人,实行一周七天接种日,每次接种后均有下次的预约并有详细的预约告知单,因此接种门诊日开放对MV初免及时接种不构成影响[7],应种未种或不及时接种的主要原因在于受接种儿童本身及接种人员的护理干预措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是提高预防接种质量的关键[8]。我院自2011年开展多举措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于预防接种过程中,目前已经形成了体系。通过采取“家长学堂”、 健康教育网络平台等多种健康教育模式可以让家长对接种疫苗有了正确认知,还可以调动家长的积极主动性,既保障了儿童的权利,也有效防止传染病的流行。每天按时对[8月龄+7天]MV应种未种儿童进行电话联系的方式温馨提醒,通过与家长的信息互通,了解未种原因,及时进行一对一的指导,说明接种MV对儿童免受麻疹侵袭的重要性,并尽早安排补种,由于干预及时和信息互通,所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弥补了原来我们采取的每月一次集中对MV应种未种儿童家长发送手机短信通知,由于时效性不强且与家长没有信息互通,效果不理想的缺陷。

综上所述,在实施预防接种过程中实施多举措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提高儿童麻疹疫苗初免接种及时率,同时也因健康教育扎实,各项护理措施到位,降低了不良反应发生,提高了儿童家长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王文军,张璟,宋烨,等.济宁市儿童麻疹疫苗接种率其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疾病控制,2010,14(3):247.

[2] 孙叶芸,刘美兰,昌文玲.麻疹疫苗接种全程护理干预[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13):118.

[3] 何艳.儿童预防接种的系统性护理干预体会[J].医学信息,2012,25(7):193.

[4] 黄秀敏,刘丽琳,陈佩,等.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麻疹疫苗免疫接种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调查分析[J] .疾病监测,2011,26(10):817.

[5] 耿晓冬.舟山市定海区儿童国家免疫规划五种疫苗及时接种率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J] .中国疫苗和免疫,2010,16(2):169—172.

[6] 胡昱,戚小华,陈雅萍,等.儿童麻疹疫苗初免及时率影响因素研究[J] .浙江预防医学,2011,23(8):7—10.

麻疹病人的护理措施第8篇

一、指导思想

消除麻疹工作在政府统一领导下,多部门密切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通过提高人群麻疹疫苗接种率,加强麻疹疫情监测,及时处理暴发疫情等策略和措施,实现消除麻疹目标。

二、目标

年全区麻疹发病率控制在5-10/100万以下。

三、工作指标

——­以街道为单位,适龄儿童含麻疹成份疫苗常规免疫全程接种率达到并维持在95%以上,儿童满8月龄、18月龄、6岁疫苗及时接种率达到并维持在90%以上;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接种率达到95%以上;15岁以下流动儿童含麻疹成份疫苗接种率达到95%以上。

——­托幼机构、学校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率达到100%,儿童含麻疹成份疫苗补种率达到95%以上。

——­以区为单位,麻疹监测病例中排除病例报告发病率达到20/100万以上,麻疹疑似病例个案调查率达到100%,血清标本采集率达到90%以上,暴发疫情血清学确诊率和调查处理率均达到100%。

四、工作任务和措施

(一)提高并维持高水平麻疹疫苗接种率

1、切实加强常规免疫工作。严格执行我省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程序,8月龄儿童全部使用麻风联合疫苗,18月龄-24月龄儿童年5月1日后全部使用麻腮风联合疫苗,6岁儿童全部使用麻疹减毒活疫苗。1.5-5岁儿童含麻疹成份疫苗常规免疫2剂次接种率要达到95%以上,6岁及以上儿童3剂次接种率要达到95%以上;各针次疫苗要按照接种程序及时接种,适龄儿童在8月龄和18月龄当月接种及时接种率要达到90%以上。要每月开展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及时发现低接种率和免疫空白地区,切实采取有效措施,消除免疫空白。各地要把常规免疫接种率作为消除麻疹工作考核的主要指标。

2、适时开展高质量的补充免疫活动。年,我区将结合自身麻疹发病强度、流行特征及麻疹疫苗接种情况,并充分考虑学龄儿童、流动人口及计划外出生儿童等人群麻疹防控工作需要,确定重点目标人群及时开展麻疹疫苗查漏补种、应急免疫或强化免疫,切实有效地控制麻疹疫情。同时,将根据《市年麻疹疫情控制工作方案》要求,年秋季在全区范围对高中或大中专学生(含民办职业学校等)、流动人口等开展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各单位要提前做好相应准备工作。

3、严格落实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与疫苗补种工作。要与教育部门密切合作,做好每年9月集中开展的“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和补种月”活动,切实保证在儿童中建立高水平免疫屏障。

4、加强分类指导,有的放矢做好疫情控制工作。在开展麻疹疫情和人群接种率分析的基础上,确定高危地区和目标人群,分类采取针对性措施,加强疫情防控。以儿童发病为主的地区,要着力做好常规免疫工作,重点是采取措施加大流动人口、计划外出生儿童的搜索力度,以发现未免疫和未全程免疫的适龄儿童,并及时予以补种。以成人发病为主的区域,除了要继续保持当地适龄儿童高水平的免疫覆盖率之外,要将工作重点放到城乡结合部居住儿童、流动儿童和大中专学生以及外来务工人员等麻疹发病重点人群上来,加强成人麻疹疫苗接种工作,避免因外来麻疹病例的输入波及本地易感人群进而导致麻疹疫情的蔓延。

(二)加强麻疹监测,提高麻疹监测能力和水平

各级医疗机构和区疾控中心要严格按照《全国麻疹监测方案》、《麻疹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年版)》及全国传染病自动预警信息系统等相关工作要求,进一步规范监测工作,提高监测灵敏性和特异性,同时及时做好麻疹疫情网络直报、个案调查、标本采集及实验室检测等工作,确保各项监测指标保持在高水平;同时,自年6月起,各单位要对单例麻疹病例严格按照麻疹暴发疫情规范开展相应调查、处置工作。在开展病例调查的同时,不仅要开展病例主动搜索,同时还要评估病例周围人群免疫状况,分析、确定可能发生暴发的范围和严重程度,寻找可能的危险因素和暴发原因,并对疫情向周边区域发生大规模扩散的风险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采取针对性措施,防止疫情进一步扩散。

(三)加强麻疹疫情分析及疫情应急处置

区疾控中心要定期分析麻疹疫情,根据疫情特点采取针对性措施。各单位要提高控制麻疹疫情的反应速度和处理能力,及时发现聚集性麻疹病例,快速做出以应急免疫为主的处置措施,将麻疹暴发规模控制在最小范围。必要时,启动相应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机制,加大干预力度。

(四)控制医院感染,消除传播隐患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严格按照卫生部《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要求,对具有发热、出疹等症状的患者进行预检分诊,同时对麻疹病例要严格进行隔离治疗,并加强陪护人员的防护和管理。区疾控中心要会同区卫生监督所依法加大对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以及现场控制措施落实情况的督查力度,及早发现并消除隐患。

(五)强化宣传教育,化解风险

各单位要以预防接种宣传日为契机,充分利用大众传媒,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健康教育活动,使消除麻疹相关知识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营造有利于消除麻疹工作的舆论和社会氛围。同时要开展舆情监测和风险沟通,积极应对来自各方面的负面信息,及时解疑释惑,澄清事实。

五、督导检查与考核评估

麻疹病人的护理措施第9篇

【关键词】麻疹发病率;控制措施

沙坪坝区地处重庆市区西部,全区幅员面积396平方公里,辖11个街道、12个镇和1个经济园区,人口84万。随着麻疹疫苗的推广运用和预防接种工作的深入开展,麻疹发病率大幅度降低,但2005年麻疹疫情开始回升,2007年麻疹报告发病率达32.25/10万。为了掌握沙坪坝区麻疹流行病学特征,探讨控制和消除麻疹的免疫策略,现将该区2005-2008年麻疹疫情资料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麻疹疫情资料来源于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NNDRS),监测资料来自麻疹监测系统(MSS),人口资料来自统计局。

1.2 诊断标准 依据国家技术监督局《麻疹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15983-1995)。

1.3 资料分析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麻疹监测系统软件,SPSS.10软件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麻疹疫情特征

2.1.1 流行强度 2005-2008年沙坪坝区共发生麻疹病例450例,麻疹年均发病率为15.09/10万,2007年麻疹发病率最高,全区共报告麻疹病例242例,发病率为32.25/10万。2008年,全区共报告麻疹病例111例,报告病例数比2007年下降了54.13%(表1)。

2.1.2 时间分布 2005年麻疹发病以4~7月为高峰,2006年麻疹发病有两个高峰,即4~7月和11~12月,2006年年末麻疹发病有翘尾趋势,2007-2008年麻疹发病均以1~7月为高峰。2007年每月均呈现较高的发病水平,2008年8月以后麻疹报告病例数迅速下降。

2.1.3 地区分布 2005-2008年沙坪坝区城区麻疹发病率均高于农村地区。2005-2008年城区共报告麻疹病例317例,年均发病率为19.13/10万,各年发病率依次为8.94/10万、7.55/10万、37.29/10万、16.65/10万;农村地区共报告麻疹病例133例,年均发病率为9.52/10万,各年发病率依次为4.11/10万、3.71/10万、24.38/10万、11.86/10万(见图1)。城区发病率高于农村,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59,P

2.1.4 年龄分布 2005-2008年

2.1.5 流动人口 2005-2008年沙坪坝区流动人口麻疹病例为171例,发病率为28.67/10万,流动人口主要集中在城区的城乡结合部、农民工子女学校和高校。本地人口病例数279例,发病率11.69/10万,流动人口与本地人口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1.139,P

2.1.6 免疫史 2005-2008年麻疹监测系统共报告麻疹病例450例,其中≥8月龄病例338例。在≥8月龄的病例中,接种麻疹疫苗“零” 剂次184例,占54.44%;免疫1剂次51例占15.09%;≥2剂次9例占2.66%;免疫史不详者94例占病例总数27.81%。2005-2008年8-12月龄儿童麻疹病例共85例,其中无免疫史76例,占89.41%。

2.2 对重点人群开展麻疹免疫接种 沙坪坝区是文化区,近年来流动人口大幅增加,沙坪坝区教委相继成立8所农民工子女学校,另有7所小学提供政策优惠,收读较多的农民工子女,2007-2008年对全区176所幼儿园、小学开展入托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工作,2008年5~6月对流动人口集中的农民工子女学校开展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工作。

3 讨论

3.1 麻疹发病原因分析 重庆市沙坪坝区2005-2007年麻疹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2008年采取各种免疫措施后发病率有所下降。疫情资料分析表明,麻疹病例多集中在4~7月份,即以春夏季为主,与田兴国[1]等报道麻疹以春秋季发病为主不一致,这可能与重庆市地区气候条件或其他因素有关。

从地区分布看,2005-2008年城区发病率显著高于农村地区,这与大量外来流动人口涌入,适龄儿童预防接种率低有关。城市人口高度密集和流动性增加了感染机会,流动人口居住和生活条件差,预防保健意识淡漠,免疫状况差,流动人口麻疹发病率高,是城区麻疹发病率高的重要原因。

从发病年龄看,

由于近年来流动儿童的不断迁入,免疫空白人群逐渐积累,使免疫屏障的保护力下降,免疫空白人群麻疹发病率高,是麻疹疫情上升的重要原因,这一点在农民工子女学校和有流动儿童借读的公办学校尤为明显。有的麻疹病例有明确的麻疹疫苗免疫史却依然患病,可能和疫苗冷链管理、接种针次或麻疹疫苗接种操作等有关。

3.2 控制措施

2005年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区提出2012年消除麻疹计划,卫生部2006年11月印发了《2006-2012年全国消除麻疹行动计划》。目前沙坪坝区麻疹疫情处于上升趋势,要有效预防和控制麻疹流行,建议采取以下措施:①进一步加强麻疹疫苗常规免疫工作,提高麻疹疫苗接种覆盖率和及时率,保护易感人群。实现消除麻疹目标主要是依赖高质量的常规免疫工作。应建立长效、可持续发展的机制,规范地实施国家扩大免疫规划,并进一步加强培训,保证常规免疫工作规范、高质量进行;②切实加强流动儿童扩大免疫规划管理工作。尤其要加强城区、城乡结合部、边远山区等薄弱地区针对流动儿童等重点人群的常规免疫工作,切实提高麻疹疫苗8月龄初种、18月龄复种的及时接种率,减少免疫空白人群。加大健康教育宣传力度,增强流动人口预防保健意识,提高预防接种自觉性;③继续加强入托入学查验接种证工作,作好重点人群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和查漏补种工作,消灭免疫空白人群,提高人群整体麻疹免疫水平;④重视成人麻疹预防接种工作,建议对高校学生和育龄期妇女接种麻腮风疫苗;⑤根据《全国麻疹监测方案》要求,提高监测系统敏感性,发现疑似病例及时进行调查,针对当前高发的麻疹疫情,根据实际情况加强调研分析,针对重点地区、重点人群及时采取应急群体性接种、局部强化免疫,避免疫情蔓延;⑥加强对预防接种人员的培训指导工作,接种人员应严格掌握疫苗储存、运输及疫苗接种操作规范,提高麻疹疫苗接种合格率。

参 考 文 献

[1] 田兴国,金宣华,褚彪.六盘水1997-2007年麻疹流行病学分析.华南预防医学,2007,33(2):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