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植物造景的应用研究3篇

时间:2023-02-22 11:05:53

关键词: 植物造景  应用研究 

摘要:植物造景在风景园林设计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提高风景园林的观赏性和整体效果,有助于凸显城市的文化特色和文化内涵,使环境更协调。

植物造景的应用研究3篇

植物造景的应用篇1

1植物造景在风景园林中应用的现状分析

1.1配置不够科学合理

植物的配置是否科学合理对风景园林设计的整体效果有重要的影响。园林景观工程中存在植物配置不合理的现象,影响了景观效果的整体协调性和观赏价值。例如,所采用的植物种类比较单一,致使园林规划设计的层次感不强;所采用的植物种类过于繁杂,导致搭配显得过于混乱,因为不同植物的生长习性、环境需求不同,植物无法协同生长;所采用的植物种类缺乏针对性,致使植物造景与周围的建筑物等不协调。

1.2生态保护意识不强

在景观园林设计规划中,未充分考虑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过分地追求异域风情和环境体验,选择使用罕见稀少、造型特异的树种进行植物造景设计,以致于出现植物成活率低,后期维护管养困难的情况,不仅影响了植物造景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的整体效果,也影响了整体环境的协调性,甚至会对周边小生境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和破坏。同时,受生态保护意识薄弱的影响,使得风景园林设计中对环境质量状况、生态效果等考虑不充分,影响相应设计方案的应用质量,给风景园林建设事业长效发展带来了阻碍作用。

1.3植物种类少

一些地处高纬度植物区划的城市,受气候条件、地形地貌的影响,可选择的适用植物种类较少,极大地限制了植物景观设计师的发挥空间,直接影响植物造景的整体效果。同时,某些风景园林设计中,由于对本土植物选择有所忽略,使得园林造景效果不显著,对其设计质量、潜在应用价值等产生了不利影响,间接地加大了风景园林设计问题发生率,制约其设计水平提升,相应的设计方案不够完善,应用过程中缺乏适用性。

1.4缺乏文化品位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过程中,还应综合考虑分析当地的风土人情等人文因素,提高园林景观的文化品味。但在实际规划设计过程中,未充分发掘植物文化内涵,致使园林景观缺乏文化价值,降低植物造景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整体应用效果。在此期间,由于部分人员对文化品位在风景园林设计及应用中的重要性缺乏深入思考,使得具体的设计工作开展不够科学,从而降低了设计方案的应用水平,给风景园林后续的作业计划实施效果产生了不利影响。

2植物造景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2.1烘托场地景观氛围方面的应用

科学合理地规划设计方案,结合场地自身的肌理,场地内建筑物、构筑物的体量、风格、材质等,多维度地思考植物造景围合出的景观空间以及所展现的效果,能提升景观整体的协调性、美感和效果。在植物造景作用下逐渐形成良好的景观氛围后,有利于丰富风景园林设计工作内涵,满足其设计质量可靠性要求,增强游客体验效果,且能为这类园林良好功能特性保持及设计思路拓宽等提供专业支持。因此,在加强风景园林设计、完善其设计方案过程中,应注重营造植物造景支持下的景观氛围,获取利用价值大的设计方案,进而使风景园林建设事业能够处于良好的发展状态。

2.2改造风景园林地形方面的应用

植物造景在风景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能有效地改造风景园林地形。如通过在不规则的、宽窄度不一致的道路两旁种植盆栽、花束等,解决道路不齐整的问题。通过在陡坡等地方,有针对性地种植特殊观赏性植物,可有效掩饰地形的缺陷,提高园林景观的观赏价值。

2.3保护风景园林环境方面的应用

植物造景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不仅需要提高景观的整体效果和观赏价值,还需要加强生态效益。通过科学合理地设计,促使生态环境更加平衡,更加协调。当植物造景作用下的风景园林环境保护效果增强后,可实现园林建设事业与生态环境保护事业的协调发展,不断拓宽设计单位在实践中的工作思路,使风景园林应用效果、设计质量等不受影响。

2.4园林组景方面的应用

植物造景在风景园林景观设计规划中发挥重要的组景作用,从而有效地增强风景园林景观的整体效果。例如,在道路两旁种植树木,在公园中种植草皮等地被植物,通过利用乔木、灌木等进行封闭性分隔等。当植物造景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组景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后,可使具体的设计工作开展更具针对性,为实现风景园林设计目标、拓宽设计思路及丰富设计内涵等提供参考信息,最大限度地降低设计问题发生率。

2.5突出风景园林的功能

植物造景在风景园林景观规划中的应用需要与整体的布局、规划相一致,要重点突出风景园林的功能性。充分考虑和分析当地整体环境、组景的整体效果等,进而科学合理地选择植物种类;充分考虑和分析植物生长习性,当地气候特点及变化规律等,选择更适宜生长的植物;根据整体布局需要,促使各区域植物整体效果更加协调。

3植物造景方法与注意问题

3.1注重时空变化

因为不同植物的生长环境、生长习性、生长区域、生长周期等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植物造景需要综合考虑时空的变化,严格遵守植物生长的自然规律,营造更有利于植物生长的环境。当风景园林设计工作充分考虑时空变化后,可使园林内的整体布局更加合理,实现对植物造景方法的科学使用,并使风景园林设计及应用有丰富的技术内涵,更好地体现植物造景方法的潜在应用价值。

3.2注重空间划分

植物造景需要科学合理地划分空间,要根据不同植物的生长规律,利用不同植物功能,促使风景园林景观的山水、植物、建筑物等空间布局更加科学合理。还可以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法和手段制造开放或半封闭的空间,促使园林景观更协调。

3.3合理设计独立与群体景观

植物造景具有不同的观赏性与实用性。一方面,植物造景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需要凸显植物造景的独立性,形成风景园林中比较独立的主要景观。另一方面,需要合理地利用植物造景衬托园林中的山水和建筑物等景观,展现独具特色的组景效果。3.4合理利用几何学造景在风景园林中科学合理地利用灌木、乔木、藤本等植物的线条、形态、色彩,促使其巧妙、科学的配合,有助于提高园林景观的整体美感和效果。为使其与设计更好地融合,需要科学合理地利用几何学造景,通过视觉上或图形的变化,不断增强园林景观的视觉感和园林景观的层次感。如苏州园林中常见的六边形、棱形及圆形构景。

3.5提高植物造景的科学性

植物造景需要不断提高其科学性与合理性,要强化总体布局,要重点突出风景园林的功能,要综合考虑地形地势、气候条件、周围环境等方面的因素,促使植物造景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更科学、更合理。在运用植物造景方法过程中,为了避免影响其应用效果,满足风景园林设计要求,也需要思考植物造景是否科学,切实有效地落实好设计工作,严格把控相应的设计方案形成过程,确保风景园林设计状况良好。

4提升风景园林设计中植物造景应用水平的策略

4.1加强植物造景应用效果评估

结合植物造景的功能特性及风景园林设计要求,积极开展其应用效果的评估工作,处理好植物造景应用过程中的细节问题,从而为其应用水平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避免影响风景园林设计效果。同时,应正确看待植物造景所发挥的作用,给予风景园林设计更多支持。

4.2合理选择植物

在完善风景园林设计方案、提升植物造景应用水平过程中,需要对其合理选择加以思考。在此期间,应重视环境适应性强、成活率高的本土植物栽种,并在精细化及创新理念的作用下,落实好相应的设计工作,使得风景园林设计目标得以顺利实现,保持植物造景良好的应用状况。

4.3提高设计人员综合素质

为了避免植物造景应用效果受到人员因素的影响,全面提升其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水平,则需要开展专业性强的培训活动,制定并实施奖惩机制,逐渐提高设计人员专业能力与基本素质。同时,当设计人员综合素质逐渐提高后,也能为植物造景在风景园林设计应用方面提供专业支持,不断提升其专业化设计水平,拓宽植物造景科学应用方面的工作思路。

5结语

综上所述,植物造景在风景园林设计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提高风景园林的观赏性和整体效果,有助于凸显城市的文化特色和文化内涵,使环境更协调。植物造景时要严格遵守相关规则,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影响因素,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促使植物造景在风景园林设计中更好的发展。

作者:董璐 单位: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植物造景的应用篇2

植物造景是指以乔木、藤木等树木和草本植物的外观和层次结构为基础,通过修剪调整等多种表现手法,充分发挥植物的形体自然美,通过植物的分布搭配为人们带来视觉冲击,以这种方式创造具备一定审美价值的园林景观[1]。作为风景园林中的重要因素,植物造景可将园林设计的整体效果进行优化,使其在绿化环境的基础上更具观赏价值和艺术性[2]。本文对植物造景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问题及应对策略进行分析。

1植物造景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意义

1.1体现层次感

植物造景可对园林的整体地形进行修饰,借助各种技术手段进行艺术渲染,提升园林的整体层次价值。在园林设计中将乔木、灌木等植物相结合,建立错落有致的造景工程,提升园林整体设计感[3]。

1.2提升艺术观赏性

随着绿色环保理念的提出,人们对绿色生活的认知日渐提升,风景园林中植物造景技术的应用,可在促进城市绿化,满足绿色生活需求的同时,提升风景园林的观赏价值。园林相关设计人员,根据不同植物的特点设计搭配方式,充分发挥植物的形体美、色彩美和线条美。将不同颜色、不同种类、不同生长周期及不同外观形态的植物完美融合至风景园林中,形成植物与园林的和谐统一,在对园林整体起修饰作用的同时,可保证园林空间的合理使用。

1.3改善生态环境

缺乏植物的园林在雨水天气的影响下易发生泥石流和山体滑坡。充分利用植物造景技术的园林,在提升园林多元性层次化和观赏价值的同时,利用植物根系对土壤的固定作用,可有效缓解水土流失问题,从而降低泥石流、山体滑坡的风险。此外,植物对空气中灰尘和颗粒状物质具有吸附作用,可有效调节太阳能辐射,从而改善风景园林的生态环境。

2植物造景在风景园林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2.1植物配置缺乏合理性

植物作为风景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配置方式对景观的质量效果可产生直接影响。部分设计者忽略这一因素,仅凭借平面图纸制定设计方案,缺乏实际调研,植物的配置不能与周围建筑主体融合,在观赏中表现突兀[4]。在风景园林的设计过程中,植物种类单一可导致园林景观单调且缺乏审美价值;植物种类过多,会显得布局缺乏合理性,导致园林杂乱,缺乏美感。同时,植物种类繁杂也会因植物的生长周期不一致导致无法协同生长,对园林景观的长远观赏价值产生负面影响。

2.2生态保护重视度较低

当前风景园林设计中,设计人员普遍追求创新,为追求设计效果,往往忽略了植物的生态保护功能。部分设计师在园林设计中引入大量成本较高的稀有植物,虽外观独特,具有一定设计感,但若缺乏专业维护和修养,稀有植物将大规模死亡。为取得标新立异的效果,部分设计师在园林设计中引入外来植物物种,将国外的园林设计元素融入到本地园林设计中。盲目引入外来物种,可能对本地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因后期维护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可能增加园林设计成本,若引进的植物不能很好存活,将造成资源浪费。造景中若没有考虑到植物的必需生长环境是否与当地气候一致,在景观设计中直接将植株进行移栽,部分植物可能因无法适应当地气候而死亡。

2.3文化品位有待提升

当地的文化特色与城市的文化品位可在风景园林中得到体现。在实际园林建设中,部分风景园林设计植物造景追求创新,追求经济效益,忽视了园林在体现当地文化特色方面的影响,导致园林设计过于简单,缺乏审美价值,失去文化内涵展示功能[5]。

3植物造景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原则

3.1生态原则

园林设计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需重视园林生态原则。园林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当地的气候环境因素和地形条件因素,选择适合当地气候的植物进行造景。在园林设计中除需要考虑审美价值外,还应充分考虑植物的生长特点,尽量将植物配置在适合的生长环境中,保证植物能够健康生长。

3.2审美原则

园林设计应充分考虑植物与周围建筑光源色彩方面的和谐,要求植物的色彩造型与建筑主体建设的色彩和造型融合一致。

3.3平衡原则

植物造景整体与建筑群之间平衡,植物间色彩搭配平衡,植株高矮搭配和植株叶片大小平衡,植物生长环境生长周期平衡,实现以上因素间的平衡,才能保证风景园林设施错落有致,体现出较高的观赏价值。

3.4季节相宜原则

植物的茂盛程度、形态和色彩会随季节变化发生改变。园林设计需掌握植物的生长特点,遵循四季相宜原则。需要根据植物生长周期、后期维护难易程度进行植物的选择,并根据各种植物的季节变化特点进行排列,保证观赏者在各个季节均可欣赏到不同类型风景。对观赏周期较短的植物可进行人工干预,适当延长观赏周期,并重视植物的日常维护工作。

4植物造景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措施

4.1合理进行植物配置

园林实际植物配置中,应发挥每种植物的特色,根据植物本身特点与周围环境相互搭配,借助植物自身的生物特性、季节变化特点及园林地貌、地形条件进行植物排列。在设计前,设计师应进行实地调研,对当地气候环境、地形环境、周围建筑、园林的生态审美价值进行考察,制定最适合当地环境的设计方案。植物配置具体措施,见表1。

4.2重视生态环境保护

园林植物配置中,植物的选取应充分考虑植物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因城市空气污染,土壤环境理化性能较差等因素不利于园林中植物的生长,因此在植物选择中,应以适应性较强的本地植物为首选。当需要引进外来物种时,在平衡植物造价与生态环境平衡的同时,应充分了解植物的生长特性及是否会对当地物种平衡造成破坏。外来物种、稀有物种引入后,应根据其生长特性为其营造出一个可持续健康生长的环境,并加强看护和后期维护。

4.3丰富园林文化内涵

各地区自然资源、地域文化、历史文脉存在差异,园林绿化应因地制宜,充分结合当地自然、人文资源,融合当地文化特色。例如,苏州园林优雅精致的园林风格就是当地江南水乡气质的延伸,独特的文化特色使苏州园林成为中国园林典范。在制定景观设计方案之前,设计师应进行实地调研,充分了解当地文化特色,结合当地植被、气候特色选择性设计园林主题文化,在结合当地文化特色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5总结

植物造景不仅表现在优化城市环境,对提高空间协调度和完善内部环境,增强园林设计的合理性方面也发挥重要作用。针对植物造景在风景园林设计中配置不合理的问题,从植物季节变化特点、植物观赏期、园林地形地貌、植物互生互惠等角度改善。针对缺乏生态保护性的问题,可通过加强外来植物物种筛选、加强维护等措施改善。针对文化品位较差的问题,可通过提升设计师园林设计融合文化特色意识,加强实地调研,设计园林主题文化等措施改善。多角度多方面进行改进,提升植物造景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水平,为打造优秀园林景观设计奠定基础,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稳定发展。

作者:黄智杰 单位: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植物造景的应用篇3

时至今日,温饱不再是困扰社会群众的主要问题,自我国实现全面脱贫以来,民众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对生态环境愈发重视。而植物造景作为园林设计的重要方式之一,则要求相关设计人员能够根据当地民族特色,充分调研当地民众的生活习惯和兴趣爱好,从而在充分融合当地文化色彩的基础上,利用植物造景方式,打造出针对性强、艺术性高且符合当地民众审美的风景园林。同时,在保证园林整体设计合理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植物造景的优势,提高风景园林的艺术氛围。

一、植物造景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意义体现

(一)提升风景园林的艺术观赏价值

随着我国大力提倡绿色环保理念,人民群众对于绿色生活、绿色环境的要求和认知越来越高,而将植物造景技术运用于风景园林中,不仅能够绿化城市,满足群众绿色生活需求,而且能够将风景园林更好地展示在人民群众面前。相关设计人员通过对不同植物的设计搭配方式,充分发挥相关植物的体积、存活率、观赏性角度优势,以此发挥风景园林的观赏艺术价值,确保植物造景能够完美融合于风景园林之中,最终形成植物造景与风景园林的高度统一。另外,相关设计人员可采取一些当地著名的植物作为植物造景原材料,利用特殊植物打造出具有当地民族特色的风景园林,拉近风景园林与广大群众的距离。植物造景能够对整个风景园林起到美化效果,并且具有极强的可塑性,设计师可通过改变植物造型,将植物造景运用于风景园林中,提升风景园林的观赏价值。

(二)充分体现风景园林的多元性

笔者经过对大量风景园林进行实地勘察研究发现,部分风景园林建设初期对植物造景技术运用不足,导致风景园林整体缺乏多元性、层次化。从观赏的角度看,过于单一化,并且由于园林缺乏植物,部分风景园林存在山体滑坡、泥石流的风险隐患。而部分充分利用植物造景技术的风景园林不仅体现了其多元性、层次化,而且由于植物根部分布在土壤中,能够起到加固土壤、防止泥石流和水土流失的作用。另外,植物造景还能够改变风景园林生态环境,给整个风景园林注入生机,凸显出园林内部山石的美感,能够有效丰富风景园林艺术美感和艺术形态。

(三)造就独具一格的风景园林组景效果

风景园林的自然生态环境固然是一种园林艺术的体现,但由于自然生态下的园林过于杂乱,若不加管理,不仅降低园林的艺术观赏效果,而且不利于风景园林多元化的设计理念。而将植物造景融入到风景园林设计之中,可以有效发挥风景园林中人工造景的艺术氛围。设计人员经过对园林采光和当地降水量的分析把控,可以让相关植物获得更好的采光效果,同时净化当地空气,促进当地生态环境的发展。除此之外,植物造景能够有效防止水土流失问题。例如,在园林的一些蜿蜒小山路的周边种植一些独具特色的植物,在防止水土流失的同时,能够吸引游客注意力,给游客留下深刻印象。在风景园林内一些比较空旷的地方,设计人员可以设计一些形色各异的灌木丛,通过修正灌木丛形状,绘制出当地图腾或汉字,增加风景园林的观赏艺术性。

二、植物造景存在的问题

(一)植物搭配不合理

绿化造景的基本要素是植物搭配,搭配不合理将直接影响整个造景的整体效果。植物搭配不合理主要表现为选择植物种类单一化,从而影响整体的规划效果。另外,单一追求创新,滥用或者乱用植物类型,多种植株拼凑,只为快速达到既定造景效果而忽略植株生长需要,忽视造景与周围环境的融入性,忽略造景所选植株的季节性以及特色性问题。

(二)忽略生态保护性

近年,多例植物造景设计忽视生态的保护原则,单纯为了创新性,耗费大量资金选择国外稀有植株,只是为了满足绿化景观的观赏性,而忽视了植物实用性以及自身的功能性。另外,外来物种的异地成活率较低,造成资源浪费,影响整个园林景观效果。

(三)缺少文化品位

园林绿化造景需要符合当地文化特点,能够体现当地的文化。而大多数的园林造景设计较为简单,只为达到绿化目的,而忽视当地文化品位和文化内涵的体现。另外,还有小部分设计追求新颖,以致于忽视文化展示,选择植物或者造景与当地文化不和谐。

三、植物造景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一)创造和谐的生态景观

植物造景设计时不仅要兼顾实际使用功能,而且要体现园林景观自身的生态应用价值、美学观赏价值以及经济观赏价值等。植物类别选择时需结合实际情况,综合上述因素加以选择,如果园林绿化景观或者造景选择植物较为单一,或者选择同类、同色植物,则无法满足上述要求,需使用多种、多色植物加以混合造景。另外,植物的栽种密度、错落位置对植物的生长速度也会产生一定影响。那么在造景设计时需要结合植株的生长习惯、形态以及养护要求等原则加以选择,这样才能构造出符合透视形态变化、光线折射变化等不同视觉享受的园林景观。除此之外,还需注意园林景观绿化植物造景时可采用循序式、借鉴自然式、规则式或混合式造景技术。

1.自然式植物造景。自然式植物景是在造景时将植物与周围的生态环境、植物与植物之间融合、协调,以一种接近自然的形态,满足美化园林、造就景观的最终效果和绿化目的。例如选择的植物类型、植物种植密度必须符合自然原则,密度及种类之间的差异可借助分层种植等方式,以此带给观赏者接近自然的视觉感受。园林绿化景观带中所用植株稀疏错落,或者所选植物春夏繁花交替,带给观赏者的意境必然有所不同,在远近错落、繁花交替的同时,搭配一些小型的灌木或者草本类植物,升华整个造景的主题意境。

2.规则式植物造景。规则式植物造景是将植物以规则图案种植,中规中矩的连片式造景方式为观赏者带来新的视觉冲击,例如按照规则连片种植薰衣草,待花开时花海的荡漾为观赏者带来新的冲击和壮观的美感。

3.混合式植物造景。混合式植物造景是一种将自然式与规则式相互结合的造景方式,体现在局部区域绿化造景规则化种植,以规则性带动观景者的感官。混合式造景则以植物类别、数量以及层次营造丰富多彩的景观带,两者合二为一,层出不穷,多种感官变化,给人们带来新颖的观赏性。

(二)凸显地域特色

造景设计还需提升当地文化特色。在绿化景观规划中结合当地特色物种进行设计。不仅能够节约绿化造景成本,而且能够提升整个地域特点,升华整个景观设计的效果。例如依照工程所处地点的环境要求或者当地历史文化特色,强化环保理念,引入可再生或循环式资源,提升当地景观的地域特色化。绿化的同时还需考虑当地生物的多样性,以科学合理的方式使用植物。不仅体现植物的自然美,而且可以确保整个造景设计的和谐美和自然环境的生态平衡。

(三)确保造景植物多样化

园林绿化景观设计还需以实际效应出发,保证造景植物多样化。科学合理的园林绿化设计不仅带给人们视觉上的享受,而且遵循植物多样化、生态平衡化等原则。园林绿化设计就是坚持建立科学合理的生态环境,提升人们周边生活环境的中心思想。在前期的绿化景观设计时就需要使用大量种类繁多的植物对造景区域进行规划,满足环境美化的同时还需考虑植物自身的习性、特点,以多样化搭配来造就一个合理性、科学性、综合性的绿化循环生态体系,满足园林绿化,实现改善人们生活环境的基本目的,确保植物多样化生长。

(四)提升绿化景观造景科学性

植物造景不仅要考虑园林景观的功能性、整体性,而且需提升植物造景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因此,植物选择时需以当地气候、土壤为基础,结合周围环境,明确整体造景效果,选择并使用合理的绿化植物。另外,在植物造景过程中,还需要明确时空变化以及植物造景生长规律,体现植物美观,按照生长需求进行合理布局。四、结语景观园林设计中植物造景是其中必不可少的构成要素,也是整个城市凸显自身魅力、营造生态化、和谐化环境的关键要素。伴随经济的不断发展,资源紧缺、土地资源紧张化、环境逐步恶劣等现状,提示生态园林建设的重要性。生态园林建设不仅是解决日益恶化的环境问题的重要方式,还能凸显城市文化,构建和谐的生活环境。目前人们对于园林绿化凸显的生态效应以及景观效应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园林绿化设计中,需结合周边环境,从实际出发,结合现有的绿化技术,依附植物自身的特色以及优势,以鲜明合理的表现方式,丰富城市形象,构建美好的景观形象,打造适宜人们生活的绿色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何进,张云峰.植物造景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评《园林植物造景与设计》[J].植物学报,2020,55(04).

[2]崔仁泽,何宁,柏荣号.植物造景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探析[J].建材发展导向,2019,017(010).

[3]刘胤秀.植物造景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探析[J].花卉,2019,000(002).

[4]鲁璇.植物造景在旅游景区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当代旅游,2020,18(29).

[5]李雪.植物造景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探微[J].绿色环保建材,2020(04).

[6]王永志.植物造景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探析[J].吉林农业,2019,453(12).

[7]王辉,罗佳,钟荟.植物造景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运用分析[J].智库时代,2019,000(011).

[8]陈泳泽.植物造景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探析[J].花卉,2019,000(018).

作者:薛霞 单位: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园林绿化和林业发展中心

优秀范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