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公立医院的内控管理机制

时间:2022-12-12 10:05:59

关键词: 公立医院  内控  管理 

摘要:内部控制的制定、执行科学与否,直接关系到医院能否实现规划目标。内部控制要求医院将近期目标和长远规划相结合,在单位经济领域中做出符合规划的要求,有利于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策略选择。

公立医院的内控管理机制

公立医院的内控管理篇1

引言

内部控制评估机制要针对医院构建的免疫系统进行,为改善医院内部管理上存在的问题提供保障。当前,公立医院的内部控制评估中缺乏量化评估体系,医院内部对内控制度的认知和实际开展的管理操作有很大的差异,导致各部门主管和管理层无法推动内控管理制度的有效落实。内控制度作为保障医院管理规范水平以及促进医院合理运行的重要措施,对推动医院的健康稳定发展有重要意义。

一、公立医院构建内控管理制度的意义

(一)合理应用资源从而减少管理的成本

随着医疗改革的发展和创新,分级诊疗的应用以及各项改革对策的实施,导致医院管理上存在很多的问题需要解决。公立医院要推动自身可持续健康发展,就要合理的应用医院有效资源构建监督控制机制,充分评估经济增长水平来合理地应用医疗资源,医院内控制度的构建能够调动各个部门工作的积极性,促进各部门的沟通交流,形成相互监督相互支持的管理机制,充分利用资源来减少医院的发展成本。

(二)有利于提高公立医院的运行效率

随着新医改的应用促进了各项医院管理政策的完善,也支持通过社会力量提供非营利服务,形成投资方式和投资主体多元化的医疗改革机制,非公立医院在医保定点、科研立项、监督管理等与公立医院有相同的待遇,因此,公立医院的发展面临越来越大的竞争压力,通过促进医院内控管理制度的完善,能够及时发现公立医院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充分调动公立医院的优势,提高服务质量以及服务效率[1]。

(三)有利于规范公立医院的经济活动

将内控管理制度贯穿在整个医院的管理过程中,能够针对医院管理前后的经济活动实施全面管理,及时评估医院内部控制以及风险防范机制上存在的问题,制定合理的改善对策,有效控制管理对策,预防违规违法以及贪污舞弊等问题的发生,从而保证医院经济活动的顺利进行,提高经济活动开展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四)能够满足公立医院的发展目标

构建医院内部控制的管理机制,有利于促进医疗机构的改革,并且构建完善的内部治理手段。公立医院通过促进内控管理机制的优化,能够让医院明确各项管理制度,并将工作责任落实到个人,做好岗位明确划分和职责分配,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责任心,促进各部门的配合与沟通,促进经济活动有效开展,对提高公立医院的综合实力有重要意义,还能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安全、有效的医疗服务,对实现公立医院的发展目标有重要意义。

二、公立医院的内控管理机制的应用目标

公立医院通过开展内控管理机制,能够快速明确公立医院的发展目标,设计完善的内控管理机制,要根据公立医院的特点以及单位内控管理目标来制定有效的管理对策。

(一)设置发展目标

公立医院主要为广大群众提供优质的诊疗服务,属于非营利机构,公立医院的内控管理目标的构建有利于提高医疗服务效率和质量,对提高医院的公益性有重要意义,也能为人民群众的就医提供便利,对保障社会福利有重要意义。

(二)设置基本发展目标

公立医院的内部控制要根据行政单位的内控管理目标为基础进行设计,要推进经济活动有序开展,合理应用医院资源,保证资产的安全并且全面记录财务信息,避免出现腐败或舞弊问题,提高公立医院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三、公立医院的单位层面内控制度应用现状

(一)内控组织管理的架构

要保证公立医院的内控制度构建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就要构建以医院领导为主的内部控制管理小组,将财务部作为内控制度规范工作的指导部门,主要工作是制定内部控制工作的管理方案、推动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实施,要针对内部控制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制定完善的内控制度工作报告,还要对医院其他工作内容实施有效管理。纪检部门、人力资源部门、后勤部门以及药学部门等作为医院的重要组成,都要参与到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保证内控管理内容的规范性。

(二)内控管理机制的构建

要推动内部控制制度的应用,公立医院要构建《医院内部控制规范工作要求》,针对内部控制的工作目标、工作内容等给予明确的要求。内部控制领导小组要组织各部门的人员学习内控制度的相关内容和政策,医院各个部门需要根据标准构建完善的管理制度、明确岗位职责、制定妥善的工作流程[2]。根据国家政策以及法律法规等内容的变化进行管理机制的完善。制定完善的制度、明确工作职责等手段需要多部门合作完成。在内部控制制度的应用环节,医院要将内控流程和关键点嵌入到医院的信息系统中,通过信息技术来开展医院内部管理。

(三)内部控制工作的实施

第一,医院要推动内控制度的完善,从而构建完善的内控管理机制,随之根据我国相应政策的变化来实施制度内容的修改,在实际工作阶段按照执行制度促进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并且针对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进行分析,制定合理的内控制度管理对策,有利于保证内控制度的改善和优化,对促进内控管理机制的有效运行有重要意义。根据行政事业单位的内控管理机制,明确医院各部门的职责,注重医院管理质量的提升。对部分经济业务的工作流程进行分析,找到管理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制定有效的防控对策。根据分析结果针对管理内容进行完善,明确各项工作流程,提高工作质量。第二,持续针对内部控制管理的相关岗位人员开展内控管理知识和管理技能的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利于提高医院内部控制管理效果有极大的促进效果。为了保障医院内部控制管理的重点岗位人员的工作能力,医院要给予人才开展专业的培训,保证管理人员能够结合医院的运行情况以及相关政策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还能促进国家政策制度的落实。第三,制定医院内部控制管理的持续完善的管理模式,可以利用PACD循环管理手段,推动医院内控制制度的完善。通过前期内控制度的应用,医院初步形成了内控工作模式,随着公立医院的运行和发展,内部控制管理制度也处于持续完善的阶段,有利于管理经济运行的预算数据,还能构建完善的医院管理制度,从而明确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按照管理制度针对经济活动的经营流程进行明确,还能针对医院内部管理中的经济活动涉及的数据进行管理,制定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规划,推动管理机制的完善[3]。

四、公立医院单位层面内控管理制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单位领导的重视

根据《行政单位内控管理制度规范》中的内容可知,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在构建内部控制机制以及落实上负担极大的责任。当前,公立医院的管理通过党委书记领导的院长负责制,由于医院的院长和党委书记基本都是临床治疗方面的专家,因此,在管理上缺乏经验,还有一些院长和党委书记身兼数职,因此,在工作中会将临床工作放在第一位,从而无法对医院内部管理给予过度重视。

(二)信息化程度较为薄弱

医院当前处于快速发展的进程中,信息化建设规划不够完善,由于信息化建设的预算较差、缺乏专业的人才等都是导致医院信息化发展受阻的主要因素,也会导致医院信息化建设中出现多系统并存的情况,导致信息被孤立无法与各项系统数据结合起来,导致医院经营业务的信息化发展受到影响,无法应用信息系统来针对单位层面的内控制度的应用提供保障。

(三)监督效果应用较差

根据行政单位内控管理制度应用的经验,单位要构建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从而无法针对内控管理对策实施有效的监督和评估。监督部门以及监督管理的岗位需要定期或不定期的针对内部管理制度实施检查和管理,及时发现内部控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制定合理的改善对策[4]。当前,我国对医院内部控制管理的监督较为落后,一般是进行年度监督和总结,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内部控制报告等资料的上报。目前很多公立医院都设置了监督评估部门,不过单位层面的监督和评估也仅仅停留在制度层面,监督和评估措施无法落实。由于缺乏完善的监管力度,导致公立医院的内部控制管理无法得到深入的发展,因此管理效果无法保障。

五、提高公立医院单位层面内控管理的有效措施根据公立医院单位层面的监督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制定合理的改善对策。

(一)要加强对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视,促进内部控制管理体系的构建

医院领导要加强对内部控制管理的高度关注,认识到内部控制管理在医院发展中的意义,是保证公立医院实现内部控制效果和管理目标的基础。医院领导人员必须对内部控制管理理念有全面的了解,促进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的构建,实施顶层设计促进管理体系的完善,保证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有序实施。同时还要提高管理人员对内部控制管理对策的认知,通过积极培训、合理的布置工作任务手段将内部控制管理理念传递到公立医院每个员工的思维中,从而能够加强公立医院所有工作人员对内部控制管理的认知,保证各项管理对策的落实。

(二)应用信息技术促进内部控制管理的应用

医院的信息化建设得到迅猛的发展,各项工作都朝着信息技术的方向进步。医院要注意提高信息化建设的预算比率,重视在信息建设方面资金的投入,对培养医院信息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有重要意义,保证内部控制管理机制的落实。在实际操作环节,还要加强医院信息化建设规划进程,将公立医院单位层面的内部控制管理的各个措施与信息系统结合起来,保证各项数据的对接和融合,使各系统数据都能得到合理的应用,以促进信息技术得到最大限度地应用,提高数据的真实性,且保证数据为内部控制管理开展奠定基础[5]。

(三)构建内部控制管理的监督评估机制

公立医院的单位层面内部控制管理的落实需要先构建完善的监督和评估机制,通过有效的监督和评估机制,才能保证各项内部控制管理对策合理应用。监督和评估机制要从上而下的推动实施,医院内部审计部门需要定期针对内部控制管理规范流程的应用情况和实施效果进行评估,从而推动内部控制管理的完善。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公立医院内部开展的管理实施监督,制定针对性的手段检查单位层面内部控制水平的评估,保证内部控制管理得到积极的完善。通过有效的内部控制管理对策的应用,对保证医院资产应用的安全性,保证医院工作效率及提高管理效果都有重要意义,还能切实提高公立医院的医疗服务水平,推动各项医疗技术的合理应用,从而提高医院在市场环境下的竞争力。公立医院单位层面的内部控制管理作为内部管理的重要组成,应用水平和应用程度直接影响了医院内部控制管理的质量[6]。医院只有积极的提高单位层面内部控制管理水平,才能构建内部控制的落实水平,促进监督评估机制的完善,更好的应用信息化技术推动医疗业务的高效、稳定的实施,提高医院的整体服务效率。

(四)加强对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管理的宣传

要针对公立医院单位层面的人才实施合理培训,医院各部门的领导要认识到内部控制管理对策的重要性,同时也要明确各部门在内部控制管理所负担的责任。对业务层面的人员实施培训,主要包括内部控制知识、内部控制操作技能的培训,还要针对新制度和操作规范进行明确,加强对医院的工作人员加强宣传,让管理人员以及各个部门工作人员都能认识到内部控制管理的重要性。

六、结语

构建良好的内部控制管理对提高单位经济业务水平有重要意义,还能针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避免风险因素带来的影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对策的应用,公立医院的内部控制建设也在此基础上得到积极的发展,不过内部制度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由于公立医院的工作性质比较特殊,如何在新医改的情况下建设内部控制管理体系是保证内部控制管理措施得到落实的基础,能够有效控制风险因素,提高管理的效果。

作者:迟丽 单位:潍坊市人民医院

公立医院的内控管理篇2

引言

在公立医院的管理体系中,建设完善的财务内控体系属于最关键的构成内容。医院建立内控制度,有助于对预算计划之前的情况进行调整,并在动态化联系中通过财务部门的信息反馈,输入、加工数据,避免偏离财务预算目标的情况,达到良好预算执行效果。公立医院要持续优化内部结构体系,还需要提供高质量的服务,落实运行监督管理机制。以完善的财务内控制度为核心依托,从传统收支管理转变为资本运行管理工作,并且从被动的风险处理变成提前做好财务风险评估与预测工作,建立约束力较强的内控运行机制。财务负责人要做好收支、报销、预算等方面的工作,还要对经济活动进行监督与调节,以此实现资源科学化配置目标,组织科学化的经济活动,达成医院现代化转型改革发展目标。

一、公立医院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核心作用

公立医院做好内部控制工作,主要就是为了顺利达成长期经营发展目标,确保经济活动的可行性与经济性。在内部实施有效的管控方法与策略,主要从自我规划、自我管控、自我调整等方面入手。做好有效的医院财务内控工作,可以确保资产使用安全性、获得真实的财务数据与信息,具体作用如下:首先,获得完整、真实的财务信息,财务信息能将公立医院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直观地展现出来,具有社会性特点,也是优化配置社会资源的基础依据,能为会计信息使用者做出科学化决策提供相应的参考依据。以真实的财务数据为核心,充分了解公立医院的实际管理情况,建设内控系统,并以财务信息作为关键的支持,保证相关负责人可以对财务风险进行预测与评估。其次,以建设完善的内控体系为基础,并保证医院内部资产使用的安全性,避免产生腐败、徇私舞弊的风险。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资产安全则是促进医院稳定运行的关键。在建设完善内控体系的同时,实现医院可持续发展目标,达到良好的管控效果,提升综合管理水平。最后,持续完善医院的医疗体制[1]。医疗体制的持续改革与优化,促进了公立医院的稳定长远发展。在实施财务内控机制的过程中,不断优化各项财务管控工作,确保与医疗体制改革相关的制度贯彻到实处,相关人员了解政策的变化,并做好监督约束工作,使得决策人员能获得更多可参考数据,并为群众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二、公立医院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存在的核心问题

(一)内部控制的建设主体部门不明确

在公立医院的内部控制建设过程中,一般都会成立公立医院领导层构成的内控建设领导小组。基本职能就是负责开展公立医院的采购活动、财务活动、资产管理活动、纪检监察活动、内部审计活动、药品采购活动等。还要将重心放在医院内部控制阶段的收支业务控制、政府采购业务控制、预算目标控制、资产管控、合同管控等方面的工作上,实行动态化的管理与监督,落实配套的财务内控机制[2]。但就实际情况进行分析,许多公立医院都没有明确规定工作小组的核心职能,导致领导小组成员进行日常监督工作时可能面临一定的阻碍。

(二)关键岗位轮换机制不能有效实施

公立医院建立完善的内控体系,需要贯彻内部控制关键岗位轮换机制,确定轮岗的周期。若单位不具备轮岗的条件,则要提出专项审计的策略。公立医院要建设内部控制关键岗位责任制,并对岗位分工与工作职责进行区分,还要落实岗位不相容机制,发挥出互相约束与监督的核心作用。财务内控的关键岗位如下:资产管理岗位、内控监督岗位、采购业务管理岗位、预算收支管理岗位等。公立医院要对财务内控体系的关键岗位实行岗位轮换制,避免出现贪污舞弊的风险问题,凸显出财务内控体系建设的核心作用[3]。但就实际情况进行分析,部分公立医院针对建设项目管理岗位、收支业务管控岗位、预算编制岗位,没有实行人员轮换制,甚至出现一人多岗的情况,进而导致财务内控体系的约束作用无法发挥出来。

(三)预算管理工作有待完善

公立医院开展预算管理工作,有助于对财务工作流程进行把控,医院内控制度体系的建设也能顺利推行。而在确保预算编制工作顺利推进的条件下,才能保证其他方面的控制工作顺利推进。但就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公立医院进行预算管理,可能出现预算编制缺乏科学性、预算执行力不足等问题。另外,在内部控制工作实施的阶段,执行成本也超出预期。基于此,公立医院就会采用减少成本投入的方式,但是可能会使得医院经营活动缺乏资源支持,无法更加精确地开展财务内控工作。

(四)内部监督机制缺失

公立医院在实际的内控制度建设环节中都会设立单独的内部监督部门,并对财务内控执行情况、管控效果进行科学化评价。但受到许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公立医院还存在内部监督人员数量较少的情况。一般来说,医院内部监督人员没有形成良好的财务管控意识、经济管理意识,而内部监督机制缺失,也可能引发一系列的风险问题。

(五)外部监督无法有效实行

公立医院不仅要做好内部监督工作,还要接受外部相关部门监督。主管单位例如审计部门、财政部门、纪检部门等,在日常的工作中都需要对公立医院财务内控体系建设情况进行监督。在开展监督工作的阶段,相关部门仅仅关注医院财务监督,忽视了其他方面的监督检查效果,如内控绩效成果,使得外部监督的核心指导作用没有发挥出来。

三、公立医院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思路

(一)顺利执行医院预算总体目标

当前,在我国的医疗系统中,已经开始执行新会计制度、财务制度,并且对公立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会计核算工作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在全新的医院财务制度中,充分体现了公立医院公益性特点,做好医院的成本核算工作、收支管理工作,实现了医疗成本、收支核算、归集核算体系等方面的创新与改革。第一,公立医院财务部门与医院决策层要了解财务内控目标,还需要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制定新财务会计制度。公立医院财务管理部门要结合新制度提出的规定,提出定向补助、核定收支等预算管控方法,并对上一年度的预算目标、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分析[4]。结合当前年度公立医院的战略发展计划、预算年度的增减原因,对本年度收入预算进行编制与测算。第二,对于公立医院的收支情况进行分析,具有开支项目较多、现金流量大、类型众多的特点。而完成支出预算的编制工作,主要包括项目支出预算、基本支出预算。在预算执行阶段,要对预算目标与执行情况进行分析比对,还要尽早发现存在的误差,提出配套的解决策略,达成预算目标。第三,在年终的时候,公立医院财务管理部门要结合财政部预算编制的要求,完成决算编制工作。财务人员要进行预算执行结果的分析与考核,并将预算计划执行、预算目标达成情况、成本控制目标等情况反馈给领导层,进而做好公立医院财务内控制度的考核与评价,并顺利达成预算总目标。

(二)做好关键岗位轮换工作

公立医院建设完善的财务内控体系,需要全面了解内控体系的基本岗位职责。在全面了解内控体系建设关键内容的同时,确定岗位核心职责,并对员工的岗位职责进行区分,以职责不重复、岗位不相容为核心原则,做好关键岗位的控制工作,避免一人多岗的情况发生。公立医院在确定了职位以后,要进行合理化的划分。对于重要的财务岗位,则要提出岗位轮换方法,确定岗位调整的周期,并对关键的财务负责人进行岗位轮换,避免徇私舞弊风险问题发生。如费用入账、稽核、会计档案保管以及债权债务账目登记工作,不能交给出纳人员兼管,货币资金印鉴必须由两人在不同地点妥善保管等,并定期安排人员开展医疗器械设备、药品明细账目的清查工作。在此阶段,公立医院还需要立足于基本情况,尽早发现轮换岗位可能面临的问题,提前做好交接工作,避免影响工作效率,针对于存在漏洞的部分,尽早提出解决方案。

(三)完善医院财务内部控制体系内容

公立医院建立完善的财务内控体系,主要是由风险控制、会计控制、组织控制、内部审计工作构成的。在内控建设的环节中,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内部控制组织建设情况;内控机制建设情况;内控制度建设情况;内控队伍建设情况;内控流程建设情况。业务层面则需要关注:预算管理情况、收支管理、政府采购管理、资产管理、建设项目管理情况、合同管理情况、医疗业务管理情况、科研项目与临床试验项目管理情况、教学管理情况、互联网诊疗管理情况、医联体管理情况、信息系统管理情况。而组织控制与内部控制属于最关键的构成内容,内部审计也发挥着评价、监督、改进的核心作用。其中会计控制工作、风险控制工作、组织优化都属于最关键的组成部分,在各项活动中也需要以预算管控为核心。以相互分离、制约的原则为核心,确定会计事项审批、经办人员、财务管理人员的核心工作职责。在开展各项业务活动的阶段,严格执行医院财务规章制度,开展资金盘点工作,并需要对资产保管与记录情况进行明确分工,有效地保障资产使用的安全性以及完整性。在持续改进医院内部财务管控体系的基础上,做好财务内控制度的定期评价工作,纠正存在的偏差与不足之处,实现内控管理机制创新改革的目标。

(四)建立内部审计机构

第一,公立医院的财务人员、医护人员都需要形成良好的内控理念,还要真正达成共识,并促进内控制度的建设,提出优化内部审计机构的策略。对于医院财务决策人员来说,要结合医院的基本情况,制定与国际发展接轨的财务内控体系,优化现行的财务内控机制,开展系统化、标准化的内控工作,设计可操作性较强的作业流程。第二,公立医院建设独立内审机构,并将其实际作用发挥出来。医院要建设内部审计机构,促进经济活动顺利开展。审计机构的基本职责,就是履行监督职能。开展医院内部审计监督工作,要规定财务人员的基本工作范畴,使其做好本职工作,保证经济活动与医院内部程序、基本政策与方针相符合。对于控制职能来说,做好医院内部审计工作属于最关键的内容。与其他的控制方式相比较,其具有权威性、全面性的特点。在对公立医院内部审计人员进行独立评价审查的同时,促进医院经济活动能在政府发布的法律法规下稳定运行。对于评价功能来说,公立医院内部审计人员需要结合自身的标准,做好各项活动的检查工作,还要判定各项管理活动、医疗活动的可行性,落实内部审计评价工作,避免不必要的风险问题发生。完善项目的后期评估和问责制度,如增加预算考核评价机制,促进业务部门预算编实编细,使得预算执行可上溯源头,下延明细,缩小预决算差异,夯实财务信息公开透明的基础。

(五)加强预算信息化建设

1.健全预算活动、业务活动信息系统建设

公立医院信息化建设水平显著提升,医院利用OA办公系统、阳光采购平台,梳理内控流程,做好信息化管理工作,将关键岗位工作从人为控制转变为信息化系统控制,降低公立医院运营风险。公立医院要做好内控信息化建设工作,并以固化现有流程、完善各项制度作为信息流程,减少因为失误导致的经营风险,避免舞弊行为发生。在实现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各项指标管理融合的同时,在HRP平台上开发资金支出控制模块,并促进报销流程与预算执行互相衔接,在项目发生以后则要通过资金支出控制模块,提交支出申请[5]。在事件项目吻合、预算指标有余额时,经过归口预算管理人员、科室主任、预算管理人员、领导人员审批以后,才能报销。而公立医院实现各个模块互相衔接,能将约束的作用发挥出来,避免预算支出随机,并启动预算提报审核预警,在设定预算目标以后才能划拨资金。在不断优化预算资金管控环节的同时,做好深入控制管控工作,切实提升预算管理执行效率。

2.拓展全面预算管理模块功能

借助HRP信息化系统,要整合人力资源管理、固定资产管理、会计核算管理的信息。在业务活动发生以后,也要自动采集预算执行数据、同步记录数据等,对相关差异进行计算,做好预算执行情况的监控工作,反馈预算执行的数据。将预算可使用额度、预算完成进行汇总处理,还要推送给预算管理人员、归口科室主任等,还能动态化地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管控、分析。不仅可以节约大量的工作时间,还可以保证预算执行的效果,实现各个科室共同合作完成全面预算管理的目标。

四、结语

综上,要想促进公立医院的高质量发展,就要构建精细化的运行管理模式,不只是关注资源配置工作,还要提升对内控的关注度。结合公立医院的战略发展计划,对财务内控的基本目标进行优化调整,扩大财务内部控制业务层面范围,将重心放在岗位设置、细化多种考核指标、优化经济事务方面。在公立医院的业务管理与经济管理过程中,发挥出内部控制的核心作用,有助于保障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规性,还能保障财务信息真实性,防范腐败风险发生,实现资源合理化配置的基础目标。在落实公立医院财务管控制度的基础上,确保财务信息的完整性以及真实性,并对财务人员的行为进行约束,避免财务风险漏洞、徇私舞弊行为发生。

作者:张霞 单位:淄博市第一医院

公立医院的内控管理篇3

一、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内部控制的制定、执行科学与否,直接关系到医院能否实现规划目标。内部控制要求医院将近期目标和长远规划相结合,在单位经济领域中做出符合规划的要求,有利于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策略选择。通过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不断提高运营水平和管理效率。通过内部控制保证信息质量真实可靠,有利于医院管理层做出科学的决策和对运营情况及经济活动进行监控,并且有利于提升医院的诚信度和公信力,为医院发展保驾护航。

二、公立医院内部控制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在公立医院的政治巡视和经济责任审计中,较为突出的问题是内部控制不健全、制度指导性和可操作性不强等。一些医院图省事,请第三方给医院做了一套内部控制手册,就认为内部控制已经完备了,相关科室和部门没有认真学习和严格执行内控制度,监督评价也没有跟上,遇到各项检查依旧暴露出各种问题,内部控制制度并未在医院落地生根。

(一)内控重视程度不够

有的医院认为内控是财务部门的事,检查出的问题就是财务部门把关不严造成的,财务部门成了“万能油”,甚至有些医院政府采购制度都由财务部门制定,这种管理认识上的误区导致内控效果弱化。

(二)内控氛围不浓

缺乏优秀的医院文化,就不能统一管理层和全体员工的思想和意志,医院没有做到很好的宣传和培训,员工对内控的热情度不高,对内控的认同感不够,无法形成卓越的执行力,缺乏良好的医院文化氛围,各种规章制度就不能够有效运转执行。

(三)创新意识不强

当今社会快速发展的状况下,医院制定的内控制度如果不随着经济建设持续发展而变革,就会导致原有的制度不适合医院发展的需要,完善的经济管理体制难以形成。具体表现在:业务层面的内部控制仅仅局限在预算管理、收支管理、采购管理、合同管理、资产管理、建设项目管理等业务控制,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医疗业务管理情况、科研项目、临床试验项目和教学管理情况、医联体建设情况、互联网诊疗管理情况、信息依托机制建设情况已经走入了大众视野,然而这些板块的内部控制制度在很多医院缺失。医疗业务管理情况:医疗活动是否符合国家制定的相关规定,医生与病人的交流和检查步骤及方法是否规范;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是否发挥作用,针对医院药品在引进、采购、存储、使用等环节需要解决或改进的问题,药事管理委员会是否集体参与,是否建立合理检查、合理用药管控机制,是否对存在问题及时整改等。科研项目、临床试验项目和教学管理情况:项目从启动规划到执行、收尾结题、评估整个过程,项目立项管理程序是否建立,论证是否充分,技术成果是否采取有效措施保护,科研资料是否归档,资金是否专款专用。医联体管理情况:分级诊疗、双向转诊服务体系是否建立,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是否完善,卫生人员双向流动机制是否健全。互联网诊疗管理情况:互联网诊疗行为是否规范,诊疗项目是否经有关部门核准,远程医疗服务的作用是否发挥,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监管责任是否到位,信息安全管理制度是否建立。信息依托机制建设情况:内部控制信息系统是否建立,是否将内部控制流程和要求嵌入信息系统,单位中参加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相关人员对内部控制的相关工作的知晓度如何,内部控制信息系统是否有效,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措施是否行之有效。因此必须实时引入新的思维,要有新的理念,这样发展改革才符合时代的要求,才可以更好地推动医院发展。

(四)内部控制人力资源缺乏

新时期的内控管理需要高素质人才,医院缺乏具有创新能力且擅长管理经营型的人才,院长懂医疗业务不懂经济管理的现象普遍存在,很多医院尚未配备总会计师,直接影响了经济管理水平的提高和可持续发展,管理与战略未能很好地结合。

(五)内控监督评价流于形式

有些医院内部审计工作仅仅是审核账目,而在内部稽查、评价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完善和各部门执行内部控制的好坏方面,审计监察部门未能发挥其评价监督作用。监督评价不力,极易导致风险防控能力减弱。

(六)外部监督力度不够

有些医院常年没有聘请第三方中介公司进行审计,医院控制目标是否适当,各部门是否存在内部控制缺陷,控制措施能否得到有效执行不得而知。

(七)部门间协调不畅

医院部门之间权责不明确,各项职能没有延展到位,没有针对不同的情况进行部门之间的相互协调,站在局部角度,各部门协调不够的重点在哪里很难发现,未能解决整体性的问题;制度间缺乏有效衔接,由于单位层面的内部控制和业务层面的内部控制结合得不够紧密,导致内控制度难以具体落实到位。

(八)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滞后

医院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严重滞后,信息化建设缺乏整体规划,信息化平台的易用性不强,由于内控信息化不能直接给医院带来经济效益,单位领导对内控信息化建设认知度不高,重视度不够,经费投入不足,内控信息化建设缓慢。

三、应采取的措施

(一)建立单位负责人责任制,对医院内部控制建立健全

和实施情况负责单位负责人对医院内部控制建立健全实施负责把关。医院全员要有一个浓厚的学习氛围,对内部控制相关制度和流程进行系统的定期培训。无论从单位层面还是业务层面,全院职工都要树立自觉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的意识。业务层面的内部控制,要分解落实到相关的科室和部门,做到全覆盖,严格执行。1.成立内部控制领导小组。医院领导要高度重视,必须由单位负责人亲自挂帅,成立内部控制领导小组,为了提升内部控制工作效率,医院要不断优化决策层内部控制,在运行体制中充分体现价值。2.成立内部控制工作小组。业务层面由各相关科室组成,确定牵头部门,内部控制工作小组是内部控制工作执行的关键。只有制定一套切合单位实际的内控制度,并认真严格执行,才能做好内控工作。

(二)不断完善医院内部控制环境,加强文化建设

内部控制设计以医院工作环境为依托,文化建设作为医院控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加强文化素养培训,推动职工向自主型、能力型、创新型转变,培育员工社会责任感。内部控制作为医院管理的重要抓手,表现形式往往是规章制度及其落实,这些规章制度要真正落实到位,必须努力建设优秀的医院文化。

(三)提高内控管理创新意识,完善经济管理制度

经济发展日新月异,必须提升内控管理改革思维,内控管理思维要符合时代的需要,增强内控管理的持续累积经历,推动内控管理发展。改革思维是内控发展的原动力,是内控发展的有力支撑,内控发展的持续健全发展建立在改革思维基础上,改革思维促进了内控发展的有效实施。各家医院在内控建设上要“补短板,强弱势,固基本,促提升”。已经发生经济业务但尚未建立内控制度的要抓紧制定。医疗业务内部控制:医疗业务工作要程序合法、过程规范、质量一流,以规范医院医疗活动,确保医疗质量,让患者的治疗更具科学性。整顿药品购销中的不良行为,临床药师参与对临床科室诊疗活动的监督检查,协助检查临床医生的用药情况及处方。物价部门、医保部门制订的诊疗项目收费标准,医院要严格执行。开展用药讲座,对专科领域的新知识和国家指南要普及培训。应当建立与医疗业务相关的委员会制度,明确委员会的组织构成和运行机制。科研、临床试验室及教学业务内部控制:项目管理和绩效考核一体化管理,让绩效考核有依有据。科研物资采购一体化管理,在科研系统中同步物资类型信息,精确统计科研物资信息,厘清采购报销审批流程。以项目为核心进行预算费用控制,通过预算管控、流程控制、定额管控等全方位、精细化费用控制,达到项目资料和成果归集与共享。建立实验室申请机制,实现项目执行中实验室服务,资产有序申请与管理,优化实验室资源,提升服务响应速度及服务质量。医联体业务内部控制:建立严格的患者转诊制度,建立完善的分级诊疗、双向转诊服务体系。统筹规划医联体内各理事单位的功能定位和职责分工。统一资源配置,建立卫生人员双向流动机制。实现医联体内责任共担、利益共享。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保证医联体科学可持续发展,全面提升健康服务水平。互联网医疗业务内部控制:提高互联网医疗服务效率,保障互联网医疗服务的安全。制定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完善远程医疗服务管理规范。加强互联网医疗服务新业态的准入和监管。强化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的监管责任,为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提供法治保障。明确互联网医院的法律责任关系,互联网医院合作各方按照合作协议书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建立互联网医疗业务工作流程、业务规范、沟通配合机制。信息依托机制业务内部控制:建立信息数据质量管理制度,单位内部控制系统融入单位信息系统建设整体规划,单位中参加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人员要经过比较全面的培训,对内部控制的相关工作认知度和接受度较强。通过内部控制系统提取式和嵌入式的集成,将内部控制流程和要求融入,内部控制信息系统要加强对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和控制文档的管理和维护,确保并支持单位内部控制职能部门对单位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从而实现内部控制工作的持续完善和优化。

(四)重视内部控制人才,加大对经济管理人才培养力度

医院要改变经济管理中重医疗轻管理的管理思维结构,加大对经济管理人才的重视和培养,提高管理队伍的专业水平。除了建立培养机制外,还要引进高层次的经济管理人才。尽快落实总会计师制度,发挥总会计师在经济管理中的作用。

(五)成立内部控制评价监督小组,实施有效的评价监督

医院要搭建独立于医院运行的内部审计监察,成立内部控制评价监督小组,保证工作中不受其他权力因素的干扰和限制。只有评价和监督到位,才能使内控制度更加完善和具有可操作性。内部控制评价监督小组应定期召开评价会,对阶段性检查发现的问题进行监督评价,使各执行部门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以改促建。

(六)加大外部监督力度,增强相关人员责任意识

医院要聘请外部审计事务所对医院经济业务进行审计,加大司法介入和惩治力度,把压力转化为动力,促使医院各部门严格执行内部控制,对存在的问题要及时整改落实,完善内部控制体系,确保内部控制制度有效实施。

(七)加强部门间协调,创建完善新的经济管理科学体制

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调是公立医院经济管理的重要工作,医院部门之间针对不同的情况进行协同配合,形成工作合力,推动各项内控制度和业务流程协同联动,实现整体目标效果。

(八)加大投入力度,推进内部控制信息化

对现有的信息系统进行很好地整合,推进信息化建设,加大内部控制信息化经费投入力度,改善内控管理水平低下、运行效率不高的局面。四、小结总而言之,随着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内控管理工作要克服缺点和不足,加强对医院内部控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的探讨,秉承严谨性和预见性等原则,执行过程要提高科学性,制定目标要合理,有助于提升医院发展效率和质量,提高内控管理品质,强化内控管理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提升内控管理的影响力。做好医院内部控制管理的完善对策研究,如单位内部重视程度不够,思想观念陈旧,创新意识不够,适应性不强,人力资源缺乏,监督评价流于形式,各部门协调不畅,信息化落后等等。在此基础上,强化医院内部控制管理措施,不断完善内部控制环境,通过加强培训,提高人员素质和创新意识,实现智能化内部控制,建立风险导向型内部控制。规范内部控制管理,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形成常态化规范管理,提高风险防范能力,确保医院真正提高管理水平,增强风险防控能力,保证医院协调、持续、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祝一琪.医院内部会计控制问题研究[J].品牌研究,2018(52):78-81.

[2]梁莉.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纳税,2019,13(12):91-93.

[3]鹿麟.公立医院内部控制体系建设问题研究[J].科技经济市场,2019(01):89-90.

[4]张玉静.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9(8):26-27.

[5]关于印发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管理办法的通知[Z].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公报,2021-01-01.

作者:王一兰 单位:宁夏第五人民医院石炭井医院

优秀范文
相关期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