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高职院校构建五位一体的医学基础课程

时间:2022-11-23 15:25:11

关键词: 高职院校  五位一体  医学基础 

摘要:为充分发挥医学基础课程思政基地的实践教育功能,我们着力打造了课程思政的“两个课堂”,实现“两课融合”。在医学基础实验实训室建设的基础上,由医学基础课程的任课教师按照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开展相关课程的课程思政教学,并依托学校开展的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典型案例及教学竞赛等,打造了课程思政“第一课堂”,依托健康科普教育场馆打造课程思政“第二课堂”。

高职院校构建五位一体的医学基础课程

在全面开展课程思政的背景下,很多高职院校都非常重视作为课程思政重要载体的实践教学基地,并建立了校外课程思政实践教学基地,但在建设和使用上尚未达到预期效果。作为医学高职院校,其医学基础课程思政教学主要在校内进行,因此,建设医学基础课程思政校内实践基地,增强医学基础课程思政教学的实效性,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

1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现状

1.1校外基地建设多,校内基地建设少

课程思政目标的实现不可能单纯依靠教师纯理论的说教。为了提高课程思政教学效果,各高职院校在开展课程思政的同时,开始进行课程思政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有的学校选择将实习或见习基地作为专业课程思政实践教学基地[1],有的学校在综合性医院、养老院、医药企业、街道社区建立职业道德教育基地[2],但实践教学基地基本是与其他单位签订合作协议,建在校外。有的学校虽然建设了校内实践教学基地,但基地主要承担的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思政课程的教学实践[3]。

1.2基地建设未能凸显职业教育特色

当前,各高职院校都在不断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建立实践教学基地便是其中一项非常成功的尝试。与传统的课堂理论灌输式思政教育形式相比,实践基地可以有效改善教学活动形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亲身体验、感受、领悟,从而提高课程思政教学的实效性。但各校建立的课程思政实践教学基地主要是以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教学基地,特别是红色文化教育实践基地为主,这类基地在功能上未能与专业紧密结合[4],未能凸显实践教学基地的职业教育特色。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相比,在人才培养目标、教学模式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其实践性更强,对学生实习实训要求也更高。因此,在课程思政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上,必须要与专业相结合,才能更具实效性,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同向同行。

1.3基地在建设使用上未能达到预期效果

课程思政实践教学基地作为开展思政教育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在课程思政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各校在基地建设使用上还未能达到预期效果[5]。一些学校重视校外基地的建设,忽略校内实践基地的开发利用。对于校外实践基地,目前各校都不同程度存在组织管理科学性不够、保障体制缺乏、基地开发资金保障不足等问题,导致实践基地少、合作关系不够紧密,无法满足更多学生参与实践的现实需求[6]。同时,由于到校外开展实践活动成本大,学校经费难以保证,很多基地建立后一年也就开展一两次活动,基地的使用率极低,覆盖的学生人群极少。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现有在校学生近万名,但校外课程思政教学实践基地仅有两个,受经费、实践基地承载能力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每年到基地开展教学实践的学生不足百名。

2建设医学基础课程思政校内实践基地的必要性

2.1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迫切需要

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教育部等多部门先后出台了《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等文件,明确了高校课程思政要贯穿于课堂授课、实验实训等环节,注重发挥实践环节的育人功能,创新推动学生实践教学。医学基础课程思政校内实践基地作为医学基础课程思政的重要载体,既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具体措施,又能增强学生的体验感,提高医学基础课程思政的实效性。

2.2是凸显实践基地职业教育特色的重要途径

职业教育总体要求是课程要体现职业教育的特征,注重德技并修、育训结合,有机融入职业道德、职业精神和职业规范等内容。《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提出要结合专业特点分类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医学类专业课程要在课程教学中注重加强医德医风教育,着力培养学生“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医者精神,注重加强医者仁心教育,在培养精湛医术的同时,教育学生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尊重患者,善于沟通,提升综合素养和人文修养。高职院校作为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学校,实验实训课程多,实验实训场地多,如果能够在校内实验实训基地建设中结合专业特色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实验实训基地建设,一方面能凸显实践教学基地的职业教育特色,另一方面也可以拓展校内实验实训基地的功能。

2.3是实现思政教育与专业紧密结合的重要保障

由于职业教育的特殊性,高职院校的课程思政主要内容除政治性、人文性内容外,还必须包括职业性内容,要解决好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两张皮”问题。课程思政是解决“两张皮”的重要抓手,而课程思政实践基地建设则是实现思政教育与专业结合的重要保障。当前,课程思政开展的情况并不理想,普遍存在着教师的教育脱离学生所学专业、兴趣,加上学生缺乏职业经验,课堂缺乏场景体验,对说教式教育方式不感兴趣,导致课程思政实施效果欠佳。医学类专业学生从进校第一学期就开始医学基础课程的学习,且有大量的学习时间在解剖、生理等实验实训室,在校内依托医学基础实验实训室,建立与专业结合、更具针对性的课程思政实践基地,使各门医学基础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能紧密结合专业开展课程思政,既能切实解决课程思政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又能充分利用学校现有教学资源。

2.4是有效解决课程思政实践教学基地数量不足、利用率不高问题的重要方式

医学基础课程思政校内实践基地是医学基础课程开展课程思政教育的重要阵地,也是最便捷、最经济、最直观、最有效的实践平台。但在课程思政实践教学场地的选择和使用上,很多教师仅仅把目光投向校外思政实践基地上,很少把实践基地建设思路放在独具特色的校内实践基地的开发利用上。高职院校医学基础课程的教学主要在校内,校外基地受限于建设经费、管理难度等多方面原因,很难满足医学基础课程思政的教学需要。因此,建设医学基础课程思政校内实践基地,能够较好地满足医学基础课程思政教学的现实需求。

3医学基础课程校内实践基地的建设路径

3.1实验实训室建设

医学基础实验实训室作为医学基础课程教学的重要场所,其建设也成为实践基地建设的重要内容。首先是制定基地建设方案,在组织各教研室教师进行医学基础课思政元素的挖掘、分类整理,对校内现有医学基础实验实训场地、设备等情况进行评估的基础上,组织教师讨论,并咨询专家拟定建设方案。其次是进行实验实训室硬件建设,重点是围绕医学基础课程的思政元素,进行文化氛围的营造。如可在微生物与免疫学实验室走廊设置近代微生物学的奠基人路易•巴斯德画像,并配上文字说明其主要成就。为了更好地发挥医学基础课程思政实践教学基地的作用,要根据基地日常管理规范、安全管理规范等进行制度建设,要求学生爱护基地内的实验实训设施设备。

3.2健康科普场馆建设

依托学院专业特色与优势,在解剖学实验室基础上建设健康科普场馆,作为学校对外开放的省级健康教育科普基地的一部分,既是展示学院特色、发挥社会健康服务功能,面向社会各群体开展生命健康科普教育与实践的重要场所,又是面向在校学生开展医学基础课程思政教学和实践的重要基地。科普场馆建设主要分生命的起源、生命的历程、生命与自然、生命与疾病、生命与人文五大板块,分别展示人类对生命的认知过程、人体发育过程、正常人体结构、病理与病理生理、微生物、寄生虫、医学家的生平事迹等,除建设常规可开放的陈列室、体验室外,还采用现代信息智能技术,建设了虚拟人体生命科学馆承载环境,将真实人体生命科学馆中的稀缺标本、尸体等通过VR虚拟仿真技术进行全方位建模,实现全方位、多角度的展示和切换虚拟场景,使参观者可在虚拟人体生命科学馆场景中自由漫游。场馆既突出教学、科研、临床医疗、科普教育四位一体的特色,诠释生命、探索医学、呵护健康,又为师生志愿者开展生命健康科普知识宣传的实践活动提供场所,培养学生敬畏生命、感恩奉献、传递大爱的优秀品质。

3.3课程思政案例库建设

为丰富基地的教学资源,我们组织教师结合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分类挖掘、梳理各门医学基础课程中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教育功能,形成医学基础课程思政案例库,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便捷地使用库内资源,将诚信严谨、敬畏生命、创新意识、团队协作精神等培养目标无声地融入教学中。案例库的建设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一是各门课程负责人组织教师梳理本门课程中每个章节的思政元素,通过文献检索,查找学科历史与前沿、人物典故、典型案例等,通过研讨交流,固化下来形成本门课程的课程思政典型案例,放入案例库,成为共享资源。二是收集学院及附属医院师生中的先进人物、事迹,通过录制视频资料、拍照等方式,以身边人、身边事形成案例资料,放入案例库。如收集荣获“中国好人”及“健康四川———大美医者”称号的我院“9+3”毕业生佘沙心怀感恩,驰援武汉“抗疫”的感人事迹;学院“全国疫情防控最美志愿者”张先庚教授的先进事迹;讲述学院“川护壤巴拉健康服务志愿队”开展健康扶贫的故事,并荣获全省卫生系统“传承光荣守护生命”金奖的微电影《高原最美格桑花》。三是教师在日常工作生活中,通过网络等各种媒体,收集可用于课程思政教学的图片、视频资料,经过集体讨论后放入案例库。

3.4思政课堂建设

为充分发挥医学基础课程思政基地的实践教育功能,我们着力打造了课程思政的“两个课堂”,实现“两课融合”。在医学基础实验实训室建设的基础上,由医学基础课程的任课教师按照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开展相关课程的课程思政教学,并依托学校开展的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典型案例及教学竞赛等,打造了课程思政“第一课堂”,依托健康科普教育场馆打造课程思政“第二课堂”。通过组织学生参加科普讲解大赛,在世界献血日等涉及医学的相关节日开展健康科普宣传,向参观健康科普场馆的社区居民、中小学生开展健康科普讲解,参与基地内的部分开放实验室的日常管理等多种方式,拓展学生的学习时间和空间,让学生除课堂学习外,也在志愿服务、社会实践中学习,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和管理意识,养成良好的学习、工作习惯,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并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奉献社会,服务“全民健康”的国家战略,从服务中领悟思政教育,达到“学生课堂受教育,奉献社会见效益”的目的。

3.5队伍建设

为了更好地发挥医学基础课程思政实践教学基地的作用,着力建设好师资和师生健康科普志愿服务队两支队伍至关重要。校内课程思政基地的运行关键是教师:第一,进行师资队伍建设,组建了由思政教师、专业教师、实践指导教师组成的师资队伍,重点强化教师课程思政理念,提升课程思政能力。目前部分基础课教师认为学生思政教育工作与自己无关[7],部分教师有课程思政意识,但课程思政能力不足,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时较生硬,教学效果较差。我们以教育者先受教育为切入点,组织教师进行课程思政相关政策、文件的专题学习,开展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专题培训,实施教师课程思政集体备课,让教师将课程思政的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能够较熟练地开展课程思政。第二,开展师生健康科普志愿者服务队建设。志愿者服务队在基地内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是课程思政的重要实践方式,我们组建了由课程思政教师团队成员及在全校范围内遴选的学生志愿者组成的师生健康科普志愿者服务队。志愿者通过培训后,在科普场馆内面向社会开展健康科普教育、参与基地内部分开放实验室的日常管理等志愿服务活动。第三,建立激励机制。制定合理的激励机制可以激发师生参与基地运行管理的内生动力。对教师指导学生志愿者的工作,因其是对学生的思政教育的一种形式,学校可以计入教师个人教学工作量,也可以纳入教师年度考核、职称晋升考核等。对学生志愿者,在学校学工部的支持下,将志愿者开展健康科普教育、参与基地的运行与管理工作纳入学生的第二课堂成绩单。

4医学基础课程校内实践基地建设的成效与感悟

我们从学校自身实际出发,通过医学基础实验室的文化建设,依托基础实验室建设健康科普场馆,建设课程思政案例库,打造课程思政“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建设师资和健康科普志愿者服务队两支队伍,打造“室、馆、库、堂、队”五位一体的医学基础课程思政校内实践基地,满足医学基础课程思政教学实践的需要,探索医学基础课程思政教学的新模式。通过实践,我们深刻地体会到,医学基础课程校内实践基地的建设和有效运行,一是为教师提供了便捷、实用的课程思政教学资源与环境。在基地内,教师进入充满思政元素的实验(实训)室进行教学,会自觉地将思政元素融入课堂教学中,促进教师不断探索课程思政教学新模式,通过“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无缝衔接,使课程思政教学落地落实。二是为学生提供了持续性的“学、悟、思、用”的平台和机会,拓宽了学生思政教育的新路径,达到了课堂教学和实践教育相统一的培育目标。三是较好地实现了对医学基础实验室教学资源的二次开发与利用,探索了医学基础课程实验室与课程思政实践基地有效融合的途径与方法,使医学基础实验室既承载学生知识和技能培训的功能,又拓展其思政教育功能,还充分发挥了社会服务功能。基地的建设及有效运行,对增强学生医患沟通、团队合作和人文关怀能力,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培养学生“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医者精神,实现课程育人目标,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红,胡兵,陈雨娜,等.医学影像技术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探索与实践[J].卫生职业教育,2021,39(10):20-22.

[2]宋志华.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基地建设路径与实践管理研究:以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为例[J].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0,30(2):39-41.

[3]蔡杰.高职思政课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功能及路径探索:以宜宾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智库时代,2019(10):10-12.

[4]李炎.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路径研究:以安徽矿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6):45-46.

[5]徐焕.高校红色文化教育实践基地建设的路径分析[J].安顺学院学报,2019,21(4):45-51.

[6]刘珥婷.浅谈实践教学基地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运用:以四川文化传媒职业学院为例[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9(1):69-71.

[7]杨红梅,刘芳,陈洁,等.医学类高职院校专业课课程思政策略研究[J].高教学刊,2020(30):166-168.

作者:贺一革 许明珠 石娅莉 陈开润 谢林峰 刘靓 李宛瑜 单位:四川护理职业学院

优秀范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