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高职高专教育优选九篇

时间:2023-03-21 17:15:38

高职高专教育

高职高专教育第1篇

【关键词】高职高专;素质教育;实施

一、高职高专院校实施素质教育的原因

(一)目前高职院校因为没有明确的素质教育课(除“思政课”外),实践上的素质教育队伍还没有形成。我院的素质教育队伍除思政老师外,还有许多也在为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但比较分散。

(二)高职院校的素质教育正在提上议事日程。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是一个漫长的道路,高职院校正在摸索针对不同的被教育群体实施怎样的教育手段。

(三)高职院校比较注重教学,用思想政治教育代替素质教育。高职院校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提高学生素质的方法就是通过思想政治课,现今素质教育者正在逐渐更新认识,单纯的思想政治课对学生只是理论上的教育,学生素质的大幅提高应该通过大量的实践活动,或者为达到一定的素质进行专门的训练练习。

(四)高职院校对素质教育的认识尚处在起步阶段。

(五)教育工作者没有完全弄清楚高职素质教育的内涵。

二、高职高专院校实施素质教育的原则

高职高专院校在推行素质教育时,必须遵循以下几条基本原则:

(一)素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素质教育、职业能力教育、创新意识教育共同组成系统的素质教育体系。

(二)高职院校的行政教育系统主要负责文化素质教育、职业能力教育、创新意识教育三大项,党委教育系统负责非政治素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两个大的项目。党政两个系统,都为教育、培养人才服务。高职院校要形成文化、职业能力和思想政治、人格品质教育两类教师队伍。

(三)高职学生的素质教育内容,认真研究与讨论。主要内容是:提高身体素质教育,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教育,社会道德与法制教育,职业道德与职业忠诚教育;吃苦教育,勤俭节约教育,毅力与衡心教育,做人处世教育,个人修养教育等。

(四)素质教育必须有具体的典型行为设计,让学生在实践中、真情实境中有真实的体验与体会。如吃苦教育,就要设计出真实的苦事情让学生去做、去体验,不能只在课堂上讲道理。

(五)素质教育是让学生自主、自觉地实现其锻炼身体、锻炼意志、考验思想、考验战胜困难的能力,但不能因为素质教育出现有伤学生身体健康和带有生命危险的事情。校外、野外进行的生存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克服困难能力的实践教育活动,要防止危险发生,安全问题要做到万无一失。

(六)素质教育除有教育载体之外行全面素质教育之实。完善思想素质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开展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研究探索,编写教材和实践指导书。

三、高职高专院校素质教育的实施

实施素质教育,要将素质教育与高等职业院校的知识教育和能力教育统一起来。在教育过程中要将素质教育的内容和方法融汇到专业知识积累和能力培养中去,将素质教育与知识教育和能力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实施素质教育,需要构建高职院校素质教育实施途径体系。

(一)素质教育融入政治理论教育教学中。通过公共基础类课程的学习,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形成理想信念,加强学生的民主法制观念,提升职业道德、伦理道德、政治道德等素养,塑就良好的心理素质。随着对素质教育认识的深入,其它课程也会逐渐进入课堂。

(二)素质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中。专业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程,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核心课程。通过专业课程的教学,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同时通过实践性教学环节,培养实践创新、独立思考的意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掌握专业理论知识、职业技能;通过实践性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团结协作能力、独立思考和获取新知识能力;增强了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还能获取专业技能及资格证书;在专业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树立为成就未来的事业而终身学习的理念;为立志艰苦奋斗,为自主创业、适应职业变化打下坚实的思想和理论基础。

(三)素质教育融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活动中。职业教育的全程都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学生的实验、实习、实训、社会调查、社会服务等环节都是学生参与的实践活动,包含了创新思维的培养。通过让学生做设计、展示作品、学科知识竞赛、职业技能大赛等形式,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培养了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适应新环境处理新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的能力、团结协作能力。通过形式多样的教育教学活动,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开阔了视野,为将来更好地适应工作的需要奠定了基础。

(四)素质教育融入对学生的管理中。高职院校通过组织多样的校园活动培养校园文化,加强校园的人文氛围。培养对美的欣赏,提升了审美情趣和对美的创造能力,锻炼了团结协作能力。同时加大校园公德和行为规范的宣传力度,杜绝一切不文明的行为,通过思想情操的熏陶,让学生融入集体,融入校园,实现创建和谐校园的目标。

(五)实施素质教育需优化校园人文环境。优美的环境,良好的秩序,深厚的文化底蕴,文明的行为,求真务实的校园风气。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可以潜移默化地不断把学生融入到积极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生活之中。

(六)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补充。有益于提高学生自身素质的社会实践活动,有益于提高学生专业素质的实训基地的实习,为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理解消化理论以及综合运用能力提供了保障。

(七)加强师资的培训以提高教师的素质。教师队伍的素质是人文素质体系的质量保证。素质教育要有效地内化到职业技能教育的知识体系之中,有效地渗透到人才培养的方方面面和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总之,高职教育竞争的关键在于人才培养的质量,在于人才培养的品牌特色。素质教育旨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建新型的适应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从真正意义上提高广大高职高专学生的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服务社会需求的办学方向,培养具有一技之长、专力强的职业技术人才。以素质教育为人才培养特色,探究新时期大学生的教育教学实践方法,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使素质教育与时俱进、以人为本、贯彻党的“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必将向优质高等职业教育方向迈出一大步。

【参考文献】

[1]陆秀英.高职学生素质教育探索[J].沙洲职业工学院学报,2004(3).

[2]魏亚.浅议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现状及教育对策[J].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3).

高职高专教育第2篇

一、学生

近几年来随着高校的全面扩招,高等教育的学生综合素质也在明显的下降,专科这个层次的学生已是高等教育的最低层次,学生的素质特别是文化课的成绩,也成了最头疼的问题。很多高职高专学校只要考生过了专科提档线就可以正式录取,所以其文化基础可想而知。对于学生本身的自信以及对他们的管理带来说有了很多隐患问题。

高等职业教育的生源主要有三类:一是通过普通高考招收的普通高中毕业生;二是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三是来自各个学校的预科生和三校生。不同的专业,由于招生对象的不同,有的专业限招收理科生,有的专业只招收文科生,有的专业则是文理兼收,这就造成了在同一专业甚至是同一个班级中,可能既有普通高中理科毕业生,又有普通高中文科毕业生,还有中职毕业生,由于部分学校的专业不同还插入了预科生和三校生。同时学生对人生的目标模糊,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欠缺、学习没有良好的习惯、容易受到外来因素影响学习。大部分同学都带着原来的一些不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使他们在接受知识上比别的同学要慢一些,而且在课余时间,他们也不能自我加压。对于人生的长远打算更是缺乏认识,或者说有些同学是害怕考虑,在回避或者在逃避这个问题。缺乏年轻人那种对知识广泛涉猎、锐意进取的精神。

二、教师

一个合格的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师,无论是专任教师还是辅导员、教学管理者,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必须要对自己现有的学习基础、智力水平、能力高低、兴趣、爱好、性格特点、特长等有一个准确的评价;其次在完成学校学要求并达到基本培养规格的同时,能根据自身的具体条件,扬长避短,有所选择和有所侧重地制定进一步加强某方面的基础、扩充某方面知识和发展某方面能力的计划,调整、优化自己的知识、能力结构;再次按照既定计划积极主动地培养自己、锻炼自己,并且不断探索和逐步建立适合于自己比较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最后在实践中能不断修正和调整学习目标,在时间上进行合理的分配与调节,在思维方法及处理相互关系上经常注意总结、调整和完善,使之达到最佳效果。

高职高专教学系统中的学生类型呈现多样化的态势,他们的文化基础、接受能力等根据学生的年龄段、进入大学前的所属地区(农村学生与城镇学生性格、喜好、生活习惯)都有很大的不同。因此针对此现象,高职高专教师应对所授教材做重点、系统的讲述与分析,学生集中注意力倾听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由于节省时间、便于教师控制、有利于知识传授的连贯性和主动性而被广泛采用。但在教学过程中启发的成分易被忽略,很容易演变成注入式。教师注重的是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注重系统性、逻辑性,没有充分考虑高职教育的特点、任务、高职学生的特点及专业要求;忽视了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很少采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的“讨论教学法”。相当一部分高职高专学校/学院是从过去的职工大学、中等教育学校、夜校由于扩招的需要组建而成,虽然学校/学院的办学规模扩大了,但是对于教师自身学历的提升采取一种忽视的态度,后勤服务更无法得到充分保障,在有些学校甚至出现自考学历、中专毕业学历来教高职学生的情况。

高职高专院校应该建立将由纯粹的管理好学生的吃、穿、住、行这些简单问题的班级辅导员逐渐向以担任专业课的教师管理学生。实践证明,在实际教学生活中,学生更希望有具有丰富专业的任课老师担任辅导员,其所任班级在学风建设、班风建设效果上看效果更加比较好。但由于大部分专业课的教师担任大量的教学实践任务和教学科研任务,他们没有更多时间投入到管理学生中去,所以高职高专院校应更趋向培养大量专任教师来加入学生的教学和管理中去,从而提高教学和管理效果。

高职高专教育第3篇

1.课程设置缺乏整体性

目前,我国本科药学教育的课程设置较为合理,兼具系统性与完整性,而作为本科“压缩版”的高职高专课程因为教学周期较短而不得不减少一些课程的引入。桥梁课程的缺失导致学生所学课程之间缺乏相互联系、彼此隔离,阻碍了学生整体性思维的发展,使学生缺乏从综合角度把握问题的能力,与高职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相悖。另外,由于教学周期较短,理论知识与实训环节均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直接导致学生专业知识较为薄弱,综合知识不足和技能不强,在执业药师考试中困难重重。

2.教学与考试内容差异较大

高职高专药品类专业教材编写时经常会回避一些晦涩难懂的知识以降低教学难度,致使毕业生掌握的知识与执业药师考试大纲的要求有很大的差异。执业药师考试内容在高职高专药品类专业的教材中,有些进行了详细介绍,有些只介绍一点皮毛,还有些根本就未作介绍,学生在复习备考过程中许多内容都需要重新学习,一些重难点会由于缺乏教师的系统引导而一知半解,难以应对执业药师考试,考试合格率偏低。

3.临床药学知识引入不够

长期以来,我国药学教育普遍以药为主,以人为辅,以化学课程为主线,医学相关课程开设较少,与药学服务和临床用药有关的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相对薄弱,药学毕业生只懂药不懂医,无法适应临床药学及国家实行执业药师资格制度对临床知识的要求,不具备执业药师应有的知识结构和技术水平,无法参与药学服务和临床用药,增加了学生在确保药品质量、保障人民用药安全有效的领域服务的难度。

4.忽视师资队伍的继续教育

高职高专药品类专业教学大纲和教材的编写往往没有兼顾执业药师考试要求。为了保证学生能够在以后的考试中应对自如,就需要教师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充分挖掘教材内容,找到教学大纲与考试大纲的结合点,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考试的要求进行取舍。这就要求高职高专药学专业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平,学习现代药学和相关专业的新理论,了解国内外医药的最新动态,学习有关法律法规,提高专业知识和技能。当前高职高专药学专业教师学历偏低,年龄结构不合理,知识老化现象广泛存在,而对师资队伍的继续教育未提到应有的高度,难以做到以较高的专业水平为学生服务。

二、针对药学教育与执业药师资格制度接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

以上不合理现象导致现在高职高专药学教育与执业药师资格考试相脱节。一是国家需要大量执业药师来保证药品质量和指导患者合理用药;二是工作在药品行业一线的高职高专药品类专业毕业生却由于知识水平限制,难以取得执业药师资格证书。针对这些问题,建议采取以下应对措施:

1.优化课程设置,加强课程衔接

高职高专药学教育的课程设置应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结合执业药师对人才知识结构的要求和药学专业的特点,坚持实用、够用的原则,强化综合理论知识的教学,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因此,应在课程体系中突出药事管理与法规及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加强课程之间的衔接,如可以把分析化学、药物分析、药剂学等相关学科操作技能的培养进行有机的结合,加大训练力度,培养基层用得上的应用型人才。

2.调整教学内容,学以致用

高职高专药学教育既要满足学生将来参加执业药师考试的需要,又要满足工作岗位的需求,因此,需结合执业药师考试大纲相应调整教学内容。既要加强临床医学相关课程的教学,如临床药理学、临床药物治疗学等;又要加强执业规范相关课程的教学,如药事管理与法规等;还要加强社会与行为科学相关课程的教学,如医药心理学、沟通与交流学等。把药学服务理念、合理用药的理念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中。

3.根据岗位需要调整实训项目

药品类专业实践性非常强,实践教学对学生毕业后顺利走上执业药师岗位有较大帮助。目前,高职高专药学教育实验项目比较单一,内容陈旧,应对其加以调整,突出职业岗位技能的培养,选择有代表性的实验项目,与理论同步,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理论知识。另外,实训教学不应只局限于课堂,还应让学生走出校门,走进医院、药店、药厂等,尽早认识执业药师的执业领域,为职业能力培养做好铺垫,真正做到“教、学、做”一体化。

4.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优化教师结构

高职高专药学院校应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优化教师结构,鼓励教师去药品生产、经营和使用单位进修,帮助教师熟悉执业药师的岗位要求,强化教师对与药学相关的新理论技术的学习能力,真正做到教学与药学学科发展和执业药师考试发展同步。学校还可定期聘请医药企事业单位中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来校讲课,以开阔学生眼界,帮助学生尽早了解执业药师资格考试的重要性,以执业驱动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树立实事求是、团结协作、吃苦耐劳的良好职业道德。

三、结语

高职高专教育第4篇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历程中显露出的一系列问题,国外高等职业教育也经历过。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决定着高等职业教育人才的培养规格和类型。加拿大、美国、德国、英国等国家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对我们有很好的借鉴作用,它带给了我们许多思考。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及向服务型框架社会演进,世界各国对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持续增长,因此,世界各国的职业教育得到了高速发展,并逐步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教育模式。

其中,比较典型的模式包括德国的双元制,澳大利亚的TAFE,北美的CBE和英国的BTEC。随着世界各国高职体系的发展,我国高职教育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有必要借鉴国外的经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美国、加拿大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为代表。这种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以能力教育为基础,强调职业或岗位所需能力的确定、学习与运用,以达到某种职业的从业能力要求教学目标,课程内容以职业分析为主。通过有代表性的企业专家组织课程开发委员会,制定能力分解表,并以这些能力为目标设置课程、组织教学内容。该模式重视及时反馈以及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强调个别化教学,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并以形成性评估为主,最后考核学生是否达到这些能力要求。以英国、澳大利亚为代表的CBET模式,是以能力为基础的教育与培训,它突出地强调教育训练的结果———学生经过高职教育训练后实际具有的操作性能力。

这意味着其职业培训思想从传统的强调训练过程的职业培训转移到强调培训的结果。这种职业培训所关注的是学生能否达到行业中具体能力标准。这种模式关键是组织专家确定的能力标准,成立国家资格委员会,建立一种能力本位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其主要做法是,根据产业的需要,由行业培训咨询机构制定和开发,依据经国家培训局批准的能力标准或培训,按照能力标准或培训包开发课程,开发课程经认证和注册,学校和培训机构对学生进行培训和教育,按照能力标准与评估包所规定的评估指南对学生培训教育结果进行评估,对评估合格的学生颁发准备就业的国家资格证书。“双元制”高职人才培养模式以德国为代表,并为许多国家所仿效。所谓“双元制”模式是指“一元”为企业、另“一元”为高职学校,其主要内容是,培养一名合格的实用人才,必须通过工厂、企业和职业学校两大系统的密切合作来进行。

学员要先向有资格招收学徒的企业或工厂报考,录取后与企业签订就业合同,去当工厂、企业的学徒工,同时又在职业教育机构进行学习。目前,德国的高等教育机构引进“双元制”的做法已发展为以下三种模式:(1)叠加式模式,即理论及实践培训相继进行;(2)一体式模式,即理论与实践培训平行进行;(3)交叉型模式,即理论教学实践与培训交叉进行。我国职业教育每所学校都在建设自己所有的实训基地,国家和地方政府也相应地投资建设,实训基地的建设也是尽可能模拟、模仿生产现场的情境,通过实训教学中训练学生职业能力和综合技能。鉴于当前国情,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及中等职业教育,实施实训基地教学人才培养模式是现实的。实训基地建设一方面依靠政府投入,也是主要来源;另一方面是依靠企业的大量投入,企业通过校企合作的形式,赠送或半赠送形式,共建实训基地,符合当前我国相关政策的要求。同时,学校自身通过经营,在资金方面通过自筹等方式,也可以相应投入一部分的资金作为补充,这条渠道,随着民间财富的积累,捐赠办学资金的也会越来越多。

企业不会将生产设备提供给学生练习,不通过他自己的培训考核,不会贸然让一位新手上生产线,学校实训基地的演练还是主要场所。在计划经济时期,一些大型企业自己主办的学校,学生实习也是跟班看、跟班学的多,独立顶班的比较少。从对比的角度来分析,美国有社区学院近1200所,我国高职高专院校也是近1200所,但美国是3亿人口基数,我国是13亿人口基数,办学模式完全是不可相提并论的,走相同的模式也绝对不可能。这就决定着只有走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发展之路。同时,我国对职业教育是人人都参与的教育,也还有一个提高认识的过程,我们还在将职业教育的成效与生源基础进行因果联系。也是说明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基础并没有形成,人人都有机会就业,人人都能接受职业教育或培训。因此,本文提出探讨的高职的人才培养理论基础是现实的。

高职高专教育第5篇

关键词:高职;特点;语文教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23-175-01

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主体,在对学生开展基础性文化知识教育的同时针对职业教育的需求开展职业知识和技能的教育,以培养具有一定职业能力和学科研究与技能操作并举的人才。正是因为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具有的上述使命和特点,高等职业教育中学科教育的开展就需要有针对性的调整。语文教育专业是高职院校中传授语文学科教学知识的科目,是集基础性与应用性于一体的师范性教育科目。如何遵循高职教育特点开展语文教育专业的教学,是理论界值得讨论的问题。

一、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教育的特点

1、应用性人才为培养目标 高等职业院校开展的是以职业能力为主的高等教育,以培养经营管理服务一线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这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不同的,特色是显著的。所以,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应该放在高职院校培养的重心。

2、坚持“职业性”的培养模式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能力中心”,即注重职业性,应用型,适应度。这一培养模式关注学科的市场需求度,课程内容的应用性以及学生能力的开发。在给予学生必要的理论知识的同时坚持专业课教学的针对性,实用性,职业性。

3、课程设置与内容选择依市场需求而定 高等职业院校的课程开设与内容选择是具有市场需求的针对性的。这与普通高等院校强调学科的整体性和系统性有较大差别。科目的开设唯有遵循市场需求和配置,才能更好的为高职院校毕业学生的就业工作服务,保障社会人力资源的需求。

4、“双师型”师资队伍的需求 所谓“双师型”师资指的是教师即需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教学经验,也需要具有丰富的职业经验和实践能力。这是高等职业院校教学的特点所决定的,也是教师自我进修,自我发展的指导方向。

5、教学实践环节的重视 教学实践是高职院校开展课堂教学的重点环节。这一环节强调技能训练,强调对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强调学生动手操作和模拟实习的能力培养,强调学生职业意识和职业适应能力的培养。

6、学校与用人单位的共同参与 产学研相结合,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办学理念的体现和培养目标实现的关键途径。学校针对企业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开设相应学科,设计教学内容,制定教学计划,大纲等,企业则针对学校的培养目标,教学特色等为学生实训提供平台和机会,通过一线工人的经验介绍和实地培训加深学生的课堂所学,并做好接受毕业学生来企工作的准备。

二、高职教育特点在语文教育专业教学中的体现

1、针对市场需求,合理开设本专业课程,选择教学内容

语文教育是师范类教育学科,针对各级学校输送合格的语文教师,为社会培养一批语文教学工作者和社会实践者。所以高职院校在开展语文教育学科教学时,要针对当地或者一定区域类中小学语文教师的需求度及侧重面,结合地区语文学科发展的现状,有重点的培养学生的教学能力,师范生基本技能等,尤其是小学教师的职业道德,职业素养要一并重视。高职院校应与当地的中小学开展人才培养合作交流,针对语文学科急需的教师素养,教师技能进行学术讨论和研究,综合出一套适合市场及学校教育教学就业工作的教育计划,让语文教育专业的开展更能够针对地区实际情况,针对各中小学的人才需求。

2、在注重文学素养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能力 语文教育是传播文学知识,培养文学素养,树立文学创作意识的学科,语文教育首先要做到对学生文学素养的熏陶,让学生在情感上接受语文,爱上语文。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了解,习得并掌握语文学科的教学技能和基本理论知识,尤其是走向工作岗位所需要的基本技能如钢笔字,粉笔字,简笔画,无生上课等,做到让学生理论实践“双达标”。职业能力包括职业意识,职业适应,职业道德,职业素质,职业技能等项目。这些是学生走向社会从事职业,成为合格劳动者,管理者所必须具备的项目,学校需要通过对课程三维目标的设计,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给予学生多方面,多层次的培养,让学生走向社会能够尽快适应职业的需求,尽早进入角色,发挥作用。

高职高专教育第6篇

关键词:高职高专;音乐教育;钢琴教学

钢琴被称为“乐器之王”,它与其他乐器相比而言,其特有的优美的音色和丰富的和声多变的织体和细腻的表现力等等,都是其他乐器所不能同时具备的。并且只需双手就能完美演奏,因此,对于演奏者而言,扎实的基本功,规范的演奏习惯,以及对作品的深刻理解等诸多方面的能力就尤为重要。这些对于高职高专音乐教育专业学生来说,亦非易事,同时,也给钢琴教学带来了挑战。面对这种状况,在钢琴教学中,教师要因材施教,不断地探索和实践,从钢琴基础抓起,灵活掌握进度,有的放矢。下面,结合本人多年钢琴教学实践,对高职高专音乐教育专业钢琴教学进行了粗浅的探讨。

一、突出基本功训练

钢琴演奏是一门讲究科学、讲究系统性的技术。弹钢琴对于手指、手臂,包括整个身体各个部位的协调、放松要求都很高。比如,手指关节要站稳,触键要快,力量要弹奏到底等。规范的演奏基本功对于钢琴学习来讲,是基础也是根本,突出基本功训练是高职高专音乐专业钢琴教学的第一要点。首先,要坚持每天练习音阶和琶音。流畅、均匀音阶和琶音是钢琴技巧的基础,大量而有效音阶和琶音训练会使手指灵活自如,从而增强钢琴演奏的能力。具体训练方法很多,比如:分手练、合手练、平行、反行等。练习琶音还要原位、转位一起练。弹音阶与琶音时,大拇指横向动作的灵活性很重要,穿指、跨指肘、臂要平稳。充分掌握这些细小的弹奏技术仅仅是起点,却是基础训练的关键。其次,要加强练习曲与技巧性乐曲的练习。在钢琴教学中,练习曲是训练各种技巧的载体,把一些有难度的练习曲或片段,从慢到快地精练,是提高技巧的有效方法。慢练的主要目的是熟悉和习惯乐谱中的指法和音的位置,逐步提高练习速度是一步步提高技巧的关键。第三,要重视八度技术的练习。由于高职学生钢琴基础不像音乐院校学生那么系统,手和身体都很僵硬,不灵活。在基本功训练中,八度的练习是有效改善僵硬,提高灵活度的又一有效方法。开始练习时,可能会使肌肉紧张或疲劳,注意量不要大,初期过量练习八度严重的会对手指造成严重伤害。还有其他钢琴基础性的训练,也要加强。比如,双手的跑动训练、分句动作等,都是要“补课”的内容。通过这些重要方面,重点练习,会让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较快地提高钢琴水平。

二、规范读谱习惯

正确规范的读谱习惯是钢琴学习的第一习惯,难度不大,习惯很重要。每一次都能将乐谱上标记的分句、连线、跳音,以及强弱、快慢等准确地演奏出来,是钢琴学习、表现音乐的基本保证。良好的读谱习惯,是钢琴视奏能力的基础,也是准确地理解作品、表现作品的基础。首先,要结合音乐理论知识读谱。读谱第一关是识谱,识谱快慢、准确性是关键。如用音程关系熟悉键盘上的音符位置,用从五线谱的位置快速推算乐音。弹奏和弦时,利用指法手型位置识别和弦等等。这些有效的辅助方法也是提高识谱能力的重要方面。其次,要熟悉各种符号与记号。钢琴的乐谱是“死”的,只有演奏者将它弹“活”,才能成为音乐。弹奏的千变万化,主要是根据就是乐谱以及各种演奏标记。比如跳音,分为手指、手腕、前臂等弹法,在不同的作品以及不同作品的不同段落要求都不一样。快速跳音用指尖弹奏,例如《莫扎特奏鸣曲作品547号》,和弦跳音用手腕弹奏,跳音的弹奏要注意触键的变化和时值的概念。第三,要从读谱中了解作品的艺术处理。不断提高学生理解作品、处理作品的能力是钢琴学习的又一重要任务。通过分析音乐的发展手法、曲式结构特点、和声进行特点以及调式调性的变化等等,确定作品风格、主题、情绪等,较深刻的表现作品艺术内涵是钢琴演奏的最终目标。

三、加强音乐表现力

音乐的内在魅力就在于其丰富而细腻的表现力,这也是音乐学习的重要内容。学生在演唱声乐作品时,可以借助歌词形象理解来处理作品,但在器乐作品中,没有歌词,没有音乐内涵的外在踪迹,学生表现起来则感到很吃力,特别是钢琴作品,其音乐的表现方式和途径随着钢琴音乐的织体的丰富性而变得变幻莫测。钢琴构造决定了它不能像弦乐器那样,较容易的演奏连贯的歌唱性旋律。但钢琴有宽广的音域、多变的音色、丰富的力度变化等,都给处理钢琴作品带来了挑战。当然,只要掌握演奏要领,演奏者也完全可以像优秀的歌唱家一样纵情地“歌唱”。从器乐曲的学习途径来讲,一首练习曲或作品,从开始就要尽量先分手练习,先把作曲家在谱面上的演奏要求,力求完整、准确的表达出来。再单手基本熟练且能准确演奏后,再双手合练,后一步才是完整性训练。当然,高职高专音乐学生学习钢琴也是有明显优势的,比如综合知识以及音乐知识有一定积累,对作品的理解快,对音乐视听有一定感官认识,对于音色、力度、速度的变化有听觉上的基础等,钢琴教学中要发挥好学生在理解音乐上的优势和优点。总的来说,钢琴是高职高专音乐教育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由于学生钢琴基础和条件参差不齐,钢琴教师既要从基础抓起,不断规范和加强钢琴基本功训练,还要不断提高学生的钢琴演奏能力。钢琴教学的压力和学生学习的压力,是伴随教与学整个过程的困惑与困难。因此,对学生的扎实的基本功训练、演奏习惯的培养以及音乐表现力的提升是有抓手的突破。

作者:刘厚军 单位:荆州教育学院

参考文献:

[1]赵晓生.钢琴演奏之道[M].上海: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9.

[2]赵晰.对高师院校钢琴伴奏课教学现状的思考[J].河南教育,2008(6):30-34.

高职高专教育第7篇

关键词: 高职高专 英语教学 德育教育

引言

教师职业被视为天职,人们也认为教师职业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被笼上了神圣的光环。因此教师就有“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之美称。教师扮演着继承过去、建设现在、创造未来的重要角色,担负着培养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重大历史责任,从某种意义来说,教师决定着人类社会的未来,肩负着教书育人的光荣使命,在处理教书和育人的关系时,应本着“先教做人,后做学问”的原则,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人才,“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学中必须坚定教书育人、德育当先的教育理念。因此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更为重要。

一、明确英语教学的目标和意义

高职高专英语教学必须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英语应用能力的高等技术应用人才。明确英语教学的目标和意义,也就是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开设英语课程。有些学生对学习英语认识不够,甚至有人认为学习外语是不爱国的表现,事实上,学习任何一个国家的语言仅代表着一个社会文化圈,不同的文化圈里有着不同的语言、生活习俗和。正是这些方面的东西筑成人们交流的障碍,从而给政治、文化、经济生活带来许多不便。随着改革开放,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总趋势,世界贸易促使任何国家都不可能闭关自守,许多的跨国公司提供了不少的就业机会,且入不薄,因此学习、掌握一门外语是必要的,可能由于政治和历史原因,国与国之间出现紧张关系,但这并不能影响我们吸取外国的先进科学技术和文化,引进技术就必须学习该国的语言。所以,培养具有创造性才能的外语人才也迫在眉睫。

二、从教材出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因材施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高职高专学生一入学,教师就应该尽快摸清本班学生的英语学习情况。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由于近几年高校的扩招,高职高专学生来源、经历不同,生理和心理发展及知识水平存在很大的差异,英语基础普遍较差,学习的习惯较差,为了培养学生的良好思想和行为习惯,德育教育工作应该做细、做实。教师面对的是具有一定生活经验、科学文化知识和抽象思维能力的青年,鉴于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尚未成熟,可塑性较强,教师的言行举止都能影响他们,因此,教师既要有丰富的文化知识,又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培养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在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第一,尊重学生,建立平等协作式的师生关系。学习英语是师生共同合作的工作,教师对学生友爱、同情的态度使师生双方都能发挥各自的长处。纪律必须要有,但纪律应建立在友善的严格要求的基础上。高职高专学生生理、心理上都趋于成熟,教师要根据学生学习的不同专业,尊重学生首创精神,平等讨论问题,共同研究课题;在共同研讨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起主导作用,也要关注学生的新观点、新方法,给予教师的启迪。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进取精神,多鼓励学生。

“怕错”,是学生学习英语在心理上的主要障碍之一,年龄越大,怕错心理越明显,教师要通过表扬他们练得好和他们的进步来帮助他们。对较好的学生提问较难的问题,如果学生练习中出错了,一般不纠正,教师只需把正确的答案说一遍,或让几个学生再回答同样的问题,使出错的学生明白了解正确的说法。对于学习差的学生,通过耐心和鼓励让他感觉到自己也正在前进,消除学生的紧张情绪,对那些胆怯、内向型的学生应给予特别鼓励。

第二,美感的渗透。在课堂教学中需注重美感。让学生因美感而产生学习兴趣,会因美感而“亲其师,信其道”。我在教学中经常用英语给学生绘声绘地读对话、讲故事,创设情境让学生表演等,就是要让学生从中感受语言氛围、体验语言的美感和学习的兴趣。有些外语教师一节课从头到尾一直板着面孔,十分严肃,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因惧怕这种面孔而不敢多向老师提出问题;而有的教师始终笑个不停,不该笑的也要笑,这样就缺乏教师的威严,有时还会失去控制力。外语教师在课堂上的表情应该是微笑和严肃相结合,时而严肃,时而微笑,给学生一种张弛的感觉,使他们从心理上消除对老师的恐惧感,并乐意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一系列的学习活动。

第三,爱的渗透。与普通大学学生相比,高职学生心理素质存在明显差异;高职学生以考场上的失败者居多,多数学习成绩一般或较差,自卑感较强,一些学生是出于无奈进入高职的校门。因此,与普通大学的学生相比,高职学生缺乏明确的奋斗目标;学习上动力不足,对自我的潜力、自我实现意识的认识等相当朦胧。根据教学内容,定位德育目标,我将每单元都确定了其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德育目标,并将德育目标作为重点内容。通过圣诞祝福和万圣节等活动,培养师生、学生间的友情,教育学生要有爱,教学不只是传授知识的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通过语言、动作、表情等传递鼓励、信任的情感信息,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爱心。

综上所述,加强德育教育是忧国忧民的大事,学校应设立长效机制。学校教育应以德育为先,高职院校只有从实际出发,探索适合高职特色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方法和思路,才能培养出真正德才兼备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张正东.外语教育学[M].重庆:重庆出版社,1987.

[2]胡守主编.德育原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89版.

[3]谢自立.英语教学与研究[M].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1997.

高职高专教育第8篇

[关键词]高职高专院校 职业教育 教育质量

[作者简介]邵勤(1968- ),女,江西都昌人,景德镇广播电视大学继续教育部,讲师,研究方向为英语教学、继续教育;李莉(1969- ),女,江西丰城人,景德镇广播电视大学继续教育部,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继续教育。(江西 景德镇 333000)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32-0026-02

由于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高职高专院校数量的增加,我国大学生数量也迈进了快速增长的时代,在这种趋势下,大学生尤其是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的就业问题便引起了政府、学校与社会的广泛关注。在目前的高职高专教育体系下,面对充满竞争力的大环境,本科院校与高职高专院校两个群体之间的矛盾也越来越突出。由于本科院校学生自身的素质起点比较高,进入本科院校学习以后,各方面的能力素养得到不断提高,就业前景相对广阔。而对于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来说,自身的入学起点相对较低,同时由于高职高专教育体系的不健全,很多学生的就业压力更大。在这种传统的教育发展模式下,高职高专院校的教育质量就会出现偏差,一定程度上造成教育质量的极端化,势必会对高职高专的教学造成不良影响。面对占比近一半的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加大教育培养力度,提升教育质量是形成教育竞争力的根本要求。高职高专院校作为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提升自身的教育质量,这不仅是对高等教育的完善,也是我国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高职高专职业教育质量的现状分析

1.改革步伐加快。我国政府对高等教育高度重视,纵观近几年的发展进程,整个高职高专院校的改革效果呈现出了良好的趋势。高职高专院校以立足当前与国际的形势为主要支撑点,适应教育发展的大趋势,贯彻“科教兴国”等战略思想,根据自身的特点进行改革,积极探索与自身相适应的发展渠道,创新高职高专院校的教育新思路。从入学到培养再到最后的就业,高职高专院校始终坚持改革创新的理念,注重学生的发展前景,着力加大就业教育。在就业改革方面,高职高专院校立足就业基本点,积极寻找社会经济发展的汇合点,广泛开展校企合作以及开设实践课程等就业新思路,广泛地扩宽就业渠道,为高职高专院校的教育培养开启了一条长远性与开放性的路径。可以说,高职高专院校的改革从外在层次而言,是适应了时展的要求;从内在层次而言,是提升自身教育质量的重要表现。

2.高质量的专业教育逐步深化。高职高专院校在发展过程中,高质量的专业教育正在成为其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面对当今高等教育的激烈竞争,高质量的专业教育也是高职高专院校发展的客观要求。由于政府的支持以及自身的独特优势,在专业建设方面,高职高专院校充分发挥自己的优点,将社会发展的需要与自身教育的培养目标相关联,设置适应社会需要的专业课程,加大应用型与实践型人才的培养,形成具有高职高专院校特点的品牌专业。高职高专院校在发展过程中,只有不断地进行自我创新,才能够做好高质量的专业教育。同时,紧紧围绕开放式的办学理念,积极开启校企合作模式,让学生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通过校外合作企业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从而为就业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3.社会就业观念不断提高。从目前的教育特点来看,高职高专院校更加注重的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换句话说,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在实践方面更有一些优势,这与其教育目标有着很大的关系。另外,由于高职高专院校的专业实用性强,因此在就业实践方面,毕业生能够更快地融入实践之中。高职高专院校的教育目标主要是提高学生就业率,对于学生而言,在学习了相关专业课程以后,对整个高职高专院校有了更深刻的认同感,从而使学校与学生之间达成了相近的就业观念。在以往的高职高专教育中,存在着“高不成、低不就”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受高等学院教育理念的影响。纵观当前高职高专教育发展现状,社会就业观念直接影响着其发展态势,从传统的就业观来说,社会各方的就业观念是重要影响因素之一;从学生家长方面来说,某些学生家长的思想比较保守,不能够对当今教育发展的现状有清晰的认识,所以在引导学生就业方面比较呆板,与学校和学生之间不能达到一致;从学校的角度来说,一些高等院校为了盲目追求高就业率,在指导学生就业方面也存在着一定的偏差。从越来越多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的高就业率可以看出,在当今高等教育发展的大背景下,学生与社会、学校有着相同的认同感是相当重要的。

二、高职高专职业教育质量存在的问题

1.教学理念有失创新,缺乏教学体系。从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角度而言,很多学生由于入学起点比较低,在思想意识上并不能够完全意识到自身的责任;而从高职高专院校的管理者角度来说,由于对学生能力缺乏信任,导致很多管理者存在“失控管理”的现象。这一方面是高职高专院校管理者被动管理的结果,另一方面则是管理者放弃管理的结果。教育理念的缺失与不健全是造成高职高专院校管理者被动管理的根本原因。教育理念是教育的灵魂,对于高等教育来说更是如此,教育理念给教育发展提供了前进的方向。而目前部分高职高专院校管理者却并没有意识到教育理念的重要性,不能从宏观上进行权衡与把握,从而导致教育质量的落后。与此同时,由于教学理念缺乏创新性,教学体系也就很难真正形成。对于高等院校来说,教育体系是至关重要的,对整个学校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尤其是在充满着竞争力的教育时代。

2.教学规模盲目扩大,忽视教学质量。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一方面使更多的学生有了入学的机会,在数量上呈现出剧增的态势,但在质量上却缺少了一定的把关;另一方面,对于高职高专院校而言基础设施也就显得不足,存在学生数量与基础设施建设不同步的现象,主要表现在多数人共用一台实践设备的现象。所以,在高等教育发展的大背景下,只重视教育数量而忽视教学质量的现象必然会导致教育质量的下滑。在这种粗放型的教学模式下,必然会衍生出一些粗放型的管理模式,一些高职高专院校在管理上就会出现很多漏洞,必然也会导致教师的不严谨以及学生的松懈现象。另外,目前的高职高专院校存在着“伪教育”的现象,所谓“伪教育”就是只有高职高专院校的硬件,没有实质的教学内容,从外在来看是一所高职高专院校,实质上却是有名无实。因此,高职高专院校如果盲目地扩大教学规模,只注重教学“量”方面的扩大而忽略教学“质”方面的提高,必然会影响高职高专教育质量以及阻碍高职高专教育的发展。

3.师资综合素质不高,竞争力不强。一个教育体系中如果没有教师力量的充实,那么就算具备健全的硬件设施也是于事无补的。目前,高职高专院校的专业设置是偏向于实践性的,这与其教育目标有着紧密的联系,而这种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就需要相应的专业教师。从以往的教育目标来说,这些教师一般就读于本科学校,在学校学习过程中比较重视理论的学习,当他们从理论化学校走进高职高专院校以后,担任的教学任务其实更多是实践性的,这就形成了一种应用与理论之间的落差,这也就决定了师资力量水平的有限性。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专业不对口的教师应该说随处可见。

三、提高高职高专职业教育质量的路径

1.创新教学理念,构建监控体系。针对目前高职高专院校缺乏教学理念的现状,高职高专院校必须立足教学目标,针对教育现状进行教学理念的创新,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在创新教学理念的过程中,必须要构建一个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即对教学过程中的一切相关教学理念进行宏观与微观的监督管理,确保教学理念的贯彻落实。在构建监控体系中,要对教学质量进行两大方面的监控,一方面是外部教学监控体系的建设,另一方面是内部教学监控体系的建设。通过内外教学监控体系的结合,研究出一套适合当前高职高专院校发展的质量监控体系。同时,着重处理好内外部教学监控体系的关系,在整个过程中,要以外部教学监控体系为基本方向,满足教育质量的需求。另外,制定内部教学监控体系。

2.明确办学目标,科学设置专业。对于当前的高职高专院来说,让学生在入学时学好基础理论,在就业时应用实践理论是教育的根本目标。作为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基地,从最开始的入学管理到最终的就业服务,高职高专院校担负着重要的责任,这也是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表现。在培养过程中,高职高专院校必须要以就业为最终导向,加大服务体系的管理与建设,科学规划人才培养目标,在尊重学生的前提下,为学生的就业做好最终服务。在明确了办学目标的基础上,科学设置专业是其重要表现,由于高职高专院校更为注重学生的实践性与技能性,因此在学科专业的设置上必须体现出相应的特点。同时,专业课程设置要适应时代的发展步伐,这就要求高职高专院校把握好办学目标与专业设置之间的平衡,从而提升高职高专院校的教育质量。

3.培养双师队伍,打造质量教学。高职高专院校的师资力量影响着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的素质,也是提升高职高专院校教育质量的关键。在培养师资力量方面,高职高专院校要将教师的培养放在重要的位置,着力培养双师型教师,加大对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投入,确保双师型教师体系的构建。在这个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特点以及专业课程的需要进行全方位的培养,不能一味地因为学校自身的需求而片面加强某一学科教师的培养,要丰富教师队伍的多样性,形成教师能力专业性与教师群体多样性相结合的体系。另外,对于教学质量把关上,双师型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将学生与自身联系在一起,形成一种合力,从而打造出教学品牌,提升教育质量。随着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创新以及教学方式的更新,传统的教师队伍一定程度上不能够完全胜任当前的角色,因此,对于高职高专院校而言,要通过产学合作的方式进行双师培训,形成一支专业能力强与管理素质高的高水准教师团体。同时,在教师培养方面,设置科学的管理机制,对教师进行管理的同时加强绩效的考核,并在教师队伍与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师生互动体系,从而确保教学质量的提高。

当前,高职高专院校的发展处于一个综合化发展的时代,而扩招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也正在凸显出来,这对于我国目前的教育发展来说也是一个考验。从传统的粗放型教育到如今的质量型教学,高职高专院校发展逐渐向提高质量方向前进,这是适应竞争的必然表现,也是高职高专院校自身改革的升华。在质量优先的理念下,高职高专院校必然会培养出更多的应用型人才。因此,对于高职高专院校而言,提升教学质量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王军红,周志刚.试论职业教育质量的生成机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36).

[2]姜进.论高等职业教育质量观的转变[J].中国高教研究,2011(6).

高职高专教育第9篇

高职高专学生职业素质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现实的开展情况并不令人满意,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了更深入地了解高职高专职业素质教育现状,本文对不同地区5所高职高专学校的400名学生(男、女生各200名)和60名教师,以随机抽取的方式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共向学生发放问卷400份,实收400份,向教师发放问卷60份,实收60份,问卷回收率均为100%。

高职高专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现状调查分析

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对高职高专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重视程度。在接受调查的60名高职高专教师中,有36人表示,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对高职高专学生职业素质教育重视程度为“一般”,占调查总数的60%;表示“比较重视”的有12人,占20%;表示“极为重视”的有6人,占10%;表示“不重视”的教师有6人,占10%。

调查数据表明,当前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对高职高专学生职业素质教育重视程度不够。与教师的深入交流也印证了这一点,许多教师都表示,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对高职高专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重视程度不足,导致相关教学活动无法正常进行。

学生对素质教育重要性的认知程度。学生是素质教育的主要参与者,学生对开展素质教育重要性的认知程度,直接关系到素质教育能否顺利开展。在接受调查的400名高职高专学生中,认为开展素质教育“比较重要”的有210人,占调查总数的52.5%;认为“非常重要”的有66人,占16.5%;认为“不太重要”的有104人,占26%;同时还有20名学生认为是否开展素质教育“无所谓”,这部分学生占到调查总数的5%。

以上数据显示,近七成接受调查的学生认为开展素质教育“比较重要”或“非常重要”,但仍有三成多的学生对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性缺乏正确认知。这就要求学校向学生充分讲明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

此外,高职高专学生职业素质教育还存在着学校教育与教育需求脱节、学校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培养和人生规划引导重视不足、缺少对学生的职业远景展望教育等问题,这些都严重影响和制约着职业素质教育的顺利开展。

高职高专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具体对策

要切实转变学校教育领导者及老师的思想。主动变革思维,变革教育方式。在日常教育中,坚持职业素质教育为本,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知识,更要加强培养学生的人文道德素养,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格道德品质,能够更积极地面对生活,面对工作。

要注重对学生的培养与启发教育。教育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学生只有真正认识到职业素质教育的重要作用,才会摆正心态、认真主动地学习。学校、老师要以正确的方式教育和引导学生。

加强与企业的沟通与互动。学校应该加强与企业的交流与沟通,倾听企业的需求与建议,借此改进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不足。这是弥补职业素质教育不足最便利的方法。

加强对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学生只有在可以预期、可以展望的前提下,才能摆脱不正确心态的束缚,努力去争取一个更好的结果。为此,学校及老师应该正确认识,主动结合当下最新行业形势、地区背景等,为学生做出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引导,使学生能够因此而重新认识自己,从而焕发出新的希望与活力。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