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传统文化下的思政教育研究

时间:2022-10-17 20:41:35

关键词: 传统文化  思政教育  研究 

摘要:在思政教育中,教师应系统梳理不同门类的传统文化,按照不同的教育价值进行分类,并根据思政教育教学内容合理安排,将传统文化渗透到思政教育教学过程中,启发学生思想心灵,塑造学生健全人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传统文化下的思政教育研究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软实力的根,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与精神价值。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是当前开展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思政教育作为培育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路径,要充分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教育价值,将其转化为滋养学生心灵与思想的丰厚资源.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理念、家国情怀、理想信念及审美意识,以有效拓展思政教育的深度与广度。由王易编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一书,结合思政学科建设需求,深入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思政资源.探讨如何利用这些资源滋养学生的思想品德、文化修养及价值理念,促进其健全人格的养成。本书共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系统梳理古代先贤思想理念中的思政教育资源,深人阐述当代社会和平外交思想、中国精神理念等的时代价值。第二部分围绕思政学科发展历程,详细论述该学科的理论基础、研究范畴、形成规律及发展机制。第三部分聚焦思政理论课教学实际,结合当代青年学生的思维、个性特点,阐述思政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针对目前思政理论课教学中的难点问题进行分析,为改进思政理论课教学模式提供有效参考。第四部分基于传统文化视角,详细论述如何将家训思想、雷锋精神、文化自信应用于思政教育,以发挥思政教育价值引领作用,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与借鉴意义。

 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应用于思政教育的价值分析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经五千年历史洗礼,积淀着中华民族崇德向善、坚强不屈的精神理念,即使到今天,仍然散发着无穷魅力与时代光辉,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提供文化支持与精神滋养。当前,我国进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经历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学校思政教育也迎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应用于思政教育,促进二者深度融合,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与必要价值。

 第一,有利于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青年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具有较强的可塑性,但也容易受到外部舆论和不良思想言论的影响,形成错误的认知与价值观。思政教育作为对青年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主阵地,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旨在培育学生的道德理念、思想意识及认知模式,塑造学生健全人格。面对日益复杂的文化环境与舆论环境,思政教育要有效破解多元思潮对青年学生的不良影响,必须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重要的教育资源,深人挖掘其中的价值理念与精神内涵,引导学生弘扬传统美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实现全面健康成长。这是新时代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思政育人实效的基本支撑。

  第二,有利于培养青年学生的文化自信。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发展的根脉,也是支撑民族复兴伟大目标、实现文化强国战略的基础。而文化自信作为文化繁荣的基础与前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将传统文化融人学校思政教育,可使青年学生重新审视并发现传统文化的深厚魅力.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树立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充分认可传统文化并推动其传承发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同时,中华传统文化十分注重家国理念,将个体的人视为集体的一部分,倡导人们共同努力为国家社会作贡献。这种文化情怀有助于激发青年学生的责任意识与集体意识,树立远大理想抱负,从而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

第三,有利于丰富思政理论课教学内容。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的精神资源与文化财富,能够有效激发思政教育活力,为新时代思政教育改革提供科学的方向指引。长期以来,思政理论课教学主要采取单一的灌输模式,让学生硬性记忆背诵,忽视了知识的内化吸收,使学习过程枯燥乏味.学生学习兴趣随之下降,教学效率低下。这种教学模式违背了思政教育的育人初衷,也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相融合,能够充分发挥文化的作用,引导思政教育由显性教育向隐性教育转变,在真实的教学情境中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与探索文化知识,接受优秀传统美德、思想文化的洗礼,促进学生精神境界的提升。同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的融合有助于拓展思政教育空间,教师可借助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加生动形象的教育资源,提高思政教育生动性与感染力。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应用于思政教育的制约因素

从实践来看,由于缺乏良好的教学规划与课程安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人思政教育的进展并不十分顺利,仍然存在协同性不足等现象,制约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人价值的发挥。

第一,缺乏系统架构。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融合是一项系统性工程,二者不是简单的相加关系,而要立足宏观教育格局,把握学生成长成才规律,科学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教育的体制机制,尤其是完善的制度支撑与理论架构。然而,在实践过程中,学校思政教育仅仅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教学内容,而没有根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提供明确的教育教学思路,教学成效不佳。从理论架构来看,虽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密切相关,但不同领域知识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如果缺乏科学的体系支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思想内涵就无法被充分挖掘,其育人功效也难以有效发挥。

第二,融合模式单一。

思政教育要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人价值.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与全面发展,就要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学习热情,引导学生自发地认同、热爱并自觉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然而,在目前的学校思政教育教学中,许多教师仍然采用照本宣科的方式,简单讲解教材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而没有与学生开展有效互动,未引导学生思考其中隐含的价值观与人生哲学,无法产生良好的启发诱导作用。这种教育教学模式太过注重政治性与学术性,对于学生思想意识、人格心理的关注较低,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升。因此,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人思政教育的实效,关键在于丰富教育教学形式,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深度参与教育教学过程,领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

第三,融合深度不够。传统文化教育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播与理论讲解.而是要触动学生的思想情感,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与思想共振,塑造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但从整体来看,目前思政教育与传统文化的融合仍然停留于形式化、表面化,对于学生思想心灵的启迪作用不够明显,难以引导学生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化于心。例如,目前学校的传统文化教育局限于传统节日、民俗习惯教育,内容趋于同质化,限制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究其原因,一方面在于教师对于传统文化资源的挖掘力度不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储备有限,无法在课堂上灵活应用;另一方面在于教学设计不够合理,没有充分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与教育需求设计教学内容,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政知识联系不紧密,导致教学实效不佳。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应用于思政教育的融合路径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融合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学校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价值,完善思政教育教学体系.准确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的契合点,探寻有效的融合路径,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政教育中的育人价值。

第一,加强顶层设计,完善融合机制。

充分发挥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政教育价值,推进二者深度融合,学校必须构建系统的体制机制,制订完善的教学规划,指导教师科学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保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施。为此,学校首先要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把握其融人思政教育的现实意义与价值内涵,调动各方资源,齐抓共管,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融合。学校应制订完善的融合教学方案,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科学规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教育的课程安排、教学安排,制订不同学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目标要求,并以科学的教学评价机制反馈教育教学成效。学校还要完善课程体系,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螺旋上升式地融人必修课、选修课、通识课中,让学生接受全方位的文化熏陶,提升文化修养与个人素质。

第二,优化教学方式,增加融合深度。

在思政理论课教学中,思政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挖掘学生个性化需求,有针对性地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沉浸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与内涵。为此,思政理论课教师要改变单一的灌输式教学模式,注重启发性、渗透性、引导性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以提升育人成效。例如,可引入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上播放影视片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融人教学情境中;围绕教学主题进行深人讲解,让学生自主讨论、发表观点;总结升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引导学生深刻领会并内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精神信念、思想意志及优良品德等。

第三,挖掘潜在价值,丰富教学内容。

中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思政教育资源.对于提升思政教育效能具有重要作用。在人格修养上,中华传统礼仪能够规范引导学生约束言行举止,按照社会伦理道德、价值规范开展社会活动,形成谦和、尊敬、平等、包容等价值观。在审美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多元化艺术形式,能够带给学生美的体验,强化学生的艺术修养,提升其文化内涵。例如,传统书法可以让学生体会不同书法风格的艺术之美,感受不同艺术风格背后的人格思想,促进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养成。在思政教育中,教师应系统梳理不同门类的传统文化,按照不同的教育价值进行分类,并根据思政教育教学内容合理安排,将传统文化渗透到思政教育教学过程中,启发学生思想心灵,塑造学生健全人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作者:常华仁 单位:西南民族大学

优秀范文
相关期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