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优选九篇

时间:2023-02-03 13:35:24

传统与现代的融合

传统与现代的融合第1篇

时至今日,随着娱乐文化丰富多元的发展,中国电影京剧题材仅是冰山一角。为了繁荣京剧电影工程,将京剧与电影“虚”与“实”的巧妙结合,让越来越多的当代年轻人所接受,京剧电影人正在从传统中寻求突破,重回到电影荧幕。

戏曲电影的第三次高峰

v时五年多的时间,京剧电影工程已将10部经典京剧搬上银幕。自2011年7月启动的京剧电影工程,现已经成功完成了《龙凤呈祥》《霸王别姬》《状元媒》《秦香莲》《萧何月下追韩信》《穆桂英挂帅》《赵氏孤儿》《勘玉钏》《乾坤福寿镜》《谢瑶环》等第一批十部影片的拍摄、公映工作。

“京剧电影工程第一批20部影片均取材于中国京剧优秀剧目,突出显现了京剧作为古典文化的表演载体所具有的独特审美高度。其中既有历史渊源久远的骨子老戏《龙凤呈祥》《霸王别姬》等,也有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文艺方针指导下创编的优秀经典剧目《穆桂英挂帅》《秦香莲》《赵氏孤儿》《状元媒》《谢瑶环》等。”中国戏剧家协会秘书长、戏剧评论家崔伟认为,中国京剧电影工程将标志着中国戏曲电影的第三次高峰,彰显了中国京剧电影的文化自信。

“弘扬正能量,故事性强,好听、好看”作为京剧电影工程的精神追求,求精求美的更是工作人员不懈努力的艺术目标。“第一批10部影片均取材于中国京剧博大精深的优秀剧目,蕴藏着丰富多彩的流派艺术代表,在京剧为基础、电影为载体的原则上,体现出‘以古喻今’的时代转化创新性。”崔伟表示。

破除门户之见、行当之限

据了解,京剧电影工程成立了“工程领导小组”,以及由我国京剧界名家、专家组成的“艺术指导小组”,创作人员在大量的京剧传统剧目中,精心筛选出第一批10台经典传统大戏,前后举行了30多次的论证会,细心参与到影片的拍摄和剪辑、修改的全过程中。

京剧电影《赵氏孤儿》和《谢瑶环》的导演马崇杰介绍,京剧电影《谢瑶环》中分别出演谢瑶环、武则天和苏鸾仙的演员丁晓君、王艳、窦晓璇,都是各自剧团担当《谢瑶环》的主演,“3位谢瑶环”的强强联合,可想而知京剧电影所呈现的品质之高。

《赵氏孤儿》的舞整时间总共是2小时57分钟,而京剧电影应该是控制在2小时内,如何保留经典段落删减情节,这让导演马崇杰犯了难。于是在反反复复的修改推敲后,一些代代相传的程式化表演和“过场戏”都必须精简,这样的安排,让京剧工程中的老、中、青三代京剧人有了开拓性的融合经验。

《霸王别姬》3D走出国门

京剧的文化价值,体现在其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民族性相统一的经典传统典故,是值得人们世世代代反复推敲和不断传承吟诵的民族文化瑰宝。随着中国京剧电影工程的推行,打破了当前戏曲影片与观众见面难的瓶颈,北京市还率先设立了常年定点放映京剧电影工程影片的影院(紫光影城、劲松电影院、垡头地区文化中心等),保证全年放映500余场,及时满足中国观众的欣赏需求。

传统与现代的融合第2篇

关键词:现代平面设计;传统文化;融合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平面设计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各类现代平面设计作品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平面设计涉及诸多元素,包括色彩、图案、文字等,每项元素对平面设计的表现力与内涵都有着较大的影响。当前,很多平面设计师在进行平面设计时注重传统文化的融入,以期丰富设计作品的内涵,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因此,设计师要寻找融合平面设计与传统文化的方法,积极创新,这样才能进一步提高平面设计的效果。

一、现代平面设计与传统文化融合的现状

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中涌现出丰富的传统图案,这些图案蕴含着深刻的意义,是历史的积淀,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人们通过这些图案表达吉祥安乐、平安幸福的寓意。在具体运用的过程中,各种传统图案的寓意大多以谐音的形式体现,如,鱼有着“年年有余”的寓意,表现出人们对食物丰盈的期盼;鸳鸯象征美好姻缘;松柏象征长寿;等等。所以,在现代平面设计中对这些传统图案进行应用,不仅能提高作品的艺术美感,而且能体现出浓郁的民族特色,提高作品的文化价值。传统书法是我国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重要的交流方式,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影响深远。传统书法具有优美的线条、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丰富的内涵,具有抽象性和象征性。设计师在平面设计中运用传统书法艺术,不仅有利于更好地表达设计内容,而且提高了平面设计的艺术魅力。我国的传统色彩十分丰富,主要包括白、黄、青、赤等,而且每种色彩都有着不同的含义,在平面设计中具有重要作用。设计师在运用各种传统色彩时,须明确各种色彩的含义,合理选择色彩,以表现独特的艺术效果,通过视觉表达传递各种信息。

二、现代平面设计与传统文化融合的方法

1.汲取传统绘画的精髓

我国传统绘画具有典型的文化特征,寓意深刻,形态各异。传统绘画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画家通过绘画语言表现人物、风景、植物等事物,具有浓厚的意境,能很好地吸引受众的目光。设计师大多根据需要选取元素,以丰富设计内容,提升设计的艺术价值。虽然一些平面设计师在设计中运用了传统绘画,但只局限于一些浅层的因素,并没有深入其中,以致传统绘画在设计中的作用并未得到充分发挥。因此,平面设计师必须深入挖掘传统绘画艺术的精髓,根据这些元素的特性,将其合理融入平面设计作品,使设计元素和谐统一,营造出浓郁的美学意境,提高平面设计的艺术效果。

2.合理渗透传统工艺

我国拥有丰富的传统工艺,包括剪纸、雕刻、印刷、织染等,这些传统工艺不断改良,逐渐变得简约、精致、灵巧。传统工艺具有独特性,不仅韵味丰富、历史悠久,而且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这些传统工艺的制作方法、外在表现、深刻内涵等因素都可以为设计师带来创作灵感。设计师可在设计过程中根据设计的需要合理运用传统工艺,合理运用传统工艺中丰富多彩的艺术表现方式和独具个性的艺术构造,进而提高设计质量。

3.充分促进形意结合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艺术表现形式大多强调形意结合,通过对实形进行装饰,赋予其一定的文化内涵和意境,进而提升作品的艺术价值,传达某种寓意。部分设计师在对传统文化进行应用时,只注重单方面的形或意,以致设计效果不理想。因此,设计师应更加注重形意结合,对各种传统元素进行提炼、创新,并通过现代设计手段对这些元素进行加工,进而提升作品的艺术价值。

三、结语

现代平面设计具有一定的综合性,需要考量多种设计元素。传统文化作为重要的设计元素来源,与平面设计作品的韵味、内涵紧密相关,只有与传统文化有效结合,才能提高平面设计作品的质量。因此,设计师必须认真分析行业环境,着力于设计方法的创新,对各种传统文化元素进行有效融合,才能提高设计的艺术效果。

作者:乔姗姗 单位:江西艺术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传统与现代的融合第3篇

关键词:彝族传统体育;现代体育;融合

1 前言

彝族体育作为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一枝奇葩已是不争的事实,这已在体育界达成了共识;但作为过去的历史文化遗产的彝族传统体育现在已成了濒危历史文化遗产。从事彝族体育的体育的人口数量少之甚少,主要集中在彝族地区为数不多的彝族村寨。因此大多数彝族体育项目成了文献资料在图书馆内束之高阁。现代体育作为以其强大的游戏功能,娱乐功能,健身功能,经济功能几乎占领了整个现代体育市场,形成了现代体育产业,现代体育以现代的文化锐气和时代的气息,紧紧把握时代的脉搏,与时俱进,科学发展,持续发展,而彝族传统体育大多已失去了他时代的气息,逐步退出了他历史舞台。因此,挖掘和抢救彝族体育项目及其体育文化,使其能够与现代体育相互融合、互为发展,进而朝着体育产业化的方向发展,使彝族传统体育和现代体育携手步入一个新的时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彝族传统体育与现代竞技体育的融合

现代竞技体育的源头主要来自于古希腊体育,古希腊体育的重要特征是在形式上追求健与力,在理念上强调勇与刚。“健、力、勇、刚”的古希腊体育精神随着欧洲社会的进步,逐步演化为“更高、更快、更强”的现代奥林匹克精神。这种精神已深入到全社会的各个角落和家庭,成为现代生活方式中的重要内容。中国古代体育由于深受儒家“中庸”、“合规”和道家的“寡欲不争”、“以柔克刚”等思想观念的影响,与现代竞技体育相比就显现出力量、刚强、竞争有点不足。彝族传统体育既具有现代竞技体育“健、力、刚、勇”的精神(比如摔跤、赛马、斗牛等),又具有中国古代体育“柔、美、雅”的理念(比如阿细跳月、达体舞等)。尽管彝族传统体育在表现形式上与现代竞技体育有所不同,但他们都具有一定的竞争性、规则性和实践性。为此,在发展和弘扬现代竞技体育的同时,决不能丢弃我们的民族传统体育,而应该广泛地继承和发展彝族传统体育宝贵的文化财富。任何一种体育项目的存在与发展,如果丢弃本民族的风格和特点,或脱离其他体育文化的渗透,那么就失去了它存在的价值与意义。只有把民族传统体育与现代竞技体育协调起来,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相互融合、相互发展,才能保证我们的体育事业更加强大、更加辉煌。

3 彝族传统体育与现代休闲娱乐体育的融合

休闲娱乐体育的现代意义可以透过奥林匹克的宗旨得以展现:这是“天神的欢娱,生命的动力……你就是勇气……你就是乐趣……你就是进步……你就是和平……”。柏拉图曾说过:“神赐予人类以两种技术:‘音乐和体育――爱智与激情’,由此达到和谐”。这就是休闲

娱乐体育的魅力,是休闲娱乐体育现代意义之所在。彝族先民在艰苦的生态环境中不但创造了生产工具,而且也创造了许多娱悦身心、调节情感、陶冶情操的休闲娱乐体育项目。虽然早期的有些项目难免含有祈求生存的悲惨阴影,但是一旦获得生存的保障,如战争的胜利、谷畜的丰产、欲望的满足、病痛的解除、爱情的完美等,都会引发他们内心的情绪,流露出人类自身的欢悦,禁不住“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并在情动于形的欢欣中,出现借以回顾艰辛历程的场面,表演各种奇异的生存技能和欢歌群舞,借此在欢快的活动中享受体育文化的裨益,感受人类生活的美好价值。人们常说“三弦响、脚板痒”,“一个歌手唱歌,能给全山寨带来欢乐”,“山歌本是古人留,留在世上解忧愁”。这就是民族传统体育所具有的休闲娱乐之魅力,同时也富有现代休闲娱乐体育的意义与价值。如果把带有强烈民族特色和风格的民族传统娱乐体育与现代休闲娱乐体育相互融合、相互渗透,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共同发展,那么就能真正找到人类“普适性”和“永续性”的体育休闲价值,同时也为人们有价值的生活赋予了深刻的内涵。

4 彝族传统体育与现代学校体育的融合

多年来,学校体育的改革与发展一直都是蹴踌满志、举步艰难,没有找到较为精确的黄金结合点。随着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实施和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推广,学校原有的达标体育项目开始受到健身娱乐体育的冲击,很多枯燥无味的竞技体育项目渐渐退出学校体育课堂,取而代之的是一些健身性强、娱乐性高、趣味性浓的体育项目,以此达到健康的目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以其独特的民族魅力和风格开始受到各级学校的普遍重视,但其缺乏一定的规范性和科学性。学校是体育的摇篮,是原始体育形态走向规范化、科学化和普及化的必由之路。彝族体育要想得到很好的发展,必须走进学校,以学校教育为中介,进行改造并完善。让学生了解和学习更多的彝族体育项目以及与之相关的规则、背景、历史、文化、内涵等,将其健身性、娱乐性和彝族体育文化融合在一起进行继承和发扬。这样既可以缓解民族地区学校体育经费的短缺、体育设备的匮乏,为民族地区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做出积极贡献,又可以加大彝族传统体育的普及面,为彝族体育的传承和彝族体育科研人才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进一步推动彝族传统体育的发展。

5 彝族传统体育与群众体育、家庭体育的融合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实施离不开群众体育、家庭体育的繁荣与发展,群众体育、家庭体育离不开民族传统体育的参与与融合。随着全民健身计划的进一步开展,现代生活型的“体育观念、体育意识”已经全面渗透到了广大人民群众和每一个家庭之中去了。彝族传统体育作为一种独特的、具有丰富内涵的文化特质行为,在广大群众体育活动和每一个家庭体育活动的开展中,以及在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彝族传统体育由于许多项目不受时间、空间、性别、年龄、场地、器材、气候等条件的限制,故而它可以与许多现代休闲娱乐体育融合在一起进行广泛开展,广大参与者既可以尽情享受体育带来的愉悦,又可以增强民族间的相互交流和相互了解,在推动全民健身的浪潮中不自觉地继承和发扬了民族传统体育的同时,又促进和加强了与现代体育的融合。

6 结束语

千百年来,彝族传统体育具有鲜明的健身性、娱乐性、竞技性和教育性,它是彝族先民在历史长河的演进中所创造的珍贵的民族文化形式,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和文化价值。它是通过本民族传统节日、宗教、信仰、婚俗丧葬等活动形式的产生、发展和活动方式,体现出彝族体育文化的发展历程和一系列具有民族特色、民族社会心理的民族体育文化,它既有自己的民族特性,又有现代体育的共性。如今,在“更快、更高、更强”的现代奥林匹克体育精神冲击下,在现代体育文化的巨大影响下,彝族体育不再是封闭环境里的自足体,而是要在同现代体育文化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相互竞争的汇流中迅速发展,在保留其自身文化特质的基础上与各民族体育文化交融,才能在现代体育,甚至世界体育文化的大舞台上大放异彩。

参考文献:

[1] 孟凡强,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与现代西方体育文化的融合[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6.02

[2] 卢开智、赖云华,云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与现代体育文化的互动[J],学术探讨,2006.01

* 基金项目: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09SB090)

传统与现代的融合第4篇

论文摘要:中国有自己浓厚的文化底蕴,孔孟哲学、诗书礼仪。并且中国传统艺术丰富多彩,陶器、染织、家具、古建筑、书法、绘画、民间艺术,如何汲取其中精华,创造具有传统韵味又富有文化内涵的现代本土设计,这是我们每个从事设计的人应该好好揣摩的问题。将传统元素衍生后再融合到现代设计之中,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设计,使民族的文化精神和世界的设计语言,共同融合汇成现代设计艺术的主流。

现代设计已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历程,各国发展的道路与特征均有不同。德国长期以来强调设计中的功能主义原则,强调设计的民主特色,反复提倡”好的造型”。因此,理性原则、人体工程原则、功能原则是设计天经地义的宗旨,不能因为商业主义的压力而放弃。这些因素造成德国设计的坚实面貌:理性化、高质量、可靠、功能化、冷漠的特征;与之恰恰相反,美国设计的幽默感与随意性形成了这个自由国度的标识。美国短暂的历史,自由的人性,使得设计师对设计的社会效应,对大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现代设计对于民族传统的继承性和发展性,以及设计本身的社会含义等则考虑不多,这使得美国设计更具轻松、乐观的色彩;法国的现代设计是基于法国设计传统的,即设计为富裕的上层人的活动,设计的内容是豪华、奢侈的产品,设计不应该是民主的、大众的,而应该是权贵的、高尚的。法国的设计除了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绪外,地区主义也非常强烈;丹麦是斯堪的纳维亚五国中最小的一个,国土狭小,经济高度发达,其发展一开始就与大自然作斗争,这种背景使丹麦人长期以来对于设计具有高度的重视,而丹麦民族的、地域的、文化的统一性,使丹麦的现代社会也对其设计风格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丹麦现代设计中贯穿了一种冷静的,严肃的高度功能化的风格,体现了大企业的精神;日本的现代设计发展得非常迅速和成熟,日本利用了30多年的时间,完成了欧美各国用了70多年才达到的目的。传统与现代双轨并行是日本设计的一个重要特点,日本是一个学习外国先进经验的最好学生,从传统的日本设计可以看到中国、韩国的影响;从日本的现代设计中,可以看到美国、德国等欧美国家的影响。无论是日本的陶瓷、传统工艺美术品、传统服装、传统建筑、传统文化的设计(如茶道、花道、盆景设计),还是现代设计,如汽车、家用电器、照相机、现代建筑和环境设计,现代平面设计、包装展示设计,都是非常与众不同的。世界上很少国家能够在发展现代设计时完整地保持,甚至发扬了自己的民族传统设计,日本在这方面提供了非常意义的经验。

中国的现代设计相对欧美等国来说,就不是那么乐观了,设计上抄袭模仿的现象普遍存在,作品的质量不高,能够走出国门、真正展示自己的东西还是太少。完全照搬国际现代主义设计,虽然可能设计水平看似提高了一些,但是毫无中国特色可言。我们分析西方各国的设计,它们都有着自己本土特色的东西,是它们文化的体现。中国有着五千多年的文化底蕴,孔孟哲学、诗书礼仪,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是我们唤醒中国本土设计面向世界的重要源泉;并且中国传统艺术丰富多彩、陶器、染织、家具、古建筑、书法、绘画、民间艺术等是我们创作的宝贵资源。

一、图腾、纹饰在现代设计中的体现

将传统元素衍生后再融合到现代设计中来,香港设计大师靳埭强先生就是一个很好的典范,他的”靳埭强设计有限公司”的司标就是在公司”以人为本”的理念倡导下,采用了”同心相合、彼此相通”的”方胜”这一传统吉祥图形作为基本框架。司标原形虽然取之”方胜”,但靳埭强先生敏锐的视觉感受力以及他对传统图形内涵气韵的深刻感悟力,使他没有对原形的如实照搬,而是经过了形的提取、衍生、再造,使司标更加具有东方民族个性,也更加适用以后的展开运用。又如凤凰卫视中文台的台标,借用丁原始社会彩陶上的凤鸟图形,并使用了中国图案特有的”喜相逢”结构形式,反映出一种厚实的文化底蕴,凤鸟两两相对旋转的翅膀极富动感,体现了现代媒体的特色。在其他视觉传达艺术、环境艺术等设计领域也处处可见图腾、纹饰元素的运用。

二、汉字在现代设计中的体现

汉字是表达思想语言的符号,同时也是一门独特的艺术,它的构成方式和形式美,在世界各国文字中独树一职。从皇帝时期的仓颉造字到商周时期的甲骨文,再到秦汉时的小篆、古隶和宋明时的印刷字体,直到我们现在常用的宋体、黑体、仿宋、综艺、琥珀、圆体等,汉字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和演变。随着时代的发展,站在信息化、视觉化、艺术化的视角审视,汉字无疑是一种有巨大生命力和感染力的设计元素,广泛地运用于现代设计之中,铸就出现代视觉传达设计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靳埭强先生在其招贴设计《自在》中,运用了中国水墨画技法,融合了现代技术的特殊肌理效果,现代又不失传统。作品《甲骨文·众生》中”众生”、”方舟”、”日、月、云、水”都是甲骨文字的设计组合。作者通过新设计的甲骨文力求使古老的文字具有时代气息而又不同于传统甲骨文。

三、书法艺术在现代设计中的体现

书法是我中华文化之精气神的一种独特的表相。汉字是中华民族独特的智慧创造,其美无比,天上人间独一无二,汉字书写也成了专门的高超艺术,已传承了几千年之久。中国的书体丰富多彩,有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行书、楷书等等。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标志”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中,将中国传统的印章和书法形式与现代体育运动想结合,印章中的”京”字似”京”似”龙”又似”人”,把”北京”、”中国”、”人文传统”、”现代运动”包蕴其中,印章中经过巧妙的处理形成一个面向前奔跑、欢呼的人形,又体现了奥林匹克运动会以运动员为主体的健康向的精神,充满了朝气和活力,方寸之间把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理念有机地糅合得非常完美。

四、民间艺术在现代设计中的体现

民间艺术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民众创造并享受的文化,是民众智慧的结晶。许多民间艺术杰作,成为”华夏一绝”被传承和保留下来。剪纸、刺绣、扇艺、风筝、锦人、木板年画、民间玩艺等等。在现代设计中融入民间艺术,给机械化的现代设计增添 了一份人情关怀。就拿2004年全国大学生设计大赛来说吧,一张字体设计作品中,将民间皮影戏的角色运用到现代设计作品中,将我们的传统符号与现代设计元素融合得非常完美。在装饰设计、服装设计中也不乏优秀的例子。

传统与现代的融合第5篇

关键词:广告 民族文化 融合

从广告对社会影响的广度和深度而言及从对人们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影响程度来看,现代广告更具有相对独立的文化形态并因此形成相对独立的文化现象,即广告文化,可以说广告本身就是文化。民族文化概括地说是一个民族所创造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总和,它指的是 一个民族经过长期的生产生活过程所形成的民族语言、生活样式、行为模式以及与之相联系的世界观、价值观。做为一种特殊的时代文明,广告不仅渗透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人类的经济社会、文化社会、乃至政治社会也产生重要的影响;甚至在很大程度上支配着人们的消费观念、消费方式,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社会价值观。无庸质疑广告文化是一种民族文化,一种社会文化。广告的传播过程就是一个人们共享社会文化的过程,也是一个社会价值观念不断被传送、强化和公众接受社会文化教化的过程。实践证明:广告文化是一种强有力的经济文化或是企业文化。

任何企业文化总是与该民族的文化存在着一种割舍不断的血缘关系,它总是附着于民族文化的机体之上。尽管当今经济呈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但文化却是多元化的,每个民族的文化因其独特而各具存在的价值。中国企业文化是在当代经济管理领域中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所形成的一种管理模式,是一种与民族文化血肉相联的文化模式。作为企业文化的重要部分,广告在推销商品传播广告信息追求商业利润之时也展示着时代文明、民族文化,这种带着明显的时代文化和民族文化烙印的广告文化,对人们起着“潜移默化”的功能。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现代商战中,广告作为竞争策略和武器在繁荣市场经济,促进生产力发展方面正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功能。如何对待与利用这一丰厚的宝贵财富则是现代企业、现代广告人要认真思考的问题。由此可见,成功的广告作品应做好“文化”这道大餐,如何找到广告创意与传统文化内涵的契合点是关键。笔者就此进行初步探讨。

将传统民族文化融入现代广告中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一个取之不尽的宝藏,广告人要善加利用,广告创意如果能从商品世界深入到传统文化深厚的土壤中,为广告灌注积极的文化内涵,构建新的价值取向,实施合理的广告策略,显然是十分重要的。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逐渐沉淀下来的最为可贵、理当珍视的东西。在漫长的5000年中华民族文明文化形成与发展过程中,中华民族独有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信仰模式和审美趣味已渐渐深入国人的头脑。成功的广告往往蕴涵深厚的民族文化意蕴,同时也是时代进步文化的一面镜子。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比如传统文化中的恪守信用、重义守信、爱国皆具有强大的凝聚力、生命力;表现仁者情怀的“以人为本”“厚德载物”等观念浸润历代有识之士;表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家国同构”“尊老爱幼”成为代代相传的优良传统。这些传统文化的价值核心乃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

我们在传播商品信息的同时,应弘扬民族的文化价值观,传统文化价值观念在广告中的渗透改变了广告单纯的经济社会产物的角色,在很多广告中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如体现诚信。诚信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也是商业行为的基本要求,不少广告将这一文化精神灌注其中。英国著名作家赛缪尔·约翰逊曾说:“承诺,实实在在的承诺,是广告的灵魂”;中国哲学思想总体上追求一种“天人合一”的终极境界,中国人对自然抱着一份相亲相融的亲近感情,强调人与自然的协调、统一。因此,在中国广告中往往以自然为表现主体,将人的感情溶入自然景物之中,达到主客体交融来展现一种深层的理念,使商品品牌深入人心。比如广告“扬子天地,扬子电器”(扬子电器),“天上彩虹,人间长虹”“太阳更红,长虹更新”(长虹电视机),“当太阳升起的 时候,我们的爱天长地久”(太阳神品牌),这些广告立意高远,气魄宏大,都是“天人合一”哲理的典型阐释,具有极大的震撼力;唐代诗人白居易说过“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因此,一则成功的广告从策划到创作,不仅要研究商品、服务,更要对广告诉求的中心——人认真研究,给广告注入感情与爱心,使人在情感的感染浸润中接受广告,以冲淡过于直露的商业目的。中国人讲究血缘亲情、重情重义,“亲情”、“爱情”、“友情”、“爱国之情”自然成为厂家和广告主特别青睐的诉求方式,这也凸现了国内广告的一个重要创作特性即讲究感性诉求或情感诉求。在食品、洗涤用品、厨具、保健品、家具、药品等宣传中,以情感取胜的成功范例数不胜数。这类广告诉求主题虽不相同,但却不约而同地选择在“情”字上做文章,并出色运用艺术手段塑造生动可感的形象传达温馨健康的人类情感,以引起消费者强烈的情感共鸣。成功的广告同样也折射出国人对家庭美满和睦,国家和平富强,民族团结统一的内心企盼和执著追求,可以说,传统文化藏在人们的灵魂深处。有些广告灵活运用文学艺术作品来进行广告创意,将中国艺术(如绘画、诗词、音乐)与广告设计理念相结合,这样的典型例子在广告中随处可见、信手拈来。比如“悠悠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三九胃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南山奶粉)、“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红豆制衣)、“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稻花香酒)、“春来江水绿如兰”(春兰空调)、“春眠不觉晓,还是‘蓝梦’好” (蓝梦席梦思),将商品特性与古典诗词的美好意境完美融合。

将民族性与世界性结合在现代广告中

绵延不断、多彩多姿的中国民族文化孕育出琳琅满目、门类繁多的艺术品格与风格,蕴含着取之不尽的宝藏,令世界为之惊叹,也为广告创作提供肥沃的文化土壤。广告必须植根于民族文化的土壤中。在文化市场中,我们要探究广告作为文化载体的独特内涵,善于在广告传播中融入独特的中国文化,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商业信息和文化信息的有效传播,形成鲜明的个性特征,使广告宣传在如潮的信息洪流中脱颖而出,还能使中华文化在世界大放异彩。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到来,广告逐渐从中国走向世界,广告宣传则应顺应时代潮流,体现跨时代、跨民族文化的融合趋势。有人断言“人们的品位和偏好都在趋向统一化,由于任何地方的人群都因为相同的原因而需要相同的产品,因而企业可以通过在全球范围内使用标准化的主题统一广告宣传,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跨国家、跨民族、跨宗教、跨种族文化的共通与差异给广告宣传带来了更多更广的创作空间,同时也派生出新的问题:如何将广告宣传与当地文化相融。国际品牌可口可乐的“泥娃娃阿福”系列贺岁广告,丰田公司“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这样妙用中国谚语的广告语,都深深打动中国消费者的心。因此,在国际广告传播中,我们要增强自己的跨文化传播能力。每个区域都有自己的文化,包括思维方式、生活方式、价值取向、审美意识等,许多广告以此为创意背景,反映了文化的差异。从一些国际品牌的广告宣传中可受到有益的启发。

可口可乐公司的广告主题词为“无法抓住那种感觉”,在日本等地改成了“我感受可乐”,在意大利改为“独一无二的感觉”,在智利则改为“生活的感受”,强调个人的情感体验与细腻感触。由此可见,广告必须了解并反映当地的文化,广告元素都在不同程度上带有社会文化的时代痕迹。广告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向。

广告主在进行这样的广告策划时,首先应明确文化的共通与差异,其次找出共通之处,保留不同文化背景的受众都能够理解和接受的广告信息和传播方式,最后根据文化的差异与广告传播的内容和方式进行适当的修正。美国万宝路在中国的新春贺喜电视广告就紧扣中国人追求喜庆圆满的审美情趣,整个广告红黄两色鲜明喜庆、锣鼓喧腾,以勾画出大喜、大庆、大团圆的热烈气氛,符合中国人的特定心理,对中国受众产生巨大的视觉冲击力。麦当劳在春节期间的广告也非常具有中国特色,不仅有很多春联福字,还有鞭炮、舞狮等等。这不难看出中国文化对外来品牌的影响,这种外国品牌穿上中国外衣的例子,在中国的广告市场上也是越来越多。从这里我们看到了广告文化在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的相互吸收与融合。

传统与现代的融合第6篇

中原传统文化群星荟萃,每一个中原地域均存在着鲜明的文化烙印。从学派文化来讲,中原大地孕育出了诸多开宗立派的历史人物,如老子的经学、墨子的玄学等,无一不体现着中原文化学派的恢弘大气;从人文建筑而言,大到洛阳龙门石窟,小到南阳著名的砖石画像,无论造型抑或布局,皆能称得上精美绝伦。这些或隐性或具象的文化资源,无论哪一节点运用于现代设计之中,均能促使设计作品呈现出别具一格的艺术魅力。另外,中原传统文化资源的涵括性也极强,通过依托其文化脉络走向,能够针对每一个现代行业的具体需求,做出设计重组,发挥出中原文化的优势。如在设计哲学层面,能够对照老子《道德经》中的无为思想,进行“留白”设计,以空求满,以不变应万变,这也是现代设计师所推崇、追求的一种艺术境界;设计布局层面,能够借鉴南阳砖石绘画的格局安排,做到组织有序。总而言之,对于中原传统文化的可借鉴之处不胜枚举,且通过这类传统的文化物态,能够更加形象地将设计师本人的设计理念表达给观者,激发观者的内心认同感,从视觉上引导观者深层次地了解和体会设计的内在寓意。

二、中原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的融合

中原文化大致能够划分为五大文化类别:神龙文化、人文风俗文化、豫剧文化、汉字文化、宗教文化。此五类中原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的融合,可通过以下方式展开:

(一)神龙文化及其与现代设计的融合

现代设计中龙图腾的运用十分广泛,很多设计均选取龙图腾作为画面装饰元素。龙图腾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最早发源于中原周口地区,直至今日在中原区域所出土的龙形器皿,仍居全国之首。将神龙文化结合于现代设计之中,需要注重对龙图腾的形体把握,而不能盲目地借鉴、融合。在设计过程中,设计师需对龙的外形进行归纳化、艺术化处理。如可将龙鳞、龙睛、龙爪等部分视作点,将龙身与龙发及龙须等部分归纳为线。设计师应根据自然界的审美法则,将这些点、线、面进行设计加工和重新组合,进而设计出令人耳目一新的龙颜。另外,现代动漫设计中,对于神龙形象的设计也很丰富,其神龙形象的塑造也是在点、线、面设计三要素重组后得出的成果。设计师可先从画面构成的视角对中原神龙形象展开设计,然后在造型整体结构上,对龙首、龙身、背景做主次分工,把龙体分解为多个节点部分。虽然龙身内部结构的变化较多,但却有着明显的秩序层次感,设计者可以依据龙体形态建立“设计骨格”(“设计骨格”指构成图形的骨架和格式),继而再将造型元素有规律地放置于骨格中,以达成很好的整合效果。在现代设计中很多设计者会刻意减弱龙尾部分的装饰效果,采用简洁的回字形设计,这是为了弱化龙体下半部分的视觉冲击力,以强化龙体升腾的动势效果。总而言之,通过神龙图腾与现代设计的融合,能够有效提升设计作品的艺术美感和人文内涵。

(二)人文风俗文化及其与现代设计的融合

中原地域孕育了诸多历史名人,如开创道教先河的老子、墨家学说鼻祖墨子等,更有诸多英雄式人物,如代父从军的花木兰、兵家代表人物吴起等,数不胜数。设计师在设计的过程中,应当敏锐地捕捉这类历史人物本身所蕴藏的设计因子,将不同流派的中原历史人物,以设计视角安排其一一对应于现代行业,并针对不同行业的设计需求,发散思维,找寻合理的设计介入点,展开有效的融合。如为现代司法部门制作宣传画册时,设计师可以选取韩非子这一具有代表性的法家代表人物作为设计基点。以“韩非子怒斥秦王”的文化典故展开设计,这样既可形象地表现出司法部门不畏权贵、严格执法的设计诉求,又能够赋予设计强烈的文化内涵。需要注意的是,在对中原人文素材展开现代设计的融合时,应该杜绝直接选取人物形象表现在设计画面中。因为直白的表现会降低设计的寓意,所以设计师应另辟蹊径,以艺术化的处理,增强画面的文化层次感。如采取安阳剪纸和朱仙镇木版年画镂空图案等传统的中原民俗艺术方式进行表现,这样不仅在人物素材上同现代设计进行了融合,在艺术表现形式上也会更加贴合传统的艺术基准。

(三)宗教文化及其与现代设计的融合

中原地区宗教文化的发展空前,宗教圣地和遗迹众多,如登封市现存中岳庙、洛阳白马寺、开封大相国寺等,这些均为中原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这类文化素材,可鉴之处诸多。如将佛家造像中的莲花装饰纹样、服饰、顶饰等艺术素材融合于现代设计之中,便相当出彩。很多设计师热衷于将佛像的顶饰进行截取运用在设计之中,虽然不能从设计中发现任何佛像的外在形态,但是通过设计师对于佛像顶饰的肌理保留,观赏者依然可以明确知晓设计师的表达意图。另外,中原地域所保存下来的大量寺庙庭院古迹也具有独特的特色,现实中通过艺术化的设计处理,也可直接运用于现代动漫设计和建筑设计范畴。

(四)豫剧文化及其与现代设计的融合

豫剧是我国重要的地方戏剧,历史悠久,在题材与内容上都蕴含着浓郁的中原生活文化气息,具有坚实的民众基础。诸如现在人们口中依然津津乐道的古典豫剧人物花木兰、穆桂英和现代豫剧人物银环等,这些豫剧中的中原人物,或臣、或民,但是在性格上均具有中原人的豪爽与忠诚。挖掘豫剧中的文化因素,从豫剧人物脸谱予以着手,进行设计简化,或者择取豫剧人物丰富的造型元素,运用在现代设计中,必将获得强烈的社会反响。在进行豫剧脸谱设计的过程中,设计师应当深刻体会到脸谱中所蕴含的意蕴象征元素。如豫剧中赵匡胤的脸谱形象,其眉心盘红色蛟龙意喻帝皇之象;官吏周仓面门鲜红,象征“撞击而死”。设计师在将这类脸谱元素运用到现代设计中时,需明确把握好它们的潜在含义,对不同脸谱设计施以不同的设计色彩表现,以设计色彩心理学为参考,注意色彩调和层次所能体现出的不同情绪,以此更好地凸显出设计主题的意蕴。

(五)汉字文化及其与现代设计的融合

中原地域同汉字的发展、传承、演变有着密切的关联:人们熟悉的仓颉造字即发生在中原地区;小篆制定者李斯、华夏第一部汉字字典编纂者许慎,均是于中原大地之上完成了各自的文字创新使命;目前仍在频繁使用的宋体字,即诞生于开封有关汉字在中原大地上的轶事数不胜数。汉字是组成设计的重要元素之一,中原作为汉字始源地,其在现代设计中的作用也显而易见。目前字体设计科目中,仅仅针对宋体字的种类就有几十种之多,而宋体字在现代设计中的使用频率极强,通过宋体字这一现实媒介,能够进一步促使中原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的交互融合。除了宋体字外,小篆体和甲骨文这两种中原字体在现代设计中的使用也较多,它们被称为无需艺术化处理的活素材,既能够发挥文字信息传递功能的作用,又作为传统装饰元素被广泛地运用在了现代设计作品中。

三、结束语

传统与现代的融合第7篇

关键词:广告 民族文化 融合

从广告对社会影响的广度和深度而言及从对人们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影响程度来看,现代广告更具有相对独立的文化形态并因此形成相对独立的文化现象,即广告文化,可以说广告本身就是文化。民族文化概括地说是一个民族所创造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总和,它指的是 一个民族经过长期的生产生活过程所形成的民族语言、生活样式、行为模式以及与之相联系的世界观、价值观。做为一种特殊的时代文明,广告不仅渗透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人类的经济社会、文化社会、乃至政治社会也产生重要的影响;甚至在很大程度上支配着人们的消费观念、消费方式,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社会价值观。无庸质疑广告文化是一种民族文化,一种社会文化。广告的传播过程就是一个人们共享社会文化的过程,也是一个社会价值观念不断被传送、强化和公众接受社会文化教化的过程。实践证明:广告文化是一种强有力的经济文化或是企业文化。

任何企业文化总是与该民族的文化存在着一种割舍不断的血缘关系,它总是附着于民族文化的机体之上。尽管当今经济呈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但文化却是多元化的,每个民族的文化因其独特而各具存在的价值。中国企业文化是在当代经济管理领域中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所形成的一种管理模式,是一种与民族文化血肉相联的文化模式。作为企业文化的重要部分,广告在推销商品传播广告信息追求商业利润之时也展示着时代文明、民族文化,这种带着明显的时代文化和民族文化烙印的广告文化,对人们起着“潜移默化”的功能。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现代商战中,广告作为竞争策略和武器在繁荣市场经济,促进生产力发展方面正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功能。如何对待与利用这一丰厚的宝贵财富则是现代企业、现代广告人要认真思考的问题。由此可见,成功的广告作品应做好“文化”这道大餐,如何找到广告创意与传统文化内涵的契合点是关键。笔者就此进行初步探讨。

将传统民族文化融入现代广告中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一个取之不尽的宝藏,广告人要善加利用,广告创意如果能从商品世界深入到传统文化深厚的土壤中,为广告灌注积极的文化内涵,构建新的价值取向,实施合理的广告策略,显然是十分重要的。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逐渐沉淀下来的最为可贵、理当珍视的东西。在漫长的5000年中华民族文明文化形成与发展过程中,中华民族独有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信仰模式和审美趣味已渐渐深入国人的头脑。成功的广告往往蕴涵深厚的民族文化意蕴,同时也是时代进步文化的一面镜子。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比如传统文化中的恪守信用、重义守信、爱国皆具有强大的凝聚力、生命力;表现仁者情怀的“以人为本”“厚德载物”等观念浸润历代有识之士;表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家国同构”“尊老爱幼”成为代代相传的优良传统。这些传统文化的价值核心乃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

我们在传播商品信息的同时,应弘扬民族的文化价值观,传统文化价值观念在广告中的渗透改变了广告单纯的经济社会产物的角色,在很多广告中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如体现诚信。诚信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也是商业行为的基本要求,不少广告将这一文化精神灌注其中。英国著名作家赛缪尔·约翰逊曾说:“承诺,实实在在的承诺,是广告的灵魂”;中国哲学思想总体上追求一种“天人合一”的终极境界,中国人对自然抱着一份相亲相融的亲近感情,强调人与自然的协调、统一。因此,在中国广告中往往以自然为表现主体,将人的感情溶入自然景物之中,达到主客体交融来展现一种深层的理念,使商品品牌深入人心。比如广告“扬子天地,扬子电器”(扬子电器),“天上彩虹,人间长虹”“太阳更红,长虹更新”(长虹电视机),“当太阳升起的 时候,我们的爱天长地久”(太阳神品牌),这些广告立意高远,气魄宏大,都是“天人合一”哲理的典型阐释,具有极大的震撼力;唐代诗人白居易说过“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因此,一则成功的广告从策划到创作,不仅要研究商品、服务,更要对广告诉求的中心——人认真研究,给广告注入感情与爱心,使人在情感的感染浸润中接受广告,以冲淡过于直露的商业目的。中国人讲究血缘亲情、重情重义,“亲情”、“爱情”、“友情”、“爱国之情”自然成为厂家和广告主特别青睐的诉求方式,这也凸现了国内广告的一个重要创作特性即讲究感性诉求或情感诉求。在食品、洗涤用品、厨具、保健品、家具、药品等宣传中,以情感取胜的成功范例数不胜数。这类广告诉求主题虽不相同,但却不约而同地选择在“情”字上做文章,并出色运用艺术手段塑造生动可感的形象传达温馨健康的人类情感,以引起消费者强烈的情感共鸣。成功的广告同样也折射出国人对家庭美满和睦,国家和平富强,民族团结统一的内心企盼和执著追求,可以说,传统文化藏在人们的灵魂深处。有些广告灵活运用文学艺术作品来进行广告创意,将中国艺术(如绘画、诗词、音乐)与广告设计理念相结合,这样的典型例子在广告中随处可见、信手拈来。比如“悠悠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三九胃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南山奶粉)、“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红豆制衣)、“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稻花香酒)、“春来江水绿如兰”(春兰空调)、“春眠不觉晓,还是‘蓝梦’好” (蓝梦席梦思),将商品特性与古典诗词的美好意境完美融合。

将民族性与世界性结合在现代广告中

绵延不断、多彩多姿的中国民族文化孕育出琳琅满目、门类繁多的艺术品格与风格,蕴含着取之不尽的宝藏,令世界为之惊叹,也为广告创作提供肥沃的文化土壤。广告必须植根于民族文化的土壤中。在文化市场中,我们要探究广告作为文化载体的独特内涵,善于在广告传播中融入独特的中国文化,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商业信息和文化信息的有效传播,形成鲜明的个性特征,使广告宣传在如潮的信息洪流中脱颖而出,还能使中华文化在世界大放异彩。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到来,广告逐渐从中国走向世界,广告宣传则应顺应时代潮流,体现跨时代、跨民族文化的融合趋势。有人断言“人们的品位和偏好都在趋向统一化,由于任何地方的人群都因为相同的原因而需要相同的产品,因而企业可以通过在全球范围内使用标准化的主题统一广告宣传,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跨国家、跨民族、跨宗教、跨种族文化的共通与差异给广告宣传带来了更多更广的创作空间,同时也派生出新的问题:如何将广告宣传与当地文化相融。国际品牌可口可乐的“泥娃娃阿福”系列贺岁广告,丰田公司“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这样妙用中国谚语的广告语,都深深打动中国消费者的心。因此,在国际广告传播中,我们要增强自己的跨文化传播能力。每个区域都有自己的文化,包括思维方式、生活方式、价值取向、审美意识等,许多广告以此为创意背景,反映了文化的差异。从一些国际品牌的广告宣传中可受到有益的启发。

可口可乐公司的广告主题词为“无法抓住那种感觉”,在日本等地改成了“我感受可乐”,在意大利改为“独一无二的感觉”,在智利则改为“生活的感受”,强调个人的情感体验与细腻感触。由此可见,广告必须了解并反映当地的文化,广告元素都在不同程度上带有社会文化的时代痕迹。广告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向。

广告主在进行这样的广告策划时,首先应明确文化的共通与差异,其次找出共通之处,保留不同文化背景的受众都能够理解和接受的广告信息和传播方式,最后根据文化的差异与广告传播的内容和方式进行适当的修正。美国万宝路在中国的新春贺喜电视广告就紧扣中国人追求喜庆圆满的审美情趣,整个广告红黄两色鲜明喜庆、锣鼓喧腾,以勾画出大喜、大庆、大团圆的热烈气氛,符合中国人的特定心理,对中国受众产生巨大的视觉冲击力。麦当劳在春节期间的广告也非常具有中国特色,不仅有很多春联福字,还有鞭炮、舞狮等等。这不难看出中国文化对外来品牌的影响,这种外国品牌穿上中国外衣的例子,在中国的广告市场上也是越来越多。从这里我们看到了广告文化在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的相互吸收与融合。

传统与现代的融合第8篇

关键词:传统艺术;现代设计;中国特色

中图分类号: J0-0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1297(2008)09-088-01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高度现代化、信息化的今天,各种艺术思潮、新观念的涌入,不仅影响着我们传统的审美观,也对中国的传统艺术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现代设计也离传统文化、民族艺术越来越远,如何继承和发扬

传统文化和艺术?如何将中国传统艺术融入现代设计?这些问题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一、传统文化与传统艺术

(一)传统文化

什么是传统文化?人类昨天社会实践活动所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对于今天而言,都是传统文化;今天人类社会实践活动所创造的文明成果,对于明天而言,也是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是一脉相承的器物和习惯,是一些物质与精神的沉淀。谈到中国文化,人们就会想到:中国文化的字徽――道;中国文化的图符――太极图;中国文化的象征――龙。“道、太极、龙”代表着中国,代表着中国文化,体现了中国文化的传统思想和内在精神。

(二)传统艺术

什么是传统艺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所创造的艺术,作为一种文化,一种文化精神,会以种种方式流传在世界上,并以其特有的方式来传承着、发展着。它们传承下来,并且影响着人们的审美倾向。当然,这种传承,不是一成不变的模仿,而是一种发展中的求舍,传承中的扬弃,就是在这种不断的扬弃中,形成了民族特有的艺术风格,也就是传统艺术。

二、中国传统艺术的特点

(一)神形兼备

如果说西方艺术注重“形”的再现,那么中国艺术则注重“传神”,强调“神形兼备”。中国传统艺术是注重传神,而不否定形似;注重传神,而不求形似;强调神似与形似并重,也就是“神形兼备”。“传神”在艺术创作中主要指相对忽略对事物外部特征的具体刻画,通过外部特征来表现对象内在的精神,把对象的本质特征与艺术家的思想感情融为一体,更多的将“情”溶于其中,“含不尽之意于言外”。不论是中国的绘画艺术还是书法艺术,其实都没有刻意追求形似,而是强调对“神”的把握和表现,把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让人们回味无穷,使人们体会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追求意境

意境,就是立意于境,指“文学与艺术作品通过形象描绘所营造的境界和情调”。中国传统艺术注重对“意境”的表达和追求,在意境上追求“大巧著拙”的浪漫飘逸境界。它是具体的,又是抽象的;它是绘形的,又是入神的;它是确定的,又是未定的。

就像中国的水墨画一样:情景交融,虚实相生。以实为虚,化景物为情思;以虚明实:计白当黑,虚实相生。虚实相生而使画面有灵气,充满生机。如中国古典园林艺术,自产生以来,一直沿着“崇尚自然”的道路一直走到封建社会结束。经过不断发展、完善,终于形成了自然写意山水园的独特风格,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协调。这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 “意境”的表达和追求。要将自己融入其中,用心观察,用心感受,意从心出,借景现形,这样才能创作出有意境的艺术作品。

(三)气韵生动

气韵生动:是中国古代绘画创作的总原则,也是对“传神”和“意境”的具体运用。像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代表的――龙。古往今来,龙有很多表达形式,但最本质的是S形,把龙那种威严、逞霸的形象和特色表现得淋漓尽致、栩栩如生,仿佛一条舞动的长龙展现在我们的眼前。中国传统艺术中强调和追求的美,也是现代设计追求的。

三、将传统艺术融入现代设计

在科学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人们的思想观念,对美的欣赏和感受已具有深厚的时代精神。在向世界开放的同时,设计的多元化发展,使我们的思想被世界众多流派所惑。因此,不能一味地追求“新”、“奇”,而放弃传统,应当立足于传统,努力开拓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设计风格。因为: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现代设计的表现方法很多,如何使中国设计在世界设计中独树一帜呢?传统艺术的表现手法,是值得设计师门运用的。在具有丰富的中国文化底蕴的基础上,运用中国传统艺术,将传统艺术的精髓融入现代设计中,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设计之路。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标志就包含了丰富的民族元素,包括太极图、太极拳,有奥运五环色组成的会徽,形似中国传统民间工艺品“中国结”,又似一个打太极拳的人形,体现了中国艺术精神的气韵,表达了奥林匹克更快、更强的体育精神。充分展示了传统文化理念与现代标志设计紧密结合的艺术魅力。

将传统艺术融入现代设计,是延续传统的艺术理念和思想,是从传统文化中吸取前人具体做出背后的那种对事物、对世界、对自己的理解,而不是具体的形式,不是一种纯粹的、盲目的仿古。发扬传统艺术,决不是把传统艺术看成凝固的、一成不变的。我们不能把传统艺术理解为某种静止的形式,而要不断吸收外国的东西和借鉴古人的东西,就好像一只鸟的两只翅膀,缺了哪一只都不能飞翔。吸收先进和继承传统,都要求我们拥有自己的立场和观点,要立足于今天,才能创造明天。

结语

随着经济全球化,文化艺术也必然被纳入全球化进程。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各种先进的科学技术,丰富了设计语言,电脑的普遍运用也深刻地影响着设计的发展,并且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体系。我们的设计要想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设计道路,这就要求设计师们了解中国艺术的思想理念,不断吸取中国传统艺术的精髓,并运用于设计中,设计出更多更鲜明的具有中国风格的设计作品,将中华艺术展现给世界。

传统与现代的融合第9篇

作为舞台艺术,戏曲自然要遵循舞台叙事的规则,充分调动一切舞台手段,为塑造人物和表现主题服务。现代科技的发展,极大地增加了舞台叙事的自由度与灵活度。无疑,戏曲拥有着时空上的高度自由,但这种时空自由仅仅存在于戏曲故事内部情节的进展过程,是对戏曲故事内的时空的放大、延展与压缩,但却无法摆脱外在叙事时空――观众欣赏时空的限制。而且,自戏曲离开民间舞台进入现代剧场舞台以来,这种限制性越来越强――试图适应快节奏的现代生活,戏曲的演出长度需要有所节制,最初是三个小时,现在则以两个小时为最宜。同时,为照顾观众的审美习惯与日渐提高的审美品味,戏曲必须扬长避短,在充分发挥写意性、抒情性、形式美的同时重新提炼主题、删并情节,增强戏剧性与冲突性,实现抒情结构与冲突结构的合二为一。

换句话说,这两种致力于戏曲演出长度和密度的改变,一种是通过外在的技术手段、并通过外在技术手段的调整实现对情节的合并,另一种则是通过对剧作结构的内在调整,去除芜杂、冗余的场次来实现情节的整合。

重排的《二度梅》,在很多地方通过幕外音、切光等手段,去除了幕与幕之间、场与场之间的时间耗散。但从更深层的意义而言,这些舞台手段不仅是一种装饰作用,也是一种叙事语汇,若能将这种语汇恰当地运用于戏曲舞台之上,会使本身时空已是极度自由的戏曲获得另一种层次上的自由――多个时空自由转换与并列、集中,省略其中纯属交待性但又是必须的场面,以扩充戏曲的叙事能力。开场的祭梅,通过幕外音和梅良玉的内心独白,将原本分散在多个时空的事件融合为一个时空;梅良玉的表演同时置身于该事件中又游离于该事件外,他对“祭梅”这一行为的强烈情感反应为观众所知,却又不为剧中人所知晓,更映衬和烘托了这一场面的悲壮性。此外,剧中又以“意在象外”的群体雕塑,如拉开的大幅红绸象征小姐与亲人的阻隔、“重台分别”中护送小姐出塞的仪仗队等,还有肢体动作如“落水漂浮”来实现视觉冲击,影响观众情感。

与外在技术手段的调整相比,内在的结构、情节的调整,恐怕更能决定作品生命力。昆剧《十五贯》的成功,就是因其对《双熊梦》原有立意中因果报应的成分作了去芜存精的工作,将熊氏兄弟分别蒙冤的“双线”结构合并为单线结构。新排《二度梅》同样有对原有情节的合并。老戏本子人物众多,线索纷繁,既有奸相卢杞结党营私,又有梅良玉和陈日升之子陈春生上京应试等等。而新编本则将故事集中于“一人一事”,即陈杏元离亲别故出塞和亲,突出她和梅良玉的爱情线索。开场略去梅父遭难等情节,直接从梅良玉的屈身为奴、陈伯高开园祭梅开始,显得精干简练。

除适应现代剧场原则进行的革新以外,新排《二度梅》也体现了对传统的尊重。“移步坐辇”、“攀藤上崖”、“跳崖浮水”中的虚拟表演,充分体现了传统戏曲的写意美,对抒情场面浓墨重彩的刻画、载歌载舞的表演,也体现出对戏曲的抒情性的重视。该剧并没有效仿一些老戏新编时刻意拔高立意、摒弃大团圆结局的做法,而是肯定与继承了传统戏曲中悲喜融合的审美取向。王国维曾对古典戏曲和小说的结构模式做过以下概括:“吾国人之精神,世间的也,乐天的也,故代表其精神之戏曲、小说,无往而不着此乐天之色彩。始于悲者终于欢,始于离者终于合,始于困者终于亨。”(王国维《红楼梦评论》第三章)可见,大团圆的结构不仅是戏曲的,也是民族的。戏曲中对大团圆结局的追求以及悲喜融合剧情的处理,受到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和审美传统的双重影响,绝大多数戏曲剧本的剧情发展离不开“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乐极生悲,苦尽甘来”的历程。

在悲喜融合的处理上,传统戏曲常通过三种方式加以显现。其一是通过戏曲的形式因素来中和悲剧气氛(刘景亮、谭静波在《中和之美与大团圆》一文中认为,戏曲的形式美是减弱戏曲冲突对观众心灵刺激力度的一大力量。见《艺术百家》2001年第一期);其二是情节的悲喜转换,如《牡丹亭》中杜丽娘与柳梦梅梦中相会时的欢喜、醒来徒思无益的伤感,以及一病至死、死后复生等,都是戏剧情节的悲喜转换;其三是于悲剧性情节中融入插科打诨来减轻悲剧气氛,如在《牡丹亭》中加入陈最良、石道姑等人的插科打诨等。

《二度梅》开场的“祭梅”气氛压抑、悲沉,以后的认梅以及梅、陈二人成亲,则是喜剧性的。但好景不长,“和亲”圣旨、重台分别等一系列事件又让剧情陷入压抑、悲沉,直到陈投水获救……这是以剧情的悲喜转换来实现融合;在“跳崖浮水”、“攀藤上崖”中,演员高难度、程式化的表演又让观众从对女主人公揪心和同情中暂时抽离,情绪得到舒缓;两人目睹金钗、听闻诗句,因误以为对方已死而沉浸在极悲之中时,又插入老夫人、丫环和书童的喜剧性调笑与捉弄。明明是好事将近,苦尽甘来,却故意延,看似拖沓冗余,实则悲喜互陈与映衬,是对传统戏曲“大团圆”结局和悲喜融合审美传统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