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研究

时间:2022-07-25 10:41:47

关键词: 高校  财务预算管理 

摘要:高校的财务预算管理工作对于高校的建设和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它是高校管理的精髓所在。高校必须做好这一项工作,既能够将校内有限的资金得到最大化利用,并且降低资金的浪费。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高校财务预算管理传统的管理方式存在的漏洞越来越大,这时候就需要高校财务管理人员紧跟时代的步伐,以此来促进高校的和谐发展。

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研究

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研究:高校财务预算管理对策研究论文

摘要:近年来,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高等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高校办学规模急剧扩大,负债发展,教育经费供需矛盾更加突出,这些新情况使高校财务工作面临许多新的任务与挑战,对高校预算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编制预算要遵循我国现行的预算会计制度,遵循预算编制的基本原则,其次,科学合理地制定各项预算数据,坚持勤俭节约的原则。再者,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为预算编制与执行提供合理保证。

预算管理是高校实施财务管理的依据和手段,对高校事业发展有着直接的、重大的影响。近年来,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高等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扩招、多校区办学,多渠道筹措办学资金,利用银行贷款建设等一系列改革的新形式出现,使高校办学规模急剧扩大,高校负债发展,教育经费供需矛盾更加突出。这些新的情况使高校财务管理工作面临许多新的任务与挑战,对高校财务预算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分析研究高校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对于高校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一、高校预算管理面临的问题

(一)对财务预算管理认识不够,其作用不能充分发挥。有部分人在思想观念上对财务预算管理重要性认识不够,使学校的财务管理停留在“报账式”的水平。预算工作流于形式,没有对整个财务管理工作起到“指挥棒”的作用,不能较好地适应学校发展的需要。

(二)预算编制方法不够科学合理,资金使用效益不高。长期以来,大部分高校一般都沿用“基期预算法”。这种方法过于依赖上年度的收支基数,不够科学合理,容易使某些不合理的支出继续存在,容易导致部门横向攀比,形成“重要钱,轻效益”的现象。此外,学校下达给部门的专项资金普遍缺乏跟踪管理和必要的绩效评价,导致部分专项资金使用效益不高。

(三)预算编制范围不全面,预算外有资金游离。财务预算应当包括全部收支,但是由于资金来源多元化的影响,容易使高校预算编制范围不全面,一些资金游离于综合预算之外。例如,科研经费,由于编制年度预算时无法确定科研经费来源,也无法编入预算管理;有的高校财务预算中不包括基本建设资金收支,基建财政拨款专项亦未纳入预算;规模较大的高校,学校作为一级财务预算主体,其收入均已纳入预算管理,而学校下属的后勤、产业等部门作为二级财务机构,其收支经费并没有纳入学校预算管理范围,资金收支缺乏统一的管理和控制。预算编制不完整,使预算无法真实地反映高校资金运动的全貌,不利于预算管理和有效监督。

(四)预算管理体制不健全,存在刚性不强和监管不力现象。高校预算的执行和监管一直是许多高校财务管理的薄弱环节。由于高校预算管理体制不健全,高校预算经费下达到各部门、院系后,使用权就在各部门负责人手里,在执行上财务难以控制。有的高校在预算执行中随意调整,追加现象严重,年初多预算,年中加预算,年末超预算的现象时有发生。一些高校尚未建立健全预算管理制度,有的高校虽然有制度,但却有章不循,随意更改,预算的控制力度不够,预算执行的约束力不强,监管也流于形式,资金收支缺乏统一的计划和控制,存在预算执行盲目性和监管真空现象。

二、针对高校预算管理存在问题的防范与对策

首先,编制预算要遵循我国现行的预算会计制度,遵循预算编制的基本原则。其次,科学合理地制定各项预算数据,坚持勤俭节约的原则。再者,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为预算编制与执行提供合理保证。学校应做到各项收入与支出全部纳入单位预算,统一核算。既要考虑学校发展和建设的需要,也要考虑到学校自身的财力。下面是几点具体的对策:

(一)构建科学全面的预算管理体系,防止财力资源流失。学校财务预算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学校实现发展目标的基础,高校内部应实行统一的财经制度,建立和完善各级经济责任制,按照财权和事权统一的原则,明确学校领导,校级财务部门和二级财务部门及有关管理人员的经济权限和应承担的职责,把有效组织和管理财务预算工作作为综合考核的内容。学校的预算管理归口学校财务部门,不能在学校财务部门之外设立同级财务机构。除独立法人的经济实体外,学校所有收支必须纳入预算管理,严禁学校收入“体外循环”,防止学校财力分散和流失。

(二)采用零基预算法做好管理与制定工作。在编制预算过程中,打破传统的“基数+增长”的预算基数和预算支出只增不减的现象,运用“零基预算”、“绩效预算”的预算管理方法,克服校内各部门之间存在的“讨价还价”的博弈关系,避免造成财力资源浪费。为了准确地核定公用经费标准,需要对各项费用进行彻底的审核和评价,统计出完整准确的数据,采用人均定额标准和事均定额标准来测算。针对不同的支出项目制定相应的标准,避免年度中频繁追加支出预算的现象。

(三)建立预算管理的监督机制,提高预算执行的效力

预算执行的效力直接关系到高校预算管理的严肃性、有效性和权威性。因此,必须建立预算管理监督机制。学校要根据上级的有关规定,结合学校的实际,制定出适合本学校预算管理的执行监督制度,如审核权限管理,国有资产管理,内部收费和大额资金使用等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严格执行。应增加预算管理的透明度,实行财务公开制度,学校财力状况定期向教代会通报,接受群众监督。

(四)建立预算执行绩效考评制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建立预算管理绩效评价体系来确定各个责任主体的工作绩效,全面引入绩效管理的理念,优化预算资金分配,增加绩效考核内容,将预算管理工作与各部门的考核和奖惩结合起来。对预算执行情况好,绩效显著的部门,给予表扬和奖励,作为评优晋级的依据之一;对违背预算管理规定或预算执行较差的部门给予通报批评,限期整改。通过考核与奖惩结合,充分调动学校内部各方面参与预算管理的积极性,逐步建立起管理规范,约束力强,讲求绩效,适应学校发展的预算管理新机制,使预算管理产生更大的效益。

(五)优化配置财力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由于高校办学规模超常规的快速发展,教育资源紧缺的矛盾也日益显现出来,学校资源的配置和利用不合理的现象也暴露出来。应科学地制定学校发展规划,各部门、院系共享资源,避免铺张浪费及资产闲置等现象,优化配置财力资源。多校区办学的高校应科学划分各校区的功能定位,整合各种资源,在预算中优化支出结构,创建节约型校园,促进高校可持续发展。

(六)加强支出预算的管理,优化支出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支出预算确定后,财务部门应加强对各项支出的审核,严格审批权限,根据真实、有效的凭据,按实际支出数办理报销手续。学校各单位经费的审批,必须在年度财务预算或财务收支计划数额以内使用,特殊情况超出计划数所需经费应按照规定先申请调整预算,经批准后按规定执行。要随时向各系部处领导提供经费使用结余情况,使他们做到心中有数。

(七)健全财务管理、会计核算等方面的规章制度。提升高校财务预算管理层次,保证学校教育事业经费严格按照财务预算有效使用,使高校的经济活动、财务活动做到规范、有序、高效运行,提高经济运行质量。

(八)健全项目预算内部审计制度。设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规范审计工作。围绕财务预算,学校制定一系列单项审计制度,加强对项目预算的审计监督。

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研究:高校财务预算管理问题分析论文

摘要:随着教育的地位在我国的提高,高校的财务预算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问题,为了给广大高校的财务预算提出一些建议。本文介绍了高校财务管理预算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可行的措施。

关键字:财务预算措施高校财务预算

高校虽然是人才集聚的地方,但是担当财务核算和管理任务的学校财务部门及其他行政部门,在观念上长期存在重核算、轻预算管理的现象,随着高校招生规模日益扩大,教学、科研业务不断增多,资金流动更加频繁,高校一方面要从多种渠道筹集资金,增加收入,满足教学、科研的需要;另一方面,教育经费毕竟是有限的,只有合理、节约地使用有限的资金,把资金切实用到实处,才能充分发挥其效益,达到低成本、高效益的办学目的,增收节支是一个系统的财务管理的问题,它需要学校财务部门、学校有关领导和二层机构领导以及各个执行部门的共同努力,而高校财务预算贯穿着这个系统财务管理运作的始终,占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仅就预算管理的操作,与大家探讨一下高校预算管理中的有关问题。

一、高校财务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预算缺乏统一性和目标性。

由于校内各部门存在相对利益差别,各部门发展目标不一致,对整个学校当年发展规划和目标很难达到一致共识,导致各部门争经费现象严重,经费支出效益不高,经费紧张和乱花钱现象并存,资金体外循环严重,不具备高校预算是大收大支的全口径预算的特征,既无法反映预算资金全貌,也不利于考核预算资金执行情况,从而不利于总体目标的实现。

1.2预算缺乏全面性、科学性。

首先,高校财务预算一般只是财务收支预算,其主要任务是保证学校年度内的正常运行,而忽视了资金预算,即:一年中不同时间段资金需要量与供给量的预算,筹资需要和筹资能力的预测。往往是资金用到那算到那,导致财务上经常被逼着付款,以致学校发展规划与学校的资金供求计划脱节,从而不利于学校规划的实施。其次,在财务预算的编制过程中,因循守旧,方法单一,以历史的情况作为评判现在和未来的依据,预算仅凭上年的实际数加预计的增加数来确定,没有按照学校当年事业发展的目标和任务的有关标准和定额编制。从而使预算和实际数发生很大差异,使预算失去了严肃性和有效性,达不到原有的目的。再次,预算编制缺少弹性,往往是编制一年执行一年,一成不变,而且对极细微的支出作了繁琐规定,使各职能部门缺乏应有的自主性,进而影响到校内各部门的效率。

1.3预算控制不力。

在高校预算管理中,缺乏完整的预算控制机制,难以令预算管理部门对由于预

算执行过程受到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造成的变化进行及时反应。一些高校尚未建立健全预算管理制度,有的虽然有了预算管理制度却有章不循,随意更改,预算形同虚设。事前,由于编制时间及指标下达的滞后,根本不可能进行事前的控制;事中,没有制定有效的控制制度,使得无章可循,预算调整过繁;事后,对预算执行情况的分析不够详实,缺少刚性考核依据和考评措施,很难调动员工对预算管理的积

极性。而且通常预算指标的下达在预算年度的5、6月份,而这时已有12的经济业务成为过去,无法进行事前事中控制,成为一种事后预算,失去了预算编制的作用。高校的预算是反映学校年度内所要完成的事业计划和工作内容,同时也反映学校的事业发展规模和目标。所以,如果预算编制的时间滞后,必然会使学校管理的有效性降低,目标的实现受到一定程度的阻碍。

二、加强高校财务预算的措施

随着高校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完善和发展,预算管理已成为高校财务管理的

核心。加强高校预算管理,是为了最大可能地节约资金,科学地细化预算编制,

以依法理财、科学理财为核心,提高预算管理水平和资金使用效益。加强高校预算管理,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2.1转变观念,走出高校预算管理的误区;

高校预算管理的作用如前所述,但是要使其真正发挥功能,离不开高校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各个部门的积极参与。为此。必须在高校内部管理中突出预算管理基本知识的普及,在高校新的运行机制中与预算执行结果挂起钩来,从而转变认为高校预算管理就是预算的编制,只是财会部门的专项工作,不紧密结合高校事业的发展计划,不与激励约束机制挂钩的错误观念。

按照旧的财务管理模式,高校是全额预算管理的事业单位,其资金来源主要靠财政拨款,预算按上级批准的计划编制,开支要与所列项目一一对应,预算内和预算外严格分开,有多少钱办多少事,没有对口的钱,该办的事也无法办,即使别的项目有结余款也不得自主调剂使用。搞预算只是账上来,账上去的一种消极应付局面。随着市场经济的拓展和高等学校教育体制改革的推进,高校财务改革也在不断深化。在预算管理方面,重新定义了高校预算的概念及内涵,制订了统一的预算编制原则和方法,把学校的全部收支均作为预算统一管理的对象,完全打破了原有的管理模式。按照新的预算管理要求,学校预算一经核定,必须自求平衡,不允许搞赤字预算,拨款不足的矛盾必须通过自筹教育资金予以弥补,这就形成了高校教育经费来源,除政府拨款外,还必须依靠高校多渠道筹集资金的新格局。这与过去相比是一个巨大的变化。如果财务人员的认识还停留在“收入等于拨款、平衡依靠财政、开支不问效益”的消极被动状态下,势必贻误工作。因此,财会人员要加强学习,转变认识,不断更新观念,积极主动地把预算工作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尽快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竞争与改革的步伐。

2.2是选择科学的预算编制方法

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打破传统的单位之间预算支出不均和预算基数只增不减的问题,现实的预算分配方法有待于改进。鉴于高校经费支出的特殊性,笔者认为高校预算宜采用以零基预算为主,滚动预算为辅的预算编制新方法。

2.3是强化预算分析,积极监控预算的执行

预算分析是预算管理的后期工作,是对预算的实施过程进行总结与评价,包括支出与预算的比较、相关因素的分析、评析的文字说明和合理的建议等。年终决算报告出来后,财务部门应对各大项目的经费支出与预算相比较,看哪些项目节支了,哪些项目超支了,然后运用相关分析法进行因素分析,说明哪些属于合理超预算支出,哪些属于非合理超预算支出,对非合理超支应有具体的措施和方法。详细的文字说明是对预算管理的概括评价,并最终提出加强财务预算管理的合理化建议。预算分析可以发现预算管理中的可行之处和存在的不足,取长补短,使财务管理工作进入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同时,要规范预算管理,必须加强制度建设。学校要根据上级的有关规定,结合自己的实际,制定出适合本学校财务管理的有关规章制度,如审批权限管理、国有资产管理、内部收费管理、电话费管理、水电费管理、招待费管理、差旅费管理、医疗费管理等,建立健全内部牵制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使大家做到有章可循,严格按规章制度办事。

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研究:探讨以绩效管理改进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的实施途径

摘要:高校财务预算管理是一项非常复杂而要重要的管理工作,在现今的发展形势下,其管理必须体现出创新性,才能实现更为长远的发展效果。以绩效管理来改进高校的财务预算管理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本文首先阐述高校财务预算管理与绩效管理的关系,继而分析财务预算中提升绩效管理的措施,以期为提升高校财务预算整体管理水平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绩效管理;高校;财务预算管理;关系;途径

一、高校财务预算管理与绩效管理的关系

绩效管理不是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的终极目标,却为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目标的实现提供了重要的帮扶作用。因此,高校财务预算管理与绩效管理之间存在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充分了解高校财务预算管理与绩效管理之间的内在关系,对于深入理解绩效管理在高校财务预算管理中的可行性具有深入浅出的作用。

(一)高校财务预算管理为绩效管理应用提供了广阔的生存空间

从本质上将,绩效管理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财务预算管理方法。正是因为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的重要性,使得各种方法应运而生,而强调绩效管理,则是在比较细化的财务预算管理领域找到了合适的方法。缺少了这种管理方法手段,财务预算管理的效果往往会存在一定的疏漏,而且使管理过程更加缓慢,显得非常吃力。绩效管理是一把神奇的钥匙,它能够敲开财务预算管理的大门,使预算管理的实效性更加明显。因此,高校财务预算为绩效管理的应用开拓了广阔的空间,使绩效管理的重要性得以突显,使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的顺利开展具备了有利可行的客观条件。

(二)绩效管理为高校财务预算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手段支撑

开展高校财务预算管理工作,应当具备合适的条件,否则,其实效性无法很好的把握。高校其他管理工作需要构建在良好的条件基础上,而财务预算管理同样需要具备有利的条件,绩效管理使预算管理的价值切实体现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并得以充分发挥,贯穿高校管理的整个过程,从而使高校的领导层、管理层、一线工作者都能够真正认识到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的作用。可见,效管理使得财务预算管理的地位更加稳固,使得预算管理的步伐更加坚定。因此,绩效管理是促使高校财务预算管理充分发挥作用,体现自身价值的有效手段和方法。

(三)高校财务预算管理与绩效管理的关系

在高校的管理活动中,财务预算管理与绩效管理实现了互通有无、调剂余缺的互动。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的各项内在要求呼唤了绩效管理的运用和融入,财务预算管理也为绩效管理提供了展现价值的空间;绩效管理则为全面提升财务预算管理水平的提供了合理可行的方法手段,创造了有利有效的条件。二者互相依存,互相发挥作用,为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共同发挥了非常显著的作用。

二、以绩效管理改进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的困境

以绩效管理改进高校财务管理是一项重要的财务管理举措,其积极价值不言而喻。然而,我们在认可二者之间的密切关系时,不难看出现实中仍然存在着困境,在以绩效管理改进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的过程中,依然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

(一)高校领导认识不够,绩效管理目标不明确

高校领导往往缺乏财务预算管理的能力,使得其对绩效管理与预算管理之间的关系没能形成客观系统的认知。如此,通过绩效管理改进高校财务预算管理往往处于意识模糊的状态,高校领导不加重视,绩效管理的的地位就会处于较为尴尬的境地,不利于绩效管理的推广。

(二)预算控制工作不严格,阻碍了绩效管理步伐

很多时候,高校的预算管理在预算控制环节出现了很多纰漏,致使很多财物、资金的走向不明朗,使绩效管理没有真正的用武之地,反而是预算管理工作处于忙乱的状态。一旦预算管理比较混乱,绩效管理就缺少了充分应用的机会。如此,预算管理问题频出,引入绩效管理实现自身改进的可能性比较低下。

(三)绩效考评体系不健全,影响了绩效管理水平

高校领导的不重视,以及预算控制工作不理想,都使得绩效管理很难迈入预算管理工作体系,即便意识到以绩效管理改进高校预算管理是一种科学的途径,但是,仍然会因为绩效考评体系不健全,使绩效考评水平无法正常的发挥,反而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绩效管理的成效。

(四)单纯抓起绩效管理,却与预算管理缺少关键性链接

很多高校及时认识到绩效管理对于预算管理的重要作用,仍然只是机械的严抓绩效管理,而忽略了预算管理与绩效管理的关系,其实,在预算管理工作中的很多环节都可以与绩效管理直接挂钩,使预算管理能够更加顺利的开展,但是,现实中这种具有成效的衔接非常少,究其原因,是没有深入认识二者之间关系的结果,无法认清二者之间的关系,自然无法将绩效管理与预算管理的某些方面实现融合与有效对接。

三、以绩效管理改进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的实施途径

绩效管理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其与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的内在关系非常密切。我们必须充分认可二者的内在关系及相互之间的作用,并深刻剖析现存的问题及困境,使绩效管理在高校财务预算管理中更好的发挥作用。

(一)制定绩效管理目标

绩效管理一般脱胎于企业的财务管理领域,是企业财务管理中重要内容,其目标在于实现某种工作目标,以此确保员工执行力的提升,使他们都拥有自己的工作成果。在高校财务预算管理过程中,同样离不开管理目标的制定,并且需要将管理目标合理融入财务预算管理的各个细节,使绩效管理目标更为细化具体化,以此来保证财务预算管理工作的执行力,使各个环节的工作能够一一落实,在执行效率上得以保障。具体而言,财务预算管理工作应当根据高校的总体发展规划,年度目标任务等依据制定目标,并且应当构建一套完整可行的管理体制,使财务管理工作的责任更加明确到位。如此,在目标明确,责任能够落实的状态下,才能把财务预算管理作为综合考评的内容加以重视。当然,财务预算管理工作执行力的展示和提升必然要依靠“高绩效”的管理水平。因此,当绩效管理融入财务预算管理过程中时,需要对各个环节中的具体化绩效目标加以确定描述,使之成为绩效考核的指标。例如,科研经费的预算绩效指标设定为科研报告撰写的频率、内容以及学术价值等;教师的薪酬预算指标设定为教师的出勤率、有效课时数以及学生满意度等。

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研究:关于高校财务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与对策探讨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高校的发展正在不断的飞速发展中,高校内的各大管理体系正在逐渐迈向标准化和规范化。高校财务预算管理是高校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虽然我国高校近几年来在财务预算管理方面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在进行实际操作过程中仍旧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了财务预算的准确性。本文通过高校财务预算管理所出现的问题进行着手分析,进而阐述了财务预算管理问题出现的原因,最后针对以上的一系列分析提出了高校财务预算管理对策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高校财务;预算管理;问题分析;对策探讨

目前,我国正处于教育体制和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各个高校的发展也是处于快速发展的态势,财务预算管理是提高高校经济发展的重要一部分,它的作用越来越明显。社会在不断的发展,传统的财务预算管理体制已经无法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再加上高校管理人员对财务预算管理体制的不重视,使得高校原有的财务预算管理体制所存在的漏洞越来越大,在高校有限的资金情况下如何合理的利用部分资金,并且发挥出它们的作用,为学校取得最大化经济效益,是当下各高校财务预算管理亟待解决的难题,也是对高校财务管理人员的重大挑战。我们只有做到科学、合理的财务预算管理,才能够保证高校内的各项事项能够顺利高效进行。

一、高校财务预算管理出现的问题分析

(一)不完善的财务管理体制

高校的财务预算涉及到多种问题,但是教育科研水平是学校的发展基础这是毋庸置疑的。对高校的财务管理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它是高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校内的各项运营中占据着重要的比重。为了能够顺利的开展学校的财务预算管理是离不开完善的财务管理体制的建立,高校只有制定出合理的预算财务管理体制,才能够使高校财务预算与高校实际支出和发展更加贴近。

目前,我国高校在财务管理中出现的问题之一就是缺乏完善的财务管理体制,在实际财务管理运行中,只是一种形式,仅仅停留在管理机制的表面,并没有将管理体制进行彻底的落实。因为缺乏一套完整、科技、高效的财务管理体制,导致了高校在进行财务管理中,有些管理体制犹如摆设,缺乏一定的控制力和强制力,没能够彻底发挥出管理体制所具有的真正作用。

(二)缺少新的预算编制方法

在进行高校财务预算管理过程中,预算编制工作是其中的基础性工作,因此它的工作效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整个高校财务预算管理效率。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对各类项目的财务预算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但是很多高校在进行财务预算管理中仍旧采用效率低的传统预算编制方法-基数加增长,基数加增长的方法是将上一年的实际支出数额作为编制的基数,并且在此基础上在相应的增加一些变动的因素,综合以上因素进而编制下一年的预算支出。传统的基数加增长的预算编制方法虽然存在着简便、快捷的优势, 但是缺乏一定的规范性,在进行预算过程中,不利于预算编制的动态发展,在如今快速发展的社会经济体系下,运用这种方法所计算出来的财务预算与下一年的实际预算有很大的数据误差,更有可能影响下一年的实际预算。

(三)财务预算内容和制定上不完整

高校财务预算在内容的制定上存在不完整的缺点,导致高校财务预算管理难度不断增大。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深入发展,各大高校已经不在像过去一样,在财务资金方面全部依靠着政府的资金拨款,各大高校通过各种方式,比如扩大招生、与企业进行合作和进行信贷融资等多种方法来加大学校财务的实际收入,这就导致了各大高校在进行财务预算管理过程中难以将高校内所有财务的收入和支出都纳入到财务预算中,无法对高校的财务进行统一的预算和整理。由于高校运营规模的不断扩大,而高校又没有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的预算管理体制,导致在进行财务预算管理中,造成了预算内容与实际收入支出无法完整的进行体现,高校的整体内外收入、社会融资、政府支持性基金等多项收入无法完整的纳入到财务预算中去,最终导致了财务预算编制在内容上存在缺失。

二、高校财务预算管理问题的原因

高校财务预算是一项数据庞大、涉及工作人员多的工程,在进行财务预算管理过程中需要各部门进行紧密配合,部门人员都要积极的投入到配合财务预算的工作中去,以此来保证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但是由于部分部门人员对高校财务预算管理不重视,认为财务预算只是学校财务相关部门的工作,摆出一副事不关己的态度,在任务交代下来后也是敷衍了事,不能够积极主动的配合财务部门进行财务预算管理工作,带着一种“先要钱后计划”的心理,在进行财务编算的工作中不认真不细心,等到实际花钱的时候才能发现预算编制的不合理。由于高校对财务预算管理的不重视,导致了在进行财务预算管理中高校财务管理人员无法掌握各部门的实际收支情况,最终导致了财务预算管理的混乱,预算编制与实际情况不符,影响学校整体的资金运作。

(二)财务预算管理监督力度不够

财务预算管理是高校财务管理的核心,也是所有管理中的最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内的高部门相关人员不仅仅要重视财务预算管理,还要对财务预算管理进行严格监督。在进行财务预算的审批过程中要严格把关,对不符合高校实际收入情况的预算不予通过,并进行改进进一步提高财务预算。不仅仅要在财务预算管理前期进行严格监督,在后期的财务信息与成本核算过程中也要进行严格监督,要体现透明化。在我国的大多数高校的信息公开栏的公开程度是有限的,而且还存在很多的暗箱操作,很多人根本就不清楚学校的真正预算在什么地方,资金具体去向无法明确,难以保证资金收入是否合法、有无偷税漏税的情况,在进行财务预算管理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把关监督力度,确保每一步骤都能够无漏洞可查。

三、探讨高校财务预算管理对策

(一)健全高校财务管理体制

提高高校财务预算管理必需要健全高校财务管理体制,首先高校必须要加大宣传力度,做好高校预算管理的更新信念,使各部门和各领导能够明白学校的预算花费在什么地方,不能存在“糊涂账”,并且要让各高校的领导人员和教育者重视财务预算管理。在加大对财务管理体制的宣传力度的同时,还需要广征意见,对高校内现存的预算管理制度进行修改,使其能够更加符合高校的发展实情。高校在进行财务管理体制的健全制定时,要多方面听取学校所有人员的意见,要广纳意见,分析管理体制所存在的问题,鼓励学校所有人员积极主动的投入到预算编制中,从而使学校的预算管理体制更加健全,能够使财务管理体制更好的为学校的发展做出贡献。

高校财务预算管理在高校的管理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要想有效的实施财务管理w制,必须要加强校内各个部门对财务预算重要性的认识,如果领导阶层对校内财务管理没有足够的重视度,又怎么会投入心思进行财务管理宣传,各部门对财务管理的工作态度也无法认真负责。高校对财务管理过程中要加强对各部门上报预算的审计和监管工作,要求各部门对各项资金支出进行细分,对各项资金来源和支出部分纳入到学校的财务预算编制中,对财务预算编制的审核一定要严格把关,避免出现缺项和漏项的问题,各部门只有对财务管理有足够的重视度才能共同努力保障学校内的财务管理能够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三)建立有效激励和约束体制机制

将各部门的工作考核内容中要加入到预算管理,从而制定出一套科学、合理、能够投入实际应用中的绩效考核办法和奖惩措施。对一些有积极增收、执行力强的部门,在经过相应的考核确定无误后,给予这些部门一些物质奖励,鼓励他们能够更加积极的工作,对一些工作执行力不强,没有达到预定目标的部门,在进行审核后要给予一定的批评或者反思总结的处理,从而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建立有效的财务管理激励和约束体制机制,能够激发出各部门的积极性,从而促进高校的健康发展。

四、结语

高校的财务预算管理工作对于高校的建设和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它是高校管理的精髓所在。高校必须做好这一项工作,既能够将校内有限的资金得到最大化利用,并且降低资金的浪费。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高校财务预算管理传统的管理方式存在的漏洞越来越大,这时候就需要高校财务管理人员紧跟时代的步伐,以此来促进高校的和谐发展。

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研究:新预算法下优化高校财务预算管理路径探析

摘 要:新预算法的颁布实施,对深化预算改革、规范政府收支行为和提升政府服务能力具有里程碑意义。高校部门预算是财政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必然对高校预算产生深远的影响。新预算法对预算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实行全面、精细化预算,同时提高预算的透明度,加大对预算的公开力度。面对新要求、新挑战,高校应优化财务管理,提高教育资金的使用效益。

关键词:新预算法;高校;预算管理

2014年8月3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新预算法,2015年1月1日起,新预算法颁布实施。新预算法对建立我国现代、科学、公开、透明的财政制度具有跨时代意义,新预算法继续深化预算改革、进一步规范政府收支行为,对实际具有较强的约束性和指导性。同时随着高校办学资金规模不断扩大,财务风险不断增强,更加凸显出了财务预算的重要性,财务预算直接影响着高等教育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新预算法对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的影响

(一)要求高校财务预算具有全面性

新预算法第4条明确提出:“政府全部收支纳入预算。”即实现全口径、全过程、全范围预算,这要求高校在编制财务预算时把所有“收支”纳入总盘,进行全面预算管理,坚决杜绝隐瞒资金、截流收入、私设“小金库”、套取预算资金等情况。如各院系(部门)创收收入、科研成果转化收入、租赁受赠收入等都必须纳入学校预算收入,相应支出也同样纳入预算支出。

(二)要求高校财务预算更加精细

新预算法第46条指出:“编制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时,按功能分类应编制到项级,按经济分类应编制到款级。”这要求高校在财务预算时,对预算项目实行精细化管理,摆脱粗放、内涵模糊的预算,杜绝预算局限在项目的大类层面,没有末级明细项目或末级明细内涵模糊不清。

(三)要求高校财务预算更加公开透明

新预算法第14条规范了预算公开的范围、主体和时限等,并在第92条中明确了违反公开的法律责任。新预算法提出,必须在批准预算的规定日期内对外公开,做到主体、内容、形式和时间的公开,同时从严控制“三公经费”,以此接受社会各界和全校的监督,充分体现预算的公开、透明。

二、新预算法下高校财务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收入预算不全面,“账外账”现象严重

目前很多高校预算编制不全面,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创收收入未纳入预算收入总盘。高校编制预算收入时,一味重视财政拨款,忽视创收收入,造成收入编制不全、“账外账”、“私设小金库”现象严重。创收收入作为不同于财政拨款的形式而独立存在,但属于高校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编制收入预算时,必须将它纳入“预算总盘”,杜绝隐瞒资金、截流收入。第二,“结转结余资金”未纳入收入预算。 结转结余资金指按照财政批复预算,在年度预算执行结束时,未列支出的一般公共预算和政府性基金预算资金。高校财务主要指财政基本支出、项目支出的结转和结余资金,非财政项目结转、结余资金,它们是高校收入来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高校在编制收入预算时,往往会忽略这部分,以陕西省属FL大学为例,具体(见下页表1)。

(二)支出项目过于粗放,内涵模糊

当前很多高校编制预算项目时,对支出只进行简单、粗略的划分,没有建立子项目或子项目内涵模糊、不明确,造成预算、核算、决算衔接松疏、不紧密,很难发挥预算“指挥棒”作用。再者,预算项目精细化程度直接影响绩效考评水平。目前因高校预算项目编制过于粗放,没有对每个项目进行分解和细致的说明,造成绩效考评无依据或依据不充分的现状,以陕西省属FL大学为例,具体(见下页表2)。

(三)预算公开范围要求较低,未全口径公开

高校预算公开是指“高校年度财务收支计划以适当的方式向全社会公开、接收社会的监督。”目前高校预算公开范围的要求局限在“预算三下”层面,即包括财政补助收入的小部分(剔除“生均经费拨款”“中、省建设专项”等)、事业收入、其他收入和结转结余资金。结合高校实际财务状况,财政补助收入中的“生均经费拨款”“中、省建设专项”构成了高校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据调研,对省属高校来说,“生均经费拨款”占到财政补助收入的48.5%、收入的36.5%。可见,这一大块儿资金,游离于公众的视角、人民的监督,对捍卫纳税人的权利,保障财政的透明度,建立政府责任和法制财政带来很大的障碍。

三、新预算法下优化高校财务预算路径

(一)梳理预算管理流程,实现全面预算

全面预算,对高校来说,应该把所有的预算收支纳入总盘,真正做到“收入一个笼子、支出一个口子”。无论是学校层面的预算管理机构,还是各院系(部门)的二级预算管理机构,在编制收入预算时,除了要纳入预算年度的财政拨款、事业收入和其他收入外,还要把创收收入、“结转结余资金”编到预算收入总盘,同时还要安排对应的支出项目,保证日常运行支出和资本性支出都有归口。只有这样,才能从源头上防止隐瞒资金和截流收入,做到全口径预算。

(二)细化预算支出,建立项目层级关系

高校应细化支出预算,编制预算时,把经济事项融入到末级预算项目与会计科目中,以增强预算的准确性和可操作性。高校的预算项目一般可分为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基本支出由人员支出和公用支出组成,项目支出由系列子项目组成,但这只是最粗略的分配方法,完整的预算分配方案应体现支出的功能分类、经济分类和预算项目的三维立体关系,以YL大学2016年年初预算分配方案为例(节选)。

可见,要做好预算分配方案,高校在平时工作中应注意建立项目库,通过论证、评审等多重环节筛选出可行性较强的项目,根据学校事业发展,进行轻重缓急排序后,建立动态项目库。

(三)全口径公开预算,实现“阳光财务”

高校在公开预算时,对收支应进行全口径公开,不应该对“财政补助收入”剔除“生均经费拨款”“中、省建设专项”等重要因素,因为该项目构成了财政补助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忽视这部分资金,难以保证纳税人的权利和财政的透明度。

新预算法第一次全面规定了“预算公开”的范围、主体、时限等,并明确指出,对社会高度关注的事项要做出说明、违反预算公开规范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除涉及国家机密事项外。因此,高校必须在预算批准20 日内公开,公开的内容包括主体、形式、内容和时间。特别是“三公”经费,一定严格管控,不得超支,并且空开到层面,这些都充分体现了预算的民主性和科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