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金融经济学研究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文献量:1986

影响因子:4.43

复合影响因子:2.01

主管单位:广东省教育厅

国内刊号:44-1696/F

创刊时间:1986

主办单位:广东金融学院

出版地方:广东

发行周期:双月刊

国际刊号:1674-1625

邮发代号:46-119

业务类型:期刊征订

杂志订阅:全年订价:¥ 172.00 起订时间:

学术咨询: 预计审稿时间: 1-3个月     影响因子:2.01

投稿咨询 加急咨询 杂志订阅

金融经济学研究 2019年第03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货币政策波动会影响宏观经济调控效果吗13-24

作者:邓创; 付蓉; 赵珂 单位:吉林大学数量经济研究中心; 吉林长春130012; 山西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山西临汾041004; 吉林大学商学院; 吉林长春130012
期刊:《金融经济学研究》2019年第03期
摘要:运用GARCH族模型和马尔科夫区制转移模型度量了中国"价格型"和"数量型"货币政策的波动性,并在利用Granger因果检验等方法检验政策波动对经济波动灵敏度的基础上,进一步构建TVAR模型实证考察了货币政策波动对调控效果影响的门限效应,结果表明,货币政策波动对宏观调控效果的影响存在显著的门限特征,只有当政策波动性低于门限值时,"价格型"和"数量型"货币政策的产出效应和价格效应才更为有效;同时,在门限值两侧,"价格型"调控模式均优于"数量型"调控模式。因此,为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前瞻性和灵活性,建议货币当局不仅要保持货币政策的稳定性并做好其与政策灵敏性之间的微妙权衡,更要加快推动货币政策由"数量型"为主导向"价格型"为主导的转型。

新形势下中国新型货币政策工具的传导机制与调控效应25-35

作者:李成; 李一帆; 刘子扣; 韩笑 单位: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 陕西西安710061; 国家开发银行陕西省分行; 陕西西安710075
期刊:《金融经济学研究》2019年第03期
摘要:从经济周期和货币政策目标的角度明确了新形势下中国新型货币政策工具的内涵和功能,基于总量管理和结构优化的视角阐释新型货币政策工具的理论逻辑,分析了新型货币政策工具对传统货币政策传导的改进机制,并运用月度数据构建SVAR模型,通过脉冲响应分类检验具体新型货币政策工具对利率、信贷、投资和经济产出的调控效应,研究发现,新型货币政策工具在传统货币政策的基础上拓展货币政策调控的边际效应与有效性边界,具备"总量管理"和"结构优化"功能,兼具"数量型"和"价格型"的调控特征;新型货币政策工具能够引导市场利率下降,其中中期工具相较短期工具引导利率下降的效果更优;新型货币政策工具在短期有效刺激信贷、投资和经济产出,但是欠缺长期影响能力。

逆全球化背景下人民币汇率国际影响力的测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36-45

作者:刘玚; 李万新; 王学龙 单位:天津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天津300222
期刊:《金融经济学研究》2019年第03期
摘要:通过使用2012年6月至2018年2月各国实际有效汇率指数的月度数据,构建汇率变动的溢出指数,利用递归方差分解测度主要国际货币间相互关联程度和人民币汇率对外影响力,结果显示,总溢出效应和人民币汇率对外溢出效应都随时间推移呈下降趋势,且进出口总额与跨国并购规模均是影响溢出指数的重要变量,但进出口总额的影响效果更加显著,反映出经济逆全球化通过贸易保护等方式抑制了人民币汇率国际影响力的提升。在此基础上,利用事件分析法进行实证检验发现,重大跨国并购事件能够在短期提升人民币汇率溢出指数。因此,建议鼓励跨国并购,并将此作为提升人民币对外影响力的重要手段。

新常态下经济增长对金融机构脆弱性的影响机制研究--基于DSGE模型的中美对比分析46-56

作者:艾昕; 刘金全 单位:吉林大学数量经济研究中心; 吉林长春130012
期刊:《金融经济学研究》2019年第03期
摘要:在构造合成金融机构脆弱性指标的基础上,采用DSGE模型就中美两国经济增长对金融机构脆弱性的影响机制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两国金融机构脆弱性水平在宏观经济冲击下短期负面效应显著,但该效应在长期中得以抑制。进一步,利用H-P滤波探究中国经济增长与金融机构脆弱性的状况,结果显示当经济过度增长时,金融脆弱周期与经济周期的反向协同关系将会出现背离,金融机构脆弱性水平上升。新常态下,建议采取适当的宏观调控政策保障经济的平稳运行,避免经济剧烈波动对金融稳定造成负面影响。

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农民非农收入的空间溢出效应57-66

作者:刘丹; 方锐; 汤颖梅 单位:南京农业大学金融学院; 江苏南京210095; 南京大学商学院博士后流动站; 江苏南京210093
期刊:《金融经济学研究》2019年第03期
摘要:选择2011~2015年中国内地29个省(市、区)的相关数据,借助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课题组对于数字普惠金融指数的研究成果,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检验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民非农收入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在中国不同省域之间均对农民非农收入存在正向溢出效应;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不仅对本地区农民非农收入的提高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且对邻近省份农民非农收入的提高也具有正向溢出效应。基于此,建议进一步拓展数字普惠金融服务覆盖面,加大金融产品和数字普惠金融创新,提高数字普惠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促进数字普惠金融区域化发展,进而提高农民的非农收入。

中国科创企业的异质资源、信用能力与投贷联动67-82

作者:敬志勇; 赵启程; 王周伟 单位:上海师范大学商学院; 上海200234
期刊:《金融经济学研究》2019年第03期
摘要:以2009~2017年间中国创业板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银行信贷、股权融资对异质资源投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异质资源投入严重受制于科创企业的信用能力,异质资源的产出是银行信用评价的积极因素。进一步研究了获取银行信贷和股权融资的科创企业特征,发现销售收入增长率、IPO等成长性因素对科创企业获得银行信用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私募股权投资对银行信用很可能具有正向影响,但非银行金融机构持股对科创企业获得银行信用很可能没有影响。因此,建议政府完善和优化私募股权投资相关法律法规,激励企业股权融资并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为投贷联动创造良好环境。

溢价并购、商誉减值与股票收益率波动效应83-93

作者:刘喜和; 王洁远 单位:上海大学经济学院; 上海200041
期刊:《金融经济学研究》2019年第03期
摘要:选择2014~2018年创业板上市公司完成的288起并购事件为样本,研究高溢价并购带来的高商誉是否提升了公司的经济协同效应以及对个股股票收益率、行业股票收益率和创业板指数波动的传导效应,结果显示,高溢价并购对上市公司并未产生积极的经济协同效应;并购溢价率越高,经济协同效应越弱,引发商誉减值的可能性越大,产生的负面效应越强;并购溢价率越高,个股股票收益波动率越大,对所处行业股票收益率波动的传染效应越强;高溢价并购的公告越集中,对创业板指数波动的冲击力度也越大。因此,建立高溢价并购的事后追责制度,严惩上市公司并购的利益输送行为十分必要。

智力资本信息披露具有价值相关性吗94-108

作者:傅传锐; 饶晓燕; 朱康 单位:福州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福建福州350116
期刊:《金融经济学研究》2019年第03期
摘要:以中国高科技上市公司的智力资本信息披露大样本数据为基础,分析智力资本信息披露与企业市场价值间相关性,实证结果表明,总体智力资本信息披露与企业市值间存在显著为正的相关性,但在智力资本内部,只有人力资本信息披露存在对企业市值显著为正的作用,结构资本信息披露与市场价值间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总体智力资本、人力资本信息披露与市场价值间的相关性在不同的公司治理水平、产权性质下表现出异质性。相较于国有控股的企业,非国有控股的企业的总体智力资本、人力资本信息披露与市场价值间具有更强的相关性。对于结构资本信息披露而言,不管企业国有控股与否,其都不具有价值相关性。在科创板即将推出之际,建议监管部门加快制定科创企业的智力资本信息披露规范,推进其现代公司治理机制的建设;同时,科创板企业应积极培育结构资本要素,提高信息透明度。

养老金与照护支出“以养节医”的经济绩效研究109-119

作者:阳义南; 肖建华; 岑敏华 单位:华南理工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广东广州510641; 广东金融学院保险学院; 广东广州510521
期刊:《金融经济学研究》2019年第03期
摘要:使用CLHL2014年数据测评养老金与照护支出的"以养节医"经济绩效,路径模型估计结果显示,养老金与自付医疗支出呈倒U型关系,养老金低于拐点值时,自付医疗支出随养老金增加而增加,超过拐点值之后,自付医疗支出趋于下降;养老金还显著增加了老人的照护支出,照护支出则与自付医疗支出呈U型关系,在老人身体状况较好时,自付医疗支出随照护支出的增加而减少,但当老人身体状况较差时,照护支出对降低自付医疗支出的作用有限。这说明养老金水平要尽量高,照护的介入则要尽量早,才能取得更优的"以养节医"经济绩效。使用2011、2014两期数据的多组比较显示,养老金、照护支出对自付医疗支出的影响作用具有稳健性。建议遵循养、护、医影响健康的内在机理和传导路径,从"治病"转向"治未病";并建议养老金支付方式从递增型生存年金改为递减型生存年金。

非金融企业金融化:“股价稳定器”还是“崩盘助推器”120-136

作者:邓超; 夏文珂; 陈升萌 单位:中南大学商学院; 湖南长沙410083
期刊:《金融经济学研究》2019年第03期
摘要:以2007~2017年中国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非金融企业金融化缓解还是加速了股价崩盘风险,结果表明,金融化显著降低了企业的股价崩盘风险,并且该效应随着企业内部控制质量的提高而增强。进一步研究发现,金融化与股价崩盘风险存在"U型"关系,当超过一定的临界值时,金融化程度越高,股价崩盘风险越大;在区分企业内外部信息环境后发现,金融化与股价崩盘风险的显著负相关关系主要体现在金融生态环境较好、应计盈余操纵较低、股价同步性较小的样本中。作用机制研究表明,金融化主要通过经营业绩的提升和融资约束的改善缓解股价崩盘风险。以上结果说明,当前阶段非金融企业的金融投资行为更多表现为"股价稳定"效应,而非"崩盘助推"效应,然而也应警惕金融化程度不断升高导致两者关系"反转"所可能引发的风险。

海外并购对技术创新有促进作用吗137-149

作者:尹亚红 单位:广东金融学院金融与投资学院; 广东广州510521
期刊:《金融经济学研究》2019年第03期
摘要:以技术创新为研究对象,运用2008~2017年中国31个省[市、区(港澳台除外)]的省级面板数据就企业海外并购对技术创新的影响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海外并购促进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除了直接作用外,还间接通过研发经费与人力资本两条途径将其逆向技术溢出效应转化为现实的生产能力,从而提高企业技术创新活动效率。进一步的分析表明,海外并购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性,东中部促进作用明显,西部不显著。因此,为更好地利用外部技术资源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应结合中国与各地区的实际情况采取相适应的海外并购策略。

企业结构性信贷需求如何影响银行风险承担150-160

作者:古波; 温思美 单位: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广东广州510642
期刊:《金融经济学研究》2019年第03期
摘要:利用2011~2017年中国16家上市商业银行的微观数据集,构建实证模型研究企业结构性信贷需求对银行机构风险承担的影响,结果表明,小微型企业的信贷需求越强,银行机构的风险承担水平越大;而大中型企业的信贷需求对银行风险水平并没有产生明显影响。该结论在银行机构中呈现出一定的异质性。良好的银行业发展环境和较强的业务竞争能力是维系银行机构风险稳定的重要条件;且企业规模越大,银行机构越能从其信贷需求中获取更高的经济绩效。因此,商业银行应当优化其信贷考核制度,针对小微企业信贷需求进行单列考核;同时,地方政府应当积极主动介入,针对小微企业的信贷需求提供一定的信贷辅助支持,以更好地激发国民经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