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战略管理的必要性优选九篇

时间:2024-04-09 14:42:12

战略管理的必要性

战略管理的必要性第1篇

[摘 要]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和教育国际化进程加快时期,高等教育发展的多样与多元化趋势,使战略管理成为高校长期健康发展的内在需求和现实需要,通过战略管理寻求高校的变革与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大学的共识。基于此,本文对高校战略管理进行了分析,以期为高校管理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高校;战略管理;实施要素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10.132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7)10-0-02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及高等教育国际化步伐的加快,我国高等教育正处于多样化发展的时代,办学形式、办学理念、办学层次及教育投资也日趋多样化与多元化,竞争态势越来越明显,因此,实施战略管理已成为高校长期发展的内在需求与现实需要。纵观世界,经济社会发展较快的各国,无一不是通过引进战略管理技术,促进国家高等教育事业和科学技术发展。大学进行战略管理以寻求变革和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大学的共识。

1 战略的相关概念

1.1 关于战略的概念

战略在《辞海》中的解释是,泛指对全局性、高层次的重大问题的筹划与指导,如大战略、国家战略、国防战略、经济发展战略等。《韦伯斯特大辞典》中对“战略”的定义是“对作为一个整体的组织来说首要的、普遍性的、持久重要的计划或行动方向。”战略一词最早源于军事领域概念。军事理论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其思想不仅在战争中熠熠生辉,对人类政治、经济、社会的各种活动也发挥着重要的启示作用,被广泛应用到政治、经济、社会、科技、管理等领域,并得到了充分运用。

1.2 关于战略管理的概念

1976年,美国学者安索夫、德克勒克与海斯在其共同编著的《从战略计划到战略管理》一书中,首次提出“战略管理”,由此,战略管理理论的研究由单纯的炔孔向组织与环境的关系研究。人们对战略管理的认识角度不尽相同,定义也是多种多样的。

本文对战略管理的认识是从整体出发,认为战略管理主要是指为组织确定方向,促进组织的协调性,为组织提供一致性,使组织在复杂的环境中更好的生存的过程。战略管理既是一种管理思想也是一种管理技术;战略管理注重组织与环境的互动关系,强调外部管理,强调长期、整体目标的实现,注重管理的整体性、全局性、全程性,追求组织整体最优态势,其在管理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

2 高校战略管理的必要性

2.1 高校战略管理是其提高教育服务质量的内在需要

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是高校的三大基本职能,而高校社会服务功能的日益完善和发展,解决了高校曾因象牙塔式的高雅自封而日趋社会边缘的危机,并逐渐走向社会的中心。应用战略管理这种现代化管理技术,可以将高校的使命、目标和方法有效的连接起来,贯穿于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人力资源管理、学生管理、后勤保障等各项工作中,优化配置资源,促进高校适应急剧变化的不确定环境,促使高校改进决策方法,优化组织结构,增强内部的协调、沟通与控制职能,达到提升教育服务质量、提高管理效率和水平,满足公众利益需求的终极目标。

2.2 高校战略管理是环境变化的响应,积极应对竞争与挑战的集中反映

一是高校的改革与发展进程受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因素的制约,并对政治、经济、文化、科技起作用。在这些制约因素中,政治、经济因素的制约作用是具有决定性的,因此,高校发展必须与国家特定的政治、经济、文化相协调,通过战略管理恰当响应外部环境的变化。二是战略与竞争、挑战往往是相伴相生的。目前,我国高校之间表现为人力资源竞争、优质生源竞争、办学资源竞争、无形资源(如大学声誉)竞争。大学之间的竞争虽不像企业间那样惨烈,但同样也经受着不进则退、缓进则退,甚至生死存亡的巨大压力。战略管理能够保证组织与其环境之间有一个良好的战略配合,使组织的能力与环境要求相匹配,同时按照组织内部结构与运作机制,随着战略而变革,并发展新的足以应对未来挑战的能力。

2.3 高校战略管理是其提升办学水平和地位,实现卓越发展的必由路径

高校要实现卓越发展、实现有限资源创造最大价值、拥有特色文化和机制驱动进取创新的能力,就要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有突破,形成独特的大学治理之道,形成优势和特色专业。培养具有鲜明特征的人才,就必须充分重视运用战略管理。战略管理集中关注组织本身的能力与外部环境之间的互动,能够从整体上把握高效的发展方向,指导其各项工作围绕实现战略目标而开展;战略管理能够通过对高等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建立与战略相匹配的有效的大学组织结构,进而稳步实现战略目标;战略管理不仅为组织设计了一套未来发展的愿景、为组织运作设计了追求卓越的标准,还十分强调对战略实施过程和结果的监控与评价,以实际结果作为工作重点,建立以结果为导向的管理体制,保证战略实施与评估的科学、有效。

3 高校战略管理中的要素

3.1 使命与愿景

大学的使命是高校运行的哲学定位,承载着学校存在、存续、发展的根本意义和运行的基本指导思想原则。大学使命回答的是“大学的责任与任务什么”,回答这一问题是战略制定者的首要责任,制定使命是组织迈向有效管理的重要一步。愿景是高校成立与存续期间稳定的立场和理想,是师生对发展意愿达成的共同默契,是高校自觉承担使命趋向的未来图景和战略实现的最终成果,体现了组织的社会价值。

大学的使命与愿景向高校管理者指明了超越个人、局部和短期需求的统一方向;它们促进了组织内不同层级、不同年龄段,教师树立共同的未来的期望;它们整合了不同时期、不同个体和不同利益团体的价值观;它们将价值观明确化、具体化,以便外界易于识别和认同。

大学的使命和愿景是大学战略定位的陈述,大学使命是大学战略的纲领性指南,大学愿景以大学使命为基础。

3.2 理念与文化

文化是一组共享的能够描绘组织的价值观、信念、态度、习惯、规范的集合体,是一所高校从事教育活动的独特方式。高校进行战略变革时,文化能够赋予教育活动以价值和意义,能够增强师生的凝聚力,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从文化的角度考察战略管理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因为成功的战略往往取决于战略是否从大学文化中获得支持。如果高校的战略能够得到诸如价值观、信念、礼仪、仪式、典礼以及象征等文化因素的支持,高校管理者便能顺畅的实施变革。

3.3 队伍与资源

队伍是指大学中的办学人员,包括教师和职员及其他技术与保障人员,他们是大学办学的主体,是战略的实施者与实践者,队伍的发展情况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所大学的教育发展水平、质量和特征。

大学拥有资源的多少影响着战略选择的自由度,资源结构决定了大学校长的工作方向、重点,资源依赖性决定了大学组织的管理模式,战略重点需要依靠资源保证。

4 高校战略实施的着手点

4.1 战略发动

战略实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战略的最终实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中下层干部以及全体教职员工的理解、支持和全心全意的投入。因此,高校的领导者要做好宣传激励工作,要向学校全体成员明晰学校内外环境变化给学校Ю吹幕遇与挑战,使其认识战略实施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将战略目标与学校具体工作相联系,使大家意识到自身在战略中所担负的重大使命,激发大家的责任感;对学校的管理者、教职员工进行培训,使大家了解战略的内容、掌握战略实施所必需的理论知识、方法和技术。

4.2 目标分解

斯坦纳提出:“所有的战略都必须分解成能够成功贯彻的亚战略。”战略组织总目标是组织长期的、总体的目标,因此,必须将其转化为更明确和更具时间性的分阶段目标。要制定学科建设、教学、科研、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的分规划;要将战略的目标、任务分解到年度、学期,制订年度目标和工作计划;绘制战略地图,明确战略实施的行动解析图示和宏观创新点。

4.3 制度保障

制度是思想转变为行为的中介,相应的制度是好的思想、规划实现的媒介。战略管理是高校发展的灵魂,制度建设是高校战略管理的具体载体。因此,实施战略管理要与各项具体管理制度紧密结合,将战略管理的目标和要求渗透到具体的制度规定中,将战略管理的目标制度化、具体化,确保战略目标得以实现。

4.4 资源管理

资源管理包括资源获取、资源配置和资源转化,有效的资源管理是高校优势发展的一个重要保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要靠自己去积极争取资源。在进行资源配置时,要按照学校发展的战略目标,整合优化现有资源,将经费、房屋、设备、招生、升职以及奖励等各种资源指标,按照一定的原则、方式、程序分配给各部分、各院系。在战略管理中,高校要注重资源的转化,主要从战略资源、政策资源、社会资源、各类基金资源、校友资源出发,实现外部资源转化,使大学、政府、企业、社会通过资源转化进行有机联系,实现各自的利益诉求。

主要参考文献

[1]刘献君,陈志忠.论战略管理与大学发展[J].高等教育研究,2016(3).

战略管理的必要性第2篇

【论文关键词】战略管理 管理会计 必要性

1.战略管理会计涵义

战略管理会计是明确强调战略问题和所关注重点的一种管理会计方法。它通

过运用财务信息来发展卓越的战略,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最终目标,运用“竞争者会计”、“相对成本动态分析”、“顾客盈利性动态分析”以及“产品盈利性动态分析”等具有鲜明特色的技术方法和手段,提供有关企业产品劳务市场、竞争者成本资源与成本结构等财务信息,并进行深入分析,以便监视各个期间企业及竞争者的战略。

2.从企业不同角度分析战略管理会计存在的必然性

2.1 企业内外部环境

环境既为企业发展提供机遇,又制约企业的经营活动,甚至可能会带来风险。企业必须充分适应环境变化。战略管理会计对与企业外部环境因素相关的信息进行搜集、整理的目的在于使企业能够根据环境的变化修改原有发展战略,制定新的发展战略,使企业战略能够建立在科学合理的基础之上。

2.2 企业价值链

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有序进行构成了相互联系的生产活动链,生产经营活动链也就是企业的价值链。价值活动是构筑竞争优势的基石,对价值链的分析不仅要分析构成价值链的单个价值活动,而且,要从价值活动的相互关系中分析各项活动对企业竞争优势的影响。价值链分析的任务就是要确定企业的价值链,明确各价值活动之间的联系,提高企业创造价值的效率,增加企业降低成本的可能性,为企业取得成本优势和竞争优势提供条件。

2.3 企业成本动因

多个成本动因结合起来决定一项既定活动的成本,一项价值活动的相对成本地位取决于它相对于重要成本动因的地位。从战略高度看,影响成本发生深刻变化的是那些具有普遍意义的、更具有战略意义的成本动因,如规模经济、生产能力利用模式、价值活动之间的联系及其相互关系、时机选择、企业政策、地理位置等,这些成本动因对企业的成本发生持久的影响。企业特点不同,具有战略意义的成本动因也会有所不同。这些成本动因或多或少能够置于企业的控制之下。识别每种价值活动的成本动因能够明确相对成本地位形成和变化的原因,为改善价值活动和强化成本控制提供有效的途径。

2.4 企业综合业绩

从战略角度看,企业竞争能力受到外部环境、内部条件和竞争态势的强烈影响。面对这些影响,传统的业绩财务计量方法受到挑战,需要在业绩的财务计量基础上,对业绩进行综合评价,以便从更高层次上对企业的业绩进行更为全面的评价。包括业绩的财务计量和非财务计量两个方面。然而,当竞争环境越来越需要经理们重视和进行经营决策时,像市场占有率、革新、顾客满意、服务质量、业务流程、产品质量、市场战略、人力资源等非财务计量指标便被更多地用于衡量企业的业绩,在企业业绩计量方面起着更大的作用。业绩的非财务指标必须结合公司的行业特点、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加以确定。

3.战略管理会计的发展是我国企业管理现状的需要

战略管理会计是企业战略管理与管理会计相结合的产物,它通过运用财务信息来发展卓越的战略,拓宽了管理会计的范围。我国企业管理对战略管理会计的需要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3.1 现代企业预算管理的需要

预算实质上是事先对企业现存和未来可获得资源的合理配置,是管理会计的一个重要区域。传统的预算模式只是单纯将同一账户的历史数据作为编制预算的关键依据,预算结果与企业战略似乎没有明显的联系。而战略管理会计适应形势的要求,着眼于企业的长期发展战略和整体利益的最大化,着重从多期竞争地位的变化中把握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并且将最终利益目标作为企业战略成败的标准,帮助企业制定切实可行的战略目标,实施战略管理。

3.2 现代企业成本管理的需要

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企业,成本管理仍是管理会计的重要内容。战略管理会计综合运用作业成本管理和价值链分析法,对成本实行战略性管理。从战略高度来探求影响成本的各个环节,既要重视与上游供应商的联系,也要重视与下游客户和经销商的联结,还应了解竞争对手的成本情况,把成本管理看作是一个对投资立项、研究开发、设计、生产、销售和售后服务实行全方位监控的过程。对于处在开放与竞争环境的中国企业来说尤为重要。

3.3 现代企业投资管理的需要

现代企业投资倾向于以智力投资为主,在人力资源、科技开发、新产品开发等方面多投入资金,以求保持企业长久的竞争力。战略管理会计不再仅局限于财务效益指标,而必须考虑非财务效益方面的指标;投资决策不仅要采用定量分析法,还要辅之以定性分析法。对企业的经营决策分析,战略管理会计从千变万化的市场需求出发,放弃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分类传统,把所有成本都看成是变动的,都是某一时段管理决策的结果,即可控的。

3.4 现代企业人力管理制度的需要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我国知识密集型企业逐渐增多。传统管理会计忽略了对人力资源的单独确认、计量和揭示。运用战略管理会计中灵活多样的财务与非财务指标分析方法,正好可以帮助企业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它既可以应用于为提高企业和个人绩效而进行的人事战略规划,也可以应用于日常人事管理以及事后的员工绩效评价,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企业员工的价值,保证企业战略的实现。

3.5 现代企业风险管理的需要

传统管理会计主要分析短期的战术性问题。而战略管理会计主要研究长期的战略性问题。战略管理会计能高瞻远瞩地把握各种潜在的机会,回避可能的风险包括从事多种经营而导致的风险,由于行业产业结构发生变化导致的风险,由于资产、客户、供应商等过分集中而产生的风险,由于流动性差导致的风险等等,以便从战略的角度最大限度地增加企业的盈利能力和价值创造能力。

我国正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战略管理会计应用奠定了决策基础。在基本具备适度应用战略管理会计的现实条件下,战略管理会计具有比较广阔的发展空间及发展前景,在现代企业竞争战略的实施过程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战略管理的必要性第3篇

 

关键词:战略管理 管理会计 必要性 

1.战略管理会计涵义 

战略管理会计是明确强调战略问题和所关注重点的一种管理会计方法。它通 

过运用财务信息来发展卓越的战略,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最终目标,运用“竞争者会计”、“相对成本动态分析”、“顾客盈利性动态分析”以及“产品盈利性动态分析”等具有鲜明特色的技术方法和手段,提供有关企业产品劳务市场、竞争者成本资源与成本结构等财务信息,并进行深入分析,以便监视各个期间企业及竞争者的战略。 

2.从企业不同角度分析战略管理会计存在的必然性 

2.1 企业内外部环境 

环境既为企业发展提供机遇,又制约企业的经营活动,甚至可能会带来风险。企业必须充分适应环境变化。战略管理会计对与企业外部环境因素相关的信息进行搜集、整理的目的在于使企业能够根据环境的变化修改原有发展战略,制定新的发展战略,使企业战略能够建立在科学合理的基础之上。 

2.2 企业价值链 

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有序进行构成了相互联系的生产活动链,生产经营活动链也就是企业的价值链。价值活动是构筑竞争优势的基石,对价值链的分析不仅要分析构成价值链的单个价值活动,而且,要从价值活动的相互关系中分析各项活动对企业竞争优势的影响。价值链分析的任务就是要确定企业的价值链,明确各价值活动之间的联系,提高企业创造价值的效率,增加企业降低成本的可能性,为企业取得成本优势和竞争优势提供条件。 

2.3 企业成本动因 

多个成本动因结合起来决定一项既定活动的成本,一项价值活动的相对成本地位取决于它相对于重要成本动因的地位。从战略高度看,影响成本发生深刻变化的是那些具有普遍意义的、更具有战略意义的成本动因,如规模经济、生产能力利用模式、价值活动之间的联系及其相互关系、时机选择、企业政策、地理位置等,这些成本动因对企业的成本发生持久的影响。企业特点不同,具有战略意义的成本动因也会有所不同。这些成本动因或多或少能够置于企业的控制之下。识别每种价值活动的成本动因能够明确相对成本地位形成和变化的原因,为改善价值活动和强化成本控制提供有效的途径。 

2.4 企业综合业绩 

从战略角度看,企业竞争能力受到外部环境、内部条件和竞争态势的强烈影响。面对这些影响,传统的业绩财务计量方法受到挑战,需要在业绩的财务计量基础上,对业绩进行综合评价,以便从更高层次上对企业的业绩进行更为全面的评价。包括业绩的财务计量和非财务计量两个方面。然而,当竞争环境越来越需要经理们重视和进行经营决策时,像市场占有率、革新、顾客满意、服务质量、业务流程、产品质量、市场战略、人力资源等非财务计量指标便被更多地用于衡量企业的业绩,在企业业绩计量方面起着更大的作用。业绩的非财务指标必须结合公司的行业特点、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加以确定。 

3.战略管理会计的发展是我国企业管理现状的需要 

战略管理会计是企业战略管理与管理会计相结合的产物,它通过运用财务信息来发展卓越的战略,拓宽了管理会计的范围。我国企业管理对战略管理会计的需要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3.1 现代企业预算管理的需要 

预算实质上是事先对企业现存和未来可获得资源的合理配置,是管理会计的一个重要区域。传统的预算模式只是单纯将同一账户的历史数据作为编制预算的关键依据,预算结果与企业战略似乎没有明显的联系。而战略管理会计适应形势的要求,着眼于企业的长期发展战略和整体利益的最大化,着重从多期竞争地位的变化中把握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并且将最终利益目标作为企业战略成败的标准,帮助企业制定切实可行的战略目标,实施战略管理。 

3.2 现代企业成本管理的需要 

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企业,成本管理仍是管理会计的重要内容。战略管理会计综合运用作业成本管理和价值链分析法,对成本实行战略性管理。从战略高度来探求影响成本的各个环节,既要重视与上游供应商的联系,也要重视与下游客户和经销商的联结,还应了解竞争对手的成本情况,把成本管理看作是一个对投资立项、研究开发、设计、生产、销售和售后服务实行全方位监控的过程。对于处在开放与

[1] [2] 

竞争环境的中国企业来说尤为重要。 

. 现代企业投资管理的需要 

现代企业投资倾向于以智力投资为主,在人力资源、科技开发、新产品开发等方面多投入资金,以求保持企业长久的竞争力。战略管理会计不再仅局限于财务效益指标,而必须考虑非财务效益方面的指标;投资决策不仅要采用定量分析法,还要辅之以定性分析法。对企业的经营决策分析,战略管理会计从千变万化的市场需求出发,放弃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分类传统,把所有成本都看成是变动的,都是某一时段管理决策的结果,即可控的。 

. 现代企业人力管理制度的需要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我国知识密集型企业逐渐增多。传统管理会计忽略了对人力资源的单独确认、计量和揭示。运用战略管理会计中灵活多样的财务与非财务指标分析方法,正好可以帮助企业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它既可以应用于为提高企业和个人绩效而进行的人事战略规划,也可以应用于日常人事管理以及事后的员工绩效评价,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企业员工的价值,保证企业战略的实现。 

. 现代企业风险管理的需要 

传统管理会计主要分析短期的战术性问题。而战略管理会计主要研究长期的战略性问题。战略管理会计能高瞻远瞩地把握各种潜在的机会,回避可能的风险包括从事多种经营而导致的风险,由于行业产业结构发生变化导致的风险,由于资产、客户、供应商等过分集中而产生的风险,由于流动性差导致的风险等等,以便从战略的角度最大限度地增加企业的盈利能力和价值创造能力。 

我国正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战略管理会计应用奠定了决策基础。在基本具备适度应用战略管理会计的现实条件下,战略管理会计具有比较广阔的发展空间及发展前景,在现代企业竞争战略的实施过程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战略管理的必要性第4篇

    战略管理会计是明确强调战略问题和所关注重点的一种管理会计方法。它通

    过运用财务信息来发展卓越的战略,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最终目标,运用“竞争者会计”、“相对成本动态分析”、“顾客盈利性动态分析”以及“产品盈利性动态分析”等具有鲜明特色的技术方法和手段,提供有关企业产品劳务市场、竞争者成本资源与成本结构等财务信息,并进行深入分析,以便监视各个期间企业及竞争者的战略。

    2.从企业不同角度分析战略管理会计存在的必然性

    2.1 企业内外部环境

    环境既为企业发展提供机遇,又制约企业的经营活动,甚至可能会带来风险。企业必须充分适应环境变化。战略管理会计对与企业外部环境因素相关的信息进行搜集、整理的目的在于使企业能够根据环境的变化修改原有发展战略,制定新的发展战略,使企业战略能够建立在科学合理的基础之上。

    2.2 企业价值链

    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有序进行构成了相互联系的生产活动链,生产经营活动链也就是企业的价值链。价值活动是构筑竞争优势的基石,对价值链的分析不仅要分析构成价值链的单个价值活动,而且,要从价值活动的相互关系中分析各项活动对企业竞争优势的影响。价值链分析的任务就是要确定企业的价值链,明确各价值活动之间的联系,提高企业创造价值的效率,增加企业降低成本的可能性,为企业取得成本优势和竞争优势提供条件。

    2.3 企业成本动因

    多个成本动因结合起来决定一项既定活动的成本,一项价值活动的相对成本地位取决于它相对于重要成本动因的地位。从战略高度看,影响成本发生深刻变化的是那些具有普遍意义的、更具有战略意义的成本动因,如规模经济、生产能力利用模式、价值活动之间的联系及其相互关系、时机选择、企业政策、地理位置等,这些成本动因对企业的成本发生持久的影响。企业特点不同,具有战略意义的成本动因也会有所不同。这些成本动因或多或少能够置于企业的控制之下。识别每种价值活动的成本动因能够明确相对成本地位形成和变化的原因,为改善价值活动和强化成本控制提供有效的途径。

    2.4 企业综合业绩

    从战略角度看,企业竞争能力受到外部环境、内部条件和竞争态势的强烈影响。面对这些影响,传统的业绩财务计量方法受到挑战,需要在业绩的财务计量基础上,对业绩进行综合评价,以便从更高层次上对企业的业绩进行更为全面的评价。包括业绩的财务计量和非财务计量两个方面。然而,当竞争环境越来越需要经理们重视和进行经营决策时,像市场占有率、革新、顾客满意、服务质量、业务流程、产品质量、市场战略、人力资源等非财务计量指标便被更多地用于衡量企业的业绩,在企业业绩计量方面起着更大的作用。业绩的非财务指标必须结合公司的行业特点、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加以确定。

    3.战略管理会计的发展是我国企业管理现状的需要

    战略管理会计是企业战略管理与管理会计相结合的产物,它通过运用财务信息来发展卓越的战略,拓宽了管理会计的范围。我国企业管理对战略管理会计的需要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3.1 现代企业预算管理的需要

    预算实质上是事先对企业现存和未来可获得资源的合理配置,是管理会计的一个重要区域。传统的预算模式只是单纯将同一账户的历史数据作为编制预算的关键依据,预算结果与企业战略似乎没有明显的联系。而战略管理会计适应形势的要求,着眼于企业的长期发展战略和整体利益的最大化,着重从多期竞争地位的变化中把握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并且将最终利益目标作为企业战略成败的标准,帮助企业制定切实可行的战略目标,实施战略管理。

    3.2 现代企业成本管理的需要

    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企业,成本管理仍是管理会计的重要内容。战略管理会计综合运用作业成本管理和价值链分析法,对成本实行战略性管理。从战略高度来探求影响成本的各个环节,既要重视与上游供应商的联系,也要重视与下游客户和经销商的联结,还应了解竞争对手的成本情况,把成本管理看作是一个对投资立项、研究开发、设计、生产、销售和售后服务实行全方位监控的过程。对于处在开放与竞争环境的中国企业来说尤为重要。

    3.3 现代企业投资管理的需要

    现代企业投资倾向于以智力投资为主,在人力资源、科技开发、新产品开发等方面多投入资金,以求保持企业长久的竞争力。战略管理会计不再仅局限于财务效益指标,而必须考虑非财务效益方面的指标;投资决策不仅要采用定量分析法,还要辅之以定性分析法。对企业的经营决策分析,战略管理会计从千变万化的市场需求出发,放弃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分类传统,把所有成本都看成是变动的,都是某一时段管理决策的结果,即可控的。

    3.4 现代企业人力管理制度的需要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我国知识密集型企业逐渐增多。传统管理会计忽略了对人力资源的单独确认、计量和揭示。运用战略管理会计中灵活多样的财务与非财务指标分析方法,正好可以帮助企业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它既可以应用于为提高企业和个人绩效而进行的人事战略规划,也可以应用于日常人事管理以及事后的员工绩效评价,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企业员工的价值,保证企业战略的实现。

    3.5 现代企业风险管理的需要

战略管理的必要性第5篇

【关键词】 战略管理;管理会计;必要性

1.战略管理会计的内涵

战略管理会计是明确强调所关注重点和战略问题的一种管理会计方法。它发展卓越的战略是通

过运用财务信息进行,最终目标是企业价值的最大化,运用“相对成本动态分析”、“竞争者会计”、 “产品盈利性动态分析”以及 “顾客盈利性动态分析”等具有鲜明特色的技术手段和方法,提供有关企业竞争者成本资源、成本结构与产品劳务市场等财务信息,并深入进行分析,以便对各个期间企业及竞争者的战略进行监视。

2.战略管理会计存在的必然性

2.1企业成本动因

一项既定活动的成本是由多个成本动因结合起来决定的,相对于重要成本动因的地位决定一项价值活动的相对成本地位。从战略高度看,对成本发生影响深刻变化的是那些具有战略意义的、又具有普遍意义的成本动因,如生产能力利用模式、规模经济、时机选择、价值活动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联系、地理位置、企业政策等,对企业的成本产生长久的影响是这些成本动因。不同的企业特点,其战略意义的成本动因也不尽相同。在企业的控制之下这些成本动因或少或多能够置于。对每种价值活动的成本动因进行识别并对成本地位变化和形成的原因能够明确,为强化成本控制和改善价值活动提供有效的途径。

2.2企业综合业绩

从战略角度看,竞争态势和内部条件、外部环境对企业竞争能力都会产生强烈的影响。面对这些影响,受到挑战的是传统的业绩财务计量方法,需要在业绩的财务计量基础上,综合评价业绩,以便对企业的业绩从更高层次上进行更为全面的评价。主要包括业绩的非财务计量和财务计量两个方面。但是,当竞争环境越来越需要经理们对经营决策重视和进行时,衡量企业业绩的更多是非财务计量指标,在企业业绩计量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业绩的非财务指标必须结合公司的发展目标、行业特点和发展战略加以确定。

2.3企业价值链

相互联系的生产活动链是由企业有序进行的生产经营活动构成的,生产活动链也就是企业的价值链。构筑竞争优势的基石是价值活动,分析价值链的不仅要对构成价值链的单个价值活动进行分析,并且,要从价值活动的相互关系中进行分析对企业竞争优势产生影响的各项活动。确定企业的价值链是价值链分析的任务,对各价值活动之间的联系要明确,提高企业创造价值的效率,使企业降低成本的可能性增加,为企业取得竞争优势和成本优势提供条件。

2.4企业内外部环境

环境既制约企业的经营活动,又为企业发展提供机遇,甚至可能会带来风险。企业对环境变化必须充分适应。战略管理会计就是搜集、整理与企业外部环境因素相关的信息,目的就是使企业能够根据环境的变化,对原有发展战略进行修改,制定新的发展战略,在科学合理的基础之上建立企业战略。

3. 我国企业管理现状的必然是发展战略管理会计

战略管理会计是管理会计和企业战略管理相结合的产物,它发展卓越的战略是通过运用财务信息,对管理会计的范围拓宽。对战略管理会计而言我国企业管理的需要体现在:

3.1现代企业人力管理制度对战略管理会计的需要

随着不断发展的知识经济,我国逐渐增多知识密集型企业。传统管理会计对人力资源的单独计量、确认和揭示缺少重视。通过战略管理会计中灵活多样的非财务和财务指标分析方法,对企业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可以正好进行帮助。它既可以为提高个人和企业绩效而进行的人事战略规划应用,也可以在事后的员工绩效评价及日常人事管理应用,可以使企业员工的价值最大限度地发挥,保证企业战略的实现。

3.2现代企业投资管理对战略管理会计的需要

倾向于以智力投资为主的现代企业投资,在科技开发、新产品开发、人力资源等方面多投入资金,对企业长久的竞争力以求保持。对财务效益指标不再局限的战略管理会计,对非财务效益方面的指标必须考虑;不仅要采用定量分析法进行投资决策,还要以定性分析法辅之。分析企业的经营决策,战略管理会计从市场需求出发,对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的分类传统进行放弃,把所有成本都看成是变动的,都是管理决策在某一时段的结果,即可控的。

3.3现代企业预算管理对战略管理会计的需要

预算实质上是事先合理配置企业未来和现存可获得的资源,是管理会计的一个十分重要区域。传统的预算模式作为编制预算的关键依据只是同一账户的历史数据,企业战略与预算结果似乎没有明显的联系。而战略管理会计着眼于企业的整体利益的最大化和长期发展战略,适应形势的要求,着重从多期竞争地位的变化中对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把握,作为企业战略成败的标准是最终利益目标,帮助企业实施战略管理,制定切实可行的战略目标。

3.4现代企业风险管理对战略管理会计的需要

分析短期的战术性问题是传统管理会计的主要任务,研究长期的战略性问题是战略管理会计主要目标。战略管理会计对各种潜在的机会能高瞻远瞩地把握,对可能的风险进行回避。

3.5现代企业成本管理对战略管理会计的需要

在我国目前很多企业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企业,管理会计的重要内容仍然是成本管理。战略管理会计对价值链分析法和作业成本管理综合运用,实行成本战略性管理。从战略高度对成本产生影响的各个环节进行探求,对与上游供应商的联系既要重视,对与下游经销商和客户的联结也要重视,对竞争对手的成本情况还应了解,对于处在竞争和开放环境的中国企业来说特别重要。

我国现代企业制度正在建立,为战略管理会计应用打下了决策基础。在战略管理会计基本具备适度应用的现实条件下,在发展空间及发展前景上战略管理会计比较广阔,在实施现代企业竞争战略的过程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田淑英.战略管理会计在我国国有企业中的应用初探[J].会计之友,2004.

[2] 王明虎.战略会计理论框架研究[M].财会月刊,2003(11).

战略管理的必要性第6篇

【关键词】企业战略;企业价值观;价值观管理

一、企业价值观与企业价值观管理概述

(1)企业价值观。价值观是一种无形的意识形式,它背后是更深层次的思想意识――世界观、历史观、人生观,这些观点正是评判企业价值的标准。建筑在价值体系基础上,企业价值观是关于企业价值链的价值的整体看法和局部价值的看法总和、集合,是对企业价值体系进行权衡、判断、去存的总看法、总观点,集中体现在企业的使命、愿景和社会责任上。这些看法和观点经过了较长时间反复实践的检验,成为企业处理各种关系时所形成和遵循的最基本价值理念和行为准则。不过,它并不是一经形成就一成不变,而是会在企业生产经营的实际工作中遇到各种各样的矛盾和问题,也会遇到新的冲击。如何通过管理工作使其走向和谐、统一,形成高凝聚力、高强度的价值观体系,成为促进、保障企业价值观体系快速发展的原动力,创造企业更高的价值,这就是价值观管理的内容,也就是企业文化管理的根本。(2)企业价值观管理。企业价值观管理是企业对自身的价值观进行认识、提炼、维护、创新,并把企业的价值观内化到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去的一种新的企业管理策略、方法与模式。作为一种“软”企业管理理论与模式,它与传统的管理模式相比,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更注重人的情感、信念、价值观以及企业责任在文化管理中的作用。企业战略的成功实施,往往需要较长时间的努力,通过提炼出适合本企业特点的价值观,传输到员工的头脑里,能形成员工在工作流程中处理问题的判断依据,并逐步转变成员工的习惯。这种以战略管理为导向的企业价值观的深深植入,有利于统一员工思想,围绕战略目标而努力,使得企业员工在复杂的情形下,即使没有上级的指令,也依然能够从容地处理问题。

二、战略视角下企业价值观管理的必要性

(1)企业价值观是战略制定的意识之源。企业作为独立的经济实体和文化共同体,在长期经营实践中逐渐形成自身价值观,这种价值观决定着企业经营个性、管理特点和发展方向,提供了评价工作好坏的标准。作为制定公司战略的出发点,企业价值观隐于企业经营思想和管理哲学之后,并构成它们强有力支撑的企业最基本信念或信仰体系,是企业最根本的内在约束,成为了实现企业制度与企业经营战略的重要思想保证。(2)企业价值观是战略实施的核心要素。复杂、模糊、不确定的经营环境往往导致企业事先设定的战略管理方法难以产生实际效果,而价值观管理可以为企业应对这种不确定性提供一个思路。作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维持战略优势主要就是依靠核心价值观的强大思想力量。价值观类似于一种理性的黏合剂,把企业员工栓在同一信念目标上,是激发员工热情,统一员工意志的一条无形精神纽带。它以其大量微妙的方式沟通员工的思想,创造一个共同协作的背景,把企业内部各种力量会聚到为企业战略目标而努力的共同方向。企业制定发展战略后,应该让执行战略的员工都能够了解和认同企业的整个发展战略,使全体成员积极有效地贯彻实施。紧紧围绕价值观制定战略,这样才会有战略的认可和顺利执行。(3)企业价值观是战略控制的关键保障。企业战略控制可以通过规章制度、计划要求等去实现,但它们都不如共同的价值观、信念、行为规范等这把“金钥匙”更为有效。价值观的存在使员工受到自身价值理念的作用,令员工自觉主动地执行公司制度,贯彻企业经营战略,还可以形成员工的自我控制和自我协调。企业形成共有的价值观和文化后,往往能够增加整合和促进组织成员之间的协调。员工主动的自我控制、员工间的非正式监督与会使员工比在正式制度下更愿意服从,控制员工行为就会比只有正式控制制度更为有效。这不仅大大节省了企业运营的成本,也在无形中提高了企业的经营效率。

总之,企业价值观为企业战略的制定、实施、控制提供正确的指导思想和良好的精神氛围。它决定了企业的发展战略,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创造性,决定了企业的成败。因此,企业领导人要十分重视企业价值观的选择、凝练、培育,通过建立以战略为导向的企业价值观制定适合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让执行更有力、更坚决,使企业自身长久发展,永久经营。

参 考 文 献

战略管理的必要性第7篇

1、战略成本管理的产生和发展是现代市场竞争的必然结果。近年来,由于企业环境急剧变化,全球性竞争日趋激烈,传统的成本管理已不适应急剧变化的企业环境和现代市场竞争的要求,而战略管理的产生和发展很好地适应了新的企业环境和现代市场竞争的需要。众所周知,成本是决定企业产品或劳务在竞争中能否赢得市场和拓展市场空间的关键因素,而影响竞争成本的核心不是传统的经营成本,而是企业的战略成本。传统成本管理只是为降低成本而降低成本,而战略成本管理则是立足于全局的战略高度,以能否提高企业总体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或保持目前企业总体经济效益和竞争优势为前提来决定是否降低成本。因此,实施战略成本管理可以促进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战略成本管理的有效应用和实施,有利于我国企业成本管理观念的更新。在我国传统成本管理中,成本管理的目的就是为降低成本而降低成本,而节约则成了降低成本的基本手段。毋庸置疑,在成本管理中,节约作为一种手段是可取的,但它并非唯一的手段,现代成本管理的目的应当是尽可能提高企业整体经济效益和获得并保持长期的竞争优势,从而提高成本效益。从战略成本管理的视角出发来分析成本管理的这一目标,不难发现,成本降低是有条件和有限度的,那就是不能影响企业整体经济效益和长期竞争优势。企业的经营战略和竞争战略决定企业采用何种成本战略,因此成本管理必须全面服务于企业经营管理。

3、实施战略成本管理是成本管理目标与企业战略目标保持一致性的必然要求。成本管理的目的是为了赢得并保持企业的长期竞争优势,在战略许可的范围内,引导企业以最低的成本获得最大的效益。如果某项成本降低方案削弱了企业的竞争力,则不予采纳;相反,如果某项成本的增加有利于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则该项成本的增加是有价值的。例如,在价格竞争陷入白热化阶段,是否需要接入低成本的市场拼抢、应该以多大的代价去获得某项业务、如何选择目标市场、如何选择合作伙伴等问题,不仅是市场营销部门的职责,还结合企业整体战略目标来决策。有些产品或业务有助于提高企业的市场占有率,有些产品或业务有助于提升企业形象,不同性质的产品或业务企业所采取的成本策略也不尽相同。针对不同性能和作用的产品或业务,企业应根据其战略来选择相应的成本管理目标。

二、我国企业应用战略成本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缺乏战略成本管理观念。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的成本管理仍停留在传统的成本观念上,成本核算和管理的范围狭隘,只注重生产过程中成本的核算和管理,忽视设计开发过程中的成本控制和售后服务过程中的成本管理,将成本核算的重心放在产品生产制造环节。实际上关注的只是企业内部生产经营活动的价值消耗,并没有分析企业竞争对手、上下游企业价值链以及相关领域成本行为,从而不能适应战略成本管理的要求。成本控制和管理只注重当期损益,而忽视企业整体效益和长期竞争优势。成本管理的目的也只是为降低成本而降低成本,没有从效益角度去考虑成本的效用,而降低成本的手段也主要是依靠节约方式,没有应用成本效益原则,通过发生成本实现更大的收益。另外,全员成本意识比较淡薄,未能充分认识到加强成本管理是提高企业整体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2、忽视价值链分析。我国大多数企业在成本管理方面未能充分分析和应用价值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企业对生产成本的分析未能有效拓展至上游供应商和下游客户的价值链中,只注重对生产过程中各种耗费进行分析和控制,而忽略了对生产前的研究开发成本、供应成本和生产后营销成本的分析与控制。而价值链分析法认为成本不只是与生产环节相关,它是一个整体的概念。成本的管理应该是一个对投资立项、研究开发与设计、生产、销售、售后服务进行全方位监控的过程;第二,不能正确利用各环节的联系,联系是企业削减成本潜在的和强有力的来源,但我国企业很少认识到影响成本的所有联系,特别是那些与供应商以及各种活动间的联系,而将有些部门提高成本可能会降低总成本的事实置若罔闻;第三,成本削减过程中损害经营的差异性(即某些方面有自己的特色和优势),有的企业脱离市场抓成本,在成本削减过程中损害经营的差异性,结果成本削减就失去了意义,因为滞销或无销路的产品,成本再低也是一种浪费。事实上,企业可以通过价值链分析法分析和利用公司内部与外部之间的相关活动来达成整个公司的策略目的,实现产品价值、产品成本的最优组合,以保障企业在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不断提升竞争力。

3、不注重企业管理文化建设。企业管理文化建设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突出主体意识,最大限度地调动“人”这一生产力诸要素中最重要、最活跃的因素的积极性。通过研究如何以人为本,尊重人的需要,重视人的发展,以形成企业群体的价值观。企业管理文化建设与企业的发展目标和经济利益联系密切,优秀企业文化的形成与企业的发展壮大和经济效益的提高是相辅相成的。企业文化建设是通过企业文化的渗透和导向作用,以体现企业价值观的行为准则和规范,引导员工的行为朝着有助于实现企业目标的方向发展,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发展提供驱动力,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而企业的发展壮大又能激发员工的自豪感和归属感,从而约束自己自觉遵守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维护企业形象,积极参与企业文化建设。因此,建设先进的企业文化,以先进的文化凝聚职工,内强素质,外塑形象,动员广大员工积极投身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之中,理应成为企业管理的题中应有之义。然而,目前我国企业的领导者对文化建设与企业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往往处理不当,甚至相当一部分企业根本不重视企业管理文化建设。有些企业不注重经济效益与文化建设的实际联系,最后形成了文化建设、经济效益彼此脱节,互不相干,从而失去了文化建设的根本意义。

三、对我国企业应用战略成本管理的建议

1、树立战略成本管理的成本效益观。企业必须加强管理,树立正确的战略成本管理观念,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的成本管理体系,以确保企业在竞争中取胜,发挥其自身的竞争优势。目前,我国企业的现状及国外企业的实践表明:传统成本管理的观念和办法是难以达到战略成本管理效应的。因此,我国企业应在传统的成本管理系统基础上进行改进,不能仅仅停留在成本的节约和产品生产过程的控制与管理上,应该采用新的成本管理模式,将成本管理与企业的战略发展关系紧密联系起来,以保障企业获得并保持长期的竞争优势。首先,企业管理人员要对成本管理和控制有全面的认识,不受传统的认为成本无法降低的观念的束缚,而应充分认识到企业成本降低的潜力是无穷的。其次,要树立现代化的成本管理意识,从而更新管理观念。宏观上,成本管理要树立市场观念、竞争观念、效益观念和法制观念,为建立战略成本管理模式营造良好的外部氛围;微观上,要积极拓展成本管理范围,将成本管理由单纯的生产领域扩展到流通领域,对产品设计、材料采购、市场销售、售后服务实施全方位的成本管理,将成本管理的对象由单个实体产品拓展至无形资产成本、信息成本、服务成本、环境成本等各方面。此外,企业还应提高财务人员的成本管理意识,并使其参与到企业的成本管理中,应用专业为企业提供战略管理需要的成本信息。

2、运用价值链分析,提升企业竞争力。一个公司的竞争力取决于它能在多大程度上管理好自己的价值链和管理的相对优秀程度。在价值链管理的基础上结合成本动因分析,这是消除成本竞争劣势并创造成本优势的一个最有效途径。因此,在我国企业中成功运用战略成本管理方法应有效运用价值链分析,提升竞争力。为此,我们应树立新企业观,强调企业的上下游各方是整个虚拟企业的基本组成部分。将虚拟企业看成是多职能组织的价值链,并以多职能为中心进行管理,取长补短,实现产品价值、产品成本的最优组合,以促进企业在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中提升竞争力。具体来说,一方面通过与上游供应商的密切合作或后向整合,寻找使双方都能降低成本的机会,实现有效的低价采购;另一方面通过与下游销售商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可以形成更好的品牌偏好和品牌忠诚,通过现有消费者吸引更多的潜在消费者。

战略管理的必要性第8篇

关键词:绿色营销;管理战略;发展必要性;实现途径

企业绿色营销管理战略是一种新型的经营管理模式。它以环境保护为出发点,在此基础上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减少对环境的破坏,生产绿色环保的产品以达到消费者的需求,同时建立绿色的企业文化,使企业的一系列工作都能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企业绿色营销管理战略的实行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为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同时提高了企业以及工作者的环境保护意识,充分利用了企业的资源,实现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在企业绿色营销管理战略的长久发展下,企业的竞争力一定会有所提高,这也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途径。【1】

一、企业绿色营销管理战略的简介

1.绿色营销产生和发展的背景

每个事物都是在一定的条件下产生的,而且有它必然的发展趋势。而绿色营销产生的原因之一就是传统营销的各种缺陷,企业发展的目的就是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企业在追求利润的时候忽视了社会效益和环保问题,首先最严重的就是资源的浪费,资源没有得到合理的利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企业乃至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其次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没有环境保护的意识,为了节约对污染处理的成本,对污染物随意处理,严重的造成了周边环境的恶化;传统的营销方式为了达到营销目的常采用各种方法,但是没有注重这种营销方式所带来的弊端。绿色营销产生的原因之二则是它的必要性,我国虽然是资源大国,但是人口众多使得人均可利用资源是很少的,需要合理利用资源来减少资源的消耗;而在我国经济发展的初期,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到如今环环境问题已经开始制约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已经受到国家和人民的重视;由于环境问题造成国家经济的损失,已经有相关的法律法规要求绿色营销在企业中的应用。在我国经济形势的影响下,企业绿色营销逐渐在我国开展。

2.企业绿色营销管理

绿色营销就是企业在一方面获得了利润和实现了企业的发展,而在另一方面又保护了环境,合理的利用资源,实现了企业和环境的平衡发展。它的核心就是在环保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营销发展战略。绿色营销是现代市场经济的一种重要的营销方式,是一种可持续的发展理念。而企业绿色营销管理就是将绿色营销应用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营造企业的绿色文化。企业的绿色营销管理有五大原则:其一就是将环保切实的运用到企业的经营决策中,注重制定环境保护方面的决策;其二是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减少对污染物的排放,减少污染环境的来源;其三是进行传统工艺的改革,跟随国家经济的发展脚步,开发新型的绿色产品,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其四是进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对废物进行回收循环利用;其五就是打造企业的绿色营销环境,加强工作人员的环保意识。企业绿色营销管理战略的实行不仅可以实现企业的绿色发展,同时可以实现社会与企业双方面的协调发展。【2】

二、企业绿色营销管理战略的必要性

1.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方法

工业革命之前环境问题并不太突出,并没有对经济的发展造成多大的影响。但是正是那个时候没有注重保护环境,造成环境的急剧恶化以至于现在困扰着社会各界。大众对于环保意识的极度缺乏不仅加重了环保问题,还影响了经济的发展。面对这样的现状,我国推出可持续的发展战略,在发展的经济的同时要求注重对环境的保护,要求企业进行这方面的转型。

2.环境方面法律法规的要求

环境问题是一个全球化的问题,在国际上联合国相继出台了一些公约来约束各国的行为,对于各国的环保工作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同样环境问题也引起了我们国家的足够重视,政府根据我国的环境现状在法律方面提出了要求。我国的各大企业作为执行者之一,企业的生产经营都必须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

3.满足消费者对于绿色消费的需求

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这个过程中人民越来越重视自己的健康问题,消费理念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加之社会各界对于环保的宣传,人们的环保意识也有了一定的提高,绿色消费逐渐进入了人们的视野。人们对于绿色产品的需求也影响着企业的产品定位,促使企业开发更多的绿色食品。

4.企业在未来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

环境问题在全球的影响逐渐加大,WTO要求各国实行相应的政策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因此在各种条款的制约下,企业不得不改变经营管理模式,把绿色营销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在提高企业利润的同时实现对环境的保护;除此之外,企业之间的竞争方向也发生了相应的转移,对于绿色产品这个新产品市场,企业要加大科研力度,提高企业的生产技术,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这样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有利的形势,实现企业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的共赢。

三、企业绿色营销管理战略的实现途径

企业作为资源的利用者同时还是环境污染的促使者,在环境保护方面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我国对于环境问题态度的变化给企业带来了更多的挑战,因此企业在管理方面也需要做出相应的改革来适应社会的发展趋势,实现企业的绿色营销管理需要从更多的角度入手,制定相关的政策。【3】

1.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营造绿色的发展环境

要实现企业的管理和环境实现平衡发展,政府需要充分发挥宏观调控的职能。首先要建立健全环境保护的绿色法规,结合企业的发展以及国际方面对于各国的要求,在现有法律的基础上进行相应的修改;其次要把环保问题真正的和经济联系起来,合理规划;最后就是建立相关的管理机构,对社会的环境问题进行统一的管理,实现绿色发展。

2.建立绿色营销体系

面对我国环境恶化以及资源逐渐短缺的现状,企业的营销方式需要进行各方面的改革,企业需要站在绿色环保的立场上,绿色生产、绿色经营、绿色产品,企业一系列工作都要围绕“绿色”而进行,运用绿色营销的模式除了可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外,可以营造绿色的企业氛围和企业文化。

3.生产适应绿色市场的新产品

从企业的长远发展来看,需要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充分贯穿到未来的发展决策上。绿色产品市场作为现代产品的主要市场,是各大企业竞争力量的聚集地,企业要想获得更多的利润,保证企业的长远的发展,就需要在绿色市场占据有利的地位,加大对绿色产品的研发,生产适销对路的绿色产品,制定绿色的发展策略。

4.提高绿色产品的的竞争力

提高绿色产品的竞争力需要从多方面来执行。首先要进行绿色产品的生产,在生产过程中要运用绿色技术,减少对资源的浪费和对环境的污染;其次就是产品的包装问题,市面上很多产品的包装都是一种资源的浪费,因此在新产品的包装上要有利于资源的再次利用;最后就是产品的质量认证,这不仅是对企业产品的一种检查同时也是对消费者的保护,通过认证的产品也利于得到消费者的亲睐,从而提高产品的综合竞争力,提高企业的经济利益。

四、结论

环保的问题需要多方的共同努力,而企业作为其中政策的执行者,其中的作用更是不可替代。企业为了自身的长久发展也要转变经营模式,企业绿色营销管理战略的实行也是刻不容缓的。也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在未来的激烈竞争中生存下来,也实现企业效益和社会的双赢局面。

参考文献:

[1] 华;浅谈我国实行绿色营销中遇到的冲突与解决策略[J]; 知识经济;2010,8(05) :73-74

[2] 张志刚;加强管理 实现绿色营销[J];科学之友; 2011,11(03) :31-32

[3] 张超;浅谈绿色食品营销渠道发展策略[J];改革与开放;2012,6(16) :101-102

战略管理的必要性第9篇

一、经济全球化下的战略管理会计

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运用长远眼光科学制定企业的发展战略已经成为我国金融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这就要求企业转变传统管理观念,在原有的管理会计管理模式基础上,采取更加全面的战略性管理手段:从企业的内外部环境入手,提供管理会计信息确定战略目标,进行经营投资决策实现战略目标,实施战略成本管理支持战略目标,采取风险管理手段防范战略失败,最后运用综合考核体系评价战略绩效。这就要求管理会计明确战略性研究方向,发展成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为首要目标的战略管理会计。

战略管理会计是战略管理与传统的管理会计相融合的新兴管理会计。它在战略的高度上审视企业内外部环境,收集企业及其竞争对手的各种信息,从而分析自身优势以及企业的产品及服务给客户带来的价值。战略管理会计具备时效性、前瞻性、长期性、全局性、外向性等特点,把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整体目标,以战略目标的制定、战略规划的编制、战略方案的实施以及战略业绩的评价为具体手段,内容包括战略定位分析、战略成本管理、经营投资决策以及风险管理。战略管理会计方法包括价值链分析法、竞争对手分析法、作业成本计算法、平衡计分卡法、产品生命周期成本计算法以及新兴的资源消耗会计等。与强调企业内部管理的传统管理会计相比,战略管理会计更重视企业环境的变化,体现其外向性。更着眼于未来,体现其前瞻性。在提供各种企业所需的信息过程中,不仅重视财务信息的收集、而且提供了更多的非财务信息体现其综合性。战略管理会计的应用价值首先体现为企业树立创新思维和为企业长远战略目标提供信息支持依据。克服传统管理只追求短期利益而忽略长期发展的弊端。同时在管理过程中重视人才的培养,讲究人性化管理。在业绩评价上不仅重视结果,也注重过程,避免非理性行为。总之,战略管理会计能够有效地分析企业自身条件与外部环境的关系。准确衡量自身的优势和外部的威胁,综合考虑企业的社会责任与自身经济利益,突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根据市场增长的速度、企业的竞争地位进行战略模式选择,充分利用企业的各种资源,最终达到企业的战略目标。可见,战略管理会计对于我国证券公司至关重要。

二、我国证券公司应用战略管理会计的必要性

当前资本市场的动荡给我国本文由收集整理证券公司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众所周知,我国证券公司的收益主要来源于证券经纪业务。但是当前我国资本市场持续低迷,绝大多数投资者损失惨重,这严重打击了投资者的投资热情。据统计,当前每个交易日平均申请销户的投资者多达1500多名,70%的投资者因为被套牢而不愿意进行交易。开户者大大减少、投资者投资热情降低,导致经纪业务的收入大大降低;同时,市场的低迷也给证券公司的资产管理带来了巨大风险,一旦选错了投资方向,企业将损失惨重。在目前的形势下,证券公司更加需要先进的管理方法:对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客观分析、了解自身的优劣势、准确的战略定位、合理的投资方向以及综合性的评价体系,每一项都不可或缺。然而,我国证券公司的管理存在着诸多问题:首先是业务结构不合理,对行情过度依赖,传统的管理片面强调短期利润,忽视企业的长远发展,造成证券公司的自营业务、资产管理业务发展极度缓慢。其次,我国很多证券公司忽视内部控制,管理人员在市场巨大利益的诱惑下往往出现理念扭曲与行为失控,采取不正当竞争手段,或直接违规操作,更有甚者,甚至“抽空”公司资金,在自营与资产管理业务中大量做“老鼠仓”牟取私利,给公司带来巨大损失。此外,风险控制委员会难以真正发挥作用,许多公司高管人员的行为凌驾于风险控制委员会之上,使得风险管理机构形同虚设。第三,业绩评价体系不合理,业绩报告时效性差,无法及时反映公司的经营情况。同时,只重视财务指标的数据评价会导致决策的片面性。因此,必须对证券公司的管理模式进行深入改革,运用战略管理会计方法,将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作为管理目标。通过收集和分析市场的信息,确定公司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制定整体战略规划,在保持原有收入渠道的同时开辟利于公司发展的新业务,提高公司收益水平。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确保公司独立董事、监事会的独立性,加强对公司经营过程的监督。建立全面的业绩评价体系,及时全面地评价公司在某一时段的经营成果,汲取经验,总结教训,为日后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有力的依据。由此可见,应用战略管理会计是证券公司适应环境发展变化、提高竞争地位的现实之选。

三、我国证券公司应用战略管理会计的对策

(一)夯实基础,构建战略管理会计框架

战略管理会计的应用离不开理论框架的构建,夯实理论基础是建立完整的理论框架的第一步。应当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充分认识当前的优势与劣势,将战略管理会计的应用定位在促进金融业健康发展以及证券公司现代化管理上。克服本本主义、教条主义,提高对战略管理会计体系的认识程度,大力探索,勇于创新,把战略管理会计的相关内容与我国证券公司的实际情况紧密结合。用理论指导实践,用实践检验理论,提高公司的管理水平,建立健全理论体系,打造具有特色的战略管理会计方法。

(二)营造环境,树立战略管理会计理念

经济全球化给我国的证券公司提供了机遇,而资本市场的动荡又为其带来了风险,这使得战略管理会计在金融业的应用前景日益广阔。在我国证券公司中推广战略管理会计的应用,应当重视营造适宜的管理环境,企业良好的管理氛围将有助于战略管理会计的开展。同时,应当树立战略管理会计与战略管理的理念。决策者是企业的带头人,所以首先要强化决策者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观念,避免短期决策。引导员工树立战略管理意识,改进传统工作观念,提倡部门合作,提高工作效率,鼓励员工大胆创新。把战略管理会计以及战略管理的理念纳入企业的管理系统。

转贴于

(三)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吸收和引进战略管理会计人才

战略管理的开展需要信息技术的支持,信息是战略管理会计体系中企业决策者进行决策的关键。战略管理会计的信息具有时效性强、来源广、信息量大等特点。往往需要公司各个相关部门共同参与信息收集,庞杂的信息种类需要多种分析方法的支持。除了财务指标的分析方法外,往往还需要运用竞争对手分析法、环境分析法、预警分析法、质量成本分析法等多种方法。这就对相关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优秀的战略管理会计人才不仅能够提供技术支持,更能够带来先进的管理理念,是企业的新鲜血液。证券公司应该通过各种途径,采取多种方法,培养和引进一批高素质的战略管理及战略管理会计人才,为普及战略管理会计应用提供人才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