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绩效审计方法优选九篇

时间:2024-03-16 08:15:02

绩效审计方法

绩效审计方法第1篇

进入21世纪,教育市场竞争激烈,作为高等学校既面临危机也蕴含新的发展机遇。高等学校是既区别于企业又不同于一般行政事业单位的非营利组织,这使高校的绩效审计具有某些特殊要求:一是高等学校进行绩效审计,除了考虑教育投入资金的使用效率外,还应该考虑高等教育投资的社会经济效益;二是高等学校的成本不易考核,高等学校没有专门的成本核算账户,成本的归集和分配显得较为困难。对高等学校进行审计,应建立人才培养成本的管理和核算办法,建立绩效审计的考核指标,使之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三是高等学校拥有大量的无形资产,无形资产成本是高校全部资产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对高校进行绩效审计,需要考虑建立相应的考核指标,将高等学校在提高社会声誉、教学质量、就业率及生产专利、著作、科研成果等无形资产培育过程中的效率反映出来,从数量上加以概括。因此,高校绩效审计需要分析具体情况,根据具体目标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综合评价。高校绩效审计具有以下特点:一是绩效审计建议的前瞻性。高校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以及培养专门人才的活动,在促进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等方面的成效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表现出来,并且持续的时间较为长久。如科研经费、人才引进、人才培养的投入,其效益须经过社会检验才能确定。因此,高校开展绩效审计的立足点应确立在正视现在与展望未来的基础上,通过评价当前经济管理活动的“经济”、“有效”过程,揭示影响未来效益的关键所在,提出富有前瞻性的意见与建议。二是绩效审计的标准具有不确定性。目前高校绩效审计涉及的被审计对象有:单纯承担教育、科研任务的学院;承担管理职能的机关部处室;独立法人地位的企业;实行企业化管理的附属单位、经济实体;有资源配置的重点项目、重大科研项目等。经济管理活动的多样化决定了绩效审计具体目标的多元化。衡量经济效益可以运用价值指标,而社会效益、管理效益则难以从数量上加以概括。

2高校绩效审计的内容

绩效审计在国外经过200多年的发展,市场经济运行规则趋于完善,财务活动违纪违规现象日趋减少,因而传统合规性财务审计自然减少,绩效审计则越来越多;如加拿大是第一个采用绩效审计的国家,它创立了综合运用绩效审计与常规审计之手段;美国是最早将绩效审计注入政府审计的国家,它在20世纪70年代颁布的《黄皮书》中明确规定应实施三E审计,即经济性、效率和绩效审计,得到国际审计的普遍认同。高校绩效审计的包括以下内容:

2.1人力资源配置的绩效审计

人力资源绩效审计是指审计部门运用专门方法,对高等教育人力资源的投入、开发、利用和管理的效益性进行分析,以促进人力资源运营向低成本、高效率方向发展的活动。高校的人力资源配置主要包括教学、科研、行政、后勤等方面的人员配备,绩效审计的重点应围绕高校人力资源配置特点开展,针对人员配置开发系统性、群体相容性及人才选任等方而进行审计,人力资源效益审计不仅需要人员经费、科研经费投入和产出等会计资料,更需要人事部门及相关部门的规章制度、档案报告等文字性资料,同时要运用多种审计方法如座谈、调查、问询等辅助审计手段进行。

2.2管理责任方面的绩效审计

绩效审计的中心目标就是发现管理效益问题,确定责任,提出管理建议,强化公共管理部门的效益责任,从而促进管理部门管理水平的提高。我国当前开展的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就是涉及管理责任的一种审计,就其涉及的内容而言包含绩效审计。任期经济责任审=财务审计+绩效审计。

2.3资金的绩效审计

内部审计通过资金的绩效审计将学校的财务管理状况、经济投入状况、经济实力作出全而详尽的论述、评价,针对资金使用、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对策,为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及促进学校的发展服务。此部分绩效审计一般直接以货币价值形态为单位尺度来评价被审计项目的效益情况,运用的审计资料主要是财务资料。资金的绩效审计可根据资金的来源、用途等设立教育经费、科研经费、专项经费等审计项目,任何项目的审计重点都应以是被审项目的资金是否节约,经济效益如何考核评价被审计事项,值得注意的是要将资金的使用、产生的短期效益与长期效益相权衡,全而评价被审计事项。

2.4管理服务质量方面的绩效审计

涉及管理服务质量方面的绩效审计,主要涉及管理部门提供的服务状况,其主要是针对高校的机关部处等有关管理服务部门进行绩效审计。这类绩效审计内容的评价重点主要不是经济效益问题,而更关注服务效果问题。

2.5管理控制方面的绩效审计

管理控制方面的绩效审计主要涉及部门单位或审计项目管理方面的效益状况。如管理系统是否健全,财务信息质量、内部控制系统和责任机制是否健全,有无健全有效的内部管理制度,管理是否科学,有无管理漏洞等。

3完善高校绩效审计的建议

高校审计应结合国内审计的现实并逐步展开绩效审计,不断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完善内部控制,推动高校内部审计事业的不断发展。进行高校审计要紧跟时代步伐,将绩效审计和财政收支真实合法审计并举,这必将促使审计人员素质的提高,审计程序的规范,同时对整个审计工作程序、方法和报告体系都提出了新的挑战。

3.1提高审计人员素质,加强审计队伍建设

一个有效的审计工作者要具备宏观经济知识和意识,具备高度敬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具备专业竞争能力和判断能力,绩效审计目的是揭露管理上或效益上的问题。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绩效审计所占的比例将会越来越大,首先,要求审计人员优化知识结构,不仅要有财会专业知识,还要有审计业务相关知识,合格的审计人员必须是知识全面的复合型人才,高校内部审计要培养和吸纳高素质人才。其次,高校内部审计机构不仅要有足够的财会审计人员,而且要有一定的工程技术人员,要有经济学家、计算机和信息专家等加盟。否则,就无法揭露管理上或效益上的问题。建设一支政治过硬、业务娴热、作风正派、工作高效的内部审计队伍,是推进高校绩效审计实现有效监督的基础。第三,内部审计人员必须要有很强的法制观念和规则观念,必须做到客观、公正、减实、守信,必须掌握内部控制规律,逐步实行教育审计职业化,这样才可以保证绩效审计顺利展开。要加强审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培训,掌握现代化审计手段,参加职业资格考试,选派优秀人员到审计从业。

3.2创新高校绩效审计工作思路和方法

教育审计的目的是通过有效地监督为学校发展服务,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佳的办学效益。随着绩效审计在我国逐步被接受并开始应用,高校应着手创新审计工作思路和方法,在已实行的以应用财务审计为主的基础上,要积极采取效益审计的思想,寻找方法,要加快制度控制体系和防范体系的建设,把绩效审计纳入工作制度当中,并加以实施,强化质量控制标准,促进学校经济健康发展。必须转变观念,提高审计综合分析能力,在过去审计的基础上,加强对审计和专项审计调查的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从制度上、体制上、政策上和法律上去研究一些问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审计建议来推动高校内部答理,加强高校经济监控,从而实行高校内部经济调控。随着经济越来越发展,高校发展规模越来越快,高校审计观念必须要与时展同步,要创新工作思路,不仅观念要更新,而且方法也要更新,审计人员不能仅仅使用传统财务审计方法,还必须运用内控制度测评、审计环境控制和抽样审计等先进科学的审计方法,改变审计模式提高审计质量,作为适用高校内部管理发展而设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应根据审计环境不断变化而采取新的方法,以不断提高审计工作质量,推动高校审计事业不断发展。

3.3加强绩效审计的理论研究

绩效审计不仅涉及方法问题,更重要的涉及一系列理论研究及立法问题。高等学校直接为社会输送所需人才,因此,应根据当今形势,培养高素质复合性审计人才,完善审计教育理论。绩效审计走进我国20余年,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绩效审计体系,所以高校要从理论上进行创新,审计专业教育也应紧跟形势作出相应的调整和变化。当前高校应根据国际国内新的经济形势,组织教师编写适应中国国情的绩效审计教材,要切实做好我国大学审计课程价值取向的变化与社会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的相关性,使审计课程的价值取向充分体现在国际视野这个大背景下,从理论上加以推广,在实践中加以完善。

绩效审计方法第2篇

论文关键词:绩效审计,人民银行,审计方法

 

绩效审计在西方国家的兴起已有四十多年的历史了,它的产生是针对政府部门所具有的非营利性来衡量政府工作绩效的水平,查找政府工作中阻碍绩效发挥的问题,最终实现发挥政府最大效能实现最大的社会效益的目的【1】。在我国,中国人民银行履行中央银行职能,担负着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提供金融服务、维护金融稳定的职责审计方法,其能否正确履行职责直接关系着国家金融乃至整体经济的稳定和发展。在人民银行内部推行绩效审计对于人民银行提高自身的绩效水平,履行好自身职责,实现人民银行工作的最终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

2005年,在人民银行内审工作会议上,人民银行副行长项俊波同志提出,内审部门要积极探索绩效审计在中央银行的运用,开拓创新,推动人民银行内审工作不断上层次、上台阶。2007年,人民银行上海分行、海口中心支行等分支机构开始进行绩效审计试点和研究,经2年的实践和摸索,逐步形成了行之有效的开展模式和审计方法论文服务。

一、人民银行开展绩效审计的主要内容

绩效审计的核心涵义在其“3E”性,即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2】。对于人民银行来说,绩效审计的核心内容就是履行职责过程中资源利用的“经济性”、行政管理的“效率性”和行政活动的“效果性”【3】。审计内容具体可以细分为资源配置、管理决策、内部控制和业务管理等几个方面。

1.资源配置方面:一是人力资源的配置与管理审计方法,如配置的人员数量、人员结构,包括年龄结构、知识结构等是否合理科学,是否符合营业部的业务工作需求;是否将人员学习培训作为一项经常性工作,培训的针对性、有效性如何,员工激励机制如何;人员平均工作量是否充实,是否存在人浮于事的现象等等。二是物质资源配置情况,如硬件设备设施的性能能否满足业务核算系统的要求,是否存在闲置或利用率不高的资产。

2.管理与决策方面:一是工作规划的合理性,主要是看部门是否制定了中长期规划,规划内容是否全面,是否涵盖了党风廉政建设、金融服务等方面的内容,是否采取确实可行的措施保障工作规划的实行。二是领导决策的科学性,侧重点主要是领导决策是否按规定的议事程序进行审计方法,领导决策是否充分听取群众意见、是否充分体现了民主集中制的原则,领导决策是否体现了客观、公正、公平的原则;重大事项的决策是否体现了合理性和经济性。三是内部管理的有效性,如员工对与部门的认知度、团队精神、内部组织结构的合理性,权限管理是否按制度要求实行分级管理,是否按要求进行授权管理,发现问题的整改能力如何等等。

3.内部控制方面:加强内部管理,完善内控制度是中央银行各单位依法、正确、有效履行职责,促进各项工作规范、有序、高效的重要保障。在内部控制上,重点应放在内部控制的“四性”上。一是有效性,内部控制是否准确识别和防御风险,促进业务运行和管理活动正常开展论文服务。二是全面性,内部控制是否覆盖各层级、各岗位的各个方面,完整贯穿业务运行或管理活动的各个环节。三是及时性审计方法,内部控制是否优先定位于业务运行或管理活动的首位,是否坚持“内部控制先行,从源头控制风险,是否根据各方面情况的发展变化及时修订有关制度,是否结合实际制定了防范各项风险的应急方案。四是合理性,内部控制是否与中央银行营业部的管理要求和业务要求特点相应,是否在综合考虑风险损失和机构自身条件下,考虑以合理的成本、恰当的措施和方法来处理风险。

4.业务管理方面:营业部是为辖区金融机构提供金融服务的重要窗口,如何评价其提供金融服务过程中是否体现了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是开展绩效审计的主要内容。在开展对金融服务业务的绩效审计时,主要把握下面的内容:一是业务工作的完成情况,是否按时按要求完成每一笔业务。二是业务工作量情况,工作任务是否合适审计方法,是否存在人浮于事现象。三是业务工作的效果如何,“窗口服务”满意度如何,业务差错率是否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围内等等。

二、人民银行绩效审计的方法运用

绩效审计内容的广泛性和复杂性,决定了其必然需要运用多种审计方法。本文结合营业部绩效审计的工作实践,对部分绩效审计方法做一介绍【4】【5】【6】。

1.审计查证法。审计查证法是指审计人员运用检查、观察、询问、重新计算、重新执行、分析程序等传统合规性审计方法来进行调查取证论文服务。如对内部管理、内控机制建设等方面内容的审计可以使用该方法。

2.比率分析法,指审计人员对反映部门业务工作效果的重要指标进行验算和比较,如业务差错率、重大业务差错率等进行验算,并与上年度、人行系统平均水平、最高水平或最低水平等进行比较,从中找出差距,分析原因,为提高业务服务质量提供建议。

3.问卷调查法,指通过对特定客户或人群发放调查问卷并回收的方式获得相关数据和信息的一种方法。营业部主要是为辖区金融机构提供柜台服务,为了评价其服务的质量审计方法,可以采用客户满意度调查的方式进行。

4.业务活动分析法,是指采用对比分析法、业务跟踪法、统计分析法等业务活动分析技术方法,找出业务活动中影响效益的关键因素并进行评价。

5.其它方法,如领导座谈法、函证法等。领导座谈法主要应用于前期审计调查阶段,由部门领导向审计组成员介绍部门的总体工作情况,以便审计人员对被审计部门有一个概括性的认识,便于审计工作的深入开展。函证法主要用于向办公室、人事、监察等部门核实被审计部门的相关奖罚信息。

三、人民银行开展绩效审计的具体建议

(一)明确审计目标,把握审计方向

明确审计目标是开展绩效审计工作的基础,也是控制审计质量的源头,是整个审计工作中的第一道工序【7】。与传统的内部审计不同,绩效审计是对审计对象利用资源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进行的综合评价,它不局限于传统内部审计所进行的合规性和合法性鉴定,而是上升到对工作业绩与效率的评价层面上来【8】。一般来说审计方法,绩效审计有以下几点目标:一是促进审计对象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加强管理,实现从管理中要效益;二是发现薄弱环节,预防业务风险,杜绝重大业务差错;三是实现部门人财物资源的优化配置;四是理顺业务流程,提高工作效率论文服务。

(二)加强绩效审计程序创新与管理

尽管人民银行绩效审计的程序与其它类型审计一样,可分为审计计划、实施、报告和后续阶段【9】。但绩效审计毕竟是新兴的审计形式,没有完整的模式可以遵循,实际工作面临很多新的问题。如绩效审计需要针对被审计部门的实际情况设计客观科学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研究采用合适的审计方法等,这恰是以往的履职离任等合规性审计所没有的【10】。因此,创新绩效审计程序,严格按程序办事,是绩效审计工作实践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

(三)编制周密可行的审计方案

开展任何形式的审计项目审计方法,编制周密的审计方案是必不可少的,绩效审计当然也不例外,比如要明确审计目标、审计范围、审计对象、审计人员组成、审计进度安排等等。但与以往的领导干部履职离任审计有所不同的是,编制绩效审计方案时,要根据被审计部门的实际情况设置科学合理的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用以指导整个现场审计的实施。

(四)强化审计结果,为相关部门改善工作提出审计建议

与以往的领导干部履职离任等常规性审计相比,绩效审计更加注重绩效的表现,即利用人力、物力和财力等各种行政资源的经济性、效果性和效率性。通过绩效审计,审计人员应该针对审计中发现的不足和缺陷及时反映给相关部门和领导,并提出改进建议,充分发挥绩效审计的监督功能。

参考文献

【1】邢俊芳,陈华,邹传华.最新国外绩效审计[M].中国审计出版社,2001

【2】宫军.我国效益审计现状和特点分析[J].中国内部审计,No.9,2007,pp.78-79

【3】李雪琴.浅议政府绩效审计方法及应用[J].中国审计, 2006年专刊,pp.22-24

【4】林绥.人民银行开展内部绩效审计初探[J].福建金融, No.5,2006,pp.37-39

【5】刘洪洁.建立绩效审计评价标准的实证分析[J].中国内部审计,No.9,2007,pp.78-79

【6】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内审部课题组.人民银行绩效审计初探.金融研究报告选登,2007年13期

【7】王素斌.人民银行如何开展绩效审计.广西金融研究,No.2,2007,pp.63-63

【8】人民银行九江市中心支行课题组.绩效审计在基层人民银行的运用研究.金融与经济,No.2,2007,pp.62-64

【9】邝必清.农业综合开发效益审计探析[J].海南审计,No.3,2007,pp.41-45

【10】裴绍军,陈海波,王传红等.对基层人民银行实行内部绩效审计的思考[J].金融参考, No.1,2006,pp.83-85

绩效审计方法第3篇

本文选取深圳市审计局开展的七个典型的绩效审计项目:海上田园风光旅游区绩效审计、污水处理厂建设项目的绩效审计、深圳大学城的绩效审计、深圳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的绩效审计、深圳市妇儿发展大厦的绩效审计、深圳市东湖医院的绩效审计以及深圳市危险处理处置设施项目的绩效审计等为案例的85卷档案(危险废物处理设施绩效项目尚未归档,不包括在内),262份审计工作底稿进行绩效审计方法分析。经分类、总结及统计分析,将其中绩效审计方法的使用次数排序分析情况列示于表1。

二、现有绩效审计方法在运用中的成功及不足

现有绩效审计方法在运用中的成功之处有以下三点:(1)绩效审计方法在一般方法的基础上,更体现其多样性的特征。从表l可以看出,在案例中出现的绩效审计方法共有16种,除较常使用的文件审阅、财务审计等一般方法外,还大量使用了调查、比较及统计分析等方法。(2)绩效审计方法的组合使用都不是独立的,往往结合起来使用。排序分析表显示,各种审计方法的使用总次数为595次,这说明在262份审计工作底稿中,每个审计事项并不是只使用一种审计方法,而是平均使用2.27次。(3)绩效审计方法表现出与其他科学方法相融和的强烈趋势。从表l可以看出,各类学科的分析方法已经运用于政府投资项目绩效审计中,如“管理分析”在被审计单位管理体制审查中的运用,“环境分析”在环保投资项目中的运用等等。

但现有绩效审计方法在运用中也存在不足。(1)绩效审计在方法使用中还留有财务审计的痕迹。从表1可以看出,财务分析的使用次数为61次,排在第四位。特别是在对深圳市大学城绩效审计中使用最多的方法就是财务分析,整个项目都是围绕着管理经费和收支情况而展开,使该次审计偏离了绩效审计的目的,变成了以财务审计为主的审计调查活动。(2)各科学方法在绩效审计中的使用还欠深入。各类分析方法在排序表中的比重还比较轻说明虽然绩效审计方法已表现出与其他科学方法相融和的趋势,但在实际审计工作中使用得还不够深入。如管理分析使用了20次,排第1l位;环境分析使用4次,排第15位;体制,运营模式分析仅使用了1次,排第16位。(3)未对绩效审计项目做出综合绩效评价。从审计报告可以看出,以上各绩效审计项目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审计效果,查出了被审计单位在建设运营中存在的问题,也从不同侧面对被审计单位、政府部门、行业主管部门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但总的来看,各案例中对绩效审计的评价比较零散,未在审计中运用综合评价的方法做出一个明确的综合绩效评价。(4)未对产生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原因分析。政府投资项目绩效审计目的在于帮助被审计单位及相关部门找到投资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促进政府投资建设项目规范管理,提高效益。但各案例的相关资料显示,审计人员对项目管理中的问题均未作进一步的分析和研究,没有找出产生问题的根本原因。

三、政府投资项目绩效审计方法的新思路

基于现有绩效审计存在的不足,笔者提出将模糊综合评价方法运用到绩效审计综合评价中,并在此基础上引入因果分析法、工程概预算分析法、网络技术分析法及挣值分析法,分别对质量、成本、工期控制管理以及三者集成管理进行深入分析的新思路。因果分析图又称特性要因图,可以找到审计事项的主要问题,并分析产生问题的各种原因,以便采取措施加以纠正,该方法常用于投资项目工程质量控制评价分析中。对成本控制管理可运用工程概预算评价分析法,使用该方法可以在绩效审计中对建设工程项目造价的合理性、准确性进行分析评价,提高被审计单位对造价控制的管理水平。网络计划技术分析法是一种常用于投资项目工程进度控制的有效方法,在工程项目目标控制中采用这种方法有助于工程成本的控制和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投资效率。基于价值工程的挣值分析法可运用于对质量、成本及进度三要素的集成管理分析中。这种方法是在挣值管理方法的基础上,引进一个新的中间变量,达到成本、质量和工期三要素的集成管理,用于分析由项目质量要素所造成的项目成本或项目工期的变动。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努力降低工程造价,力争缩短工期,以期促进被审计单位对工程项目进行规范管理,提高投资效益。

参考文献:

绩效审计方法第4篇

关键词:高校;绩效审计;审计方法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3-0-01

一、高校绩效审计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高校财务收支日趋复杂化,许多高校在资金使用过程中存在着效益不高等问题。高等教育资金的使用效益缺乏应有的考核、监督和评价,导致了有限的高校教育资金浪费比较严重。加上财经领域存在着“重改革,轻治理”、“重分配,轻监督”等现象,导致高等教育资金困难与损失浪费并存。特别是专项资金名目繁多,项目立项过于分散,预算安排不尽合理,支出违规操作,人员经费超范围发放等问题经常发生。

同时,现行的教育部教学评估指标体系忽视高校个体差异,过分强调“标准”,评价内容只集中在教学和科研上,没有评价资金等资源的使用是否高效等的指标。因此,审计人员没有绩效评价依据,高校绩效审计还只能摸索着前进。

我国对绩效审计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虽然没有停止过,但在基本政策的总体规划中尚未把绩效审计作为一项独立的审计类型进行全面的实践和探索。由于绩效审计的实务性很强,而我国开展绩效审计的时间又短,在该方面积累的实践经验不多。在绩效审计的大环境下,高校绩效审计开展同样存在缺乏实践经验的问题。

二、高校绩效审计实施的方法

相对于财务审计而言,绩效审计主要是针对各个具体的项目或部门,侧重于发现问题,纠正和处理问题。绩效审计在搜集和评价过程中除运用了财务审计的基本方法以外,还要运用调查研究和统计分析技术和经济分析等方法。绩效审计没有统一的方法和技术,审计人员应针对不同的审计对象来设计不同的取证和分析方法。

1.项目绩效审计方法

项目绩效审计直接以经济活动为审计对象,以特定的经济活动或具有相同性质的系列经济活动为审计内容,如对高校学科建设资金管理的审计,其所关注的重点是项目资金支出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益性。高校的资金主要是通过专项资金的形式拨付的,财政部门对专项资金的使用有很严格的要求,只允许按照指定的用途支出。因此,项目审计是高校审计的重点。

项目绩效审计的方法主要有三种:①座谈会。与个人面谈相比,座谈会形式可以得到更广泛的信息、更深入的理解和看法。根据高校的绩效审计的特点,座谈会可以邀请财务、资产管理、招标、基础建设等不同部门人员参加,通过侧重点不同的发言,触发更多的讨论,进而搜集到更加广泛的信息;②分析性复核。该方法强调对现有数据的分析,同时与其他相关数据进行横向和纵向分析比较。该方法针对连续性项目或多个部门合作项目的审计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可比性。高校在绩效审计的实践中运用该方法,应充分考虑不同学校的办学特色和具体情况,设定的标准或参照物不应一刀切,要根据实际情况做适当的调整和修正;③线性规划分析法。通过线性规划分析,审计人员可以判断在现有条件下项目运行是否能够达到既定目标或令人满意,并可通过对限制条件的分析为项目单位改进管理提供建议。线性规划分析法要求审计组对被审计项目有丰富、全面的理论知识,对项目实施单位的项目组织活动有充分的了解和认识。因此,对线性规划分析费的选取和使用应该格外谨慎,以免适得其反。

2.部门绩效审计方法

部门绩效审计是以一个经济活动部门为审计对象。通过对部门发生的经济活动、社会活动、行政事业为审计内容,主要集中于对被审计单位在达成其目标时对人力、设备和财产等资源利用状况和组织目标以及这些目标等完成情况进行审查。部门审计通常包括对被审计单位的体制、程序以及组织状况的考察,所关注的是部门工作经济性、效率性和效益性。高校财政资金、物力资源的使用主要是体现社会效益、宏观效益和办学效果,难以量化其经济效益。

高校部门绩效审计的方法除了包含一部分传统财务审计的方法,还有以下三种:①部门工作流程图法。将该部门所建立的部门工作流程图与初步调查取得的被审计单位实际设置的管理系统流程进行对照,从中找出薄弱环节,分析可能产生的问题和隐患。工作流程图法与分析性复核法在原理上有相似支出,但是在审计的侧重点和参考标准的选择和确定上有很大不同;②“参与式”审计法。“参与式”审计法是在整个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与被审计部门和人员保持良好的互动关系,共同分析错误和问题及潜在隐患,探讨改进的可行性和应采取的措施。与传统审计不同,绩效审计更多的侧重的是部门活动合理性的审查,目的是要最终提高被审计部门的工作效率和效果,因此审计人员给出的建议最终是要被用来作为该部门未来工作的改进方向,所以保持良好的互动关系,可以使被审计单位更好地了解自身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更深入的体会审计报告的内容和结论,并据此做出整改;③走访调查。走访调查是有目的的求证过程。当一个部门的运行出现问题或从事舞弊活动时,部门指定的内控制度往往失效,审计人员得到的基础资料也不能真实反应该部门的实际情况。这时,审计人员应根据职业判断和基础资料的漏洞,有目的的走访相关知情人,也可以向其他部门和人员侧面求证。走访调查哪些对象、谈话技巧与方式方法、调查的内容以及陪同人员等因素都在影响着真实结果。

三、高校绩效审计方法的运用

在实施高校绩效审计过程中,应注意三个方面:①高校的运行有其特有的规律,因此并不是所有的审计方法都会得到令人满意的结果。这就需要审计人员根据实际情况运用任何其认为有效的工作方法、组织方法和技术方法;②传统审计方法取得的基础资料是绩效审计开展的前提和必要条件。因此在高校绩效审计的实践中,在充分利用绩效审计的各种方法时,要充分重视传统审计方法在绩效审计中的运用;③绩效审计是一项综合性极强的审计工作,而作为被审计单位的高校的办学特点又千差万别,这就需要审计人员在对高校的绩效审计实践中,不能局限于现有的审计方法,要综合运用包括管理学、计算机系统管理分析技术、工程项目管理、统计学、经济学、社会学、组织行为学等在内的必要知识。

高校开展绩效审计可以提高办学质量和资金使用效率,同时也是合理解决教育投入不足和高教资源短缺这一矛盾的有效途径。因此在高校开展绩效审计,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安杰,国效宁,徐铭禧.我国高校绩效审计:现状,意义与建议[J].会计之友,2010(10) :92-94.

[2]张少春.政府公共支出绩效考评理论与实践[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

绩效审计方法第5篇

【关键词】财政转移支付,绩效审计,方法探索

财政转移支付作为财政分级预算管理体制的组成部分,其功能和作用逐渐凸显。特别是“营改增”税制改革以后,地方同中央财政收入水平差距进一步拉大,地方政府所提供的公共服务水平更多的需要财政转移支付资金来支持和提升。但与此同时,财政转移支付规模大幅扩张的过程中,还面临诸多新出现的问题。在这些问题中,最应当重视的无疑是财政转移支付真实合规性与效益性的问题。也就是说,财政转移资金能否切实到位,并且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是对于财政转移支付资金管理必须要关注的两个问题。在这两个问题上,目前的政府审计模式更侧重于对于财政资金真实性与合规性的审计,对于财政资金效益性审计侧重不足。特别在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审计方面,更需要在真实性与合规性的基础上重点强调其使用的效益性。不过在对于财政转移支付的审计中,由于欠缺相应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以及财政转移支付本身由于涉及范围较大而造成绩效审计实施难度较大,成本也相对较高。因此,本文尝试针对目前我国财政转移支付的现状,综合相关影响因素,结合国际经验,对财政转移支付的绩效审计方法进行探索,以求能为该问题的解决提出自己的思路。

一、财政转移支付绩效审计概述

(一)财政转移支付的含义与类型

财政转移支付简单来说,就是以均衡政府间公共服务水平为目的,而通过财政体系产生的资金纵向与横向的平衡运动。国际上对于转移支付具体形式的分类不尽相同,但一般有为两类:一是财力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二是收支均衡模式。目前在理论界对于我国转移支付构成的分类有很多种,归结一下大致可分为一般性转移支付、专项转移支付、税收返还及其他转移支付。

(1)一般性转移支付。一般性转移支付资金是在支付过程中按规范和均等化并适当照顾老少边地区的原则而进行分配,参照的主要客观因素是各地方标准财政收入和标准财政支出的差额及可用于转移支付的资金数量等,按统一公式计算确定。

(2)专项转移支付。专项转移支付是指利用财政资金服务于中央宏观政策目标及事业发展战略目标,及委托地方政府事务而支付的补助资金,例如用于增加农业、教育、卫生、文化、社会保障、扶贫等方面的专项拨款。

(3)税收返还。在我国,税收返还主要包括消费税和增值税税收返还以及所得税基数返还。

(4)其他转移支付。主要包括体制补助(上解)、民族地区转移支付、县乡财政奖补资金、调整工资转移支付、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年终结算财力补助、其他转移支付等。

财政部所列举的转移支付类型与理论研究中的分类有所差异,本文以财政部所界定的转移支付类型为主进行探讨。财政部对财政转移支付的分类,详见本文第二部分。

(二)财政转移支付绩效审计的含义。财政转移支付绩效审计是指:专门的独立机构,依据特定的审计与评价标准,利用专门的审计方法,对被审计的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利用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进行评价,并将其成果作为政府实现职能的评价指标和监督手段。它是以检查和判断各级政府对于财政转移支付资金的计划、使用及结果和效益是否达到预期的目的,以及立法或财政机关确立的转移支付目标是否适当为主要目标,绩效审计的客体主要是各公共部门及各类项目、事务等的财政转移资金流动与使用。

二、我国财政转移支付的现状

目前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有以下三个特点:

1、转移支付总额呈上升趋势。从2009年到2013年的中央公共财政预算情况来看,转移支付总额总体呈上升趋势,转移支付总额5年将近翻一番。

2、转移支付结构不断调整。在近5年转移支付中,一般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均有所增长,数额均呈上升趋势。但在其中,一般性转移支付的增长速度总体大于专项转移支付增长速度,表现出转移支付资金向一般性转移支付倾斜。

3、税收返还比重减少。近5年内,税收返还的绝对数额基本保持不变,维持在5000亿元上下。同时,在财政收入和财政转移支付同步增长的情况下,税收返还所占比重逐年下降。

三、财政转移支付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预算安排不完整。目前由于上级政府在安排补助下级专项补助资金时的预算不细化、用途较模糊,而且预算管理不透明、资金分配随意性较大, 在年初的预算安排中也无法准确编入上级补助的收入和支出,造成预算不完整,致使一个地方的财政总体情况得不到完整反映。

(二)滞留专项转移支付资金。上级财政部门下达专项转移支付资金时,必须逐级拨付,才能到达用款单位, 在这转拨过程中,就容易发生滞留的问题。

(三)挪用专项转移支付资金。上级政府拨付专项资金都有特定的目的,使用资金的项目大都事关国计民生, 只有资金使用到位,做到专款专用,才能真正的雪中送炭,解燃眉之急。 然而有的部门仍有挪用专款的现象,其具体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四)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低。专项资金在下达到具体项目后,由于种种原因易形成“半拉子”工程、“烂尾楼”,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专项资金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四、财政转移支付绩效审计方法的设计

针对财政转移支付绩效审计,要在政府绩效审计一般方法的基础上,对财政转移支付自身的特点加以考虑,制定出符合财政转移支付绩效审计特点的审计方法。下面,就结合财政转移支付绩效审计的特点,对财政转移支付绩效审计方法进行探讨。

(一)审计目标的制定。在财政转移支付绩效审计的审计目标方面,是要对财政转移支付的经济性、效益性、效果性进行审计。同时,制定审计目标还需要考虑具体审计环境和审计对象。在目标制定阶段,也需要考虑这两方面的因素。

(二)绩效审计标准选取。当绩效审计目标制定后,就需要设定一定的标准,以便进一步实施审计方法。在绩效审计的标准选取方面,对于财政转移支付来说,需要首先考虑绩效审计标准的选取因素,而选取因素最主要是依据财政转移支付机制的影响因素。选取因素确定以后,就需要制定相应标准。标准的制定可以分为量化标准和定性标准。在定性和定量标准中,应当有一般标准和补充标准。一般标准的设定应当考虑财政转移支付绩效审计

(上接31页)的普遍性和通用性,能在财政转移支付绩效审计领域广泛适用;补充标准的设定应当具有灵活性和个别适用性。

(三)审计方法的确定。由目标出发,确定相应的转移支付绩效审计标准体系之后,就需要采取相应的绩效审计方法,来通过标准体系实现绩效审计目标。审计方法因素考量之后,需要进行方法的设定选择。在这一过程上,主要是对于绩效审计对象素材的加工方法,也就是审计资料的收集方法。在资料获取后,就需要对资料加以分析,来确定所获取的审计资料是否达到了所设定的审计标准,从而达到财政转移支付绩效审计的目标。

五、建议及总结

(一)完善法律法规。当前,对于财政转移支付的相关法律法规还亟待健全与完善。特别是在财政转移支付的绩效审计方面,缺乏相关法律、法规制度的约束,离透明、规范、科学、有效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

(二)加强相关理论研究。加强对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理论研究,从理论上充分认知当前的转移支付制度和绩效审计的实际,是相关学科理论研究者需要努力的方向。

(三)完善绩效评价标准体系。财政转移支付绩效评价标准体系,是联系转移支付绩效审计理论与实务方法的重要纽带,绩效评价标准体系越完善,绩效审计工作就越能符合需求。因此转移支付审计应采取合规性审计和绩效审计相结合的方式,尽快建立一套完整的、可操作的绩效审计指标体系。

(四)加强从业人员素质。审计部门需要加强对审计人员财政、市场经济、法律等方面知识的培训,不断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从而提高审计系统对财政转移支付绩效审计的能力。

(五)注重与合规审计更紧密结合。合规审计是财政转移支付审计的基础性审计,任何与绩效有关的审计都需要建立在真实可靠符合规定的审计资料的基础上。所以合规审计是绩效审计的基础。但绩效审计的工作成果反过来也能影响合规审计。绩效审计同合规审计更紧密的结合,能提升转移支付绩效审计的总体审计效果和审计质量,也可以有效降低审计成本。

财政转移支付的绩效审计是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转移支付正常有序运行的监控机制,也是财政转移支付效能与效果保证的有力工具。转移支付制度的发展,需要审计工作的适时转变和发展,并且良好有效的绩效审计对绩效审计制度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加强转移支付审计的研究,转变转移支付审计模式,完善转移支付绩效审计制度,推动转移支付制度效能的提升,从而推进政府公共服务水平的进步,这是转移支付制度对审计模式的内在要求,也是绩效审计研究的根本目的所在。

参考文献:

绩效审计方法第6篇

关键字:事业单位 内部审计 绩效

一、 综述

绩效的目的是为了客观评价员工的业绩,并且给单位员工特定的行为导向,让员工了解单位 的目标、愿景,并保持高度一致。事业单位由于性质的特殊性,事业单位的绩效一直是单位管理的难题,审计部门作为单位现金流、员工行为、治理程序的监督部门,其职责是为了增加价值并改善机构的运营而提供独立、客观的保证与咨询服务,内部审计绩效直接会影响到单位的运营管理。内部审计绩效不但可以使审计部门内部绩效得到提升,更能为提高单位整体绩效作出贡献。

二、 绩效的方法简介

绩效的目的在于客观评价一个人的工作业绩,并且激励人的潜能,使人的行为有导向性,向着有益的方向发展,达到个人思想和企业文化高度一致,使个人职业生涯和企业利益得到提升。总的说来,绩效是根据人的正常生理、心理反应发展起来的,绩效的成因分为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外在因素如下图:

由图可以看出,外界有了压力后,人自然而然产生不舒服感,从而释放了潜能,最终为企业创造效益。内在因素是依据马斯洛需求五层次论,如图:

由图可知,人们的最基本的需求是生理需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从最基层的生理、安全需要提高到自我实现需要。人无论处在什么层次,都会由于不满足感向着更高的层级迈进,这种不满足感推动着社会进步、企业效益最大化和个人素养的提高。

绩效评价的方法比较多,主要分为非系统评价技术和系统评价技术。

非系统评价技术中包括:360度考核法;关注员工行为及个性特征的绩效评价方法;以业绩报告为基础的绩效评价方法;以员工比较为基础的绩效评价方法;以特殊事件为基础的绩效评价方法;以个人绩效合约为基础的绩效评价方法等。

系统评价技术包括:关键绩效指标(KPI)、平衡计分卡(BSC)、目标管理(MBO)、标杆超越等

三、 内部审计绩效模型

(一)内部审计的发展

伴随着绩效工具的发展和完善,内部审计绩效评价体系也借助于这些新的业绩评价工具快速发展,内部审计绩效可以将员工行为与组织战略目标有效结合,以达到企业利润最大化。

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认为,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旨在增加价值和改善组织运营。它通过应用系统的、规范的方法,评价并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在此基础上,IIA 提出相应的内部审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在我国,内部审计评价体系也在发展中,王光远依据国外的内部审计评价理论,提出了内部审计的四个一级指标,即防卫性指标、建设性指标、一般性指标和与外部审计师的协调指标,从这4各方面在进一步进行指标分解;同时,又有学者认为,内部审计绩效考核需表现在三个方面,即合规性、高效性和效益性。

随着内部绩效手段的不断提高,基于战略目标的内部审计绩效评价体系构建出现了,特别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经济增加值(EVA)、平衡计分卡(BSC)等业绩评价工具出现,为内部审计绩效翻开新的篇章。有人认为,内部审计绩效考核是对企业内部审计整体而不是个体,可以通过经济增加值的评价办法来设计内部审计的绩效体系,即通过计算内部审计带来的收益,减去其耗费的资源价值来计算内部审计机构的EVA,也有很多学者将平衡计分卡用于内部审计绩效中,这些方法为现阶段内部审计绩效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二)内部审计绩效设计

内部审计绩效模型不能简单的依靠一种绩效方法,应该是将多项方法进行提炼,寻找合适的绩效方案。本文中的模型是以关键绩效指标(KPI)为基础,参考平衡计分卡进行设计。具体方法见下图:

上图中,一级指标为4个:能力、客户、流程和成果,每个一级指标赋予权重(Q1~Q4),每个一级指标对应的二级指标为35个,每个二级指标赋予权重(q1~q35),具体指标为:

1、能力方面(Q1)

q1:专职内审员所占所有内审员比例;q2:每年内审人员的培训时间;q3:内审人员教育程度;q4:内审人员的任职资格情况;q5:内审人员的从事本行业年限;q6:内审部门每年开展审计工作次数;q7:改进审计质量的措施。

2、客户方面(Q2)

q8:内审部门主管企业领导的级别;q9:内审部门的独立性;q10:内审领导对风险的关注;q11:企业管理层对审计工作的重视程度;q12:企业管理层要求审计次数;q13:审计部门参与高层决策情况;q14:每年审计项目级别情况;q15:外部检查者对审计工作的评价;q16:对审计部门的关注度;q17:审计建议的采纳率;q18: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率。

3、流程方面(Q3)

q19:内部审计主管的业务报告关系;q20:内部审计部门领导和主管高层的沟通力度;q21:管理层对审计发现问题的审核情况;q22:审计发现问题的披露形式和范围;q23:年度审计计划编制的及时性;q24:审计工作结束后,形成报告签发的周期;q25:审计过程中其他部门的参与程度;q26:审计的自动化程度。

4、成果方面(Q4)

q27:促进节约或避免损失金额;q28:年度审计计划完成率;q29:重复发现数量;q30:审计建议执行率;q31:重大审计发现和建议的数量;q32:组织内部自觉接受审计监督检查情况;q33:组织内部自觉维持良好的控制系统和工作秩序,自律并努力改善工作绩效的情况;q34:企业价值的增减变化情况;q35,企业内部员工的素质变化情况。

计算公式为:

以上4条以及指标和35条二级指标基本涵盖了单位内部审计的工作内容、绩效方向和量化指标,具体的权重确定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经验加权,是由评价者根据经验,对评价指标进行评估得出,形式上主要是通过专家组通过经验对每个指标进行权重判断得出,这也是由个人决策转向集体决策的过程,这是一种定性的分析最终形成定量的方法,这种方法简单快捷,容易操作;另一种是数学加权,是利用数学公式对权重进行计算得出,代表方法是基于模糊数学理论的层次分析法。这种方法主要是要建立数学模型,对各指标进行逻辑分析后在经过数学处理后得出,这种方法具有科学背景,有根有据,具有较强的说服性。

经验加权法是由专家小组打分得出,是一种主观赋权,数学加权法是由数学公式计算得出,是一种客观赋权。在现实工作中,主观赋权虽然存在较多的人为因素,但由于人的大脑是极其复杂的机器,没有任何一个数学公式或者机器可以比拟,主观不等于随意,只要控制好评价主体,尽可能减少由于情感带来的误差,由这种模糊方法判断出的结果未必是不准确的。同时,客观赋权法虽然是由数学公式计算出来,带有一定的科学性和说服力,但是绩效评价涵盖内容较广,层次较多,单一的数学公式不能涵盖整个绩效内容,如果简单的依靠数学模型进行绩效,数据往往会背离人们的认知,将会带来严重的后果。经过实践检验,基于加权法的经验加权法在实际工作中是由可操作性的,这种复合型方法,既有科学的计算为基础,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人为的进行检验和调制,这样数据才可靠,有参考性。

四、 结论

内部审计绩效是一项即有难度有非常关键的管理工作,在实际工作中,审计人员应该与人力资源部门共同协作完成。绩效工作的科学性直接决定了员工的积极性,对企业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同时也降低了对企业的破坏性。内部审计绩效工作不同于人力资源的绩效考核,前者是重视监督过程,受控的过程一定会带来好的结果,后者是重视员工的情绪,一切的量化指标都是为了提高员工积极性,但两者的共同点都是进行行为导向,引导员工行为与企业愿景保持一致。一个公正、科学的内部审计绩效体系,凝聚着广大审计人员的智慧与耐心,这是一项长期的工作,相信随着审计实践的不断深入,审计部门会不断创新出更适合自己单位的内部审计绩效办法。

参考文献:

[1]孙青霞等.内部审计绩效评价指标的重构.审计论坛.2011.3

[2]谢宝国等.基于两种理念绩效考评指标的设定.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2.9

绩效审计方法第7篇

关键词:交通;绩效审计;方法

近年来,在审计领域中绩效审计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特别是在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公共财政框架逐渐完善,人们迫切希望针对公共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进行强化,确保资金使用率得到提升。鉴于此,作为交通部门,开展绩效审计势在必行,作为相关审计工作人员,必须围绕交通绩效审计的方法与思路展开深入研究。

一、加强交通审计人员队伍建设

交通绩效审计的目的在于利用审计对部门的资源管理与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对其有效性、经济性等进行判定,并将其中存在问题的成因揭示出来。而作为实施交通绩效审计工作的主体,审计人员的技术能力直接决定了审计工作的成效。因此,加强交通审计人员队伍建设势在必行,只有如此,才能够推动绩效审计工作的开展。而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则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首先,交通部门要致力于推动现有审计队伍建设,特别是要关注年轻业务骨干的在职培训工作,在开展交通绩效审计工作的过程中,应结合实际情况,适当扩展审计人员的知识面,帮助他们更新知识结构,掌握更多领域的专业技术,实现复合型人才的有效培养,如此才能够让审计人员在绩效审计中充分发挥作用;其次,交通部门还要适当引进高素质、更层次专业审计人才,对交通审计人员队伍结构进行补充与优化;此外,交通部门可以建立起专家外聘制度,对外部专业的力量加以利用,做好一些专业性较强的问题的判断,使审计判断的权威性与可信度得到提升,同时借此来帮助审计人员实现业务水平的提升。

二、实施全过程跟踪审计方法

在开展交通绩效审计工作的过程中,必须注重审计的综合性、全面性。作为交通部门,必须将效益、工程管理、财政财务等各项指标结合到一起,致力于改善工程建设决策、建设管理、资金使用以及建设效果等四个环节评价工作的改善,使工程项目的各方面建设成果得到客观、合理的评价,并找出其中的问题然后逐一解决。本文以交通工程建设资金使用的审计为例,对全过程跟踪审计方法的实施进行阐述与分析:在交通工程建设资金使用的审计过程中,必须紧密围绕交通工程建设资金流,严格检查各环节工作,确保资金及时足额到位且使用合规。对于项目资金,应做到专款专用,不得有挪用与变相挪用现象出现。对于相关的研究报告应进行可行性分析,对交通工程建设施工设计文件进行审计,包括设计概算、工程量概算、施工图预算等,此外还应该对工程建设资金来源进行核实,落实每笔资金的来源和用途,对有问题的资金应及时向相关机构报告,明确审计意见。交通工程建设管理的审计包括工程招标工作的审计、工程建设监理审计等方面,其中建通工程建设监理是确保工程绩效的重要部分,交通工程建设监理的审计主要是通过各方同时进场的全过程跟踪审计,审查相关的监理体制是否符合要求,加强现场审计、监理、监管来实现的。在审计的过程中注重隐蔽工程掩埋这一环节,在隐蔽工程掩埋之前进行绩效审计,从而确保隐蔽工程相关的验收资料真实可靠,避免事后审计因资料问题造成审计工作开展困难。交通工程建设项目竣工验收时,审计应对其建设效益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对于交通工程建设绩效审计过程中反映出的问题,应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追究单位和责任人的直接责任,将绩效审计的结果与经济责任审计、行政部门监管有机的结合起来,建立严格的监管制度。

三、探索绩效审计新思路

交通企业的绩效审计应该遵循完整性、合法性、准确性、真实性的原则,做到遵纪守法、保证资产增值、追求社会效益。审查交通企业资产的完整性,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进行绩效审计主要是要实时掌握企业信息,保证企业资产的稳定,防止亏损。审查交通企业活动的合法性则是为了维护国家的财产法律,通过审计资料的真实性,确保财务信息真实完整可靠。建立科学的交通企业绩效审计评价制度和系统,对于开展企业绩效评价有着重要意义,在相关的技术标准的基础上,进行财务收支审计,全面覆盖绩效审计评价的方方面面,以国际设计准则为基础,探索新的绩效审计评价的程序、模式,在绩效审计中注重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不断提升信息获取、分析、处理的能力,完善交通企业绩效审计的工程。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开展交通部门绩效审计,有关部门需从根本上转变自己的观念,只有建立新的绩效审计观念和新的审计模式、审计技术才能推动交通绩效审计工作的有序开展。交通审计人员也要加强宏观意识、创新意识,认真落实相关的审计规范,加强绩效管理意识,科学开展绩效审计工作,推动交通绩效审计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海波.我国政府环境保护项目绩效审计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6.

[2]孟伟刚.浅议交通绩效审计的思路和方法[J].交通财会,2009,(11):82-84

绩效审计方法第8篇

    绩效审计的基本要素

    (一)审计目标

    审计目标是审计活动的既定方向和要达到的预定结果。政府绩效审计的基本目标定位是:

    1.对被审计单位是否经济、有效地执行有关政策进行独立审计检查。

    2.对被审计单位和审计对象实现既定目标的程度和所造成的各种影响进行报告,为决策机构提供相关的评价意见。

    3.发现并分析审计对象在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方面存在问题的迹象或绩效不佳的领域,提出审计建议,以帮助被审计单位进行整改。

    (二)审计范围

    1.财政性资金(或称公共资金)支出。其内容主要有:

    (1)行政事业单位的经费支出。行政单位涉及各级政府部门、人大、政协、以及由国家财政提供工作经费的党派机关和部分社会团体;事业单位包括文化教育、科研卫生、社会福利及其它社会公共事业部门。

    (2)国家投资建设项目。主要是指由财政性资金 (财政拨款或财政融资)投资的各种建设项目。有些项目并不全部是由国有资金投入的,但只要是属于政府审计管辖范围内的投资项目都可以进行绩效审计。

    (3)其他各种专项公共资金的使用。专项资金是指财政预算安排的或有关部门、单位依法自行组织的,具有特定用途的财政性资金。比如行政事业专项资金、社会保障基金、农业专项资金、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等。

    (4)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援助、贷款项目。

    2.国有及国有资产占控股或主导地位的企业和金融机构。

    (三)审计职能

    审计目标决定了审计职能。绩效审计除了一般审计所具有的监督职能、服务职能外,还特别强调评价职能即在监督的基础上对被审计单位的资金使用和项目执行情况,也即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进行评价。比如,被审计单位所选用的执行方式是否体现了经济性?所获得的结果是否与所使用的资源相匹配?结果是否与政策目标保持一致?对社会的影响如何?等等。

    (四)审计程序

    政府审计程序通常包括制定审计项目计划、审计准备、审计实施和审计终结四个阶段,绩效审计也不例外。绩效审计准备阶段的关键工作是建立具体、明确的审计目标和绩效标准,为此,必须充分了解和掌握被审计单位或项目的基本情况,比如相关法规、协议、工作目标或项目目标、内控制度,单位或项目的产出情况包括产品或服务、社会影响等。

    (五)审计报告

    绩效审计报告是审计机关集中体现审计结果、反映审计目标实现程度的一种书面文件。报告的写作应当行文简练,突出重点,体现实质。与财务审计报告不同的是,绩效审计报告是对外报告,报告接收人是有关政府部门,报告人是审计机关而不是审计组。绩效审计报告的内容主要包括:

    1.相关的背景资料。说明该审计事项为什么值得审计注意,介绍审计实施的基本情况和被审计项目或单位的基本情况,并说明在评价绩效时有哪些特别的考虑,比如被审计单位受到了什么影响和限制等。

    2.绩效标准和结论。评价绩效的标准和结论以及支持结论的依据,必须一一列出,不管是好的方面还是差的方面。对于经营管理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还要指出根本原因。

    3.审计建议。审计建议针对的是重要领域,要客观、合理、具有可行性。

    美国和加拿大的绩效审计报告中有一点很值得我们借鉴。在其报告的最后通常增加一项内容,即被审计单位对报告的反馈意见,其中包括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对审计结果、审计结论和审计建议的意见,计划采取的改进措施,以及审计机关对于被审计单位反馈意见的看法和对报告的修改说明。这样的报告更具说服力,所提供的信息也更加全面、完整,对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绩效审计的技术方法

    (一)信息收集技术信息收集就是审计取证。绩效审计沿用了一部分传统财务审计的方法,比如审阅法、核对法、函询法、观察法、盘点法、抽样法等,但也有自身独特的方法。

    1.实地观察。对整个被审计单位的工作布局情况加以观察,了解经营管理的全过程,看其工作功能的发挥,并获得对组织的整体印象;对存货、设备状况进行实地观察,注意发现是否有多余积压、废弃等浪费现象;对于项目、工作现场进行实地观察,可以了解项目的运作过程。

    2.面谈。向有关人员分别提问并获得回答,采用口头询问同时做文字记录的方式。被询问者可以是被审计单位的高级主管、一般管理人员、当事人,也可以是有关外部人员包括某方面的专家等。

    3.座谈会。也可以把它理解为一种多元式的面谈。在召开座谈会之前,可以事先将有关调查表提交给被审计单位,以便他们有时间适当做些准备,并选择相关的人员参与座谈。

    4.调查问卷。当涉及的人员或单位很多、以致无法进行必要询问时,可以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关键的环节是设计一整套科学合理的表格,要求所有内容采用问答方式,这些问题应该非常明确,切忌模棱两可或带有某种诱导性。对于受益面比较广的资金支出,特别是具体到某一类公众个体的资金,比较适合这种方法,比如扶贫资金、三峡移民资金等。

    5.审阅法。审查阅读与被审计单位或项目有关的文件资料包括以前年度的审计报告,从中找出有用的信息。

    (二)信息分析评价技术

    1.比较分析法。比较就是将实际情况与一定的参照物或基准进行对比,基准可以是计划、预算、标准、设计、历史、同行业等。

    2.因素分析法。对事实进行分析找出成困。比如某单位的办公费用明显超支,那么,是因为人员增加还是工作量增加?是因为浪费还是预算不合理?

    3.统计抽样。统计抽样方法适用于总体比较庞大的审计事项,同样也需要计算机应用软件的辅助。统计抽样的方法有如系统抽样、分层抽样、货币单位抽样、随机抽样等。随机抽样有时会被误以为随意抽样,其实后者并不是统计抽样方法。在传统财务审计实务中比较经常使用的就是随意抽样,要么是主观选取数额较大的,要么是任意选取。而随机抽样是有严格规律的,可以使用随机数表,但最好是借助于计算机产生随机数。

绩效审计方法第9篇

以基层人民银行绩效审计发展为基础,深入思考基建绩效审计存在的问题,通过对基建项目不同实施阶段的特点的思考,寻找最适合、最有效的审计方法及绩效评价手段,从而达到提升基建绩效审计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

基建;绩效审计;方法

一、背景

近几年,相较于常规性审计、风险导向审计,人民银行也越来越注重管理上的绩效,因此催生了基建绩效审计评价体系的建立,从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三个方面对各级人民银行基本建设项目整体情况进行评价,确保以最少的投入保质保量完成最多的工程,并与立项时的预期相符。

二、基层人民银行基建项目绩效审计现状和问题

就内审工作现状来看,基建审计特别是基建绩效审计在基层人行的推行力度远远不够,仍然主要依靠上级行指派的外部审计机构开展的竣工决算审计,以财务收支为主要审计内容,对立项、施工管理以及项目结束缺乏追踪审计和有指导意义的绩效评价。主要原因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缺乏绩效审计理念

近两年内审转型规划成果初现,内部审计人员逐渐适应从合规性审计角度向风险导向型过度,但绩效审计仍是个难题,对许多审计人员而言,绩效审计只是个抽象的名词,无法引入实际工作中。2012年之前,各基层人民银行的绩效审计占全年审计业务量比例非常低,甚至为零,从2012年开展内审转型三年规划之后,这种现象有所改善,以某中支为例,近三年绩效审计项目数量已占到了总审计业务量的30%。

(二)缺乏绩效审计指导规范

本文认为导致基层人民银行基建绩效审计难以开展的最关键因素是缺乏绩效审计指导规范。基层人民银行的基建项目多为小型的维修工程,有着工期短、形式多样、造价低、经常没有项目可行性研究、建设用地审批、施工设计等特点,所以对于此类维修工程的审计,现有的基本建设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超出了审计范围,也无法得到被审计单位的完全认可,最终审计结果可能流于审计人员的主观评价。

(三)缺乏绩效审计技术手段

目前开展的基建项目绩效审计工作仍主要是事后靠人工审查、调阅相关资料,时效性较差,难以获得第一手准确信息,且审计对象受限于建设单位,现场施工日志、签证单等重要资料往往无法获得。

三、对基层人民银行基建绩效审计方法的思考

针对上述基层人民银行基建项目的特殊性,本文认为应当鼓励内审人员参与到整个基建项目中,在不同阶段针对重要决策、重要事项进行评估、计算,并作出评价,为实现整个项目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提供合理的保证。

(一)项目初期阶段

目前采用的基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仍为事后评价,本文认为应着重考虑“事前决策”,才能做出有指导意义的绩效评价。不以项目规模小而忽视前期设计堪察工作,才能避免因项目前期工作不充分而引起的工程量重大变更,甚至是设计变更,导致工期的延误和效率低下。以某支行办公楼维修改造项目为例,其中,重做院内地坪为一项重点工程,工程预算占整个工程造价17%,然而在正式施工时施工单位才发现无法按照原有设计正常进行,而重新提出将原工程设计中对院内地坪挖除后重新硬化改为直接刷黑,经测算,涉及到的新增下水道清淤、地面8cm刷黑两项工程预算就合计27.5万元,将比原标书方案增加工程预算19.5万元,占原合同总价40%。如果审计人员协助建设单位在项目前期就重点工程实施的环境、人员、时间、材料、技术方法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估,提示在现有施工条件下可能带来的风险:如地下管线分布施工图的缺失增加了施工对地下管道破坏的风险、施工场地离办公区域和住宅区域太近等等;然后帮助建设单位及时修正设计或施工方法,这样更有助于提高项目的效率性。

(二)项目实施阶段

基层人民银行的基建维修项目在实施阶段大多未聘请监理,主要由建设单位指派人员负责现场监督,受专业性质及工作时间限制,建设单位指派人员很难做到时刻到施工现场查看,对施工单位的监督工作比较被动,现场施工管理工作最易出现漏洞。根据此类小型维修工程的特点,现场勘查加追踪审计应是最有效的,应当鼓励内审人员在项目实施阶段进驻现场进行追踪审计,将审计重点放在预算单价是否切实执行、计算工程量是否准确。某支行成立维修专班小组负责施工现场监督工作,但并无相关监督检查工作记录,在对施工过程中发生的工程量增减情况、施工材料采购方式的更改等事项也未在现场履行必要的签证手续。根据追踪审计方法,审计人员可经常到施工现场考察实际情况,一是督促建设单位做好现场监督管理工作,留存记录,作为后期审计及竣工决算的重要资料;二是查看施工方是否按照合同或批准的规定进行施工,工程中出现的较大工程量变更,尤其是要做好工程变更签证审计,变更签证需通知审计人员到场,对合同和工程清单中没有、新增加的部分工程必须执行完整的变更程序,且要有专业人员的证明和解说,如存在不合理因素,审计人员可及时向建设单位提出并要求加以纠正,尽最大可能规避风险。

(三)竣工决算阶段

首先要规范送审程序,保证资料齐全,在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后,施工方应当在规定时间内将决算书和有关的全部资料送审。因为外部审计机构收费是按审减费用的一定比例收取,所以如果审计人员能在送审前先行核算,减少施工方收取的明显不合理、多算的费用,可有效地提高整个项目的经济性。具体来说,一是将工程量重新逐项计算一遍,并与竣工决算书进行比较核对;二是查看定额项目内容是否与实际施工内容相符,主要建筑材料价格与当时市场实际价格是否相符;三是核实收费标准是否与工程性质相符,取费率计算是否正确。以上数据如有差异,可与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共同重新计算竣工决算施工数据。

四、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