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麻醉学前景优选九篇

时间:2023-12-14 11:47:32

麻醉学前景

麻醉学前景第1篇

安徽籍患者黄某,患有严重的主动脉瓣疾病多年。近来经常出现胸闷、气急和心绞痛,并有早期左心衰症状。我们仔细检查后,发现患者早年有过肺结核病史,且伴有老慢支、肺气肿等肺部疾病,若采用常规气管插管的全身麻醉方式,心脏手术后很可能出现严重的肺部并发症。

经过心胸外科与麻醉科、针灸科多次讨论,我们决定对黄某采用无气管插管的针刺麻醉方式进行心脏手术。经过10天的术前准备,我们成功地为黄某施行了针刺麻醉下的主动脉瓣置换术。术后,针刺麻醉的优势凸显,患者恢复迅速,未出现任何肺部并发症,医疗费用也比常规全身麻醉手术节省了一万多元。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针刺麻醉技术曾经在中国风靡一时,且在海外引起轰动。但因种种原因,“针刺麻醉”后来渐渐退出手术舞台。如今新的时期面临新的医疗形势,国家号召大力挖掘传统医学优势,努力解决群众看病贵问题。针刺麻醉技术又开始步入医学前沿,并且旧貌换新颜。

我院自2006年下半年开始大力开展针刺麻醉的临床研究和应用,截至2007年底已实施了300余例手术,其中针刺麻醉心脏手术已突破10台,手术矫治的心脏疾病病种由单纯的先天性心脏病,扩大到单瓣膜和双瓣膜风湿性心脏病,手术患者年龄最大可达70岁。

“伪科学”还是“真技术”

上世纪70年代以后,针刺麻醉手术走入了一些误区。当时,过分强调患者的“完全清醒状态”,将手术中病人能“喝水”、能与医务人员对话作为针刺麻醉效果显著的标志。同时,有些地区对适应证的选择不够谨慎,对患者勉强采用针刺麻醉,造成部分手术麻醉效果不佳,并给患者带来一定的痛苦和心理创伤。

由此,原本极有发展前景的针刺麻醉手术逐步陷入彷徨之中。甚至在本行业,一度将针刺麻醉心脏手术视为“伪科学”。到上世纪90年代中叶,全国针刺麻醉心脏手术的工作基本停顿。

随着对针刺麻醉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针刺麻醉心脏手术的理念得到更新和发展,原来“术中力求患者保持完全清醒”的传统理念逐步改进为“保持患者在无痛苦、浅睡眠、自主呼吸状态下”接受手术。也就是说,过去的单一针刺麻醉方式改变成了针药复合麻醉。具体方法是,在针刺麻醉的同时,辅以适量的和镇静镇痛药物,但其剂量只有原来的1/10。

由于针刺麻醉理念的改进,针刺的穴位和强度有了调整,辅助药物的选择和注药时机也有了改进,患者对手术的耐受时间大大增加,以前针麻手术中心脏停跳时间不易超过30分钟,现在则已达一小时以上,从而保证了复杂手术的顺利进行。

针刺麻醉是如何进行的

如今的针刺麻醉技术,还包括了术前腹式呼吸锻炼、专项心理指导、针感和手术耐受性测试等方面,更加人性化,更加安全高效。术前准备时间约需一周。

心脏手术过程中,针灸科医生将约6根银针对称地扎在患者手臂内侧的郄门、尺泽、中府等穴位上。银针底部连接着的仪器,以0.2毫安培电流频率持续刺激穴位,在神经和经络的共同作用下在体内组建了一张镇痛网。手术时,病人除痛觉变迟钝外,其他各种感觉和运动功能仍正常。因此,病人可与医生合作,有利手术进行。针刺麻醉手术后,患者的血压、脉搏、呼吸一般都比较平稳,手术后并发症少,伤口痛也较轻,因此术后康复较快。

针麻因为无过敏、麻醉意外等顾虑,应用比较安全。一些心、肺、肝、肾等功能不良或年老体弱、休克等不宜采用药物麻醉的患者,依靠针麻技术也可放心接受手术。

优势独特前景广阔

针刺麻醉虽然安全、有效、生理扰乱少、术后恢复快、简便易行,但针麻对某些部位手术或某些病例还有镇痛不完全、内脏牵引时有不适反应、有时肌肉不够松弛等情况。通过临床研究发现,针刺(药物)复合麻醉是一条可行的方法。这样,无论从伦理上还是从麻醉效果上均能够达到预期效果,极大地减少了麻醉剂量,减少了副作用和并发症,控制了医疗费用的增长。

针麻使用的工具比较简单,不需要复杂的麻醉器械,操作较易掌握,在特殊时期如灾难救治时还具有独特的优势。

背景资料:我国针麻基础研究重新启动

由北京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韩济生院士担任首席科学家的“基于临床的针麻镇痛的基础研究”,已列入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九七三计划”),由北京大学、复旦大学、首都医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浙江中医药大学和上海中医药大学共同参与。

麻醉学前景第2篇

【关键词】虚拟技能 ;培训 ;临床麻醉学

【中图分类号】R61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1)11-1992-01

临床麻醉的各种基本理论、基本技能是每一位麻醉医生必须掌握的基本功,而医患交流与沟通、临床诊断思维的原则与方法、疾病诊断的步骤、各种临床常用基本技能等等更是一名临床医师需要终生修行的本领。医学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一名年轻医学生要扎实地掌握临床技能,必须实实在在地反复训练才能完成。

随着近年计算机模拟技术的迅猛发展,新的教学方式不断出现,继多媒体、计算机网络之后,出现了一个全新的智能互动方式,它就是虚拟现实技能培训系统。虚拟现实技能培训系统是在计算机模拟技术上发展起来的,其基本特征为:沉浸性,交互性,多感知性。虚拟现实技术是运用计算机对现实情景进行全面模拟的技术,由于它能够高度逼真地模拟与现实情景类似的环境,让学生获得身临其境的感觉和体会,从而收到满意的教学效果。本文将我院虚拟技能培训系统应用于临床麻醉学的教学报道如下。

1 临床麻醉虚拟技能培训系统构成

1.1 临床综合麻醉技能训练系统

主要包括全功能电子人综合模拟系统-HPS模拟人及该系统所附带的配套设施,包括呼吸机、心电监护仪、除颤仪、计算机控制系统等。主要用于学生临床麻醉综合技能训练及考核。HPS模拟人是先进的电子人综合模拟系统,具备人体的各种生理、病理特征、具有呼吸、心跳和脉搏等各种人体生命体征。训练时该模型可模拟临床麻醉实践中常见的各种病例和救治场景,如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室颤、气胸、呼吸衰竭、心脏骤停等。学生可利用该模型进行各种临床操作,如血压测量、心肺听诊、动静脉穿刺、气管切开、气管插管、除颤、麻醉、呼吸及辅助机械通气等等。模型配备呼吸机和心电监护仪,可随时监测生命体征,并进行相应参数的调节。当进行心肺复苏、静脉给药、气管插管、给氧或深静脉插管等操作时,模型人的各项生理指标会发生相应变化。同时,HPS配备全程事件记录器,可实时记录模拟的情况,记录结果可帮助训练者查找自己的失误,也可用于考核评估,对同学学习热情及临床技能提高有很大帮助。在教学训练过程中,HPS模拟病人及场景的真实感甚至让学生们在救治失败而导致模型人“死亡”时,会自觉地感受到沮丧和悲伤,使得“生命安全”这一理念在培训过程中得到无形的渗透和强化。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对临床麻醉学生在学习期间进行HPS临床综合技能培训后,学生普遍反映该项培训对于其学习兴趣、各种基本临床操作技能以及临床思维的提高帮助很大。

1.2 计算机网络及控制系统

临床麻醉学课程为省级精品课程,因此利用麻醉学精品课程网站,建立起多媒体网络学习体系、评估体系以及建立网站的讨论区和BBS,学习网站把临床麻醉学教学的重点、疑难点和常见问题,试验、网络课件、影像以及大量的资料图书,学生们均存储于精品课程数据库中,学生可以没有时间限制登陆网络,查询各种学习问题,可以在网上很容易地索取自己所需的内容。学生可在此阅读技能培训有关专著和论文,观看视频教学资料,利用评估系统进行自我测验。同时。精品课程网站的讨论区和BBS,利用超文本的链接方式使学生对感兴趣的问题、或者将临床麻醉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在此,寻求辅导教师或教研室老师的帮助,进行讨论交流。这种非实时性的讨论,大大增加了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实践证明,学生通过相互之间的协作交流,可以大大提高学习效率。应用E-MAIL方式,也可提高反馈的时间,学生与授课教师进行"一问一答"的学习交流,一方面可提高学生理论水平和学习热情,同时它打破了传统教学枯燥无味大的封闭的学习空间,使学生得到一个可自由发展个性的空间。课堂的地域性在理论上被无限地扩大了。只要有网络连接的地方,就可以实施网络教学。

1.3 临床麻醉虚拟训练中心

实验室里采购了多种模式的软件系统,训练者可从其软件程序中观看各种临床麻醉的操作视频,如全身麻醉、神经阻滞疗法、椎管内麻醉等各种技能操作,同时软件也可模拟临床给药方式,让学生尽快熟练掌握各种物及临床常见血管活性药物剂其它常用药物的药效学药动学特点,还可进行血气酸碱失衡分析,并可模拟各种常用的麻醉气体、呼末二氧化碳监测,使学生快速掌握各种临床所需知识。同时,教研室还将筹建仿真手术室,使学生以后教学更接近于临床教学。

2 讨论

近几年,模拟技术在医学教育中的运用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特别是西方各国的医学院校,相继建立了临床技能中心,使用各种模拟设备对学生、专业人员进行培训。随着模拟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医学教育环境的不断变化,虚拟技能培训系统在医学教育中的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尤其在提高病人的安全性、培养学生能力感与自信心、教育标准化与规范化等方面显示出了巨大的优势。随着《执业医师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一系列法律法规的出台,对临床医生的准入制提出了要求,我国临床教学过程也需要相应改进,本研究课题将虚拟技能培训系统用于临床麻醉学的教学过程,能为学生在校早期接触临床提供机会和条件,可以提高学生的临床麻醉理论水平、各种基本技能操作能力以及临床麻醉的综合诊断思维能力,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潜力,使他们能够运用各种临床理论知识较快地掌握临床麻醉专科的各种病例的处理要点和规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促进了教学过程的优化和教学效果的提高。同时还有利于学生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的养成。

虚拟技能培训系统应用于临床麻醉教学能显著提高教学水平,并可以做到客观化考核,虚拟技能培训系统可以解决目前临床麻醉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在还没接触过真实患者前可提前将很多所需的技能进行培训,让学生的临床技能和水平得到提高,同时也可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参考文献

麻醉学前景第3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国内二级甲 等以上医院122所,其中三级医院57所,二级医院 65所,以上述医院麻醉科的护理人员作为调查对象。

1.2调查及统计方法自行设计调查表,内容包 括:麻醉医生人数;各医院麻醉护士的数量、学历及 职称;目前医院麻醉护士的培养方式及建议的培养 方式;医院对麻醉护士的需求、学历的要求及其对此 专业实习生及毕业生就业是否优先选择。选取我院 2009届护理本科毕业生作为调查员,进行统一培 训,由调查员将调查问卷带到150所就业医院进行 调查,调查后当场收回问卷并邮寄回。回收有效问 卷122份,有效回收率为81.%。采用统计描述进 行分析。

2结果

    2.1 122所医院的基本情况按医院等级分为三 级医院57所,占46.7%; 二级医院65所,占 53.%。122所医院有麻醉医生1169人、麻醉护士 391人,医护比为1 :0.33。

2.2 三级、二级医院麻醉科护士学历、职称构成比 (表1)

2.3医院对麻醉护士的需求、学历的要求(表2)

2.4医院麻醉护士的培养方式及建议目前各医 院对麻醉护士多采用带学徒式和(或)进修学习的培 养方式(95. 1 %),通过院校系统教育的极少 (4. 9%),而多数医院建议的麻醉护士培养方式为院 校教育(85. 8 %)。

3讨论

    3.1结果分析

    3. 1. 1麻醉护理人力资源明显短缺在美国,麻醉 医师与麻醉护士的比例约为1 : 1 ~2我国台湾的 麻醉医师与麻醉护士的比例目前达到1 :4|1],说明 仍未制定麻醉医师与麻醉护士的比例,卫生部颁布 《综合医院组织编制原则试行草案》(78)卫医字第 1689号中规定临床医护比为1 :2。而本次调查结 果显示,医护比为1 :0. 33,较临床医护比1:2显 著偏低。麻醉护理人力资源短缺,一方面满足不了 护理服务的基本需求,增加了医疗工作不安全隐患; 另一方面,由于工作压力大和体力透支,使麻醉护士 对工作的满意度下降。

3. 1. 2麻醉护士的学历及职称偏低卫生部《中国 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05 ~ 2010年)》中提出的 “合理调整临床护士队伍结构,提高护士队伍整体素中,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者不低于60%, 二级医院 工作的护士中,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者不低于 40%21。所调查的122所医院中,麻醉护士具有大 专及以上学历者,三级医院为44.9%,二级医院为25.8 %。麻醉护士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者,三级医 院为29. 3 %,二级医院为15.6%,提示目前二、三级 医院麻醉护士的学历及专业技术力量薄弱,有待进 一步提高和加强。

3.1. 3 麻醉护士缺乏系统理论学习和规范训练 现代麻醉学科的发展要求麻醉护士的理论知识与技术水平趋向于专业化和系统化。而传统培养 麻醉护士的模式主要有两种:一是根据麻醉科的 需要选送少数临床护士到上一级医院麻醉科进修 学习后改为麻醉护士; 二是通过科室轮转到麻醉 科室,由麻醉科室老护士“带学徒式”培训。而真 正由医学院校系统正规培养的麻醉护理专业人才 极为短缺(4.9%)前两种方式在职培训周期长, 见效慢,同时增加了培训经费投入。虽然培训后 的护士能掌握麻醉护理实践操作技能,但因缺乏 系统理论学习和规范训练,很难成为符合现代麻 醉护士水准的新一代专业护士。

3.2高等医学院校设置麻醉护理专业的可行性

    3.2.1以《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为依据 《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指出:2005 ~2010 年分步骤在重点临床专科护理领域,包括重症监 护、急诊急救、器官移植、手术室护理、肿瘤患者护理 等专科护理领域开展专业护士培训,培养一批临床 专业化护理骨干,提高护理队伍专业技术水平。麻 醉护理不同于一般的临床护理及传统的手术配合护 理,它有其特殊内容,如麻醉前药品及器械准备,麻 醉药品、贵重药品及生物药品的管理及恢复室病人 的监护、一次性麻醉用品的消毒与隔离等,都是其他 专业护士不能替代的131。因此,开展麻醉护理专业 教育,完全符合《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的精 神和我国护理事业发展的需要。

3.2.2设置麻醉护理专业符合用人市场的需求 麻醉护士在就业前景与社会效益方面具有优 势。随着医院和其他医疗设施的改善,麻醉护士 在我国也具有广阔的前景。在所调查的122所 医院中,79.5%的医院需要麻醉护士; 9. 8%的医 院要求麻醉护士的学历起点是专科,90. 2%是本 强,能适应高新技术的发展,随时掌握国内外的 学术动态,保证本医院的专科学术水平能跟上麻 醉学科的发展。医院对此专业学生实习及就业 可优先选择的占94. 2%。综上所述,绝大多数医 院对麻醉护理专业护士均有需求。设置麻醉护 理专业是建立和完善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专业 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的需要。

3.2.3具有多年麻醉护理专业教学改革基础徐 州医学院是全国麻醉学专业创始单位,有着丰厚麻 醉学的教学积淀,护理学院依托我院麻醉教学优势, 2004年率先尝试在国内创办“护理学麻醉护士专 科方向”(本科),其模式为在完成公共基础课及部分 专业基础课之后,再进行专业方向分化,即“前期趋 同、后期分化”。这种模式不仅能较快地向急需的学 科领域输送专科护士,满足日益发展的医疗工作的 需求,而且有利于我国护理学专业内涵的充实和各 类专科护理人才队伍的建设与提高,也能为日后将 专科护士纳入到毕业后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础111。近 几年来,我们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 学手段方面不断改革和研究,紧扣培养高等技术应 用型护理专门人才的总目标,制订出专业培养目标。 通过对课程的整合优化,形成一整套既体现‘突出护 理、体现整体、重视人文、贴近社会”,又具有专业特 色的课程体系,制订出针对性、实用性强的专业教学 计划与麻醉护理专业课程设置和实习计划。几年的 实践为我院麻醉护理专业的建设和完善奠定了坚实 的基础。

3.2.4为医院直接输送麻醉护理专业护士我院 设置麻醉护理方向专业,使学生系统、全面地学习了 麻醉护理专业理论,并接受了严格、规范的专业技术 操作训练,可直接为医院输送一毕业就能上岗的麻 醉护理专门人才。我院麻醉护理方向专业实习生和 毕业生以素质高、能力强、专业性好受到医院的高度 评价,有不少毕业生直接进入临床麻醉、麻醉恢复 室、麻醉重症监测治疗病房(麻醉ICU )、疼痛诊疗 等医院麻醉相关科室工作。不仅缩短了麻醉护士的 培养时间,促进了麻醉专业护理人才的培养,节约了 医院在职培训经费,还避免了因派人外出学习而造 成护理人才短缺的弊端。

麻醉学前景第4篇

这是人类医学史上最早的腹部手术记录,实在足以引起我们自豪。试想,不必做脊椎穿刺,只要口服一些药就能施行手术,多么舒适和方便。即使用现代医学的眼光看,这也是一种令人神往的麻醉方法。

那么,麻沸散究竟是什么药呢?因为史料缺乏,详情不可确知,成了千古之谜。

后世医家、史家对此多有议论。疑问很多,归结起来无非是:到底有无此药?如果有,那它的处方是怎样组成的?

后世有些人认为麻沸散可能属于子虚乌有。因为《三国志》不是医书,而当时的医家,尤其是与华佗同时的另一位名医张仲景的著作中也没有关于麻沸散的记载。

但是更多的人认为:麻沸散确有其药。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的国家。《列子・汤问》中记载,在战国时代扁鹊就使用过。马王堆出土的《五十二病方》,公认是远较《内经》为早的作品,里面已提到用刀割治内痔,外敷以药的手术。由此发展到数百年后的三国时代,华佗能达到那样的水平是完全可能的。陈寿著《三国志》,素称取材严谨,且时距华佗去世不过六七十年,所述华佗事迹应该是比较可信的。

说到麻沸散的组成,情况就比较复杂了。

先看与华佗同时医家的记载。张仲景的著作中不载麻沸散,只提到“麻沸汤”。这里“麻沸”二字,是“如乱麻而沸涌”的意思,所谓麻沸汤在当时是一种热汤的名称,和麻沸散似无关系。华佗的学生吴普,长于药物学,有书《吴普本草》,已失传。从后人引用该书的内容中,未见提到麻沸散。但在《吴普本草》中提到植物麻黄的麻醉作用,值得注意。吴普说:“麻蓝一名麻责,一名青葛,味辛甘有毒。”查《中药大辞典》,这个麻黄的“黄”有多种读法,其一是读作“费”,和“沸”字音近。我们知道,中药的方剂常以方内的主药命名。例如麻黄汤以麻黄为主药;当归芍药散,以当归、芍药为主药。如麻沸散也属这种情况,则虽无“麻沸”这种药,但是“麻沸”是否即“麻黄”之误呢?因陈寿毕竟不是医生,当时医生们又常用“麻沸汤”,他辨不清“麻沸”与“麻茸”的区别,发生误记是可能的。

千百年来,对麻黄的认识非常混乱,可能这也是导致麻沸散失传的原因之一。直到近代,才有学者杨亭华在所著《药物图考》中对它做了澄清和说明。他指出,麻黄是大麻的雌花,“新采之时,嗅之久致脑眩晕而痛,因内含元素甚富,为刺激性之麻醉剂。”又说:“若服过大之分剂,则呼吸必缓,然卒无殒命者;此药常服致瘾。”

麻醉学前景第5篇

1 麻醉护士的历史

麻醉护士被公认为是最古老的高级护理专业,国际上麻醉专科护士早在1861年就开始出现。这个职业的演变最初是为了响应外科医生对能够安全管理麻醉的训练有素的麻醉师日益增长的需要。19世纪40年代莫顿的醚发明之后,麻醉的管理就降级为以学习手术纪律为初始目标的医学生负责,然而,麻醉病死率迅速上升。外科医生为寻求一种专业人员能够为病人提供专一的关注和照顾并且不受其他手术活动的干扰,到19世纪80年代,麻醉护士成为护理专业一个被认可的领域,因为护士特别擅长于病情观察、临床症状的判断以及在手术过程中对病人的护理。自1917年麻醉护士的做法已被法院作为护理实践认可。麻醉护理起源于美国,也繁荣于美国,作为麻醉护理发展最为成熟的国家之一,其早在1931年就成立了美国麻醉护士学会(American Association of Nurse Anesthetists,AANA),并正式发行麻醉护士杂志(Nurse Anesthetists)[4,5]。1993年我国徐州医学院麻醉学系和南京六合卫校联合在我国开设了第一个三年制麻醉与急救护理专业(中专),前者还与福建闽北卫生学校合作于1997年由闽北卫生学校开办了不同层次的麻醉护理专业(大专和本科)[6]。虽然麻醉护士起源很早,但他们经过很长时间的奋斗才获得法律的认可,才使麻醉护理成为一门受法律认可的独特专业。从1912年麻醉医生组织形成的初期,麻醉护士的做法就是一个聚集点,激起麻醉医生采取一致行动反对这种做法。麻醉护士及其经济竞争从来没有离开过麻醉医生的头脑[7]。麻醉医生阻止麻醉护士立法的实践,并限制他们的做法,使他们无法成为有效的可替代的麻醉提供者。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麻醉护士的资格认证考试被执行,从此麻醉护士的能力与资格得到保证。美国麻醉委员会与麻醉护士学会之间就教育程序的认证或认可哪一个先行也有着明显的分歧,同样的分歧在麻醉护士学会内部也有。NANA在1939年正式更名为AANA(由于NANA有“祖母”的含义,学会里的成员都不喜欢这个名字)。由于世界大战的延误,最终在1945年实施了麻醉护士的认证程序,1952年实施了它的认可程序[8]。至此,麻醉护理成为一个合法的、独特的、有着正规认证认可程序的专业。麻醉护理属于一个专业,这些年来若不是有高素质的麻醉护士提供服务需要,麻醉医生不可能在研究上做出那么多贡献。事实上,麻醉护理已成为医学发展必不可少的专业,麻醉护士也成为医疗服务活动中不可替代的角色。

2 麻醉护士发展的现状

2.1 麻醉护士的学历与职称偏低

麻醉护理在我国的发展尚未全面,麻醉护理人员的素质还不能完全适应麻醉学科的发展。麻醉护士学历偏低,资历偏浅。

2.2 师资缺乏

目前,麻醉护士的毕业后再教育大多数由麻醉医生担当,医生和护士由于工作职责之别,思维的角度和方式还是不同的,临床老师的理论水平和教学技巧还需培养和加强。

3 我国麻醉护士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麻醉护士缺乏、岗位与编制不足。我国《麻鲜专科护士职责与工作细则(草案)》建议:三甲医院麻醉护士与手术台数的比例为0.60—0.80:I,与麻醉室床位的比例为0.50:1,与ICU床位的比例为3:l,但大多数医院都严重缺编、缺人。

4 发展出路

4.1 加强麻醉专科护士培训的对策

完善教育培训模式和内容:在现阶段可采取学校内教育和毕业后专科护士培训两种模式并存.以快速满足临床麻醉对麻醉护士的需求,但要避免盲目扩张。

4.2 建立临床师资培训

为大学培养该专业的教师,改变从事该专业教师的构成,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师资队伍的建设是麻醉护理特色专业建设的关键,在确定师资结构和师资队伍建设时,特别要优先选取临床和教学兼优的教师。重视临床培训。

4.3 建立麻醉专科护士资格考评认定制度

逐步培养麻醉护理专家;积极筹备建立麻醉专科学会,我们应尽快将麻醉护理人才培养与使用列入我国护理人才资源研究范畴,建立麻醉护理特殊岗位护士的准人制度,使麻醉护理人才梯队培养结构符合麻醉学科的要求,与日新月异的国际发展趋势相匹配。

参 考 文 献

[1]王志萍,曾因明,季永,等.对我国麻醉护理学专业教学的思考与建议[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5(4):28-29.

[2]马涛洪,刘保江,王肇云.麻醉护理教学与麻醉护理工作的探索和发展前景[J].护理研究,2006,20(12B):3281-3282.

麻醉学前景第6篇

这是人类文化史上最早的腹部手术记录,足以让我们自豪。试想,不必做脊椎穿刺,只要口服一些汤药就能麻醉全身以便施行手术,多么舒适和方便。即使用现代医学的眼光看,这也是一种令人神往的麻醉方法。而中国在1800年前已经做到了,其关键就是有了麻沸散这种功效神奇的!

那么麻沸散究竟是什么药呢?因为史料所乏,详情不可确知,成了千古之谜。

后世医家、史家对此多所议论,疑问很多,归结起来无非是:到底有无此药?如果有,那它的处方是怎样组成的?

有人认为,麻沸散可能根本就是子虚乌有。因为《三国志》并不是医书,而当时的医家,尤其是与华佗同时代的另一位名医张仲景(人称“医圣”),其著作中也没有关于麻沸散的记载。但是更多的人认为:麻沸散确有其药。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的国家。《列子·汤问》记载,战国时代扁鹊就使用过;马王堆出土的《五十二病方》,被公认为是远比《内经》(编者注:即《黄帝内经》)问世更早的作品,里面已提到用刀割治内痔、外敷以药的手术。由此发展到数百年后的三国时代,华佗能达到那样的水平是完全可能的。不同于脍炙人口但演义成分较浓的《三国演义》,陈寿所著《三国志》素以取材严谨、真实可信著称,且成书时距华佗去世不过六七十年,笔者认为,书中所述华佗事迹应该是比较可信的。

说到麻沸散的组成,情况就比较复杂了。

先看与华佗同时医家的记载。张仲景的著作中不载麻沸散,只提到“麻沸汤”。这里“麻沸”二字,是“如乱麻而沸涌”的意思,所谓麻沸汤在当时是一种热汤的名称,和麻沸散似无关系。华佗的学生吴普,擅长研究药物,著有《吴普本草》。从后人引用该书的内容中,未见提到麻沸散,但在《吴普本草》中提到植物麻黄的麻醉作用,值得注意。吴普说:“麻蓝一名麻责,一名青葛,味辛甘有毒。”

查询《中药大辞典》可以发现,这个麻黄的“黄”有多种读法,其一是读作“费”,和“沸”字音近。我们知道,中药的方剂常以方内的主药命名。例如麻黄汤以麻黄为主药;当归芍药散,以当归、芍药为主药。如麻沸散也属这种情况,则虽无“麻沸”这种药,但是“麻沸”是否即“麻黄”之误呢?陈寿毕竟不是医生,当时医生们又常用“麻沸汤”,他辨不清“麻沸”与“麻黄”的区别,发生误记是可能的。

千百年来,对麻黄的认识非常混乱,可能这也是导致麻沸散失传的原因之一。直到近代,才有学者杨亭华在其所著《药物图考》中对麻黄作了澄清和说明。他指出,麻黄是大麻的雌花,“新采之时,嗅之久致脑眩晕而痛,因内含元素甚富,为刺激性之麻醉剂”,又说“若服过大之分剂,则呼吸必缓,然卒无殒命者;此药常服致瘾。”

现代植物学也已探明,麻黄分泌含四氢大麻酚等麻醉物质。大麻的果实、小叶及细茎也有一定的麻醉作用(见《中药大辞典》)。现代西方社会的大麻,即由上述植物制成。所以,也许“麻沸散”应改称“麻黄散”。当然,这是一种推测。

宋代有人认为,麻沸散可能由曼陀罗等组成。周密《癸辛杂识》记载:“汉北回回地方有草名押不芦,以少许磨酒饮,即通身麻醉而死,加以刀斧亦不知……昔华佗能刳肠涤胃,岂不有此药耶!”这里的“押不芦”即曼陀罗。李攸《宋朝史实》载:“置曼陀罗花酒中,既昏醉……尽擒杀之。”大约宋人用曼陀罗或其花置酒中充麻醉剂,是较普遍的。以后元代名医危亦林也常用曼陀罗花作。

另一种说法来自《后汉书华佗传补注》,其中记载:“麻沸散方:羊踯躅、当归、茉莉花根、石菖蒲。”书中未指明此方的出处,但一般认为此方来自清代赵学敏《串雅内编》中的“换皮麻药”。至于此方究竟是否符合麻沸散原方,就不得而知了。

麻醉学前景第7篇

关键词:心血管手术;麻醉; 双基教学;创新教育

Abstract:The high risk of cardiovascular surgery anesthesia,anesthesia and non cardiac surgery management concern is obviously different,the principle of anesthesia has its own particularity.Doctors often cardiovascular anesthesia less contact,theoretical knowledge and lack of clinical experience,help improve cardiovascular surgery doctors level is the key to the"double base"-the basic theory and basic skills the training in cardiac surgery anesthesia.This paper studies coordination between basic teaching and innovation teaching in the teaching of the doctor is discussed.

Key words:Cardiovascular surgery;Anesthesia;"Double Base"teaching;Innovative education

S着医学的飞速发展和外科领域的不断扩大,麻醉亚专业人才的培养愈发重要。麻醉工作不仅关系到手术的顺利进行,更是患者生命的重要保障,心血管手术的麻醉是麻醉学中的一个特殊领域,具有特殊性,围术期风险高[1]。进修医生具有一定的工作经验,但心血管手术接触较少,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不够扎实。因此,在目前广泛提倡创新教学的背景下,进修心血管手术的麻醉的医生也应注意“双基”-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的教学。

1 双基教学的概念及局限性

双基教学理论作为一种教育思想或教学理论,可以看作是以“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为本的教学理论体系,其核心的思想是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但双基教学基本上是一种准备性的教学方式,是具有一定限度的知识技能基础的储备。双基教学不仅消耗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且严重阻碍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培养而受到质疑[2]。因此,双基教学要适应学习化社会必须有所改变和进步。

进修教育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层医生提升医术水平的重要途径。由于教育背景及工作经验的不同,进修医生虽然有较为丰富的临床经验,但对心血管手术接触较少,对相关基本技能、基础知识的掌握往往并不牢固。因此,在本科教育中受挫的双基教学对心血管麻醉医生的进修教育具有更好的适应性。本文即针对北京安贞医院心血管手术麻醉进修医生进行了“双基”教学方法的探讨与实施。

2 “双基”教学与创新教学的关系

目前教学模式较为推崇的是以“学生为主体”的研究性创新教学模式[3]。这种基于大量科研实践积累的理论课教学,以讲授心脏手术麻醉的核心内容、最新研究进展动态以及最新研制的新药及今后的发展趋势等为主要内容。以学生为中心,生动活泼、有深度,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也培养了学生的主动自学、提出问题与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但目前心脏手术麻醉进修医生来自全国各地,学历和工作经验都不相同。因此在进修医生教学模式上,“双基”教学与创新教学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3 进修医生的一般情况

北京安贞医院麻醉中心2010~2015年上半年共培养进修医生242名,进修医生的具体见图1~4。

由图表中数据可以看出,进修医生大部分来自三甲医院,年龄在30~40岁者居多,大多为主治医师,一般有5~10年的工作经历,临床经验丰富,但对心脏及大血管手术疾病及其手术的麻醉接触较少,仅1人来自于年心脏手术例数大于500的医院,心血管手术相关基本操作不熟练,对循环系统的生理及病理生理学,特别是手术治疗前后患者的病理生理学变化的理解不深刻,这往往成为制约进修医生进步的关键环节。因此,提高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水平是提升进修医生心血管手术麻醉水平的首要任务。

4 “双基”创新教育一些设想和建议

2014~2015年,麻醉中心完成各种心脏及大血管手术麻醉10000余例,在心血管手术麻醉和心脏病患者非心脏手术麻醉领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工作规范和理论体系,能顺利完成各种复杂的心血管手术以及妊娠合并心脏病等心脏病患者非心脏手术的麻醉。麻醉中心拥有各层次的医、护和技术人员207名,包括主任医师8名、副主任医师15名(其中教授4名、副教授1名),博士研究生导师2名、硕士研究生导师4名、60%的医师具有博士或硕士学位。

4.1重视岗前培训 进修医生在报到后,集中组织学习培训1w,着重学习医院的规章制度,岗位职责,熟悉心脏外科麻醉的各项规章制度,了解心脏手术麻醉医生工作的特殊性,使进修医生能够尽快的熟悉工作环境,进入工作学习状态。

4.2重视基础理论知识的传授 麻醉是带有预测性的工作,麻醉医师不仅能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还应该能对病人围术期可能出现的问题有一定的预见性,并能提前采取相应的预防及治疗措施,这不仅需要临床工作经验积累,更需要扎实的理论基础。而理论知识的匮乏是制约进修医生进步的根本问题,在心血管麻醉的进修医生中尤其如此,培训单位应定期组织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对相关知识进行系统讲解,并为进修医生的学习创造条件。

4.3重视基本技能的培养 熟练的基本技能是临床工作的基础,在确保患者安全的前提下,应该放手让进修医生去操作,增加锻炼的机会。心血管病患者围术期病情变化剧烈,危急情况较非心脏手术更为多见,熟练的技能操作往往能成为危急时刻患者生命的重要保障。麻醉医生应该能够根据所收集的信息正确分析围术期患者病情的变化,鉴别、避免危险情况的发生。循环系统的监测是心血管手术麻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麻醉监测发展较快的领域之一,新技术如经食道超声心动图、漂浮导管、Flotrac系统等较多,心血管麻醉的医生需要掌握监测技术的操作,并能读懂这些监测所反映的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处理。

4.4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安贞医院是全国麻醉科住院医师培训基地,进修期间,每名医生每天至少两台心脏或大血管手g的麻醉工作,麻醉对象从新生儿到100岁高龄患者,手术种类从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到心、肺等大器官移植术等。安贞医院目前可以完成主动脉夹层手术,全主动脉替换术,全胸腹主动脉替换术,复杂二次心脏手术术,瓣膜成形术,瓣膜置换术,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室壁瘤切除术,心肺移植术、复杂先心病矫治术等,进修医生可以接触到各种类型的心脏及大血管手术。围术期正确的麻醉管理需要理论知识的指导,而理论知识也需要在实际工作中得到证实。科室定期组织进修医生对临床典型疑难病例进行讨论,知识更新讲座和文献阅读。在该环节充分强调进修医生研究性学习的主体地位,鼓励提倡研究性的学习方式。例如以一个病例的发生发展为时间主线,以麻醉管理和各脏器保护为重点,充分发挥进修医生主观能动性,增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总之,在目前我国医疗环境和医疗现状下,医疗资源分配不均衡,针对基层心脏手术麻醉进修医生的“双基”教学可以切实提高理论水平和操作技能,从而稳步提升自己的临床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冯大鹏,陈敏.心脏手术麻醉带教的几点体会[J].现代养生,2014,12:145.

麻醉学前景第8篇

[关键词] 异氟烷;静吸复合全麻;妇科腹腔镜

[中图分类号] R614 [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4-4721(2010)11(b)-063-02

腹腔镜手术自应用于临床以来,范围呈日渐广泛之势,尤其在妇科的临床诊断和治疗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1-2]。腹腔镜手术业务的开展对麻醉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笔者在异位妊娠腹腔镜下探查术、卵巢肿瘤腹腔镜下切(剥)除术等短时腹腔镜手术时,选择静吸复合全麻,静脉快速诱导,术中吸入1.5%~2.0%的异氟烷维持麻醉,取得了良好的麻醉效果,满足了手术的要求,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11月~2009年8月,选择本院短时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56例,其中,异位妊娠腹腔镜下探查术39例,卵巢肿瘤腹腔镜下切(剥)除术17例,ASAⅠ~Ⅱ级,年龄19~45岁,平均32.8岁,体重46~75 kg,无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及肝、肾疾病,其他辅助检查及实验室检查未见有意义改变。

1.2 麻醉方法

所有患者均于术前半小时肌注阿托品0.5 mg、地西泮10 mg,入室后开放上肢静脉,常规给予乳酸林格氏液,连接多参数监护仪,监测血压(BP)、平均动脉压(MAP)、脉搏(RR)、心率(HR)、心电(ECG)、血氧饱合度(SpO2)。麻醉诱导,依次给予咪达唑仑0.04 mg/kg、芬太尼0.2 mg、维库溴铵0.07~0.15 mg/kg、丙泊酚2 mg/kg静注,气管插管后,接麻醉机行人工控制呼吸,潮气量(VT)为8~10 ml/kg,呼吸频率(RR)为12~14/min,吸呼比(I∶E)为1∶2,吸入1.5%~2.0%异氟烷,手术结束前10~15 min停止吸入异氟烷,手术结束时给予静注多沙普仑1 mg/kg。

2 结果

2.1 麻醉和手术情况

本组56例患者手术时间为(27.0±5.5) min,麻醉时间为(45.0±3.2) min,麻醉采用咪达唑仑、芬太尼、丙泊酚静脉诱导,诱导平稳、迅速,多数患者血流动力学较稳定,仅少数患者出现麻醉期间低血压,患者无不适反应。静注肌松剂后完全满足气管插管条件。术中以吸入1.5~2.0%的异氟烷维持麻醉,围术期患者各项生理指标均平稳可控,手术顺利完成,术毕患者于短时间内清醒,呼之睁眼,拔管顺利,麻醉效果满意,术后24 h内随访无麻醉并发症发生。

2.2 心血管系统影响

静脉诱导后,52例患者血流动力学较稳定,心率及血压变化均在正负20%以内,仅4例患者血压下降>30%,给予加快输液或静注麻黄碱10~15 mg纠正后恢复正常。围术期,开皮、打气腹、腹腔操作、拔管前后血流动力学各监测指标均稳定。

3 讨论

自1989年美国医生Harry Rich展示了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手术以来,以妇科腹腔镜手术为代表的妇科微创治疗手术得到迅速发展[3]。近年来,妇科腹腔镜手术以其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切口小而美观,患者住院时间短等诸多优点得到广泛开展[4-5]。然而,腹腔镜手术对于患者生理功能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手术的要求、患者的风险、麻醉的管理难度大为增加。缩短麻醉时间,保证麻醉效果,这样不仅能够配合手术医生,也能减少麻醉给患者带来的心理和生理方面的影响,使患者更易于接受麻醉和手术。因而,选用气管插管控制呼吸的全身麻醉最为常用和安全,手术时间短暂,物的选择尤为重要,为此,应该选择麻醉效果确切、对患者的身体、生理指标影响相对轻微,苏醒快速完全且无麻醉后并发症及后遗症的药物[6]。异氟烷(isoflurane,forane)由Terrell合成于1965年,其麻醉效能高,麻醉诱导及苏醒快,无致吐作用,无燃烧、爆炸危险,循环稳定,心功能抑制小,心律稳定,不增加心肌耗氧量,呼吸抑制轻,肌松良好,肝肾影响小[7],非常适合于此类短时间的妇科腹腔镜手术。虽然手术时间较短,麻醉方法及药物相对安全,但麻醉和手术中仍需注意:腹腔镜手术对呼吸、循环影响显著,麻醉期间要加强监测各项生理指标;腹腔镜手术技术虽相对成熟,但术中变化影响因素多,病情亦多变,故应做好长时间手术及麻醉的准备,应依据手术进程、病情变化判断追加全麻药、镇痛药、肌松药的用量和时机;对于术前禁食水时间较长、胃肠道准备等有潜在低血容量危险的患者,异氟烷有可能使其血压下降明显,应充分重视,给予预防性输液,准备好麻黄碱或多巴胺等升压药物;异氟烷本身具有良好的肌松作用,亦可增强非去极化肌松药的作用,随着麻醉程度的加深,应减少肌松药的用量;停止气腹,同时停止吸入异氟烷,加大纯氧流量到5 L/min,促进异氟烷的排放[8],以加快患者的苏醒。

静吸复合全麻适用于短时妇科腹腔镜手术,在麻醉中吸入异氟烷维持,麻醉效果确切,麻醉时间及深浅可控性强,苏醒迅速完全,满足手术要求,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盛卓人,王俊科.实用麻醉学[M].4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256.

[2]徐启明.临床麻醉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68.

[3]刘彦.妇科微创手术学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妇科和产科杂志,2007, 23(1):15-16.

[4]王桂杰,刚黎生,王桂芝,等.静吸复合全身麻醉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08,5(3):131.

[5]颜景佳,曾景阳,李扬亿,等.经喉罩或气管导管吸入全身麻醉在妇科手术中的应用[J].福建医药杂志,2009,31(5):21-23.

[6]庄心良,曾因明,陈伯銮.现代麻醉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444.

[7]吴红,杨晓斌,陆文汉.七氟醚与异氟醚吸入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麻醉效果比较[J].安徽医药,2008,12(6):541.

麻醉学前景第9篇

【关键词】无痛  人工流产术  观察  护理

        人工流产术是育龄妇女意外怀孕而被迫终止妊娠的有效方法之一,虽然手术安全简单,但手术信息作为一种应激源,可使孕妇在术前产生焦虑、恐惧和抑郁[1],术中并发人工流产综合征[2],术后出现内分泌失调和情绪障碍等。[3]为了减少育龄妇女的痛苦,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我院自2008年4月在门诊行无痛人工流产术, 2010年6-12月我们对428例接受无痛人工流产术的孕妇进行观察,并总结相应的护理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共428例自愿要求无痛人工流产的早孕患者,年龄16-42岁,体重38-75kg,孕周6-11w,符合美国麻醉医师学会分级[4](asa)ⅰ~ⅱ级,即可接受各种麻醉,有良好耐受力,麻醉经过平稳顺利。无心肺病史及麻醉药物过敏史,无手术禁忌。

        2  方法

        常规监测血压、脉搏、呼吸、spo2,面罩吸氧,开放上肢静脉输注乳酸林格氏液。外阴消毒后,从静脉注入丙泊酚2.5mg/kg,推注时间为1min,待受术者意识消失后施行吸宫术。根据手术时间的长短,出现肢体无意识活动时追加丙泊酚1mg/kg,以维持麻醉,麻醉手术中保持患者自主呼吸。麻醉结束后观察意识并评分[5]:完全清醒、睁眼、交谈为4分;浅睡、有时睁眼为3分;呼唤时睁眼为2分;对夹耳有反应为1分;无反应为0分。当孕妇完全清醒时送门诊留观室观察及护理。

        3  护理

        3.1心理护理:意外怀孕和人工流产使孕妇心理上、身体上经受了一个生物、社会及情感方面的快速变化,受术者由于对手术的不理解或怕疼痛,出现术前的焦虑、恐惧,门诊护士应以良好的沟通技巧,了解病人的心理问题及原因,同时应了解病人及家属对人工流产手术的认识,手术前向病人及家属讲解手术的方式、过程及手术中的配合。并向病人讲解人工流产手术是一种较小的手术,让病人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如果选择无痛人工流产,术中无疼痛感,睡一觉就做好了,但有的会做梦,大部分都是愉快的。

        3.2术前护理

        3.2.1做好术前知情同意书,让病人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并做好术前用药指导及交待药物的用法、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

        3.2.2术前宣教指导  在镇静麻醉前,需根据患者的不同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告知孕妇及家属,麻醉及手术期间可能会产生各种场景的梦境,告知患者这类场景逼真的梦只是药物短暂的副作用,是一过性的。

        3.3术中观察及护理  术中应用丙泊酚作静脉麻醉,使用(丙泊酚)无痛人工流产术以来有些孕妇出现了幻觉。而幻觉是指没有客观事物或缺乏现实剌激作用于感官而产生的知觉体验。428例中有51例发生幻觉,占11.9%。其中23例在麻醉苏醒后患者叙说刚才梦幻情景,9例与性有关,6例与生育有关,5例表现多情,8例在苏醒期欲拥抱在场医务人员并同时呼唤其爱人名字。幻觉外在表现时间持续30s至5min不等,后自行消失,至患者离院期间内未出现反复发作现象。

       无痛人工流产术麻醉期间孕妇易发生幻觉,临床上幻觉表现为多样性,故需要医护人员认识此现象并做好相应护理。

        3.3.1在为镇静麻醉后的孕妇做人工流产术时要始终有护士在场,以消除孕妇顾虑。要求孕妇配合操作时,语气温柔、缓和,尽量使孕妇感觉周围环境温暖舒适,减轻孕妇的紧张焦虑情绪。

        3.3.2患者出现幻觉时可能会出现拥抱、抚摸、身体扭动等动作,为防止其坠床或受伤,我们的两个巡回护士分别在病人的左右两侧固定四肢。固定上肢时,注意保持静脉输液的通畅,利于麻醉药物顺利输入,固定下肢时,双下肢稍向上抬起,臀部固定,利于医生操作。

        3.3.3根据季节,为患者加盖衣服或棉被,注意保暖。注意避免对胸腹部的触动和摩擦,减少刺激。

        3.3.4麻醉苏醒期,医务人员尽量避免对患者进行不必要的触动,可通过对言语的反应判断患者意识状态,如睁眼、点头、摇头和握拳等。患者清醒时护士要在其身边,让患者能感觉到有护士始终在场。

        3.4术后护理

        3.4.1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的血压、脉搏、呼吸、血氧饱和度、意识等。患者完全清醒后,送到观察室观察2-3小时,注意观察腹痛及阴道流血。

        3.4.2术后尽量避免强行唤醒或拍打患者等刺激行为,使患者自然苏醒,减少患者由于强刺激而导致的无意识动作。

        3.4.3如果患者出现幻觉现象,医务人员应详细而耐心的反复强调术前告知的内容,再次告知患者这类场景逼真的梦只是药物短暂的副作用,是一过性的。避免患者清醒后与梦中有关性的内容相联系。护士解释时要特别强调自己一直在现场,以帮助患者走出幻觉的阴影。避免医疗纠纷发生。

        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麻醉剂多通过对大脑皮质层的抑制而干扰个体对疼痛的感知,使用亚麻醉剂量镇静催眠时,常在抑制大脑皮质层的同时,出现皮质下核团的脱抑制。而以边缘系统、下丘脑为代表的皮质下核团,主要负责行为、情感反应的激发与调节,以及记忆的产生与消退,因而引起各种幻觉常难以避免。丙泊酚起效迅速,(约30s),通常从麻醉中复苏是迅速的。麻醉恢复期间,可出现恶心、呕吐、欣快感及兴备感。护士应熟知这些知识,并实施针对性的护理,以维护患者心身健康。 

参 考 文 献

[1]魏向群,张鸿慧.人工流产前抑郁和焦虑症状的影响因素[j].中国生育健康杂志,2005,16(2):84-86.

[2]卢莲芳.心理护理对人工流产综合症的预防作用[j].实用医技杂志,2006,13(7):1168-1169.

[3]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3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