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智能医疗市场调研优选九篇

时间:2023-12-01 10:37:44

智能医疗市场调研

智能医疗市场调研第1篇

虽然我国在智慧医疗系统技术、标准、产品、应用,以及政策层面均呈现出良好的开端,但从现阶段实施情况分析,仍然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

一是政府法律保障问题。智慧医疗中的个人健康信息涉及个人隐私,同时也涉及医师的职责。如何保证广大民众在最大程度地享受医疗健康服务的同时,又可以保证自身的隐私安全,这是需要政府通过制定相应的法律和制度,完善相应监督管理体系才能解决的问题。

二是产品化与市场准入问题。现有的智慧医疗系统产品多数尚处于初级阶段,相关产品和技术标准不完善。由于系统庞大且特殊复杂,较多新企业很难取得相关资质,与市场规定准入条件和指标要求差距较大,难于遵循市场公平性原则。

三是关键技术创新、突破与提升问题。智慧医疗技术涉及医疗专家系统技术、医疗感知技术、电源管理与运用技术、网络通讯的软硬件技术、信息融合技术、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等,在研发过程中需要持续不断地融合、突破和创新,在此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四是商业模式创新问题。智慧医疗涉及行业领域范围较为宽泛,产业结构和利益链条形成过程较为复杂,需要有新的商业模式和服务方式来整合利益关系,调整利益结构和转变分配方式。

五是标准化与规范问题。系统涉及信息采集、网络通信、信息处理、终端接口、功能结构等多个环节,现有业务与技术标准涉及领域宽泛,形成各类标准错综复杂,大量的标准已过时需要重新制定,历史堆积问题日趋严重,负面影响日渐凸显。

六是资源配置与协调问题。长期以来医疗机构形成了条块固化模式,网络集成与服务商结构也颇为复杂,资源分配方式、技术协调对接、服务协同管理等缺乏有效的手段。市场、技术资源分配缺乏有效的约束与管理。

七是规范运营服务和管理问题。医疗行业由于长期资源短缺,形态比较稳定,条件优越。随着智慧医疗的应用,商业模式的创新与变化会对医疗从业人和机构形成一定的压力,迫使其改变传统工作形态和服务方式,改变服务意识,更新服务理念。

八是医疗知识普及与培训问题。传统医疗理念中人们对健康管理的认识远远不够,重治疗轻预防现象较为普遍,对于治疗过程的了解知之甚少,形成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也成为医患关系紧张和健康问题社会化的根源。医疗健康知识培训和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推动和普及智慧医疗的难点和关键所在。

二、推进智慧医疗的有效性措施

各级政府为加快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制定了一系列相应的保障性政策,大力推进公共卫生、医疗、医保、药品、财务监管信息化建设。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以及《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等文件也都涉及了智慧医疗的相关内容,并有明确的规定。展望未来发展,推进智慧医疗体系建设具体措施应包括:

(1)创立科学有效的商业服务模式智慧医疗不仅会改变现有医疗模式,也会推动商业模式创新。新模式将体现智慧医疗具有服务成本、服务质量和服务内容三方面的优势,让医疗体系中每个要素紧密联系并发挥作用,让产业链中的病人、医生、研究人员、医院管理系统、药物供应商、保险公司、风险投资等各个群体都积极参与并能从中获益。

(2)加快核心技术研发及产业化智慧医疗的核心是病人各种信息的采集、传递与共享,人体生理信息采集传感器和网络终端设备就成为智慧医疗系统技术的核心和纽带。非医疗机构、家庭成员、特殊人群、个人信息数据采集专用传感器开发及产业化、健康参数对比模型研究及应用、个人健康保健量化管理方式、病理参数差异和影响因素分析模型研究等,都是智慧医疗的当务之急。只有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产品,实现规模化生产,才更有利于降低成本和广泛地推广运用。

(3)整合有效资源、构建完整产业链我国智慧医疗行业地域分布广泛,技术差异较大,产品种类繁多,市场集中度较低。应该设置重点区域重点扶持发展,集聚包括电信运营商、系统集成商、平台服务商、产品生产商、终端制造商、生物工程基础研究与配套机构、传感器技术研发机构和厂商,以及用户服务商等多方资源,形成在一定区域内的产业集聚群体,通过行业组织和机构搭桥,开展包括产品技术工艺、市场应用信息、人才培育等方面交流合作,构建并不断完善智慧医疗的产业链。

(4)重视标准化工作智慧医疗是一门新兴的多学科交叉的行业,融合有生命科学、信息技术、材料技术等跨度较大的领域,涉及的技术标准复杂,缺乏规范的标准体系。应该针对产品技术工艺、市场运营与服务、产业行为与管理,尽快开展相关标准化工作,加快制定相应标准。

(5)强化示范应用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我国智慧医疗行业政府主导特点较为明显,市场还处于起步阶段,需要政府和政策的推进和引导。在相对发达地区树立相应的示范工程和应用试点是十分必要的,避免形成市场应用、产品技术、运营服务、监督管理的混乱,为今后行业规范和健康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以及提供良好经验。同时,制定详细的税收激励政策,并对关键技术研发给予政策性资金支持。

智能医疗市场调研第2篇

“我去问问我师父”――与网上蹿红的呆萌机器僧“贤二”比起来,人智科技公司的“巨灵”要低调很多。

机器人的世界也是丰富多彩的:现在的“贤二”主要是跟人语音对话,说佛经佛法,网友戏称未来还可能“超度阿尔法狗”;而“巨灵”今后要从事的工作则是自动避开障碍物行动,在无人操控的情况下自动完成指令任务,比如清扫保洁等等。

这样的机器人,除了会“动嘴”,更需要会“动手”、“动脚”,解决好安全问题则显得尤为关键。就像人智科技创始人、CEO夏志敏所介绍的那样,待到“巨灵”规模化量产时,一定要做好――在有人的环境里安全地与人共事。

儿童娱乐教育的“坑”

机器人的应用场景很丰富,服务机器人企业上海人智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简称“人智科技”)在成立之初,将包括儿童娱乐教育在内的消费者市场作为主攻方向之一。

自2015年5月产品在京东众筹平台上首发至今快一年时间,人智科技团队在市场实操的摸爬滚打里,悟得一个规律:儿童娱乐教育,是机器人产品市场化时常常遇到的“坑”。

“在儿童市场里,机器人有个常规的同伴竞争者――玩具,很多机器人产品做到最后很难界定是机器人还是玩具。”夏志敏开诚布公地说,如果是玩具定位,就要面对价格竞争,另外的一个竞争要点是内容。现实的市场情况是,机器人在儿童娱乐教育市场里,能解决友好度的问题――人机交互体验不错,但是不能解决用户的痛点需求。

正是基于这样的市场反馈,人智科技调整了产品市场化的重心,专攻B2B市场。当市面上涌现出许多同类型的陪伴机器人,甚至连宣传的功能都很类似时,人智科技的Roby-Mini专攻智能医疗服务机器人市场。

不仅如此,Roby-Mini希望能通过医疗机器人撬动和整合智能医疗服务产业链。夏志敏介绍,人智推出的医疗机器人解决方案是站在市场需求和用户体验的角度,来架构医养平台的相关资源。

一方面,人智与和润集团签署千万级股权投资协议,把人智机器人技术同和润集团长期积累的医疗资源相结合,未来在产品研发、在线医院及智能医疗市场上双方都将进一步紧密合作,近期阶段性的成果将是医疗服务机器人解决方案的落地及建立第一个以机器人为核心的智慧医疗社区。

另一方面,人智与斗斗星科技合作,并战略性地将其旗下的医朵云医养平台嵌入Mini+平台,这可以为人智提供线上远程医疗的云技术平台,实现智能硬件与软件的结合。值得注意的是,人智的合作方斗斗星科技是一家以互联网医疗及云计算为主要业务的新型科技公司,也是一家具有处方资质的互联网医疗平台,这一合作可以解读为双方在“家庭智慧医疗”这一板块上埋下的伏笔。

在人智牵头的这个“人工智能医养产业联盟”的合作伙伴名单上,还有诸如武汉金豆公司(医疗大数据系统服务供应商)、上海奥普生物医药公司(即时检测试剂与仪器等“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POCT解决方案提供商)等,而且名单会越来越长,当然这种产业链垂直整合的业务模式和商业模式,也还在摸索之中。

B2B市场的热情

从机器人产品及解决方案的应用场景看,人智科技的产品可以分为三类:Roby-Mini突出家用式B2B服务;Roby-Eva商用型机器人,应用于餐饮、银行等各行业的迎宾,机器人除了交互,还有运动底盘、室内导航等功能;Roby-Eva更大的升级版Roby-Genius“巨灵”是无人式的专业大型自动设备,比如扫地车、无人班车、喷雾车等(售价50万元以上)。

人智科技在机器人产品的内部系统上,也进行架构升级,把原先的三大系统的底层设计打通,提出RobyOS的概念。夏志敏介绍,RobyOS可以固化到定制的芯片盒里,人智科技与芯片厂商马威尔(Ma rvell)、英特尔等都有合作。人智科技公司在机器人产品架构上的这一变化,使得机器人业务“向上发展有盈利空间,向下发展有无限可能”。

夏志敏介绍,Mini、Eva、Genius都是RobyOS上的基础应用模块,每个应用是个人,更丰富的应用场景就仿佛是机器人星球上不同的机器人种,机器人“星球”也是人智科技公司投资人乐博资本杨宁提出的概念。

自华中科技大学博士毕业后,夏志敏连续创业,在军工行业打拼过,也在灵猫网摸爬滚打好几年,主攻机器人控制部件业务,这一站创业人智科技,夏志敏选择了人工智能。创办灵猫网(工业总线的一级商)使得人智科技在工业系统的集成和开发上具有产业和资源优势。

与去年希望先在B2C市场发力、获得规模用户的思路不同,今年人智科技调高了对B2B市场的预期,夏志敏透露希望今年B2B做到一万台左右的销量。团队尤其对“巨灵”这个内测中的产品线热情顿高。

夏志敏介绍,“巨灵”已经完成了产品原型,在邀请种子客户做产品的宣传推广和测试使用。“巨灵”的应用场景之一,在有人的环境下,自动进行场地的清洁,比如一个1000平方米的场地,一周清扫三次,期间设备自行充电。

市面上也有类似“巨灵”的无人式专业大型设备,有激光传感器、移动式、动态建立地图做行走地道等功能,据夏志敏介绍,这样的机器人价格是30万元,加上一条手臂大概增加10到20万元,整体价格在60万元上下,这种“高大上”的定位极大程度上影响到这类机器人的普及化。人智科技的“巨灵”希望能解决的一个主要问题,包括多路传感器如何更高效安全的集成、如何在系统中实现集成成本更低。

他介绍,在机器人产品的研发投入上,到目前为止,这几款机器人的研发和试产投入已经超过几千万元,距离产品化还需要继续投入。

智能医疗市场调研第3篇

[关键词] 医疗健康;App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 F12 [文献标识码] B

一、绪论

近几年来IT行业发展迅速,人们日益体会到移动设备在日常生活中带来的方便和益处,随着人们对移动设备的推广和使用,IT行业逐渐地发展成熟,IT技术逐渐地渗透到医疗卫生事业中的各个领域,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应用,各个行业的App也随之应运而生,医疗App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至今医疗App的大体框架已基本形成。

在国外医疗健康类的App的发展已经相当成熟,据皮尤网络和美国生活项目调查显示部分智能手机用户都安装了一款有关健康类的App应用,并且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于2011年将医疗健康类的App纳入了管制范围,而对于国内刚兴起的医疗健康类App的管制,中国政府有望跟进[1]。

国内医疗App的发展正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发展势头比较好的App应用软件如丁香园、快速问医生、好大夫在线等,这些较为知名的健康类App凭借着对国内市场的准确定位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不同的健康类App主要的运营方向也不尽相同,市场上的医疗健康类App提供的功能以医疗查询、疾病查询、就医信息、症状自查居多,这些功能极大的方便了患者就医以及自身的保健。但随着App的广泛使用,医疗健康类App出现的问题也层出不穷,而本文正是对此类App如何去更好的应用以及应用中产生的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希望通过对医疗健康类APP应用的研究和分析让更多人了解医疗健康类APP应用,为医疗APP市场分析人员提供可靠的分析方向,进而满足医疗卫生中多元化的需求。

二、医疗健康类App在国内出现的问题

1.医疗App市场鱼龙混杂,缺乏科学合理的评判标准[2]

虽然现在患者能够通过移动App接受一些治疗方案,但是这些治疗方案是否真的能使患者康复,这还是一个问题。在过去的几年里各种健康咨询与简单问诊类的App层出不穷、他们有的通过网络的回复、图片等方式对患者进行诊断,一方面从手机输入症状,患者所描述的信息可能并不完整而且他们所描述的信息有可能并不准确。另一方面通过手机问诊时医患之间并没有彼此之间的信任。而这两方面的根本原因就是相关部门对医疗APP的审核缺乏科学合理的评判标准。

2.医疗App行业应用发展环境并不规范

目前国内医疗App并没有像美国一样将医疗健康类的App纳入国家的监管范围,并且国内的医疗行业并没有完全的开放,大多数的医院并不愿意共享患者和医生的私人信息,以致各地的App厂商与卫生机构的合作仅仅局限于地方区域。

3.医疗健康类App应用具有局限性

目前手机App应用功能普遍都有“手机问诊”类功能,通过手机问诊但能否做到确诊还需要作进一步的检查,因为手机用户的所描述的一些症状可能只是“标准化”的症状,而在医学上一些细微的差异都可能是不同症状引起的[3]。除此之外医疗健康类App使用的对象范围具有局限性。目前医疗健康类的App使用人群一般为青年人,老年人使用甚少,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一方面是老年人患病的症状可能是由多种疾病引起的,使用“手机问诊”功能造成误诊的几率远大于青年人,另一方面智能手机的使用在中国起步较晚,老年人对智能手机的使用并不太熟悉。

4.医疗App应用中的数据的质量和真实性无法保证

医疗健康类的App并没有纳入政府的监管,当使用医疗健康类App对我们的健康造成损害时并不能通过法律途径进行有效的维权。对于医疗健康研究模糊的领域,一些健康类的App谎称一些食物或保健品能够预防某些疾病,更有甚的是现在医疗App很多疑难解答来自于一些普通网站的搜索,其解答的内容良莠不齐,可信度很低。

三、App应用分析

1.医疗健康类App并不能替代常规的就诊

医疗App中的就诊咨询服务只能帮助患者了解大概的病情,对于疾病的确诊与治疗还需要去医院就医,因为对于现今App的功能还无法对患者进行临床测验,只能通过患者的描述提供诊疗方案,但患者的描述往往是不全面、不科学的。特别是对于老年人和急诊病患者更要慎重的使用App中的“手机问诊”服务。

2.移动数据库的建立可使App更加“智能化”

近些年来,由于一些医疗App误诊的事件,使医疗健康类App在人们心中的形象大打折扣,而促使这些事件发生的原因有很多,如患者对自己的病症描述不清,患者的病症是由多种疾病的并发症引起的,但从App本身来说,它对患者的“诊治”太过“标准化”,对于一些个体化的差异的诊治不够“智能”。而如何才能使App的诊治更加“智能”呢?可以通过建立一个移动病情数据库,通过以往手机App用户的问诊,积累一些常见疾病的数据资料,当再次有这样的患者询问时便可以从以往积累的“经验”中向患者提供有效的治疗方案。

3.医生信用评价体系的建立可更好的促进App的发展[4]

如今App的市场鱼龙混杂,支撑App的医生团队更是数不胜数,在这样的环境下唯有建立一个医生信用评价体系才能使医疗App体制更加的完善,就像“淘宝”中买家买到商品后对卖家商品的评价一样,通过“好评”建立卖家的信用级数,通过这样的体系从而使医疗健康类App更好更快的发展。

四、结论与展望

首先,医疗APP终究是为人们的医疗健康服务的工具,它终究不能代替医院医疗中的全部工作,只有协调好医务人员、患者、移动健康类APP三者之间的关系才能更好的发挥医疗健康类APP在医疗中的作用。其次,技术的发展始终要以人为本,而脱离人们的需求去谈技术的开发是不符合实际的,也是不现实的。医疗健康类APP也是如此,它的开发离不开人们的需求,人们的需求是开发的原因和动力。医疗App使医疗资源得到了更加公平合理的分配,从而使我们通过医疗健康类App得到更多的医疗资源。未来的App通过建立一个良好的医生信用体系使患者使用移动App终端便可得到不同级别的医疗服务,并且未来的App趋向于“智能化”它不仅可以作为医生传输信息的工具,而且可以通过检索移动数据库进行“智能”的分析与判断,给患者一个合理有效的诊疗方案。

[参 考 文 献]

[1]五大趋势预测[J].中国信息界(e医疗),2013(12):49-51

[2]刘砚青.“掌上医生”只赚吆喝不赚钱[J].中国经济周刊,2013(35):70-71

智能医疗市场调研第4篇

2004年,苹果公司召集1000多名内部员工组成团队开始研发名称为“Project Purple”的机密项目。2007年1月9日,史蒂夫·乔布斯在Macworld大会上向公众正式介绍了第一代iPhone智能手机。iPhone手机凭借其优秀的工业设计和软件优化,实现了顺畅的触摸界面体验,吸引了众多用户。随着2010年1月27日史蒂夫·乔布斯最新设计的iPad,软件开发公司和用户们逐渐意识到,苹果设备可以应用在更多的专业领域中。凭借大量专业医用软件,iPhone与iPad已经迈步踏入医疗领域。

发烫的苹果

2008年7月开放的App Store设置了较低的门槛和完善的管理模式,也让更多手机软件厂商愿意参与到最时尚的手机系统中。2009年,苹果公司App Store软件下载量达2.5亿次,占全球所有智能手机软件下载量的99.4%。虽然当时多数iPhone应用为游戏、娱乐、网络社交类,但iPhone和iOS系统仍然引领了手机应用的革命与发展。

根据国外专业的App Store统计网站148Apps.biz提供的历史数据,苹果App Store美国市场的软件数量由最初的3.7万款飙升至现在的超过72.2万款,并且软件增加的速度保持在4%左右的水平。苹果公司提出了完善的程序商店管理模式,成功的推广模式和用户反馈模式,并依靠App Store严格的质量审查,确保软件的高品质以满足甚至超出用户的需求。苹果App Store推出至今,一直享有“全球移动平台的第一大程序商店”的头衔。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开发者向苹果App Store市场提交程序的数量也在逐渐上升。今年5月,平均每日提交程序数量甚至逼近1000款。在今年9月12日的苹果会中,苹果公司CEO提姆·库克骄傲地介绍说,iPad市场占有率已经升至68%,全球91%的平板设备网络流量来自iPad。开发者对于苹果平台的热情和信心一定会随着不断增长的用户和苹果设备占有率而不断增强。

“来苏水味”苹果

2011年2月,美国《纽约时报》就曾对蓬勃发展的移动设备医疗应用领域进行了分析报道,截至2010年底,已有超过1.7万移动设备上的专业医疗应用软件。根据美国重点研究医疗IT发展的Health IT Now联盟的统计数据,2010年~

2011年,App Store中医疗类软件销售量上升了250%。移动产业的研究机构Research2Guidance研究员Ralf-Gordon Jahns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说:“面对‘智能手机逐渐成为医疗服务的工具’这一趋势,医疗服务提供方和消费者都欣然接受。移动产业在医疗领域的革命一触即发。”

根据148Apps.biz的数据,截至今年8月,苹果App Store美国市场中的医疗类和健康类程序总和有近3.3万,占App Store程序总量的4.48%,在非娱乐类程序中,其总数排在教育类、图书类、工具类、商务类之后的第五位。在苹果官方App Store中国市场中,医疗类应用也已有近万种。

根据美国《纽约时报》的预测,2015年使用移动医疗服务的用户将达到5亿人。以苹果iPhone、iPad等移动设备为首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在逐渐改变患者们的就诊习惯和医生们的工作方式。在以前,这些场景或许有些科幻:医生通过软件与特定的患者进行一对一的询问、答疑或指导;医生利用软件查询某一症状的可能疾病,获得疾病的检查方式和推荐的治疗方案;医生通过随身携带手机中的软件,随时查看患者的检查结果、治疗信息。现在,在线医生交流软件、疾病和药品查询软件、病案管理软件等智能移动平台软件已逐渐将这样的构想变为现实。

与电脑相比,移动设备更具便携性,可以随身携带;移动互联网的逐步发展也让移动设备可以随时随地获得网络资源。医疗行业与移动设备的结合将碰撞出新的火花。在今年8月举行的中国康体佳论坛中,围绕移动医疗应用,各创业公司与运营商代表们都表示,移动设备在医疗专业领域有巨大的价值。市场研究机构帕克斯公司(Parks Associates)预测,到2015年数字医疗技术和服务带来的收益将超过57亿美元。移动数字医疗吸引着众多开发者。《南方都市报》近期公布的数据显示:在中国,正在开发医疗应用的公司已经有500家~600家。若以每家公司20人计算,该领域的从业者已达上万人。

虽然医疗应用的创业热情高涨,但目前在苹果App Store中国市场内的付费软件、免费软件排名前200榜单中,供医生使用的专业医用软件均不到1/3。为数不多的医疗类应用也大多都围绕药物查询、疾病查询等功能,而真正需要深度专业支撑的医患沟通软件、患者病历管理软件、医学教育和继续教育软件却寥寥无几。

软件与医生的距离有多远

为了获得目前国内专业医疗软件的用户情况和用户感受,在筹划这期专题的同期,《e医疗》在丁香园网站进行了一次针对医生和医务工作者的线上调查。参与调查的医用软件用户包含全国不同地区、不同年龄阶层和不同年资的各科室医生和少数其他医务人员。

智能医疗市场调研第5篇

站在海扶总部大楼一层的展厅,王智彪对着一台样机跟《创业家》记者讲起海扶的技术原理。展厅两侧的墙面上,一面挂满各种奖章(含医疗器械行业的最高奖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另一面挂满政府官员前来参观的照片。个子不高、表情鲜活的王智彪已经对这种讲解很娴熟了。

王智彪毕生引以为豪的海扶超声聚焦刀,声称不用开刀,医生只需在电脑前点点鼠标,即能让骨肿瘤、肝肿瘤、软组织肿瘤、乳腺肿瘤等恶性肿瘤和子宫肌瘤等良性肿瘤“点到病除”,其中有被这一技术治疗的骨肿瘤病人成功存活了十年。

凭借这一创新,王智彪荣誉加身:重庆医科大学医学超声工程研究所(国家科技部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所长,数字医疗器械领域唯一获批的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超声医疗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重庆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院长,全国政协委员。

然而王智彪的这些荣誉和海扶声称的治疗奇迹并不能掩盖其市场上的窘境。近年来恶性肿瘤在我国居民死亡原因中的占比逐年提升,成为我国居民第一大死亡病因。据全国卫生服务调查的资料,从1993年到2005年我国恶性肿瘤患者增长了115.5%。我国目前每年新增恶性肿瘤患者160万左右,恶性肿瘤总患病人数为450万左右。

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在肿瘤治疗方法中,主要依靠肿瘤介入化疗、肿瘤射频消融、放射性粒子植入等医疗设备,按每种设备终端价格100万元估算,单单这三种产品的潜在市场就高达140亿元左右。

市场不可谓不大。但自1999年产品上市,直到2006年,海扶年营收一直维持在2000万元上下,几乎没什么增长。甚至到2009年,海扶当年才卖出6台设备。而比海扶创立稍早的和佳股份(1996年创办)2011年10月在创业板上市,同样打肿瘤治疗的招牌,其自主研发的肿瘤微创治疗设备(也用到超声聚焦原理)2008年到2011年的销售额分别为0.6988亿元、1.03亿元、1.54亿元和1.95亿元,而这还仅占和佳股份营收的一半不到。

海扶的问题出在哪里?

资本之痛

与资本第一次如梦魇般的合作让王智彪团队留下心理阴影。

“我们觉得我们是搞科学研究的,需要引进管理,这个非常明确。”海扶副总经理白晋说。

自1999年3月海扶超声聚焦刀拿到国家药监局医疗器械注册证不久,在重庆市政府的撮合下,急需科技题材提振股价的深圳华侨城集团(下称华侨城)投资海扶3000万元,占60%股份。之前,海扶的大股东是重庆医科大学、二附院旗下的风险投资公司,占88.89%的股份,研发团队占11.11%。“华侨城进来叫增资扩股,(稀释后)我们的团队只有3.89%的股份。”白晋说。刚开始研发团队不乐意,王智彪最终以“只有引进华侨城才能把蛋糕做大”的理由把团队说服。

1999年6月4日,双方签署合作协议,距海扶成功拿到注册证不足3个月。华侨城派来一位常务副总、一位财务总监与王智彪共同组成经营管理委员会。然而,蜜月期很快过去,矛盾来了。华侨城希望将基础研究及临床研究退还给学校及医院,公司专注器械的生产及销售,这样可以节省大笔开支。王智彪觉得这无异于杀鸡取卵,因为操作海扶机器的医生还没有培养成熟,临床方案也还需不断完善,如果此时砍掉基础研究及临床研究,对生产、销售的打击是毁灭性的。

当动物实验所需的照相机都不被允许购买时,双方矛盾彻底激化。华侨城决定免去王智彪总经理职位,改做首席科学家,华侨城新派总经理。当时的董事长对王智彪说,你就做首席科学家,你说话算数,总经理听你的。“那时候彻底理解什么叫资本说话了。”白晋说。当董事会向全体职工宣布这个消息时,意想不到的局面发生了,海扶十几人的核心技术团队现场集体辞职。

最终,在媒人重庆市政府的调解下,双方达成了和解:海扶积极协助华侨城尽快全额撤资;此事不见诸新闻媒体,不诉诸法律。

当时,华侨城投入的3000万元已花了600万元,这需要原股东承担。最理想的做法是,由重庆医科大学直接把钱还给华侨城,接着变更公司注册股东即可。重庆医科大学的校长觉得如此操作没有问题,代表学校签了协议,但拿到校领导层讨论时,有不同意见,“王智彪不是能吗,那就让他们自己去买吧”。意见难统一,海扶召开股东大会,另外两家股东看到华侨城走了,海扶风险太大,都不愿意接。于是,以会议纪要的形式同意王智彪团队接盘。王智彪、白晋等只好找朋友东拼西凑把钱凑齐,在限期的最后一天打到华侨城的账上。

但很快其他机构股东看到海扶依然在销售、拿国家奖,反悔了。“(2000年)三四月海扶再起来的时候,股东会就不签字了,就希望600万元拿来三家分……这个事折腾了一两年,海扶还是黑户口,没有注册,不能年审。”白晋说。直到2002年,在重庆市一个副市长的干预下,海扶才在华侨城退出后,真正完成了公司股东变更注册。经此波折,王智彪团队成了海扶真正的大股东,不过他们也耽误了3年多市场试错的时间。

市场软肋

技术不成熟,市场团队又不够强悍,何谈高成长?

当王智彪团队成为海扶真正的主人后,他们独自面对市场的考验。

拿证之前,从第一例骨肿瘤临床研究起,1年多的时间,海扶团队相继尝试了骨肿瘤、肝肿瘤、软组织肿瘤、乳腺肿瘤等多种病症,在药监局的指导下共做了96例临床研究,海扶获批的适应症也只有上述4种。

拿证当年,307医院慕名找上门来,购买了第一台海扶的产品。海扶将目标市场定位在三甲医院和肿瘤专科医院,307医院外,还有301医院、上海肿瘤医院、广州肿瘤医院等多家医院购买了海扶的产品。

随后两三年,国内接连有七八家公司拿到了同样的注册证。在海扶人看来,真正能够做到超声消融的,只有海扶,那些跟着拿证的企业,只是盗用了海扶技术的名头,实际上是热疗。“这个技术,正因为它新,专家不多,很多人很难判断和认识,所以把它们也划为了超声消融。”白晋说。

这些拿证的公司,其中最知名的叫北京源德生物医学工程有限公司,是纳斯达克上市公司中国医疗技术公司下属子公司,GE曾参股该公司,后退出。现在源德已基本放弃这一技术。随着监管的日益严格,原拿证企业中的一半已没能再拿到注册证。

在海扶眼中,别人是热疗,在别人眼中,海扶同样也是热疗。当听到海扶技术原理时,一位曾把热疗技术带入国内的业界专家脱出而出的第一句就是,“那不就是热疗吗?早就有了,是种辅助治疗手段。”在他看来,如果海扶真如自己说的那么独特,为什么不去权威医学杂志发论文。

其实王智彪一直在努力。他不但把设备卖到了牛津大学丘吉尔医院,希望借此抢占学术制高点,海扶还将一些临床数据发表在国际超声杂志上,并于2001年主办了第一届超声治疗的国际峰会,2010年再次主办超声治疗临床峰会。

申银万国证券针对和佳股份写的一份分析报告中提到,肿瘤微创介入治疗是未来发展趋势,但现今还不够成熟,尚在探索开拓阶段,以辅助治疗为主。

面对同样的市场,同样“技术不成熟”但为何海扶的市场增长远不如和佳股份?

白晋认为,首先,比起新技术,医生更倾向于选择成熟的技术。“使用海扶产品的医生都需要到海扶公司培训半个月或一个月,之后根据实际情况,海扶再决定是否派出医生到现场支持。”白晋说。

其次,由于乳腺肿瘤、肝肿瘤等恶性肿瘤形成机理不一,海扶的治疗方案在不同医院的治疗效果不同。“恶性肿瘤消除99%,结果可能都是失败的。如果要完全消完,就涉及很多方面的问题。” 二附院的一位医生告诉《创业家》记者,他曾与同行做过一次对比,来自其他医院的海扶中心的临床数据远没有二附院的好。但他也深知,因为二附院与海扶的关系,其数据没有足够的公信力。

再次,海扶市场团队不够强悍和产品单一。不同于科技团队的铁板一块,市场负责人一直在变动,现在负责市场的海扶总经理蒋钢之前有丰富的财务方面的工作经验,2009年才加入海扶。在《创业家》记者采访过程中,还听到海扶的销售骨干要离职的消息。海扶2011年员工数约450人,销售团队100人,占总员工数22.2%,其官网列出的医院客户数仅十来家。而和佳股份2011年6月拥有销售人员271人,占总员工数的45%,其肿瘤微创介入治疗方案已覆盖39家三级医院和95家二级医院。

规模成长悬疑

终于找到了一个可放量的市场,海扶能用多快的速度去收割呢?

市场的停滞不前,使得2006年开始王智彪把目光锁定在子宫肌瘤治疗上。“海扶为什么现在主推子宫肌瘤?从医生角度,操作相对要简单一点,临床使用和推广相对更容易。” 二附院的一位医生说,如此,对医院的要求降低,市立医院、县级医院可以做,省、市、县的妇幼保健院也都可以做。较低使用门槛意味着规模化增长可期。

起初海扶技术团队并不愿放弃已进行了近10年的恶性肿瘤研究,战略性地全面转到子宫肌瘤治疗领域。王智彪再一次说服了他们:先把一个疾病真正突破,做规范,能够被医学临床所接受,然后再去突破乳腺肿瘤、肝肿瘤等更难的病症,并不是完全放弃。

2006年转型后,海扶很快在2007年得到一家新加坡公司的7000多万元投资(占股20%),公司估值约3亿元,一度准备上市。2009年海扶卖出6台设备,2010年12台,2012年17台(营收约1亿元),每年都保持了30%以上的增长。“从这几年情况来看,这个策略是对的。”白晋说,这几年来自子宫肌瘤治疗产品的销售在总营收中的比例见长,2011年已占到七成。

从今年起,超声消融无创治疗子宫肌瘤项目还被列入了科技部“十二五”支撑计划项目,妇科专家郎景和院士作为该项目的首席科学家,与全国29家医院一起研究和推动超声消融无创治疗子宫肌瘤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和推广。这些病人的资料数据将会全部传至世界卫生组织。海扶希望未来3年奠定其在子宫肌瘤治疗上的优势地位。

“这几年我们在分析、总结,一个原始创新的产业,到底应该有哪些环节和内容。”王智彪说。在海扶的产学研用体系中,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是海扶公司的基础研究中心,二附院是海扶的临床中心,医生既属于医院也为海扶所用。“三块牌子,一套人马。”白晋说。“王老师是董事长、院长、总指挥,只有在机构、人员上有保证,才能保证方向上的不偏移。”

2009年前,海扶总共从各种国家科研经费中争取到近2000万元的支持,2009年后,这个扶持力度更大了。而依托政府支持一路成长的海扶也不忘感激,在海扶原“产学研用”这一成长模式前,加上了一个“政”字。

2010年,某国家领导人到访海扶,促使了海扶医院的诞生。医院挨着海扶的办公楼,由海扶研发大楼改建而成。海扶打算把它作为市场样板和医生培训基地。“如果我们没有一支掌握海扶超声聚焦刀的医生,我们怎么去做推广呢?”蒋钢说。2012年的两会,作为全国政协委员的王智彪再次提案,希望国家加大对原始创新的支持,之前他经常来北京,到全国医保协会走动,希望将海扶超声聚焦刀治疗纳入全国医保。

蒋刚认为国家就应该多支持像海扶这样的原创型公司,“在争取国家支持的时候,我们心理状态很好。”2011年,海扶参与瓜分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大约5亿元的“重大科学仪器”项目经费。

靠市场赢还是政府赢?

《创业家》之前报道过的中星微公司也身兼二职:既要对部级半导体工程—星光中国芯工程负责,又要为财报业绩负责,但其创始人主要的精力是做研发而不是赢利。结果中星微营收2010年不到1亿美元,而快速响应市场,专为山寨机提供解决方案的联发科营收却做到50亿美元。

海扶前传

1988年,在母校重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本组文章其他地方提到该院统称二附院)做了5年妇产科医生的王智彪经过3次冲刺,终于考上了本校的研究生。他选的研究课题是“B超超声剂量对胎儿的影响”。那时,B超刚在国内医院流行开,他想知道超声剂量足够大时,是否会终止早孕。因为和计划生育沾边,这个课题在1991年得到了第一笔政府资助,1万块钱,来自四川省计生委。

1992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到重庆医科大学考察,发现了王智彪的课题,觉得有创新,于1993年给了3万元项目资助。当年,王智彪观测到超声对老鼠胚胎发育有中止效应。很快,钱花完了,执著的王智彪为把研究进行下去,向一家企业借起了高利贷,本金10万元,年利率22%。转机发生在1996年,王智彪的课题组争取到科技部九五攻关课题200万元经费。在整个九五攻关课题中,只有900万元用于支持医疗器械的研发,当时的竞争对手有清华、北大。随后,重庆市科委为此课题配套200万元,不久,课题组又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争取到了70万元的支持。

有了470万元,课题组还掉了之前的欠账。王智彪也有了更大胆的设想:既然超声能够终止胚胎发育,那能否终止肿瘤细胞发育?为验证这个设想,王智彪的哥哥王芷龙及义务帮忙的技术人员全职加入课题组。

他们把附近菜场的猪肉、牛肝带回了实验室,在它们身上实验并不断调试机器。起初并不顺利,没有实现他们想要的消融效果。直到某天,一个意外的改进,在一头猪身上出现了他们所期待的全部效果。那头猪也因此被他们郑重地埋在学校的一棵树下。

1997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对王的课题组进行中期评估,认可了课题组从“超声终止早孕研究”到“超声终止肿瘤发育”研究方向的转变。

1997年年底,二附院一员工家属的亲戚患骨肿瘤,不愿截肢并已放弃治疗,得知课题组在研究肿瘤治疗时,希望尝试。尽管已进行过动物实验、人体离体实验,但课题组并未就临床问题做更多思考,也没向国家药监局申报。面对突然而至的机会,课题组决定冒险一试。

“当天晚上我没睡着,王老师也没有睡着,他给我打电话说,‘白晋,反对的人告诉我,(这)有可能要坐牢。’我心里很难受,但也只能这样走下去,尽可能做好术前工作。”海扶副总经理白晋说。

为降低风险,课题组向二附院领导打了报告。院里特意为此组织了会诊,重庆市卫生局也一路绿灯,特批10例临床研究,并连夜将批文送到王智彪的手中。手术在1997年12月10日上午举行。由于设备在学校,距离医院半小时车程,为防止意外,二附院开了三辆救护车到学校楼下,麻醉科、心内科等多个科室负责人全部到场,随时候命。当监视屏上出现第一个灰度变化时(手术有成效),课题组成员激动万分。

但直到那时,王智彪的课题组还没有想到要成立一家公司,推广这一技术。对于课题组而言,他们的使命是对国家经费负责。课题组要完成的目标是两台中试转化产品。

“实事求是地讲,我们当时不知道什么是中试转化产品,以为做出来两台设备就叫中试转化产品。”1998年,经人提醒,王智彪才知道中试转化产品必须以企业名义申请。

智能医疗市场调研第6篇

关键词:物联网;高职;专业建设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33-7637-02

1 发展物联网技术的背景

“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物联网的应用,并将把物联网部署在在智能电网、智能交通、智能物流、智能家居、环境与安全检测等领域。

“湖北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中也提到,要加强“三网融合”的研发和下一代互联网的发展。对物联网的核心关键技术要进一步突破,扩大物联网的推广应用和相关产业发展。

“武汉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指出,培育物联网、云计算、三网融合、网络增值服务等新型产业。到2015年,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产值要达到1600亿元。使用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来实施智能交通、智能电网、智能安防设施、智能环境监测、数字化医疗等物联网示范工程。实现车联网全覆盖。

“孝感市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中关于“物联网”推进工程规划如下:推进以二维条码和RFID技术应用为主要特征的“物联网”发展。大力推进二维条码和RFID技术在工业生产和物流各个环节的融合渗透。把握二维条码、RFID技术、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国家和省有关部门支持下,建设区域性现代物流公共信息中心和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形成“物联网”的基础。

武汉城市圈中的黄冈市、咸宁市进入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3年度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智慧城市是通过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来促进城市的信息化和智能化。

因此,从国家到湖北省,再到武汉城市圈的成员城市,都在积极的推进物联网产业的发展,产业的发展则引发人才紧缺的问题,而这正是高校要完成的重要任务,特别是作为直接服务于市场经济的高职院校,更是首当其冲。

2 武汉城市圈高职院校开设物联网专业的基础

通过对物联网技术的分析,我们知道其实物联网并不是一个全新的技术,它所覆盖的很多技术,比如传感器技术、RFID技术、无线技术等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有了一定基础,而它所对应的专业为计算机网络技术、电子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软件技术等,通过调查,武汉城市圈共有46所高职院校,其中开设有应用电子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和软件技术的学校有42所。可以看出,绝大多数的高职院校都开有物联网相关的专业,在这42所学校中开设1个相近专业的有10所学校,开设2个相近专业的有12所学校,开设有3个相近专业的有13所学校,开设4个相近专业的有7所学校,也就是说在至少有20所院校开设有3个物联网相关专业,因此武汉城市圈有开设物联网专业的基础,并且有很多物联网相近专业也经过了很多年的建设和发展,有着丰富的专业建设基础。

专业建设离不开高质量的师资队伍,师资问题可以通过二个办法来解决,一是引入外援,新招收高质量的物联网专业人才;二是内部转换,从已有前面所提到这些物联网相近专业中选取部分教师转入本专业来,因为这部分教师都具备自己专业的知识和技能,稍加培训就能转入物联网专业的教学中来。在实践实训条件建设方面,也可从以上其他专业借用,比如像网络工程实训室、无线传感实训室、电子实训室等,等专业建设起步后再建设自己的物联网专业实训室。

3 物联网产业人才需求

物联网是由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三个层次组成,其中涉及到应用层的技术包括信息管理、业务分析管理等系统;网络层则包括各种网关和接入网络以及不同架构网的融合、云计算等;感知层的技术有传感器、二维码、RFID、多媒体设备等数据的采集和自构网络系统。因此,物联网的产业主要围绕系统集成、硬件和软件三个领域。现在的物联网企业也大多集中在传感节点、操作系统、数据库软件、中间件、应用软件和系统集成方面,特别是面向这些方面的研发、生产、服务等领域。

我们对相关企业进行了调研,主要涉及到的是从事系统集成,网络,智能控制系统及设备等研发、生产、服务的等企业。通过调研我们了解到,目前物联网产业初步形成,缺乏各层次的人才,而面向高职层次的需求是:物联网系统集成、安装调试、技术支持和营销人才。在未来的几年中,国家推动物联网的力量会越来越大,物联网的应用会被人们日益了解,这样会需要更多的物联网管理与维护、物联网应用系统的管理维护人才。

湖北省电子信息产业的高速、大规模发展造成了对相关人才的极大需求,尤其是高职高专层次的人才。在调查了物联网相关企业,了解到市场对物联网人才有着旺盛的需求,未来5年湖北省各行业对物联网人才主要集中在系统开发、集成、 RFID技术研发、嵌入式系统研发、网络技术,预计湖北未来5年每年需要2万以上,其中对高职人才需求量达到每年1万以上。

4 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4.1 培养目标

面向各级医院及医疗机构与社区医院,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知识、较强的实践能力,掌握智能医疗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与创新精神,具备智能医疗网组建与管理,智能医疗网络设备的售前与售后等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4.2 专业核心能力

具备维护数字化医院智能门诊系统,能对电子病历和电子处方等系统的运行进行管理,具备智能医疗网的组建和维护能力,能实现“区域医疗信息网络”和“医疗协作平台”智能化,将医疗服务进行延伸。

4.3 主要实践环节

公共卫生综合实训;网络管理与维护实训;网络设备配置实训;物联网组网实训;智能医疗应用实训。

4.4 就业方向

主要面向各级医院及医疗机构与社区医院、乡镇医院(卫生院)和智能医疗设备企业。

4.5 主干课程

公共卫生应急管理、医疗物联网平台、智能门诊管理、卫材与药品管理、智能医护管理(住院与病床管理)、病人随访与远程医疗、电子病历与动态健康档案管理

4.6 核心课程

M2M技术应用、RFID技术与高频技术、传感器与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GPS定位技术、网络设备配置调试与管理、云语言信息技术、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3G移动通信技术

5 总结

物联网是一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职院校作为培养较高素质劳动者的大本营, 应当建设好具有区域特色的物联网专业, 为整个物联网产业转入更多合格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宁焕生,张彦.RFID 与物联网射频、中间件、解析与服务[M].北京: 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

智能医疗市场调研第7篇

2010年9月刊

美国电子健康档案“有意义使用”评价规则

David Raths

美国卫生与公共服务部(HHS)有关电子健康档案“有意义使用”第一阶段规则制定完成前,医疗IT政策制定者已经将注意力转向“有意义使用”的第二阶段。在该阶段,“有意义使用”的评价标准是如何更好地提升对患者的管理,提高护理质量。和第一阶段出现的挑战一样,第二阶段面临的主要挑战是如何给医院制定符合“有意义使用”电子健康档案标准的时间表。

今年7月13日,美国医疗保险及医疗补助服务中心(CMS)正式了电子健康档案“有意义使用”第一阶段规则后,很多医疗机构的CIO如释重负,因为这已经比计划中的规则消减了很多条款。在第二阶段条款中,美国医疗保险及医疗补助服务中心明确表示期望医院在医疗信息交互(HIE)应用方面能够有所突破。由此可见,实现交互性规范成为美国医疗信息化未来发展的方向和趋势。

Healthcare Financial Management Magazine

2010年8月刊

有责任的护理

Keith D. Moore Dean C. Coddington

美国医疗改革法案后,“负责医疗机构(ACOs)”的概念在美国也盛行起来。“负责医疗机构”在美国医改法案中占据了显著的位置。无论最终“负责医疗机构”能否成为美国医疗行业的重要力量,医疗机构都不应该袖手旁观,等待会发生什么事情。在这个过程中,医疗机构犯的最大错误就是不采取积极的措施,否则将会被采取积极应对态度的医疗机构落在后面。对美国不同地区的不同医疗机构而言,要想发展成为“负责医疗机构”所采取的措施也会截然不同,一些医疗机构的发展步伐必然比另外一些要快。在决定采取哪种发展策略方面,医疗机构应该选定好目标市场、服务领域,找到能够改善患者护理的方法。

Managed Healthcare Executive

2010年9月刊

改善患者不理

Mari Edlin

美国很多药品服务管理公司正努力对患者购药的不理施加积极影响。位于密苏里州圣路易斯市的Express Scripts公司是美国三大药品服务管理公司之一,其首席执行官George Paz提出了“Consumerology”的概念。“长期以来,我们一直思考为什么患者在关心自己切身利益的事情面前也会非常不理性。为了找到答案,我们开始研究行为科学,并对患者不理性的行为有了深入了解。基于此,我们提出了‘Consumerology’的概念。”Express Scripts公司CEO George Paz表示。2010年4月份,Express Scripts公司宣布研究发现患者的不理使美国每年医疗行业的成本增加了1630亿美元。因此,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改善患者就医时的不理成为美国药品服务管理公司当前面临的重要任务。

Health Imaging&IT

2010年8月刊

整合之舞

Lisa Fratt

整合是一项棘手的业务。即使是世界上做得最成功的公司,也难免在整合方面存在着很多不理想的决策。在当今商业领域,整合和设备互操作性已经成为企业成功的关键,医疗行业也不例外。那些不能与医院IT系统实现互联的医疗设备公司很可能会在市场竞争中失败。此外,那些能够实现无缝连接的医疗设备在技术方面也将会获得进一步提升,以满足医疗机构和患者不断变化的需求。IT系统在医院设备整合中的确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不过,只是IT系统实现整合并不意味着整合的成功。如果一家医疗机构只强调IT系统的整合而没有考虑在此过程中其他的关键因素,如医疗设备之间的整合,那么该医疗机构的整合也是失败的。医疗设备厂商在推出新产品时,一般声称其产品能够和医院其他医疗设备实现无缝连接,以期望获得医院的青睐。

The British Journal of Healthcare Computing &Information Management

bjhcim.co.uk/

远程医疗帮助亚美尼亚防治早产儿失明

总部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亚美尼亚眼部护理项目(AECP)是于1992年由美籍亚美尼亚裔眼科医生Roger Ohanesian博士设立的,它是一个非赢利组织,主要为了帮助亚美尼亚人预防失明。近日,AECP研发出了一套远程医疗系统,它可以将美国眼科专家观点远程传给亚美尼亚眼科医生,同时还可以帮助培训亚美尼亚的眼科医生,以防治早产儿失明。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是一种眼部疾病,8~9个月早产儿发生几率很大,它会致使早产儿血管生长不正常,并蔓延至整个视网膜。在亚美尼亚,每年有500~600名早产儿会出现各种类型的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其中100~200名早产儿会失明。这正是AECP研发这套远程医疗系统的初衷。

eHealth Server

ehealthnews.eu/

欧洲药品自动化市场的发展潜力巨大

在欧洲,药品自动化市场正在经历一次井喷式增长。值得一提的是,尽管自动化系统在欧洲医院药房中已经非常流行,在零售药房市场自动化系统却受到冷落,因此它未来仍然有巨大的增长潜力。Frost & Sullivan咨询公司的一份最新分析报告指出,2009年药品自动化市场收入为15.14亿美元,到2016年,该市场收入将达到36.02亿美元。这份研究报告中指出的药品自动化系统主要包括处方药管理自动化系统、药品回收自动化系统以及配药自动化系统。

Hospital IT Europe

省略/default.asp

智能手机在医疗行业应用的利基市场

医疗保健市场研究出版商Kalorama Information公司最近的一份研究报告《Handhelds in Healthcare: The World Market for PDAs, Tablet PCs, Handheld Monitors & Scanners》指出,对于智能手机而言,医疗行业是一个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利基市场。利基市场是一个商业用语,主要是指虽然现在市场不大,不过产品进入这个市场后,有赢利的基础。这份研究报告介绍了现在医生使用智能手机和PDAs的情况,并指出了使智能手机占据医疗行业市场的方法和策略。据了解,2009年,PDAs和智能手机在医疗行业的应用价值大约为26亿美元。毋庸置疑,随着全球很多国家推进医疗改革步伐的加快,未来这一数字还将继续上涨。

Los Angeles Times

省略/features/health/

智能医疗市场调研第8篇

关键词:智能化;日本;社会系统;市场调查

日本富士经济股份有限公司从能源、交通、零售分销、安全和防灾、医疗保健等五大领域对日本国内的智能系统进行了研究。

该研究调查分析了社会系统中14个项目的市场及其智能化发展动向,并做出了预测。此外,还调查分析了构成社会系统的11种组件设备以及以社会系统为基础的4种服务的市场,并做出了预测。该研究的结果整理在《智能社会系统关联市场实际情况总调查2011》报告书中。报告书显示,在目前的社会系统中,通过使用ICT技术可使社会的智能化发展得以升级,并与其他系统和服务相联动。报告书中将装配蓄电池便可自主操作的系统定义为智能社会系统,以下简称为智能系统。

1 调查结果概要

由表1可见,2011年,日本五大领域14个项目的智能系统的市场同比上一年增加了2.4%,达到了938亿日元。日本一直致力于提高电力、交通、通信等领域的基础设施等级。虽然日本新的基础设施较少,但日本寄希望于在更新老化设备的同时,通过ICT技术将社会系统向智能化推进。特别是地震后,日本的电力系统极不稳定,日本更需要创建一个新的机制。此外,交通、安全和防灾、医疗等领域之间的合作,向智能化发展的解决方案也越来越具体。专家预测,到2020年,日本在智能系统的市场将是2010年的4.4倍,达到4 054亿日元,社会系统的智能化比例将由2011年的15.6%上升到2020年的43.3%。

2011年,日本的11种组件设备的市场同比上一年增加了29.0%,达到2 855亿日元。2020年之前,智能系统、服务将越来越普及,组件设备的市场也必将扩大。能源领域的智能电表、功率调节器以及交通领域的PHV、EV都将成为牵引市场扩大的主力军。

表2显示,2011年的日本服务市场同比上一年增加了2.4%,达到85亿日元。电力、通信和运输供应商都已触及该市场。各汽车和家电制造商不甘心止步于商品的销售,也打算亲自涉猎系统和服务研究。

2 应重视的市场

报告书中通过分析显示,智能系统、组件设备和服务是日本未来应当重视的主要市场。

(1) 智能系统。表3所列是交通领域中的智能系统市场发展动向。

(2) 组件设备。表4所列是能源领域中蓄电池的市场预测。

(3) 服务。表5所列是电动汽车共享服务市场预测。

智能医疗市场调研第9篇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chocho”为你整理了这篇运用智能化手段抗击新冠疫情调查报告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科技支撑数字赋能助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歼灭战

——牡丹江市运用智能化手段抗击新冠疫情调查报告

市委政研室调研组

新冠肺炎疫情是对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在这场大考中,我市因势而变、凭“智”出招,针对疫情防控工作中人员信息碎片化、人力运行成本高、快速反应能力不足等问题,把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数字化等新技术新手段作为疫情防控“作战力量”,着力在入境人员管控、小区防控排查、哨点远程监管、全员核酸检测、交通卡口管控、新冠病毒消杀等方面发挥了支撑保障作用,达到了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为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积累了经验。

借力大数据,以科技力量赋能疫情监测

明者防祸于未萌,智者图患于将来。为了做好疫情监测、信息排查等前瞻性基础性工作,基层单位借助大数据和区域链等信息化手段,从技术保障到外防布控,从卡口设防到内部排查,充分发挥数字技术对疫情防控的支撑作用,为疫情防控贡献了科技智慧和力量。

强化技术支撑,打造数字防控体系。为提高数字化疫情防控能力,牡丹江市联通公司全面启动防疫管理平台建设试点工作。依托省联通疫情防控监控平台,用好用活疫情防控指挥、隔离人员管理、排查人员管理、智慧社区、数字乡村、返乡管控六大功能,采用“一屏、一端、两码”形式,为科学决策提供一点看全疫情防控数据,一个平面指挥调度,一套流程贯穿省、市、区县(乡镇)、街道、社区(村屯)、网格、人七级管理服务体系,为基层工作者提供快捷录入、自动汇总、自动统计功能,为基层及百姓提供基层码采集上报、审核、汇总全流程服务,在全面防疫、科技防疫、精准防疫方面注入了“联通力量”。首批监控管理平台上线试运行以来,全市74个隔离点数据全部上传完毕,审核率达到100%,为全省防疫工作提供了样板。

巧用布控系统,筑牢外防输入防线。外防输入是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一环,为有效应对境外疫情输入,让疫情防控工作更科学、更精细、更智能,与黑龙江省测绘地理信息局共同研发了“绥芬河口岸入境人员疫情防控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利用“1个电脑后台管理端+9个手机操作端”的系统框架,建立起“宏观决策指挥+微观分工管控”全流程业务模式,为基层防控提供实时监控人员状态、动态更新数据信息、自动生成统计分析图、行踪轨迹全程可追溯等服务。在入境人员信息填报、人员分流、宾馆隔离、医院救治、康复观察、检验检测等各环节实现“无缝对接,闭环管控”,实现了对绥芬河口岸入境人员“从国门到家门”全流程闭环管控,切实筑牢了境外输入疫情防控阵地。

运用电子装备,守牢城市疫防大门。“卡口”是城市的大门,是阻挡群众与病毒之间接触的“隔离墙”。为了提高监管效率,牢牢守住城市大门,绥芬河市利用交警查缉布控系统,在入牡高速卡口和入绥卡口设置AB点布控,全程动态跟踪车辆运行信息,对车辆进行精准管控和重点排查,提高了对牡丹江市域外来返绥人员排查管控精准度。此外,绥芬河市还在进出城卡口设置了“警务通”信息管理系统,第一时间录入进城人员联系方式及所辖城镇信息,“快速、精准、全面”掌控来绥人员情况。对出城人员利用警务通核实身份,通过出入境记录比对,研判偷越边境嫌疑人员,实现了出入人员身份信息“双登记”“双核查”“双管控”。

开发智慧程序,打通区域排查梗阻。城区疫情防控普遍面临人员流动性大,摸排统计不及时等问题。为了有效应对返乡大学生和返乡务工人员两大高峰人群,做好返乡人员信息管理,阳明区、西安区联合盛世雪城公司研发了“城区防疫”APP小程序。返牡人员通过微信小程序搜索或扫描二维码,便可自主填报个人信息,每日两次健康打卡。小程序管理后台可直观监测“疫情地区返乡人员”,以“实时动态数据”加“智能图表”等可视化控件,方便直观的展示平台各项数据,为疫情防控指挥部提供决策参考。小程序为返牡人员提供了便利的报到途径,实现返牡人员居住地、返牡时间、来源地等关键信息的快速采集,有效缓解了疫情防控期间社区工作人员信息采集压力,提高了工作效率。

借助新科技,以智能手段推动智能管控

高手在民间,智慧在基层。为了提高区域管控针对性实效性,广大基层单位和人民群众积极发扬疫情防控“首创精神”,从行业到属地,从农村到社区,从核检到消杀,探索了创新务实、智能管用、便捷高效的防控招法,切实为疫情防控注入智能力量。

安装网络“千里眼”,扫清药店管控盲点。药店在疫情防控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哨点”作用,是排查风险人员的前沿阵地。市场监管部门针对部分药店存在的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创新智能化监管手段,在全市1130家营业药店全部安装使用“医药沃卫士”远程监控系统,对所辖药店实施视频监管,督促药店严格落实购药信息登记实时报告制度。建立市、县(区)、主责科室、基层所、管理员五级管理机制,明确跟踪监控检查事项、违规处理流程、规范执法用语等方面内容,同步推进人防技防“双管齐下”,不断向乡镇医院、村屯卫生所和农贸市场、冷链食品监管领域扩面、延伸。系统启用以来,对全市所有药店监控实现三轮“全覆盖”,发现存在问题药店128家,当场“喊话”责令当场整改101家,派员到现场责令停业整改27家。

启用空中“无人机”,构筑村屯立体防线。农村疫情防控是打赢疫情歼灭战的关键和重点,针对农村分布散、人口多、面积大、管理难等实际特点,穆棱市在做好地面防控工作的同时,充分利用无人机飞得高、看得远、巡得广等优势,开展边远村屯“空中”巡逻,“空中”宣传,“空中”管控。操作员用无人机配合村内喇叭同步播放疫情防控宣传语,同步从空中巡查人员聚集和防疫管理,发现地面有人员聚集、村民未戴口罩等情况,立即飞临上空并通过村喇叭提醒。疫情发生以来,通过无人机航拍发现11起农村人员聚集问题,第一时间通知村委会予以制止,通过借助科技手段实现了防疫空中、陆地相结合,有效补齐了短板漏洞,提高了防控效率。

推行掌上“云操作”,提高社区防控效能。针对社区人员密度高、流动大、管控难等实际问题,爱民区利用手机微信客户端推出防疫“云见面”“云播报”“云填报”系统,街道党工委书记亲自上阵录制上传防疫视频,通过物业群、网格群及时将防疫政策、重点工作和对群众的呼吁与倡议传达至辖区每一个家庭、每一位居民,实现了与辖区居民群众“云见面”。开设防疫“云播报”线上互动栏目,针对返乡大学生和务工人员,研究制作《外地抵返牡人员网格化排查问卷》网络链接,设计简单易懂的排查问题,引导返乡人员通过手机自行开展“云填报”,及时准确采集辖区内抵返人员和外地人员信息,此举不仅提高了排查效率,更降低了逐门入户排查带来的风险,做到了省时省力、安全高效。

搭建户外“直播间”,全程护航核酸检测。全员核酸检测既需要缜密的方案指导更需要有力的科技支撑。今年1月14日、15日林口县按照市委决策部署开展全民核酸检测,为降低人员聚集带来交叉感染风险,牡丹江市公安交警支队抽调精干警力携带专业设备到林口县开展支援。当天凌晨3点,在10个指定核酸检测点安装无线传输4G监控球,将核酸检测点视频画面实时传输到指挥车,实时调整现场警力、现场工作人员,分流被检测人群到就近检测点检测。同时,在人员较多的检测点还出动无人机,利用高空喊话、拍摄的功能,协助县防指进一步协调应急处理能力,极大地提高了公安机关现场管控质量,确保了全民核酸检测现场秩序井然,林口县仅用不到两天时间就完成了城区69522人核酸检测采样工作。

联合研发“新武器”,着力破解消杀难题。低温环境病毒消杀一直是困扰东北高寒地区疫情防控的难题。为有效破解难题,市委主要领导亲自安排部署,积极与中科院院士、哈工大教授马军院士团队和邓忠全院士团队、哈电集团等对接,争取国家和省疾控中心支持。经过国家疾控中心施晓明、张流波等专家几十种配方尝试,成功研制出全季使用消毒剂。经测试该产品在-60℃低温环境下能够有效杀毒,填补了世界低温消毒产品的空白,可广泛应用于极寒低温条件下口岸集装箱及进口商品消毒作业,极大提高疫情消杀效果和口岸通关过货效率,并且牡丹江鑫兴化工有限公司也成功争取为生产试点企业。目前,该产品已经在绥芬河口岸投入使用,鑫兴化工不仅为省内哈尔滨、望奎等地生产消毒剂280吨,还无偿捐助哈尔滨开发区、呼兰区等地和省直机关事务管理局32吨。

借势信息化,以线上诊疗推进智慧服务

问题引发探究,困难催生创新。为了有效应对疫情期间院感防控与患者“看病难”之间的矛盾,全市卫生健康系统以“智慧医疗”为引领,加大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的运用力度,通过在线预约、远程诊疗、智能覆盖,为群众就诊提供便利条件。

在线咨询,为群众提供更多医疗信息。为统筹做好“感控”和医疗服务工作,医疗主管部门积极组织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加入“黑龙江省互联网门诊平台”和“健康龙江服务平台”,通过微信公众号等形式开展免费“网上问诊”,运用互联网医疗平台,积极推广在线咨询服务。在“牡丹江卫生健康”微信公众号设立网上就医链接,鼓励各类别医师线上注册提供网上咨询服务。据统计,网络咨询平台开通以来,全市可提供互联网医疗服务的医疗机构共27家,在线医务人员达200余人,每天接受在线医疗健康咨询400多人次,100多名中医大夫响应号召公布咨询电话随时接听市民在线疫情防控咨询。

预约诊疗,为患者开通更快诊疗渠道。为了方便患者就医,各医疗单位全面落实网络预约诊疗制度,将医院窗口延伸到网络平台,实行实名制预约、分时段就诊。全部11家三级医院门诊普通号源已全部开放预约,17家二级医院开展了预约诊疗工作,专家号源开放预约率达到了100%。同时,将流行病学调查表嵌入预约诊疗程序中,就诊患者通过医院微信公众号、官方网站、健康龙江平台、支付宝生活号以及医院预约电话等直接预约临床科室、核酸检测等服务。通过预约诊疗,患者不必在窗口、诊室、病房之间来回“转圈”,有效缩短患者在医院等待时间,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切断疫情传播途径。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