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能源节约市场分析优选九篇

时间:2023-11-29 11:10:29

能源节约市场分析

能源节约市场分析第1篇

关键词:SWOT理论;节约型营销;营销战略

中图分类号:F713.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17-0136-02

“建设节约型社会”是2005年中央提出的从实际出发的工程。“建设节约型社会,走循环经济道路”是我国各个层面都密切关注和重视的焦点。由此,节约型营销成为目前企业界研究的热门话题和行动方向。本文旨在分析企业进行节约型营销的内外部环境,探讨节约型营销的战略选择问题。

一、节约型营销概述

节约型营销是在能源消费日益紧张,能源危机白热化程度不断加深的形势下提出的。它是一种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新营销模式。节约型营销就是要在企业营销的各个阶段、各个方面,切实保护和合理利用各种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企业效益和社会效益。

我们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来理解节约型营销。首先,企业在营销活动中,既要充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实现企业利润目标,也要充分考虑资源的合理利用,避免和减少浪费。这是企业层次的目标。其次,企业在营销活动中,还要注意到对社会价值观、社会道德观的影响,倡导合理消费、适度消费、健康消费等符合社会发展方向的社会风气。这是社会层次的目标。再次,把前述二者结合起来,合理配置企业内部营销资源,促进营销活动的可持续性,进而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企业进行节约型营销的SWOT分析

(一)优势分析

(1)较强的营销战略规划能力。企业实施节约型营销的目的在于以最优的资源利用方式实现销售和利润的最大化。强有力的营销战略规划能力保证了营销计划的周密有效。企业在制定战略规划时,就在营销的各个阶段(包括产品开发设计、分销、促销等)体现着节约本质。战略规划和目标设定是可持续的,连续的,渐进的。(2)进行资源的优化整合。节约型营销的本质要求是实现资源的最优化整合,从而实现营销价值的最大化。企业通过组织和协调,把企业内部的各项资源进行优化。即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和市场需求对有关的资源进行重新配置,以突显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并寻求资源配置与客户需求的最佳结合点。企业作出的资源优化整合决不是简单的组合,组合只是实现1+1>2的效果,而企业整合后实现的是倍数和倍速增长效应。(3)拥有科学的成本观。成本是市场竞争的主要手段之一,具备了成本优势就有了市场制胜的利器。企业利润的两个来源,一是销售,一就是成本控制,只有实现销售和成本控制的和谐统一,企业才能够实现利润的最大化。企业对成本的控制不是简单的节约,而是以销售和利润为导向,让合理预算中的每一分钱都产生最大最优价值。

(二)劣势分析

(1)全员节约重视不够。企业管理人员具有明确的节能意识,在制定各项措施时把节约资源标准考虑在内,技术人员在设计产品时也注重节约,但在基层的生产、营销执行中却大打折扣。这主要是因为节约的利益驱动力还未传递到基层。节约不仅要让企业收益,还要让企业内部各个参与方都受益,这样才能真正把节约落到实处。(2)缺乏节能方面的知识,节能技术水平有限。企业有节能意识并努力体现在实践中,但对节能方面的知识还是知之甚少,且节能技术水平有限,更没有较完善的节能检测系统,企业员工缺少节能知识和实用技术的培训。我国企业在节能新材料的开发与使用、自动控制等方面与国外差距较大。要在短期内改善这些状况难度较大。(3)资金匮乏。R&D处于节约型营销中最基本的核心位置,它也是衡量技术资金投入的主要指标。我国实行以国家为主的科技开发投资体制,R&D经费重要投向从事纯技术研究的科研机构,除了少数大型企业的重点项目能得到国家部分投资外,绝大多数企业的R&D经费主要靠自筹和银行贷款。企业自筹经费有限,而银行往往也会出于降低信贷风险的考虑,不愿过多提供贷款。这就造成了企业进行相应的节能工艺、技术创新的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影响新产品的开发。

(三)机会分析

(1)进入新市场带来的销售良机。企业通过实施节约导向型营销,将其位置定在市场“空白点”,开发并销售目前市场上少有的节能产品,规避了竞争激烈的市场领域,开拓了新的市场,这势必会为企业带来销售良机。(2)竞争优势。相对竞争优势表明了企业能够胜过竞争者的能力。企业实施节约型营销,不仅在自身产品和服务上,突出了节能特点,而且在经营管理方面、技术开发方面、生产方面、市场营销方面都存在节约优势。这就体现出了企业与竞争对手的差异,势必能增加市场份额和长期保持较高的市场占有率。(3)高社会认知度。节约营销体现了企业对社会承担的责任,对消费者的关心。企业通过宣传节约型产品,打造节约品牌,正确引导消费,扩大了企业的社会认知度和社会影响力。企业的这些行为符合国家的方针政策和社会的发展,在消费者心中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可促进消费者从情感上偏爱企业的产品,这又进一步增加了企业的竞争力。

(四)威胁分析

(1)政府对节能行为界定不明确。政府大力倡导建设节约型社会,但对节能行为的界定不明确,且相关政策法规实施力度不够。对企业而言,界定不明确的节约标准或规章隐含着风险或恶兆,从而导致一些企业放弃计划中的节能导向型推广战略。(2)消费者观念上的误区。有不少消费者把节约等同于抑制消费,压缩消费,降低生活标准。他们认为,目前国家倡导节约,则只要能维持人的基本生存需求,花钱越少越好,消费越简单越好。这种观念成为消费者进行消费的障碍。节约不是为抑制消费,而是要消除浪费资源的做法,是要培养更加科学合理的消费观念和生活习惯,提倡适度消费,要尽可能少地消耗资源,又保证全社会有较高的福利水平。节约不是过苦日子,消费不是铺张浪费,节约和消费中有一个分寸和度,这就是节约型营销中的消费要科学、适度的原则。

三、节约型营销战略开发思路

(一)市场领导者的定位战略

绝大多数行业都存在处于领导者地位的企业,它们在相关的产品市场上占有很大的市场份额。企业实施节约型营销的优势与机会为企业实施市场领导者定位战略创造了条件。企业对市场进行细分,最早开发出节能产品这个新的市场领域,要能持续其领导者的地位。

这可从以下方面努力:(1)不断扩大市场总需求。企业开发出了新市场领域,还要不断扩大该市场的总需求。市场领导者占有最大的市场份额,因此当市场总需求扩大时它的获利也最多。企业除了稳固原有的对节能关注度高且乐意购买节能产品的老顾客外,一些潜在的顾客也不容忽视。这些潜在的顾客有些可能是对节能产品的特征和用途暂时还不太了解,有些可能是处于对节能产品相对高价格的抵制,还没有购买节能产品。企业就应该通过产品的大力宣传挖掘出潜在顾客,不断寻找新的消费者,扩大市场总需求。(2)保护市场占有率。对于市场领导者,有些企业会承认它的领导地位,而有些则会向它发动挑战。市场领导者必须注意使自身免受竞争者的打击。要做到这一点,企业就不能满足于现状,必须充分发挥自身较强的营销战略规划能力,弱化劣势与威胁,不断创新,使企业在行业的新产品开发、顾客服务、营销的效益性和降低成本等各个方面都居于领先地位。

(二)差异化战略

迈克尔·波特(1980)认为,企业在竞争中应使自己至少具有成本优势和差异优势这两种竞争优势之一或同时具有两种优势,这样才能得以抗争并胜过竞争对手,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企业开展节约型营销使企业具备了差异优势。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加强企业的这种差异优势:(1)更有效地完善营销组合差异化。企业运用节约型战略策划产品,如在产品设计中从外观到功能都体现节约本质,设计出新的产品制造工艺和技术以形成与其他产品的差异化,这只是差异化的一个方面。差异化还可以在营销组合的其他许多方面体现出来。比如:使用节约型包装,防止过度包装;积极开展节约型促销,大力宣传节约型产品,以理性方式推广产品等等。(2)注重完善形象差异化。企业实施节约型营销势必会在消费者心中树立良好的形象。企业要利用这个优势,借助媒体的宣传,强化这个优异形象,并使之成为自身特征,让消费者在头脑中把节约与本企业文化密切联系起来。这样做使得消费者对本企业的节能产品产生偏好,一旦需要,就会毫不犹豫地选择本企业生产的产品。

(三)品牌战略

品牌作为现代市场营销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反映的是企业与消费者的关系。企业通过品牌给予消费者一个承诺,体现产品的功能性价值和精神性价值;消费者通过与品牌的接触,从品牌中获取功能性利益、情感性利益和自我表达性利益,从而形成从知名到信任再到忠诚的品牌关系。造就品牌、利用品牌从而使企业不断地发展壮大,是品牌战略的内涵。

节约型营销应该从以下方面开展品牌战略:(1)树立节约型品牌,与消费者建立忠诚关系。企业向消费者提品的合适功能,制定合理的价格,提高服务水平,与消费者建立忠诚关系。首先,产品的功能并不是说越多越好,企业应向消费者诚实提供其真正需要的功能,减少消费者的成本支出,提高品牌信誉。其次,产品价格要适中。节能型产品往往是节能效果很好,但是价格比普通产品要高出很多。制定节能产品的价格时要做好市场调查,从消费者的实际出发。再次,企业要不断提高服务水平,这不仅有利于企业树立品牌形象,同时也有利于人力、物力和时间的节约。(2)利用品牌引导消费者理性消费。品牌精神对消费者有很大的影响,将节约观念注入到品牌精神中,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消费者,让其认可并养成节约的习惯。倡导节约文化、节约文明,既以实际行动节约了资源,又赢得了消费者的认可,提高了自己品牌的价值,为节约型社会的构建作出了贡献。

参考文献:

[1] 赵银德,张利民.基于SWOT理论的环保导向型营销战略研究[J].企业活力,2003,(8).

[2] 唐帼丽.差异化营销战略[J].企业研究,2004,(7):50.

[3] 杨延.企业制定营销战略时的定位[J].市场营销,2004,(9).

能源节约市场分析第2篇

一、市场调研和营销信息化建设是实施节约型营销创新的基础

随着因特网的普及和信息化建设的加快,网络渠道营销已经相当普及。网络渠道对建设节约型社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其主要包括网上的广告、定货、付款、客户服务和货物递交等售前、售中、售后服务,以及市场调查分析、财务核算及生产安排等利用因特网开发的服务。与传统方式比较,网络营销具有营销效率高、营销费用低、营销市场无限性、营销环境开放性及营销方式的多样性、交互性等诸多优势,可较大程度地节省资源,获得社会财富。金川机械于2006年整合各种营销资源,成立统一管理的营销中心,营销中心专设信息综合部,专管营销信息化建设、市场调研分析、营销规划、计划营销活动的策划等工作,使公司的营销管理大为改观,具体对比如下表1。

二、营销体系和体制、机制建设是节约型营销体制、机制保障

2006年8月,金川机械整合优化各类营销资源,成立了统一管理的营销中心,确立了外部市场开拓战略规划,建立了“信息畅通,规划科学可行,执行得力,管理严格”的外部市场开拓和产品营销组织体系。形成了市场信息、市场规划、国内区域市场开拓、国际市场开拓、售后服务各负其责、运作协调的运行机制。(见图1)金川机械的战略营销管理也从无到有,形成了完整的营销战略管理体系。认真进行企业SWOT分析,认真进行市场调研分析,制订了切实可行的产品定位战略、市场细分战略、目标市场开发战略、竞争定位战略、品牌建设及推广战略、营销渠道建设战略;确立了短期、中期和长期营销目标,制订了切实可行的营销策略和执行方案。“十一五”期间,金川机械的基本外销战略是:充分发挥集团公司内部市场的示范和辐射效应,以国内外有色矿山、选矿、冶炼企业的基本建设、技术改造和较大规模的设备、备件需求为重点目标市场,借助集团公司在国内外有色行业的影响和声誉,培育和建立金川机械的“根据地”市场,以此为示范,实施精品或品牌战略,辐射“根据地”周边地区,从而赢得尽可能大的市场份额。与此同时,根据市场需求,不断改进、完善现有优势产品,开发新产品,最终形成多角化增长。金川机械的“十二五”发展战略是:深化技术创新,加快产品开发,提升核心竞争力;优化产业布局,加快项目建设,提高公司的综合制造能力;强化企业管理,创新体制机制,全面提高公司的运营效率。其中营销总战略为:服务集团公司主业、扩大国内市场、开拓国际市场。金川机械制定完善了产品销售、价格管理、客户管理、产品结算、广告宣传、营销渠道建设和商管理、售后服务、安装检修项目、客户风险等级评定、保密工作、营销监督、信息等制度和所有营销岗位职责、工作流程。为市场开拓工作奠定了组织基础。

三、立体化营销渠道建设是实施节约型营销的重要渠道

金川机械在在认真进行企业SWOT分析、市场调研分析的基础上,根据行业特点,精心设计了由战略联盟渠道、目标客户直销渠道、销售和网络产品推广四大渠道构成的营销渠道战略。通过战略联盟渠道模式,直接订货数亿元。同时由于这类客户的示范和辐射作用,极大地优化了公司的市场开拓格局,节约了开拓市场的成本,极大地降低了销售风险,提升了用户的品牌忠诚度。金川机械的产品直销以深入细致的市场调研分析和精心设计策划为基础,以整体掌控为着眼点,以差异化优质服务为手段,使产品直销具有更强的主动性和计划性,彻底摆脱了以往直销工作的盲目无序状态。金川机械通过销售,成台套设备成功远销13个国家,也极大地节约了公司开拓市场的人力、物力和费用。金川机械利用网络产品推广效率高、费用低、具有无限性、开放性及营销推广的多样性、交互性等诸多优势,积极开展网络产品推广,收效显著。

四、成本、价格、合同管理和规避风险体系的建设是实施节约型营销的重要途径

金川机械成立了各有关部室主要负责人和相关技术专家组成的产品价格管理委员会,组织产品成本核算、负责重大价格战略决策、定型产品定价和重大合同评审;营销中心成立价格评审小组,负责日常报价审核和合同评审,有效规范了报价及合同管理,彻底改变了产品定价的随意性,有效杜绝了合同管理中的各种漏洞和不规范运作。对于重大工程项目,建立了工程项目专项效能监察平台,适时进行效能监察。面对市场流行的比价采购或以比价为主的竞争性招标,积极向客户宣传“性价比优势”新理念,目前,这一理念已经普遍为那些实力强、发展迅速的大客户所认同。在大量拒绝低价供货、损失订单的情况下,实际获取订单总金额大幅增长,完全杜绝了以往大量存在的赔本生意。对所有客户实施风险等级管理,拒绝与信誉差、有欠款劣迹企业交易。所有订货合同均在收到20%订金后方能签字生效,收到合同金额的90%以上货款后方能发货,对于资金实力弱、风险等级高的企业,收到100%货款后方能发货。有效的产品价格管理、合同管理和规避风险体系建设,使公司摆脱了订货量与企业效益不成正比、部分客户陈年欠款居高不下,甚至无法回收欠款的恶性循环。加速资金回流,为逐步减少企业贷款,改善企业经营状况奠定了基础。

五、不断提升销售服务水平、客户满意度及忠诚度

金川机械全面强化售前、售中、售后服务体系建设,实行了售后服务于销售过程的一体化管理,切实转变传统产品销售模式,推行“产品+差异化服务”的全新营销理念。积极完善各种销售服务基础资料,修订、编印了所有定型产品的《使用说明书及用户手册》,强化对客户的售前技术服务,积极为用户培训操作、维修及技术人员,开办用户技术培训班。在与大型企业集团的战略合作洽谈过程中,切实可行的技术改造方案和高质量的技术培训服务对于战略合作关系的实质性建立和大型工程项目的签约实施起到了良好的作用。精心设计用户接待流程,即便一时不能签约,也一样认真对待,树立了良好的口碑效应。建立完善了用户投诉处理和客户满意度调研分析流程和机制,所有国内客户异议均在24小时内予以书面答复,需要现场服务时48小时内到达现场。探索与大客户和商共建备件库,利用大客户的设备维修体系提升公司售后服务效率、构建买卖双方共同建设的售后服务体系。定期进行客户回访和客户满意度调查分析,及时纠正营销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提出产品改进建议。有效的技术培训、优良的销售服务,极大地提升了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最新客户满意度调查分析表明,2011年,公司客户满意度高达98%,固定大客户巩固率高达80%。

六、建设富于活力的“学习型”营销团队建设

切实加强营销团队的基本素养教育培训,开展营销知识、机械制造工艺基础、商务礼仪、合同管理、企业文化、安全知识、法律法规培训。不定期开展形势与任务教育,积极开展“科学支出、杜绝浪费”专项教育,倡导结合工作学习的良好学风,狠抓职工精神文明素质的提升。为不断增强营销团队的活力,从车间一线选调多名综合素质高、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青年员工充实营销团队,先后调离8名不适合营销工作的员工,有效增强了营销团队的朝气和活力。制订了严格的绩效考核制度。通过严格的绩效考核,奖勤罚懒,绩效考核与月工资紧密挂钩,合理拉大收入差距。进一步提升营销人员的责任感和服务意识,提升营销人员的工作质量。党群组织积极开展争先创优、重要指标公开承诺、破解营销难题、党员先锋岗位评选、合理化建议征集等系列活动,促进营销管理与党群活动的紧密结合和融合,有效推动了营销团队的建设。富于活力的“学习型”营销团队建设,促进了营销团队的素质提升,受到了客户好评。

能源节约市场分析第3篇

关键词:企业;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

1 企业实施节能减排行为的必要性

近年来,能源紧张、环境恶化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国家明确提出:“十一五”期间实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的两项约束性指标。企业所追求的是企业利润的最大化,若无规制约束,污染的负外部性给企业带来的超过社会成本的收益将激励企业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获取利润。因此实施节能减排是是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应对资源紧缺和环境承载压力的必然选择。

2 从企业个体的特征分析企业的节能减排行为

2.1 理性经济人的特征

企业在经济活动中受利己主义的动机所驱使,任何经济决策都是根据趋利避害的原则和成本收益分析而做出的,企业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往往是建立在盈利性的基础上的。当有助于实现利润最大化时,实施节能减排往往会成为企业的一种自觉的行动。相反,除非强制性措施有效,企业很难自觉实施节能减排。因此,无论企业是自愿实施节能减排行为,被迫实施节能减排行为,逃避实施节能减排行为,还是拒不承担节能减排行为,通常都是出于盈利性的考虑。

2.2 有限理性的特征

有限理性的概念最初是阿罗提出的,他认为人的行为“即是有意识地理性的,但这种理性又是有限的”。由于所处的环境的限制,当追企业求利益最大化时会受到约束。就企业实施节能减排来说,西蒙提出以有限理性的管理人代替完全理性的经济人。两者的重要差别在于“最优”和“满意”。经济人企求找到最有效的节能减排方案,既能够节约成本又能够实现利润最大化。即从可为他所用的一切备选方案当中,择其最优者。而经济人的“堂弟”——管理人找到足可以实施节能减排行为的方案就满足了,即寻求满意,寻求一个令人满意的或足够好的行动程序。

2.3 机会主义特征

由于信息的不完全和不对称性,政府和企业掌握的信息是不一样的。企业在追求自身的利益的过程中会采用非常微妙隐蔽的手段,会通过投机的方式实现它为个人提供了实施投机技巧,以牺牲公共利益为代价来满足私人利益的机会,实现自身利益过程的最大化。再加上环境污染本身属于公共物品,具有负的外部性,因此给企业个体实施机会主义行为提供了极大的空间。如规避责任、搭便车、寻租、逆向选择以及道德风险。

3 企业实施节能减排行为的动因以及成本收益分析

3.1 企业实施节能减排的动因分析

(1)政府“硬约束”。

由于环境污染任意排放具有外部不经济性, 作为企业来说,从自身利益出发会有违背政府意愿逃避环境责任的行为,因而政府需要通过相应的规制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干预,以约束企业的不法经营与竞争行为。通过国家强制力的政策在权利界限上约束了企业的行为边界。在既定的管制约束下,企业应对节能减排有以下三种可能动机。

(2)社会公众的“软约束”。

市场失灵的原因之一是信息不对称,政府和致污企业之间拥有的信息是不对称的。企业往往对其生产过程、生产技术、排污状况、污染物的危害等方面的了解比政府还要多得多,但受经济利益的驱使,它往往会在实施污染时故意隐瞒这些信息,企业拥有独占性的污染信息是其败德行为的关键。相反公众对企业的经营行为和环保行为了解比较多。通过公众披露企业的节能减排行为,不仅成本低,而且很有针对性。因此,政府应加强与公众的合作, 让公众起到监督企业的作用。

(3)企业自身赢得新的竞争力的需要。

节能降耗就是维护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企业作为法人主体,要想获得长久的发展,它就需要在国家允许的范围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企业的各项经营就要兼顾到国家的法规和政策和相应的企业行为规范。从长期来看,企业会深刻认识浪费资源、污染环境对自身发展带来的种种不利影响, 切实感受到节能降耗、保护环境的好处,进而主动积极地承担社会责任。

3.2 企业实施节能减排行为是进行成本—收益分析的结果

(1)企业实施节能减排的成本简析。

在市场经济中,成本成为决定企业经济效益的因素,能节约成本、用最低的成本生产出最多最好产品的企业,才能在市场竞争中赢得主动。

以日本的公共交通为例,日本人上下班主要依靠公交系统,这主要是由于公共交通快捷方便,车辆间隔时间短。如果大量私家车涌上街道,极易造成交通堵塞,而阻塞又会引起汽车能耗效率低下,增加消费者的时间成本和能源成本。此外,停车费很贵,100日元只能停15分钟。高昂的停车费用促使日本人乘用公共交通,降低私家车的使用。个人之所以这样做也是自身成本和收益进行分析的结果。所以在日本公交优先政策实施不错。

虽然实施节能减排项目需要大笔的初期投入,但是企业实施节能减排行为能够带来重大的受益,对企业来说本身就是盈利,也是一种激励和动力。

(2)企业实施节能减排的收益分析。

以一汽大众为例,通过实行环保标准,在生产领域的一些环节,其投入已经开始得到了回报。 2004年一汽大众投资3300万人民币,在技术节能方面采取了45项,管理节能方面采用了38项管理措施,4年以来节约了7万吨标准煤,相当于1600万人民币。此外,一汽大众在各个食堂和工人的换洗间全面采用太阳能,投资94万元,一年便回收成本,相当于一年节约1360吨标准煤;通过电网整治工作,投资155万元,每年节约253万元,相当于每年节约415万度电。 托马斯·邦克也介绍了大众一汽平台零部件有限公司的节能减排成果,“我们投资380万元购置了一个污水处理站,这个污水处理站处理能力是每小时10立方米污水。2007年我们水资源循环再利用数字达到15300立方米。差不多相当于整个公司77.8%总的蓄水量。”

对于企业来说,节能减排要贯穿到整个生命周期过程,因为节能减排对企业成本的节约和社会形象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也影响这企业环境绩效的改进。

4 企业持续实施节能减排的建议

我国能源资源市场价格过低,没有体现资源的稀缺程度和市场价值以及环境成本。过低的能源价格以及较弱的排污收费的力度,致使我国在国际分工中滑向资源消耗高、环境代价大的低端产品和落后产业,不利于能源的高效利用和环境保护。应当继续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理顺以价格为核心的市场体系,加大惩罚违法企业的力度,提高违法成本,并充分运用市场手段,将节能降耗与能源企业及能源消费者的利益紧密联系起来,才能真正调动各方面节能降耗的积极性。为此,借鉴日本等先进节能减排国家的经验,推行合同能源管理、节能投资担保机制,以及清洁发展机制,实施能效标准管理,扶持节能服务公司的发展等等。企业从有利于自身发展的长远打算,自觉地节能降耗,实现集约经营,从而建立起节能降耗的长效机制。

参考文献

能源节约市场分析第4篇

关键词:节约型;城市公园;规划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86.2文献标识码:A

1引言

对于一所城市的园林绿地系统来说,城市公园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并且是人们在平时的生活中所必须的休憩、娱乐及交涉所需的场所之一,它伴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同时,城市公园的节约化号召也可以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以及为闲暇的时间来进行更多的娱乐,促进了城市公园的蓬勃发展与兴建工作,有利的便于生态化、宜于人居住的环境场所。因此,在强烈的节约型城市公园规划设计的号召之下,各个机构对此产生足够的重视。

2对节约型城市公园规划设计的主要内容以及意义

一所城市的公园建设与规划,是一个城市明珠,也是展现一个城市的绿化程度以及生态化建设的重要表现部分。节约型城市公园规划设计的主要内容就是,不浪费用地,不浪费用水,不浪费财政拨款的三个“不浪费”原则。而且,要选择在对其周围生态环境所受干扰最小的绿化地模式来进行规划建造。

对于节约型城市公园的设计,通常要按照建筑资源的节约标准,要全面的落实科学化发展模式,根据地形进行因地制宜、生态优先来作为主要方向。而且,以科学的方式来建立绿化,全面的贯穿科学、节约及生态一体化模式。

3节约型城市公园规划设计的思路

3.1实行因地制宜方案

在进行节约型城市公园的规划设计时,一定要对于当地的自然条件以及人文文化等等进行了解,然后根据当地的情况来进行规划设计布局。要使规划设计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条件,节约投资,并且要融入当地的人文文化,互相依存。同时,要因地制宜来配置当地的绿化空间,最终为成为一个节约型的城市公园而努力发展。

3.2以生态为目的,节约为基础

目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丰富。人们的生活环境受到各种生活、生产的污染,因此,开始追求生态化的居住环境。因此,在对于节约型城市公园的规划设计思路中,最重要的就是要贯彻生态思想,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创建良好的生态型城市公园。同时,还有节约资源,将浪费降低到最小程度,多采用可循环使用的能源,对可续发展观都是具有前瞻性的。

3.3提高土地使用率

在进行节约型城市公园规划设计的时候,要保护其原有的地形地貌,尽量做到不破坏的原则,并且在设计中有效的利用其原有的地形,通过改善绿地等绿化措施,增加绿化量,从而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率。

3.4保护当地历史文物遗产

一所城市的当地文化、历史文脉以及风土人情都是当地的特色所在,在设计时不可以破坏其当地的历史文化以及文物遗产。相反,既要保留,又要在设计中凸显出来。要根据这些资源的优势,来促使城市公园的景观空间更加具有内涵以及品味。

3.5提高社会关注度

公园是一所城市的眼睛,也是体现一所城市经济发展的状态,更是一所城市建设的重要项目。因此,对于其设计思路,要本着建后具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提高关注度,推动社会的广大参与性,树立良好的作风,将节约、生态、可持续发展观发扬光大。

4节约型城市公园规划设计的实践项目

4.1项目概况

长沙大河西先导区洋湖湿地公园,位于中国中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长株潭两型社会试验区内,是两型社会建设范围内的长沙大河西先导区中的近期重点建设地区。三期共占地196公顷,与已建成的一期、和在建的二期之间的衔接与景观具有连续性。

4.2水资源现状分析

考虑湿地水系的库容联通的功能、生态效应及视觉开合对比关系。利用场地内及周边的景观资源,如沿江景观与周边山体景观等。通过视线通廊建立场地内部与外部的友好空间关系。

(1)湿地进水量。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处理规模为4万吨/天,非雨季进入的湿地需要进化水量约1.86万吨/天,雨季无需道路浇洒及绿化用水,则进入湿地需要净化的水量为3.23万吨/天。

(2)湿地库容量。二期目前红线范围内包括了水资源研究所划分水系中的南渠和月塘水系,南渠水系面积为6300m3,平均水深0.8m,库容量5040m3;月塘水系面积193000 m3,平均水深1.5m,库容量289500m3。因此二期水体总库容量根据水资源研究应为294540 m3。

4.3资源分析

外部资源:(1)北侧群山:岳麓山(海拔300.8米)、寒子岭(海拔199.7米)、仙窝岭(海拔194.2米)、金牛岭(海拔192.9米)。场地平均海拔28.6米,与北侧群山形成165-272m的高差,站在场地上向北眺望,北侧群山成为场地北部的天然背景。 (2)周边河流:靳江河、湘江水面标高低于场地,站在场地上人视点看不到河流。(3)先导区洋湖垸片区CBD:商务型商业集中分布在场地东侧。 主入口至远山的透景线,使远山和场地形成直接的呼应,场地增添景观资源的同时,更增添了历史韵味。同时也为居住区提供了更好的环境。

内部资源:一期已建成观赏性湿地,二期在建科普型湿地。

4.4人文资源

农耕文化,是指由农民在长期农业生产中形成的一种风俗文化,以为农业服务和农民自身娱乐为中心。农耕文化集合了儒家文化,及各类宗教文化为一体,形成了自己独特文化内容和特征,但主体包括语言,戏剧,民歌,风俗及各类祭祀活动等,是中国存在最为广泛的文化类型。还有花鼓戏戏曲、西汉马王堆古墓、地域特色古建筑。

5结语

综上所述,先后对节约型城市公园的规划设计思路进行详细的分析及探讨,并且举出生活中相应的事例进行分析与验证。将自然与人文的思想方针贯彻于每一个设计之中,高效利用资源,将综合利益最大化放在设计的首位。因此,在设计中究竟该怎样的本质“节约型”的概念进行设计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对于规划设计的积极研究以及探讨是需要坚持不懈的,只有坚持可持续性的发展原则,节约园林行业中兢兢业业,那么,节约型城市公园的规划设计必将拥有美好的蓝图。同时,提高了人们的修养,将节约、生态及可持续发展等良好的教育思想传递给每一个人,为祖国美好的明天奉献了一点爱心。

参考文献:

[1] Hiroyuki KANEKIYO.Discussion of Consensus-type Method in Landscape Design and Planning――Example:wetland eco-tourism resort in north of Ji’nan in China[A]. 第十三届中日韩风景园林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2012

[2] 王硕.浅析经济适用房景观设计――以航头镇6#地块经济适用房景观设计为例[A]. 2012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IFLA)亚太区会议暨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2年会论文集(下册)[C]. 2012

能源节约市场分析第5篇

关键字:技术节约;房建施工;浪费现象;措施;应用

引言

在改革开放国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许多行业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进展,尤其是建筑业发展尤为明显。人们在追求高质量的建筑的同时,发现建筑业存在着严重的包括对水资源、建筑材料等等浪费现象,浪费掉的建筑原材料逐渐成为建筑垃圾污染城市环境。因此在进行建筑施工中,要注意在施工技术阶段节约环保,充分利用有限的建筑资源,尽量回收可再循环利用的建筑材料,争做高效率的利用资源,高质量的建筑工程的富有竞争力的建筑行业。

一、房建施工中的各种浪费现象

(一)对水资源的浪费严重

我国已经成为国际社会上严重缺水的国家之一,水资源分配不均且存在污染严重的现象,尤其城市用水已经成为了极为紧张的状态。在呼吁城市居民进行节约用水的同时,我们可以看到房屋建设工程的用水量是巨大的,在施工建设中水资源利用率十分低。施工建设中,最常见的水资源浪费就是漏水现象。由于施工区域的自来水地点距施工区域供应较为远,因此需要水管相接施工区域供水。房屋建设施工现场往往有大型机械来回运行,容易压破水管造成水资源浪费,并且现场管理混乱,一般不会有人对水管的破损进行修补,就造成我们常见的施工现场污水横流情况出现。这种情况不仅仅浪费水资源,还为城市其他居民带来用水压力,影响附近居民生活漫出的水也会影响交通。

(二)施工原材料的浪费

房屋施工的原材料在进行运输过程中就可能出现破损浪费现象,运送到施工工地上的储存也会出现诸多问题。首先,由于管理不当,堆积在工地上的原材料若不进行防水防潮处理,就容易造成原材料的生锈损坏,对于一些机械来说甚至报废。这种原材料的浪费,其实是可以通过严密的管理过程避免的,但是施工工地上混乱的管理和没人负责的态度,就造成了原材料的浪费。

(三)施工中对电资源的浪费

房屋施工大多数会在夏天施工,白天炙热难耐难以工作,大多数施工单位选择在夜间开工。夜间一开工需要的就是提供光源,大部分施工队为了减少购买光源的资金成本,使用发光效率低耗电功率高的白炽灯泡。由于管理上的电费责任分工出现问题,往往造成电工只负责送电、使用者无所谓浪不浪费即使在夜间工作结束后也进行照亮,这样就造成了大量电资源的损耗。同时我们发现房屋建设施工工地上的施工设施存在老旧现象,部分施工设施已经到达了其工作年限,在现代施工中,这些超过工作年限的施工设施就会出现工作效率低,消耗电能十分大的问题。

二、房建施工中的技术节约措施建议

(一)重视整治施工现场管理

从上面我们分析房屋建设施工现场的浪费现象,我们可以看出许多的资源浪费现象都可以通过施工现场的科学管理进行杜绝。管理不是一个简单的词汇,它包含多种方法来使施工现场人员都应该做到自己该做的事。具体对房屋建设施工现场的管理建议我觉得有三个方面,首先最重要的就是建立责任人制度。不论是水资源、电资源、还是原材料资源的浪费,都是因为浪费不需要付任何代价。提供方只是负责给予,使用方只是负责使用,并没有具体的负责人进行资源浪费的监管。因此我们在房屋建设工程中,应当设立一个监管施工现场成本的监管人。如果出现在其监管范围内成本超额,就对其进行处罚。杜绝浪费,不是通过道德上的要求就能做到的,只有建立责任人制度才能够将资源浪费与人的个人利益挂钩,才有可能真正的做到减少浪费。再者就是要加入考核制度,仅仅使用责任人制度,还不能保证施工现场的浪费现象可以得到控制,定期考核制度可以确保责任人制度的高效率运行,在考核中奖惩制度可以精确到个人,充分提高每个员工的节约意识。最后我们强调管理中的成本管理,一切浪费都会提高施工队的投入资金,在进行施工之前就做出成本预算,按照做出的预算案进行原材料的购入、水资源、电资源的控制。一项合理的成本预算案,可以在施工开始时就减少施工过程中的浪费现象,每一个预算案在现实实施中都需要严格进行比对。

(二)做好每一个施工人员的素质教育

在房屋建设施工现场的施工人员,大多数为受教育较低的农民工,在进行制度上的减少浪费的同时也要对每一个现场施工人员进行杜绝浪费的素质教育。在加强施工人员素质教育的同时,还要对积极负责任在工作中表现优秀的员工给予奖励,起到带头模范作用,对工作懒散、对原材料浪费的员工予以警告,这样就能大大提高工人的工作积极性,同时减少资源浪费的情况出现。

(三)利用高科技和现代化技术进行节能

节约资源不仅仅要通过加强管理和提高工人素质两个方面,还有一个不能被忽略的方面就是利用现代高科技技术进行节能。前面提到老化的施工设备和白炽灯泡,都会造成大量的电资源的浪费。如果我们将施工设备更新将白炽灯泡改为节能灯泡,就可以在根本上节约电资源。另外,我国大力推广的绿色节能环保意识,也让我们看到绿色节能是未来社会发展的必然潮流。如今高科技的节能技术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的一个增长点,作为房屋建设也要保持绿色环保、节约资源的方向不变。使用各种高科技节能材料、学习节能环保施工技术,都是房屋建设施工现场可以做到的节约资源手段。

三、实例分析

在山东某小区的建设中,规划建筑用地13527平方米,在进行施工现场施工时,使用节水的施工设备和DN15水龙头。建立使用水责任人制度,在进行施工之前制作用水方案在施工时,超过用水方案的用水需要进行申请。别的施工队施工结束之后用水可能超过之前预算的两到三倍,但是例子中的施工队很好的完成了节约水资源的任务,既节省了建筑资金,又在建筑队中获得了良好的口碑。

结语

综上所述,在建筑业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水资源、电资源和原材料各个方面的浪费,都极大地提高了建筑工程的成本。如果我们可以做到在房屋建设施工现场重视整治混乱的管理,为施工现场的资源浪费建立责任人监管,对施工人员做好素质教育工作,利用高科技技术多方面地进行节能环保。这样不仅仅为国家节约了资源,还降低了房屋建设的施工成本,为施工队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得到空间。

参考文献

[1]郭东愈. 探讨技术节约措施在房建施工中的应用[J]. 江西建材,2014,04:111+114.

[2]周新月. 探讨技术节约措施在房建施工中的应用[J]. 山西建筑,2014,27:286-287.

[3]胡臻军. 技术节约措施在房建施工中的应用思考[J]. 低碳世界,2015,01:226-227.

[4]邢子固. 房建施工中的技术节约措施分析[J]. 科技风,2013,22:164.

能源节约市场分析第6篇

【关键词】气象影视服务 现状分析 集约化 气象影视广告发展

中图分类号:P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3.11.177

一、引言

电视天气预报节目由于贴近百姓生活、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因此一直具有颇高的收视率;目前宁夏气象部门所制作的天气预报节目分别在宁夏电视台公共频道、经济频道、各地市等开辟有专门的电视专栏,并依托天气预报开展气象影视广告服务。近年来,全区气象影视广告发展逐步开始下滑,各个地市没有统一的经营模式可以遵循,经营方式和方法各地有别,营销规模和效果参差不齐。下面就宁夏气象影视广告经营情况,对全区气象影视广告的集约化发展思路进行分析和探讨。

二、影视广告的发展现状

随着电视成为主流媒体不可动摇的地位,广告业也迅速发 展起来,市场的不断扩大化也使我们宁夏气象影视中心天气预报广告有了一定的市场地位,不断受到商家和百姓的关注。 目前宁夏气象影视中心广告经营和各地市的广告经营都是独立运行的。而地市的广告经营状况都不太理想,电视台广告运营商在市场经济下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和市场占有率,也大大的制约了天气预报广告的发展。因此,全区气象影视广告经营集约一体化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将全区气象影视广告工作的联合和运行机制,进行统一管理,分工明确、合理分配,共同发展,才能达到共赢的效果。才能使气象影视广告真正成为气象部门支柱产业。

三、集约一体化优势

1.全区影视一体化运行模式带动了影视广告集约一体化建设,实现集约一体化模式,全面提升影视广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知名度,提高影视广告气象科技服务能力。

2.统一对地市天气预报节目进行改版,增加气象主持人,围绕农业气象、旅游气象、生活气象、环境气象等打造金牌电视气象节目。

3.建立影视广告多级联合体,推进影视广告集约化发展,实现广告的分级联动,既实现了媒体资源无缝隙覆盖,大大丰富媒体资源又在一定程度上具备自主定价权,同时又避免了各自为战、恶性竞争的局面,充分利用省、市、县各级相对空闲的频道及闲置资源,取得经济效益最大化。

4.人员的统一,定期进行培训和学习。全面提升影视广告营销人员水平。

5.资源共享,实现全区天气预报节目纵向结合的方式。实行捆绑式方式带动地市广告发展。

6.充分发挥地方资源优势,将当地优势行业纳入天气预报改版计划,提升各地、市天气预报的品牌功能。

四、集约的运营模式

1.首先各地市气象局要拿到当地气象节目广告经营权,根据目前的广告经营现状,提思路,增加气象主持人,建立以 “本身的公信力和节目质量打造品牌,以品牌拉动收视率,以收视率提升广告品质和价值”的新发展模式,以质量促收视,以收视促经营,有利于气象节目的长期发展。

2.全区天气预报节目广告窗口资源共享,广告可以进行捆绑式服务,可以区局带动地市窗口,也可以地市带动区局的窗口。地市承揽区局窗口等方式。

3.加大影视高清设备的投入建设,提高影视制作能力, 保障影视广告公司快速发展。

能源节约市场分析第7篇

内容摘要:本文通过对我国企业物流现状度其管理中存在问题的深入剖析,运用约束理论的TP思维法和“缓冲库存”原理,提出了降低物流成本及改善企业物流管理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约束理论 企业物流 物流管理

约束理论是一种管理理念、一整套管理原则,也是解决瓶颈产能最大化和系统有效产出最大化的生产管理技术,是系统解决问题的流程方法。为了衡量企业物流实现目标的业绩和效果,约束理论打破传统的会计成本概念,提出了三项主要衡量指标,即有效产出、库存和运行费用。其中包括TP思维法、缓冲库存原理以及“鼓-缓冲-绳法”(Drum―Buffe r-Rope Approach)DBR法等内容。

约束理论是帮助企业识别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存在着哪些制约因素以及如何实施必要的改进以消除这些约束的管理理论,它把企业看作是一个系统,强调从整体效益出发来考虑和处理问题。约束理论指出,在任何一个客观系统中总是存在着极少数的关键约束环节并将其比喻为一根链条,认为承重的大小由“链条”中最薄弱的一环决定,抓住了“极少数”关键环节就控制住了系统。约束理论既是管理改善的起点,也是管理改善的路径,包括了丰富的辩识系统核心问题、持续改善系统局限的哲学思想。对于企业来说,约束可以来源于企业内部,也可以来源于企业外部;系统的约束因素既包含有形约束,也包含无形约束。在企业物流的整个流程中必然存在着一个或几个“约束”,约束理论在物流中的应用有利于加强对企业物流管理宏观调控及企业物流的优化管理。

我国企业物流的发展特点

企业物流需求增长快,占社会物流总额的比重提高。我国物流业发展速度领先于其他行业,2009年全社会物流总额约达100万亿,仅制造业物流总额就达96.65万亿元,比上年增加7.4%。

企业物流已由生产、销售环节向采购环节扩展,回收(循环)物流已成为发展趋势。

企业物流管理目标从“加快销售、降低销售成本”开始转向“整体优化、提高企业效率、降低整体物流成本”。如燕山石化,实现了成品油销售配送直达最终用户(加油站)(索利,2009)。

企业物流管理精细化、专业化趋势显现。企业物流由粗放型向精细化、专业化管理转变,物流发展行业特征越发明显。

重视物流信息化发展,信息化投资规模不断扩大,物流信息技术装备水平有了较大提高。

我国企业物流管理现状及问题

(一)组织化程度不高,企业物流运行效率低

一方面企业追求“高、大、全”,投入大量资金建自己的仓库、车队等,但由于缺乏科学的组织管理,物流运输线路不合理,实际效益差,浪费大。如仓库空间浪费大、保管不合理,很多企业的仓库仅具有传统的存储功能,还未向流转型转变i重复、对流运输比率较高,货运汽车的空驶率高达28%,返空现象严重。另一方面,企业还难以做到按订单实行即时采购,原材料库存期限长,物流成本高、效率低。

(二)部门之间衔接不畅,资源整合难、合力小

企业中普遍存在跨部门合作难、各自32商业时代(原名《商业经济研究》)2011年8期为政的问题,导致信息不畅通,部门合力作战能力差。如对其他部门的工作了解甚少,互相之间缺乏配合与支持。虽然企业的每个部门都有其自身特定的工作要求和特点,然而对整个企业而言,一个部门的工作效率和效果会影响到其他部门工作的开展。如在企业货物装运中,物品出库后装货工作的效率将直接影响到运输车辆的调度和安排,而装货后给车辆带来的负载程度和物品在车辆内摆放布局则会影响到整个运输途中的工作。

(三)物流改进制度欠完善,缺乏企业文化支撑

企业物流工作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当问题不断出现时,企业要形成持续改进企业物流问题的机制,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企业健康、高效的运行。但这种持续改进的制度往往是流于表面,不能得到全面有效的贯彻实施,形成不了持续有效改进的企业文化。尤其对一些隐性问题,往往被制度的执行者忽视,以至于造成一个小问题发展成为影响整个企业运行的大故障。

(四)信息化程度低,信息平台落后

物流信息管理系统是企业物流业务顺利开展的关键所在。我国物流企业信息化起步晚,网络化程度低,多数企业对电子商务等信息化技术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物流企业对信息的获取、处理及运用的能力不强。企业对计算机的应用多限于对日常事务的处理,没有将物流与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紧密地结合起来,企业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相对落后,在物流服务的及时性、准确性、可靠性水平低。此外,物流教育落后,企业物流管理专业人缺乏,一定程度上制约我国物流的发展。

约束理论视角下的企业物流管理对策

(一)识别制约物流系统的“鼓”,提高企业管理的约束力

任何一家企业都可能面临许多需要解决的物流问题,但往往因为资源缺乏或其他原因不能一并进行,因此普遍存在着一个如何选择着手点的问题。约束理论认为,任何系统的发展总是受到极少数的关键环节约束或主导绝大多数的普通环节,企业系统中存在着“鼓(Drum)”、“缓冲器(Buffer)”和“绳子(Rope)”等约束要素及其关系。并把主生产计划比喻成“鼓”,根据瓶颈资源和能力约束资源的可用能力来确定企业的最大物流量,作为约束全局的“鼓点”,鼓点相当于指挥生产的节拍。所谓的约束即控制企业运营节奏的鼓点,在所有瓶颈和总装工序前要保留物料储备缓冲,以保证充分利用瓶颈资源,实现最大的有效产出。

因此,一方面企业要从宏观上进行把握。即在物流管理过程中,不能将目光单一地集中在某一活动环节上,而需要立足于企业系统或整个物流的角度考虑问题,理清各活动环节之间的关系,促进物流的协调发展。另一方面,企业要把握物流系统中的关键约束因素或环节,如将物流中的活动环节按其重要性进行分级并进行分级管理。识别对企业整体输出影响最大的约束因素的“鼓”以及与其它要素之间的关系。从而尽快从复杂、过细的物流中理清思路,抓住企业进行物流规范、优化以及再造的着眼点。并从这些因素出发,进行重点分析、改进与提升。变“约束”为“非约束”,实现企业物流管理的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动态分析系统中的约束因素,持续优化企业物流管理

企业物流中的约束因素总是存在的,并且随着物流管理的进行和企业的发展,不断地发生变化和转移。如企业原有的约束可能存在于装卸搬运物流环节上,但通过引进新的装卸设备、改变搬运方式后,装卸搬运物流不再严重影响企业的整体效益,而可能定单的处理又成为了企业物流的新

的主要约束环节。约束理论中的T P(Thinking Processes)思维法就是针对管理过程中环境不断变化的情形进行解决系统中约束因素的方法,即通过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和必然性,不断地“生疑一质疑一释疑”,从而发现和解决“物流僵化”的问题。因此,企业既要对物流形成整体性的认识,同时要动态地分析企业物流中存在的约束因素(环节),使企业物流处于不断的优化之中。物流分析的难点在于物流内部关系的把握和处理,特别是当企业的约束不容易被识别出来,企业的管理思想与方法与变化的系统条件不相适应时,要更加需要及时识别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企业应以一种新的思维方式来思考问题,站在整个物流甚至企业的角度来分析问题,把握物流中各活动环节之间的关系,使物流分析简单化、清晰化,促进物流管理的持续和顺利开展。

(三)建立企业“缓冲库存”,实现企业物流有效监控

在企业生产部门与市场部门的关系中,一般市场部门负责对产品的市场促销,生产部门负责确保及时交付货物以满足顾客的需求。但这样的看似简单的分工往往却很难做到万无一失,也就是说,生产部门制造或交付的产品很难做到及时补给市场已经消费了的产品,其结果是丧失市场。约束理论中的“缓冲管理”原理表明,企业业务流程的下一层次上完成的库存作为一个缓冲存在,生产部门可以使用该缓冲来识别市场需求的变化。并且,缓冲库存的消费比率反映了不同的市场类型,如正常市场、峰值市场或季节性市场等。因此,一方面企业可通过建立“缓冲库存”,并经常性地观察缓冲消耗,使企业内部的物流得到有效控制;另一方面,为了防止环境的波动,对关键约束资源设置缓冲保护机制,目的是保护约束资源的作业时间不受其上游环节的故障波动的影响,从而保证整个物流系统的有效运行。

缓冲的大小分为三种情况,一是缓冲的补给水平正好满足当前市场要求,企业不必担心;二是在缓冲的警戒水平上已经开始消耗,意味着可能开始丢失具有高额利润的市场份额,因此企业不仅需要密切关注缓冲消耗的动态,还需及时安排订单计划进行补货,使缓冲的补给水平到达正好满足当前市场要求的水平;三是在已经开始丢失具有高额利润的市场份额上进一步加速消耗,这时企业需要加速补货,直到缓冲到达缓冲的补给水平正好满足当前市场的要求。

(四)鼓励员工参与方隶制定,减少优化管理阻碍

约束理论中的TP思维法认为。人们对于自己参与设计的改进方案一般抵制较少,使改进得以实现的关键是让那些对变革有阻力、有影响的员工参与制定改进方案。具体表现为寻找障碍、找出克服障碍路径的过程,并通过描绘“必备树”来辅助完成,如图1所示。

因此,为了消除企业物流改进优化、创新的阻力,企业一方面可以在方案制定阶段召集各个活动环节的关键人物,尤其是那些受物流管理改进影响最大的人,引导他们指出障碍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有效解决那些不能预见的对组织改进产生阻力但可制定计划消除它的问题。另一方面,企业可将成功实现改进的活动集中在一起并描绘出它们之间的关系。通过TP思维法的“转变树”形式以明确各种活动的先后顺序,如图2所示。由此,企业可按照逻辑顺序以及系统化解决问题的思维绩效展开物流优化和再造。

正如约束理论指出的那样,系统中总是存在约束因素,当一个“约束”得以突破后,马上又会产生另一个因素成为新的“约束”。企业要时刻审视物流系统,不断地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使企业物流不断得到优化,而不能一成不变,固守原有物流模式。约束理论TOC研究在国内外都引起广泛的重视,其应用也越来越广泛,约束理论在物流管理领域的应用正日益成为企业管理实践的重要内容,如何提高企业物流绩效水平是一个长久的命题。

参考文献

1 郝皓,销售物流企业营销活动的实施者,中国物流与采购,2006(6)

2 孙胜辅,陈国华我国物流管理信息系统供需状况分析与发展对策,物流科技,2007(2)

3 丁雯,文莉,张纬全约束理论的管理方法厦其在生产物流中的应用,商业研究,2009(9)

4 刘娜翠,邱荣祖我国物流现状及展望,物流科技,2005(6)

5 于团叶战略成本管理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财套通讯(理财版),2007(8)

能源节约市场分析第8篇

关键词:企业;性质;起源

中图分类号:F27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8)05-0034-02

一、企业的性质与起源――现代企业理论的主要观点

一般认为,现代企业理论由科斯开其先河,奠基之作是《企业的性质》(1937)一文。这篇文章最引人瞩目之处在于对企业性质作了经济学解释。针对新古典经济学企业理论存在的重大缺陷,科斯进行了开创性研究,把企业理论从“黑箱”的状态中解放出来,为西方微观经济学的发展开创了一个全新的领域。科斯认为,企业的本质特征是对价格机制的替代。价格机制的运行是有成本的,市场运行也存在费用。企业之所以出现,正是通过管理协调来代替市场协调并降低成本的必然结果。也就是说,通过企业组织生产的交易费用低于市场组织的交易费用,企业才得以产生。市场和企业是配置资源的两种可相互替代的手段,它们之间的不同表现为:在市场上,资源的配置由价格机制来调节,而在企业内,则通过管理协调来完成。企业的边界由交易费用来决定,当扩大规模时,企业内的交易费用低于在市场上交易费用时,企业的边界则得以扩展,直至两者的交易费用相等时为止。科斯以交易为分析单位,以马歇尔的边际分析和替代分析为方法,以交易费用概念为基础,解释了企业存在的原因和边界。

二、企业的性质与起源――马克思主义的主要观点

马克思的企业理论是建立在科学的唯物史观基础之上的。它对企业的性质分析是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展开的。首先,从生产力的角度看, 企业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出现的协作的组织形式。马克思认为, 协作是人类劳动过程最基本、最重要的属性。其次,企业作为协作的组织形式有两个显著的特征, 即企业是市场价格机制的替代物, 是以劳动力市场取代产品市场的产物。马克思认为,在企业内部, 资源配置是通过资本家的权威实现的,而在市场上, 价格机制是资源配置的主要方式。这实际上就是把企业视为价格机制的替代物。最后,从生产关系的角度看, 企业是社会经济制度的具体实现形式, 带有一定的社会性质, 资本主义企业的社会性质就是资本雇佣劳动。

马克思是通过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来研究企业的起源的。他认为,企业并不是自发产生的, 而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首先,马克思认为企业的两大主体――资本家和雇佣工人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马克思说:“资本主义协作形式一开始就出卖自己劳动力给资本的自由雇佣工人为前提。”可是, 资本家和雇佣工人不是自发产生的, 而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马克思说:“自然界不是一方面造成货币所有者或商品所有者,而另一方面造成只是自己劳动力的所有者。这种关系是已往历史发展的结果,是许多次经济变革的产物,是一系列陈旧社会形态灭亡的产物。”在封建社会末期,小商品者之间的竞争必然导致两极分化。竞争中的失败者丧失了劳动力赖以实现的生产资料, 他除了自身的劳动力外再也没有可以出卖的东西,于是成了雇佣工人;而竞争中的胜利者便成为资本家。其次,马克思认为企业产生的直接原因在于其出现大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企业的出现使资本主义的协作成为可能,而协作则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三、现代企业理论与马克思主义观点的比较

马克思以资本主义企业作为研究对象,从协作生产视角,通过工场手工业与家庭手工作坊的比较,分析了企业的起源,进而对企业的性质作了深刻的阐述。

现代企业性质理论认为,企业是由一系列契约关系所构成的联合体,企业的本质是各种生产要素所有者之间契约的集束,企业是所有这些契约的建立过程和执行过程的总和。“企业问题本质上是有助于契约安排的选择”,企业的形成就是用“一个契约代替一系列契约”,用“一个长期契约代替一些短期契约”。大量减少契约就可以降低风险,节约交易费用,促使人们以企业组织代替市场交易。

马克思与现代企业性质理论有着巨大的差别,甚至在基本分析范式上大相径庭。究其原因,除阶级立场、阶级观点和研究目的的差别外,与他们所处的时代有直接的关系。马克思所处的时代,基本属于生产型的经济,交易费用很低。而科斯所处的时代,企业规模急剧扩大,企业内部所具有的大规模的有异于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日渐显示出来,在资源配置中逐渐表现出来的是企业内部这只看得见的手取代了市场那只看不见的手,这使科斯注重了对企业交易功能的研究,却忽视了企业更基本的生产功能。实际上,企业是“生产”和“契约”两重基本规定性的统一,但企业本质仍是生产属性,企业的契约属性是从属于它的生产属性的。生产属性是企业区别于其他经济组织的特质。因此,在企业性质的界定上,马克思的企业理论要比科斯的企业理论更符合历史性,也更具有理论的逻辑一致性,是历史与逻辑的统一。

在科斯之前,马克思就已经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企业的起源问题进行了科学的分析和系统的阐述,得出了符合经济发展规律和逻辑关系的企业起源理论。

马克思指出,企业的起源在组织形式上,首先是与简单协作相联系的。在《资本论》中,马克思从九个方面论述了分工协作对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作用。认为由于协作可以提高生产力和节约生产成本,简单协作使得企业这种生产组织形式得以萌芽,进而分工协作使得企业得以产生并扩大规模,最后由于生产力的巨大推动作用驱使企业向机器协作过渡。概言之,在马克思看来,作为生产组织的企业的产生及其演进的深刻根源在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科斯在研究企业的起源问题时,首先将矛头对准了马克思,否认分工协作关系对企业产生的重要作用。科斯在否定马克思的企业起源理论的同时,提出了自己的企业起源理论,自称通过引入交易费用概念,第一次成功地把企业和费用相联系,来说明企业在一个专业化的交换经济中出现的原因。科斯认为企业之所以出现,是因为成立企业可以节省市场交易费用。

四、现代企业性质与起源理论的马克思主义批判

第一,如果仅从交易的角度来说,西方主流企业理论在逻辑上并没有什么问题,然而缺少的是历史真实性。换句话,它不能给出企业起源的历史源头。为什么企业没有在中世纪产生而是直到近代才诞生?仅从交易的角度或仅用交易费用因素不足以解释企业的出现和存在。尤其是作为管理者的资本家和作为生产者的工人,他们是从何而来的?完整的企业理论在解释企业的起源和性质上,企业家和工人的起源本身就是理论首先要说明的一个重要内容,而不能把它当做一个既定的前提。马克思指出,在封建社会后期小商品生产者两极分化的过程中,一部分较富裕的商品生产者逐渐积累了大量的货币,上升为雇佣工人进行生产的资本家;而大部分商品生产者则逐渐破产,丧失了生产资料,沦为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工人。从比较中可以发现,只有马克思对资本家和工人的来源作出了合理的解释。

第二,在对企业性质的理解上,现代企业理论只看到了企业节约交易费用的一重性质,而忽视了企业作为生产性合作组织的另一重性质。单纯从交易费用的存在和大小来说明企业的存在,不仅有失片面,而且过分夸大了节约交易费用对企业产生的作用。节约交易费用只是企业决策的一个重要层面,而现实经济中生产费用与交易费用总是交叉在一起的,哪种费用占主要地位要视技术、市场和组织等状况而定。不可否认企业具有交易功能,但企业的生产功能是其最重要的功能,是企业区别于市场的标志。显然,西方主流企业理论颠倒了主次关系。将节约交易费用作为企业产生的唯一原因,也容易使其理论陷入困境。

第三,现代企业理论未能揭露资本主义企业最本质的契约关系,而是故意歪曲和掩藏了这种关系。资本家不付费用而占有雇佣劳动者创造的剩余财富,是一种有别于奴隶制和封建制的新型契约关系,不过这种“自由”和“平等”的契约关系的实质是一种新型的“剥削与被剥削”关系。企业作为系列契约联结现象是一个客观事实,但现代企业理论却忽视了一个更为重要的事实,即企业的本质特征并不在于这种联结以及实现这种联结的契约本身,而是在于形成这种联结之后的企业活动以及在活动中所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关系。这种关系本质上是异质的,有指挥与被指挥、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和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等。因此,不能简单地将企业在活动中所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关系单一地归结为交易关系。现代企业理论的致命缺陷就在于避开了形成契约联结的企业内部活动和关系,并认为企业的性质或本质在于这种契约联结。企业的本质规定性,应从要素集结之后的企业内部的经济活动以及在活动中所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各种社会和经济关系中去寻找,这些活动与关系恰恰正是新古典企业“黑匣子”里面所隐藏的内容。

第四,在方法论上,采用抽象的、局部的和静态的逻辑分析方法。西方现代企业契约理论的基本方法是抽象的、局部的和静态的逻辑分析方法。这种方法的根本特征是抽象出经济事物某一规定性,通过假设、推理,局部地和静态地考察经济事物与现象;而不是把经济事物看做是具体的,从事物多重规定性的矛盾运动中分析问题。比如,企业的契约理论首先把经济活动主体看做是没有社会经济地位差别的只追求自身利益或效用最大化的抽象的经济人;其次又把企业抽象为交易活动的契约形式;然后从企业参与者的产权所固有的特征出发,把企业契约的形成看做是在给定私人财产制度条件下通过自由的局部的讨价还价达成最优所有权安排的契约的过程。这样一来,具体的社会制度条件就被忽视了。

参考文献:

[1]程启智.企业的起源和性质:对马克思和科斯等人的评价与综合[J].经济学家,1999,(4).

能源节约市场分析第9篇

摘要: 本文介绍了我国目前商业建筑的能耗现状,分析了其中的节能潜力,并介绍了商业建筑节能的相关技术和市场机制。探讨商业建筑节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关键词: 商业建筑 建筑节能 市场分析

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我国商业建筑的面积日趋增大,据统计目前已经建成大约2000多幢高级宾馆和写字楼,800多家大型商场,设有中央空调系统的建筑面积约1.5亿平方米。根据商业建筑的能耗调查统计,设有空调系统的商业建筑每年的能源消耗费用接近150元/平方米,现有商业建筑的每年的能源消耗费用就高达225亿元人民币。商业建筑消耗的能源主要用于空调、照明、热水供应以及其它动力设备等方面。其中空调能耗是商业建筑的能耗的主要部分,占总能耗的50~60%。 上海地区商业建筑能耗成分比例:空调 照明 卫生热水 动力设备及其它 饭店 46.1 13.5 31 9.4 商场 40.5 33.7 10.7 15.2 写字楼 49.7 33.3 2.7 17 医院 30.3 13.9 41.8 14 空调能耗主要由以下几方面组成:补偿维护结构传热的能耗占40~50%,新风处理能耗占30~40%,空气、水输送能耗占25~30%。通过对中国商业建筑的调查和分析发现,商业建筑具有巨大的节能潜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中国商业建筑的能耗高于国外发达国家的商业建筑能耗。例如清华同方人环工程公司在1998年对北京市的十家营业较好的大商场进行了全面的测试和统计,这些商场的全年运行能耗平均大约是188 kwh/m2.a,而气候条件大致相当的日本的同类建筑的平均全年能耗大约是135 kwh/m2.a,也就是说北京市的商场的能耗要比日本高出将近40%。* 同类型的的商业建筑之间的能耗也有较大差别。* 通过对商业建筑的模拟分析发现,建筑的理想能耗与实际能耗有较大差别,主要是空调系统运行管理较差、缺乏空调自控系统、原有空调系统存在许多不合理设计等原因造成。通过对这些不合理成分的改造,能以较小的投入获得极大的节能效果。* 近年来已有不少的节能改造项目竣工,这些改造项目都显示出较大的经济效益,说明商业建筑有巨大的节能潜力。例如北京双安商场的空调风系统的改造,通过充分利用春秋季室外新风为商场内供冷,从而减少了一个月的冷机运行时间,据统计每年可节省能耗费30万元左右。改造所需的40万元的投资一年时间就可以回收。此外在亮马河大厦,通过节能改造,一年可以节约运行费用300多万,所需的投资不到一年的时间即可回收。上述分析表明,中外对比、同类建筑的对比、理论计算和实际测试的对比、商业建筑成功的改造实例都充分说明中国的商业建筑具有巨大的节能潜力,商业建筑节能改造有很好的经济效益。技术手段的推广和合理利用是商业建筑节能的关键。适合中国商业建筑的节能的方法并不是建造一两幢新的商业建筑来展示新技术,而是通过一些投资小见效快的技术手段对现有商业建筑的改造和提高运行管理水平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就是说商业建筑的节能关键不在于以后新建的商业建筑,而在于对已有商业建筑的节能改造,这是商业建筑节能的重点所在。表2显示了不同节能改造技术的经济效果,从表中可以看出,通过改善维护结构来节能的经济效益是最低的。 不同节能改造技术的经济分析改造投资 改造收益 投资回收年限 提高运行管理水平 1$ 10~20$ 1~2月 更换风机、水泵 1$ 0.8~1.0$ 1~1.2年 增加自动控制系统 1$ 0.3~0.5$ 2~3年 系统形式的全面更新 1$ 0.2~0.4$ 3~5年 建筑材料更换 1$ 0.1~0.05$ 5~10年 近年来,清华大学通过对数十幢商业建筑的调查和测试分析,总结出一套适合中国商业建筑节能工作开展的成套技术MATE技术,并成功地在一些改造工程中得到了验证和完善。该技术是包括调研测试(Measure)、全面分析(Analyze)、跟踪实施(Tackle)和节能评估(Evaluate)在内的“MATE建筑节能改造技术”。 根据已有节能改造项目的统计,节能改造每平方米可获得20~30元的直接效益,所以如果商业建筑节能按照在北京建立示范工程、在中国主要大城市建立推广中心、全国范围推广三个阶段来发展的话,各阶段的的改造效益如下:* 第一阶段: 改造面积:30万平方米;直接效益:600~900万元* 第二阶段: 改造面积:400万平方米;直接效益:8000~12000万元* 第三阶段: 改造面积:1.5亿平方米;直接效益:30~45亿元三个阶段的直接经济效益如果按照0.8元/度电和40%的发电效率折算成一次能源,相当于可为国家节省250万吨标准煤,减少向环境排放562万吨CO2,对全球生态环境的改善有巨大的贡献。节能改造的投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计量仪表及安装费用安装计量仪表的目的主要是计量改造效果,让业主看到效益,有利于推动节能改造工作发展。根据已有改造工程的统计,计量仪表的投资约为2.5元/平方米,所以一、二、三阶段的仪表投资分别为75万元、1000万元、3.8亿元。* 培训费用* 制定标准和政策费用* 宣传、传播费用* 建立节能改造中心和节能小分队费用* 节能改造工程投资由于节能改造有较大的经济效益,改造工程投资可以在3年左右收回,所以改造工程投资可以说服业主承担或采用其它的融资方式。商业建筑的节能具有很好的前景,大有可为。但是在其发展阶段,资金投入是一个主要的障碍。商业建筑的长远发展必须符合市场经济的规律。简单来说就是要作到“分担投入、共享收益”。所谓“分担投入”就是要从多个渠道解决商业建筑节能所需要的前期投入。比如建筑业主承担主要部分,专业化的节能改造公司承担一部分,政府支持的低息银行贷款一部分,这样可以促进商业建筑节能改造工作的全面开展。而“共享收益”是推动商业建筑持续发展的动力,业主是节能改造的最大收益者,他们通过节能改造中可以增加效益是不言而喻的。银行的贷款以及利息也可以通过节约的运行能耗费来偿还。而专业化的节能改造公司如果能够得到政府和金融部门的支持而参与到节能改造中去,将技术推广到到市场中去,建筑节能就可以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总结: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建筑耗能占整个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不断上升,每年由于新建和改建建筑,消耗大量能源,带来自然环境的恶化。同时在建设过程中还存在水污染严重、土地资源利用率低、建筑耗材高等严重问题。如不注意防止水、土和空气的污染,绿化与水面严重不足、空气污浊、气温升高、能耗剧增。自然环境的日趋恶化,结果是建筑系统内和建筑系统外的物质良性循环与能量的良性转换受到严重破坏,也就是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居住区中的气候设计,不仅仅是一个充分利用自然能源、减少再生能源消耗的问题,也是一个直接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本世纪人类所面对的巨大挑战。发展的观念正逐渐成为人类社会的共识,环保建筑也好,节能建筑也好,其宗旨都是为了人类的安居乐业和长久的持续发展。我们要在“以人为本”的建筑设计前提下,在有限的地球资源条件下,建立一个更加美好、更加和谐的人居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