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博物馆文物保护优选九篇

时间:2023-10-22 10:37:25

博物馆文物保护

博物馆文物保护第1篇

博物馆的主要工作职能是文物的收藏管理,这项工作对于博物馆的发展意义重大。博物馆收藏的对象是物,对是收藏对象具有特殊性———文物是不可再生的。文物是特殊历史时期人类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所遗留下来的产物,在历史的长期发展过程中,文物突破了时空局限而得以保留,成为当时历史与人类活动的真实见证。博物馆之所以称之为博物馆,首先要求馆藏物品必须博,要拥有数量更多的文物。因此管理意识的提升是必然的,所有的工作人员均应当充分认识到有限藏品的重要性,不能因为管理的疏忽而发生损毁与被盗问题。

二、加强藏品细节管理

文物收藏的基础性作用是显而易见的,那么做好博物馆文物藏品的管理就特别重要。针对这点应当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其一是要具备方便文物管理与收藏的硬件条件。通常的文物收藏都要求有安全、宽敞、环保、实用的收藏库与展出库,让藏品所处空间更充分。其二是文物数字的变更统计工作,这是具有艺术与科学价值文物管理的最基本环节。因为时间的向前推移,每个博物馆都会累积越来越多的文物,不仅数量众多,而且类别丰富,如果不能及时将接收与登记工作做好,那么势必会造成收藏管理的混乱。

三、明确配套设施同文物保护间的联系

社会经济进程速度的提升,使得当前博物馆文物保护意识相形见绌。在城市发展与建设过程中,便不可避免地出现一定数量的文物损坏问题。现在很多建设工程都未能同当地文物保护部门取得联系,新开工建筑工程的文物保护责任落实情况几乎为零,这非常容易致使文物受到破坏性损毁。对于政府管理部门来说,必须要加强城市建设过程中的文物保护,形成相关的配套博物馆文物保护管理条例,彻底解决建设同文物间的矛盾。工程本身在得到有关部门审核批准之后,要严格依据文物保护管理条例实施建设。而作为博物馆的管理者来说,更应当积极同政府部门取得联系,确保博物馆相关工作的科学进行。

四、全民参与对于文物保护工作的意义

博物馆建设若想取得持续性发展,首先当然应当在内部给员工进行相关责任意识的培训,在政府的管理与带动下实现工作的积极安排部署,把文物分配、文物保护工作的责任落实到人,树立相关的奖励与惩罚制度,做到文物保护管理的有效性。其次也应当通过不同途径向群众宣传博物馆文物保护的重要性。在信息化时代,文化遗产不能也不该封闭在博物馆之内,孤立在社会大环境之外,而是应当让文物所展现的历史气息与文化氛围更有效地给群众带来熏陶启迪。广泛的文化遗产保护宣传与普及工作,可以让社会形成全员关心、全员参与的文物保护热情,对于完善我国文化遗产的监督机制也有积极促进作用。

五、总结

博物馆文物保护第2篇

众所周知,文物是人类社会文明的标志,其具有着较高的文化价值、历史价值以及科学价值,人们通过文物可以了解历史文明的魅力,而博物馆对于文物而言,具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例如:博物馆能够有效保护与管理文物,使得文物的存在价值得到不断地增长,并且有效延长了文物的存在时间,由此可以看出,博物馆对文物保护与管理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博物馆在保护文物与管理文物过程中或多或少出现了一些问题,现本文以下将博物馆文物保护与管理现状以及其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介绍:

(一)相关法律以及政策的支持力度不够

我国针对博物馆保护文物的重要性而对其文物保护与管理而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以及政策方针等,从而为博物馆保护、管理文物而提供有力支持,然而实践生活中,博物馆以及地方相关部门并没有重视保护、管理文物的必要性以及意义,以至于没有按照相关法律法规以及政策方针来执行对文物的保护、管理,致使博物馆中的文物屡次遭到了破坏。

(二)博物馆文物遭到破坏且未按相关文件标准来对其进行维修

根据目前博物馆文物现存情况来看,有不少文物处于常年失修的状态,以至于文物逐渐失去了其应有的价值,致使整个博物馆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另外,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自然环境的侵蚀,以至于有关文物会遭到破坏而逐渐失去其历史文化价值。

(三)关于博物馆建设力度不够问题的分析

随着近几年国家对博物馆保护、管理文物的重视程度的加深,逐渐加强了对博物馆的建设,但是博物馆的建设水平以及其力度较西方先进国家存在一定的差距,以至于博物馆难以发挥保护、管理文物的作用,甚至在对博物馆建设时出现资金紧张的局面,致使地方相关政府渐渐忽视博物馆的建设。

二、探讨改进博物馆文物保护与管理的相关有效措施以及建议

由于博物馆对文物起到保护与管理的作用,则需要不断地提高其保护、管理水平,从而有效保障文物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与执行,本文以下针对上述所存在的问题而提出几点相关有效建议以及改进措施,从而提高博物馆保护、管理文物的价值。

(一)科学制定相关文物保护方案

博物馆保护与管理文物的前提工作,是需要搜集文物相关信息与资料,并且根据文物自身特点而制定相关保护方案,从而有效、顺利开展文物保护工作,进而充分发挥博物馆保护、管理文物的作用,由此可以看出,搜集文物相关信息资料对博物馆开展保护、管理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文物相关信息资料的采集是一个系统性、综合性较强的工作,并且对其信息资料的搜寻力求做到全面与具体,例如:文物的照片、其价值评估、历史信息等资料,同时,还需要对文物进行检测,以了解文物的材质、工艺以及其病害机制等信息,从而为制定文物保护方案而提供有力依据。

(二)重视文物的预防性保护工作

文物遭到破坏除了人为因素以外,就是自然环境的因素影响,由于文物在博物馆存放的时间较长,其会受到灯光、空气等因素的影响而出现腐蚀性破坏现状,因此,博物馆部门需要对其做好相关防护性保护措施,从而使得文物能够有效避免遭到环境病害机制的侵害,进而有效保障文物的自身价值。

(三)进一步规范博物馆保护、管理文物工作程序

由于文物保护工作是一项较繁琐、系统性较强的过程,为了使得博物馆保护文物、管理文物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则需要不断地规范博物馆保护、管理文物的工作程序,从而使得文物保护工作实现规划化与科学化,进而有效延长文物的存在时间以及提高其自身价值。另外,还需要不断地对文物自有的材质以及工艺进行反复试验,从而以得到文物材质的性质以及性能,进而为后期修复文物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意义,继而有效提高文物修复水平。

三、探讨博物馆保护、管理文物的未来发展趋势

随着近几年各国对文物保护的重视程度的加深,均对文物的保护与管理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工作,从而使得文物保护工作逐渐趋向规范化与科学化:首先,博物馆保护、管理文物工作开展逐渐呈现以人为本的特点;其次,加强对民众宣传文物保护教育工作,使得博物馆保护、管理文物工作呈现全民化趋势;第三,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人们逐渐应用相关计算机技术来实时监控文物,从而保障文物的安全性。

四、结论

博物馆文物保护第3篇

[关键词]博物馆;文物藏品;科学保护

博物馆一词,英文为Museum,其源于希腊文Mouseion,原意为祭祀缪斯的地方。中国直到19世纪中期以后才有人开始接触西方的博物馆。1989年的《国际博物馆协会章程》将博物馆定义为:为社会发展服务的非营利的永久性机构,并向大众开放。它以研究、教育、欣赏之目的征集、保护、研究和传播并展示人类及人类环境的见证物。可见博物馆的基本功能包括征集、保护、研究和展示四个大项。征集是前提,保护是根基,研究和传播展示是主体。文物是人类科学和历史文化不断发展的见证,不能再生,一旦损坏就永远无法复原,就会失去其历史面貌和价值内涵。文物保护功能是博物馆其他基本功能的根基,占据重要的地位。文物保护工作对于文物的价值体现以及历史的还原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只有做好博物馆的文物保护工作,完善博物馆的文物保护功能,才能为博物馆的文物研究和藏品传播展示提供坚实的基础。本文根据笔者的实际工作体会,简要分析了博物馆文物藏品的科学保护工作,并对博物馆文物科学保护工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在此基础上,就博物馆文物科学保护工作的发展和完善提出了一些参考和建议。

一、博物馆陈列文物的科学保护

文化遗产的传播及展示是博物馆承担社会教育职能的体现之一。世界各地的众多博物馆每年都会举办大量的展览来吸引观众,传播展品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展览需要将文物藏品置于展柜进行陈列和展示,以供观众欣赏,因此博物馆的文物藏品在展示陈列过程中的保护问题,是博物馆文物科学保护工作的内容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博物馆陈列文物的科学保护工作现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展览的藏品在陈列展示过程中,本体容易受外界条件改变的影响而变化,如光照、温度、湿度、空气污染物的突然变化,都会对藏品造成损伤或损坏。如何防止文物藏品在陈列展示过程中不受环境突然变化的损害,是博物馆文物科学保护工作当前面对的一个十分紧迫的问题。博物馆陈列文物的科学保护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展品的摆陈

文物藏品的摆陈是陈列文物保护的首要工作。摆放时需根据文物的特性,如空间大小及材质,将其陈列在特有的环境中。展品的摆放要考虑文物的稳定性,防止文物遇到震动(如地震)而倾斜、滑动甚至摔落于展托。展品的捆绑固定应根据文物的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材料和工艺,要防止因受力过大而损坏文物。展托的制作材料要求化学性质稳定,不会释放污染气体而侵蚀文物。此外,陈列文物的摆陈在兼顾观众欣赏方便的同时,要以文物的安全为首要前提。

(二)展柜的光污染防治

光是一种电磁波,是能量的一种传播方式。波长越短,能量越强。光污染是陈列文物的污染之一。由于光的特殊性,以前文保人员对光污染损坏文物的研究较少。随着人们对文物材质及光污染文物机理研究的不断深入,大家开始逐渐地关注陈列文物的光污染问题。紫外线会加速纤维素的水解进程,破坏文物的本体,因此书画和纺织品类等有机文物在展柜陈列展示时,要严格控制展柜光源的照度避免紫外线照射。年代久远的古代书画和丝绸展品的展柜,应严格使用无紫外线的LED冷光源。

(三)展柜的湿度、温度调控

湿度是表示大气干燥程度的物理量,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二者互相影响。在一定的温度下,一定体积的空气里含有的水汽越少,则空气越干燥;水汽越多,则空气越潮湿。湿度和温度对各类文物的保存都有很大的影响,应给予优先控制。国际上的各大博物馆和文物保护研究机构都对文物保存环境的温度和湿度有严格的控制。近些年,国内博物馆在馆藏环境的湿度和温度控制方面也有了长足的进步,比如省级博物馆展厅的展柜基本都具备了恒温恒湿条件。特别需要说明的是,青铜器、铁器等金属类文物容易受潮湿气体的侵袭而腐蚀,所以此类文物的展柜温度和湿度要严格进行控制,以保证文物的安全。

(四)展柜的空气污染物控制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发展,空气污染愈来愈重。工业生产排放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臭氧、硫化洹⒓兹、氨、甲酸等气体,都会对展示的藏品造成破坏。因此,博物馆应严格控制展厅及展柜的空气质量。此外,在展柜的装饰材料及展柜的选材上也应该慎重,避免造成展柜的空气污染,损坏文物。需要说明的是,硫化氢对银器的污染殊为严重,所以银器类文物展出时应做好硫化氢气体浓度的监测。

二、博物馆库房文物的科学保护

库房是博物馆文物存放和保管的核心部位,是博物馆的心脏。库房文物的保护是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的重中之重,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由于文物的年代、地域、材质的不同,各类文物的保存环境也不尽相同,通常的做法是不同种类的文物分别保管在不同条件下的库房内。博物馆库房文物的保护是一个系统工程,要统筹考虑防潮、防光、防空气污染、防虫、防霉、防碰撞、防火、防水、防震等等。博物馆的库房文物保护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库房的温、湿度监测

同展柜的湿度、温度调控一样,库房的温、湿度监测也非常重要。库房温、湿度的阈值应根据国家文物局的相关标准和各类文物的实际情况来设定。某些地市级博物馆无恒温恒湿条件的库房,此种条件下通风通常能起到降温防潮的作用,但要注意通风的同时应严格防止过高的温、湿度进入库房对文物造成损坏。有恒温恒湿条件库房的博物馆,库房应配有专人监测库房内温、湿度数据的变化,保证恒温恒湿机组的正常运行。同时,文保专业人员应定期使用精度更高的温、湿度测量设备,对恒温恒湿机组测定的温、湿度数据进行校对,发现问题及时上报整改,消除隐患。

(二)库房的空气质量监测

库房的空气质量直接关系到文物安全与否,某些空气污染物会加速文物的劣化进程。新建博物馆的文物库房一般会释放氨气等有害气体,所以应定期测定氨等有害气体的含量。新装饰、装修过的文物库房则应定期测定甲醛、甲酸、乙酸、硫化氢、氨等挥发性有机物及颗粒物的含量。在做好库房空气质量监测的同时,也要做好文物库房空气质量监测数据的记录和保管,如检测数据超过国家标准,应及时采取措施,改善库房的空气质量,保证文物的安全。

(三)库房的防虫、防霉

书画、古籍、丝绸等有机类文物是虫、霉的食料,极易受到虫、霉的侵食,因而库房的防虫、防霉工作也是库房文物保护的一个重要方面。由于虫和霉菌是生物,需要一定的氧气和适宜的温、湿度环境才能生长,所以温、湿度环境的控制对于防虫、防霉至关重要。在实际工作中,许多有恒温恒湿条件的库房仍然发现有虫和霉菌破坏文物的现象,说明防虫、防霉工作马虎不得,需要文保专业人员和文物保管员定期对文物库房进行巡查,发现虫、霉现象,及时采取措施,改变库房环境,使用防虫、防霉药剂等来消除隐患。

三、博物馆文物的预防性保护

随着文物保护风险防范意识的不断增强和现代测量技术的持续进步,博物馆文物保护功能的重点正从先前的以抢救性保护修复、被动性维修遭损文物为主,逐渐转向预防性调控环境、主动维护防止文物劣化。文物预防性保护理念强调通过长期监测、科学记录和日常维护、智能探测等手段,及时发现并消除隐患,通过风险评估和科学监测等方法,分析损毁变化规律,在问题出现前进行预防,并以此来确定科学的保护方法。文物预防性保护需要长期而持续的工作,通过制定计划和控制状态,将被动性的抢救修复变为主动性的预防保护。对馆藏文物保存环境进行科学有效的监测和控制,成为实现博物馆文物预防性保护工作的首要因素。以辽宁省博物馆在沈阳市浑南区所建新馆的文物预防性保护工作为例,该文物预防性保护工程主要借助信息传感技术、环境质量调控措施,并有效集成海量数据存储、数据智能处理和互联网通信等技术,构建辽宁省博物馆新馆的馆藏文物保存环境监控系统,全面实现博物馆文物藏品收藏和展示环境的实时监测、质量评估和有效调控。同时,在此项目完成的基础上,还可以建立省级文物保护环境监测区域中心,组建成一套覆盖省、市县监测站二级文物保存环境监控层的文物保护风险预控平台,自上而下地深入实现馆藏文物保存微环境的有效、稳定、洁净的调控,卓有成效地提升整个辽宁省文物保护管理工作的精度和实时性。

四、当前博物馆文物藏品科学保护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措施

(一)博物馆文物科学保护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国内大部分国有博物馆对陈列及库房文物的保护都比较重视,但是仍有部分地市级博物馆的文物保护意识比较薄弱。其中既有客观条件,如文物保护经费投入不足的限制,也有博物馆工作人员主体文物保护意识不强的问题。至于文物预防性保护工作,目前还主要集中在中央地方共建部级博物馆和部分省级博物馆,占国内大多数的地市级博物馆仍然没有开展这项工作。此外专业的文物保护修复人才极度缺乏,严重制约了我国博物馆文物保护功能的发展和完善。

(二)改进措施

国家在加大投入文物保护经费的同时,应有计划地培养复合型的文物保护修复人才,形成既懂现代科学知识又具有文物保护理念的人才梯队。国内各大学和相关培训学院,应加强对博物馆现有文物保护修复人员的培养,只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提高文物保护修复人员的能力,满足博物馆文物保护功能不断发展的需要。此外,国内各大博物馆应增强与西方博物馆在文物保护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学习和借鉴国际上先进的文物保护理念和技术手段,以项目合作的方式锻炼人才,增长经验,通过不断的实践促进国内博物馆文物保护事业的进一步l展。

[参考文献]

[1]张海峰.当前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现状及对策探析[J].艺术品鉴,2015, (9).

博物馆文物保护第4篇

关键词:文博事业;文物保护利用;文化传承

林口县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缘于“森林之口”而得名,1939年建县,1945年8月解放,是国家一类革命老区县,所辖11个乡镇、176个行政村,全部为老区乡镇、老区村。境内有闻名中外的“八女投江”殉难地遗址和东北抗联遗址。县域面积6688平方公里,人口40万。

一、城市发展需要文博事业兴旺推动历史文化繁荣

城市的发展不仅限于发展经济,还有人民的精神生活的拓展,历史文化知识的丰富,个人素养的提高。一个城市如果没有历史、没有文化传承,那么最终就会失去生命力,不会有凝聚力和召唤力。在国家大力提倡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今天,在文物是不可再生的前提下,林口县博物馆对本县的文物家底进行了清理,先后进行了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林口县现有各类文物遗址666处。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林口县共认定登记了可移动文物1148件,其中林口县博物馆1034件、八女投江遗址纪念馆85件、三道通镇政府29件。为了保护好这些文物,林口县博物馆对文物库房进行了科学保护工作和利用文化遗产的基础工作,建立了全国可移动文物信息登录平台和数据库,从而实现全国文物信息资源的整合利用和动态管理。同时,收集整理了具有时代特征的历史文物、地方革命历史文物、民族性文物,为日后林口县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林口县是全国革命老区县之一,“八女投江”的英雄壮举就发生在这里。为纪念和表彰其英雄壮举,林口县人民政府于1982年在英雄殉难地建纪念碑一座,又于1995年增建陈列室一座。2008年再次进行扩建,统称“八女投江纪念地”。纪念地南北长800米、东西宽600米,占地面积480000平方米。纪念地包括纪念馆、纪念广场、纪念碑、忆英亭抗联小路、殉难地五部分组成,其中纪念广场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纪念馆建筑面积1600平方米,文化碑廊景观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2000延长米的木栈道为八女投江殉难地纪念景观。建筑格局为纪念碑居于广场东侧正中,陈列室居于广场南侧,忆英亭居于广场东南小关门嘴子山顶,连接广场与忆英亭的小路为抗联小路,殉难地居于广场西南、小关门嘴子山脚下为乌斯浑河边。实践证明,历史文化的传承需要在良性的经济发展中进行。林口县人民政府在取得经济发展的同时,着眼未来,打造城市文化建设,筹建了林口县博物馆,目前正在进行装馆工作。该馆舍面积为4000平方米,馆内设有《古代林口》《燃烧的黑土》历史性陈列,将要展出征集、出土反映林口历史的文物藏品,当代艺术品,2018年将会向社会开放。博物馆的开放将会使更多的当地民众和外地观众,通过林口县博物馆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的延续,从而提高了群众的文化素质。这不仅仅是一个城市的文化,更是一代代林口百姓的文化。

二、发挥林口博物馆保护和利用历史文物的功能

1.遗址类文物城市的发展需要文物保护和利用随着城市的发展,市区面貌日新月异,高楼大厦不断建起,面对这一座座历史的见证,文博工作者最担忧的是文物的保护和利用问题,即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同时,还不能使文物遗址遭到破坏,这就需要政府有关部门和广大人民群众密切配合与协作。林口县现有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八女投江”纪念地遗址、三道通古城址,乌斯浑河口古城遗址三处,这些遗址都得到了政府相关部门的保护与利用。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八女投江”纪念地,已经成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象征,构成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厚精神资源,将会永远激励中国人民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内容的时代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地努力奋斗。人们通过这些文物深刻地体会祖国在世界历史中的地位,无数先辈为了反抗外敌入侵和旧制度而英勇斗争的光辉事迹。目前已经在八女投江纪念地革命遗址开展了红色旅游。通过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可以拉动地方经济更快更好的发展,达到红色旅游与地方经济双赢的效果。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三道通古城址、乌斯浑河口古城遗址属金代古城遗址,是人类宝贵的物质文化遗产,是古代劳动人民的结晶,是林口多少年的历史见证,是人民了解林口的历史文化、触摸历史文化的载体,具有不可估量的历史艺术、文化价值,它在空间和时间上体现了林口的灿烂历史。古城址蕴含着丰厚的文化、历史、建筑、艺术、军事、民俗等资源,加强保护和利用仅仅靠政府和有关单位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要提高全社会保护古代文化资源的重视程度,在市民中大力宣传和提倡“爱我中华,保护古城的理念”。要发动群众积极参与到保护金代古城中来,可以组织修建金代古城保护参观旅游区,来参观旅游的游客主要消费商品是金代古城修复原模型等工艺品,带有古城图样或商标的服装或运功鞋、帽子等,这样既可以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又可以提高人民群众对金代古城的认识和保护意识。在整个旅游途中,游客可以观看纪念古城的宣传片,了解林口县的悠久历史文化。我们要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原则来保护金代古城遗址,同时,在加强金代古城遗址的保护和利用的过程中,要提高全民族的道德素质。只有保护好林口的灿烂历史,林口文化的“根”才会被留住。2.馆藏文物林口县博物馆目前拥有上万件文物藏品,包括陶器、石器、铁器、书画、杂项等。自1988年后,林口县博物馆先后组织人到莲花、刁翎、三道通、乌斯浑河沿岸、牡丹江流域,附近的村屯进行考古发掘工作,收集并整理了文物资料万余件,均为新石器时代林口地区劳动人民生产和生活的工具。林口县建堂乡大盘道出土的大量铁器,为深入研究林口的历史文化提供了有力的证据。3.社会文物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依靠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和大力支持,文物市场也更加繁荣,也引起了老百姓对文物的收藏的极大兴趣,我们要引导和规范民间文物交流与收藏,促进文物商业健康有序发展。博物馆根据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合理收购文物,要学习国家有关发展文化产业的政策法规,了解本省文物艺术品行业发展现状,研究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如何进一步加强文物经营活动的管理,引导和规范民间文物交流与收藏,促进文物商业健康有序发展。要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诚信守法、监管有力的文物艺术品市场体系,从而更好地规范全省文物艺术品市场健康发展,为林口的文化经济建设服务。4.文化展览活动林口县博物馆每年不定期举办书画艺术展、文物科普展览活动,为林口的书画爱好者提供了展示的平台。由于林口县是书画之乡,多年来涌现出一批画家和书法家,还带动了大批书画爱好者,这当中有众多优秀的艺术人才,形成了书法群体、国画群体、油画群体、连环画群体等。期间,举办了作品研讨、书画交易等活动。林口县博物馆在开展推进文化强县建设,加强开展林口县文化产业发展,调动广大艺术家、工艺美术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美术事业和工艺美术事业的传承和创新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

三、结语

综上所述,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对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非常重要。文物是宝贵的物质文化遗产,不仅仅是一种历史、文化和旅游资源,也不仅是地理变迁、水文、地震等信息的“记录者”,更不仅是文化艺术创作与现代科学技术的“肩膀”,更重要的是,文物凝结着民族情感,凝聚着国家共识,自然而然地生成一种深沉而磅礴的伟大力量,堪称民族与国家的“根”与“源”,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文物事业对文化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着重要作用,城市的发展和进步离不开深厚的历史土壤,要提高在全社会形成保护文物的共识,保护好文物就是保存历史。必须要全面加强文物保护利用,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延续中华文脉,加快城市经济文化建设,一个城市的文明离不开建设历史,城市历史文化也同样成就了城市健康有序的发展,从而可以看出文物保。

参考文献:

[1]脱脱.金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5.

博物馆文物保护第5篇

[关键词]现代博物馆;文物保护;管理趋势

前言

文物是社会进步的历史见证,对历史研究具有重要的使用价值,是类社会在社会发展各个阶段智慧的结晶,对人类社会的发展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现代博物馆如何做好文物保护工作,是我们共同关注的话题。现代博物馆在对文物的保护中做出了卓越贡献,但是也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在现代博物馆在对文物保护的过程中要不断的改进与创新,进而开辟文物保护、管理的新途径。

1.文物保护的重要性分析

随着社会的现代化发展,我国的文化遗产正在逐步减少,如传统的民间习俗、手工艺以及游戏等,丰富的民间文化蕴含着民族文化,是社会文化、经济发展的见证。有效的保护文物资源,就必须提高人民对文物的认识和了解,使人民群众共同参与到文物保护中来,提高对文物保护重要性的认识,提高保护意识,保护文物,是现代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之重点。

2.现代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随着社会信息化发展的加快,信息化的应用于各行各业之中,经济的迅速发展,民间资多充实,在各地相继建立新的博物馆,对老的博物馆也实行了维修、改建,在博物馆建设维修的过程中,大量的使用了现代科学技术进行文物保护。如监控系统的使用,增强了保护的力度,节约了人力资源成本,然而高科技的使用在增加保护力度的同时,也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2.1科学技术的使用忽略人的力量。博物馆安全保护体系的建设包括:人防、技防、物防三个方面,在整个体系中,起主导作用的还是人防,无论科技多么先进,离不开人的控制,只有将“三防”进行有效结合,才能起到安全防控的作用。然而在实际工作中,高科技的大量使用,忽略人的因素,达到不防控保护效果。

2.2注重整体保护工作,忽略局部安全。博物馆的保护工作不仅是在整体上加强防火、防盗以及防破坏的管理,还要加强局部保护管理,由于文物的不可再生性,博物馆的安全工作不能忽视,需要在博物馆管理工作中,加强安全责任教育,保持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杜绝因工作马虎大意、缺乏责任心而造成文物的损坏。

2.3保护工作中对人的重要作用的忽视。在博物馆的保护工作中,人为因素起着主导作用,通常博物馆在使用高科技防预技术之后,忽略人的重要作用,忽视对人的管理,使得博物馆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责任不明确,空岗、缺岗现象严重,一旦博物馆信息防预系统出现问题,文物就会出现脱离保护现象,一旦出现问题,损失不可估量。

3.现代博物管文物保护管理趋势分析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犯罪的手段也越来越具有隐蔽性与技术性,如何做好博物管文物保护管理工作,需要政府、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借社会各界的力量加大对文物的保护力度,提高博物馆文物保护效率。

3.1加大文物保护资金投入。博物馆的文物都是极其珍贵的具有一定历史性和不可再生的物品,保护难度大,必须加大文物保护资金的投入。因而,国家应从政策上支持文物保护工作,提供财力支持。由于文物保护的对促进地方经济收益效果不明显,地方政府对文物的历史性、文化性以及艺术价值认识不足,导致文物保护资金困难。而实际上文物保护的作用,对社会的贡献意义重大,一方面能有效的推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另一方面,文物保护是地方旅游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是带动地方经济的有效途径,因此,现阶段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必须加大资金投入,加大政府支持力度,促进社会经济、文化、精神文明建设。

3.2加强文物保护制度建设。在博物馆文物保护的过程中,必须建立健全文物管理保护制度,尤其是文物的提取与交接制度,文物的提取必须根据文物管理相关制度进行,签订正式文物出库依据,凳记清楚名称、编号、文物的年代、完整度以及归还日期等各个细节,并且有相关部门负责人,博物馆领导签字审批文件作为提取依据。交接双方必须当面清点,检查作好交接管理、保护工作,确保文物万无一失。

3.3文物保护管理向智能化、全民化方向发展。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加强了对文物的管理与保护,充分发挥文物的价值,文物保护管理工作也正向人性化、全民化与智能化方向发展。首先,博物馆文物保护管理要以人为本,文物的管理与保护在依赖于科技的同时,还离不开大量技术人员的支持,因此,文物保护不可忽视技术员的重要作用,是文物保护管理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次,文物保护是一项公益事业,要注重博物馆的公众形象,文物保护的最终目的是惠及民众,提高民众的文物保护意识,形成全民参与保护社会氛围,充分体现社会力量,使现代博物馆的文物保护管理呈全民化的方向发展。最后,科学的进步与高科技的使用,博物馆文物管理与保护向智能化方向发展,博物馆根据自身的需要,建立计算机网络管理体系,实现文物保护的全面监控,提高文物管理与保护标准。

参考文献:

[1]刘天明,刘志武.加强大庆地区文物保护和管理工作的举措[J].大庆社会科学.2011(05)

博物馆文物保护第6篇

关键词:博物馆;保护;封护剂;管理制度

一、博物馆简介

鸦片战争博物馆是纪念性和遗址性相结合的专题博物馆,位于广东省东莞市,管辖林则徐销烟池旧址、海战博物馆,威远炮台管理所和沙角炮台管理所。其中林则徐销烟池和虎门炮台旧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

鸦片战争博物馆先后有70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莅临该馆视察指导,每年接待超过数百万人次的观众,被中央六部委定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同时被列为国家文物局推出的十个“优秀社会教育基地”[2],在文物保护和爱国主义教育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二、博物馆文物保护面临的形势

(一)观众人数逐年增加,安全保护工作压力大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旅游度假的人数逐年增加,鸦片战争博物馆不仅是我国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也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已成为集爱国主义教育和旅游休闲于一体的重要景点,每年都吸引了大批的游客,来该馆缅怀先烈、重温历史、悠闲旅游。这对博物馆的安全保卫和文物保护工作带了巨大的压力。

2004年以前,鸦片战争博物馆年接待观众量最高为80余万人,2004年被评为“部级AAAA旅游景区”和“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先进单位”后,观众量每年都突破130余万;2008年免费开放后,年观众量更是达到200万。近年来,观众人数还在逐年增加,2012年观众量已突破400万人,激增的游客,不仅给鸦片战争博物馆的管理和服务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也对博物馆文物的安全保护工作提出了挑战。

(二)文物的人为损坏风险高

据2004年到2008年博物馆观众构成分析,约90%的观众为普通民众,只有不到10%的参观者为部队官兵和中小学生等团队[3]。普通观众大多较为分散,在游览过程中缺乏统一的组织和管理,而且观众的素质参差不齐,自觉遵守参观秩序和对文物的保护意识普遍不强,在参观过程中,总想摸一摸,碰一碰文物,甚至在展厅内嬉戏打闹,增大了文物管理和保护工作的难度,对展品的安全防护带来了较大的隐患。

在展厅外的园区内,不少观众总喜欢爬上大炮、石狮子及炮台旧址围墙上照相留影,甚至嬉戏打闹,不仅对游客自身的生命安全造成潜在的威胁,也对文物的破坏造成一定的风险。

(三)文物的自然破坏不可忽视

沙角炮台的功劳炮、克虏伯炮台;威远炮台的威远、镇远、靖远、南山顶、蛇头湾、鹅夷炮台等露天炮台,都是游客常去游览参观的景点。这些珍贵的文物都是放置的,长期的日晒雨淋,风吹雨打自然避免不了被氧化腐蚀,如果不采取一定的防护措施对这些文物加以科学的保护,长期下去,即使没有人为的损坏,也自然条件下页会慢慢受到破坏。

三、博物馆安全保护的对策

(一)采用科学方法对炮台等铁质文物进行合理保护

博物馆室外展区,如沙角炮台的功劳炮、鹅夷炮台等铁质文物,在自然条件下,易遭受氧化腐蚀,必须采取科学方法加以保护,最常见的是涂以封护剂,如传统有机材料、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以及有机无机杂化材料[4],其它的如聚酯型聚氨酯乳液进行改性的文物复合封护剂[5],这铁质文物护封剂,除了很好的防腐性能以外,还要满足无色、透明、无光等适合铁质文物保护的特殊要求。这种新型的护封剂,通过添加缓蚀剂作为底层封护剂,添加TiO2,SiO2纳米颗粒作为面层封护剂,具有较强的防蚀作用,较强的耐紫外线、耐酸、碱、盐等能力。

(二)对石质文物的合理修复和保护保护

鸦片战争博物馆管辖下的沙角炮台共有10处露天炮台,台面,垛口,炮洞均由粗石砌成。其中的濒海台是目前保留较为完整的清代炮台之一。历经百年风雨沧桑,基本保存良好。但临岸部分,却出现挡墙倾斜、麻石松动及脱离、地面沉陷等不同程度的损坏现象。如不及时采取必要的修缮措施,挡墙将进一步倾斜,严重影响到安全及外观。鸦片战争博物馆管理部门,在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规定的“对不可移动文物进行修缮、保养、迁移,必须遵守‘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下,曾对炮台进行了加固维护[6]。

除了对遭受破坏和残缺石质文物的修复、加固以外,对石质文物的表面封护也很重要,比如多采用54-6聚硅氧烷作封护剂,其无色透明,疏水性、成膜性好,老化期长[7],特别适用于炮台与地体相联的石质材料。所以,建议对炮台的基座涂以表面封护剂,不仅可以保护文物的本色,不破坏文物原有的价值,还可长期保存文物,发挥文物的利用价值。

(三)建立规范系统的管理制度和保护措施

随着免费开放后参观人数急增,现有博物馆的管理工作人员和管理制度已不能满足超负荷的游客接待数量。非常有必要增加管理馆员,规范管理制度。包括:1.在重要展品周围设置“参观线”,避免观众靠近和接触展品;加强展厅内保安人员的巡查工作,及时制止游客的不良行为。2.在参观通道狭窄的地方,派保安员值班,控制观众流量,避免发生拥挤,尽量避免发生参观人员的安全及毁坏文物的事故发生。3.树立诸如“请勿攀爬”、“爱国主义,从爱护文物做起”、“毁坏一件文物,等于破坏一段历史”等警示牌,对观众进行警示;4.制定安全指南和文物保护手册,在入馆前,发放到游客手中,并大力开展多种形式的文明参观宣传活动,引导观众在参观博物馆时听指挥、守秩序,争做文明观众。5.对炮台等室外文物,可架设防护栏,避免游客攀爬。6.对故意破坏文物的行为,给予严厉警告,情节特别严重的,应当送交派出所给予处理,对不文明行为适当曝光。

(四)其它措施

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进校园活动或举办临时展览,这些宣传形式不仅发挥我馆爱国主义大课堂的用,还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减轻博物馆游客接待的压力和减少对文物的潜在损坏,对文物保护和长期利用也大有益处。

四、小结

鸦片战争博物馆的文物安全和保护工作对发挥其爱国主义教育作用,保持其作为旅游景区的吸引力都至关重要。鸦片战争博物馆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坚持贯彻执行“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文物工作方针,本文从文物保护技术和管理制度等多个方面入手,对鸦片战争博物馆的进一步保护工作提出了建议。

[参考文献]

[1]黄伟.中国近代史开篇之地―虎门,中国地名,2010年,第1期,36.

[2]内蒙古宣传,1994年,第8期,30.

[3]祁丹.鸦片战争博物馆近年观众结构分析及应对措施,大众文艺(理论),2009年,13期,214-215.

[4]沈大娲,马立治,潘路,马清林.铁质文物保护的封护材料.涂料工业,2009,第1期,17-19.

[5]何海平,许淳淳.改性聚氨酯乳液在铁质文物保护中的应用.北京化工大学学报,2005,32(2):47-54.

[6]黎亦淮,略谈虎门沙角炮台濒海台的加固和维护.大众文艺,196-197.

博物馆文物保护第7篇

关键词:博物馆;文物安全;保护措施

博物馆是保护和展览文物的主要场所,内部陈列了大量的文物,通过将各类文物展示给游客,以供其参观和学习。由于文物往往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使得犯罪分子铤而走险,屡次到博物馆中偷窃文物,这种行为不仅违反了国家的相关法律,而且给国家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要弥补博物馆的管理漏洞,提高其安全性能,以最大限度的降低文物失窃的风险。

一、博物馆文物安全问题现状

随着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各个地区纷纷建立或翻新了博物馆,并运用最新科技保护馆中的文物,极大的增强了文物的安全系数。虽然运用高科技可以实现全天候的监控,减少人力资本的投入,但是高科技本身也存在着弊端,使得文物管理工作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文物是前人留下的宝贵遗产,是文化的纪念和传承,这决定了文物保护工作不容有失,博物馆安全管理体系的改革俨然已经刻不容缓。

二、导致博物馆文物安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过于依赖科技,忽视了人的力量。科技是智慧的产物,可以协助人们做好博物馆的管理工作,但是人力在整个管理体系中应始终占据主导地位,才能将科技的力量最大化的发挥出来。可是很多博物馆过于依赖高科技,工作人员的任务就是监督和管理各项监控设备,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这造成了人力资源的过度浪费。同时工作人的员流动性大,人员成分复杂,保安人员大部分来自于农村,缺乏责任感和使命感,再加上保安队伍也缺乏严明的纪律,这为博物馆的安全工作带来了隐患。

(二)侧重整体保卫,忽视局部安全。在博物馆安全问题上,除了在整体上要重视防火、防盗、防破坏,同时也要注意局部安全,由文物具有具有不可再生性决定了,博物馆的安全工作一定做好,这也就需要博物馆工作人员加强责任教育。在我国刑法中有规定:过失损失或者不负责任的管理导致文物丢失的都将给与行政或者刑事处分。这就要求工作人员要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对于过失或不负责任导致文物损毁的大部分都是由于管理上的缺失,或者事后的推诿,责任不清造成的。

(三)忽视人的管理。人在文物保卫工作中起着很大的作用,然而有些博物馆只有在上级领导检查工作时才重视工作人员的管理工作,风头一过,又恢复常态,由于忽视对人的管理,使得博物馆中时常会出现文物损毁现象,因为管理人员职责不明确,工作人员相互推诿,不愿意承担责任,事后只能根据主观判断,导致处理结果牵强附会,很难让所有工作人员信服。

(四)领导人员未做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很多的博物馆领导人员缺乏指挥才能,没有根据博物馆的实际情况作出正确的决策,只是强搬硬套的照着上级文件作出指挥,对真正存在的问题并没有得到强有力地解决,例如对于博物馆基本保卫人员工资、待遇问题,以及保卫人员素质教育问题、人员责任没有得到有效的教育和深入的指导等等。

三、博物馆文物的保护策略

(一)强化工作人员责任意识。博物馆是文物的家园,是收藏、展示文物的重要场地,做好文物安全工作对弘扬民族文化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立法部门制定的《文物保护法》,不仅使文物安全工作有法可依,同时也使得安全教育工作有可使用的教材。《文物保护法》的普及,能够增强人们的法制观念,做到人人守法,在出现问题时,应根据相关法规作出合理的处理,这些都有利于博物馆文物安全。

(二)明确责任划分。明确责任,进一步加强博物馆安全管理工作,博物馆领导应作为第一负责人,依法履行相关责任,加强保安等工作人员业务教育,在博物馆中建立有效的管理制度,建立完整的保安体系,提高保安的工作态度。同时建立分层管理,做到带班期间不得随意脱岗,真正把安保工作做到实处。

(三)严格监管。严格监管,排除隐患。对于隐性存在的风险,要做到不定期的演习和不定期的安全检查。对于重大问题要紧密跟踪,彻底处理问题。对于发现的隐患问题,提出应对问题的预案,及时解决,提高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

(四)加强业务能力的培训。对于博物馆安保人员,不仅要在基础设施的使用上加强培训,更要对相关的业务领域进行必要的培训。在大部分文物安全问题上,有必要加强教育,例如对于文物的保管工作、文物的存放工作、文物的运输工作、文物的修复工作等相关业务能力都需要加强,使文物处于一个安全环境之中,确保中华文化得以流传。

(五)提高工作人员的福利待遇。第一,博物馆应该加强人员管理,组织一批固定人员。第二、提高工作人员待遇,重视保安队伍建设,切实做到从根本上解决人员素质、队伍质量上的问题,加强教育,建立规范的保安队伍。争取改变博物馆普遍存在散兵、没保障等状况,切实做到安全保卫力量。

(六)综合治理,建立长效机制。各地博物馆文物安全问题,要结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综合治理,并建立长效的安全机制。定期的根据博物馆实际情况作出安全形势的判断,做到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加大文物安全投入,不断提高人防的水平,整体提高文物安全防范能力。同时也要加强保安的巡逻工作,提高安全意识,对于出现的重大问题及时上报,及时解决针对文物被盗重大案件,要督促限期破案。

四、小结

作为文物的捍卫者,博物馆应将文物保护工作落实到日常工作的方方面面,对馆内资源实施科学合理的利用,并重视人的作用,加强对工作人员的监督和管理,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使其树立正确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增加工作人员的福利待遇,以建设高质量、高素质的保安队伍,使其将保护文物工作当作毕生的理想和追求,从而促使人力、科技、环境的有机结合,确保博物馆的安全管理体系真正的发挥实效。

参考文献:

博物馆文物保护第8篇

[关键词]博物馆;管理;文物;保护

中图分类号:K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6-0386-01

引言

文物是社会进步的历史见证,对历史研究具有重要的使用价值,是类社会在社会发展各个阶段智慧的结晶,对人类社会的发展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价值。如何做好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是我们共同关注的焦点话题。

一、文物保护的重要性分析

随着社会的现代化发展,我国的文化遗产正在逐步减少,如传统的民间习俗、手工艺以及游戏等,丰富的民间文化蕴含着民族文化,是社会文化、经济发展的见证。有效的保护文物资源,就必须提高人民对文物的认识和了解,使人民群众共同参与到文物保护中来,提高对文物保护重要性的认识,提高保护意识,保护文物,是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之重点。

二、我国文物保护的现状及问题

1、历史文化遗产及其周边环境遭受建设性大破坏。在热衷关注经济发展、改善生活条件和崇尚现代建筑的今天,许多文物古迹、历史建筑或地段、世界文化遗产等在经济建设过程中遭到了无情的破坏,甚至在推土机的轰鸣中轰然倒塌,永远消失。如贵州遵义会议会址周围历史建筑全部被拆;部级历史文化名城襄樊千年古城墙被毁;浙江舟山市冠以“旧城改造、发展现代经济”的名目,大肆拆毁定海古城历史街区,致使国家文化遗产遭受不可弥补的损失。此外,文物古迹的环境遭破坏也比比皆是,星星点点的文物湮没在高大的现代建筑群中,让人很难感到它的价值所在。我国原有古代存留下来的城池约五千座,这些经历百年、千年沧桑的古城、古镇、古村落曾经拥有的古城墙、古城门、古城楼、古建筑数量之多、形式之丰富令世界为之震撼,而如今这一切在今人肤浅、缺乏文化素养的现代化建设中,在几年、几个月甚至几天内就被破坏、拆毁了。导致这种种令人痛心疾首现象出现的根源就在于有些政府官员急功近利、片面追求经济发展和GDP增长的政绩心理,就在于政府容忍开发商无知、反文化的掠夺式的开发。

2、重建、恢复历史古迹以及“仿古”、“复古”之风盛行。当前在历史建筑、文物古迹保护方面明显存在这样一个误区,即热衷于对古迹遗址的修复和重建,而忽视了文物古迹的真实性和实物遗存的保护,从而降低了文化遗产的价值,杭州雷峰塔的重建就是一例,这也怨不得阮仪三们要大声疾呼“假古迹不要再建了”。因此,任何随意地、不分界限地进行“复古”、“仿古”,都是不负责任的,是对历史的讹传。对“已经不存在的东西,已被损坏,或早已湮没的建筑或构筑物”重新建造或按所谓的原样恢复,即使符合部分历史记载,但用现代的材料、工艺及施工方法再掺以现代人理解臆想的东西,建成的充其量称之为名胜,但决不是历史古迹,不具有文物价值。

3、保护的观念尚未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由于人文社会科学理论与知识的缺乏以及思想观念上的文化差异,我国上至政府官员、专家学者,下到商家企业、平民百姓,或从发展地方经济、旅游事业,或从保护的方式方法,或从个人喜好等不同侧面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存在着轻视乃至不屑的状况,使得保护工作的开展困难重重。

4、保护的法律法规尚不健全。我国目前对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都没有一部完整的法律或法规予以规范,均散见于各类不同层次法律法规及通知规定之中,且存在多头管理的状况,以至于职责不明或存在管理上的缺失。

三、加强博物馆文物保护管理的建议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犯罪的手段也越来越具有隐蔽性与技术性,如何做好博物管文物保护管理工作,需要政府、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借社会各界的力量加大对文物的保护力度,提高博物馆文物保护效率。

1、加大文物保护资金投入。博物馆的文物都是极其珍贵的具有一定历史性和不可再生的物品,保护难度大,必须加大文物保护资金的投入。因而,国家应从政策上支持文物保护工作,提供财力支持。由于文物保护的对促进地方经济收益效果不明显,地方政府对文物的历史性、文化性以及艺术价值认识不足,导致文物保护资金困难。而实际上文物保护的作用,对社会的贡献意义重大,一方面能有效的推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另一方面,文物保护是地方旅游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是带动地方经济的有效途径,因此,现阶段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必须加大资金投入,加大政府支持力度,促进社会经济、文化、精神文明建设。

2、加强文物保护制度建设。在博物馆文物保护的过程中,必须建立健全文物管理保护制度,尤其是文物的提取与交接制度,文物的提取必须根据文物管理相关制度进行,签订正式文物出库依据,凳记清楚名称、编号、文物的年代、完整度以及归还日期等各个细节,并且有相关部门负责人,博物馆领导签字审批文件作为提取依据。交接双方必须当面清点,检查作好交接管理、保护工作,确保文物万无一失。

3、文物保护管理要向智能化、全民化方向发展。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加强了对文物的管理与保护,充分发挥文物的价值,文物保护管理工作也正向人性化、全民化与智能化方向发展。首先,博物馆文物保护管理要以人为本,文物的管理与保护在依赖于科技的同时,还离不开大量技术人员的支持,因此,文物保护不可忽视技术员的重要作用,是文物保护管理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次,文物保护是一项公益事业,要注重博物馆的公众形象,文物保护的最终目的是惠及民众,提高民众的文物保护意识,形成全民参与保护社会氛围,充分体现社会力量,使现代博物馆的文物保护管理呈全民化的方向发展。最后,科学的进步与高科技的使用,博物馆文物管理与保护向智能化方向发展,博物馆根据自身的需要,建立计算机网络管理体系,实现文物保护的全面监控,提高文物管理与保护标准。

4、加强博物馆工作人员的素质培养。

第一,要提高工作人员的身体素质培养。因为我们提到过,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不管你在哪个职能部门,都肩负着看守国家文物的职责,防止失窃。要防止失窃事件的发生,仅仅依靠硬件设施是不够的,更何况任何硬件设施都不可能是万无一失的。所以我们一定在选工作人员的时候,一定要挑选一些身体素质较高的、年龄上偏向年轻的人员。并且应该优先选择退伍军人。并且要求大家在工作期间也要不断强化自己的身体素质。

第二,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的培养。笔者所谈的业务素质,就是指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应该十分清楚地知道文物应该以怎样的方式来保护才能保存得更完善、更持久。比如,博物馆的温度设置,文物的清洁等都需要怎样特殊的方式,作为工作人员一定要了如指掌。

第三,提高工作人员精神素质的培养。其实这个是容易被忽视但是笔者认为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要真正地热爱在博物馆的工作,这种工作可能枯燥,可能难熬,可能没有太多聊天时间,但是只有我们真的喜欢,才会不遗余力。?

另外也要注重加强全民素质的培养。之所以要特别提出这个问题,其实是因为笔者觉得如果所有人都懂得文物的珍贵,都来保护的话,即使是没有高科技设施的保护,没有工作人员的看护,也不会出现失窃的现象。全民素质才是最根本的问题。所以我们要采取一些方式来提高全民对文物的认识。

参考文献

[1] 戴丽娟,丁极枭.对地县级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的认识[J].中国文物科学研究,2009.

博物馆文物保护第9篇

【关键词】文物;博物馆;保护

一、文物保护理念不断发展

现代意义上的文物保护工作始于上个世纪20、30年代,1928年国民政府设立了第一个专门保护管理文物的机构—“中央古迹保管委员会”。同年,国民政府内部颁发《名胜古迹古物保存条例》,其中的“名胜古迹”涵盖湖山、建筑、遗迹等三类,“古物”则包括碑碣、金石、陶器等十类。1930年6月,国民政府颁布的《古迹保存法》,是我国历史上由国家公布的第一个文物保护法规。其中明确规定“本法所称古物是指与考古学古生物学及其他与文化有关之一切古物而言”。1931年7月,又颁布了《古物保存法细则》,开始将古代建筑纳入文物保护的范畴。

新中国成立以后,文物保护开始由政府统筹管理。1982年《文物保护法》公布实施,将“文物”概念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2002年,我国政府对《文物保护法》进一步修订,形成了目前国家立法保护文物的基本范围。随着“文物”概念的深化,文物保护范围逐渐扩大、文物保护对象不断增多。文物保护已经从单纯针对器物本身发展到关注器物组合、器物出土环境,从仅仅聚焦建筑本体发展到保持建筑周边环境的协调,文化遗产的概念日益突出。

二、基层文物保护是我国文物保护体系的最基本构成

有效地保护和管理好各类文物资源,是国家的职责。各级政府和文物、文化行政主管部门代表国家行使这一职责,依法保护和管理好本辖区内的文物,这是国家赋予的权利,也是法律规定的责任。文物保护的核心内容有两个:一个要处理好文物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使文物尽可能地不要因时间和自然因素的原因遭到破坏;二是要处理、协调好文物与社会环境的关系,使文物免遭人为破坏。特别是随着市场经济的确立和发展,文物保护与经济建设的矛盾也日益突出。这就大大增加了协调文物保护与社会环境关系的难度,反映出文物管理的广泛性与社会性。

我国的文物管理工作实行的是“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各种级别的文物保护单位以行政区域的形式划分到省、市、县(区)。通过文物安全日常巡查以及文物保护志愿者制度,基层文物保护部门可以第一时间了解文物的最新情况、第一时间发现文物面临威胁、在文物面临破坏的第一时间采取有效措施。基层文物保护部门是国家各项文物保护保护的第一道屏障,是各项法规、方针、政策的落实者和执行者。无论是文物日常安全维护,还是在文物保护单位周边建设项目中的文物保护,基层的文物保护部门都是反应最迅速、行动最有效的机构。因此,基层文物保护部门可以说是我国整个文物保护体系的活细胞和最基本构成。

广州市海珠区文物博物管理中心为区文广新局下属事业单位,统筹管理邓世昌纪念馆、十香园纪念馆、潘鹤雕塑艺术园、粤海第一关纪念馆及海珠区辖内不可移动文物。一直以来,中心以《文物保护法》及《博物馆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为工作准绳,积极完成上级部署、努力做好各项文物工作,在加强文物保护、维护文物安全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基层文物保护应走向全方位和立体化

通过第三全国不可移动文物普查,广州市海珠区公布了211处不可移动文物,包括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5处、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23处。其中不少文物之间存在着紧密联系,如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琶洲塔同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赤岗塔均建于明代,对南海入珠江的航运起着导航和标志的作用,其兴建与古代广州海上贸易的繁荣密不可分。而黄埔古港古村的兴旺源于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起,清代的黄埔古港更是成为了中国唯一对外开放的关口。在对以上文物的保护过程中,海珠区不但注意对文物本体的保护和修缮,更是力求以点连线,从中提取古代广州海外贸易元素、挖掘文物之间的密切关系、研究文物背后的历史文化。

潘氏家族是粤商十三行历史上最显赫的家族,对广州乃至中国近代对外贸易的发展发挥过重要作用。潘氏家族在海珠区的建筑遗迹主要有三处:潘家祠、潘氏家庙、潘氏大院。潘家祠建于清朝初年,由潘氏家族入粤始祖潘振承兴建,潘氏家庙由潘振承四子潘正炜兴建。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我区发现了潘正炜四子之孙潘佩如家宅—潘氏大院,该建筑为民国时期混凝土结构双层楼房,虽经近百年,外观、结构及室内构件均保留完整。2008年,潘氏大院作为广州市重要文物新发现被《2008年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新发现》一书收录,也是广州市唯一入选的新发现。以上三处遗迹集中分布于海珠区的西北部,形成了关系密切的潘氏建筑群,是潘氏家族在广州开基立业和发展的重要见证,也是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与十三行历史直接相关的建筑群。

在对潘氏家族遗迹的保护工作中,海珠区着眼于对潘氏建筑群的整体行保护,采取了全方位、立体化的保护方式。2009年,我区组织编制潘氏建筑群保护规划。规划将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潘氏大院、区级文物保护单位潘氏家庙以及因保存状况较差而未能被列为文物的潘家祠全部纳入其中。规划总体目标在于加强文物本体修缮工作,保护并延续潘氏建筑群特有的历史环境,深入挖掘潘氏建筑群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积极意义。未来还计划利用潘氏建筑群设立展览并对外开放,力求在实现对文物科学保护的同时将保护成果转化为社会效益,使全社会能够共享文物保护的成果,进一步提高公众参与文物保护工作的积极性。

四、基层博物馆应立足于地方特色

随着博物馆事业的不断发展,目前我国已拥有各类博物馆3400余座,其中基层博物馆占了大半壁江山。与国家一级、二级博物馆相比,基层博物馆在设施、资金、人才力量的短缺是不争的事实,那么基层博物馆如何生存、如何发挥作用,笔者认为避免一味求大、立足地方特色是唯一出路。

十香园位于广州市海珠区江南大道中怀德大街3号,建于清道光年前后,是晚清广东著名画家居巢、居廉的故居及作画之所,因院落里曾植有素馨、瑞香、夜来香等十种香花,故名“十香园”。 居廉在此设帐授徒,培养了一批近代美术人才,当中以岭南画派创始人之一的高剑父和陈树人为代表,因此十香园又被誉为“岭南画派的摇篮”。

2007年,十香园纪念馆依托十香园旧址成立。自成立之日,十香园纪念馆一直视突出特色为目标。纪念馆现分为遗址区域和美术展览区域,总占地总面积为3879平方米。遗址区包括今夕庵、啸月琴馆、紫梨花馆三座主体建筑,以《居巢、居廉与十香园》为固定展,介绍“二居”的艺术成就及十香园的历史沿革。美术展览区包括两层美术展馆及艺术家交流厅和园林水榭、亲水平台、休闲广场等配套设施,以《诗情画意溯流源——隔山画派及岭南画派先师纪念展》为固定展,通过“一人、一画、一史”的形式系列地介绍隔山画派及岭南画派的发展和传承脉络。

十香园纪念馆一直致力于展示岭南书画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维系海内外岭南画派传人和后人。成立至今成功举办了赵少昴书画展、海珠区纪念辛亥革命书画展、春潮春睡画会联展、诗情画意溯流源等大型专题展览,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成为从岭南画派某种意义上的宗祠性建筑。未来,十香园纪念馆计划进一步利用毗邻广州美术学院的区位优势,以有序地推动十香园周边文化创意产业化、人文景观岭南特色化为总体设想,力求将十香园及周边地区打造成为岭南书画文化阵地。

基层文博工作难是笔者从事文博事业以来的深刻感受,缺乏充足的资金、人才使得我们在工作中常常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文物保护内容的不断丰富以及大量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对文物工作的联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规划、建设、公安、执法等部门沟通及合作愈显重要。文物是祖先留给子孙后代宝贵财富,是不可再生资源,一旦破坏将无法复原。在这里,笔者希望并建议国家能够进一步加强立法、完善基层文物保护单位的机构设置、加大基层文物保护工作的扶持力度。同时,也相信在国家的支持和重视下,我国的文物保护事业前途光明。

参考文献

[1] 单霁翔.从“文物保护”走向“文化遗产保护”[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