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博物馆的营销策略优选九篇

时间:2023-08-17 17:41:39

博物馆的营销策略

博物馆的营销策略第1篇

[关键词]4I理论;博物馆免费开放;展览营销策略

[中图分类号]G2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3)02-0141-04

一、现代营销学与博物馆

现代营销学理论早在20世纪70年代即已传入我国。但在当时,国际上绝大部分博物馆仍然坚守博物馆的神圣以及与市场的不容。1982 年9 月7 日,美国《广告时代》杂志刊载了《博物馆跳进市场经济大潮》一文,第一次把博物馆与市场连接在了一起。20 世纪80 年代,营销学家菲利普·科特勒出版了《适用于非营利机构的市场学》一书,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在工商界一直通用的市场学原理和技术同样适用于非营利机构。作者将其归结为“一个计划以及实现与其它群体交换关系的系统工程”。①后来,这种观点逐渐影响到我国博物馆领域,但在实践中却并没有引起太多重视。1998 年,博物馆学家尼尔·科特勒与营销学家菲利普·科特勒编著的《博物馆战略与市场营销》一书出版,成为博物馆市场营销理论建设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专著。

20世纪末,安来顺先生在《中国博物馆》2000年第1期上发表《博物馆市场学的几个基本问题的讨论》一文,较为全面地将营销学理论在博物馆的运用理念介绍给我国博物馆界。此后,甄朔南等人也相继发表研究文章,进一步探讨营销学理论在博物馆运用的意义与方法。2006 年,《博物馆战略与市场营销》中文译本正式出版,②我国博物馆界对于博物馆市场营销有了更全面的系统认识,市场营销成为丰富和发展博物馆理论和指导博物馆实践的重要内容。

遗憾的是,大多数论述及博物馆实际操作都更多地把博物馆追求经济利益的经营创收和产品推销活动等同或类似于博物馆市场营销。对营销学理论的应用仅限于简单的展览推介以及衍生产品、复仿制品、工艺品、图书出版物和属于博物馆服务内容的餐厅、娱乐实施的经营和推销,很少有把市场营销学原理作为博物馆的发展战略加以研究和实践。尤其是随着现代营销学理论自身的发展,缺少对博物馆营销学理论的深入研究和探索应用。

当下,顺应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需求,免费开放政策的全面实施,使博物馆行业迎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面对观众如潮的场面,博物馆展览该如何营销?毋庸置疑,博物馆作为公益性社会文化服务机构,其使命就是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然而,免费不是体现博物馆公益的唯一途径,仅仅敞开大门是不够的,关键还在于质量、效果和其持久性,“不要把受惠者看成接受施舍的人,而应该把他们看作必须满足的客户”。③因此,博物馆要发挥好公益性,取得更好的社会效益,必须与时俱进、深入研究现代营销学理论。

二、博物馆学中的4I理论模型

自营销理论成型以来,市场几异其形,无论是竞争格局,还是消费者的思想和行为,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而随着环境的变化,营销理论也随之发生了变迁,即以满足市场需求为目标的4P理论④、以追求顾客满意为目标的4C理论⑤和以建立顾客忠诚为目标的4R理论⑥,到今天以互动为核心的网络时代营销的4I理论。

4P营销理论从企业的角度思考问题,是营销的一个基础框架。然而,4P理论是一种静态的营销理论,没能把消费者的行为和态度变化做思考市场营销战略的重点,使得这一理论不能完全适应市场的变化。⑦4C营销理论从客户的角度思考问题,但是没有侧重从企业整体运作的角度看待问题,更没有侧重从营销的核心目的去分析问题。4P和4C营销都是对营销过程中重点元素的静态描述。 4R营销理论则是二者综合提炼的结果,它满足营销的核心,而且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但 4R仍是粗放型的,远没达到“一对一”的精细化程度。网络时代的到来,使得我们可以通过 4I理论模型来探讨精细化的关系营销。以互动为核心的4I营销理论组合要素为个性原则、趣味原则、互动原则、利益原则。

从市场营销学角度来分析,要求博物馆展览的展品必须有足够的吸引力,有明确的指向,有一定的知名度、美誉度,要给购买者(观众)物超所值的感受。什么样的展览、采用怎样的陈列手段和形式才能受目标观众欢迎? 4I营销理论指明了新时期博物馆展览营销必须遵循的原则:其一,即个体的识别和细分。博物馆展览有着特有观众群,对观众群的识别细分,了解分析观众需求,才能起到真正教育娱乐等目的;其二,趣味性原则。现代社会的发展,博物馆所面对的新使命,是如何经营并组合最佳的博物馆资源,让它比迪斯尼乐园有更深入的游憩体验,让博物馆更具亲和性。其三,互动沟通。博物馆与观众之间通过各种媒介的互动沟通,即时的交流与反馈活动,改进博物馆展览的策划和展示服务等。其四,即利益原则。现代博物馆必须以观众的需求为考虑,并以观众的教养取向,尊重观众的自主性与个别差异,以教育是在培养中完成的耐心和期许,让观众的参观经验具有自我成就的回馈价值。这四个组合原则始于展览策划之前、延续于展览结束之后。

三、以湖南省博物馆基于4I理论的展览营销策

近年来,湖南省博物馆独立策划或引进的大型展览,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果。其中,“国家宝藏展”入选当年长沙市的中考历史试题,影响深远;“凤舞九天——楚文物特展”入围“2009~2010年全国十大精品陈列”,并喜获“最佳综合效益奖”。经过近10年的努力,湖南省博物馆已经成为目前中央和地方共建的八个部级重点馆之一,跻身全国一流博物馆,赢得了社会各界的一致赞誉。

(一)个性原则

个性原则的核心是个体识别,就是按照不同个体的差异化需求对市场进行细分,针对不同的目标人群,开展特色的业务和服务,打造不同的品牌。作为博物馆在组织策划展览时,同样需要研究市场,然后选择那些市场前景广阔、观众喜闻乐见的展览,才能较好地吸引观众,从而达到教育观众的终极目的。

观众的欲望与需求是展览营销的重要前提。目前越来越多的博物馆开始仿效国外博物馆设计问卷,利用网站或是现场作答等形式,来了解观众的需求,是一个很好的方法。通过确定目标市场制定营销策略,关键一点是通过市场细化将用户分为不同的群体,包括地理、人口、心理和对博物馆的忠诚度等,具体包括社会地位、文化传统、个人经历及学习方式等。走进博物馆参观或休闲的观众,是对博物馆工作某种程度的肯定,博物馆应该运用市场营销原理,对观众进行调查并研究观众行为,对不同类型观众进行特点分析和准确评价。潜在的观众就是博物馆潜在的市场,博物馆应该走向社会,进行宣传和研究分析,并努力使之成为实际的观众。通过市场细化,可以使博物馆了解社会需求,提供令观众满意的产品和服务,实现社会责任,进而在扩大博物馆社会影响和知名度的同时增加博物馆的资源。

在策展和设计制作中,湖南省博物馆积极融入“以观众为本”的理念,从展览选题、内容组合、形式设计等方面,针对目标观众进行量身定做。策展前,聘请专业的城调队做观众调查统计和抽样调查分析。同时,对历次展览的观众留言做仔细研究,了解观众的需求与意见,并融入展览策划之中。此外,组织在一线工作的安全员、验票员、讲解员、教育推广等有关人员进行讨论,通过他们与观众的接触,及时反馈观众的心声。展出期间,通过专业的统计调查对展览效果进行及时评估与反馈,了解观众的总需求和展览的社会影响力,为今后的展览决策和运作提供科学依据,寻找博物馆展览适应社会需求的途径。基于这些调查结果的分析思考,湖南省博物馆连续三年举办和引进的展览都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2006年,举办 “‘走向盛唐’归国汇报展”,观众达18万余人次;2007年,举办“国家宝藏——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品展”,观众超过23万人次;2008年,推出“古典与唯美展”,观众达16.7万人次。这一系列展览对文化遗产的传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趣味性原则

当今世界的主流文化趋势强调文化艺术的多元性和社会传播的广泛性,主张公众对文化艺术的主动接受和参与性。因此,无论是普及性还是学术性的展览都应该将公众的理解和参与放在第一位。这就要求博物馆策展人必须走出“象牙塔”,吸收多学科知识 “吃透”文物,钻研文物,挖掘文物背后的故事,从观众的角度立场去思考展品,诠释文物;深入浅出,以浅显易懂的语言,通过语言和影像等方式的完美结合,引导观众解读文物,理解文化内涵和感受艺术魅力,并中提炼出富有教育启迪意义。

以2009年湖南省博物馆策划引进的“国家宝藏展”为例,该展被誉为“城市文化生活的一场盛宴”,丝毫不为过。此次展览汇集了国家博物馆的镇馆之宝、精品中的精品,诸如四羊方尊、曾侯乙墓出土大尊缶等,都是普通观众难得一见的珍品。其中,为了迎接四羊方尊的“回家”,湖南省博物馆展览增补了馆藏宁乡出土的商代青铜器三件,并向长沙市博物馆借调湖南宁乡出土的青铜铙四件,陈列在四羊方尊周围。展览将文物展台设计为一个祭坛式的建筑,四羊方尊被布置在前展厅中央,展台金黄色的纱幔低垂,映衬着束束灯光,通过场景的设计营造出一种神秘、庄重的气氛,令观众感受更为深刻。同时,将大量的文字说明与图片资料组合起来,制作成大幅写真作为文物背景,不仅增加了文物的图片资料、历史背景、制作工艺、形制描述等更多的信息量,更使观众能深入地欣赏理解每件展品。在“凤舞九天展览”策划中,配合展览档期,针对暑期中学生这一特有群体,将展品诠释与中学生课本、成语故事等紧密联系,设计了寻宝游戏等,在增强趣味性的同时,起到了很好得教育作用。

博物馆是建立在物基础上的感观教育机构,物是其重要教育元素。我们知道,阅读文字记录与观看实物感受是不同的,而观看实物照片与近距离接触到真实对象的感受也不相同。在观看真实物件的过程中,调动的不仅仅是观众的思维,更重要的是通过视觉等感官,调动观众的内心感受,从而引领观众去体验和欣赏,使其身心沉浸于展览中。基于这一点,现代博物馆开发出了许多参与性的学习项目:参观,近距离地观察、体验;听解说,了解更多知识。体验,通过各种模拟活动,自己动手,在亲身感受中得到知识。湖南省博物馆在“‘走向盛唐’归国汇报展”期间,精心设计的“物归原主”、“陶俑DIY”和“修复小能手”等互动游戏,每天都挤满了大批少年儿童。在“国家宝藏展”中推出了“变脸大比拼”、“自己动手做国宝”等活动,让那些原本只停留于历史上的对象、事件,变成手底可触可感的真实经历。

(三)互动原则

互动的沟通,是一种强调让顾客参与其中的营销手段。优质的沟通平台和及时的沟通体验,能极大地提高客户的忠诚度和满意度。博物馆不能把对观众面对面服务的完成看作整个营销活动的结束。营销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博物馆需要进行市场跟踪调查,重视观众市场的反馈,及时发现文化产品存在的问题,根据观众的意见或建议对文化产品进行改进,同时和观众保持长久的业务联系。

微博互动及在线博物馆的应用,是网络时代的新兴互动方式。这种方式不仅仅是对实体博物馆的补充和吸引人们走进建筑的营销手段,其最重要的作用在于提供一种有别于实体的体验,真正实现与公众的即时交流,为信息的沟通创造了一种新的形式。通过各种博客、微博、论坛等,博物馆可以针对不同的目标人群发起不同形式和内容的讨论组,打破经过传统官方主页和电子邮件广告及不可回复的刻板形象,形成人对人的交流而非机构对人的交流,从而增添了个人化的新面貌。目前国内很多博物馆都加入了微博主页,湖南省博物馆微博属于少数几个最早开通的中国各博物馆微博之列,也是目前最受欢迎的博物馆微博之一。从镇馆之宝、文物推荐到历史掌故、文博知识和展览活动介绍,微博里的博物馆说的依然是有关文物的那些事,但是毕竟用的是最流行的传播方式,于是又多了些“博物馆联萌”、“马王堆那些事”、“猜猜看”等顺时应景和互动性强的话题。

传统的博物馆以建筑实体、展览为中心,公众的实地体验是集中型的。首先,从文艺复兴时期开始,西方建筑界就流行以宏大的空间表现意识和理念,以致今天许多沿用旧建筑的博物馆也常常呈现出庄严肃穆、神殿般的气势,大部分现代博物馆建筑也坚持类似的空间概念,完全孤立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之外。而在建筑内,知识的制造、选择和阐释由策展人一手控制,信息以有型实物展示进行系统化的传达,展览与公众的对话是单向的。另外,公众在博物馆内获得的体验受各种因素左右——博物馆的游览路线、厕所卫生、服务质量、外部环境,甚至博物馆咖啡厅售出的一杯饮品,博物馆可以通过改善这些硬件设施来提升公众的情绪与感受。而在线博物馆提供的是一种完全不同的、以用户为中心的分散型体验。它首先是一个信息分散的网络,公众从自己所在的位置——学校、办公室、家甚至公车上“游览”博物馆,而不必进入建筑实体。浏览的内容由用户自己掌握,进行双向对话——用户可以自由选择浏览的重点、直奔主题;可以自由设定浏览的界面,保存、转发各种信息;可以在不同机构、不同展览页面间随时跳跃,不需要跟随博物馆设定的路线。而他们的体验是个人化和本地化的,不受博物馆的控制。

对博物馆来说,网络技术为观众调查提供了便利。博物馆可以利用网络数据分析工具追踪主页访问的来源以及访问集中的页面,并根据访客的喜好对网站的相应内容进行调整。以湖南省博物馆为例,建设之初仅仅简单列出了博物馆的基本信息;随着网络越来越广泛地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信息不断更新,并成为市场营销的重要工具,逐步具备了提供地理信息、展览信息、网上展览、藏品展示、活动更新、教育项目、讨论组等功能。现在湖南省博物馆主页的月访问量达到3.5万人次,与真正进实体游览的观众人数不相上下。网络游客中70%的访问来自中国本土,其余30%主要来自国外等地区。数据还显示,最受网民欢迎的页面是藏品页,网民在这个页面停留的平均时间达到30秒。此外,根据在馆内进行的观众调查结果,家庭观众、学习型观众都偏向主动从网站寻找展览更新和教育活动信息,博物馆据此也调整了相应页面的内容,以适应观众的需求。

(四)利益原则

菲利普·科特勒在其《营销管理》一书中指出:“企业的整个经营活动要以顾客的满意度为指针,要从顾客角度,用顾客的观点而非企业自身利益的观点来分析考虑消费者的需求。”作为非营利性机构的博物馆,其市场营销的目的不是获取最大的利润,而是通过营销手段吸引更多的观众,让观众走进博物馆,感知博物馆,从中获取有助于个人发展和实现个人社会价值的知识和信息。

民众对博物馆参观经验的期待是多元化的,包括知性的学习、感官的刺激与娱乐、情意的培养与陶冶以及人际的互动,具有教育性、娱乐性、互动性、参与性等不同取向,对于博物馆所能提供的文化休闲活动有着相当程度的期待与需求。参观者的收获大多是在增长知识、满足好奇心、视觉享受三项。显然,情意的认知与体会比知识的传递更重要。如果博物馆能提供给观众视觉的、感官的、娱乐的、社交的、学习的、庆贺的、迷人的各种综合经验,那么,相对的博物馆也就能够从观众那里获取支持、收益等实质利益。

免费开放以来,湖南省博物馆通过改革创新,积极探索公共文化服务新机制,在场馆条件相对有限的情况下,为社会提供了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和产品。没有将免费开放简单地理解为“开门迎客”、“政府补贴”,也没有因为免费开放而偏离博物馆的专业水准,降低服务质量,而是不断改善参观环境,提升服务水平,在全国率先创造性地实行为每一批观众免费提供核心基本陈列——“马王堆汉墓陈列”全程讲解的参观模式。湖南省博物馆还将优质服务覆盖到了展厅以外,延伸到了领票队伍的最后一位观众身上。通过科学设置参观环节、观众组织方式,确保观众激增下的参观秩序和观众、文物的安全;通过为特殊人群开辟绿色通道等人性化服务措施,最大程度地做到服务无盲点;通过电话、网络、现场预约,及时调整参观券的发放数额,为观众改签参观时段、领取机动参观券等,尽最大努力满足观众的参观愿望。正如湖南省博物馆馆长陈建明在一次接受记者的对话中所讲道:“博物馆免费开放,不是无所作为,而是大有可为。”湖南省博物馆每年举办各类临时展览,掀起了一次次参观热潮。同时,通过举办各类公众或学术讲座,为中小学生举办了专场鉴赏活动等,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同时,还创造性地推出“流动博物馆”,如“西蒙展”期间将世界名画送到衡阳、娄底、株洲等城市。观众的留言簿中,对博物馆免费开放表示赞赏,对接待服务表示满意的留言占到了留言总数的96%。

四、结语

诚然,免费开放给一部分博物馆带来了观众潮,但真正面临的是“好奇潮”,“猎奇潮”之后长期的寂静和门可罗雀。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更应该看到免费开放文化浪潮下,中国博物馆行业自身行业发展和博物馆学理论实践的深入所带来的良好的机遇和前景。对照4I理论,新时期的博物馆行业应该突破以典藏研究为主的传统博物馆营运思维,将顾客导向服务纳入主要服务行业,让每个观众都会产生值得参观和愿意再来的感受,让参观博物馆成为一种高雅文化消费,真正走近民众,形成民众博览文化消费的氛围。这是博物馆事业今后努力的方向和目标。

[注 释]

①王宏钧主编:《中国博物馆学基础》,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②美国·尼尔·科特勒、菲利普·科特勒著,潘守勇等译:《博物馆战略与市场营销》,北京燕山出版社2006 年版。

③美国·彼得·德鲁克著,吴振阳译:《非营利组织的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年版。

④麦卡锡、普利沃特在《基础市场营销》中第一次提出了著名的 4P营销组合策略,即产品( Product)、价格( Price)、渠道( Place)、促销(Promotion)。

⑤1990年,美国学者劳特朋( Lauteborn)教授从消费者角度出发,提出了与传统营销的 4P相对应的 4C理论,即消费者的需求与欲望( Consumer needs wants)、消费者愿意付出的成本( Cost)、购买商品的便利( Convenience)和沟通(Communication)。

博物馆的营销策略第2篇

关键词文博机构;文化创意产业;网络传播;网络营销

1文博机构文创网络传播

本章对文博机构文创网络传播中,传播模式、传播渠道、传播策略以及传播效果的研究文献进行详细的整合梳理。

1.1传播模式与传播渠道

在文博机构文创网络传播研究中,传播模式与传播渠道的研究于2016年开始受到关注,文博机构文化信息的传统传播方式与新媒体传播方式都是此领域研究人员的研究范围。尤其对于其文创产品在网络新媒体传播中的渠道研究是此领域研究热点。常丹《陕西历史博物馆信息传播研究》(2016)中,认为博物馆的传播与大众传播类似,其传播模式是在大众传播基础之上结合博物馆自身特点而进行的,常丹对博物馆信息传播的模式进行分析,得出单向直线、双向循与多向互动三种模式,并针对陕西历史博物馆自身传播活动,在传统背景与数字化背景下,分析了其具体的宣传、陈展、营销方法,包含基本陈列、博物馆网站、数字博物馆、博物馆文化衍生品四个方面[1]。张鲁《社交媒体时代的中国博物馆传播模式研究——以故宫博物院为例》(2016)中,认为博物馆单一的传播模式使博物馆与观众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受到限制,具体问题体现在其单一的互动渠道与反馈渠道上,社交媒体具有其他拓展传播媒介所不具备的优势,能为博物馆与观众之间的互动沟通提供了更多可能,他分析并研究了故宫博物院利用社交媒体与观众进行互动沟通实践的案例,并总结其运用社交媒体的策略,基于博物馆传播体系,建立了适用于社交媒体时代的博物馆传播模式“多重互动传播模式”[2]。梁又子《我国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网络传播研究》(2017)中,以我国11家博物馆文创产品示范单位为研究对象,参照拉斯韦尔“5W”传播模式,从传播内容、方式和效果三个层面系统的分析了博物馆文创产品的网络传播,认为国内文创网络传播的方式有微博、电商和微信三种,但各有其传播过程中的缺陷和不足,且用户对文创产品线上线下的联动需求强烈,并针对博物馆文创网络传播中“传播内容”“传播形式”和“传播效果”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建议[3]。

1.2传播策略与传播效果

在文博机构文创网络传播研究中,传播策略与传播效果的研究于2016年开始受到此领域研究人员关注,通过运用网络媒体对文博机构文化信息进行传播的策略以及对其文化信息传播效果的数据分析是此领域研究重点,尤其以文博机构文创产品如何运用网络新媒体进行传播策略和手段的分析为近年来研究热点。黄林静《运用新媒体弘扬传统文化的传播学解读以“故宫淘宝为例”》(2016)中,认为新媒体为传统文化的传承提供了更多路径,传统文化焕发生机需转变观念,要把“传播”转变为“服务”,掌握传播对象的接收习惯与喜好,再结合自身特色用创造性的方法进行弘扬,新媒体为传统文化的传承提供了更多路径,她从传播学角度分别研究了新媒体环境下,传播者与接受者之间的结构变化与传播中“信息”呈现的变化,且针对故宫博物院“故宫淘宝”宣传文本进行分析,通过其微博、微信公众号的宣传活动,整理其弘扬传统文化的策略[4]。张春《新媒介环境下的博物馆文创研究——以台北故宫博物院为例》(2016)中,基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数十年数位典藏计划,以台北故宫博物院在新媒介环境下的文创实践为研究对象,分别梳理了其在新媒介环境下的文创建置、文创展示与传播上的实践活动。最后从线上线下展示与传播、文创产业发展策略、文创产品品牌营销以及精神内核等多方面,总结了台北故宫博物院在新媒介环境中开发其文创所具有的生存优势,并以时间为线梳理出了2002年至2010年以来台北故宫博物院文物数位化的具体情况表[5]。魏佳瑞《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文化传播策略与效果研究》中,以故宫发展历程为起点,梳理了故宫的文化内涵,从传播学角度,结合全媒体传播特点,分别从“传播渠道”“传播主体”“文创产品”“传播理念”以及“数字传播技术”五个方面,对故宫文化传播策略进行分析。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当时故宫的文化传播效果进行初步调查反馈,且以此为基础在宏观与微观的角度分析了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文化传播效果,归纳其传播效果的优点和不足[6]。刘璨《海昏侯国遗址品牌的社会化媒体传播策略研究》(2017)中,研究了如何利用社会化媒体传播海昏侯国遗址品牌,对社会化媒体、品牌传播等概念进行界定,分析海昏侯国遗址品牌的优势与劣势,机遇与威胁,并针对传播内容和传播渠道提出一系列具体的策略建议,并总结了在社会化媒体传播中,同类文化旅游品牌应该遵循“明确传播方向”“传播内容贴合受终”“控制引导传播节奏”四大传播原则[7]。高德龙《互联网时代城市博物馆传播模式及策略研究》(2018)中,提出了“互联网时代城市博物馆的传播模式”,并以此模式为基础,分析了城市博物馆的传播特征与要素。结合制定的“互联网时代受众获取城市博物馆信息行为”问卷调查,分析了城市博物馆在其管理运营、文创产品网络销售以及城市文物布展与信息内容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传播策略[8]。

2文博机构文创网络营销

本章对文博机构文创网络传播中,营销模式、营销渠道、营销策略的研究文献进行详细的整合梳理。

2.1营销模式与营销渠道

文博机构文创网络传播研究中,营销模式与营销渠道的研究于2014年开始受到相关研究者关注,对其文创产品的网络营销模式和网络营销渠道的分类是此领域研究重点,近年来以不同文博机构的文创产品网络营销模式为对象进行对比分析是此领域的研究热点。殷符《中国民营博物馆体验式网络营销研究》(2014)中,探索了中国民营博物馆的营销对策,从体验式网络营销的角度出发,认为此种营销是符合消费者心理和消费需求的营销模式,可帮助中国民营博物馆节约成本、提升营销效果、扩大市场份额,探索并尝试解决中国民营博物馆体验式网络营销目标市场定位、体验平台互动性、营销方法和工具缺乏综合性的问题[9]。袁强亮《当代中国博物馆文创产品营销实践分析》(2017)中,分析了中国博物馆文创产品的营销现状和特征,对中国博物馆文创产品的网络营销进行了概述,将营销渠道分为“官方网站”“独立网站”以及“第三方平台”,并分别针对三类平台进行阐述。把台北故宫博物院独立网店与北京故宫博物院淘宝店文创产品的网络营销实践进行对比,认为中国博物馆文创产品在营销实践中需要提高文创产品的质量、制定合理的价格、实行方式多样的推广以及提升服务水平[10]。谷莉《互联网+背景下博物馆文创产品营销研究——以江苏省为例》(2017)中,认为博物馆文创产品网络营销的优势是开拓文创产品市场、传播博物馆文化信息。对江苏省博物馆文创产品的营销现状进行分析,列举了国内外著名博物馆文创产品的网络营销实例[11]。

2.2营销策略

文博机构文创网络传播研究中,营销策略的研究于2014年受到关注,对基于特定文博机构文创产品的互联网平台销售策略、品牌推广手段、网络营销环境、文创产品叙事文本进行分析是此领域的研究重点,尤其对不同文博机构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文创产品网络销售策略的对比研究是此领域研究的热点。梁姗姗《网络时代下博物馆营销》(2014)中,认为网络对博物馆文化传播、品牌构建、销售文化产品以及增加观众互动等方面均有作用,博物馆已经具备了网络营销发展的时代特征。通过对苏州博物馆文创产品的网络营销结果进行数据梳理与分析,认为苏州博物馆存在“营销渠道难以发挥作用”的问题,认为博物馆在其营销活动中没有充分调查观众需求、缺乏科学营销理论指导,针对此问题制定了ASISA营销传播模型,归纳了基于此模型需要进行的实践步骤[12]。高霄旭《浅析我国博物馆文创产品的网络营销策略——以博物馆淘宝网店的运营为例》(2015)中,整理了博物馆商品销售的主要方式和特点,通过数据采集的方式分析故宫博物馆、苏州博物馆、四川博物馆、陕西博物馆、建川博物馆“淘宝网店”的运营状况,从观众(消费者)、馆藏文物与展览、商业化三个方面,总结博物馆基于淘宝平台推广文创产品的营销策略[13]。李姣《“互联网+”背景下博物馆文创产品营销创新策略》(2017)中,通过对博物馆文创产品的特征和价值的梳理,在“互联网+”背景下对文创产品创新策略进行了探讨,分别列举了在微博、微信、官方App以及SoLoMo联合O2O营销模式下,博物馆文创产品的营销策略和营销中应注意的问题[14]。孟浣女《数字媒体环境下博物馆的品牌塑造和发展趋势研究》(2017)中,阐述了博物馆的品牌塑造理论,通过对博物馆与数字媒体各自的发展现状、整合的必然性、博物馆品牌塑造的形式以及作用和特点,从品牌展示、设计、传播、创意等方面考量数字媒体环境下博物馆的品牌塑造。例举国内外博物馆品牌塑造发展的案例,提出了“博物馆品牌感情化”与“博物馆品牌跨界整合”概念[15]。李琮《我国文博机构文化产品营销策略研究》(2017)中,认为我国文博机构文化产品存在“两极分化严重”“消费者认可度低”的问题。通过利用STP理论、4P营销策略组合理论以及4I理论,对比分析国内外先进文博机构文化产品营销策略,整合出有利于我国文博机构文化产品营销、价格、渠道以及推广的策略[16]。宋青《故宫系列文化产品的新媒体营销策略研究》(2017)中,以新媒体为切入点,整理故宫文创产品营销现状、创新渠道以及营销策略。通过宏观环境、微观环境、SWOT三个维度的分析,对故宫文创产品的新媒体营销环境与营销渠道进行营销策略的制定,例举并分析了其在新媒体营销路径与营销策略上的成功案例[17]。谢晓彤《基于叙事理论的故宫博物院文创产品内容营销研究》(2018)中,整理出故宫博物院文创产品内容营销的运行模型,并对其文创产品的叙事文本进行概述与分类,从叙事主题、叙事角度、故事情节、叙事语言四方面对其文创产品进行深度分析,通过对其内容营销策略进行分析,认为故宫文创需要从想象和现实两个维度满足目标受众的需求,总结了故宫博物院文创产品的优缺点,并提出了解决方案[18]。

博物馆的营销策略第3篇

关键词:博物馆;营销;文创产品;故宫淘宝

一、博物馆与文化创意产品

博物馆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一直被人们认为是放置奇珍艺宝的神圣场所。但进入现代,随着知识的普及和大众教育的需要,博物馆已由原来的单一的收藏品放置点延伸成具有展示藏品、传播信息、传授文化和休闲娱乐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场所。博物馆的参观人群也已经从精英阶层逐步转向平民大众。根据文化部的《博物馆事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指出,博物馆建设要以人为本,把人作为博物馆事业加速发展的基本理念,树立博物馆文化资源属于人民、博物馆文化发展依靠人民、博物馆文化成果惠及人民的理念。鼓励公众参与博物馆事业,维护博物馆文化资源共享的公平,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而要做到博物馆建设以人为本,惠及人民,实现文化资源共享,除了博物馆向社会开放外,做好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也是一个重要方向。博物馆文创产品在我国被定义为:依托本单位馆藏文化资源,通过创意转化、科技提升形成的各种形式的以文化为核心内容的产品。博物馆文化产品根据其不同形式和功能可以分为文化体验产品和特色纪念品等多种类型。其中文化体验产品多以科技提升为主要形式,将最新科技与故宫文化相结合。比如博物馆馆内开设科技体验专区,或者开展VR体感游博物馆活动,同时也与新媒体结合,由博物馆牵头开发APP,如“每日故宫”“口袋博物馆”等。而通过创意转化为主要形式的特色纪念品是博物馆文创产品的另一个大类。特色纪念品与其他类型的文创产品相比更加注重创意,它对博物馆馆内藏品、环境、文化或者博物馆自身形象资源进行提炼,再创造,把这些平面元素、符号故事创新性地加工与重组,形成新的独特的文化产品。这种特色纪念品与文化体验类产品相比在时间上有可持续性,在空间上有实体性,可以赠人也可以自用,更易于拉近博物馆与公众的距离。此外,这种特色纪念品还可以为博物馆带来一比可观的收入,延长了产业链,为博物馆事业发展开拓了更多的可能性。北京故宫博物馆作为我国最大的古代文化艺术博物馆,在文创产品的设计和营销上也处于领头羊的地位。本文就以故宫博物馆开设的“故宫淘宝”为例,从产品(prod-uct)、价格(price)、渠道(place)、推广(promotion)四个方面分析博物馆文创产品的网络营销策略。

二、故宫博物馆线上文创产品营销策略分析

(一)故宫博物馆与“故宫淘宝”

北京故宫博物院院藏文物体系完备、涵盖古今、品质精良、品类丰富。现有藏品总量已达180余万件(套),以明清宫廷文物类藏品、古建类藏品、图书类藏品为主。藏品共分25种大类别,其中一级藏品8000余件(套),故宫博物院作为我国历史最悠久的博物馆之一具有丰富的文化资源。“故宫淘宝”正是在故宫博物院这些文化资源的基础上建成的,2008年12月,“故宫淘宝”官方旗舰店在淘宝网开张。截至2016年底,故宫博物院的文创产品共有9170种,而在故宫淘宝上出售的文创产品有200多种。根据故宫博物院文创部透露,2013年之后,故宫博物院的文创产品开始走红网络,文创产品收入连年走高。2016年文创部线上产品销售额3000余万,2017年文创部总收入较2016年增长26.7%,达到近5000万,而2017年故宫文创部线下收入近1亿元,2017年文创产品总销售收入为1亿4千万元左右。

(二)故宫淘宝文创产品的营销推广策略

1.产品策略

产品策略即企业根据目标市场的需求向消费者提供多种品牌、品种、规格、式样、特色的产品组合策略。截止到2018年6月,“故宫淘宝”所卖商品为274种,分为故宫娃娃、生活潮品、文房书籍、手帐周边、宫廷饰品和包袋服饰六个大类,每种产品的最高月销量能达到一万件以上。“故宫淘宝”产品从外观上看以“萌系”风格为主,近年来推出了萌系猫挂件、萌系锦衣卫手机架、萌系格格书签等商品。把流行的“萌文化”与传统元素相结合,让宫廷里的格格、皇上也开始“卖萌”,掀起了一股卖萌潮,而在卖萌的同时也尽力还原传统文化元素,例如一款名为“朕不能看透”的眼罩就取自雍正帝的奏折资料,并且在设计时在眼罩上的刺绣上尽力还原雍正的字体。从产品的种类和功能上看,“故宫淘宝”的种类以实用性商品为主,有红纸包、T恤、抱枕、钥匙扣、手表等类商品。“故宫淘宝”上都是日常生活用品,广受年轻人的追捧和喜爱。

2.价格策略

价格策略是指综合企业内外部因素的基础上依照市场规律进行价格制定和变动,以实现营销目的的营销策略。博物馆文创产品因为其产品特殊性,产品本身不仅应该追求利益性,还应该更加注重社会效益,因此在产品设计制作方面注重独创性,每类产品设计都会单独开模,且每类产品不会积压过多,因此与同类普通商品相比价格偏高,但也由于“故宫淘宝”所售商品以日常用品为主,所以定价也在购买者可以承受的范围内。以2018年6月所卖商品为例,“故宫淘宝”所售中,商品价格最低的贺卡为0.8元人民币,最高的仿康熙黄釉瓷盖碗为1280元人民币,销量最高的故宫胶带系列在45元人民币左右。“故宫淘宝”在定价时也会采用折扣定价策略,比如下单即赠免费贺卡,满180元免付邮费,还设有特价宝贝专栏出售折扣商品,以减少库存量。同时,针对老客户也有价格折扣,在确认收货后会获取会员卡,再满500元可获得九五折的折扣。

3.渠道策略

渠道策略是指选择合理的分销渠道以实现产品营销的策略。故宫博物院在“故宫淘宝”的分销渠道上不仅有线上分销,还有线下分销渠道。故宫博物院文创产品的线上分销渠道选择了在淘宝网开设“故宫淘宝”官方店铺。根据《2017年度网络购物APP市场研究报告》,2017年全国网上零售额约为7.18万亿,占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6%,手机淘宝APP渗透率为69.9%,用户规模达7.13亿,且网络购物APP用户偏好使用手机淘宝。故宫博物院选择淘宝作为自己的线上分销渠道是明智的选择。截止到2018年11月,故宫淘宝的店铺粉丝数为290万,好评率为99.82%,同时也是三冠金牌卖家。在淘宝网平台上,除了“故宫淘宝”外,还有一家故宫博物院文创旗舰店,也出售故宫文创产品。除了线上渠道,线下的实体店也为“故宫淘宝”带来非常高的销量。在故宫博物院附近设有两家故宫文创实体店,一家在午门外,一家在东华门外,所售商品价格与线上淘宝店一致,主要顾客群体是参观故宫的游客。

4.推广策略

推广策略是指通过人员促销的方法或广告宣传等促销策略激起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引发购买行为的促销策略。“故宫淘宝”的推广策略多种多样,除了利用新媒体两微一端进行文案营销推广外,还通过纪录片、宣传片推广,此外还有与其他知名品牌联合等手段。在促销策略方面,“故宫淘宝”会利用节日进行促销。例如,2017年7月,中秋节前夕,“故宫淘宝”与知名糕点店“北京稻香村”合作,推出中秋限量月饼糕点“掬水月在手”,这种方式打响了“故宫淘宝”的知名度,提升了故宫的销售额,也让购买者们感受到了节日的气氛。在宣传推广方面,“故宫淘宝”利用两微多端,在微博、微信设有“故宫淘宝”官方微信号和微博号,同时开发出“皇帝的一天”“故宫社区”等多款APP,充分运用新媒体进行网络营销。“故宫淘宝”的网络运营做得非常成功,例如,2018年6月4日在公众号“故宫淘宝”中的《朕再也不许别人说你土》一文中科普中国山水画相关知识,并且说明“故宫淘宝”如何提取山水画元素重新打造“端午花草系列古风香囊”,在文章结尾处附上淘宝链接。这篇文章的阅读量在十天之内就达到了十万多,且香囊的当月销量也有几千多个。这种方式既宣传了传统文化,又提高了故宫博物院的影响力。

三、“故宫淘宝”文创产品营销的借鉴与启示

(一)产品数量与质量问题

“故宫淘宝”自从成为新晋“网红”之后,销量猛然增长。销量的增长带来了一系列商品供应不足、物流运输不当等问题。如2017年发售的“天赐福禄”“御膳房”等系列的纸胶带一度供货不足,在“故宫淘宝”中售价标为99999元人民币,变成了只展示图片,不可以购买的“绝版胶带”。此外,在2017年中秋节推出的“掬水月在手”系列月饼,也同样被一些消费者诟病货不对板,在图片中展示的“圆月饼”等到经过装盒、邮寄、运输等环节就变成了“方月饼”甚至是“碎月饼”。在产品数量和质量方面,“故宫淘宝”可以向台北故宫博物馆的网络商城学习。台北故宫博物院每三个月就要求推出约300种设计新品,几乎覆盖到全部的文物产品,并且采取严酷的“退场机制”,即上架一段时间后如果市场反应冷淡就退场,退场之后的商品,则通过打折或销毁的方式处理。这种机制也促使博物院为那些即将退场的文化产品提供了价格减让。而在运输环节,“故宫淘宝”应该选择与服务更好的快递公司签约,并且在商品上架前做好市场调查和准备工作,保证供求平衡。

(二)版权意识有待加强

“故宫淘宝”除了自身商品质量和数量问题外,还存在着版权意识不强的问题。这里的版权意识有两方面含义,一方面是自家产品容易被剽窃侵权,另一方面是自身涉及侵犯其他产品的版权。对于第一个方面,“故宫淘宝”所售产品由于以实用小商品居多,所以容易被“盗版”,在淘宝网上搜索故宫胶带,会出现许多小生产商生产的盗版故宫胶带。而台北故宫博物院官方网站在这一点上做得比较好,他们会在大部分自身产品上打上博物院logo,既给了消费者归属感又打击了侵权者。另一方面,“故宫淘宝”在2018年3月身陷“侵权风波”,它推出的“俏格格娃娃”被指身体部分与国外某品牌娃娃相似。对此,“故宫淘宝”做出下架召回的回应,并称“娃娃身体部分为合作工厂提供的其享有知识产权的结构通用身体模型,权利人授权我们使用该身体模型”。不过,截止到6月,此款娃娃依旧在下架处理中。对于这种情况,“故宫淘宝”应该防患于未然,在商品发售前或者在商品简介页里对商品的版权进行说明,而不是事后再发声明。

博物馆的营销策略第4篇

【关键词】博物馆 市场营销 经济管理

一、博物馆营销与管理理论

作为公益性文化设施,国内的大多数博物馆的功能以陈列和研究为导向。在这种情况下, 藏品管理人员根据个人兴趣和研究主题来确定展览主题, 观众的喜好和愿望往往被忽视。博物馆高层管理人员往往注重研究和藏品保护, 但是却会忽视与普通观众的交流。

(一)博物馆产品选择。

产品是消费者需求或者需要的物品或服务, 如果产品没人需要, 那么再怎么努力也无法将其销售出去。从一般观众的角度而言, 博物馆的“ 产品”主要指的是固定陈列、临时展览、特展和开放给大众使用的其他场所。对一些观众而言 场市当议博物营馆销 , 博物馆产品也包括研究设备、服务区域, 以及服务设施。如, 博物馆的餐厅、咖啡厅、放映厅、商品销售厅和部分检测服务等等。所有这些区域都应该让观众满意, 否则即使免费人场, 博物馆也无法保持和提升其吸引力。展览是博物馆的最重要的“产品”,也是观众的兴趣和需求所在。我们在兼顾周围的这些周边服务时也应该对实际的展出产品进行把关。

(二)博物馆的地点。

大部分博物馆都有一个固定的场所, 而“ 地点” 的概念却与促销渠道不同。“ 地点”在博物馆营销上, 一般特指观众到博物馆的交通情况。如果博物馆处于没有便利交通连接网的城市之外, 或位于被认为不安全的区域, 就需要考虑为观众安排交通工具。国外的一些博物馆, 在这一方面已经积累了许多经验, 像洛杉矶的盖蒂博物馆和荷兰的南海民俗博物馆, 都为观众提供了从停车场到博物馆的免费交通工具: 有轨电车和渡船。在世界各地的其他博物馆, 这种服务也很常见。但当前国内, 在这方面做得明显不足, 为方便观众而专门设置的交通工具可谓少之又少。所以, 加强便民交通服务、增加停车场是解决这一问题所应考虑的具体措施。

二、现代博物馆市场管理策略

博物馆的内部条件包括其组织结构、文化品位以及各种经营资源, 如文物标本存量和流量、资金设备、设施、领导素质、员工素质科研能力与管理水平等。博物馆的经营环境包括消费者的观众市场、同行与邻近行业的竞争者、经费投资的优劣、门票的销售渠道和体系、文物标本的收藏和研究、展教的协调、公关策划机构等。博物馆外部大环境则包括自然资源、人口、政治、经济、文化、技术、法律、国内外关系、教育及社会变化等。如何在。博物馆的全方位进行经济管理,意义重大。

(一)博物馆人才的吸引。

博物馆培养和招聘人才是发展的关键。人才是一切发展的动力。我国博物馆的总体情况是专业性人才多,但是懂得经营人才少,缺乏复合型人才。这一方面是因为博物馆作为专业的文化机构,招聘人才的出发面不在于盈利;另一方面,博物馆对于自我创收的要求不高。但通过博物馆增加创收途径,可促使工作人员研究探索,从而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博物馆利润的增加同时有助于改善博物馆工作人员的生活条件,从而有利于培养和留住优秀人才,并招徕外部优秀人才。从而为博物馆各个方面的提升创造条件。通过内部力量的加强,使得博物馆管理的提升。

(二)博物馆创收的方式。

英国独立博物馆协会所制定的市场营销手册中,提及的非门票收益就包括以下种类:对主要景点中开展的特别展览活动收取额外的费用,但免收门票费用;对特殊活动收费。对读物、纪念品和饮食标出高价;对电影和电视收费‘研究所需要复印的照片、图案和文件收费;出租具有特殊功能的设备设施;出租馆藏品;对使用博物馆信誉和名声提供担保收费;对馆藏的资料进行商业性利用,要收取复制和复印费;收取讲座和会议费用;对使用图书馆设施和研究设施收费。我国博物馆即使不收门票费用,也可借鉴英国的营销方式,从多角度进行资金管理,创造价值。

三、博物馆的市场营销策略

(一)博物馆文化产品的营销特点。

工作人员面对观众提供服务,使他们不仅作为生产人员,而且作为博物馆的营销人员而存在。他们的服务质量和营销水平的高低,都会成为观众是否再次来馆参观的决策依据。所以,博物馆要对展厅工作人员进行认真选择、培训和教育,即博物馆要进行内部营销管理,以提高博物馆文化产品质量和对外营销效果。

(二)博物馆营销的功能有效性和正效性。

博物馆文化产品作为文化事业的产品能给观众带来正效应,发挥着教育指导功能。如果参观过程中,展品的布置没有水准或者完全是个无意义的展览。观众就会产生不满,下次就不会选择博物馆,即使是免费进入的情况下,而且会产生对博物馆不利的口头宣传。因此,博物馆不能把对观众面对面的服务的完成看作整个营销活动的结束。营销是个连续不断的过程,博物馆需要进行市场跟踪调查,重视观众市场的反馈,及时发现文化产品存在的问题,根据观众的意见或建议对文化产品进行改进,同时和观众保持长久的业务联系。

现如今国内博物馆已经陆续向社会免费开放。在免费开放时代,博物馆逐渐由局促于城市一隅的“文物储藏室”的角色转变为向社会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前台。更多的社会群体可以自由地走进博物馆,共享优质的公共文化资源。当今免费门票产生,发展起来的博物馆不仅具有传统博物馆的收藏、展示职能,而且更加应该发展出教育、研究、美学和娱乐服务的功能,"享受博物馆"已成为欧美设计博物馆管理和运作的理念。通过管理和运作搭建起吸引消费者的即兴式、平台式、搭配式和街道式剧场,博物馆为观众提供了集娱乐、教育、逃避现实和审美四个领域为一体的体验。如何

在免费门票,重要功能上做文章,实现博物馆市场营销与经济管理是我们应该重视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陈清义.博物馆市场营销刍议[A].文化力量与博物馆的挑战上海中国航海博物馆第四届国际学术研讨会文集[C].2013.

[2]凌林.博物馆人员的专业教育与终身学习[A].新世纪博物馆的实践与思考――北京博物馆学会第五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

[3]叶翔.用创新的理念开展博物馆工作[A].赣博论坛――博物馆现状与发展前瞻论文集(一)[C].2003.

[4]唐丽.抓住机遇 迈向未来――关于免费开放后博物馆管理和服务工作的思考[A].湖南省博物馆学会2010年会暨博物馆免费开放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

博物馆的营销策略第5篇

【关键词】博物馆商店;研究现状

中图分类号:K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4)02-277-01

关于博物馆文化产业以及其中的博物馆商店的发展涉及博物馆学、旅游学、文化经济学、行销学等各个方面。虽然国内和国外博物馆文化产业起步时间和发展程度不同,但是,都面临了一个共同的问题――资金短缺,并且国内外各博物馆同行也在积极寻求办法来解决次问题。为解决这个问题,博物馆做了许多尝试。博物馆结构的变化,资金来源的多渠道化以及随之出现的对资金筹措管理需求等,使博物馆的运作呈现出独立化的趋势。在不少西方国家,博物馆在政府管理水平上已被称为“博物馆实业”,而对市场研究人员而言,已成为“博物馆商务”。

一、博物馆商店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从国外来看,人们很早便意识到这样博物馆资金短缺,并有此引发为博物馆商店的设立。一个多世纪之前,欧洲博物馆便开设有商店,博物馆商业活动似乎起始于19世纪早期的英国“20世纪70年代中期”,博物馆营销也不再是一个禁忌的词”2博物馆的商业活动起始于19世纪初期的英国――1857年,全球首家博物馆餐馆在大英博物馆正式投入运营。31967-1977年间,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馆长托马斯・霍温意识到“博物馆的参观者同时也是消费者”4从而各大博物馆开始设立商店。同时伴随这些商店的设立,也成立和博物馆商店的相关组织,其中以欧洲和美国为主。1955年创立的美国的博物馆商店协会(Museum Store ASSociation),为美国及全世界的博物馆文化产品,组织连锁的经营渠道,既向公众提供文化消费产品,又促进一博物馆间的产业开发和文化交流.而对博物馆商店的讨论主要集中在博物馆商店作为博物馆营销和博物馆旅游的一部分,着重对博物馆商品的开发、营销、销售和博物馆商店的经营模式和博物馆商店的管理上。如在Bruner的论文中写到“无论是博物馆界还是旅游界,很多学者均致力于博物馆和旅游的关系研究上。Bruner通过研究证实了二者拥有社会教育、让游客得到身心的放松等共同之处。”Ted Silberberg的论文中也论述到:认为博物馆和旅游相结合是一种“双赢”的方式,这样可以为双方都带来发展机会.真正的博物馆商店是介于礼品店与博物馆展示的混合体,它是构成博物馆整体的一部分,并在财务与教育上协助博物馆达成既定的目标。”国际博物馆协会(ICOM)在《ICOM专业伦理规章》中提到:“博物馆商店应与博物馆的收藏品及教育目标相符合,且必须维持收藏品的品质。

(二)国内研究现状

对博物馆商店的讨论主要集中把其作为博物馆经营的一部分,作为博物馆旅游的一部分,最为博物馆文化产业的一部分来论述。如:在经营部分――张桂元《浅议博物馆的经营策略》、骆士泉《论博物馆的营销策略》、张继东《谈谈现代博物馆经营管理》,在作为博物馆旅游部分――董方慧《城市博物馆旅游开发研究》、杜凯《基于文化体验旅游的综合类博物馆旅游发展运营研究》、张敏《博物馆在旅游活动中的主导作用》,文化产业部分――游云《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和建议》、张艺军《博物馆文化产业发展研究》、元宝祥《论博物馆文化产业的开发》。

直接针对博物馆商店的文章,主要是博物馆商品开发的现状、解决方式,商品的研发、营销、销售或是介绍外国博物馆商店的成功经验。如:翟群《小商店如何做出大产业》、杨静《博物馆纪念品的设计研究与开发》、吴思思《博物馆商品的开发――博物馆文化资源的挖掘》、葛埔恪豆外博物馆文化产品开发与营销对我国的启示》。

对博物馆商店的研究涉及到文化经济学、市场学、行为学等。如:张敏《论博物馆市场化行为的趋势和影响》、刘雅丽《基于消费者行为学的良渚博物馆纪念产品涉及与研究》。

二、结束语

对博物馆商店的现状研究涉及到旅游领域和经济领域,主要是针对商店研究现状、困境的解决方式、商品的开发、营销、销售等。能够为我们现在的发展现状做一个总结,同时也能为将来商店的积累经验、开拓道路。

参考文献:

[1]安来顺.二十世纪博物馆的回顾与展望[J].中国博物馆,2001(01).

[2]葛埔.国外文化产品的开发与营销对我国的启示[D].上海:复旦大学,2012.

博物馆的营销策略第6篇

【关键词】博物馆 市鲇销 SWOT分析

西方博物馆的市场营销活动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其中最典型的案例就是古根海姆博物馆。时至今日,古根海姆已是世界首屈一指的跨国文化投资集团,其传播效应和文化影响力已经享誉全球。反观国内博物馆行业:自2008年全国博物馆实行免费开放后,博物馆事业得到了更多的财政保障和公众支持,博物馆自身的关注视角从原来的保护收藏逐步地转向博物馆观众与展览,服务理念实现了由“物”到“人”的转变。但是免费开放近十年来,除了少数知名博物馆(如故宫博物院)能够引起观众的注意力,大部分的省市级博物馆仅仅作为文化地标,馆内参观冷清惨淡。面对这一反差现象,我们应该深入思考和研究:如何让更多的观众走进博物馆、爱上博物馆,让博物馆与观众之间产生文化共鸣;如何根据观众的需求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改变原有的发展路线,开拓市场营销模式,进而促进博物馆的可持续发展。

一、博物馆市场营销及其特点

(一)博物馆市场营销

美国市场营销协会(AMA)1985年对市场营销所下的定义为:“市场营销是对思想、产品及劳务进行设计、定价、促销及分销的计划和实施的过程,从而产生满足个人和组织目标的交换。”美国著名的“现代营销学之父”菲利普・科特勒认为:“市场营销是个人和集体通过创造产品和价值,并同别人进行交换,以获得其所需所欲之物的一种社会和管理过程。”由此可见,市场营销是一种具有社会属性的交换和管理过程,这种过程不仅包括企业等营利性单位的经营活动,还包括以思想交换为主的非营利性组织的经营活动。

博物馆市场营销是根据观众需求及自身藏品的特点,借用市场营销的理论与方法,组织推出博物馆的产品和服务,以实现博物馆社会教育职能的综合性过程。通过整合营销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博物馆在社会公众中的影响力,树立博物馆的品牌形象。博物馆的市场营销是一种管理模式、运作方式、实施手段,是借助市场营销的方法为博物馆的公益性使命服务。

(二)博物馆市场营销的特点

博物馆市场营销跟普通的企业市场营销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博物馆作为营销主体,其产品和服务有着公益性的基本属性,带给受众更多的是精神上和文化上的享受,更加重视社会效益的影响。

1.博物馆市场营销的策略要与国家主流文化相适应

博物馆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国家的文化与历史,是政府对外宣传的形象单位,因此博物馆作为国家宣传的前沿阵地,应该不遗余力地做好公益性的文化宣传,与主流文化相适应,引导正确的文化价值观。

2.博物馆市场营销的目的是获取更多的社会效益

经济效益是众多企业孜孜以求的目标,但是博物馆的市场营销更多的是注重历史教育和文化宣传的社会功能,始终为广大群众和社会服务,不断提升观众的文化修养,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因此,博物馆获取更多的是远期的、宏观的社会效益,而不是短期的、立竿见影的经济效益。

3.博物馆市场营销的产品具有特殊性

与一般企业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不同,博物馆的陈列展览、讲解等活动具有公共属性,蕴含文化艺术信息,可以给观众带来精神层面的美感和文化滋养。而且,展览中的文物展品具有唯一性,为博物馆的市场营销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这也是一般企业在市场营销时所无法比拟的。

二、辽宁省博物馆现状及SWOT分析

(一)辽宁省博物馆现状简述

辽宁省博物馆是东北地区的一座现代化综合性博物馆,坐落于辽宁省沈阳市,是集收藏、保护、研究和展示于一体的中央与地方共建的部级博物馆。建筑面积100 013平方米,分陈列展览、观众服务、文物库房、文物保护、综合业务等五个业务区。作为新中国第一座博物馆,辽宁省博物馆以馆藏丰富、特色鲜明而享誉海内外。现有馆藏文物近十二万件,其中珍贵文物数万件,以辽宁地区考古出土文物和历史艺术类文物为主体。分书法、绘画、丝绣、青铜、陶瓷等十七个门类,尤以晋唐宋元书画、宋元明清缂丝刺绣、红山文化玉器、商周时期窖藏青铜器、辽代瓷器、历代碑志、明清版画、古地图、历代货币等最具特色和影响。

辽宁博物馆初建馆舍原为奉系军阀热河都统汤玉麟官邸,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东北后,成立伪“国立博物馆”。1939年改为伪“国立中央博物馆奉天分馆”。日本投降后,1946年改称为“国立沈阳博物馆”。1948年沈阳解放后,对该馆进行整修,于1949年7月7日正式开馆,称“东北博物馆”,至1959年开始改称为“辽宁省博物馆”。2004年11月12日,辽宁省博物馆市府馆开馆。2015年辽宁省博物馆市府馆于3月30日正式关闭,2015年5月16日浑南新馆试开馆。目前,辽宁省博物馆在试开馆期间仅开放一层展馆的八个展厅,分别为:常设展“中国古代碑志展”“明清瓷器展”“明清玉器展”,专题展“情满辽河――辽宁民间绣品展”“梦里家山――旅美辽宁籍画家侯北人捐赠作品展”,以及三个临时展。

(二)辽宁省博物馆SWOT分析

SWOT分析模型最早由美国旧金山大学的管理学教授海因茨・韦里克(HeinzWeihrich)提出,包含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威胁(Threat)四个方面,是最常用的策略分析工具。博物馆的SWOT分析即为分析博物馆的内在优势和不足,外部机遇和威胁挑战。

1.辽宁省博物馆的优势

(1)馆藏丰富,展览多样

辽宁省博物馆作为东北地区首屈一指的综合性博物馆,馆藏品类齐全,珍品规格高,特别是以唐宋元明清的书画类藏品享誉全球。在出访欧美、亚太地区的展览中,辽宁省博物馆的展品频频亮相,获得国外友人的赞赏。既树立了辽宁省博物馆的口碑形象,又为国家的对外文化交流工作做出了杰出贡献。与此同时,辽宁省博物馆近些年来临时展览的引进,也为辽沈地区的百姓带来福音。“从文艺复兴到黄金时代――威尼斯之辉”“文明之海――从古埃及到拜占庭的地中海文明”“飞越欧洲的雄鹰――拿破仑文物特展”等众多国外展览一经展出便万人空巷,吸引了广大观众的参观,培育了一批高素质、高学历的固定观众群体。

(2)设施完备,服务周到

辽宁省博物馆新馆于2015年试开馆,完备的硬件设施,人性化的服务理念,给广大观众带来了优质的参观体验。目前,辽宁省博物馆拥有多国语言语音导览、物品寄存服务、免费饮水机、观众休息区、餐厅等设施。此外,还特别为特殊群体提供轮椅、儿童推车,设立育婴室。在展厅中增设互动环节,让观众亲自体验动手乐趣,寓教于乐。这些周到细致的服务拉近了博物馆与观众的距离,使辽宁省博物馆成为沈城百姓市民生活中不可多得的休闲娱乐场所。

(3)社会教育活动丰富多彩

辽宁省博物馆开辟了“博游季”“乐学堂”“小志愿者讲解”等品牌社会教育活动,在青少年群体中好评如潮。同时,每逢传统节日,辽宁省博物馆都会开展传统文化的少儿手工活动,宣传中华传统文化及美德。此外,辽宁省博物馆还定期举办各类公益性专题讲座,利用周末时间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做展览主题讲座。

(4)重视媒体宣传,建立博物馆自媒体平台

在媒体宣传方面,辽宁省博物馆与电视台、报纸、广播电台、门户网站等多家机构建立了良好的战略合作关系。特别是新媒体时代的到来,辽宁省博物馆建立了自己的官方微信和官方微博,拓展了宣传渠道,扩大了自身的社会影响力。全方位、立体式的宣传模式为辽宁省博物馆的市场营销奠定了夯实的基础。

2.辽宁省博物馆的劣势

(1)地理位置偏远,周边配套不完善

辽宁省博物馆新馆位于沈阳市浑南区智慧三街157号,距离城市中心区20公里左右。试开馆期间,观众多有反应馆舍位置偏远,周边交通配套不完善,为参观博物馆带来很大困扰。这一点在未来几年的沈阳地铁二号线延长后有望解决,但同时也为博物馆的市场营销提出挑战。

(2)缺少合理的文化资源整合

博物馆作为文化宣传的教育基地,应该与国家正在鼓励的发展旅游业主题相切合,转变思路,勇于创新,加强与旅游单位的合作,实现共赢。突出博物馆的“文化地标”功能,优势资源相互整合,促进博物馆事业的发展繁荣。

3.辽宁省博物馆的机会

作为首批中央与地方共建的部级博物馆之一,辽宁省博物馆一直是国家文博系统和辽宁省政府的重点支持对象,无论是在资金配置还是人员配备上都享受了宽松的政策,这是发展文博事业的良好外部条件。同时,随着公众文化精神需求的不断增长,博物馆也要与时俱进,发挥更好的社会教育功能,满足公众对文化的向往和渴望,这是文博事业发展的优良成长环境。

4.辽宁省博物馆的威胁

伴随市场经济的发展,私人博物馆、美术馆如雨后春笋般不断壮大起来。这些民办博物馆策展理念灵活,展示手段新颖,给辽宁省博物馆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和影响。同时,人们选择休闲娱乐的方式开始多种多样,博物馆要想在公众心中获取第一地位,必须改变原有的运营模式,拓展新的生存发展思路。否则,其文化地位将岌岌可危。

三、辽宁省博物馆市场营销策略

博物馆市场营销的目标群体即博物馆的观众,营销的产品包括展览和各项公共服务,市场目标群体的最终期望为获得的教育和感受的娱乐。以下,笔者针对博物馆市场营销的要素进行策略研究。

(一)观众群体的定位

以辽宁省博物馆为例,按照参观的目的来划分观众类型,大致可以分为学习型、娱乐型、爱好型。其中,爱好型的观众往往参观次数最多,主动行为强。但是这部分人群的数量比较少,不是我们营销的主体群众。学习型的观众往往以学生为主,很多是通过学校集体组织来博物馆参观,群体数量大。我们力图通过营销手段转化学习型的观众变为爱好型,增强其参观博物馆的主动性。娱乐型的观众年龄背景结构不一,大部分是纯粹为参观而来,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历史、探索知识,往往带着休闲的心情却收获了丰富的教育果实。不难看出,我们市场营销的观众群体主要集中在学习型和娱乐型观众上。

(二)建立策展人制度,举办高水平特展

展览是博物馆市场营销的主要产品,也是博物馆最重要的核心工作。目前国内大型博物馆的展览主要分为基本陈列展、专题展和临时特展。其中,基本陈列展和专题展内容多为反映当地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展览周期较长,模式相对固定。而临时特展形式新颖灵活,内容丰富多彩,通常是从国外或省外引进交流的展览,往往能够激起观众的兴趣点。因此,充分运用市场化手段,了解观众对文化精神的需求,找准市场定位,策划好精品特展对博物馆市场营销大有裨益。此外,不妨引入西方的策展人制度,吸收社会上的文化学者、媒体人、各年龄段的学生和教师参与到展览制作中,也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社会效应。

服务作为市场营销的一部分,是博物馆展览的附属营销产品。这其中既包含与展览相关的社会教育活动,又包含致入微的开放区服务。博物馆应该提供人性化、多元化的服务项目,树立良好的口碑和形象,增强市场营销中的竞争力和软实力。

(三)打造媒体宣传阵营,强强联合实现共赢

博物馆市场营销要通过多种渠道做好宣传和营销工作,不仅可以提高博物馆的知名度,还可以增加经济效益。首先,加强与外部媒体的合作,增加博物馆的曝光率,引起人们对展览的关注;其次,建设好馆内的自媒体平台,利用微博、微信增加与观众的互动,及时了解观众的需求和动态;再次,有选择性地与文化企业进行合作,实现文化资源共享,树立文化品牌形象,既可以增加经济效益,又可以扩大社会影响力。

(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展示博物馆独特魅力

博物馆商店是博物馆市场营销的重要手段之一,不仅能够满足观众的购买欲望,还可以成为博物馆展示自身风采的标志。博物馆的商品被赋予了文化内涵和历史知识,拥有较高的文化附加值,对观众而言具有很强的吸引力。例如,辽宁省博物馆依据馆藏《簪花仕女图》为原型开发的笔筒、丝巾等商品,都深受广大观众朋友喜爱。未来,博物馆可以通过电子商务开辟网络销售,还可以在机场、火车站设立文化商店,突破博物馆场地的限制,更大规模地实现营销网络和阵地,展示博物馆独特的文化内涵。

四、小结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博物馆市场营销的时代已经到来,我们应该把握好历史机遇,着眼于未来,遵循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合理利用市场营销的理论,把博物馆事业推向新的高峰。

参考文献:

[1][美]Philip Kotler、Gaiy Ann strong.市场营销原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7.

[2]叶盛.论博物馆营销[A].硕士学位论文[C].浙江大学人文学院,2008.12.

[3]单霁翔.我国博物馆市场营销的探索[J].北方文物,2013(11).

博物馆的营销策略第7篇

论文摘要:博物馆旅游业的兴起,博物馆商店的建设逐渐成为文博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博物馆商店应突出自己的文化性,市场经营应针对消费心理需求进行分析,运用科学、合理销售策略,构建有自己特色的经营模式,形成有一定规模的商业活动。

1发展博物馆商店的意义

博物馆商店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指依托于博物馆进行商业活动的场所。博物馆商店的经营范围很广,从人们旅行必备的衣食住行,到独具博物馆特色的旅游文化用品、书籍、旅游纪念品等。伴随旅游者消费需求的增多,博物馆商店的经营范围还在不断拓宽。博物馆商店的发展是博物馆市场化建设中的必然趋势,也是发展文博旅游业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1.1文化传播的载体

博物馆是社会历史文化遗产的收藏研究机构。因其收藏和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教育传播及长久利用,所以教育传播是其主要社会功能。。依托于博物馆开发的文化商品,被赋予了地方特色、文化个性。例如在我国古城西安的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其商店的文化商品多以兵马俑文化为依托,除了仿制的兵马士卒、各种印制精美的画册,小的纪念图章等也以表达秦时期的古文化为主题。通过博物馆商店的经营,历史文化信息被传播出去,商品销售得越多,信息传播得越广。博物馆商店是博物馆文化传播的渠道,有效促进博物馆教育传播的社会功能”。

1.2新的经济增长点

由于文物的收藏、保护、修复需要大量的资金,各国的博物馆面临不同程度的经费不足,除了国家扶持、募捐赞助,商业经营已成为各国博物馆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我国的博物馆商店总体发展水平较差,但已逐渐加大经营力度,如上海博物馆从1996年至今,开发出1600多种文化商品,去年的销售额达到2400万元,超过了全年的门票收入,有效的发挥博物馆商店的作用。

1.3旅游购物的中心环节

旅游购物是旅游“食、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之一。在文博旅游业中,博物馆商店的合理经营是提高博物馆旅游购物的水平的关键。由于各地的文化信息不同,各地馆藏资源不同,民俗风情、传统手工艺各具特色,依托于博物馆开发的文化商品,与当地的文化信息相得益彰,是旅游购物中的特色商品。如武汉博物馆以楚文化为主题,设计开发的编钟系列商品,很受中外游客的欢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运用市场营销学理论,分析消费者心理,利用博物馆的文化优势开发商品,形成有特色的博物馆商店,提高博物馆旅游购物水平。

2影响国内博物馆商店发展的因素

2.1经营理念陈旧

陈旧的经营理念是影响国内博物馆商店发展的首要因素。我国博物馆建设起步较晚,大都依靠国家扶持,“耻于言利”的思想一直严重的影响了博物馆商店的发展。除了收售参观门票,小范围的出售旅游纪念品是国内大多数博物馆商店的现状,规模和作用相当于小商品零售店。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博物馆商店的经营理念亟待更新,它不仅仅关系到博物馆的经济收益,也是现代博物馆建设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的必然。

2.2经营方式单一

理念的落后,直接导致经营方式单一。现有国内博物馆商店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以博物馆自主经营,另一类是博物馆把店面转租给个体经营。从经营现状看,商品陈列都以简单的柜台陈列为主,导购缺乏专业训练,经营的商品大同小异。实质完全相同的两种经营方式,既不能吸引顾客的购买也不能形成有效的市场竞争,呈现出经营惨淡的局面。

2.3缺乏具有市场生命力的产品

缺乏有市场生命力的产品。随处可见的仿真饰品、钥匙链、文化衫等,博物馆商店类似旅游景点的小商品零售店,毫无特色。缺乏针对馆藏展品的文化定位的设计,缺乏针对不同消费群的定位设计。产品质量差,缺乏精品。

3构建现代博物馆商店经营体系

3.1更新经营理念——“以文补文”“拓宽博物馆商店经营的领域,实现“以文补文”是现代博物馆商业经营的新理念“)。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少数民族文化的多样性给各地博物馆商店的建设提供有利的条件。2008年奥运会的成功申办,引起世界的瞩目,西方人开始更多的关注东方文化,旅游业近年来呈现明显上升趋势,给博物馆商店的规模化发展带来契机。国外博物馆商店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如美国早在1955年,就创建了一个具有国际性的组织“博物馆商店协会,简称为M.S.A”(Museum StoreAssociation)。拥有二千多名会员,大多是美国的博物馆,德国、加拿大、澳洲、日本、中国台湾的一些博物馆也加入了该组织,他们经营的商品多与馆藏和文物有关,品种丰富。针对我国博物馆的消费市场进行分析,有组织、有规模的利用各地不同的文化资源合理开发商品,让游客通过我们的商品了解我们的文化,让我们的文化通过商品走出国门,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为博物馆带来收益,真正意义上实现“以文补文”。

3.2细分市场。经营规模化发展

提高博物馆旅游购物消费水平,科学、合理的经营理念是最好的推动力。文博旅游业发展,人们旅游购物呈现出新的消费需求。

3.2.1消费群及其需求分析

通过市场调查,我们把国内博物馆消费群大致分为4类。(1)、大、中、小学生。这类消费者多以了解和学习传统文化为目的。他们没有固定的经济来源,购买力较低。主要消费食品、小型的纪念品如印章、宣传画册、书签等。(2)、普通国内游客。消费目的是为获得一定的文化体验。他们有固定经济收入,购买力中等。这类游客人数较多,购买商品的种类很多,购买动机各有不同。从食品、服装等生活日用品,到特色的文化商品,商品的使用价值和文化价值都成为购买的可能。(3)、海外游客。出于对传统文化的寻根或对异质文化的向往,来到博物馆。他们经济实力较强,因而购买力较强,购买的商品种类很丰富,特别是具有浓郁中国传统文化韵味的商品最受他们的欢迎,这也是海外游客消费需求的中心。(4)、潜在消费群。这类人群通过书籍、网络等间接手段完成消费。他们的经济实力不同,购买力也很难预测。

3.2.2细分市场

根据对消费群及其消费需求的分析,针对目标顾客细分市场,博物馆商店就可以制定出相应的销售策略,这是现代市场经营的必要手段。根据对博物馆消费群的大体划分,我们把博物馆商店的市场空间也大体划分为4大块,即学生消费市场、国内普通游客市场、海外游客市场以及潜在消费市场,制定合理的营销策略,突出每一个市场的不同特点。如针对学生消费市场,结合学生的消费目的,以文化教育为主旨,消费等级偏低,可以开辟出售食品、饮料、小型文化纪念品为主的学生休闲厅,免费提供一些与博物馆文化相关的书籍、画册等。而对于海外游客的市场,特色的传统文化商品是商店经营的重点。开设海外专柜,提供优质的产品、服务和环境,满足海外游客的消费需要。

目标顾客的确立,使得博物馆经营做到有的放矢,从营销策略的丰富,到不同文化商品的开发都更有针对性。细分市场使博物馆商店的经营从盲目经营走向秩序化。消费需求的不断增多,博物馆商店的经营范围将获得更多的拓展空间。

3.2.3扩大经营规模,拓展销售渠道

博物馆商店经营范围扩大,使博物馆商店最终有别于小商品零售店。例如美国的大都会博物馆,其博物馆商店的规模很大。馆内有5000多平方米的营业厅,在纽约的一些大商场和其它城市设立销售点。馆内销售的书有6000多种,商品近2万种。博物馆开发商品非常慎重,但销售面很广,每年寄出1300多万本商品目录,为6O万人邮售商品。据前几年去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考察的人讲,商店的营业额已超1亿美元大关。已从一个小纪念品中心,发展成推进文化教育的主要延伸机构和博物馆建设的重要经费来源。

国外的成功经验让我们看到博物馆商店在文化传播和商业活动中的重要作用。打破单一的经营模式,运用现代化的经营手段。例如利用广告和网络资源扩大商品宣传力度,开设连锁店、专营店,直销、邮购、网络销售等多渠道经营,推动博物馆商店的发展。

3.3个性文化商品开发,提升产品的市场生命力

产品是影响消费水平最直接的因素。文化商品开发成为发展博物馆商店的核心问题。首先是文化定位设计。以不同的博物馆资源作为商品开发的文化定位;如北京的故宫博物馆以宫廷文化作为其产品的文化定位,而云南博物馆则以少数民族风土人情、服装服饰为特色,以突出少数民族风情为文化定位;其次是产品价值定位。根据不同等级的消费需求定位产品开发的等级,不仅要有精品也要有面对大众的消费品;最后是产品质量的定位。这是完成产品开发的关键。目前博物馆商店经营的商品大多直接从小商品生产制造商那里挑选,制造商为了降低成本偷工减料,粗制滥造现象严重。作为文化的圣殿,劣质的产品只能损害博物馆的形象。在“2002博物馆文化商品研讨会”上,北京故宫博物院参展的文化商品中有4O多件曾经作为国礼馈赠给外宾。运用传统元素表达出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味,打造文化精品,这是博物馆开发文化商品的优势。

博物馆商店的经营应突出文化性的特征,而其中个性文化商品是体现文化性的根本,也是博物馆商店真正有别于旅游景点的零售店的根本。博物馆除了立足于本馆资源进行产品开发以外,还可以互相利用馆藏资源合作开发,使博物馆的文化产品开发成为一种产业,不断推陈出新,赋有生命力的产品是赢得市场的关键。

4结语

博物馆的营销策略第8篇

图书馆微博营销是一种整合营销、软性营销和公益性营销的营销方式。与图书馆传统营销相比,微博营销在成本支出、受众范围、亲和力指数以及可评价性等方面具有优势。可以从话题营销、活动营销、交互营销、事件营销、名人营销、服务营销等方面提升图书馆微博营销绩效的效果。

关键词

图书馆;微博;微博营销

营销和媒体之间的紧密联系,决定了新技术条件下的新传播方式必然会创造新的营销模式[1]。微博是“博客”与“即时通讯”相结合的基于Web2.0的新兴社会化媒体,其具有的渗透、互动、分享、便利、聚集、放大、整合等特性,契合了网络营销的现实需求,促进了网络营销的发展,创构了一种全新的营销模式——“微营销”(MicroMarketing)。图书馆历来对新技术保持着高度的敏锐性,始终以技术实践推动技术创新。微博在图书馆领域的应用具有里程碑价值,为图书馆营销带来了新的理念、新的内涵,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在新技术面前局限性愈加突出的图书馆传统营销寻求到新的发展方向,堪称意义重大的营销革命。为了使微博营销逐渐成为图书馆营销资源和服务,传播图书馆价值观与使命,展现和树立社会形象的成熟工具,有必要对其性质、特征和策略开展深入研究,推动实践发展。

1图书馆微博营销

1.1图书馆微博营销是一种整合营销图书馆营销奉行以用户为中心的价值理念[2]。然而,图书馆传统营销深受“4P理论”的影响,这事实上使用户游离于营销活动的边缘。“4P理论”由美国营销大师JeromeMcCarthy于1960年提出,强调“产品”、“价格”、“渠道”、“促销”四个要素,突出特点是以营销主体为中心,将营销主体的利益凌驾于用户之上,忽视了用户消费差异与用户偏好。随着营销技术环境的嬗变以及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移,“4P”理论的不适应性显现出来。于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Lautebom等著名学者先后提出了“4C理论”(需求与欲望、成本、便利、沟通),“4V理论”(差异化、功能化、附加价值、共鸣)和“4I理论”(趣味、利益、互动、个性)等新的营销理论。这些理论的核心都强调要把用户放在营销的第一位,将用户整合进营销流程[3]。微博营销解构了以图书馆为中心的营销战略,把用户切实吸纳整合到营销决策过程,图书馆与用户是战略伙伴关系,图书馆将更加注重与用户公共关系的维护,更加强调客户关系管理(CustomerRelationshipManagement,CRM)。C.Cuddy等人指出:微博在图书馆环境下的运用既起到了预料之中,也起到了意想之外的效果[4]。其原因就是微博具有整合营销的特性。

1.2图书馆微博营销是一种软性营销用户在获得图书馆的资源和服务后,是乐意将心中的感受向图书馆诉说的。但是,在传统营销中,用户反映诉求的渠道往往并不通畅,制度的刚性、中间环节与组织结构的层级性,都会使沟通效果大打折扣。图书馆传统营销还是一种“硬营销”,具有强制性和灌输性,会使用户产生抗拒心理,压抑提出意见与抱怨的欲望。微博营销受到图书馆的重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具有的互动性。其一,微博传播克服了广播、电视营销以及发宣传资料、举办讲座、张贴海报等传统营销受制于时间、空间的局限性。其二,微博营销是一种“软营销”,创构了全新的自主体验式交流语境,用户由对信息的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选择,满足了用户对话语权的期求,极大地激发了关注、评论、转发图书馆微博的积极性。比如,2011年1月的“杭州图书馆微博事件”中,图书馆的微博在两天内就被转发1.6万次[5]。当图书馆微博用户由于聚合性选择结成“粉丝群体”时,还会出现“湿营销”效果[3],深度影响图书馆资源开发、服务创新、品牌打造和营销战略。

1.3图书馆微博营销是一种公益营销作为一种经济学概念,“营销”最初是针对企业等营利性组织提出的。1969年,KotlerP在著名的《营销杂志》发表了经典的《BroadeningtheConceptoMarketing》一文,扩宽了营销的外延,使营销理念向许多非盈利领域渗透,促进了包括图书馆在内的营销活动的开展[6]。微博营销肇始于企业经营需求,不仅与盈利联系紧密,而且其本身也是一种盈利工具和盈利模式。但是,在图书馆营销哲学中,应该明确这样的事实和理念:到目前为止,图书馆依然是个“非盈利公益性信息服务机构”,营销的核心不是提高图书馆的“利润”,不是以“市场化、商业化”的盈利为目的,而是追求服务效益的最大化[2]。有学者提出,图书馆应该利用微博投放商业广告,并论述了其合法性、可行性,安全性。同时认为,这是“得之于图书馆,用之于图书馆”[7]。从既往经验看,图书馆利用微博取得经济收益的做法必将引发新的争议,图书馆应重视两个问题:其一,要建立完善的信息公开机制。其二,坚持“商业化运作,公益性使用”,弥补成本之后的“利润”应全部回馈于社会,不能用于图书馆内部人员的分配。

2图书馆微博营销与传统营销的特点比较

2.1营销成本比较经费相对不足仍然是我国图书馆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举办讲座、开培训班抑或张贴海报、发放宣传资料等,是图书馆经常采用的传统营销模式。这些方法,都需要反复支出大量成本。但是,微博营销成本极低,甚至是零成本营销。其一,成本低。图书馆开展微博营销,无需自己搭建平台,只需在新浪、腾讯等免费微博平台注册,开设账号,即可微博。其二,传播成本低。利用微博信息是免费的。如果通过“粉丝群体”的聚合效应,图书馆的信息传播成本趋向于零。另外,当图书馆网站的访问量较低时,通过微博加上自己网站的链接,也能够起到免费宣传的作用。其三,用户研究成本低。图书馆通过话题营销、发起投票与调查,或者主动关注用户的评论、转况,可以掌握用户的阅读倾向和对某个问题的看法,调研费用极低。其四,时间成本低。微博信息不超过140个字,编辑、发送简单、快捷,并且可以配以视频、图片,增加营销的直观性。

2.2受众范围比较在传统营销中,信息传播具有以图书馆为中心的单向性特征,营销受众极其有限。比如,图书馆开设讲座、举办培训班、组织学术报告会等,受众不过几十人,至多几百人。微博的核心环节是关注和被关注[8]。微博营销不是点对点、点对面的传播,而是裂变式的点到面、多点到面的覆盖式滚动传播。一个微博可以被其粉丝转发,再被“粉丝的粉丝”转发,层层传播,快速蔓延,纵深循环[9]。微博营销的几何级数的加速度传播,就像病毒复制传播一样,难以阻挡。因此这种营销又称之为“病毒营销”[10]。由于受到技术条件的制约,图书馆传统营销很难形成病毒性传播,营销受众范围相对较小。据报道,杭州图书馆、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图书馆、陕西省图书馆等的微博粉丝数量都超过了1万甚至10万[11]。意味着图书馆发送一条微博,就会有数以万计的用户知悉,如果再加上转发,受众数量相当可观。

2.3亲和指数比较比尔•盖茨说:Web1.0的核心是内容,Web2.0的核心是关系[12]。在传统营销中,图书馆习惯于高高在上,低头俯视用户,而用户也感到图书馆不好接近,好像永远隔着一道墙,营销信息难以渗透进用户的心灵。C.Cuddy等人指出,在图书馆领域,微博比博客更受欢迎,一方面因为微博更简洁,另一方面因为微博更具亲和力[4]。图书馆微博营销重视“攻心”策略,注重情感经营,强调培养用户的归属感,增强用户对图书馆的黏附力,提高对图书馆的忠诚度。比如,杭州图书馆微博不仅通过活动预告、直播、报道、视频等手段将线下活动搬到微博平台,让用户分享感受和心得,让围观的博友一起体验价值、体验娱乐、体验文化、体验感动。而且还通过在微博上发起微活动,让网友们直接在线上参与活动,分享体验,分享快乐[13]。图书馆微博使用的“咆哮体”、“私奔体”、“淘宝体”以及“神马”、“浮云”等网络语言也拉近了图书馆和用户的距离。

2.4可评价性比较营销效果评价既是对阶段性营销的总结,又是新的营销活动的开始。相对于传统营销,由于微博营销基于网络技术开展,因而具有更为精确的计量优势和评价准确性特征。有学者认为,对微博营销效果的评价应立足于“微博本身价值评估”和“传播活动价值评估”两个支点[14]。有学者将微博对用户的影响分为注意、参与、态度、行动、保留五个阶段,分别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15]。还有学者采用AISAS模型来研究微博营销效果[16]。目前,已经出现了“微博大师”(WeiboMaster)等自动进行微博营销效果监测、分析、评估的软件工具[17]。有学者认为,可以通过微博评论数、微博转发量等来评价图书馆微博的营销效果。另有学者认为,图书馆微博营销评价应包括更新频率、被关注度、关注度和内容吸引力等四个指标。还有学者运用h指数对部分图书馆微博的影响力进行了测评。总的来看,我国图书馆界对微博营销效果评价问题还未普遍重视,理论成果少,指标体系不健全,实践也不深入全面。

3图书馆微博营销的策略

3.1话题营销话题营销起源于美国,又叫付费评论,属于口碑营销的一种,意指借助媒体的传播和用户的口碑,让资源和服务成为公众谈论的话题,以此推动销售[18]。美国口碑营销专家AndySernovitz曾提出营销“5T模型”——话题(Topics)、谈论(Talkers)、工具(Tools)、参与(TakingPart)、跟踪(Talkers),他把“话题”排在第一位,认为话题的作用在于增强营销对用户的吸引力[19]。图书馆可以从时事新闻、突发事件、社会民生等方面选择热门话题,也可以从图书馆理论与实践中寻找话题,还可以从用户的转发、评论中选择话题。目前,话题营销已经成为图书馆微博营销采取的最主要策略之一,有的话题营销颇具影响力。比如,2011年,杭州图书馆针对“西湖申遗”这件大事,研发了《西湖古今揽胜》特色数据库,策划了“一位市民的西湖申遗情节”展览等活动,并全部通过图书馆微博营销,社会反响强烈。

3.2活动营销图书馆微博活动营销通过增加用户的体验感和现场感来创造资源和服务的关注价值,是最有效吸引用户的策略。比如,同济大学图书馆微博推出的“您选书,我买单”活动,清华大学图书馆的“书香漂流,诚信悦读”、“读过的青春”、“毕业生捐书”等活动都富有特色。如果活动配以“奖励”或“礼品”,那么营销效果会更好。比如,清华大学在2012年图书馆服务月期间,微博推出一系列有奖活动,包括“知识视界英语翻译竞赛”、“品书评文,乐在其中征文”等。目前,部分图书馆利用网络新应用(LBS),主动把礼品等推送给用户,用户在惊喜之余,增加了对图书馆资源和服务的认识。图书馆微博有奖活动营销应注重“雪球推广”理论的应用,开展“让用户告诉用户”等活动,对转发量、评化量大的用户给予奖励。

3.3交互营销严格来讲,交互营销不能算作一种独立的营销策略,因为互动是抽有微博营销策略的内涵。以交互方式为标准,微博交互营销分为线上交互营销与线下交互营销。比如,2011年12月,国家科学图书馆举办“伟大的爱国者,杰出的科学家──纪念钱学森诞辰100周年科学家与中学生面对面对话”活动,联合新浪微博首次引入微博大屏幕直播模式,更为迅捷直观地展现对话嘉宾与网友的互动交流[20]。以交互主体为标准,微博交互营销可分为图书馆与用户互动,图书馆与同行互动等。比如,清华大学图书馆就经常转发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武汉图书馆的微博。有的图书馆在微博上开辟共同兴趣用户交流平台,使用户之间能够实时互动,加强交流。

3.营销图书馆借助突发事件的新闻性、价值性,通过微博传播理念、资源和服务,聚焦公众目光,引导公众对事件的评论与见解,不失为重要的营销策略。图书馆界被认为最成功的微博事件营销当属2011年1月的“杭州图书馆微博事件”,该事件传播了图书馆理念与宗旨,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杭州图书馆还因此赢得了“史上最温暖图书馆”的美誉。但是,如果图书馆不能科学地利用微博事件营销策略,反而会带来负面影响。比如,2012年12月,用户在微博上反映清华大学图书馆厕所没纸的问题,而清华大学图书馆不但未予重视,反而发表微博为自己开脱,结果没有受到广大用户的支持和同情,却加剧了用户的负面情绪,给图书馆形象造成不利影响[21]。事件营销对图书馆馆的应急管理水平和图书馆馆员的素质提出了较高要求,因为许多事件往往突然发生,没有前兆,要在短时间内迅即作出反应,正确应对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3.5名人营销在传播学中,活跃在人际传播网络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观点或建议并对他人实施个人影响的人物,称之为意见领袖。每个群体都有自己的意见领袖,意见领袖在群体中拥有很高的社会地位,为群体成员所信赖,在很大程度上引导着群体成员行为的方向[19]。曾有网站统计过,大约2000名意见领袖,比例不到总用户的0.05%,却吸引了几乎50%的注意力[1]。据统计分析,复旦大学图书馆前馆长葛剑雄、中山大学图书馆馆长程焕文、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张久珍副教授等,都是图书馆界的意见领袖[22]。在微博营销中,图书馆要注重意见领袖的发现、挖掘和培养,而意见领袖也要加强自身建设,提高素质,增强对其他用户的号召力、吸引力。

3.6服务营销服务就是营销,服务大于营销。鉴于微博这个特殊平台,比营销更重要的还是服务[23]。在微博营销中,图书馆应始终把服务放在首位。目前,图书馆利用微博营销最多的是参考咨询服务,包括两种类型:其一,一般性参考咨询服务。主要回答用户对馆讯、新书通告、读者建议反馈的咨询等。其二,学科主题微博咨询服务,又分成基于内容的学科微博咨询服务和基于用户关系的学科微博咨询服务,主要是通过建立学科主题微博,吸引用户兴趣,用户通过转发、评论来丰富扩展主题。图书馆利用微博还可以面向用户、图书馆员开展“相互学习”服务,交流工作和学习心得。馆际互借、文献传递、在线信息素质教育、讲座、电子设备服务等也可以通过微博开展营销。

参考文献

[1]罗晶.传播学视域下的微博营销[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119-123.

[2]陆浩东,刘昆雄.图书馆信息资源开发与营销的7S战略[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7(5):99-103.

[3]刘艳.企业微博营销研究[J].企业活力,2013(4):32-35.

[4]王曼,张秋.国内外图书馆微博研究综述[J].图书情报工作,2012(23):135-140.

[5]司姣姣.由一条微博引发的图书馆公关事件[J].图书馆建设,2011(4):79-81.

[6]丁璐.国外图书馆营销理论研究[J].图书馆建设,2009(1):15-19.

[7]朱玉强.图书馆官方微博加入商业广告的可行性及投放模式[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13(10):28-31,67.

[8]沈秀琼.微博环境下图书馆危机信息传播及应对策略[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3(5):63-67.

[9]倪琳.微博的传播特性及影响力研究[J].上海商学院学报,2011(12):39-42,53.

[10]曾微.病毒营销:受众带来的威力和风险[J].中国广告,2012(5):97-100.

[11]李超.国内图书馆开通微博服务的现状分析[J].图书馆杂志,2012(2):24-28.

[12]施雯.微博的社交营销之道[J].媒体时代,2013(12):53-55.

[13]杨玫.杭州图书馆微博推广策略研究[J].图书馆论坛,2012(5):157-160.

[14]悉星.微博营销效果的两个支点[J].广告主市场观察,2011(2):41.

[15]赵爱琴,朱景焕.企业微博营销效果评估研究[J].江苏商论,2012(1):55-58.

[16]金永生,王睿,陈祥兵.企业微博营销效果和粉丝数量的短期互动模型[J].管理科学,2011(4):71-83.

[17]王兵.微博营销进入“量化时代”——“微博大师”(WeiboMaster)准确的微博评估及投放优化[J].广告大观综合版,2011(8):94-95.

[18]魏正聪.微博话题营销的策略与尺度[J].东南传播,2013(9):93-94.

[19]靳秀霞,郭晓丽.学术期刊微博病毒营销策略探析[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2013(6):81-84.

[20]杨琳,龚惠玲,陈朝晖,等.图书馆科学文化微博传播模式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2(13):74-78.

[21]张若雅.高校图书馆微博营销策略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3(24):28-33.

[22]孔繁超.基于新浪微博的图书馆学人意见领袖调查与分析[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3(2):55-59.

博物馆的营销策略第9篇

关键词:博物馆;旅游产品开发;市场营销

一、引言

博物馆是现代城市的名片,是一个城市或地域发展的缩影,同时也是展现地域文化和历史的重要平台。随着我国博物馆事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博物馆逐渐认识到了开发产品、丰富馆内资源的重要性。并逐渐将发展的重点指向了旅游产品开发与营销上,最大限度的吸引广大人民群众,拓展博物馆发展渠道,使博物馆发展能够紧跟时展的脚步。然而现如今博物馆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如何通过有形的旅游产品来承载博物馆的文化传承与服务能力,又采取何种营销策略来优化旅游产品管理和运营模式。

二、博物馆旅游产品开发及市场营销现状分析

我国博物馆长期以来坚持非营利性的原则,对于馆内旅游产品的开发与运营仍然处于探索发展阶段,缺乏一定的运营基础,使得博物馆旅游产品开发与市场营销整体水平不高,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旅游文化产品单一且缺乏新意,与其他文化产品相比起竞争优势不够,没有深度挖掘馆内文化藏物的深层内涵,使得所开发和运用的旅游产品无法切实满足现代消费的需求。其次是旅游产品之间联系不够紧密,难以形成联动效应,无法吸引消费者进行二次消费。同时大多数旅游产品设计和制作粗糙,与博物馆严谨、精致典雅的风格格格不入,容易使消费者产生低性价比的印象。此外,旅游产品开发与运营模式相对落后,过度的依赖传统的开发与营销手段,而忽略了对网络开发运营与口碑开发等新型开发与运用模式的应用,使得我国博物馆旅游产品开发与营销效果差强人意。

三、博物馆旅游产品开发及市场营销策略

1.加大馆内文物典藏品的宣传力度,打造独具一格的旅游产品品牌形象。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博物馆以其各种独特文物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旅游参观。因此,只有加强博物馆和馆内文物藏品的宣传工作,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感受博物馆的文化底蕴。同时深度剖析馆内收藏品的文化价值,选择最具代表性的藏品来吸引爱好者和参观者的眼球,才能提升博物馆的知名度。此外,还应立足博物馆自身发展的实际,加大哪些具有独特性、故事性、名人性以及较高观赏性的收藏品的开发力度,打造独具一格的旅游产品品牌形象。比如,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开发的“中国秦始皇兵马俑精装纪念品”以及湖北博物馆开发的“曾侯乙编制仿制品”等均体现了博物馆的文化特色,且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2.旅游产品开发应满足消费者的心理需求。现代社会更倡导发展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切实满足大多数人的心理需求。因此,博物馆在开发和运营旅游产品时,应深刻的分析和广泛的调查大众的心理需求,注重游客的兴趣,并坚持“独特、新奇”的原则,努力开发出不同的旅游产品,树立鲜明的品牌形象,通过多元化的形式扩大参观者的事业,给参观者带来视觉上的冲击和文化上的熏陶,充分调动游客的所有感官,给其留下不可磨灭的深刻印象,进而达到最佳的宣传效果。3.科学融入博物馆具有内涵的文化资源,陶冶消费者文化情操。博物馆在进行旅游产品开发的过程中要紧跟时展的潮流,与时俱进,将现代休闲文化引入到博物馆建设中。并坚持以文化传播为导向,以游客为中心,不断改进传播手段,充分的挖掘和融入馆内具有内涵的文化资源,为博物馆旅游产品镀上一层文化底色,让游客切实的感受到历史文化的精髓和力量,陶冶他们的文化情操。此外,还用充分的利用博物馆的历史、文化等资源优势,将其加工成“故事”,并融入到旅游产品中,让游客将美好的记忆和故事带回家,同时传播给更多的人,提升博物馆的市场竞争力。4.不断拓展营销渠道,提升旅游产品的文化品位。市场需求的不一而足,为博物馆旅游产品开发和营销提供了一定的条件。因此,博物馆应依托自身得天独厚的条件,开发出具有地域和林组特色的高档次、高文化艺术品位的产品,赋予旅游产品以更高的文化和艺术价值,不断拓展高端消费市场。同时,随着旅游业和博物馆免费开放趋势的不断推进,使得游客的数量和组成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消费侧重点也随着变化,逐渐由礼品和专业研究用转向几年和生活日用,这就为博物馆营销渠道的拓展带来了良好的机会。因此,博物馆应紧紧抓住机会,开发成本低、价格低的旅游产品,但是仍然不可忽略旅游产品的文化价值,采取多种手段和形式提升产品的文化品位,以在情感和心理上获得消费者的共鸣,让消费者获得性价比高的旅游产品。由此可见,只有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变化,掌握市场消费规律,从不同的角度传播博物馆文化,才能不断的拓展博物馆旅游产品的营销渠道,开拓更宽、更广领域的消费市场。此外,博物馆的旅游产品应满足不同消费层次游客的多元化需要,旅游产品的价格要有一定的差异化。比如在开发一些名贵高档的仿制品和丝网印刷品的同时,也应注重包装和规格大小不一的中低档产品的开发与运营,以最大限度的激发游客的购买欲望。

四、结语

总而言之,面对旅游业高速发展的背景,博物馆旅游日益成为人们喜爱和追捧的对象。为了进一步提升博物馆的竞争力,应加大对博物馆旅游产品的开发力度,不断丰富和创新旅游产品项目,优化旅游产品开发形式和营销模式,为博物馆旅游注入新鲜的活力,进而推动博物馆旅游事业的稳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施永丰.博物馆旅游产品开发及市场营销探讨[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6,(02):149.

[2]许汉琴.博物馆旅游文化产品开发与营销的路径[J].学习月刊,2012,(14):149-150.

[3]段若鹏,李秋硕.博物馆体验型旅游产品开发研究——以杭州运河博物馆群为例[J].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2,(01):7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