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如何发展民营经济优选九篇

时间:2023-10-10 15:58:26

如何发展民营经济

如何发展民营经济第1篇

一 国有经济发展现状

2003年到2011年,全国国有企业实现营业收入从10.73万亿元增长到39.25万亿元,实现净利润从3262.3亿元增长到1.94万亿元,上缴税金从8361.6亿元增长到3.45万亿元,年均分别增长了17.6%、25.2%和19.4%。1994年我国国有企业500强全年销售收入总和还不及美国通用汽车公司一家,而在2012年我国已有54家国企进入世界500强。特别是中央企业表现更为突出,这期间央企总数由196家减少为117家,但资产总额却从7.13万亿增加到28万亿。同时,国有企业还在科技创新、重大工程建设、“走出去”和履行社会责任等方面走在了前头。

目前看,国有企业发展中主要存在“三个较大差距”:一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与建立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存在较大差距。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国有企业这个市场主体完善治理结构和经营机制,但到目前国有企业的治理结构仍不合理、经营机制也不灵活。同时,政企不分、政资不分矛盾突出,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制度亟待完善。二是转变国有企业发展方式与科学发展要求存在较大差距。许多国有企业发展方式粗放,重速度轻效益现象比较突出,消耗高、浪费大、污染重问题尚未根本解决;布局结构也不合理,传统产业改造进展不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较低。三是提高国有企业竞争能力与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要求存在较大差距。目前诸多国有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较弱,产品更新换代较慢,“走出去”水平较低,远不适应国际激烈竞争需要。

二 民营企业发展现状

我国民营企业经历了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的发展过程,现在已是铺天盖地、顶天立地了。数字显示,民营经济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超过60%,表明民营企业对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发挥了较大作用,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民营企业从业人员的总数达到1.04亿,民营企业成为城镇新增就业的主渠道。国家工商总局统计,截至2011年底,全国工商系统共登记私营企业967.68万户,注册资本(金)25.79万亿元;民营企业科技创新成果约占全国总量的比例为70%。除了继续在传统制造业、服务业保持优势外,民营企业正加速向资金、技术密集型行业发展。民营经济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支生力军,是支撑我国县域经济的主体,有力推动了县域经济的发展,加速了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

当前,我国民营经济的主体还停留在低层次产业和产业链低端,高耗能、高污染、低技术的产能主要集中在民营经济。在调整经济结构、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攻坚阶段,民营经济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和发展压力。同时,民营经济的发展环境也需要进一步优化。所谓“玻璃门”“弹簧门”等仍阻碍着民营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中国民营企业普遍面临一个发展的‘天花板’。造成这一现象的深层原因还在于对民营企业的不认同。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民营企业将长期缺乏上升动力,做大做强非常困难。”中国企业联合会副理事长李建明说。

三 二者之间的关系

我国经济得以长足发展,主要是三股力量支撑的。一是国有企业。二是民营企业。三是外资企业。据统计,2001年到2011年这10年间,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幅分别为16.7% 、31.2% 和20.1%,国有企业比民营企业增幅低了14.5个百分点,比外资企业增幅低了3.4个百分点。这些数据表明,不是“国进民退”,而是三者都进,并且民进最快、外进居中、国进居后。遍布社会各个角落的中小企业,对社会需求、对市场机遇最敏感。而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和控制力,国有大企业在企业创新中处于主导地位。因此,国有大企业与中小企业在科技创新方面可以有机互补。大企业可以把生产环节转移到中小企业去,中小企业把对市场的敏感度和市场对科技创新需求的紧迫感传递给国有大企业,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共谋创新发展的状态。

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二者唇齿相依。国有经济发展壮大了,就能为民营经济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民营经济获得健康发展,会进一步形成良好的、平等的竞争氛围,促使国有经济转变发展理念,增强发展活力。总之,只有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共同发展,才能进一步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打破“中等收入国家陷阱”的魔咒,早日实现赶超战略。

中国要实现经济赶超,必须推动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共同发展。经济赶超需要依靠技术创新来实现。为此,需要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大力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开发出新的产品和现代服务。国有企业具有人才和资金的优势,应该成为科技创新和技术研发的主体,在引领技术进步中实现发展,占领市场竞争的制高点。同时,中国成为世界的制造业中心,民营经济功不可没,它已成为我国出口创汇的生力军,今后也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尽管民营企业的很多产品仍处于低端行业,但生产低端产品并不意味着企业在竞争中就缺乏优势。实际上,这些产品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只要企业能够在精细化上做文章,在企业管理、技术创新、生产工艺、产品设计、产品质量以及品牌推广上下功夫,同样能在国际市场上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可见,单纯地依靠任何一种所有制,都会阻滞现阶段生产力的发展。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共同发展,成就了中国三十多年的经济奇迹,缩小了与国外的差距。

四 如何实现二者之间的共生共赢

从前些年的“国退民进”到近两年的“国进民退”,对之进行深入思考,应该看到的是,民营经济自然有其强大生命力,但国企也有其存在的理由和必要,双方并非在任何场合都是零和博弈的关系。华旗资讯集团总裁冯军说:“当两个1方向一致,定位不同的时候,就有可能实现一个非常有效的、非常积极的、也非常值得咱们去实现的增值公式。1+1等于多少?等于11。这就是说,当国企和民企目标一致的时候,其实各有各的优势,在很多结合点都可以产生很好的结合,为整个的民族和市场,为大家共同的发展创造增值的空间。”

如何发展民营经济第2篇

在学习的过程中,如何抓住新一轮发展契机,以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破除瓶颈,大力激发区域民营经济的发展活力,成了宝山区工商联最近一直在思考和谋划的一个问题。

以全会精神为引领,创新激发民营经济发展活力的理念

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启全面深化改革的部署,从多个层面提出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的改革举措,民营经济发展正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

居根宝:此次全会的召开对全面深化改革做出了具体部署。从民营经济发展角度来看,最为突出的是“三大理念”:一是“平等”的理念。今后各种市场主体没有体制内外之分,应该拥有平等发展的地位。这就为制定最大限度的激发民营企业的创新活力与创新激情政策和措施提供了理论依据。二是“市场”的理念。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就会减少长时间以来民营企业时常遭遇“有形之手”的袭扰,对民营经济作出的各种形式的不合理规定。这为消除阻碍民营经济发展活力的各种隐性壁垒确立了操作原则。三是“服务”的理念。提出的建设服务型政府,一方面要求政府加快职能转变、简政放权,一方面要求政府为民营企业发展开展更加细致入微的服务工作。理念决定出路。从上到下,如果具有了这样的理念,我们的民营经济发展一定会更有活力。

以民企的诉求和呼声为出发点,审视民营经济发展中的瓶颈问题

民营经济是经济发展中最有活力的部分,但也存在着很多问题。近年来,宝山区工商联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紧扣民营经济发展这一主线,重视民营企业诉求,反映民营企业呼声。

居根宝:从多年来工作实践分析,我们觉得民营企业发展的瓶颈问题既有思想观念上的,又有政策上的,还有服务上的。

从政府层面来看,主要是“四个问题”: 1、对民营经济的地位和作用认识还不高。突出表现为:在协调帮助民营企业解决具体问题和困难时,体制外的观念比较突出,显得格外小心谨慎;怕跟民营企业家打交道、交朋友,生怕说不清、道不明。2、“三个不平等”问题依然存在。企业反映最多的是权利不平等、机会不平等、规则不平等。大家常常感到,注册在地方、就业在地方、税收在地方、贡献在地方,但企业在地方的发展机会不多,得到的实惠不多。3、扶持上规模民营企业做大做强缺乏大手笔。虽然出台的扶持政策不少,但扶持政策聚集力度不大,小打小闹的多。4、管长效的协调机制还没有真正建立。从表面上看,相关职能部门都在管、都在服务民营企业,但在民营企业遇到困难和问题需要协调解决时,一些部门就显得无所适从、边界不清,缺乏跨前一步敢于担当的主动服务意识,也让企业感到政府不作为、效率低。

从企业层面来看,面临的有“三大主要问题”:一是企业规模普遍不大,绝大多数为中小微企业。二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比较弱,集中在低端产业,转型发展意识还不强。三是企业原材料、人力、融资等运营成本居高不下。

以敢于担当舍我其谁的勇气和情怀为支撑,大力激发民营经济发展活力

近年来,宝山区经济实现持续健康发展,民营经济功不可没,发挥了有力的推动作用。大力激发区域民营经济发展活力,就要以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契机,把加快发展民营经济提升到新的战略高度。

居根宝:我们要从思想层面到政策层面再到具体工作,彰显更大的决心、拿出更有力的办法,像抓国有经济一样抓民营经济,像抓大项目一样抓民营企业,着力突破影响和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瓶颈因素,促进民营经济实现突破性发展。

具体来说,一要思想上放心放胆。激发活力的核心是解放思想,要义是观念突破。思想不解放,不会甩开膀子干。当前尤为迫切需要的是冲破观念的障碍,破体制观念,树市场理念;破管理观念,树服务理念;破害怕观念,树担当理念,给予民营经济公平的制度安排。二要政策上放宽放活。活力,从政策导向改变开始,不再以体制内外设定政策制度,坚持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放宽民营企业发展的行业和领域,放宽市场准入条件,坚决废除对民营经济各种形式的不合理规定,消除各种隐性壁垒,创造更加公平的市场环境、政策环境和社会环境,让民营企业真正得到实惠。抓住重点企业转型的关键,通过政策聚焦积极培育大企业大集团,推动民营企业由分散走向联合,鼓励民营企业通过合资合作、兼并重组、并购收购、资本运作和挂牌上市等,向规模型、效益型、集约型发展,努力成为市100强乃至全国500强民营企业。抓紧出台让企业实实在在的能够即刻“接地气”的相关政策措施,帮助中小企业渡过难关。三要工作上放手放开。凝心聚力的根本在于转变服务方式。激发民营经济发展活力,一个重要课题就是要解决“怎样服务”的问题,营造高效的服务环境,使有为的政府、有为的社团、有效的市场配合起来,多设路标不设路障,多做惠而不费的好事和分忧解难的实事,让民营企业家和创业者真正感受到在宝山投资发展:政治上有地位、经济上得实惠、社会上有形象。

以创新服务手段为根本,共同推动民营经济发展活力

当前,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仅对民营企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目标和新要求,也给民营企业可持续发展带来了重大的战略机遇。在新形势下,如何更好地为民营企业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做好服务工作,是工商联当前和今后工作必须牢牢把握的重大课题,也是工商联工作的根本任务。

如何发展民营经济第3篇

12. [经验材料] 做大做强民营经济应着力抓住四个方面 [六的云][2008年10月5日][11] 做大做强民营经济应着力抓住四个方面 我们桃江县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县,要实现由“农业大县”向“工业强县”的跨越,当前做大做强民营经济是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子。在实际工作中,我认为应着力抓住四个方面。 一是要积极探索活化生产要素的有效路子和途径。 资本、土地、科技等是生产力发展的基本要素。这些生产要素不活,不能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民营经济发展就会受到桎梏。 要活化资本要素。资本……

13. [岗位培训] 民营企业如何挑选培训公司 [企业人][2008年9月25日][0] 培训是增强企业竞争力的手段,因而催生了大大小小的培训公司。由于国内民企大多数是中小型企业,本身没有完善的人才培训系统,因而对商业性培训公司产生很大的需求。但市场上的培训公司良莠不齐,如何挑选合适的培训公司以收到最佳的培训效果呢? 选外资还是内资 目前活跃在国内的培训公司可粗分为外资和内资两大类。外资公司通……

14. [财务管理] 民营企业内部审计若干问题研究 [企业人][2008年9月24日][9] 一、民营企业的性质和特点 民营企业是一个新兴的产业形式,应该履行受托经济责任。在民营企业集团内,集团公司并不对各控股参股公司直接进行经营管理,也存在所有权和经营管理权的分离。因此,也存在经营管理者对所有者、下级经营管理者对上级经营管理者的多重受托经济责任。民营企业内部审计正是在这种受托经济责任下基于经济监督的需要而产生的。民营企业内部审计是由企业内……

15. [财务管理] 民营企业 融资风险特殊性及其防范 [企业人][2008年9月24日][0]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和地位日渐突出。强化对民营企业信贷营销,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成为当前乃至今后各商业银行的热门话题,也为防范和化解民营企业融资风险带来严峻挑战。 一、民营融资风险的特殊表现 1、管理监督机制缺位,形成的道德风险。在获取大量、高额的银行贷款后,或蚂蚁搬家,或瞒天过……

16. [财务管理] 西部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现状及管理模式探讨 [企业人][2008年9月24日][5] 民营企业为创造税收、繁荣经济、增加就业等方面作出了一定贡献。但在民营企业的发展中也看到,只有少数企业能在短时间内完成原始积累,发展为规模大、管理规范、资本雄厚、市场竞争力强的大企业,相当一部分民营企业特别是西部地区民营企业仍处于“高出生与高死亡率”状态。影响西部民营企业发展的因素很多,既有外部因素,又有内部因素,其中企业财务管理是影响其发展的一个重要内部因素。分析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特征,……

17. [财务管理] 民营企业报表审计执业中的困惑 [企业人][2008年9月23日][0] 随着宪法和相关法律对民营企业法律地位的确立,民营企业正在飞速掘起,经济地位越来越高。据官方公布的统计数据表明,在娄底市民营经济无论是经济总量还是发展速度都超过了国有及集体企业。2002年度,我所执行民营企业审计业务已占报表审计业务总量的半边江山。做好民营企业的审计业务,关系到民营企业的发展及国家对宏观经济的决策,同时也关系到会计师事务所未来的发展。下面就我个人几年的审计实践,谈谈对民营经济的认识及……

18. [企业管理三] 民营企业管理之道 [企业人][2008年9月22日][16] 天冷,冷在风里;人穷,穷在债里;公司乱,乱在管理。 没有好的管理,就没有好的效益。 任何公司在这行过程中,不论大注,都必须有游戏规则,没有完善的游戏规则,就没有正常的游戏动作,所以必须要有完善的管理制度,规则制定后,还必须有切实的执行。这就要求有完善的管理活动,公司要想求生存,求发展,无论是管理制度,还是管理活动,都要严谨完备,精益求精。 ……

19. [企业管理三] 民营企业选用职业经理人的六大法则 [企业人][2008年9月22日][0] 民营企业要想突破经营管理瓶颈,引进高素质的职业经理人是一个大势所趋,尽管国内职业经理人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职业经理人的环境也还有待进一步的规范,但就目前民营企业在实际经营中所遭遇的瓶颈以及诸多管理和市场难题,确实已经无法继续依靠老板个人的成功经验来解决,通过熟悉的朋友介绍、同类公司的挖墙角或者猎头公司的中介,就成为民营企业老板谋求职业经理人的几大手段,但究竟该……

20. [企业管理三] 民营企业组织发展中的两大瓶颈 [企业人][2008年9月22日][2] 组织对于企业来说,就犹如鞋对于人,小脚穿大鞋,不论怎么跑都跑不快;大脚穿小鞋,跑的过程中一定有些疼。在笔者接触的相当一部分民营企业,都暴露出以上问题,组织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发展。民营企业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水晶鞋,是决定企业发展快慢的重要因素。 一、民营企业领导者对组织的过于关注导致组织臃肿 &n……21. [企业管理三] 民营企业组织发展中的两大瓶颈 [企业人][2008年9月22日][0] 组织对于企业来说,就犹如鞋对于人,小脚穿大鞋,不论怎么跑都跑不快;大脚穿小鞋,跑的过程中一定有些疼。在笔者接触的相当一部分民营企业,都暴露出以上问题,组织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发展。民营企业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水晶鞋,是决定企业发展快慢的重要因素。 一、民营企业领导者对组织的过于关注导致组织臃肿 &……

22. [企业管理三] 一家大型民营企业节能经:一周省出100万 [企业人][2008年9月22日][0] 刚刚搬入市郊的金桥工业功能区块的杭州富通集团员工,这几天发现了几件奇怪事:尽管气温高达39摄氏度,刚刚投入使用的新园区办公大楼的中央空调,温度却始终指向26摄氏度;复印机上、水龙头边、电源开关前,“节约能源、杜绝浪费”的温馨提醒随处可见;更让他们觉得有意思的是,集团董事长王建沂和总裁瞿彩康等公司高层领导放着专车不坐,连续几天早晨和员工们一起乘坐公司班车上班。 ……

23. [企业管理三] 民营企业发展关键在人才战略 [企业人][2008年9月22日][0] 一、面对人才短缺的挑战

经济全球化使得国际经济对国内经济影响越来越大,近几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冲击证明,一个国家不可能独善其身。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过程中,国际市场与国内市场紧密相连,国内市场竞争正逐渐成为国际市场竞争的一部分,市场变化,尤其是科技进步的变化将成为新一轮竞争高潮的动力源。

中国加入WTO将会加快中国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对于这一变化,有人忧心忡忡。不过……

24. [企业管理三] 民营企业如何凭生态型企业文化突破人才瓶颈? [企业人][2008年9月22日][0] 成长型企业为什么总是遭遇人才饥荒? 成长型企业何以突破人才瓶颈、避免人才危机? 成长型企业中人力资本如何参与收益分配? 成长型企业的“性格”是如何形成的? 成长型企业如何建立动态平衡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 民营企业如何凭生态型企业文化突破人才瓶颈? ——民营企业的人才瓶颈源于文化沟通机制的缺失(四) &nbs……

25. [企业管理三] 民营企业如何突破管理“复杂”危机 [企业人][2008年9月22日][0] 时势造就了民营企业生存的有利环境,智慧和胆略造就了民营企业发展的灵魂,竞争造就了民营企业沉浮的内涵。尽管民营企业已经成为中国经济舞台一支强大的力量,那是因为其数量占据了绝对优势,回顾近十年来能够被称道的优秀民营企业,还是屈指可数,反而有些“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的感觉,也许民营企业的整体实力有所增强,但许多耳熟能详的品牌快速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之中已经成为遗憾的事实……

26. [企业管理三] 民营中小企业的战略选择 [企业人][2008年9月22日][4] 近几年,民营企业家谈论最多的话题之一就是如何把企业做大做强,这方面有不少成功的例子。但是就整体而言,中小型尤其是小型民营企业依然占绝对多数,大型企业数量少。如果再仔细分析一下就不难发现,与“规模小”联系的另一个鲜明特点是“地方性”。例如:我国有酿酒企业3.7万家,几乎每个县,甚至许多乡镇都有白酒厂、啤酒厂。即使最大的几家酿酒企业,全国市场占有率也很低。

……

27. [企业管理三] 民营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亟待解决 [企业人][2008年9月22日][0] 大力发展民营中小企业具有重要意义。民营中小企业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贡献者,是县及县以下财政收入主要来源。民营经济上缴税收比重不断升高,到2002年底已接近37%;从1981年到2002年,民间投资年平均增长25%。2002年不包含外资的民间投资达1.7万亿元,占全社会投资比重的40.3%。然而,民营经济在银行贷款中所占的比例只有15%。融资难已成为制约民营企业……

28. [企业管理三] 民营企业经营管理:先有战略还是先有文化? [企业人][2008年9月22日][0] 很多成功的民营企业家,他们的理念不是很清晰,文化底蕴也不足称道,但他们的战略思路却都非常明确。

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观察企业,可以看出企业的战略属于第四个层级:企业的愿景为第一层级,由愿景产生企业的使命,由企业使命再规范企业的文化及理念,根据文化和理念再制定企业的战略。这一递进关系在常规条件下是符合逻辑的。然而在现实社会中却有许多企业的成功路径没有依照此规……

29. [企业管理三] 目前我国民营企业竞争力存在的四大忧虑 [企业人][2008年9月22日][0] “这个调查得出了一些实证性的结论,有些结论和平常的感觉不一样。有关结论已经向上报了,上面也比较重视。”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中国社会科学院民营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刘迎秋教授这样说。

他所说的调查是指中国社会科学院民营企业竞争力研究课题组对浙江、广东、四川、吉林和湖北等五省规模以上民营企业竞争力状况进行的大范围问卷调查以及实地调研。

……

30. [企业管理三] 浅析民营企业管理思维与管理转型的整合(2) [企业人][2008年9月13日][0] 管理转型的步骤三:高层的管理思维统筹和步骤统一

如何发展民营经济第4篇

她做梦都没想到,重庆“四大班子”领导会在这一天齐聚洪崖洞。

喜欢看“重庆新闻联播”的她,在思考。

当年5月,市政府大规模表彰了非公经济先进人物,提出要大力发展民营经济。

当年6月,市委二届九次全会又说,要把非公经济作为库区产业发展的主力军。

何永智对小天鹅集团高管说:“要是市领导来我们洪崖洞看看就好了。”

四年前,小天鹅斥资数亿元,开始打造洪崖洞项目。2006年初,项目完工,可就是开不了业。

“今天指出三个问题,我们改了,明天又指出八个……消防这关通不过,每天亏损上百万元。”何永智流了好几次泪。

她盼着市领导来,没想到市领导真就来了。

“我们今天是为了打‘鬼’,借助钟馗。”市领导说。

钟馗就是“洪崖洞”,“鬼”就是“落后的服务观念”。

“当前的发展环境,尤其是行政管理环节,严重制约了民营经济的发展……”这一天,市领导讲话,A4纸整理出来,足足有18页。

“市领导讲话后,手续两天就办好了。”何永智说。

此后,何永智更加关注“重庆新闻联播”了。

“9月,市政府召开了‘执政为民、服务发展’动员部署大会,要求职能部门转变观念,促进民营经济发展。”何永智说。

随后,何永智发现一个变化——职能部门都开始主动出击,与民企面对面沟通。

惊喜,还没结束。

“我做梦都没想到,市委、市政府会把直辖以来规格最高的论坛——2006年中国(重庆)民营经济发展战略论坛——放到我们洪崖洞来开。”何永智说。

这次论坛提出,要为民营经济成长提供充足的阳光、空气和土壤。

会后不久,陈克明与涪陵区签下协议,决定投建“200万吨重油深加工项目”。

1989年,陈克明注册了重庆远东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序号“0001”——这是重庆首家民营有限责任公司。

“我能进入重油领域,标志着重庆民营经济发展迎来又一个春天。”陈克明说。

这仅是重庆直辖15年市委、市政府扶持民营经济发展的缩影。

“要加快建成西部地区的重要增长极、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推动民营经济大发展。”历届市委、市政府一直这样强调。

直辖15年,市委、市政府先后制定了《关于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决定》、《关于进一步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决定》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引导和扶持民营经济的发展。

正因如此,重庆民营经济才得以突飞猛进。

直辖时,全市无一家百亿民企;2011年,百亿民企有了七家。

直辖时,非公经济仅占全市生产总值的26%,2011年提升到62%。

直辖时,非公经济吸纳就业人数占二、三产业就业人数的50%,2011年提升到70%多。

直辖时,非公经济所交税金仅占全市税收的12%,2010年突破了60%。

直辖时,非公经济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仅为36%,2011年提升到72%。

…………

民营经济,成了重庆经济快速增长的加速器、扩大就业的主渠道、增加收入的活源泉。

直辖15年,尽管成就辉煌,但与东部地区相比,重庆民营经济还存在总量少、个头小等诸多问题。

站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十字路口,重庆要推动民营经济实现又一个飞跃,必须从体制上、政策上给予民企更大的空间。

如何发展民营经济第5篇

中外企业家都问同一个问题:中国民营企业的生存空间被压缩了吗?我的回答是:不是的。那么大家就会问另外一个问题:这与大部分民营企业家的感受不是就不一致了吗?我的回答同样是:不是的。

1992年我开始从事中国最大的私营企业的调查,那个时候中国私营企业发展中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呢?担心政策变化、贷款难(即使那个时候他们已经是最大的私营企业)、难以获得企业发展所需要的土地、厂房等资源。那么这些问题是今天民营企业发展的核心问题吗?我想大部分中国民营企业知道中国的市场经济方向是不可逆转的,也不大可能像20年前那样担心政府会没收私有财产,你如果是个大型私营企业,现在贷款与金融支持并不是个问题,土地厂房等资源更是很多地方政府能够给你的投资环境的组成部分。如果你有不满,那么是什么呢?如果你是中小私营企业,你发现得到金融支持的难度是大的;不管你经营多大的企业你也会发现税收问题是个不确定的紧箍咒,而且即使你与现任政府领导说好了合作条件,下任领导认不认就是个问题;与20年前或者10年前相比,虽然名义上的法律规定更完备了,而具体的行政部门与公务人员行为的强势度有了很大的变化,现管更狠了。强势政府,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了民营企业头上的达摩克利斯剑,你不知道啥时候它成为砍你的家伙。如果我们从《中国企业家生存环境》报告中解读最核心的信息,那么就是行政权已经成为民营企业经营发展中最不可捉摸的一种力量――它似乎帮助造就更有利的发展条件,但也可能成为收拾你的权势力量,最重要的是,这种力量你不能控制。

中国民营企业希望耐心地进入更多的市场,成为更为活泼的市场发展力量,从市场的角度,民营企业更加接近地气,也更为依靠多元的社会资源,承受市场规则的奖惩力量的作用。如果我们看待一个市场的健康性,民营经济的比重以及发展空间是个非常重要的衡量因素。中国市场上,民营经济的发展空间是在扩大的,但是与民营企业家的期待值比较、与从市场角度对于经济规律作用而且行政权威作用比重的预期值比较、从经济资源自由化而非控制化或者寻租化的价值判断的角度,我们现在的经济体制与经济资源分配体制显然是在增加与强化民营经济与创业者的疑虑的。我们今天期待一个说法,期待管理权威给出一个具有一致性的说法:一种创造性的教育体制如何与对于大学生创业的鼓励机制统一;一种强化行政权威的趋向如何与期待市场机制发挥更大作用的口号衔接;一种行政化的操控模式,如何能与全球的自由贸易规则与投资规则一致。中国民营企业的生存忧虑是一种合理的忧虑,中国民营企业的发展要求是一种合理的要求,而站在对面的体制将何去何从呢?

如何发展民营经济第6篇

尽管民营企业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民营企业的发展也面临着全新挑战。一方面,世界经济正在通过诸如WTO、IMF等国际组织把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卷入经济全球化,各大跨国公司均看好中国的市场潜力,纷纷登陆,在中国出现了全球竞争本地化的局面。本土民营企业的主要竞争对手将转为外资企业。另一方面,世界范围内科技革命突飞猛进,知识经济的浪潮也在开始涌动。与此相适应,世界范围内将出现大规模的产业结构重组。中国民营企业在其中如何定位,也十分值得深思。此外,我们也看到由于民营企业长期游离于计划体制之外,摆脱了像国有企业那样的计划和行动约束,追求自我利益的机制得以强化,因而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忽视乃至损害社会和他人的利益,诸如逃避纳税责任,生产假冒伪劣产品,污染环境,克扣员工工资和福利等社会责任缺失现象。这不仅制约了民营企业自身的健康发展,而且给社会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探讨政府对我国民营企业发展的引导问题,特别是民营企业的社会责任问题,对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目前对民营企业政府引导问题的研究已经成为当前学术界的热点课题之一。特别是民营企业的社会责任问题关系到民营企业的兴衰,是民营企业研究的一个理论分支。深化对民营企业社会责任和引导问题的研究有助于我国民营企业把握市场需求的发展脉络,认清市场经济的发展方向,找出民营企业社会责任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增强其把握市场的能力,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加强民营企业市场引导的研究也有利于民营企业认识到自身在提高市场占有率方面的优势和劣势,从而突出优势并在此基础上构建核心竞争力,促使其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

针对当前存在的这些问题,著名学者唐世龙撰写了《湖南民营企业成长的政府引导模式分析》。本书内容丰富,思路创新,一方面,总结到目前为止湖南民营企业的成长历程、发展现状、优劣势分析,另一方面,对民营企业的政府引导和下一步发展趋势进行理性预测,并提供许多针对性的建议和有益的参考。例如,本书运用市场竞争理论和政府规制理论,从企业管理层面研究政府引导民营企业发展问题,拓展了市场竞争理论和政府规制理论。再如,本书通过对湖南民营企业在社会责任和环境保护方面的实地调研和分析,了解湖南民营企业发展与政府引导实证研究领域的基本资料.找出湖南民营企业短寿的内在原因和壮大发展规律。

本书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力求实现规范分析和实证研究的结合。规范分析为本书引出问题、认识问题、理解问题奠定了基础,而翔实的实证研究则为进一步剖析问题、解决问题提供了依据。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外的许多企业管理理论被介绍和引述过来,由此对我国企业经营管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是,我们认为在政府引导企业发展的研究中盲目地跟从西方学者的研究成果是不恰当的,尤其是只接受某一国家或企业的模式而漠视本国实际环境背景更是不足取的。因此,如何全面地认识西方学术界和实践界的政府管理企业发展模式,如何将这些理论应用于我国的实践,如何从本质上把握政府引导模式的运行机制,是本研究的重要出发点。

与现有的湖南民营企业发展研究著作相比,本书有三个明显特点:

1.针对性。本书是为湖南民营企业家量身定做的,充分考虑民营企业的实际环境和需要。本书在系统介绍国内外相关理论与观点的基础上,帮助民营企业家建立起相应知识背景,并结合我国民营企业发展的实际和运营难题,探讨政府引导民营企业发展创新的途径与手段,并对政府在引导民营企业创新运营的运作机理和基本特征做出比较深入的探讨。民营企业可以有选择地进行实践,对企业运营中的主要方面进行针对性的重点提升。

2.实用性。本书注重实务性和可操作性。本书将提供大量翔实的有针对性的第一手材料,既有创业企业的成功经验,也有知名企业的失败教训,有机地将生动的现实案例解析与管理学规律结合起来,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企业运作精髓,强调制度规范和运作科学,为湖南民营企业家提供了经营原则和运作指南,同时对新的经济背景下民营企业的战略选择进行深入探讨。

如何发展民营经济第7篇

记者:作为市长,你对民营经济在地方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是如何理解的?对进一步推进小微企业、民营经济发展又有哪些打算和政策出台呢?

张作理:从宏观上讲,市场经济如果不是以民营经济为主导就不叫市场经济。拉动内需,必须发展民营经济和小微企业,民营经济的发展决定着就业广度和居民的富裕程度。生产关系越简单,生产力就越发达。与国有经济相比较,民营经济管理方式简洁明快、便于决策,因此,民营经济是一种适应市场特性的实体经济。民营经济本身不仅是市场经济的主体,也是企业家的摇篮。

石嘴山市过去国有经济比重较大,面对未来发展,如再不培养民营经济,再不培养民营企业家,就会阻碍石嘴山当地经济的发展。一个地方企业家的数量和质量决定了这个地方的繁荣程度。企业化是最好的专业化。企业家的精力投向哪儿,哪儿就会发展繁荣。所以,企业的发展进步就是在潜移默化中改造着社会。企业改造社会不声不响,政治改造社会疾风暴雨,军队改造社会非常残酷,文化改造社会太慢,企业改造社会最温和,它会让人们在幸福中推进社会进步繁荣。企业本身既是经济组织,也是社会组织,他可以让更多的人有归宿感,让更多的人加入到一个团队,并由此推动社会进步和繁荣。

我们重点有两个政策。一个是加快促进全市小微企业健康成长,提升民营经济比重的“育龙工程”20条;一个是为加快推进石嘴山“工业强市、转型发展”战略的“强龙工程”30条。其中“育龙工程”20条主要是对进一步解放思想,为民营经济发展创造宽松环境;培育“苗子”和“种子”,奠定“育龙工程”基础;加快产业孵化平台建设;加大担保贷款支持力度;支持发展各类金融机构和中介组织;优化人才服务;促进产业配套和延伸产业链等作出了具体明确的规定。

记者:温总理在两会前征询党外人士对《政府工作报告》意见时,公开承认关于民企发展的《36条》没有得到落实,遭遇了玻璃门、弹簧门。这样的问题在你们那里遇到过吗?

张作理:没有。这和我们宁夏经济发展的大气候有关系,宁夏提出创业、再就业,一连多年来常抓不懈,而且逐年加大推动力度,在这种情势之下,石嘴山的小微企业、民营经济在发展进步中和全区总体情况一样,还是积极推进的。

记者:你认为民企发展面临着哪些不足?

张作理:就全国总体情况看,有4个不足:信息不足;信用不足;培训学习不足;遭遇困难时收到的帮助不足。其中,信用不足导致企业很难获得银行的低息贷款,而遇到困难时,很多民企失去政策的“托底”,无法得到资金的“输血”,往往只剩下破产一条路。这是导致民企发展艰难的重要因素。

记者:目前来看,石嘴山市的小微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情况如何?你认为小微企业、民营经济应当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充当什么样的角色?

张作理:目前还不太理想,它仅占到石嘴山整个经济比重的60%,而全国平均数以达到75%~80%。当然这主要表现在经济产出和财政收入上,在当地20个纳税大户当中民营经济仅占四分之一。

民营经济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主要功能还是就业,不能简单的用纳税来考量,如果把纳税多少用来考核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那方向就错了。我们都说民营经济是社会的稳定器,就是要从这个角度去加以认识和思考。

由于民营经济的门槛低,适应各个层次的人员就业,再加上它的领域广,涉足服务业,用工数自然就高。而国有企业管理古板僵硬,用人要讲名分,动辄就是研究生,这其实是对人才管理的的一种扭曲。

记者:在你的意识中,您认为民营经济发展到什么样的一个程度才是比较好的?

如何发展民营经济第8篇

西方人认为当代中国是“没有先例的崛起”,作为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民营经济在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从无到有,从有到壮大,取得了惊人的成就,为形成我国国有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格局立下了汗马功劳。研究资料表明,“2010 年底我国个体私营企业从业人员总数超过 1.8 亿 , 较 2005 年底增加 6000 万人 ,  年均增加 1200 万人,年均增速超过 9%,成为我国吸纳扩大社会就业的主要渠道。”由此可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营企业发展的速度之快,规模之大,人数之多。事实证明,它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近几年来随着世界经济发展速度的放慢,我国国内又经历了几次严重的自然灾害和一些重大事件的严重挑战。尽管早在 2007 年10 月 1 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就明确规定 :“私人的合法财产受法律保护,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侵占、哄抢、破坏。”可是,我国的一些民营企业在经济利益驱动下,还是出现了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如一些民营企业主之间形成恶性竞争、相互诋毁。一些民营企业主无视党纪国法,官商勾结。还有一些民营企业主无视市场公平正义的竞争机制,制造伪劣产品、抗蒙拐骗、非法融资、骗取资金,甚至有的干脆携融资款潜逃境外。这些现象不仅影响了民营企业的形象,而且危害了社会,损害了广大消费者的利益。

我国实行市场经济建设三十多年了,已经形成了一个共识 :市场经济不仅是一种资源调节手段和资源配置方式,更重要的是一种道德济。市场经济不是一种纯客观的理性经济,它与人的道德息息相关。无视人的道德存在,市场经济是不可能形成和发展的。民营经济作为市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参与者,自然要重视道德的价值。市场经济说到底是发展经济的一种手段,我国发展民营经济,让许多民营企业参与市场,获得利润不是最终目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解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基本矛盾,是为了实现人们的共同富裕。也就是说,重视人的价值才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目的。如果民营经济发展只是为了企业的利润和老板的“钱袋子”,而忽视员工和广大消费者的利益,那么这种民营经济的发展在道德上是得不到支持的,也是违背国家和人民的意志的。因此,民营企业赚钱是手段,人的幸福是目的。在民营经济的发展与人的价值博弈中,人的价值优先性是第一位的。离开人的价值,那么纯粹的赚钱,就很容易让一些民营企业主滑入极端功利主义、极端利己主义和极端拜金主义的泥潭,最终导致企业在市场经济发展中被淘汰。

二、人的价值优先性在民营经济发展中何以可能

民营经济是市场经济,也是道德经济。“人”的价值优先性在民营经济发展中是可能的,也是必然的。以下我们从宏观的经济哲学和微观的民营企业(市场主体)本身的发展对此问题展开分析。

( 一 ) 市场经济是“看不见的手”,那么这只“手”是市场的“手”还是人的“手”?

西方古典经济学理论鼻祖亚当 · 斯密自提出市场经济是“看不见的手”的理论以来,市场调节一直成为不证自明的资源配置方式。那么,市场经济这只“看不见的手”究竟是“市场的手”,还是市场中“人的手”?作为市场经济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民营经济在面对市场竞争和利润分配时,到底是相信“市场的手”,还是相信市场中“人的手”?看起来这是一个悖论,其实不是,人始终是目的。一些民营企业为了谋利就无视市场中“人的手”的因素,在利益或利润面前丧失作为正义的市场主体参与者,只要能使他们赚钱,就无视一切道德、法律和法规,盲目地扩大生产,甚至在利益的驱动下,销售不合格甚至是危害消费者身心健康的产品。毒奶粉、红心鸡蛋、瘦肉精等现象的产生就是明证。

事实上,做企业其实就是在做人,就是在践履道德,彰显人的价值和自由意志。再完善的市场,本质上都体现为两个因素 :人的供应和人的需求。这两个方面都彰显了人的价值,所以说市场是人的市场,企业是人的企业,产品也是面对人的消费的产品。离开人来办企业,离开人来办市场,是荒谬的。毫无疑问,市场经济“看不见的手”,不是指市场的手,而是指参与市场供需关系中“人的手”,体现的是人的价值优先性。人的价值优先性是民营企业运行的前提。一句话,在人的价值面前,市场经济中民营企业的发展是手段,不是目的。

“人”的价值的存在自古以来就是经济发展的核心因素和主导因素。历史上著名的道德哲学家、经济学家从来就没有隔断伦理和经济之间的纽带。在中国历史上发生的春秋战国时期的义利之辨、宋明时期的理欲之辨、近现代以来的公私之辨就是明证。这些辨析表面看是在讨论道德和经济之间的关系问题,本质上还是在讨论人的价值和经济价值何者是第一性的问题,即是经济第一性还是人的价值第一性问题。如果是经济第一性,就很容易陷入极端功利主义和极端利己主义的泥潭,因为无论经济如何发展,最终的目的还是为了人。人的价值是民营经济活动的基础,为民营经济主体指明道德责任和道德义务,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市场秩序和公平正义的市场环境,并为实现市场交易主体利益的最大化提供价值导向。可以说,离开人的价值一切市场活动变得毫无意义。民营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之一自然也不例外。

总之,如果把目的变成手段,民营企业就很难长期持续发展。民营经济作为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是民营经济发展的目的,而发展经济只是手段。

(二)民营经济发展中,“人”的价值在何处?

人是民营经济发展的中心,一切民营经济的活动都是围绕人展开的。我国民营经济虽然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发展中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是由于受到极端功利主义和极端拜金主义思想的影响,一些民营企业只看重金钱和自我私欲的满足,而忽视了企业发展中“人”的价值。

在民营企业的人事管理上,有的民营企业主由于缺乏应有的法律和道德修养,往往在管理企业上采取“家长制”作风,认为公司是我自己的,我想怎样管理,想怎样经营都是我的事,与国家、社会、员工和消费者无关。所以在基层和中层干部的人事安排上任人唯亲、看重乡缘、地缘、学缘、姻缘等关系。老板认为不这样安排,一是感觉自己的“面子”不够大,逢年过节在亲属和亲戚面前不能尽情显示自己的“成功”;二是不这样安排就很难体现自己的“权力”。如有的民营企业主比较喜欢安排花瓶式的秘书(当然不排除一些民营企业主持有包养“二奶”或“小三”的畸形心态),认为只要受雇者漂亮,带出去应酬,显得自己“魅力”十足,但对其是否能胜任工作则不重要。

当然,我国当前民营经济发展的“短板”有各种各样的因素,如受到传统家长制观点的影响、刚性政策的制约、家族制运行模式等,但是最根本的还是没有重视人的价值,尤其是目前我国人力资本市场供大于求的情况下更是如此。一些民营企业主往往抱着“你不干自然有人干”的态度,对招聘进来的员工只看重其劳动力价值,而对员工的物质生活条件和精神状态等问题,则采取不管、不问、不听、不理睬的态度,致使一些员工在极大的工作压力和心理压力下走向极端,有的严重的还以自杀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员工的自杀除了对自杀者的家人和朋友造成无法弥补的伤痛,也会对企业的声誉造成极大的损害。

如果民营企业管理上不重视人才,那么企业要想扩大投资、持续地发展就很难实现。有的企业发展不过三代就跨了。父亲创业,儿子守业,孙子败业,被称之为“中国民营企业的怪圈”。最近几年浙江、上海、广东等地区有的民营企业曾经如日中天,而现在销声匿迹,其根本原因是对人才的重视不够,在管理上出了大问题。这是人才缺失造成的严重后果,不能不引起广大民营企业主的反思。

在企业生产上,我国的一些民营企业无视国家法律法规,为了追求更多的利润,让员工经常加班,而且以各种理由搪塞支付甚至拖欠加班费。有的民营企业规定员工周一到周六工作,每天工作十二小时。有的在生产极端恶劣的条件下,也并不会给员工提供安全措施,导致有的员工在该企业工作几年之后,患上严重的职业病,终生受害。

同时,在员工福利问题上,有的民营企业主为了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千方百计钻国家政策和法律的空子,绕开国家法律的惩罚,不落实国家要求企业对员工应有的福利政策,如“五险一金”。有的民营企业甚至不间断地在劳动力市场上招聘新员工。让新来的员工试用半年,在这半年工作中,员工的工资只领取所在地方政府规定的最低工资。一些企业主向员工虚假承诺只要员工试用期半年后考核合格,就可以领取高于当地平均工资一到两倍的薪水。但是等到员工半年试用期过后,企业主想法设法找各种理由认定该员工试用期不合格,并以此为由将其辞退。该企业主再从人才市场招聘另一批新的员工,然后按上述程序试用新员工,半年后又将其辞退,如此循环往复。表面看企业主可以以很小的工资待遇换取了较大的劳动力价值。但是,实际上这样的员工缺乏归属感和安全感,又因为是新员工,生产出来的产品自然和熟练工生产的产品在某种程度上存在差距,有甚至是不合格的。由此看来,忽视员工利益,只追求企业利润的民营企业要想持续发展就十分困难,许多民营企业刚创业就死亡了。人是天生自由的,自然民营企业主也是自由的,他选择在什么地方办企业,生产什么产品,采取什么样的管理模式和营销方式,聘任什么样的员工等,都可以自由决定。但是绝对的自由是不存在的,那种以损害他人利益和破坏市场秩序来换取自己利益的自由是不道德的,也是法律不允许的。这样民营企业不可能自由地逃避市场竞争和市场道德带来的惩罚 :民营企业之死。研究统计数字显示,“全国每年新生 15万家民营企业,同时每年又死亡 10 万多家,有60% 的民企在 5 年内破产,有 85% 的企业在 10年内死亡,其平均寿命仅为 2.9 年。”

由此可见,重视员工的价值即人的价值对民营企业来说十分重要,要拯救“民营企业之死”就必然要重视员工的价值,一味地重视产品的生产,忽视员工的价值,那民营企业平均寿命 2.9年就是其“大限”。

在产品销售上,一些民营企业为了谋取暴利,销售假冒伪劣产品,无视消费者的利益。在销售策略上,有的无视法律和法规,靠坑蒙拐骗牟取暴利。近年来发生的三聚氰胺事件、地沟油事件、彩色馒头事件等就是明证。但是,市场经济规律告诉我们,市场不是只是受供求关系的支配,而且受到市场道德监控和约束。那种通过不正当手段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的民营企业不可能长久发展,最终必然会受到法律的惩罚和消费者的唾弃。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三十多年的实践多次证明,谁不重视人的价值,无论是员工的价值,还是消费者的价值,谁就会被市场淘汰。

总之,民营经济是道德经济,首先体现的是人的价值。民营经济发展是为了人的价值和幸福。在民营企业中,发展经济是手段,为实现人的价值和幸福才是最终目的。通俗地说,民营经济发展为人而设,不论是公司内部管理,还是生产或者销售环节,都不可能忽视人的价值。

三、如何在民营经济发展中彰显人的价值优先性

无论是从经济哲学的角度,还是从民营企业生产、流通和销售等各个环节上看,人的价值永远具有优先性。民营企业发展的最高境界是通过经济的方式,为社会的发展提供物质产品。墨子说:“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有道者劝以教人。”民营企业是从“财”的角度为社会提供自身的价值。马克斯 · 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认为,一个企业之所以能发展壮大,是因为企业拥有众多的员工,是员工的努力和消费者的购买让企业发展壮大,而并不是仅仅通过企业主个人的努力就能实现的。因此,人的价值在民营企业发展中和企业盈利相比具有优先性。那么,如何在民营企业中彰显人的价值呢?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完善民营经济制度为人的价值优先性提供制度保证

民营经济制度是稳定民营企业产品生产、流通、交易和消费的客观前提和基础,并对民营企业主的行为起规范和引导作用。我国的民营企业发展相对于西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来说,具有滞后性。同时,我国民营企业创立和发展的时间相对于西方来说比较短。因此,我国民营经济制度和规范民营经济改革和发展的一些政策需要不断完善。

不过,相对于民营企业,国有企业的国家政策和企业运行环境具有先天性的优势。例如对员工的带薪休假制度、产假制度、职业培训制度、职称晋升制度等,这些和员工切身利益相关联的福利待遇政策和措施,国有企业相对于民营企业来说是比较完善的。在民营企业中,对员工的福利如“五险一金”、带薪休假、产假制度等,有的很难落实,严重的有的还拖欠员工工资。最近几年发生的拖欠农民工工资现象时时见诸报端就是例证。如 2007 年前后发生的“黑煤窑事件”。这起事件揭露了一些民营企业主为了发财无视员工生命的冷漠嘴脸。这些“黑煤窑”的农民工(有的还是童工),吃的如猪食,住的如猪栏,而且还领不到工资。这起事件严重地损害了民营企业的形象,给员工的身体和心理造成了极大的伤害。国家和地方政府也多次出台相关政策,三令五申禁止拖欠员工工资。但是一些民营企业主充耳不闻,视国家法律和政策为儿戏。因此,民营经济制度的完善可以借鉴我国国有企业的管理模式和经营理念,政府应当不断完善民营经济制度,社会应当加大对民营企业的监督,使民营企业员工的正当价值和利益得到尊重和保证。

总之,完善民营经济制度和国家法律法规,加强对民营企业的监管和监控、完善民营经济制度是人的价值优先性的制度保证。

(二)提高民营企业主的道德和法律素养为人的价值优先性提供智力保证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一些民营企业主通过自己的诚实劳动和精明的头脑,加之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植,成为先富起来的一批人。但是,“马上打天下”和“马下治天下”不是一回事。民营企业主“马上打天下”主要靠国家政策和自身的努力,但是等企业发展起来,正常运行起来,不能仅仅靠自身的努力拼搏,自己的道德境界和法律意识也十分重要。如果正在运行中的企业,丧失了对人的道德关怀,丧失对法律的敬畏,那么企业就很难发展,员工和消费者的权益就很难保证。

民营经济不是民营企业主宰制他人命运的“殖民地”,更不是民营企业主为了谋取利益不择手段的“竞技场”。民营经济是由产品的供应者和消费者来决定,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要体现人的价值。说到底民营经济是一种道德经济。民营企业的创立、发展、繁荣,除了决定于企业自身运行的规律和国家政策的干预等条件外,最根本的原因是企业主自身的道德素养和法律素养在起作用。民营企业主与其说是在做企业,不如说是在做人。有的民营企业主常常认为,企业的生存由市场客观规律来决定,企业的发展与淘汰决定于市场产品的供求关系,与人的道德和法律素养无关。这种将市场理解为纯客观纯理性交换的游戏场所,是一种“市场客观主义”心态在作怪。与市场经济形影不离的正是“市场伦理”或“市场道德”。因此,任何民营企业主在市场中想要求得生存和发展,就必定要遵守市场伦理或市场道德和法律秩序。同时,民营企业主自身要不断提高道德修养,做到仁爱、勤劳、节俭、智勇,要明白自己做企业其实就是在做人的道理。我国古代有发达的商业,产生了发达的商业伦理,如战国时期著名的商人白圭,被尊为商人的祖师爷。他的生财之道有两点 :一是“能薄饮食,忍嗜欲,节衣食”。这是典型的勤劳节约,与现代一些民营企业主“一夜暴富”之后,就财大气粗、挥金如土、不可一世形成鲜明对比。二是他“与用事童仆同苦乐”。用现代的话说,就是自己重视员工作为人的价值,与员工同甘共苦,共同产业和守业。这些传统商人的优秀道德品质,值得现代民营企业主借鉴和学习。民营企业如果不提高自身的道德和法律素养,就很难走出“富不过三代”的怪圈。“缺德”的民营企业主必然要承受巨大的市场道德风险和法律风险,严重的将会被市场淘汰。

四川的汉龙集团就是典型。汉龙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利用自己在社会和政府中的关系,拉帮结派、官商勾结、垄断经营,结果不仅自己触犯法律,还给企业自身造成巨大损失。内蒙古鄂尔多斯城的房地产由昔日的锦绣繁华、寸土寸金变成今天无人居住的“鬼城”就是很好的例证。一个民营企业老板有多大的德性,其企业就能走多远的距离,企业主的德性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前途。那种依靠钻国家政策和法律的空子,逃避国家税收来发财致富的最终必然会被绳之以法。在现代市场环境中随着网络的发展、高等教育的全面普及和广大消费者维权意识的提升,幻想依靠外在的环境和官商勾结就能让企业发展壮大的时代已经过去了。谁要是破坏市场运行规则,谁损害消费者的利益,谁就会受到市场的惩罚,甚至万劫不复。

因此,提高民营企业主的道德和法律素质,是保证民营企业持久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提升企业中人的价值优先性的重要保证之一。

(三)改善民营经济发展的市场环境为人的价值优先性提供外部环境保证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为人民服务是我们的道德宗旨。因此,社会的所有的各项事业都应该是围绕这个宗旨来进行。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民营经济在道德上也必然要围绕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来发展。企业不仅仅是为了企业主赚钱,也不仅仅是为了某个大老板赚钱,而是通过为人民服务的方式,通过合法经营让自己富起来。因此,应当完善市场竞争机制、分配机制、消费机制等,来重视人在市场中的作用。赚钱是市场经济运行的手段,但不是目的。民营经济尽管在法律性质上是“私人性”的,但是这种“私人性”也只能在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下进行才显得有意义。也只有这样,民营经济才能真正是做到重视人的价值。

如何发展民营经济第9篇

[关键词] 改革开放;国退民进;国进民退

【中图分类号】 B0-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3)03-004-3

三十年的改革开放历程在中华民族几千多年的漫漫历史长河中只是短暂的一瞬间,但这三十年为中国带来的翻天覆地变化是无论古代中国还是近代中国的任何一次改革都无法比拟的。我国社会在这三十年中最深刻的变化就是由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利益一元化格局向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利益多元化转变,即一元社会向多元社会转变。这种转变扫清了建国后一直萦绕在中国社会上空的“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思想氤氲,为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的新局面。这种变化是因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自诞生之日起,就不是一成不变的、封闭的,而是一个开放的、发展的体系,其开放性、发展性归根结底在于它对实践的开放性。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内在源泉,中国共产党人正是按照实践的发展、结合中国社会实际情况走出了属于自己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所以,实践观是改革开放最基本的哲学基础。

纵观三十年的改革开放历程,在实践这一最基本的哲学基础之上,因为改革每个方面的内容不同,所以具体改革内容所依据的哲学基础也不尽相同。为了坚持改革开放,为了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地位不动摇,为了更好的总结经验,指导下一步的改革实践,我们应当从根本上理清思路,分析得失背后的哲学思维,将改革思想上升到哲学高度,为以后更加深层次的改革开放做好思想准备。

社会主义建设探索起始于前苏联,又由于我国革命历史的原因,建国初期,我们各方面建设都向苏联老大哥学习,尤其是在经济上,一直遵循计划经济体制,但是在随后的几十年的实践中,计划经济体制被证明存在很多弊端,产品单一、劳动效率不高等问题对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都造成了消极影响。1978年,随着粉碎、结束,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到了经济建设上来。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确定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为党的基本路线,开始探索中国改革开放之路。首当其冲的内容,便是前文提到的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国有经济为主导、多种经济形式共存的所有制结构,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科学内涵。这一基本经济制度明确规定:一是必须破除单一公有制经济的僵化结构,充分发挥多元经济的发展优势。二是必须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与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以遵循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这是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的辩证法,两者缺一不可。而这其中多元经济的代表就是民营企业,国有经济的主要实现形式就是国有企业,所以研究在国民经济中“国”与“民”之间关系的哲学基础,有着重要意义。

一、“国退民进”与“国进民退”

改革开放30年,一方面是国有中小型企业通过改制转变为集体企业、民营企业,国有经济在工业领域从独领到只占30%左右;另一方面则是民营经济从无到有发展壮大,在工业领域也占有1/3的天下。2009年,浙江民营企业吉利汽车收购福特旗下的沃尔沃轿车,无论人们对这场收购持何种态度,这场收购总是中国民营企业走上现代化、国际化进程的一个重要标志。因此,如果仅从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所占比例情况看,这30年来总体上不能说不是一种“国退民进”的格局。

但要看到的是在广东、浙江、福建等东南沿海,一大批民营中小企业急剧发展,在上世纪80年代初首先是利用国有企业用剩的边角余料,通过生产社会急需的各类小商品来发展自己;以后则是靠承接海外市场的新定单,借助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等进一步做大自己。2009年以来,金融危机的阴影笼罩全球,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也不能免除,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和影响。这种背景之下,这些出口导向型为主的民营企业遭到了空前打击,出口订单锐减。此时,政府推出了四万亿的财政救市计划,而作为国有经济的主要形式,国有企业更多的作为投资主体承担了国家的经济刺激计划,出现了注资或兼并困难中民营企业的现象。综合改革开放过程中,政府始终坚持在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领域以国有企业为主的政策。煤炭、石油、钢铁、航空、电力等一些领域的引领之下,一时间呈现出“国进民退”的整体趋势。

在当前,应当从另一角度分析,即简单的以“国退民进”或“国进民退”概括30年来中国经济发展情况,似乎有些片面。尽管在这三十年中,有一定数量的国有企业倒闭、转制,也有一批民营企业在兼并国有企业中成长,但国有经济从整体上来说并没有因此削弱,质量和数量都大有提高,即在改革中普遍增强了自己的实力与活力,并且国有资产总量也大幅度增长,很多国有大型企业,进入世界五百强行列,国际竞争力增强。再看民营经济,其发展主要是靠拓展国内外市场,是在做大国民经济这块蛋糕中获得,而不是靠挤占国有经济的现有份额而掠取。30年来民营经济的发展,绝无排挤国有经济之嫌。反正也然,国有经济在民营经济困难时期通过持股、兼并、注资重组等手段不仅是为了提升自身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也是一个吐旧纳新实现内部改革的过程,是一个帮助民营经济度过难关的方式,是一个推动产业升级,带动更多民营企业发展的途径。国有企业管理方式由于长期计划经济体制原因往往比较僵化,民营企业的管理方式较为灵活,国有企业在兼并或者收购民营企业后,可以通过内部交流的方式吸收新鲜血液,推动内部管理方式的改革创新。民营企业通常由于自身的一些局限,例如唯利是图导致生产的盲目无序、资本相对匮乏等,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弱。金融危机的冲击往往使他们难以招架,陷入经营、生产困难,国有企业的持股有利于注入资金抵御冲击,帮助他们度过难关。国有企业由于资本雄厚,往往技术先进,而民营企业难以负担巨大的研发成本,技术升级相对较慢,不利于整体产业升级。国有企业可以利用持股、兼并、注资等手段为企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同时也可以输出技术,加快产业整体、快速、稳步升级,并带动更多的民营企业参与到竞争与升级中来。

二、博弈下的哲学思考

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国”、“民”关系的观察,我们可以发现,二者的博弈中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上展开的。

首先,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思考。

(一)无论是“国”还是“民”都是以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为根本目的

改革开放总体上的“国退民进”格局是适应当前社会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因为它破除了计划经济体制带来的束缚,将生产力解放出来,民营经济更好的迎合了生产力的发展,使得生产方式得到改善和丰富。“国进民退”的趋势保障的是国有经济主体地位的不动摇,并且对民营经济的不足方面形成补充,同样是对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这两股力量形成一股合力,从而使我们国家的经济在短时期内有了跨越式发展,社会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

(二)“国”和“民”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的社会性质决定了我国只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坚持公有制经济为主体。这是因为经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然而上层建筑又会积极服务、反作用于经济基础。这就表明只要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民营经济作为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手段,仍然是可取的,并且是非常重要的。

(三)“国”和“民”作为社会历史因素都是相互作用的,是有意识有目标的

恩格斯指出:“社会发展史却有一点是和自然发展史根本不相同的。在自然界中(如果我们把人对自然界的反作用撇开不谈)全是没有意识的、盲目的动力,这些动力彼此发生作用,而一般规律就表现在这些动力的相互作用中。在所发生的任何事情中,无论在外表上看得出的无数表面的偶然性中,或者在可以证实这些偶然性内部的规律性的最终结果中,都没有任何事情是作为预期的自觉的目的发生的。相反,在社会历史领域内进行活动的,是具有意识的、经过思虑或凭激情行动的、追求某种目的的人;任何事情的发生都不是没有自觉的意图、没有预期的。”“国退民进”、“国进民退”二者都是以生产力发展为目标的,是社会主义向前发展的选择。“国”和“民”互相作用,促进这个目标的最终实现,而这个目标的实现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要求,所以说它们是相互作用的,是有意识有目标的。

其次,以辩证唯物主义来看二者的关系。

(一)“国”和“民”二者是联系的

所谓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无论是国有经济还是民营经济都是国民经济的组成部分,所以它们之间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在上文中提到,在东南沿海,一些民营企业的最初发展,就是借助与国有企业的联系,利用边角料加工实现的。而“国进民退”中,国企对民企的带动发展,也是由于同行业间联系而实现的。所以想要在这种情况下正确把握联系,运用联系解决实际问题,就应当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二)“国”和“民”是对立统一的

国有企业是典型的公有制实现形式,而民营企业大多是私有制企业,二者从生产关系上来说是对立的。但是由于它们共同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为目标,所以二者又具有同一性。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经济的向前发展。

三、如何把握“国”与“民”的关系

上文提到过私人控股的中国汽车制造商浙江吉利控股集团花费15亿美元从福特公司手中购买瑞典的沃尔沃公司。但是15亿美元收购资金的相当一部分并不是来自吉利公司相对微薄的利润,而是来自中国东北和上海地区的地方政府。为了回报地方政府,吉利公司随后宣布,该公司将在上海的一个工业区兴建沃尔沃总部和一家汽车组装厂。从这一案例中,我们就可以看出,“国”与“民”的关系不应当绝对的和简单的看作谁进谁退,应当以实践的观点全面看待问题。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找到适合中国改革发展的正确道路。据此来看未来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势头不减。广阔的国内与国际市场,大有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施展活力的空间。而不管是何种经济形式,关键是锻炼内功,提高企业适应市场的竞争力。当前的国际经济大环境是,金融危机的影响使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发达国家更依赖于跨国公司的实力政策,国际市场竞争已经到了白热化的程度。所以中国企业应该少一点“国退民进”还是“国进民退”的争论,更多的相聚一起,相互联手、共同发展、打出有力的“组合拳”以争得国际市场上的更多发言权。

参考文献:

[1]周新成.毫不动摇地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兼评“国进民退”、“国退民进”的争论[J].当代经济研究,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