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医学优选九篇

时间:2022-07-12 21:10:13

医学

医学第1篇

在过去,医院药师往往被看作是“幕后英雄”,因为药师很少与病人直接接触。他们默默地工作,为医院准备各类药品或者为医生调配某些临时使用的药剂,一句话,药师的任务就是调剂和供药。

随着医院药学的发展,特别是临床药学的兴起,这种状况正在发生根本的转变。医院药学的发展在历史上经历了3个时期。①以调配为主的传统时期;②以药学服务为主的临床药学时期;③以改善病人生活质量为目标的药学监护时期。临床药学的3个主要内容是:药师参与临床、治疗药物监测和药物信息咨询。作为药师,其中心任务是保证病人用药的合理、安全和有效。药师参与临床,将使药师直接与病人建立联系,直接参与制定药物治疗方案,这是药师职能的一个根本性转变,意味着药师要承担起对病人治疗全过程用药的监护责任。药师的药学监护与医生的治疗监护、护士的护理监护共同组成了全方位的“病人监护”过程(即药物从采购到使用的全过程管理)。

药物治疗给许多病人解除病痛,带来幸福,但同样也会给许多人造成药害,引起后遗症,甚至死亡(药学美学)。事实上多数问题不在于药物本身,而是开处方、配药或给药过程中的不当引起的。因此药师从道德上讲有责任保护病人免于药害之忧(药学伦理学的要求,着重强调药师的真正价值在于为广大患者的健康和生命负责,而不是纯粹的商品关系。药学伦理教育内容,义务教育、责任心教育、保密教育、法制教育)。另外,随着人们要求健康的水平提高,已不再满足有药可用,要求提高治疗质量甚至生存质量,提供优质、高效、低消耗的药学服务。PC应运而生则是一种必然趋势了[1]。

1PC的定义

药学监护(PharmaceuticalCare简称PC),也有称为药学保健或药疗保健。1987年由美国的Hepler和Strand提出PC,很快得到世界许多国家学者一致认可,在1988年新德里世界药学大会加以明确并特别作了推荐。

1987年,Hepler在“药学正经历着第三次浪潮”报告中提出,在未来20a中,药师应该在整个卫生保健体系中表明自己在药物使用控制方面的能力,特别应该表明由于药师的参与可以减少整个服务费用,如缩短住院期和减少其他昂贵的服务等。1990年Hpler等提出了PC定义:“PC是提供负责的药物治疗,目的在于实现改善病人生活质量的既定结果。这些结果包括①治愈疾病;②消除或减轻症状;③阻止或延缓疾病进程;④防止疾病或症状发生。PC是一种过程,药师通过与病人和其他专业人员合作,设计治疗计划,其执行和监测将会对病人产生特殊的治疗效果。它包括3种功能,①发现潜在的或实际存在的用药问题;②解决实际发生的用药问题;③防止潜在的用药问题发生。PC是卫生保健的必要部分,应当与其他部分结合起来。但是,提供PC的目的是药师的工作要直接面向病人,药师直接对病人负责,以保证PC的质量。PC药师与病人的基本关系是:病人把自己托付给药师,药师接受委托并承担责任。PC的基本目标、过程和相互关系存在于所有的医疗机构中”。

对PC的统一定义是:“药师的使命是提供PC。PC是提供直接的、负责的与药物有关的监护,目的是改善病人生活质量”[3]。这一定义把医院药学的全部活动建立在以病人监护为中心的基础上,以最大限度地改善病人身心健康为目标,药师要承担起监督、执行、保护病人用药安全、有效的社会责任(社会药学的要求,社会药学是一门运用社会学、管理学、心理学、伦理学等人文社会科学的理论与方法,来研究药学问题,研究社会因素与药学系统诸因素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交叉学科。社会药学的内容1药学与社会的相互作用2药学系统内部的社会关系3药学工作者在药学系统中的作用4社会用药的特点、规律及其所带来社会问题)。

2药学监护的主要内容

2.1把医疗、药学、护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医生、药师、护士齐心协力,共同承担医疗责任。

2.2既为病人个人服务,又为整个社会国民健康教育服务。

2.3积极参与疾病的预防、检测、治疗和保健。

2.4指导、帮助病人和医护人员安全、有效、合理地使用药物。

2.5定期对药物的使用和管理进行科学评估。

根据药学监护的上述内容,医院药师的工作方式将发生改变,他们不仅仅是调制药品,而是要与医生、护士一起直接面向病人,参与治疗,指导用药,工作在临床第一线。

3药学监护中药师的职责

根据病人病情的轻重,药学监护可分为一级、二级、三级监护。概括起来,药师在药学监护实践中的主要职责是:

3.1与医生一起决定病人是否需要进行药物治疗,明确治疗目标,为这一目标设计药物治疗方案(即个体化用药),监测病人用药全过程,对药物治疗做出综合评价,发现和报告药物过敏反应及副作用,最大限度地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及有害的药物相互作用的发生。

PC不仅涉及药物治疗(实际提供药品),而且涉及每个病人的药物治疗决策。不光决定是否用药,而且判断药物的选择、剂量、给药途径、给药方法、药物治疗监测和向病人提供与用药有关的情报和咨询服务。药师必须综合、分析信息,根据与其他服务人员交谈所获得的信息、病人情况、疾病类型和医生提出的治疗观点拿出用药方案。

3.2综合管理所有的PC所必需的资源(包括人和药品)。药物使用管理包括采购、储存、供应及药物使用评价。对医生、护士进行药学指导,提供有关药物的信息咨询服务。对病人采取直接服务,包括用药教育、临床治疗会诊等。

3.3保证合理用药,即安全、有效、经济的用药,根据病人的疾病种类、性质、发病时间、以往用药史、有无药物过敏等情况,选择安全有效的药物、适当的剂型、给药途径和给药方法。

药师提供PC的具体任务是发现、防止和解决与用药有关的问题。如①药物正确无误;②用药指征适宜;③疗效安全,使用价格适宜;④剂量、用法、疗程妥当(依据药动学和药效学知识决定剂量及疗程);⑤用药对象适宜(无禁忌证、不良反应小);⑥调配无误;⑦病人遵从性良好[4]。

3.4建立病人用药档案,对病人生活质量的评价。

根据WHO对健康的定义,采用通用量表和特殊量表,健康问卷和健康效用测量方法,健康效用指数等,对病人生活质量作出客观和主观的评价[5]。

4医院药师在PC中的地位

4.1药师的委托人是病人。

作为病人的委托人,药师必须与病人建立“一对一”的业务关系。

4.2建立“处方者、药师、病人”新型伙伴关系。

PC要求打破药学内部的分工,如“普通药师”、“临床药师”、“供应药师”、“药房药师”和“制剂药师”。要求所有药师承担为病人保健的职责,认为药学部全体工作人员都是病人保健的提供者。其他医务人员及病人可与药师进行直接对话,起到医师延伸者功能,成为治疗队伍的一员[6]。(与国际接轨监管药师将从卫生系统分离,专门从事药品的检验和有关药品法规的检查与执法)

5开展药学监护的重要性

药学监护在发达国家受到高度重视,从实践情况看,效果是很明显的。

首先,它促进了药物的合理使用,提高了药物的治疗效果;

其次,减少了药物的不良反应,能够预防某些药源性疾病的发生;

第三,病人的疾病得以治愈,病症得到消除或减轻,从而达到改善病人生活质量和延长寿命的根本目的;

第四,由于大幅度减少或杜绝了不合理用药,节约了药物资源,因而降低了医疗费用;第五,提高了药师在医院乃至全社会的地位和形象,同时也增加了药师的收入。

我国临床药学工作起步较晚,有些医院虽然也开展了临床药学工作,但仍停留在实验室或信息资料收集阶段,至于药学监护工作则处于宣传时期。但是,我国不合理用药现象比较普遍,某些基层医院不合格处方高达60%以上,问题十分严重。药学监护是21世纪医院药学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我国医药、卫生事业改革的深入发展,人民保健意识的不断增强,对药学监护的社会需求将日益增加,可以预见,药学监护必将在我国逐步开展并形成蓬勃发展的新局面。

6我国实施PC的障碍[4~6]

6.1观念上的障碍

6.1.1超越药师的传统工作实现由“对保障药品质量和供应负责”向“对病人用药结果负责的转变”这一重大转变药师难以适应,特别是目前药物治疗决策是由医生制定的,药师不必承担责任。实施PC,药师授权参与用药决策,负责监控给药过程,观测病人用药反应并实行必要调整,追踪药物使用的最后结果,进行必要的评价。药师传统工作是面对药物,一下改为面对有感情的病人,本身也得到施展专业才能,树立崭新职业形象的机会,在实践中锻炼提高。

6.1.2超越以治愈疾病为目标的观念PC提供的服务不光是要把病人现有的疾病治愈,而且要恢复病人的健康,使病人保持良好的身体机能和精神状态,生活得健康幸福。

6.1.3超越生物学指标评价治疗结果的观念现在评价药物治疗结果的指标只是一些观测到的数据,例如,对癌症病人使用抗癌药物时,以病人生命延长多少年为评价治疗好坏的指标。但是,在抗癌药物发生药理作用的背后,病人因药物严重的毒副作用遭受多少痛苦(生存质量恶化)并未考虑在内。开展PC工作,就要综合评价药物对病人整体功能、生存质量的影响等指标。

6.1.4超越具体医疗机构狭小的地域观念实施PC,药师应关心照顾各种医疗机构中病人的药物治疗,不光是对本单位住院病人,进行药学服务,而是在整个疾病治疗过程中持续不断,甚至对已出院的病人也应负有关心的责任。

6.1.5超越现行的药学业务分工医院所有药学人员,虽分工不同,总体目标都是通过药品和药学手段向病人提供改善生存质量的服务。

6.2药学资源方面障碍

6.2.1时间不足目前我国药师要花大量时间在常规的药物供应上,即使是与临床接触最多的药房药师,也难把主要精力放在查房、参加会议、查阅病历、提供药物咨询、开展药物监测、建议调整和监察药物不良反应等工作上,另外,药师也没有足够的时间,保证在给药后24h内看完所有病人的病历及时发现用药方面的问题。

6.2.2人员编制限制我国医院的药剂人员编制大多低于国家规定的8%,这样原本人手就少,更无力进行费时费力的PC工作了。另外在有限的人员中,缺少提供PC必备的临床知识、交际能力、工作热情、自信心和业务素质。目前主要是药剂科主任和骨干必须首先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培养人才,积极组织力量,克服困难,稳步开展PC工作。

6.2.3工作场所有限PC工作,登记病人病历,向医护人员和病人提供用药咨询服务,收集用药信息等活动都需要在治疗病人现场,这就必须在各病区都要设有PC药师的工作场所。

6.2.4技术条件有限虽然许多自动化的医疗档案管理系统已经启用,但严格地讲,还没有完全适合开展PC计算机软件系统可供使用,此外,目前,医院的经济状况普遍无条件引进昂贵的新技术设备。

6.2.5劳动报酬得不到补偿和回报药师向病人提供PC付出了比常规工作更多精力和时间,但这种付出往往得不到经济上的补偿和回报,长此以往,必然会影响药师工作积极性和医院的投资无法收回,难保此项工作的长久坚持下去。

6.3医疗体系方面的障碍

现有的医疗体系高度分工,门诊病人和住院病人的医疗分属不同部门,药剂科也将药师分为制剂、调剂、临床,各司其责,互不相干,而PC的连贯性要求医疗系统是个完整的体系,必须改变这种分工。

6.4信息资源方面的障碍

6.4.1医疗信息不足向病人提供PC的药师不仅要能及时获得药物的知识和最新信息,更重要的是要能够取得病人的医疗文件(既往病史、病程记录、治疗单等),但药师往往不易得到这方面的信息,因此,开展PC工作要解决医疗信息的共享问题(简述电脑无纸化管理及局域网加以实现)。

6.4.2药师缺乏编写医疗文件的经验药师应当为每位病人建立正规的药历,详细记录病人的药物治疗情况(用药时间等)和用药前后化验的结果(疗效与反应等),但药师一般缺乏编写常规医疗文件的训练和经验。

6.5法规方面障碍

医院药师的传统任务主要是,采购供应药品和收方发药,药师只能在法规许可条件下,开展职权范围内的业务活动(如药品管理法、医院药剂科管理条例)。推行PC业务必须制定《药师法》和在有关法规中增加相应条文(简单介绍国外有关法规如医院药师拿出用药方案错误使病人残废要负法律责任,把药师的职责、任务,地位用法律形式确定下来,)。PC工作在我国还处于宣传阶段,没有制度,尤其缺少一套客观的、科学的、能为医生、病人接受的评价标准,用来衡量药物应当产生的结果,以及对病人生存质量的影响,即考察开展PC的真正价值,药师应当参与制订临床药物治疗标准,明确规定合理用药适应证、剂量和应该达到的治疗效果。

6.6行政领导方面障碍

开展业务活动必然会增加基础设施,人员、场所、仪器设备、活动经费的投入,PC的开展增大医院财力投入,且无法收回。当然随着法规、制度等的出台,相信这些问题会得到妥善的解决。

开展PC绝不是药师或药剂科人员单枪匹马能完成的,必须是:药师与医生、护士以及其他健康保健提供者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整体配合,首要的关键是药师下临床要取得医护人员的理解和认同。医生的传统观念认为,他们才是治疗结果的主要责任者,药师经常提出给药医嘱或处方中的不合理用药问题,可能会引起医生的反感和抵触,这样医生可能是反对药师直接干预病人治疗的最大阻力。另外,护士也会对药师出现在治疗现场不适应。一个单位临床药学开展成功的,这方面障碍会大为减少。但如果一个医院的领导能充分肯定药师在药物治疗方面的责任,重视PC活动,对医院其它医务人员改变观念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还有一点必须指出,药师开展PC并不是重复医生、护士的临床业务,而是对其工作的补充,不了解这一点就免不了会与医护人员发生职权范围的争执。

7PC势在必行[1,4]

PC在我国虽还处于宣传介绍阶段,实施的难度很大,虽然目前尚无实施的条件,但PC已得到药学界和医院药学人员的普遍关注。理由(1)开展PC的客观条件逐渐形成,随着人民生活的日益提高,对健康保健特别是对用药的要求上升到提高治疗质量,甚至生存质量的高度,因此开展PC的客观条件逐渐形成;(2)医院传统供药模式改变;我国制药工业的大规模高质量的发展,医院制剂将会逐渐减少、萎缩;加之医院药剂科现代化管理,根本改变医院传统供药模式;(3)电脑的使用,药剂人员剩余。因此,如果我们不思改革进取,固步自封,“下岗”的命运将会落到传统的药师头上,人们需要PC,PC也是医院药学人员的下一步出路。我们应当从更新自己的观念做起,正确宣传PC,理解PC,自觉主动加强自身学习,适应PC,为在我国施行PC扫清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障碍,努力营造让PC逐渐深入人心、健康发展的大环境。

8未来医院药学的展望

21世纪药师的基本任务就是实施PC。许多药学领域的领导者已经接受了PC的概念,并且正在计划和实施使药房从单纯的调配功能向临床专业的转化[7]。未来的医院药师应该既懂药又了解临床,其基本工作内容有:血药浓度监测与解释、临床治疗咨询与会诊、单剂量作业、病人出院后药物使用教育、门诊病员药物咨询、药物不良反应监察与鉴定、新型科研制剂开发、参与新药临床评价方案的制定等。通过发挥药师的专业特长,保证理想的用药结果,降低因药物有关的医疗费用。尽可能使每一位病人在接受药物治疗后能够保持正常的机体功能和精神状态,生活得健康幸福[9]。

参考文献

高世嘉.药学发展的新阶段——药师监护.中国药学杂志,1995,30(2):97

唐镜波.药学监护的发展与策略.中国药房,1995,6(1):7

张新萍,郭海平,杨智敏.药学监护与临床.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96,16(10):469

陈秋潮.药学监护是临床药学的重要内容.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96,16(9):393

胡晋红,蔡溱.美国的药学服务.中国药房,1998,9(6):283~285

唐镜波.药品管供用的监督指导一体化.中国药房,1998,9(5):198~201

杨樟卫,张均.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评价和药物经济学.药学实践杂志,1998,16(1):5~9

医学第2篇

核医学作为现代医学技术与医学相结合的学科,有着对实际操作更高的要求。而传统“教”与“学”的方式,缺失了课堂及课后的提问讨论环节,老师和学生之间缺乏沟通。普通的课堂学习,多数同学对核医学理解都不深,缺乏直观的学习掌握和实际操作能力。通过增加见习教学的比重,让学生更加直观的接触和学习核医学相关知识,让学生克服对核医学的恐惧心理,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兴趣。通过增加见习课的课时,让学生了解核医学科室的布局,亲手现场检测工作场所的放射性,进一步全面了解和掌握核医学相关知识。通过见习教学,提供给学生更多与老师接触沟通的机会,充分的发挥师生间的互动性。在见习期间,可以让同学们参与到PET、SPECT等机器的实际操作,图像的采集、处理和分析,高活性放射药物的标记分装及注射等实际操作中,使同学们将课本上的知识运用到实际操作中来,有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更好的达到教学目标和要求。

2灵活运用多媒体技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核医学发展至今五十多年,从开始的甲功测定仪到放射免疫测定仪、再发展到今天的数字化双探头及三探头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仪(SPECT)、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仪(PET),仪器在不断更新,技术在不断进步。正因为核医学的特殊性,在教学中涉及了大量的解剖结构、疾病、正常及非正常的影像学表现,在核医学教学中,老师应亲自制作多媒体课件,辅以大量的图片、动画、视频等多种形式,比如核医学的动态显像、血流灌注,获得的是一系列、连续的影像,这些都是在以往的教学方法中无法生动的体现的。核医学科的一些常见操作,如动态显像的床旁“弹丸”式注射、图像的动态采集,放射性药物的标记等过程都可通过多媒体投影形象生动地演示出来,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主动,抽象的理论更加的直观,从而使学生更好的记忆,在有效时间里取得很好的效果,使教学的实际效果得到提高。

3鼓励学生参与科研活动,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医学第3篇

【关键词】中医;教学;问题;西医

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学员在学习中医学基础内容时往往觉得难以理解、掌握。与中医专业学员相比,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在学习中医学基础时已经接受了系统的西医学知识,包括解剖、生理、病理、诊断等,知识背景与中医专业学员迥异。因此,针对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学员的中医学基础教学应该根据其专业特点进行设定,不能简单照搬中医专业学员的教学模式。现就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学员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以下几方面问题进行探讨。

一、缺乏针对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学员的中医教材

目前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大多数采用的是中医教材或者自编教材,内容上仍然未脱离中医教材的模式,过多的中医专业术语,却没有匹配足够的课时,有碍于学员对内容的理解。针对西医临床医学生的中医教材不应该是中医专业教材的简写本,从中医基础理论、到中药、方剂、常见疾病的辩证分析全部囊括,在形式上虽然面面俱到,但每项内容都蜻蜓点水,无法深入,学生无法理解,更别提将来能够应用。好的教材应该根据其专业背景、将来从业过程中面临的有关中医的问题设定教学内容,重点突出,有的放矢,使学员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在内容上应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补充中医新的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例如随着生活水平改变,疾病谱随之改变,高血压、糖尿病、肿瘤等疾病的发病率居高不下,中医如何认识以及治疗?中医在哪些领域有独特之处,哪些领域有不足之处,哪些领域可以和西医治疗相辅相成?通过教材让学生对中医有更加立体客观的认识。其次,教材形式需要灵活多变,传统的医学的传承需要不断注入现代的元素使其更加鲜活。插画、漫画、视频等形式都是可以借鉴的模式,丰富灵活的载体模式有助于更生动具体地展现中医内容。

二、学员学习中医的动机不明确

为什么学习中医?对于大多数西医临床专业学员来说只是完成既定的课程安排,并未挖掘出学习中医的内在动机。有的学员认为将来自己是西医从业人员,并不了解中医在今后工作中的作用,因此学习动力不足。针对这一问题,教学过程中应更多的结合临床实际,更好地激发学员的内在学习动机。中医是一门经验医学,许多理论基础是在长期大量临床经验总结基础上形成的。某些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慢性胃肠炎、不孕不育等是中医的优势治疗领域,因此在常见病选择上可以从这些优势领域中选择,并重点介绍目前西医治疗措施难以解决而中医能很好补充的问题。还可以结合专业特点,介绍既与其专业紧密相关,又能反应中医特点的内容,例如承气汤类方剂在急腹症中的应用,补气中药在术后吻合口瘘的应用,术后胃肠功能障碍的中药治疗,骨折的中医小夹板固定等等。这些是学生今后从事西医临床工作很常见的临床问题,从这些具体的问题入手,将中医的理论、方法融汇其中,会得到学员的认同,并激发内在学习动机。

三、授课方式单一

目前的授课方式以理论授课为主,少量的实践课也仅局限于针灸推拿。实践是激发学员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是将理论转化为临床应用的最佳途径。但在中医课时相对较少的前提下,如何使西医临床专业学员有更好的实践体验呢?“标准化病人(standardizedpatient,SP)”是值得探索的模式。SP自创立以来,现已广泛地应用于卫生职业教育的各个领域,并发挥重要作用[1]。结合学习内容,设定标准化病人的剧本,可以让学员分别扮演病人及医生的角色,例如在辨证内容中的常见证型肝气郁结证,可以设定情境由学员将肝气郁结证的临床表现表演出来,也可以由学员自由发挥,有位学员在参与该证候的模拟患者时就陈述了如下症状“因为最近考试压力较大,心气不好,还跟宿舍同学吵架,感觉肝区部位胀痛,口苦”等,这一系列描述是生活中常见的情境,但却是“肝气郁结”的生动案例,比书本上描述的“由于情志刺激,导致情志抑郁,急躁易怒,喜太息,胸胁少腹胀闷或窜痛,或咽中有物吐之不出,咽之不下……”易于理解。再由“医生”扮演者进行问诊及分析,教员补充给出模拟病人无法展示的特定舌苔、脉象信息,其余学员可参与讨论,最后教员进行点评及总结,这个模式在课堂运用中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通过模拟病人的就诊过程不仅将所学辨证内容巩固加强,并丰富了课堂授课形式,加强了学生的互动及参与。除了课堂教学形式的丰富,还应注重课堂外的时间。目前的网络及多媒体的应用改变了以往单一的学习方式,在中医教学中也可以加以运用,将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相互补充[2],建立中医网络教学平台,设立学员互动区域,趣味知识竞赛,我心目中的中医经典等模块,给学员提供一个展现自己的舞台,充分发挥学员的主观能动性,真正参与到中医学习中去,并学有所用,学有所乐。总之,目前的西医临床专业学员的中医教学应从教材设定、教学方法及教学模式几个方面进行深入探索,量体裁衣,因人而异,采用更加有针对性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缪建春,等.临床情景讨论式教学在医学生临床见习前的应用[J].基础医学与临床,2014,34(8):1162-1164.

医学第4篇

陈宣章

最近,军医大学同学开参军50年校友会,感慨万分。50年前,100名上海应届高中男毕业生在政审、体检(潜水艇体格)与高考三管齐下,终于从全上海应届高中毕业生中脱颖而出,其中成绩最高为六科平均89。5分。这些佼佼者经历50年坎坷历程,现今均已年龄古稀左右,并有几名作古、几名失去联系、几名在国外或外地未参加。

这些人中,竟然有相当一部分脱离医学,改行了。大多数人还是从医50年,没有抛弃大学学习的专业。他们中,学术上有所成就者不少。今天只谈两件事:

1。医学是事业还是职业?

事业者,为医学终身奋斗,不计个人得失,不畏千难万阻,职业者,以医学为赢利工具,以医学为升官发财阶梯。我们不能把官阶上升者、收入很高者都说成是“坏人”,因为,医生也是人,也要生活。问题是他的心中是怎么想的。

白求恩是“毫不利己,专门利人”,这是崇高的榜样。一个医生,在正当范围内获得利益与职位,这是允许的,因为医生本身需要“劳动力再生产”。医生属于复杂劳动,工资相对高一些也是社会的必然现象。医生属于崇高职业,社会地位相对高一些也是社会的必然现象。但是,当医生的动机就是为了高收入、高地位,就有悖医生的职业道德,就容易滑入缺德的境地。更有一些医生,受红包甚至索要红包,就是道德败坏,趁火打劫了。

我在上海纺织局第一医院工作时,有一个泌尿外科医生白树仁,老年病人患肾结石,天天肾绞痛,白树仁每天查房都说:“明天开刀。”就是不安排手术台,拖了半个月。老年病人的妻子说:“大概是红包没有塞。”她就送了3000元红包。结果第二天就手术了。老年病人出院时,向党委书记告状。党委书记就打电话把白树仁叫去,一问,白树仁当着病人面无法撒赖,只得说:“我怕病人在手术台上有思想负担,才收了红包,是想在他出院时还给他的。”党委书记就叫他去拿钱归还。白树仁就回科转了一圈,拿了3000元钱回给病人。老年病人拿出一张纸说:“这些钱根本不是我给的。我的钱是100元一张,这些钱的号码都在纸上写着。”白树仁只得坦白:原来的3000元已经存入银行。白树仁被处分,也得了一个外号:“不是人。”这种人根本不配当医生,应该永远驱逐出医学界。

同样是一个科室的(普外)医生芮祥林,就完全相反。每个病人手术后,芮祥林都会连续三天晚上骑自行车到医院查病房,检查病人手术后的情况。他是被公认的“纺一医院一把刀”,职工、病人都敬称他为“芮老”,又几十年如一日为病人全心全意服务。许多病人家属要塞红包给他,他总是说:“病人手术后我不放心,所以才来晚查房。这是我的职业,是我的工作,是应该做的。”他拒绝红包,如果病人家属硬要他收,他就会翻脸:“这是侮辱我的人格。”这件事情曾经在某杂志不点名报道过,我就有这份杂志。可是,我的老同学芮祥林已经不幸作古,常常令我思念。

2。医学与医术:

医学包括医学理论与医学实践两部分,医学理论又分为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对于一个医生来说,可以分为医家与医匠。我并不是轻视医术,像芮祥林这样的好医生,人民群众非常需要。但是,我的观点是:光是做个医术高明的好医生还不够,应该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从医学理论上加以提高。

在纺一医院时,我就对芮祥林说过:“一个医术高明的好医生,只是一个医匠,而不是医学家。”这是芮祥林说我:“老师兄,副高(副主任医师)升正高(主任医师)时,只需要两篇论文,你一年发表几篇论文为了什么?”那时候,不但没有稿费,还要缴纳“版面费”。我就是那样说的,而且说:“为了病人,我们应该成为医学家,而不仅仅是医匠。”

医学第5篇

 

随着社会的进步,单一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国民素质的提高促进了公民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特别是市场经济引入医疗卫生行业,传统的义务论、美德论受到严峻的挑战,带来了如何协调医患关系中服务与公益、医际关系中协作与竞争、医社关系中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不仅要求提高医生的技术素质,而且更加强调医务人员的伦理素质。

 

同时,在医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医学技术的应用和实际选择正遭遇越来越多的道德难题,其医疗决策也必然受到认识主体道德决断能力和认识水平的制约。由于当代医学的特点,行医远比以往要复杂得多。不仅牵涉到病人的生命安危,关系国家卫生资源如何用,同时也关系医生的信誉,方方面面都需要做出伦理决策。医学伦理学己渗入到医疗行为的每一个环节中。这无形中要求未来的医务工作者必须具备符合社会需求的素质,尤其在伦理方面的素质要达到更高的水准。

 

然而,现实的情况又是怎样呢?卫生部副部长王陇德在一次采访中也承认,目前我国的医务工作者存在着医学伦理学知识和人文社科知识缺乏的现象,这对我国的医德医风的建设、医院管理、医疗服务质量的改善都带来了很大的制约。尤其是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这个问题更显得突出。

 

2目前医务人员医学伦理素质不高的原因

 

1999年5月召开的中美医学伦理学比较国际研讨会上,有一个引人注目的议题:中国医学生在校期间接受的伦理价值观,为何没有最大程度地转化为职业行为道德准则?经过研讨,与会者认为:首先,它说明我们社会的伦理道德建设还存在问题,缺乏合乎规律的层次衔接,能为多数人接受、且适应现实状况的道德观念与教育的局面,还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和建立。其次,它表明仅靠在校期间的伦理教育还不够,还必须加强走上工作岗位以后的道德教育以及相关的伦理、法律之规范和制约。

 

医院作为医学伦理学的教育基地,没有系统的医学伦理学的继续教育,绝大部分医院都将医学伦理学的教育等同于医德医风教育。其次,教学方法与形式不能满足培养医学伦理素质的要求。医院往往跟随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而制订计划。继续沿用计划经济体制下那一套思政治工作的传统做法,内容单调枯燥,形式僵化呆板,以至收效甚微。例如,卫生部在某个时期号召医务人员学做“白求恩式的医务工作者”,医院便针对这个主题召开大会、小会对医务人员进行宣传教育,并评选“白求恩式先进医务工作者”。过了一段时间,卫生部又提出推广“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模式,医院便又针对这个主题开展教育。教育还停留在浅层次的说教,期待大家立竿见影地增强医德意识。随着医务人员的文化层次、认识水平的提高,这种浅层次的说教显然不能适应。再次,教育的层次性缺乏。由于各单位、各个人的知识、智能、素质、觉悟水平存在差异,只采取这种同一内容、同一标准、同一方法的教育,没有依循其层次水平,提出实际、具体的要求、教育效果必然不理想。

 

综上所述,以往医院的医学伦理学教育存在不完善和实效差的弱点,不能满足医疗卫生改革和21世纪医学服务的新需要。

 

3建立符合时代要求的医院医学伦理教育新模式

 

医院的医学伦理学教育,是属于继续教育的一个内容,因而方法方式、内容侧重等应有别于学校。医院与医学院校合作开展教学研宄,避免简单重复学校教过的课程,在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上达到更高的层次;临床实践和理论学习相结合,注重能力的培养,使临床基地的教育与学校教学融为一体。

 

3.1营造医学伦理学教育的良好氛围3.1.1医院实行伦理化管理^医院在制定规章制度、落实管理目标、协调抢救措施和进行质量监控的过程中,必须运用医学伦理学的观点、原理和方法,创造一个重视医学伦理学的良好氛围。同时,在医院文化的建设中,要注意融入医学伦理学理念,促使其成为医务人员内心认同的价值观。

 

3.1.2医院管理者的医学伦理素质^医院的伦理化管理要求医院管理者具有较高的医学伦理素质。医院管理者在医疗活动中肩负着决策、领导、指挥、服务等使命,医院管理者的道德水平直接影响着其所辖部门的道德状况,同时也是制定、实施行之有效的医德规范以及客观考核的保证。医院管理者的医学伦理素质如何、对医学伦理学的重视程度如何,也会直接影响到医院医学伦理学教育的效果。因此,应注意不断加强对医院管理者的医学伦理学教育,提高其道德素养,为实现医院伦理化管理、促使医务人员重视医学伦理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具体的做法是:设置对医院管理者选择、升迀的医学伦理学考核关:建立健全对管理干部的道德监督制约机制;对医院管理者进行现代医学伦理学培训等。

 

3.2实施医学伦理学教育的主体——医院伦理学委员会医院伦理委员会应成为医院医学伦理学教育的主体机构并负责具体实施。因为:(1)医院伦理委员会能把医学实践和医学伦理学紧紧地结合在一起,使医学伦理学根植于医学实践,避免了理论与实践的脱节;(2)医院伦理委员会的组成人员包括医学专家、伦理学家、律师、热心伦理的病人代表等,由他们联合起来进行医学伦理学的教育是最合适不过的;G)医院伦理委员会有足够的教学科研力量,并且他们处于临床第一线,了解医务人员在临床实践中的伦理教育需求,开展教学研宄,提高教学质量和实效性。在医院进行系统的医学伦理学教育,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时间都不是很长,经验还不够,要使医院医学伦理学教育纳入正规化、科学化的轨道,加强教育理论研宄尤为重要,以医院伦理委员会这一常设机构对医务人员进行系统的、多种形式的医学伦理学教育,还可以避免过去政治运动式医德医风教育的一些弊端,并且在营造医院的医学伦理氛围方面发挥作用。

 

在医院伦理委员会下设立专门的教学小组,负责:1)医学伦理学的理论研宄。针对医学实践中出现的医学伦理的新问题、新矛盾和需要解决的新课题展开研宄,寻找对策,为医务人员做出指引。(2)与医学院校合作开展教学研宄,以使医院的医学伦理教学与学校教学相衔接。G)根据社会和医学实践要求,针对不同层次医务人员的特点和实际需要,编写医学伦理学继续教育的教材。(4)教学实施。(5)对医务人员进行考核,有关考核结果交医院管理部门,作为医务人员晋升、奖惩等的参考依据。

 

3.3医院医学伦理学教育的内容和教学方法

 

过去的医院伦理建设主要集中在对医德医风的提倡和宣传上,事实上医学伦理学的建设内涵比职业道德的建设要丰富得多。医学伦理素质是从医者解决医学伦理学问题的认知、判断、价值决策、情感、作风、破解难题能力、优化选择智慧等综合医伦素养和品质。而医德医风主要是指医务人员服务态度和工作作风。其主体和内涵显然只是医伦素质的一部分。因此医院的医学伦理学教育内容要拓展,以实用性为主,尽量贴近临床、社会需求、注意与学校的教育相衔接,教学内容应包括医学伦理观、生命伦理学等。

 

教学方法可以参考学校的方法,采用以问题为基础的方法为主,着重能力的培养。医学伦理学与临床专业技能的学习相结合,把医学伦理学理论与临床诊疗过程,把伦理判断与医疗技术决策有机结合起来。在临床医学教学中,要在讲解各项技术内容的同时,向学生提出各种技术应用中可能遇到的伦理社会问题及应有的对策。此外,要针对医务人员在实践中遇到的伦理问题,定期上小课、召开座谈会、讨论会、答疑解惑。

 

3.4教育的层次性。

 

医院医学伦理学教育对象构成较医学院校要复杂。由于个人素质的多层次性,教育基础、文化构成的差异性以及所从事工作的特性不同,决定了医学伦理学教育的层次性。必须区别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程度、不同工作分工的医务人员的差别,在不同层次上采取不同的医学伦理教育,既有体现现代医学伦理学的先进性,也要体现医学职业道德的广泛性。

 

3.4.1住院医生.住院医生是临床医生成长的关键阶段,他们刚离开学校,有较系统的理论知识,缺少的是书本知识与临床实践的结合。针对住院医生的特点及需要掌握的伦理技能,制订教学计划,定期以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帮助他们学习有关医患关系、临床伦理、生命伦理等方面的知识,以培养伦理推理和决策能力为主。住院医生的医学伦理学教育纳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列为继续教育必修课。在住院医生规范化培训的各科室轮转过程中,学习各临床学科在诊治过程中可能遇到的临床伦理问题和处理医患关系。并在有经验的临床医生指导下,形成良好的临床工作习惯,建立临床思维及增强处理复杂伦理问题的能力。

 

此外,住院医生又是去带教(实习生、见习生)的理想和现实的人选,因为医院的医疗工作比较繁忙,住院医生的带教能力往往被忽视。为了改善这种情况,使住院医生的带教能力真正作为一个重要方向来培养,必须加强对住院医生的医学伦理学带教技能学习的领导和管理。由经验丰富的高年资临床带教老师组织专门讲座示范有关将临床实践与教学结合起来的技能,并将此种技能的考核也纳入规范化培训的要求中去。

医学第6篇

[关键词]循证医学;医学图书馆

[中图分类号]G258[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3-7210(2007)05(a)-131-01

作者:李军

循证医学(evidencebasemedicine,EBM)即遵循证据的医学。作为一门新兴的临床方法论――循证医学,已成为21世纪新的临床医学模式,这是现代医学发展的必然,循证医学的发展也对医院图书馆提出了新的挑战,带来了新的任务,医学图书馆作为循证医学最佳证据提供者之一,迫切需要参与到循证医学工作中,并主动为临床医师提

供高质量的情报信息服务。

1循证医学实践与医学图书馆的关系

循证医学实践过程可归纳为“五部曲”:①确定临床实践中的问题;②检索有关医学文献;③严格评价文献;④应用最佳证据,指导临床决策;⑤通过实践提高临床学术水平和医疗质量。循证医学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在浩瀚的信息和文献海洋中筛选出针对临床医师所面临的临床问题的最恰当和最优的证据。循证医学的主体是临床医务人员,而文献检索是循证医学实践中不可缺少的一环,由此可见,循证医学实践与医学图书馆工作息息相关。

2医学图书馆参与循证医学实践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2.1循证医学发展的需要

循证医学强调所有医疗活动都应以科学证据为基础,要求临床医师在掌握专业知识及传统技能的基础上,能准确认识患者所面临的问题,了解解决问题所需的信息,采用先进的手段进行高效检索,选择最佳有关研究成果,并运用循证医学原理判断信息的有效性。对于每天忙碌于临床工作的医师来说,从浩如烟海、无限无序的医学文献中迅速、准确地查找可遵循的最佳证据,显然是勉为其难,因此,急需一个专业机构为他们解决这些问题,而医学图书馆是医院的信息中心,担负着医学信息服务的任务,其中就包括医学文献检索服务,另外,医学图书馆拥有丰富的数据资源、网络资源和专业的文献检索人员,所以,无论是在文献检索方法和技巧的掌握与运用上,还是在时间上,医学图书馆都具有临床医师所无法比拟的优势,医学图书馆在循证医学实践中的作用将越来越明显。

2.2图书馆自身发展的需要

21世纪,人类进入信息时代,在循证医学环境下,信息质量服务是医学图书馆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是医学图书馆的主要目标和服务宗旨,所以,必须具备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复合型馆员参与循证医学实践,使医学图书馆馆员以“信息咨询员、网络导航员”的角色立足于社会。循证医学给医学图书馆带来了新的挑战,也给医学图书馆带来了新的机遇,它将一扫过去的那种只是书刊借阅场所的旧形象,成为医学临床学证据中心的全新形象,成为医学临床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医学图书馆应抓住机遇,充分发挥其在循证医学实践中的作用。

3循证医学环境下医学图书馆员应具备的素质

3.1具有良好的专业知识,努力成为复合型人才

专业知识是一个医学图书馆员自身素质的基础,开展优质服务的前提,当前医学信息工作者应具备以下专业知识:医学知识、图书馆学、情报学的基础理论与基本技能;公共外语、图书情报外语及医学专业外语知识;医学信息相关学科与新兴交叉学科知识;信息技术知识。

3.2学习和宣传循证医学知识

医院图书馆员应率先学习循证医学的理论和方法,了解循证医学的一般知识,参与循证医学的各项培训,为达到共同提高认识,更新观念的目的,可在医院主办的内部刊物中开辟循证医学专栏,及时提供最新的循证医学培训班信息,使临床一线的医务人员,受到不同层次的培训,掌握循证医学资源库如Cochrane等的信息检索技能。

3.3掌握先进的信息技术

医学第7篇

中医学博大精深,历史源远流长,通过学生学习中医简史,生动地讲解中医学的历史及在世界医学史上的贡献,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讲导论部分时,重点讲解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就有《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4大医学巨著。在讲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著作《内经》时,可重点突出举例这本书中记载的人体食管与肠道的长度比例是1:35,而现代解剖结果是1:36.5,二者非常接近;同时对人体血液循环的描述十分丰富,如记载“心主身之血脉”,“经脉流行不止,环周不休”,把人体的心脏、血管和血液联结在一起描述,是人类医学史上对于人体血液循环的最早论述,它比哈维•威廉姆所提出的血液循环要早1600多年[4];在讲述《伤寒杂病论》时,重点讲该书中的方剂组方严谨科学,效果显著,被称为“医方之祖”,至今为广大临床医师所喜用,对中医学发展影响极大。例举唐朝的《新修本草》是我国药学史上由政府颁行的第一部药典,比欧洲刊行最早的《弗洛伦莎药典》及《纽伦堡药典》要早800余年等[5],让学生领略到中医学的博大精深与神奇,以此激发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医学的热爱,为今后认真学习中医学奠定良好基础。

2培养西医学生的中医思维模式

对于具有一定西医基础理论知识的西医学生来说,学习传统的、感性的、抽象的中医基础知识存在较大困难,所以对于西医学生的中医教学方法要重在使西医学生了解中医的思维方式,形象的讲解中医学是一个独特的理论体系,及其疗效的卓越性才能传承至今。教会学生在日后面对疾病时,要明白如何立足于中医理论、以中医思维出发治疗疾病,进而探索望闻问切、辨证施治、君臣佐使配伍组方等中医诊疗系统,配合西医治疗,更好地为病人保驾护航。

3比较中西医学理论的特点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特点是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中医学重视个体差异,治病核心是以人为本,三因制宜。因人制宜,因时制宜,因地制宜。针对西医院校学生的特点,向学生传授中医学的思维方式以及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方法[6]。中医思维主要是注重整体观念,中医认为人体生病与整体有关,这个整体包括人本身是一个有机整体,还包括人与自然,与社会也是一个整体,绝不能只局限于某个局部,所以中医治病强调治病求本,强调三因制宜,而西医的思维主要是依据微观分析,确诊任何一种疾病都必须具备相关检验的结果支持。正因为中西医思维体系的截然不同,所以需要在日常教学中着重加强对学生中医思维的培养,深化学生的中医哲学思维认知,在中医学与西医学的比较、联系中,由着眼于微观、局部入手转变为从宏观、整体出发,探索中医、西医在人体生理、病理认识的共同点与交叉点,把中医的整体观,恒动观和西医学的生理病理,微观实验相结合。从而促进2个学科在理论教学,临床及科研方面相辅为用,相互补充,相互促进。

4生动教学,循循善诱

培养西医院校学生学习中医的兴趣,生动的课堂教学是讲好中医课的重要手段。在讲课时,可采用取类比象的教学方法和做好生动的ppt以增加学生对中医学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学习中医学的积极性。例如讲述五行相生相克时,可以用生动的ppt[7],用图片说明水可以滋养涵木,以此类比“水生木”;古语中“水来土掩”很显然“土克水”。如此讲解,可以加深对“相生相克”关系的形象化理解和记忆,起到较好的效果。又如在讲解七情致病时,可举例“范进中举”大喜伤心,乃至癫狂。林黛玉抑郁日久得肺痨即悲忧伤肺;大怒伤肝,血随气逆而致中风等。通过这些简单病例的分析来帮助学生理解七情致病的病理变化,加深学生学习七情致病的印象。如此讲授课程时做到循循善诱,生动教学,才能激发学生对中医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满意的教学效果。

5结合临床病例,剖析中医理论

在教学中,适当结合典型病例进行讲解以剖析中医理论,如在讲解八纲辨证中的寒热辨证时,可简单介绍中医学对痹病的认识及中医药治疗痹病主要分寒痹热痹;普通感冒有风寒风热的区别等,在讲到病因疫疠和卫气营血辨证时,可结合近几年的“禽流感”运用“银翘散”“桑菊饮”的案例来讲解。通过这样的教学,既可以使学生深刻体会到中医学的临床价值和优势,又可以提高学生学习中医学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6结合科研讲课,拓展思维方式

渴望了解中医学的本质往往是西医院校学生的特点。因此,在讲授中医学基础理论的同时,可引入与中医学相关内容的现代科研成果,来丰富教学内容,提升教学质量。如:首届国医大师李济仁根据新安医家治疗痹证之寒热理论,研发治疗热痹的“清络饮”验方,用之于临床后取得的良好效果。该项研究曾发表国际SCI论文2篇,获中国发明专利1项,美国发明专利1项。2006年英国剑桥大学著名学者在国际药理学顶级刊物《TrendsinPharmacologicalSciences》上,将“清络饮”列为抗风湿病血管新生唯一的代表性中药复方并做专门评述[8]。“清络饮”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印证了古老中医学的科学性。这样不仅能使学生听得懂,而且能激发他们对中医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医学是一门实践科学,中医学理论来源于社会生活和医疗实践,反过来又指导着医疗活动。对于西医院校的中医学课程教学,不仅需要课堂上的精彩讲解,还应该在医学实践中为学生示范或引导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所学到的医学理论知识,这样的教学效果将会更加完美。

医学第8篇

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例如:护士叫醒熟睡中的病人,服下安眠药,可病人服下安眠药后无法入睡,护士就不再管了。医学发展到今天,针对高血压、肝炎、癌症、糖尿病的病因,至今未明。查不到病因,怎么能看好病呢?而多数人却养成“没病吃饭、有病吃药”的习惯,请问,如今的医学病了,谁来医?

医学的靶向错了

医学本来分为:预防医学、治疗医学和康复医学三个范畴,而国人太迷信治疗医学,殊不知,医药带给病人的风险极大。

很多的疾病都是由于患者长期用药而产生的,叫并发性疾病,也叫医源性疾病。中国卫生部统计:中国每年因药物不良反应住院的患者高达250万人,而因为医源性疾病死亡人数高达20万人。

70年代,以色列因为医生罢工一个月,全国死亡率降低34%。在这里,并不是告诉大家有病不找医生,而值得思考的是,我们的医疗到底发生了什么问题?

科技的进步,医学的发达,医院的增长,医疗费的不断增长,并没有使疾病减少,反而,患者和疾病更多了。如果医学的进步,以发病率上升为代价,这似乎有些不合情理。

上工不治已病治未病

“治未病”最早源于《黄帝内经》,所谓“上工”,指的是最高明的大夫,是预防疾病的,将疾病抑制在萌芽状态,古代称之为食医。

一次,魏王问扁鹊:“听说你兄弟三人都擅长医术,你们三人谁的医术最高明?”扁鹊答:“大哥医术最高,二哥次之,我最差!”

魏王又问:“为什么你闻名天下?”扁鹊说:“大哥治病总能做到防患于未燃,刚有一点征兆,他就能将病根铲除,所以,人们不知道他是真正治病的高手;二哥治病是在病兆初起之时,刚刚发病就将疾病给压下去了,所以,大家总认为他只能治小病,却并不知道这个病一旦压不下去,就会酝成大病。而我治病于生命垂危之时,人们见到的是破脓血、动手术等,所以,我的名声就传遍天下。

未雨绸缪,是在天还没有下雨之前,先把门窗绑牢,以防不测;亡羊补牢,是等羊丢失了以后,再去修补羊圈。 您说哪个办法更好呢?

据统计,中国人的医疗费90%用于死前一个月抢救,而若把80%的抢救费,提早10年用于防病,至少可以健康地多活10年。在保健预防上每多花1元钱,就可以减少8元钱的医疗费,和100元的抢救费。而中国老百姓却养成了“没病吃饭、有病吃药”的习惯,而病与非病之间却无人问津。

病与非病谁来管?

医学第9篇

1、学历:研究生;

2、学制:七年;

3、授予学位:医学学士、医学硕士;

4、培养目标:培养具有扎实的中医学、现代医学和自然科学知识,毕业后从事中医或中西医结合临床医疗、科研和教学等工作的高级复合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