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自媒体的专业优选九篇

时间:2023-09-25 11:23:26

自媒体的专业

自媒体的专业第1篇

关键词:新闻专业主义;传统媒体;自媒体;微博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4)08-0048-02

新闻专业主义作为媒体的身份认同和新闻从业人员的身份认同,从2000年开始在我国被学界关注和探讨,一时间成为新闻研究的热点。新闻专业主义有很强的实践性,不同时期其范畴不断被消解和重构。在自媒体时代,新闻专业主义也面临着改变和重构,生态变化导致的专业主义的转变值得学界和业界关注和思考。

一、新闻专业主义的内涵

新闻专业主义是舶来品,概念来自于美国。传到中国以后与我们的不同时期的办报经验相结合,产生不同的含义。中国“新闻专业主义”有三个传统渊源:传统知识分子经世济民的历史使命感;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的要求;源自西方但被“本土化”了的独立商业媒体的传统[1]。而目前关于我国新闻媒体的专业主义的主流观点有:陆晔、潘忠党的“一套论述新闻实践和新闻体制的话语、一种意识形态、一种社会控制模式”三层次论[1]、黄旦的“传播新闻、独立性质、自主发言、服务公众、自负盈亏、法律和道德自律”五层次论[2]、芮必峰的“一套基本信念、一套操作原则”双层论[3]、樊昌志、童斌“一种话语被呈现[4]”等。抛开意识形态和控制,我们仅从新闻专业主义内化为新闻机构和新闻记者的行为准则和道德标准来衡量,其特征主要有:客观与中立、新闻自由、媒介社会责任、职业化教育与操作。

二、自媒体的新闻专业主义现状

在自媒体时代,尤其是微博的盛行,给传统媒体一个自我救赎的机会,与新媒体结合,是促进传统媒体转型的不多良机。新闻专业主义在自媒体时代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宏观方面是新闻机构开设的官方微博,微观方面是著名新闻记者开设的个人微博。

在官方微博方面,新闻专业主义的现状表现在:

其一,新闻来源多样化。传统媒体的官方微博不仅依靠母体提供大量新闻同时又为母体搜集新闻,新闻来源除了母体供给外还有同类媒体的官方微博、网友提供等。但是,很多传统媒体在利用自媒体便利的同时却很不重视交代新闻来源,不仅不在末尾标准来源或者给出新闻原文链接,甚至对来自网友提供的新闻常常直接篡改使用,连@有时都没有,更不用谈支付提供线索的费用了。

表1

@央视新闻 调查日期 非转发微博 新闻类微博 给出新闻

链接 文末标明

出处

数量 2014/3/26 60 56 14 11

从表1可以看出,如果把给出新闻链接算入新闻来源的话,@央视新闻总共给出新闻来源的25条微博,在56条总新闻中仅占44.6%。不给出新闻来源不仅是对原创新闻作者是一种经济和精神的双重伤害,而且也是对读者知情权的践踏,传统媒体的官方微博还需要完善和努力。

其二,新闻报道贴近性加强,选材实用,文风朴实,注重受众的感知和体验,注重受众接受和引导。往往新闻和评论结合,指导性和趣味性兼而有之,同时由于接触容易,用户感知易用性和感知可用性都较高,因而更具亲和力,更能发挥社会引导和教育功能。另外,官微常常会和网民进行互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媒单向性,使得受众能参与到新闻构建中来,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传统媒体的呆板形象。

其三,新闻自由被认为是新闻专业主义的核心,尽管最近部分媒体一直在强调“网络/微博不是法外之地”,但由于网络的及时性、草根性和渠道广泛性,网络中的新闻自由毕竟要大于现实生活,自媒体中自我把关和政府监管相比传统媒体较为宽松。自媒体使得新闻专业主义外化成为某种可能,新闻的产生过程更多的为人所认识和知晓。从更深层次的角度看,自由权扩大是自媒体新环境下传统媒体对抗宣传机构和盈利机构割裂的尝试、是对当下新闻专业主义的不满和试图重构的努力。

其四,自媒体中,由于信源的增多使得把关难度增大,加之时效性的考量,失实报道比例上升。自媒体要求记者专业性更高,能更快判断真伪,更快预判出传播效果,更迅速的回复、跟进、深度报道,既要追求时效性又要追求准确度,不能顾时效而失真实。近年来,微博传谣不断,既有社会热点事件如金庸被死亡、南京排队生喝鹿血事件等,也有生活常识问题如购物小票会致癌、维生素C可以预防感冒等,很多假新闻的背后都有一些官方微博不认真求证的影子。自媒体记者面对大量混杂的真伪信息,独立求证的态度也成为其必不可少的能力之一。

在新闻记者个人微博方面,新闻专业主义的现状表现在:

一方面,部分个人微博已经具有官方化色彩,如@丹丹说天气已经成为类似栏目组的官方微博,内容主要是工作,即天气信息,@杨锦麟虽然是个人微博,但已经成为凤凰卫视的很好的宣传工具,再比如说@纠纠、@蒋方舟、@肖锋都或多或少的会被人们和《新周刊》划归同类。其新闻专业主义更多体现在作为传统媒体的补充和修缮,使得新闻媒体更多的深入受众。

另一方面,部分新闻记者微博成为反抗传统媒体的限制、发挥自己新闻理想的圣地。诸如@简光洲、@王克勤等。新闻记者通过开微博来补偿和平衡现实生活中的专业主义不足,这种方式展现出来的新闻专业主义更加不受宣传和经济利益的控制,但也会有失控的危险。

此外,部分新闻记者通过开微博只是一种娱乐,通过娱乐来压制现实工作中的冲突。这种微博基本无新闻专业主义可言。

综上所述,我国传统媒体新闻专业主义在自媒体中的体现更加弱化、范围更加狭隘。如果说我国传统媒体新闻专业主义是“碎片和局域的呈现[1]”,那么传统媒体新闻专业主义在自媒体中的体现就只能是泡沫化和孤岛式存在:

所谓泡沫化呈现,传统媒体在传统平台上所展现的操作技能和表现手段上的专业水准在自媒体中也难以实现,传统媒体官方微博常常连标明新闻出处、辨别信息真伪等最基本的操作技能都很难保证,随意性较大,更多的是一种存在态而非健康态,官方微博很难受到传统媒体重视。由于微博的及时性,传统媒体官方微博只有在不涉及政治负面的政策性硬新闻和社会新闻、生活服务等软新闻方面占有微弱优势,生活性和服务性较强。

所谓孤岛式呈现,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传统媒体官方微博在新闻业务领域表现状态不稳定,表现时好时坏,假新闻频出,伪职业行为更让人叹息。第二,对于媒体应付的社会责任,尤其是担负监督政府、伸张正义等方面,传统媒体官方微博更是唯唯诺诺,甚至退化到只有在部分怀有新闻理想的新闻记者身上零星的表现,新闻媒体即使是出来说话,更多的是出于自身政治或者经济目的。部分及新闻记者曝光一些丑闻,更多的不是怀着为社会负责,而是一种对自己生存境遇不满、利用公权力反抗现实来取得适当的经济补偿、生存地位和社会认同。

三、自媒体新闻专业主义重构的可能

在自媒体时代,自媒体中的新闻专业主义压力受到三个方面的制约:政府的制约、市场的诱惑、专业服务形象的维护。由于政府监管着传统媒体这一母体,自媒体的空间势必会受到影响;利益的诱惑、媒体和记者生存的压力,也挑战者自媒体的专业主义素养;另外,整个行业的形象维护也需要记者和媒体兢兢业业、小心恪守。

同时,我们也看到了自媒体新闻专业主义“救赎的希望”:网络相对传统媒体管制力度要小;传统媒体广告遭遇天花板,而新媒体的广告市场正井喷式发展,对传统媒体的诱惑力大;另外,随着网民素质的普遍提高,对新闻专业主义要求也会提高,专业主义将会成为传媒行业主的考虑对象。为此,个人认为传统媒体在自媒体上构建新闻专业主义还需努力:

首先,要重视自媒体,把自媒体当做是一种新的媒介形态来对待,依托母体,团队运作,权力下放,规则明确。加强与母体沟通,这是延展母体权威性、表现自媒体专业性的好途径;团队运作有效避免自媒体信息的过于个人化倾向,群策群力也可以把失误降到最低;权力下放是指自媒体团队有非重大新闻自行裁决权,这样更加有利于自媒体更好生存下去;规则明确是指新闻筛选要求规则明确,有计划、有目的选择素材,有步骤的验证信息真伪等。

其次,在新闻业务方面,传统媒体的自媒体应该加强新闻信息真伪辨别、注意标明信息出处、新闻选材要么贴近生活要么具有娱乐性,注意语言的通俗和接近性等。

最后,传媒工作者也要强化专业主义意识,内化专业主义为自身的职业操守。只有内化为传媒工作者的职业操守,才能更有效地使传媒为大众服务。

当然,传统媒体新闻专业主义在自媒体中的实现还需要更多的时间和支持。宣传任务的放松、监管的逐步法制化、学界积极地配合和宣传、传媒企业的效益普遍良好、良好的传媒受众等都是构建新闻专业主义所需要的良好外部环境。只有政府、学界、业界、传媒市场、受众共同努力,才能更好的塑造自媒体新闻专业主义。

参考文献:

[1] 陆晔,潘忠党.成名的想象: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新闻从业者的专业主义话语建构[J].新闻学研究,2002(71).

[2] 黄旦.传者图像:新闻专业主义的建构与消解[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自媒体的专业第2篇

一、新闻专业主义的内涵

新闻专业主义是舶来品,概念来自于美国。传到中国以后与我们的不同时期的办报经验相结合,产生不同的含义。中国“新闻专业主义”有三个传统渊源:传统知识分子经世济民的历史使命感;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的要求;源自西方但被“本土化”了的独立商业媒体的传统[1]。而目前关于我国新闻媒体的专业主义的主流观点有:陆晔、潘忠党的“一套论述新闻实践和新闻体制的话语、一种意识形态、一种社会控制模式”三层次论[1]、黄旦的“传播新闻、独立性质、自主发言、服务公众、自负盈亏、法律和道德自律”五层次论[2]、芮必峰的“一套基本信念、一套操作原则”双层论[3]、樊昌志、童斌“一种话语被呈现[4]”等。抛开意识形态和控制,我们仅从新闻专业主义内化为新闻机构和新闻记者的行为准则和道德标准来衡量,其特征主要有:客观与中立、新闻自由、媒介社会责任、职业化教育与操作。

二、自媒体的新闻专业主义现状

在自媒体时代,尤其是微博的盛行,给传统媒体一个自我救赎的机会,与新媒体结合,是促进传统媒体转型的不多良机。新闻专业主义在自媒体时代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宏观方面是新闻机构开设的官方微博,微观方面是着名新闻记者开设的个人微博。

在官方微博方面,新闻专业主义的现状表现在:

其一,新闻来源多样化。传统媒体的官方微博不仅依靠母体提供大量新闻同时又为母体搜集新闻,新闻来源除了母体供给外还有同类媒体的官方微博、网友提供等。但是,很多传统媒体在利用自媒体便利的同时却很不重视交代新闻来源,不仅不在末尾标准来源或者给出新闻原文链接,甚至对来自网友提供的新闻常常直接篡改使用,连@有时都没有,更不用谈支付提供线索的费用了。

表1

@央视新闻 调查日期 非转发微博 新闻类微博 给出新闻

链接 文末标明

出处

数量 2014/3/26 60 56 14 11

从表1可以看出,如果把给出新闻链接算入新闻来源的话,@央视新闻总共给出新闻来源的25条微博,在56条总新闻中仅占44.6%。不给出新闻来源不仅是对原创新闻作者是一种经济和精神的双重伤害,而且也是对读者知情权的践踏,传统媒体的官方微博还需要完善和努力。

其二,新闻报道贴近性加强,选材实用,文风朴实,注重受众的感知和体验,注重受众接受和引导。往往新闻和评论结合,指导性和趣味性兼而有之,同时由于接触容易,用户感知易用性和感知可用性都较高,因而更具亲和力,更能发挥社会引导和教育功能。另外,官微常常会和网民进行互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媒单向性,使得受众能参与到新闻构建中来,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传统媒体的呆板形象。

其三,新闻自由被认为是新闻专业主义的核心,尽管最近部分媒体一直在强调“网络/微博不是法外之地”,但由于网络的及时性、草根性和渠道广泛性,网络中的新闻自由毕竟要大于现实生活,自媒体中自我把关和政府监管相比传统媒体较为宽松。自媒体使得新闻专业主义外化成为某种可能,新闻的产生过程更多的为人所认识和知晓。从更深层次的角度看,自由权扩大是自媒体新环境下传统媒体对抗宣传机构和盈利机构割裂的尝试、是对当下新闻专业主义的不满和试图重构的努力。

其四,自媒体中,由于信源的增多使得把关难度增大,加之时效性的考量,失实报道比例上升。自媒体要求记者专业性更高,能更快判断真伪,更快预判出传播效果,更迅速的回复、跟进、深度报道,既要追求时效性又要追求准确度,不能顾时效而失真实。近年来,微博传谣不断,既有社会热点事件如金庸被死亡、南京排队生喝鹿血事件等,也有生活常识问题如购物小票会致癌、维生素C可以预防感冒等,很多假新闻的背后都有一些官方微博不认真求证的影子。自媒体记者面对大量混杂的真伪信息,独立求证的态度也成为其必不可少的能力之一。

在新闻记者个人微博方面,新闻专业主义的现状表现在:

一方面,部分个人微博已经具有官方化色彩,如@丹丹说天气已经成为类似栏目组的官方微博,内容主要是工作,即天气信息,@杨锦麟虽然是个人微博,但已经成为凤凰卫视的很好的宣传工具,再比如说@纠纠、@蒋方舟、@肖锋都或多或少的会被人们和《新周刊》划归同类。其新闻专业主义更多体现在作为传统媒体的补充和修缮,使得新闻媒体更多的深入受众。

另一方面,部分新闻记者微博成为反抗传统媒体的限制、发挥自己新闻理想的圣地。诸如@简光洲、@王克勤等。新闻记者通过开微博来补偿和平衡现实生活中的专业主义不足,这种方式展现出来的新闻专业主义更加不受宣传和经济利益的控制,但也会有失控的危险。

此外,部分新闻记者通过开微博只是一种娱乐,通过娱乐来压制现实工作中的冲突。这种微博基本无新闻专业主义可言。

综上所述,我国传统媒体新闻专业主义在自媒体中的体现更加弱化、范围更加狭隘。如果说我国传统媒体新闻专业主义是“碎片和局域的呈现[1]”,那么传统媒体新闻专业主义在自媒体中的体现就只能是泡沫化和孤岛式存在:

所谓泡沫化呈现,传统媒体在传统平台上所展现的操作技能和表现手段上的专业水准在自媒体中也难以实现,传统媒体官方微博常常连标明新闻出处、辨别信息真伪等最基本的操作技能都很难保证,随意性较大,更多的是一种存在态而非健康态,官方微博很难受到传统媒体重视。由于微博的及时性,传统媒体官方微博只有在不涉及政治负面的政策性硬新闻和社会新闻、生活服务等软新闻方面占有微弱优势,生活性和服务性较强。

所谓孤岛式呈现,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传统媒体官方微博在新闻业务领域表现状态不稳定,表现时好时坏,假新闻频出,伪职业行为更让人叹息。第二,对于媒体应付的社会责任,尤其是担负监督政府、伸张正义等方面,传统媒体官方微博更是唯唯诺诺,甚至退化到只有在部分怀有新闻理想的新闻记者身上零星的表现,新闻媒体即使是出来说话,更多的是出于自身政治或者经济目的。部分及新闻记者曝光一些丑闻,更多的不是怀着为社会负责,而是一种对自己生存境遇不满、利用公权力反抗现实来取得适当的经济补偿、生存地位和社会认同。

三、自媒体新闻专业主义重构的可能

在自媒体时代,自媒体中的新闻专业主义压力受到三个方面的制约:政府的制约、市场的诱惑、专业服务形象的维护。由于政府监管着传统媒体这一母体,自媒体的空间势必会受到影响;利益的诱惑、媒体和记者生存的压力,也挑战者自媒体的专业主义素养;另外,整个行业的形象维护也需要记者和媒体兢兢业业、小心恪守。

同时,我们也看到了自媒体新闻专业主义“救赎的希望”:网络相对传统媒体管制力度要小;传统媒体广告遭遇天花板,而新媒体的广告市场正井喷式发展,对传统媒体的诱惑力大;另外,随着网民素质的普遍提高,对新闻专业主义要求也会提高,专业主义将会成为传媒行业主的考虑对象。为此,个人认为传统媒体在自媒体上构建新闻专业主义还需努力:

首先,要重视自媒体,把自媒体当做是一种新的媒介形态来对待,依托母体,团队运作,权力下放,规则明确。加强与母体沟通,这是延展母体权威性、表现自媒体专业性的好途径;团队运作有效避免自媒体信息的过于个人化倾向,群策群力也可以把失误降到最低;权力下放是指自媒体团队有非重大新闻自行裁决权,这样更加有利于自媒体更好生存下去;规则明确是指新闻筛选要求规则明确,有计划、有目的选择素材,有步骤的验证信息真伪等。

其次,在新闻业务方面,传统媒体的自媒体应该加强新闻信息真伪辨别、注意标明信息出处、新闻选材要么贴近生活要么具有娱乐性,注意语言的通俗和接近性等。

自媒体的专业第3篇

关键词:自媒体;新闻专业主义;构建;反思

中图分类号:G21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4)01-0148-01

自媒体的出现是社会更加公开、全民的重要产物,相较传统传媒机构化、组织化特征,自媒体更加重视传播者的主动性及传播内容的自主性与个性化。网络作为自媒体的重要载体,在信息传播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网民在自媒体平台可主动创造及拉取信息,从而转变“产消合一者”为传播主体者,自媒体的传播对于推进媒体发展有着重要作用,然而自媒体亦对新闻专业主义造成一定影响,因此对自媒体新闻专业主义进行反思有着重要意义。

一、自媒体时代新闻专业主义理论

新闻专业主义理论框架主要可概括为以下几点:1.新闻自由是新闻专业主义的重点,新闻专业主义推崇新闻自由,主要源于自由至上主义。新闻专业主义在强调新闻自由与表达自由的同时,亦注重对公民基本隐私权的保护。2.中立性与客观性是新闻专业主义的主要特征,记者在报道时,必须公正客观的进行陈述,而不能过分强调自身偏向与观点,这是新闻专业主义的基本主张。3.社会责任是新闻专业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为避免新闻媒体及记者在新闻报道中失实,践踏他人正当权益及自由,在自由主义的基础上社会责任论逐渐诞生,媒体作为面向社会公众的信息产物,必须担任起一定的社会责任。

二、自媒体信息传播特点

随着社会技术及网络的发展,网络已经成为公民传播信息的重要平台,网络具有门槛低、受众群体多等优势,目前网络自媒体形式较多,微博、网络论坛、博客、视频播客等使的新闻传播呈现出新的特点:

(一)信息传播者与受众者的变化

相较传统大众媒体,受众改变了传统有目标的被引导且被动的设想,受众掌握着主动权,能够将自身需要满足点与媒介选择联系起来,从而恢复了信息传播者与受众者之间平等关系。自媒体网民,由对信息的主动解读到新闻信息的主动创造使受众地位彻底颠覆。大众媒体与受众者之间的关系变为双重交流演变,人们在信息的接受中主动将信息释放出来,同时主动参与进信息的创造中,受众的角色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产消合一,成为生产者与消费者的混合。

(二)信息传播方式的转变

信息的传播经历了由党派报纸、商业化报纸、广播、电视等发展,至现在大规模大众传媒集团,二次售卖理论已经成为传媒集团的经济圆圈。随着网络技术与移动通讯的推广使用,受众者组间成为信息传播的参与者。互联网为全球对话提供了广泛的全球对话,人们分享与发现新知识的平台更加广泛,而现代媒介囊括了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等传播方式,民众均可对全世界看法及意见表达自己看法,因此自媒体信息传播方式逐渐由“教堂传播”转向“集市传播”。

(三)信息传播控制方式的转变

大众传播媒介信息主要依赖于两个基础:信息需要经济成本与传播媒介资源的稀缺,而随着网络等现代技术的发展,信息传播成本降低,而信息资源更加开放与广泛,个人即可实现信息。自媒体信息主要由普通民众产生,更加注重协作、对话及平等。

三、自媒体时代新闻专业主义反思

新闻专业主义需要与时俱进,适应社会与受众的需要,自媒体的发展使新闻专业受到一定的影响,因此如何寻找新的出路成为新闻专业需要注意的问题:1.新闻报道要务是什么?相较传统媒体时代的“争先恐后”“抢先发稿”,自媒体时代新闻可在极短的时间内传遍世界,因此媒体传播时间对受众无明显意义,人们更加重视新闻的深入性及准确性问题,因此在新闻报道中,媒介需要坚持正确价值观,深入挖掘新闻事实与深层涵义。2.自媒体使得受众者可单独传播信息,对记者的存在造成一定的威胁,然而从理论上说,网络平台只是为民众提供了信息渠道与技术平台,而民众并非均可胜任记者职业,复合型、全能型及思想型记者仍有着重要性。3.自媒体对新闻客观性与公正性造成一定的冲击,相较传统新闻,自媒体信息者更多的掺杂个人情绪,对民众的认知产生一定的导向作用,因此使新闻的客观性及公正性受到一定的影响,而个别人别有用心的使用自媒体这个渠道对他人合法利益造成一定损害。因此在新闻传播中,媒介要坚持客观性与中立性,同时相关管理部门需要建立管理部门进行规范。而如何防治新闻被滥用也成为新闻专业主义需要思考的问题。

四、结束语

自媒体是网络及新闻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对传统媒介造成一定的冲击,然而,新闻专业主义仍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因此新闻工作者要用于面对挑战,秉承职业道德的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自己,从而促进新闻专业主义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胡泳.众声喧哗[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自媒体的专业第4篇

关键词:自媒体;土木工程;专业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1-0263-02

“自媒体”概念的提出,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使得人们的思想观点、个人经历等信息能够通过“自媒体”渠道进行表达。快速发展的“自媒体”不仅改变了传统媒介传播的形式,同时对当前土木工程专业教学方式的变革也起到了促进作用,教师通过利用“自媒体”手段能够将大量的教学资源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促进了土木工程专业教学的发展。

一、土木工程专业教学现状以及“自媒体”优势

1.教学现状。实践性强、系统性强以及复杂程度高是土木工程专业的显著特征,其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部分。土木工程专业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其理论教学结构体系已经相当完善,教学方法及途径等通过广大教育者的研究已经提出大量有效对策。然而,在其实践教学过程中由于当前实践教学体系内容还不够充盈,实践教学方式也较为单一,与实际工程的联系不够紧密等问题,导致土木工程的实践教育水平较低,无法满足现代企业对实用型、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以及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用人单位更加注重人才的适用性以及其为企业创造效益的能力。因此,土木工程专业教学中应以满足社会需求为导向,在当前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加强对实践教学的重视,通过优化课程结构以及利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完善实践教学环节以及相应的管理制度,促使学生成为基础专业理论知识扎实、实践应用能力强的优秀人才,符合企业对工程技术人才提出的要求。

2.“自媒体”的优势。“媒介即信息”理论的提出,使得“自媒体”在作为传播手段的基础上延伸出组织知识的方式这一功能,并为教学工作提供了新的教学手段。在现代社会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形势下,利用“自媒体”可以在时间和空间上创造出更多的学习机会,使学生可以随时随地通过访问网络的形式获取所需的知识,并与他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在土木工程R到萄е杏τ谩白悦教濉辈唤瞿芄唤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有机整合,同时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教学质量具有尤为重要的作用。

二、当前土木工程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实践场所选择不当。在实际情况中,学校在选择教学实践场地时往往以经费低、方便等因素作为选择的条件,使得实践场所的选择存在很大的随意性。在选择实践场所时没有以专业培养目标为导向,未将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学习知识相结合起来,使得实践教学中师生的积极性降低。此外,由于部分教师对实践场地土木工程建筑物的基本设计结构及相关资料不够了解,导致在实践教学中无法与工程实际进行结合,实践教学的目的及意义未能体现出来。

在选择实践教学场所时,由于未根据专业培养目标以及专业特征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使得教学中的综合实践、毕业实践以及认识实践场所经常重复,实践教学内容过于单一,导致学生对各类土木工程建筑物不能全面地认识和学习。因此,在选择实践教学场所时不能涵盖每一类工程建筑物,这就需要教师和学校相关负责人积极沟通,在结合专业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实践教学场所。

2.实践教学方法单一。当前,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学方法为讲授法,即教师在实践现场,以土木工程建筑物及周围环境为教学背景,对课本知识进行讲述。实际上由于约束性较差,这种教学模式无法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只能通过个人威信以及工作经验尽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特殊环境下进行教学仍是广大教育工作者需要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

3.学生及教师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不高。学生作为实践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其参与积极性直接决定着实践教学的整体质量。然而,在实际情况中,由于实践教学的地点与管理方式与课堂教学具有很大的差异性,导致实践教学质量下降。同时,由于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所讲的知识与实际建筑物的情况不完全相符,实习地点相关土木单位技术人员在向学生进行讲解时的针对性及目的性也不强,使得学生提不起学习兴趣,不主动思考和提问。

三、在土木工程专业教学中应用“自媒体”的对策

1.微博改变教学方式。“自媒体”平台中的微博相信广大师生已不再陌生,微博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信息交流平台,也为土木工程专业教学方式的转变提供了新的契机。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利用微博的功能对克服时间、空间上的限制具有十分有利的作用,同时能够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开放的交流环境,促使学生能够随心所欲地将个人观点以及对学习内容的见解表达出来,利用微博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加强学生与他人合作沟通的能力。

(1)利用微博大屏幕提高课堂互动性。在计算机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微博的大屏幕功能,将学生对学习过程中的问题与看法同步发到微博中,通过师生互动的合作学习营造轻松、开放的课堂环境。鼓励学生积极探讨,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在第一时间了解学生的观点后,应及时进行肯定或纠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学生在了解他人看法后,也可以积极进行补充和提问,促使问题最终被全面地解决。相较于传统教学模式,大屏幕教学方式使得教师不再是“一对多”,而是师生共同参与,在“多对多”的模式下为每位学生创造参与、发言的机会。

(2)建立微话题进行讨论。教师或学生可以利用微博的微话题功能,以相关的土木工程教学内容作为讨论话题,共同参与。在微话题的环境下,师生可以共同探讨学习内容,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并且可以就他人的看法进行再讨论,把问题研究彻底。同时教师还可以就学生的观点进行点评,通过了解学生存在的问题与想法解决其学习中存在的疑问。

2.通过网络调查促进学生研究性学习的积极性。“自媒体”中的网络调查,即在线调查,指在互联网及其他调查软件系统的应用平台上,根据不同的学习目标以及研究需要进行网络在线调查。网络调查使得传统的调查与分析方法在线化、智能化。

(1)利用微博投票展开调查。在课余时间利用微博的投票功能,组织微调查,在学生的零散时间完成一些有关专业知识的小型研究课题。微调查的方式简单便捷,并且通过网络可以随时随地进行,还可以及时更新调查结果,让学生查看。“自媒体”所宣传的小态度、大力量精神,在微调查这种形式下能够提高学生对社会生活的关注程度,将自己所学的知识与实际生活融合起来。

(2)利用网络调查平台展开综合调查。可以利用一些学生群体中流行的主流调查平台,如第一调查网、问卷星、知己知彼网以及数据100等调查网站,同时这些网站的免费功能可以满足学生群体的调查需求,使学生能够方便快捷地在网络调查环境下进行综合性的调查,下面以知己知彼网为例进行简析。知己知彼网作为一个具有专业性、免费性特征的网络调查平台,其设置的问卷题型有12种,用户若需要对问卷进行设计,其创建功能也十分简洁方便,问卷结果可以以图表、图形等多种形式在线显示。此外,教师也可以根据教学需要编制问卷,在本班或小范围内调查,以全面了解学生对某一问题的看法。

在调查结束后,教师可以根据调查数据信息,配合文字描述、表格总结以及示意图等形式形成具有研究性的报告,将整个探究过程及结果综合w纳,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通过网络在线调查的方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关注的学习内容组织问卷,这一过程中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其调查、分析等能力的培养也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还培养了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研究精神。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自媒体”资源与土木工程专业教学的融合,使得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得到加强,转变了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快速发展的“自媒体”不仅改变了传统媒介传播的形式,同时对当前土木工程专业教学方式的变革也起到了促进作用,不再处于教学过程中的被动地位,而是同时具有了知识搜寻者、研究者、咨询者以及反馈者等多种角色。

参考文献:

[1]杨B.自媒体与传统媒体的相互影响及融合策略[J].编辑之友,2014,(5).

[2]宛新林,丁克伟.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性教学改革与实践[J].高等建筑教育,2010,(06).

[3]邓宗伟,唐葭,郭尤林,曾革.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探索与实践[J].中国校外教育,2014,(09).

"We-Media" Teaching in Civil Engineering Specialty of Applied Research

YU Ben-fu

(Linyi University Institute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Linyi,ShanDong 276000,China)

自媒体的专业第5篇

关键词 自媒体 思想政治教育 机遇 挑战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新媒体已经渗透到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各个方面,成为信息化浪潮中与国家前途息息相关的重要领域。以微博、微信等自媒体的出现,更是与人们越来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大力改变了人们的学习方式、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也影响到了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自媒体以它特有的优势吸引了众多高职院校学生的“光顾”,深受学生的关注和喜爱。学生利用手机和电脑上网人数多、时间长、频率高,自媒体与学生思想行为的关联性越来越强。

1自媒体时代高职院校学生主要的思想特点

1.1个性独立,自我意识强,集体主义价值观淡薄

自媒体为高职院校学生提供了世界性共有的虚拟世界,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为大家提供了快捷、便利、及时的沟通方式,搭建了一个自由、平等交流的新平台。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更好地、自由地、自主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看法,更好地与人沟通交流,传递情感。基于此,高职院校学生普遍形成了独立意识和自主个性。另外,自媒体高效、互动、方便的特点,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自觉能动性。有了自媒体,学生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自主地浏览新闻、查看消息、随意沟通、交流情感。他们有思想、有见解、向往独立和自由,主张个性,对人和事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不盲目附和别人的观点。但是,自媒体信息传播的“无障碍性”,使高职院校学生崇尚个性自由和解放心理相吻合,使有些学生处处以自我为中心,以满足自我需要为标准,强化个人意志,为自己想得多,为别人想得少,为集体想得更少,缺乏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这是非常不可取的,应该给予正确的引导。

1.2价值取向多元,政治信仰淡化

总体来说,目前高职院校学生的人生价值取向是积极向上的,大部分学生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他们积极向上、思维活跃、能够接受中国传统文化。但是自媒体带来了信息传播多元化,使全球思想、文化、价值观念、道德标准、生活方式等各个方面相互交融,导致当代高职院校学生的价值观趋向多元化。他们能够接受共产主义,但觉得共产主义理想不现实;能够制定人生的理想目标,但又不付诸于行动。金钱至上、官职至上等价值观严重影响了部分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1.3易于接受新事物

自媒体时代,给高职院校学生带来了海量的信息,便利的交流方式,开阔的视野平台,高职院校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可以随时探索世界,接受新的观念和新的事物,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传统的学习方式、交流方式的改变使学生思想观念得到更新和变化,给学生提供了更多认识世界和认识他人的机会,拓宽了视野,激发了学生的竞争意识。

1.4充分追求平等

自媒体打破了传统媒介中受众被动接收和媒体单向传播的局面,使传受双方处于平等地位。对于获取信息,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兴趣、爱好和心情,和接受不同的信息;在人际交往方面,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交流方式和交往对象。在这样的环境中,自媒体使得每一个公民都被公平对待,学生可以充分享受到交流畅通化、信息自由化赋予他们的自由平等的权利,更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意识,从而使平等观念在潜移默化中得以强化。

2自媒体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

自媒体作为当代最具有革命性的科技成果之一,已经广泛在高职院校学生中使用,自媒体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联也越来越紧密,正推动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面创新。据《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数据统计报告》,截至2013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18亿,全年共计新增网民5358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45.8%,较2012年底提升3.7个百分点,整体网民规模增速保持放缓的态势。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5亿,较2012年底增加8009万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由2012年底的74.5%提升至81.0%,手机网民规模继续保持稳定增长。而在巨大的互联网用户使用群体中,微博、微信等为代表的自媒体作为重要的社交网络平台,提供了优质且良好的沟通渠道。在职业结构中分布中,90后学生成为自媒体用户主力,高职院校学生使用自媒体数量也占有较大的比例。可见自媒体已经深入到学生中去。自媒体不仅可以加速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识传播,还能更有效地建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向互动,为新时期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

2.1丰富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及时促进资源共享

自媒体时代的各种信息内容广而多,新的内容也更新及时、层出不穷、超大容量,使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既全面也丰富,具有更多的可选择性,扩大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覆盖面和影响力,使高职院校学生通过自媒体在获得信息的同时,受到思想政治教育影响,从而不断提高政治觉悟,树立正确思想观念,提高道德意识,大大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和有效性。同时,自媒体的及时性,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信息、通知或者评论可以第一时间被学生看到,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育和工作的效率。另外,自媒体建立的博客群、微信群等都可以共享信息,促进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

2.2创新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手段

在自媒体的影响下,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手段得到创新。传统的教育主要以课堂和书本为载体,教师讲事实、摆道理,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的是一种主动传输和被动接受的教育模式,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空间变得狭窄。而以微信、博客、BBS、微博等自媒体的出现改变了这个单一的教育模式,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理念以自媒体这一崭新的载体,使一个教育者对应多个受教育对象的新模式成为可能,自媒体逐渐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工具和新手段。

2.3改进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方式

自媒体的交互性为思想政治教育者和学生提供了更加有效的交流方式,赋予了两者之间平等交流的权利,促进了更好地互动和交流。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较多采用单向的灌输方式,生硬地将价值观、思想观念、道德规范传授给学生,忽略了学生需求和接受能力,抑制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自媒体带来的这种平等互动交流的方式,极大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使老师更容易走进学生的思想,给学生排忧解惑。

2.4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可接受性

自媒体作为一种现代化的信息交流平台,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现实世界语虚拟世界之间的界限,从根本上改变了师生之间的沟通方式。学生的思想、观念和看法有些时候跟老师面对面的交流可能说不出口,但利用自媒体,他们可以顾忌较少,畅所欲言。教师也可以通过自媒体观察学生的动态,了解学生真实感受,并与其沟通交流。自媒体带来了师生在人格、权利和地位上的平等感觉,有利于形成轻松融洽的沟通气氛,消除师生顾虑,增强彼此信任感,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取得良好的效果。

3自媒体对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挑战

自媒体在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新的机遇的同时,也提出了更多新的挑战。在自媒体环境下,信息的自由传播、传播者的平民化和个性化以及良莠不齐、负面信息的泛滥等扰乱信息传播环境,造成自媒体的失范,使社会道德问题、舆论导向偏颇问题,信息管控问题等客观存在。因此,面临这些严峻的问题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挑战,必须及时有效解决,才能保证学生健康积极向上地成长。

3.1自媒体信息传播的“平民化”使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受到挑战

在互联网上,使用自媒体每个人都没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每个人既是受众,又是传者,既可以是信息的接受者,也可以是信息的传授者,传者和受者的角色不固定,相互交替转换,随意信息,相互沟通交流,使得网络上的信息鱼龙繁杂、良莠不齐、真假难辨,充斥着黄色、暴力、谎言、谣言等等,如此多的信息深刻影响着高职院校学生的价值取向、思想观念和道德认知,加大了思想政治教育舆论导向的难度,削弱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和效果,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难度。

3.1.1思想政治教育主旋律受到冲击

当前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形成社会主义政治、道德和法治观念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使命。然而,由于自媒体时代的到来,使得本来就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在形成重要阶段并且思想还不够成熟的高职院校学生来说,很容易受到西方发达国家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高职院校学生社会主义价值观和共产主义理想,这些都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难题。

3.1.2大量西方社会意识形态的渗透

当前,网络已经成为西方国家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的重要方式。他们不断通过自媒体向我国传播他们的意识形态、价值取向、文化观念,宣扬资产阶级社会的民主和自由。其中就有一些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腐朽的价值观也随着自媒体的发展入侵我国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对大学生的思想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个别大学生在西方意识的影响下,追求个人主义、以自我为中心,社会责任感淡化,不能吃苦,特别看重金钱和权势,将其看成是衡量成功的唯一标准。这些负面意识形态的渗透,削弱了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的地位,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增加了难度,不利于高职院校学生正确价值取向的树立。

3.1.3负面信息泛滥

任何事情都有矛盾的两方面,自媒体也同样有好坏两面,它带来有益信息的同时,也带来了黄色、暴力、反动、迷信等负面信息。这些不好的信息内容对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的健康成长造成了巨大的障碍。自媒体的进入门槛低,人人都是信息的传播者和接受者,由于没有专业新闻机构人员的把关,大量信息鱼龙混杂,难辨真假,有些腐朽、落后、夸大事实的信息严重干扰了高职院校学生的价值判断,让他们陷入迷惘,表现出理想信念的迷失,社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缺失,法律意识淡薄等等。

3.2自媒体的传播特征对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提出了挑战

传统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通过面对面的方式,教师在教室讲授知识,引导学生学习,与之交流,但是通过自媒体,师生之间可以利用网络随时随地地进行情感的互动,沟通和交流,针对性强,效果明显。自媒体的出现与发展给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方法和过程都提出了新的挑战。

3.2.1自媒体使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趋于复杂

在传统媒体的影响下,学生接触到的是以报纸、广播、电视为载体的信息,经过专业媒体机构的把关过滤后的信息,这些信息内容积极向上,坚持共产主义原则,以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祛除一切不利于社会和谐发展的观点、看法和内容,从而确保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相对单纯性。但是,在自媒体时代,高职院校接触到来自全国各地、四面八方的信息,各有利有弊、有好有坏的信息,甚至破坏我国民族团结,动摇共产主义信念,危害国家安全的信息到处流传,给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环境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3.2.2自媒体使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面临挑战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通过课堂宣讲和个人谈心等面对面的方式进行,对学生讲事实、摆道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这种方式的优越性表现在:针对性强、反馈及时。但是在自媒体时代,讲课、谈心就不一定像传统教育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和地点进行的教育方式,由于它空间广泛、无确定性,能否达到预期的效果,有待考虑。另外,教育效果跟教育者的精心准备、现场发挥有紧密的联系,现场教育一般情况下更能够感染学生,但是自媒体却脱离了现场这一环境,能够达到现场教育感染力的效果,也有待考虑。

3.2.3自媒体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提出新要求

当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学生喜欢通过自媒体来表达他们的思想状况和心理需求,这就给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工作带来了难度。由于大多数学生都是通过匿名上网,没有真实的姓名信息,教师不容易找出信息者,就不能进行有针对性的沟通和交流。

3.3自媒体时代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权威性提出了挑战

自媒体的到来,高职院校学生对新生事物的好奇心和认同感,使他们成为自媒体最早的接受者和使用者。相对来说,教育者由于对新生事物的敏锐性和观念更新不够,再加上技术问题,可能教师对自媒体的掌握、熟悉和运用与学生相比处于劣势。

3.3.1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信息优势地位受到动摇

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教师们由于多年的知识积累和对传统媒介的熟悉,在丰富的理论、知识、文化上都占有绝对的优势,教师不仅掌控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还掌控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个实施过程。但是由于自媒体的到来,学生作为自媒体使用的主力军,他们通过自媒体,绕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就可以便捷地获取到自己需要的信息,因此,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和主导者地位受到了动摇。

3.3.2对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挑战

由于自媒体时代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变得更加宽广,在这一内容丰富的平台上,学生主动意识被调动起来,积极去接受不同的意识形态和思想观念,他们面对各种各样的社会事件,有自己的是非观和判断力,不再像以前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灌输和安排,他们选择自己认为正确的看法和观点,要求和教师平等交流。这就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在知识结构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要不断加强知识的获取和技能的学习,扩大知识面,并不断地更新知识,才能让学生信服,才能真正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和指导者。

参考文献

[1] 王虹,刘智.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自媒体的专业第6篇

关键词: 国内高校 数字媒体艺术 发展现状 启示

2004年,国家教育部颁布的专业目录中新增了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数字媒体艺术是顺应信息社会的发展而兴起的一个新兴学科,它集数字影视动画、网络多媒体、电子出版、电子游戏多位于一体,涵盖了多个学科领域,是信息学科向文化艺术领域拓展的新方向,是一个宽口径的以技术为主,艺术为辅,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新专业,是当今最前沿的艺术类专业。

截至目前,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共有120余所高校开设了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也是目前毕业生求大于供的几个稀缺专业之一。目前我国对数字媒体艺术人才需求的缺口每年15万人左右。

一、国内高校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发展现状

我以国内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发展比较具有典型性的几所高校作为考察对象,进行了考察调研。这些高校,有的专业发展比较早,专业课程体系比较完善;有的是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新专业,具有一定的典型性,考察的结论对我们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1.南京艺术学院

南京艺术学院是国内较早开设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高等院校之一,其“传媒学院”从1999年开始招生,当时专业的名称叫做“多媒体网页设计”。2004年,“新媒体”、“数字艺术”、“数字媒体艺术”等概念开始出现,“传媒学院”将专业更名为“数字媒体艺术”。现在,传媒学院拥有六个系,在校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1600余人,拥有数字媒体艺术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数字媒体艺术博士点、广播电视艺术学硕士点。学院拥有数字媒体艺术、动画、广播电视编导、录音艺术、摄影、广告学六个本科专业。

南京艺术学院“传媒学院”的“数字媒体艺术”本科专业,目前下设两个专业方向:“网络与互动媒体艺术”和“游戏艺术设计”,准备新增一个“互动装置设计”专业方向。“网络与互动媒体艺术”方向主要学习网站设计与制作、动画设计、电子出版物设计、新媒体艺术,等等,侧重的是界面设计,也就是说这个专业方向侧重的是艺术性,技术的实现由专门的教师来完成;而“游戏艺术设计”方向主要学习游戏中的角色设计等。传媒学院下设的“动画”专业被教育部列为二类特色专业建设点,下设“动画艺术”、“动画技术”、“卡通漫画艺术”、“建筑动画”四个方向。

“网络与互动媒体艺术”方向学生开发的“多媒体点餐系统”具有实用价值,正在市场开发中。

学院的实验设备主要是图形工作站,“网络与互动媒体艺术”方向有硬件设备“渲染农场”。“动画”专业有“三维影像捕捉仪”和“三维触摸屏”等国内较先进的设备。

学生的实习工作并不采用集中统一实习的方式,而是鼓励学生业余时间到相关公司兼职,或者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通过不同渠道让学生将课堂所学的东西运用于社会实践。该校的“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按艺术类招生,对学生的美术要求较高。

2.苏州科技学院

苏州科技学院的“传媒与视觉艺术学院”下设“数字媒体艺术”、“动画”、“艺术设计”和“美术学”四个本科专业。其中“数字媒体艺术”是2008年新申报批准的专业,2009年开始招生。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下设两个专业方向:“网络与交互媒体”、“数字影视制作”。按理工类招生,毕业生授予工学学位。该院原有的“教育技术学专业”将停办,2008年招收了最后一批学生,2009年不再招生,以后主要集中精力向“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转型,由于有教育技术学专业做后盾,“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课程以“技术”为核心,该专业的培养方案按照“艺术”、“技术”和“设计”三个类型安排课程。培养方案的一个总体思路就是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学习课程的同时要求学生出作品,每学期结合自己的课程学习拿出一个作品,四年的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会积累很多作品。这对学生的整体素质的提高有很大作用。

“传媒与视觉艺术学院”打算与该校的“美术”专业合并,那时,“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将会逐步转向以“艺术”为核心。

3.上海师范大学

上海师范大学“数理学院”横跨四个学科,包括数学、物理、教育技术学和数字媒体艺术。“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依托上海师范大学综合性大学的优势,拓展“技术+艺术”的办学特色,注重实际技能的训练和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数字媒体艺术”也是“数理学院”2008年新申报批准的专业,2009年开始招生。依托学院雄厚的理科基础背景,结合学院的技术特长,“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走的是3G技术、手机电视、微视频这个方向,这是一个新的很有发展潜力的方向,国内需求很大,而人才短缺严重。该院的“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和中国移动、中国电信进行了战略合作,形成了两支队伍:一支队伍是动漫设计和制作,另一支队伍是脚本设计。技术人员和设计人员合作,共同开发适合市场的产品。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课程设置总的原则是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一、二年级学生集中精力学习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三年级主要以项目实践为主,学生可以到外面的公司兼职,也可以参予教师的科研课题,学院的实验设备免费提供给学生进行项目研究和实践。

学生就业方向主要是:从事手机内容提供、微视频制作、动画特效制作等,就业前景广阔。

4.浙江传媒学院

浙江传媒学院下属的“动画学院”,开设了“动画”和“数字媒体艺术”两个本科专业。该校也是国内开设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较早并有一定发展优势的国内高校之一。

“动画学院”的“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主要为各级电视台、报纸杂志出版社、网络媒体公司、影视公司、游戏公司等行业培养具有较高的艺术素质和修养,具备良好的艺术功底,熟悉各种数字媒体设备,掌握一定的数字媒体理论和数字媒体制作技巧,具备数字媒体(包括影视作品)制作、设计能力,着力突出影视特效、流媒体和手机视频方向制作、设计能力的具有系统的文化与科学知识的高级专业人才。

该专业将流媒体和手机视频作为专业发展方向,目前有较大的市场需求。

学院招收学生为文理兼收,参加艺术类提前考试,毕业授予工学学位。实验设备主要依托动画专业和广播电视节目编导专业的实验设备。

以下是考察的几所高校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方向的设置情况,见表―1。

二、西北地区高校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虽然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是个新兴的专业,但和国内发达地区开设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其他高校相比,西北地区高校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发展具有硬件环境相对落后、师资力量薄弱以及发展观念相对落伍的特点。这些特点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专业的快速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学科归属不统一

西北地区高校的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分别归属于教育技术专业、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艺术设计专业、动画专业等,并将其划入不同的学科归属,跨越理学、工学、教育学、艺术学等不同的学科,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本科毕业生被授予的学位有理学学士、工学学士、教育学学士、艺术学学士,等等。

2.专业名称不统一

西北地区高校开设相关专业的名称也是各不相同,从动画、艺术设计、设计艺术学、到数字媒体艺术,等等。

3.课程体系不统一

数字媒体艺术作为一个朝阳专业,具有广阔的就业市场。近年来,全国的各类院校纷纷开办此专业。从短期的培训班到高校的本科、研究生教育不一而足。各高校根据自身的学科建设水平,将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归属于不同的学科,并根据各自的专业特点分别制定了不同的课程体系。从西北地区高校来看,各个开设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高校并无统一的课程体系或指导思想,开设课程主要依据的不是学科的内在规律,而是现有师资力量,因人设课的现象普遍存在。这样势必造成课程教学体系的不系统、不完整和相关教学材料的缺乏。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4.培养质量参差不齐

近几年来,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作为一个新兴的专业,得到各个高校的青睐,和全国一样,近几年来,西北地区也有一些高校开设了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并根据自己的师资特点和能力来制定培养方案,可以说课程体系的建设还处于探索之中。目前所拥有的专业教学队伍一般是从其他各个专业嫁接和衍生出来的。例如一些计算机系、新闻系或美术及设计相关专业的教师半路改行从事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教学工作,实际上教师自身也面临着专业学习的问题。这样的教师可能对数字媒体某个方向比较熟悉,但从整体专业的把握上可能比较欠缺,或者说对数字媒体专业整体上缺乏深度的理解,就很难保证教学质量。

三、对西北地区高校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数字媒体艺术是个新事物,发展历史短暂但发展势头迅猛,对于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如何发展,如何与市场接轨,各个高校都在自己的领域内进行着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通过对国内几所高校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学科发展、课程体系建设及实验设备等情况的考察,我对西北地区高校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发展方向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思路。针对考察中了解的一些情况,我对专业发展方面提出了几点建议。

1.专业方向的设置在适应市场需求的同时要发挥自身的特长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是个新东西,大家都在摸索,有的内地高校已经做了可喜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现在是市场经济,学校培养的学生也要适应人力资源市场的需求,这是毫无疑问的,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学校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这也是正确的。但是,专业方向的设置在适应市场的同时一定要结合自身的特点,充分利用自己现有的优势,扬长避短,将自己的优势融合到新办专业的发展上去,这样才能办出本校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特色来。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方向设置无非是重“技术”或重“艺术”,专业方向如何偏重要结合自身的特点,各个高校要根据自身的专业特点与师资力量来决定侧重点,不能跟风或随大流。如西北民族大学现代教育技术学院的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是依托教育技术学专业建设起来的,技术力量相对强一些,如何将教育技术学专业的“技术”性与数字媒体的“艺术”性很好地结合起来,相互支持,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2.根据自己的专业方向来决定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招生类型

从国内各个高校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招生类型来看,有的高校是按照“艺术类”专业招生的,有的是按照“理工类”招生的。按照“艺术类”专业录取的学生,一般来说具有比较高的“艺术素养”,但这些学生理工科基础相对差一点;而按照“理工类”录取的学生一般来说其“信息素养”的学习潜能较好,但基本没有“艺术素养”。

而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要培养同时具有坚实信息素养和较高艺术素养的,适应当前和未来数字媒体艺术领域需求的复合型多功能的人才。显然,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学生要同时具有“信息素养”和“艺术素养”。只要学生具有一定的文化基础,相比而言,“信息素养”的培养是比较容易的,一个进入大学时对电脑几乎一无所知的农村学生,经过几年的学习,完全可以熟练掌握计算机技术甚至成为计算机领域的杰出人才;而“艺术素养”的培养却绝非一朝一夕之事,我们不可能用四年的大学时间,将一个没有一点绘画基础的学生培养成一个画家。“信息素养”和“艺术素养”的培养都不容易,但“艺术素养”的培养更不容易,有时还需要个人的艺术天赋。因此,按照什么样的招生类型招生,各个高校都要根据自身的专业发展方向和教师的师资现状来决定,取决于专业发展方向是侧重于“技术”还是“艺术”。

四、西北地区高校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课程体系模型的构建

尽管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是一个新兴的专业,但西北地区高校“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发展和国内发达地区高校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这主要受制于师资力量的不足和观念的落后。要想实现快速的发展,一定要跟上市场的需求,以市场需求为人才培养的导向,也就是说,市场对什么样的数字媒体人才有需求,我们的专业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说起来简单,但真正实施起来却很难,原因是,根据市场需求进行专业方向调整是个复杂的过程,需要重新修订培养方案,而现行高等教育体制下,培养方案不是某个学院想修订就能修订的,想什么时候修订就什么时候修订的,但是为了适应市场的需求又必须修订,怎么解决这样的问题呢?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本科培养方案中的课程体系可以按模块来进行设计。将课程模块分为四个模块,即“通识模块课程”、“学科基础模块课程”、“学科专业模块课程”和“专业方向实践模块课程”。一、二年级的学生不分专业方向,先集中学习“通识模块课程”、“学科基础模块课程”和“学科专业模块课程”,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让学生对本专业有个整体的了解并打下一个相对牢固的基础。三年级根据学生特长和兴趣分别选择不同的“专业方向实践模块课程”进行专业学习。在“专业方向实践模块课程”的设置中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可以用“项目设计实践”的方式开设这些课程。在课程学习中,教师带领学生以某一个项目的设计或教师的科研课题为依托,结合社会实践的需求开展项目设计并加以完成,完成的优秀的设计作业完全可以直接面对市场。我把这种课程体系命名为“U型课程模型”,见表2。

按模块设置课程的好处是,根据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基础模块的课程可以不动,调整“专业方向模块课程”即可,避免每次修订培养方案都是大动干戈的修改,只需进行一些微调即可。这样可以快速适应市场的需求变化。

参考文献:

[1]南京艺术学院传媒学院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本科培养方案,2007.

[2]苏州科技学院传媒与视觉艺术学院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本科培养方案,2009.

[3]上海师大数理学院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本科培养方案,2009.

[4]浙江传媒学院动画学院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本科培养方案,2007.

[5]西安邮电学院信息中心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本科培养方案,2009.

自媒体的专业第7篇

关键词:新媒体;新闻专业主义;消解;重构;传媒伦理;个体化传播;自媒体;媒介伦理

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573(2015)01-0012-04

基于技术支撑的网络新媒体的蓬勃发展,互动和平等的显著特征,促进了公民记者的活跃参与以及开放自由的公共舆论的发展。传统媒体“一对一”的单向传播模式被互联网的“多对多”的双向互动传播模式所取代,传统的“内容为王”理念在互联网时代变为“用户为王”所主导。传统媒体不再是高高在上的信息掌控者,因为强大的技术赋予了每个公民传播信息、表达自由的权利,人们随时随地新闻信息已成现实。

然而在共享互联网带来好处的同时,也应该看到网络虚假新闻泛滥、草根式传播的弊端以及网络本身的虚拟特征带来的网民规范缺失和网络文化娱乐性等不良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不断消弭着传统的新闻专业主义理念,因此我们急需探索新媒体语境下新闻专业主义的完善问题,并及时防范和治理出现的不良问题,使得新媒体能够充分发挥它的优势,更好地履行舆论监督功能,从而促进社会的健康发展。

一、传统的新闻专业主义认知

新闻专业主义诞生于20世纪初的美国,是政党报纸解体后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公共服务”信念,是资产阶级新闻理论的重要概念。它的核心理念:一是客观新闻学;二是新闻媒介和新闻工作者的独立地位和独特作用。客观新闻学以实证主义和理性主义为前提,意味着脱离了任何个人偏见、情感和观点的观察,即要求传播者完全以局外人的身份,以一种上帝式的“全知全能视角”进行新闻采集和报道。新闻媒介和新闻工作者的独立地位和独特作用意味着不依附于任何政党、经济利益团体及公众,自主地报道新闻事实,满足公众的知情权和表达权。新闻专业主义的目标是服务全体人民,而不是依附于某一利益团体。

新闻专业主义包含专业新闻机构、职业新闻人、新闻价值标准和新闻职业伦理四个层面的内容。专业新闻机构和职业新闻人依托有组织、有程序的媒体运作规则和专业知识技能,遵循被普遍认同的新闻价值标准和新闻伦理道德规约,不断实践着新闻专业主义。目前在中国,按照黄旦教授划分的新闻专业主义的“传播新闻、独立性质、自主发言、服务公众、法律和道德自律”五层次论,可以概括出新闻专业主义的主要原则有:客观与中立、新闻自由、媒介社会责任、职业化教育与操作。由于新闻专业主义是在西方特定的经济、政治及文化背景下诞生,作为一种“舶来品”,在中国现有制度下新闻专业主义受到了多种力量的消解,如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的要求,决定了新闻媒体作为党的“喉舌”要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尤其互联网的出现和发展带来了传播技术的深刻变革,从本质上改变了传统的传播模式和媒介组织的形态性质,将人们带入一种全新的传播语境。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新媒体语境下新闻专业主义的发展问题,一方面补充和修缮新闻专业主义的内涵,另一方面也对新闻专业主义造成了冲击和挑战。

二、新媒体语境下新闻专业主义的消解

一直以来,新闻专业主义以其“客观、真实、中立”的职业信念,制约和规范着新闻从业人员的行为,但它的普遍意义是适用于传统的新闻媒体。新媒体依靠网络技术致使传统的传播方式和话语体系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不可避免地对传统新闻专业主义的内涵造成冲击和消解。

(一)新闻价值标准:客观性和真实性受到挑战

以博客、论坛、微博、微信等为代表的“自媒体”,由于网络媒体技术赋予的开放自由的交流平台,使得任何人可以随时随地信息与观点,不再需要传统媒体组织化的程序和规则。专业传媒机构丧失了新闻生产的绝对权力,加之信源增多使得把关难度增大,新闻质量大大降低,新闻的标准化和制度化面临缺失的困境。人人都是传播者的“公民记者”时代,信息传播者不再是受过专业新闻教育、拥有专业媒介素养的职业新闻人,而是具有平民化、草根化和个性化特点的“公民记者”。他们私人社交信息或是公共媒体信息,往往是即时、即兴带有主观倾向性的选择,缺乏调查查证环节,缺乏公共价值判断和社会责任意识。此外,网络媒体的虚拟性和非实名制制度,任何人可以隐藏真实身份自由发声,这就造成了传者身份和信息来源的模糊,加之网络管控和监督机制的欠缺,致使新闻客观性和真实性大打折扣。

“自媒体”的出现冲击着新闻的客观真实性,但并不能因此否定“自媒体”的价值。因为从理论上讲,它是传播民主化、自由化的结果,它打破了传统媒体业的垄断话语体系,实现了草民的媒体式狂欢。网络媒体技术的发展为人们创造了自由交流的平台,但是正如钟大年教授所说,技术本身只能赋权,却没有管理和限制权力的制度保障。完善网络媒体的传播机制,在加强自律的同时,更需要外部动因的制度重建。

(二)媒介伦理:传媒的价值偏离与社会职责的旁落

媒介伦理是传媒机构和传媒工作者在特定的媒介关系中形成的有关媒介活动的行为规范,是调节各种媒介关系,规范各种媒介行为的手段。媒介伦理学包含义利、正义、诚信、自由、人道五方面的内容。当今微博、微信、论坛等网络媒体的出现,从微博打拐、微博告状到现在的网络问政、网络反腐,都显示出网络媒体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力量。然而,正如理查德・斯皮内洛所说:“如果很容易发表和传播真实而有价值的信息,那么就很容易传播诽谤、谎言和色情信息;如果很容易及时复制和共享数字化信息,那么就很容易侵犯版权;如果很容易与用户建立个人联系,那么就很容易监视用户的行为,侵犯他们的个人隐私。”技术赋权下新闻自由的滥用严重侵蚀着传统的媒介伦理,新媒体的社会责任和职业道德迫切需要加以重拾和规范。

传媒的价值偏离与社会职责的忽视与网络媒体本身的文化特性有一定关系。“传统大众媒体基本保持一种正统状态和对人类共同认可的价值观的肯定倾向,而互联网的文化表达功能基本是一种泥沙俱下的状态。”在一定程度上,由于网络媒体构建的新的话语体系所具有的去中心、去权威、去责任的特点,使得信息传播者对新闻信息的态度是随意的,带有主观色彩和情绪化成分,他们缺乏对信息进行公共价值判断的专业知识和责任意识,致使网络新闻充斥着大量低俗化、浅薄化信息甚至出现网络群集和网络暴力现象。

值得思考的是,网络媒体文化携带的娱乐性质有其特殊的时代背景,目前中国处于社会转型期,市场经济的发展在改善人们生活的同时,也给公众带来了巨大的竞争压力,他们内心需要某种娱乐来缓解心理压力;另一方面,微博大V利用粉丝营销以获取经济利益的客观现实也使得娱乐性的媒介事件铺天盖地。孙永兴在《新媒体事件:机制、功能与法律规制》书中指出:“娱乐性新媒体事件更多的是起因于‘丑’,似乎受众在‘审丑’中获得了更多的愉悦,网友们既喜欢看,看完又要骂,在满足自己偷窥欲望的同时又宣泄了心中的鄙视,并认为只有宣泄自己的鄙视才能从中获得自我肯定的。”这种不良现象的滋生透射出公众的娱乐心理以及传媒价值的严重偏离。

(三)记者职业身份的模糊

互联网时代,人人都是记者,人人都可以方便快捷地信息,传播者不再仅仅是专业的传媒机构,而是社会上每一个想要表达自己想法和观点的公民。非专业记者和专业记者的界限变得模糊,非专业记者并不具备新闻从业人员特有的专业素养和职业技能,但是他们依然可以成为新闻信息的传播者,有时的信息会影响社会舆论导向。可见公民记者的力量在不断壮大,这对传统传媒机构和专业记者来说无疑产生巨大冲击,重新定位记者这一职业身份,对于规范记者行为、恪守新闻专业主义原则具有重大意义。

权利和义务向来是统一的,公民记者既然被赋予了传播者的权利,必然要履行相应的义务。如果公民可以不加约束地肆意在网络空间信息,结果只会扰乱正常的网络秩序,阻碍社会的稳定发展。然而目前国家在网络新闻规范方面的法制法规还很不健全,存在很多空白,这就给某些恶意作乱、混淆视听的人以可乘之机,网络谣言、虚假新闻等诸多问题的泛滥深刻反映了公民记者队伍的严重弊端。肃清网络空间的污浊空气,需要公民记者内化于心的自律意识以及国家政府相关部门的有力监督。

三、新媒体语境下新闻专业主义的重构

由于新的媒体技术和传播技术的广泛应用,催生了网络媒体这一新型的媒介形式,它彻底改变了传统的传播生态和社会环境,将人们的交际活动由现实世界延伸至网络空间,这必然带来一种全新的传播语境。新媒体语境意味着一种新的认知框架和价值安排,是新媒体介入下的话语表达、社会性格和文化形态。传统新闻专业主义已不能满足新媒体传播的需求,所以必须基于对新媒体特征的分析来重构新闻专业主义的内涵。

(一)传播主体:传统主流媒体应发挥中流砥柱作用

在“人人都是记者”的传播格局下,传统主流媒体作为传播者的专属身份被打破,然而不可否认的是,传统主流媒体倡导的“内容为王”的新闻理念以及它优于网络媒体的公信力和权威性仍在发挥着巨大的引导作用。在新媒体蓬勃发展、媒介融合不断深入的时代背景下,传统主流媒体应该重新进行角色定位,在承担传播者角色的同时,更充分地彰显信息组织者和把关者的作用,成为新型的“意见领袖”。

新媒体语境下,受众的信息需求呈现分众化、多元化特点,面对日益复杂的社会环境,受众急需了解和掌握更加全面和系统的信息,以帮助他们认清现实环境的变化,然而网络传播的快餐式、碎片化特点无法满足受众的环境认知需要,此时的传统主流媒体应该显示出“社会公器”的身份,对新闻信息进行筛选、管理和引导,并进行深度解读和意义阐释,满足受众需求。同时,传统主流媒体也要博采新媒体的长处,整合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的内容优势,打造强势新闻矩阵;要顺应技术发展不断升级改造传统媒体的组织结构和生产流程,确保让用户成为内容建设的参与者和合作者。

(二)媒介伦理:人道与责任并重

面对网络媒体呈现的种种问题,重建媒介伦理对于拯救新闻专业主义意义重大。正如黄传武在《新媒体概论》中所说:“新媒体能否强大最终不取决于技术,而取决于它及它的使用者是否能成为社会的责任者”,可见新媒体社会责任的履行对新媒体乃至社会的发展都至关重要。新媒体的诞生为自由民主的表达和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提供了可能性,但作为公共媒体需要承担社会责任,需要社会价值的充分体现,只有真实地表达社会普遍的善,引导受众明辨是非,才能获得最大的社会效益。

人道情怀就是把大众传媒对他人的关爱、照顾视作行为的标准和价值取向,体现了大众传媒行为主体做出的一种超越自身利益的道德选择。媒介伦理的重建需要全方位入手多管齐下,将媒介伦理制度化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应当性的伦理原则只有依靠强制性的规章制度,才能达到真正约束的效果,深层次分析当前中国的道德失范现象,与社会转型期社会制度建设落后于经济发展和伦理观念有很大关系,所以传媒伦理的重建最终应以网络新闻法律法规的形式来规范。根据我国的现实环境,采取以政府为主导的互联网管理体制,运用社会监督与个体自律相结合的多元管理手段,探索与实施“实名制制度”,并建立相关信息诚信档案制度,加大信息的内容审查与资源控制,净化网络空间的环境,真正唤起新媒体的良知与责任。

我国在2011年5月成立的“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2013年开始大规模的网络整治工作,是我国网络制度建设的重要转折点。正如鲁炜在2014年的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致辞所说:“让信息自由并安全地流动”,这需要网络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才能加以约束和保障。当然,传媒自律也是加强职业道德不可忽视的一种方法,因为网络管理规范的价值取向表现为自主自律、互惠互利和互相尊重,即人们所谓的“慎独性道德”,网站规范支持并鼓励网络信息传播与接收的自主性,同时也要求人们自觉履行道德责任,并监督其他网民的违规行为,在人人自律的前提下实现自主平等的交流。

四、结语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深刻改变了传统的新闻信息传播方式,重新塑造了新的媒介生态和传播格局。我们在为它的民主性欢呼的同时又为它的非理性担忧;在赞赏其平等自由的个性张扬的同时,又期待着改变其公共性的缺失。这种客观矛盾的存在需要新闻专业主义作出合理调整与重构,最大程度地中和矛盾,从而使新媒体能够“扬长避短”,发挥它的独特优势,既促进新媒体的健康发展,又丰富新闻专业主义的时代内涵。

参考文献:

[1]钟大年.“颠覆“还是“重构”――关于新媒体环境下的“新闻专业主义”[J].现代传播,2014,(9).

[2]孙琪.草根传播对新闻专业主义的补充与冲击[J].新闻传播,2014,(8).

[3]刘丹凌.困境中的重构:新媒体语境下新闻专业主义的转向[J].南京社会科学,2012,(2).

[4]许会哲.基于新媒体语境的新闻专业主义解构与重构分析[J].科技传播,2012,(11).

[5]候迎忠,赵志明.西方新闻专业主义初探[J].当代传播,2003,(4).

[6]周劲.新闻专业主义的本土化探索[J].新闻大学,2013,(4).

[7]尹韵公,吴信训.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10)[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2.

[8]胡百精.新媒体语境、危机话语与社会性格[A].中国新媒体传播学研究前沿[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200.

[9]黄建新.传媒:自由与责任――西方“报刊的社会责任理论”解读[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190.

[10]郭庆光.传播学教程(第二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143.

自媒体的专业第8篇

关键词 新媒体时代;新闻专业主义;传播学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5)01-0003-02

自人类进入21世纪起,新媒体就带给人们大量的新事物,使各个区域之间的联系逐渐加强。同时,新媒体技术也给新闻行业带来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使新闻行业史无前例地发展直至发达。新闻行业最重要的是其专业主义。也就是说,新闻必须是专业的,真实的和全面的。尤其是在这样一个信息泛滥、难辨真假的时代,新闻行业就更需要保持其原有的专业主义,为文化的发展提供传播的力量。因此,本文对新媒体时代下,新闻的专业主义进行探究,期望得到一些保持新闻的专业主义不变的方法和

措施。

1 新媒体时代的下的新闻专业主义

1.1 新媒体概述

新媒体是继传统媒体之后出现的媒体形式。在新媒体诞生之前,人类依靠的媒体形式只有报纸、广播和杂志。这三种传统媒体占据了人类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的全部生活,直至新媒体诞生。最早的新媒体是网络媒体。网络媒体是不同于其他任何一种传统媒体的媒体形式。更确切地说,网络媒体是三种传统媒体的结合体。在网络上可以阅读报纸,收听广播和观看电视,把三种传统媒体的传播方式全都汇为一体。所以不得不说,网络是人类20世纪最成功的发明。而继网络媒体诞生之后,接着又出现了手机媒体、数字媒体、触摸媒体等等一系列全新的媒体形式。这些新媒体传播信息的速度比传统媒体更快,已经有赶超报纸、广播和电视这些传统媒体的趋势了。

1.2 新闻专业主义的意义

新闻专业主义是一种独立于任何权威之外的,具有强烈的理想主义色彩和超强专业性的,不惧怕世俗眼光的反权威的精神,是每一个新闻从业者自身必须具备的素质和品德。新闻专业主义的精神要求新闻从业者用客观的态度其看待事物,并不含个人感情地报道事实,还要勇于挖掘深藏在背后的事实真相,当然,还要勇于挑战权威。新闻从业者需要做到的新闻专业主义的基本原则就是站在真相的角度抨击世界上一切虚伪、不真实、不公平的事实,使真相公之于众。符合新闻专业主义精神,需要新闻从业者做到用事实说话、以理服人、以公众的利益为出发点并遵守道德规范。因此,可以说新闻专业主义是一种约束新闻从业者道德和素质的高尚精神,真正具有新闻专业精神才能算作成功的新闻从业者。

1.3 新媒体与新闻传播相结合

现在新媒体已经逐渐有凌驾于传统媒体之上的趋势,尤其是网络媒体和手机媒体。据调查,我国近10%的民众已经以新媒体为主要的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并不再利用传统媒体获取信息。由此可见,新媒体已经融入到大众的生活之中了。所以现在我国的新闻也越来越多地依靠新媒体。新媒体的优势是传播速度快,信息覆盖性广,而这正好满足了新闻传播的要素。所以,新媒体与新闻的结合是大势所趋。将新媒体运用到新闻传播之中,能够大幅提高新闻的传播速度和新闻的覆盖率,可以为新闻信息的传播节省许多时间和资源。

总之,新闻业现在已经与新媒体逐渐融合在一起。虽然新媒体有诸多优势,却依然无法代替主流媒体。其根本原因就是新媒体传播的虚假新闻太多,无法让民众信服。而新闻是不能抛弃其专业主义精神的,否则只会失去大众的信任。所以应该把新闻的专业主义也融入到新媒体的新闻传播之中,让新媒体新闻传播也能像主流媒体一样令人信服。

2 新闻专业主义的构建策略

新闻专业主义是每一位新闻从业者在从事新闻行业时,在挖掘新闻真相和事实的过程中培养出来的一种专业精神。在新媒体时代,新闻从业者更加应该把新闻专业主义精神放在自己工作的首要位置,为民众带来完全真实的新闻信息。那么,在新媒体时代下又有哪些新闻专业主义的构建策略呢?笔者认为,应该分为以下几点。

2.1 以民主为传播新闻的基础

我国是人民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民主是我国建国的基础。民主是我国国家制度的核心,代表着国家由人民统治。民主是一种社会发展之中体现出的现今的人民精神,民主国家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个方面对人民都必须保持透明度。民众有知道真相的权利。因此,我国的新闻传播也应该与国家制度相一致,以民主为基础,让每一位民众都拥有获知新闻的权利。新闻信息是新闻从业者挖掘出来的,但却是由民众来传播的。从过去的口耳相传到现在的利用网络、手机传播信息,不得不说,大众才是传播信息最快速、最有效的媒介。所以我国的新闻传播离不开民主,新闻专业主义精神的培养更加离不开民主。

2.2 以国家政策为依托

新闻的传播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支持。因此,培养新闻从业者的新闻专业主义精神也离不开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我国的社会是泛指社会,一切事物和规定都是以法制为依托的。所以培养新闻专业主义,应该利用国家的政策。国家要严格制定新闻业的政策,完善新闻业的法律法规,对新闻从业者进行严格的约束,使新闻从业者都能有较高的职业道德和自身素质。

2.3 建立新闻制度社区

新闻从业者一直以来都有自己的一个圈子,而且这个圈子一直以来都不是透明的,所以就出现了许多新闻从业者收取贿赂报道事件的现象。这种现状不利于建设新闻专业主义精神。所以现阶段我们要做的就是应该建立一个完整健全的新闻制度社区,使新闻从业者的圈子透明化,让新闻从业者更好地为民众服务,从而建立起新闻专业主义精神。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知道,新闻专业主义对推动我国新闻业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与作用,在新媒体时代下,显得尤为重要。新媒体传播新闻的信任度不高,归根结底还是对民众新闻从业者信任度不高。因此,新闻从业者一定要严格约束自己,培养自身的新闻专业主义精神,才能更好地为民众服务。

参考文献

[1]段雪琼.新媒体环境下的中国新闻专业主义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4.

自媒体的专业第9篇

【论文摘要】文章针对廊坊市多媒体人才培养现状,提出高职多媒体专业设置方案,研究和探索了计算机多媒体专业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创新,提出了计算机多媒体专业教学基本要求等方面的改革,以不断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为提高全市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推进科技进步做出应有的贡献。

当今时代,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国家和地区竞争力的核心,是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廊坊市拥有京津之间的区位优势,不断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对于加快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建设京津冀电子信息走廊,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美国纽约科技大学校长张钟浚认为“大陆学生普遍存在创新能力不够的问题,而中国学生存在的创新性不足,主要是在大学阶段形成的。”可见要想培养出创新型人才,关键就是要从大学生抓起。

1.廊坊市多媒体人才培养现状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高新技术企业落户廊坊,多媒体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应用开发人才的需求使多媒体成为一个新兴的产业,市场前景辉煌。为全面了解廊坊市多媒体人才培养现状,我们参照《中国高职院校计算机教育课程体系》、《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高职高专教育评估手册》、《高职多媒体技术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研究》等相关文件及教学实践经验,设计了《计算机多媒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查问卷》,本次调查问卷涉及多媒体专业课程在实践中的应用、适用岗位、人才缺口形成与专业人才培养关系等多方面内容,并附有两个开放题,给答题者反馈问题的空间。

本次调查问卷的发放对象主要是廊坊市开办计算机多媒体专业的高校的授课教师、学生及部分企业。本次问卷共发放200份,回收192份,其中有效问卷175份。问卷调查结果显示,52.1%的教师及75.6%的学生认为多媒体专业应用教育亦已显得滞后,62%的教师认为多媒体专业课程设置尚有不足,65%的学生认为所学专业与社会的需求有一定的差距,45%的企业认为职业院校专业学习与岗位衔接亦有一定差距,毕业生不能很快适应工作岗位,35%的教师很少参加专业培训,31.2%的专业教师缺乏实践经验,42%的教师认为学校教学投入缺乏。

2.高职多媒体专业设置研究

为加快科技进步和多媒体人才培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在高职多媒体专业设置上,应有长期的、战略性的眼光,应改变过去单一的结构,朝专业化和行业化方向发展,按社会行业需求和计算机应用软件的发展情况设置相关实用的专业,以达到计算机多媒体专业的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创新。基于廊坊市产业特点,计算机多媒体专业职业岗位群基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平面广告设计、印前设计与制作、图形图像设计、室内装饰(展示)设计、网页与影视设计、动画设计与制作等几个方面,故针对以上职业岗位设置如下专业:(1)多媒体设计与制作专业。(2)网页与影视设计专业。(3)图形图像处理技术专业。(4)动画设计专业。(5)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力图让学生在有限的三年高职课程学习过程中成长为合格的多媒体人才。

3.计算机多媒体专业的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创新研究

3.1大力倡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充分体现学生的教育主体作用,给学生以自由的发展空间和可能。例如,鼓励学生利用课堂中学到的知识创作自己感兴趣的作品并自成系列,在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索,在探索中积累,在积累中提高,为顺利就业奠定坚实的实践基础。

3.2组织专业教师撰写专业课程校本教材及实习实训教材。这样便于将教师平时对课程的积累系统地传授给学生。目前已经有基础课类的《计算机基础实训教程》和专业类的《图形处理实训教程》已经应用于课堂教学,尚有《图像处理》、《动画设计》等课程的实训教程正在编写中。

3.3改革评价体系。考核方法分成笔试和实践能力两种,主要是检测学生的学习成绩,评价学生知识水平能力状况,检测教学的综合效果,并给改进教学提供必要的依据。目前考试工作中应加大实践考试的分量,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核,实践能力考核是对学生创造力的检测,应用过程评价,改革一考定终身的考核机制。建立“课堂作业——章节作业——综合作业”的三段式过程评价体系。

3.4开展学生作品展示活动。以学生演讲的形式介绍自己的作品创意、构思、技术应用及实现过程,再辅以教师讲评,既锻炼了学生的创作能力,又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

3.5注重操作技能的培养,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计算机多媒体专业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多媒体的发展过程,充分认识到多媒体的功能和它在学习、工作、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了解多媒体技术,能熟练掌握常用的多媒体应用软件。对于低年级学生,注重多媒体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能力的训练;对于高年级学生,注重培养他们的必需能力,能够熟练操作和应用各专业软件,解决实际问题,并能够应用这些软件进行设计和创作。教师在设计实践课程题目时,应根据学生学习程度的差异和兴趣爱好的不同,设计不同的难度、不同内容的课程题目,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创造力。

4.计算机多媒体专业的教学的基本要求

4.1建立多媒体网络教室。对于多媒体专业的基础课当前大部分计算机设备均可承担教学,但是近年来许多多媒体专业应用软件的功能不断提高,因此须加大实践环节的教学法投入。

4.2改变教师的观念,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多媒体应用的日新月异,对高职学校多媒体专业教育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这就要求教师思想敏锐,不断学习,掌握新技术,要有强烈的进取心和敬业精神,注意发展动态,提高业务水平。学校要组织对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培训,使他们掌握新知识、新软件。

4.3计算机多媒体专业应该符合区域经济的发展需要。高职院校的生源具有地域特色,只有帮助企业做到人才本地化,促进毕业生顺利就近就业,专业的发展才能获得良好的基础。所以校企结合是多媒体专业教学研究的实践基础。因此,紧紧围绕促进应用和提高效率两个中心目的,将教育教学与企业生产应用相结合,拟提出“以应用促教学”对策,这是将高职多媒体专业建设应用于区域经济的一次教育尝试性应用研究,也是全新视角下的计算机多媒体专业教育改革与实践研究的一个范例。

5.结束语

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在不断深入,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多媒体专业的教学改革带来了极大的机遇和挑战,只有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加强实践训练,注重创新教学,才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总之,建立多层次的人才培养机制,在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上下功夫,形成科技创新的人才队伍,根据市场的需求,适应形势的发展,不断提高多媒体专业人才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提高全市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推进科技进步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周向军.高职多媒体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07(21).